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3a0029 正蒙初義-清-王植 (master)


[007-1a]
欽定四庫全書
 正䝉初義卷七
            邳州知州王植撰
  大心篇第七
 補訓此篇大意盡於首節狥象喪心即見聞梏心之
 意知合内外於耳目之外即徳性之知人病其以耳
 目累心而不務盡心與聖人盡性正相反成吾身節
 又申人謂己知節意以上皆申不以見聞梏心句體
[007-1b]
 物體身節言體道則大應大心體物意又言以天體
 身則能體物又從成心忘化與時中説到盡性則首
 節所以盡性之㫖益明又以君子之大大於道明大
 心體物意燭天理是喻大於道之意末二節闢釋氏
 釋氏不能知命盡性所以不能大心體物
  愚按此篇凡十六節通篇一意理致綿宻雖文多
  不相屬而前後之意實互為發明前六節大槩皆
  就知邊言體物體身以下八節言身能體道則大
[007-2a]
  心能無私則能體道而盡性不專就知言然知行
  相輔而進非竟分二事也末二節明釋氏之不能
  大心而盡性○首節入近思錄論學釋氏妄意天
  性節入辨别異端
大其心則能體天下之物物有未體則心為有外世人
之心止於聞見之狹聖人盡性不以見聞梏其心其視
天下無一物非我孟子謂盡心則知性知天以此天大
無外故有外之心不足以合天心見聞之知乃物交而
[007-2b]
知非徳性所知徳性所知不萌於見聞
 朱子曰體猶仁體事而無不在言心理流行脉絡貫
 通無有不到苟一物有未體則便有不到處包括不
 盡是心為有外蓋私意間隔而物我對立則雖至親
 且未必能無外矣○問體之義曰此是置心在物中
 究見其理如格物致知之意與體用之體不同○問
 不以見聞梏其心曰此是説聖人盡性事今人理㑹
 學先於見聞上做工夫到然後脱然貫通蓋尋常見
[007-3a]
 聞一事只知得一個道理若到貫通便都是一理曾
 子是已○盡心則只是極其大心極其大則知性知
 天而無有外之心矣然孟子之意只是説窮理之至
 則心自然極其全體而無餘非是要大其心而後知
 性知天也○問如何是有外之心曰只是有私意便
 内外扞格只見得自身上事凡物皆不與已相關便
 是有外之心○問如何是不足以合天心曰天大無
 外物無不包物理所在一有所遺則吾心為有外便
[007-3b]
 與天心不相似○横渠此説固好然只管如此説相
 將便無規矩無歸着此心便瞥入虛空裏去了夫子
 萬世道徳之宗都説得語意平易從得夫子之言便
 是無外之實
 補訓大其心三句泛言理下以世人引起聖人見聖
 人能大心體物下引孟子説到天上以合上文大而
 無外之㫖見聞數句又申世人五句意○大其心將
 心量展拓令大照下不以見聞梏其心㸔便明大心
[007-4a]
 體物則無外有未體則有外矣不以見聞梏其心則
 其心大視天下無一物非我則能體物無外矣孟子
 盡心知性知天引來重在天上以取大而無外之意
 有外之心不足以合天心盡心知性者能以無外之
 心合天心故知天
  愚按此節大意見人當大心以體物而見聞之知
  不足以為知也○語意云性者萬物之一原而具
  於人之一心心之量本大也人能大其心之量則
[007-4b]
  視天下之物為一體而無所不包苟一物有未體
  則心為有外而其量不盡矣然心之大不大有故
  焉世人之心止於聞見之狹而不能盡所以小也
  聖人窮理盡性不以見聞梏桎其心故心大心大
  而視天下之物無一物非我分内故能體天下之
  物而無外孟子謂盡心則知性知天正謂心大則
  性無不盡而與天合徳也盖天大無外故有外之
  心不足以合天心若大心而盡性而有不能知天
[007-5a]
  者乎所謂世人止於聞見而聖人不以梏其心者
  盖見聞之知乃交於物而知知囿於物惟徳性所
  知則不因見聞而萌故能體天下之物而無外也
  ○補註以大心體物與不以聞見梏心分仁智對
  言竊謂此節大槩皆屬知一邊細玩朱子之說所
  謂心理流通物我對立者似以語仁而其謂置心在
  物中究見其理物理無所遺者皆以言知何得以
  仁智截分為二意盖大心體物猶大學補格致𫝊
[007-5b]
  而云吾心之全體大用無不明者此四句虚下以
  世人之狹引起聖人之大正明其實狹即大之反
  聖人盡性二句即大其心之實視天下無一物非
