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2k0042 江南通志-清-趙田恩 (master)


[089-1a]
欽定四庫全書
 江南通志卷八十九
  學校志
   學宫三/
   安慶府
  安慶府儒學舊在正觀門外元末燬於兵明洪武
  初知府趙好徳即山谷書院創建在府治之東正
  統中巡撫周忱知府王璜重建廟廡橋門堂齋號
[089-1b]
  舍射圃咸備成化中知府陳雲鶚撤學前藥局為
  櫺星門知府王璠繼作泮池石梁規制大備後知
  府徐傑陶煦張文錦相繼修治嘉靖十年詔增啟
  聖祠及敬一亭貯六箴碑各縣如之明末城潰舊
  制僅存十之四
國朝順治八年操撫李日芃知府王廷賓李自貞相繼
  增修康熙十一年巡撫靳輔捐俸倡修知府姚琅
  敎授莊名弼各捐俸重建殿廡橋門泮宫昭代文
[089-2a]
   明坊悉復舊規附/靳輔記自四代之學興而辟雍/之典盛尊三老五更則
   圜橋而觀聽者以億萬計増庠序學舍則雲集而/升臯比者至八千士猗歟盛哉然辟雍而外厥有
   泮宫其在詩曰思樂泮水薄采其芹葢儲棟梁而/育英才歴代莫與易焉越我
皇大清龍興五十八年以來擴清海内雅意右文今舉臨/ 上御極之八載化洽政治逺人來庭爰咨宗伯以
   雍之典徵衍聖於闕里闡乾元於司成於是負笈/擔簦觀光而戾止者薄海内外僉曰乃聖乃神乃
   武乃文將六五帝而四三王亦何有於漢唐以古/作人之典誠莫有盛於斯者也予於辛亥秋恭承
簡命來撫茲土下車之次循舊典以謁先師顧瞻廟貌有/ 圮其容爰仰榱題亦隕其奥詢之郡守與學博則
   曰茲學創於洪武之紀擴大於正統之年自茲以/後年逺寖弛周文襄而後葢未能復臨觀之義云
[089-2b]
   予曰人存政舉宫牆之事曷可緩乎予因首倡其/義而姚守則力肩其事於是庀材鳩工先以僚屬
   之捐俸繼以紳士之赴義經營於壬子之冬落成/於癸丑之秋凡為殿為堂為㢘為門為閣為廨為
   墉者必堅必緻莫不煥然一新繼自今春秋養老/飲射讀法於其中者賢有司之事也考鐘伐鼓横
   經論道於其中者嚴師長之職也歌詩習禮則古/昔稱先王周旋揖讓於其中者羣弟子之業也夫
   道之在人猶水之在地無地而不有水則無人而/不具道凡爾多士既入是禮門由是義路當念人
   既具道而身又在名教之中即當以天地萬物為/已任以君親師友嚴立身大而敦倫明道致君澤
   民精而窮理盡性格致誠正高而立德立言立功/以乘不朽壙而仰觀俯察叅贊以隆守待則達而
   在上為龔黄為卓魯為燕許事功亦本之道德微/而在下或著書立説或紹先開後或輔經翼傳文
[089-3a]
  藻亦本之性功古人云通三才曰儒敷五教在寛/是所望於師儒者惟曰既勤垣墉惟其塗塈茨既
  勤樸斵惟其塗丹艧將學於斯弦誦於斯下學而/上達亦於此泮宫而始基之矣若曰徒勤帖括以
  為羔鴈之助博一第以為身家之謀則攻其末而/棄其本精之漓者物必窳諸士其當戒之哉姚郡
  守復進而請曰學宫成不可以無記也遂援筆而/記其事以告來茲是役也贊其議者方伯徐國相
  觀察使佟國貞董其成者郡守姚琅協其謀者郡/丞胡靖懐令段鼎臣身其勞者學博莊名弼例得
  並書至洪武初知府趙好徳創建以後及順治間/知府李士楨重修以前其為修為建者官不一其
  人人不一其事咸有功於聖賢不可諼也/則又令掌故者紀其人紀其事於碑陰十二年
  改建啟聖祠於明倫堂後二十一年巡撫徐國相
[089-3b]
  率知府劉橒敎授郝毓㠁訓導汪良相修治五十
  八年知府張楷重修啟聖祠明倫堂六十年又重
  修
 大成殿及兩廡㦸門雍正七年知府徐士林敎授惲
  宗洵重修十一年巡撫徐本以舊 崇聖祠在明
  倫堂後規制未協改建 崇聖祠於前移明倫堂
  於後又重修
 大成殿增建敬儀亭於㦸門外左側添易籩豆銅鐘
[089-4a]
   石磬如式附/徐本記天下郡邑皆有學學必有廟/以祀先聖先師並追崇其所
皇上中自出禮莫大焉我緝熙光明昭格上下而尤加意/ 和建極聖敬日躋
御極之黌序詣太學追封先師五代叙列配享諸賢以為/ 初親
   天下萬世矜式士之遊於學門者自黨庠術序而/下琴瑟鐘鼓之聲登降揖讓之禮耳濡目染賢才
   美質知學者足以開其心頑鈍之民亦習聞禮義/知倫秩所由序矣余於壬子秋承
命撫鎮安徽諸郡縣至之日謁文廟退坐明倫堂諸生升/ 階揖拜講習如禮慨然以是為風化之所自起而
   循視廊廡風雨薄蝕崇聖一祠居明倫堂之後規/制未協夫聖人之道莫大於定名分而别等威故
   尊卑上下有分宫室宗廟衣服車旗有制所以立/隆為極而古今莫之能損益也羅䂊章曰吾聖人
[089-4b]
   之道高明廣大固非言語所能形容然而精粗初/無二致為學者必明乎此然後謂之知學為政者
   必通乎此然後為之知政一門之建一屏之設形/氣之粗而至精之理焉往而不在乎又况闗乎規
   制之大者乎攷崇聖之建祠自宋大中祥符間以/顔曾恩孟配享堂上顔路曽晳伯魚從祀兩廡以
   為抑父崇子欲别設一室祀啟聖而以三子配迨/明洪武中宋濓解縉始復起其説而後程謝諸臣
   相繼闡明之至正統時裴侃條奏文廟位次謂啟/聖已創殿於大成殿西而顔曽思孟父皆追封公
   遷配啟聖殿嘉靖九年大學士張璁請於大成殿/後另立一堂是崇聖一祠始居殿西而改立殿後
   全彜倫而妥聖靈人道之極也明倫堂為師生請/習之所宜列崇聖殿後余於癸丑春塢工庀材後
   者前之前者後之丹楹刻桷輪奐一新凡帶楯負/戺之所視履攸宜至夏之季五閲月而工始竣為
[089-5a]
   率師生觀其落成高明整飭儀矩森嚴豈直為觀/美而已哉詩曰藹藹王多吉士媚于天子藹藹王
   多吉人媢于庻人余願吾士民之仰觀為式者由/是明諸心修諸身行於父子兄弟夫婦朋友之間
皇猷而而達於君臣上下人民事物之際各盡其分贊乃/ 襄至治以應重熙累洽之風於此葢有厚望焉
   鐫石而/為之記
  崇聖祠 名宦祠 鄉賢祠各縣/學同
   懷寧縣儒學舊在正觀門内依仁坊元末燬於兵
   明洪武初知縣閻節徙建於忠節坊有學無廟正
   統間敎諭周子葛始建
[089-5b]
  文廟正德六年提學御史黃如金易天寧寺地改建
   即今址萬厯間廟災知縣劉拱辰重建後學地為
   民居所侵天啟間推官常自裕清還舊基大加創
   建明末燬
 國朝順治三年知縣賈壯重建十三年知府李士貞知
   縣周霖次第修治十八年敎諭成梁建大觀閣於
   東偏康熙七年知縣馬剛敎諭王雲龍重建
  文廟及明倫堂二十年敎諭楊渭英捐建講學堂提
[089-6a]
  學田雯額曰經義堂問竒亭五十年巡撫李成龍
  知府張楷重修雍正七年敎諭謝有煇添設兩廡
  從祀 先賢 先儒神位并首創祭器八年復同
  訓導文楫知縣詹宜倫謀辦樂器九年知府徐士
  林知縣李元祥捐置如制并置經書律例立印冊
  存學
  桐城縣儒學舊在桐溪橋東宋元祐初知縣溫子
  謙武子春相繼建立後燬於兵明洪武初知縣翟
[089-6b]
  那海遷於縣治東南佑文坊後知縣孔希善嚴頤
  陳勉相繼修葺
國朝順治十二年知縣石朗敎諭沙衍中訓導解詵重
  修康熙八年儀門櫺星門圮知縣胡必選捐俸建
  造二十二年知縣王凝命敎諭王立極訓導邱五
  典重修明倫堂建存存堂雍正七年知縣倪大成
  率邑紳士捐修
 正殿及堂廡
[089-7a]
  潛山縣儒學在縣治東明洪武初知縣張仁創建
  成化間知縣袁慶祥修之嘉靖後知縣高廷紳鄒
  守王玉汝先後修葺明季燬於兵
國朝順治十年知縣鄭遹元敎諭潘煜如李思伯重修
  十六年訓導蕭汝榮建造啓聖祠康熙九年知縣
  周克友建明倫堂十五年重修 正殿十六年敎
  諭程式琦訓導王仁灝捐修儀門櫺星門十九年
  知縣劉芳輝建義學於明倫堂後五十八年知府
[089-7b]
  張楷知縣段舒捐修
 聖殿濬泮池建德侔天地道冠古今二坊左建奎星
  樓右建文明樓雍正八年重修
  太湖縣儒學在縣治西明洪武初知縣章通建𢎞
  治後知縣李承勛同知林有禄知府李遜知縣羅
  汝芳相繼修治明末燬於兵
國朝順治六年知縣李世洽建明倫堂知縣王廷舉鄒
  應錫相繼加修康熙十一年知縣王崇曾訓導葉
[089-8a]
  惺心建奎星樓十六年知縣方人龍改建兩廡及
  櫺星門四十五年敎諭錢源肇重修五十年建尊
  經閣講堂雍正八年知縣李蕡敎諭程有則重修
 崇聖祠
  宿松縣儒學在縣治東南元縣尹戴昌建明正統
  間知縣謝驥重建嗣後知縣孫衍顔敏施溥推官
  王孫昌知縣楊之屏相繼修葺
國朝順治三年知縣孟瑄重修十一年知縣孫繼文重
[089-8b]
  修康熙二年後知縣王民皥朱維高朱卷先後加
  修雍正八年知縣劉泰重修
  望江縣儒學在縣治北宋季學隨縣遷江口元至
  正間復故址附/陳天民講堂記王化自北而南修/文學以風天下崇
  儒雅以倡士氣復徭役置學官帝王之道光演於/明時聲敎之塈流聞於四海由是郡邑敎化之宫
