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3a0032 二程粹言-宋-楊時 (master)


[002-1a]
欽定四庫全書
  程粹言卷下
             宋 楊時 編
  天地篇
子曰霜金氣也露星月之氣也露結爲霜非也雷由隂
 陽相薄而成蓋沴氣也
子曰雨水冰上温而下寒也隕霜不殺草上寒而下温
 也
[002-1b]
子曰日月之爲物隂陽發見之尤盛者也
劉安節問人有死於雷霆者無乃素積不善常歉然於
 其心忽然聞震則懼而死乎子曰非也雷震之也然
 則雷孰使之乎子曰夫爲不善者惡氣也赫然而震
 者天地之怒氣也相感而相遇故也曰雷電相因何
 也子曰動極則陽形也是故鑽木戞竹皆可以得火
 夫二物者未嘗有火也以動而取之故也擊石火出
 亦然惟金不可以得火至隂之精也然軋磨旣極則
[002-2a]
 亦能熱矣陽未嘗無也
或問五德之運有諸子曰有之大河之患少於唐多於
 今土火異王也
關子明推占吉凶必言致之之由與處之之道曰大哉
 人謀其與天地相終始乎故雖天命可以人勝也善
 飬生者引將盡之年善保國者延旣衰之祚有定理
 也
子曰冬至之前天地閉塞可謂静矣日月運行未嘗息
[002-2b]
 也則謂之不動可乎故曰動静不相離
子曰致敬乎鬼神理也暱鬼神而求焉斯不知矣
子曰隂過之時必害陽小人道盛必害君子欲無害者
 惟過爲防耳弗過防之從或戕之
或問天帝之異子曰以形體謂之天以主宰謂之帝以
 至妙謂之神以功用謂之鬼神以情性謂之乾其實
 一而已所自而名之者異也夫天專言之則道也
子曰天地所以不已有常久之道也人能常於可久之
[002-3a]
 道則與天地合
或問日月有定形乎抑氣散而復聚也子曰難言也然
 究其極致則二端一而已
范蜀公謂鬼神之際曰佛氏謂生爲此死爲彼無是理
 也子曰公無惑則有是言也蜀公曰鬼神影響則世
 有之子曰公有所見則無是言也
子曰卜筮在我而應之者蓍龜也祭祀在我而享之者
 鬼神也夫豈有二理哉亦一人之心而已卜筮者以
[002-3b]
 是心求之其應如響狥以私意及顚錯卦象而問焉
 未有能應者蓋無其理也古之言事鬼神者曰如有
 聞焉如有見焉則是鬼神答之矣非眞有見聞也然
 則如有見聞者誰歟
子曰天聰明自我民聰明言理無二也若夫天之所爲
 人之所能則各有分矣
子曰天地之心以復而見聖人未嘗復故未嘗見其心
子曰天地之道至順而已矣大人先天不違亦順理而
[002-4a]
 已矣
或問鬼神之有無子曰吾爲爾言無則聖人有是言矣
 爲爾言有爾得不於吾言求之乎
子曰天地之間感應而已尚復何事
子曰日月之在天如人之有目目無背見日月無背照
 也
子曰氣化之在人與在天一也聖人於其間有功用而
 已
[002-4b]
子曰天地日月其理一致月受日光而不爲之虧月之
 光乃日之光也地氣不上騰天氣不下降天氣下降
 至於地中生育萬物者乃天之氣也
或問日食有常數者也然治世少而亂世多豈人事乎
 子曰天人之理甚微非燭理明其孰能識之曰無廼
 天數人事交相勝負有多寡之應耶子曰似之未易
 言也
子曰君子宜獲福於天而有貧瘁夭折者氣之所鍾有
[002-5a]
 不周耳
子曰天地隂陽之運升降盈虛未嘗暫息陽常盈隂常
 虧一盈一虧參差不齊而萬變生焉故曰物之不齊
 物之情莊周强齊之豈能齊也
或謂張繹曰吾至於閒静之地則洒然心悅吾疑其未
 善也繹以告子子曰然社稷宗廟之中不期敬而自
 敬是平居未嘗敬也使平居無不敬則社稷宗廟之
 中何敬之改修乎然則以静爲悅者必以動爲厭方
[002-5b]
 其静時所以能悅静之心又安在哉
或問人多惑於鬼神怪異之說何也子曰不明理故也
 求之於事事則奚盡求之於理則無蔽故君子窮理
 而已
子曰古今異宜人有所不便者風氣之異也日月星辰
 皆氣也亦自異於古耳月何食不受日光也何爲不
 受與日相當隂盛抗陽不下於日也古者皷以救日
 月之食然則月之食亦可皷者以其助陽歟
[002-6a]
子曰五祀非先王之典以爲報邪則遺其重而舉其輕
 者夫門之用顧大於井之功乎祭門而不祭井何説
 也
子曰當大震懼能自安而不失者惟誠敬而已
子曰静動者隂陽之本也五氣之運則參差不齊矣
子曰史遷曰天與善人伯夷善人非耶此以私意度天
 道也必曰顔何爲而夭跖何爲而壽指一人而較之
 非知天者也
[002-6b]
子曰有理則有氣有氣則有數鬼神者數也數者氣之
 用也
或謂殺孝婦而旱豈非衆寃所感邪子曰衆心固寃之
 耳而一人之精誠自足以動天地也然則殺暴姑而
 雨豈婦寃旣釋邪子曰寃氣固散矣而衆心之憤亦
 平也
子曰天地之間善惡均於覆載未嘗有意於簡别也顧
 處之有道耳聖人卽天地也
[002-7a]
子曰天地之化雖蕩蕩無窮然隂陽之度寒暑晝夜之變
 莫不有常久之道所以爲中庸也
子曰萬物皆本乎天人本乎祖故以冬至祭天而祖配
 之以冬至者氣至之始也萬物成形於帝人成形於
 父故以季秋享帝而父配之以季秋者物成之時也
子曰事鬼神易爲尸難孝子有思親之心以至誠持之
 則可盡其道矣惟尸象神祖考所以來格者也後世
 巫覡蓋尸之遺意但流爲僞妄不足以通幽明矣致
[002-7b]
 神必用尸後世直以尊卑勢遂不行三代之末亦不
 得已焉而廢耳
子曰物之名義與氣理通貫天之所以爲天本何爲哉
 蒼蒼焉耳矣其所以名之曰天蓋自然之理也名出
 於理音出於氣字書由是不可勝窮矣
子曰隂陽之氣有常存而不散者日月是也有消長而
 無窮者寒暑是也
子曰天理生生相續不息無爲故也使竭智巧而爲之
[002-8a]
 未有能不息也
子曰在此而夢彼心感通也已死而夢見理感通也明
 乎感通則何逺近死生今古之别哉楊定鬼神之説
 其能外是乎
子曰老氏言虛能生氣非也隂陽之開闔相因無有先
 也無有後也可謂今日有陽而後明日有隂則亦可
 謂今日有形而後明日有影也
或問天地何以不與聖人同憂也子曰天地不宰而成
[002-8b]
 化聖人有心而無爲
子曰天地生物之氣象可見而不可言善觀於此者必
 知道也
  聖賢篇
或問聖人有過乎子曰聖人而有過則不足以爲聖人
 矣曰夫子學易而後無大過者何謂也子曰非是之
 謂也猶刪詩定書正樂之意也自期年至於五十然
 後乃贊易則易道之過誤者鮮矣曰易亦有過乎曰
[002-9a]
 如八索之類亂易者多矣
子曰聖人之道猶天然門弟子親炙而冀及之然後知
 其高且逺也使誠若不可及則趨向之心不幾於怠
 乎故聖人之敎常俯而就之曰吾無隠乎耳吾非生
 知好古敏以求之者也非獨使資質庸下者勉思企
 及而才氣高邁者亦不敢躐等而進也
子曰損益文質隨時之宜三王之法也孔子告顔淵爲
 邦者萬世不易之法也
[002-9b]
子曰孟子論子濯孺子之事特曰不背師可稱也非言
 事君之道也事君而若此不忠之大也
子曰齊桓之正正舉其事爾非大正也管子之仁仁之
 功爾非至仁也
或問泰伯之三讓子曰不立一也逃焉二也文身三也
或問趙盾越境果可免乎子曰越境而反且不討賊猶
 不免也必曰越境而不反然後可免耳
子曰泰山雖高矣絶頂之外無預乎山也唐虞事業自
[002-10a]
 堯舜觀之亦猶一㸃浮雲過於太虚耳
子曰桓魋不能害己孔子知矣乃微服過宋象將殺己
 舜知之矣乃同其憂喜饑溺而死有命焉而禹稷必
 救之國祚脩短有數焉而周公必祈之知性命並行
 而不相悖然後明聖人之用
子曰顔回在陋巷淡然進德其聲氣若不可聞者有孔
 子在焉若孟子安得不以行道爲己任哉
或問聖人亦有爲貧之仕乎子曰爲委吏乘田是也或
[002-10b]
 曰亦爲之兆乎曰非也爲魯司冦則爲之兆也或人
 因以是勉子從仕子曰至於饑餓不能出門户之時
 又徐爲之謀耳
子曰子厚之氣似明道
子曰天子之職守宗廟而堯舜以天下與人諸侯之職
 守社稷而大王委去之惟聖賢乃與於此學者守法
 可也
