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3a0042 近思錄-宋-朱熹 (master)


[003-1a]
欽定四庫全書
 近思録卷三     宋朱子吕祖謙同編
               葉采集解
  致知凡七十八條/
   此卷論致知知之至而後有以行之自首段至
   二十一段總論致知之方然致知莫大於讀書
   二十三段至三十三段總論讀書之法三十四
   段以後乃分論讀書之法而以書之先後為序
[003-1b]
   始於大學使知為學之規模次序而後繼之以
   論孟詩書義理充足於中則可探大本一原之
   妙故繼之以中庸達乎本原則可以窮神知化
   故繼之以易理之明義之精而達乎造化之蘊
   則可以識聖人之大用故繼之以春秋明乎春
   秋之用則可推以觀史而辨其是非得失之致
   矣横渠易説以下則仍語録之序而周官之義
   因以具焉
[003-2a]
伊川先生答朱長文書曰心通乎道然後能辨是非如
持權衡以較輕重孟子所謂知言是也道者事物當然/之理通曉達也
知言者天下之言無不究明/其理而識其是非之所以然心不通乎道而較古人之
是非猶不持權衡而酌輕重竭其目力勞其心智雖使
時中亦古人所謂億則屢中君子不貴也文集下同説/見論語○時
中謂有時而中之億以意揣度/也揣度而中則非明理之至矣
伊川先生答門人曰孔孟之門豈皆賢哲固多衆人以
衆人觀聖賢弗識者多矣惟其不敢信己而信其師是
[003-2b]
故求而後得今諸君與頤言纔不合則置不復思所以
終異也不可便放下更且思之致知之方也
伊川先生答横渠先生曰所論大槩有苦心極力之象
而無寛裕溫厚之氣非明睿所照而考索至此故意屢
偏而言多窒小出入時有之本註云明所照者如目所/覩纎微盡識之矣考索至
者如揣料於物約見/髣髴爾能無差乎更願完養思慮涵泳義理他日自
當條暢苦思强索則易至於鑿而不足以/達於理涵泳深厚則明睿自生
欲知得與不得於心氣上驗之思量有得中心悦豫沛
[003-3a]
然有裕者實得也思慮有得心氣勞耗者實未得也强
揣度耳學固原於思然所貴從容饜飫/而自得不可勞心極慮而强通甞有人言比因
學道思慮心虛曰人之血氣固有虛實疾病之來聖賢
所不免然未聞自古聖賢因學而致心疾者遺書/下同
今日雜信鬼怪異説者只是不先燭理若於事上一一
理㑹則有甚盡期須只於學上理㑹講學則理明而怪/妖不足以惑之矣
學原於思學以明理為先善思則/則睿生而物理可格
所謂日月至焉與久而不息者所見規模雖略相似其
[003-3b]
意味氣象迥别學者於仁或日或月而至焉方其至之/時其視夫三月不違者所造所見亦無
以異但其意味氣象則/淺深厚薄迥然不同須濳心黙識玩索久之庶㡬自
得學者不學聖人則已欲學之須熟玩味聖人之氣象
不可只於名上理㑹如此只是講論文字濳玩聖賢氣/象庻養之厚
而得之深若徒考/論文義則末矣
問忠信進徳之事固可勉强然致知甚難忠信進徳力/行也謂行可
以强而進知不/可以强而至伊川先生曰學者固當勉强然須是知
了方行得若不知只是覻却堯學他行事無堯許多聰
[003-4a]
明睿知怎生得如他動容周旋中禮學者當以致知為/先苟明有所不至
徒規規然學堯/行事其可得乎 如子所言是篤信而固守之非固有
之也固守者勉强而堅執/固有者從容而自得未致知便欲識意是躐等也
勉强行者安能持久忠信即誠意之事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知有未至而勉强以為忠
信其能/久乎除非燭理明自然樂循理性本善循理而行是
順理事本亦不難但為人不知旋安排著便道難也見/理
明則真知而實信之自然樂於循理葢人性本善順理/而行宜無待於勉强惟於理有未知或知有未盡臨事
布置故/覺其難知有多少般數煞有深淺學者須是真知纔知
[003-4b]
得是便泰然行将去也真知者知之至也真知其/是則順而行之莫能遏矣某年
二十時解釋經義與今無異然思今日覺得意味與少
