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3a0042 近思錄-宋-朱熹 (master)


[001-1a]
欽定四庫全書
 近思録卷一    宋朱子吕祖謙同編
              葉采集解
  道體凡五十一條/
   此卷論性之本原道之體統盖學問之綱領也
廉溪先生曰無極而太極朱子曰上天之載無聲無臭/而實造化之樞紐品彚之根
柢也故曰無極而太極非太極之外復有無極也○蔡/節齋曰朱子曰太極者象數未形而其理巳具之稱又
曰未有天地之先畢竟是先有此理又曰無極者只是/説這道理當初元無一物只是有此理而巳此箇道理
[001-1b]
便㑹動而生陽靜而生隂詳此三條皆是主太極而為/言也又曰從隂陽處看則所謂太極者便只是在隂陽
裏面今人說隂陽上面别有一箇無形無影底是太極/非也又曰太極只是天地萬物之理在天地則天地中
有太極在萬物則萬物中有太極又曰非有以離乎隂/陽即隂陽而指其本體詳此三條皆是主隂陽而為言
也故主太極而言則太極在隂陽之先主隂陽而言則/太極在隂陽之内蓋自隂陽未生而言則所謂太極者
必當先有自隂陽既生而言則所謂太極者即在乎隂/陽之中也謂隂陽之外别有太極常為隂陽主者固為
陷乎列子不生不化之謬而獨執夫太極只在隂陽之/中之說者則又失其樞紐根柢之所為而大本有所不
識矣○愚按節齋先生此條所論最為明備而或者於/隂陽未生之說有疑焉若以循環言之則隂前是陽陽
前又是隂似不可以未生言若截自一陽初動處萬物/未生時言之則隂陽未動之時謂之隂陽未生亦可也
[001-2a]
未生陽而陽之理已具未生隂而隂之理已具在人心/則為喜怒哀樂未發之中總名曰太極然具於隂陽之
先而流行隂陽之/内一太極而已太極動而生陽動極而靜靜而生隂
靜極復動一動一靜亙為其根分隂分陽兩儀立焉朱/子
曰太極之有動静是天命之流行也所謂一隂一陽之/謂道誠者聖人之本物之終始而命之道也其動也誠
之通也繼之者善萬物之所資以始也其靜也誠之復/也成之者性萬物各正其性命也動極而靜靜極復動
一動一靜互為其根命之所以流行而不已也動而生/陽靜而生隂分隂分陽兩儀立焉分之所以一定而不
移也盖太極者本然之妙也動静者所乘之機也太極/形而上之道也隂陽形而下之器也是以自其著者而
觀之則動靜不同時隂陽不同位而太極無不在焉自/其微者而觀之則冲漠無眹而動靜隂陽之理已悉具
[001-2b]
於其中矣雖然推之於前而不見其始之合引之於後/而不見其終之離也故程子曰動靜無端隂陽無始非
知道者孰能識之○愚謂動而生陽動極而靜靜而生/隂靜極復動者言太極流行之妙相推於無窮也一動
一靜互為其根分隂分陽兩儀立焉者言二氣對待之/體一定而不易也邵子曰用起天地先體立天地後是
也然詳而分之則動而生陽靜而生隂者是流行之中/定分未嘗亂也一動一靜互為其根者是對待之中妙
用實相/流通也陽變隂合而生水火木金土五氣順布四時行
朱子曰有太極則一動一靜而兩儀分有隂陽則一/變一合而五行具然五行者質具於地而氣行於天
者也以質而語其生之序則曰水火木金土而水木陽/也火金隂也以氣而語其行之序則曰木火土金水而
木火陽也金水隂也或曰陽何以言變隂何以言合曰/陽動而隂随之故云變合○愚謂水火木金土者隂陽
[001-3a]
生五行之序也木火土金水者五行自相生之序也曰/五行之生與五行之相生其序不同何也曰五行之生
也盖二氣之交變合而各成天一生水地二生火天三/生木地四生金天五生土所謂陽變隂合而生水火木
金土是也五行之相生也蓋一氣之推循環相因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復生木所謂五氣順布四
時行焉是也曰其所以有是二端何也曰二氣變合而/生者原於對待之體也一氣循環而生者本於流行之
用/也五行一隂陽也隂陽一太極也太極本無極也朱子/曰五
行具則造化發育之具無不備矣故又即此而推本之/以明其渾然一體莫非無極之妙而無極之妙亦未嘗