子曰聖賢在上天下未嘗無小人也能使小人不敢肆
[002-11a]
 其惡而已夫小人之本心亦未嘗不知聖賢之可説
 也故四㓙立堯朝必順而聽命聖人豈不察其終出
 於惡哉亦喜其面革畏罪而已苟誠信其假善而不
 知其包藏則危道也是以雖堯舜之盛於此未嘗無
 戒戒所當戒也
或問伐國不問仁人然則古之人不伐國其伐者皆非
 仁人乎子曰展禽之時諸侯以土地之故暴民逞欲
 不義之伐多矣仁人所不忍見也况忍言之乎昔武
[002-11b]
 王伐紂則無非仁人也
子曰强者易抑子路是也弱者難彊宰我是也
子曰信一也而有淺深七十子聞一言於仲尼則終身
 守之而未必知道此信於人者也若夫自信孰得而
 移之
劉安節問曰志篤於善而夢其事者正乎不正子曰是亦
 心動也曰孔子夢見周公何也子曰聖人無非誠夢
 亦誠不夢亦誠夢則有矣夢見周公則有矣亦豈寢
[002-12a]
 而必夢夢而必見周公歟
子語楊廸曰近所講問設端多矣而不識大槩夫二三
 子豈皆智不足以知之由不能自立於衆說漂照之
 間耳信不篤故也仲尼之門人其所見非盡能與聖
 人同也惟不敢執已而惟師之信故求而後得夫信
 而加思乃致知之方也若紛然用疑終亦必亡而已
 矣
子曰其亡其亡繫於苞桑漢王允唐李德裕功未及成
[002-12b]
 而禍敗從之者不知苞桑之戒也
李觀有言使管仲而未死内嬖復六人何傷桓公之伯
 乎子曰管仲爲國政之時齊侯之心未蠱也旣蠱矣
 雖兩管仲將如之何未有蠱心於女色而盡心於用
 賢也
或問郭璞以鳩占何理也子曰舉此意向此事則有此
 兆象矣非鳩可占也使鳩可占非獨鳩也
或問孔子不幸而遇害於匡則顔子死之可乎不可乎
[002-13a]
 子曰今有二人相與逺行則患難有相死之道况回
 於夫子乎曰親在則可乎子曰今有二人相與搏虎
 其致心悉力義所當然也至於危急之際顧曰吾有
 親則舎而去之是不義之大者也其可否當預於未
 行之前不當臨難而後言也曰父母存不許友以死
 則如此義何子曰有可者逺行搏虎之譬也有不可
 者如游俠之徒以親旣亡乃爲人報仇而殺身則亂
 民也
[002-13b]
子曰知幾者君子之獨見非衆人所能及也穆生爲酒
 醴而去免於胥靡之辱姜肱爲土室之隠免於黨錮
 之禍薛山守箕山之節免於新室之汙其知幾矣
子曰漢世之賢良舉而後至若公孫𢎞猶强起之者今
 則求舉而自進也抑曰欲廷對天子之問言天下之
 事猶之可也苟志於科目之美爲進取之資而已得
 則肆失則沮肆則悅沮則悲不賢不良孰加於此
子曰守節秉義而才不足以濟天下之難者李固王允
[002-14a]
 周顗王導之徒是已
劉安節問高宗得傅說於夢何理也子曰其心求賢輔
 雖寤寐不忘也故精誠旣至則兆見乎夢文王卜獵
 而獲太公亦猶是也曰豈夢之者徃乎抑見夢之者
 來乎曰猶之明鑑有物必鑑豈可謂與鑑物有徃來
 哉
或問周公欲代武王之死其有是理邪抑曰爲之命邪
 子曰其欲代其兄之死也發於至誠而奚命之論然
[002-14b]
 則在聖人則有可移之理也
子曰聖賢於亂世雖知道之將廢不忍坐視而不救也
 必區區致力於未極之間強此之衰難彼之進圖其
 暫安而冀其引久苟得爲之孔孟之屑爲也王允之
 於漢謝安之於晉亦其庻矣
子曰仲尼無迹顔子之迹㣲顯孟子之迹著見
子曰顔子示不違如愚之學於後世和氣自然不言而
 化者也孟子則顯其才用蓋亦時焉而已矣學者以
[002-15a]
 顔子爲師則於聖人之氣象類矣
子曰古人以兄弟之子猶子也而人自以私意小智觀
 之不見其猶也或謂孔子嫁其女異於兄弟之女是
 又以私意小智觀之不知聖人之心也夫孔子蓋以
 因其年德相配而歸之何避嫌之有避嫌之事賢者
 且不爲而况聖人乎
子曰陳平言宰相之職近乎有學
子曰顔子非樂簞瓢陋巷也不以貧累其心而改其所
[002-15b]
 樂也
子曰伯夷不食周粟其道雖隘而又能不念舊惡其量
 亦宏
朱光庭問周公仰而思之者其果有所合乎子曰周公
 固無不合者矣如其有之則必若是其勤勞而不敢
 已也
子曰游酢楊時始也爲佛氏之學旣而知不足安也則
 來有所請庻乎其能變
[002-16a]
謝良佐旣見明道退而門人問曰良佐何如子曰其才
 能廣而充之吾道有望矣
子曰顔子虚中受道子貢億度而知之
子曰子厚堯夫之學善自開大者也堯夫細行或不謹
 而其卷舒運用亦熟矣
子曰邦無道而自晦以免患可以爲智矣而比干則非
 不知也
子曰顔孟知之所至則同至於淵彛温淳則未若顔子
[002-16b]
 者
子曰觀武帝問賢良禹湯水旱厥咎何由公孫𢎞曰堯
 遭洪水不聞禹世之有洪水也而不對所由姦人也
子曰堯舜生而知之者也湯武學而至之者也文之徳
 似堯舜禹之德似湯武雖然皆聖人也
子曰身之言履也反之言歸乎正也
子曰仲尼元氣也顔子猶春生也孟子則兼秋殺見之
 矣
[002-17a]
子曰學聖人者必觀其氣象鄉黨所載善乎其形容也
 讀而味之想而存之如見乎其人
子曰魯衛齊梁之君不足與有爲孔孟非不知也然自
 任以道則無不可爲者也
子曰顔子具體顧微耳在充之而已孟子生而大全顧
 未粹耳在飬之而已
子曰傳聖人之道以篤實得之者曾子是也易簀之際
 非幾於聖者不及也推此志也禹稷之功其所優爲
[002-17b]
 也
子曰聖人無夣氣清也愚人多夢氣昏也孔子夢周公
 誠也蓋誠爲夜夢之影也學者於此亦可騐其心志
 之定否操術之邪正也
子曰周勃入北軍問士卒如有右袒將何處哉已知其
 心爲劉氏者不必問也當是之時非陳平爲之謀亦
 不能濟矣迎文帝於霸橋而請問則非其時見河東
 守尉於其國而嚴兵則非其事幾於無所能者由不
[002-18a]
 知學也
子曰仲尼渾然乃天地也顔子粹然猶和風慶雲也孟
 子巖巖然猶泰山北斗也
周茂叔曰荀卿不知誠子曰旣誠矣尚何事於養心哉
子曰王仲淹隠德君子也其書有格言非其自著也續
 之者勦入其說耳所謂售僞必假眞也通之所得粹
 矣非荀揚所及續經其僞益甚矣自漢以來制詔之
 足紀者寡矣晉宋以後詩之足采者微矣
[002-18b]
孫覺問孔明何如人也子曰王佐曰然則何以區區守
 一隅不能大有爲於天下也子曰孔明欲定中原與
 先主有成說矣不及而死天也曰聖賢殺一不辜而
 得天下則不爲孔明保一國殺人多矣子曰以天下
 之力誅天下之賊義有大於殺也孔子請討陳恒使
 魯用之能不戮一人乎曰三國之興孰爲正子曰蜀
 之君臣志在興復漢室正矣
子曰楊墨學仁義而失之者則後之學者有不爲仁義
[002-19a]
 者則其失豈特楊墨哉
子曰與巽之語聞而多礙者先入也與與叔語宜礙而
 信者致誠也
子曰君子正已而無恤乎人沙隨之㑹晉侯怒成公後
 期而不見魯當是時國家有難彼曲我直君子不以
 爲耻也
子曰世云漢高能用子房非也子房用漢高耳
子曰揚子雲去就無足觀其曰明哲煌煌旁燭無疆則
[002-19b]
 悔其蹈亂無先知之明也其曰遜于不虞以保天命
 則欲以苟容爲全身之道也使彼知聖賢見幾而作
 其及是乎苟至於無可奈何則區區之命亦安足保
 也
子曰堯夫襟懐放曠如空中樓閣四通八達也
子曰揚子雲之過非必見於美新投閣也夫其黽勉莽
 賢之間而不能去是安得爲大丈夫哉
子曰韓信多多益辦分數明而已
[002-20a]
子曰君實謂其應世之具猶藥之參苓也可以補養和
 平不可以攻治沉痼自處如是必有救之之術矣
或問舜能化瞽象於不格姦而何爲不能化商均也子
 曰舜以天下與人必得如己者故難於商均之惡豈
 聞如瞽象之甚焉
子曰張良進退出處之際皆有理蓋儒者也
子曰孔門善問無若顔子而乃終日如愚無所問也
子曰司馬君實能受盡言故與之言必盡
[002-20b]
子曰顔子黙識曾子篤實得聖人之道者二子也
或謂顔子爲人殆怯乎子曰孰勇於顔子顔子曰舜何
 人也予何人也有爲者亦若是有而若無實而若虚
 孰勇於顔子
或問漢文多灾異漢宣多祥瑞何也子曰如小人日行
 不善人不以爲言君子一有不善則羣起而議之一