  與昔比隆矣雷川縣故有學燼於兵火假宫薌江/元天開闢諸賢綱維斯道前尹張公魯瞻以先聖
  遺像巋然獨存於烈焰之餘深嘆其異遂載以歸/後元公榮爰即舊址起立黌舍行釋奠禮至元辛
  巳正室成大德丙午始建東西廡及門衆士經營/壘葺寖還舊觀百爾器具以次咸興獨講堂則有
[089-9a]
  所未暇焉皇慶二年春天民承乏來茲使圖撤舊/而新之爰咨爰度鳩材徴工卜日鼎構土木之費
  浩繁學租之入用度不足盡供前序方開宗贊議/以補其不逮協力以助其不給用㡳厥成羣儒之
  功為多學介縣治北大江横其南雷江直其東昔/傳沙塞雷江口狀元從此有縣佳識語也至是一
  夕沙洲忽生興賢之明詔正頒開先之符肇見文/明之運適當為多士賀也先是田租嵗入名存實
  亡於是始理疆畝覈欺弊邑賢大夫壓福達勢劉/榮祖薄正索羅崇風化正公議奸㸃欺負之徒莫
  逃於明鑑工既訖則學宫之制備學田之疆域復/邑賢大夫俾記其事且刻田之疆域於碑陰庶幾
  來者有稽賢宰之美亦藉以傳遂為銘曰孔聖之/道百王所宗國都郡邑孰非王宫聖道彌光大成
  益封春日桃李化雨文風雷江之旁翼翼宫牆有/相之道巋然靈光藏修有地講讀有堂多士游歌
[089-9b]
  濟濟洋洋棟宇恢恢逺矣/成規誰歟來者尚其葺之元末燬於兵明洪武間
  知縣徐煥重建宣德𢎞治間敎諭陳遴張夔先後
  増擴嘉靖初同知魏文象知縣余綋更造堂齋後
  知縣朱軾孫琦楊廷薦等復葺之
國朝順治六年知縣王世寅重建明倫堂及兩廡櫺星
  門十四年知縣王澤隆敎諭姚見龍更建堂祠康
  熙元年敎諭談志建觀德亭修文昌閣九年訓導
  方至樸復加修葺二十一年知縣伊巘重修明倫
[089-10a]
  堂雍正四年敎諭陸煥重修 正殿
   徽州府
  徽州府儒學唐及宋初皆在城東北隅太平興國
  三年知州事蘇德祥遷羅城東門内烏聊山上嘉
  祐四年遷於南門内熙寧中復遷烏聊山紹聖二
  年復遷於故址紹興間知州汪藻増建左廟右學
  德祐間兵廢元至元十五年復建後燬明洪武初
  重建堂齋廟廡橋門射圃悉備正統八年御史徐
[089-10b]
  郁命同知徐亨増新之知府孫遇畢其役成化間
  提學御史陳選婁謙先後檄府修建附/莊㫤記徽/州
  府學故不治蓮塘婁先生以御史奉命提學南畿/至則嘆曰此吾朱夫子之鄉也而是學乃不治哉
  於是郡之守貳莫不鼓無振作庀材鳩工以後為/戒而奔走執役之人亦皆晨夜展力不以倦告不
  數月而徽學大治且為南畿諸學之冠定山莊㫤/諗於衆曰蓮塘之所以汲汲是學者豈止於徽哉
  將以汲汲於天下之學也夫以朱子之鄉止於徽/則天下之學所當治者皆古聖賢之地而必孔子
  之魯孟子之鄒濂溪之舂陵二程之河南以及夫/是徽而已天下無古聖賢者其學皆不治也而可
  哉葢曰有孔子則堯舜禹湯文武之道益大有朱/子則濓溪二程之道益明是孔子朱子者天下斯
[089-11a]
  文之主古今學者之師而曰朱子之鄉則鄉之人/學聖賢者庻幾可以不出其鄉而不至以為東家
  某矣夫鄉之人去其國千里見故鄉之人則必談/笑而喜其不然者必非故鄉之人也居稠人廣坐
  之中有談聖賢人者其鄉之人必曰此豈爾所知/哉吾知其詳吾里相近而居相接也至於學也獨
  無然乎此徽人所以必學朱子吾蓮塘之意也雖/然朱子亦豈可以㮣學哉朱子一也有古之朱子
  吾之朱子蓮塘之所以告徽人者古之朱子乎抑/吾之朱子乎古之朱子聖賢之影響紙上之成迹
  而吾之朱子無他吾心之本體吾之朱子也吾心/之神明吾之朱子也居吾敬以立其本窮吾理以
  致其知精以察之一以守之則吾之所以叅天地/者此吾之所以繼往聖而立人極者亦此所謂朱
  子者在我而不在古朱子之後又一朱子矣蓮塘/不棄予每與論學况夫徽之豪傑出聖賢之鄉者
[089-11b]
  哉或曰學朱子而不學孔子何也曰以徽人言故/謂之朱子朱子學孔子者學朱子乃所以學孔子
  也孔子者自然之朱子朱子者勉然/之孔子學朱子者將止於朱子哉𢎞治間知府
  彭澤增創號舎嘉靖十年制増啟聖祠並建敬一
  亭貯六箴碑各縣如之
國朝康熙三年知府藺一元敎諭張霖重修並建尊經
  閣師儒等舎九年知府曹鼎望修㦸門十二年知
  府張登舉徽寧道王緒祖重修
 聖殿五十四年邑人項憲捐貲重建明倫堂兩廡及
[089-12a]
  儀門子項絪畢其役雍正三年學宫前東南鄒魯
  石坊燬於暴風絪子道暉又捐貲重建十年敎授
  儲郁文重修 崇聖祠鄉賢祠及櫺星門各處柵
  闌邑人徐景京徐璟慶重建名宦祠十一年項道
  暉又重修 正殿尊經閣文公祠及内外墻垣甬
  道
 崇聖祠 名宦祠 鄉賢祠各縣/學同
  歙縣儒學在縣治東宋淳祐間知府謝堂始建元
[089-12b]
  初戍兵撤燬敎諭吕泰初等相繼興復至大三年
  縣尹宋節葺之明初知縣張齊因故址重建正統
  間知縣高年又撤新之規制已具而前逼民居景
  泰間敎諭羅鎡復購地而廣之成化間知府周正
  復加修建嘉靖末知縣謝廷傑戴東旻葉高標踵
  修
國朝順治四年知縣宋希肅重修康熙三年署縣事府
  同知聶煒知縣吕應瑞重建明倫堂十一年
[089-13a]
 聖殿圮徽寧道吕正音知府曹鼎望知縣孫繼佳敎
  諭吉天助重建雍正十年敎諭錢澂募修邑人徐
  景京徐璟慶捐修
 文廟及兩廡明倫堂
  休寧縣儒學在縣治南宋初在縣東紹興六年縣
  尉陳之茂遷於南門外之左即今地元至元大德
  間增修至正間燬明洪武間重建廟學成化六年
  同知黃用宣擴普滿寺地起明倫堂將大興學舍
[089-13b]
  而巡按費臻仍以地歸寺後提學戴珊又以寺地
  歸學𢎞治十一年都御史彭禮命知縣李華復購
  寺地以擴其基歴正嘉 規制大備
國朝順治八年知縣翁人龍康熙二年知縣傅維楧修
  十七年敎諭張問達訓導孫應嗣加葺後知縣廖
  騰煃張韜重修雍正九年邑人黃治安捐修
 正殿
  婺源縣儒學宋慶厯間創建於縣東附/洪邁記江/南
[089-14a]
  俗本嚚於訟歙浪受其名婺源人重不幸至席鼎/湯最沸之目縣人翰林汪公藻吏部朱公松文章
  行誼表表獨立不忍視鄉曲䝉惡聲顧而之他鄉/紛閔閔焉諸生時相與言學宫在西邊九十五年
  寖入於壊地勢黯昩青衿不能羣居陰陽家流雜/指山鄉背為不韙當徙而趨新士大夫滋益多謡
  謗宜革是時乾道嵗戊子今彭君烜曰嘻吾責也/將安所易置乎曰吉莫如城東驛君曰是在部使
  者非吾實顓盍請諸請之而俞且致五十萬錢侑/費傾城大喜儒生王允恭李知已並捐其旁便近
  地倡出錢粟諸公喜趨之即其冬廟殿及藏書閣/成垂就矣會郡守好惡異疑縣特以計科歛民書
  掲邀愬章至換他健吏耳日鈎訐亡一詞始搏頰/愧悔聽緒成之然首議者倦矣謝工遣徒仆木撤
  瓦丞尉亦懲艾噤不敢復發口獨殿閣棲棘籬中/不敢毀望之愀然又三年後令洪君邦直至瞿然
[089-14b]
  悼前故曰二千石惟不興學縣令攬衆謀而自辦/之靳尼其成安敢此即出郡錢六十萬使訖役既
  萎而蘇既僂而伸民又益喜勇勸視曩時加倍有/頃百室之宫成靚深廣盱不嗇於素過者心開目
  明無間處者於是雋秀士滕生恪以降百有一人/介令為容遣信千八百里走贛川合詞告鄱陽洪
  邁曰願有以記予鄉壤與斯邑接令君又宗盟長/其何辭今之學非古之墊也庠序之制既以糟粕
  僅存至於主敬以直内立義以方外致知格物之/本窮理盡性之要正心誠意之傳綿綿延延如綫
  不絶曽子且死不忍一簀之姑息舉扶而易之季/路臨大難正冠結纓之暇如在洙泗工尹商陽手
  弓而殺人掩目止御不忘有禮死生之變争戰之/急亦大矣而歸趣如此况乎從容進退灑埽寢食
  之間哉少成若天性習慣如自然古之人歟其天/資高明後世雖不可跂及向非輔之以學問士必
[089-15a]
  不能不敎民而驅使戰是謂棄民不素養士而空/其必然斯謂棄士宜國家拳拳致力立學徧海内
  臨之官師而不容釋也嗚呼事難興而易敗今夫/是役有邑子開先部使者畀其地縣大夫憗為之
  而職敎化者顧歴四年閲兩令始克潰於成故予/詰曲登載驗其至難後之君子朝夕游於斯尚思
  先王之所以敎古人所以行朝廷所以留意祭酒/之所以急刋其春華以既秋實窮高極深暴白成
  就使逺近稱頌曰婺源又有人若/是乃答令君本意科第餘事爾熙寧中知縣劉
  定遷縣西即今地後屢遷屢復附/朱子藏書閣記
  道之在天下其實原於天命之性而行於君臣父/子兄弟夫婦朋友之間其文則出於聖人之手而
  在於易詩書禮樂春秋孔孟氏之籍本末相須人/言相發皆不可以一旦而廢焉者也葢天理民&KR0595
[089-15b]
  自然之物則其大倫大法之所在固有不依文字/而立者然古之聖人欲明是道於天下而垂之萬
  世則其精㣲曲折之理非托於文字亦不能以自/傳也故自伏羲神農列聖繼作至於孔子之身然
  後所以垂世立敎之具燦然大備天下後世之人/自非生知之聖則必由是以窮其理然後知有所
  至而力行以終之固未有飽食安坐無所猷為而/忽然知之兀然得之者也故傅説之告高宗曰學
  於古訓乃有獲而孔子之敎人亦曰好古敏以求/之是則君子所以為學致道之方其亦可知也已
