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2k0042 江南通志-清-趙田恩 (master)


[077-1a]
欽定四庫全書
 江南通志卷七十七
  食貨志
   漕運一/
 唐都長安而闗中號稱沃野然其土地狭所出不足
  以給京師備水旱故常轉漕東南之粟唐書/
  初江淮漕租米至東都輸含嘉倉以車或䭾陸運
  至陜而水行来遠多風波覆溺之患其失常十七
[077-1b]
  八故其率一斛得八斗為成勞而陸運至陜纔三
  百里率兩斛計庸錢千民送租者皆有水陸之直
  而河有三門底柱之險唐書/
  開元十八年宣州刺史裴耀卿朝集京師𤣥宗訪
  以漕事耀卿條上便宜曰江南戸口多而無征防
  之役然送租庸調物以嵗二月至揚州入斗門四
  月以後始渡淮入汴常苦水淺六七月乃至河口
  而河水方漲須八九月水落始得上河入洛而漕
[077-2a]
  路多梗船檣阻隘江南之人不習河事轉顧河師
  水手重為勞費其得行日少阻滯日多今漢隋漕
  路瀕河倉廩遺跡可尋可於河口置武牢倉鞏縣
  置洛口倉使江南之舟不入黄河黄河之舟不入
  洛口而河陽柏崖太原永豐渭南諸倉節級轉運
  水通則舟行水淺則寓於倉以待則舟無停留而
  物不耗失此甚利也𤣥宗初不省二十一年耀卿
  為京兆尹京師雨水穀踊貴𤣥宗将幸東都復問
[077-2b]
  耀卿漕事耀卿因請罷陜陸運而置倉河口使江
  南漕舟至河口者輸粟於倉而去縣官雇舟以分
  入河洛置倉三門東西漕舟輸其東倉而陸運以
  輸西倉復以舟漕以避三門之水險𤣥宗以為然
  乃於河隂置河隂倉河西置柏崖倉三門東置集
  津倉西置鹽倉鑿山十八里以陸運自江淮漕者
  皆輸河隂倉自河隂西至太原倉謂之北運自太
  原倉浮渭以實闗中𤣥宗大悅唐書/
[077-3a]
  廣德二年廢句當度支使以劉晏顓領東都河南
  淮西江南東西轉運租庸鑄錢鹽鐡轉輸至上都
  度支所領諸道租庸觀察使凡漕事亦皆決於晏
  晏即鹽利顧傭分吏督之隨江汴河渭所宜故時
  轉運船繇潤州陸運至揚子斗米費錢十九晏命
  囊米而載以舟減錢十五繇揚州距河隂斗米費
  錢百二十晏為歇艎支江船二千艘每船受千斛
  十船為綱每綱三百人篙工五十人自揚州遣将
[077-3b]
  部送至河隂上三門號上門填闕船米斗減錢九
  十調巴蜀襄漢麻枲竹篠為綯挽舟以朽索腐材
  代薪物無棄者未十年人人習河險江船不入汴
  汴船不入河河船不入渭江南之運積揚州汴河
  之運積河隂河船之運積渭口渭船之運入太倉
  嵗轉粟百一十萬石無升斗溺者輕貨自揚子至
  汴州每䭾費錢二千二百減九百嵗省十餘萬緡
  又分官吏主丹陽湖禁引溉自是河漕不涸唐書/
[077-4a]
 宋都大梁有四河以通漕運曰汴河曰黄河曰惠民
  河曰廣濟河而汴河所漕為多宋史/
  開寳五年率汴蔡兩河公私船運江淮米數十萬
  石以給兵食宋史/
  先是四河所運未有定制太平興國六年汴河嵗
  運江淮米三百萬石菽一百萬石黄河粟五十萬
  石菽三十萬石惠民河粟四十萬石菽二十萬石
  廣濟河粟十二萬石凡五百五十萬石非水旱蠲
[077-4b]
  放民租未嘗不及其數至道初汴河運米五百八
  十萬石大中祥符初至七百萬石江南淮南兩浙
  荆湖路租糴於真揚楚泗州置倉受納分調舟船
  泝流入汴以達京師置發運使領之宋史/
  江湖上供米舊轉運使以本路綱輸真楚泗州轉
  般倉載鹽以歸舟還其郡卒還其家汴州詣轉般
  倉運米輸京師摺運者四河冬涸舟卒亦還營至
  春復集名曰放凍卒得番休逃亡者少汴船不涉
[077-5a]
  江路無風波沈溺之患後發運使權益重六路上
  供米團綱發船不復委本路獨專其任文移坌並
  事目繁夥不能檢察操舟者賕諸吏得詣富饒郡
  市賤貿貴以趨京師自是江汴之舟混轉無辨挽
  舟卒有終身不還其家老死河路者籍多空名漕
  事大弊宋史/
  江淮等路發運副使蒋之竒都水監丞陳祐甫開
  龜山運河漕運往来免風濤百年沈溺之患詔各
[077-5b]
  遷兩官宋史/
  張根為江南西路轉運副使嵗漕米百二十萬石
  給中都江南州郡僻遠官吏艱於督趣根嘗存三
  十萬石為轉運之本以寛諸郡時甚稱之宋史/
