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3a0029 正蒙初義-清-王植 (master)


[015-1a]
欽定四庫全書
 正䝉初義卷十五
            邳州知州王植撰
  樂器篇第十五
 補訓首節釋樂記之文因有樂器字故以名篇首言
 樂次節言樂章樂章詩也以下遂言詩至漸漸之石
 皆詩也君子所貴節偶及論語苟造德以下至篇末
 皆言書得失相半不盡可從
[015-1b]
  愚按此篇凡三十七節内釋詩者二十五章釋書
  者七章多用序説與朱蔡傳注有迥不同者當以
  張子之意自存一家之言舊多雜入朱蔡語恐未
  合
樂器有相周召之治與其有雅太公之志乎雅者正也
直己而行正也故訊疾蹈厲者太公之事耶詩亦有雅
亦正言而直歌之無隠諷譎諫之巧也
 徵引禮樂記治亂以相訊疾以雅陳注相拊鼔也所
[015-2a]
 以輔相於樂治亂而使之理訊亦治也雅亦樂器也
 過而失節謂之疾奏此雅器以治舞者之疾樂記又
 云發揚蹈厲太公之志也武亂皆坐周召之治也陳
 注初舞時發揚蹈地而猛厲所以象太公威武鷹揚
 之志也武舞將終而坐象周召文德之治盖以文而
 止武也
 張子經學理窟禮樂篇治亂以相為周召作訊疾以
 雅為太公作
[015-2b]
 李注此張子會合樂記之語以為說
 集解相謂之周召之治者周召以文致大平従容而
 紓徐相則節奏衆樂使之従容齊發而條理不紊有
 文德之象也雅所以趣舞者之節奏使之訊疾蹈厲
 而不失其正有直己行正之意故曰雅謂之太公之
 志者太公威武鷹揚以直正商之心也
 補訓相雅並言下只言雅重在雅上詩亦有雅又因
 雅字及之○樂記治亂訊疾泛論樂不干周召太公
[015-3a]
 事發揚蹈厲方言太公張子周召之治太公之志是
 想像言之詩亦有雅謂大雅小雅又借以明雅訓正
 之意
  愚按集解解訊疾與蹈厲一例與陳注異似合張
  子四字連用之意
象武武王初有天下象文王武功之舞歌維清以奏之
自注成/童學之大武武王没嗣王象武王之功之舞歌武以奏
自注冠/者舞之酌周公没嗣王以武王之功由周公告其成
[015-3b]
於宗廟之歌也自注十/三舞焉
 徵引詩周頌維清集傳此亦祭文王之詩武集傳大
 武周公象武王武功之舞歌此詩以奏之酌集傳此
 亦頌武王之詩酌即勺以此詩為節而舞也○禮文王
 世子下管象舞大武陳注象是文王之舞維清乃象
 舞之樂歌武則大武之樂歌也内則十有三年學樂
 誦詩舞勺成童舞象二十而冠舞大夏
 張子理窟禮樂篇周樂有象有大武有酌象是武王
[015-4a]
 為文王廟所作武功本於文王武王繼之故武王歸
 功於文王以作此樂象文王也大武必是武王既崩
 國家所作之樂奏之於武王之廟酌必是周公七年
 之後制禮作樂時於大武有増添也故酌言告武大
 成也其後必是酌以祀周公
 補訓此明象武大武酌三詩之義○象武或只云象
 維清者周頌維清緝熙一節是也大武者周頌於皇
 武王一節是也酌者周頌於鑠王師一節是也酌亦
[015-4b]
 頌武王之詩不及周公或亦用以祀周公歟
 補注内則二十而冠舞大夏此云舞大武未詳孰是
興己之善觀人之志羣而思無邪怨而止禮義入可事
親出可事君但言君父舉其重者也
 徵引毛詩序變風發乎情止乎禮義
 集釋此解論語興觀羣怨章
 補訓遺多識句以其易明也觀謂因詩而觀見自已
 得失張子云觀人之志稍異
[015-5a]
志至詩至有象必可名有名斯有體故禮亦至焉
 徵引禮孔子閒居何謂五至孔子曰志之所至詩亦
 至焉詩之所至禮亦至焉陳注至極盛而無以復加也
 李注此釋禮所謂五至之義也
