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3a0029 正蒙初義-清-王植 (master)


[016-1a]
欽定四庫全書
 正䝉初義卷十六
            邳州知州王植撰
  王禘篇第十六
 補訓首節從禮説起以下雜引禮制間及論語左傳
 之言亦闗乎禮制者也春秋一段苗而不秀一節無
 所屬故綴於末
  愚按此篇凡二十三節所論祫禘烝嘗之制有考
[016-1b]
  㨿未深者餘亦多有出入當分别讀之
禮不王不禘則知諸侯嵗缺一祭為不禘明矣至周以
祠為春以禴為夏宗廟嵗六享則二享四祭為六矣諸
侯不禘其四享歟夏商諸侯夏特一祫王制謂礿則不
禘禘則不嘗假其名以見時祀之數耳作記者不知文
之害意過矣
 徵引禮䘮服小記禮不王不禘大傳禮不王不禘王
 者禘其祖之所自出以其祖配之王制天子諸侯宗
[016-2a]
 廟之祭春曰礿夏曰禘秋曰嘗冬曰烝陳注此盖夏
 殷之祭名王制又云天子犆礿祫禘祫嘗祫烝諸侯
 礿則不禘禘則不嘗嘗則不烝烝則不礿諸侯礿犆
 禘一犆一祫嘗祫烝祫陳注祫合也時祭之祫則羣
 廟之主皆升而合食於太廟而毁廟之主不與三年
 大祫則毁廟之主亦與焉天子之禮春礿則特祭者
 春物全未成止一時祭不祫也夏物稍成秋物大成
 冬物畢成皆可祫諸侯所以降於天子者夏祭之禘
[016-2b]
 今嵗犆則来嵗祫祫之明年又犆不如天子每嵗三
 時皆祫也南方諸侯夏来朝故闕禘西方諸侯秋来
 朝故闕嘗四方皆然廢一時之祭王事重也此章先
 儒皆以為夏殷之制周更時祭之名而後禘專為大
 祭○周禮春官大宗伯之職以肆獻祼享先王以饋
 食享先王以祠春享先王以禴夏享先王以嘗秋享
 先王以烝冬享先王肆音剔疏云肆獻祼是祫之大
 祭饋食是禘之次祭
[016-3a]
 張子經學理窟祭祀篇天子七廟一日而行則力不
 給故禮有一特一祫之文特則祭一祫則徧祭如春
 祭享祖夏祫羣廟秋祭曽冬又祫来春祭祖夏又祫
 秋祭禰冬又祫
 李注張子此條皆仍注疏舊說而以諸侯缺一祭為
 不禘也夏商時祭春礿夏禘秋嘗冬烝并祫為五享
 周人改禘為大祭則春祀夏禴秋嘗冬烝并禘祫為
 六享矣夏商諸侯廢時祭之禘只四祭周之諸侯廢
[016-3b]
 大祭之禘又缺時祭之一亦只四享也王制云諸侯
 礿特禘一特一祫義應以一特一祫為句而注疏以
 禘一為讀其下云特一祫言諸侯於夏祭一禘之時
 則廢其祭特行一祫之禮而已張子據此以為諸侯
 不禘之証
  愚按此節大意論禘祫四祭皆以夏商與周制互
  明而總以見不王不禘之意首三句即周之不禘
  知夏商之缺一祭為不禘也至周六句承上缺一
[016-4a]
  祭之意而知周之諸侯亦四祭也夏商諸侯以下
  又申首段意○周禮不王不禘則知諸侯之嵗缺
  一祭者為不禘明矣則知者推論之詞此諸侯以
  夏商時言故下言至周以别之嵗缺一祭即櫽括
  礿則不禘四句意非别有成文諸侯不禘下仍當
  補嵗缺一祭意此諸侯以周時言盖周之諸侯既
  缺一祭又不敢禘為四享無疑也夏特一祫以下
  見夏商未嘗有禘猶周之制王制欲明夏商四時
[016-4b]
  祭名乃謂礿則不禘實何嘗有禘哉舊説或不知
  諸侯缺一祭句原以夏商諸侯言又疑張子不知
  時禘大禘之異故於此章意㫖多未清晰又據理
  窟所云則張子非不知一特一祫之為句此特因舊
  注而未及改耳○禮祫則不禘之文四時缺一祭耳
  非定缺禘也張子直以為缺禘未確祫禘祫嘗祫
  烝之文只以合祭而謂之祫固非三年大祫之祫
  亦非與禘嘗烝各為一祭周禮六享亦總祫禘與
[016-5a]