不各具於一物之中焉盖五行異質四時異氣而皆不/能外乎隂陽五殊二實無餘欠也隂陽異位動靜異時
而皆不能離乎太極精粗本末無彼此也至於所以為/太極者又無聲臭之可言也○愚按此圖即繫辭傳易
[001-3b]
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之義而推明之也但/易以卦爻言圖以造化言卦爻固所以擬造化也
行之生也各一其性張南軒曰五行生質雖有不同然/太極之理未嘗不存也五行各一
其性則為仁義禮智信/之理而五行各専其一無極之真二五之精妙合而凝
乾道成男坤道成女二氣交感化生萬物萬物生生而
變化無窮焉朱子曰真以理言無妄之謂也精以氣言/不二之名也妙合者無極二五本混融而
無間也凝者聚也氣聚而成形也盖性為之主而隂陽/五行為之經緯錯綜又各以類凝聚而成形焉陽而健
者成男則父之道也隂而順者成女則母之道也是人/物之始以氣化而生者也氣聚成形則形交氣感遂以
形化而人物生生變化無窮矣自男女而觀之則男女/各一其性而男女一太極也自萬物而觀之則萬物各
[001-4a]
一其性而萬物一太極也盖合而言之萬物統體一太/極也分而言之一物各具一大極也○愚按繫辭天地
絪緼萬物化醇氣化也男女搆精/萬物化生形化也圖説蓋本諸此惟人也得其秀而最
靈形既生矣神發知矣五性感動而善惡分萬事出矣
朱子曰此言衆人具動靜之理而常失之於動也盖人/物之生莫不有太極之道焉然隂陽五行氣質交運而
人之所禀獨得其秀故其心為最靈而有以不失其性/之全所謂天地之心而人之極也然形生於隂神發於
陽五常之性感物而動而陽善隂惡又以類分而五性/之殊散為萬事盖二氣五行化生萬物其在人者又如
此/也聖人定之以中正仁義本注云聖人之道/仁義中正而已矣而主靜本/注
云無欲/故靜立人極焉故聖人與天地合其徳日月合其明
[001-4b]
四時合其序鬼神合其吉凶朱子曰此言聖人全動靜/之徳而常本之於靜也盖
人禀隂陽五行之秀氣以生而聖人之生又得其秀之/秀者是以其行之也中其處之也正其發之也仁其裁
之也義盖一動一靜莫不有以全夫太極之道而無所/虧焉則向之所謂欲動情勝利害相攻者於此乎定矣
然靜者誠之復而性之真也苟非此心寂然無欲而靜/則亦何以酬酢事物之變而一天下之動哉故聖人中
正仁義動靜周流而其動也必主乎靜此其所以成位/乎中而天地日月四時鬼神有所不能違也盖必體立
而後用有以行若程子論乾坤動靜而曰不専一則不/能直遂不翕聚則不能發㪚亦此意耳○李果齋曰五
性感動而善惡分是五性皆有動有靜也惟聖人能定/其性而主於靜故動罔不善而人心之太極立焉盖人
生而靜性之本體湛然無欲斯能主靜此立極之要領/也○或問周子不言禮智而言中正何也愚謂此圖辭
[001-5a]
義悉出於易易本隂陽而推之人事其徳曰仁義其用/曰中正要不越隂陽之兩端而已仁義而非中正則仁
為姑息義為忍刻之/類故易尤重中正君子修之吉小人悖之凶朱子曰/聖人太
極之全體一動一靜無適而非中正仁義之極盖不假/修為而自然也未至此而修之君子之所以吉也不知
此而悖之小人之所以凶也修之悖之亦在乎敬肆之/間而已矣敬則欲寡而理明寡之又寡以至於無則靜
虚動直而/聖可學矣故曰立天之道曰隂與陽立地之道曰柔與
剛立人之道曰仁與義又曰原始反終故知死生之說
朱子曰隂陽成象天道之所以立也剛柔成質地道之/所以立也仁義成徳人道之所以立也道一而巳隨事
著見故有三才之别而於其中又各有體用之分焉其/實則一太極也陽也剛也仁也物之始也隂也柔也義
[001-5b]
也物之終也能原其始而知所以生則反其終而知所/以死矣此天地之間綱紀造化流行古今不言之妙聖
人作易之大意盖不出此故引之以證其說○愚謂一/隂一陽之謂道道即太極也在天以氣言曰隂陽在地
以形言曰柔剛在人以徳言曰仁義此太極之體所以/立也死生者物之終始也知死生之説則盡二氣流行
之妙矣此太極之用所以行也凡此二端發/明太極之全體大用故引以結證一圖之義大哉易也