 集解象猶言情狀也名言也詩言志既見得懇至得
 其理之情狀而無所疑必可以名其情狀親切而有
 味矣故志至則詩至發於言而為詩者既至則有名
 矣然後能見之行事而有體禮者體也親疎貴賤各
[015-5b]
 得其所故曰禮亦至
  愚按此與上章皆釋他書之言及詩者也○象者
  得其情狀猶云意也名猶言也心中有此意必可
  言之而為詩也以意與言對高注發明實作形象
  之象名字之名故但以雎鳩之類為説太泥有此
  言方可見之行事而有體故以為禮亦至以言與
  行對止以詩之善者言華注欲兼刺惡亦誤
幽贊天地之道非聖人而能哉詩人謂后稷之穡有相
[015-6a]
之道贊化育之一端也
 徵引易說卦之一章幽贊於神明而生蓍○詩大雅
 生民篇誕后稷之穡有相之道集傳相助也
 補注此引大雅誕后稷之穡二句而賛其功用之大
 也上以贊天地引起舉后稷以實之○天地之道即
 謂化育相助稼穯即是賛化育之一端此節以詩為主
禮矯實求稱或文或質居物後而不可常也他人才未
美故絢飾之以文莊姜才甚美乃更絢之用質素下文
[015-6b]
繪事後素素謂其材字雖同而義施各異故設色之工
材黄白必繪以青赤材赤黑必絢以粉素
 徵引詩衛風碩人篇巧笑倩兮美目盼兮集傳莊姜
 美而無子衛人為之賦碩人
 補訓此釋論語所引素以為絢之詩而併及繪事後
 素之語○實謂本来實有者稱即文質相稱物字兼
 文質或文居質之後或質居文之後但求其稱不可
 執定先後以為常下文是言文先質後者而以他人
[015-7a]
 形起莊姜上之素飾以素也下之素其本地也末言
 設色之工於材之黄白者繪以青赤先質後文也材
 之赤黑者絢以粉素先文後質也
  愚按子夏所云乃逸詩非碩人也張子因二語偶
  同而以莊姜為言亦是别解其㸔以素為絢意如
  唐人詩所謂却嫌脂粉汙顔色淡掃蛾眉朝至尊
  者也素絢之素謂質素對文言繪素之素謂本質
  兼文質言故曰義之所施各異
[015-7b]
陟降庭止上下無常非為邪也進德修業欲及時也在
帝左右所謂欲及時者與
 徵引詩周頌閔予小子篇念兹皇祖陟降庭止大雅
 文王篇文王陟降在帝左右○易乾卦九四文言上
 下無常非為邪也君子進德修業欲及時也
 華注以易釋詩
 李注古注謂庭直也文王上以事天下以治民以直
 道無私枉也在察也文王能察知天意順而行之也
[015-8a]
 張子遂以上下無邪為陟降庭止之義時時進修為
 察帝則而順之以周旋也
 補訓陟降庭止本言武王若見文王於在庭張子却
 是合大雅在帝左右㸔文王升降於帝庭即易之上
 下無常非為邪也進德修業欲及時也之意文王之
 陟降而在帝左右正所謂欲及時而進修者歟天理
 不離身即在帝左右上言陟降庭止下言在帝左右
 一意合說非分易四語為兩截
[015-8b]
  愚按陟降庭止依李注其說始通以易上下釋詩
  陟降以易非邪釋詩庭字以詩在帝左右實庭止
  之事而以易進修及時釋之也然李注分作兩截
  尚襲陳潛室舊說竊意易四語連舉似難分屬上
  下張子既合二詩為言當如補訓一意說為當○
  語意云詩言文王陟降庭止者其即易上下無常
  非為邪也進德修業欲及時也之義歟盖文王之
  陟而上降而下皆以直而無邪者欲其德業之及
[015-9a]
  時而無怠也即詩言文王陟降而云在帝左右則
  察天理而不離豈非所謂進修欲及時者歟
江沱之媵以類行而欲䘮朋故無怨嫡以類行而不能
喪其朋故不以媵備數卒能自悔得安貞之吉乃終有
慶而其嘯也歌
 徵引詩召南江有汜之卒章江有沱之子歸不我過
 不我過其嘯也歌集傳媵有待年於國而嫡不與之
 偕行者其后嫡被后妃夫人之化乃悔而迎之媵見
[015-9b]