  時祭言非一嵗之祭也張子此節謂宗廟嵗六享
  下節謂夏商嵗五享諸侯亦四皆緣舊說而誤但
  以張子之意論之周之諸侯固四享夏商春礿秋
  嘗冬烝又夏之祫亦當四享也舊謂夏商三享更誤
禘於夏周為春夏嘗於夏商為秋冬作記者交舉以二
氣對互而言耳
 徵引禮祭統春祭曰礿夏祭曰禘秋祭曰嘗冬祭曰
 烝礿禘陽義也嘗烝隂義也禘者陽之盛也嘗者隂
[016-5b]
 之盛也故曰莫重於禘嘗陳注此夏殷之禮陽道常
 饒隂道常乏饒故及於夏始為盛乏故及於秋已為
 盛祭義君子合諸天道春禘秋嘗郊特牲春禘而秋
 嘗陳注禘讀為禴王制春曰礿語詳首節
 補注石林葉氏曰礿禘之祭其用物薄主於灌獻順
 乎陽陽於春夏為用也嘗烝之祭其用物多主於饋
 食順乎隂隂於秋冬為用也然言其盛則止及於禘
 嘗而不及礿烝者盖陽達於春物方蠢動隂終於冬
[016-6a]
 物已退藏故古之君子其言郊社則以禘嘗對之亦
 舉其盛者耳
 李注王制禘為夏祭而祭義郊特牲又有春禘之文
 春秋禘亦多在春故曰於夏周為春夏嘗秋祭三代
 同之而曰於夏商為秋冬無考交舉者每對舉禘嘗也
  愚按此節大意明古人禘嘗對舉之義也○祭統
  所云乃夏商之制故以二氣對舉張子則兼周禘
  言之其實周禘在四時之外如中庸禘嘗之義亦
[016-6b]
  大祭時祭兼舉不以二氣對互為言也祫禘之期
  經無明文漢光武時張純奏曰禮三年一祫五年
  一禘禘祭以夏四月祫祭以冬十月按此則夏商
  時禘周大禘皆在夏又按祭義郊特牲春禘之文
  陳注謂禘當讀禴春秋兩書禘一閔公二年夏五
  月一僖公八年秋七月於夏時則一春一夏然亦
  魯禘非周禘也張子春禘之說未知果何所據○
  作記者如中庸祭統皆是不專指祭統
[016-7a]
享嘗云者享為追享朝享禘亦其一耳嘗以配享亦對
舉秋冬而言也夏商以禘為時祭知追享之必在夏也
然則夏商天子嵗乃五享禘列四祭並祫而五也周改
禘為禴則天子享六諸侯不禘又嵗缺一祭則亦四而
已矣王制所謂天子犆礿祫禘祫嘗祫烝既以禘為時
祭則祫可同時而舉自注礿以物薄/而犆嘗從舊諸侯礿犆自注如/天子
禘一犆一祫言於夏禘之時正為一祭特一祫而已然
則不王不禘又著見於此矣下又云嘗祫烝祫則嘗烝
[016-7b]
且祫無疑矣若周制亦當缺一時之祭則當云諸侯祠
則不禴禴則不嘗
 徵引禮祭法逺廟為祧有二祧享嘗乃止陳注逺廟
 為祧言三昭三穆之當逓遷者其主藏於二祧也此
 不在月祭之例但得四時祭之耳故云享嘗乃止大
 傳不王不禘王制天子犆礿一段俱見首節○周禮
 春官司尊彛凡四時之間祀追享朝享又大宗伯六
 享見首節
[016-8a]
 黄氏瑞節曰禘祫之説不一禮記方鄭二家皆非是
 往往因王制所説四時祭名有所謂禘遂例以大禘
 釋之張子云假其名以見時祀之數此語最明今考
 以禘為四時之祭之一惟王制有此盖禘天子大祭
 也祭始祖自出之帝於始祖之廟而以始祖配之只
 祭此二位其禮極嚴祫有二有時祫有大祫時祫者
 祭始祖與親廟而不及祧廟也大祫者三年而祫則
 合已毁未毁之廟而祭於始祖之廟也毁廟即祧廟
[016-8b]
 也方氏分祧毁為二非也王制所謂祫禘與大禘之
 禘不同張子所云假禘之名以見數是已天子犆礿
 者春祭時物不備故每廟特祭不遷主於祖廟也祫
 禘祫嘗祫烝者夏秋冬三時之祭禮物可備故皆合
 羣主於祖廟也天子之禮也諸侯下天子一等故春
 之礿犆秋之嘗祫冬之烝祫皆與天子同惟夏之禘
 則或一犆焉或一祫焉也張子云不王不禘又著見
 於此釋王制説也○犆音特礿禴通
[016-9a]
 補訓祭法享嘗乃止嘗者秋祭乃時祭之一舉一以
 例三也享似是虛字言但享時祭耳張子以享為禘