時自别此可見先生致知之功進徳之實而聖經之㫖/要必玩味積久乃能真知而亦不徒在於解釋
文義/而已
凡一物上有一理須是窮致其理窮理亦多端或讀書
講明義理或論古今人物别其是非或應接事物而處
其當皆窮理也三者窮理之目當隨寓而究竟然讀書/講明義理尤為要切而觀人處事之準
則要亦於/書而得之或問格物須物物格之還只格一物而萬理
[003-5a]
皆知曰怎得便㑹貫通若只格一物便通衆理雖顔子
亦不敢如此道須是今日格一件明日又格一件積習
既多然後脱然自有貫通處朱子曰程子説格物曰格/至也格物而至於物則物
理盡意向俱到不可移易天生烝民有物有則物者形/也則者理也人其是物而不能明其物之理則無以順
性命之正而處事物之當故必即是物以求之知求其/理矣而不知乎物之極則事之理有未窮而吾之知亦
未盡故必至/其極而後已又曰所務於窮理者非道盡窮了天下萬
物之理又不道是窮得一理便到只要積累多後自然
見去朱子曰今人務博者却要盡窮天下之理務約者/又謂反身而誠則天下之物無不在我此皆不是
[003-5b]
唯程子積累貫/通之説為妙
思曰睿思慮久後睿自然生説見尚書○睿通微也人/心虛靈本然明徳致思窮
理久自/通微若於一事上思未得且别換一事思之不可專
守著這一事葢人之知識於這裏蔽著雖强思亦不通
致知之道弗明弗措然人心亦有/偏暗處當且置之庶不滯於一隅
問人有志於學然知識蔽固力量不至則如之何曰只
是致知若知識明則力量自進真知事理之當然/則自有不容己者
問觀物察己還因見物反求諸身否曰不必如此説物
[003-6a]
我一理纔明彼即曉此此合内外之道也天下無二理/物之理即吾
心之理也因見物而反求/諸身則是以物我為二致又問致知先求之四端如何
曰求之情性固是切於身然一草一木皆有理須是察
四端説見孟子理散於萬物/而實㑹於吾心皆所當察也又曰自一身之中以至萬
物之理但理㑹得多胷次自然豁然有覺處按上段曰/積習既多
然後脱然自有貫通處又曰積累多後自然見去又曰/理㑹得多自然豁然有覺處再三言之惟欲學者隨事
窮格積習既多於天下事物各有以見其當然之則一/旦融㑹貫通表裏洞徹則覺斯道之大原全吾心之本
體物既格而知且至矣其在孔門則顔子卓然之後曽/子一唯之時乎或者厭乎觀理之煩而遽希一貫之妙
[003-6b]
或專滯於文義之末而終昧上/達之㫖皆不足有見於是道也
思曰睿睿作聖致思如掘井初有渾水久後稍引動得
清者出來人思慮始皆溷濁久自明快致思則能通乎/理故明睿生充
其睿則可以入聖域故睿作聖然致思之始疑慮方生/所以溷濁致思之久疑慮既消自然明快此由思而生
睿/也
問如何是近思曰以類而推思慮泛逺而不循序漸進/則勞心而無得即吾所知
者以類推之則心路易通而思有條理是謂近思○朱/子曰若是真箇劈初頭理㑹得一件分曉透徹便逐件
如此理㑹去相次亦不難又曰從已理㑹得/處推将去便不隔越若逺去尋討則不切已
[003-7a]
學者先要㑹疑朱子曰書始讀未知有疑其次漸有疑/又其次節節有疑過了此一番後疑漸
漸釋以至融㑹貫通/都無可疑方始是學
横渠先生答范巽之曰所訪物怪神姦此非難語顧語
未必信耳物異為怪神妖為姦見理未明自/不能無疑雖得於人言亦未必信孟子所論
知性知天學至於知天則物所從出當源源自見知所
從出則物之當有當無莫不心諭亦不待語而後知天/者
物理之所自出知天則通乎幽明之故察/乎事物之原而妖異之所由興皆可識矣諸公所論但
守之不失不為異端所劫進進不已則物怪不須辨異
[003-7b]
端不必攻不逾期年吾道勝矣學者知有未至且堅守/正論不為邪妄所奪又
能進於學而不已則怪/異不必攻辨将自識破若欲委之無窮付之以不可知
則學為疑撓智為物昏交來無間卒無以自存而溺於
怪妄必矣文集下同○不能堅守正論内懷/疑端外為邪蔽久則所惑愈深矣
子貢謂夫子之言性與天道不可得而聞既言夫子之
言則是居常語之矣聖門學者以仁為己任不以苟知
為得必以了悟為聞因有是説性者人心禀賦之理天/道者造化流行之妙以
仁為己任葢期於實體而自得也苟知者徒聞其説了/悟者深達其理然則後之學者髙談性命而實不領㑹
[003-8a]
者可以/自省矣