 江水而起興○易坤卦彖西南得朋東北䘮朋安貞
 吉彖傳西南得朋乃與類行東北䘮朋乃終有慶
 補注此以易卦彖辭釋詩江有沱之意
 補訓江沱之媵宜以類行而不得行似不能無怨因
 其欲絶去私心故能無怨嫡宜以類行以媵備數因
 不能絶其私心故不能以之備數然卒能自悔得坤
 道安貞之吉乃與類行而終有慶故謂之嘯也歌
 集釋媵従嫁之女也類即媵也
[015-10a]
 發明易朋本即指類言張子則以朋為自已比昵其
 君之私意
  愚按嘯者悔極之聲歌者共處而相歡也故以易
  之有慶釋之
采枲耳議酒食女子所以奉賓祭厚君親者足矣又思
酌使臣之勞推及求賢審官王季文王之心豈是過歟
 徵引詩周南卷耳篇詩序后妃輔佐君子求賢審官
 知臣下之勤勞内有進賢之志而無險詖私謁之心
[015-10b]
 首章采采卷耳不盈頃筐嗟我懐人寘彼周行二章
 陟彼崔嵬我馬虺隤我姑酌彼金罍維以不永懐三
 章陟彼高岡我馬𤣥黄我姑酌彼兕觥維以不永傷
 末章陟彼砠矣我馬瘏矣我僕痡矣云何吁矣小雅
 斯干篇惟酒食是議
 補訓此釋卷耳詩用小序之説○首章毛傳思君子
 官賢人置周之列位二章鄭箋我君也臣出使功成
 而反君當設燕饗之禮與之飲食以勞之此枲耳即
[015-11a]
 卷耳可煮為茹采枲耳議酒食所以奉賓祭厚君親
 者足矣此釋首二句又思酌使臣之勞推及求賢審
 官乃釋周行及二三節王季文王之心不是過深贊
 后妃之賢能事翁相夫
 集釋采采卷耳酌以金罍兕觥酌者以為酌臣馬之
 瘏僕之痡者以為君求賢審官之勞故王季文王之
 心亦不是過
  愚按此以采枲耳四句釋詩采采卷耳二語以酌
[015-11b]
  使臣句釋詩酌以金罍兕觥求賢審官未詳所指
  集釋謂指馬瘏僕痡以張子語氣按之詩詞節次
  似為甚合然下卷耳節又以云何吁為臣之怨苦
  吁嗟玩張子語意豈以二三節之一二句皆謂君
  之求賢審官二三節之不永懐永傷及末節之云
  何吁矣皆謂臣之不致怨苦歟
甘棠初能使民不忍去中能使民不忍傷卒能使民知
心敬而不凟之以拜非善教浸明能取是於民哉
[015-12a]
 徵引詩召南甘棠篇首章勿翦勿伐二章勿翦勿敗
 卒章勿翦勿拜集傳拜屈也
 張子經學理窟自道篇家中有孔子真嘗欲置於左
 右對而坐又不可拜而瞻禮皆不可無以為容思之
 不若卷而藏之尊其道若召伯之甘棠始也勿伐及
 教益明於南國則至於不敢拜
 補注此言甘棠三章之意
 集釋詩言勿拜勿屈折也張子則謂去伐也凟之以
[015-12b]
 拜拜敬之也不可拜者恐凟之也
 補訓寖漸也善教寖明即傳所云布文王之政
 華注所謂得民心者故云善教
  愚按集傳謂召伯既去之後愛及其樹而反復言
  之張子則謂教愈明而敬愈至三章有淺深非一
  時事也
振振勸使勉也歸哉歸哉序其情也
 徵引詩召南殷其靁篇振振君子歸哉歸哉
[015-13a]
 補訓釋殷其靁三章詩振振言其能信厚張子則謂
 勸勉其信厚也末叠言歸哉序其思君子之情望其
 歸也
卷耳念臣下小勞則思小飲之大勞則思大飲之甚則
知其怨苦嘘嘆婦人能此則險詖私謁害政之心知其
無也
 徵引詩已見采枲耳節
 補訓卷耳即枲耳一詩再言之
[015-13b]
 發明小飲酌以金罍也大飲酌以兕觥也云何吁矣
 乃怨苦嘘嘆也險詖私謁蠱君心而專寵者也專寵
 必害政者也
 李注此詩之義以為后妃為使臣作者朱子辨之詳
 矣
綢直如髮貧者紒縰無餘順其髪而直韜之耳
 徵引詩小雅都人士篇彼君子女綢直如髮○禮内
 則櫛縰笄總注縰黑繒韜髮者以縰韜髮作髻
[015-14a]
 補訓此解綢直如髮句以綢為韜韜所以容髮韜之
 直順其髮
  愚按詩義綢宻也宻而直如其本然之質言其髮
