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2k0050 陝西通志-清-劉於義 (master)


[092-1a]
欽定四庫全書
 陜西通志巻九十二
  藝文八記二/
  増修華清宫記        元/商挺
始余從先大夫宦遊長安道過華清因讀古今名賢石
刻其興廢沿革之迹畢陳於目前重樓延閣層臺邃沼
雖不逮承平盛時䂓模制度宛然固在迨兵燹之餘居
民播遷所在宫觀例隨灰刼華清亦不免莽為薉區矣
[092-1b]
嵗癸丑復過故宫意謂蕩然無復向日及見屋宇修整
階序廓大為殿者八曰三清曰紫㣲曰御容曰四聖曰
三官曰列祖曰真武曰玉女為閣者二曰朝元曰沖明
為湯者二曰九龍曰芙蓉鐘鼓有樓靈官有臺星壇雲
室蔬圃水輪以次而具丹堊藻繪燦然一新若初未毁
而又有加焉者詰其故主㑹趙志古輩合辭言曰先師
清平老人趙志淵自洛川還過驪山西顧彷徨憫宫室
之彫廢慨然以修復為事乃命其徒剪榛棘礱柱礎陶
[092-2a]
瓴甓勤垣墉於是四方道侣各執其藝來㑹宫下鼓舞
欣躍咸願薦力土木之功以時竟舉斜傾者起之腐敗
者易之破缺者完之漫漶者飾之又得太傅伊喇公總
管田公輸貲助役相與翼成稍稍興葺僅見倫叙事未
竟不幸厭世志古等才謭力綿大懼不任以墜宗緒自
是脅不霑席食不甘味饑寒疾苦不以累業者逾十五
年始克有成敢以記請庶徵石書辭俾永傳焉余謂秦
中名山水多矣可取者惟華清為最闢門可以瞰清渭
[092-2b]
登髙可以臨商於髙甍鉅棟綿亘盤鬱寒藤老樹䝉絡
揺綴而漢唐之離宫別館咸在焉斯則華清之竒觀也
又況東西奔走實當衝要而往來大小畢慰其意此誠
與時遷徙應物變化無所往而不宜者也向非清平𤣥
應感人何能新宫宇還舊觀非志古竭力盡悴曷能勤
堂構紹宗風而喑無一言是使師弟之功泯然而不傳
也聊推次營造始末刻諸石用紀嵗月云時中統二年
九月念五日商挺記
[092-3a]
  重修奉元路廟學記       虞集
集聞之兹土也昔者周公嘗治而教之矣禮樂其具也
出之於宗廟朝廷之上行之乎學校井田之間因其秉
彛好德之懿而詠歎夫天命之不已因夫卦畫示人之
藴而發揮乎變通之無窮致嚴於閨門袵席之㣲而推
至乎天地神明之著致察乎時物衣食之末而究極乎
輔成化育之功耕祿之均施之四海而無不準也祭祀
之達傳之子孫而無不保也三代以降人文莫過焉世
[092-3b]
降俗易仲尼猶有不復夢見之歎而況於千載之下乎
漢唐之遺迹無復有者又何有於教之可言耶昔者程
子得周子之傳而起於洛邵子在焉横渠張子特起於
關中其學一原也而尤有意於制作之事焉程子之言
有關雎麟趾之意而後可以行周官之法度此周公之
遺意而張子之志也與正䝉之書學者受讀訂頑之銘
推極乎事親事天之誠而程子以為其修辭之不可及
其智勇之所造非振古之豪傑孰能與於此而其言曰
[092-4a]
貧富不均教養無法雖欲言治皆茍而已議與學者買
田畫井正其疆界不失公家之賦而立斂法廣儲蓄救
災恤患厚本抑末以見先王之遺意而當今可行也又
曰今欲以正經為事自古聖賢莫不由此而始逺者大
者有所未及而可於家庭見之又曰學者且須識禮可
以滋養德性集義養氣蓋有所據依即有常業可以見
諸行事其端緒可見如此方是時關洛相望表裏經緯
孟子以來亦未有盛於此時者其為言曰衣被天下後
[092-4b]
世至於今賴之詠歌周南者不亦歸而求之有餘師乎
世祖皇帝初年覃懐文學許文正公上書與師友講明
於斯文矣儒者之效遂大見於當時而至元大德之間
猶有守志勵操之士髙蹈深隠於其鄉朝廷不愛尊爵
顯位以延致之以表式於四方聞其風而及其門者亦
多矣未必其寂然也夫其風氣四塞之地土厚而水深
其生人也質直而忠厚是以文王周公之教易行焉仲
尼所以賛諸易詠諸詩載之於書者莫究其事至於關
[092-5a]
洛諸君子而大明焉舍此無以為教矣學於斯者思周
公之為治以極於孔子之道因横渠之學而博通乎濓
洛之原則化行俗美賢才衆多豈不於吾雍學而見之
乎詩曰南山有臺北山有萊樂只君子邦家之基不有
聖賢之遺訓則斯焉取斯請以諸大夫君子而與其都
人士講焉
  始入華山至西峯記      明/王履
寓長安之踰年新豐丘丈來偶談登華山所得且慫惥
[092-5b]
余遂諾焉時暑溽期秋初偕余再登七月十有八日至
丘丈所而丈適病餘尚困命其外孫沈生相余騎驢行
并以日夜越二日暮抵華隂遞運所託宿焉大使黄某
具酒肴待因以所登難易為問曰官此六年去山僅數
里懼弗勝興作隨止聞遊者及青柯坪仰瞻多自沮而
退以故卒不敢往遣其僕慣登者二人導余翌日早食
畢行近山口泉聲琅然稍入殿角出灌木中僕曰此玉
泉院也至院外觀希夷先生塑像熟睡如生立清樾中
[092-6a]
風泠泠來鬢鬚動揺而塵垢之面如濯諸道士出迎具
茶果言緣險難甚草木交㦸不可以禮服贈余一杖謂
扶到青柯坪而止以上則不可杖矣於是冠履外服等
悉留院中唯幅巾短衣行縢草履而已沈生健善步跣
以行二僕前道旁山對開神意飛動未遽行且覽其槩
於時宿雲在嶺羣峭未出餘烟自旁山上騫朝陽射其
端壁立之妙荏苒可得風觸壁一鳴翏翏焉而往調調
焉而不知其所窮余善畫相契時深遂凝立四人已及
[092-6b]
逺呼予且趣急登而安知予之所得不在急也地多樲
棘且蘙薈不見路二僕予離輒誤岐之他□相錯稍不
謹視則觸面罥髪跼且蹐杖攀以進予素不善步驟登
累息不能制必竢定始行予時以紙筆自隨遇勝則貌
故行視四人愈遲四人常先若猶豫然然沈生知予見
予䇿亦䇿予憩亦憩予僮雖不解畫頗解吾癖遇竒樹
竒石即報亦頗慧貌不能盡者俾記之及澗而斧斤聲
雜蟬鳴鳥哢中出輟䇿聽之謌伐木丁丁鳥鳴嚶嚶詩
[092-7a]
以過泉淙淙然如琴如筑如佩環不少休其停滙處澄
澈如鏡㣲漣動揺日影上壁中多紅白礫予盥頮清寒
透骨試嘗焉甚甘美憶嚮年飲吾鄉陽山泉不知去此
幾十倍澗北絶徑處實如柚者下垂僮以為橘越險而
擷之蜇口畧不可食棄去峛崺西轉至小石洞洞外平
石如枰中可㕘坐恨不攜本道輩絃琴于兹以寫幽抱
既而坐枰上書所賦詩而東巖方洞適與之對意靈詭
内?遂相率以入僕曰此希夷匣耳蓋其𦵏處也棘梗
[092-7b]
道不得近因疑匣為函恐指所盛蛻者而俗謂之匣與
辰巳許及上方峯峯直立鐵鎖下垂望峯端漫不辨何
似但峯腰雜樹倒懸斜倚而幽意可人鏁兩畔多小坎
從下達上深可二寸僅容履端蓋登則緣鏁以託足者
僕曰上有道士王友巖居之不下峯唯玉泉一二道士
時裹糧往食之鏁盡處乃石罅號西天門北峯蓋唐𤣥
宗妹金仙公主駕鶴昇仙之地而門則𤣥宗覓金仙以
鑿焉者也從門入屈曲以上盤折數峯頂始及友巖所
[092-8a]
居南望連山不知止於何所上無雜草唯細辛一方不
多産予雖揺中而憚險弗敢進坐峯根娑羅樹下瞻悵
者久之由峯根北折度狹徑容僅一人徑外則壑谷類
也地不生草皆敗葉所覆行葉上不知窊隆躡空輒仆
予誤躡徑側一失脚幾墮厓下偶旅跡幽翳中古藤鬱
屈可畏正躡樹根進葉卒然鳴疑以為蛇也注視者久
樵人適從上來予問青柯坪逺近不對唯放謌倡答而
去出樹外石突突立中豁若斧劈然僕曰此第一關也
[092-8b]
鄉兵亂時民逃入山壘石絶此遂全予視關内尚亂石
旁聚無數關右二黒石虎踞因坐摹之忽不知四人所
在厲聲呼不應跡之半里所則皆坐澗邊投石于澗中
以戯此處水深路絶當驀澗賴澗石㕘錯不逺躐過既
過回視其澴瀯衍漾砯衝之態而吾意適永不能以遽
釋幾失吾主澗外瀑布正懸南崖端下激樹幹飛沫成
雨㸃因風容與久而後墜又百餘步則第二關也類天
作亦似人為視第一關壯雖不逮而險則過之關中隂
[092-9a]
風勁甚不可留促步出返顧所來則一青靄爾復登頓
冥宻以行詰屈數百折見平綠靄然林端既至青柯坪
也山恰半從入山來悉﨑崟側塞夷者唯此草長過人
岡之上有神祠焉礎餘瓦缺像設多壊祠旁小室中敝
竈猶存知舊有所主也日正午少饑初擬假爨於此不
意荒寂若是幸持𤓰果餅脯分食之汲祠畔井止渇日
漸熱足軟不可支卧祠前石階上適二道士自上下問
焉蓋玉泉之侣從西峯還也與之語雖無所竒亦善遺
[092-9b]
世者自山口至此其石之奔突倚伏出林翳樹者殊形
詭觀殆不能以物擬祠西南則始攀鎖處也置杖草間
聞松風飀然此以下皆雜木無松以上則純松矣蟬鳥
遂絶詩人謂山深無鳥聲信然鏁曳危石上僕先進予
亦攀過路縈紆并石根極隘瑟縮以行路斷接以木行
則揺少選一峯前障不甚峻上大下小所謂巘也無草
樹黒黄白相間上有赤白二圓形僕曰日月巖也豈生
成者歟復行餘二百步直岩嶄立有短橛閣崖罅為級
[092-10a]