  然自秦漢以來士之所求乎書者類以記誦剽掠/為功而不及乎窮理修身之要其過之者則遂絶
  學捐書相與馳騖乎荒虛浮誕之域葢二者之域/不同而於古人之意則胥失之矣嗚呼道之所以
  不明不行其不以此與婺源學宫講堂之上有屋/焉榜曰藏書而未有以藏莆田林侯虙知縣事始
[089-16a]
  出其所寳太常神筆石經若干卷以填之而又益/廣市書凡千四百餘卷列庋其上俾肄業者得以
  講敎而誦習馬熹故邑人而客於閩茲以事歸而/拜於其學則林侯已去而仕於朝矣學者猶指其
  書以相語感歎久之一旦遂相率而踵門謂熹盍/記其事且曰比年以來鄉人子弟願學者衆而病
  未知所以學也子誠未忘先人之國獨不能因是/而一言以曉之哉熹起對曰必欲記賢大夫之績
  以詔後學垂方來則有邑之先生君子在熹無所/辱命顧父兄子弟之言又熹之所不忍辭者其敢
  不敬而諾諸於是竊記所聞如此以告鄉人之願/學者使知讀書求道之不可已而盡心焉以善其
  身齊其家而及於鄉達之天下傳之後世/且以信林侯之德於無窮也是為記云元末兵
  燬明洪武初知州白謙因故址重建天順成化間
[089-16b]
  知縣張瑄韓儼相繼修繕𢎞治間凡再修而火知
  縣喬恕聶瑄先後建造嘉靖初又燬知縣曹忭拓
  地重建萬厯間知縣趙昌期建尊經閣
國朝順治九年知縣馬元訓導金注修葺十一年知縣
  張𢎞美敎諭翟皓重修十五年府訓導吳煥然增
  修康熙二十六年知縣張廷元重修 正殿三十
  一年署縣事蔣燦重修明倫堂五十七年知縣竇
  祖禹重修 大成殿
[089-17a]
  祁門縣儒學舊在縣治南宋端拱中知縣張式始
  建元移治西南即今地至正時燬於兵明洪武初
  知縣鍾友諒因故址重建永樂七年大水圮宫垣
  知縣路逵修葺成化𢎞治間再燬再修正德中巡
  按鄺約拓地而大之嘉靖至天啟歴有修舉
國朝順治十五年知縣陳法敎諭張季琪重修康熙十
  二年知縣何縉訓導周祚光重修十九年敎諭吳
  人龍加葺
[089-17b]
  黟縣儒學在縣治後宋初在縣南元因之後燬於
  兵明屢加修建以地形洿下輒壊正德九年巡按
  御史吳鉞度縣西北高爽地屬知府熊桂徙建之
  歴年増葺
國朝康熙九年知縣杜𢎞重修十年知縣藺佳選重修
  三十年知縣曹貞吉修 正殿及明倫堂雍正八
  年敎諭林燾訓導丁煃修兩廡
  績溪縣儒學宋在縣治東元初廢為軍營乃遷於
[089-18a]
  縣治西即今地明洪武五年知縣蔡美增建明倫
  堂兩廡櫺星門射圃悉備正統十三年知府孫遇
  以學基狹隘購地增修成化間同知黃用宣改建
  明倫堂正德間知府熊桂敎諭敖越更新之嘉靖
  三十九年知縣林應雷重構浴沂亭
國朝順治八年知縣郭世維修十五年知縣李之韡重
  修康熙十年知縣劉滋加葺雍正八年敎諭湯顯
  忠重修 大成殿及明倫堂
[089-18b]
   寧國府
  寧國府儒學在府治東南舊在府治東宋崇寧間
  知府李彦卿移於城内建炎三年仍復舊址紹興
  十年知府汪伯彦更徙而東面文脊峯淳熙嘉定
  間歴加修葺元總管陳大中改建後燬於兵明洪
  武初知府黃榮祖徙建今地正統中知府袁旭撤
  而新之明倫堂東西分列四齋廟廡橋門諸制悉
  備復造學門於廟東御書樓於堂北嘉靖十年制
[089-19a]
  増啟聖祠並建敬一亭貯六箴碑各縣如之萬厯
  後知府陳俊李國觀蕭良譽金勵相繼修葺崇禎
  時知府黃夢松重建明倫堂知府周光夏重建
 大成殿
國朝順治六年知府管起鳯重修康熙九年知府莊泰
  𢎞大加修葺十九年知府王國柱又捐俸修理敎
  授徐馮訓導姚士重董其事
 崇聖祠 名宦祠 鄉賢祠各縣/學同
[089-19b]
  宣城縣儒學在府治西南舊在城東南明洪武間
  知縣王文質徙建泰和門内後知縣邢知逺又改
  建縣治西宣德間知縣蕭吉重修正統七年知府
  袁旭遷建今地嘉靖二十六年知縣蕭綸重建
國朝順治間知縣陳正中王同春相繼修葺康熙十二
  年廟圮十六年知府莊泰𢎞知縣李文敏敎諭徐
  化民募修 正殿其工未竟二十一年知縣袁朝
  選敎諭陸志遇訓導錢邦達各捐俸助成之
[089-20a]
  南陵縣儒學在縣治東即崇敎寺舊址初在縣治
  南宋紹興間遷縣東南元季燬明洪武四年知縣
  甘潤敎諭劉子潛重建嘉靖四十年改移縣東未
  及修葺四十四年知府羅汝芳知縣郜永春終其
  事萬厯四年知縣林鳴盛復加修葺增建尊經閣
  及號舍十一年知縣沈堯中移
 聖廟於南四丈崇禎間知縣杜繩甲重建明倫堂
國朝順治十年知縣楊必達重修康熙十八年知縣屈
[089-20b]
  升瀛敎諭顧芳菁訓導張翥建 大成坊二十一
  年知縣杜源敎諭顧芳菁訓導徐鍾麟重修尊經
  閣雍正三年知縣宋廷佐敎諭章克長訓導童昊
  重建邑人劉沆輩董其成規制一新
  涇縣儒學在縣治北即大安寺故址初在縣南南
  唐保大四年推官吳光輔創建宋咸平中圮於水
  既重建又燬於兵淳熙中知縣汪行中徙建今地
  元至元間圮僧據其地縣尹施正大敎諭賀桂孫
[089-21a]
  力復之尋燬於兵明永樂間知縣薛蕙重建正統
  初知府袁旭增葺之明末燬於兵
國朝順治六年敎諭施化逺募修康熙十八年知縣鄧
  琪棻捐修明倫堂二十二年知縣蔣雲翼敎諭楊
  言書訓導汪瀠重建 正殿四十三年知縣孔毓
  培訓導姚光俊重建明倫堂貢生趙濬重建啟聖
  祠
  寧國縣儒學在縣西門外初在縣東南宋紹興間
[089-21b]
  徙東門外明洪武十五年知縣鄭承事改建今地
  正統間知府袁旭知縣劉清增拓之𢎞治間知縣
  孫珍徙明倫堂於
 聖殿西嘉靖中知縣沙竒訓導樊玭作泮池
國朝康熙十八年知縣馬光建尊經閣二十年知縣陳
  王策捐俸重修四十八年郡同知郭威釗署縣事
  捐俸增修
  旌德縣儒學舊在縣東尉廨宋崇寧初知縣嚴適
[089-22a]
  建宣和間燬紹興中知縣趙伯傑徙建東十歩元
  因之至正末燬明洪武三年知縣朱鐸重建嘉靖
  間知縣柳應陽稍徙而北後知縣李調元建文昌
  閣於學東萬厯間知縣秦文㨗大加增建天啟間
  敎諭周民改泮池於櫺星門外
國朝順治二年廟宇盡圮徽寧道張文衡敎諭吳邦俊
  倡修建明倫堂於舊址八年徽寧道袁仲魁捐俸
  建兩廡及儀門月臺十年兵備道孫登第申偉抱
[089-22b]
  知縣周一熊相繼繕修康熙四十一年督學張泰
  交允邑紳士請遷學宫於縣治西重建 大成殿
  門堂齋廡規制俱備
  太平縣儒學在縣治東南初在縣治西宋嘉祐中
  知縣孫覺徙建今地元至正間重建明洪武三年
  知縣李簡修正統間提學彭朂命知縣張珪增建
  後又拓而新之正德間知縣楊良臣復拓前基易
  櫺星門以石嘉靖中圮敎諭王佳士改建明倫堂
[089-23a]
  鑿泮池天啟間漸圮敎諭龔立本重修
國朝順治五年敎諭虞敬募造泮池石橋修明倫堂康
  熙二年知縣陳恭敎諭袁澄訓導董雲申加葺二
  十年知縣王璘因宫牆隘狹市地拓垣廣舊址十
  之七雍正二年知縣陳永宗重修
   池州府
  池州府儒學在府治西北舊在城東南隅附/唐韋
  表㣲池州夫子廟麟臺碑銘二儀即閉三象乃乖/聖道埋鬱人心不開
[089-23b]
  上無文武下有定哀吁嗟麟兮孰為來哉周雖不/綱孔實嗣聖詩書既刪禮樂大定勸善懲惡姦邪
  乃正吁嗟麟兮克昭符命聖與時合化行位尊茍/或乖戾身窮道存於昭魯邑棲依孔門吁嗟麟兮
  孰知其仁運極數殘德至時否楚國寖廣秦封益/多牆仞廹阨﨑嶇闗里吁嗟麟兮靡有攸止世治
  則麟世亂則麕出非其時麋鹿同羣孔不自聖麟/不自祥吁嗟麟兮天何所亡 按此碑載山東通
  志而唐詩紀事所錄/特加以池州二字宋開寳初知府成昴移建於
  城西北至和間知府吳仲復仍移建於東南後陳
  桷周應龍葉凱王伯大相繼修之元燬於兵明洪
  武三年知府孫炎重建正統初知府葉恩加修成
[089-24a]
   化初知府李宏重造明倫堂四齋兩廡㦸門石柱
   泮池橋𢎞治末知府陳良器祁司員何紹正相繼
   修葺嘉靖十年制增啟聖祠並建敬一亭貯六箴
   碑各縣如之然其地卑濕夏澇江漲水廹學宫隆
   慶元年知府尹士龍遷於今地後知府馮叔吉落
   成之
 國朝順治七年知府梁應元修康熙十六年知府喻成
   龍重修附/張英記池北隅廟祀夫子宫牆多士者/葢已二百餘年土木之工不三
[089-24b]
   十年而輙毀以故旋圮旋葺前賢之官於此地者/各與有勞勩載在冊書不容冺滅而要未有若金
   州喻公今日建學之盛也何則今之時亦大異於/昔之時也期會簿書日不暇給非若向之從容就
   理也職掌雖具然不闗乎六計無操約以程也而/且軍興旁午長吏多以峙具茭芻劬勞鞅掌非若
   向之時乘農隙百廢具修也無怪乎郡若邑多委/謝後來而自視蘧廬然矣喻公獨謂今
天子右文至意正以學宫為人心根本之地余亦體俸錢/上意盡心焉已耳是以良盡夙具斷不道謀竭力捐
   而外更有事於募助令六邑之有力者助之貲而/財可勝任矣鏟鑿畚插茨絡圬墁聚百工非有專