 道也白者易汙全者易毁一道也以風雅考之幽王
 大惡爲小惡宣王小惡爲大惡一道也
[002-21a]
子曰孟子言已志有德之言也論聖人之事造道之言
 也
子曰子貢之知亞於顔子知之而未能至之者也
或問伊尹出處有似乎孔子而非聖之時何也子曰其
 任也氣象勝
子曰人有顔子之德則有孟子之事功孟子之事功與
 禹稷並
或問孟子何以能知言子曰譬之坐乎堂上則其辨堂
[002-21b]
 下之聲如絲竹也苟雜處乎衆言之間羣音囂囂然
 已且不能自明尚何暇他人之知乎
子曰孔子爲宰爲陪臣皆可以行大道若孟子必得賓
 師之位而後行也
子曰明叔明辨有才氣其於世務練習蓋美才也其學
 晩溺於佛所謂日月至焉而已者豈不可惜哉
游酢得西銘誦之則渙然於心曰此中庸之理也能求
 於語言之外也
[002-22a]
子曰和叔任道風力甚勁而深潜鎭宻則於與叔不逮
鮮于侁問曰顔子何以能不改其樂子曰知其所樂則
 知其不改謂其所樂者何樂也曰樂道而已子曰使
 顔子以道爲可樂而樂乎則非顔子矣他曰侁以語
 鄒浩浩曰吾雖未識夫子而知其心矣
或謂佛氏引人入道比之孔子爲徑直乎子曰果其徑
 也則仲尼豈固使學者迂曲其所行而難於有至哉
 故求徑途而之大道是猶冐險阻披荆棘以祈至於
[002-22b]
 四達之衢爾
孟子曰可以仕則仕可以止則止可以久則久可以速
 則速孔子也孔子聖之時者也知易者莫如孟子矣
 孟子曰王者之迹熄而詩亡詩亡然後春秋作春秋
 天子之事也知春秋者莫如孟子矣
子曰孔子之道著見於行如鄉黨之所載者自誠而明
 也由鄉黨之所載而學之以至於孔子者自明而誠
 也及其至焉一也
[002-23a]
子曰聞善言則拜者禹之所以爲聖也以能問於不能
 者顔子之所以爲賢也後之學者有一善則充然而
 自足哀哉
或問舜不告而娶爲無後也而於拂父母之心孰重子
 曰非直不告也告而不可然後堯使之娶耳堯以君
 命命瞽瞍舜雖不告堯固告之矣在瞽瞍不敢違而
 在舜爲可娶也君臣父子夫婦之道於是乎皆得曰
 然則象將殺舜而堯不治焉何也子曰象之欲殺舜
[002-23b]
 無可見之迹發人隠慝而治之非堯也
子曰伊尹之耕於莘傅說之築於巖天下之事非一一
 而學之天下之賢才非人人而知之也明其在我者
 而已
子曰董子有言仁人正其誼不謀其利明其道不計其
 功度越諸子逺矣
或問陋巷貧賤之人亦有以自樂何獨顔子子曰貧賤
 而在陋巷俄然處富貴則失其本心者衆矣顔子簞
[002-24a]
 瓢由是萬鍾由是
子曰有學不至而言至者循其言可以入道門人曰何
 謂也子曰眞積力久則入荀卿之言也優而柔之使
 自求之饜而飫之使自趨之若江河之浸膏澤之潤
 渙然冰釋怡然理順杜預之言也思之思之又重思
 之思而不通鬼神將通之非鬼神之力也精誠之積
 也管子之言也此三者循其言皆可以入道而三子
 初不能及此也
[002-24b]
子曰孔子教人各因其才有以文學入者有以政事入
 者有以言語入者有以德行入者
子曰老氏之言雜權詐秦愚黔首其術蓋有所自
或問高宗之於傅說文王之於太公知之素矣恐民之
 未信也故假夢卜以重其事子曰然則是僞也聖人
 無僞
子曰盟可用要之則不可用要而盟與不盟同使要盟
 而可用則賣國背君亦可要也是故孔子舍蒲人之
[002-25a]
 約而卒適衛
子曰顔子之怒在物而不在已故不遷
子曰仲尼之門不仕於大夫之家惟顔閔曾子數人而
 已
或問小白子糾孰長子曰小白長何以知之子曰漢史
 不云乎齊桓殺其弟蓋古之傳者云爾有如子糾兄
 也管仲輔之爲得正小白旣奪其國而又殺之則管
 仲之與桓公乃不與同世之仇也若計其後功而與
[002-25b]
 其事桓聖人之言無乃甚害於義而啟後世反復不
 忠之患乎
子曰生而知之者謂理也義也若古今之故非學不能
 知也故孔子問禮樂訪官名而不害乎生知也禮樂
 官名其文制有舊非可鑿知而苟爲者
子曰人所不可能者聖人不爲也或曰周公能爲人臣
 所不能爲陋哉斯言也
子曰荀子謂博聞廣見可以取道欲力行堯舜之所行
[002-26a]
 其所學皆外也
子曰工尹商陽追吳師旣及之而曰我朝不坐宴不與
 殺三人足以反命夫商陽惟當致力君命而乃行私
 情於其間慢莫甚焉孔子蓋不與也其曰殺人之中
 又有禮焉蓋記禮者之謬也
子曰曾子易簀之際志於正而已矣無所慮也與行一
 不義殺一不辜而得天下不爲者同心也
子曰孔子之道得其傳者曾子而已矣時門弟子才辯
[002-26b]
 明智之士非不衆也而傳聖人之道者乃質魯之人
 也觀易簀之事非幾於聖者不足以臻此繼其傳者
 有子思則可見矣
劉安節問孔子未嘗以仁許人而稱管仲曰如其仁何
 也子曰闡幽之道也子路以管仲不死於子糾爲未
 仁其言仲者小矣是以聖人推其有仁之功或抑或
 揚各有攸當聖人之言類如此學者自得可也
子曰在邦家而無怨聖人發明仲弓使之知仁也然在
[002-27a]
 家而有怨者焉舜是也在邦而有怨者焉周公是也
子曰堯舜孔子語其聖則不異語其事功則有異
子曰象憂喜舜亦憂喜天理人情之至也舜之於象周
 公之於管叔其用心一也管叔初未嘗有惡使周公
 逆度其兄將畔而不使是誠何心哉惟管叔之畔非
 周公所能知也則其過有所不免矣
子曰齊王欲飬弟子以萬鍾使夫國人有所矜式其心
 善矣於孟子有可處之義也然時子以利誘孟子門
[002-27b]
 人故孟子曰我非欲富也如其欲富則辭十萬而受
 萬乎故當知孟子非不肯爲國人矜式者特不可以
 利誘耳
子曰不已則無間天之道也純則不二文王之德也文
 王其猶天歟
或問莊周何如子曰其學無禮無本然形容道理之言
 則亦有善者
子曰世之博聞強識者衆矣其終未有不入於禪學者
[002-28a]
 特立不惑子厚堯夫而已然其說之流亦未免於有
 弊也
子曰瞻之在前未能及也忽焉在後則又過也其差甚
 微其失則有過不及之異是微也惟顔子知之故興
 卓爾之歎也
或問後世有作虞帝弗可及何也子曰譬之於地肇開
 而種之其資毓於物者如何其茂也久則漸磨矣虞
 舜當未開之時及其聰明如此其盛宜乎後世莫能
[002-28b]
 及也胡不觀之有天地之盛衰有一時之盛衰有一
 月之盛衰有一辰之盛衰一國有幾家一家有幾人
 其榮枯休戚未有同者隂陽消長氣之不齊理之常
 也
子曰知之旣至其意自誠其心自正顔子有不善未嘗
 不知知之至也知之至是以未嘗復行有復行焉者
 知之不至耳
子曰善惡皆天理謂之惡者或過或不及無非惡也楊
[002-29a]
 墨之類是也
明道十五六時周茂叔論聖道之要遂厭科舉慨然欲
 爲道學而未知其方也及泛濫於諸家出入於釋老
 者幾十年反求諸六經而後得之
明道志康節之墓曰先生少時自雄其才慷慨有大志
 旣學力慕高逺謂先王之事爲可必至及其學益老
 德益邵玩心高明觀天地運化隂陽消長以達乎萬
 物之變然後頽然乎順浩然乎歸德氣粹然望之可
[002-29b]
 知其賢然不事表暴不設防畛正而不諒通而不汙
 清明坦夷洞徹中外其與人言必依於孝弟忠信樂
 道人之善而未嘗及其惡故賢者樂其德不肖者服
 其化所以厚風俗成人材之功亦多矣昔七十子學
 於仲尼其傳可見者惟曾子所以告子思而子思所
 以授孟子者耳其餘門人各以其才之所宜爲學雖
 同尊聖人所因而入者門户則衆矣况後此千有餘
 嵗師道不立學者莫知所從來獨先生之學得之於
[002-30a]
 李挺之挺之得之於穆伯長推其源流逺有端緒今
 李穆之言及其行事槩可見也而先生純一不雜汪
 洋高大乃其所自得者多矣然而名其學者豈所謂
 門户之衆各有所因而入者與語成德者昔難其居
 若先生之道以其所至而論之可謂安且成矣
伯淳旣没公卿大夫議以明道先生號之子爲之言曰
 周公死聖人之道不行孟軻死聖人之學不傳道不
 行百世無善治學不傳千載無眞儒無善治士猶得
[002-30b]
 以明夫善治之道以淑諸人以傳諸後無眞儒則天