如梯鎖旁垂問之乃百尺橦也橦直絳切自下突上之/義蓋聞之山中道士云
級每腐或缺掇級以上先輕躡試之然後置足過此又
有類是而愈長者千尺橦也缺腐亦然縱僕輩欲援何
以為力既上凡石之如嶠如扈如巋如岊者眩視不可
數抵前崖逕忽斷崖峻削無可為徑者即崖腹綴小木
如杓當絶谷之上凡三接始及徑鎖亦横綴崖腹余目
焉跡未及而先痿矣遣四人前度慮逼吾後以振也余
趦趄握鏁寸進之閉聽壹視步歇半木伊軋鳴東野登
[092-10b]
閣尚稱脚脚踏墜魂吾今何稱哉因自咎以親肢履此
險其孝安在昌黎慟哭遺書以訣者即此非與半時許
乃得過問諸僕僕曰老君離垢也信仙凡之隔如是復
斗折道松林中翳不見日毛髪為之聳然沈生謁山神
祠有禱懼蒼龍嶺之迅風也既至老木赤立惟東南一
枝僅存㣲有葉根亂布石上若萬小蛇攅綴蝡動余駭
焉貌其大較因思平日畫樹雖搜竒獵怪致巧寧得似
此所謂畫不神於所倣而神於所遇也然而望蜿蜒入
[092-11a]
雲勢未知何以處此嘗聞登者言度嶺慎勿旁視視則
惡風至危不可度嶺凡兩折中突旁殺如背色正黒鏁
當背上并鏁皆小坎亦猶上方峯所託足者二僕先示
所以登余匍匐踵其後以式大喘不自禁四面布伏嶺
背竊窺其旁則深不見底安知其幾千仞但松頭濈濈
出没蒼烟中萬峯羅拱向背髙低斜正起伏若翠浪洶
湧相後先秀不可狀風䬃爾有聲衆籟齊作沓盪奔激
逺近胥應憶登者言遂膽掉股栗不能動去上折無幾
[092-11b]
視若天淵然風稍止尋進而僕已過上折矣余强勉盡
一折日少昃愈熱余裸上體猶流汗不止行上折覺稍
便漸熟故也自嶺下仰觀將謂頂絶無復過此及嶺端
則峯頭挿雲尚不知有幾里由是筋骨如蛻喘促弗暇
出一語倚樹息四人則相語角健若賈勇於余者時雲
方滃然進退開合若相與相背往來四峯端悠颺不已
余神凝其間忘所以事事者僕輩弗是喻促以西峯尚
逺勿稽遂作以行至此則少土皆徑於石鏁縱横罕無
[092-12a]
鏁者又越五六險始及鎮嶽宫宫在西峯頂東諸神列
坐不辨誰何松罅間金壁參差與日争炫者嶽帝廟也
廟後松極森邃風一振之掩苒之形紆徐之韻由松端
倐爾東騖接之既泯忽又如在余行遲常殿四人已及
廟笑語未竟而曼聲速余至則烹茶熟矣道士王老師
欵坐廟之前則其居也四壁蕭然余意其以一身而處
於荒冷僻絶之區無所畏無所悔者非有得其能爾耶
茶罷徐叩所有則平平焉耳迺知其不得於見道而得
[092-12b]
於寡欲也牕在西壁隙有光啓牕而其居則庋之懸崖
之上俯瞰峻谷不見所極唯松頂麻萃斜距牕二丈許
峯壁峻拔自峻谷直上霄外畧無突陷真所謂削成者
壁上一松寄之璺間根直下如懸死蛇枝稍正拂牕手
可接松實纍纍余投以斷甓弗中墜下觸石且墜且觸
聲如從甕中來良久始息至是則頹陽向㣲霞彩漸發
倚牕望西北平田無際荒烟莽然中有渭水委蛇如龍
日光射水中金閃爍不敢正視居之南乃大岡頗類龜
[092-13a]
背色墨殊粗岡之下羣峯如攅劒如束筍無一渾然者
予將摹之而嵐靄迷漫弗果東望玉女峯殿正在峯頂
雪壁爍日殿旁有物似人非人往還松樹間逺不可辨
岡稍南大跡一岡上深可三寸長四尺餘旁鐫巨靈足
三字竊謂力能擘山其足跡僅如此得㣲不能載其形
乎且東峯掌形自峯端達峯底假使所傳果然則如彼
之大手而配以如此之小足有是理耶東則東峯玉女
峯昆季相倚唯南峯嶻焉獨出姪視三峯薄暮不及往
[092-13b]
遂宿焉風怒號御裌猶冷視蒼龍嶺裸體其寒暑之異
迺爾哉
  南峯記            前人
拂旦起王道士出華山記相示自峰厓洞谷池潭外其
宫觀古跡等不可計道士雖老而兵餘湮毁不甚識又
龍鍾弗能余偕故無以攷食已纎雲不痕旭日初吐露
未晞具行縢草屨以適南岡外皆松林也裁入笙簧盈
耳既不見天寧復有露但葉聲隨足悉屑可聽屈盤行
[092-14a]
林中迤邐漸髙境意交至弗暇接將謂地昇恍不記自
西峯來也松皆合抱森若筍擢蓋以險而存非如他木
之得全於擁腫也寒不生陵苕唯蘿薜青青以與松永
神則有之而樵斤不及余感其得所棲焉于吾中永依
依不能去行二三里稍疲坐松根養力而四人已在石
梁外髙唱曰南峯至矣起而前僕曰此希夷避詔巖也
余凡行以目昏不敢流盼竟不知已達巖底因仰首怪
狀可愕巖上覆如屋似蜂窠然頗類太湖石或類濤波
[092-14b]
蕩潏所為淡黒津津焉余坐觀不厭自謂不世竒逢細
貌之僅得髣髴西南角一罅明透可側身入余命僮掖
入之及罅半見罅外樹梢動揺日影流罅中明闇稍分
上滴瀝如雨隂氣挾罅風撲人巾服皆潤下濕不敢進
僮曰壁有鐫字四行不識字不辨余眊亦不之識俄罅
外喧聲意游者相與僮曰吾之伴三人也僮因呼其名
答在朝元洞待由是自巖底北旋嶢兀中度小𣙜又度
架枝代𣙜者三若波舟之所揺蕩古松一根扳卧壑上
[092-15a]
閼道勃窣踰松上過得真武祠遂入謁龜蛇在前記晦
翁謂其本北方𤣥武宿非實有此神蓋其教中設為形
像以神之耳余謂乾魚朽木題以大王居士便能威福
此何足怪從祠畔上磴扶石䦨轉峯角皆石版布道䦨
外臨絶谷試㣲瞰怵然神&KR0719噤㾕不可當閉目低首倚
壁始定峯南面上下壁削亘東西皆䦨也異焉伏石版
下覘蓋鑱壁成堮以疊石置䦨面之中窽石以入則所
謂朝元洞也深可四丈廣近之髙又倍焉純白如雪中
[092-15b]
設三清像諸神旁䕶凡供奉之具咸備余問故於主者
岳師師曰昔賀老師營此四十年雖鑿焉而不敢碎石
下墜墜則雷動龍?故也自爾且鑿且運不勝其勞功
未就而師亡繼以其徒甫就洞外西數步師又穴石版
鏁以下達西折則師之避静處也沈生等躍然往觀予
不敢從倚䦨待二時許還生曰穴之下則鏁雙垂鏁盡
則版道也穴道相距不知幾十丈石杙挿壁以當其中
鎚鏁下至石杙少息復縋至版道又少息然後攀鏁西
[092-16a]
行數十步始及避静處回視版道則載之銅杙之上而
銅杙則挿之峻壁之中外雖有䦨木久多腐以鏁是賴
掩其振揺石杙一銅杙十七竟不知作時於何所置足
䦨之外下見松頂如灌莽在沓冥中師去此幾時其室
其爨所猶在然非慿土慿于塊石之突崖耳室畔石窪
亦不深水則滿豈師藉是以食飲者與室之西則別巖
也巖類俛首形遥覆室上上鐫全真巖三大字赤色以
實之雖知人所為然上不可下下不可上其履虚而作
[092-16b]
之耶何其神也吾版道之初躡也知有版道而已奚暇
他及既至而得其所以危是心也始不知止於何地我
輩壯年恃力不少怯今精奪於此矣去洞沿故路東行
降八九折緣磴復升巨石錯峙石分處如甈下視類井
底黝不見物然兩木倚石可下問之僕僕曰安真人肉
身所沈生率三人下觀余坐石上及還談真人坐石龕
不壊具衣履如生人抑坐逝處耶躋石以望見峯巔羣
松如沃峯背類覆盂麄散如礪可縱步四人争先若飛
[092-17a]
余至此已疲甚足不吾許殆及巔憩龍潭旁掬潭水頮
面潭有三深者不過二三尺僕言雖大旱此弗枯竊意
龍?淵深恐未必在此然神物故不可以常理推也誌
雖稱頂有池生千葉蓮覓之不見不知當時騎茅龍天
飛者其由此非歟最髙處一松孑立余倚松望信乎諸
峯羅列似兒孫矣雲適生從玉女峯東峯兩間出倚風
作嬾態欻突然北涌似巔崖狀既而復還漸幔於松巔
不動如憩而山北所見皆漫漶不可識意彼或仰瞻吾
[092-17b]
固在雲表也青蓮居士謂呼吸氣想通帝座非此而何
既下又東行至龍神祠祠之外小碑一辭翰具美有道
渙而為氣氣運而為精精變而為神神化而為靈等語
因愛而再誦忽祠畔二小鳥下上峯壁不鳴青灰色頗
類鶺鴒尾稍短不知其何名岳師曰此鳥相與久矣飯
熟則乞食於我食已即去或置粟掌中亦躍以就啄師
年八十五矣兩目俱昩然往來祠洞兩間陟降如睹非
有道者與不然安得人鳥相忘如此
[092-18a]
  東峯記            前人
由祠北降而東取道松間忽有物行松上大如鼠尾芃
芃然聞人聲矍視不復動僕輩拊掌激之越樹去行二
里所至山祠入觀焉山水畫滿壁頗似范寛家法而渾
不及范余笑曰此中著此畫作者固無足責命之者誰
歟老君殿中居楊師迓余余謁之再拜因思吾夫子謂
見之猶龍口張而不能嗋吾安敢不拜師出果茗松花
粉供余并以萬年松數十本為贈蓋巻栢之屬而不屈
[092-18b]
者雖有松栢名不過石上小草耳巻栢亦以萬嵗見稱
於本草則知二物固皆槁而不死大松蔽峯頂清悄幽
閒殆不可為情然過青柯坪來松弗他雜唯白楊一二
間之毎風韻松林楊葉作䇿䇿聲如按如節彼吹竹彈
絲敲金擊石者其近歟余偃仰是間意風味未減貞白
殿之東則東峯盡處也下望平野襟懐灑然逺近諸山
相闖于烟蕪雲樹之表黄河隠顯東迤如帶潼關岡壟
積蘇於河濵遐覽未周雲倐隂漸黒平野皆晦予疑雨
[092-19a]
東向立風颯然自西南來萬松皆鳴松實交墜日斜透
