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2k0042 江南通志-清-趙田恩 (master)


[034-1a]
欽定四庫全書
 江南通志卷三十四
  輿地志
   古蹟五/ 安徽寜池四府/
   安慶府
  宜城即今懷寧縣治宋景定元年始築宜城建康
  志云宜城者雁汊對岸一要害處吳魏相拒時嘗
  築城於此其後方言訛疑為宜一云晉郭璞謂此
[034-1b]
  處宜城故呼為宜城今有宜城渡在府西康濟門
  外為南北渡江要津又東門外有宜城鎭
  呂䝉城在府東二里臨江相傳呂䝉所築今為故
  倉地
  樅陽城在桐城縣東南一百二十里左傳文公十
  二年楚子孔執舒子及宗子遂圍巢杜註宗國名
  羣舒之屬即樅陽也漢置縣晉陶侃傳云初領樅
  陽令而志無此縣蓋嘗復此而尋廢也梁復置樅
[034-2a]
  陽郡今有樅陽上下鎭
  魯鎭城在桐城縣七十里吳魯肅屯兵於此
  呂䝉城在桐城縣東南相傳呂䝉所築按此非府
  城東之呂䝉城也
  同安城在桐城縣東門外隋大業九年築
  山城一名山焦城在桐城縣東南即唐移置同安
  縣處地多猛虎毒蛇元和中縣令韓震焚薙草木
  其害遂除
[034-2b]
  連城在桐城縣東南一百二十里唐書張儉傳儉
  祖威封皖郡父植封連城即此
  六兒城在桐城縣南十五里明初黄榮六所築
  孔城在桐城縣東三十里宋史李顯忠傳顯忠破
  敵於孔城即此
  懷寧故城今潛山縣治古皖國晉置懷寧縣
  安樂故城在潛山縣南二十里唐置於古武功城
  内武功城梁天監時大將武會所築也
[034-3a]
  梅城故城在潛山縣北唐置於龍鳴城内龍鳴城
  齊天統三年行臺右丞盧潛屯兵所築時龍鳴城
  中移軍在外因號龍鳴城
  皖陽故城在潛山縣北二十二里其城居皖水之
  北故名
  連塘城在望江縣茗山下委土為塹周二里四門
  相傳劉裕與盧循戰處遺壘尚存
  古桐國在桐城縣北左傳云定公二年桐叛楚杜
[034-3b]
  註曰桐小國世屬於楚舒縣西南有桐鄉是
  隂安廢縣在桐城縣東南八十里本漢魏郡屬縣
  劉宋時僑置於此
  呂亭廢縣在桐城縣東北劉宋時以豫部蠻民與
  太湖縣同置今置驛
  皖城故縣在潛山縣北唐武德五年析懷寧縣置
  皖城安樂梅城皖陽四縣按縣皖陽故縣府志云
  今之皖口鎭即舊皖陽也
[034-4a]
  太湖廢縣在太湖縣東北二里即今東嶽廟劉宋
  初置在龍山太湖水之側元嘉末移就平原去舊
  縣三十八里
  東陳廢縣在太湖縣東四十里北齊置
  青城廢縣在太湖縣東四十里魏曹仁所築唐武
  德四年置縣於此今名上格城
  荆陽廢縣在太湖縣東四十五里唐武德間置
  松滋廢縣在宿松縣北五十里漢始元五年封六
[034-4b]
  安共王子霸為松滋侯國於此
  雨社在宿松縣西十里漢縣令張何丹禱雨處
  同安監在潛山縣東八十里熙寧八年置鑄錢
  正氣樓在府正觀門外余忠宣闕廟左山阜
  四望樓在府治東登眺四望江山風景舉在目中
  中江樓在府鎭海門外江滸
  天柱閣在舊郡圃久廢明郡守胡纘宗創建於正
  觀門外江滸登閣西望天柱巋然
[034-5a]
  太子閣在潛山縣天柱寺相傳昭明讀書處
  潛峯閣在潛山縣境内王安石通判時讀書處
  擢秀閣在潛山縣北五里宋陳瑩中嘗於此讀書
  後擢第黃庭堅因以擢秀名閣
  天開圖畫亭在府學後枕山面江為郡佳勝元余
  闕有詩