義理之學亦須深沉一作/玩方有造非淺易輕浮之可得
朱子曰聖人言語一重又一重須入深/處看方有得若只見皮膚便有差錯
學不能推究事理只是心麤至如顔子未至於聖人處
猶是心麤顔子不能不違仁於三月之後者是其察理/猶或有一毫之未精故所存猶或有一毫之
間/㫁
博學於文者只要得習坎心亨葢人經歴險阻艱難然
後其心亨通上下坎為習坎卦當重險而彖辭曰維心/亨人之博學窮理始多齟齬積習既久自
[003-8b]
然心/通
義理有疑則濯去舊見以來新意心有所疑而滯於舊/見則偏執固吝新意
何從而生舊/疑何自而釋心中有所開即便劄記不思則還塞之矣
疑義有所通隨即劄記則已得者可以不忘未得者可/以有進不記則思不起猶山徑之蹊間不用則茅塞之
矣/更須得朋友之助一日間意思差别須日日如此講
論久則自覺進也按此段及焞到問為學之方一段泉/州本皆繫卷末而舊本則此段在第
二十一尹問一段在三十三今考此卷編輯之意則二/段乃總論致知不當在卷末無疑也但舊本此段不全
載心中有所開以下云云恐是後來欲添足此數語傳/者誤成重出耳又詳此段已是專論讀書之法不當在
[003-9a]
廿一疑當時欲移在尹問之後故並録之耳今/不敢輕改姑從舊本而添入心中有所開数語
凡致思到説不得處始復審思明辨乃為善學也若告
子則到説不得處遂已更不復求横渠孟子説○思之/其説似窮然後更加
審思明辨之功則其窮者通而所得者深也若告子不/得於言不復求之於心固執偏見而不求至當此孟子
所深病也○此以上總論致知之方/以下乃專論求之於書者詳見卷首
伊川先生曰凡看文字先須曉其文義然後可求其意
未有文義不曉而見意者也遺書/下同
學者要自得六經浩𣺌乍來難盡曉且見得路徑後各
[003-9b]
自立得一箇門庭歸而求之可矣識路徑則知趨向立/門庭則有規模得於
師友者如此然後/歸而求之可矣
凡解文字但易其心自見理理只是人理甚分明如一
條平坦底道路詩曰周道如砥其直如矢此之謂也理/本
平直苟以﨑嶇委曲之意求之/乃失之鑿詩見小雅大東篇或曰聖人之言恐不可
以淺近看他曰聖人之言自有近處自有深逺處如近
處怎生强要鑿教深逺得聖人之道逺近精麤無所不/備故聖人之言道亦無所不
至如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是其近者如一貫之㫖性天/之言是其逺者固無非道也又豈容盡求其深逺而過
[003-10a]
為穿/鑿邪揚子曰聖人之言逺如天賢人之言近如地頤與
改之曰聖人之言其遠如天其近如地其逺者雖子貢/猶未易得而聞
其近者雖鄙夫可得而竭也○或曰聖人之言包蓄無/所不盡語近而不遺乎逺語逺而不遺乎近故曰其逺
如天其近如地非但髙逺而已愚按此段本欲人平心/以觀書不可妄生穿鑿又謂聖人之言自有逺處自有
近處如此則謂語近而不遺乎/逺者意自不同也前説為是
學者不泥文義者又全背却逺去理㑹文義者又滯泥
不通如子濯孺子為将之事孟子只取其不背師之意
人須就上面理㑹事君之道如何也又如萬章問舜完
[003-10b]
廪浚井事孟子只答他大意人須要理㑹浚井如何出
得來完廪又怎生下得來若此之學徒費心力
凡觀書不可以相類泥其義不爾則字字相梗當觀其
文勢上下之意如充實之謂美與詩之美不同充實之/美在己
詩之稱美在人如此/之類豈可泥為一義
問瑩中甞愛文中子或問學易子曰終日乾乾可也此
語最盡文王所以聖亦只是箇不已陳忠肅公瓘字瑩/中子曰者文中子
答或人之問謂乾乾不/息此語最為盡易之道先生曰凡説經義如只管節節
[003-11a]
推上去可知是盡夫終日乾乾未盡得易據此一句只
做得九三使若謂乾乾是不已不已又是道漸漸推去
自然是盡只是理不如此學經者要當周遍精宻各窮/其㫖歸而後能通經苟但借
其一語謂足以盡一經之㫖豈/治經之道葢好髙求約之病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言道之體如此這裏須是自
見得朱子曰天地之化往者過來者續無一息之停乃/道體之本然也然其可指而易見者莫如川流故
於此發以示人𣣔學者時時/省察而無毫髪之間㫁也張繹曰此便是無窮先生