雲罅出雲影漸北逝遂散余與沈生磔松實啖之索苦
茗於師以助其勝俄林中有聲若隕物然予怪而覘之
僕輩乃在松杪摘實以亂擲也於是俾沈生囊頓以備
騎驢疲困之用稍南一煬突出松底下磴迹之得石室
焉曠朗可容四五十人都竈湢所等舉不敝迺知居者
固盛於昔今唯一人者荒涼無養故爾禽聲不上青柯
坪雖因於髙寒而亦因於無養也聞是峯可翫日於天
[092-19b]
未明之際而糧少不敢居唯問師仙掌何在師指在峯
側而玉女峯可迫觀於是别去
  玉女峯記           前人
降而西可二里許東折漸上時正午稍熱渇且饑遂團
坐松隂中食所攜新棗至是無磴多倚木枝根石間危
且弗固因枝根為級皮脫滑不可登五人相與援推以
進凡二十餘處既盡則玉女峯頂也嘗聞女道楊氏名
妓也少年入山今耄矣初食松皮八年始火食或絶火
[092-20a]
則枵腹坐偶大雪不粒者七日亦無恙竟日夜弗卧余
心敬焉因訪之石室中尸坐如寐見予起相見具客主
禮笑曰此山罕聞人聲或聞之林中則指以為異君何
來之異耶余以所癖所偶為對就問其入山時才三十
有七嵗今已七十三矣乃自云一生無疾觀其顔雖非
丹而精神粲然步甚健固知其有所養也初見未敢叩
引余步松間風來激峯壁直下如箭㝷穿于林中松葉
皆沸鳴度壑而去相與立隒端目送其披靡者因指西
[092-20b]
峯東面窊隆如蓮花謂余曰此正所謂西嶽蓮花峯也
安有峯頭池井之産予疑焉未之決至玉女殿道玉女
所由觀洗頭盆蓋石上一圓坎耳水紺碧不乾集仙錄
稱有五十臼不知何據殿右觀韓姑姑遺蛻遣僮撤所
障亂甓啓棺蓋視之卧棺中如初殁者楊氏曰殁幾三
十年矣唯槁不腐以杖摘其足亦不僵有道者乃如是
蓋楊氏師也大石如龜殿正坐龜上而楊氏石室則藉
龜腹為之覆余問以昨之所不能辨迺楊氏采薪以虞
[092-21a]
雨雪之或及也由殿前踰石梁北眺崇岡廓然貍豸不
能進岡半有大璺焉楊氏曰唐𤣥宗禱雨抛簡處也下
通黄河雖未必果然恐或有自復旋至石室前指以迫
觀仙掌所在余與四人循東峯北行斯須林斷豁然乃
東峯之西北壁而玉女峯之東北巖也巖西努如鳥喙
距東峯不逺上豐下縮瞰即魄褫努處山松一生附巖
側不見根出巖上者三之一中無鱗而光僕曰此捨身
樹也游者抱樹轉數匝則獲福予僮聞即抱之轉不休
[092-21b]
峻遏乃止巖正當仙掌可察遂坐憶王涯仙掌辨謂峯
有五崖比壑破巖而列自下逺望偶為掌形俗傳則曰
巨靈擘剖掌跡猶存余因思之所辨又似得於傳聞使
果見之寧作是語不然則亦逺望而已未嘗如吾之近
觀也殊不知膏出於璺溜以漸淡黄㣲白間之黒壁中
上則五岐下則片屬岐者如指屬者如掌復有細溜無
數雜五岐間逺望之則惟見其大者故五岐如指耳寧
有崖比豁破巖而列哉由此觀之俗傳固非涯辨亦未
[092-22a]
為是且膏所溜處比比皆有豈惟此掌為然山石本黒
其或淡黄㣲白者皆膏之所溜使然也此掌外唯日月
巖最多其次則東峯西壁近於楊氏之石室者其色其
狀與此掌溜痕絶無少殊但彼不類物形故不以為異
而不稱耳雖歴代碩儒其詩賦諸作舉同然一辭於巨
靈之擘而不之䆒何也然則天下古今貴耳賤目訛以
承訛者安知其幾多耶將暮假榻楊氏石室中坐定㣲
請所有則答以待盡而已再請亦然余知其弗襮弗强
[092-22b]
也歘有光如燈度室前松林中僕輩驚指楊氏徐掩其
户曰與爾何預豈記所謂昭明者歟此亦可見楊氏之
有定力矣北牖漸明余出望月然隠於東峯未之見乃
與沈生步殿前以待之二更許光射萬松中碎影滿地
風颸颸然自歴三峯來松聲殊絶無他音清固不勝寂
亦難處因退寢夜過半大聲疊陣如濤雷然孔隙皆唱
喁明處寖黒知雲風欲釀雨也然僅攜三日糧遂懼數
視聽竟不得翕目迨曉風幸息曙光復來趣具飯下山
[092-23a]
至都土地祠僕還指南峯端如練者曰水簾洞也以昨
之弗知少立祠畔以聽杳不得所聞誦徐凝惡詩一噱
而去午及青柯坪覓所置杖亡矣然降比登頗易步可
與四人敵因思宫殿林木得全於上者險是賴耳然不
知鐵鏁之所經始路何以識人何以登也鬼與仙與皆
不可測已余學畫餘三十年不過紙絹者展轉相承指
為某家數某家數以剽其一二以襲夫畫者之名安知
紙絹之外其神化有如此者始悟筆墨之不足以盡其
[092-23b]
形丹碧之不足以盡其色然是游也亦非紙絹相承之
故吾矣箕踞石上若久客還家而不能以遽出也三步
回頭五步坐迺於我乎見之雖知毛女峯鄰於上方而
不識其處僕言王刁三洞山外之西及玉泉院則日已
在西南隅矣弗果往午飯已熱如炙假籧篨卧院前亭
上繞亭皆泉聲咫尺不辨人語因憊竟睡去二時許始
醒諸道士索留題爰口占書希夷像之壁間以出嗚呼
生大華之方由大華之側古及今安知幾許然愛焉者
[092-24a]
亦每以艱險自畫而不之遂雖少陵枕藉關中亦望焉
而止耳天下竒絶處固有係乎緣偶不偶也郄詵謂山
行洗盡五年塵土腸胃吾塵土五十年不意中得此行
雖遘一遺十而秀拔之神雄峙之觀亦足以暢夫一生
之拳跼矣昔人言會心處不必在逺竊意未得至此恐
未可謂之㑹心余子平之累已向畢而遐蹈未能者以
母氏之頽暮故也掇其大都以志竒遇
  巡撫陜西都察院題名記    楊一清
[092-24b]
今天下藩省重地朝廷勅遣内臺重臣以臨蒞之謂之
巡撫巡撫之職凡有司政務若錢穀士馬若刑名若賦
役農桑水利之類悉聽剸裁文臣自方伯監司武臣自
連帥偏禆而下咸奉法令遵受約束事有益於兵民得
承制以便宜從事不拘文法焉可謂重矣陜西古稱秦
中天府四塞之國内領八郡綿亘數千里北接沙漠西
控羌戎為四方根本樞要之地若延綏寧夏甘肅三鎮
雖俱宿重兵各有内外重臣仗節握符開府其地然饋
[092-25a]
餉供億率仰給内郡至於屯戍之兵統領之將多自陜
西調遣三鎮不得專焉是其為任又非他省巡撫比矣
凡巡撫闕人吏部請于上于廷臣及方嶽中舉才行素
著者二人以聞而親簡其一用之比嵗陜西巡撫闕人
則又多自他省巡撫有勲績負時望者改命而來蓋難
之也𢎞治戊午都察院右副都御史汝南熊公自巡撫
山東移鎮于兹顧瞻行臺宏麗靚深稽閱庶務察凡所
以安内全外者規畫井井纎細備具嘆曰前任經理之
[092-25b]
功大矣求其名位世次之詳不可悉得爰命有司稽之
籍牒詢之父老礱貞石將刻之乃進提學副使楊一清
而屬之以文惟㕔事有石題名有記非古也而後世行
之於政治不為無助列賢不肖有觀戒之義焉識寛猛
弛張繁簡先後得損益之宜焉邦人之去思士林之仰
止率于是乎在而豈徒哉按陜西巡撫宣德間吉水羅
公汝敬以工部侍郎始授兹任正統間姑蘇陳公鎰束
鹿王公文皆以右御史出入更代而鹽山王公翺慈谿
[092-26a]
張公楷繼之其在景泰則有若萬安劉公廣衡平定耿
公九疇其在天順有若廬陵王公槩至于西蜀陳公玠
嘉興項公忠鈞陽馬公文升青神余公子俊常熟程公
宗長子阮公勤舒城鄭公時皆成化間相繼而來者也
重慶賈公奭泰和蕭公楨束鹿王公宗彛安成張公敷
華靈寶許公進則自𢎞治間相繼而來者也維今熊公
實繼許公後蓋自羅公而下所及知者凡二十一人或
以惠愛聞或以風力顯或以討叛樹勲烈或以修築城
[092-26b]
塹疏通水利著勞效進位尚書者已十二人位兼保傅
者五人為冢宰者一人為大司馬者三人而今在朝者
方來所進固未涯也其無聞於世者纔一二人爾嗚呼
可謂盛哉夫惟天下之重地當用天下之正人夫惟天
下之正人斯受天下之重任之數公者咸以正人被簡
擢臨重地其卒當天下之重任而有餘力也宜矣繼自
今巡撫于兹者宜何如紹承之哉國家設郡縣以統民
設衛所以統兵慮其不職也而領之以三司復慮三司
[092-27a]
之不職也而糾之以巡按又以巡按嵗代不常且官有
常職未免為文法所制勢有所格柄有所不專于是乎
有巡撫都御史之設焉今之民與兵皆創傷困憊之餘
愁苦之狀有不忍言者郡縣不能為之所望之三司三
司不能為之所望之巡按又望之巡撫至巡撫則止矣
巡撫不能為之所民將復誰望哉故為巡撫者知為朝
廷愛養兵民而已政有為民病者我得而釐之事有為
民利者我得而興之諸司百執事有剝民財窮民力殘
[092-27b]
民肌體以行若私者我得而除之宿奸鉅盜慿藉以逞
為民大蠧者我得而發之坐一堂之上有兵有刑有挺
有刃有斧鉞有華衮有陽春有霜雪其未來也以無心
待之其已來也以至公將之不詭不隨不矯不亢不撓
不奪為之在我者盡吾心焉而毁譽榮辱成敗利鈍皆
有所不計嗚呼為巡撫者不當如是邪抑此皆數公所
嘗行而已效焉者余將致忠告于後來意無出此故承
熊公命于題名之石極言之公名翀字騰霄舉己丑進
[092-28a]

  四獻祠重修記        張士佩
古之邦獻没世祠于梓里禮也蓋一以欽崇前哲而型