  紫玻瓈亭在府城雙蓮寺後明劉若宰讀書處夢
  神以紫玻瓈授之因以名亭
[034-5b]
  惜隂亭在桐城縣樅陽鎭陶侃為樅陽令曰大禹
  惜寸隂我輩當惜分隂故名
  達觀亭在桐城縣樅陽鎭宋黃庭堅讀書於此
  石亭在潛山縣東北三國志云魏揚州牧曹休侵
  皖吳將陸遜等敗休於石亭是也
  涪翁亭在潛山縣山谷寺中以黃庭堅得名又有
  涪翁書臺
  止泓亭在太湖縣白雲山海會寺宋嘉定趙容之
[034-6a]
  剙明嘉靖二年寺僧得石刻曰止泓復建此亭
  對酌亭在宿松縣南臺山李白與閭丘舉杯邀月
  處又清風亭在縣東郭外三里李白贈閭丘詩有
  一朝風化清之句因以名之
  廉泉亭在望江縣西四十里亷泉之上
  超然臺在府治東北雙蓮寺右元虞集有詩
  射蛟臺在桐城縣樅陽鎭漢書紀云武帝南巡登
  天柱山自潯陽浮江射蛟江中獲之薄樅陽而出
[034-6b]
  作盛唐樅陽之歌
  祭臺在潛山縣皖山麓漢武帝祭嶽處
  仙人臺在潛山縣白鹿巖東北廣五丈上有仙人
  足跡又有一臺在金鍾潭上
  舒王臺在潛山縣治南宋王安石讀書處安石後
  封舒王因以名臺
  天樂臺在潛山縣明劉若實渡石梁踞天池鼓琴聞
  空中奏天樂有異禽千數從天柱飛來音同笙磬
[034-7a]
  煉丹臺在太湖縣香茗山晉梅福煉丹於此
  焚身臺在太湖縣登明山僧法寳禱雨不應遂焚
  身即得雨嘗有燈光見其處
  分經臺在宿松縣北五十里有石高百餘丈梁昭
  明太子分金剛經於此宋嘉泰間建法華亭
  讀書臺在宿松縣南三里唐李白至宿松依邑宰
  閭丘築臺讀書於此
  釣魚臺在宿松縣陳漢山溪傍相傳張果老垂釣
[034-7b]
  於此
  三至堂在府治東宋元豐間楊希元建其祖淳化
  中守皖父天聖中為通判至希元凡三至郡故名
  大節堂即今府堂元郡守韓建拒盗保城余闕作
  大節堂記
  九帶堂在桐城縣浮山會勝巖上宋僧法遠垂帶
  示衆處
  靜山堂在潛山治内舊郡堂也宋王安石詩皖城
[034-8a]
  終歲靜於山因名
  雲會堂在潛山縣眞源宮宋寧宗慶元五年建
  左眞人仙堂在潛山縣眞源宮唐寳歴二年建開
  成五年張虛白撰記
  二祖禪堂在太湖縣與司空山近
  太白讀書堂在望江縣西十八里值雪山李白避
  地于匡廬司空間往來雷池値雪因築室讀書今
  遺址尚存
[034-8b]
  三孝堂在望江縣治北元至正中建為孟宗王祥
  徐仲源也後改為祠
  二良書院在府治東為文翁朱邑建
  禹江書院在宿松縣治西明郡守李遜講學處
  慈湖書院在望江縣慈湖坂元王幼學讀書講道
  於此著有綱目集覽别號慈湖
  蓮花書院在望江縣小茗山漢梅福曾避地於此
  至唐羅隱復來居之洞竈遺址尚存
[034-9a]
  喬家故井在潛山縣彰法山麓漢末喬公居此二
  女皆國色孫策克皖娶大喬周瑜娶小喬二女以
  殘脂粉投井中至今井水有脂粉色
  孟宗宅在望江縣西北即泣竹生笋處又有泣竹
  臺在城内三孝祠後
  西溪館在潛山縣城西唐刺史呂渭喜舒州山水
  於城西設館覽一州之勝
  英輔齋在潛山縣太平寺東宋王珪讀書處
[034-9b]
  萬松山房在府西門外宋馮京讀書處
  青山石屋在桐城縣城中晉裴仙人修煉處
  龍眠山莊在桐城縣龍眠山宋李公麟居此嘗自
  繪山莊圖蘇轍有龍眠山二十詠山側為
國朝大學士張英賜金園
  松壑别墅在潛山縣撥蒿坂宋處士金良貴棲隱
  之所白雲舊里在府城正觀門外宋白雲守端禪
  師於此悟道