曰固是道無窮然怎生一箇無窮便道了得他朱子曰/固是無
[003-11b]
窮須見所以/無窮始得
今人不㑹讀書如誦詩三百授之以政不達使於四方
不能專對雖多亦奚以為須是未讀詩時不達於政不
能專對既讀詩後便達於政能專對四方始是讀詩説/見
論語○朱子曰專獨也詩本人情該物理可以驗風俗/之盛衰見政治之得失其言溫厚和平長於風諭故誦
之者必達於政/而能專對也人而不為周南召南其猶正牆面須是
未讀詩時如面牆到讀了後便不面牆方是有驗同上/○朱
子曰為猶學也周南召南所言皆修身齊家之事正牆/而言即其至近之地而一物無所見一歩不可行也
[003-12a]
大抵讀書只此便是法如讀論語舊時未讀是這箇人
及讀了後來又只是這箇人便是不曽讀也讀書之法/但反諸已
驗其實得致其實用變/化氣質必有日新之功
凡看文字如七年一世百年之事皆當思其如何作為
乃有益論語子曰善人教民七年亦可以即戎矣又曰/如有王者必世而後仁又曰善人為邦百年可
以勝殘去殺矣觀聖賢治效遲速淺深之殊要必究/其規模之略施為之方乃於己有益此致知之法也
凡解經不同無害但緊要處不可不同爾外書○緊要/謂綱領也
焞初到問為學之方先生曰公要知為學須是讀書書
[003-12b]
不必多看要知其約多看而不知其約書肆耳此言徒/貪多而
不知其要則是/蓄書之肆而已頤縁少時讀書貪多如今多忘了須是
将聖人言語玩味入心記著然後力去行之自有所得
又言徒貪多而無玩習之功則所學者非我有也玩味/而不忘而又力行其所知則所得為實得○以上總論
讀書之法以下乃/分論讀書之法
初學入徳之門無如大學其他莫如語孟遺書下同○/朱子曰大學
規模雖大然首尾該備而綱領可尋節目分明而工夫/有序無非切於學者之日用又曰不先乎大學無以提
挈綱領而盡語孟之精微不參之語/孟無以融㑹貫通而極中庸之歸趣
[003-13a]
學者先須讀語孟窮得語孟自有要約處以此觀他經
甚省力語孟如丈尺權衡相似以此去量度事物自然
見得長短輕重語孟之書尤切於學者身心日用之常/得其要領則易於推明他經而可以權
度事/物矣
讀論語者但将諸弟子問處便作已問将聖人答處便
作今日耳聞自然有得若能於論孟中深求玩味将來
涵養成甚生氣質甚生猶/非常也
凡看語孟且須熟玩味将聖人之言語切己不可只作
[003-13b]
一塲話説人只看得此二書切己終身儘多也終身儘/多謂一
生受用/不盡
論語有讀了後全無事者有讀了後其中得一兩向喜
者有讀了後知好之者有讀了後不知手之舞之足之
蹈之者全無事者全無所得○朱子曰有得一二句喜/者這一二句喜處便是入頭處從此著實理㑹
去将久自解倐然悟時/聖賢格言自是句句好
學者當以論語孟子為本論語孟子既治則六經可不
治而明矣不治而明/言易明也讀書者當觀聖人所以作經之意
[003-14a]
與聖人所以用心與聖人所以至聖人而吾之所以未
至者所以未得者未至以所行言/未得以所知言句句而求之晝誦而
味之中夜而思之平其心易其氣闕其疑則聖人之意
見矣句句而求則察之宻晝味夜思則思之熟然平心/易氣而不失於鑿有疑則闕而不强其通如是則
聖人之意可/得而見矣
讀論語孟子而不知道所謂雖多亦奚以為語孟極聖/賢之淵源
為斯道之統㑹體用兼明精麤畢備讀之而/不通於道則章句訓詁而已雖博而何益
論語孟子只剩讀著便自意足學者須是玩味若以語
[003-14b]
言解著意便不足某始作此二書文字既而思之又似
剩只有些先儒錯㑹處却待與整理過外書/下同
問且将語孟緊要處看如何伊川曰固是好然若有得
終不浹洽葢吾道非如釋氏一見了便從空寂去朱子/曰此
是程子答呂晉伯問後來晉伯終身坐此病説得孤/單入禪學去學者讀書須逐一去理㑹便通貫浹洽
與於詩者吟詠性情涵暢道徳之中而歆動之有吾與
㸃也之氣象詩大扺出於人情之真感化之自然者學/者於詩吟哦諷詠其性情涵養條暢於道
徳自然有感動興起之意此/即曽㸃浴沂詠歸之氣象又云興於詩是興起人善
[003-15a]
意汪洋浩大皆是此意遺書○詩人之詞寛平忠厚/故有興起人汪洋浩大之意
謝顯道云明道先生善言詩他又渾不曽章解句釋但