  自熈寧以来其法始變嵗運六百萬石給京師外
  諸倉常有餘蓄州郡告歉則折收上價謂之額斛
  計本州嵗額以倉儲代輸京師謂之代發復於豐
  熟以中價收糴穀賤則官糴不至傷農饑歉則納
[077-6a]
  錢民以為便本錢嵗増兵食有餘崇寧初蔡京為
  相始求羨財以供侈用費所親胡師文為發運使
  以糴本數百萬緡充貢入為戸部侍郎来者效尤
  時有進獻而本錢竭矣本錢既竭不能増糴而儲
  積空矣儲積既空無可代發而輸船之法壞矣宋/
  史/
  天聖中發運使方仲荀奏請度真楚州堰於水牐
  自是東南雜運直至京師惟六路上供斛斗猶循
[077-6b]
  用轉般法吏卒糜費與在路折閱動以萬數欲將
  六路上供斛斗並依東南雜運直至京師或南京
  府界缷納庶免侵盜乞貸之弊自是六路郡縣各
  認嵗額雖湖南北至遠處亦直抵京師號直達綱
  豐不加糴歉不代發宋史/
  譚稹上言祖宗建立真楚泗州轉般倉一以備中
  都緩急二以防漕渠阻節三則綱船装發資次運
  行更無虚日自其法廢河道日益淺澁遂致中都
[077-7a]
  糧儲不繼淮南三轉般倉不可不復乞自泗州為
  始次及真楚既有瓦木順流而下不甚勞費俟嵗
  豐計置儲蓄立法轉般淮南路轉運判官向子譚
  奏轉般之法寓平糴之意江湖有米可糴於真兩
  浙有米可糴於揚宿亳有麥可糴於泗坐視六路
  豐歉有不登處則以錢折斛發運司得以斡旋之
  不獨無嵗額不足之憂因可以寛民力運渠旱乾
  則有汴口倉今所患者向来糴本嵗五百萬緡支
[077-7b]
  移殆盡宣和五年乃降度牒及香鹽鈔各一百萬
  貫令呂淙盧宗原均糴斛斗專備轉般宋史/
  靖康元年令東南六路上供額斛除淮南兩浙依
  舊直達外江湖四路並措置轉般宋史/
  髙宗建炎二年詔二廣湖南北江東西綱運輸送
  平江府京畿淮南京東西河北陕西及川綱輸送
  行在又詔二廣湖南北綱運如過兩浙許輸送平
  江府福建綱運過江東西亦許輸送江寧府三年
[077-8a]
  又詔諸路綱運見錢並糧輸送建康府户部其金
  銀絹帛並輸送行在宋史/
  紹興初因地之宜以兩浙之粟供行在以江東之
  粟餉淮東以江西之粟餉淮西荆湖之粟餉鄂岳
  荆南宋史/
 元都於燕去江南極遠而百司庶府之繁衛士編民
  之衆無不仰給於江南自丞相巴延獻海運之言
  而江南之糧分為春夏二運蓋至於京師者一嵗
[077-8b]
  多至三百萬餘石民無輓輸之勞國有儲蓄之富
  豈非一代之良法歟元史/
  至元十九年巴延追憶海道載宋圖籍之事以為
  海運可行於是請於朝廷命上海總管羅璧朱清
  張瑄等造平底海船六十艘運糧四萬六千餘石
  從海道至京師然創行海洋沿山求㠗風信失時
  明年始至直沽時朝廷未知其利元史/
  二十二年増濟州漕三千艘役夫萬二千人初江
[077-9a]
  淮嵗漕米百萬石於京師海運十萬膠莱六十萬
  石而濟之所運三十萬石水淺舟不能達更以百
  石之舟運用四人故夫數増多續文獻通考/
  二十四年始立行泉府司專掌海運増置萬戸府
  二總為四府元史/
  二十八年又用朱清張瑄之請併四府為都漕運
  萬戸府二止令清瑄二人掌之其屬有千戸百戸
  等官分為各翼以督嵗運
[077-9b]
  至大間議海運事時江東等處運糧海船従大江
  逆流而上江水湍急又多石磯走沙漲淺糧船俱
  壞嵗嵗有之又湖廣江西之糧運至真州泊入海
  船船大底小亦非江中所宜於是以嘉興松江秋
  糧並江淮江浙財賦府嵗辦糧充運海漕之利蓋
  至是溥矣元史/
  初海運之道自平江劉家港入海經揚州路通州
  海門縣黄連沙頭萬里長灘開洋沿山㠗而行抵
[077-10a]
  淮安路鹽城縣歴西海州海寧府東海縣宻州膠
  州界放靈山洋投東北路多淺沙行月餘始抵成
  山計其水程自上海至揚村馬頭凡一萬三千三
  百五十里至元二十九年朱清等言其路險惡復
  開生道自劉家港開洋至撑脚沙轉沙觜至三沙
  揚子江過匾擔沙大洪又過萬里長灘放大洋至
  青水洋又經黒水洋至成山過劉島至芝罘沙門
  二島放莱州大洋抵界河口其道差為徑直明年
[077-10b]
  千戸殷明畧又開新道従劉家港入海至崇明州
  三沙放洋向東行入黒水大洋取成山轉西至劉