[034-10a]
  昭賢里在望江縣北八里唐徐仲源事母以孝聞
  母卒遇雷雨輒伏墓側呼號德宗勅號所居里曰
  昭賢鄉曰孝感於墓傍築孝義墩白華軒今墩尚
  存
  順孫里在望江縣凉泉明嘉靖間龍涌事祖母以
  孝聞詔樹慈順坊於其里故名
  子貢嶺在府西五十里子貢遊楚停驂於此
  逢龍山在府西北余闕讌董僉憲詩所云雁没逢
[034-10b]
  龍山是也三國志臧霸傳云吳將韓當逆霸霸與
  戰於逢龍山還屯舒即此
  晉陵坂在府大豐鄉獨山之下有大阜隱隆若釜
  即陵也不知何代嘗有人開田見石門遂止旁壘
  壘者皆疑塚
  長風沙在府東六十里即李白長干行内所指也
  亦名長風城齊吳子陽與豫州刺史戰於此宋周
  湛充江淮制置使謂長風沙最險者石牌灣鑿河
[034-11a]
  十里避之
  皖口在府西唐李渉遇盗投詩處
  將軍冲在府北門外元余闕引江水通五濠三塹
  屯兵於此以拒偽漢
  藤墩在府東城内舊有大樹覆墩垂藤如繖
  石牛洞在潛山縣山谷寺西大石如牛眠旁有蹄
  跡黃庭堅嘗讀書石上李公麟為之繪圖又有石
  牛精舍在山谷寺中
[034-11b]
  酒島在潛山縣山谷寺前有石島色殷紅如赤玉
  清流映徹光彩絢爛如霞潛山十景之最也
  鱸溪在潛山縣吳塘魏武帝行軍至潛忽思鱸膾
  左慈取銅盤釣之得數十尾武帝釋其半於溪時
  正暮春今惟柳絮飛時有之謂之楊花鱖
  大雷戊即今望江縣治晉時置陳為大雷郡隋改今名
  盡忠池在府西門外即清水塘元余闕死此
  雲池在潛山縣真源宫東池中嘗起五色雲
[034-12a]
  卧冰池在望江縣埠南岸相傳晉王祥避地時卧
  冰於此後雖寒沍不冰
  木鵞洲去桐城縣百二十里南唐與周世宗割江
  為界以木鵞浮江中隨所之以定南北鵞乃循洲
  入小峽而下
  六百丈在桐城縣東二百里樊若水乘小舟載絲
  繩以度江之廣狹此處闊六百丈云
  令公潭在潛山縣東門漢末邴令公與妻陸氏同
[034-12b]
  死難於此
  桃花潭在宿松縣城西上河口
  龍潭在望江縣南二里即唐鞠信陵沉石禱雨處
  釣魚磯在太湖縣龍山崖下水中有石刻磨滅不
  可盡辨中有云波光照影肝膽寒嵐氣逼人毛髪
  立府志云邑人以沙水洗苔蘚知為倪德元作
  仙田在宿松縣北即西漢松滋縣治匡阜眞人修
  煉於此後張何丹為令時有嘉禾無種自生故名
[034-13a]
  風節井在府城按察使署後余闕妻盡節於此
  天泉井在桐城縣南城内明末流寇圍城城中渴
  甚有小兒戲掘一井泉忽大湧因連掘十餘穴穴
  皆湧泉全城賴以存活
  夢井在潛山縣眞源宮前唐明皇嘗夢遊此因賜
  名中使王越賔題詩有馮誰借問嵓前叟曾托吾
  皇一夢來之句
  西源九井在宿松縣西源山自麓至巔九井如貫
[034-13b]
  惟第七井在山半峭壁旱時捫蘿而上得水急返
  雨輒至
  讓泉在府西門外泉極清洌汲者爭則竭讓則涌
  錫泉在潛山縣梁寳誌公卓錫得泉處
  鶴泉在潛山縣白鶴道人止處鶴起泉流
  山谷流泉在潛山縣山谷寺佛殿後有黃庭堅題
  額始為流泉後以石甃周圍澄泓不流名曰摩圍
  泉庭堅最愛飲之遂自號摩圍老人
[034-14a]
  雙蜍泉在潛山縣西北皖山頂明慈禪師所住庵
  掘地見雙蜍躍出泉輒湧
  望湖石在桐城縣西門外黃庭堅讀書處
  詩崖石在潛山縣吳塘水南水激石如潄玉十景
  之一也
  碁盤石在太湖縣良埠灣梅福與仙奕此石上
  傳衣石在太湖縣司空山二祖慧可傳衣與三祖
