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2k0044 浙江通志-清-嵇曾筠 (master)


[224-1a]
欽定四庫全書
 浙江通志卷二百二十四
 祠祀八/
  衢州府
   西安縣附郭/
 先農壇 在東門外五十九都回回墩
國朝雍正六年知縣王世甲奉文建立壇宇并置耤田
  四畝九分
[224-1b]
 社稷壇 𢎞治衢州府志在城北拱辰門外去府治
  一里
 風雲雷雨山川壇 西安縣志在縣治南門外
 郡厲壇 𢎞治衢州府志在城北拱辰門外一里西
  安附郭隨府致祭
 城隍廟 西安縣志在府治南坐龜峯之首宋紹興
  年建厯乾道淳熙屢加修繕元泰定乙丑郡守和
  斯新之鄧文原衢州府城隍廟記郡有峰其形若/龜顒首南向郡治踞其背直南為廟以祀
[224-2a]
  城隍宋紹定間寇至官軍破平之若有風馬雲車/犄角來助寇以奔潰水旱疾癘禱焉咸格至元丙
  子城居燬於兵惟廟獨存泰定乙丑監郡和斯來/守是邦祗謁祠下周視棟宇撓敗弗治撤而新之
  至正初總管張士俊重修明𢎞治庚戌太守張俊
  復擴而新之崇禎壬申署府楊助修葺
國朝康熙九年知府雷經重修二十八年知府董𢎞毅
  三十七年知府張濬復修
 西安縣城隍廟 西安縣志在縣南五十步醋坊巷
  縣舊有城隍廟及建府即就舊廟立祀明隆慶五
[224-2b]
  年邑令梁問孟以縣不立廟終屬缺典捐俸修造
國朝康熙三十七年知縣陳鵬年重修
 回龍塘靈澤廟 𢎞治衢州府志在城南嘉慶鄉
 孔氏家廟詳見/學校
 靈惠廟 明一統志在府城北項山下祀西楚覇王
  項羽嘉靖浙江通志世傳項梁舉兵時羽為禆將
  狥下縣衢因為羽建祠夏希賢靈惠廟禱雨記大/末郡城北其鄉曰玉泉有
  項山焉蓋因楚項王之祠而得名也王起吳中會/稽與大末相距不五百里宜為人之所眷故尸祝
[224-3a]
  而廟享之因以名其山李唐賀蘭公為守禱輒兩/志於石則王之靈顯舊矣丁未夏五魃煽虐熖彌
  數旬弗戢土若坼龜稼且縮蝟推官張正文乃單/騎潛造項山祠禱焉少焉如聞喑嗚叱咤膚寸合
  而甘霔沛民賴以甦神之靈惠/不彰彰歟千秋廟食誰曰不宜
 關帝廟 西安縣志在縣治西萬厯辛丑九月郡守
  張堯文建
 信安侯廟 𢎞治衢州府志在城東晉將陳𢎞討趙
  峻有功封信安侯祠於此
 趙清獻公祠 舊浙江通志在郡城拱辰門外二里
[224-3b]
  即公故居宋咸淳間郡守陳蒙請於朝立祠明太
  守廖公改至浮石門内
國朝康熙十三年間總督李之芳督師駐衢求其後得
  九嵗裔孫述祖屬教諭沈完龍撫之捐俸為資生
  擇配給衣頂為祠生奉其祀三十一年巡撫張鵬
  翮檄西安令鹿祐葺祠新像焉
 張公祠 西安縣志在城南二十里石室堰溪北一
  名張少卿祠少卿宋西安邑丞也諱應麟號瑞伯
[224-4a]
  周召募修張公祠引公以少尹官西邑在宋南渡/時西安之水利惟堰為急而堰之灌田最廣宜築
  宜修又以在石室地方者為急公任其責適當蛟/龍窟宅溪水奔騰之際旋築旋圮迄三歳而功未
  成公畫夜立河壖望洋愁歎鬚髮皆焦而荷鋤之/衆以需水來告者益急乃偏袒撫膺奮身鞭馬躍
  入巨浪中是時山水暴漲勢方洶湧吏民徒手不/能援惟有繞岸驚呼相率羅拜而已頃之尸浮水
  出衣冠不壊面貌如生蓋自公殁後而英靈不冺/當風雨慘淡時常見其身騎白馬在雲際則陽侯
  之威輒歛而堰務賴以告成事既聞膺贈典矣又/為立祠於其地春秋祀之今石室溪之北所稱張
  公祠者是也惟是棟宇傾欹風雨不蔽邑侯李侯/甫下車亟捐俸十金議所以新之而又為之序以
  示里民之/能好義者
[224-4b]
 周宣靈王祠 𢎞治衢州府志在府治西北朝京門
  内西安縣志神杭州新城人姓周名雄字仲偉母
  病劇奉母命禱於婺之五王廟比歸及衢聞母訃
  哀痛哭泣死舟中直立不仆衢人異之即奉神肉
  軀歛布加漆建廟祀焉有大旱為霖反風滅火之
  應元至元中巴延呼圗克守衢屢感神庥奏聞封王
  號大新其廟明𢎞治丙辰廟燬復建嘉靖辛酉郡
  守楊準新之作店房三楹嵗收賃資以供香火
[224-5a]
 開平忠武王廟 嘉靖浙江通志在郡治北王常姓
  遇春名有功於衢立廟以祀胡昱忠武王廟記王/濠州懐逺人年二十
  有三當元至正乙未六月太祖龍飛和州王領衆/來從請為前部先鋒挺戈拔采石乗勝取太平尋
  守溧陽勦圍集慶克徽誅池慴服毘陵擢都督大/元帥陞鎮國上將軍己亥秋直𢷬衢州降之擊勦
  偽漢陳友諒擒執偽吳張士誠遷中書平章軍國/重事封鄂國進爵上公經畧中原下山東攻河南
  平定晉冀關陜遼海朔漠己酉遘疾薨追封開平/王謚忠武仍命衢州府立廟城中毎嵗三祭以饗
  之洪武距今百二十餘載棟梁蠧蝕桷簷腐爛廟/遂傾圮川蜀廖鉉由進士來令西安白於郡守張
  公俊捐俸作倡復恢舊址以增益之經/始於𢎞治辛亥仲秋落成於壬子季夏
[224-5b]
 清節祠 西安縣志祀明郡守黄奭郡丞余伯深在
  縣治北鄭辰清節祠碑記邦伯黄公湖廣黄岡人/少伯余公湖廣常寧人洪武初先後仕於
  衢及卒百姓咸罷市會哭於殯者動百千人適僉/憲吳公按衢郡請構祠以祀而旋以遷去今少伯
  吳侯即其弟也允父老請建祠並/祀之顔其門曰開衢名宦清節祠
 劉都憲羽泉祠 西安縣志公諱畿明嘉靖間撫浙
  平礦賊士民感其功為立祠在浮石門内郡守廖
  希元改城南清獻祠舊址趙鏜侍郎劉羽泉祠記/嘉靖己亥西安礦坑括
  蒼無賴軰出没其間邇年勾引日衆黨類日蕃先/欲圖衢次及五邑守巡告急於公公自杭提兵抵
[224-6a]
  衢指授諸將方畧大破之盡焚其巢封其山振旅/而還衢之父老言曰公兵三日不至則無衢無衢
  則無五邑矣立祠以永其報祠在衢州拱辰門顯/忠坊前後凡三重每重凡五楹肖公之像於中堂
  而朝夕洒掃焚香拜/祝者無間於老少云
 知事祝芹父子忠孝祠 舊浙江通志芹督兵殺礦
  賊父子死難春秋委官奉祭西安縣志祠/附於周王廟
 林公徳惠祠 西安縣志祀明衢州守林有年在郡
  治北染織局方豪徳惠祠記吾衢有織染局嵗輸/緞一千三百八疋遇閏増一百九疋