  家島又至登州沙門島於莱州大洋入界河當舟
  行風信有時至浙西至京師不過旬日而已視前
  二道為最便云然風濤不測糧船漂溺者無嵗無
  之間亦有船壞而棄其米者至元二十三年始責
  償於運官人船俱溺者乃免然視河漕之費則其
  所得益多矣元史/
[077-11a]
  二十九年開通惠河以郭守敬領都水監初言水
  利有十一事其一欲道昌平縣白浮村神仙泉過
  雙塔榆河引一畝玉泉諸水入城匯於積水潭従
  東折而南入舊河每十里置一牐以時蓄洩帝稱
  善復置都水監命守敬領之丞相以下皆親操畚
  鍤為之倡置牐之處往往於地中得舊時磚木人
  服其識逾年畢工自是免都民陸輓之勞上悅賜
  名曰通惠續文獻通考/
[077-11b]
  至治三年江浙行省言鎮江運河全藉練河之水
  為上源漕運商販舟楫無不由此以供億前朝嘗
  濬此湖瀦畜潦水若運河水淺開放練河一寸可
  添河水一尺近年淤淺以致遞運不通乞加修治
  制可工畢又置湖兵百人專任修理續文獻通考/
  至正十五年江浙省臣乞減海運以甦民困戸部
  定擬本年稅糧除免征外其寺觀並撥賜田糧十
  月開倉盡行拘收其不敷糧撥至元折中統鈔一
[077-12a]
  百五十萬錠於産米處糴一百五十萬石貯瀕河
  之地以聽撥運從之續文獻通考/
 明初海運因元之故海運不給於是陸運以濟之及
  㑹通河既浚於是有儹運而海運乃罷遮洋海運
  猶不廢焉然儧運之初皆支運也既而議者以為
  軍民不便於是有兌運法凡五變一曰海運二曰
  海陸兼運三曰支運四曰兌運五曰改兌續文獻/
  通考/
[077-12b]
  洪武二年令戸部於蘇州太倉儲糧二千萬石以
  備海運供給遼東是時海船有一千料有四百料
  名鑚風海船後永樂中改海運遂改四百料為淺
  船續文獻通考/
  永樂元年令於淮安用船運糧入淮河沙河至陳
  州潁岐口跌坡下用淺船運至跌坡上别以大船
  載入黄河至八栁樹等處令河南車夫赴衛河轉
  輸北京此變海運之始續文獻通考/
[077-13a]
  十二年海運糧四十八萬四千八百一十石於通
  州又衛河儧運糧四十五萬二千七百七十六石
  於北京所謂海陸兼運者是也一由江入海出直
  沽口由白河運至通州謂之海運一由江入淮黄
  河至陽武縣陸運至衛輝府由衛河運至薊州謂
  之河運續文獻通考/
  十三年時㑹通河成遂令浙江嘉湖杭與直𨽻蘇
  松常鎮等府秋糧除存留並起運南京及供給内
[077-13b]
  府等項外其餘原坐海運之數盡撥運赴淮安倉
  揚州鳯陽淮安三府秋糧内每嵗定撥六十萬石
  運至徐州倉徐州並山東兖州府秋糧内每嵗定
  撥二十萬石俱令民運赴濟寧倉以淺河船三千
  隻於㑹通河支淮安糧運至濟寧倉二千隻支濟
  寧糧運赴通州倉每嵗通運四次所謂支運者是
  也其天津並通州等衛官軍於通州接運至京自
  是海運不復行矣續文獻通考/
[077-14a]
  又令浙江都司並直𨽻衛分官軍於淮安運糧至
  徐州置倉收囤京衛官軍於徐州運糧至徳州置
  倉收囤山東河南都司官軍於德州運糧至通州
  交收明㑹典/
  陳瑄計議令民運糧俱於淮安瓜洲補給脚價兌
  與軍船領運瑄又奏請於淮安瓜洲水次令軍民
  於此對船交兌令軍船出給通闗付還與民令民
  補脚價在淮安水次者每正糧一石外加五斗在
[077-14b]
  瓜洲水次者每正糧一石加五斗五升續文獻通/
  考/
  十六年又令浙江湖廣江西布政司並直𨽻蘇松
  常鎮等府兌糧坐派二百五十萬石令糧里自備
  船隻運赴通州河西務等處上倉明㑹典/
  二十一年奏准每嵗漕運以兩運赴京倉一運赴
  通州倉交收明㑹典/
  宣德二年令浙江江西湖廣並直𨽻蘇松等府起
[077-15a]
  運淮安徐州倉糧撥民自運赴通州倉其運糧軍
  士於淮安南京倉支運明㑹典/
  四年仍令江西湖廣浙江民運糧一百五十萬石
  貯淮安倉蘇松寧國廬州池州安慶廣德民運糧
  二百七十四萬石貯徐州倉應天鎮江常州太平
  淮安揚州鳯陽及滁和二州民運糧二百二十萬
  石貯臨清倉令官軍支運山東河南北直𨽻府州
  縣糧徑赴北京其儧運軍船量地逺近與糧多寡
[077-15b]
  如淮安上糧民船十抽其一徐州十三抽一臨清
  十五抽一給與官軍兼舊船運載赴京此兌運之
