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3a0039 上蔡語錄-宋-謝良佐 (master)


[003-1a]
欽定四庫全書
 上蔡語録卷三     宋 謝良佐 撰
心本一支離而去者乃意爾
看文字須是一看過領得方是理通
克己須是從性偏難克去處克將去克己之私則心虚
 見理矣
問思可去否曰思如何去思曰睿睿作聖思豈可去陳
 問遇事出言毎思而發是否曰雖不中不逺矣
[003-1b]
釋氏所以不如吾儒無義以方外一節義以方外便是
 窮理釋氏却以理為障礙然不可謂釋氏無見處但
 見了不肻就理諸公不須尋見處但且敬與窮理敬
 以直内義以方外然後成徳故曰徳不孤
昔從明道伊川學者多有語録唯某不曽録常存著他
 這意思冩在冊子上失了他這意思因言二劉各録
 得數冊又云一段事纔録得轉了一字便壊了一段
 意思昔録五經語作一冊伯淳見曰玩物䘮志
[003-2a]
伯淳謂正叔曰異日能尊師道是二哥若接引後學隨
 人才而成就之則不敢讓
懐錮䔩自欺之心長虚驕自大之氣皆好名之故
伯淳常談詩並不下一字訓詁有時只轉却一兩字㸃
 平/聲掇地念過便教人省悟又曰古人所以貴親炙之
 也
邢七云一日三㸃檢伯淳曰可哀也哉其餘時勾當甚
 事葢傚三省之説錯了可見不曽用工又多逐人面
[003-2b]
 上説一般話伯淳責之邢曰無可説伯淳曰無可説
 便不得不説
張横渠著正蒙時處處置硯筆得意即書伯淳云子厚
 却如此不熟
堯夫易數甚精自來推長厯者至乆必差惟堯夫不然
 指一二近事當面可驗明道云待要傳與某兄弟某
 兄弟那得工夫要學須是二十年工夫或云邢七好
 學明道云邢七二十年裏頭待做多少事豈肻學這
[003-3a]
 底或云邢七要學堯夫不肯曰徒長奸雄謝云恨某
 生不早却辨得弟子之禮明道笑云賢却沒放過底
 事堯夫初學於李挺之師禮甚嚴雖在一野店飯必
 襴坐必拜欲學堯夫必亦如此伯淳聞説甚熟一日
 因監試無事以其説推算之皆合出謂堯夫曰堯夫
 之數只是加一倍法以此知太𤣥都不濟事堯夫驚
 撫其背曰大哥你怎恁他聰明伊川謂堯夫知易數
 為知天知易理為知天須還知理為知天因説今年
[003-3b]
 雷起某處伊川云堯夫怎知某便知又問甚處起伊
 川云起處起堯夫愕然他日伊川問明道曰加倍之
 數如何曰却忘之矣因歎其心無偏繫如此
聴其言也厲須是有力某尋常纔覺心不在時語便無
 力
敬只是與事為一未論得是不是問此有存主不逐彼
 去是敬之理否曰先有存主然後視聴言動却汗漫
 了且只認取與事為一時便是敬其他説各是一理
[003-4a]
 從容中道聖人也方做一事忘了其他亦不免顔子
 聞一知十人之才猶自請事斯語
問多愛記事如明日有件事今日一日記著往日有件
 事只今不肯放下至如事過又須追思知其非而無
 法以處之又每遇事多急躁常自訟之云事之未來
 不須預憂事之方至不須忙迫事之過去不須追悔
 終之以一毫不立唯覺而已然終未得如願先生云
 須是這箇道理處之某舊有疑疾一件要如此又要
[003-4b]
 如彼後行一氣法名五元化氣素問有其説而無其
 法初傳時云行之能於事無凝滯某行一遍兩月便
 覺其效問云所病心疾也而此法何以能平之答云
 氣能動其心和其氣所以和其心也喜怒衰樂失其
 節皆是病
端立問暢論敬云正其衣冠端坐儼然自有一般氣象
 某嘗以其説行之果如其説此是敬否曰不如執事
 上尋便更分明事思敬居處恭執事敬若只是靜坐
[003-5a]
 時有之却只是坐如尸也
舉明道云忠恕兩字要除一箇不得
敏是得理之速明理而行不期而速非是手忙脚亂
與其得罪於州閭鄉黨寧孰諫是父母之過未至此不
 可諫也子曰煞有人為孝弟按本子做不能以義處
 却致父母兄弟不睦者甚多極好笑先生然之
明道云病卧於牀委之庸醫比於不慈不孝事親者亦
 不可不知醫
[003-5b]
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只就性上看
必有事焉而勿正心是持敬否是矜持過當否曰近之
答季向書云每聞進學甚力湥慰此懐兹承恩喻尤見
 好悦豈不欲傾盡所知顧未識所疑安在難以毫楮
 而泛論也然秦漢以來學雖不明而為善者不絶於
 天下天下若能志於大者逺者不為目前移奪雖是
 非小有失中大體固已立矣不失此心可也
或問天下多少事如何見得是處曰窮理便見得事不
[003-6a]
 勝窮理則一也
答胡康侯小簡云承進學之意浸灌湥所望於左右儒
 異於禪正在下學如顔子工夫真百世軌範舍此應
 無入路無住宅三二十年不覺便虚過了可戒幸毋
 忽朱君聞進學可喜向亦嘗講仁敬之説當不忘之
 㳺於河南之門者甚多不知從事於斯則見功不逺
 行之方可信此語也
又答簡云葢如語録只少却三兩字便血脈不貫其語
[003-6b]
 不活如春秋之説正如此幸亮之春秋大約如法家
 㫁例也折以中道耳承諭進學加功處甚善甚善若
 欲少立得住做自家物須著如此邇來學者何足道
 能言真如鸚鵡也富貴利達今人少見出脱得者所
 以全看不得難以好事期待也非是小事切須勉之
 透得名利闗便是小歇處然須藉窮理工夫至此方
 可望有入聖域之理不然休説
總老嘗問一官員云默而識之是識箇甚無入而不自
[003-7a]
 得是得箇甚
 
 
 
 
 
 
 
[003-7b]
 
 
 
 
 
 
 
 上蔡語録卷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