斯其至矣蔡節齋曰易有太極易變易也夫子所謂無/體之易也太極至極也言變易無體而有至
極之理也故周子太極圖説特以無極而太極發明易/有太極之義其所謂無極而太極者盖亦言其無體之
易而有至極之理也是其無極之真實有得於夫子易/之一言而或以為周子妄加者繆也且其圖説無非取
於易者而其篇末又以大哉易/也結之聖賢之言斷可識矣
[001-6a]
誠無為朱子曰實理自然何/為之有即太極也幾善惡朱子曰幾者動之/微善惡之所由分
也盖動於人心之微則天理固當發見而/人欲亦已萌乎其間矣此隂陽之象也徳愛曰仁宜
曰義理曰禮通曰智守曰信朱子曰道之得於心者謂/之徳其别有是五者之用
而因以名其體焉/即五行之性也性焉安焉之謂聖朱子曰性者獨得/於天安者本全於
巳聖者大而化之之稱此不待學問勉强/而誠無不立幾無不明徳無不備者也復焉執焉之
謂賢朱子曰復者反而至之執者保而持之賢者才徳/過人之稱此思誠研幾以誠其徳而有以守之者
也/發微不可見充周不可窮之謂神通書○朱子曰發/之微妙而不可見
充之周遍而不可窮則聖人之妙用而不可知者也○/愚謂性焉復焉以誠而言也安焉執焉以幾而言也發
[001-6b]
微充周則幾之動而神也/即通書次章誠幾神之義
伊川先生曰喜怒哀樂之未發謂之中中也者言寂然
不動者也故曰天下之大本發而皆中節謂之和和也
者言感而遂通者也故曰天下之逹道文集下同說見/中庸○朱子曰
喜怒哀樂情也其未發則性也無所偏倚故謂之中發/而皆中節情之正也無所乖戾故謂之和大木者天命
之性天下之理皆由此出道之體也逹道者/循性之謂天下古今之所共由道之用也
心一也有指體而言者本注云寂然/不動是也有指用而言者本/注
云感而遂通天/下之故是也惟觀其所見如何耳
[001-7a]
乾天也天者乾之形體乾者天之性情乾健也健而無
息之謂乾朱子曰性情二者常相參有性便有情有情/便有性火之性情則是熱水之性情則是寒
天之性情則是健健之體為性/健之用是情惟其健所以不息夫天専言之則道也天
且弗違是也分而言之則以形體謂之天以主宰謂之
帝以功用為之鬼神以妙用謂之神以性情為之乾易/傳
下同○道者天理當然之路専言天者即道也分而言/之指其形體髙大而無涯則謂之天指其主宰運用而
有定則謂之帝天所以主宰萬化者理而已功用造化/之有迹者如日月之徃來萬物之屈伸是也往者為鬼
來者為神屈者為鬼而伸者為神也妙用造化之無迹/者如運用而無方變化而莫測是也○朱子曰功用言
[001-7b]
其氣也妙用言其理也功用兼精粗而言妙用言其精/者○黄勉齋曰合而言之言鬼神則神在其中矣柝而
言之則鬼神者其粗迹神者其妙用也○伊川言鬼神/者造化之迹此以功用言也○横渠言鬼神二氣之良
能此合妙/用而言也
四徳之元猶五常之仁偏言則一事専言則包四者乾/卦
彖傳在天為四徳元亨利貞也在人為五常仁義禮智/信也分而言之在元者四徳之一仁者五常之一專言
元則亨利貞在其中専言仁則禮義智信在其中蓋元/者天地之生理也亨者生理之逹利者生理之遂貞者
生理之正也仁者人心之生理也禮者仁之節文義者/仁之裁制智者仁之明辨信者仁之真實也○朱子曰
仁之一事所以包四者不可離其一事而别求兼四者/之仁又曰仁是生底意思通貫周流於四者之中須得
[001-8a]
辭遜斷制是非三/者方成得仁之事
天所賦為命物所受為性朱子曰命猶誥敕性猶職任/天以此理命於人人禀受此
理則謂/之性
鬼神者造化之迹也
剝之為卦諸陽消剝已盡獨有上九一爻尚存如碩大
之果不見食將有復生之理上九亦變則純隂矣然陽
無可盡之理變於上則生於下無間可容息也聖人發
明此理以見陽與君子之道不可亡也或曰剝盡則為
[001-8b]
純坤豈復有陽乎曰以卦配月則坤當十月以氣消息
言則陽剝為坤陽來為復陽未嘗盡也剝盡於上則復
生於下矣一氣無頓消亦無頓息以卦配月積三十日/而成一月亦積三十分而成一爻九月中於
卦為剝陽未剝盡猶有上九一爻剝三十分至十月中/陽氣消盡而為純坤然陽纔盡於上則已萌於下積三