  始明㑹典/
  六年奏准浙江江西湖廣蘇松常鎮太平等府簽
  撥民丁及軍多衛所添撥軍士與見運軍士通二
  十四萬分兩班更替儧運明㑹典/
  七年議准民運多失農月及官軍空船往還艱苦
  著例民糧加耗脚各於附近水次兌與軍運明㑹/
[077-16a]
  典/
  南京江北府州縣糧於瓜洲淮安支兌續文獻通/
  考/
  應天蘇州松江常州鎮江太平寧國池州廬州安
  慶每石加耗米五斗六升又兩尖米一斗共六斗
  六升内除四斗隨船作耗餘米二斗六升折銀一
  錢三分名二六輕齎今減去二升止徵二斗四升
  改為二四輕齎於内仍扣留銀一分鳯陽淮安揚
[077-16b]
  州徐州每石加耗米四斗六升尖米一斗共五斗
  六升内三斗隨船作耗餘米二斗六升折銀一錢
  三分名二六輕齎後改為二四脚米每石六升折
  銀給運官同有司為買辦物料修船之費通㑹河
  成省脚價始立減扣法扣留者以備修惠通河牐
  量減者以寛民力明㑹典/
   按此為兌運法
  九年令官軍運糧五百萬石以三分為率通州倉
[077-17a]
  收二分京倉收一分明㑹典/
  成化七年都御史滕昭議罷瓜淮兌運裏河官軍
  雇江船於江南水次交兌民加過江之費明㑹典/
   按此為改兌法
  令瓜淮官軍過江兌運除加耗外每石添給脚米
  六升改兌耗米應天蘇州松江鎮江廣德每石俱
  三斗二升鳯陽淮安揚州每石俱二斗七升徐州
  每石二斗二升以上各加耗内各折米二升易銀
[077-17b]
  一分名折易輕齎凡改兌俱無尖米盤剥之費明/
  㑹典/
  二十年奏准河道淺阻糧運遲滯運到京者悉免
  晒颺每石加耗米四升每石兌運該收耗米並免
  晒颺米四升俱作正數支放明㑹典/
  萬歴二年題准各處隨糧輕齎銀通解漕司内将
  三分給運官其七分選定解官装入標船星夜越
  幇前進送通倉坐糧郎中秤過寄庫候該幇船到
[077-18a]
  驗給運官完糧
  七年又令完掣通闗之日查無掛欠亦便與運官
  領回分給附/漕運總兵萬表云糧運輕齎者即耗/糧也先是耗糧俱
  本色隨船候到灣雇車起糧則易銀為用後以灣/中米價低昻不一而易賣又滯交納𢎞治十三年
  都御史張敷華都督郭宏方議折銀每石定價五/錢可以輕齎就於交兌之時支領隨船此一六二
  六三六輕齎之名由始也然只令完納兌運三百/三十萬石而已餘耗本折皆歸旗卒官固無利之
  者是故旗卒富饒糧運於斯為盛至正德六七年/来京師權要始有官債虚立文約逼奪輕齎而弊
  又従此生矣時各總運官多出其門牽引為害蓋/借公物以為私賂希寵庇耳於是始有鞘封過淮
[077-18b]
  赴漕運衙門呈驗重封仍委官至張家灣過發之/蓋以革逼奪之弊而把總聶欽遂引夤縁驗封查
  算使用以羨餘獻之於官故又有扣除之例矣欽/雖即以贓敗而後之相繼者則用意算扣嵗増其
  數咸務多獻以為功太倉庫所積羨餘至盈數十/萬而官旗揭借賠費貽害不可勝言欽之倡始為
  可罪也夫一六二六三六輕齎乃耗糧也惟因地/有遠近故耗有多寡非脚價也若脚價則一例矣
  灣中起糧使用則各總皆同又何必分一六二六/三六之殊哉今以輕齎扣除於官是則正糧四百
  萬之外復收其耗糧也豈制法之意乎後又添設/參将一員駐劄通州專一驗封參将王佐乃定脚
  價搜括倉中使用如太監則有茶果錢如經歴倉/攅每石一釐則謂之釐兒錢及至吏書門官斗級
  之類莫不定之以數每年造報花銷遂以為例先/年倉中使用初無定數每因人之狡懦而髙下増
[077-19a]
  減之司使用之人又有虚數以欺衆者累至爭訐/故此法一立一時人亦便之但使用公行太監茶
  果又添火耗催茶果者又有班兒錢其經歴倉攅/往年各衛得以所帶本地貨物高價與之而今皆
  紋銀且以此為應得又於數外求之為厚薄低昻/矣蓋作法於涼其弊猶貪作法於貪弊将焉止故
  為法不可不慎/也 明典彚
  是年題准每船許帶土宜六十石多者盡數入官
  如遇淺起剥自備脚價
  初内官監收白熟粳米科索無厭大率正糧一石
  加費二石始獲批單至是以應天巡撫呉廷舉言
[077-19b]
  始令今後内官監收糧悉如故事每石加耗一斗
  不許分外多收軍餘人等有仍前巧立名色科索
  民財者如法究治明典彚/
  九年議准漕司及各巡撫将江南五府應運白糧