  我即體天下之物之實也盡性内有窮理意宜照
  下徳性所知與中庸盡性盡人物之性者微異無
  一物非我已有合天意故引孟子以明之孟子本
  謂盡心由于知性知天此則謂盡其心之量則性
  無不盡而自能知天意以盡心貼大心知性貼盡
[007-6a]
  性知天貼天下無物非我天大無外三句即承上
  無物非我而反言以明之耳○人心之量無所不
  統而自私自利之人所見不過耳目之前視一身
  之外已成秦越苟學者見理稍濶則於物我之間
  亦覺相關處多然所見亦各如其量而止惟聖人
  天性渾然全體洞徹視天下之物皆我一體近而
  親逺而民物皆非身外之事故其見之於施為者
  自有親親仁民愛物之實事但張子専為人之私
[007-6b]
  已而見不廣者發故於親親仁愛之實事未之及
  而但即所見之大小言之謂此已該仁之意則可
  謂為仁智對言則不可
由象識心狥象喪心知象者心存象之心亦象而已謂
之心可乎
 發明此言世人以見聞梏其心者
 補訓夫物皆有象也由物之象可以識心若狥象反
 以喪心所以然者何也知象者超於象外乃謂之心
[007-7a]
 狥象而存象之心心亦滯於象而已尚謂之心可乎
 ○由象識心則不以見聞梏其心狥象喪心則止於
 聞見之狹知象承識心來存象承狥象來知象者由
 象而知其理也存象之心心溺於象而昧其理也亦
 象而已心亦為象也
 髙注天下之物皆象也由象識心者格物致知也狥
 象喪心者玩物喪志也
人謂已有知由耳目有受也人之有受由内外之合也
[007-7b]
知合内外於耳目之外則其知也過人逺矣
 李注申明不以見聞梏心之意
 髙注耳目有受受於外也不知耳目所以有受雖曰
 交於物而亦吾心之知與之合也然交則合而知不
 交則不知是其知止於聞見耳必於聞見之外而有
 知則徳性所知乃為知之大焉
  愚按内外以心與物言集釋以心為内耳目為外
  補訓因之以上内外為耳目與物下内外為心與
[007-8a]
  物皆非是○語意云夫人莫不有知矣人謂已之
  有知由耳目有所受於外因物而起也不知耳目
  有所以受者焉人之有受盖由心之在内者與在
  外之物兩相合也物理皆具於心故觸之即動耳
  人知以心體物合内外於耳目之外而不専恃耳
  目則是不以聞見為知而以徳性為知其知豈不
  過人逺矣乎
天之明莫大於日故有目接之不知其幾萬里之髙也
[007-8b]
天之聲莫大於雷霆故有耳屬之莫知其幾萬里之逺
也天之不禦莫大於太虚故心知廓之莫究其極也人
病其以耳目見聞累其心而不務盡其心故思盡其心
者必知心所從來而後能
 徴引詩小雅小弁篇耳屬於垣○易上傳之六章以
 言乎逺則不禦本義不禦言無盡○禮樂記使耳目
 鼻口心知百體皆由順正○莊子人間世篇狥耳目
 内通而外於心知
[007-9a]
 補訓此亦承上文耳目心而申言之以耳目之髙逺
 形心之大○夫耳目未嘗不髙逺而心為尤大也天
 之明莫大於日故有目者接之不知其幾萬里之髙
 也天之聲莫大於雷霆故有耳者屬之不知其幾萬
 里之逺也耳目之能有如此若天之不可盡莫大於
 太虚故人心之知廓之而莫究其極與太虛同其大
 也人之病在逐於見聞以耳目累其心而不務盡其
 心之量耳故思盡其心者必知心所從來由於天與
[007-9b]
 天同大而後能然也集觧人之心本於天而生天之
 太虛無所不包心之理本亦無所不包也是為心所
 從來知之則必自識心之大矣然後能加盡心之功
耳目雖為性累然合内外之徳知其為啟之之要也
 華注張子恐人因上文所言遂欲遺耳目而専務識
 心便入於佛氏之學故言啟吾知者仍在耳目以實
 之
 李注為性累者其官不思而蔽於物者也為心助者
[007-10a]
 多聞多見以畜其徳者也
成吾身者天之神也不知以性成身而自謂因身發智
貪天功為已力吾不知其知也民何知哉因物同異相
形萬變相感耳目内外之合貪天功而自謂已知耳
 徴引左傳僖公二十四年介之推曰竊人之財猶謂
 之盗况貪天之功以為已力乎
 補訓此申言已有知由耳目有受之意不知以性至
 知也一氣說民何知以下申明上意民何知即承不
[007-10b]
 知其知○成吾身者性乃天之賦予神妙不測者也
 性自有知乃天之功人不知以性成身而自謂因身
 之耳目有受以發其智是貪天之功為已力吾不知
