KR3a0043 近思錄集註-清-茅星來 (master)


[003-1a]
欽定四庫全書
 近思録集註卷三
             歸安茅星來撰
  格物窮理自此以後則細論條日工夫而此一篇/乃大學致知格物也自首卷所論隂陽
  性命以至末卷聖賢氣象皆物也皆其所當格未/者也而此卷則其格之之法漢唐諸儒惟於此
  明曉所以修己治人多不得其道韓文公原道引/大學之言獨不及致知格物歴漢唐宋明賢君良
  相時有而二帝三王之道未嘗一日行於天地之/間以此故也此篇乃明善之要四卷五卷則誠身
  之本朱子于大學章句所謂在初學尤為當務之/急而不可以其近而忽之者也葉氏曰自首條至
[003-1b]
  二十二條總論致知之方致知莫大于讀書二十/三條至三十三條總論讀書之法三十四條以後
  乃分論讀書之法而以書/之先後為序凡七十八條
伊川先生荅朱長文書曰心通乎道然後能辯是非如
持權衡以較輕重孟子所謂知言是也通道如所謂豁/然貫通全體大
用無不明是也格物然後/有以通乎道而辯是非心不通乎道而較古人之是
非猶不持權衡而酌輕重竭其目力勞其心智雖使時
中亦古人所謂億則屡中君子不貴也乎吕本作於中/並去聲 文集
下同云此申明上節之意時中謂有時而中也按長文/來書 上能捰古先之陳跡綜羣言之是非欲其心通
[003-2a]
黙識固未能也故伊川以/通與不通之得失告之 伊川先生荅門人曰孔孟
之門豈皆賢哲固多衆人以衆人觀聖賢弗識者多矣
惟其不敢信己而信其師是故求而後得今諸君於頥
言纔不合則置不復思所以終異也不可便放下更且
思之致知之方也復扶又反諸曰門人者非一人之詞/也觀下言 君可見 朱子曰學者
未能有得當謹守聖賢訓戒以為根基如程子所謂不/敢信己而信其師者始有寄足之地不然則飃揺沒溺
終不能有以自立也愚按學者不得聖賢為/師則程朱所言具在潜思靜玩乆自有得 伊川先
生答橫渠先生曰所論大槩有苦心極力之象而無寛
[003-2b]
裕温厚之氣非明睿所照而考索至此故意屡偏而言
多窒小出入時有之本註明所照者如目所睹纎㣲盡
識之矣考索至者如揣料於物約見髣髴耳能無差乎
厚一作和本註下葉本有云夫二字川朱子曰如正蒙/所論道體覺得源頭有未是處故伊 云過處在正䝉
如云由氣化有道之名説得是好終是生受辛苦又如/太和太虚云者止是説氣説聚散處其流乃是箇大輪
迴盖其思慮考索所/至非性分自然之知更願完養思慮涵泳義理他日自
當條暢完養思慮則明睿自生涵泳義理則非考索所/至 上言不思所以不合此下兩條又言思貴
優㳺涵泳使之自得不/可強探力索以自苦也 欲知得與不得於心氣上騐
[003-3a]
之思慮有得中心悦豫沛然有裕者實得也思慮有得
心氣勞耗者實未得也強揣度耳強區兩反度待洛反/ 實得者深造以道
自然而得之于己也強揣度者乃其強/探力索而得之者也葢不免正助之病嘗有人言比因
學道思慮心虚曰人之血氣固有虚實疾病之來聖賢
所不免然未聞自古聖賢因學而致心疾者比音祕同/遺書下
嘗此因上言心氣有寛裕勞耗之不同而類記之也葢/ 有人言于程子而程子語之如此比近也心五臟之
一也與他處解作神明主宰者不同學道思慮心虚者/言因學道而思慮以至心虚也血氣平和則無疾虚是
不足之疾實是有餘之疾心疾即心虚/也心過用則虚虚則成疾故曰心疾 今日雜信鬼
[003-3b]
怪異說者只是不先燭理若於事上一一理㑹則有甚
盡期須只於學上理㑹事即指鬼怪異説而言葢若於/鬼怪異説一一理㑹則其事變
幻百出而未有窮惟學則理明而鬼怪異説自不足以/惑之矣朱子曰神怪之説學者未能遽明惟當以正自
守而窮理之有無久久當自見得為朱子曰如𤣥武北/方之宿避聖祖諱改作真今乃以 真聖而作真龜蛇
子下又增天蓬天猷及翊聖真君作四聖世之所謂鬼/神載在祀典者皆此類也顧氏曰鬼神之説半是文士
寓言以資諧謔而後人往往附㑹成真甚有如小孤山/訛為小姑杜拾遺訛為十姨諸如此類不可枚舉唐宋
時但言靈應即加封號而今且必/求其人以實之也荒唐不經甚矣 學原於思不思則/雖欲為
學無所從入故曰學原于思一朱子曰學者于敬上/未有用力處且自思入思之 字于學者最有力
[003-4a]
伊川先生曰所謂日月至焉與久而不息者所見規模
雖畧相似其意味氣象逈别須潜心黙識玩索久之庻
幾自得迥戸頂反俗作&KR1199非象迥說文逺也意味/以中之所蘊者言氣 以外之所見者言學者
不學聖人則己欲學之須熟玩味聖人之氣象不可只
於名上理㑹如此只是講論文字上意味氣象並言而/此只言氣象者盖意
味只于氣象上見故不别言只于/名上理㑹者如訓詁之學是已 問忠信進德之事
固可勉強然致知甚難伊川先生曰學者固當勉強然
須是知了方行得若不知只是覻却堯學他行事無堯
[003-4b]
許多聰明睿知怎生得如他動容周旋中禮強並區兩/反下同覻
音娶理問動容周旋未能中禮於應事接物之間未免/有礙 處如何朱子曰只此便是學但能于應酬之頃
一一㸃檢使合于禮/久之自能中禮也如子所言是篤信而固守之非固
有之也未致知便欲誠意是躐等也勉強行者安能持
此就問者之言而辯之也誠意即忠信未能致知而/欲勉強忠信以進其德則非有以實見其為必然而
不容已故不能以持久雖朱子曰非謂未致知/時意不用誠但知未至 欲誠意其道無由耳除非燭
理明自然樂循理性本善循理而行是順理事本亦不
難但為人不知旋安排著便道難也樂音洛為去聲正/除非反決辭若
[003-5a]
言之如云惟有如此也性本善以下申明燭理明自然/樂循理之意不知者未致知也安排者勉強行也雞則
不能持久矣獵朱子曰學者不向自己分上精思熟察/而徒務為涉 書史通曉世故之學又程子所謂玩物
䘮志者不可/以不知也知有多少般數煞有深淺學者須是眞知
纔知得是便泰然行將去也般班通用宋廣韻以煞為/殺字之俗 人語録中時
用之似又借以為極至之義盖亦如這字之悞耳真知/謂知之深也泰然從容自在之貌 朱子曰大學知至
之至舊作盡字説今見得當作切至之至知之者切然/後貫通得誠意意如程子所謂真知是也又曰所以未
能真知者縁於道理上只就外靣理㑹/得許多却未嘗于裏靣十分理㑹故也某年二十時解
釋經義與今無異然思今日覺得意味與少時自别少/去
[003-5b]
聲不稱某者以出門人紀/録 敢名其師也後倣此 凡一物上有一理須是窮
致其理窮理亦多端或讀書講明義理或論古今人物
别其是非或應接事物而處其當皆窮理也别彼列反/處上聲當
去聲則陳氏曰初學窮理工夫須先就聖賢言語實處/為準 随章逐句虚心詳玩果實有得則是非邪正大
分已明而胸中權度稍定然後次而及于論古今人物/以相㕘質最其後乃及于應接事物更相證訂方不至
差謬程子之/言其有序矣或問格物須物物格之還只格一物而萬
理皆知曰怎得便㑹貫通若只格一物便通衆理雖顔
子亦不敢如此道須是今日格一件明日又格一件積
[003-6a]
習既多然後脱然自有貫通處本註又曰所務於窮理
者非道盡窮了天下萬物之理又不道是窮得一理便
到只要積累多後自然見去又曰所務下葉木大字無/本註字 朱子曰一日一
件者格物工夫次第也脱然貫通者知至效騐極致也/又曰積習多使是學之博貫通處便是約不是貫通後
又去裏靣尋討約今人務博者却要盡窮天下之理務/約者又謂反身而誠則天下之理無不在我皆非也惟
程子積累貫通之説為妙為朱子曰古人自小學中涵/養成就所以大學以格物 先今學者從前無此工夫
而但欲於思慮知識求之更不于操存處用力縱使窮/理到極處亦無實地可據盖敬字徹上徹下格物致知
乃其間節次/進步處耳 思曰睿思慮久後睿自然生若於一事
[003-6b]
上思未得且别換一事思之不可專守著這一事葢人
之知識於這裏蔽著雖強思亦不通也問延平遇一事/當就此事反覆
推尋以究其理待此一事融釋脱落然後再窮一事之/説與伊川說如何朱子曰程子之意誠善然窮一事未
透又便别窮一事不得彼謂有甚不通者不得已而如/此耳不可便執此説容易改換却致工夫不専一也
 問人有志於學然知識蔽固力量不至則如之何曰
只是致知若智識明則力量自進 問觀物察己還因
見物反求諸身否曰不必如此說物我一理纔明彼即
曉此此合内外之道也朱子曰于此一物上窮得一分/之理即我之知亦致得一分于
[003-7a]
物之理窮二分即我之知亦致得二分于物之理窮得/愈多則我之知愈廣其實只是一理纔明彼即曉此故
大學曰致知在格物而不曰欲致其知者先格其物盖/致知便在格物中非格之外别有致處也 張氏曰或
謂以吾心之理推之事事物物則是事/物與吾心有二理非合内外之道矣又問致知先求
之四端如何曰求之情性固是切於身然一草一木皆
有理須是察本註又曰自一身之中以至萬物之理但
理㑹得多相次自然豁然有覺處又曰自一身之中下/葉本大字無本註字
相次葉本作胸次誤夏相次者漸次之意朱子曰草木/皆有理者如周禮仲 斬陽木仲冬斬隂木知得此理
處之而各得其當便是又如鳥獸之情莫不好生而惡/殺便須見生不忍見死聞聲不忍食肉非其時不伐一
[003-7b]
木不殺一獸胎不夭不覆巢推此類可見又曰此亦程/子因人専欲求之四端故教以一草一木亦皆有理然
亦須有緩急先後之序若不窮天理明人倫講聖言通/世故乃兀然存心一草木一噐用之間此是何學問如
此而望有所得是/炊沙而欲成飯也 思曰睿睿作聖致思如掘井初有
渾水久後稍引動得清者出來人思慮始皆溷濁久自
明快睿㫖鋭溷呼困反曰思曰睿二語見周書洪範篇/渾溷皆濁也薜氏 思索太苦而無節則心反為
之動而神氣不清故凡讀書思索之久覺有倦意當斂/襟正坐澄定此心少時再加思索則心清而義理自見
伊以上並/ 川語 問如何是近思此鄭亨/仲問也曰以類而推近思/説見
論語朱子曰以類而推者如修身推之而齊家齊家推/之而治國親親推之而仁民仁民推之而愛物之類只
[003-8a]
是從易曉者推將去一步又一步若逺去尋討則不切/於己又曰自無穿窬之心推之以至于不言餂之類自
無欲害人之心推之以至于一夫不得其所若撻于市/之類至如一飯以奉親至于保四海通神明皆此心也
又曰程子説/得推字極好 學者先要㑹疑朱子曰讀書逐句逐字/要見著實若用工粗鹵
不務精思只道無可疑處非無可疑理㑹未到不知有/疑耳又曰書始讀未知有疑其次漸有疑又其次節節
有疑過此一畨後疑漸漸釋以至融㑹貫通都無可疑/方始是學又曰聖人之不憤不啟須是教之疑到無可
解釋處方始與説彼便通透并從前所疑慮處亦每因/此觸發葢工夫都在許多思慮不透處也 按此條見
外書時氏本拾/遺列遺書誤 橫渠先生荅范㢲之曰所訪物怪神
姦此非難語顧語未必信耳物怪如石言于晉之類/神姦如伯有為厲之類
[003-8b]
子所謂知性知天學至於知天則物所從出當源源自
見知所從出則物之當有當無莫不心諭亦不待語而
後知謂吕葉本/並作論諸公所論但守之不失不為異端所刼
進進不已則物怪不須辯異端不必攻不逾期年吾道
勝矣期音基生諸公所論如孔孟之言是也子問横渠/此書先 提出守之不失一句何也朱 曰且當
守此定者如孔子言精氣為物遊魂為變與非其鬼而/祭之諂也敬鬼神而逺之等語皆是定者其他如伯有
為厲之類/則其變也若欲委之無窮付之以不可知則學為疑撓
智為物昬交來無間卒無以自存而溺於怪妄必矣間/去
[003-9a]
聲怪文集下同疑疑謂為異端之説所惑也物即指/物 神姦而言 撓物昬謂為疑所撓物所昬也
子貢謂夫子之言性與天道不可得而聞既言夫子之
言則是居常語之矣聖門學者以仁為己任不以苟知
為得必以了悟為聞因有是説説見論語此引子貢之/言而釋之以見其所謂
不可得聞者如此如夫子一貫之言門人皆與聞也而/唯曽子能以忠恕明之則曾子得聞他人不可得而聞
矣又如孔門問仁者多矣而唯顔淵仲弓請事斯語則/二子得聞他人不可得而聞矣推此類觀之可見以仁
為己仕者非有以知之明而信之篤者不能也故必了/悟而後可以為聞不然則口耳之末而已濟得甚事
按此條今/見語録 義理之學亦須深沈方有造非淺易輕浮
[003-9b]
之可得也沈一本作玩易音異看朱子曰聖人言語一/重又一重須入深處 方有得若只見皮膚
便有差錯李氏曰學問湏深潜縝宻然後蹊徑不差釋/氏所謂一超直入如來地其失處正坐此不可不辯