  處又有葫蘆石相傳二祖祕記存焉
[034-14b]
  憇錫石在宿松縣西南五里佛坐嶺五祖偶坐此
  欲卓錫於此聞龍湖水腥吟曰生平不愛魚池水
  風動波聲也帶腥遂飛錫去又且記石在嚴恭山
  五祖愛其幽勝欲建道塲於此良久曰此處有千
  年山而無千年水乃抱一巨石置之曰且記此
  石鏡在府城西北懸石丈餘光明如鑑
  鐵牛在府城江濵多水怪初建城時冶鐵鎭五處
  集賢門内一盛唐門内一山川壇東一天柱閣右
[034-15a]
  一萬億倉一時有聞喘聲者驚其異稱為鐵牛大
  將軍
  飛來鐘在府雙蓮寺有大鐘浮江而下寺僧迎之
  遂止六鐘宋文帝元嘉七年帝將征關洛潛山有
  鐘十二聲發地中山崩六鐘自出制合古式聲中
  律呂上有古文一百六十字
  鶴駕在潛山縣城外宋元豐間每歲仲春有鶴數
  千羣蔽天而來囘翔飛舞於空張春遊潛見之作
[034-15b]
  鶴駕詞
   徽州府
  毛甘故城在歙縣烏聊山後漢末毛甘萬户屯於
  此吳將賀齊平之
  徽州新城在今府城溪北三里宋宣和三年築新
  城於此因民不便仍還舊城即今府治南畿志云
  今故址盡為民居
  故城門在休寧縣有六府志云東迎春在淳化巷
[034-16a]
  首西忠孝在惠政橋南班政在古樓巷北松蘿在
  鶴山巷北東南敉寧西南美俗遺址尚存
  婺源故城在婺源縣北二十五里唐開元中分休
  寧縣置中和二年楊行密將陶雅守歙暴横縣人
  汪武據弦高鎭以拒之後縣治因而不改即今治
  也其故城改為清化鎭
  梅鋗城在祁門縣西十五里鋗吳芮將項羽封鋗
  十萬户侯邑於此
[034-16b]
  廣德故城在黟縣東漢置寰宇記云有舊城在今
  縣東五里
  越國公城在績溪縣登源唐初汪華起義時築此
  歸德廢縣在歙縣西南五十里唐永泰五年析置
  按唐志在休寧而寰宇記在歙境相接也
  海陽廢縣舊治休寜縣西二里靈鳥山尋移治縣
  東十三里萬安山上本歙縣地孫吳析置休陽縣
  後改海陽府志云萬安山下有兩村曰上舊市下
[034-17a]
  舊市
國朝改市為墅知府陳玉題上舊墅曰海陽故址
  黎陽廢縣在休寧縣西北晉置今為黎陽鄉
  祁門故址在今祁門縣西元和志云縣東至歙州
  一百七十九里本古昌門地漢黟縣之南境唐永
  泰元年方清於此偽置昌門縣刺史長孫全緖討
  平之恥其舊號以縣東北二里有祁山因改祁門
  梁安縣即今績溪縣梁大同初析歙縣置今縣南
[034-17b]
  有良安鄉蓋梁安之訛也
  貢院在府城府志云宋乾道四年於大成殿東因
  餘地而益拓之設貢院選士明年登第者十人内
  有為禮部第一廷試第三者
  越國公府在休寧縣萬安山舊稱汪王故宮汪華
  所居宋為廣惠王廟
  紫翠樓在府治宋宣和間建
  御書樓在府槐塘宋丞相程元鳯建
[034-18a]
  梅花初月樓在府石門明學士朱升建太祖御書
  梅花初月四字顏之
  羅潁樓在府西新安山水志云樓跨黃羅天馬間
  樓前小山外見黃羅如錐潁露秀刺天際天馬蜿
  蟺右翼彷彿百雉翠光冉冉撲樓中兩山如在几
  席前也
  溪山第一樓在婺源縣城中羣山環其前大溪走
  其下元馬肅建程文記
[034-18b]
  望烏樓在祁門縣二都唐郎中廖嵩自閩避亂來
  祁攜二烏卜居至此烏棲不去遂家焉其裔孫德
  凑為建望烏樓
  擁青樓在祁門縣治宋景定中建以杜甫高山擁
  縣青句為名
  虚直樓在祁門縣桃峯下宋謝昇建其子璡講學
  其中種竹十竿故名
  雪峯樓在績溪縣西石壁山上宋崔鷗建