 下貿貿焉莫知所之人欲肆而天理滅矣先生生千
 四百年之後得不傳之學於遺經天不憗遺哲人早
 世學者於道知所嚮然後見斯人之為功知所至然
 後見斯名之稱情山可夷谷可堙明道之名亘萬古
 而長存也
  君臣篇
子曰人君欲附天下當顯明其道誠意以待物恕巳以
[002-31a]
 及人發政施仁使四海䝉其惠澤可也若乃暴其小
 惠違道干譽欲致天下之親已則其道狹矣非特人
 君爲然也臣之於君竭其忠誠致其才力用否在君
 而已不可阿諛逢迎以求君之厚已也雖朋友亦然
 修身誠意以待之䟽戚在人而已不可巧言令色曲
 從苟合以求人之與己也雖鄉黨親戚亦然
子曰君道以人心悅服爲本
子曰君臣朋友之際其合不正未有久而不離者故賢
[002-31b]
 者順理而安行智者知幾而固守
子曰君子有爲於天下惟義而已不可則止無苟爲亦
 無必爲
子曰止惡當於其微至盛而後禁則勞而有傷矣君惡
 旣甚雖以聖人救之亦不免咈違也民惡旣甚雖以
 聖人治之亦不免於刑戮也
子曰人臣以忠信善道事其君者必達其所蔽而因其
 所明乃能入矣雖有所蔽亦有所明未有𡨕然而皆
[002-32a]
 蔽者也古之善諌者必因君心所明而後見納是故
 訐直強果者其說多忤温厚明辨者其說多行愛戚
 姬將易嫡庻是其所蔽也素重四老人之賢而不能
 致是其所明也四老人之力孰與夫公卿及天下之
 心其言之切孰與周昌叔孫通也高祖不從彼而從
 此者留侯不攻其蔽而救其明也趙王太后愛其少
 子長安君不使爲質於齊是其蔽也愛之欲其富貴
 久長於齊是其所明也左師觸讋所以導之者亦因
[002-32b]
 其明爾故其受命如響夫教人者亦如此而已
子曰小人之於君能深奪其志未有由顯明以道合者
子曰王者奉若天道動無非天者故稱天王命則天命
 也討則天討也盡天道者王道也後世以智力持天
 下者霸道也
子曰人臣身居大位功蓋天下而民懐之則危疑之地
 也必也誠積於中動不違理威福不自已出人惟知
 有君而已然後位極而無逼上之嫌勢重而無專權
[002-33a]
 之過斯可謂明哲君子矣周公孔明其人也郭子儀
 有再造社稷之功威震人主而上不疑之也亦其次
 歟
張子厚再召如京師過子曰徃終無補也不如退而閒
 居講明道義以資後學猶之可也子曰何必然義當
 徃則徃義當來則來耳
子曰剛健之臣事柔弱之君而不爲矯餙之行者鮮矣
 夫上下之交不誠而以僞也其能久相有乎
[002-33b]
或問升卦有大臣之事乎子曰道何所不在曰大臣而
 猶升也則何之矣子曰上則升君於道下則升賢於
 朝已則止其分耳分則當止德則當升也盡是道者
 文王也
子曰士有志在朝廷而才不足者有才可以濟而誠不
 至者誠苟至焉正色率下則用之天下治矣
劉安節問賜魯天子禮樂以祀周公可乎子曰不可人
 臣而用天子之所用周公之法亂矣成王之賜伯禽
[002-34a]
 之受皆過也王氏謂人臣有不能爲之功而周公能
 之故賜以人臣不能用之禮樂非也人臣無不能爲
 之功周公亦盡其分耳人臣所當爲者而不爲則誰
 爲之也事親若曾子可也其孝非過乎子之分也亦
 免責而已臣之於君猶子之於父苟不盡其責之所
 當爲則事業何自而立而謂人臣有不能爲之功是
 猶曰人子有不能爲之孝也而可乎後世有恃功責
 報而怏怏於君者必此之言夫
[002-34b]
子曰當爲國之時旣盡其防慮之道矣而猶不免則何
 也苟惟致其命安其然則危塞險難無足以動其心
 者行吾義而已斯可謂之君子
子曰君子之處高位也有拯而無隨焉在下位也則有
 當拯有當隨焉
或問爲官僚而言事於長理直則不見從也則如之何
 子曰亦權其輕重而已事重於去則當去事輕於去
 則當留事大於爭則當爭事小於爭則當已雖然今
[002-35a]
 之仕於官者其有能去者必有之矣而吾未之見也
范公爲諫官嘗諫上曰今欲富國强兵將何以爲子聞
 之曰野哉烏足以格其君周禮所記亦有強富之術
 惟孟子爲梁惠王言利之不可爲至於不奪不饜言
 兵之不可用至於及其所愛也庻乎其可矣
子曰凡諫説於君論辨於人理勝則事明氣忿則招拂
子曰臣賢於君則輔君以所不能伊尹之於太甲周公
 之於成王孔明之於劉禪是也臣不及君則賛助之
[002-35b]
 而已
子曰君子之事君也不得其心則盡其誠以感發其志
 而已誠積而動則雖昏䝉可開也雖柔弱可輔也雖
 不正可正也古之人事庸君常主而克行其道者以
 已誠上達而其君信之之篤耳管仲之相桓公孔明
 之輔後主是也
或問陳平當王諸吕時何不諫曰王陵廷争不從則去
 其位平自意復諫者未必不激吕氏之怒也夫漢初
[002-36a]
 君臣徒以智力相勝勝者爲君其臣之者非心悅而
 臣事之也當王諸吕時而責平等以死節庸肯苟死
 乎
子曰士方在下自進而干君未有信而用之者也古之
 君子必待上致敬盡禮而後徃者非欲崇巳以爲大
 也蓋尊德樂道之誠心不如是不足與有爲耳
或謂屯之九五曰屯其膏然則人君亦有屯乎子曰非
 謂其名位有損也號令有所不行德澤有所不下威
[002-36b]
 權去已而不識所収如魯昭公高貴鄉公是也或不
 勝其忿起而驟正之則致㓙之道其惟盤庚周宣乎
 修德用賢追先王之政而諸侯復朝焉蓋以道馴致
 不以暴爲之也若唐之僖宗昭宗是也恬然不爲至
 於屯極則有亡而已
昔有典選其子當遷官而固不之遷者其心本自以爲
 公而不知乃所以爲私也或曰古者直道而行於嫌
 有所不必避後世人僞競生是以不免耳
[002-37a]
子曰非無時也時者人之所爲蓋無其人耳
子曰擇才而用雖在君以身許國則在已道合而後進
 得正則吉矣汲汲以求遇者終必自失非君子自重
 之道也故伊尹武侯救世之心非不切必待禮而後
 出者以此
子曰事君者知人主不當自聖則不爲謟諛之言知人
 臣義無私交則不爲阿黨之計
或問臣子加謚於君父當極其美有諸曰正終大事也
[002-37b]
 加君父以不正之謚知忠孝者不爲也
子曰人臣之義位愈高而思所以報國者當愈勤饑則
 爲用飽則飛去是以鷹犬自期也曾是之謂愛身乎
或謂禮局設官地清而職閒可居也子曰朝廷舉動有
 一違禮則禮官當任其責安得謂之閒
或曰未有大臣如介甫得君者子曰介甫自知之其求
 去自表於上曰忠不足取信事事待於自明使君臣
 之契果深而有是言乎
[002-38a]
子曰君貴明不貴察臣貴正不貴權
子曰君子不輕天下而重其身不輕其身而重天下凡
 爲其所當爲不爲其所不可爲者而已
或問孔子事君盡禮而人以爲謟禮與謟異矣謟何疑
 於盡禮子曰當時事君者於禮不能盡也故以譏聖
 人非孔子而言必曰小人以爲謟也孔子曰人以爲
 謟而已聖人道大德宏故其言如此
子進講至南容三復白圭中侍謂講至南字請隠之子
[002-38b]
 不聽講畢進曰人君居兆人之上處天下之尊只懼
 怕人過爲崇奉以生驕慢之心此皆進習謟媚以飬
 之耳昔仁宗之世宫嬪謂正月為初月易蒸餅曰炊
 餅皆此類天下至今以為非嫌名舊名請勿復諱也
 翼日孫覺講曰子畏於正子曰以諱之故獨無地名
 可稱也謂畏於正此何義也
司馬温公吕申公韓康公上子行義於朝遂命以官典
 西都之教子辭不聽又辭曰上嗣位之初方圖大治
[002-39a]
 首㧞一人於畎畝之中宜得英材使天下聳動知朝
 廷之急賢也今乃官使庸常之人則天下何望後世
 何觀朝廷之舉何爲臣之受也何義臣雖至愚敢貪
 寵禄以速戾於厥躬是以罔虞刑威而必盡其說願
 陛下廣知人之明以照四方充取臣之心以求眞賢
 求之以其方待之以其道雖聖賢亦將為陛下出矣
 况如臣者何足道哉又不聽而召之至京師且使校
 讐館閣子以布衣造朝也則曰草萊之臣䝉召而至
[002-39b]
 未見君先受命非禮也旣見於廷又命之陛對遂有
 講筵之除子退而上䟽曰知人則哲堯舜所難臣進
 對於頃刻之間陛下見臣何者而遽加擢任也今之
 用臣蓋非常之舉必將責其報效此天下之所觀聽
 也苟或不然則失望於今而貽笑於後可不謹哉臣
 請有所言焉古之人君守成業而致盛治者莫如周