  令各糧長仍雇五百料中船勿令夹帶私貨應得
  水脚當官議定先給一半其餘印封船過徐州總
  部官驗給又題准每嵗解京白糧務㸃殷實糧戸
  正身解納不許棍徒包攬應用米數先儘本名如
[077-20a]
  有官戸銀米責令運送倉庫轉給領解以杜短少
  賠累船隻許令糧長自雇五百料中船每百石定
  給銀三十三兩埠頭等役悉行查革經過鈔闗如
  果止於土宜四十石免其納稅明㑹典/
  附/陳睿謨白糧解役疏略竊惟國家財賦大半取/給江南江南力役重大
  莫如糧解漕糧白糧兩解皆公儲也皆公役也然/漕糧係軍運軍係伍丁白糧係民運民運則照地
  畝簽差名曰大戸夫惟以大戸充糧解其賠累有/莫可言者矣東南諸省如湖廣江西等府俱止有
  漕糧無白糧即南直浙江惟蘇松常嘉湖五府獨/有白糧臣每見里中糧役收領正米外更有各項
[077-20b]
  名色官有管轄遂因其管轄而遞索之事有款項/隨照其款項而各科之運船未出江口而使費已
  耗其大半矣用是不避怨嫌臚列四款一曰糧官/陋規當裁官常肅而糧解之節省無量矣一曰胥
  役冗費當革需索少而糧解之輸納易辦矣一曰/沿塗阻壅當卹此又疏通糧務之一闗鍵也一曰
  包攬積蠧宜懲此又區/處解役之一權宜也黄希憲改運白糧疏切白/糧為
  上供急需遞年簽㸃糧解舂辦兌納相沿久矣邇/因半為包棍侵漁半為胥役掯索以及剝淺守凍
  赴京交納等費動以千計遂至靡嵗不遲無邑不/欠公家正額究無完納之期近奉聖諭渙頒凡可
  寛恤吾民者無不周悉臣撫此財賦重地目擊苦/役敢復隱忍膠柱不求長䇿乎近行蘇松道㑹同
  常鎮道徹底講求思甦民裕國之䇿莫善於均徵/米而官運之官運則民無雇倩之費一便也官無
[077-21a]
  簽役之難二便也錢糧既自官支吏胥無從抽扣/三便也在船皆官役船戸無敢凌虐四便也催儧
  皆官事沿途無敢抛撇五便也况米屬均徵則苦/樂之形不立巧拙之情自化糧不必詭寄飛灑差
  不必就易避難民心以厚民風以淳六便也然其/中有當議者五焉凡白糧正耗舂辦夫船等米一
  概算入平米之内派之此派糧之公可行也原編/耗米之外另編加二以補沿途之消損以平米一
  石計之不過合勺而已此加耗之輕可行也民間/辦糧盡數交倉無此漕彼白之分縣官就完米中
  擇其乾潔者交協部官動支舂辦交割總部完辦/蚤則起行先可免漕艘阻壓之患此徵辦之速可
  行也運船向係民雇官運則必用官船計每船管/船頭柁水手各安家衣資等項以及買辦包索遇
  淺起剝遇溜添䉡等項計每船用米五十石用銀/三百二十五兩以原編夫船貼役米計之除支外
[077-21b]
  米尚有餘以原編夫船貼役銀計之除儘支外銀/尚不足以有餘之米當不足之銀臨時調劑是經
  費不煩増設矣至於管押起交侵盜漂失每船各/有責成遇有虧欠立勒賠補懸大法以繩其後蓋
  既不可以復問糧里則人未有不愛惜性命者是/責成不患無人矣兹據蘇常兩道臚列具詳臣亦
  無容更益而臣緯恤杞憂尚有不能已於言者語/曰一法立一弊生外而衙蠧包棍内而部胥積歇
  引戸每視糧解為竒貨今改為官解未免拂其狼/心必至多方阻撓或包棍潛入京師串通積役仍
  肆把持或引戸交構外奸偽造訛言動搖耳目有/一於此皆足害成乞敕五城御史及緝事衙門凡
  遇此等即置重典庶蟊賊一清而美利可久伏願/軫此孑遺毅然乾斷敕部立覆舉行異日書之史
  冊将見九重如天好生/之德與穹壤俱無極矣
[077-22a]
 國朝順治九年准總漕馬國柱疏請查黄屯丁審定運
   軍附/馬國柱疏為運丁舊冊堪稽簽勾積弊宜剔/伸祈
聖明俯賜採擇事臣聞凡事更張即起借端之弊前人有/ 例何難按籍而求如明朝用黄快船以装貢物設
   運船以輓漕糧事雖並重然黄快船丁係編審小/甲糧船運戸係食糧祖軍人實分途先是兩丁皆
   以正身應役備受監局厰衛之騙害有寃無告嗣/據南北兵部堂屬群議叠疏奏請定為免役編銀
   之法快丁每嵗納銀一萬五千兩黄丁每嵗納銀/二千二百兩徵解南兵部以為繕船募役之資此
   萬歴十四十六等年兵部題准刻有船政新書可/據兩丁遵此而行非一日矣至於運軍承祖戸運
   差凡有事故止於運差軍餘内撥補不得将黄快/船編丁掣出領運此萬厯二十一年兵部題准至
[077-22b]
   崇禎四年南兵部尚書傳振商與漕運總督李待/問又将萬厯八年及四十六年老冊與運軍祖冊