  力出於局料出於民五邑之民各以其價輸之於/鄉佐名曰荒絲鄉佐各輸之於郡郡以貯之庫而
[224-6b]
  後給之局出入於吏胥之手重其入而輕其出且/不以其時甚者指為常例堂食而莫敢誰何也莆
  中林侯寒谷以嘉靖初守是邦首㢘斯弊痛革弗/遺每遇鄉佐輸價則命局工並進一立階左一立
  階右交手相付而吏胥罔及聞焉尚復有所謂常/例堂食者乎於是十餘年之逋課完於三載百餘
  年之宿弊去於一旦一局之人乃相與作生祠於/局中刻木為像朝夕奉香火嵗時具牲醴共呼之
  曰徳/惠祠
 李公遺愛祠 舊浙江通志公諱遂號克齋明嘉靖
  間任衢守祠在郡治北即公講舎之右舊肖像於
  講舍之教思堂後以公遺愛在衢特建祠以祀
[224-7a]
 張公遺愛祠 西安縣志公諱江明嘉靖間令西安
  政尚徳化生祠於羅漢寺寺廢遷邑西顯報寺郡
  守楊準復新之
 楊公仰徳祠 舊浙江通志一在西安縣學明倫堂
  之西一在郡治西茭池之左阮鶚楊公仰徳祠記
  公名準字汝度别號安吾
 孝烈祠 西安縣志在城外西北隅鐵塔下
國朝諸生鄭榮組妻徐氏殉夫舅寃死邑令陳鵬年建
[224-7b]
 忠義節孝祠 忠義祠在縣學東節孝祠坊在府城
  隍廟東
國朝雍正四年知縣王世甲奉文建
   龍游縣
 先農壇 在東華山
國朝雍正六年知縣徐景運奉文建立壇宇并置耤田
  四畝九分
 社稷壇 萬厯龍游縣志在縣西北四百五十步
[224-8a]
 風雲雷雨山川壇 萬厯龍游縣志在縣南五里
 邑厲壇 𢎞治衢州府志在縣北一里
 城隍廟 龍游縣志在縣北百步明洪武二年建正
  統中知縣張惠天順中知縣王瓚嘉靖中知縣陳
  釴相繼重修
國朝康熙四年重修十七年燬十八年知縣盧燦重建
 龍鬚巖龍王祠 𢎞治衢州府志在縣南四十里相
  近有青葛澳龍王祠
[224-8b]
 徐偃王祠 明一統志在龍游縣西四十里徐山下
  龍游縣志即仁惠廟唐元和九年刺史徐放重修
  韓愈徐偃王廟碑徐與秦俱出柏翳為嬴姓國於/夏商周咸有大功秦處西偏專用武勝遭世衰無
  明天子遂虎吞諸國為雄諸國既入秦為臣屬秦/無所取利上下䝉賊害卒僨其國而沉其宗徐處
  得地中又文徳為治及偃王誕當國益除去刑爭/末事凡所以君國子民待四方一出於仁義當此
  之時周天子穆王無道意不在天下好道士説得/八龍騎之西遊同王母宴於瑶池之上歌謳忘歸
  四方諸侯之爭辨者無所質正咸賔祭於徐執玊/帛死生之物於徐之庭者三十六國得朱弓赤矢
  之瑞穆王聞之恐遂稱受命命造父御長驅而歸/與楚連謀伐徐徐不忍鬬其民北之彭城武原山
[224-9a]
  下百姓隨而從之萬有餘家偃王死民號其山曰/徐山鑿石為室以祠偃王偃王雖走死失國民戴
  其嗣君如初駒王章禹祖孫相望自秦至今名公/鉅人繼迹史書徐氏十望其九皆本於偃王而秦
  後迄今無聞家天於柏翳之後非偏厚薄施仁與/暴之報自然異耳衢州故會稽太末也民多姓徐
  氏支縣龍邱有偃王遺廟或曰偃王之逃戰不之/彭城而之越城之隅棄玉几研於會稽之水或曰
  徐子章禹既執於吳徐之公族子弟散之徐揚二/州間即其居立先王廟云開元初徐姓二人相屬
  為刺史帥其部之同姓改作廟屋載事於碑後九/十年當元和九年有徐氏放復為刺史放字達夫
  前碑所謂今戶部侍郎其大父也春行視農至龍/邱有事於廟思惟本源曰故制觕樸下窄不足以
  掲䖍妥靈而又梁桷赤白陊剥不治圖像之威䵝/昧就滅藩拔級夷庭木禿缺祈甿日慢祥慶弗下
[224-9b]
  州之支郡不獲蔭休余惟遺紹而尸其土不即不/圖以有貲聚罰其可辭廼命因故為新衆工齊事
  惟月若日工告訖功大祠於廟宗御咸序應是嵗/州無怪風劇雨民不天厲穀果完實民皆曰耿耿
  祉哉其不可誣乃相與請辭京師歸而鑱之石辭/曰秦傑以顛徐系邈綿秦鬼久饑徐有廟存婉婉
  偃王惟道之耽以國易仁為笑於頑自初擅命其/實幾姓歴短言長有不償亡課其利害孰與王當
  姑蔑之墟太末之里誰思王恩立廟以祀王之聞/孫世世多有惟臨兹邦廟土實守堅嶠之後達夫
  廓之王没萬年如始祔時王孫多孝世奉王廟達/夫之來光慎詔教盡惠廟民不主於神惟是達夫
  知孝之元太末之里姑蔑之城廟祀時修仁孝振/聲宜寵其人以及後生嗟嗟惟王雖古誰亢王死
  於仁彼以暴喪文/追作誄刻示茫茫宋紹興乾道淳熙間屢燬屢建
[224-10a]
  紹定中郡守袁甫重建袁甫徐偃王祠記衢邦靈/山廟血食嵗久靈迹愈著
  寳慶二年冬甫假守於兹邦人僉言王大有功徳/於民封爵宜極褒崇王妃王子亦當隆品秩以侈
  報稱乃具以實聞於朝事且施行矣是嵗十二月/旁地居民曲突弗謹延及王祠倐焉灰燼守以祀
  神治民為職廟燬神怒民失憑依甫甚震懼於是/協衆志捐郡帑乃廣規制乃拓基址四方之民聞
  廟再新炷香乞靈者肩摩於道乃請封爵儀曹上/之朝省天子嘉王功徳改封靈惠慈仁聖濟英烈
  王妻姜氏協濟夫人子寳宗祐/順侯寳衡祐徳侯寳明祐澤侯元至正間燬明重
  建嘉靖中燬隆慶六年知縣凃杰重建劉章偃王/廟詩枌榆
  青䕃密不記幾周星造化畱神迹山川妥地靈一/時捐玉几千古享彤庭仁義終難冺丹心照汗青
[224-10b]
  汪藻謁偃王廟詩石馬金輿識故宫斷碑磨滅覆/杉松誰憐邠國干戈地空有塗山玉帛踪芳草滿
  庭畱晩色斷雲連野歛春容中原逐鹿歸狙詐此/意悠悠委暮鐘謝翺憶遊錦溪徐偃王祠下詩徐
  王遺踐地花落舊巖阿山鬼下茅屋野禽啼苧蘿/别祠溪路見疑塜草間多寒食思家客空山記此
  過/
 龍丘祠 萬厯龍游縣志在縣東三里祀漢龍丘萇
  萬厯元年知縣凃杰創建童珮龍丘祠堂記少嘗/數登龍丘山過先生居
  處其棲息咸在巖壑間蓋與人殊矣父老又指其/下即先生塜乃不封不樹云嵗隆慶辛未南昌凃
  侯以進士來治龍喟然曰今夫一中人之家事其/祖先必有供伏臘之處矧邑以先生名是先生且
[224-11a]
  為一邑祖乃蔑有一區用陳爼豆以妥其靈政之/缺失莫是為大乃為卜地東華山之陽下令鑿石
  畚土掄材度工丹墨漆堊靡不善良閲數月而告/成王之弼龍丘先生祠詩躡屩登靈境東華迥自