 成王其所以成德則由乎周公周公之輔成王也㓜
 而習之所見必正事所聞必正言左右前後皆正人
[002-40a]
 故習與性長化與心成今陛下春秋方富輔飬之道
 不可不至也所謂輔飬之道非謂告詔以言過而後
 諫也尤在涵飬薫陶之而已矣今夫一日之間接賢
 士大夫之時多親寺人宦官之時少則氣質自化德
 器自成臣欲謹選賢德之士以侍勸講講讀旣罷常
 畱以偹訪問從容燕語不獨漸摩德義至於人情物
 態稼穡艱難日積既久自然通達比之深處宫闈為
 益多矣夫傅德義者在乎防聞見之非節嗜慾之過
[002-40b]
 保身體者在乎適起居之冝存畏謹之心故左右近
 侍冝選老成重厚小心之人服餙器用皆須朴實之
 物俾華巧靡麗不至於前淺俗之言不入於耳凡動
 作言語必使勸講者知之庻㡬隨事箴規應時諫正
 調䕶聖躬莫過乎此矣人君居崇高之位持威福之
 柄百官畏懼而莫敢仰視萬方崇奉而所欲必得苟
 非知道畏義所飬如此其成則中常之君無不驕肆
 英明之主自然滿假此古今同患治亂所由也所以
[002-41a]
 周公告成王稱前王之德以寅畏祗懼為首云夫儒
 者得以經術進說於人君言聽則志行自昔抱道之
 士孰不願之顧恨弗獲然自古君臣道合靡不由至
 誠感通信以發志臣也道未行於室家善未孚於鄉
 黨而何足以動人主之心乎苟不度其誠之未至而
 姑善辭説於進退之間爲一時之觀則可矣必欲通
 于神明光于四海久而無斁臣知其不可也是以欲
 進而思義喜時以愧已夫海宇至廣賢俊非一人願
[002-41b]
 博謀羣臣旁加収擇期得出類之賢寘諸左右輔成
 聖德則爲宗社生靈之福矣久之意有不合上書太
 后曰臣鄙人也少不喜進取以讀書求道爲事于兹
 幾三十年昔在兩朝累爲當塗者薦揚臣於是時自
 顧道學之不足不願仕也及上嗣位陛下臨朝大臣
 仰體求賢願治之心搜揚巖穴首及㣲臣以爲召而
 不徃子思孟軻則可蓋二人者處賔師之位不徃所
 以規其君也如臣㣲賤食土之毛而爲王民召而不
[002-42a]
 至則邦有常憲矣是以奔走承命甫至闕庭之外又
 有館職之除方且表辭遂䝉賜對臣於是時尚未有
 意於仕也進至簾陛咫尺天光未嘗一言及於朝政
 陛下視臣豈求進者哉既而親奉玉音擢寘經筵事
 出望外惘然驚惕臣於斯時雖以不才而辭然許國
 之心已萌矣辭不獲命於是服勤厥職夫性朴而言
 拙臣之所短也若夫愛上之心事上之禮告上之道
 則不敢不盡也陛下心存至公躬行大道開納忠言
[002-42b]
 委用耆德直欲舉太平不止於因循苟安而已苟能
 日謹一日天下之事誠不足慮而方今所謂至急爲
 長久之計則莫若輔飬上德歴觀前古成就㓜主莫
 偹於周公爲萬世之法願陛下擴高世之見以聖人
 之言爲必可信以先王之道爲必可行勿狃滯於近
 規勿遷惑於衆口然後知周公誠不我欺也考之立
 政之書其言常伯常任之尊與綴衣虎賁之賤同以
 爲戒要在得人以為知恤者鮮也終篇反覆惟此一
[002-43a]
 事而已夫僕臣正厥后克聖左右侍御僕從罔匪正
 人旦夕承弼然後起居出入無違禮也發號施令無
 不善也後世不復知此以為人主就學所以渉書史
 覧古今也夫此一端而已苟曰如是而足則能文宫
 人可以備勸講知書内侍可以充輔導又何必置官
 設職求賢德之士哉自古帝王才質鮮不過人然完
 德有道之君至少其故何哉皆輔飬不得其道而勢
 位使之然也臣服職以來六侍經筵但見諸臣拱手
[002-43b]
 黙坐當講說者竦立案傍觧釋數行則已肅退如此
 雖彌年積嵗所益幾何也亦已異於周公輔成王之
 道矣或以爲上方冲㓜宜爾者不知本之論也古之
 人自能食能言而教之是故大學之法以豫爲先蓋
 人之㓜也智愚未有所主則當以格言至論日陳於
 前盈耳充腹久自安習若固有之者日復一日雖有
 䜛說揺惑不能入也若爲之不豫及乎稍長私慮偏
 好生於内衆口辯言鑠於外欲其純全不可得已故
[002-44a]
 所急在先而不憂其太早也或又曰聖上天資至美
 自無違道則尤非也莫聖於禹而益以丹朱傲游慢
 虐爲之戒禹豈不知是也以唐太宗之聰睿躬歴艱
 難力平禍亂年亦長矣其始也惡隋焬帝之侈麗毁
 其層觀未六五年乃欲治乾陽殿矣人心奚常之有
 所以聖賢處崇高之位當盛明之際不忘規戒爲慮
 至深遠也况㓜冲之君而可懈於閑邪拂違之道乎
 夫開發之道有方而明習之益至切夫學悅而後入
[002-44b]
 宜使上心㤗而體舒然後有所悅懌今也前對大臣
 動虞違謬一言之出史必書之非所以遜人主之志
 而樂於學也凡侍講讀皆使兼視他職比於輔導則
 弗專矣夫告於人者非積其誠意則不能感發古人
 以蒲盧喻教謂以誠化也今夫鐘怒而擊之則聲武
 悲而擊之則聲哀誠意之入也其於人亦猶是矣若
 使營營於職事紛紛於心思及至上前然後責功於
 簡冊望化於頰舌不亦淺乎道衰學廢世不得聞此
[002-45a]
 言也久矣雖聞之必笑之以爲迂且誕也陛下高識
 逺見當䝉鑒采聖學不傳臣幸得之於遺經不自量
 度方且區區駕其說於學以示天下後世不虞幸會
 得備講說於人主之側誠使臣得以所學上沃帝聰
 則聖人之道有可行之望豈特臣之幸哉
神宗首召伯淳首訪致治之要子對曰君道稽古正學
 明善惡之歸辨忠邪之分曉然趨道之至正君志定
 而天下之治成矣上曰定志之道何如子對曰正心
[002-45b]
 誠意擇善而固執之也夫義理不先定則多聽而易
 惑志意不先定則守善而或移必也以聖人之訓爲
 必當從以先王之治爲必可法不爲後世駁雜之政
 所牽滯不爲流俗因循之論所遷改信道極於篤自
 知極於明去邪勿疑任賢勿貳必期致治如三代之
 隆而後已也然患常生於忽微而治亦戒乎漸習故
 古之人君雖從容燕閒必有誦訓箴諫左右前後罔
 匪正人輔成德業臣願尊禮老成訪求儒學之士不
[002-46a]
 必勞以官職俾日親便坐講論道義又博延俊彦陪
 侍法從朝夕延見講磨治體則睿治益明王猷允塞
 矣今四海靡靡日益偷薄末俗嘵嘵無復亷耻蓋亦
 尊德樂義之風未孚而篤誠忠厚之化尚鬱也惟陛
 下稽聖人之訓法先王之治體乾剛健而力行之則
 天下之幸上嘉納焉
明道告神宗曰人君當防未萌之欲上拱手前坐曰當
 爲卿戒之因論人才上曰朕未之見也曰陛下奈何
[002-46b]
 輕天下士上聳然曰朕不敢明道之未爲臺諫也察
 荆公已信用矣明道每進見必陳君道以至誠仁愛
 爲本未嘗一言及功利上始疑其迂濶而禮貎不少
 替也一日極論治道上歛容謝曰此堯舜之事也朕
 何敢當明道愀然曰陛下此言非天下之福上益敬
 之荆公畫䇿寖行子意多不合令出有不便者即論
 奏之其尤有益則論大臣不同心謂小臣預大計謂
 青苗収二分之息謂鬻祠部度牒良民爲僧謂民情
[002-47a]
 怨咨而公論壅遏謂興利之臣日進而尚德之風寖
 衰上不敢用子遂以罪去
明道補外官入辭上猶眷眷問政他日明道曰當是時
 吾不能感動君心顧吾學未至德未成也雖然河濵
 之人捧土塞孟津亦復可笑人力不勝以至於今豈
 非命哉
  心性篇
劉安節問心有限量乎曰天下無性外之物以有限量
[002-47b]
 之形氣用之不以其道安能廣大其心也心則性也
 在天爲命在人爲性所主爲心實一道也通乎道則
 何限量之有必曰有限量是性外有物乎
子曰耳目能視聽而不能逺者氣有限也心無逺近
子曰占出於自然之理聲發於自然之氣聽聲者知其
 資之善惡善卜者知其人之姓氏是一道也
子曰論性而不及氣則不偹論氣而不及性則不明
子曰冲漠無朕而萬象森然未應不爲先已應不爲後
[002-48a]
 如百尋之木本根枝葉則一氣也若曰高明之極無
 形可見必也形諸軌轍之間非也高明之極軌轍之
 間皆一貫耳
子曰見聞之知乃物交而知非德性所知德性所知不
 待於聞見
子曰告子言生之謂性通人物而言之也孟子道性善
 極本原而語之也生之謂性其言是也然人有人之
 性物有物之性牛有牛之性馬有馬之性而告子一