   運餘底冊逐月支糧冊徹底清查審定運軍一萬/八千六百六十名有見運旗甲有食糧運餘有清
   出竄丁有空間備補其間祖宗姓名子孫人數刻/有運冊新考可據運軍遵此而行亦非一日矣乃
 朝創值我新舊弊叢生奸甲既思竄戸而息肩貪弁反/ 造方
   借勾查而居竒臣前閲總督漕臣沈文奎題疏及/部臣覆議慎重精詳深恐殷實運軍竄戸逃差致
  國悞漕務雖然臣謂此輩有敢竄之心無能竄之法/ 家
   何也兩書在案運自運丁自丁固截然不容混也/臣思我
皇上念念為民事事除害一切直省錢糧盡照萬厯年間/ 編派以絶額外濫加之弊則船政運冊亦萬歴年
[077-23a]
   間臺省兵部㡬經參駁而後成書使清查照此清/查則載冊祖軍誰敢指鹿為馬簽運照此簽運則
   納銀船丁自難以羊代牛斬斷無數葛藤省盡許/多騙詐矣臣謹繕疏奏
聞㐲乞部詳議仍将原書發臣捐俸重刋頒布使軍丁世/皇上敕
皇仁可守成規永戴/ 也仰祈
聖明俯賜採擇/
   十一年六月奉
恩詔内開白糧民解仍以累民今後於該省漕糧船分帶
 以甦官民之累應行事宜該督撫作速議奏經該督撫
[077-23b]
   以江南之官運民解久己相安漕船帶運不便仍
   照舊例按明季白糧簽派里民解運深為賠累自
 本朝定鼎後改民解為官解選府貳為總部縣佐貳為
   協部雇募民船装運
   十二年准倉場王永吉疏将䉡夫葦把小封紙劄
   羨餘五項並防欠水脚行月三項全給官旗其買
   銷賣銷一槩禁革以杜葛藤
   十四年戸部覆准江南白糧照浙省例抽選漕船
[077-24a]
  装運
  又准巡按御史秦世貞疏定漕糧官收官兌令各
  府州縣印官照派定區圖貯收在倉驗依准單交
  兌每正糧百石除正耗外加米五石銀五兩交與
  旗弁
  十六年准巡按御史馬騰陞疏自今民戸各照應
  納糧米並耗贈及五兩五石儘數交納收糧官官
  隨收給串即發歸農俟旗船到次衛官竟與印官
[077-24b]
  糧官交兌軍民兩不相見則五兩五石之外無苛
  求官收官兌之法為至便附/馬騰陞疏略臣於去/年題准
  良法虚懸一疏業經嚴飭各屬晝一遵守矣恐将/来不肖有司陽奉隂違仍復審簽糧役如蘇之公
  正糧長松之圖記典耆常之里甲圖收一經簽定/收漕責成漸復在民請自今秋早定收漕各官開
  倉之日糧戸輸納即挨次交收無致臨兌雜沓縣/官照條銀例先期印發糧串斛過糧米糧官即照
  數填給勿使糧戸伺候至如兌竣之通闗每多勒/指五兩五石之外曰順風曰花紅曰犒賞巧立名
  色恣意索取今議各州縣漕船聽候漕臣頒發全/單給糧道開明某衛各船若干隻兌某縣米若干
  石該道頒發號單每單兌米一百石連加贈銀米/交清即将一單著令衛官填註收數一船兌足即
[077-25a]
  出給水程勒令開幫是為節節割絶使無勒掯通/闗之弊再令糧道查照各屬額設㡬倉每倉頒發
  號簿㡬本将前各丁船開列在簿兌足即註明兌/足如過期不兌監兌推官周歴所至按簿責比旗
  軍以杜愆期之弊更有驍軍沿途停泊竊取墳樹/種種等情許地方官嚴挐解送糧道或兵巡守道
  重懲其運官約束不嚴申報漕撫俟過淮之日創/治以禁在途生事倘水程限日遲延一並查處糧
  艘可速進而延/悞之弊亦除矣
  又准科臣朱紹鳯以蘇松常鎮四府糧多路遠領
  運旗丁不無常例雜費於五兩之外再加五兩其
  江安等十一府州俱仍係五米五銀
[077-25b]
  漕糧正兌進京倉每正米一石加原帶耗米二斗
  五升共一石二斗五升過壩進倉内收正米一石
  又收耗米七升尖米四升二合又尖上加耗米二
  合九勺四抄共一石一斗一升四合九勺入厫其
  餘一斗三升五合六抄舊例聽作盤牐折耗及倉
  中晒颺虧折此外有剰作該衛所餘米給還運軍
  如正兌之米改進通倉加收五牐耗米五升康熙
  十四年 題以運進京倉漕糧餘耗米内盤牐耗
[077-26a]
  米五升将三升收厫入正支銷以二升聽作各牐
  折耗
  漕米進通倉江寧府正兌米一石原帶耗米四斗
  内交倉二斗五升餘一斗五升為旗丁盤耗改兌
  米一石原耗米三斗内交倉一斗七升餘一斗三
  升為旗丁盤耗淮揚海通並邳宿睢正兌米一石
  原耗米三斗内交倉二斗五升餘五升為旗丁盤
  耗改兌米一石原耗米二斗五升内交倉一斗七
[077-26b]
  升餘米八升為旗丁盤耗徐州正兌米一石原耗
  米二斗五升全交倉改兌米一石原耗米二斗五