 學不能推究事理只是心麤至如顔子未至於聖人
處猶是心麤麤經傳通作粗便朱子曰顔子比之衆人/純粹比之孔子 粗如有不善未嘗不知
知之未嘗復行是他細膩如此然猶有此不善處便是/粗伊川説未能不勉而中不思而得便是過一段甚好
又曰聖人言語磨稜合縫滴水不漏如言以徳報怨一/言興邦之類無不子細孟子説得便粗如今之樂猶古
之樂公劉太王好貨好色之類/故横渠説孟子比聖人自是麤 博學於文者只要得
習坎心亨葢人經歴險阻艱難然後其心亨通下上坎/為習坎
[003-10a]
卦當重險而彖辭曰維心亨朱子曰文如應事接物之/類皆是但以事理切磨講究自是心亨如讀書每思索
不通處處窒礙而其間須有一路可通只此便是許多/艱難險阻習之可以求通通處便是亨也又曰理㑹道
理到衆説紛然處/却好定著精神看 義理有疑則濯去舊見以來新意
舊見凡舊人之見與自己舊時之所見皆是學者于舊/見有未安安若更苦用思索費力愈多而于本文之意
轉加蒙晦故當一切濯而去之但就經文虚心涵泳令/其本意了然心目之間無少差誤然後囘視舊所見處
自有以見其得失之所在而豁然無復窒礙矣知按葉/氏謂此條及焞到問為學之方一條乃總論致 泉州
本繫卷末為非是因定从舊本而添入心中有所開數/語然則此條惟有此二語心中有所開以下則葉氏所
添入也今據宋本及楊氏本正之朱子曰學者觀書病/在只要向前不肯退步看愈向前愈看得不分曉不若
[003-10b]
退步却看得審大槩病在執著不肯放下一是主私意/一是舊有先入之説雖欲擺脱亦被他自來相尋横渠
謂濯去舊見以/來新意甚好 凡致思到説不得處始復審思明辯
乃為善學也若告子則到説不得處遂己更不復求復/扶
又反求孟子説者葉氏曰以上總論致知之方以下乃/專論 之于書 愚按横渠學問于苦心極力中得
來故往往于難著力處不肯放過如所云到峭峻之處/要剛決果敢以進經歴險阻艱難然後其心亨通此又
云到説不得處始復審思明辯皆是如此葢此/關一過乃可深造自得耳 以上並横渠語 伊川
先生曰凡看文字先須曉其文義然後可求其意未有
文義不曉而見意者也遺書下同也文/義文之義 學者要自得
[003-11a]
六經浩𣺌乍來難盡曉且見得路徑後各自立得一箇
門庭歸而求之可矣立得下别本無一字此周伯温見/程子而程子語之以 問門庭豈
容各立朱子曰此説讀六經只要從師講問識得如何/下工夫便是立得門庭却歸去依此實下工夫便是歸
而求/之 凡解文字但易其心自見理理只是人理甚分
明如一條平坦厎道路詩曰周道如砥其直如矢此之
謂也易音異砥諸氏反孟子引詩作底明理只是人理/言只是人人所共具之理也甚分 言易見也詩
小雅大東之篇句朱子曰學者讀書只除却自/己私意逐字逐 平心體㑹久久自然有得或曰聖
人之言恐不可以淺近看他按遺書程子因上文所言/而及随象君子嚮晦入宴
[003-11b]
息之説以謂解者多作遵養時晦之晦或問作甚晦字/曰此只是隨時之大者嚮晦則宴息也更别有甚義故
或人疑以/為淺近也曰聖人之言自有近處自有深逺處如近處
怎生強要鑿教深逺得強如字教平聲/ 鑿穿鑿也揚子曰聖人之
言逺如天賢人之言近如地頥與改之曰聖人之言其
逺如天其近如地揚子名雄字子雲為漢光禄卿聖人/之言逺如天二語見法言五百篇此
又以見聖人之言雖極淺近處却自包含無窮固不必/鑿之教深逺也如夫子告子路修己以敬而極其至堯
舜有所不能盡語樊遲以愛人知人而極其至舜與湯/治天下之道有所不能外程子所謂他人之語語近則
遺逺語逺則不知近惟聖人之/言則逺近皆盡推此類可見 學者不泥文義者又
[003-12a]
全背却逺去理㑹文義者又滯泥不通泥文義上宋本/有必字遺書無
如子濯孺子為將之事孟子只取其不背師之意人須
就上靣理㑹事君之道如何也又如萬章問舜完廪浚
井事孟子只荅他大意人須要理㑹浚井如何出得來
完廪又怎生下得來將去聲萬上楊本無如字者二段/皆以申明上文理㑹文義 又滯
泥不通/之意若此之學徒費心力朱子曰讀書専留意小處/失其本領所在最不可
 凡觀書不可以相類泥其義不爾則字字相梗當觀
其文勢上下之意如充實之謂美與詩之美不同葉氏/曰充
[003-12b]
實之美在己詩之美在人故曰不同仁朱子曰如楊子/于仁也柔于義也剛到易又以剛配 以柔配義孟子
學不厭知也教不倦仁也到中庸又以成己為仁成物/為知此等須各隨本文意看便自不相礙薛敬軒曰古
人文字以數十年傳冩豈無一字磨錯必欲字字釋其/義難矣朱子謂釋其可通者闕其不可通者又不可以
不知也美按此條横渠易説語録中竝有之/但詩之 上多一言字美下多輕重二字 問瑩中
嘗愛文中子或問學易子曰終日乾乾可也此語最盡
文王所以聖亦只是箇不已瑩中陳氏名瓘宋南劍州/沙縣人神宗朝進士為諫
官後謚忠肅文中子王氏名通字仲淹隋末不仕教授/于河汾其弟凝子福郊福時叙其議論增益為書名曰
中説終日乾乾易乾卦九三爻辭文中子以為學易之/道無過于此而以之荅繁師𤣥之問者也見中説周公
[003-13a]
篇此語最盡以下乃/瑩中賛文中子之言先生曰凡説經義如只管節節推
上去可知是盡夫終日乾乾未盡得易據此一句只做
得九三使若謂乾乾是不已不已又是道漸漸推去自
然是盡只是理不如此自然上宋本有則字楊同以乾/乾是不已至自然是盡所 申
明節節推上去可知是盡之意只是理不如此所以結/終日乾乾未盡得易數句之意 朱子曰嘗見學者説
詩問他關雎篇于其訓詁名物都未曉便説樂而不滛/哀而不傷因言此八字更添思無邪三字便了却一部
毛詩其他三百篇皆成渣滓矣沈元用問和靖易傳何/處切要尹氏舉體用一源顯㣲無間八字李先生曰尹
説固好然須看得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都有下落/方始説得此語若學者未曾仔細理㑹便與他如此説
[003-13b]
豈不誤他愚聞之竦然/自此讀書愈加詳細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言
道之體如此這裏須是自見得道之軆軆字猶云軆質/與軆用軆字别能自見
得則無時無處而非道軆之所在也下朱子曰道本無/軆但因此可以見道之軆耳又曰天 之物皆道之軆
只是水上較/親切易見張繹曰此便是無窮先生曰固是道無窮
然怎生一箇無窮便道了得他道並去聲無道言也朱/子曰固是 窮須見得
所以無窮處始得又曰只為/張氏道得不親切故云然 今人不㑹讀書如誦詩
三百授之以政不達使於四方不能専對雖多亦奚以
為須是未讀詩時不達於政不能専對既讀詩後便達
[003-14a]
於政能專對四方始是讀詩人而不為周南召南其猶
正牆面須是未讀詩時如面牆到讀了後便不靣牆方
是有騐説並見論語書馮厚齋曰讀書必明其理明理/必達之用讀 不明其理記誦之末學也明理
不達之用章/句之腐儒也大抵讀書只此便是法如讀論語舊時未
讀是這箇人及讀了後來又只是這箇人便是不曾讀
朱子曰讀了依舊是這箇人葢因不曾得他裡靣意/思書自是書與自已身心無干又曰如口裏讀思無
邪心裏却胡思亂想此便是不曾讀/又如書説九徳禮説九容處皆是 凡㸔文字如七
年一世百年之事皆當思其如何作為乃有益以上並/伊川語
[003-14b]
語或以善人教民七年亦可以即戎為間而先生以此/ 之也葉氏曰凡觀聖賢治效遲速淺深之殊要必究
其規模之畧施為之方乃于已有益此看文字之法也/ 朱子曰如古人謂三十年制國用則有九年之食至
孔疏則推測那三十年果可以有九年/食處料得七年一世百年之類亦如此 凡解經不同
無害但𦂳要處不可不同耳外書下同道𦂳要處如道/軆之大求 之方學術之
邪正得失係焉/故不可不同 焞初到問為學之方先生曰公要知
為學須是讀書書不必多㸔要知其約多看而不知其
約書肆耳焞他昆反不焞尹和靖先生名也楊子法言/云好書而 要諸仲尼書肆也朱子曰如今
日看得一板且看半板将那精力來更看前/半板直須看得古人意思出方為知其約也頥縁少時
[003-15a]
讀書貪多如今多忘了須是將聖人言語玩味入心記
著然後力去行之自有所得少去聲去玩味聖人言語/不能力 行之雖讀盡古
人之書入心記著終身不忘總與自家身心無干然不/能玩味聖人言語入心記著則雖有所為亦私意苟且
而已胡敬齋曰讀書一邊讀一邊便要去做做得一兩/處到身上來然後諸處亦漸凑得來久則盡凑得到身
上來始為不枉用功耳黄朱子曰古人書皆用竹簡除/非大段有力人方做得 霸在獄中從夏侯勝受尚書
凡再踰冬而後傳葢古人無本子除非首尾熟背得方/得東坡作李氏藏書記其時書猶自難得晁以道嘗欲
得公榖傳遍求無之後得一本方傳冩得今書皆有印/本寫亦厭煩所以讀書苟簡 葉氏曰以上總論讀書
之法以下乃分論讀書之/法愚按今本外書無此條 初學入德之門無如大學
[003-15b]
其他莫如語孟遺書下同荅唐棣初見先生問初學如/何而先生 之以此朱子曰先讀大學
可見古人為學首末次第就此立定架子然後以他書/填補教著實盖他書皆雜説在裏許通得大學後方見
得此是格物致知事此是正心誠意事此是修身事此/是齊家治國平天下事又曰不先乎大學無以提挈綱
領而盡語孟之精㣲不㕘之語孟無以融㑹貫通而極/中庸之歸趣愚按後來如西山真氏大學衍義便是朱
子所謂就大學立定架子以他書填補教著實者也其/所以不及治國平天下者以前此致知格物中于治平
實政已都講明故此只須舉而措之不消更出也又人/君所患在無修身齊家以上工夫如果能窮理正心以
齊其家不患不行先王之道也/故真氏獨詳齊家以上者以此 學者須先讀語孟窮
得語孟自有要約處以此觀他經甚省力語孟如丈尺
[003-16a]
權衡相似以此去量度事物自然見得長短輕重須先/遺書
作先須省所井反度待洛反朱此因門人問聖人之經/㫖如何窮得而以此告之也 子曰先讀語孟然後觀
他書則如明鏡在此而妍媸不可逃/不然則胸中無一箇權衡多為所惑 讀論語者但將
諸弟子問處便作已問將聖人荅處便作今日耳聞自
然有得若能於論孟中深求玩味將來涵養成甚生氣
周伯温問學者如何可以有所得而程子告之以此/甚生猶怎生也洛中語陳定宇曰謂愚者明柔者強
生出好氣質也亦通却朱子曰孔門問荅曾子聞得底/話顔子未必與聞今 合在論語一書後世學者豈不
幸事但患自/家不去用心 凡㸔語孟且須熟玩味將聖人之言語
[003-16b]
切己不可只作一塲話説人只㸔得此二書切己終身
儘多也儘子忍反古通用盡猶玩味方得聖人意思切/己則於身心有益儘 極也足也朱子曰切己
就日用常行中著衣吃飯事親從兄盡是學問做輔慶/源曰切己體察則一日當有一日之功若欲只 一塲
詁説則是口耳之學矣王伯厚曰吕成公讀論語躬自/厚而薄責於人遂終身無暴怒袁絜齋見象山讀康誥
有感悟反已切責若無所/容前輩切已省察如此 論語有讀了後全無事者
有讀了後其中得一兩句喜者有讀了後知好之者有
讀了後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者好去聲二朱子曰/有得一 句喜者
此一二句喜處便是入頭處從此著實理㑹去/将久自解倐然悟時聖賢格言自是句句好 學者
[003-17a]
當以論語孟子為本論語孟子既治則六經可不治而
明矣陳定宇曰語孟既治學正識精由是而治六經根/本正而易為力矣非謂真可不必治而自明也
讀書者當觀聖人所以作經之意與聖人所以用心與
聖人所以至聖人而吾之所以未至者所以未得者未/至
以行言未得以知言求朱子曰此段程子説讀書最為/親切今人只因不曾 聖賢之意纔拈得些小便把自
己意硬放入裏靣所/以愈求而愈逺也句句而求之晝誦而味之中夜而
思之平其心易其氣闕其疑則聖人之意見矣朱子曰/平其心
只是放教虚平易其氣只是放教寛慢闕其疑只是莫/去穿鑿今人多要硬捉教住如何得 以上竝伊川語
[003-17b]
 讀論語孟子而不知道所謂雖多亦奚以為朱子曰/知道是
方理㑹得為人之道從此實下工夫更有多少事但到/此地所見不差真有廣居可居正位可立大道可行向
上自然有/進步處耳 論語孟子只剩讀著便自意足學者須是
玩味若以語言解著意便不足某始作此二書文字既
而思之又似剩只有些先儒錯㑹處却待與整理過剩/時