十分至十一月中然後陽氣應於地上而成復之一爻/也盖隂陽二氣語其流行則一氣耳息則為陽消則為
隂消之終即息之/始不容有間斷故十月謂之陽月恐疑其無陽也隂
亦然聖人不言耳十月於卦為坤恐人疑其無陽故特/謂之陽月所以見陽氣已萌也隂於
四月純乾之時亦然隂之/類為小人故聖人不言耳
[001-9a]
一陽復於下乃天地生物之心也先儒皆以靜為見天
地之心盖不知動之端乃天地之心也非知道者孰能
識之復卦彖曰復其見天地之心乎朱子曰十月積隂/陽氣收歛天地生物之心固未嘗息但無端倪可
見一陽既復則生意發/動乃始復見其端緒也
仁者天下之公善之本也復卦六二傳仁者以天地萬/物為一體故曰天下之公四
端萬善皆統乎仁/故曰善之本也
有感必有應凡有動皆為感感則必有應所應復為感
所感復有應所以不已也感通之理知道者黙而觀之
[001-9b]
可也咸卦九四傳屈伸徃來感應無窮自屈而伸則屈/者感也伸者應也自伸而屈則伸者感也屈者應
也明乎此則天地隂陽之消長變化人心物/理之表裏盛衰要不外乎感應之理而已
天下之理終而復始所以恆而不窮恆非一定之謂也
一定則不能恆矣惟随時變易乃常道也天地常乆之
道天下常乆之理非知道者孰能識之恆卦彖傳随時/變易不窮乃常
道也日月徃來萬化屈伸無一息之停/然其徃來屈伸則亙萬古古而常然也
人性本善有不可革者何也曰語其性則皆善也語其
才則有下愚之不移革卦上六傳性無不善才者性之/所能合理與氣而成氣質則有昏
[001-10a]
明强弜之異其昏/弱之極者為下愚所謂下愚有二焉自暴也自棄也人
苟以善自治則無不可移者雖昏愚之至皆可漸磨而
進惟自暴者拒之以不信自棄者絶之以不為雖聖人
與居不能化而入也仲尼之所謂下愚也人性本善自/暴者咈戾而
不信乎善是自暴害其性也自棄者雖知其善然怠廢/而不為是自棄絶其性也此愚之又下者不可移矣○
朱子曰自暴者剛惡之所/為自棄者柔惡之所為然天下自棄自暴者非必皆
昏愚也徃徃强戾而才力有過人者商辛是也聖人以
其自絶於善謂之下愚然考其歸則誠愚也史記稱紂/資辯㨗敏
[001-10b]
才力過人手格猛獸知足以拒諫言足以飾非則其天/資固非昏愚者然其勇於為惡而自絶於善要其終真
下愚/耳既曰下愚其能革面何也曰心雖絶於善道其畏
威而寡罪則與人同也唯其有與人同所以知其非性
之罪也革卦上六曰小人革面下愚小人自絶於善然/畏□刑而欲免罪則與人無以異是以亦能揜
其不善而著其善惟其畏懼有與/人同者是以知其性之本善也
在物為理處物為義理即是義然事物各有理裁制事/物而合乎理者為義○朱子曰義
者心之制事之宜也彼事之宜雖若在外然所以制其/宜則在心也非程子一語則後人未免有義外之見
動靜無端隂陽無始非知道者孰能識之經說下同○/動靜相推隂
[001-11a]
陽密移無有間斷有間斷則有端始無間斷故曰無端/始也其所以然者道也道固一而無間斷也異時論剝
復之道曰無間可容息也又曰其間原不斷續/皆此意也○朱子曰動靜相生如循環之無端
仁者天下之正理失正理則無序而不和子曰仁而不/仁如禮何人
而不仁如樂何人而不仁則私欲交亂害於正理固宜/舛逆而無序乖戾而不和也序者禮之本和者樂之本
忠信所以進徳終日乾乾君子當終日對越在天也說/見
乾卦九三文言發乎真心之謂忠盡乎實理之謂信忠/信乃進徳之基終日乾乾者謂終日對越在天也越於
也君子一言一動守其忠信常瞻對乎上帝不敢有/一毫欺慢之意也以下皆發明所以對越在天之義
上天之載無聲無臭其體則謂之易其理則謂之道其
[001-11b]
用則謂之神其命於人則謂之性率性則謂之道修道
則謂之教上天之載無聲無臭所謂太極本無極也體/猶質也隂陽變易乃太極之體也故其體謂
之易其所以變易之理則謂之道其變易之用則謂之/神此以天道言也天理賦於人謂之性循性之自然謂
之道因其自然者而修明之謂之教此以人道/言也惟其天人之理一所以終日對越在天也孟子去
其中又發揮出浩然之氣可謂盡矣浩然盛大流行之/貌盖天地正大之
氣人得之以生本浩然也失養則餒而無以配乎道義/之用得養則充而有以復其正大之體盡矣謂無餘事