  孤庭松翻翠葢野日遍金鋪一縷垂千古斯文寄/匹夫先生黙無語片葉下秋梧余恂龍丘先生祠
  詩君不見龍丘先生生東京髙隱避世稱獨醒賢/人在邑邑為重城郭遂以龍丘名古人姓氏垂不
  朽往往山川同其久我亦先生之邑人出處慙惶/空俛首先生有屋九峯巔先生有友釣臺邊龍丘
  之山嚴子瀨客星萬古名雙懸先生已往祠山麓/爼豆春秋嵗相續一自滄桑烽燧多棟宇為摧庭
  草緑即今懐古弔遺蹤仰止髙山悵莫/從欲識先生何處是亭亭祠畔一蒼松
 扶風太守祠 𢎞治衢州府志在縣東十五里馬報
[224-11b]
  山上龍游縣志即遺愛廟祀晉徐𢎞東陽實録𢎞/字聖通太末
  人習韓詩春秋舉孝㢘遷守扶風討里賊戰歿鄉/人感其誠節為立祠東陽刺史徐嶠之禱雨每應
  政和間/賜額
 楊侯祠 萬厯龍游縣志在縣西北二十里盈川境
  上祀唐盈川令楊炯
 余忠肅公祠 萬厯龍游縣志在縣治西二百步祀
  宋左丞相余端禮
 凃公祠 龍游縣志在儒學後祀明縣令凃杰曹聞/禮謁
[224-12a]
  凃公祠詩當年枳棘有鸞凰露冕今看嗣逺芳祠/以地靈昭景貺人因香煖卜農祥千峰翠合雲為
  幔九曲青回芷可觴百世清/風聞石瀨仁風流詠轉髙長
 貞烈祠 龍游縣志在治北三里明嘉靖中知縣萬
  松建祀烈女徐蓮姑詔以貞烈旌其門傳詳/列女
 忠義節孝祠 忠義祠在學宫内西偏節孝祠在學
  宫外東偏
國朝雍正四年知縣徐景運奉文建
   常山縣
[224-12b]
 先農壇 在城東隅張字號田土名菴坂
國朝雍正四年知縣張檜齡奉文建立壇宇并置耤田
  四畝九分
 社稷壇 𢎞治衢州府志在縣西一里來逺門外
 風雲雷雨山川壇 𢎞治衢州府志在縣南一里
 邑厲壇 常山縣志在北城門外左側
 城隍廟 𢎞治衢州府志在縣治南乾道改元令胡
  競建常山縣志洪武三年徙北城外景泰間知縣
[224-13a]
  杜英修之萬厯元年知縣郝孔昭徙至屏山東麓
 靈濟廟 𢎞治衢州府志在縣東溪北其神曰康將
  軍宋世歴有封號
 昭應廟 𢎞治衢州府志在縣東三十里雙塔山舊
  名白馬三郎廟宋紹興丁巳禱旱有感龍圖學士
  梁黙請於朝曰王審知在唐破閩寇常騎白馬軍
  中號以白馬三郎此地與閩接蓋審知廟無疑生
  已享王爵今猶用軍中之號乞賜今額
[224-13b]
 四賢祠 舊浙江通志明嘉靖辛丑提學副使張岳
  改白龍洞菴為之祀宋丞相趙鼎學士范冲侍郎
  魏矼縣尉翁䝉之詹萊重修四賢祠記惟宋宰相/忠簡趙公翰林侍讀學士范公
  集英殿修撰魏公皆以流寓葬於邑里其功徳實/在天壤宜隆特祀既改白龍菴以祀三公而司農
  寺丞前常山縣尉翁公常郡將章傑移檄搜索趙/氏書簡冀傾其宗以媚秦檜公以身膺禍譴而帡
  蔽之亦連𩔖而祀焉顧不及三十年幾頽且廢隆/慶辛未邑侯南滁鹿野郝公將事祠下盡撤其舊
  而作新之名之曰白龍洞四賢祠文徴明四賢祠/跋按忠簡解州人范蜀人魏和州歴陽人國史皆
  有傳然皆不著其所以居常之故愚意建炎南渡/中原俶擾衣冠奔迸三公當時侍從扈駕而南占
[224-14a]
  籍於此未可知也紹興抵今三百餘年詹子乃能/搜訪遺跡於荒煙野草之墟賢有司為表彰於音
  塵消歇之後豈不以忠賢過化山川耀靈居其地/者固將假之以為重耶詹在泮四賢祠詩四賢祠
  宇夕陽殘門掩空庭古洞寒一鳥不鳴山寂寂連/峯深樹露漙漙殷邦完節三仁逺晉室存孤二客
  難借問祠前名利客/往來可為解征鞍
 容保祠 常山縣志在縣治東百餘步明嘉靖四十
  五年巡按御史龎尚鵬奏請行免役法百姓便之
  建祠立碑詹萊/為記
 龎公祠 舊浙江通志在西門外祀明郡守龎承寵
[224-14b]
 忠義節孝祠 忠義祠在學宫内節孝祠在縣治左
國朝雍正五年知縣張檜齡奉文建
   江山縣
 先農壇 在過溪王家地方
國朝雍正五年知縣汪準奉文建立壇宇并置耤田四
  畝九分
 社稷壇 正徳江山縣志在縣北五里
 風雲雷雨山川壇 正徳江山縣志在縣南三里
[224-15a]
 邑厲壇 江山縣志在青霄橋右
 城隍廟 江山縣志在縣西五十步宋紹興間知縣
  魯□重建咸淳間趙時韶重修元天厯三年縣尹
  程郇重建明嘉靖間知縣侯祖徳重建萬厯十年
  知縣易倣之造省心亭於正殿後十九年知縣張
  斗重建大門三十八年知縣程鵬舉鼎新後漸圯
  僅存廟門以棲神像
國朝康熙二十年知縣劉漢裔飾棟宇迎神像居之康
[224-15b]
  熙三十八年知縣朱彩建大殿及兩廊
 馬刺史廟 𢎞治衢州府志在縣南三十五里裏坂
  神名咸嘗任滑州刺史
 靈石廟 𢎞治衢州府志在江郎山陰大觀四年賜
  廟額靈石方輿勝覧江郎廟在江山南五十里文/思博要云有江姓三昆弟登其巔化為
  三峯因名焉湛滿者居山其子仕路遭永嘉之亂/不得歸滿使祝宗言於三石之靈能致其子靡愛
  斯牲旬日中湛子出游水邊見三少年使閉眼入/車中但聞去如疾風俄頃從空墮乃家中後園也
 忠義祠 舊浙江通志祀唐忠臣張巡明侍御王道
[224-16a]
  重修方豪忠義祠記石汀公以監察御史按部至/江山縣聞有張中丞廟而謁焉伏起之餘駭
  塑貌甚異以詢江山徐令萬璧令對曰是俗所謂/厲鬼象者矣公嘆曰厲鬼之云張公一時之憤耳
  而乃附㑹至此不易之何以醒俗况廟宇漸傾崇/奉未愜乃以語衢守林君以永旬月之間變俚為
  雅更故作新廟貌俱隆井邑改瞻林/君大書忠義祠伐石為碑特書其事
 大義祠 嘉靖浙江通志舊在縣後祀正節先生徐
  應鑣傳詳/忠臣正徳十四年提學副使盛端明徙通衢
  門内舒芬大義祠記方元巴延入臨安盡俘三宫/百官諸生以北惟公呼其二男一女訣奠於
  岳武穆王祠前不與俱以大不克死復以水乃死/舊有祠在縣治左正徳己卯改建於通衢門内之
[224-16b]
  東祠舊因公謚今額曰大義庶足以表公之心也/夫李攀龍謁徐正節祠詩桃茢何勞問楚巫稜稜
  霜氣寄青蒲時危烈士乗箕尾事去孤臣泣鼎湖/八口全忠青史永千秋正氣紫霞扶不知故國西
  陵月猶照亭/臺俎豆無
 宣城方先生祠 江山縣志先生諱召字虎隣明末
  殉節祠在市心街