優游玩味吟哦上下便使人有得處瞻彼日月悠悠我
思道之云逺曷云能來思之切矣終曰百爾君子不知
徳行不忮不求何用不臧歸於正也朱子曰讀詩之法/只是熟讀涵泳自
然和氣從胷中流出其妙處不可得而/言不待安排立説只平讀著意自足又云伯淳常談
詩並不下一字訓詁有時只轉却一兩字㸃掇地念過
便教人省悟又曰古人所以貴親炙之也外書下同○/㸃掇猶沾綴
[003-15b]
拈掇也意如上章親/炙親近而熏炙之也
明道先生曰學者不可以不看詩看詩便使人長一格
觀詩則使人興起/感發便自然有進
不以文害辭文文字之文舉一字則是文成句是辭詩
為解一字不行却遷就他説如有周不顯自是作文當
如此詳見孟子○詩大雅文王篇曰有周不顯言周家/豈不顯乎葢言其顯也苟直謂之不顯則是以文
害/辭
看書須要見二帝三王之道如二典即求堯所以治民
[003-16a]
舜所以事君遺書/下同
中庸之書是孔門傳授成於子思孟子其書雖是雜記
更不分精麤一衮説了今人語道多説髙便遺却卑説
本便遺却末中庸子思所述而傳之孟子者也其言天/命之性則推之於脩道之教言中和則極
之於天地位萬物育言政而本之於達徳逹道言治天/下國家則合之於誠小大並舉費隠兼該葢是道之大
體用相涵本末一貫元不相雜説本而遺其/末則亦陷於空虛而未達天下之大本矣
伊川先生易傳序曰易變易也隨時變易以從道也隂/陽
變易而生萬化聖人象之而畫卦爻使人體卦爻之變/易而隨時以從道也○或問易即道也何以言變易以
[003-16b]
從道朱子曰易之所以變易固皆理之當然聖人作易/因象明理教人以變易從道之方耳如乾初則潜二則
見之類/是也其為書也廣大悉備将以順性命之理通幽明
之故盡事物之情而示開物成務之道也聖人之憂患
後世可謂至矣故所以然也開物者使其知/之明成務者使其行之就也去古雖逺
遺經尚存然而前儒失意以傳言後學誦言而忘味自
秦而下葢無傳矣予生千載之後悼斯文之湮晦将俾
後人沿流而求源此傳所以作也沿流而求源謂因/言以求其意也
有聖人之道四焉以言者尚其辭以動者尚其變以制
[003-17a]
器者尚其象以卜筮者尚其占吉凶消長之理進退存
亡之道備於辭推辭考卦可以知變象與占在其中矣
尚尊尚之也辭者聖人所繫之辭變者隂陽老少之變/象者天地山澤雷風水火之類是也占者吉凶悔吝厲
无咎之類是也辭者言之則也故以言者尚其辭變者/動之時也故以動者尚其變象事知器故制器者尚其
象占事知來故卜筮者尚其占然辭變象占雖各有尚/而吉凶消長進退存亡易之大用皆具於辭故變推辭
而可知象與占/皆不外乎辭也君子居則觀其象而玩其辭動則觀其
變而玩其占得於辭不達其意者有矣未有不得於辭
而能通其意者也玩厭習也不止於觀而已葢卦之象/可觀而辭之理則無窮故必玩習其
[003-17b]
辭爻之變可觀而占之義則無窮故必玩習其占平居/而觀象玩辭則各盡乎卦之理臨事而觀變玩占則各
盡乎爻之用然象與變占皆/具於辭故必由辭以通其意至㣲者理也至著者象也
體用一源顯㣲無間觀㑹通以行其典禮則辭無所不
朱子曰自理而觀則理為體象為用而理中有象是/一源也自象而觀則象為顯理為㣲象中有理是無
間也又曰㑹以理之所聚而言通以事之所宜而言其/實一也又曰衆理㑹處便有許多難易窒礙必於其中
得其通處乃可行耳/典禮者典常之禮故善學者求言必自近易於近者
非知言者也予所傳者辭也由辭以得意則在乎人焉
文集下同○道無逺近之間然觀書者必由粗以達於/精即顯以推其㣲本民彛日用之常而極於窮神知化
[003-18a]
之妙不可忽乎近/而徒務乎髙逺也
伊川先生答張閎中書曰易傳未傳自量精力未衰尚
覬有少進爾來書云易之義本起於數則非也有理而
後有象有象而後有數易因象以明理由象以知數得
其義則象數在其中矣本註云理無形也故因象以明/理理既見乎辭矣則可由辭以
觀象故曰得其義則象數在其中矣○張閎中見程氏/門人録易有太極形而上之理也是生兩儀而後象與
數形焉此作易之本也易之理寓於象象必有/數知其理則象與數皆在其中此學易之要也必欲窮
象之隠㣲盡數之毫忽乃尋流逐末術家之所尚非儒
[003-18b]