 其知為何如也民果何知哉因物之同異相形萬變
 相感耳目交物内外相合而有知乃遂貪天功而自
 謂已知耳亦不足為知矣
 李注推梏於見聞之弊其迷謬必至此
  愚按不直曰性而必曰天之神見性中原有感通
[007-11a]
  之妙也不知以性成身猶言不知性具於身非用
  功語集觧謂以性成身為復其性之本未是因物
  三句是就自謂因身發智者言之但見物變相感
  内外相合而知出遂謂已有知而不知内外之所
  以合者即天之神為之也
體物體身道之本也身而體道其為人也大矣道能物
身故大不能物身而累於身則藐乎其卑矣
 朱子曰非以身體道盖是主乎義理只知有義理却
[007-11b]
 將身只做物様㸔待謂如先理㑹身上利害是非便
 是以身體道如顔子非禮勿視便只知有禮不知有
 已耳只知有義理直把自己作無物㸔伊川亦云除
 却身只是理懸空只是箇義理
 補訓此節變性言道體道即所以盡性也先言道後
 言人重人體道上○泛言之則無物不體切言之則
 體乎人身道之本來甚大也身而體乎道則其為人
 也大矣所以然者以道為主而視身猶物故其人以
[007-12a]
 道而大若不能視身猶物而反以私累其身則其人
 失其大而藐乎其卑矣人可不知體道乎○道能物
 身能字以人言謂人能以道物身也
 集觧體物體身言道為之體猶中庸所謂體物也體
 道言以道為體猶易所謂體仁也
 張注將體身體道分作兩様㸔未免將身與道作二
 見矣身乃道之軀殻也無此身則道亦無掛撘處故
 聖人但說修身則道立一語便了即如顔子克已亦
[007-12b]
 只言克去已私耳何嘗直將已身㸔作無物都要擺
 脱了至於伊川除却身只是理别是一說盖謂道理
 徧滿世間自身以外懸空都是義理似與張子之說
 不相干涉耳
  愚按張子物身字微覺太髙朱子亦就其說而解
  之張注所駁不可不知
能以天體身則能體物也不疑
 補訓此承上體道而推及於天也天者道所從出
[007-13a]
 集解以天體身則吾身即天矣天之理無所不包故
 於物必能知之明處之當而體之也何疑之有
成心㤀然後可與進於道
 補訓此承上文體道而言人當去其成心也㤀之有
 存省工夫在
 張注成心未便為不好之心但有意以處之未免執
 持於形迹之間故曰成心
  愚按成心雖非甚不好之心然但云可與進於道
[007-13b]
  則㤀之為功尚淺下節曰化曰時中曰聖不可知
  乃推其至而言之
化則無成心矣成心者意之謂歟
 補訓此承上㤀字而申言其意必化方能㤀化者因
 時制宜變化無方之謂○成心何以能㤀乎至於能
 化則無成心矣成心者其私意之謂歟化則何私意
 之有
無成心者時中而已矣
[007-14a]
 補訓此承上文化字而推其意時中即化之實也
 集觧是所謂無適也無莫也義之與比意
心存無盡性之理故聖不可知謂神
 補注此承上章無成心而言
 張注存字正對不可知說
 華注心存本是好字眼然有意在是初下手工夫非
 成徳地位先儒謂敬字是徹上徹下工夫然著意把
 持又非敬即此意也
[007-14b]
  愚按此聖不可知以聖人之無思無為言與孟子
  異㫖心存不必私心如程子稱孔子無迹顔子微
  有迹是也然理欲幾微之間少有未融即私心猶
  存顔子微有迹終是三月不違之後不無少間耳
以我視物則我大以道體物我則道大故君子之大也
大於道大於我者容不免狂而已
 補訓此又申上身而體道為人大之意○前體物體
 身以道言此以道體物我以人言
[007-15a]
 集解鳥獸草木之類皆物也故以我視之則我大道
 者萬物之主以道體物我則我亦物也聽命於道者
 也故道大惟道大於物我故君子之所以為大人者
 惟其以身體道大於道而已矣若夫不能體道而徒
 自大其身則驕夸躁妄不免為狂人而已
  愚按篇中體字有二義首節體物中庸體物之體
  也體物體身道體物我體物不疑皆此意身而體
  道易體仁之體也以天體身亦此意皆當随文體
[007-15b]
  認不必强合
燭天理如向明萬象無所隐窮人欲如専顧影間區區
於一物之中爾
 李注燭天理者知性也萬象無隐則能體物矣
 華注天理髙明人欲則闇蔽故其所見如此
  愚按此節雖不言心言性然亦大心盡性之義也
  燭明也影間猶言闇處
釋氏不知天命而以心法起滅天地以小緣大以末緣
[007-16a]
本其不能窮而謂之幻妄真所謂疑冰者與