   官不能朝視而暮扶也於是遴府幕及吏胥之能/者視作登記纎悉備載而力可勝任矣物力有餘
   故經費無逗撓趨作無怠媮自丁已冬月經始至/戊午六月為夫子廟如制上可建三丈旗下可容
[089-25a]
  千餘人葢堂堂焉可以慿鬼神廡下周還奐美兩/兩如翼若啟聖祠若明倫堂文昌祠皆次第修舉
  不遺餘力㦸門外窳地為泮水其外為一坊顔之/曰泮宫公親書之英曰喻公知為政夫士民之秀
  也規其地宜則易化示之象儀則易從昔文翁治/蜀以敎化而蜀中諸士比於鄒魯之鄉一時有長
  卿淵雲之屬蔚起焉宗澤官龍游興庠序延師儒/而擢科者相繼彼其民皆未知學也矧公乘昌期
  視形勝而臨訓誨之有不追美於曩日也哉夫耑/以科日期人才固非敎者之至意顧士不由之無
  由自見如靖難之陳公黃公皆是也余聞公於兩/公祠宇皆加意營造公之所以朂池人士者深矣
  僅科名云爾乎哉或曰學之役不自公為郡始也/公以建德令遷監郡即謀之於前太守周公洎六
  邑之令長而身任其事公之功懋哉余曰唯唯於/時學愽吳門陸君德元京口包君斌屬余同籍章
[089-25b]
  孝亷書以屬予/予乃為之記
 崇聖祠 名宦祠 鄉賢祠各縣/學同
  貴池縣儒學在府治西明洪武三年建學於縣治
  東𢎞治十三年知府祁司員遷於黃狀元觀故宅
  即今址萬厯間推官李養冲知縣蕭繼美相繼修
  治
國朝順治十二年知縣李愈昌修康熙十八年知縣劉
  光美重修二十一年知縣羅鎔敎諭錢墋訓導宗
[089-26a]
  觀捐修二十四年同知周疆大修
  靑陽縣儒學在縣治東南舊在縣西宋隆興二年
  知縣楊元秉遷縣治東南元大德間縣尹吳廷輔
  遷縣治西明洪武七年知縣張文昱復遷東南故
  址即今地成化間知縣王政重修𢎞治末知縣錢
  瓚重修萬厯中重修徐鳴臯有記
國朝順治十三年知縣楊夢鯉重修康熙二十一年知
  府喻成龍增修四十七年知縣張容重修雍正十
[089-26b]
  年邑人增修
  銅陵縣儒學在縣治東舊在縣治西宋淳熙中知
  縣林桷遷於縣治東元末燬於兵明洪武初知縣
  時守道重建復圮宣德七年邑人余志貴等修之
  正德十年知府何紹正復遷於縣西舊址嘉靖十
  七年知縣周納仍遷於東舊址明末燬
國朝順治間知縣蔣應仔劉曰義裴國熙相繼修葺康
  熙十八年邑人余繼益合族捐貲重建
[089-27a]
 聖廟
  石埭縣儒學在縣西門外舊在縣南門外元末燬
  明洪武三年知縣陳霖始建後知縣尹安續成之
  嘉靖十六年知縣潘大綸移建今地萬厯後屢圮
  屢葺
國朝順治間知縣高駿升王太初相繼重修康熙八年
  知縣姚子莊訓導周體元重修
 文廟造尊經閣
[089-27b]
  建德縣儒學在縣治西北舊在縣治東宋嘉定間
  知縣吳淵移建於此明因之自宣德至正德間知
  縣吳楨蒯賢敎諭李淮皆重修附/汪偉記監察御/史吳公
  奉命巡南幾諸郡甲戌冬又十一月六日按節於/池之建德再閲日謁先聖於文廟已登明倫堂坐
  諸生執經以次講已起觀射諸生攝弓矢耦進射/已乃周覽棟宇顧瞻後前還坐於堂進師生而言
  曰茲學敝甚不修何以稱育賢之典且吾觀堂東/地最勝今所建處偏而後虛殆首事者之不審乎
  不改為何以發山川之竒敎諭李淮對曰此淮之/夙心也非直淮也邑之士塈凡莅於茲者咸病之
  顧力弗贍耳君乃令會一堂兩齋及門之費凡若/干先勸邑中好義者捐貲以助得百金餘繼出行
[089-28a]
  臺贖刑之金又二百餘乃掄材鳩工卜日興事益/市鄰堂民居隙地以廣基議既定乃撤其故作之
  去舊堂十丈許後枕象山之䧺前挹玉峯之秀四/閲月而堂齋暨門告成地勝材良頓易舊觀民不
  知勞如神之輸諸生朝揖於堂而退修於齋中雍/雍于于心目為舒皆充然若有得也於是敎諭淮
  其事本末走南雍請記且曰願一言為吾士告予/作而歎曰盛哉茲舉也觀諸此可以知為學矣夫
  聖人之道本自中正而光明其偏邪晦蝕非道之/弊也為道者之過也昩者不知習而安焉者有矣
  其知而不能改改而不能大有所振拔皆過也不/猶茲堂之舊乎一旦翻然覺悟舍其舊而新是圖
  以趨於中正光明之域囘視向之所處始惕然而/懼赧然以慙不猶茲堂之今日乎矧士之為學不
  費材力方寸轉移之間而得失相懸奚啻千里又/有易於堂之為者亦何憚而久不為此也諸士觀
[089-28b]
  茲堂之成既有所感發矣當益堅乃志勵乃行動/以聖賢為標準以修諸身而達諸政俾國家収多
  士之效鄉邑有多賢之稱推原厥功知有所歸庻/幾不負諸君子惓惓之心也君名鉞字肅威江西
  臨川人承委而協力相其成者郡守何侯紹正節/推王用賢邑令周希黙及敎論李淮也好義者邑
  民路鎮徐㶅童養觀也文廟仍其/舊前此興修自有記茲不及云崇禎四年知縣
  楊錫璜政建於西門外
國朝康熙元年知縣高寅復移建城内舊址屢圮屢修
  四十八年通判署縣事胡開京重修
  東流縣儒學在縣治東宋初建學在縣東北元貞
[089-29a]
   元中縣尹袁裕擴之後燬於兵明洪武初縣丞祝
   文貴移建於縣治東即今地成化中知縣蕭珮改
   建於縣治東北崇禎間燬
 國朝順治間知縣鄧繼球蘇宏謨復移建於縣東故址
   康熙十五年知縣侯之桓重葺二十二年署縣事
   同知周疆重修並造學舍六十一年士民募捐移
   建於縣左附/周疆記方今海字昇平/
天子敦崇文教鋭意振興屬在庻寮承流宣化詎敢隕/ 越以自外余佐治池陽甫至見池之文物衣冠彬
[089-29b]
   彬郁郁而兩庠巋麗書院崇宏知非有主持風敎/者以作興鼓舞於其間曷克臻此今年癸亥夏五
   月奉檄視篆東流恭謁文廟授講畢周視殿廊牆/廡草創規模缺然有待爰與學博洪子景行倡捐
   修葺之紳衿耆舊亦樂為附圖度諮謀凡廢者舉/之剝者補之以期周備於是由正殿以及啟聖祠
   向之鞠為茂草者為之設立圍墉潤施甃砌偃者/蝕者悉易去正配各主俱金碧馬余視事未兩月
   而經營區畫工役争趨一望橋門朱炳丹煥坊表/聯額各如制煌煌然幸改舊觀矣夫三代以來司
   樂司成專主敎事周禮始並屬之黨正州長即今/之牧民長吏也以是為政即以是為敎厥後政敎
   判然士君子稱先則古未嘗不思得位行道及出/身加民征賦雜其耳目刑賞摇其心志案牘交乘
   誇飾吏治以敎民為己任者幾人哉或曰孔子之/道夫人而具之讀其書以法其行固有在此而不
[089-30a]
   在彼者徒崇廟貌何為乎雖然入廟思敬古誌之/矣封越儼然羮牆如見相與警心觸目以培養夫
   忠信之原則人心因之以正學術由之以成處而/砥行立名出而經邦𢎞化以副
朝廷雲漢天章之盛者又豈可量也哉宋儒葉適曰儒術/ 不進天下無正學師道不立天下無善人相得益
   彰余更於洪子/不無厚望云
    太平府
   太平府儒學在府治西宋治平中遷子城東南附/
   王安石記太平州新學在子城東南治平三年司/農少卿建安李侯仲卿所作侯之為州
   也寛而有制静而有謀故不大罰戮而州既治於/是大姓相勸出錢造侯之庭願興學以稱侯意侯
[089-30b]
   為相地遷之為屋若干間為防環之以待水患而/為田若干頃以食學者自門徂堂閑壯麗密而所
   以祭養之器備具葢往來之人皆莫知其經始而/特見其成既成矣侯罷去州人善侯無窮也乃來
   求文以識其時嗟乎學之不可以已也久矣世之/為吏者或不足以知此而侯知以為先又能不費
   財傷民而使其自勸以成之豈不賢哉然世之為/士者知學矣而或不知所以學故予於其求文而
   因以告焉葢繼道莫如善守善莫如仁仁之施自/父子始積善充之以至於聖而不可知者之謂神
   推神而上之以至於聖人之於天道此學者之所/當以為事也昔之造書者實告之矣有聞於上無
   聞於下有見於初無見於終此道之所以散百家/之所以成學者之所以弊也學乎學乎將以一天
   下之學者至於無弊而止遊於斯饌於斯而余説/之不知則是美食逸居而己者也李侯之為是也
[089-31a]
  豈為士大夫美/食逸居而已哉建炎紹興間又兩遷而後定於今
  址自乾道後歴元相繼修葺明洪武初以州陞為
  郡學永樂中知府徐敬更修正統七年知府楊士
  敏當塗知縣張嵓撤而新之𢎞治嘉靖間知府徐
  節周進隆林鉞相繼葺治嘉靖十年制增啟聖祠
  建敬一亭貯六箴碑各縣如之萬厯後知府陳璧
  劉應錡余思明何士林李若訥劉正衡先後增修
國朝順治十一年知府王以約大修康熙元年知府胡
[089-31b]
  季瀛修尊經閣十一年知府黃桂倡修敎授宋驤
  董其事十九年知府楊霖又修五十五年知府李
  敏廸重修 大成殿兩廡雍正七年知府李暲敎
  授蔡兆昌重修櫺星門㦸門重建明倫堂文星閣
  尊經閣
 崇聖祠 名宦祠 鄉賢祠各縣/學同
  當塗縣儒學在府治東南宋紹興間郡學地先縣
  未置學元始置而未立學宫明洪武六年知縣王
[089-32a]
  俊始建地在西隅附/孫大雅記邑有學學有廟禮/也僨於兵時也僨
  而復興不書常也興而專美於前書乎不書懼復/勸也謹按姑孰縣三當塗故聱劇更以事殷不遑