  之善也張子則以綢為縰以髪為紒紒同髻綰髮
  為髻而外韜以縰此外無餘飾以是為貧也韜者
  冒而藏之之義所以為韜者即縰也
蓼蕭裳華有譽處兮皆謂君接已温厚則下情得伸讒
毁不入而美名可保也
[015-14b]
 徵引詩小雅蓼彼蕭斯我心寫兮是以有譽處兮集
 傳譽善聲也處安樂也諸侯朝於天子天子與之燕
 故歌此詩小雅裳裳者華我心寫兮是以有譽處兮
 集傳此天子美諸侯之詞
 補訓君接已温厚則下情得伸是從上句我心寫兮
 来讒毁不入而美名可保是説譽處之意或以處為
 保其有常歟
  愚按此節大意因二詩詞同而合釋之也詩本天
[015-15a]
  子美諸侯此則自諸侯言之故曰君曰己乃詩詞
  之對面耳
商頌顧予烝嘗湯孫之將言祖考来顧以助湯孫也
 徵引詩商頌那篇烈祖篇篇末皆云顧予烝嘗湯孫
 之將集傳將奉也
 補訓朱傳以將為奉謂奉祭張子以將為助謂降福
  愚按此節大意釋顧予烝嘗二句不著何篇亦合
  釋二詩之文也
[015-15b]
鄂不韡韡兄弟之見不致文於初本諸誠也
 徵引詩小雅常棣篇常棣之華鄂不韡韡集傳鄂然
 外見之貌不猶豈不也韡韡光明貌此燕兄弟之樂
 歌
 補注釋詩小雅常棣之意與朱傳亦異
 集解此以不字實㸔初疑當作物
  愚按兄弟相見難以言初作物似優
采苓之詩舍旃則無然為言則求所得所譽必有所試
[015-16a]
厚之至也
 徵引詩唐風采苓篇舍旃舍旃苟亦無然人之為言
 胡得焉集傳旃之也此刺聴讒言之詩人言未可遽
 信姑舍置之而無遽以為然徐察而審聴之則造言
 者無所得而讒止矣
 補注釋詩采苓篇
 發明詩曰舍旃舍旃苟亦無然謂無然遽舍之又曰
 人之為言胡得焉謂於人言當求其何所得也與朱
[015-16b]
 註異
簡畧也無所難也甚則不恭焉賢者仕祿非迫於饑寒
不恭莫甚焉簡兮簡兮雖刺時君不用然為士者不能
無太簡之譏故詩人陳其容色之盛善御之強與夫君
子由房由敖不語其材武者異矣
 徵引詩邶風簡兮簡兮方將萬舞二章有力如虎執
 轡如組三章赫如渥赭公言錫爵集傳賢者仕於伶
 官有輕世肆志之心其言若自譽而實自嘲也王風
[015-17a]
 君子陽陽左執簧右招我由房二章左執翿右招我
 由敖集傳此不以行役為勞而安於貧賤以自樂其
 家人嘆美之由従也房東房也敖舞位也
 補注釋邶風簡兮之意
 補訓簡畧也於事脱畧漫應無所畏難也簡之甚則
 不恭焉此數句泛言簡下方接出賢者以見不恭而
 為簡太簡之譏太即甚也甚則不恭故詩人陳其容
 色之盛曰赫如渥赭言其善御之強曰有力如虎以
[015-17b]
 此人而仕於伶官所以譏其簡而不恭也君子揚揚
 言君子左手執笙簧右手招我従東房以共聴左手
 執翿羽右手招我由敖以共觀只是安貧賤以自樂不
 復言其材武無簡畧不恭之意故謂簡詩與之異
破我斧缺我斨言四國首亂烏能有為徒破缺我斧斨
而已周公征而安之愛人之至也
 徵引詩豳風破斧篇既破我斧又缺我斨周公東征
 四國是皇哀我人斯亦孔之將集傳皇匡也將大也
[015-18a]
 補注釋豳風破斧之意四國首亂武庚與三監叛也
 安之謂安四國之人也
 補訓詩傳以破斧缺斨為甚勞張子謂四國無能為
 易於敗滅徒令我破斧缺斨而已是軍士稱快語匡
 即所以安也愛人従哀我字㸔出至字従將字㸔出
 愛人之至即哀人之將變文耳
伐柯言王當加禮於周公取人以身也其終見書予小
子其新逆
[015-18b]
 徵引詩豳風伐柯篇伐柯伐柯其則不逺我遘之子
 籩豆有踐集傳比得見周公之易○書金縢篇王啟
 金縢之書得周公代武王之説王執書以泣曰惟朕
 小子其新逆蔡傳新當作親
 補訓釋豳風伐柯取人以身借中庸語言當以身迎