[002-48b]
 之則不可也使孟子不深問吿子不嗣說烏知告子
 之未知義孟子爲知言
子曰凡物旣散則盡未有能復歸本原之地也造化不
 窮蓋生氣也近取諸身於出入息氣見闔闢徃來之
 理呼氣旣徃徃則不返非吸旣徃之氣而後爲呼也
或問性與天道是誠不可得而聞乎子曰可自得之而
 不可以言傳也他日謝良佐曰子貢即夫子之文章
 而知性與天道矣使其不聞又安能言之夫子可謂
[002-49a]
 善言子貢可謂善聽
子曰人心必有所止無止則聽於物惟物之聽何所徃
 而不妄也或曰心在我既已入於妄矣將誰使之子
 曰心實使之
子曰視聽言動身之用也由中而應乎外制乎外所以
 飬其中也
子曰心本至虚必應物無迹也蔽交於前其中則遷故
 視聽言動必復於理制於外所以安其中也久則誠
[002-49b]
 矣
張子曰性通極於無氣其一物耳命同禀於性遇其適
 然耳力行不至難以語性可以言氣行同報異難以
 語命可以言遇也或問命與遇異乎子曰遇不遇即
 命也曰長平死者四十萬其命齊乎子曰遇白起則
 命也有如四海九州之人同日而死也則亦常事爾
 世之人以爲是駭然耳所見少也
或問韓文公揚雄言性如何子曰其所言者才耳
[002-50a]
或問盡心之道豈謂有惻隠之心而盡乎惻隠有羞惡
 之心而盡乎羞惡也哉子曰盡則無不盡苟一一而
 盡之烏乎而能盡
韓侍郎曰凢人視聽言動不免幻妄者蓋性之不善也
 子哂之曰謂性不善者則求一善性而易之可乎
子曰君子慮及天下後世而不止乎一身者窮理而不
 盡性也小人以一朝之忿曾身之不遑恤非其性之
 盡也
[002-50b]
子曰天人無二不必以合言性無内外不可以分語
子曰理與心一而人不能㑹為一者有已則喜自私私
 則萬殊冝其難一也
子曰氣質沉静於受學爲易
子曰志御氣則治氣役志則亂人忿慾勝志者有矣以
 義理勝氣者鮮矣
王介甫曰因物之性而生之直内之敬也成物之形而
 不可易方外之義也子曰信斯言也是物先有性然
[002-51a]
 後坤因而生之則可乎
子曰動以人則妄動以天則無妄
子曰言愈多於道未必明故言以簡爲貴
子曰不知性善不可以言學知性之善而以忠信爲本
 是曰先立乎其大者也
或曰窮理智之事也盡性仁之事也至於命聖人之事
 也子曰不然也誠窮理則性命皆在是蓋立言之勢
 不得不云爾也
[002-51b]
子曰有爲不善於我之側而我不見有言善事於我之
 側而我聞之者敬也心主於一也
或曰惟閉目静坐爲可以飬心子曰豈其然乎有心於
 息慮則思慮不可息矣
子曰人之知識未嘗不全其䝉者猶寐也呼而覺之斯
 不䝉矣
子曰有得無得於其心氣驗之裕然而無不充悅者實
 有得也切切然心勞而氣耗謂已有得皆揣度而知
[002-52a]
 之者也
子曰所守不約則泛然而無功約莫如敬
子曰守之必嚴執之必定少怠而縱之則存者亡矣
子曰義理客氣相爲消長者也以其消長多寡而君子
 小人之分曰以相逺矣
子曰公則同私則異同者天心也
或問人有耻不能之心可乎子曰耻不能而爲之可也
 耻不能而隠之不可也至於疾人之能又大不可也
[002-52b]
 若夫小道曲藝雖不能焉君子不耻也
或問君子存之何所存也子曰存天理也天理未嘗亡
 而庻民則亡之者衆矣
或問志乎道而玩之不樂居之不安何也子曰毋乃助
 之長歟
子曰人莫不知命之不可遷也臨患難而能不懼處貧
 賤而能不變視富貴而能不慕者吾未見其人也
或問敬忠孚信之别子曰一心之謂敬盡心之謂忠存
[002-53a]
 之於中之謂孚見之於事之謂信
子曰自得而動者猶以手舉物無不從也慮而後動者
 猶以物取物有中有不中矣
或問人性本明其有蔽何也子曰性無不善其偏蔽者
 由氣禀清濁之不齊也
子曰德性云者言性可貴也性之德言性所有也
張子曰太虚至清清則無礙無礙故神反清則濁濁則
 有礙礙則形窒矣子曰神氣相極周而無餘謂氣外
[002-53b]
 有神神外有氣是兩之也清者爲神濁者何獨非神
 乎
或問獨處夜行而多懼心何也子曰燭理不明也明理
 則知所懼者皆妄又何懼矣知其妄而猶不免者氣
 不充也敬不足也
子曰以私已爲心者枉道拂理謟曲邪侫無所不至不
 仁孰甚焉
子曰盡性至命必本於孝弟窮神知化由通於禮樂劉
[002-54a]
 安節問曰孝弟之行何以能盡性至命也子曰世之
 言道者以性命爲高遠孝弟爲切近而不知其一統
 道無本末精粗之别洒掃應對形而上者在焉世豈
 無孝弟之人而不能盡心至命者亦由之而弗知也
 人見禮樂壊崩則曰禮樂亡矣然未嘗亡也夫盗賊
 人之至不足道者也必有統屬必有聽順然後能羣
 起而謂禮樂一日亡可乎禮樂無所不在而未嘗亡
 也則於窮神知化乎何有
[002-54b]
子曰未有不能體道而能無思者故坐忘則坐馳有忘
 之心是則思而已矣
或問性之成形猶金之爲器歟子曰氣比之金可也不
 可以比性
子曰言不足以得意得意則言可忘矣非心自得之終
 非已物
子曰泛乎其思之不如守約思則來捨則去思之弗熟
 也
[002-55a]
子曰天德云者謂所受於天者未嘗不全也苟無汚壊
 則直行之耳或有汚壊則敬以復之耳其不必治而
 修則不治而修義也其必治而修則治而修亦義也
 其全天德一也
或問性善而情不善乎子曰情者性之動也要歸之正
 而已亦何得以不善名之
子曰受於天之謂性禀於氣之謂才才有善否由氣禀
 有偏正也性則無不善能飬其氣以復其正則才亦
[002-55b]
 無不善矣
或問赤子之心與聖人之心何以異子曰赤子之心已
 發發而去道未遠也聖人之心如明鏡如止水
或問志意之别子曰志自所存主言之發則意也發而
 當理也發而不當私也
子曰𢎞而不毅則難立毅而不𢎞則無以居之
楊廸言於子曰心迹固夫子以爲無可判之理廸也疑
 焉子曰然則舜同象之憂喜孟子不以爲僞卽是宜
[002-56a]
 精思以得之而何易言也
子曰與叔昔者之學雜故常以思慮紛擾爲患而今也
 求所以虚而静之遂以飬氣爲有助也夫養氣之道
 非槁形灰心之謂也人者生物也不能不動而欲槁
 其形不能不思而欲灰其心心灰而形槁則是死而
 已也其從事於敬以直内所患則亡矣
游酢曰能戒謹於不覩不聞之中則上天之載可循序
 而進矣子曰是則然矣雖然其序如之何循之又如
[002-56b]
 何也荀卿曰始乎爲士終也爲聖其言是也而曰性
 者惡也禮者僞也然則由士而聖人者彼亦不知其
 所循之序矣可不深思而謹擇乎
子曰有能全體此心學雖未盡但隨分以應事物雖不
 中不遠矣
子曰西北與東南人材不同氣之厚薄異也
或問心有存亡乎子曰以心無形體也自操舍言之耳
 夫心之所存一主乎事則在此矣子因以目視地曰
[002-57a]
 過則無聲臭矣其曰放心者謂心本善而流於不善
 是放也心則無存亡矣
子曰佛者平居高談自謂見性得盡至其應物處事則
 有惘然不知者是實未盡所得也
或問有言求中於喜怒哀樂未發之前何也子曰求則
 是有思也思則是已發也然則何所據依何以用功
 哉子曰存飬而已矣及其久也喜怒哀樂之發不期
 中而自中矣
[002-57b]
子曰不欲則不惑惑者由有所欲也欲非必盤樂也心
 有所向無非欲也
或曰心未有所感之時何所寓也子曰莫知其鄉何爲
 而求所寓有寓非所以言心也惟敬以操之而已
子曰邪說雖熾終不能勝正道以人之秉彛不可亡也
 然亦惡其善惑人心是以孟子欲正人心息邪説
子曰人必有仁義之心然後仁義之氣睟然達於外
子曰善惡云云者猶杞桞之論也善惡混云者猶湍水
[002-58a]
 之說也
子曰人性果惡耶則聖人何爲能反其性以至於斯也
子曰命受於天或者服餌致壽是天命而可增益也
子曰卜筮將以决疑也今之人獨計其一身之窮通而
 已非惑夫
子曰君子以識爲本行次焉今有人力能行之而識不
 足以知之則有異端之惑將流蕩而不知反好惡失
 其宜是非亂其眞雖有尾生之信曾子之孝吾弗貴
[002-58b]
 也
子厚曰必有事焉而勿正心弗忘勿助長者其入神之