  暇給敎弛俗窳寖為當然洪武五年永平王俊屬/宰是邑下車之日首登進其民間學所在皆謝不
  知問左右吏吏相顧愕眙謝亦如之俊嘆曰民不/知學焉能知方乃殱蠧抉貪示以不取又示以不
  偏朞年民恬於化俊曰可矣乃召父老端笏齋服/而令曰嘻子來前若知有父子乎曰有知有君臣
  乎曰有知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所從來乎曰不知/也俊起立以手加額曰此吾夫子之敎也敎猶天
  也天可忘乎吾嘗愛仰敬畏如父母神明日月雷/霆也人不知有父母神明日月雷霆則狂愚聾瞽
  而已今使若等去狂愚聾瞽以服天子之命而尊/聖人之敎可乎衆曰諾敢不唯命於是卜吉日率
[089-32b]
  父老子弟距行春門不百武辨方正位鳩工庀材/闢地之湫隘洿深以為亢爽得畝若干禮殿倫堂
  門廡齋庖以次畢興繚地以垣飲射以圃像先聖/之容秩先師之位丹漆黝堊金碧斧藻巍然煥然
  礱密堅緻雖數世封君之家有弗能侔又剡致郡/士為師以主之生徒坌集弦誦之聲竟日夜不輟
  歴再稔廟興學完集大夫士謁先聖行釋菜禮民/環觀之嘖未嘗有會詔郡縣立鄉學置弟子員髫
  年齔穉左提右挈于于而來籍人凡五十人不踰/月冠帶趨鏘顒昂儼雅莫不知敎君子謂若有相
  者矣嗚呼為之難易在人成之難易在天使為有/不盡其難則成固不獲其易為於人若此成於天
  若彼書是以勸來者宜哉俊字用章精敏亷勤事/無大小談笑麾之吏畏民服學校其一也是役也
  會令之俸半入學而敎諭胡昭訓導劉會李炳則/左右之里士陶仲實於子中實經營之學舊在城
[089-33a]
  東門外洪武三年始改卜/於此其地葢宋之尉司云後知府楊士敏知縣張
  嵓拓治成化初知縣韓恭重建
 文廟正德初御史冼光屬知府周紞重造廟門齋廡
  嘉靖初知府林鉞知縣張一厚增修萬厯二年巡
  按宋儀望始遷建今地凡明倫堂尊經閣聚奎樓
  大成坊以次修舉明末燬於兵
國朝順治四年知縣張京修其僅存者十三年兵道周
  體觀重修門堂殿宇漸復舊觀康熙十年訓導史
[089-33b]
  以徵重修 正殿十二年知縣寇明允踵成之十
  九年知縣王斗樞修兩廡㦸門五十八年署知府
  張鼎募修集賢樓 崇聖祠雍正四年提學孫嘉
  淦以學租銀修明倫堂兩廡十年提學王蘭生以
  學租銀修
 大成殿尊經閣
  蕪湖縣儒學左縣治東南宋元符三年知縣蔡觀
  建附/張商英元符建學頌莆陽蔡君製邑蕪湖才/優職舉政成令孚作新
[089-34a]
  廟學推本真儒走書求文紀厥終初乃敘而係之/以頌曰宣水在東大江滔滔匯為蕪湖有邑其臯
  江山靈氣宜爾士類不漁不鹽儒業是肄落落蔡/君粲粲其文爰師爰長庶事孔勤不揭揭以銳不
  剪剪以細我有詩書以誨以勵迺侈斯庠廼崇斯/堂邑士戾止冠圓履方圓冠如之何高明不息方
  履如之何博大以直能地能天爾性則然譬彼泉/蒙其達成川爾學爾問聖師之心令君之訓長湖
  汪洋鱗潛羽翔樂/只君子德音不亡歴元屢加修葺明洪武中知縣
  宋彬重建明倫堂後縣丞周宗博知縣陳源崔諭
  相繼葺治成化中知縣張淮置祭器附/張淮置祭
  器記禮器之制尚矣籩篚以竹俎豆以木簠簋登/鉶以陶鼎爵尊罍之屬或以玉或以金或以
[089-34b]
  木各有其義與所宜也自遭秦臧學之後禮經殘/缺器亦就敝而先王之制度蕩然不復存矣後世
  禮圖如簠簋犠象尊與爵之形制不無可議近世/有以陶為之者則一於瓦範銅為之者則一於銅
  而古之以竹以木以金以陶者畧無差别僅存其/名號而已噫制度之精㣲雖老師宿儒猶莫知焉
  可慨也夫太祖皇帝誕膺天命大興文敎制作之/盛度越千古列聖相承益隆聖道肆我皇上尤注
  意焉詔加籩豆增樂器尊崇之典曠古所無於戲/盛哉成化丁酉冬十有二月朔淮來知蕪湖縣事
  越明年戊戌春二月將有事於上丁先期詣學宫/徧閲所藏器類皆以陶而銅錫亦間用之苦窳闕
  裂率不可用心竊病焉既而謀諸丞陸瑀敎諭胡/直訓導趙賛王綸欲考古今之制而新之乃走王
  生倣於南雍歴訪形制並購博古圖歸每退食之/頃反覆詳考參以詩書之圖質以先儒之言復得
[089-35a]
  李生贊相與討論之似有得其一二其疑而不決/者則質諸胡公焉如是者久之然後乃敢命工編
  竹為籩篚斵木為俎豆範金為鼎釜屈木為爵斗/陶瓦為簠簋登鉶尊罍他如盛牲有匣滌牲有桶
  供薦有盤盥洗有器蠟炬有臺毛血有盤秋八月/上丁復有事焉籩豆静嘉牲牷肥腯凡在祭與奔
  走者莫不有孚顒若有神人胥悦之意於禮敬而/將之以物則以器而其器又足以感人如此則器
  亦大矣哉胡公欲圖其形制與目於麗牲之石以/示永久且慮敝或觀圖為之則敝不敝矣亦盛心
  也復請淮記/以弁諸首萬厯十二年知府林一材徙建縣東
  察院基址十九年知府陳璧仍徙舊地後知縣梁
  應材重修加高廣焉
[089-35b]
國朝順治四年知縣賈一竒敎諭甯鳴玉重修十七年
  知縣黃裳増修康熙三十三年知縣紀統五十三
  年知縣孟光庭雍正七年知縣朱文昭踵修
  繁昌縣儒學在縣治西宋慶厯間建於舊縣内附/
  王安石記奠先師先聖於學而無廟古也近世之/法廟事孔子而無學古者自京師至於
  鄉邑皆有學屬其民人相與學道藝其中而不可/使不知其學之所自於是乎有釋菜奠幣之禮所
  以著其不忘然則祀先師先聖者以有學也無有/學而徒廟祀孔子吾不知其説也而或者謂孔子
  百世師通天下州邑為之廟此其所以報且尊榮/之夫聖人與天地同其德天地之大萬物無可稱
[089-36a]
  德故其祀質而已無文也通州邑廟祀之而可以/稱聖人之德乎則古之事先聖何為而不然也宋
  因近世之法而無能改至今天子始詔天下有州/者皆得立學奠孔子其中如古之為而縣之學士
  滿二百人者亦得為之繁昌小邑其士少不能中/律舊有孔子廟而庳下不完又其門人之像惟顔
  子一人而已今夏君希道太初至則修而作之且/為子夏子路十人像而治其兩廡為師生之居以
  待縣之學者以書屬其故人臨川王安石使記其/成之始夫離上之法而茍欲為古之所為者無法
  流於今俗而思古者不聞敎之所以本又義之所/去也太初是無變今之法而不失古之實其不可
  以無/傳也至元燬明初重建天順元年知縣王珣徙縣
  治學因徙於治東成化九年知縣林域以地僻陋
[089-36b]
  乃遷治西正德十二年提學黎鳯命知縣俞應成
  又徙於治東嘉靖四十五年推官邱浙遷今地萬
  厯中知縣吳鎮重修附/焦竑記繁昌學創於宋之/慶厯舊在延載鄉
  縣治之南已遷東北天順初元徙縣治金峩鄉而/學居其東成化正德間兩徙其處嘉靖丙寅府推
  官邱浙用少司徒徐公貢元之議復遷今址萬厯/丁亥吳侯鎮來為令篤意敎事念河直學宫之後
  形勢弗固采李生一恂議浚河立廟河干為墩墩/為二亭以障其缺己亥春大成殿若兩廡若櫺星
  門咸大修之神棲士藪既閟且康譽髦來㳺以後/為恥仁風行而四達義方敡而遐騖實侯倡之於
  是一恂軰走金陵屬余為記余謂三代逺已漢唐/間立學而不以著令宋至仁宗始詔天下為廟學
[089-37a]
  而士不滿二百人者猶靳不得立國朝修禮樂尊/儒術以文太平之功其制眡近代為備繁昌小邑
  也學屢遷改必適士心而後已師帥之於是亦既/勤矣而士之居焉者僅僅操筆為詞章以蘄中有
  司之程豈國家所以造士之意哉且學之議遷起/於士風之不振而所稱不振者非科目之弗盛而
  古道之不興也三代黨庠術序之法鄉射養老尊/賢勸農攷藝選言受成獻馘靡不繇學當其時士
  大夫材行完潔而事功雋偉絶非後世之可幾然/其本曰明人倫而已人倫明則良心醇固機智不
  生然後能外成敗而自信其守故古薦紳先生抗/志權姦乃心王室有廢錮摧抑而其操彌厲者輓
  近世敦樸之行㣲而險詖薄惡之習勝亷耻之道/喪而妒賢賊善之意多何者俗流失世敗壊而孝
  弟之敎衰也夫叔季眡三代如夢覺之變古法茀/廢非一日矣不知古之為敎實出於人心法可亡
[089-37b]
  而人心自若也在有志者之自立而已繁昌故静/僻芬華所不至士生其間復多美茂之才况得呉
  侯焉作新之雖昔之蔽陷者將革其敝風而偕之/大道又况乎學問之民故余書侯之績因及古今
  之變與所望於士/者使歸而刻石焉天啟後知縣劉孔源馮洪孜相
  繼修治
國朝順治十一年知縣張搢重修學前置文峯塔康熙
  七年知縣吳升東捐募增修後知縣李臨王廷珹
  劉育德踵修
   廬州府
[089-38a]
  廬州府儒學在府治東肇於唐會昌盛於宋咸平
  廢於紹興之兵革乾道以後帥守趙璠老翟朝宗
  重新之明宣德中同知謝庸創修正統後知府揭
  稽史儒孟圯馬金李崙徐鈺相繼增繕門廡堂齋
  悉備並建尊經閣正德中知府龍誥重修附/明王
  禕記太守下車之三日當謁文廟為禮升明倫堂/聴講諸生率以所稔習庸近之業應名以進
  太守無所是非首肯曰勉之諸生各頓首謝敎而/退勤者朔望率如故事學業之成廢行履之淑慝
  漫不加省嗚呼師帥之職審如是乎哉今廬州太/守龍公來莅郡進師生於堂而諗之曰凡我二三
[089-38b]