 而以嘗配之周禮追享朝享鄭司農注追享朝享謂
 禘祫也在四時之間故曰間祀後鄭又云追享謂追
 祭遷廟之主朝享謂朝受政於廟張子似以追享朝
 享多端而禘為其一與二鄭之説並不同㨿張子之
 意盖謂禮所謂享嘗云者享為追享朝享之享禘亦
 享之一耳嘗以配享亦是對舉秋冬而言夏商以禘
[016-9b]
 為時祭知追享之必在夏故以嘗配言對舉秋冬以
 配夏也夏商嵗五享禘列四時祭中併大祫而為五
 周改禘為禴則祠禴嘗烝併祫禘而為六諸侯不禘
 又嵗於四時闕一祭僅有四祭王制天子特礿祫禘
 祫嘗祫烝是惟礿特祭各廟之主禘嘗烝皆合祭羣
 廟之主張子謂禘為時祭則祫可同時而舉分禘祫
 為二而不知祫禘即於禘禮用祫也是時祫非三年
 大祫是時禘亦非五年大禘不王不禘又見於此者
[016-10a]
 謂有祫而無禘也下文云嘗烝且祫無疑者謂行嘗
 烝之祭者兼行祫不似禘之特一祫也但頭緒愈多
 不見分曉末云周制缺一時之祭當云祠則不禴禴
 則不嘗不當云礿則不禘禘則不嘗也
  愚按此節大意合前二節之意而申言之首七句
  先言禘為享之一次方言嘗為秋冬之祭故以配
  享次方言禘之為追享當在夏故上文言秋冬層
  層補足以見其義即二氣對舉節之意也夏商天
[016-10b]
  子以下言諸侯不禘又缺一祭即首節周制四享
  之意也王制所謂以下言夏商天子禘祫並行諸
  侯有祫無禘以合於不王不禘之說亦首節首三
  句及夏特一祫之意也末段因夏商之制有礿則
  不禘禘則不嘗之文而設言以明周制嵗缺一祭
  當云之名義只是餘意然亦不外首節之意○細
  玩張子之意盖謂夏商禘列四祭故記者多禘嘗
  並舉而諸侯則當缺時禘不用如周不王不禘之
[016-11a]
  禮周則不王不禘而亦當嵗缺一祭如夏商礿則
  不禘禘則不嘗之文故但四享觀其所云夏商以
  禘為時祭則張子非不知時祫大祫之分也特謂
  夏商諸侯併時禘亦不得用耳觀其所云天子享
  六諸侯亦四又非不知嘗祫烝祫之即於嘗烝用
  祫也特謂夏禘雖不行亦當行一祫耳舊說於此
  多所疑駁得無亦有考據未深之失乎
庶子不祭祖自注不止言/王考而已明其宗也自注明宗/子當祭也不祭禰
[016-11b]
自注以父為親之極/甚者故又發此文明其宗也庶子不為長子斬不繼
祖與禰故也自注此以服言不以/祭言故又發此條
 徵引禮䘮服小記庶子不祭祖者明其宗也庶子不
 為長子斬不繼祖與禰故也又云庶子不祭禰者
 明其宗也陳注據適士立二廟祭禰及祖今兄弟二
 人一適一庶俱為適士其適子之為士者固祭祖及
 禰矣庶子雖適士止得立禰廟不得立祖廟明其宗
 有所在也不得為長子服斬衰三年者以已非繼祖
[016-12a]
 之宗又非繼禰之宗則長子非正統故也不祭禰者
 庶子止得供具牲物而宗子主其禮也上猶得立禰
 廟以其為適士也此言不祭禰以此庶子非適士或
 未仕
 張子經學理窟宗法篇宗子既廟其祖禰支子不得
 别祭所以嚴宗廟合族屬故曰庶子不祭祖禰明其
 宗也○又云言宗子者謂宗主祭祀宗子為士庶子
 為大夫以上牲祭於宗子之家非獨宗子之為士為
[016-12b]
 庶人亦然○又云古所謂支子不祭也者惟使宗子
 立廟主之而已支子雖不得祭至於齋戒致其誠意
 則與祭者不異與則以身執事不可與則以物助之
 但不别立廟為位行事而已後世如欲立宗子當従
 此義雖不與祭情亦可安若不立宗子徒欲廢祭適
 足長惰慢之志不若使之祭猶愈於己也
 補訓此錄䘮小記之文而注其中已見大意
 集釋適子本也庶子支也支不祭不斬所以重宗子
[016-13a]
 也
  愚按陳注以不祭祖為庶子之為適士者不祭禰
  為庶子之非適士者張子之説又異○喪服小記