範在焉一以風厲後進而教化在焉故鏡燭治體者率
重之然必材犖而庶政咸績民皥而四境乂安亷髙而
經費弗匱乃能注及典禮墜舉𢎞曠也藍田之北故有
四獻祠祀正愍公昆仲嵗久祠圮壖削幾半邑令王君
慨焉力復之更飭棟宇増拓簷榱且東建簠簋之庫西
[092-28b]
創燕胙之堂前為儀門而儀門左右為黄冠之室蓋司
香司帚者也前復為大門三楹匾曰四獻祠垣周祠外
瓦覆垣顛工始萬厯己亥嵗孟夏以庚子嵗季秋工訖
予兒惟俶適得其門歸述𢎞碩皆永圖也蓋懲前修未
再紀輒多就圮爾按史吕正愍公名大防字㣲仲以左
僕射同范純仁相垂簾聽政者八年能使元祐之治隆
比嘉祐而厥兄直學士大忠字進伯知代州曰契丹使
求代北地神宗將從之大忠曰彼遣一使來即與地五
[092-29a]
百里若使魏王英弼來求關南則何如神宗曰卿是何
言也劉沆曰大忠之言社稷大計願熟思之厥弟宣義
郎大鈞字和叔從横渠學中乙科能踐履師說衰麻𦵏
祭冠婚膾飲慶弔一本于禮關中化之為從事日以剛
直折种諤卒脫轉運使之禍厥弟秘書省正字大臨字
與叔學於伊川通六經尤邃于禮元祐中為太學博士
遷秘書正字范祖禹薦其好學修身如古人可備勸學
未及用而卒據此則四公之獻彰彰矣然和叔鄉約今
[092-29b]
為令甲而與叔選舉論奈之何施行有待乎其論畧曰
為國之要不過得人以治其事今任人以事不問其才
之所堪如此而欲事治未之有也今欲立士䂓以養德
厲行更學制以量才進藝定試法以區別能否修辟法
以與能備用嚴舉法以覈實得人制考法以責任稽功
此善治之論也今去宋逺矣取人而用不問其可任何
事猶之宋也焉得繹及選舉之論而為取士必得之制
乎取士必得則薄海内外善治班班矣然則四公者立
[092-30a]
德立言立功萃一門而傳百世宋因之代稱多賢于國
増重矣豈特光秦中獻藍田已哉祠協典禮王令拓為
修建有以也夫有以也夫祠依墳墳廣廿畝祠廣十有
四畝而墳祠之壖祭田寓焉王令名邦才字汝用號西
皋河南盧氏人
  遊龍門記           吕柟
龍門在秦晉之間萬山之㑹禹治水竭力之地形勝甲
於海内久懐遊覽而未獲内濵子曰天下之美不努力
[092-30b]
一至惰違不可補他日谷泉子西巡亦猶是興也乃四
月之初實齋王子以隨谷泉子之清澗也先自安邑至
河津以俟二公明日谷泉子自萬泉至又明日予自解
州猗氏至又明日内濵子自運城至是日雨甚内濵子
陟降懸坡跋涉泥潦不倦也既且集二公曰如來日霽
天貺佳期矣來日者月五日也果霽於是實齋王子先
往龍門予繼往以同俟二公道過辛村謁卜子祠召其
雲裔撫問焉有題詩北至清澗風大作從者曰俗傳食
[092-31a]
豕肉詣禹廟必風予未諾然以懾寒入福聖寺加衣兼
錄途中作風滋甚反袂䝉面衝風而往過神前村始至
龍門山麓乃緣棧道步屧而升一吏外持以防惴墮既
謁禹像風益焚輪起撼松栢騰砂礫上蔀天日下掩河
汾肅肅然森森然正若蛟變虎嘯而禹在殿上使羣怪
持雷斧秉神斤以闢龍門也然實齋席設亦無豕肉王
子曰俗傳於義無害亦可從未幾二公亦經卜子祠而
至既拜禹升殿有攜尊從者置之神几内濵子曰禹惡
[092-31b]
㫖酒可避之東下谷泉曰禹所惡於酒者㫖也此酒不
足以當禹惡酒行移時食且舉風息食有饅頭飣其饀
者豕又不風不知俗傳者何也土人又曰此地日有潮
風蓋兩山夾立而大河中出嵐氣縈迴空洞薄觸即颼
颼無所於散此或其真云若乃食豕犯諱厚誣聖人於
經無取焉食既乃游觀四壁金碧丹青十三彫謝蓋自
六籍羣史四書諸子凡言禹事者無不開方絢識且筆
精意逺非時人可到殿記在元貞年間此壁之圖必其
[092-32a]
並興關中人稱岐山周公廟畫殆不過是也既而進謁
後寢見塗山氏像止二嬪侍側而冠裳樸質猶可想見
古風出廟西南乃捫青蘿緣曲磴以上望河樓即谷泉
所改吞吐雲雷樓也在龍門東闑之上蓋梁山中斷而
東峙者也前臨中流上作石室旋柱其外以為傳廊室
塑十閻羅像俗言至此絶險之地與死為隣也樓外俯
黄流凌白雲孤山直對其前而雷首中條𣺌𣺌冥冥乍
見乍没皆入望眸從人舉爵者三而風又作不可留乃
[092-32b]
附僕背蹴蹬而下二公先過流丹亭實齋王子比至河
堧以觀遡舟予謂斯樓不可無識也乃獨上寫一絶於
石室東壁而下二公使人召予至流丹亭北倚石崖其
南半懸中流栢柱斜度其下上用板棚鑿板如井口以
汲流即取勺水於滄海也亭匾則白巖喬公小篆谷泉
子甚羨取焉下亭乃從内濵子比就實齋王子於河堧
路西即河其東皆怪石層崖崒嵂﨑嶇不可以步而内
濵飄裔如飛予力追不能及至堧則西山東轉北遮河
[092-33a]
流不見來處□灘環望四面皆山如人院落其前則兩
山拱峙正若龍門有煤舟自北絡繹而來棹歌漁唱不
可殫圖此其為禹穴乎或曰龍門之外河洲之上青草
萋萋黄沙瑩瑩視河之髙不過咫尺若遇秋水泛溢雖
百里之漲千尋之濤不能浸一坏土焉是則禹穴者也
内濵子曰禹古今之大智而乃喪身于此乎谷泉子曰
會稽亦有禹穴云在其河之堧方欲即舟北行以求所
謂元流三汲浪者或曰在金門五七十里或曰在吉州
[092-33b]
百餘里不能往徘徊悵望而西方孤雲與寒雨驟至乃
即挽僕南返蓋天下竒觀不欲人盡覩而風雨幻忽雲
雷時出亦此山之神粧㸃修飾以聳來者之瞻乎然斯
遊也不可謂不索其隠而得其竒矣故既歸夜夢猶在
此山之上明日以告二公二公曰子可作龍門風雨遊
記遂分題為四韻一詩
  關中書院記         馮從吾
余不肖偕諸同志講學寶慶古刹有年矣嵗己酉十月
[092-34a]
朔日右丞汪公憲長李公憲副陳公學憲段公聨鑣會
講同志幾千餘人相與講心性之㫖甚具驩然日晡始
別瀕行諸公謂余曰寺中之會第可蹔借而難垂久逺
當別有以圖之明日即以寺東小悉園檄咸長兩邑改
為關中書院延余與周淑逺諸君子講學其中而汪公
復為書院置公田延綏撫臺凃公聞而嘉之以俸餘増
置焉講堂六楹諸公匾曰允執蓋取關中中字意也左
右各為屋四楹皆南向若翼東西號房各六楹堂後假
[092-34b]
山一座三峯聳翠宛然一小華嶽也堂前方塘半畝䜿
亭于中砌石為橋偏西南不數武掘井及泉引水注塘
并覆以亭二門四楹大門二楹舊開于南緣隣官署冠
蓋紛遝深山野人不便厠跡因改于西巷境益岑寂且
不失吾顔氏陋巷家法也西巷地基乃用價易民居大
門外復搆屋南北相向各三楹門北隙地復搆小屋數
楹仍居數家以供洒掃之役前後稍為修葺未及數月
煥然成一大觀矣松風明月鳥語花香令人有春風舞
[092-35a]
雩之意而劉郡丞孟直復為八景詩以壯之一時同志
川至雲集吾道庶幾興起而余愧不足以當之也一日
講畢諸生請曰自昔書院剙建皆有記而當道諸公盛
舉又不可泯焉不彰也先生得無意乎余唯唯因進諸
生諗之曰我關中形勝甲于天下羲文武周後先崛起
弗可尚矣自横渠後理學名儒代不乏人蓋文獻之邦
而學問之藪也吾輩生于其後何可無髙山景行之思
且書院名關中而匾其堂為允執蓋借關中中字闡允
[092-35b]
執厥中之秘耳夫中之一字自堯始發之所謂堯得統
於天者此也然中與不中雖見于事而實根於心舜又
恐人求中于事而不知求中於心故曰人心惟危道心
惟㣲惟精惟一允執厥中其㫖㣲矣然危㣲精一之辨
莫詳于子思中庸一書蓋中之為德庸德也中之為言
庸言也喜怒哀樂中節子臣弟友盡道是也于此一 一
中節一一盡道直至中和致而位育臻然後可以合無
聲無臭之妙然後可以語盡性至命之學嗚呼豈易言
[092-36a]
哉夫喜怒哀樂中節固也若必待已發而後求中節子
臣弟友盡道固也若必待既感而後求盡道則晚矣故
必當一念方動之時而慎之而後能中節盡道也此慎
獨之說也故曰其要只在謹獨雖然又必待念起而後
慎之則亦晚矣故必當一念未起之時而慎之而後能
中節盡道也此戒慎不睹恐懼不聞之說也故曰静中
看喜怒哀樂未發氣象一念未起則涵養此心一念方
動則㸃檢此心于此惟精于此惟一庶乎有不發發皆
[092-36b]
中節有不感感皆盡道矣嗚呼豈易言哉然人多不肯
用戒慎之功者何蓋亦未知本體責任不容諉耳且天
命之謂性非命之甘食恱色如告子所稱正命之使我
位天地命之使我育萬物也我能位育則性盡而能復
天之命我不能位育則性失而無以復天之命可不畏
哉命如君命父命師命然君命父命師命皆著於聲臭
而惟天命不著于聲臭故曰上天之載無聲無臭天之
命我者如此其重而又無聲臭之可即念及于此喜怒
[092-37a]
哀樂雖欲不中節不敢也子臣弟友雖欲不盡道不敢
也獨雖欲不慎不睹不聞雖欲不戒慎恐懼不敢也孔
子曰畏天命又曰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彼不畏者