也此言天人之氣一所/以終日對越在天者也故說神如在其上如在其左右
大小大事而只曰誠之不可揜如此夫徹上徹下不過
[001-12a]
如此大小猶多少也中庸論鬼神如此其盛而卒曰誠/之不可揜誠者實理即所謂忠信之體天人之間
通此實理故君子忠信進/徳所以為對越在天也形而上為道形而下為器須
著如此説器亦道道亦器説見繫辭道者指事物之理/故曰形而上器者指事物之
體故曰形而下其實道寓於器本不相離也盖言日用/之間無非天理之流行所謂終日對越在天者亦敬循
乎此理/而已但得道在不繫今與後巳與人不繫猶不拘也/言人能體道而
不違則道在我矣不拘人巳古今/無徃而不合盖道本無間然也
醫書言手足痿痺為不仁此言最善名狀仁者以天地
萬物為一體莫非巳也認得為巳何所不至若不有諸
[001-12b]
巳自不與巳相干如手足不仁氣巳不貫皆不屬巳天/地
萬物與我同體心無私蔽則自然愛而公矣所謂仁也/苟是理不明而為私意所隔截刖形骸爾汝之分了無
交渉譬如手足痿痺氣不相貫疾痛/疴癢皆不相干此四體之不仁也故博施濟衆乃聖
人之功用仁至難言故止曰巳欲立而立人巳欲逹而
逹人能近取譬可謂仁之方也巳欲令如是觀仁可以
得仁之體說見論語博施濟衆乃聖人之功用子貢以/是言仁未識仁之體夫子告之使知人之欲
無異巳之欲施於人者亦猶施於巳近取諸身而譬之/於人則得求仁之術即此可見仁之體也○朱子曰博
施濟衆是就事上說却不就心上說夫子所以提起正/是就心上指仁之本體而告之又曰博施濟衆固仁之
[001-13a]
極功但只乍見孺子將入井時有怵/惕惻隱之心亦便是仁此處最好看
生之謂性性即氣氣即性生之謂也人之有生氣聚成/形理亦具焉是謂
之性性與氣本不相離/也故曰性即氣氣即性人生氣禀理有善惡然不是性
中元有此兩物相對而生也氣禀雜揉善惡由分此亦/理之所有然原是性之木
則善而已非性中原/有善惡二者並生也有自幼而善有自幼而惡本注云/后稷之
克岐克嶷子越椒始生人/知其必滅若敖氏之類是氣禀有然也善固性也然
惡亦不可不謂之性也程子又曰善惡皆天理謂之惡/者本非惡但或過或不及便如
此○朱子曰天下無性外之物本皆善而流於惡耳○/愚謂原天命賦予之初固有善而無惡及氣禀拘滯之
[001-13b]
後則其惡者謂非性之本然則可謂之/非性則不可性一也所指之地不同耳盖生之謂性人
生而靜以上不容説才説性時便巳不是性也朱子曰/人生而
靜以上是人物未生時只可謂之理未可名為性所謂/在天曰命也纔説性時便是人生以後此理已墮在刑
氣之中不全是性之本體矣所謂/在人曰性也○此重釋生之謂性凡人説性只是説繼
之者善也孟子言性善是也夫所謂繼之者善也者猶
水流而就下也皆水也有流而至海終無所汙此何煩
人力之為也有流而未逺固巳漸濁有出而甚逺方有
所濁有濁之多者有濁之少者清濁雖不同然不可以
[001-14a]
濁者不為水也繫辭曰一隂一陽之謂道繼之者善也/盖天遒流行發育萬物賦受之間渾然
一理純粹至善所謂性善者也繼之云者猶水流而就/下其有清濁逺近之不同猶氣禀昏明純駁有深淺也
水固本清及流而濁不可謂之非水猶性雖本善及局/於氣而惡不可謂之非性○此重釋善固性也惡亦不
可不謂/之性如此則人不可以不加澄治之功故用力敏勇
則疾清用力緩怠則遲清及其清也則却只是元初水
也不是將清來換却濁亦不是取出濁來置在一隅也
水之清則性善之謂也故不是善與惡在性中為兩物
相對各自出來朱子曰人雖為氣所昏而性則未嘗不/在其中故不可不加澄治之功惟能學
[001-14b]
以勝之則知此理渾然初未嘗損所謂元初水也雖濁/而清者存固非將清來換濁既清則本無濁固非取濁
置一隅也如此則其本善而已矣性中豈有兩物對立/而並行也哉愚謂不知性之本善則不能自勉以復其
初不知性有時而陷於惡則不能力加澄治之功二説/盖互相發明也○此重釋不是性中元有兩物相對而
生但前以本言則曰相對而生/此以用言則曰相對各自出來此理天命也順而循之