 忠義節孝祠 忠義祠在學宫内右偏節孝祠在學
  宫外右偏
國朝雍正二年知縣汪準奉文建
[224-17a]
   開化縣
 先農壇 在東城外金錢山下
國朝雍正五年知縣孫錦奉文建立壇宇并置耤田四
  畝九分
 社稷壇 𢎞治衢州府志在縣西北一里
 風雲雷雨山川壇 𢎞治衢州府志在縣南二里
 邑厲壇 𢎞治開化縣志在縣北一里
 城隍廟 開化縣志在縣治西北百步舊在縣東即
[224-17b]
  利澤廟因涉水不便明洪武三年知縣張髙移縣
  治南百步嘉靖十八年移今地
 利澤廟 𢎞治衢州府志即舊城隍廟去縣溪東一
  里相傳起五代時莫知何神也舊名水口廟宋紹
  興二十七年邑令喻仲逺重修且請額淳熙初虎
  入縣境令致禱虎即去十一年封昭惠侯
 東嶽行祠 𢎞治衢州府志在縣北一里宋建炎戊
  申建
[224-18a]
 武安王廟 𢎞治開化縣志在縣治東千步甲辰年
  知縣李大芳建魯貞武安王廟記和州李侯為開/化之九月人復舊業百廢具舉於
  是作武安王廟於縣之東隆棟凌空飛簷繚霧髙/堂爽塏二亭對峙西曰三義所以明神之與劉張
  友善也東曰一覽所以覽溪山之勝也廟之兩旁/翼以廡二間廟之後種桑二百株開田五畝命鄰
  人收其嵗入以為晨夕香燈/之資神像既設儼然若臨
 顯佑廟 𢎞治衢州府志在縣南五十里神為程巖
  將大王元勅加惠武靈王程斗顯佑廟記淳祐二/年七月詔衢州開化縣
  立程巖將之廟於龍山額曰顯祐從其邦人之請/也按程氏譜曰巖將諱旭字明父嘗出畋而遇虎
[224-18b]
  騎以歸呼家人謂曰予死當為神明葬於龍山嵗/苦旱現夢父老曰吾為祈於帝得請矣厥明果雨
  嵗以大豐自是鄉有困厄必禱於墓疫癘飲水以/愈寇盜現旗以捕蝗飛而倐滅苗槁而復甦此其
  靈應之/大畧也
 忠義節孝祠 忠義祠在縣南學宫左偏節孝祠在
  縣西卧佛山側
國朝雍正四年知縣孫錦奉文建
  嚴州府
   建徳縣附郭/
[224-19a]
 先農壇 在東郊外碧溪塢距城五里
國朝雍正六年知縣薛景珏奉文建立壇宇并置耤田
  四畝九分
 社稷壇 萬厯嚴州府志在府城西武定門外一里
 風雲雷雨山川壇 嚴陵志在府城南澄清門外隔
  江距城二里
 郡厲壇 萬厯嚴州府志在城北拱辰門外一里舊/浙
  江通志附郭不/别置餘縣如制
[224-19b]
 城隍廟 新定續志在子城内西神以建安王為稱
  莫知封號之始宋景定辛酉知州錢可則請於朝
  始賜額靈應建徳縣志明成化八年知府朱暟立
  坊扁曰城隍廟萬厯五年知府楊守仁重修
國朝康熙十七年知府陳于廷大修復建後樓三間㦸
  門外濬一巨池中架石梁榱棟輪奐堅固倍昔何/士
  錦嚴州府城隍廟碑記甲寅春寇起西南繼以閩/叛郡伯陳公單車馳任視事畢例謁城隍廟既進
  父老而言曰斯神也郡倚為保障也箕風畢雨莫/不由之而敗壁頽垣吾見神靈之不我妥侑矣今
[224-20a]
  日為爾民保境土為爾民全室家雖予刺史責而/神實共之諸所理葺姑少俟焉於是奬帥士卒躬
  詣寇壘宣朝廷威徳示以坦懐遂相繼就撫而各/縣乃寧耆定之暇遂修建城隍廟鳩工庀材子來
  趨事相與勒/石傳之永久
 建徳縣城隍廟 建徳縣志在縣治東向祔祀於府
  城隍廟崇禎丙子知縣吳洪昌建梯雲樓三層癸
  未年知縣楊宗簡改為縣城隍廟
 順濟廟 嚴陵志在縣東東山之上舊名兩港龍王
  廟蓋以祠新安東陽二港之神也先是廟在水南
[224-20b]
  雨漲則二水爭行因溢入城為患宋元祐八年知
  州吕希純即二港匯流處立廟又為文以祭自是
  無復水患淳熙甲辰春權州事通判劉泌遷於今
  所己酉賜廟額曰順濟建徳縣志一在城西建蒼
  山内附祀金元七總管之神
 梓潼真君祠 嚴陵志在府城内桂華坊東葉夢鼎
  梓潼真君行祠記宋景定二年太府寺丞知嚴陵
  錢侯建
[224-21a]
 平水廟 嚴陵志在縣東北六十一里芝山東麓鄉
  人以奉大禹名曰通天平水廟水旱禱之輒應
 英烈王廟 明一統志在府城東四十里胥村萬厯
  嚴州府志伍子胥别廟也名勝志宋設胥口驛今/廢相傳伍子胥駐兵於
  此今有/子胥祠
 嚴陵祠 建徳縣志舊在城東報恩寺西南明嘉靖
  間知府吳世澤建萬厯二十三年知府陳經濟改
  建於建安山麓面迎流水清曠得宜
[224-21b]
國朝康熙二年知縣胡應華修
 關帝廟 舊浙江通志一在興仁門内明洪武年建
  一在府學西
國朝康熙九年建
 任公祠 建徳縣志祀梁太守任昉舊在城南今改
  和豐倉前祠曰任公志遺愛也
 陳司徒廟 嚴陵志在縣西六十里銅官山據廟碑
  神名果仁仕隋當義寧中羣雄交作司徒統兵晉
[224-22a]
  陵窺覦者畏伏旁衛江浙至唐乾符二年鎮海軍
  叛卒王郢縁海為寇節度觀察處置使禱謁有應
  置廟郭南門具以事聞追封忠烈公
 汪大王廟 建徳縣志在縣西三十里汪尖山下神
  諱華當隋末保有宣歙之衆唐興納土是不忍鬭
  其民者故至今祀之
 廣濟廟 嚴陵志在拱辰門外神姓邵名仁祥字安
  國淳安人隱居烏龍山且死語人曰立廟祀我當
[224-22b]
  福汝時唐貞觀三年也梁開平元年封貞應王宋
  熙寧八年封仁安靈應王紹興十二年賜額廣濟
  建徳縣志元至正間修胡翰新修廣濟廟碑嚴陵/之山其望為烏龍矗起江
  上其西南為郡城外至郡二里有祠翼然負山而/䕃巨木則廣濟廟也郡守吏至者既視事則必告
  謁有故則必為民祈請著為恒典行省右丞李公/思本謁拜祠下顧惟廟之木石丹漆黝堊歴嵗滋
  久摧朽刓泐乃飾廟像加粉采焉摧朽者易以/堅良刓泐者施之塗甃神妥其靈人用禋享
  𢎞治辛亥重修
 湖山廟 舊浙江通志在縣西北十里聖湖之南唐
[224-23a]
  末黄巢餘黨逃此失其所在主帥夜夢張范二神
  告曰翌日雙白鶴所止處賊所在也至則果然遂
  勦之事聞張封靈休安民侯范封靈祐定民侯
 三先生祠 嘉靖浙江通志在武定門外初名思范
  祠祀宋郡守范文正公仲淹後増祀東萊呂成公
  祖謙改名政教祠嘉靖三十八年提學副使范惟