正反些思計反讀外書下同則吳氏曰剩餘也猶言多/也虚心涵泳多 而玩味之 覺得聖賢言語意味深
長若只以語言解著恐于聖賢言外之/意不能包括無遺也所以意便不足 問且將語孟
𦂳要處看如何伊川曰固是好然若有得終不浹洽葢
[003-18a]
吾道非如釋氏一見了便從空寂去朱子曰此程子荅/吕晉伯問後來晉
伯終身坐此病説得孤單入禪學去學者讀書須逐一/去理㑹使周匝通貫無些窒礙方有進益 輔慶源曰
人纔只將二書𦂳要處看便只是要求近功速效與天/理已不相似所謂固是好者葢姑取其向學求道之意
耳正使其有近功速效亦必至于偏枯/蹇澁豈復有優㳺厭飫貫通浹洽之意 興於詩者吟
咏性情涵暢道德之中而歆動之有吾與㸃之氣象本
註又曰興於詩是興起人善意汪洋浩大皆是此意性/情
宋本作情性㸃下一本有也字又曰興於詩下葉水大/字無本註字 朱子曰善可為法惡可為戒則他經皆
然獨以為興於詩者以詩自有感發人處故也今讀之/無所感發者正是為諸儒註解局定興起人善意不得
[003-18b]
游氏曰興起善意如觀天保之詩則君臣之義修矣觀/棠棣之詩則兄弟之愛篤矣觀伐木之詩則朋友之交
親矣觀關雎鵲巢之詩則夫婦之經正矣晉王裒有至/性而弟子至於廢講蓼莪則詩之興發善心於此可見
矣髙鄭漁仲曰詩自齊魯毛韓四家各為序訓而以説/相 漢又立之學宫以義理相授遂使聲歌之學日㣲
曹操平劉表得漢雅樂郎杜䕫䕫老矣久不肄習所得/於三百篇者惟鹿鳴騶虞伐檀文王四篇而已餘聲不
傳太和末又失其三左延年所得惟鹿鳴一笙每正旦/大㑹太尉奉璧羣臣行禮東廂雅樂常作者是也至晉
而鹿鳴一篇又無傳矣又曰得詩而得聲者三百篇則/繫于風雅頌得詩而不得聲者置之謂之逸詩如河水
祈招之類無所繫也朱子曰古人作詩只是說他心下/所存事說出來人便將他詩來歌其聲之清濁長短各
依他詩之語言却將律來調和其聲今人却先安排下/腔調然後作語言去合那腔子却是永依聲也豈不是
[003-19a]
倒了古人是以樂去就他詩後世是/以詩去就他樂如何解興起得人 謝顯道云明道
先生善言詩他又渾不曾章解句釋但優㳺玩味吟哦
上下便使人有得處瞻彼日月悠悠我思道之云逺曷
云能來思之切矣終曰百爾君子不知德行不忮不求
何用不臧歸於正也曾音層行去聲之瞻彼日月八句/詩衛風雄雉篇 辭葢明道嘗誦
之以教學者而謝氏特引之以見明道善言詩之意思/之切者發乎情也歸于正者止乎禮義也慶源輔氏曰
思之切而不歸於正便入哀傷淫佚去也何氏子恭曰/讀詩之法須歸蕩胸次浄盡然後吟哦上下諷咏從容
使人感發/方為有益又曰伯淳常談詩並不下一字訓詁有時只
[003-19b]
轉却一兩字㸃掇地念過便教人省悟又曰古人所以
貴親炙之也此條宋本及楊本與上分為二但按此以/又云字起恐不得另作一條今姑從近本
併之㸃平聲末句又曰之又諸本及外書並作石今據/上蔡語録改正然按謝録中曾怙天隱所記有石問孟
子盡心知性一條疑石係人名不書姓或即謝氏之子/歟而游定夫撰謝氏墓誌巳亡不可考矣 㸃掇地宋
時方言㸃㸃綴掇拈取地俗語助也陳氏曰烝民詩四/句孔子只就中添四字滄浪之歌只换兩斯字曾不辭
費而意味無窮明道説詩正得此意薛敬軒曰觀朱子/詩傳只轉一兩字㸃掇念過葢得明道言詩意也王伯
厚曰魏太子擊好晨風而慈父感悟周磐誦汝墳卒章/而為親從仕王裒讀蓼莪而三復流涕裴安祖講鹿鳴
而兄弟同食可謂興於詩矣李聃和伯自言吾于詩甫/旧悟進學衡門識處世此可為學詩之法故偹録之
[003-20a]
 明道先生曰學者不可以不㸔詩㸔詩便使人長一
格價長張丈反格下近本或無價字不朱子曰讀詩必/如三復白圭方始有味明敏人 如此㸔亦無所
補至鈍人能如此㸔亦/隨淺深而有所見也 不以文害辭文文字之文舉
一字則是文成句是辭詩為解一字不行却遷就他說
如有周不顯自是作文當如此為去聲周詩大雅文王/篇曰有 不顯葉氏曰
言周家豈不顯乎苟直謂/之不顯則是以文害辭 伊川先生曰看書須要見
二帝三王之道如二典即求堯所以治民舜所以事君
遺書下同人朱子曰唐虞三代事浩大濶逺何處測度/不若求聖 之心如湯誓湯曰予畏上帝不敢不正熟
[003-20b]
讀豈不見/湯之心 中庸之書是孔門傳授成於子思孟子其
書雖是雜記更不分精粗一衮說了今人語道多説髙
便遺却卑説本便遺却末真西山曰中庸始言天命之/性終言無聲無臭宜若高妙
矣然曰戒愼曰恐懼曰謹獨曰篤恭則皆示人以用力/之方盖必戒懼謹獨而後能全夫性之善必能篤恭而
後造無聲無臭之妙未嘗使人/馳心窈㝠而不盡其實者也 伊川先生易傳序曰
易變易也隨時變易以從道也傳直戀反下此傳所傳/同 易乾鑿度孔子曰
易者變易也不易也鄭𤣥曰易一言而函三義簡易一/也變易二也不易三也朱子曰易有交易有變易交易
是陽交于隂隂交于陽是卦□上厎如天地定位山澤隂/通氣云云者是也變易是陽變隂隂變陽老陽變為少
[003-21a]
老隂變為少陽此是占筮之法如晝夜寒暑屈伸往來/者是也或問易即道也何以言變易以從道朱子曰易
之所以變易固皆理之當然聖人作易因象明理教人/以變易從道之方耳如乾初則潛二則見之類是也又
曰程子以易為人/事之書故云然其為書也廣大悉備將以順性命之
理通幽明之故盡事物之情而示開物成務之道也聖
人之憂患後世可謂至矣此一節言聖人/作易之大㫖也去古雖逺遺
經尚存然而前儒失意以傳言後學誦言而忘味自秦
而下葢無傳矣子生千載之後悼斯文之湮晦將俾後
人沿流而求源此傳所以作也而忘之而宋本作以湮/伊眞反沿夷然反 此
[003-21b]
一節言後人失易之㫖而傳之所以不可不作也/沿循也流即下文所謂辭也源即下文所謂意也易有
聖人之道四焉以言者尚其辭以動者尚其變以制噐
者尚其象以卜筮者尚其占吉㐫消長之理進退存亡
之道備於辭推辭考卦可以知變象與占在其中矣長/張
丈反所易有聖人之道五句見易繫辭上傳張南軒曰/指其 之者易之辭也以言者尚之則言無不當矣化
而裁之者易之變也以動者尚之則動無不時矣象其/物宜者易之象也制器者尚之則可以盡創物之智極
數知來者易之占也卜筮者尚之則可以窮先知之神/ 間辭占是一類變象是一類所以下文至精合辭占
説至變合變象説朱子曰然占與辭是一類者曉得辭/方能知得占變是事之始象是事之已形者故亦是一
[003-22a]
類也辭此以下言學易者當/於其 求之而其意可得也君子居則觀其象而玩其
辭動則觀其變而玩其占得於辭不達其意者有矣未
有不得於辭而能通其意者也居則觀其象二句見易/繫辭上傳蔡節齋曰觀
象玩辭學易也觀變玩占用易也學易則/無所不盡其理用易則惟盡乎一爻之用至㣲者理也
至著者象也體用一源顯㣲無間觀㑹通以行其典禮
則辭無所不備間去聲而朱子曰自理而觀則理為體/象為用 理中有象是一源也自象而
觀則象為顯理為㣲而象中有理是無間也言理則先/體而後用盖舉體而用之理已具言事則先顯而後㣲
葢即事而理之體可見觀㑹通句見易繫辭上傳㑹以/理之所聚而言通以事之所宜而言衆理㑹處便有許
[003-22b]
多難易窒礙必于其中得其通處乃可行耳典禮者典/常之禮 按尹和靖受易傳序歸伏讀數日後見伊川
伊川問所見和靖曰體用一源顯㣲無間二語似太洩/露天機也伊川曰汝㸔得如此甚善某亦不得已而言
之耳盖伊川易傳只就用之顯然者言之而其本體之/精㣲處即在其中顧恐學者之習而不察也故著此二
語程子示人之意可謂深且切矣然延平李氏以為須/㸔得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都有下落方始見得此
語之切要學者又/不可以不知也故善學者求言必自近易於近者非
知言者也予所傳者辭也由辭以得意則在乎人焉易/音
異處文某下同此朱子曰求言必自近乃程子吃𦂳為/人 學者深味 意就眼前切近處潛思黙契皆自有
高深逺大而不可窮者矣䟽王伯厚曰馮當可謂王輔/嗣蔽於虚無而易與人事 伊川專于治亂而易與天
[003-23a]
道逺又謂近有伊川然後易與世故通而王氏之説為/可廢然伊川往往捨畫求易故時有不合又不㑹通一
卦之體以觀其全毎求之文辭/離散之間故其悞十猶五六 伊川先生荅張閎中
書曰易傳未傳自量精力未衰尚覬有少進耳來書云
易之義本起於數謂義起於數則非也有理而後有象
有象而後有數易因象以明理由象而知數得其義則
象數在其中矣本註理無形也故因象以明理理既見
乎辭矣則可由辭以觀象故曰得其義則象數在其中
易傳之傳直戀反覬音兾則非上葉本無謂義起於/數五字今從文集及諸本增而知之而葉本作以見
[003-23b]
音現已張閎中見伊洛淵源録云不詳其名字時易傳/成書 久學者莫得傳授張閎中以書問先生且曰易
之義本起于數故程子以此荅之其後先生寢疾始以/授尹焞張繹云然按史又謂焞至閬得程氏易傳十卦
於其門人吕稽中又得全本于其壻邢純拜而受之則/又似非程子親授者又按楊中立易傳䟦云伊川先生
著易傳方草具未及成書而先生得疾將啟手足以其/書授門人張繹未幾繹卒故其書散亡學者所傳無善
本政和初予友謝顯道得其書于京師示予錯亂重複/㡬不可讀東歸待次毘陵乃始校定去其重複踰年而
始完據此則程子臨終時但以授繹未嘗授尹氏與史/傳之言頗合則淵源録所言或傳聞之誤 朱子曰程
子説易得其理則象數在其中固是如此然泝流以觀/却須先見象數的當下落方説得理不走作不然事無
實證則虚/理易差也必欲窮象之隠㣲盡數之毫忽乃尋流逐末
[003-24a]
術家之所尚非儒者之所務也隱㣲象之難見者也毫/忽數之難知者也孫子
算術蠶所吐絲為忽十忽為秒十秒為毫言/細㣲之至也術家如京房郭璞之類是也 知時識
勢學易之大方也易傳下同乾夬九二象傳方猶術也/朱子曰如 卦雖云大通然初九潜
龍勿用上九亢龍有悔此等處最是易之大義易大抵/於盛滿時致戒葢陽氣正長必有消退之漸自是時勢
如此錢純老曰下繫謂六爻相雜惟其時物言惟其時/之不同而其事物亦異如乾之取龍一物也或潜或見
或躍或飛之不同者時也如漸之取鴻亦一物也而于/干於磐于陸于木之不同者亦時也朱子曰下繫謂乾
至健而知險坤至順而知阻險是上視下見下之險故/不敢行阻是下視上為上所阻故不敢進葢易要人知
進退存亡之道若有險阻而冐昧前進是知進而不知/退知存而不知亡豈易之道耶他卦皆然如需卦之類
[003-24b]
可見愚謂自卦言否泰剥復/之類自爻言潜見飛躍之類 大畜初二乾體剛健而
不足以進四五隂柔而能止時之盛衰勢之強弱學易
者所宜深識也大畜九二象傳葉氏曰乾下艮上為大/畜初與二雖剛健而不足以進者以畜
之時不利于進又俱位乎下勢自不能進也四與五雖/隂柔而能止者以畜之時在子止又位據乎上勢自足
以為止也可吕氏曰康節謂孟子雖不言易然如説可/以仕則仕 以止則止及禹稷顔子易地皆然之類非
精於易道者未/可與語子此 諸卦二五雖不當位多以中為美三
四雖當位或以不中為過中常重於正也葢中則不違
於正正不必中也天下之理莫善於中於九二六五可
[003-25a]
當並去聲正震六五傳朱子曰程子謂中重于正固/也然須以 為先如人為一事必先剖決是非邪正
而後就是與正處斟酌一無過不及之理所謂中也若/不能先見正處又何中之可言乎又曰如君子而時中
則是中無不正若君子有時而不中却正未必中葢正/是骨子好了而所作事未有恰好處故正未必中也又
如飢渴飲食是正若過了些便非中節中處乃中也責/善正也然父子之間不責善則是正不必中也蔡虚齋
曰宋敷文閣直學士李椿有云易以九居五六居二為/當位而辭多艱六居五九居二為不當位而辭多吉者
葢君以剛健為體而虚中為用臣以柔順為體而剛中/為用君誠以虚中行其剛健臣誠以剛中守其柔順則
上下交而其志同矣實易爻之通例楊泳齋曰九居二/六居五雖非正也而各得其中剛為剛柔之相濟故多
得其吉焉然訟之九二而患至掇井之九二而甕敝漏/豫之六五而貞疾離之六五而出涕是又當以其時而
[003-25b]
言之胡敬齋曰卦爻固以中正為善又必有正應方可/有為盖中正則才徳不偏有正應則君臣相遇方可以
成天下/之治 問胡先生解九四作太子恐不是卦義先生
云亦不妨只㸔如何用當儲貳則做儲貳使九四近君
便作儲貳亦不害但不要拘一若執一事則三百八十