則道也循此而修之各得其分則教也自天命以至於
教我無加損焉此舜有天下而不與焉者也朱子曰修/道雖以人
事言然其所以修之者莫非天命之本然非人私/智所能為也然非聖人有不能盡故以舜事明之
觀天地生物氣象本注云周茂叔看○造化流行發育/萬物溥博周徧生理條逹觀之使人
[001-15a]
良心油然而生此即周子牕前草不/除去問之云與自家意思一般是也
萬物之生意最可觀此元者善之長也斯所謂仁也朱/子
曰物之初生淳粹未㪚最好看及幹葉茂盛便不好看/見孺子八井時怵惕惻隱之心只這些子便見得仁到
他發政施仁其仁/固廣然却難看
滿腔子是惻隱之心腔子猶軀殻也惻傷怛也隱痛也/人之一身惻隱之心無所不至故
疾痛疴癢觸之則覺由是推之則天地萬物本一體也/無徃而非惻隱之心矣○朱子曰彌滿充實無空缺處
如刀割著亦痛/針刺著亦痛
天地萬物之理無獨必有對皆自然而然非有安排也
[001-15b]
毎中夜以思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朱子曰隂與/陽對動與靜
對以至屈伸消長左右上下或以類而對或以反而對/反覆推之未有兀然無對而孤立者程子謂惟道無對
然以形而上下論之/亦未嘗不有對也
中者天下之大本天地之間亭亭當當直上直下之正
理出則不是惟敬而無失最盡喜怒哀樂未發之時此/性渾然在中亭亭當當
直上直下無所偏倚此天下之大本而萬善之主也心/有散逸則失其所以為主唯能敬以存之則有以全其
中之本/體矣
伊川先生曰公則一私則萬殊人心不同如面只是私
[001-16a]
公則萬物一體/私則人已萬殊
凡物有本末不可分本末為兩段事灑掃應對是其然
必有所以然朱子曰治心修身是本灑掃應對是末皆/其然之事也至於所以然則理也理無精
粗本/末
楊子㧞一毛不為墨子又摩頂放踵為之此皆是不得
中至如子莫執中欲執此二者之中不知怎麽執得識
得則凡事物上皆天然有箇中在那上不待人安排也
安排著則不中矣楊朱為我故以一毫利天下而不為/墨翟兼愛故雖摩頂至踵可以利天
[001-16b]
下而亦為之楊墨各守一偏固皆失其中子莫魯之賢/人也懲二者之偏欲於二者之間而取中夫中者隨時
而在不能隨時以權其宜而膠於一定之中則所執者/亦偏矣故君子貴於格物以致其知物格而知至則有
以識夫時中之理而於事事物物各有天然之中不待/著意安排也若事事安排則或雜以意見之私而非天
然之/中矣
問時中如何伊川先生曰中字最難識須是黙識心通
且試言一&KR0550則中央為中一家則&KR0550中非中而堂為中
言一國則堂非中而國之中為中推此類可見矣如三
過其門不入在禹稷之世為中若居陋巷則非中也居
[001-17a]
陋巷在顔子之時為中若三過其門不入則非中也時/中
者隨時有中不可執一而求也意如上章禹之治水九/年於外三過其門而不暇入蓋得時行道任天下之青
濟斯民之患如是乃合此時之中顔子之世明王不興/以夫子之大聖而不得行其道則其時可以止矣故隱
居獨善而簞瓢自樂如是乃合此時之中/是二者若違時而易務則皆失其中矣
无妄之謂誠不欺其次矣本注云李邦直云不欺之謂/誠便以不欺為誠徐仲車云
不息之謂誠中庸言至誠無息非以無息解誠也或以/問先生先生曰云云○无妄者實理之自然而無一毫
偽妄也故謂之誠不欺者知實理之當然而不自為欺/乃思誠也○朱子曰无妄者自然之誠不欺是著力去
做底故/曰其次
[001-17b]
冲漠無眹萬象森然已具未應不是先已應不是後冲/漠
未形而萬理畢具即所謂無極而太極也未應者寂然/不動之時也已應者感而遂通之時也已應之理悉具
於未應之時故未應非先已應非後盖即體而用在其/中不可以先後分也○朱子曰未有事物之時此理已
具少間應處/亦只是此理如百尺之木自根本至枝葉皆是一貫不
可道上面一段事無形無兆却待人旋安排引入來教
入塗轍轍車跡塗轍猶路脈也道有體用而非兩端猶/木有根本是生枝葉上下一貫未嘗間斷豈可
謂未應之時空虚無有已應之際旋待安排引/入塗轍言此理具於氣形事為之先本一貫也既是塗