  子之從事於庠序者將顒顒昻昻襲衿佩之光以/耀其鄉閭乎抑含咀饜飫於詩書之腴以澤其體
  膚乎將淟涊汩沒竊膳廩之入以飽其妻子乎抑/沈浸渟涵深入聖賢之室以無忝青陽大蜀之靈
  秀乎衆皆曰不敏敢不祗命於是口授疑義問辨/切劘有出於科舉文字之外者衆皆悦鰓鰓然惟
  恐不及人人自以為得所師矣乃諗於衆曰明珠/之光不繫乎櫝而美櫝者以為珠重良工之勤不
  必於肆而居肆者以為工資廬之廟學毀圮弗葺/非所以崇儒雅而飾至治也盍舉而新之皆從命
  於是鳩工庀材卜日而舉屬敎授宋君希睿董其/役殿廡門堂齋居號舍各以重輕先後就緒經始
  於正德辛巳秋仲明年春季告成希睿乃以書幣/走京師而屬記於禕禕嘗被命提學河南廬與汝
  相密邇公之政敎稔聞之以風勵郡邑獨不知所/以善誘於諸生者何道也夫道學之暢明敷達於
[089-39a]
  天下也久矣而奚疑於是哉特以近世學者以言/語文字為煩直趨徑造為速而或病乎朱子之學
  為未足以發明洙泗伊洛之㫖其為論説精神亦/能有所感發四方之士負聰明偉特不羣之才者
  翕然起而宗之將以學問為呫嗶之陋遂盡暴棄/而不之講也豈不悖哉禕嘗考之白鹿楣間之掲
  皆取諸孔門邃論非考亭所創也請以是揭諸堂/齋之右俾聰明偉特不羣之士有所折衷何如既
  敘公之成績而於/末也以是訊之嘉靖十年制增啟聖祠建敬一
  亭貯六箴碑各縣如之萬厯三年知府吳道明重
  修增建興文樓明季燬於兵
國朝順治三年知府呉允昇重建康熙二十一年知府
[089-39b]
  薛之佐大加修葺二十二年知府杜立本畢其工
  後知府張純馬雲從姚漁陳廷綸繼修雍正五年
  知府趙向奎重修
 崇聖祠 名宦祠 鄉賢祠各州縣/學同
  合肥縣儒學在縣治東南舊在武威門外宋淳熙
  中少保郭振拓城基遷於景賢書院即今址元至
  正時重建明洪武初知府張義撤而新之永樂正
  統間踵修景㤗二年災知府史濡拓地重建𢎞治
[089-40a]
  間知府馬金建尊經閣天啟間知府張正學知縣
  陳琯重修明末燬於兵
國朝順治三年訓導蘇紹軾募建後知縣方象璜訓導
  宰維翰相繼修葺康熙二十一年知縣范時著捐
  修
 正殿兩廡二十二年知府杜立本增修後重建明倫
  堂雍正九年知縣趙良墅重修
 大成殿及兩廡
[089-40b]
  舒城縣儒學在縣治西元至正間燬明洪武初知
  縣員議建今地宣德末知縣劉顯楊縉孫寳雷孟
  冬黃誥徐成位陳魁士敎諭傅敏功雷芳相繼增
  葺明末寇燬僅存
 大成殿
國朝康熙三年知縣何朝聘捐俸倡修後知縣王朝端
  重建明倫堂三十九年知縣沈以拭重建
 大成殿五十三年敎諭徐千之捐募重修雍正七年
[089-41a]
  知縣陳守仁建 崇聖祠
  廬江縣儒學舊在南門内元至正元年縣尹兀顔
  綱修建明洪武七年知縣傅鉉遷於三思橋北即
  今地洪熙元年知縣黃惠重建
 大成殿天順四年知縣王慶重建明倫堂成化間知
  縣梅江劉紳相繼修建櫺星門泮池橋𢎞治間知
  縣胡暘重修置號舍正德嘉靖間知縣劉夢熊周
  良㑹劉裁先後拓地增修明季知縣張雲鶚建文
[089-41b]
  昌閣於堂後旋燬於兵
國朝順治四年知縣周迓祚草創㕔事康熙六年知縣
  孟述乾捐貲重建
 聖殿及櫺星門十六年知縣盧均天敎諭李大濩募
  建明倫堂二十二年知縣馬光敎諭王琳徵訓導
  丁象臨重修并建官舍四十二年知縣呉賓彦重
  修五十四年知縣何洪先重修雍正四年九年知
  縣鄔廷豳陳慶門續修慶門增置祭器樂器
[089-42a]
  無為州儒學宋皇祐間建在錦繡溪北崇寧初徙
  於漕臺東尋復故址元燬明洪武五年知州王奉
  訓重建繚以周垣宣德十三年知州王仕錫建講
  堂齋舍天順至萬厯間知州楊士倧辛文淵同知
  許用中知州洪邦光同知查志文知州趙範陳嘉
  賓相繼修葺
國朝順治九年知府佟國貞大修之康熙三年知州李
  祐之訓導曹鼎臣重修十九年兩廡將圮知州王
[089-42b]
  國輔學正史逸孫訓導何嗣和捐募修建知州張國
  貞修尊經閣三十六年知州李璋重建泮池石橋
  巢縣儒學在縣治西宋紹興間知縣江琯創建趙
  登善踵成之元季兵燬明洪武初知縣桂廷用重
  建𢎞治中建尊經閣附/明陳楷記巢縣學背之高/邱舊為五䫘廟
  所據廟之棟宇雄偉壯麗俯瞰黌宫凡邑之祈禱/佚遊者率由講堂徑入鉦鼓之聲自旦達暮大為
  弦誦之病成化丙申莆陽陳君瑞來典學心欲毀/而力未任嵗戊戌適吾慈桂君璉來貳敎即毅然
  曰夫子之宫而可以妖淫淆之哉斥之奚容緩耶/與陳君協謀明年上其事於府得請檄縣亟毀之
[089-43a]
  俾以基宇歸學縣令李進膠於巫史禍福之説固/執不可陳桂二君義形於色躬率諸生踣其像而
  撤之即顔其楣曰尊經閣移御書經史於其中而/扃鑰之李令憤且恚構他事以加害桂羣弟子思
  慕不忘徵余記之余惟尊經以閣重道也闢邪以/正衛道也以重道之心為衛道之計郡邑大夫正
  當鼓舞誘掖之不暇顧乃倒戈相攻曽不知其所/遊非聖門所讀非孔氏書乎朱子有言不能攻討
  而又倡為不必攻討之説是亂賊之徒也桂君所/學所藴吾徒平日所畏者不得一有所施而竟為
  奸邪所害惜哉雖然桂君死而閣存見閣猶見桂/君也閣以載經經以載道諸生登斯閣者講焉習
  焉辨焉思焉使道之載於經經之載於閣者皆在/我而無餘此尊經之實也而桂君之死猶不死若
  徒以是為觀視之美誦説之/具尊經云乎哉學者朂諸嘉靖間改建於慈氏
[089-43b]
  寺萬厯中巡撫吳桂芳捐俸協助復建於故址後
  知縣王寧陳綸相繼修治明末傾毀
國朝順治十四年敎諭魏侯聘重修康熙十一年知縣
  于覺世重修二十九年知縣楊極重修後知縣孫
  芝芳捐俸修兩廡㦸門櫺星門雍正十年知縣鄒
  瑆敎諭范正笏修
 崇聖祠尊經閣
   鳳陽府
[089-44a]
  鳳陽府儒學在譙樓西雲濟街明洪武十八年置
  國子監十九年改為府學景泰間知府仲閔修之
  成化間知府章鋭重修規制畢備𢎞治十三年知
  府孟俊增繕嘉靖十年制增啟聖祠建敬一亭貯
  六箴碑各縣如之崇禎四年災六年知府徐四蔭
  重建
 大成殿及堂廡齋房尊經閣名宦鄉賢祠嵗久漸傾
國朝康熙四年知府戴斌重修十八年鳳廬道孫蘭知
[089-44b]
  府耿繼志同知劉芳聲各捐俸增修敎授湯原振
  董其事
 崇聖祠 名宦祠 鄉賢祠各州縣/學同
  鳳陽縣儒學舊在縣治東南明洪武初建𢎞治初
  知縣潘永嘉修萬厯三十年署縣事通判李光前
  開雲路玉帶水四十一年知縣萬嗣達濬泮池
國朝康熙九年户部分司圖鼐詹惟聖敎諭岑兆旂捐
  貲重修二十一年知縣丁耀祖敎諭項龍章訓導
[089-45a]
  張昊捐俸重建
 正殿兩廡櫺星門二十五年知縣李縉改建城内縣
  署西偏
  臨淮縣儒學舊在縣治西明洪武三年知縣樂瓚
  始建二十七年徙建於府學舊基宣德間主簿蕭
  本芳重修𢎞治間知府孟俊撤而新之嘉靖二十
  二年水災學宫盡圮六年知縣陳哲改天池宫舊
  址為學宫萬厯十五年知縣陳民性仍遷於縣治
[089-45b]
  西舊址二十五年知縣薛芳重修旋燬二十三年
  知縣賈應龍修葺
國朝順治六年為淮水冲沒知縣徐必進改建於曲陽
  門外書院舊址十八年署縣事同知郭顯功復遷
 正殿於崇儒坊旋遭水圮康熙九年署縣盱眙縣丞
  葛翊宸訓導尤運昌改建於聞喜門外後知縣魏
  宗衡募捐繕修二十三年知縣陳宗建敎諭蘇應
  秋又改建於南門外滋德坊四十七年知縣王紘
[089-46a]
  捐俸修葺并設義學
  懷逺縣儒學在縣治東南元季燬於兵明洪武三
  年知縣唐蔚敎諭王景章即故址創建成化十七
  年淮水漲溢學圮移建縣治東荆山之麓正德七
  年提學御史黃如金知縣李豫復移建今址嘉靖
  間知縣徐玠任俊商承學王存敬莊祖誼相繼修
  葺明末傾圮
國朝順治十二年知縣傅鎮國敎諭申詒芳修之康熙
[089-46b]
  十一年知縣于鴻漸訓導俞潛飛又捐修五十六
  年知縣劉鑑捐俸重修邑人楊大勳助修兩廡濬
  泮池建三橋其上雍正元年庠生宋暄於雲路前
  建奎星閣
  定逺縣儒學舊在縣治西宋淳熙六年改建縣治
  東南後燬於兵明洪武三年知縣朱玉即舊址重
  建正統二年知縣沈安修𢎞治間知縣朱恭曾大
  有章澤相繼修葺嘉靖三十三年知府高鶴捐修
[089-47a]
國朝順治十一年知縣高萬仞訓導談志重修康熙三
  年知縣徐杆捐俸加修二十年知縣曲震重修
 大成殿
  虹縣儒學在縣治東明洪武三年知縣樂徽建正
  統七年知縣何誠遷於察院東汴河北萬厯二十
  八年知縣任愚遷於舊址之東後知縣伍元正張
  鳳翼相繼修繕久漸圮壞
國朝康熙十二年知府章欽文知縣龔起翬捐俸增修
[089-47b]
  十六年知縣彭翼宸復修
  壽州儒學唐宋並在州治東南元移州治西清淮
  坊明洪武二年知州夏侯顯修正統七年知州惠
  理重修景泰間知州王長福重修成化間知州陳
  鎰建尊經閣𢎞治間同知董豫闢學前地為賢路