者之所務也理者象數之本也不務求其本而徒/欲窮其末如京房郭璞之流是也
知時識勢學易之大方也易傳下同○夬卦九二象傳/方猶術也時有盛衰勢有强
弱學易者當隨其時勢/惟變所適惟道之從也
大畜初二乾體剛健而不足以進四五隂柔而能止時
之盛衰勢之强弱學易者所宜深識也乾下艮上為大/畜初與二雖剛
健而不足以進者以畜之時不利於進初二俱位乎下/勢又不能進也四與五雖隂柔而能止乎健者以畜之
時在於止四五位據乎/上勢人足以為止也
諸卦二五雖不當位多以中為美三四雖當位或以不
[003-19a]
中為過中常重於正也葢中則不違於正正不必中也
天下之理莫善於中於九二六五可見震卦六五傳二/者内卦之中五
者外卦之中皆中也三為内卦之上四為外卦之下皆/不中也六爻之位初三五為陽二四上為隂以陽爻居
陽位隂爻居隂位為當位反此者為不當位當位者正/也不當位者非正也坤六五非正也而曰黄裳元吉泰
九二非正也而曰得尚于中行葢以中為美也蠱之三/四皆正也而三則有悔四則往吝既濟之三四皆正也
而三則有三年之憊四則有終日之戒葢以不中為歉/也正者天下之定理中者時措之宜也正者有時而失
其中中則隨時而得其正/者也故中之義重於正
問胡先生解九四作太子恐不是卦義先生云亦不妨
[003-19b]
只看如何用當儲貳則做儲貳使九四近君便作儲貳
亦不害但不要拘一若執一事則三百八十四爻只作
得三百八十四件事便休了遺書下同○胡瑗字翼之/號安定先生五為君位四
近君亦可以為儲貳然易本/無拘惟其所遇皆可用占
看易且要知時凡六爻人人有用聖人自有聖人用賢
人自有賢人用衆人自有衆人用學者自有學者用君
有君用臣有臣用無所不通因問坤卦是臣之事人君
有用處否先生曰是何無用如厚徳載物人君安可不
[003-20a]

易中只是言反復往來上下反復如復姤之類往來如/賁无妄之類上下如咸恆
之類皆隂陽變易之道/而易之所以為易也
作易自天地幽明至於昆蟲草木㣲物無不合外書下/同○易
無不該無不合者理/之根極本一貫也
今時人看易皆不識得易是何物只就上穿鑿若念得
不熟只就上添一徳亦不覺多就上減一徳亦不覺少
譬如不識此兀子若減一隻脚亦不知是少若添一隻
[003-20b]
亦不知是多若識則自添減不得也學者當體此意使/於卦象辭義皆的
然見其不可易/而後為得也
游定夫問伊川隂陽不測之謂神伊川曰賢是疑了問
是揀難底問游氏或未之深思特以此語艱深而率爾/請問故伊川不答而直攻其心欲使反已
而致/思也
伊川以易傳示門人曰只説得七分後人更須自體究
義理無窮聖賢之心亦無/窮學者不可以不自勉
伊川先生春秋傳序曰天之生民必有出類之才起而
[003-21a]
君長之治之而爭奪息導之而生養遂教之而倫理明
然後人道立天道成地道平天生烝民必有司牧為之/制節而後爭奪息導之播
植佃漁而後生養遂示之五品教之孝弟忠信而後倫/理明三者具矣故建極秉彛而人道立五氣順布而天
道成山川奠/位而地道平二帝而上聖賢世出隨時有作順乎風氣
之宜不先天以開人各因時而立政以大聖人之資豈/不能一旦而盡興
天下之利而必待相繼而始備/者葢聖人之所為惟其時而已暨乎三王迭興三重既
備子丑寅之建正忠質文之更尚人道備矣天運周矣
中庸曰王天下有三重焉鄭氏曰三重謂三王之禮天/開於子地闢於丑人生於寅周正建子為天統商正建
[003-21b]
丑為地統夏正建寅為人統而天運周/矣夏尚忠商尚質周尚文而人道備矣聖王既不復作
有天下者雖欲倣古之迹亦私意妄為而已事之繆秦
至以建亥為正道之悖漢專以智力持世豈復知先王
之道也三代而下王者之迹熄時君雖欲倣而為之亦/皆無所考證不過用其私意妄為而已子丑寅
建正葢本三才以更始秦至以亥月為歳首自謂水徳/欲以勝周忠質文更尚皆本仁義以致用漢專以智力
把持天下故謂漢家自有制/度葢極言世變之不復近古夫子當周之末以聖人不
復作也順天應時之治不復有也於是作春秋為百王
不易之大法所謂考諸三王而不謬建諸天地而不悖
[003-22a]
質諸鬼神而無疑百世以俟聖人而不惑者也夫子因/魯史作