  别子為祖繼别為宗繼禰者為小宗陳注云别子
  有三一是諸侯適子之弟别於正適二是異姓公
  子來自他國别於本國不來者三是庶姓之起於
  是邦為卿大夫而别於不仕者皆稱别子為祖者
  别與後世為始祖也繼别為宗者别子之後世世
[016-13b]
  以嫡長子繼别子與族人為百世不遷之大宗也
  繼禰者為小宗謂别子之庶子以其長子繼已為
  小宗而其同父之兄弟宗之也至𤣥孫之子於父
  之高祖無服不可統其父同高祖之兄弟故遷易
  而各從其近者為宗矣故曰有五世而遷之宗其
  繼高祖者也疏曰族人一身事四宗事親兄弟之
  適是繼禰小宗也事同堂兄弟之適是繼祖小宗
  也事再從兄弟之適是繼高祖小宗也小宗凡四
[016-14a]
  獨云繼禰者初皆繼禰為始也此段疏大小宗甚
  明附錄於此
庶子不祭殤與無後者註不祭殤者父之庶盖以殤未
足語世數特以己不祭禰故不祭之不祭無後者祖之
庶也雖無後以其成人備世數當祔祖以祭之巳不祭
祖故不得而祭之也祖庶之殤則自祭之也言庶孫則
得祭其子之殤者以己為其祖矣無所祔之也凡所祭
殤者惟適子此據禮天子下祭殤五皆適子適孫之類
[016-14b]
故知凡殤非適皆不當特祭惟當従祖祔食無後者謂
昆弟諸父殤與無後者如祖廟在小宗之家祭之如在
大宗自注見曽/子問注
 徵引禮䘮服小記庶子不祭殤與無後者殤與無後
 者従祖祔食鄭氏注云不祭殤者父之庶也不祭無
 後者祖之庶也此二者當従祖祔食而巳不祭祖無
 所食之也共其牲物而宗子主其禮焉祖庶之殤則
 自祭之凡所祭殤者惟適子耳無後者謂昆弟諸父
[016-15a]
 也宗子之諸父無後者為墠祭之祭法天子下祭殤
 五適子適孫適曽孫適𤣥孫適来孫陳注以尊祭卑
 故曰下祭曽子問凡殤與無後者祭於宗子之家鄭
 氏注云言祭於宗子之家者有異居之道焉凡祖廟
 在小宗之家祭之亦然陳注凡殤非宗子之殤也無
 後者謂庶子之無子孫者也此二者若是宗子大功
 内親則於宗子家祖廟祭之
 發明不祭殤者父之庶不祭無後者祖之庶各釋首
[016-15b]
 句父之庶祖之庶皆就庶子自己言殤則己之子也
 己子為父之孫當祔己之禰廟以不祭禰故不祭之
 無後則己之兄弟也兄弟為祖之孫當祔祖廟以不
 祭祖故亦不祭之言庶孫則得祭其子之殤者三句
 又釋祖庶之殤則自祭之句庶孫是己為祖之庶孫
 又當别立小宗者祭其子之殤子之殤乃己之孫也
 若己非庶孫則己子之殤在己為適孫在父為適曽
 孫在祖為適𤣥孫已當下祭固不待言若祖父在則
[016-16a]
 有祖父下祭己亦不必自祭之矣凡所祭殤者惟適
 子與凡殤非適兩適子俱指殤者言如皆適子適孫
 之謂不指主祀適子言
 補訓父庶祖庶究竟只是一人盖對父言子對祖言
 孫文法如是祖庶字又是接上文祖之庶説来凡祭
 殤者惟適子謂適子為殤當特祭非適不當特祭惟
 従祖祔食以補上文不祭殤之意見殤自有所祭也
 無後者謂昆弟諸父則前所云無後者兼兄弟伯叔
[016-16b]
 之無後者為是上文言不祭殤與無後殤當從祖祔
 食不及無後者末又補言如祖廟在小宗家則祭殤
 與無後者如在大宗亦從祖祔食
 高注世數親服五世之數也祭殤惟適子者適子有
 廟得特祭也
  愚按此節大意解鄭注以釋禮文不祭殤與無後
  之義與上節皆以明庶子之禮發明以不祭殤者
  父之庶不祭無後者祖之庶以下各釋首句言庶
[016-17a]
  孫則得祭其子之殤以下三句又釋祖庶之殤則
  自祭之句於文義甚明後則未及詳竊謂此據禮
  天子下祭殤五五句又釋鄭注凡所祭殤者句殤
  與無後至末又釋鄭注無後者謂昆弟諸父句而
  帶殤與無後並言又以曽子問補足其意謂昆弟