 周公其終成王見周公身代武王之書乃曰予小子
 其親逆即加禮以身之証也
 高注此指成王而言其曰籩豆有踐者加禮也其則
[015-19a]
 不逺者取人以身也書新逆謂迎周公以歸也
 李注伐柯詩箋成王既得風雷之變欲迎周公而朝
 廷猶疑於王迎之禮是以刺之
九罭言王見周公當大其禮命則大人可致也
 徵引詩豳風九罭篇九罭之魚鱒魴我覯之子衮衣
 繡裳朱傳周公居東之時東人喜得見之
 補訓釋詩九罭九罭之大網則大魚可得王加禮命
 於周公而賜之衮繡則可致周公之歸大人謂周公
[015-19b]
 也
 集釋張子以衣冠為禮命之大也
狼䟦美周公不失其聖卒能感人心於和平也
 徵引詩豳風狼䟦篇公孫碩膚赤舄几几二章公孫
 碩膚德音不瑕○易咸卦彖聖人感人心而天下和
 平
 補訓此釋狼䟦與朱傳意合周公能感人乃詩言外
 意
[015-20a]
 高注狼䟦之詩言周公遭流言之變而安肆自得赤
 舄几几然德音不瑕而不失其聖也
甫田嵗取十千一成之田九萬畝公取十千畝九一之
法也
 徵引詩小雅甫田篇倬彼甫田嵗取十千
 補訓釋小雅甫田之詩朱傳與張子說同
 李注此十千以所取之數言故謂一成周頌十千以
 耦耕之夫言又有終三十里之文故謂一同也此以
[015-20b]
 都鄙井里之制言周頌以鄉遂溝洫之制言
后稷之生當在堯舜之中年而詩云上帝不寧疑在堯
時高辛子孫為二王後而詩人稱帝耳
 徵引詩大雅生民篇上帝不寧集傳不寧寧也○史
 記五帝本紀帝嚳號高辛氏
 李注古說不以后稷為嚳之子但言其母配高辛氏
 帝耳張子謂后稷生當堯舜中年則高辛之帝已没
 生后稷者高辛氏之子孫耳而詩言履帝武又言上
[015-21a]
 帝不寧者䝉其先號而稱詩箋亦言二王之後得用
 天子之禮故禋祀上帝於郊禖也二王謂高陽氏高
 辛氏也
 補訓詩上帝謂天言后稷生之易是天欲寧姜嫄也
 張子以帝為高辛氏子孫只是疑案周封夏殷之後
 為二王後在堯時則高辛氏子孫必有爵位猶周之
 二王後詩人因其為帝裔謂之為帝張子謂高辛子
 孫因后稷生之異而驚疑不寧也
[015-21b]
  愚按此節大意釋詩上帝不寧之語也○生民篇
  孔䟽云大戴禮帝繫篇帝嚳四妃上妃曰姜嫄生
  后稷鄭氏信䜟緯命歴序云帝嚳十世則堯非嚳
  子稷又少于堯則姜嫄不得為帝嚳之妃故云當
  堯之時為高辛之世妃謂其為後世子孫之妃也
  據此則張子全用鄭説於帝字頗費解而張子所
  言二王者抑又難為之解也姑存李注補訓以俟
  考焉
[015-22a]
唐棣枝類棘枝隨節屈曲則其華一偏一反左右相矯
因得全體均正偏喻管蔡失道反喻周公誅殛言我豈
不思兄弟之愛以權宜合義主在逺者耳唐棣本文王
之詩此一章周公制作序巳情而加之仲尼以不必常
存而去之
 徵引見前鄂不韡韡節
 朱子曰唐棣自是一篇詩與常棣别且是兩般物夫
 子止是取下面兩句云人但不思思則何逺之有不
[015-22b]
 與上文通漢儒合為一章故誤認偏其反而為反經
 合道也○黄氏瑞節曰張子誤以唐棣為常棣又誤
 襲漢儒之失然以為仲尼去之甚善盖刪詩也
 補訓此釋逸詩唐棣之華四句○棘有刺唐棣亦有
 刺相類隨枝節之屈曲而開花屈者不伸也曲者不
 直也偏者偏於一邊反者又反而就於正如偏於左
 又反於右偏於右又反於左是左右相矯有左有右
 因得全體均正不見其偏偏以喻管蔡之失道流言
[015-23a]
 於國助武庚為亂反以喻周公之誅殛管蔡其云豈
 不爾思室是逺而者盖言豈不思兄弟之愛乎但以
 權宜合義主在逺者耳權宜合義是因舊説與上章
 可與權合㸔常棣為燕兄弟之樂歌亦非出於文王