  立泮宫坊正德間知州林僖大新之嘉靖十年知
  州粟永禄又新之後因水圯
國朝順治十二年知州李大升捐俸助修康熙十八年
[089-48a]
  學正荆拯何琴雅知州沈顯貴相繼修繕雍正十
  二年分設鳳臺縣以學正專理壽州學事
  鳳臺縣儒學與壽州共學以壽州訓導理鳳臺學
  事
  宿州儒學在州治東元至元十一年知州左昺建
  元末兵廢明洪武三年知州呉彦中即舊址重建
  正統初御史彭朂更新之成化間知州張黼修廟
  廡尊經閣建號舍及㑹講亭萬厯二十三年知州
[089-48b]
  崔維嶽增修明末頽壞
國朝康熙十年知州吕雲英捐修踰年竣工久漸傾圮
  五十三年攝州事同知張炯生重修
  靈璧縣儒學在縣治東元至元間縣尹李良佑建
  後燬於兵明洪武二年知縣穆政因元舊址重建
  正統二年提學御史彭朂知縣吕琮增修成化後
  知縣孔彦麒陳玉陳泰交相繼修葺
國朝康熙十二年知縣馬驌重修雍正九年署縣事俞
[089-49a]
  珖修櫺星門泮池照壁左右宫牆
   潁州府
  潁州府儒學在府治南城内宋寳元元年蔡齊以
  户部侍郎出知潁州奏請立學許之始建於西湖
  上厯三百四十年至明洪武十年大水學宫圮乃
  徙於今地正統間葺而新之成化間知州李溥重
  修後相繼修葺嘉靖十年制增啟聖祠建敬一亭
  貯六箴碑州縣俱如之
[089-49b]
國朝順治七年知州孫可成學正朱應昇捐修康熙六
  年通判劉洪祚助修雍正十三年州陞為府以州
  學為府儒學
 崇聖祠 名宦祠 鄉賢祠各州縣/學同
  阜陽縣儒學與府共學以潁州復設訓導改縣學
  訓導
  潁上縣儒學舊在壽春門外元元綂二年縣尹劉
  居敬建元季燬於兵明洪武四年知縣車誠創建
[089-50a]
  於縣治東十八年縣丞孔克畊重修成化十年御
  史鄭節因學隙地拓而大之後知縣李時儀曹琦
  魏頌廖自顯先後修葺隆慶元年知縣郁言槩移
  南數十丈萬厯間知縣黃蘭芳何豸張大業相繼
  修之
國朝順治十年知縣鮑洪仁重修雍正八年知縣張志
  亨重修
 大成殿及兩廡明倫堂
[089-50b]
  霍邱縣儒學在縣治東明洪武五年敎諭于達創
  建宣德五年知縣嚴敬修成化間知縣蕭翀正嘉
  間邑人許誠許珠時暘余翊萬厯間知縣周珮武
  之望天啟間知縣鄧英相繼修葺
國朝順治九年知縣管抒素增修康熙二年知縣楊顯
  德重修十一年知縣姬之簋重修
  亳州儒學舊在州治東唐故址也宋慶厯間節度
  使夏竦重修元至元間監郡阿里海牙增建後燬
[089-51a]
  明洪武三年知州張文弼因故基創建宣德十年
  知縣陳温增修天順六年知縣鄧昱建
 大成殿成化九年知縣王瓘建明倫堂𢎞治十四年
  知州王沂以縣改州恢拓其制正德十六年知州
  顔木因諸生議以學宫狹隘遷於州治西南即今
  地嘉靖二十七年知州張□建文明坊
國朝康熙十九年知州唐協修
 大成殿五十八年知州蘇灝重修雍正九年知州韓
[089-51b]
  俊重修
 大成殿
  太和縣儒學在縣治東南明洪武五年知縣馬良
  因元舊址重建崇禎四年敎諭朱統鐼建尊經閣
國朝康熙十年知縣陳虞化訓導汪則大重修六十一
  年知縣蔣培基重修雍正五年知縣孫蔭孫修
 崇聖祠六年知縣張景謙修明倫堂九年知縣馬光
  學修
[089-52a]
 大成殿
  䝉城縣儒學在縣治東明洪武四年縣丞趙麟因
  元舊址重建正統後知縣同蠡張本相繼修葺𢎞
  治初縣丞孟統修建㦸門齋廡嘉靖十四年知縣
  王誠敎諭周麟大修之萬厯十年知縣吳一鸞加
  修天啟四年知縣張從容建尊經閣
國朝順治三年知縣蔣録楚修十年知縣田本沛敎諭
  汪作霖倡募重修康熙六年同知高之章修
[089-52b]
 正殿八年知縣竹緑猗重建㦸門十二年敎諭黃學
  勤訓導施階捐修兩廡移泮池於櫺星門外泮池
  南建照壁四十五年敎諭梁逢吉又修
   滁州
  滁州儒學在州治東舊在子城内宋景祐間遷於
  此元大徳間重建附/元吳澄記滁州學正劉黙言/滁學在城東偏滁
  水經其南宋季年安撫金之才修州城官廨修諸/神祠亦新孔子廟其時滁邇邊界日有警備於多
  事之際興百役不數月俱告成率茍簡取具距今/才四十年餘敗壊而不可支奉訓大夫徐侯守是
[089-53a]
  州潔已愛人為政期年民懐其惠士服其善視廟/屋不修禮器不中度同列議更之一日謁廟畢憮
  然曰滁為古名郡前守多名賢以文敎治民治民/之本葢自吾夫子出天朝崇道興學以昭化原今
  廟貌如此凡吾政人與爾學子安乎聞者莫不感/奮輸貲効力以先市良材命良工撤其舊而改作
  侯親勸帥之經始於癸卯之夏落成於甲辰之秋/廟四阿崇六仞有二南北五筵東西五筵兩廡崇
  三仞有五寸東十有七楹其修十筵西亦如之門/之崇如廡深丈有四尺廣五尋有一尺東中西凡
  六扉列二十有四㦸左塾之室三右塾之室三外/三門之楹六祭器以梓以陶古制也大尊山尊著
  尊朋參之為壺尊犧與壺鈞象倍犧之數爵二十/有九俎五十有四籩豆以十計簠簋以五計皆八
  罍洗各二篚七爵有玷籩尊有□罍及酌尊有勺/諸用物稱是此黙所職掌而得免於瘝曠繄侯之
[089-53b]
  賜請記其事俾後有考期有嗣而修之者也澄觀/今之&KR0681政者非昏墨以逐私圖則茍且以逭公責
  夫孰知治之當務其知者不過精謹獄訟簿書間/以為能夫孰知治之有本哉徐侯治政可稱而知
  士學為重知聖道為尊知天朝敦敎厲俗之意不/可不承宣也嗚呼賢哉可謂知治之本矣侯之民
  滁之士其知學之本乎記誦以夸其贍辭章以逞/其艷末也必也處内處外而有孝慈恭遜亷耻忠
  信之行明於人倫日用之顯通於天道物理之㣲/審於公私善利之機存其仁義禮智之心檢其氣
  血筋骸之身其静也中其動也和周於家國天下/之務無施而不當退則有志有守進則有猷有為
  庻乎其可也若夫日講聖師之書而不真知不實/踐於是數者無一焉則亦剽竊訓詁涉獵文義而
  已耳與彼記誦辭章之末何以異而豈侯之/所望於滁之士者哉大德八年十二月朔記明洪
[089-54a]
  武三年增修永樂初增建廟廡堂齋橋門射圃咸
  備嘉靖十年制增啟聖祠建敬一亭貯六箴碑各
  縣如之後歴加修葺
國朝順治十八年督學王同春命知州甯鳴玉建尊經
  閣康熙二年學正尹調羮重修殿廡十六年知州
  趙淸貞建
 大成殿二十年又同訓導湯調鼎各捐俸建明倫堂
  奎星閣二十二年知州王錫魁修建尊經閣雍正
[089-54b]
  五年知州趙良堉又修
 崇聖祠 名宦祠 鄉賢祠各縣/學同
  全椒縣儒學舊在縣南宋崇寧間縣令王俞卜地
  於縣治東明洪武間重建永樂後知縣馬繼祖張
  碧等修之正德七年提學御史王如金以學基湫
  隘改卜於襄河北舊白雲庵地命知縣潘倧遷建
  焉隆慶五年建尊經閣附/明王廷幹記全椒之黌/左隅伏而
  邇者城其縣樓櫓之乃益嵸嵸起堪輿家弗是利/也僉曰左之墟可樓地濱河易於瀉非厚厥基弗
[089-55a]
  樓隆慶丁卯余邑侯翔張學諭秉鐸議臺之不果/辛未冬則嚴侯來也詣黌謁覽歎曰是不可尊經
  閣乎請之撫軍督學使者僉曰可侯於是首捐俸/若干金而學訓顔節張滂典史郁敬暨邑中薦紳
  學彦居民蔑不有腆出也曰貲奚手則擇耆民貯/焉而諸生魯時行金惟精楊崇等督工旦暮以之
  計竣事凡五閲月下臺上樓榱桷修修甃堞道遒/重簷囘檻枚如翼如南山左羅大河外流望者心
  竦登者神遊然而帑無銖損農無晷稽民懽而募/工嘻而趨丁丁登登不日成之是嚴侯之績也或
  問涇川王子曰具形者偽存心者真經尊之心奚/其閣名王子曰子謂尊經於心似也然而古之人
  奚刻之銘奚書之紳書紳刻銘存識焉耳矣夫無/形者心也有象者物也無形者易忘有象者恒識
  也是故不有過闕里入太廟而肅然凛然者乎夫/肅然凜然者心也至闕里太廟而後動者象觸之
[089-55b]
  也諸生之業於黌也不有觸之象而動之心者乎/於是乎懦者過之攘臂奮興昩者過之低垂繹沈
  闡厥義名不肖者過之慚畔厥經忝爾青衿將面/為之赤而行為之逡也若是則尊經者固尊以心
  者之銘與紳哉或問嚴侯王子曰循吏哉嚴乎何/以知之曰以尊經閣知之夫尊經敎之程也敎士
  宦之首也文翁之所以化蜀者用是道也故曰循/吏哉嚴乎王子之遊淮上過椒也則茲閣之上梁
  日也侯偕王子登焉而椒士/夫之丐王子文也德侯也年久學圮
國朝順治六年提學李嵩陽命知縣趙鼎立重修康熙
  七年兩廡圮知縣藍學鑑重修二十一年知縣王
  作舟敎諭施&KR0767曾訓導朱紱各捐俸修葺雍正三
[089-56a]
  年知州朱爾融知縣汪兆熊修
 正殿明倫堂十年知縣丁銘修
 崇聖祠
  來安縣儒學宋崇寧初縣令魏淵博建於縣東南
  隅建炎後燬元前至元三十年縣尹徐榮重建至
  正七年縣尹蔣居仁闢而新之元末兵燬明洪武
  十四年重建永樂至正德知縣徐仕禄趙禮主簿
  張鎧知縣王馴相繼重修嘉靖三十六年知縣魏
[089-56b]
  大用易櫺星門石柱隆慶間知縣劉正亨闢青雲