  諸父之殤與無後者宗子大功内親則祔祭於大
  宗之家小宗大功内親則祔祭於小宗之家也總
  分六段看首句為經第二三段所釋正解首句之
[016-17b]
  意第四五六段所釋又補殤與無後自有所祭之
  義也○檀弓上長殤中殤下殤陳注十六至十九
  為長殤十二至十五為中殤八嵗至十一為下殤
  七嵗以下為無服之殤生未三月不為殤張子殤
  未足語世數二語言殤非隔於世數之逺而不得
  祭特以己不祭禰而不祭也無後皆兼伯叔兄弟
  巳不祭祖亦兼曽祖言無後者成人備世數似當
  祭又以己不祭祖而不祭也末殤與無後之殤承
[016-18a]
  上仍以庶殤言若適殤則固已特立廟矣
殷而上七廟自祖考而下五并逺廟為祧者二無不遷
之太祖廟至周有百世不毁之祖則三昭三穆四為親
廟二為文武二世室並始祖而七諸侯無二祧故五大
夫無不遷之祖則一昭一穆與祖考而三故以祖考通
謂為太祖若祫則請於其君并高祖干祫之自注干祫/之不當祫
而特祫/之也孔註王制謂周制亦粗及之而不詳耳
 徵引禮王制天子七廟三昭三穆與太祖之廟而七
[016-18b]
 諸侯五廟二昭二穆與太祖之廟而五大夫三廟一
 昭一穆與太祖之廟而三士一廟庶人祭於寢陳注
 諸侯太祖始封之君也大夫太祖始爵者也祭法王
 立七廟曰考廟曰王考廟曰皇考廟曰顯考廟曰祖
 考廟逺廟為祧有二祧諸侯立五廟曰考廟王考廟
 皇考廟顯考廟祖考廟大夫立三廟曰考廟王考廟
 皇考廟適士二廟官師一廟庶士庶人無廟陳注考
 廟父廟也王考祖也皇考曽祖顯考高祖祖考始祖
[016-19a]
 也逺廟為祧言三昭三穆之當逓遷者其主藏於二
 祧也古者祧主藏於太祖廟之東西夾室周藏於文
 武之廟大傳大夫士有大事省於其君干祫及其高
 祖陳注省問於君而君賜之乃得行焉干者自下干
 上之義
 張子經學理窟周禮篇守祧先公之遷主於后稷之
 廟疑諸侯無祧廟亦藏之於始祖之廟○宗法篇王
 制言大夫之廟一昭一穆與太祖之廟而三若諸侯
[016-19b]
 則以有國指始封之君為太祖若大夫安得有太祖
 朱子祫禘議曰王制天子七廟三昭三穆與太祖之
 廟而七諸侯大夫士降殺以兩而祭法又有適士二
 廟官師一廟之文大抵士無二祖而皆及其祖考也
 其制皆在中門外之左外為都宮内各有寢廟别有
 門垣太祖在北左昭右穆以次而南天子太廟百世
 不遷一昭一穆為宗亦百世不遷二昭二穆為四親
 廟高祖以上親盡則毁而逓遷昭常為昭穆常為穆
[016-20a]
 諸侯則無二宗大夫又無二廟其遷毁之次則與天
 子同儀禮所謂以其班祔檀弓所謂祔於祖考者也
 三代之制其詳雖不得聞然其大畧不過如此
 補注此釋王制天子七廟諸侯五廟大夫三廟之意
 補訓商書七世之廟可以觀德是殷已有七廟故張
 子言之周有百世不毁之祖謂后稷也三昭三穆之
 中高曽祖禰為四親廟文武為二世室此從後世言
 之若周初無二世室時何為七廟故劉歆謂三昭三
[016-20b]
 穆與太祖之廟而七文武為宗不在數中其説優也
 唐孔穎達作禮記疏
  愚按王制天子諸侯大夫太祖之廟皆謂始祖也
  祭法王與諸侯祭至祖考大夫止至皇考陳注謂
  祖考始祖皇考曽祖也與王制不同大傳言干祫
  方及高祖亦同於祭法者也張子之意則據祭法
  以明王制而言商周之不同殷而上七廟自祖考
  而下五無不遷之太祖廟祖考祭法陳注謂始祖
[016-21a]
  此謂高祖之父也合四親廟為五逺廟則高祖之
  曾祖及祖見在祧廟與曽祖以前之祧主一世一
  遷者為昭穆二祧也止有二祧而無不遷之始祖
  故曰無不遷之太祖廟其說與祭法陳注祧主藏
  東西夾室者不同大夫無不遷之祖此祭法與大