 奥乎學者欲以思慮求之旣以自累其心於不神矣
 烏得而求之哉子曰有所事乃有思也無思則無事
 矣孟子於是論飬氣之道而未遽及夫神也子厚曰
 勿忘者亦不捨其靈明善應之耳子曰存不捨之心
 安得謂之靈明然則其能善乎子曰意必固我旣亡
 之後必有事焉此學者所宜盡心也
[002-59a]
子曰夜氣之所存者良知也良能也苟擴而充之化旦
 晝之所梏爲夜氣之所存然後有以至於聖人也
子曰甚矣慾之害人也人爲不善慾誘之也誘之而不
 知則至於滅天理而不知反故目則欲色耳則欲聲
 鼻則欲香口則欲味體則欲安此皆有以使之也然
 則何以窒其慾曰思而已矣覺莫要於思惟思爲能
 窒慾
子曰自性得者皆善也而有仁義禮智之名者以其所
[002-59b]
 施之不同合而言之一道也舍而行之是悖理而違
 道也而世言道與性者必曰超然𣺌乎四端之外是
 亦不學之過也
子曰聞見之知非德性之知德性所知不假聞見
子曰世之人樂其所不當樂不樂其所當樂慕其所不
 當慕不慕其所當慕皆由不思輕重之分不知求放
 心而求放雞犬者也
子曰有一物而相離者如形無影不害其成形水無波
[002-60a]
 不害其爲水有兩物而必相須者心無目不能視目
 無心不能識也
子曰莫大於性小人云者非其性然也自溺於小而已
 是故聖人閔之
子曰人之性猶器受光於日佛氏言性猶置器日下傾
 此於彼耳日固未嘗動也
子曰心具天德心有不盡則於天德不盡其於知天難
 矣
[002-60b]
子曰眞元之氣氣所由生外物之氣不得以雜之然必
 資物之氣而後可以飬元氣本一氣也人居天地一
 氣之中猶魚之在水飲食之眞味寒暑之節宣皆外
 氣涵飬之道也
子曰神與氣未嘗相離不以生存不以死亡而佛言有
 一物不亡而常存能盗胎奪䕃則無是理也
子曰不誠不莊而曰盡性者無之性之德無僞慢不免
 乎僞慢者未嘗知其性也
[002-61a]
子曰體㑹必以心謂體會非心於是有心小性大之說
 聖人之心與天爲一或者滯心於智識之間故自見
 其小耳
或問克伐怨欲不行而非仁何也子曰無是四者非仁
 而何原憲之問在於止而不行未免於有是心也故
 曰可以爲難而已蓋將以起原憲之問而進之而憲
 不能也
或問君子存之如何其存也子曰必有事焉而勿正心
[002-61b]
 勿忘勿助長乃存之之道也
子曰無妄天性也萬物各得其性一毫不加損矣
子曰感而遂通感非自外也
子曰退藏於宻者用之源也
子曰人心私欲也危而不安道心天理也微而難得惟
 其如是所以貴於精一也精之一之然後能執其中
 中者極至之謂也
子曰鳶飛戾天魚躍於淵言其上下察也此子思開示
[002-62a]
 學者切要之語也孟子曰必有事焉而勿正心勿忘
 其意亦猶是也有得於此者樂則生生則烏可已也
 無得於此者役役於見聞知思爲機變之巧而已
子曰知命者達理也受命者得其應也天之應若影響
 然得其應者常理也致微而觀之未有不應者自淺
 狹之所見則謂其有差矣天命可易乎然有可易者
 惟其有德者能之
韓康公曰今有人頓然明盡者子信諸子曰必也生而
[002-62b]
 知之然未之見也凡所貴乎學者不謂生而知之者
 也孟子曰盡其心者知其性也存其心飬其性所以
 事天也言其至也佛氏於隂陽生死古今未之識也
 而謂得夫形而上者與吾聖人無二致可乎人才智
 愈明其所䧟溺愈深可不戒乎
子曰學必知自慊之道有一毫不自慊則子厚所謂有
 外之心不足以合天心也
子曰帥氣在志養氣在直内有私意則餒無不義則浩
[002-63a]
 然
子曰心活則周流無窮而不滯於一隅
子曰質之美者一明即盡濁滓渾化斯與天地同體矣
 莊敬持養抑其次也及其至則一也
或問多怒多驚何也子曰主心不定也
子曰心盡乎智周萬物而不盡乎如死灰形盡乎動容
 周旋而不盡乎如槁木以寂滅湛静爲道者其分逺
 矣
[002-63b]
張子厚問伯淳曰定性未能不動猶累於外物何也子
 曰所謂定者静亦定動亦定無將迎無内外苟以物
 爲外牽已而從之是以性為有内外也性為隨於外
 則當其在外時何者在内也是有意於絶外誘而不
 知性之無内外也旣以内外為二本則又烏可語定
 哉夫天地之常以其心普萬物而無心聖人之常以
 其情順萬事而無情故君子之學莫若廓然而大公
 物來而順應苟規規於外誘之除將見滅於東生於
[002-64a]
 西也非其日之不足顧其端無窮不可得而除也人
 之情各有所蔽故不能適道其害在於是内而自私
 也用智也自私則不能以有為為應迹用智則不能
 以明覺爲自然今以惡外物之心而求照無物之地
 是反鑑而索照也與其非外而是内不若内外之兩
 忘也兩忘則澄然無事矣無事則定定則明明則何
 物之爲累哉聖人之喜以物之當喜聖人之怒以物
 之當怒喜怒不繫於心而繫於物聖人未嘗絶物而
[002-64b]
 不應也人之情易發而難制者惟怒爲甚能以方怒
 之時遽忘怒心而觀理之是非亦可見外誘之不足
 惡而於道亦思過半矣
  人物篇
子曰萬物之始氣化而已旣形氣相禪則形化長而氣
 化消
子曰人以累物爲患必以忘物爲賢其失一也
子曰物固有是理因而充長之不俟乎造爲故曰益長
[002-65a]
 裕而不設設則僞矣
子曰觀物理以察已之理明則無往而不識矣
子曰君子循理故常㤗小人役於物故多憂戚
子曰時者聖人之所不能爲也而人之智愚世之治亂
 聖人必示以可易之道者豈徒爲教哉蓋有其理也
子曰物形有小大精粗之不同神則一而已
子曰物相入則相說說則相入說以正爲貴君子之道
 致說於民如天地之施焉
[002-65b]
子曰君子之自尚蓋非一致有抱道不偶而高潔自守
 者焉有知止足之戒退而保身者焉有量能度分安
 於不求者焉有清介逺引不屑世故者焉孔子所謂
 志則可者進退合道者也
子曰二氣五行剛柔萬殊聖人由一理復其初也
子曰非仁無以見天地
子曰感慨殺身常人之所易處死生之際雍容就義君
 子之所難
[002-66a]
子曰觀物於静中皆有春意
子曰聖賢之處世莫不如大同之中有不同焉不能大
 同者是亂常拂理而已不能不同者是隨俗習汚而
 已
子曰一行非所以名聖人
子曰有志之士不以天下萬物撓己巳立矣則運天下
 濟萬物必有餘裕
或曰凡人辨論自直其說求勝人而無含容之氣何也
[002-66b]
 子曰識量狹也聖人之有量天資也君子之有量學
 識也聖人與日月並明故天地同量下此者猶之江
 海也鐘鼎也釜斛也斗筲也其涯雖異其受也不齊
 而未有不滿者也惟道無限量知道者量必宏學而
 充之則亦隨其知之所至而已人有受一薦而滿者
 有得一官而滿者推而上之至於爲公輔而滿者方
 其未滿猶可蔽也旣不能承則必盈溢不可掩也鄧
 艾位登三公年七十矣其自處亦善及破蜀有功則
[002-67a]
 心動矣謝安聞苻堅之敗不形喜色及折屐齒則心
 動矣有飲酒旣醉而執禮愈恭者雖賢於顚沛而爲
 酒所動一也富貴公子折身過於謙抑視驕傲者亦
 賢矣亦爲富貴所動也
或問視朋友之過不告則不忠善告之不聽則當何如
 子曰誠意交孚於未言之前雖不言而人信之矣不
 信者誠不至也
子曰匹夫悍卒見難而能死者多矣惟妻孥之牽情慾
[002-67b]
 之愛能斷而不惑者鮮矣哉
子曰勇一也而用不同勇於氣者小人也勇於義者君
 子也
劉安節問人有少而勇老而怯少而亷老而貪何爲其
 然也子曰志不立為氣所使故也志勝氣則一定而
 不可變也曾子易簀之際其氣微可知也惟其志旣
 堅則雖死生之際亦不爲之動况老少之異乎
子曰以已及物仁也推已及物恕也
[002-68a]
子曰天下之聚貴以正聚不以正於人則爲苟合於財
 則爲悖入
子曰學者必識聖賢之體聖人猶化工也賢人猶巧工
 也剪綵以爲花設色以畫之非不宛然肖之而欲觀
 生意之自然則無之也
子曰不以已待物而以物待物是謂無我
子曰聖人之明猶日月不可過也過則不明矣
子曰一介之士苟存心於愛物亦必有所濟
[002-68b]
子曰氣之所鍾有偏正故有人物之殊有清濁故有智