  一以宋南軒張宣公栻亦曽守嚴因併祀於其中
  故曰三先生祠徐階/為記
[224-23b]
 翊忠侯廟 嚴陵志在縣西一十五里地名靖林楊/幼
  度勅封翊忠侯廟記靖林有神潘侯世雄名一飛/字也生於宋治平改元五月二日至宣和三年二
  月既望麗景沖和廼沐浴更衣謂青衣之使已至/天帝召為隂府官主陽間事言已即逝侯之神自
  此彰矣葬於蕙巖靈威不可犯祠於寓里靈驗動/可祈今百有二十餘年一境之内亢陽烈晝隨禱
  而濡積雨霾雲隨祝而霽疫癘屏息寇盜蠲除家/無鬱攸里無巨浸揆厥本原非神禱賜流芳歟寖
  久神惠益昭嘉熙紀元郡守/趙汝柄奏於朝勅賜翊忠侯
 周宣靈王廟 萬厯嚴州府志在三元坊嘉靖間建
  錢廣居周宣靈王廟碑按神周姓繆宣名臨安新/城縣太平里人也生宋淳熙戊申嵗三月四日初
[224-24a]
  名雄以雄音鄰榮恐干父諱改名繆宣神少時受/仙指大數四九後之武源至鸕鷀灘失足墮水頃
  刻巨浪層翻猛若蛟龍起伏神即脱化溯波而上/至衢城水亭門外浮沉不定聲聞數十里一時驚
  異建廟塑像崇祀於衢城之西是年神正三十有/六果應四九之説乃嘉定癸未嵗也端平元年大
  封神得贈廣平侯淳祐元年秋勅封神䕶國廣平/正烈周宣靈王延祐三年睦郡旱潦藉神庇䕃得
  錫平康士民遂立廟於澄清門内自元歴/今卜年三百有竒禦災䘏難不可枚舉
 二太守祠 建徳縣志在北髙峯祀明守楊守仁鄭
  鋭傳詳/名宦
 忠義節孝祠 忠義祠在字民莊學宫内節孝祠在
[224-24b]
  純孝莊
國朝雍正四年知縣薛景珏奉文建
   淳安縣
 先農壇 在東郊
國朝雍正五年知縣姚永光奉文建立壇宇并置耤田
  四畝九分
 社稷壇 淳安縣志在縣之西郭一里羅願社稷山/川壇鼎修記
  士有生於五帝之世而見祀於今禮有隆於三代/之時而不廢於後此不惟其人可尊其義之所該
[224-25a]
  者至深逺矣自去古既邈五帝之臣其傳者無幾/而髙陽氏之土正有虞氏之稷世獨相與社而稷
  之見於展禽史墨之説其禮壇而不屋腥而不熟/有俎豆而無杯器又皆商周之舊典上下數千年
  間不敢有所變蓋土穀者民情之所重而社與稷/實司焉自丘民以上隨其所在封而事之天子以
  建諸侯而諸侯以有其國君民之情如此其同也/以其生有平土殖穀之能其神不冺屬之以雨暘
  寒燠之事無不得其所欲天人之際又如此其不/異也因其沐浴齋宿登降薦徹者有為人下之道
  則從而訓民以為事君之法因夫水旱有變置之/説而諸侯不職者不得免則等而施之以為馭臣
  之法一嵗之間春以出火秋以卜稼冬以息老有/屬民讀法之事有用幣救變之事其或不得已而
  用民於兵小則受肉而行師大則釁牲而出境有/功獻於是有罪戮於是如家人父子出告反面而
[224-25b]
  從事於庭内非以是為希濶之典而行之也重民/之居而敬其食故其俗重厚而不遷明命有功者
  而祀之故其民端慤而不鬼因物之常而寓其教/訓故令行禁止而風俗成民日見上之親已而所
  施又無悖乎四時之序是以其上易為而其神易/福也嗚呼古之求於社與稷者其詳如此非固欲
  神之福而已蓋知至意誠無精粗表裏之異則散/於事者可以知其政而觀其禮此所以為不貳也
  後世與民相接者至簡矣惟其治財聽訟施於官/府者然後以為政非殽於社而降之若是者神固
  無與也里中之社喧囂而醉飽惟其習威蕆事存/於有司者然後以為禮雞鳴而行事未明而瘞若
  是者民亦不知也且夫耳目之不接而欲變化其/心術已不可得况所謂出火之早晩與來嵗五種
  之宜否所息之物所救之變則其説既古矣兵農/已分而師祭者遷矣是後世之求於社者甚畧也
[224-26a]
  然據其存於今者而尚論其故則其人蓋五帝之/佐而其禮乃三代之舊生人之𩔖所以得相收至
  於今者賴其力為多而前世遺禮之僅存者此而/已故猶相與守之而學者尤樂道之云耳長樂陳
  君曄來為淳安縣方是時議者以州縣社稷壇壝/多不葺詔長吏修築守䕶月檢察之君於是即縣
  西二里故所謂社稷壇於南山之麓表山川風雨/雷師之壝俱伐石治之且為屋者三以待事築牆
  七百丈而外閑之淳熙七年七月上戊既/成而祭承議郎知南劍軍州事羅願記
 風雲雷雨山川壇 嚴陵志在縣南一里上善觀前
 邑厲壇 淳安縣志在縣西北半里
 城隍廟 嚴陵志在縣東南真應廟後明正統十三
[224-26b]
  年縣丞沈宗賢重建𢎞治元年知縣劉箎重修
 吳泰伯祠 明一統志在淳安縣東三十里太平鄉
  吳貫泰伯祠記嵩山下舊有泰伯祠為宋咸淳中/進士吳攀龍所建扁曰至徳明宣徳正統間吳晉
  吳士才重整新之肖以像嵗時奠祭嗣後僉事呉/欽以子姓蕃衍祠隘不能容乃稍廓其規模輪奐
  一新益以延陵季/子札配享於旁
 真應廟 嚴陵志在縣學東南神姓方名儲相傳後
  漢時以賢良方正仕和帝後為洛陽令卒贈黟縣
  侯立廟宋政和七年賜今額方瑞合重修東山黟/侯廟記吾族之散處
[224-27a]
  者輒祀黟侯其神明之道著也自吾祖壔公遷茶/坡祀侯東北山下幾二百年山下水通溪有軒駐
  橋是侯乗鶴歸來處故山下橋亦名軒駐橋橋邊/水匯可二畝蒹葭蒲葦丘壑泠然由橋陟廟一望
  平田廣阪菁葱萬樹隔岸雲巒稠疊如繡真偉觀/也但廟製草具久益傾圯嵗時拜祭少登望之樂
  又旁無餘室可以庇緇素考鐘伐鼓有時缺焉/時兵革少息秋禾用登余與族人謀而新之
 山陰侯廟 嘉靖浙江通志一名賀將軍廟祀漢新
  都郡太守封山陰侯賀齊嵗以仲春仲秋望日祭
  名勝志賢溪記云歙之東鄉古葉鄉也東漢書建/安十三年遣武威中郎將賀齊討定丹陽黟歙時
  武疆葉鄉東陽豐樂四鄉先降因表葉鄉為始新/縣今縣西北六十里永平鎮有土主廟名賀將軍
[224-27b]
  祠又呼為葉公蓋尊之也公字公苗會稽山陰人/祠之西配食漢南部行事南郡守關内侯方公儕
  東配食本州别駕襲黟侯方公觀之姚鳴鸞重修/東廟記邑市分東西古有二廟以祀神廟之在東
  者問其神之所自則曰勅封靈順侯葉府君廟之/在西者問其神之所自則曰勅封山隂侯賀公夫
  神一也封爵一也而有賀與葉之分者按漢三國/時會稽山陰侯郡守賀公諱齊擊定山越以討賊