  傳之說也張子則據此以通之王制謂大夫之曾
  祖謂之祖考而通稱則曰太祖故王制亦云並太
  祖而三非如天子諸侯以始祖為太祖也其說與
[016-21b]
  朱子禘祫義言大夫有太祖廟者亦不同總之首
  段言殷以上天子之制也天子如此諸侯以下無
  不遷之祖可知至周以下至干祫之皆謂周制也
  天子諸侯有不遷之祖而大夫則無之雖借祭法
  明王制意只以釋王制為主故末及孔氏之注盖
  孔注王制但大概謂之周制而不辨殷周之不同
  故曰粗及之而不詳
鋪筵設同几疑左右几一云交鬼神異於人故夫婦而
[016-22a]
同几求之或於室或於祊也
 徵引禮祭統鋪筵設同几為依神也詔祝於室而出
 於祊此交神明之道也孔疏人生時形體異故夫婦
 别几死則魂氣同歸於此故夫婦共几祝官以言詔
 告祝請其尸於室求之明日繹祭出廟門外廣求神
 於門外之祊陳注筵席也几所憑以為安者祝於室
 出於祊未知神之所在於彼乎於此乎故曰此交神
 明之道也
[016-22b]
 張子經學理窟祭祀篇鋪筵設同几只設一位以其
 精神合也後又見合葬孔子善之知有此義然不知
  一人數娶設同几之道又如何此未易處
 發明疑左右几是疑同筵異几夫婦同几是止設一几也
  愚按此節大意釋祭統設同几句於室於祊帶言
  之○二說並存意主前說玩理窟所云自見
祭社稷五祀百神者以百神之功報天之德耳故以天
事鬼神事之至也理之盡也
[016-23a]
 徵引禮王制天子祭天地諸侯祭社稷大夫祭五祀
 月令春祀户夏祀竈中央祀中霤秋祀門冬祀行禮
 運禮行於郊而百神受職焉
 補訓人皆知祭百神所以報百神之功而不知乃以
 百神之有功而報上天之德耳百神各有其功而莫
 非天之為故以事天者推而事鬼神也
  愚按此節大意明祭祀之精意也人本乎祖萬物
  本乎天則事天事祖足矣先王制禮祀祖矣並始
[016-23b]
  祖所自出者而祭之事天矣並分天職以宣化者
  而祭之是又不僅報享之常而已故此以為事理
  之極至言其義更深且逺也
天子因生以賜姓諸侯以字為謚盖以尊統上卑統下
之義
 徵引左傳隠公八年無駭卒羽父請諡與族公問族
 於衆仲衆仲曰天子建德因生以賜姓胙之土而命
 之氏諸侯以字為諡因以為族公命以字為展氏杜
[016-24a]
 注諸侯位卑不得賜姓故其臣因氏其王父字或即
 先人之諡稱以為族
 朱子曰姓是大總腦處氏是後来次第分别處如魯
 本姬姓其後有孟氏季氏同為姬姓而氏有不同諸
 侯以字為諡竊恐謚本氏字傳寫之訛先儒承訛解
 將去義理不通如舜生溈汭武王遂賜胡公滿為溈
 姓即因生賜姓如鄭之國氏本子國之後駟氏本子
 駟之後即以字為諡因以為族杜預㸃諸侯以字為
[016-24b]
 句亦是强解
 補訓生當指所生之地言左傳為諡因以為族連讀
 張子截斷至為諡止故朱子疑諡字當作氏以尊卑
 言天子尊諸侯卑以上下言諸侯為上大夫為下天
 子因生以賜諸侯之姓是尊者統其上諸侯以字為
 氏因以為大夫之族是卑者統其下
  愚按此節大意解左傳姓族之義也○補註駁朱
  子之說謂以諡為氏與上文請諡與族不相應然
[016-25a]
  以實考之則以諡為族如宋戴氏之類是已因字
  為諡則未之前聞且公問族而仲對以氏族公命
  以字為展氏正上下相合何乃疑其不相應乎杜
  注句法亦未安朱子之説自不可易
天子因生以賜姓難以命於下之人亦尊綂上之道也
 補注此承上章而言
 補訓只可命諸侯不可徧賜大夫故云難以命於下
 之人上節是合天子諸侯大夫言未明言下之人此
[016-25b]
 節補足其意故用亦字
據玉藻疑天子聴朔於明堂諸侯則於太廟就藏朔之
處告祖而行