轍却只是一箇塗轍言此理流行於氣形事為之中亦/未嘗有二致也○朱子曰如父之
[001-18a]
慈子之孝只是一/條路從源頭下來
近取諸身百理皆具屈伸徃來之義只於鼻息之間見
之屈伸徃來只是理不必將既屈之氣復為方伸之氣
生生之理自然不息鼻息呼吸可見屈伸徃來之義以/理而言則屈伸徃來自然不息以
氣而言則不是以既屈之氣為方伸之氣如釋氏所謂/輪廻者也○朱子曰此段為横渠形潰反原之説而發
也李果齋曰徃而屈者其氣已散來而伸者其氣方生/生生之理自然不窮若以既屈之氣復為方伸之氣則
是天地間只有許多氣來來去去造化之理不/幾於窮乎釋氏不明乎此所以有輪廻之說如復卦
言七日來復其間元不斷續陽已復生物極必返其理
[001-18b]
須如此有生便有死有始便有終日即月也以卦配月/則自五月陽始消而
為姤至十一月陽生而為復自姤至復凡七月也消極/而生無有間斷物極必返理之自然生死始終皆一理
也/
明道先生曰天地之間只有一箇感與應而已更有甚
詳見/前
問仁伊川先生曰此在諸公自思之將聖賢所言仁處
類聚觀之體認出來孟子曰惻隱之心仁也後人遂以
愛為仁愛自是情仁自是性豈可専以愛為仁孟子言
[001-19a]
惻隱之心仁之端也既曰仁之端則不可便為之仁退
之言博愛之為仁非也仁者固博愛然便以博愛為仁
則不可仁者愛之理愛者仁之情以愛為仁是指情為/性端之云者言仁在中而端緒見於外也或問
樊遲問仁子曰愛人是夫子亦嘗以愛言仁也曰孔門/問答皆是教人於巳發處用功孟子所謂惻隱之心仁
也亦是於巳發之端體認但後之論仁者無復知性情/之别故程子發此義以示人欲使沿流而遡其源也學
者其深/體之
問仁與心何異伊川曰心譬如榖種生之性便是仁陽
氣發處乃情也以榖種喻心生之性便是愛之/理陽氣發處便是惻隱之情
[001-19b]
義訓宜禮訓别智訓知仁當何訓説者謂訓覺訓人皆
非也當合孔孟言仁處大槩研窮之二三歳得之未晩
訓者以其字義難明故又假一字以訓解之義者天/理之當然所以裁制乎事物之宜故訓宜禮者天理
之節文所以别親踈上下之分故訓别智者天理之明/睿所以知事物之是非故訓智仁道至大包乎三者故
為難訓説者謂訓覺者言不為物欲所蔽癢疴疾痛觸/之即覺夫仁者固無所不覺然覺不足以盡仁之藴也
訓人者言天地生人均氣同理以人體之剛惻怛慈愛/之意自然無所間斷夫仁者固以人為體然不可以訓
仁也○朱子曰仁是愛之體覺自是智之用仁統四徳/故仁則無不覺然便以覺為仁則不可或謂仁只是人
心之生理以生字訓之何如朱子曰不/必須用一字訓但要識得大意通透耳
[001-20a]
性即理也天下之理原其所自來未有不善喜怒哀樂
未發何嘗不善發而中節則無徃而不善發不中節然
後為不善故凡言善惡皆先善而後惡言吉凶皆先吉
而後凶言是非皆先是而後非朱子曰性即理也一語/自孔子後惟伊川説得
盡□撲不破性即是天理那得有惡又曰/未發之前氣不用事所以有善而無惡
問心有善惡否伊川曰在天為命在義為理在人為性
主於身為心其實一也心本善發於思慮則有善有不
善若既發則可謂之情不可謂之心天道流行賦與萬/物謂之命事物萬
[001-20b]
殊各有天然之則統而名之謂之理人得是理以生謂/之性是性所存虚靈知覺為一身之主宰謂之心實則
非二也推本而言心豈有不善自七情之發而後有善/惡之分○朱子曰既發不可謂之非心但有不善則非
心之/本體譬如水只可謂之水至如流而為派或行於東或
行於西却為之流也
性出於天才出於氣氣清則才清氣濁則才濁才則有
善有不善性則無不善性本乎理理無不善才本乎氣/氣則不齊故或以之為善或以
之為惡○孟子曰若夫為不善非才之罪也朱子曰孟/子専以其發於性者言之故以為才無不善程子兼指
其禀於氣者言之則人之材質固有昏明强弱之不同/張子所謂氣質之性是也二説雖殊各有所當然程子
[001-21a]
為/密
性者自然完具信只是有此者也故四端不言信仁義/禮智
分而言之則四者各立自然全具實有是四者則謂之/信故信無定位非於四者之外别有信也孟子論四端