四爻只作得三百八十四件事便休也也近本俱作了/ 遺書下同
朱子曰伊川此説極好然其所作易傳却不免是三百/八十四爻止作得三百八十四件事用也又曰天下之
理若正言之則止作一事用唯以象言則當卜筮時隨/他甚事都應得如泰之初九若正説引賢進用便只是
引賢進用惟以㧞茅茹之象言之則其他類此者皆可/應也按宋志胡氏有易解十卷又口義十卷繫辭説卦
[003-26a]
三卷今唯/口義存 㸔易且要知時凡六爻人人有用聖人自
有聖人用賢人自有賢人用衆人自有衆人用學者自
有學者用君有君用臣有臣用無所不通因問坤卦是
臣之事人君有用處否先生曰是何無用如厚徳載物
人君安可不用以上並伊川語問厚徳載物坤彖傳本/文作坤厚載物 程傳將三百八十四
爻作人説恐道未盡否朱子曰也得但不可執定作人/説有以事言者有以時言者有以位言者以吉凶言之
則為事以初終言之則為時以髙下言之則為位隨所/値而㸔皆通所謂易不可為典要也又曰太祖一日問
王昭素曰乾九五飛龍在天利見大人常人何可占得/此卦昭素曰何害若臣等占得則陛下是飛龍在天臣
[003-26b]
等利見大人此説得最好此易之用所以不窮也蔡虚/齋曰乾卦卦辭只是要人如乾坤卦卦辭只是要人如
坤至如蒙蠱等卦則又須反其義此有隨時而順之者/有隨時而制之者易道只是時時則有此二義在學者
細察/之 易中只是言反覆往來上下明道語内外卦曰/上曰往 卦曰下
曰來故泰曰小往大來否曰大往小來咸曰柔上而剛/下恒曰剛上而柔下睽曰火動而上澤動而下又卦變
亦有自某卦來之説如朱子本義泰自歸妹來六往居/四九來居三否自漸來九往居四六來居三蠱自賁來
者初上二下自井來者五上上下之類反覆者即往來/上下之反覆也如乾下坤上小往大來而為泰坤下乾
上大往小來而為否之類是也然則六十四卦無一卦/無往來上下即無一卦非往來上下之反覆也但其中
如乾坤坎離大過頥中孚小過八卦反覆觀之止成一/卦餘五十六卦反覆觀之遂成兩卦耳朱子曰乾坤坎
[003-27a]
離大過順中孚小過八卦為正對其餘五十六卦皆反/對正對不變故反覆觀之止成八卦反對者皆變故反
覆觀之共/二十八卦 作易自天地幽明至於昆蟲草木㣲物無
不合昆公魂反又如字凡外書下同生昆同蜫蟲總名/鄭康成曰昆明也 蟲得陽而 得隂而藏故謂
之昆蟲髙氏曰亘古亘今塞天塞地只是一生機流行/所謂易也又曰知易者一草一木一禽一獸皆卦也静
觀真有/趣耳 今時人㸔易皆不識得易是何物只就上穿
鑿若念得不熟與就上添一德亦不覺多就上減一德
亦不覺少譬如不識此兀子若減一隻脚亦不知是少
若添一隻亦不知是多若識則自添減不得也 游定
[003-27b]
夫問伊川隂陽不測之謂神伊川曰賢是疑了問是揀
難底問揀通作簡子隂陽不測句見易繫辭上傳揀選/擇也 朱 曰揀難厎問自當不荅且使之熟
讀聖賢明白切實之言就已分上依次第做工夫方有/益又曰亦有泛然之問畧不經思索荅之未竟而遽己
更端者若隨其所問率然荅之非惟於/彼無益而荅之者亦不中語黙之節矣 伊川以易傳
示門人曰只説得七分後人更須自體究程子恐學者/拘守傳説不
復體究故云然非謂于此外别有要妙而欲學者自得/之也尹氏曰先生自涪陵歸易傳已成未嘗示人門弟
子請益有及易書者方命小奴取書篋以出身自發之/以示門弟子非所請不敢多閲門弟子請問易傳事雖
有一字之疑先生必再三喻之盖/其潛心甚久未嘗容易下一字 伊川先生春秋傳
[003-28a]
序曰天之生民必有出類之才起而君長之治之而爭
奪息道之而生養遂教之而倫理明然後人道立天道
成地道平劉質夫傳春秋程子以為不盡本意故欲更/為之而書未及竟莊公後解釋多殘缺今見
經説中序文則崇寜二年作也或問伊川春秋傳朱子/曰中間有説得極好處如説滕子來朝以為膝本侯爵
服屬於魯自貶降而以子禮見魯則貢賦少力易供/程沙隨之説亦然如難理㑹處他亦不為決然之論
帝而上賢聖世出隨時有作順乎風氣之宜不先天以
開人各因時而立政上上聲作隨時有作謂随其時而/有所制 也天謂氣化也朱子曰
先天謂天時未至而妄以私意先之如/耕穫菑畬之類與文言傳之先天不同暨乎三王迭興
[003-28b]
三重既備子丑寅之建正忠質文之更尚人道備矣天
運周矣三重説見中庸程子本鄭氏説謂三重為三王/之禮與朱子章句不同人道備承忠質文更尚
而言天運周承子丑寅建正而言皆朱子曰三重諸説/不同踓程子亦因鄭注然于文義 不通唯吕氏之説
為得今中庸/章句因之聖王既不復作有天下者雖欲倣古之迹
亦私意妄為而已事之謬秦至以建亥為正道之悖漢
專以智力持世豈復知先王之道也秦以亥月為正自/謂水徳欲以勝周
也漢専以智力持世故禮文制度/悉襲秦舊無復三代之遺風也夫子當周之末以聖
人不復作也順天應時之治不復有也於是作春秋為
[003-29a]
百王不易之大法所謂考諸三王而不謬建諸天地而
不悖質諸鬼神而無疑百世以俟聖人而不惑者也胡/敬
齋曰春秋乃孔子因當世之事一一處置從天理上去/堯舜三代之道具見于此又曰讀春秋便見得君是君
臣是臣父是父子是子長是長㓜是㓜夫婦朋友中國/夷狄截然分明而各止其所其于天道人事無不明備
故曰為百/王大法先儒之傳曰游夏不能贊一辭辭不待贊也
言不能與於斯耳斯道也惟顔子嘗聞之矣行夏之時
乘殷之輅服周之冕樂則韶舞此其準的也與音預能/游夏不
贊一辭見史記孔子世家問此謂顔淵嘗聞春秋大法/何也朱子曰不是孔子將春秋大法向顔子説盖三代
[003-29b]
制作極備矣不可復作告以四代禮樂只是集百王之/大法其作春秋善者則取之惡者則誅之要亦明聖王
之大法而已故伊川引以為據又曰四代之禮樂經世/之大法也春秋之書亦經世之大法也然四代之禮樂
是以善者為法春秋/之書是以惡者為戒後世以史視春秋謂褒善貶惡而
已至於經世之大法則不知也吕氏曰春秋固是褒善/貶惡然中如朝聘郊禘
蒐狩卒𦵏包舉許多典章制/度在則所謂經世之大法也春秋大義數十其義雖大
炳如日星乃易見也惟其㣲辭隱義時措從宜者為難
知也或抑或縱或與或奪或進或退或㣲或顯而得乎
義理之安文質之中寛猛之宜是非之公乃制事之權
[003-30a]
衡揆道之模範也易音異盟朱子曰所謂大義易見者/如書㑹 侵伐不過見諸侯擅興自
肆耳書郊禘不過見魯僣禮耳至如三卜四卜牛傷牛/死是失禮之中又失禮也不郊猶三望是不必望而猶
望也書仲遂卒猶繹是不必繹而猶繹也如此等義却/自分明又曰如書即位者是魯君行即位之禮不書即
位者是不行即位之禮若桓公之書即位則是桓公自/正其即位之禮耳又如王人子哭救衛自是衞當救當
時有子哭救之孔子因存他名字今諸公解王人本不/書字因其救衞故書字聖人之意不解恁細碎又曰蘇
子由解春秋謂其從赴告亦是既書鄭伯哭又書鄭世/子忽據史文而書耳定哀之時聖人親見據實而書隱
桓之世時既逺史册亦有簡畧處夫子但據史册冩出/耳問孔子予五霸豈非時措從宜曰是但其予之中便
有奪厎/意思夫觀百物然後識化工之神聚衆材然後知作
[003-30b]
室之用於一事一義而欲窺聖人之用心非上智不能
也故學春秋者必優游涵泳黙識心通然後能造其㣲
夫音扶觀優游涵泳二句見須於逐事逐義而求之/正所謂 百物而識化工之神聚衆材而知作室之
用者/也後王知春秋之義則雖德非禹湯尚可以法三代
之治自秦而下其學不傳予悼夫聖人之志不明於後
世也故作傳以明之俾後之人通其文而求其義得其
意而法其用則三代可復也是傳也雖未能極聖人之
藴奥庻幾學者得其門而入矣夫音扶禹文集可朱子/曰徳非 湯亦 以法
[003-31a]
三王之治如是則無本者/亦可以措之治乎語有欠 詩書載道之文春秋聖人
之用詩書如藥方春秋如用藥治病聖人之用全在此
書所謂不如載之行事深切著明者也下五經之有春/秋一條遺書在
春秋聖人之用下分註細書有一本此下云五字史記/自序聞之董生曰子曰我欲載之空言不如見之予行
事之深切著明者也索隱云見春秋緯王伯厚曰緯/書起哀平間董生時未有之葢為緯書者述此語耳
有重疊言者如征伐盟㑹之類葢欲成書勢須如此不
可事事各求異義但一字有異或上下文異則義須别
遺書下同襄事事各求異義者如胡氏謂書晉侯為以/常情待晉 書秦人為以王事責秦穆之類 朱子曰
[003-31b]
當時史書掌于史官想人不得見夫子取而筆削之欲/使人見得當時治亂興衰非是于一字定褒貶盖初間
王政不行天下都無統屬及五霸出而扶持方有統屬/到後來五霸又衰如澳梁之盟大夫亦出與諸侯之㑹
自是差異不好孔子據事直書好惡自易見若云去其/爵與其爵賞其功罰其罪孔子亦與奪賞罸不得春秋
所書本據魯史舊文筆削而成若欲如此推説須是得/魯史舊文參較筆削異同然後可見而亦豈復可得也
 五經之有春秋猶法律之有斷例也律令惟言其法
至於斷例則始見其法之用也此條遺書載在前條聖/人之用下細字上有一
本此下云五字決斷例者按周禮士師掌士之八成鄭/司農謂若今時 事此葢取其行事之成者以為品式
即今之斷例也范蜀公曰律之例有八以准皆各其及/即若若春秋之凡愚按今律亦然或論春秋多有變例
[003-32a]
所以前後書法不同朱子曰聖人作春秋欲褒善貶惡/示萬世不易之法今同此一字而於此用以誅人於彼
又忽用以賞人使天下後世求之而莫識其意則是後/世舞文㺯法者之所為也曾謂大中至正之道而如此
乎/ 伊川先生曰學春秋亦善一句是一事是非便見
於此此亦窮理之要然他經豈不可以窮理但他經論
其義春秋因其行事是非較著故窮理為要見音現但/上宋本無
理字遺書同較著猶漢書孔光傳所謂/較然甚明也顔師古曰較音角明貌嘗語學者且先
讀論語孟子更讀一經然後看春秋先識得箇義理方
可看春秋所以先讀語孟更讀一/經者欲使之識義理也春秋以何為準無如
[003-32b]
中庸欲知中庸無如權須是時而為中若以手足腁胝
閉户不出二者之間取中便不是中若當手足胼胝則
於此為中當閉户不出則於此為中胼蒲眠反胝章移/反 此承上文先
識得箇義理之意而言其所以識之道也胼胝皮堅也/史記禹手足胼胝閉户見孟子 問閉户不出如有親
戚兄弟在其中豈可一例不救朱子曰事亦須量大小/若小有闘毆救之不妨如兵戈殺人之事亦只得閉門
不管/而已權之為言秤錘之義也何物為權義也時也只是
說得到義義以上更難說在人自看如何秤丑正反古/通用稱錘直
追反時字遺書本作然連下也只是作一句讀語類時/舉述此以問與遺書同今當從之 此節承上權字之
[003-33a]
意而申明之秤衡俗名錘權俗名義者謂事物之所當/然義以上者則其所以當然之故也在人自有如何謂
學者功深力到反求之身而自得之非可以言語形容/也 問權便是義否朱子曰權是用此義者問中便是
時措之宜否曰以義權之而後得中義似秤權是以此/秤去稱量中是物得其平處又曰權是于精㣲曲折處
曲盡其宜所以説/中之所貴者權 春秋傳為案經為斷本註程子又
云某年二十時看春秋黄聱隅問某如何看某荅曰以
傳考經之事迹以經别傳之眞偽黄聱隅名晞字景㣲/建安人少通經聚書
數千卷學者多從之自號聱隅子樞宻使韓魏公薦以/為太學助教某年二十以下乃唐棣問春秋如何看而
先生荅之也榖朱子曰左氏曽見國史考事頗精只是/不知義理公 不曽見國史考事甚䟽然義理却精
[003-33b]
 凡讀史不徒要記事迹須要識其治亂安危興廢存
亡之理且如讀髙帝一紀便須識得漢家四百年終始
治亂當如何是亦學也要識下宋本無其字帝下葉吕/本無一字 理謂治亂安危興
廢存亡之所以然也如要識得須先講明道義所在庻/不流為功利之學 愚按全史資鈍者不能盡看如司
馬公通鑑馬氏文獻通考二書千百年治亂興衰典章/制度之得失其在其中宋以前散見諸史中究心甚難
今彼二公編輯條理分明如此不看何名為讀/書人士不通今古而冇足用者未之前聞也 先生
毎讀史到一半便掩卷思量料其成敗然後却看有不
合處又更精思其間多有幸而成不幸而敗今人只見
[003-34a]
成者便以為是敗者便以為非不知成者煞有不是敗
者煞有是厎朱子曰讀史亦易見作史者意思後面成/敗處他都説得意在前面如陳蕃殺宦官
但讀前面許多疎脱都/可見也廿露事亦然 讀史須見聖賢所存治亂之
機賢人君子出處進退便是格物 元祐中客有見伊
川者几案間無他書惟印行唐鑑一部先生曰近方見