原不知耳若知之豈敢不畏哉知本體之難諉自知功
夫之當盡而或又謂本體原自現成用功即落意說是
謂天地本位萬物本育而我不必位育之也棄天䙝天
甚矣其如天命何嗚呼位天地育萬物聖人此天命凡
人亦此天命上而天子此天命下而庶人亦此天命無
[092-37b]
聖凡貴賤無弗同者今吾輩自天生以來俱各命之以
位育之性俱不容不講危㣲精一之學即汲汲皇皇異
日猶未知能復天之命否也而尚敢暇逸為哉上帝臨
汝無貳爾心願共勉之諸生&KR0719然曰今而後始解允執
之義矣敢不努力以毋負上天所以命我之意于是次
其語書之以為記
  巡撫延綏都察院題名記     姚鏌
延綏在秦時為上郡歴代以來皆為邊塞地而黄河以
[092-38a]
南則時亦有擾於干戈者我髙皇帝再造區夏盡復秦
漢之故境河南地皆國家所有時議者不能因河為塞
乃就近地設榆林莊等十八寨屯兵戍之正統初火篩
遂渡河朝廷始遣都指揮同知一員監察御史一員議
控制焉於是展作榆林城立石為界増置屯堡置墩臺
以偵伺其備亦漸以飭矣旋又去御史不設以陜西副
使代之正統三年又去副使不設以鎮守陜西右副都
御史陳公鎰往來提督之繼者為右僉都御史王公翺
[092-38b]
大臣之行邊者自二公始已而更革不常正統十二年
復擢前任榆林監察御史馬公恭為右僉都御史叅賛
軍務始專制延慶二府軍民事馬公前後凡七年以老
去乃以右僉都御史陸公矩蒞焉俄又以大理寺左少
卿曹公璉更為之皆駐綏德以控邊陲亦未有定設也
天順初河套失守乃就榆林建都察院命徐公瑄為右
副都御史身臨邊制之改叅賛為巡撫去綏德而駐榆
林於内地則間一歴焉自是專以都御史為之矣歴成
[092-39a]
化來未有改者至余公子俊建議於朝大為指畫再拓
榆林城添置公署相度形勢東西列營堡共三十有六
屯軍四萬有餘士馬精彊甲於西陲榆林始號為重鎮
矣𢎞治間復用都御史陳瑶議以延慶州縣盡屬於陜
西之巡撫而延綏巡撫專責之巡邊事權已不無稍異
敕諭猶以巡撫延綏為名者仍其舊也夫上下數十年
來大臣從事於此設置固不必同其為都御史者蓋十
之九也顧未有記其名以示後人非缺典乎夫都御史
[092-39b]
臺官之長也明初專以司糾察申理寃抑其職獨雄於
諸曹其後用為巡撫則於事無所不理而所謂糾察與
申理者固在也及用之以彈壓邊鎮則地方之安危盡
繫之得其人則一邊盡治外安邊疆内奠軍民其於鎖
鑰之寄視内地愈重矣居是官者得不思所以自厲哉
古之人有功業彪著其榮名足以歆艷後世者世之人
聞其名輒想其人不能自己是人有賢否而名之輕重
繫焉可不慎歟是碑所記二十有七人其聲績卓然名
[092-40a]
世者正不少蒞此者當自得其人為觀戒焉榆城舊有
都察院已頽壊不可居予視事之二月為稍改作以新
其規于是志其沿革自陳公鎰而下其姓名咸勒之碑
隂使後此者可續而書亦世有徵焉
  太華山記          李攀龍
經曰太華之山削成而四方其髙五千仞其廣十里蓋
指華中削成而四方者爾四方之外未之盡華山也自
縣南十里入谷逶迤上二十里抵削成北方壁下乃谷
[092-40b]
即西南出不可行行東北大霤中霤中一峽裁容人左
右穿受不滿足穿受手如决吻人上出如自井中者千
尺曰千尺橦北不至十步復得一峽百尺人上出如前
峽曰百尺峽則東南行厓往往如覆墩出人穿其穹中
行穹中穿如仄輪牙也厓絶為橋者二所東北徑雲臺
峯東南得大阪可千尺人從其罅中躡銜上阪窮為棧
五步顧見罅中如一耦之&KR0908新發諸耜矣罅中穿如峽
中峽中銜如罅中峽中之繘垂罅中之繘倚皆自汲也
[092-41a]
棧北得厓徑丈人仄行於穿手在決吻中左右代相受
踵二分垂在外足已茹則齧膝也足已吐是以趾任身
也北不至十步厓乃東折得路尺許於厓剡中人並厓
南行耳如屬垣者二里剡窮復西出厓上行則積穿三
丈有厓從北來踆北厓上複髙三丈自踆首南行厓如
前剡中屬耳甐耳矣三里而近為蒼龍嶺嶺廣尺有咫
長五百丈厓東西深數千仞人莫敢睨視是酈生所稱
搦嶺須騎行者矣雖今得拾級行哉足欲置之置先嘗
[092-41b]
一足于級上置也然後更置一足其所置足猶若置入
石中者猶人人不自固匍匐進也余夫善載腐肉朽骨
者乎至級窮得厓踆焉髙二丈一隅西北出入從其隅
上南一里得厓又盡磝不可以穿繘自汲也是皆所謂
懸度矣不至百步西北冒大石出厓下西南上二里得
松林五樹稱五將軍厓上者不見杪厓下者不見本從
縣中望見松如樹菼也西一里有大石如百斛囷不知
何來客於此横道而處踰之為穿徑二十所西南百步
[092-42a]
得巨靈掌掌在削成東北方壁上不盡壁五丈許人不
得至掌二丈許掌形覆其拇北引如三尋之㦸從縣中
望見掌即五指參差出壁上也又西北百步詣削成四
方上矣西南望削成四方中東北望所從上削成道道
從東北隅出二十里是錞于雲臺峯猶杓之在斗矣削
成上四方顧其中汚也上宫在汚中西北玉井在上宫
前五尺許水出於其上?於其下東北淫大坎中凡二
十八所北注壁下壁下注道中一穴北出水從上冪之
[092-42b]
也四壁之穴各在一摶上宫東南上三里許得明星玉
女祠含神霧稱明星玉女持玉漿乃祠在大石上大石
長十丈許祠前輒拆拆下有穴穴有石石如馬折南五
丈坎如盆者五所如臼者一所水方澹澹也下從祠東
南峽中行二里得池二所大如輪東南行三里望見衛
叔卿之博臺在別巔為埒不盡厓尺中如砥可坐十人
厓南北繘纚纚也欲度者先握繘自懸厓中乃跖厓自
汰令就繘不得繘還跖厓自汰得而後釋所自懸繘也
[092-43a]
此即秦昭王使人施鉤梯處也西南上三里許得一箭
如括曰天門門西出為棧而銅柱陿不能尺長二十丈
棧窮穿井下三丈竅旁出復西行為棧而銅柱一池在
石室中不可涸也天門旁有臺如叔卿之臺南望三公
山三峯如食前之豆是白帝之所觴百神也從上望壁
下大谿谿肆無景即日中窈窈爾久之一山出其末若
鏃矢頃即失之矣是為南峯南峯削出南壁上東峯出
東南隅壁上西峯出西北隅壁上從下望之五千仞一
[092-43b]
壁矣攀龍曰余既達削成四方中不復知天不可及矣
余夫善載腐肉朽骨者乎及俯三峯望中原見黄河從
塞外來下窺大壑精氣之所出入又未嘗不爽然自失

  華山記           袁宏道
凡山之名者必以骨率不能倍膚得三之一竒乃著表
裏純骨者唯華為然骨有態有色黯而濁病在色也塊
而獰病在態也華之骨如割雲如堵碎玉天水煙雪雜
[092-44a]
然綴壁矣方而削不受級不得不穴其壁以入壁有罅
才容人隂者如井陽者如霤如井者曰橦曰峽如霤者
曰溝皆斧為銜以受手足銜窮代以枝受手者不没指
受足者不盡踵鐵索累千尋直垂下引而上如粘壁之
鼯壁不盡罅時為懸道巨巒折折相逼若故為亘以嘗
者横亘者綴腹倚絶厓行足垂磴外如面壁如臨淵如
屬垣撮心于粒焉知鬼之不及夕也長亘者搦其脊匍
匐進危磴削立千餘仞廣不盈背左右顧皆絶壑唯見
[092-44b]
深黒吾形&KR2338&KR2338如負甕自視甚贅然㣲風至揺揺欲落
苐恐身之不為石矣夫人所慿仗者手足而督在目方
其在罅目著暗壁升則寄視于指也降則寄視于踵也
目受成焉耳罅盡而厓目乃為祟眩于削為栗眩于深
為掉眩于仄為喘愚者不然心不至目故也今乃知嶮
之所以劇矣余衣不蔽腰下著窮袴見影乃笑登厓下
望攀者如猱側者如蟹伏者如蛇折者如鷂山之□□
乃至此自恨無虎頭寫真筆也踰仙掌壁折入石弄北
[092-45a]
旋上石滑而不級為東峯過坪躡厓道尊特而中斷為
南峯度峯足蜿蜒上石葉上覆而横裂為西峯南峯踞
兩峯之上如人危坐而雙引其膝下有土徑異樹交絡
峽水鳴其間峯嶺各有池如臼如盆如破甕鮮碧澄澈
古松覆之西峯石多璺乍視如未穏南峯之背有静室
垂雙鏁鏁盡為鐵杙以承板道東峯南下為衛叔卿博
臺鏁對懸拓厓自達皆竒嶮
  華山後記           前人
[092-45b]
從玉泉院至青柯坪東西皆石壁澗水縈洄出踰張超
谷壁乃峭至希夷峽石忽具態摩雲綴日壓叠而上行
大石纍纍卧澗中水不得直去則躍舞飛鳴與山争竒
于一罅之内至青柯坪西峯斗絶出諸山忽若屏息竒
者平髙者俯若童子之見嚴師不知其氣之㣲也西峯
之竒在水簾洞逺視見竇下有丹石瀑布羃之千尺橦
而上大竒則大嶮小竒則小嶮寸寸焉如弱夫之挽勁
弓至蒼龍嶺千仞一脊仄仄如蛻龍之骨四匝峯巒映
[092-46a]
帶秀不可狀遊者至此如以片板浮顛浪中不復謀目
矣然其竒可直一死也若日月巖前方石峭壁直上止
嶮耳無他竒也踰嶺路絶折身反度其嶮更甚而不名
者厓不甚脩也過五將軍樹度橋至通天門嶮乃盡山