而不及信盖信在其中矣○李果齋曰五常言信配五/行而言四端不言信配四時而言也盖土分旺於四時
之季信已立於/四端之中也
心生道也有是心斯具是形以生惻隱之心人之生道
心者人之生理也有是心斯具是形此言生人之道/惻隱之心人之生道此言人道是心故酬酢運用生
生而不窮苟無是心則同於砂石而生理絶矣○朱子/曰心生道也謂天地以生物為心而人得之以為心者
[001-21b]
又曰心是/箇活底物
横渠先生曰氣坱然太虚升降飛揚未嘗止息此虚實
動靜之機隂陽剛柔之始浮而上者陽之清降而下者
隂之濁其感遇聚散為風雨為霜雪萬品之流行山川
之融結糟粕煨燼無非教也正蒙下同○坱然盛大氤/氲之義坱然太虚周流上
下亙古窮今未嘗止息者元氣也虚實動靜妙用由是/而形故曰機隂陽剛柔定體由是而立故曰始判而為
上下清濁合而為風雨霜雪凝而為人物山川之形質/散而為糟粕煨燼之渣滓消長萬變生生不窮皆道體
之流行故曰/無非至教
[001-22a]
游氣紛擾合而成質者生人物之萬殊其隂陽兩端循
環不已者立天地之大義游氣雜揉凝而成形者人物/萬殊所以生也隂陽推移循
環無窮者天地大經所以立也游氣紛擾緯也隂陽循/環經也○朱子曰隂陽循環如磨游氣紛擾如磨中出
者/
天體物不遺猶仁體事而無不在也朱子曰體物言為/物之體也盖物物
有箇天理體事謂/事事是仁做出來禮儀三百威儀三千無一物而非仁
禮儀者經禮也威儀者曲禮也禮文之大小無非愛/敬懇惻之心所發見者故曰無一物而非仁也不然
則禮特虚/文而已昊天曰明及爾出王昊天曰旦及爾游衍無
[001-22b]
一物之不體也王徃通○詩大雅板篇出王謂出而有/所往也旦亦明也游衍寛縱之意言天
道昭明凡人之徃來游息之所此理無/往而不在因是以證體物不遺之意
鬼神者二氣之良能也良能者自然而然莫之為而/為也朱子謂横渠此語尤精
物之初生氣日至而滋息物生既盈氣日反而游散至
之謂神以其伸也反之謂鬼以其歸也物自少以至壯/氣日至而滋息
滋息者生而就滿也自壯以至老氣日反而游散游散/者消而就盡也以其日至而伸故曰神以其日反而歸
故曰/鬼
性者萬物之一源非有我之得私也惟大人為能盡其
[001-23a]
道是故立必俱立知必周知愛必兼愛成不獨成彼自
蔽塞而不知順吾理者則亦末如之何矣性原於天而/人之所同得
也惟大人者能盡巳之性則能盡人之性盖性本無二/也故已有所立必與夫人以俱立已有所知必使夫人
以周知愛必兼愛使人皆得所愛也成不獨成使人皆/有所成也四者大人之所存心也立者禮之幹也知者
智之用也愛者仁之施也成者義之遂也自立於禮以/至成於義學之始終也張子之教以禮為先故首曰立
如是而彼或蔽塞而不通不知所以順乎理則亦無如/之何然其心固欲其同盡乎一源之性也此即大學明
明徳於天下中庸成巳成/物之道盖四端之根本也
一故神譬之人身四體皆一物故觸之而無不覺不待
[001-23b]
心使至此而後覺也此所謂感而遂通不行而至不疾
而速也横渠易説○一謂純一也神謂神妙而無不通/也猶人之四體本一也故觸之即覺不待思慮
擬議使一有間斷則痛癢有所不覺矣天地之為物/不貳故妙用而無方聖人之心不貳故感通而莫測
心統性情者也横渠語録下同○朱子曰統是主宰性/者心之理情者心之用心者性情之主
也孟子曰仁人心也又曰惻隱之心性/情上都下箇心字可見心統性情之義
凡物莫不有是性由通蔽開塞所以有人物之别由蔽
有厚薄故有智愚之别塞者牢不可開厚者可以開而
開之也難薄者開之也易開則逹於天道與聖人一有/是
[001-24a]
氣必有是理此人與物之所共由也由氣有通蔽開塞/故有人物之異由蔽有厚薄故人又有智愚之異塞者
氣拘而填實之也故不可開此言物也蔽者但昏暗而/有所不通皆可開也顧有難易之分耳及其既開則通
乎天道與聖人/一此言人也
 
 
 
 
 
[001-24b]
 
 
 
 
 
 
 
 近思録卷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