此書三代以後無此議論外書鑑范祖禹字淳夫為温/公通 局編修官分掌唐史
以其所自得者著成此書按外書又曰范淳夫嘗與伊/川論唐事及為唐鑑盡用先生之説先生謂門人曰淳
夫乃能相信如此炎朱子曰唐鑑亦有緩而不精確處/如言租庸調及楊 二税法説得都無収煞只云在于
[003-34b]
得人不在於法法亦豈可苟者葢范氏見熈寜間變更/故有激而言要之只那有激便不平正又一段論太宗
本原亦未盡太宗行處儘好只為本領不是與三代更/别張氏曰唐鑑視胡氏春秋傳更覺簡要學者能讀唐
鑑方可以治史本按此條晁氏客語時氏本拾遺/並有之但時氏 少元祐中三字以上並伊川語 橫
渠先生曰序卦不可謂非聖人之藴今欲安置一物猶
求審處况聖人之於易其間雖無極至精義大槩皆有
意思觀聖人之書須遍布細宻如是大匠豈以一斧可
知哉横渠易説之序卦易十傳之一也以韓康伯註有/序卦非易 藴之説故特辨之朱子曰以序卦為
非聖人之精則可謂非易之藴則不可周子分精與藴/字甚分明序卦却事事夾雜都有在内正是易之藴須
[003-35a]
是自一箇生出來以至於無窮方是精如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是也 天官
之職須襟懷洪大方看得葢其規模至大若不得此心
欲事事上致曲窮究湊合此心如是之大必不能得也
釋氏錙銖天地可謂至大然不嘗為大則為事不得若
畀之一錢則必亂矣畀音袐也不得此心謂不得襟懷/之洪大 釋氏之所謂大者只是
言論曠蕩未嘗身自為之所以為事不得大朱子曰冡/宰内自王之飲食衣服外至五官庻事自 至小自本
至末千頭萬緒若不是大其心者區處應副事到面前/便且區處不下况於先事揩置思患預防是着多少精
神所以記得此復忘彼佛氏將此心置在無用處纔動/步便踈脱所以吾儒貴窮理須事事物物理㑹過也陳
[003-35b]
君舉曰冡宰一職惟制御天子身畔之人一則環衞之/人二則供奉飲膳酒漿之人三則出納財賄之人四則
宫中使令之人葢以此等與天子䙝狎或用内官或用/女奚他卿不能誰何所以冡宰盡制御之秦漢以環衛
之人分入光禄勲衛尉以供奉之人分入少府以出納/財用之人分入司農而宫中出入侍奉使令之人分與
大長秋是冡宰之/職分為三四矣又曰太宰之職難看葢無許大心胸
包羅記得此復忘彼其混混天下之事當如捕龍蛇摶
虎豹用心力看方可其他五官便易㸔止一職也復扶/又反
易音異亦語録下同者朱子曰五官止一職易㸔固然/然其中 有難理㑹 如主客行人之官當屬春官却
掌於司冦土地疆域之事當屬司徒却掌于司馬盖以/諸侯朝覲㑹同之禮既畢則降而肉袒請刑司冦主刑
[003-36a]
所以賔客屬之有威懐諸侯之意諸侯有罪則六師移/之所以土地封疆属之夏官陳君舉乃謂互相檢制之
道過矣又曰周禮一書廣大精㣲周家法度在焉後人/皆以周禮非聖人之書其間細碎處雖可疑其大體直
是非聖人做不得胡五峯以為天官冡宰不當治宫闈/燕私事葢彼但見後世宰相請託宫闈交結近習以為
不可殊不知此正人君治國平天下之本豈可以後世/之弊而并廢聖人之良法美意耶李泰伯周禮論甚好
如説宰相掌人主飲食男女事與某意正合至若所謂/女祝掌凡内禱祀襘禳之事使後世有此官則巫蠱之
事安從有哉王伯厚曰嬪御奄侍飲食酒漿衣服次舍/噐用貨賄皆領于冡宰冕弁車旗宗祝巫史卜筮瞽侑
皆領於宗伯此周公相成王格心輔德之法周之興也/滕侯為卜正吕伋為虎賁氏侍御僕從罔非正人左右
攜僕庶常吉士及其衰也昬椓靡共婦寺階亂膳夫内/史趣馬師氏締交於嬖寵𤨏𤨏姻婭私人之子竊位於
[003-36b]
王朝至秦而大臣不得議近臣矣至漢而中朝得以絀/外朝矣至唐而北司是信南司無用矣由周公之典廢
也間有詰責幸臣如申屠嘉奏劾常侍如楊秉宫中府/中為一體如諸葛武侯可謂知宰相之職者唐太宗責
房𤣥齡以北門營繕何預君事豈善讀周禮者哉我朝/趙普於一薰籠之造亦制以有司之法李沆於後宫之
立奏以臣沆不可趙鼎於内苑移竹責宦者罷其役庶/幾古大臣之風矣五峰乃謂周公不當治成王燕私之
事殆未之思也又曰李太伯云内宰用大夫士世婦毎/宫卿二人皆分命賢臣以參檢内事漢世皇后詹事以
二千石為之猶/有成周遺意 古人能知詩者惟孟子為其以意逆志
也夫詩人之志至平易不必為艱嶮求之今以艱嶮求
詩則已喪其本心何由見詩人之志本註詩人之情性
[003-37a]
温厚平易老成本平地上道着言語今須以﨑嶇求之
先其心已狹隘了則無由見得詩人之情本樂易只為
時事拂着他樂易之性故以詩道其志為其只為之為/並去聲易並音
異嶮虚檢反通作險䘮去聲崎音竒嶇豈俱反樂音洛/詩人之情性下葉本大字無本註字 逆迎也方言自
闗而東曰逆自闗而西曰迎温厚平易老成皆言詩人/之情性也平地上道着言語見其非有﨑嶇也道言也
時事或美或惡有所感動而詩作焉拂動也朱子曰以/意逆志者逆如迎待之意若未得其志只得待之如需
於酒食之義後人讀書便要去捉將志來以至束縳之/又曰某所著詩傳盖推尋其脉理以平易求之不敢用
一毫私意輔氏曰温厚平易老成説盡詩人情性温厚/謂和而不流怨而不怒平易謂所言皆眼前事老成謂
[003-37b]
憂深思逺達於人情事物之變此等/意思惟平心易氣以迎之則有可得 尚書難看盖難
得胸臆如此之大只欲解義則無難也問他書亦須大/心胸方讀得如
何張子只説尚書朱子曰他書却有次第且如大學自/格物致知以至平天下有多少節次尚書只合下便大
如堯典自克明峻徳以親九族至黎民於變時雍展□/是大小大分命羲和定四時成嵗便是心中包一箇三
百六十五度四分度之一底天方見得/恁地若不得一箇大底心胸如何看得 讀書少則無
由考校得義精盖書以維持此心一時放下則一時德
性有懈讀書則此心常在不讀書則終看義理不見此/以
見讀書非徒窮理之事實亦養心之要也朱子曰讀書/固収心之一助然只讀書時収得心而不讀書時便為
[003-38a]
事所動則是心之存時常少放時常多也學者當移此/讀書工夫向不讀書處用力使動靜兩得而此心庻幾
無時不/存矣書須成誦精思多在夜中或靜坐得之不記則
思不起但通貫得大原後書亦易記易音異言承上文/讀書而 其所以
讀之法也朱子曰讀書須反復研究直待不思索時此/意常在心胸之間驅遣不去方為有功又曰李先生常
言道理須是日中理㑹夜間却/去靜處坐地思量方始有得所以觀書者釋已之疑
明已之未達毎見毎知新益則學進矣於不疑處有疑
方是進矣此又以其騐處言之據按葉呂本自書須成/誦以下别為一條今 原書及宋本併之
 六經須循環理㑹義理儘無窮待自家長得一格則
[003-38b]
又見得别長張丈反别皮裂反㑹此即論語温故知新/之意然必于一經理 已到然後再理㑹一
經若徒循環泛涉非/根柢務實之學也 如中庸文字輩直須句句理㑹
過使其言互相發明中庸文字輩凡詩書論孟之文皆/是必言中庸者葢古聖賢之書無
非發明中庸之道故必於此見之明而後於事事物物/之宜無往不當其可以之讀他書亦易為力如前程子
所言讀春秋以中庸為凖是也句句理㑹過則觸處洞/然無所疑滯自有以見夫不偏不易之道隨在具足無
少欠缺融㑹貫通不拘所讀何書而無往非中庸之道/之所在矣游定夫讀西銘渙然不逆於心曰此中庸之
理亦此/意也 春秋之書在古無有乃仲尼所自作惟孟子
能知之非理明義精殆未可學先儒未及此而治之故
[003-39a]
其説多鑿治平聲經鄭漁仲曰有未經夫子筆削之春/秋有已 夫子筆削之春秋孔潁逹曰春秋
之名無所經見惟昭公二年晉韓起來聘見魯春秋晉/語司馬侯對悼公曰羊舌肸習於春秋悼公使傳其太
子楚語申叔時論傅太子之法亦云教之以春秋由此/觀之是周之典禮不存惟魯春秋為列國所重皆在夫
子未修之前舊有春秋之目乃周公伯禽以來上自天/子下至列國無不備載皆周之盛時為先王之典章此
杜預所謂周之舊典禮經是也今汲冢𤨏語亦有魯春/秋記魯獻公十七年事諸如此類皆夫子未生之前未
經筆削之春秋惟孟子所謂詩亡然後春秋作此魯史/記東遷以後事已經筆削之春秋也然則是書乃從來
所有夫子特取而筆削之耳此言在古無有者亦就其/修後言之見其取義精奥非他人所得與也朱子曰後
儒學未至各以己意揣測正横渠所謂非理明義精而/治之故其説多鑿是也惟伊川以為經世之大法得其
[003-39b]
㫖矣然其間極有難體㑹處不若存取胡文定/本與後來看縱未能盡得之然不中不逺矣 心中
有所開即便劄記不思則還塞之矣更須得朋友之助
一日間朋友論著則一日間意思差别須日日如此講
論乆則自覺進也劄竹洽反著直酌反差初賣反别皮/列反 劄牋劄也劄記謂以牋劄記
之也差較也較畧也本按葉本此條在前第二十一條/以來新意下今從宋 及楊本正之心中下一本有苟
字朋友之助下葉本無一日問朋/友論著則八字 以上並横渠語
 
 近思録集註卷三
[003-40a]
欽定四庫全書
 近思録集註卷三
              婺源江永撰
 朱子曰此卷/格物窮理
伊川先生答朱長文書曰心通乎道然後能辨是非如
持權衡以較輕重孟子所謂知言是也心不通於道而
較古人之是非猶不持權衡而酌輕重竭其目力勞其
心智雖使時中亦古人所謂億則屢中君子不貴也永/按
[003-40b]
此言心未通道未可輕論古人是非也欲通乎道窮理/而已後言窮理者或論古今人物而辨其是非又即以
此為窮理意與此異葢彼欲究其是非之實而此則億/度較量理未明而强辨論也亦因長文之失而告之
文集/下同 伊川先生答門人曰孔孟之門豈皆賢哲固多
衆人以衆人觀聖賢弗識者多矣惟其不敢信己而信
其師是故求而後得今諸君於頤言纔不合則置不復
思所以終異也不可便放下更且思之致知之方也朱/子
曰伊川云不信其師/乃知當時有不信者 伊川先生答横渠先生曰所論
大槩有苦心極力之象而無寛裕温厚之氣非明睿所
[003-41a]
炤而考索至此故意屢偏而言多窒小出入時有之本/註
明所炤者如目所覩纎㣲盡識之矣考索/至者如揣料於物約言彷彿爾能無差乎更願完養思
慮涵泳義理他日自當條暢朱子曰横渠只是一向苦/思求將向前去却欠涵泳
以待其義理自形見處如云由氣化有道之名説得是/好終是生受辛苦如以太虚太和為道體却只是說得
形而/下者 欲知得與不得於心氣上驗之思慮有得中心
恱豫沛然有裕者實得也思慮有得心氣勞耗者實未
得也强揣度耳嘗有人言比因學道思慮心虚曰人之
血氣固有虚實疾病之來聖賢所不免然未聞自古聖
[003-41b]
賢因學而致心疾者永按此條本欲人致思慮但其自/得與否心氣上亦可驗之學者致
思當由勞苦而後得恱豫若慮其致心疾而曰因學道/思慮心虚則憚勞者之辭耳惟思慮過苦者當如上條
完養之說/遺書下同 今日雜信鬼怪異説者只是不先燭理
若於事上一一理㑹則有甚盡期須只於學上理㑹永/按
燭理明則鬼怪之事皆可以理斷/之理有常變怪者亦不足為異也學原於思朱子曰/學原於
思思所以起/發其聰明 所謂日月至焉與久而不息者所見規
模雖略相似其意味氣象迥别須潛心黙識玩索乆之
庶㡬自得學者不學聖人則己欲學之須熟玩味聖人
[003-42a]
之氣象不可只於名上理㑹如此只是講論文字問日/月至
焉與不息者全别此言略相似何也朱子曰若論到至/處却與乆而不息底一般只是日月至者至得不長乆
不息者純然無間斷之永按玩/味聖人氣象亦窮理 事也 問忠信進徳之事固
可勉强然致知甚難伊川先生曰學者固當勉强然須
是知了方行得若不知只是覷却堯學他行事無堯許
多聰明睿智怎生得如他動容周旋中禮如子所言是
篤信而固守之非固有之也葉氏曰固守者勉强堅持/固有者從容自得 永按
非固有者未/嘗真知故也未致知便欲誠意是躐等也勉强行者安
[003-42b]
能持久永按此言未致知亦不能誠意耳非謂誠意功/夫有等待也故朱子嘗云為學次第雖有先後
然須用一齊做去如格物致知而后誠意不成說物未/格知未至且未要誠意安有此理聖人亦只說大綱自
然次序如此非謂做一/件無餘方做一件也除非燭理明自然樂循理性本
善循理而行是順理事本亦不難但為人不知旋安排
著便道難也知有多少般數煞有深淺學者須是真知
纔知得是便泰然行將去也朱子曰程子論知之淺深/從前未有人說到此 人
果見得分曉如鳥喙之不可食水火之不可/蹈見善如飢之欲食寒之欲衣則意自實矣某年二十