  升内交倉一斗七升餘八升為旗丁盤耗安慶寧
  國池州太平廬州六安正兌米一石原耗米四斗
  内交倉二斗五升餘一斗五升為旗丁盤耗鳯陽
  泗州潁州正兌米一石原耗米三斗内交倉二斗
  五升餘五升為旗丁盤耗改兌米一石原耗米二
  斗五升内交倉一斗七升餘八升為旗丁盤耗廬
[077-27a]
   州廣德改兌米一石原耗米三斗内交倉一斗七
   升餘一斗三升為旗丁盤耗
   康熙十七年将蘇松常鎮贈銀裁減五兩二十年
   将蘇松常鎮四府所裁贈銀五兩内復給三兩五
   錢本年九月奉
上諭積貯為國家大計嵗運漕米充實京倉最為𦂳要旗
 丁人等挽運勤勞宜加存恤朕頃巡行近畿至通惠河
 一帶見南来漕船旗甲人丁資用艱難生計窘迫深為
[077-27b]
 可憫若不預為籌畫恐其苦累難支以致沿途遲滯貽
 悞倉儲所闗非細前以軍需浩繁漕運額設錢糧節行
 裁減今行作何酌復款項爾部詳議具奏戸部議覆此
   項銀米原係額設應給之款自今年起運十九年
   起各省所裁減耗贈銀米俱行復給
   二十五年糧船概定每船十丁又定三分本色蓆
   片止徵解二分五釐減去五釐一並折銀與前七
   分折色銀均解通濟庫
[077-28a]
   二十六年總督慕天顔 題定漕船料價銀二百
   八兩七錢七分按漕船料價舊例各省多寡不一
   康熈二十一年監造副都御史色克德議令各省
   一例定價
   四十三年令江省白糧照依漕糧幫船一例支給
   行月錢糧其漕贈銀米經費銀兩概行裁減
   四十六年七月奉
㫖旗丁領運照數全完者總漕奨賞額糧之外有多交者
[077-28b]
 計算米數並領運次數議叙
   五十一年二月従總漕赫夀之請定漕政八款一
   令糧道親歴水次稽查如正耗等米有折乾清弊
   發覺該管官各照例處分仍将所折之米如數追
   賠一江南省糧船三千一百餘隻浙江省一千三
   百餘隻前後開行相隔千有餘里每省内派通判
   一員首尾不能稽查嗣後江南省派七員浙江省
   派三員每員押船四五百隻抵通以無欠與掛欠
[077-29a]
  之次數為升降一監兌官務令坐守水次将正耗
  行月搭運等米逐船兌足親身督催到淮盤驗一
  每幫設立千總二員輪流押運倘一弁留通一弁
  事故則領運無人勢難兼顧請将候選千總揀選
  三四十人發總漕衙門委派一次領運全完者遇
  缺即行補授一江浙每年積欠之幫押運千總如
  二運全完其次掛欠之幫三運全完别幫五運全
  完皆准其即陞一定例一船十丁嗣後每船於本
[077-29b]
  丁兄弟子姪内再派一丁註入冊内隨船駕運如
  抵通掛欠留一丁追比一丁駕空回南設措完欠
  如到淮短少令一丁駕運北上一丁買米趕幫每
  幫十船連環保結一簽丁令千總保結報衛備府
  㕔等官再行看驗加具印結如有掛欠千總守備
  仍照例處分外府㕔糧道亦照掛欠多寡遞加罰
  俸一過淮違限一二月者仍照例處分外違限二
  月以上或七十日八九十日計日不計月分别議
[077-30a]
   處
   五十二年准蘇撫張伯行疏江南漕船仍照原限
   勒令正月以裡過淮
   雍正元年十二月初九日奉
上諭漕船闗係𦂳要除本船正副旗丁外其頭舵水手皆
 應擇用本軍庶知守法不敢悞漕生事
   二年五月初二日奉
上諭漕運闗係甚大經費本無不敷而運丁恣行不法者
[077-30b]
 皆由官弁剝削所致嗣後各省糧道給發錢糧不許扣
 尅分釐沿途武弁不許藉端需索運丁除包攬抗違外
 所帶些須貨物亦無容苛刻盤查
   三年六月二十日奉
上諭禁止漕船夾帶私鹽並火砲鳥鎗火藥等物
   四年戸部議江安蘇松二糧道輪流一員押運過
   臨
   五年三月准部議将道庫實存錢糧照藩庫一例
[077-31a]
  每年春秋二季将實在所貯分别應存應解各款
  盡數登明造冊報部聽候撥解京餉又糧道職司
  漕運每嵗例應押運過淮到通方得回任而經管
  各項錢糧亦應比藩庫例添設庫大使一員凡倉
  庫收放銀米責成稽查
  十八日准漕臣張大有議自雍正五年為始漕運
  船隻無論土著協運皆就向年原兌府屬止調本
  府各邑水次運過三年另行調換白糧丁船於通
[077-31b]
  漕船内抽選堅固船隻無欠殷丁掣運五年更替
  令其少有贏餘以示奨勵