  路建青雲樓萬厯二十年敎諭史載道建尊經閣
國朝康熙二十二年知縣喬嵩敎諭朱端邑紳周蔚周
  濓等重建 正殿及兩廡知州王賜魁助成之雍
  正八年知縣伍斯璸重修
   和州
  和州儒學舊在橫江門外宋開禧中安撫耿與義
  重修元末燬於兵明洪武初遷州治東南隅叅軍
[089-57a]
  郭景祥知州張純誠重建永樂初吏目張良興改
  造明倫堂宣德中知州黃恕同知蘇紳董錫相繼
  修葺正德中知州孔公才建尊經閣嘉靖初知州
  易鸞成之嘉靖十年制增啟聖祠建敬一亭貯六
  箴碑縣如之後判官王朝用改遷於百福寺萬厯
  間知州郭繼芳復遷故地建文峯塔於巽方附/
  焦竑記和州古歴陽東與采石畫中流為水疆總/江淮水陸之衝為姑孰金陵之蔽葢南北
  間一都㑹也峯巒綿亘雄踞西北亭亭如玉圭然/民生其間者率剛勁而果決淳質而儉約其土風
[089-57b]
  之美如此明興高皇帝由滁陽拔和城跨有江東/混一寰宇不五載而大業成焉迄今公若侯而下
  礪山帶河載於盟府者且五百餘人皆和之産也/高皇帝投戈講藝轍以興學育才為先而和去京
  師不百里乃二百年以來學宫湫隘弗稱明天子/作人至意州大夫馮侯始謀遷之先後經營未有
  成績嵗壬辰曽侯至毅然以為已任凡百厝置務/竟厥功於是故者飾□者興士由此感奮於學不
  勸而力莫不曰侯之有造於我也學正李春茂訓/導李一本馮三元岑東曙因相率而請記於予予
  惟國之建學將畜材以待用也然而非文致太平/武龕亂畧惡得為材成周以三物造士維時士於
  三德既已涵泳其要𦕈而究極其指歸迨於行誼/之醇備藝術之優嫺又兼有而時出之嘗觀其論
  士慮囚一出於學師行而受成反而獻馘靡不於/是則為敎之備可知也近世士靡實用為文者以
[089-58a]
  呻吟呫嗶自多談兵者以躍馬挽彊為務其名甚/美而試之鮮效夫三德六藝六行人心所自有而
  行之又不難顧自秦漢以下衰㣲絀塞空見於載/籍之文而莫或振起者患無其志耳記曰勇敢强
  有力者天下無事則用之於禮義天下有事則用/之於戰勝戰勝則無敵禮義則順治順治無敵此
  得士之效也國初首建義旗和之豪俊蒸蒸然勒/竹帛而乘鼎彜亦云盛矣至於嚮所稱三物者非
  索之外也乃能黽勉於所難而不能反求其所易/則士風之剛勁果決者無乃不善用之邪蜀至僻
  逺文翁修起學宫於成都親自飭勵至經明行修/比於齊魯况和為首善之地得曽侯焉興作誘進
  之異日者真材輩出施澤於堂皇之上服冕搢笏/令氓庻安而姦宄息必自今始矣詩曰明明魯侯
  克明其德既作泮宫淮夷攸服又曰濟濟多士克/廣德心桓桓於征狄彼東南夫修泮宫而遽及於
[089-58b]
  服淮夷狄東南以見文德武功非二道也故予述/國初人材之盛以屬望於多士如此曽侯名克唯
  湖廣襄陽人其善政不/可殫書而此其一云崇禎間燬知州左瑛復新
  之
國朝順治初知州盧汝□擇州同知舊署益以廢衛之
  半改建新學後復傾頽康熙中知州夏偉倡修學
  正羊世澤董其成
 崇聖祠 名宦祠 鄉賢祠縣學/同
  含山縣儒學舊在崇儒坊東宋崇寧初始建元至
[089-59a]
  正初縣尹榮克讓重修後燬於兵明洪武十四年
  知縣王均美因舊基重建成化間邑民朱清捐葺
  之嘉靖二十八年知縣葉繼善以城南安國寺基
  可建學遂遷焉萬厯元年袁伯鑰修葺崇禎間燬
  知縣朱多鯤重修建之
國朝順治十三年知縣黃鼐捐募重修康熙二年知縣
  范貞鼎新尊經閣四十九年邑人募修 正殿五
  十一年邑人陶飇捐修啟聖祠雍正六年邑人張
[089-59b]
  覺斯張同重墁
 正殿七年邑人唐紘等重修學後圍牆
   廣德州
  廣德州儒學宋天聖中司理范仲淹建於州治北
  治平中錢公輔遷於州東南隅即今地後燬於兵
  紹興初知廣德軍洪興祖重葺元時知廣德路偰
  文質擴而新之明洪武二年同知趙有慶重建廟
  廡堂齋咸備永樂九年知州楊瀚廓舊址鑿學河
[089-60a]
  成化十年知州周瑛遷明倫堂築萬桂山𢎞治二
  年知州辛禮易民田為學河嘉靖十年制增啟聖
  祠建敬一亭貯六箴碑縣如之萬厯十五年知州
  陸長庚增鑿河之南繚垣曲檻後知州段猷顯徧
  植桃李於上
國朝順治七年操撫李日芃兵備道袁仲魁捐俸重修
  至十一年學正黃如馨訓導淩質竣工康熙六年
  知州楊苞重修學正荆振董其事
[089-60b]
 崇聖祠 名宦祠 鄉賢祠縣學/同
  建平縣儒學舊在縣東門外河堤北岸宋初屢經
  兵燹後圯於水淳熙初縣尉趙善興重建元大德
  間燬明洪武間知縣宋禮重建正統時知縣李觀
  修葺𢎞治時堤決學廢正德間署縣判官况照重
  修嘉靖末圮知縣林應彩遷於縣東南後知縣鍾
  振增葺之萬厯二十六年知縣朱之楫復遷堤北
  原所未幾水溢垣圮四十二年知州張嗣誠知縣
[089-61a]
  向萼輝仍遷城内即今地崇禎間敎諭鄧京里人
  史大典增建明末燬於兵
國朝順治六年諸生史象先捐修康熙四年知縣李景
  爃復建㦸門櫺星門後知縣張顧行茅成鳳繼修
  雍正六年知縣衞廷樸重修
   六安州
  六安州儒學在州治東北始建於元大德初至元
  間知州王大有成之明洪武三年知州薛敬重建
[089-61b]
  王成繼之規制乃備後知州陸瑜游璧何勝包洪
  益金山李袞相繼增修嘉靖初知府徐璿更新之
  嘉靖十年制增啟聖祠建敬一亭貯六箴碑縣如
  之後知州邵德久同知鄧向榮修明倫堂歐陽德
  開泮池唐可封建門外石坊萬厯間知州楊際㑹
  李懋檜同知劉垓先後修治明季燬於兵
國朝順治三年安廬道趙振業捐俸屬學正凃廷楹加
  葺
[089-62a]
 文廟及明倫堂康熙三年學正劉炎建啟聖祠二十
  一年知州陳恭捐俸重建兩廡學正孫謙訓導光
  宏賁募建學門官舍三十年學正朱廷容倡修邑
  人魏世忠董其事四十九年重修
 大成殿明倫堂雍正八年學正吳雲珧重修兩廡
 崇聖祠 名宦祠 鄉賢祠各縣/學同
  英山縣儒學在縣治西北元至元間縣尹段朝立
  創建後燬於兵明洪武初知縣朱陵重建九年隋
[089-62b]
  斌踵成之宣德末知縣賀完重修嘉靖八年葉邦
  榮遷學於縣治東三十四年李鳳復遷於西隆慶
  間知縣葉世行敎諭漆星增葺天啟三年知縣楊
  世祿改遷於北門外後署縣事丁立表又改建北
  城内
國朝康熙十一年知縣陳震先李澍修葺二十三年知
  縣劉五瓏敎諭周璠訓導甯擢建東西兩廡櫺星
  門四十年知縣林弼敎諭吳之騄改遷於北門雞
[089-63a]
  鳴山以舊學宫為文昌祠
  霍山縣儒學在縣治東明𢎞治八年知縣崔中始
  立學吳霖相繼營建正德時知縣王坊重加規畫
  嘉靖十三年知縣歐紹説州判林應麒重修萬厯
  十六年知縣陳維翰遷於河北三十九年知縣黃
  守經復遷於舊址明季燬
國朝順治十年知縣欒元魁重建廟堂樓閣廊廡門坊
  俱備泮水名躍龍池濬學西城河二百餘丈以通
[089-63b]
  水脈雍正七年知縣徐天德重修
   泗州
  泗州儒學舊在州治西元至治中州守李守中因
  舊址剙建明永樂中重修成化十七年知州言芳
  改建知州婁鑑踵成之正德末知州汪應軫大增
  修葺嘉靖十年制增啟聖祠建敬一亭貯六箴碑
  縣如之萬厯二十二年潁道李驥千捐修殿廡齋
  祠墀廊門牆構造一新
[089-64a]
國朝順治六年大水學宫半圮十一年尊經閣災康熙
  十一年雷震櫺星門十八年又水二十二年知州
  莫之翰始擇州城外堤上改建新學泗堤前後皆
  培土築之二十四年州城湮於水寄治盱眙縣今
  學宫在縣龜山之麓
 崇聖祠 名宦祠 鄉賢祠各縣/學同
  天長縣儒學舊在縣治東元季兵燬明洪武四年
  縣丞嚴植建於縣前十五年知縣劉道源遷於縣
[089-64b]
  城東隅正綂後知縣周安王哲鄭仁憲敎諭吾翕
  知縣胡大有邵時敏楊子龍先後修葺萬厯二十
  四年知縣徐文光遷於南倉三十年敎諭陳以姬
  善形家言復遷於故地崇禎初漸傾圮知縣臧太
  初敎諭鄺昭重建明倫堂修
 大成殿及兩廡
國朝康熙三年知縣江映鯤敎諭張希哲訓導吕光盛
  重修五十二年知縣潘兆遴重修
[089-65a]
  盱眙縣儒學宋時在縣治西後因兵廢元泰定間
  徙縣治於山城學徙於玻瓈門明洪武三年仍舊
  址重建嘉靖萬厯間修葺
國朝康熙二年知縣李時茂修之十六年敎諭馬士芳
  重修二十四年知縣胡應麟建尊經閣移築泮池
  四十八年署縣事胡隆署學事方世宏重修
 大成殿六十一年敎諭韓履曾訓導吳鳳翔重修
 崇聖祠及兩廡
[089-65b]
  五河縣儒學舊在縣治東元至大間徙縣治西北
  明洪武三年修建嘉靖間河溢傾圮十五年知縣
  蕭文明遷於澮河北天啟七年知縣陳善學又遷
  於澮濱崇禎十六年知縣王師保又遷於城西鳴
  鳳岡建文峯塔
國朝康熙十一年知縣李雲景重修建明倫堂尊經閣
 
 江南通志卷八十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