時解釋經義與今無異然思今日覺得意味與少時自
[003-43a]
朱子曰程子睌而自言如此此温故知新之大者學/者當以是為的而深求之 葉氏曰此可見先生致
知之功進徳之實而聖經之旨要必玩味積/乆乃能真知亦不徒在於解釋文義而已 凡一物
上有一理須是窮致其理窮理亦多端或讀書講明義
理或論古今人物别其是非或應接事物而處其當皆
窮理也朱子曰物理無窮故他說得來亦自多端如讀/書以講明道義則是理存於書如論古今人物
以别其是非邪正則是理存於古今人物如應/接事物而處其當否則是理存於應接事物或問格
物須物物格之還只格一物而萬理皆知曰怎得便㑹
貫通若只格一物便通衆理雖顔子亦不敢如此道須
[003-43b]
是今日格一件明日又格一件積習既多然後脫然自
有貫通處本註乂曰所務於窮理者非道盡窮了天下/萬物之理又不道是窮得一理便到只要積
累多後自然見去顔問一理通則萬理通其說如何朱/子曰伊川嘗云雖 子亦未到此天下豈有一理通便
解萬理皆通也須積累將去如顔子高明不過聞一知/十亦是大段聰明了學問却有漸無急迫之理 一日
一件者格物工夫次第也脫然貫通者知致效驗極致/也不循其序而遽責其全則為自罔但求粗曉而不期
貫通則為自畫㑹程子此語便是真實做工夫來也不/說格一件後便 通也不說盡格天下物理後方始通
只云積習既多然後脫然有箇貫通處日問今日格一/件明日格一件工夫如何曰如讀書今 看一段明日
看一段又如今日理㑹一事明日理㑹一事積習多後/自然貫通 問今日格一件明日格一件莫太執著否
[003-44a]
曰人日用間自是不察耳若體察當格之物一日之間/儘有之 積習既多自當脫然有貫通處乃是零零碎
碎湊合將來不知不覺自然醒悟其始固須用力及其/得之也又却不假用力此箇事不可欲速欲速則不達
須是慢慢做將去子積累多後便是學之博脫然有貫/通處便是約 程 此言該内外寛緩不迫有涵泳從
容之意一所謂不必盡窮天下之物者如十事已窮得/八九其 二雖未窮得將來湊㑹都自見得 問知至
若論極盡處則聖賢亦未可謂之知至曰然如何要一/切知得然理㑹得已極多萬一有挿生一件差異底事
來也都識得他破只是貫通便不知底亦通將去某舊/來亦如此疑後來看程子說格物非謂盡窮天下之物
云云方/理㑹得 思曰睿思慮乆後睿自然生若於一事上思
未得且别換一事思之不可専守著這一事葢人之知
[003-44b]
識於這裏蔽著雖强思亦不通也問於窮不得處正當/努力豈可遷延逃避
别窮一事耶朱子曰這是言隨人之量非曰遷延逃避/也葢於此處既理㑹不得若専一守在這裏却轉昬了
須著别窮一事又或可以因此而明彼也一問程子此/說與中庸弗得弗措相發明否曰看來有 様底若弗
得弗措一向思量這箇少間便㑹擔閣了若謂窮一事/不得便掉了也不得程子為見學者有恁地底不得已
説此話得程子之言誠善然窮一事未透又便於窮一/事亦不 彼謂有甚不通者不得已而如此耳不可便
執此說容易改換却致工夫不専一也窮問伊川此說/與延平之說如何曰這說自有一項難 底事如造化
禮樂度數等事是卒急難曉只得且放住延平說是窮/理之要若平常遇事一件理㑹未透又理㑹第二件第
二件理㑹未透又理㑹第/三件恁地終身不長進 問人有志於學然知識蔽
[003-45a]
固力量不至則如之何曰只是致知若智識明則力量
自進葉氏曰真知事理之當/然則自有不容已者 問觀物察已還因見物
反求諸身否曰不必如此說物我一理纔明彼即曉此
此合内外之道也又問致知先求之四端如何曰求之
性情固是切於身然一草一木皆有理須是察本註又/曰自一
身之中以至萬物之理但理㑹得多相次自然豁然有/覺處 問觀物察已還因見物反求諸己此說亦是程
子非之何也朱子曰這理是天下公共之理人人都一/般初無物我之分不可道我是一般道理人又是一般
道理將來相比以知得事物上是非分明便是自家心/下是非分明所 說才明彼即曉此 於這一物窮得
[003-45b]
一分之理即我之知亦知得一分其實只是一理才明/彼即曉此所以大學說致知在格物葢致知便在格物
中非格之外别有致處也其窮理者欲知事物之所以/然與其所當然者而已知 所以然故志不惑知其所
當然故行不謬非謂取彼之理而歸諸此也程子所謂/物我一理才明彼即曉此 問草木當如何格曰此推
而言之雖草木亦有理存如麻麥稻粱甚時種甚時收/地之厚薄不同宜植某物亦皆有理 格物之論伊川
意雖謂眼前無非是物然其格之也亦須有先後緩急/之序豈遽以為存心於一草木器用之間而忽然懸悟
也哉今為學而不窮天理明人倫講聖言通世故乃兀/然存心於草木器用之間此是何學問如此而望有所
得是炊沙而欲其成飯也箇自一身之中以至萬物之/理理㑹得多自當豁然有 覺處此一段尤要切學者
所當深究所一身之中是仁義禮智惻隱四端與夫視/聽言動皆 當理㑹至若萬物之榮悴與夫動植小大
[003-46a]
這底可以如何使那底可以如何用皆所當理㑹秩問/自一身以至萬物之理所謂由中而外自近而逺 然
有序而不迫切者曰然到得豁/然處是非人力勉强而至者也 思曰睿睿作聖致思
如掘井初有渾水乆後稍引動得清者出來人思慮始
皆溷濁乆自明快朱子曰思索如穿井不解便得清水/先亦須是濁漸漸刮將去却自清
或問如何是近思曰以類而推朱子曰程子說得推字/極好問以類莫是比這
箇意思推去否曰固是如為子當止於孝為臣當止於/忠自此節節推去然只一愛字雖出於孝畢竟千頭萬
緒皆當推去始得近此語道得好不要跳越望逺亦不/是縱横陡頓只是 傍那曉得處挨將去如這一件理
㑹得透了又因這件推去只管挨將去次第都能理㑹/得今人不曽以類而推不曽先理㑹得一件却便理㑹
[003-46b]
那一件須是劈初頭要理㑹教分曉透徹則從已理會/得處推將去如此便不隔越若逺去尋討 不切於己
近問程伯子云學只要鞭辟近裏著己而已故切問而/ 思則仁在其中矣叔子云近思以類而推兩程子所
謂近思其義似不同曰伯子之意葢曰思之以不逺乎/已耳叔子則以思之有序為近也伯子之言因得其本
㫖然不參以類推之說則將有捐事棄物専以反思黙/造為功而不自知其陷於異端者故二子之說不可以
偏廢/也 學者先要㑹疑朱子曰書始讀不知有疑其次/漸有疑又其次節節有疑過此
一番後疑漸漸釋以至融㑹/貫通都無可疑方始是學 横渠先生答范㢲之曰
所訪物怪神姦此非難語顧語未必信耳孟子所謂知
性知天學至於知天則物所從出當源源自見知所從
[003-47a]
出則物之當有當無莫不心諭亦不待語而後知諸公
所論但守之不失不為異端所劫進進不已則物怪不
須辨異端不必攻不逾朞年吾道勝矣若欲委之無窮
付之以不可知則學為疑撓智為物昬交來無間卒無
以自存而溺於怪妄必矣問横渠物怪神姦書先生提/出守之不失一句朱子曰且
要守那定底如精氣為物游魂為變此是鬼神定說又/如孔子說非其鬼而祭之諂也敬鬼神而逺之等語皆
是定底其他變處如未曉得且當守此定底為如精氣/為物游魂為變此理之常守之勿失者以此 正且恁
地去他日當自見也若委之無窮求之不可知此又溺/於茫昧不能以常理為主者也伯有為厲别是一種道
[003-47b]
理此言其變如世之妖/妄者也與文集意同 子貢謂夫子之言性與天道
不可得而聞既言夫子之言則是居常語之矣聖門學
者以仁為己任不以苟知為得必以了悟為聞因有是
葉氏曰苟知者徒聞其/說了悟者深達其理 義理之學亦須深沉方有
造非淺易輕浮之可得也朱子曰子張謂執徳不𢎞𢎞/字有深沉重厚之意横渠謂
義理深沉方有造非淺易輕浮所可得此語最佳皮聖/人言語一重又一重須入深處看方有得若只見 膚
便有/差錯 學不能推究事理只是心麤至如顔子未至於
聖人處猶是心麤問顔子心粗之說恐太過否朱子曰/顔子比之衆人純粹比之孔子便麤
[003-48a]
如有不善未嘗不知知之未嘗復行是他細膩如此然/猶有這不善便是粗伊川說未能不勉而中不思而得
便是過說得好之顔子尚心粗人有一毫不是便是心/粗 心粗學者 通病顔子未至聖人猶是心粗一息
不存即為粗病要在精思明辨使理明義精而操存涵/養無須臾離無毫髪間則天理常存人欲消去其庶矣
乎/ 博學於文者只要得習坎心亨葢人經歴險阻艱
難然後其心亨通朱子曰難處見得事理透便處斷無/疑行之又果決便是習坎心亨凡事
皆如此且如看文字見這說好見那說又好如此說有/礙如彼說又有礙便是險阻處到這裏須討一路去方
透便是習坎心亨文傅學於文又要得習坎心亨如應/事接物之類皆是 但以事理切磨講究自是心亨且
如讀書每思索不通處則翻來覆去處處窒塞然其間/須有一路可通只此便是許多艱難險阻習之可以求
[003-48b]
通通處便/是亨也 義理有疑則濯去舊見以來新意心中有
所開即便劄記不思則還塞之矣更須得朋友之助一
日間朋友論著則一日間意思差别須日日如此講論
乆則自覺進也朱子曰横渠云濯去舊見以來新意此/說甚當若不濯去舊見何處得新意來
今學者有二病一是主私意一是舊有先入之說雖欲/擺脫亦被他自來相尋 學者不可只管守從前所見
須除了方見新意如去了濁水然後清者出焉本到理/㑹不得處便當濯去舊見以來新意仍且只就 文看
之/ 人致思到說不得處始復審思明辨乃為善學也
若告子則到說不得處便已更不復求葉氏曰思之其/說似窮然後更
[003-49a]
加審思明辨之功則其窮者通/而所得者深 横渠孟子說 伊川先生曰凡解文
字先須曉其文義然後可求其意未有文義不曉而見
意者也遺書/下同 學者要自得六經浩渺乍來難盡曉且
見得路徑後各自立得一箇門庭歸而求之可矣問門/庭豈
容各立耶朱子曰此是說讀六經只要從師講問且識/得如何下工夫便是立得門庭却歸去依此實下工夫
便是歸而求之書問如何是門庭曰是讀書之法如讀/此一書須知此 當如何讀伊川教人看易以王輔嗣
胡翼之王介甫三人易解看此便是讀書之門庭縁當/時諸經都未有成說學者乍難捉摸故教人如此問如
詩是吟咏性情讀詩者/便當以此求之否曰然 凡解文字但易其心自見理
[003-49b]
理只是人理甚分明如一條平坦底道路詩曰周道如
砥其直如矢此之謂也或曰聖人之言恐不可以淺近
看他曰聖人之言自有近處自有深逺處如近處怎生
通要鑿教深逺得揚子曰聖人之言逺如天賢人之言
近如地頤與改之曰聖人之言其逺如天其近如地揚/子
揚雄法言中語高朱子曰今之談經者往往有四病本/卑也而抗之使 本淺也而鑿之使深本近也而推之
使逺本明也而/必使至於晦 學者不泥文義者又全背却逺去理
㑹文義者又滯泥不通如子濯孺子為將之事孟子只
[003-50a]
取其不背師之意人須就上面理㑹事君之道如何也
又如萬章問舜完廩浚井事孟子只答他大意人須要
理㑹浚井如何出得來完廩又怎生下得來若此之學
徒費心力 凡觀書不可以相類泥其義不爾則字字
相梗當觀其文勢上下之意如充實之謂美與詩之美
不同朱子曰凡讀書須看上下文意是如何不可泥著/一字如揚子於仁也柔於義也剛到易中又將剛
來配仁柔來配義孟子學不厭知也教不倦仁也到中/庸又謂成已仁也成物知也此等須是各隨本文意看
便不/相礙 問瑩中嘗愛文中子或問學易子曰終日乾乾
[003-50b]
可也此語最盡文王所以聖亦只是箇不己先生曰凡
說經義如只管節節推上去可知是盡夫終日乾乾未
盡得易據此一句只做得九三使若謂乾乾是不已不
已又是道漸漸推去自然是盡只是理不如此瑩中程/子門人
子曰者王通答或人之語不永按此言道理/各有地頭經義各有指歸 可抗之使高也 子在川
上曰逝者如斯夫言道之體如此這裏須是自見張繹
曰此便是無窮先生曰固是道無窮然怎生一箇無窮
便道了得他朱子曰無窮之言固是但為渠道出不親/切故以為不可 永按終日乾乾不可以
[003-51a]
盡易無窮不可以了逝者皆欲學者親切/觀書毋以高逺浮泛之言儱侗說過也 今人不㑹
讀書如誦詩三百授之以政不達使於四方不能専對
雖多亦奚以為須是未讀詩時不達於政不能専對既
讀詩後便達於政能専對四方始是讀書人而不為周
南召南其猶正牆面須是未讀詩時如面牆到讀了後
便不面牆方是有驗大抵讀書只此便是法如讀論語
舊時未讀是這箇人及讀了後來又只是這箇人便是
不曽讀也葉氏曰讀書之法但反諸己驗其實得/致其實用變化氣質必有日新之功 凡