自仙人拇始為嶽嶽以内若自為天地者諸星曜平視
得人間之半其地㣲膚長松檜汚處齊雲臺峯頂雲臺
直北當入㠉時猶千霄諸峯之在雲臺下者猶矗矗也
南上即落雁峯千山環之如羽林執㦸兒山皆竒峭鋒
[092-46b]
鍔林林一峯直背如輪若與峯争秀渭水東行與黄河
合下見樹影東峯即玉女峯也祠玉女者乃峯之一臂
所謂洗頭盆亦渇而淺而東峯有之圓滑深潔錫以盤
名亦稱西峯最幽奥石態生動有石葉如蓮瓣覆厓顛
其下有龜却立昂首如欲行蓋葉上物也是即所謂蓮
花峰矣玉井在峯足二十八潭圓轉而下瀑布上流也
恨不於雨後觀之山壁樹如錯繡鳥語從隙中來云無
鳥者誤洞少天成然整潔可居廬舍亦有而黄冠不至
[092-47a]
嵗一至以館香客耳山靈之寂寞無侣可知矣
  遊驪山記           前人
驪之山鬱然而青而其水浩浩然鳴九衢也古栢森森
然翳東西嶺故宫遺址多不可識山下之民有雪頷而
杖者作而前曰民雖耄猶髣髴憶之指其巋然而墳者
曰是舉火臺褒女之所笑也指其温然而澄澈者曰是
蓮花湯明皇妃子之所浴也問山下之故壘曰是嘗錮
三泉而閉七曜者始皇帝之地市也余倚松四顧蒼茫
[092-47b]
久之乃披荒榛踞危石楚聲而歌曰涓涓者流與山俱
逝兮空潭自照影不至兮吁嗟乎兹祟三世兮歌竟浴
于長湯遂登老氏宫極于臺東過石甕寺休焉稍倦假
寐僧榻忽有丈夫峩冠脩髯揖余而言曰吾子失言夫
山奚能祟使吾幸而遇嚴匡諸君子豈不亦嘉遯之藪
吾子謂九叠之屏七里之灘何遽出吾上耶又使吾所
遭者為宣城孤山輩騷壇之士艷稱久矣吾豈復戎吾
姓也余蘧然覺自悼言之失也復喟然嘆曰異哉天子
[092-48a]
之貴不能與匹夫争榮而詞人墨客之隻詞有時為山
川之九錫也異哉今之處士誰能入山而為水石所倚
重哉吾當北面事之
  游牛山香溪洞記        劉閣
金州境内多名山丁亥秋九日與白菴出萬春堤三里
所至牛山山之下有忠惠王祠唐刺史崔偉能慈惠澤
民中和三年黄巢作亂太白山人者蹐門獻計曰公毋
患也一發牛山則巢滅矣掘之得一石桶黄腰獸棲之
[092-48b]
而置劍其上獸見劍自殺巢果敗公由是得道宋嘉泰
中封忠惠王元紅巾起樹隂旗殄賊相傳所掘山在五
十里外此其行祠然山亦嶻嶪可觀二里所至漢江泛
舟江源出嶓&KR1815山嘗至石泉紫陽諸縣皆兩崖峭拔壁
立水流其間數百里至鄖西始見平原舟中對酌聞髙
鳥聲雜出叢薄樵歌與漁唱互答頗發吟興江中有安
康石翳沙磧見則嵗饑余竊窺之石粼粼見波底顧謂
白菴曰果然吾輩憂也罷酒升輿五里許至心山山有
[092-49a]
異草風吹之不偃無風乃自揺漢陽厥守漢中過而異
之棄官修道於此復二里所至魏山三面險絶惟北小
徑可捫葛而升晉吉挹督䕶梁州秦韋鍾來冦挹嬰壘
急口岐山固三年不可下固知兹山之阻可壘也又三
里渡香溪溝入崇山中有石洞相傳吕洞賓郭尚竈傳
道兹洞洞前有石棋枰及子人不敢取胡尚書濙詩鑱
石壁令從者芟棘通道前後推挽二人並詣其巔山約
百仞近眺西北巖巒亘疊白菴嘆曰焉得褰裳一并討
[092-49b]
乎余因指燕子嶺謂白菴曰往劇盜淡文省巢據兹山
距邑二百八十里余提兵往撲之七十里經鳯凰山其
山盤二十里中有十二層崖甚竒以戎事不暇登又三
里經桃林異之而亦不暇問至燕子嶺滅賊訖暫詣山
中草菴有老比丘自稱元時人頭白而顔紅問其年不
記也詰其度牒則曰有出視之紙厚方可七尺許字如
縈蚓盤蛇䝉古書也見余跏趺坐驗其牒與年等縱之
回軍至桃林旁圍髙中低而夷草舍置中垤石澗泉繞
[092-50a]
舍左右流一道人年可九十餘而色不槁問之曰採桃
實自給耳左右耳語曰道人頗豐積余因戯之曰聞道
人甚饒可餉諸兵一飱乎曰非都竈不給具食其他則
可留宿明發人具折供二千人無漏者歸而復召二人
皆不知所往矣夫秦政暴毒逺在鼎州且避亂入桃花
洞況關陜近切湯火能無幽遁萬山如桃源客者乎則
燕嶺鳯山固有希心異人而求不死之鄉如老比丘道
人者疑不與之談接者尚多也乃與白菴慿髙逺覽東
[092-50b]
則鄖襄諸山南則劍閣子午谷西則終南棧道北則商
顔秦嶺或笋植天表或丹青一抹撒豆積黛隠約蒼霧
間目眦盈溢神情敞朗倘能標長組履不借盡凌雲磴
以弔四皓諸葛武侯之遺跡而後歴青城峨嵋藉葛陂
之龍以與朱桃椎封君達諸公翺翔埃壒之外可乎白
菴曰榮願系人逺心莫暢相與嘘唏者久之金飈動林
玉蟾掛樹乃命歸輿從陸入東關至治燈火且爛門矣
  遊白沙泉記         劉士龍
[092-51a]
泉莫勝于終南而鄠為最泉莫勝于鄠而西南鄉為最
泉莫勝于鄠之西南鄉而白沙泉為最蓋泉亦難言矣
貌不難于澄而味難于甘神不難于寂而韻難于活惟
白沙泉則具有之色如銀而加湛味如飴而加冽其奮
而上湧者如湯沸如波騰其翻而漚汎者如珠噴如璣
躍溢而為流其清激而雋快者如哀玉出聲霜鐘遞響
滋而為草其葱鬱而浮動者如鏡窺錄鬟風牽翠帶每
風辰月夕晴日雪朝或孤往或偕游流連忘歸率以為
[092-51b]
常即人事紛錯書債糾纒未有不極力擺撥而偷閒一
至者也聲色味俱佳耳目口皆適而深領之則肺腸都
濯魂夢亦清我輩受益于泉者多矣因與克甫商所以
酧泉者為泉加䕶惜焉白璧砌而青玉䦨毋為頑石所
辱也癭瓢汲而定甆貯毋為穢器所褻也戰茗取足于
靈液潄濯不得輕試也標格欲稱其清容塵俗不得少
著也又為泉加㸃綴焉芝蘭叢種松竹環列而惡草不
容託常木不容䕃也白鷗睡其旁朱魚戯其中而俗禽
[092-52a]
不容浴凡鱗不許泳也架築無貴于華整蓋頭一把取
足庇風雨而已招呼無及于猥雜識韻一人取足供笑
語而已泉主我賔我歌泉答而泉之常清者不受溷常
静者不受喧也泉受益于我輩者亦不少矣是泉于我
輩相遇交相益而相酧也亦千百世一段佳語也
  陜西都察院題名記    本朝/吕雲藻
天子御宇百度維新設官分職一準諸舊此陜西都御
  史臺之建猶昔也秦中重地都御史重臣雖三鎮
[092-52b]
  各有擁旄節者而征發調遣咸於内地取裁則都
  御史在長安者視三鎮為尤重然在他時吏之臧
  否民之休戚兵之汰練芻粟之贏詘繄惟責之方
  伯監司連帥偏裨都御史於中酌其可受其成焉
  今乃迥于前不侔矣
 鼎定方新獻琛納上者雲集幽遐阻深不無梗化既
  宣仁風亦時勤義問鞠蜀漢之旅則秦其孔道也
  士馬飽騰非取辦于民罔濟民亦疲極幾不聊生
[092-53a]
  若第如昔之責方伯監司連帥偏裨而已不將軍
  民交病耶則察其肥瘠節宣其底滯㑹通其隂陽
  權時之宜非大中丞苦心調劑則不可
 清興秦中都御史有二乙酉之始為雷公雷公以移
  疾去繼之者為今黄公黄公至而征調愈繁饋餉
  愈棘築鑿搬運之工愈益熾公乃以沈機閒神應
  之民有畝棲兵無譁伍不苛督方伯監司連帥偏
  裨一切皆自為裁度暇日以都御史題名屬藻記
[092-53b]
  藻以礱貞石示來兹昭勸懲也黄公精白籌國儉
  以自奉寛大以佐軍興而民不坐困斯記所謂有
  勸無懲者詩云文武吉甫萬邦為憲殆公之謂與
  重修周文王武王陵記     江山秀
皇上御極之八年山秀初抵關中令兹渭水兩閱月我
  太保大宗伯王公特膺
簡命祀古帝王陵甚盛典也咸封之北維周文考寧王
  二陵毓於斯數千年來邑令之所主祀焉恭閱邸
[092-54a]
  報疾趨畢郢髙原隆厥儀文見其殿宇頹廊廡缺
  龍門鳯户走狐狸而狀荒涼雖周原膴膴依稀帝
  子之鄉而野處蕭蕭寧復王風之舊山秀愀然曰
  予何人也食大聖之鄉任其彫殘而忽夫整頓本
  源安在而令王道凌替若斯也遂命鳩工克期即
  舉時有儒生進而誨之曰二王之陵其在前朝幾
  經修建往者不可問猶憶萬厯初年前令修此申
  文上臺曽經題疏所費數千金吾子為此恐力薄
[092-54b]
  不勝其任也予曰不然
 國家設官分職一邑之山川社稷即賴斯人主之者
  弗潔為之者奚功庸庸若輩適足以貽羞子黎耳
  予有俸薪願言竭力上不告於王公大人下不資
  於窮簷孑遺爰集工人誓之曰今者盛舉而願之
  乎刀幣惟予貨食惟予金碧惟予梓材惟予手足
  竭蹷爾共勷之衆報曰可風雷之勢晷不留停甫
  滿三旬而神功告竣抑孔邇之靈猶在人心與不
[092-55a]
  然何㨗之甚也由是而登其殿榱題翼翼然升其
  堦規模赫赫然環觀華廡翠影屯雲也棲遲茂林
  綠隂翳日也重門洞闢壯渭水之竒觀也百堵皆
  興象周邦之鞏固也豈惟殘缺之舊蔚然改觀其
  於予以人事神之悃亦克有濟云後之君子昭明
  緝熙闡揚聖烈慿弔前王之美業大其式廓増其
  輪奐予日望之矣
  石門記           王國瑋