 徵引禮玉藻篇天子聴朔於南門之外諸侯皮弁以
 聴朔於太廟陳注聴朔者聴月朔之事也南門國門
 也天子聴朔於南門示受之於天諸侯聴朔於太廟
 示受之於祖原其所自也
 補訓解玉藻南門本謂國門張子疑其為明堂明堂
[016-26a]
 在國之陽也論語注天子常以季冬頒来嵗十二月
 之朔於諸侯諸侯受而藏之祖廟月朔則以特羊告
 廟請而行之
 發明諸侯下作一句藏朔之處即太廟也
受命祖廟作龜禰宮次序之宜
 徵引禮郊特牲卜郊受命于祖廟作龜于禰宮尊祖
 親考之義也陳注告於祖廟而行事則如受命於祖
 此尊祖之義作猶用也用龜以卜而於禰宮此親考
[016-26b]
 之義卜郊卜牲也
 補訓釋郊特牲張子即尊祖親考之義而見其有次
 序
 集解謂卜郊先受命而後作龜先祖而後禰次序之
 宜也
公之士及大夫之衆臣為衆臣公之卿大夫卿大夫之
室老及家邑之士為貴臣上言公士所以别士於公者
也下言室老士所以别士於家者也衆臣不以杖即位
[016-27a]
疑義與庶子同
 徵引儀禮䘮服公士大夫之衆臣為其君布帶䋲屨
 子夏傳曰公卿大夫室老士貴臣其餘皆衆臣也君
 謂有地者也衆臣杖不以即位近臣君服斯服矣傳
 注室老家相也士邑宰也近臣閽寺之屬君嗣君也
 近臣従君䘮服無所降也○禮䘮服小記庶子不以
 杖即位陳注適庶俱有父母之䘮者適子得執杖進
 阼階哭位庶子至中門外則去之矣
[016-27b]
 補訓釋儀禮意在衆臣貴臣之分衆臣不與貴臣同
 庶子不與適子同故疑衆臣不以杖即位其義與衆
 子不得執杖進阼階同也儀禮注解公士士字為卿
 與此不同
 高注公之士為公之衆臣公之卿大夫為公之貴臣
 卿大夫之室老及家邑之士為卿大夫之貴臣其餘
 為卿大夫之衆臣
  愚按儀禮公士大夫連讀之衆臣總承張子公士
[016-28a]
  與大夫之衆臣作兩截讀傳公卿大夫連讀室老
  士總承張子公與卿大夫與室老士作三層讀故
  義異末二句又明傳不以杖即位之義
適士疑諸侯薦於天子之士及王朝爵命之通名盖三
命方受位天子之朝一命再命受職受服者疑官長自
辟除未有位於王朝故謂之官師而已
 徵引禮祭法適士二廟官師一廟陳注官師者諸侯
 之中士下士為一官之長者○周禮春官大宗伯之
[016-28b]
 職以九儀之命正邦國之位一命受職再命受服三
 命受位注受職受職事受服受祭衣服為上士受位
 受下大夫之位也
 補注此以周禮春官九命之事釋禮記祭法適士官
 師之義
 集解諸侯薦於天子之士謂天子之上士也王朝爵
 命諸侯之命卿也命卿亦謂之適士者諸侯之命卿
 與天子之上士同其爵
[016-29a]
 補訓三命方受命天子之朝適士已受三命也若一
 命受職再命受服者疑為官長自行辟除尚未有位
 於王朝故僅謂之官師而已公卿為官長百僚之長
 也師亦訓長乃一官之長耳辟徵辟也除者除舊用
 新今只作選用意
小事則專達盖得自達於其君不俟聞於長者禮所謂
達官者也所謂達官之長者得自達之長也所謂官師
者次其長者也然則達官之長必三命而上者官師則
[016-29b]
中士而再命者庶士則一命為可知
 徵引周禮六官之屬皆曰大事則從其長小事則專
 達○禮檀弓下篇公之䘮諸達官之長杖
 補訓此與上節相聨仍辨適士官師意達官之長必
 適士而上官師庶士可稱達官不可稱達官之長周
 禮孔疏云小事無長官可諮自專行事專達猶專行
 也張子謂自達於君與舊説異禮達官謂名達於上
 張子謂凡得自達諸官之長也專達之達與達官之
[016-30a]
 達本不同張子看作一様
 補注張子盖以達官為官師達官之長為適士也
賜官使臣其屬也自注若卿大夫以室老士為貴/臣未賜官則不得臣其士也