[003-51b]
看文字如七年一世百年之事皆當思其如何作為乃
有益葉氏曰治效遲速淺深當/究其規模之畧施為之方 凡解經不同無害但
緊要處不可不同爾永按緊要對緩慢者言之/謂有闗繫處 外書下同 焞初
到問為學之方先生曰公要知為學須是讀書書不必
多看要知其約多看而不知其約書肆耳頤縁少時讀
書貪多如今多忘了須是將聖人言語玩味入心記著
然後力去行之自有所得永按尹子之學要約而/篤實葢終身守此言者 初
學入徳之門無如大學其他莫如語孟問初學當讀何/書朱子曰六經
[003-52a]
語孟皆當讀但須知緩急大學語孟最是聖賢為人切/要處然語孟隨事答問難見要領惟大學是說古人為
學之大方體統都具玩味此書知得古人為學所鄉讀/語孟便易入後面工夫雖多而大體已立矣 某要人
先讀大學以定其規模次讀論語以立其根本次讀孟/子以觀其發越次讀中庸以求古人之微妙處大學有
等級次第總作一處易曉宜先看論語却實但言語散/見初看亦難孟子有感激興發人心處中庸亦難讀看
三書後方宜讀之是今且須熟究大學作間架却以他/書填補去 大學 脩身治人底規模如人起屋相似
須先打箇地盤今大學如一部行程厯皆有節次今人/看了須是行去 日行到何處明日行到何處方可漸
到那田地鶻伊川舊日教人先看大學那時未有解說/想也看得 突而今著註解覺大段分曉了只在仔細
去看/乃佳 論孟中庸待大覺貫通浹洽無可得㸔後方看/論孟都是大學中肉菜先後淺深參差互見若
[003-52b]
不把大學做箇匡殻子卒有未易看得故論孟要冷看/孟子要熟讀論語逐文逐章各是一義 用仔細静觀
孟子成大段首尾通貫熟讀文義自見不/可逐一句一字上理㑹也 遺書下同 學者先須
讀論孟窮得語孟自有要約處以此觀他經甚省力論
孟如丈尺權衡相似以此去量度事物自然見得長短
輕重朱子曰學者若先讀得語孟十分/透徹其他書都不費力觸處便見 讀論語者但
將諸弟子問處便作已問將聖人答處便作今日耳聞
自然有得若能於論孟中深求玩味將來涵養成甚生
氣質朱子曰孔門問答曽子聞得底顔子未必聞顔子/聞得底子貢未必聞今却合在論語一書後世學
[003-53a]
者豈非大幸但患自家不去用/心 葉氏曰甚生猶言非常也 凡看語孟且須熟玩
味將聖人之言語切己不可只作一塲話說人只看得
此二書切己終身儘多也朱子曰且如學而時習之切/己看時曽時習與否句句如
此求之則有益矣體如克己復禮與出門如見大賓等/事須就自家身上 看我實能克己與主敬行恕否件
件如此/方有益 論語有讀了後全無事者有讀了後其中得
一兩句喜者有讀了後知好之者有讀了後不知手之
舞之足之蹈之者朱子曰有得一二句喜者到這一二/句喜處便是入頭處如此讀將去將
乆自/解 學者當以論語孟子為本論語孟子既治則六
[003-53b]
經可不治而明矣永按此猶前條以此觀他經甚省力/之意其實治六經自有功夫朱子云
語孟功夫少得效多/六經功夫多得效少讀書者當觀聖人所以作經之意
與聖人所以用心與聖人所以至聖人而吾之所以未
至者所以未得者句句而求之晝誦而味之中夜而思
之平其心易其氣闕其疑則聖人之意見矣朱子曰此/條程先生
說讀書最為親切今人不㑹讀書是如何只縁不曽求/聖人之意才拈得些小便把己意放裏面胡亂說故教
他就聖人意上求問易其氣是如何曰只是放教寛慢/今人多要硬把捉住如有箇難理㑹處便要刻畫百端
討出來只說得自底那裏見聖之/人之意又舉闕其疑一句歎美 讀論語孟子而不知
[003-54a]
道所謂雖多亦奚以為 論語孟子只剰讀著便自意
足學者須是玩味若以語言解著意便不足某始作此
二書文字既而思之又似剰只有些先儒錯㑹處却待
與整理過朱子曰論孟須是熟讀一一記放心下時/時將來玩味乆乆自然貫通 外書下同
問且將語孟緊要處看如何伊川曰固是好然若有得
終不浹洽葢吾道非如釋氏一見了便從空寂去朱子/曰此
程子答吕晉伯問後來晉伯終身坐此病說得孤單入/禪學去學者讀書須逐一去理㑹使通貫浹洽 論語
有緊要底有泛說底今要著力緊要底便是揀别若如/此則孟子中可刪者多矣聖賢言語粗説細說皆著理
[003-54b]
㑹教透徹葢道體至廣大故有說得易處說得難處/說得大處說得小處若不盡見必定有窒礙處
興於詩者吟詠性情涵暢道徳之中而歆動之有吾與
㸃之氣象本註又曰興於詩是興起人善意汪洋浩大/皆是此意 朱子曰詩本性情有邪有正其
為言既易知而吟詠之間抑揚反復其感人又易入故/學者之初所以興起其好善惡惡之心而不能自己者
必於此而得之者善可為法惡可為戒他書皆然古人/獨以為興於詩 詩便有感發人底意思今讀之無所
感發者正是被諸儒解殺了興起人善意不得今且先/置小序及舊說只將元詩虚心熟讀徐徐玩味彷彿見
詩人本意却從此推尋將去方有感發以讀詩正在/於吟咏諷誦觀其委曲折旋之意自足 感發善心
謝顯道云明道先生善言詩他又渾不曽章解句釋但
[003-55a]
優游玩味吟哦上下便使人有得處瞻彼日月悠悠我
思道之云逺曷云能來思之切矣終曰百爾君子不知
徳行不收不求何用不臧歸於正也又云伯淳嘗談詩
竝不下一字訓詁有時只轉却一兩字㸃掇地念過便
教人省悟又曰古人所以貴親炙之也朱子曰讀詩之/法只是熟讀涵
泳自然和氣從胸中流出其妙處不可得而言/不待安排立說只平讀著意自足 外書下同 明道
先生曰學者不可以不看詩看詩便使人長一格價朱/子
曰讀詩便使人長一格今人讀詩何縁㑹長一格詩之/興最不緊要然興起人意處正在興㑹得詩人之興便
[003-55b]
有一/格長 不以文害辭文文字之文舉一字則是文成句
是辭詩為解一字不行却遷就他說如有周不顯自是
作文當如此葉氏曰詩言周家豈不顯乎言其顯/也苟直謂之不顯則是以文害辭 看
書須要見二帝三王之道如二典即求堯所以治民舜
所以事君朱子曰此大槩說讀書之法而已若論堯所/以治民舜所以事君是事事做得盡堯典都
是治民事舜典都是事君事然亦是治民事或曰若論/堯舜治民事君二典亦不足以盡之曰也大槩可見
遺書/下同 中庸之書是孔門傳授成於子思孟子其書雖
是雜記更不分精粗一衮說了今人語道多說髙便遺
[003-56a]
却卑說本便遺却末永按中庸語道髙/卑本末皆兼之 伊川先生易
傳序曰易變易也隨時變易以從道也其為書也廣大
悉備將以順性命之理通幽明之故盡事物之情而示
開物成務之道也聖人之憂患後世可謂至矣去古雖
逺遺經尚存然而前儒失意以傳言後學誦言而忘味
自秦而下葢無傳矣予生千載之後悼斯文之湮晦將
俾後人沿流而求源此傳所以作也易有聖人之道四
焉以言者尚其辭以動者尚其變以制器者尚其象以
[003-56b]
卜筮者尚其占吉凶消長之理進退存亡之道備於辭
推辭考卦可以知變象與占在其中矣君子居則觀其
象而玩其辭動則觀其變而玩其占得於辭不達其意
者有矣未有不得於辭而能通其意者也至微者理也
至著者象也體用一源顯㣲無間觀㑹通以行其典禮
則辭無所不備故善學者求言必自近易於近者非知
言者也予所傳者辭也由辭以得意則存乎人焉朱子/曰隂
陽有相對而言者有錯綜而言者伊川言易變易也只/說得相對之隂陽流轉而已不說錯綜之隂陽交互之
[003-57a]
理言易須兼此二意固問易即道也何以言變易以從/道曰易之所以變易 皆理之當然聖人作易因象明
理教人以變易從道之方耳如乾初則潛二則見之類/是也 隨時變易以從道主卦爻而言然天理人事皆
在其中今且以乾卦潛見飛躍觀之其流行而至此者/易也其定理之當然者道也故明道亦曰其體則謂之
易其理則謂之道易中無一卦一爻不具此理所以沿/流而可以求其源也 易變易也隨時變易以從道正
謂伊川這般說話難說葢他把這書硬定做人事之書/他說聖人做這書只為世間人事本有許多變様所以
做這書出來也此序無一字無下落無一語無次序其/曰至微者理 至著者象也體用一源顯微無間葢自
理而言則即體而用在其中所謂一源也自象而言則/即顯而微不能外所謂無間也 自理而觀則理為體
象為用而理中有象是一源也自象而觀則象為顯理/為微而象中有理是無間也 體用一源者以至微之
[003-57b]
理言之則沖漠無朕而萬象照然已具也曰顯微無間/者以至著之象言之則即事即物而此理無乎不在也
言理則先體而後用葢舉體而用之理已具是所以為/一源也言事則先顯而後微葢即事而理之體可見是
所以為無間也便體用一源者體雖無迹中已有用顯/微無間者顯中 具微天地未有萬物已具此是體中
有用天地既立此理亦存此是顯中有微伊體用是物/物而不相離故可言一源 有問尹和靖 川易傳何
處是切要尹云體用一源顯微無間此是最切要處後/舉似李延平延平曰尹說固好然須是看得六十四卦
三百八十四爻都有下落方始說得此話礙會謂理之/所聚而不可遺處通謂理之可行而無所 處 觀㑹
通是就事上看理之所聚與其所當行處辭謂卦爻之/辭 欲理㑹理與象又須辭上理㑹辭上所載皆觀㑹
通以行其典禮之事凡於事物須就其聚處理㑹尋得/一箇通路行去若不尋得一箇通路只驀地行去則必
[003-58a]
有礙典禮只是常事㑹是事之合聚交加難分别處今/學者却於辭上看觀其㑹通以行典禮也 問易傳序
以行典禮曰如堯舜必自近易於近者非知/言者也此伊川喫緊為人處 文集下同 伊川先
生答張閎中書曰易傳未傳自量精力未衰尚覬有少
進爾永按程子云易傳已成書但逐/旋修補期以七十其書可出來書云易之義本
起於數則非也有理而後有象有象而後有數易因象
以明理由象以知數得其義則象數在其中矣本註理/無形也
故因象以明理理既見乎辭矣則可由辭以觀象故曰/得其義則象數在其中矣 朱子曰伊川晩年文字直
是盛得水住易晩年所見甚實觀易傳可見何嘗有一/句不著實 得其理則象數在中固是如此然泝流
[003-58b]
以觀却須先見象數的當下落方說得理/不走作不然事無實證則虚理易差也必欲窮象之
隱微盡數之毫忽乃尋流逐末術家之所尚非儒者之
所務也朱子曰已前解易多只說象數自程門以後人/方都作道理說 易傳言理甚備象數却欠
伊川說象只似譬喻看來須有箇象如此只是如今曉/他不出 王輔嗣伊川皆不信象今却不敢如此說只
可說道不及見這箇了且從象以下說免得穿鑿所以/有象底意思不可見却只就象上推求道理不可為求
象不得便唤做無如潛龍便須有潛龍之象之伊川易/傳亦有未盡處當時康節傳得數甚佳却輕 不問似
此處却/間過了 知時識勢學易之大方也夬象傳同/易傳下 大畜
初二乾體剛健而不足以進四五隂柔而能止時之盛
[003-59a]
衰勢之强弱學易者所宜深識也葉氏曰畜之時不利/於進初二俱位乎下
勢弱不能進也畜之時在於止四/五位據乎上勢又足以為止也 諸卦二五雖不當
位多以中為美三四雖當位或以不中為過中常重於
正也葢中則不違於正正不必中也天下之理莫善於
中於九二六五可見震六五傳能朱子曰中重於正正/不必中中 度量而正在其中
如君子而時中則是中無不正若君子有時不中即正/未必中葢正是骨子好了而所作事有未恰好處故未
必中也正事之斟酌得宜合理處是中則未有不正者/若事雖 而處之不合時宜於理無所當則雖正而不
合乎中正言中則正在其中矣葢無正則做中不出來/而單言 則未必能中也如夷惠諸子其正與夫子同
[003-59b]
而夫子之中則非諸子所及也也如飢渇飲食是正若/過些子便非中節中節處乃中 責善正也父子之間
則不中欲中須以正為先若不能先見正處又何中之/可言如 行賞罰須是先看當賞與不當賞然後量賞
之輕重若不當賞/又何輕重之云乎 問胡先生解九四作太子恐不是
卦義先生云亦不妨只看如何用當儲貳則做儲貳使
九四近君便作儲貳亦不害但不要拘一若執一事則
三百八十四爻只作得三百八十四件事便休了胡瑗/字翼
之號安定先生易問胡安定將乾九四為儲君朱子曰/易不可恁地看 只是卜筮之書如五雖主君位然亦
有不可専主君位言者若只將乾九四為儲位說則古/人未立太子者不成是虚却此一爻如一爻只主一事
[003-60a]
則三百八十四爻乃止三百八十四事之六爻不必限/定是說人君如潛龍勿用若是庶人得 自當不用人
君得之也當退避見龍在田若是衆人得亦可用事易/不是限定底物伊川亦自說一爻當一事則三百八十