 徴引莊子秋水篇夏蟲不可以語於氷者篤於時也
 孫綽逰天台山賦哂夏蟲之疑氷
 發明張子既偹言大心足以體物恐學者不察而溺
 志空虚不免流入釋氏故此二章専闢釋氏之非吾
 儒謂天下之物無一非我故索大心以體之窮理以
 盡性也釋氏則謂天下之物無一非空故遂溺志空
 虚而不自覺求見性而不知窮理也
[007-16b]
 補訓釋氏不知有天命之性凡物皆實理而以其心
 法之空起滅乎天地是以其見之小因以論大而亦
 為小以其見之末因以論本而亦為末於其不能窮
 者輙舉而謂之幻妄豈非所謂夏䖝疑氷者歟究其
 實由於不知天命耳○天命即性也緣因也
  愚按天命皆實理故天地皆實形此吾儒之道也
  釋氏則以空寂為心法欲六根妄想皆歸烏有乃
  即此以揣度天地亦以為宜歸於空及不能然則
[007-17a]
  遂舉而歸之幻妄以為太虚中不宜有而有之物
  起滅者謂其以一人之私見生之滅之猶所謂以
  意予奪人者也李注以起滅屬心語氣不合
釋氏妄意天性而不知範圍天用反以六根之微因緣
天地明不能盡則誣天地日月為幻妄蔽其用於一身
之小溺其志於虚空之大此所以語大語小流遁失中
其過於大也塵芥六合其蔽於小也夢幻人世謂之窮
理可乎不知窮理而謂盡性可乎謂之無不知可乎塵
[007-17b]
芥六合謂天地為有窮也夢幻人世明不能究所從也
 徴引易上傳之四章範圍天地之化而不過○釋氏
 謂眼為色根耳為聲根鼻為香根舌為味根身為觸
 根意為法根心經云無眼耳鼻舌身意楞嚴經云六
 根成解脱金剛經云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
 補訓此承上文不知天命以心法起滅天地而推言
 之妄意天性即不知天命不範圍天用即以心法起
 滅天地反以六根之微因緣天地遂謂天地日月為
[007-18a]
 幻妄即以小緣大以末緣本謂之幻妄下文蔽其用
 於小溺其志於大承六根天地言之塵芥夢幻又承
 小大言之是皆不能範圍天用不可謂之窮理盡性
 無不知又挽到妄意天性上末四句又推其塵芥夢
 幻之意層層説下總是極言釋氏之失較上節尤為
 詳盡○易範圍天地之化化即是用蔽遮蔽所見不
 全也
 李注此條起數語即太和篇所謂畧知體虚空為性
[007-18b]
 不知本天道為用反以人見之小因緣天地明有不
 盡則誣世界乾坤為幻化者既不知隂陽剛柔仁義
 三極大中之矩則其語大語小也皆蔽於詖而䧟於
 淫欲不流遁失中得乎盖既溺其志於虚空是過於
 大也所以塵芥六合既蔽其用於一身是蔽於小也
 所以幻妄人世六合無窮也人世無息也謂之塵芥
 幻妄是不窮理者也不窮理者由於不知性之所有
 而昧於天之所以為天也反自謂盡性而無不知可
[007-19a]
 乎惟不能知性之所有而昧於天之所以為天故其
 塵芥六合也則以天地為有窮而性獨無窮不知性
 無窮天亦無窮也其幻妄人世也則其明不足以究
 所從來故謂天地且幻妄况人世乎不知天人異形
 同歸於道天人殊用同出於性天地非幻妄則人世
 亦非幻妄也盖六根之輾轉流滯者乃人欲之末流
 而一隂一陽乃天理之本體以人欲之末流疑天理
 之本體豈非以小緣大以末緣本之過乎
[007-19b]
  愚按妄意天性謂以私意揣度天性不知範圍天
  用正見其實不知性也吾儒以性為至實性中萬
  理畢具故能範圍天地之化其於吾身則以性節
  情以理制欲随處盡道以全其本然之體其於天
  地萬物則知明處當參贊位育以盡其分所得為
  之事皆所謂範圍天用也釋氏以空為心法遂欲
  遺棄一切是妄意天性而實不知本天道為用以
  盡範圍之理亦烏足與語性哉六根之微以下皆
[007-20a]
  言其不知範圍天用處即不知性之實也蔽于小
  跟六根來溺於大跟因縁天地來語大語小二句
  虚下言其實以六合為微塵芥子正溺於大而語
  大之失中也以人世為夢幻泡影正蔽於小而語
  小之失中也此數語層層推出總不外前節以心
  法起滅天地以小縁大以末縁本之意明不能盡
  與明不能究所從俱言釋氏少窮理之功而不能
  明此補訓謂明其不能究所從亦未合
[007-20b]
 
 
 
 
 
 
 
 正䝉初義卷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