 徵引周禮春官大宗伯九儀之命六命賜官
 補訓此因上言三命而及之也周禮鄭康成注賜官
 者使得自置其臣治家邑張子謂使臣其屬意與鄭
 同
 發明賜官惟卿大夫有之臣其屬即臣其室老士也
[016-30b]
祖廟未毁教於公宮則知諸侯於有服族人亦引而親
之如家人焉
 徵引禮昏義古者婦人先嫁三月祖廟未毁教於公
 宮祖廟既毁教於宗室公宮祖廟也
 補訓解昏義
 集解祖廟未毁謂五廟之裔與公同祖者其祖廟猶
 未遷毁也公雖不服族人之䘮然其祖廟猶存則為
 有服之屬期之䘮達乎大夫諸侯絶矣尊其尊義也
[016-31a]
 祖廟未毁教於公宮親其親仁也
下而飲者不勝者自下堂而受飲也其争也争為謙譲
而已
 補訓論語注下乃射畢衆耦皆下飲又是勝者揖不
 勝者升堂取觶立飲也此云下堂受飲是下飲作一
 事㸔其争也君子謂雖若有争而以揖讓為主不失
 為君子此云争為謙讓亦是别解
  愚按此節大意解下而飲二句之義也朱注據儀
[016-31b]
  禮大射之文此則因文立訓而已故吾黨解書必
  以考亭為不易
君子之射以中為勝不以貫革為勝侯以布鵠以革其
不貫革而墜於地者中鵠為可知矣此為力不同科之
一也
 徵引儀禮鄉射禮射不主皮
 補訓此釋鄉射禮文射不主皮以明論語之意
 集解侯即今所謂躱箭革又棲皮於中以為的名之
[016-32a]
 曰鵠鵠鳥之小而飛最疾者取其難中中之為能也
 不貫革而墜於地則是已中其革特不貫耳故曰中
 鵠為可知矣
知死而不知生傷而不弔畏壓溺可傷尤甚故特致哀
死者不弔生者以異之且如何不淑之詞無所施焉
 徵引禮曲禮上篇知生者弔知死者傷知死而不知
 生傷而不弔檀弓上死而不弔者三畏厭溺雜記上
 如何不淑陳注慰問之辭言何為而罹此㐫禍也
[016-32b]
 補訓檀弓三者本謂不足弔張子以為特致傷於死
 者而不弔生者以合於傷而不弔之説非本㫖異别也
 高注畏威古通用刑也不盡道而死桎梏者也壓如
 立巖墻之下而死溺徒涉而死
  愚按死者可傷尤甚故特致哀以别於弔生之禮
  且死非其道於生者之前難於措詞故不當弔當
  作兩層
博依善依永而歌樂之也雜服雜習於制數服近之文也
[016-33a]
 李注樂音岳
 徵引禮學記不學博依不能安詩不學雜服不能安
 禮陳注詩人比興之詞多依托於物理不能廣求物
 理之所依附者以騐其實於詩詞必有疑殆而不能
 安者矣雜服冕弁衣裳之類極為繁雜無以盡識其
 制於禮文必有彷彿而不能安者矣○書舜典歌永
 言聲依永注既形於言必有長短之節故曰歌永言
 既有長短必有清濁高下之殊故曰聲依永○易節
[016-33b]
 卦象君子以制數度
 補注釋學記不學博依不能安詩不學雜服不能安
 禮之意
 補訓善依永而歌樂之是以詩為樂章非泛言詩善
 於依永而歌以樂之也雜習於制數服近之文是以
 習字貼雜字以制數服近解服字服近二字或取服
 用切近之意謂之文則不僅冕弁衣裳諸物此説費
 力不如陳氏明暢
[016-34a]
春秋大要天子之事也故曰知我者其惟春秋乎罪我
者其惟春秋乎
 補訓大要謂大指之𦂳要處
  愚按此節大意釋孟子言春秋之意也○大要猶
  云大槩總一書之大義而言之也文成數萬其指
  數千一部春秋従何處説起張子引孟子成語祇
  加大要二字見得天子之事一語是孟子讀書能
  得其要處
[016-34b]
苗而不秀者與下不足畏也為一説
 發明為一説總是欲人及時勉學也
 補訓後生四十五十無聞而不足畏即是苗而不秀
 故聨為一説
 
 
 
 正蒙初義卷十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