四爻只當得三百八十四事說得自好不知如何到他/解卻恁地說 問程易說理太多曰伊川求之太深當
說三百八十四爻云云其說也好似他解時依舊只作/三百八十四般用 程子解乾九三云在下之人若徳
已著此語亦是拘了程子笑胡安定以九四為太子云/云此說極是及到他解易却又拘了要之此是通上下
而言君臣父子以至事物/莫不皆然 遺書下同 看易且要知時凡六爻人
人有用聖人自有聖人用賢人自有賢人用衆人自有
衆人用學者自有學者用君有君用臣有臣用無所不
[003-60b]
通因問坤卦是臣之事人君有用處否先生曰是何無
用如厚徳載物人君安可不用問讀易貴知時今觀爻/辭皆是隨時取義然非
聖人見識卓絶盡得義理之正則所謂隨時取義安得/不差朱子曰古人作易只是為卜筮今說易者乃是硬
去安排聖人隨時取義只事到面前審驗箇是非難為/如此安排下也 伊川有一段云君有君用臣有臣用
說得好及到逐卦解釋却分作聖人之卦賢/人之卦更有分作守令之卦者古何嘗有此 易中只
是言反復往來上下朱子曰程子言易中只是言反復/往來上下這只是一箇道理隂陽
之道一進一退一長一消反復往來上下於此見之邊/易是互相博易之義觀先天圖東邉一畫隂便對西
一畫陽東本是陽西本是隂東邉隂畫皆是自西邉來/西邉陽畫皆是自東邉來輔廣云程子所謂易中只說
[003-61a]
反復往來上下者是指此否曰看來程子之意又别邵/子易程子多理㑹他底不得葢他只據理說都不曽去
問他類葉氏曰反復如復姤之類往來如賁无/妄之 上下如咸恒之類皆隂陽變易之道 作易
自天地幽明至於昆蟲草木微物無不合葉氏曰易無/不該無不合
者理之根極本一/原也 外書下同 今時人看易皆不識得易是何物
只就上穿鑿若念得不熟與就上添一徳亦不覺多就
上減一徳亦不覺少譬如不識此兀子若減一隻脚亦
不知是少若添一隻亦不知是多若識則自添減不得
葉氏曰學者當體此意使於卦象辭/義皆的然見其不可易而後為得也 游定夫問伊
[003-61b]
川隂陽不測之謂神伊川曰賢是疑了問是揀難底問
有問盡性至命者朱子不答云不要如此看文字游定/夫問隂陽不測之謂神伊川云云後來人便道游將難
底問大意且要將聖賢言語次第看得分曉自然知得/ 葉氏曰游氏或未之深思特以此語艱深而率爾請
問故伊川不答直攻其/心欲使反己而致思也 伊川以易傳示門人曰只說
得七分後人更須自體究永按此程子不自足之意然/義理無窮非可以言盡故朱
子又有本義以補/程傳之所未備 伊川先生春秋傳序曰天之生民
必有出類之才起而君長之治之而争奪息導之而生
養遂教之而倫理明然後人道立天道成地道平二帝
[003-62a]
而上聖賢世出隨時有作順乎風氣之宜不先天以開
人各因時而立政暨乎三王迭興三重既備子丑寅之
建正忠質文之更尚人道備矣天運周矣聖王既不復
作有天下者雖欲倣古之迹亦私意妄為而已事之繆
秦至以建亥為正道之悖漢専以智力持世豈復知先
王之道也夫子當周之末以聖人不復作也順天應時
之治不復有也於是作春秋為百王不易之大法所謂
考諸三王而不繆建諸天地而不悖質諸鬼神而無疑
[003-62b]
百世以俟聖人而不惑者也先儒之傳曰游夏不能贊
一辭辭不待贊也言不能與於斯耳斯道也惟顔子嘗
聞之矣行夏之時乘殷之輅服周之冕樂則韶舞此其
準的也後世以史視春秋謂褒善貶惡而已至於經世
之大法則不知也問伊川謂顔子嘗聞春秋大法何也/朱子曰此不是孔子將春秋大法向
顔子說葢三代制作極備矣孔子更不可復作故告以/四代禮樂只是百王不易之大法其作春秋善者則取
之惡者則誅之意亦只是如此故引以為據耳法四代/之禮樂是經世之大法春秋之書亦經世之大 然四
代之禮樂是以善者為法/春秋是以不善者為戒春秋大義數十其義雖大炳
[003-63a]
如日星乃易見也惟其微辭隱義時措從宜者為難知
也或抑或縱或與或奪或進或退或微或顯而得乎義
理之安文質之中寛猛之宜是非之公乃制事之權衡
揆道之模範也朱子曰春秋大㫖其可見者誅亂臣討/賊子内中國外夷狄貴王賤伯而已未
必如先儒所言字字有義也想孔子當時只是要備二/百餘年之事故取史文冩在這裏何嘗云某事用某法
某事用某例耶且如書㑹盟侵伐大意不過見諸侯擅/興自肆耳書郊禘大意不過見魯僭禮耳如三卜四卜
牛傷牛死是失禮中又失禮也如不郊猶三望是不必/望而猶望也如書仲遂卒猶繹是不必繹而猶繹也如
此等義却自分明故程子謂春秋大義數十炳如日星/者如成宋亂宋災 之類乃是聖人直著誅貶自是分
[003-63b]
明如胡氏謂書晉侯為以常情待晉襄書秦人為以王/事責秦穆處却恐未必如此須是己之心果與聖人之
心神交心契始可斷他所書之㫖不然則未易言也程/子所謂微辭隱義時措從宜者為難知耳 問孔子有
取乎五霸豈非時措從宜曰是又曰觀/其予五霸其中便有一箇奪底意思夫觀百物然後
識化工之神聚衆材然後知作室之用於一事一義而
欲窺聖人之用心非上智不能也故學春秋者必優游
涵泳黙識心通然後能造其微也後王知春秋之義則
雖徳非禹湯尚可以法三代之治朱子曰春秋序云雖/徳非禹湯亦可以法
三代之治如是則無本者/亦可以措之治乎語有欠自秦而下其學不傳予悼夫
[003-64a]
聖人之志不明於後世也故作傳以明之俾後之人通
其文而求其義得其意而法其用則三代可復也是傳
也雖未能極聖人之藴奥庶㡬學者得其門而入矣文/集
 詩書載道之文春秋聖人之用詩書如藥方春秋如
用藥治病聖人之用全在此書所謂不如載之行事深
切著明者也有重疊言者如征伐盟㑹之類皆欲成書
勢須如此不可事事各求異義但一字有異或上下文
異則義須别遺書/下同 五經之有春秋猶法律之有斷例
[003-64b]
也律令唯言其法至於斷例則始見其法之用也 學
春秋亦善一句是一事是非便見於此此亦窮理之要
然他經豈不可以窮理但他經論其義春秋因其行事
是非較著故窮理為要嘗語學者且先讀論語孟子更
讀一經然後看春秋先識得箇義理方可看春秋春秋
以何為凖無如中庸欲知中庸無如權須是時而為中
若以手足胼胝閉戸不出二者之間取中便不是中若
當手足胼胝則於此為中當閉戸不出則於此為中權
[003-65a]
之為言秤錘之義也何物為權義也時也只是說得到
義義以上更難說在人自看如何問何物為權義是也/朱子曰如人犯一罪
性剛者以為可誅性寛者以為可恕槩之以義皆是未/合宜此則全在權量之精審須是他平日涵養本原此
心虚明純一自/然權量精密 春秋傳為案經為斷本註程子又云/某年二十時看
春秋黄聱隅問某如何看某答曰以傳考經之事迹以/經别傳之真偽 問春秋當如何看朱子曰只如看史
様看問程子以傳考經之事迹以經别傳之真偽如何/曰便是亦有不可考處曰其間不知是聖人果有褒貶
否曰也見不得見看春秋且須看得一部左傳首尾意/思貫通方能略 聖人筆削與當時事之大意問讀左
傳法曰也只是平心看那事理事情事勢此伊川論春/秋傳為案經為斷尹和靖謂伊川無此言 兩句即以
[003-65b]
傳考經之事迹以經别傳之/真偽之意非伊川之言而何 凡讀史不徒要記事迹
須要識其治亂安危興廢存亡之理且如讀高帝紀便
須識得漢家四百年終始治亂當如何是亦學也葉氏/曰觀
髙祖寛大長者能用三傑則知漢所以得天下觀其入/闗除秦苛法則知漢所以立四百年基業觀偽遊雲夢
則知諸侯王以次而叛觀繫蕭相/國獄則知漢之大臣多不保終 先生每讀史到一
半便掩卷思量料其成敗然後却看有不合處又更精
思其間多有幸而成不幸而敗今人只見成者便以為
是敗者便以為非不知成者煞有不是敗者煞有是底
[003-66a]
 讀史須見聖賢所存治亂之機賢人君子出處進退
便是格物 元祐中客有見伊川者几案間無他書惟
印行唐鑑一部先生曰近方見此書三代以後無此議
范祖禹字淳夫著唐鑑照問范太史文字朱子曰如/唐鑑雖是好文字然多 管不及評論總意不盡只
是文字本體好然無精神所以有照管不到處無氣力/到後面便多脫了 胡致堂讀史管見方是議論唐鑑
議論弱又有不相應處前面說/一項事末又說别處去 外書 横渠先生曰序卦不
可謂非聖人之藴今欲安置一物猶求審處況聖人之
於易其間雖無極至精義大槩皆有意思觀聖人之書
[003-66b]
須遍布細密如是大匠豈以一斧可知哉朱子曰序卦/先儒以為非
聖人之藴某以為非聖人之精則可謂非易之藴則不/可周子分精與藴字甚分明序卦却正是易之藴事事
夾襍都有在裏面問如何謂易之精曰太極生兩儀自/一箇生出來以至無窮便是精 永按謂序卦非聖人
之藴韓康伯說/ 横渠易說 天官之職須襟懐洪大方看得葢其
規模至大若不得此心欲事事上致曲窮究湊合此心
如是之大必不能得也釋氏錙銖天地可謂至大然不
嘗為大則為事不得若畀之一錢則必亂矣又曰太宰
之職難看葢無許大心胸包羅記得此復忘彼其混混
[003-67a]
天下之事當如捕龍蛇搏虎豹用心力看方可其他五
官便易看止一職也朱子曰天官之職是總五官者若/其心不大如何包得許多事且冢
宰内自王之飲食衣服外至五官庶事自大至小自本/至末千頭萬緒若不是大其心者區處應副事到面前
便且區處不下況於先事措置思患豫防是著多少精/神所以記得此復忘彼佛氏只合下將心頓在無用處
才動少便疎脫所以吾儒貴窮理致知便須事事物物/理㑹過今文字在面前尚且看不得況許多事到面前
如何奈得他須襟懷大/底人始得 語録下同 古人能知詩者惟孟子為其
以意逆志也夫詩人之志至平易不必為艱嶮求之今
以艱嶮求詩則已喪其本心何由見詩人之志本註詩/人之性
[003-67b]
情温厚平易老成本平地上道著言語今須以﨑嶇求/之先其心已狹隘了則無由見得詩人之情本樂易只
為時事拂著他樂易之性故以詩道其志將朱子曰以/意逆志此句最好逆是前去追迎之意是 自家意思
去等候詩人之志來等得來自然相合此是教人讀書/之法自家虚心在這裏看他道理如何來自家便迎接
將來今人讀書都是/去捉他不是逆志 尚書難看葢難得胸臆如此之
大只欲解義則無難也問他書亦須大心胸方讀得如/何只説尚書朱子曰他書却有
次第尚書只合下便大如堯典自克明俊徳以親九族/至黎民於變時雍展開是大小大分命四時成嵗便是
心中包一箇三百六十五度四分度之一底天/方見得恁地若不得一箇大底心胸如何了得 讀書
少則無由考校得義精葢書以維持此心一時放下則
[003-68a]
一時徳性有懈讀書則此心常在不讀書則終看義理
不見朱子曰張子說得維持字好葢不讀書則此心便/無用處 人常讀書庶㡬可以管攝此心使之常
存/ 書須成誦精思多在夜中或静坐得之不記則思
不起但通貫得大原後書亦易記所以觀書者釋已之
疑明已之未達每見每知新益則學進矣於不疑處有
疑方是進矣朱子曰讀書須是成誦方精熟今人所以/記不得說不去心下若存若亡皆是不精
不熟之患横渠說讀書須是成誦今人所以不如古人/處只争這些子古人記得故曉得今人鹵莽記不得故
曉不得緊要處慢處皆須成誦自然曉得也論近與學/者講論尤覺横渠成誦之說最為徑㨗葢未 看得義
[003-68b]
理如何且是收得此心有歸著處不至走作然亦須是/専一精研使一書通透爛熟都無記不起處方可别換
一書乃為有益若但輪流通念而覈之不精則亦未免/枉費工夫也須是都通透後又却如此温習乃為佳耳
却讀書無疑者須教有疑有疑者/ 要無疑到這裏方是長進 六經須循環理㑹
義理儘無窮待自家長得一格則又見得别 如中庸
文字輩直須句句理㑹過使其言互相發明朱子曰横/渠謂讀中
庸如此今讀大學亦然某年十七八/時讀中庸大學每早起須誦十遍 春秋之書在古
無有乃仲尼所自作惟孟子能知之非理明義精殆未
可學先儒未及此而治之故其說多鑿問先生於春秋/未有說朱子曰
[003-69a]
春秋是當時實事孔子書在册子上後世諸儒學未至/而各以己意猜悞正横渠所謂非理明義精而治之故
其說多鑿是也唯伊川以為經世之大法得其旨矣然/其間極有無定當難處置處今不若且存取胡文定本
子與後來看縱未能盡/得之然不中不逺矣
 
 
 
 
 
[003-69b]
 
 
 
 
 
 
 
 近思録集註卷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