  立功封威武中郎將加偏將軍是封爵之源始於/此去縣治數十里地名葉鄉有賀將軍祠廼賀公
  立功之地又謂葉鄉土地故以賀為葉是姓氏之/訛始於此嵗甲申市東之人重修廟宇凡諸木石
  工費皆出於居民之樂捨廟貌重新神像儼然是/固賀公功徳之所致亦我後人崇報之宜然功成
  用書以/為記
[224-28a]
 孚惠廟 萬厯嚴州府志在縣東六十里一名何侍
  郎廟舊在安樂鄉成化志稱神名文建仕陳官至
  吏部侍郎為劉球所譛而死歸葬萬程里數顯靈
  異鄉人祠之宋淳熙十三年賜額孚惠紹定五年
  封昭利侯咸淳元年加靈順侯
 忠助廟 嚴陵志在縣西一名忠濟侯祠神姓汪名
  廣即歙郡英濟王子也仕唐為飛騎尉歿封忠濟
  侯宋紹興壬子暴水衆禱於神水即退賜廟額曰
[224-28b]
  忠助
 靈惠廟 嚴陵志在縣東七十里神姓王名克儉事
  唐為都押衙子孫立廟祀之祈禱有應累封忠順
  英烈侯宋紹興中賜今額
 陳府君祠 淳安縣志在縣東三十里屏風巖相傳
  神青州人唐龍徳中為青溪令黄巢之亂與其二
  子率邑人避於巖巢兵圍之七日乃引弓發石擊
  之巢兵大潰邑人徳之因祀於巖
[224-29a]
 戈府君廟 新定續志在縣西五里舊傳神事吳越
  提兵禦敵不利敵斷其頭并棄之神右手持劍左
  手自提其頭行至今祠所仆焉既而風雨晦㝠雷
  電震耀鄉人駭其神異即地為廟祀之
 靜樂先生祠 嘉靖浙江通志在縣東北二十五里
  祀唐方昊方逢辰靜樂先生祠堂記淳安縣常樂/鄉上貴寺祠堂者唐處士靜樂先生方
  公聚徒授業之所也先生生於唐末以節義自髙/五代吳越錢氏招之不往遯於深山讀書講道以
  終老焉昔宋咸淳明堂詔書求歴代忠臣烈士有/功於民者令州縣嵗時致祠知縣事承議郎盧應
[224-29b]
  偶發錢一千緡下本寺助造佛/廬就中為先生祠從衆請也
 英烈錢王廟 嚴陵志在縣西七十里神姓錢歙人
  長名嶨季名觷有别業在永平宋宣靖間團民兵
  衛鄉井有方畧建炎己酉金人犯臨安泝浙江而
  西二侯與邑人方庚率民兵三千人至桐廬縣西
  視牛頭山迫險可得志布置迎敵大敗其衆金人
  北遯後以功各補承信郎紹定庚寅江東部使者
  列其功請立祠於嚴賜號英烈紹定癸巳歙民復
[224-30a]
  請賜爵乃封嶨為惠顯侯觷為惠濟侯
 朱文公祠 嚴陵志在縣學文廟㦸門外元延祐六
  年縣尉鄭千齡建王儀新建朱文公祠堂記淳安/古歙之東鄉今雖屬旁郡然距
  新安不二百里朱子之沒僅百餘年所謂去聖人/之世若此其未逺近聖人之居若此其甚者故凡
  孔子廟學宜皆有祠以奉朱子而况淳安之望紫/陽為甚近學者進拜先生於祠下則知幸生有道
  之世宜交相慶/而更相勵也
 融堂先生祠 嘉靖浙江通志在學西祀宋儒錢時
  寳祐間建
[224-30b]
 蛟峯先生祠 嘉靖浙江通志在石峽書院祀宋方
  逢辰元至大間建
 海公祠 淳安縣志在邑西察院左明邑民錢徳貞
  余元恭助地構祠以祀前令海瑞後令吳天洪復
  改築南山麓嚴州府志萬厯五年建徐廷綬為記/徐楚海公祠
  詩垣屋蕭蕭錦水涯舟人指㸃海公祠風波自不/驚三黜暮夜誰能枉四知虎口脱離瀕死日龍顔
  回顧再生時百年借寇天/閽逺惟有棠陰繫去思
 忠義節孝祠 忠義祠在文公祠後節孝祠在文公
[224-31a]
  祠東
國朝雍正四年知縣姚永光奉文建
   桐廬縣
 先農壇 在縣治東北地名塔山脚
國朝雍正五年知縣張坦熊奉文建立壇宇并置耤田
  四畝九分
 社稷壇 桐廬縣志在縣治西一里許舊在圓山之
  西宋縣令劉公臣嘗建豐亭於其上後人以登陟
[224-31b]
  頗艱遷於縣西八十步地名朴樹元豐末復移置
  圓通寺之東即今處也
 風雲雷雨山川壇 桐廬縣志在大江南岸去縣治
  三里明萬厯二年知縣李紹賢因南渡風雨不便
  遷改社稷壇西
 邑厲壇 萬厯嚴州府志在縣東四百七十步
 城隍廟 桐廬縣志在縣治北一百五十步據安樂
  山之第二峰縣以安樂山為主山而此山又其龍
[224-32a]
  脉所聚故建廟於此宋景定癸亥縣令胡太古嘗
  修葺殿宇歳久殿毁元大徳七年邑人鄭源等重
  建明洪武初知縣毛道即舊殿而増飭之景泰間
  縣丞許善重修正徳七年知縣曹珪益加修整嘉
  靖十三年縣丞章彦重蓋廟宇隆慶五年通判陳
  彛建東西二廊立各鄉土地之神萬厯八年知縣
  楊束捐俸修葺
 桐君祠 嚴陵志在縣東二里桐君山頂萬厯嚴州/府志宋元
[224-32b]
  豐中縣令許由儀嘗訪桐君藥録已失傳惟山隈/有雙小桐廼繪桐君像於絶頂小堂有詩云山中
  百藥當年録砌下雙桐舊日孫後孫景初代為令/易繪像以塑名人多畱題元末兵燹廟貌無存洪
  武中重建小祠成化間頽圯嘉靖初知縣張瑩闢/舊址構祠三楹設桐君木主祠後豎樓柱以石壘
  以木勢甚崇聳取長樂寺鏞懸之嵗設鐘夫以司/晨昏亭塔巍峩山水掩映毎登眺江山景物一覽
  在目彷彿圖畫中昔人比之浮玉山又號小金山/可以見其勝也徐舫張小山重修桐君祠詩先生
  逺有煙霞趣鐫玉捐金隱者祠瑶草久荒雲一片/碧梧仍見鳳雙枝芙蓉日靜文書暇杖履春來嘯
  咏遲他日幽期何處/好寒松花發鶴歸時
 嚴先生祠 方輿勝覽在釣臺先生名光字子陵本
[224-33a]
  姓莊避明帝諱改嚴嚴陵志在縣西三十五里富
  春山之下宋景祐中建范仲淹嚴先生祠堂記先/生光武之故人也相尚以
  道及帝握赤符乗六龍得聖人之時臣妾億兆天/下孰加焉惟先生以節髙之既而動星象歸江湖
  得聖人之清泥塗軒冕天下孰加焉惟光武以禮/下之在蠱之上九衆方有為而獨不事王侯髙尚
  其志先生以之在屯之初九陽徳方亨而能以貴/下賤大得民也光武以之蓋先生之心出乎日月
  之上光武之量包乎天地之外微先生不能成光/武之大微光武豈能遂先生之髙哉而使貪夫廉
  懦夫立是大有功於名教也仲淹來守是邦始構/堂而奠焉乃復為其後者四家以奉祠事又從而
  歌曰雲山蒼蒼江水泱泱先生之風山髙水長劉/基嚴先生祠詩伯夷清節太公功出處行藏豈必