春秋寓經世之大法所以上承将墜之緒下開無窮之/治也故考諸前聖而無差謬參諸天地而無違悖驗諸
鬼神之幽而無所疑待乎百世之逺而無所/惑葢天地鬼神同此理前聖後聖同此心先儒之傳
曰游夏不能贊一辭辭不待贊也言不能與於斯耳斯
道也惟顔子甞聞之矣行夏之時乘殷之輅服周之冕
樂則韶舞此其準的也聖人之辭本無待於贊助然游/夏擅文學之科而不能贊一辭
者以見其㣲權奥㫖非聖人不能與於此也顔子克己/復禮以至三月不違其於道也庶幾矣故四代禮樂獨
得與間其説夏時謂夏以斗柄初昏建寅之月為歳首/得乎人時之正始事之宜者也輅古之木車也殷車曰
[003-22b]
大輅左傳曰大輅越席昭其儉也葢適於用而辨於等/故不厭其質也冕祭冠也周禮有五冕其制始備葢尊
首飾而嚴祀事故不厭其華也韶舞舜樂葢盡善盡美/者也○或問顔子甞聞春秋大法何也朱子曰不是孔
子将春秋大法向顔子説葢三代制作大備矣不可復/作告以四代禮樂只是集百王不易之大法其作春秋
善者則取之惡者則誅之要亦明聖/王之大法而已故伊川引以為據後世以史視春秋
謂褒善貶惡而已至於經世之大法則不知也春秋大
義數十其義雖大炳如日星乃易見也惟其㣲辭隠義
時措從宜者為難知也或抑或縱或與或奪或進或退
或㣲或顯而得乎義理之安文質之中寛猛之宜是非
[003-23a]
之公乃制事之權衡揆道之模範也春秋大義在尊君/而卑臣貴仁義而
賤功利正中國而外夷狄之類其義雖大炳如日星也/其難見者葢在於㣲辭隠義各以其時措從宜者非深
明乎時中者未易窺也或有功而抑或有罪而宥或功/未就而予或罪未著而奪或尊而退之或卑而進之或
婉其辭或章其實要皆得乎義理之安而各當其則文/質之中而不華不俚寛猛之宜而無過與不及是非之
公而無有作好作惡揆度也權衡者酌一時之輕重模/範者立萬世之軌則○朱子曰春秋大義如成宋亂宋
災故之類乃是聖人直著誅貶自是分明如胡氏謂書/晉侯為以常情待晉襄書秦人為以王事待秦繆之類
却恐未必如此所謂㣲辭隠義/時措從宜者為難知正為此也夫觀百物然後識化工
之神聚衆材然後知作室之用於一事一義而欲窺聖
[003-23b]
人之用心非上智不能也故學春秋者必優游涵泳黙
識心通然後能造其㣲也聖人精義入神泛應曲當未/可以一端窺測故學春秋者
必優游而不迫涵泳而有餘/心悟自得庶㡬深造㣲奥後王知春秋之義則雖徳
非禹湯尚可以法三代之治自秦而下其學不傳予悼
夫聖人之志不明於後世也故作傳以明之俾後之人
通其文而求其義得其意而法其用則三代可復也是
傳也雖未能極聖人之蘊奥庶㡬學者得其門而入矣
文集○通其文而後能明其/義得其意而後能法其用
[003-24a]
詩書載道之文春秋聖人之用詩書如藥方春秋如用
藥治病聖人之用全在此書所謂不如載之行事深切
著明者也道非無用用無非廹然詩書即道而推於用/主道而言故曰載道之文春秋即用以明道
主用而言故曰聖人之用詩書如藥方固可以治病/春秋如因病用藥是非得失尤為深切著明者也
重疊言者如征伐盟㑹之類葢欲成書勢須如此不可
事事各求異義但一字有異或上下文異則義須别遺/書
下/同
五經之有春秋猶法律之有㫁例也律令唯言其法至
[003-24b]
於㫁例則始見其法之用也律令者立法以應事/㫁例者因事以用法學春
秋亦善一句是一事是非便見於此此亦窮理之要然
他經豈不可以窮理但他經論其義春秋因其行事是
非較著故窮理為要較判别也春秋一句為一事故是/非易決又考其事迹而是非易明
故於窮/理為要甞語學者且先讀論語孟子更讀一經然後看
春秋先識得箇義理方可看春秋更讀一經如下文所/論中庸春秋雖於窮
理為要然又須義理通明然後能察/人事得失之機識聖人裁制之權春秋以何為準無
如中膺欲知中庸無如權須是時而為中若以手足腁
[003-25a]
胝閉戸不出二者之間取中便不是中若當手足腁胝
則於此為中當閉戶不出則於此為中春秋之權衡即/中庸之時中也
若於禹顔之間取中則當洪水之時不躬乎胼胝之/勞在陋巷之時不安乎簞瓢之樂皆失乎時中矣
之為言秤錘之義也何物為權義也時也只是説得到
義義以上更難説在人自看如何義者所以處時措之/宜所謂權也義以上
則聖人之妙用/未易以言盡也