 以全詩為文王作此一章為周公制作時序已情而
 加之殊不然仲尼以不必常存而去之亦未必為此
 高注主在逺謂為社稷長逺慮也
日出而隂升自西日迎而㑹之雨之候也喻婚姻之得
[015-23b]
禮者也日西矣而隂生於東喻婚姻之失道者也
 徵引詩鄘風蝃蝀篇蝃蝀在東莫之敢指二章朝隮
 于西崇朝其雨集傳此刺淫奔之詩在東者暮虹也
 方雨而虹見則其雨終朝而止矣
 集解詩以刺淫奔張子解之為婚姻
 高注此以自西者為陽倡隂和為婚姻得禮之喻自
 東者陽倡而隂不和為婚姻失道之喻也
 集釋南軒張氏曰蝃蝀見則雨止初無東西之分騐
[015-24a]
 之多矣隂陽和則成雨隂氣方凝聚而日氣自他方
 来感不以正隂受其感其正反為之解散故雨不能
 成也由張氏之言觀之則蝃蝀之見不問東西皆止
 雨者也今乃以崇朝其雨解為雨之候非其情矣喻
 婚姻之得禮亦不然淫慝之氣害隂陽之和正猶女
 子淫奔之惡害人道之正皆所以喻婚姻之失道也
 何得禮之有
鶴鳴而子和言出之善者歟鶴鳴魚潛畏聲聞之不臧
[015-24b]
者歟
 徵引易中孚九二爻鳴鶴在隂其子和之上傳之八
 章解之曰君子居其室出其言善則千里之外應之
 况其邇者乎○詩小雅鶴鳴于九臯聲聞于野魚潛
 在淵或在于渚集傳鶴鳴而聲聞言誠之不可掩也
 在淵而在渚言理之無定在也
 補注此引易大傳之辭明詩小雅鶴鳴魚潛之意也
 補訓於子和見其善而有應於魚潛取避鶴意故以
[015-25a]
 為畏聲聞之不臧鶴鳴一也而有善不善見言不可
 不慎
鴥彼晨風鬱彼北林晨風雖摯擊之鳥猶時得退而依
深林而止也
 徵引詩秦風鴥彼晨風鬱彼北林未見君子憂心欽
 欽集傳鴥音聿疾飛貌晨風鸇也婦人以夫不在而
 言鴥彼晨風則歸于鬱然之北林矣故我未見君子
 而憂心欽欽也
[015-25b]
 補注釋秦風晨風之意
 補訓鸇為摯擊之鳥時得退依深林而止以形君子
 不得退而休息之意
漸漸之石言有豕白蹢烝涉波矣豕之負塗曳泥其常
性也今豕足皆白衆與涉波而去水患之多為可知也
 徵引詩小雅漸漸之石篇末章有豕白蹢烝涉波矣
 集傳將帥出征不堪勞苦而作此詩蹢蹄烝衆也○
 易睽卦上九見豕負塗
[015-26a]
 補訓釋有豕白蹢二語而舉其篇名言之朱子引此
 數語入詩傳
君子所貴乎道者三猶王天下有三重焉言也動也行

 補訓中庸三重本謂禮度文張子以為言動行又配
 以論語所貴乎道者三○動容貌可謂之動出辭氣
 可謂之言正顔色與行難以貼合
 補注動容貌與議禮皆動也正顔色與制度皆行也
[015-26b]
 出辭氣與考文皆言也
苟造德降則民諴和而鳯可致故鳴鳥聞所以為和氣
之應也
 補訓苟當作耉
 徵引書君奭篇耉造德不降我則鳴鳥不聞蔡傳言
 召公去則耉老成人之德不下於民在郊之鳳將不
 復得聞其鳴矣召誥篇其丕能諴於小民蔡傳諴和
 也無逸篇用咸和萬民
[015-27a]
 補訓釋君奭篇添出諴和一層以見民和而有和氣
 之應乃致鳳鳴
 集解此以下皆解書耉老也造成也謂召公也
九疇次序民資以生莫先天材故首曰五行君天下必
先正己故次五事己正然後邦得而治故次八政政不
時舉必昏故次五紀五紀明然後時措得中故次建皇
極求大中不可不知權故次三德權必有疑故次稽疑
可徵然後疑決故次庶徵福極徵然後可不勞而治故
[015-27b]
九以嚮勸終焉五為數中故皇極處之權過中而合義
者也故三德處六
 徵引書洪範九疇初一曰五行次二曰敬用五事次
 三曰農用八政次四曰協用五紀次五曰建用皇極
 次六曰乂用三德次七曰明用稽疑次八曰念用庶
 徵次九曰嚮用五福威用六極一五行一曰水二曰