[224-33b]
  同不是雲臺興帝業桐江無用一絲風羅洪先嚴/先生祠詩漢廷懐舊徳獨愛水雲深白髮一竿暮
  青山七里春江湖閒嵗月夜景浴/星辰千載荒祠下停舟有幾人
 髙府君廟 嚴陵志在縣南三里神名獲漢時人素
  善天文與嚴子陵有舊嘗自石城適富春訪其廬
  時值大旱即曳劍登潭巖叱曰此湫有蛟龍當起
  行雨未幾雷雨交作秋遂大熟邑人感其惠立廟
  祀之
 陳侯廟 嚴陵志在縣東南十五里相傳富陽侯陳
[224-34a]
  碩子也有仙術能役使鬼神嘗於餘杭一夜築九
  里塘不假人力而成既死依此土為神
 董司徒廟 桐廬縣志在縣西二十八里朱軧董司/徒廟記司
  徒諱舉字正忠里人也黄山之傍夏孝先父墓在/焉一夕野燒熾熖延屬墓木其嗣哀號無所措忽
  百鳥飛集濡其羽沃之火即滅墓側湧一泉流於/江因名其鄉曰孝泉里曰仁孝至司徒時忽涸公
  諭里中曰泉脉無古今何流於昔而今絶焉必吾/鄉事親之道有愧昔人所致乃率衆齋沐禱曰若
  一鄉有譴願以身塞日夜不怠遂殞於側泉湧如/初至今不竭周十餘里無復旱暵之苦衆徳之深
  思致其報獲吉卜於大鍾山之西歸其柩藏焉擇/其東建祠今壘石之所土益堅厚號董公圻晉開
[224-34b]
  運中浙右大旱遣使謁祠下未反命油然沛然槁/者立蘇禾倍長祠之左滙為大澤遂號新澤錫王
  稱曰幖福/嘉其貺也
 潘尚書廟 嚴陵志在縣西南十五里相傳神為王
  村浦人名宗衡宋南渡從髙宗破寇有功授鈐轄
  沒著靈驗邑人立廟祀之勅贈尚書
 胡侍郎廟 嚴陵志在縣西南二十里地名清渚神
  即宋禮部侍郎胡寅也紹興中嘗為郡守有徳於
  民故祀之
[224-35a]
 二先生祠 桐廬縣志在桐君山明萬厯五年知縣
  李紹賢建以祀文敏莊襄二公
  謹按吏部尚書姚夔謚文敏都察院右/都御史俞諫謚莊襄皆邑人傳詳名臣
 李侯祠 桐廬縣志在桐君山巔明萬厯七年士民
  為李侯紹賢建
 忠義節孝祠 忠義祠在儒學左側節孝祠在縣治
  西
國朝雍正四年知縣張坦熊奉文建
[224-35b]
   遂安縣
 先農壇 在東郊
國朝雍正五年知縣曹維藩奉文建立壇宇并置耤田
  四畝九分
 社稷壇 遂安縣志舊在縣南明洪武初建萬厯三
  年知縣吳撝謙改置城西二百步
 風雲雷雨山川壇 遂安縣志舊在縣南明洪武初
  建萬厯三年知縣吳撝謙改置城東四百步
[224-36a]
 邑厲壇 萬厯遂安縣志在縣西半里
 城隍廟 萬厯嚴州府志在縣南洪武四年知縣凌
  暹建成化十一年知縣朱福嘉靖二十四年知縣
  羅衮修隆慶四年知縣周恪甃砌石臺
國朝康熙年間士民倡修規制一新
 東嶽廟 嚴陵志在縣治西宋祥符間建元大徳至
  元中嘗加修葺王通叟東嶽行宫記宋真宗祥符/九年有事泰山嶽神顯異詔天下
  郡縣悉建東嶽行宫人始得以廟而作敬所遂安/縣自始建迄今成毁興廢者屢矣大徳丙午淳安
[224-36b]
  主簿尹公柔克來攝縣事勸助得中統鈔二千錠/以資經始縣尉梁公廣承之興事逾月會主簿江
  公正初至/實相厥成遂安縣志明隆慶間知縣周恪萬厯間
  知縣馬呈鼎重修
國朝順治十五年邑民洪大道姚思稷等醵貲重建
 龍王廟 遂安縣志在馬儀堰上明萬厯間知縣馬
  呈鼎重建
 三聖廟 新定續志在縣治南據王象之輿地紀勝
  三聖廟即普州三景兄弟以死國列祀典神名思
[224-37a]
  忠思立思誼張魏公奏立廟和尚原宋時行都旌
  忠觀亦有廟此又其别廟云
 容公祠遂安縣志明嘉靖三十一年知縣羅衮建
  祀正徳間捍寇知縣容九霄以元武畧將軍髙裕
  配享余乾亨容公捍寇遺績碑正徳癸酉饒寇王/浩八等倡亂突入開化移據嚴坑將乗勝犯
  遂其勢甚熾人無固心有上官奉令駐遂聞變嘆/曰遂無城邊無屯民無可用何恃而守乗小舸逸
  去邑衆洶洶時容侯追及激以大義厲聲曰棄城/失律國有典刑公必欲去吾且射公以狥卒還之
  民始定侯乃創城郭集民兵躬擐甲胄進至界據/髙立壘伐木立柵足未定而賊奄至即命果毅搏
[224-37b]
  之擒其先驅者三人賊憚侯武勇又四路為侯所/遏勢蹙宵遁西哨軍邀擊遂破之賊遁還故巢卒
  就殄竟不能越遂尺地殺遂一人皆侯捍禦力也/遂之民至今思侯之功越四十年當吉水羅侯治
  遂之八載始因民請為劖碑表章之又取勝國時/髙千戶之有保障功者配享之斯舉也捍患之祀
  足以合禮傳信之紀足以表忠不諠/之思足以存厚一舉而三善備焉
 仁賢祠 舊浙江通志在邑西澗祀明吏部郎中毛
  一瓚姜習孔仁賢祠記遂巖邑也先是條編法行/編者槩從省費多有全書所未載者於是科
  𣲖濫觴吏緣為奸遂至不可究詰而里甲之禍始/烈惟公目擊科𣲖胥役之害由於成規未立集邑
  父老斟酌增益之不啻再三而條議呈焉務使額/有定設官無乏用胥無耗蠧可經久逺而後已此
[224-38a]
  一舉也真吾鄉百世之利微公力為條陳安望闔/邑之民霍然有起色哉捐館之日父老圖所以祀
  公不佞何能揚其媺僅據/父老所請道其梗槩云爾
 忠義節孝祠 忠義祠在聖廟儀門外東首節孝祠
  在聖廟外西首
國朝雍正四年知縣曹維藩奉文建
   夀昌縣
 先農壇 在東門外七里廟東
國朝雍正六年知縣汪準奉文建立壇宇并置耤田四
[224-38b]
  畝九分
 社稷壇 嚴陵志在縣西花園
 風雲雷雨山川壇 嚴陵志在縣前溪南山上
 邑厲壇 嚴陵志在縣北萬松山陰
 城隍廟 夀昌縣志在縣治西南明洪武三年知縣
  胡濬即舊基重建嘉靖庚子知縣顧公問撤而新
  之丙午知縣程謨建前亭三間天啟三年廟燬知
  縣封錫𩔖重建
[224-39a]
 東嶽行祠 嚴陵志在縣東青龍山上東有聖水亭
  王揆東嶽行宫碑粤若夀昌方五六十邑治之東/青龍之山東嶽行宫靈蹟最著而天一之水聖母
  臨之苟寃枉被誣無所訴者質一泓之清泚聽兩/詞之曲直如鑑之明而妍醜無遯情焉其興建年
  代因革莫考誌失之也若夫奕奕新廟以至元癸/未尹尹子玉丞李應甫尉丁用重建暨達嚕噶齊
  阿里尹李炳助成新作南門則至順辛未達嚕噶之/齊旺扎勒布哈尹尹玉之經營及兩廡之敝者修