 愚之等
劉安節問太古之時人物同生子曰然純氣爲人䌓氣
 爲物乎子曰然其所生也無所從受則氣之所化乎
 子曰然
子曰物窮而不變則無不易之理易者變而不窮也
子曰萬物始生也鬱結未通則實塞于天地之間至於
 暢茂則塞意亡矣
[002-69a]
子曰哲人知幾誠之於思乎志士力行守之於爲乎順
 理則裕而從欲則危乎
子曰君子之教人或引之或拒之或各因所虧者成之
 而已
張子曰洪鐘未嘗有聲由叩乃有聲聖人未嘗有知由
 問乃有知子曰謂聖人無知則當不問之時其猶木
 石乎張子曰有不知則有知無不知則無知故曰聖
 人未嘗有知由問乃有知也
[002-69b]
或問天民與大人之道何以異子曰順天而行道者天
 民也順天而爲政者天吏也大人則進乎此矣
子曰君子處難貴守正而不知其他也守正而難不觧
 則命也遇難而不固其守以自放於邪濫雖使苟免
 斯亦惡德也知義命不為也
子曰先儒母弟之説非也禮云立嫡子母弟者謂嫡也
 非以同母爲加親也以同母爲加親是知母而不知
 父非人道也
[002-70a]
子曰聖人之德無所不盛古之稱聖人者自其尤盛而
 言之尤盛者見于所遇也而或以爲聖人有能有不
 能非知聖人者也
子曰厚責於吾所感薄責於吾所應惟君子能之
子曰聖人責人緩而不廹事正則已矣
或問君子之與小人處也必有侵陵困辱之患則如之
 何曰於是而能反已兢謹以逺其禍則德益進矣詩
 不曰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002-70b]
子曰人各親其親然後能不獨親其親
子曰君子常過於厚小人常過於薄君子常過於愛小
 人常過於忍
子曰欲利已者必損人欲利財者必歛怨
子曰今之世稱曰善人者豈如無惡可欲也哉殆亦昏
 棄無立之異名
子曰聖人之心未嘗有在亦無不在蓋其道合内外體
 萬物
[002-71a]
子曰聖人之心雖當憂勞未嘗不安静其在安静亦有
 至憂而未嘗勞也
子曰萬物之理皆至足而人於君臣父子之間不能盡
 其分者多矣
子曰無物無理惟格物可以盡理
或問聖人之道其難知也子曰聖人未嘗言易以驕人
 之志亦未嘗言難以阻人之進蓋曰未之思也夫何
 逺之有是言也涵蓄無窮之㫖學者宜深思也
[002-71b]
子曰覊靮以御馬而不以制牛人皆知覊靮之制在人
 而不知覊靮之用本於馬也聖人之化亦如之
子曰君子之道貴乎有成有濟物之用而未及乎物猶
 無有也
子曰天地萬物之理無獨必有對
子曰聖人天地之用也
子曰聖人盡道以其身之所行者教人是欲天下之人
 皆至於聖人之域也佛氏逃父棄家毁絶倫類獨處
[002-72a]
 山林之下乃以所輕所賤者施諸人豈聖人君子之
 心哉
子曰凡物有形則聲色臭味具焉四者之虚實均而實
 勝也意言數象亦然
子曰夢之所接無形聲而心所感通則有形聲之理物
 生者氣聚也物死者氣散也
子曰君子在蹇則有以處蹇在困則有以處困道無時
 而不可行也不以蹇而蹇困而困也
[002-72b]
子曰元者物之先也物之先未有不善者成而後有敗
 興而後有衰得而後有失事無不然者故孔子贊之
 曰元者善之長也
子曰凡人有已必用才聖人忘已何才之足言
或問符瑞之事有諸子曰有之聖人不道焉何也曰因
 災異而修德則無損因禎祥而自恃則有害是以不
 道也
子曰堯夫云能物物則我爲物之人也不能物物則我
[002-73a]
 爲物之物也夫人自人物自物其理昭矣
子曰合而生非來也盡而死非往也然而精氣歸於天
 形魄歸於地謂之往亦可矣
子曰與昧者語如持掖醉人左扶之則右仆右扶之則
 左仆欲其卓立中途不可得也
子曰莊周言神人者非也聖而不可知則不可得而名
 故以神稱之非謂神人加於聖人一等也
子嘗言昔游乎雍華之間關西學者六七人從予行一
[002-73b]
 曰亡千錢僕者曰非晨裝遺必渉水沉之矣子曰惜
 哉有謂子曰是誠可惜也又有曰微哉千錢亦何足
 惜也又有曰水中囊中人亡人得可以一視何歎何
 惜也子曰人苟得之則非亡矣今廼墜諸水則無用
 吾是以歎之及語吕與叔曰人之器識乃如是之不
 同也與叔曰夫三子之言何如子曰最後者善與叔
 曰善則善矣觀夫子之言則見其有體而無用也予
 因善誌之旣十有五年閲故編見之思與叔不幸而
[002-74a]
 早死爲之隕涕
子曰君子之學必日進則日新不日進者必日退未有
 不進而不退者惟聖人之道無進退以其所造者極
 也
子曰聖人之言其逺如天若不可階而升也其近若地
 則亦可以履而行也
子曰有求爲聖人之志然後可以共學學而善思然後
 可以適道
[002-74b]
子曰多權者害誠好功者害義取名者賊心
子曰君子好成物故吉小人好敗物故㓙
子曰萬物皆備于我心與事遇則内之所重者更互而
 見此一事重則此一事出惟能物各付物則無不可
 矣
子曰爲有爲而以無爲為之是乃有爲耳聖人無爲異
 於是
子曰元氣㑹則生聖賢
[002-75a]
子曰凡物叅合交感則生離散不和則死
子曰君子之於義猶小人之於利也唯其深喻是以篤
 好
子曰聖人濟物之心無窮而力或有所不及
子曰聚爲精氣散爲游魂聚則爲物散則爲變觀聚散
 則鬼神之情状著矣萬物之始終不越聚散而已鬼
 神者造化之功也
子曰才高者多過過則一出焉一入焉才卑者多不及
[002-75b]
 不及者殆且弛矣
或曰凡物之出各自其氣之所勝而化焉子曰何以見
 之曰如木之生新根旣大則舊根化矣子曰是克也
 或曰克則木化爲土而何子曰非化也克也物無一
 定盛衰相因古之人以迭王言五行盡之矣或曰五
 行一氣也其本一物耳子曰五物也五物備然後生
 猶五常一道也無五則亦無道然而旣曰五矣則不
 可渾而爲一也
[002-76a]
子曰物有本末而本末非二道也
子曰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曰致曰位非聖人不
 能言子思蓋得之云爾
子曰聖人無私無我故功高天下而無一介累其心蓋
 有一介存焉未免乎私已也
子曰聖人之心如天地之造生養萬物而不尸其功應
 物而見於彼復何存於此乎
子曰輕浮巧利之人去仁逺矣
[002-76b]
子曰天理無私一入於私雖欲善其言行皆非禮
子曰不履聖賢之行則亦不能入其閫奥
子曰不可爲而爲之聖人無忘天下之心也
子曰隘與不恭君子不由㧞本塞源之教也
子曰因是人有可喜則喜之聖人之心本無喜也因是
 人有可怒則怒之聖人之心本無怒也譬諸明鏡誠
 懸美物至則美醜物至則醜鏡何有美醜哉君子役
 物小人役於物今人見可喜可怒之事必容心其間
[002-77a]
 若不啻在已者亦勞矣
子曰上下一於敬則天地自位萬物自育氣無不和四
 靈何所不至此聖人修已以安百姓之道也
子曰爲惡之人原於不知思有思則心悟
子曰物未嘗不齊也强欲齊之者非物不齊也汝自不
 齊耳
子曰上竿而戲者自數尺至於百尺習化其高也况聖
 人至誠妙物之功乎
[002-77b]
子曰聖人一言卽全體用不期然而然也
子曰人之所以爲人者以有天理也天理之不存則與
 禽獸何異矣
或問於傳有言太古之時人有牛頭蛇身者信乎子曰
 謂之人則無是矣或言其賦形之有肖焉則可謂云
 爾已矣
子曰物我一理明此則盡彼盡則通此合内外之道也
 語其大至天地之所以高厚語其小至於一草木所
[002-78a]
 以始終皆窮理之功也
子曰窮物理者窮其所以然也天之高地之厚鬼神之
 微顯必有所以然者苟曰天惟高耳地惟厚耳鬼神
 惟微顯耳是則辭而已尚何有哉
子曰惟聖人凝然不動
子曰惟聖人善通變
子曰五行在天地之間有則俱有無生出先後之次也
 或水火金木土之五者爲有序不可也然則精神魂
[002-78b]
 魄意之五者爲序亦不可也
 
 
 
 
 
 
 二程粹言卷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