 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二五事一曰貌二曰言三
 曰視四曰聴五曰思三八政一曰食二曰貨三曰祀
[015-28a]
 四曰司空五曰司徒六曰司寇七曰賓八曰師四五
 紀一曰嵗二曰月三曰日四曰星辰五曰歴數五皇
 極皇建其有極六三德一曰正直二曰剛克三曰柔
 克七稽疑乃命卜筮曰雨曰霽曰蒙曰驛曰克曰貞
 曰悔八庶徵曰雨曰𤾉曰燠曰寒曰風九五福一曰
 夀二曰富三曰康寧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終命六極
 一曰凶短折二曰疾三曰憂四曰貧五曰惡六曰弱
 蔡傳洪大範法疇類也治天下之大法其類有九皇
[015-28b]
 君極至極之義標凖之名中立而四方所取正焉者
 也
 華注此節彷序卦意釋九疇之序
 補訓民所資以生莫先於五材故首五行君天下必
 先正己正己修身也故謹五事正己然後治邦而行
 政故次八政政不以時舉則無憑而昏亂故次以五
 紀五紀既明然後時措必求其得中故次以建皇極
 皇大也極中也求大中不可不知權變故次以三德
[015-29a]
 之用行權則必有所疑故次以稽疑卜筮之法稽疑
 必求可徵故次以庶徵徵必徵之福極然後可不勞
 而治故以嚮勸終焉以嚮兼威威亦使之知所向也
 末二句專明五六五為九數之中故皇極處之以其
 中也行權則取其過於中而合義六數過中故三德
 處六
 補注皇極二字自漢孔安國訓為大中故張子言求
 大中不可不知權
[015-29b]
親親尊尊又曰親親尊賢義雖各施然而親均則尊其
尊尊均則親其親為可矣若親均尊均則齒不可不先
此施於有親者不疑若尊賢之等則於親尊之殺必有
權而後行急親賢為堯舜之道然則親之賢者先得之
於踈之賢者為必然堯明俊德於九族而九族睦章俊
德於百姓而萬邦協黎民雍臯陶亦以惇敘九族庶明
勵翼為邇可逺之道則九族勉敬之人固先明之然後
逺者可次序而及大學謂克明俊德為自明其德不若
[015-30a]
孔氏之注愈
 徵引禮䘮服小記親親尊尊長長陳注親親謂父母
 尊尊謂祖及高曾祖也○書堯典克明俊德以親九
 族九族既睦平章百姓百姓昭明協和萬邦黎民於
 變時雍蔡傳俊大也堯之大德平均章明也此言堯
 能推其德自身而家而國而天下所謂放勲者也臯
 陶謨惇敘九族庶明勵翼邇可逺在兹蔡傳厚敘九
 族則親親恩篤而家齊矣庶明勵翼則羣哲勉輔而
[015-30b]
 國治矣近而可推之逺者在此道也身修齊治而天
 下平矣
 補訓此雜引禮記中庸孟子之言而以釋書為主以
 親親尊尊親親尊賢義雖各施提起然而親均至不
 疑所以釋親親尊尊之義若尊賢之等至必然所以
 釋親親尊賢之義此段為重以之引起書言見得堯
 之尊賢先其親也堯明俊徳至次序而及摠以明堯
 事臯陶之語是借証末言大學訓克明俊徳不如孔註
[015-31a]
 李注此條大意以親親為主言以尊尊權衡於親親
 之間有家之常也而以尊賢權衡於親親之間則實
 為治之要務
 集解此章所引書皆非本㫖今且就此解之如祖父
 母父母親之均者也而祖父母則尊矣故禮不以父
 命廢王父命如伯叔父尊之均者也而有從與再從
 三従之别則従者為親再従三従者為疏矣如均為
 從伯叔父親尊之皆均者也然伯兄而叔弟伯之齒
[015-31b]
 固當先者矣此施於有親者其隆殺之禮固無所疑
 急親賢謂以親之賢者為急明如明明揚側陋之明
 謂顯用之也俊德謂大德之人也庶明明字同上義
 勵勉也翼敬也邇謂九族之賢者此皆張子之意本
 孔氏註而論若論其極堯典本記堯德業之盛當舉
 其全體大用而言正己而物正則用賢行政之類固