  六年五月准部議浙江布政司髙斌奏空重漕船
  北上南下非横截河心即對停兩㟁商民壅塞莫
  行偶或擦掽輒行索詐稍不遂意即肆咆哮應行
  文該管督撫轉飭沿河儹運文武官弁按入境出
  境日期時刻親身逐程挨查如仍蹈前弊即行嚴
  挐究治如該管少有疎縦累商或經查出或被首
[077-32a]
   告将沿途文武官員照例
  題參議處
   九月准滸墅闗監督李秉忠請近有帶土宜六十
   石免稅之例但恐不肖運丁借端蔵隱侵欺将貨
   分散各船或沿途包攬轉悞回空之期今回空糧
   船帶有梨棗及應行上稅之物仍令輸稅
   十月
上諭自雍正己酉年為始江浙徵收漕米但擇乾圓潔淨
[077-32b]
 不必較論米色准令紅白兼收秈稉並納著為定例
   七年正月奉
上諭嗣後糧船過淮之時著派御史二員前往淮安專司
 稽查不許官吏人等向旗丁額外需索以致擾累其糧
 艘攜帶物件除照例許帶土宜外該旗丁如有夾帶私
 鹽及違禁等物者亦著該御史稽查但不得過於嚴刻
 吹求以致糧運遲滯
   三月准江南狼山總兵官王安國請通州應徵漕
[077-33a]
   糧自雍正己酉年為始照額徵收貯倉改兌狼營
   兵米就近支給将附近水次州縣應徵南米改抵
   通州起運漕糧
   五月奉
上諭土宜著於舊例六十石之外加増四十石准每船攜
 帶一百石永著為例
   十月准蘇撫尹繼善之請禁革徵收積弊酌定每
   石收費六分折收制錢五十四文其行用小錢地
[077-33b]
   方即照大錢數扣算交收以一半給發旗丁一半
   留給州縣再每漕一石止許收水脚錢五文其州
   縣倉厫如離糧艘上兌之處十里以外者每十里
   准加二文又災漕米石一體照新漕每石交費五
   十四文惟水脚一項災漕陸續派兌挽運艱難准
   比新漕加錢十文此外不許多勒粒米毫銀
   十一月從總漕張大有之請部頒每省糧道鐵斛
   各一俾得畫一遵守
[077-34a]
   八年正月奉
上諭浙江蘇松等屬應解三分本色松板著俱改徵折色
 令各該糧道彚解通濟庫以備採辦之用其湖廣江西
 安徽等處全解十分本色者著倉場侍郎嚴行稽查不
 許收板官吏勒索使費
   三月十三日准御史竇啟瑛條奏及倉場侍郎岳
   爾岱涂天相等議嗣後州縣徵糧米預将各里各
   甲花戸額數的名填定聮三版串一給納戸執照
[077-34b]
   一給經承銷冊一存州縣查對按戸徵收對冊完
   納即行截給歸農其未經截給者即係欠戸該印
   官查摘追比若遇有糧無票有票無糧等情即係
   胥吏侵蝕立即嚴追行知各直省督撫轉飭所屬
   有漕州縣一體遵行
   十一月奉
㫖浙省白糧係民間舂辦江南百姓輸納糙米官為舂白
 一應綑包搬運皆屬官辦其所有耗米束包等項俱著
[077-35a]
 照該撫尹繼善所請准其開銷
   九年三月奉
上諭江南江淮興武二衛旗丁名下有應追鑽夫底料銀
 十萬八千一百餘兩悉行豁免以示朕恩恤運丁之至
 意附/性桂疏略查江興二衛應追鑽夫底料一項荷䝉/
特恩豁免該衛軍丁官弁感激誠切懽呼載道臣隨據情/ 叩謝
天恩繕疏在案至查従前給發此項銀兩原由糧道給發/ 題達
   衛備轉給各丁經管書役人等紙筆飯食之資各/丁不免亦有所費如浮冒虚銷扣尅分肥等弊臣
[077-35b]
皇上隆詳細宻查定無確據嗣後倘蒙/ 恩仍准給發臣自當仰體
皇上加恩施惠務在受者得其實濟之至意嚴飭道衛凡/ 従前旗丁所費陋規概行革除勒石永禁臣仍不
   時宻訪嚴查如有違犯或被旗丁告發官參吏處/治罪則旗丁均沾實濟而於成造大有裨益再查
   旗丁成造漕船所領料價不敷又無贍田幫貼故/加鑽夫底料除鑽夫銀五十兩原無増減其底料
   一項係以十年計算每分銀五兩一錢若無底料/者則全給銀五十兩有零或有底料不足則照不
   足分數補給是以合之鑽夫一項或有共給一百/兩有零者或有共給五十餘兩以及六七十兩八
   九十兩不等者惟俟臨時查核底料乃有確數如/蒙
特恩嗣後仍照定例賞給自當臨時飭令道衛查明酌定/ 給發
[077-36a]
 
 
 
 
 
 
 
 
[077-36b]
 
 
 
 
 
 
 
 江南通志卷七十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