[092-55b]
  走三千里到汧閱歴山川竒勝目眩心揺乃始望
  洋而驚適適然嘆天地之大也顧山不孤放水不
  遂往凡名山大川每相附麗匡廬也附乎彭蠡姑
  胥也附乎震澤鍾山牛首也附乎大江羅浮武彞
  也附乎渤海故凡言山必兼言水以其為物不二
  也秦饒于山嗇于水即水亦多漫衍迅削與山不
  相親比夫人一身膚骨營血相附不離而後氣韻
  生動丰采離披發之清和潤澤望而知為靈秀焉
[092-56a]
  山其骨也土石相間夷衍綿沓其膚也水則其營
  衛血澤也秦地百二雄甲天下如崆峒太白龍門
  少華諸山膾炙人口余恨未盡寓目其他峻削蟠
  曲髙並蒼天深極幽谷固多竒勝哉然骨或稜露
  膚或皴笨呆重童枯對之悶頓每懐南中江山之
  秀思得放舟湖上弄水江邊觀競渡于天中望濤
  氣于八月言念徒殷祇勞夢寐耳公餘偶暇尋訪
  禹蹟因縱視城頭門其山石對立膚色皆青瑩潤
[092-56b]
  澤不枯且層叠起卧蜿蜒垂下俯臨深潭有金山
  半壁之勢汧暉二水匯奔極猛到峽口鎖束若扼
  吭逆留之水不得快志往遂乃怒激奔騰兩相射
  激若兵挺擊撞回復鬨鬭經數遭乃去去則鳥奔
  獸軼衝石翻岸若武夫悍卒醉怒决張不可拘縛
  益以淫雨暴漲川水迸發則洶湧怒號驚聞數里
  聲光所激則全乎江濤飛立之勢矣對岸羣山聳
  翠攅叠迴翔山腰一抹空濶旋繞各饒秀致日暮
[092-57a]
  鴉歸逺樹鷺落沙汀烟霧迷離夕陽返照頗有南
  中景況此則山水相遭有聲有韻有景有色所謂
  骨與膚衛相附而成采也夫山水豈必髙深取其
  足以寄適性情暢發天懐而已予坐斗大城中日
  苦奔走必求華嶽太行瞿唐孟門逞極大觀而後
  快志無論時不我假㑹不適逢且抛却目前侈想
  逺大不令一拳一勺笑我誕妄哉蘇子云山水無
  常主閒者便是主人予與石門若米顛袖中石嵌
[092-57b]
  空玲瓏時相玩弄仍恐傳舍吏一朝攫去此塊然
  者將不復為我有今既有之又偷得餘閒云胡不
  愛且賞也因咏懐數首聊以寄興且厚有所託于
  石門以待後之蒞兹土者
  潼關樓刻詩記         湯斌
  潼關古桃林地也太華峙其西崤函踞其東泰山
  迴合萬峯刺天河渭屈盤千壑奔㑹崖谷岡嶺環
  抱叢倚道路狹峻車馬如束真天造竒險為秦閫
[092-58a]
  閾且南控武關之隘北扼蒲津之阻握函夏之樞
  紐鏁川隴於堂奥漢唐以來莫不倚為巨鎮以資
  藩屏兵火之後城垣傾圯樓櫓半缺廢址荒煙過
  者為之躊躇而悽愴順治十三年斌奉
命飭兵兹土自顧庸菲不足當斯重寄恒惴惴自恐仰
  賴
 朝廷德威遐被數千里外如在輦轂之下故承乏三
  年兵强吏馴士習民安乃謀寮屬重建城樓貲皆
[092-58b]
  蠲俸役罔妨農工既成集古人過關題詠之詞自
  唐明皇以下凡一帝十有八人為詩二十九首刻
  於東門樓壁嗚呼當明皇停鑾關上與侍從唱和
  其時君臣樂豫海㝢清寧登嵩躡岱勒石銘功可
  謂極盛未幾而漁陽變起雄師告潰關塞失守六
  龍西幸豈山河之險不足恃與抑成敗之故皆自
  於人也孟子曰地利不如人和吳起曰在徳不在
  險有國家者修德以懐逺和人以守國則雍容樽
[092-59a]
   爼偃戈休甲彼放牛歸馬之盛此非其故墟哉後
   之君子登斯樓也眺山川之雄勝覽昔人之詠歌
   古今興衰之感制治保邦之要亦可以慨然而思
   矣
   賈大司馬修棧記       党崇雅
   康熈三年秋九月尚書奉
 天子命巡視漢南城垣渡渭入棧喟然曰是昔魏武所
   謂五百石穴者也行人騎畜經其地者大則有性
[092-59b]
   命之虞小亦有顛仆之患自五丁粗開山徑以後
   數千年於兹矣降至明季逆闖横肆秦蜀梗塞羊
   腸一線僅供猿狐出没幸天佑
 皇清我
世祖章皇帝仗義提兵出無辜於水火之中奠元元於袵
   席之上爰登大寶傳及
 聖明天下一統而西服朝宗勢必以棧道為咽喉顧乃
   深洞隘窄使億萬年皇華馳驛之路弗克共遊蕩
[092-60a]
  平余心滋戚務使巉岈盡削闢成坦途庶幾無負
  鎮撫之任雖然吾不忍以逸人者勞人必也計口
  授食計食授錢乃克有成功因捐金募工指授方
  畧進關南巡使范公而謀之迺命㕘戎李君司李
  曽君耑董其事於是修險□凡五千二百丈有竒
  險石路凡二萬三千八十九丈有竒險土路凡一
  千七百八十一丈有竒修偏橋一百一十八處計
  一百五十七丈去偏橋而壘石以補之者自江面
[092-60b]
  至岸髙三丈許共長六十五丈二尺凡十五處修
  水渠一百四十五道煅石三十二處共一百五十
  六丈六尺去當路山根大石二百八十九處壘修
  木欄杆一百二十三處凡九百三十八丈有竒合
  營兵驛夫民夫各匠積六萬九千八十三工是役
  也不三月而告竣成功之速若有神助夫自有雲
  棧以來閱歴數千載其間豈無豪傑自命之士痛
  惜行路之難思欲平險為易然皆逡巡不敢施功
[092-61a]
  者以雲棧地連雍梁二郡寶鳯褒三邑綿亘六百
  里髙者出層霄下者臨無地置足靡所舉手何從
  乃欲寸寸而治之尺尺而易之歎綦難也尚書公
  獨不以為難奮焉圖之一舉而二郡三邑六百里
  蛇盤狙&KR0891之區無尺寸不坦若康莊誠不朽盛事
  也且雲棧去京兆數百里尚書公開府尊重設非
  奉
勅南巡必不逺歴棧□是查城之役天實假之以令尚
[092-61b]
  書公竟億萬年未竟之業也夫人之勲業存乎志
  量澤及一時猶戛戛難之尚書公一巡行間體忠
  君愛國之心開萬古蕩平之績其志慮為何如乎
  余老矣不能復遊褒斜深幸億萬年未竟之業賴
  尚書公克底厥成又喜尚書公功德之隆與天地
  同其悠久而余以野老頌揚嘉績載名其上榮莫
  大焉因記其事而刻諸石一置雞頭關一置煎茶
  坪志功所自始與所自成也尚書公姓賈諱漢復
[092-62a]
  字膠侯别號静菴山西曲沃人范公諱發愚河南
  河内人李君諱承恩北直大興人曾君諱王孫浙
  江秀水人
  龍門遊記           前人
  予經伊闕人盡稱龍門竊嘗疑之龍門在予鄉詎
  有二哉獨以未得至少梁為憾夫逺在他方而負
  竒詭靈異之名者尚足以奔走天下之人近在咫
  尺往往多棄之不一省覽予陋矣丙午之春自河
[092-62b]
  津而西急思龍門望見羣山即求其罅以當之山
  勢綿亘連而不斷北為鄉寧西為韓城渾渾茫茫
  不見所謂門者或謂門以兩岸對峙為義如秦之
  長門吳之天門越之石門水貫其中而可以涉可
  以亂可以沿溯者皆可以稱之行二十餘里乃見
  黄河瀰漫灝淼之光洶湧怒號之聲迅疾注下之
  狀肅而畏之已而至于門之左以瞻門右之阜河
  束如帶似可超躍志述其廣八十步蓋冰凍時安
[092-63a]
  流凝沍人或履而過之不必引量江之絲矣嘆曰
  為地紀之咽喉百川之伯長蛟虬之都㑹風雨之
  萃藪者非此門也耶門未闢則懐山襄陵之洚水
  壅于上門既鑿則砥柱巨靈之竒蹤呈于下㣲但
  是也溯於積石壺口俾四瀆之冠冕安其職散于
  徒駭馬頰亦俾九河之本支奏其功天地平成有
  如此門人皆曰禹之大智異于昏墊故能然嗟乎
  神哉謁禹廟成禮危峻而壁削者其山也拾級而
[092-63b]
  聚足者其磴也懸棧而偪仄者其閣道也垂繘而
  用汲者其飛樓也鐘鼔鏜&KR1861音徹天際古木堅疎
  翠流烟外老碣十朋層峯萬叠有礟手將以象雷
  霆予亟止之無使焦尾爆鰓者驚怖而坎遁輿人
  促予行榜人亦艤舟以待曰及此未風而渡無誤
  乘于風伯之浪也登舟回視禹廟已若在天上水
  雖砥平其深乃不可測舟子以竹篙鈎石吻而逆
  之上行少頃可渡則款乃合力倐而西岸岸有巨
[092-64a]
  石上有禹廟不再登神不可數凟故也予于龍門
  夢想者數十年今始一慰甚且釋慚焉後之君子
  有來遊者其知河之濵垂老而好遊者乎
聖駕西巡恭建
萬夀亭碑記            鄂海
  欽惟
皇上乘乾御極秉道綏猷備聰明睿智之資兼五帝三
  王之學文治丕昭武功赫濯固已措萬方于磐石
[092-64b]
  之安鞏社稷于金甌之固矣於時深仁廣被至德
  𢎞敷萬國民心咸懐望幸維此秦民向罹災祲實
  䝉拯濟賴以生全於康熈四十二年春合詞籲臣/
  恭請
聖駕西巡以遂就日瞻雲之願我
皇上俯念輿情允答民望於是年冬十月聿頒
詔㫖陜西巖疆重地乘此冬令農隙之際觀覽民風詢