 自包在其中不宜偏指用賢也蔡傳為不可易矣張
 子反以大學為非而取孔氏之註不亦誤乎
[015-32a]
  愚按張子語意云禮言親親尊尊明九族之親與
  尊異也中庸又曰親親尊賢明親親之與尊賢又
  異也是其義雖各施然自有並行而不悖者以尊
  與親言之親均則尊其尊如祖父母與父母同親
  而祖為尊尊均則親其親如伯叔父母同尊而伯
  叔親於従伯叔則尊之親之為可矣若親均尊又
  均則於中以齒為先如均為伯叔父而伯為齒之
  尊此其施於有親者雖異而無可疑也然苐以親
[015-32b]
  論之耳若以尊賢言之尊賢之有等級或為大賢
  或為小賢則於尊親之隆殺又必兩相權衡焉使
  賢者無失其為賢親者無失其為親而後可行也
  彼大德大賢迥出於尊親之外者無論矣若親踈
  之賢既均則親親尤要焉孟子嘗以急於親之賢
  者為堯舜之道然則親之賢者先得而後得之於
  踈之賢者為必然而無疑矣書不嘗言之乎昔者
  堯明揚大德之人於九族而九族睦章顯大德之
[015-33a]
  人於百姓而萬邦協黎民雍此急親賢之實也臯
  陶亦以惇敘九族之人庶幾明揚其勉敬者為邇
  可逺之道正謂九族勉敬之人當先明之然後逺
  者可次序而及也大學以明俊德為堯之自明其
  德不若孔安國注尚書作明揚大德之人為愈矣
  然則親親可不急乎
義民安分之良民而已俊民俊德之民也官能則凖牧
無義民治昏則俊民用微
[015-33b]
 徵引書立政宅乃事宅乃牧宅乃凖兹惟后矣謀面
 用丕訓德則乃宅人兹乃三宅無義民蔡傳徒謀之
 面貌用以為大順於德乃宅而任之三宅豈復有賢
 者乎洪範乂用昏不明俊民用㣲
 補注釋書立政三宅無義民及洪範俊民用㣲之意
 集解書本㫖義民猶言賢者張子以為安分之良民
 而已非有大材大德也官能則居凖牧之位者皆大
 賢之德無義民矣洪範政治昏昧不明則於賢者必
[015-34a]
 不能舉而用之故俊民用㣲
 高注凖謂凖人守法之有司也牧謂常伯牧民之長
 也官即凖牧
  愚按此因二書皆言民故合而釋之以義民為安
  分之良民而已未知謀面作何解也
五言樂語歌詠五德之言也
 徵引書益稷篇予欲聞六律五聲八音在治忽以出
 納五言蔡傳五言詩歌之協於五聲者也
[015-34b]
 補訓書五言兼善不善説張子謂五言乃作樂所用
 之語為歌詠五德之言是言必由於仁義禮智信之
 五徳而後可入樂章與書治忽不甚合
  愚按此節大意解書所謂五言者亦不如蔡傳之
  説愈
卜不習吉言卜官將占先决問人心有疑乃卜無疑則
否朕志無疑人謀僉同故無所用卜鬼神必依龜筮必
従故不必卜筮玩習其吉以凟神也
[015-35a]
 徵引書大禹謨官占惟先蔽志昆命于元龜朕志先
 定詢謀僉同鬼神其依龜筮協従卜不習吉蔡傳蔽
 斷昆後習重也占卜之法不待重也
 補注釋書大禹謨之意
 李注此以鬼神其依龜筮協従為未卜而預斷其必
 然之辭故其説卜不習吉如此
 華注以習為煩凟之意既吉矣而復凟神則習其吉
 也
[015-35b]
衍忒未分有悔吝之防此卜筮之所由作也
 徵引書洪範卜五占用二衍忒蔡傳衍推忒過也所
 以推人事之過差也
 華注釋書衍忒
 補訓以衍同愆字看衍忒未分是於事之愆忒不能
 分曉恐其致悔吝而防之故决之以卜筮
  愚按朱子亦有一說云衍疑是過多剰底意思忒
  是差錯了㣲與張子意同然於經文意理句法皆
[015-36a]
  有未安蔡傳為是
 
 
 
 
 
 
 
[015-36b]
 
 
 
 
 
 
 
 正䝉初義卷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