春秋傳為按經為㫁本註程子又云某年二十時看春/秋黄□偶問某如何看某答曰以
傳考經之事迹以/經别傳之真偽
[003-25b]
凡讀史不徒要記事迹須要識其治亂安危興廢存亡
之理且如讀髙帝紀便須識得漢家四百年終始治亂
當如何是亦學也觀髙祖寛大長者能用三傑則知漢/所以得天下觀其入闗除秦苟法則
知漢所以立四百年基業觀偽游雲夢則知諸侯王次/第而叛觀繫蕭相國獄則知漢之大臣多不保終如此
之類皆致/知之方也
先生每讀史到一半便掩卷思量料其成敗然後却看
有不合處又更精思其間多有幸而成不幸而敗今人
只見成者便以為是貶者便以為非不知成者煞有不
[003-26a]
是敗者煞有是底
讀史須見聖賢所存治亂之機賢人君子出處進退便
是格物機謂治忽動/於㡬㣲者
元祐中客有見伊川者几案間無他書惟印行唐鑑一
部先生曰近方見此書三代以後無此議論外書○范/祖禹字淳
夫按外書又云范淳夫甞與伊川論唐事及為唐鑑/盡用先生之説先生謂門人曰淳夫乃能相信如此
横渠先生曰序卦不可謂非聖人之蘊今欲安置一物
猶求審處況聖人之於易其間雖無極至精義大槩皆
[003-26b]
有意思觀聖人之書須遍布細宻如是大匠豈以一斧
可知哉横渠/易説
天官之職須襟懷洪大方看得葢其規模至大若不得
此心欲事事上致曲窮究湊合此心如是之大必不能
得也周建六官而天官冢宰統理邦國内外之政小大/之事無所不總若非心量廣大何以包舉四海綜
理百職今無此心量但欲毎事委/曲窮究必不能周悉通貫之矣釋氏錙銖天地可謂
至大然不甞為大則為事不得若畀之一錢則必亂矣
釋氏論性極廣大然不可以/理事其體用不相涉也如此又曰太宰之職難看葢無
[003-27a]
許大心胷包羅記得此復忘彼其混混天下之事當如
捕龍蛇摶虎豹用心力看方可其他五官便易看止一
職也語録/下同
古人能知詩者惟孟子為其以意逆志也夫詩人之志
至平易不必為艱嶮求之今以艱嶮求詩則已喪其本
心何由見詩人之志人情不相逺以己之意迎彼之志/是為得之詩以感遇而發於人情
之自然本為平易今以艱嶮之心求詩則/已失吾心之自然矣而何以見詩人之心詩人之情性
溫厚平易老成本平地上道著言語今須以﨑嶇求之
[003-27b]
先其心已狹隘了則無由見得詩人之情本樂易只為
時事拂著他樂易之性故以詩道其志詩人之情性溫/厚而無刻薄平
易而無艱嶮老成而無輕躁若以崎嶇/狹隘之心安能見詩人寛平廣大之意
尚書難看葢難得胷臆如此之大只欲解義則無難也
朱子曰他書却有次第尚書只合下便大如堯典克明/峻徳以親九族至黎民於變時雍展開是大小大分命
羲和定四時成嵗便是心中包一箇三百六十五度四/分度之一底天方見得恁地若不得一箇大底心胷如
何看/得
讀書少則無由考校得義精葢書以維持此心一時放
[003-28a]
下則一時徳性有懈讀書則此心常在不讀書則終看
義理不見讀書不多則見義不精然讀書者又所以維/持此心使無放逸也故讀書則心存心存則
理/得
書須成誦精思多在夜中或静坐得之不記則思不起
但通貫得大原後書亦易記朱子曰書須成誦少問不/知不覺自然觸發曉得葢
一段文義横在心下自是放不得必曉得而後已今人/所以記不得思不去心下若存若亡皆不精不熟之故
也又曰横渠作正䝉時或夜裏黙/坐徹曉他直是恁地勇方做得所以觀書者釋己之
疑明己之未達每見每知新益則學進矣於不疑處有
[003-28b]
疑方是進矣每見是書而每加新孟則學進矣然學固/足以釋疑而學亦貴於有疑葢疑則能思
思則能得於無疑而/有疑則察理宻矣
六經須循環理㑹義理儘無窮待自家長得一格則又
見得别
如中庸文字輩直須句句理㑹過使其言互相發明
春秋之書在古無有乃仲尼所自作惟孟子能知之非
理明義精殆未可學先儒未及此而治之故其説多鑿
孟子論春秋皆發明聖人之大旨舉春秋之綱領/後人未及於理明義精而揣摩臆決故其説多鑿
[003-29a]
 
 
 
 
 
 
 
 
[003-29b]
 
 
 
 
 
 
 
 近思錄卷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