  察吏治簡閱禁旅整飭軍營實為要務用是輕裝
[092-65a]
  減從諏吉西巡凡往返供億皆取給於宫府纖毫
  不累百姓即有市易亦飭所司依時給直沿途官
  吏禁借名科索及與扈從官妄行餽送有不恪遵
  生事擾民者以軍法從事
天語遥頒歡聲動地臣/等聞
命之下偕陜省文武大吏預期星馳十一月朔有五日
  恭迓
聖駕於山西之平陽界越十二日
[092-65b]
鑾輿入潼關億萬臣民趨迎道路黄童白叟瞻拜
天顔獻菓捧漿者駢肩累跡十三日
駕抵渭南較閱軍士褒賞有加焉十四日
上至零口小獵鳴弦激羽中必叠雙十五日
駕抵西安自斜口至城東門旌旗耀日鼓吹溢途士女
  分行香烟四十餘里不絶是日也太和之氣洋溢
  宇宙風和景明深冬如春天心人意蓋交暢而僉
  符矣十七日
[092-66a]
駕幸演武塲大閱
皇上親御戎衣設鵠樹侯連發五矢無不應弦洞的一
  時文武大小諸臣滿漢官軍及塞外來享之苦苦
  腦兒王貝勒台吉俄爾多斯貝子台吉輩莫不欽
  仰
聖天子智勇天錫神武光昭懽忭舞蹈咸呼萬嵗於是
聖心喜恱温言奬勸各將士實心盡職出大庖芳饌綠
  酒瓊酥飲勞之以示慈惠
[092-66b]
 頒天府文錦貂裘錦韉名馬彤弓盧矢賜予文武諸
  臣各有差而行間介士賞賚餉銀復以百萬計云
  二十一日特頒
恩詔秦省為天下要地曩嵗荒旱所司未經奏報朕訪
  聞得實多方籌畫運米拯救分行蠲賑秦民始得
  少蘇自三十二年遣皇長子致祭華山以來雨暘
  時若年穀豐登兹見百姓歡迎載道且知今嵗有
  秋地方文武官吏能恪勤奉職滿漢軍士亦皆訓
[092-67a]
  練有方朕心甚慰凡巡幸所至必大沛恩膏今將
  陜西甘肅所屬康熈四十二年以前各項積欠銀
  米草豆錢糧盡行蠲免
玉音宣布萬姓歡騰復優恤在籍老臣禮問山林逸士
  厚施粟帛頥養髙年將士曽致命行陣者賑其家
  室其子弟有才能英異者越次錄用凡行慶施惠
  恤忠勸節之典靡不備至而我
皇上道藝兼綜八體六書駕唐軼晉詩聨題額超聖入
[092-67b]
  神於閱武蒞政之餘
親染宸翰普賜羣臣人人如獲重寶數日之内萬幾之
  勞而精神萬倍綽有餘裕蓋無逸作所行健法天
  自開闢以來所未嘗有也二十二日
聖駕回鑾臣民遮道跪泣如赤子之戀父母途次絡繹
  至潼關不忍捨去臣等恭送
聖駕目擊秦人瞻依眷戀忭舞之誠并滿漢大小臣工
  軍民人等頌祝
[092-68a]
皇恩永久不忘之意臣等叙其大槩敬勒貞珉樹之
萬夀亭左仰見
皇上聖神文武昭示億千萬世與南山華嶽地久天長
  同為無極不獨西安履任諸臣受
恩深重各宜公忠亷潔咫尺
天威務盡竭力致身之義即三秦老少士女霑被
鴻恩為臣者當相勉於忠為子者當相勉於孝兄弟當
  相篤以恩室家當相安於順擊壤歌風無忘
[092-68b]
帝德此則臣/等惓惓勒石之㣲意也
御書亭記在咸陽縣/         前人
  嘗聞之帝德如天凡物之得乎天者厚栽培滋長
  順其時而不失乃得以永存斯民之被乎帝徳者
  深安恬頥養遂其性而不撓則每多夀考故必聖
  人在上老老之政日興夫然後逺陬僻野黄耉駘
  背期頥耄耋之人皆得以優游盛世而長為太平
  之幸民
[092-69a]
今上御極四十有七年恩週禹甸化溥堯衢凡在含生
  負性之倫皆獲親䝉膏澤而於養老之典尤加意
  焉屢嵗以來宇内老民受賜粟帛者以億萬計直
  省大吏莫不仰承德意覆育羣黎余奉
簡命來關中自弼教宣化以至於今十有餘年矣曩嵗
  恭遇
聖天子西巡耳提面命指授撫綏之術總總林林益䝉
  庥而向化比年間余諮度閭閻搜羅草澤每見皤
[092-69b]
  顔皓齒必嘉惠無已以體
皇仁養老之至意而於咸陽西北原蘇家莊古寺得老
  民李姓生於前萬厯二十年歴今百又十五嵗其
  世系亦不以語人詢之寺中老人皆云數十年前
  見老民行動一如今日童顔鶴髪脣若塗朱齒落
  重生飲啖如少壯人言笑同兒戲時此陶唐氏之
  民含餔鼓腹歌衢擊壤所謂不識不知順帝之則
  者非歟時戊子春
[092-70a]
天子聞而召見之賚金帛不受乃
御書長年人瑞四字錫以歸之猗歟休哉老民生長於
  窮荒寂寞之地茍不得見知於世亦山澤之臞耳
  一旦寵邀
宸翰輝映林泉老民實賴以不朽此天之篤生老民加
  以
帝徳之淪浹得長有此年嵗以符太平之應彼嘉禾芝
  草卿雲醴泉皆未可同日而語也余因為搆亭於
[092-70b]
  寺之前鏤
御書為之額時川陜總督齊公新受
命來西安與余率司道各捐俸如干命咸陽令丞同鳩
  工庀材而驛使者董其成焉不日厥工告竣計亭
  三楹亭後東西各三楹舊殿及宇舍則葺而新之
  若門庭若墻垣皆稱是蕭寺岑寂煥然改觀逺近
  紳士人民蹌蹌濟濟不絶於道皆能播揚休美
聖恩所暨浩蕩無涯夫豈偶然哉落成之日余躬率僚
[092-71a]
  屬頌
聖天子無疆之德因爰筆夀之石云
  修西嶽廟并修山記       前人
皇上御極之四十二年文德武功蟠天際地猶且堯咨
  舜儆宵旰不遑軫念秦人被災之後唯恐匹夫匹
  婦不得其所于是翠華西邁聿舉時巡臣海/乃馳
  詣華山修理山路蓋
聖天子所過之地百靈協應河嶽懐柔倘山路﨑嶇不
[092-71b]
  足以容萬乘則非人臣敬事之禮於是由山趾而
  上至青柯坪其偪仄處皆為展拓其有水處皆為
  架橋其不平處皆為修整由青柯坪而上則危崖
  峭壁突兀凌空愈出愈竒愈行愈險予皆周詳審
  視相度經營險者平之窄者擴之逆者順之腐者
  新之迂逺者使之徑直峻削者使之紆徐外則輔
  以䦨干使人不至于心悸内則疏通泉路使人不
  知有泥濘之苦髙髙下下不可勝數而最大者凡
[092-72a]
  有數處曰千尺橦曰百尺峽曰犁溝曰擦耳崖曰
  蒼龍嶺曰金天洞所謂千尺橦百尺峽者皆上下
  陡直並無階級舊惟穿石受履用鐵索牽挽而上
  一失足即有顛仆之恐予命工鑿石為級并造木
  梯佐之犁溝在山之傍崖最險最峻予命工修理
  一與千尺橦相似擦耳崖俯臨大壑深不見底所
  行道止寛尺許過此者面山挽索不敢俯視予命
  工鑿入數尺䕶以䦨干較前有兩倍之濶蒼龍嶺
[092-72b]
  聳立天際兩傍懸崖萬丈無可倚傍人過此若從
  魚背上行即韓文公痛哭處也予命工重為修理
  闌干壯偉階級分明人始無心驚目眩之患金天
  洞亦横空突立攀躋不易予命工鑿成階級并以
  木梯助之過此即南峯頂上矣
皇上行次華嶽為萬民祈福欲親至山頂特薦馨香臣/
  以道險啓奏乃
命三殿下登山詣廟代致悃誠
[092-73a]
特發帑金數千兩重修嶽廟維華嶽秉正秋之令其色
  也白其行也金在易曰兊正秋也萬物之所說也
  蓋濟火之燥則亢陽剛烈之氣得以制其威涵水
  之精則東方長養之機得以培其本億萬生民之
  命於此行養焉維
皇上覆載生成徳洋恩溥時刻以生民為念故
 賜金修造感格神明所以祝萬寶之告成培化工之
  源本仁心惻怛隨處周流正自古帝王所未有南
[092-73b]
  峯頂故有嶽廟然䂓制狹小且嵗久剝落臣海恭
  承
聖天子之丕顯休命廓而大之庀匠氏構新材丹雘垣
  墉煥然改色内自大殿外至大門金碧輝煌焜燿
  天地殿上及兩廡前此從無畫廊今皆炳炳烺烺
  丹青燦爛自余之奉
㫖修廟始也立廟門之外澄空萬里一望無涯俯視渭
  河如帶迴抱山下門外青松拱立皆千百年物環
[092-74a]
  繞祠宇葱葱鬱鬱大者如蛟龍騰攫噴薄風雨廟
  後有仰天池蒸發雲霞吞吐日月晴嵐翠色元氣
  滃然是山雖有三峯然南峯獨為峻拔顧視東西
  二峯乃如培塿華隂白帝廟亦修造一新氣象靚
  深䂓模宏敞逺近贍禮皆舉手加額感激
聖天子為民祈福之意予于是禀
君命思所以謀國之心對山靈思所以事神之敬而
皇上民胞物與宇宙一家不獨為陜左陜右請命西嶽
[092-74b]
  且將統六合而康阜之則秦人之父老子弟宜如
  何報也海内之蒼生百姓又宜如何報也惟當生
  生世世頂頌
皇恩祝
 國祚與華嶽同長
聖夀與南山並永庶幾少盡臣子涓埃報國之義廟成
  而後予特疏恭請匾額并請
御製碑文䝉
[092-75a]
恩報可為太華萬萬年生色因次第其事載之華隂志
  中所以紀
君德告成功而且述守土臣/
恩圖報之意云
 
 
 
 
[092-75b]
 
 
 
 
 
 
 
 陜西通志巻九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