  闕者補之聖水則亭以覆之黝堊丹漆之崇邃嚴/整至元再紀元乙亥冬十有一月揆來尹明年大
  旱宿廟下致禱甘澍輒應乃亦有秋於是合議所/以答神明貺僉謂聖母之宫獨仍其舊爰并葺之
  民吏翕讚徴工肇役乃作詩曰維邑夀昌龍山峙/東於昭行宫神降岱宗誣枉孰辨臨此聖水奸欺
[224-39b]
  莫揜人獲神佑神依人立主宰所存功備生物有/嚴寢廟曰廡曰門神人具瞻完舊益新休於前政
  惠我後人敢告/來者視此刻文
 白山廟 嚴陵志在縣南白山洞下相傳神即漢司
  徒吳融也五代梁龍徳元年建宋崇寧二年勅封
  靈應王方臘寇廟燬忠訓郎胡祖舜重建洪國瑞/白山廟
  記白石山巖危洞邃神其尸之天陰霧晦聞金石/音雲氣捲舒雨晴預卜伊山之麓有廟巋焉按新
  定郡志言吳司徒廟也建於五代龍徳元年封於/崇寧二年值方臘弗靜陷睦歙杭婺等州焚及於
  廟博山依舊儀象儼然乃宣和三年也其/後建廟如初水旱疾疫之禱如響斯答
[224-40a]
 李都官祠 嚴陵志在縣西魏䭾山神名頻邑人仕
  唐為建州刺史卒而降靈其土建人立廟於梨山
  以祀之累封至靈顯忠惠孚應佑徳王今本邑魏
  䭾山及覺泉寺皆有神異數著靈跡而其在魏䭾
  者號唐賢靈祐王祠鄉人至今奉祀
 蒼山廟 萬厯嚴州府志在縣東港口相傳唐時徽
  州有簰商名蒼關者至此無疾而卒因降靈其土
  民為立廟水旱禱之有應宋崇寧中封靈應侯
[224-40b]
 匹布夫人廟 夀昌縣志在縣東南白艾村相傳唐
  末黄巢據縣治官軍討之阻溪水漲不得渡忽見
  一女子滌布於水以布擲之化為長橋士卒履之
  而過遂破賊復縣治事聞於朝勅封匹布夫人唐
  宋列於祀典今鄉民皆祀之以祈蠶穀
 忠義節孝祠 二祠俱在學宫東偏
國朝雍正五年知縣楊正荀奉文建
   分水縣
[224-41a]
 先農壇 在縣南長淋坂
國朝雍正六年知縣蔡可逺奉文建立壇宇并置耤田
  四畝九分
 社稷壇 嚴陵志在縣西二里洪武八年建
 風雲雷雨山川壇 嚴陵志在縣南洪武二十年建
 邑厲壇 分水縣志在縣北門外
 城隍廟 段天祐城隍廟記會稽林元素尹分水之
  明年當元至正二年壬午以城隍久廢次第新之
[224-41b]
  踰月廟成嚴陵志在縣治西北明洪武三年知縣
  余徳賢即舊基重建正統十一年知縣李觀新之
  成化十二年知縣龎瑽復修東西兩廊
 紫龍王廟 嚴陵志在縣西南十五里宋端平乙未
  知縣趙師㟒禱雨有應立祠山足以答神賜元泰
  定間縣尹趙東州葺之至正二年縣尹林炳重建
  段天祐紫龍山龍王廟記分水縣西南十五里曰/紫龍山山之巔舊有龍祠水出其傍下注為三池
  邑人值嵗旱輒請其水以禱相傳得池中生物肖/龍者則雨至正二年春旱夏更甚邑令林君齋沐
[224-42a]
  遵故事與龍約三日内雨當為龍更剏新祠翌日/雨驟澍三日廼止是嵗大稔即捐俸市材鳩工而
  民之趨之者施屋若干楹施/地若干畝未幾新祠告成
 靈祐廟 嚴陵志在縣西二里廟本在柳栢鄉因祠
  禱不便復廟於此王褘靈祐廟記分水縣西二十/里柳柏鄉有神祠曰靈祐按神
  姓柳名不傳由河東徙居吳仕晉為内史出鎮新/安以兵數萬禦寇境上未及返而歿靈輀至柳山
  下忽人馬辟易百夫挽之不動遂卜其地以葬邦/人相與立廟而祀之廟在山之陽蓋山因神姓柳
  遂稱為柳山神既廟食兹土其䕶國庇民靈異之/跡甚著環數十里内未嘗有横逆之灾唐中和三
  年越州觀察使劉漢宏以兵攻郡城民禱於神大/風雷拔其營柵夜傳柳公兵至皆遁去乾寧三年
[224-42b]
  江淮羣盜並起所至蹂踐畏神威不敢入郡境梁/開平四年邦人欲新廟未果暴風拔木壓棟宇盡
  壊而神像獨存宋嘉定八年蝗大作民以急禱風/雷隨起驅逐靡遺稼田無害十二年大旱縣令潘
  振走告祠下不旋踵而雨降嵗則遂稔元至元十/九年廟傍民徐甲刼殺鄭丙而逃捕久不獲縣官
  以告神已而徐甲自詣官若神使之者至大二年/鄉民郎慶失物不得賊巡檢王毅復以告夜夢神
  手書晶字示之後三日而獲賊是嵗大蝗民禱其/應如昔至正二年自春徂夏不雨官民合辭以禱
  即大降雨三日鄰境大疫而縣以神故獨無死亡/其冬虎狼交道人畜被害甚多縣官移文於廟鄉
  人聞終夜人馬捕逐聲及旦而虎狼屏跡十三年/大盜羣起建徳屬縣皆陷民計無所出惟神是訴
  七月七日大風雨雹由是境上賊自潰賊復來焚/廟火三舉輒自滅縣官與賊戰於桐廬境賊見旗
[224-43a]
  幟遍山麓旗間悉柳字賊因大敗官軍移屯本縣/賊見旗幟如前皆奔突而去先是梁貞明四年以
  吳越王錢氏之請封尚書左僕射廣福侯唐清泰/四年加封𢎞仁廣信王及宋賜廟號靈祐則嘉定
  十一年也今縣大夫髙君昌具述神之靈應與夫/封爵稱號皆出前代亦既上狀於朝請加錫命而
  其本末猶未有紀載乃考圖志及傳聞之舊使來/徴文是用備書其實刻銘兹碑傳之無窮銘曰分
  水之墟有廟翼翼有赫其神兹土是宅振威扶化/澒洞烜赫助宣天休陰闔陽闢時踰千&KR1124不替血
  食相時人民灾害靡測㓙有兵刃毒有灾疫亦有/蝗旱戕我稼穡我灾我患靡不屏跡僉曰嘻哉維
  神之力神力孔多曷報之徳春秋來享祀事敢忒/桂漿惟馨毛牲斯疈吹笙伐鼓左祝右覡咸罄厥
  誠神用愉懌擁其慶祥布此福澤益庇我民䕶我/王國惟民戴神詎間今昔爰致其辭勒諸金石用
[224-43b]
  昭神靈永/示無極
 東平王廟 分水縣志在縣東南四里九龍山上神
  為張睢陽巡靈應赫然外邑趨禱者四時不絶
 謝真人廟 分水縣志在縣東三里龍潭之上明太
  祖嘗設醮緘密疏焚之真人於壇下俯伏久而甦
  問之對曰三天門下觀見疏文誦之不遺一字封
  得道真人後至龍潭端坐石上而化邑人立廟有
  禱必應
[224-44a]
 忠義節孝祠 忠義祠在明倫堂東偏節孝祠在東
  門外狀元坊
國朝雍正四年知縣胡杲奉文建
 
 
 
 
 
[224-44b]
 
 
 
 
 
 
 
 浙江通志卷二百二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