[034-19a]
  景蘇樓在績溪縣署舊為秋風堂宋紹興間邑宰
  曹訓摹前令蘇轍遺像及所為詩鑴於石建樓貯
  之曰景蘇
  宸奎閣在府城紫陽書院内因宋理宗御書建閣
  春草閣在府松明山明汪道昆讀書處
  侯賢亭在府問政山唐刺史于德晦為兄方外建
  披雲亭在府南山唐宣歙副使魏𢎞簡建見柳子
  文集及文苑英華
[034-19b]
  歲寒亭在歙縣治舊名松風亭宋令王薦建府志
  云元紫陽書院山長張炳購於趙評事家得其地
  以歸學明正綂間立亭
  浮丘亭在郡治西北雉堞上有兩古木宋郡守洪
  适倚木建亭范成大有詩又浮丘園在浮丘山下
  古梅十里許
  秋水亭在休寧縣治宋令葛勝仲濬深池築亭其
  中府志云
[034-20a]
國朝縣令廖騰煃重建加廣焉又縣治西有眞意亭亦
  葛所建
  還金亭在休寧縣霞阜河畔為商山吳清還金建
  有碑記
  環綠亭在婺源縣儒學山右宋汪子英建元胡炳
  文記
  流芳亭在婺源縣西二十里宋江大正建
  時雨亭在婺源縣石龜潭上元達嚕噶齊諾海禱
[034-20b]
  雨輒應因建此亭自為記
  翠睂亭在績溪縣西亭前小山相對如睂宋蘇轍
  嘗遊焉謂似其鄉之睂山故名後即亭為蘇轍祠
  豁然亭在績溪縣治宋汪琛建蘇轍有詩
  世德亭在績溪縣南邑人為明尚書胡松建
  孝感亭在績溪縣治北明縣令高梁為孝子許欽
  建
  鼓吹臺在府篁墩湖側程篁墩記云忠壯公靈洗
[034-21a]
  習戰時所築數傳後風雨之夕猶聞鼓吹聲
  百花臺在府西三里宋司農汪叔詹築
  富登釣臺在府富登渡一石出江上勢欲飛入江
  中元鄭玉嘗釣於此平章余闕篆書鄭公釣臺四
  字於石玉自為記
  李白釣臺在黟縣東南十六里西連墨嶺一名尋
  陽臺
  黃山堂在府治後唐大中初建舊有黃山樓北望
[034-21b]
  天都蓮花諸峯森秀天表後為堂于德晦有詩
  舎蓋堂在府治後宋洪适建以延四方往來之士
  范成大記
  相儒堂在府城南門内宋程元鳳讀書處寳祐中
  州守趙汝嶧建府志云後廢碑刻移砌大成殿牆
  左
  中山書堂在祁門縣南明汪克寛與弟時中肄業
  之所
[034-22a]
  程忠壯宅在府西三十里仁愛鄉宅有大樹號千
  年木立祠其下篁墩湖濵磉石尚存為一方勝蹟
  黃孝子宅在府西九里黃屯園唐孝子黃苪故居
  貞元中詔旌其門今稱孝仁里
  汪莘故宅在休寧縣西門内柳塘坊
  凌唐佐宅在休寧縣敉寧門南凌家巷
  共學齋在休寧縣東山元儒趙汸講學所
  尊德性齋在婺源縣環溪宋程洵建初名道問學
[034-22b]
  朱子易之復為銘
  屏山書屋在婺源縣翠屏山朱子歸省祖墓時所
  建十世孫穩復結屋讀書於此
  環佩重來軒在府之槐里宋丞相程元鳳有琴曰
  環佩亡去已久其六世孫文貫復購得之為軒以
  藏焉
  風泉雲壑軒在府南門紫陽書院宋郡守韓補建
  元方囘記
[034-23a]
  新安道院在休寧縣治東宋令祝禹圭建附/朱熹
  記休寧大夫信安祝侯汝玉以書來曰休寧之為/邑雖有難冶之名而吾之為之已再歲矣始也
  不能不以人言為慮中乃意其不然而今則遂有/以信其□不然也蓋其封域實鄣山之左麓而浙
  江出焉山峭厲而水清激故稟其氣食其土以有/生者其性情習尚不能不過剛而喜鬬然而君子
  則務以其剛為高行奇節而尢以不義為羞故其/俗難以力服而易以理勝茍吾之所為者出於公
  論之所是則雖或拂於其私而卒不敢以為非也/以是吾之始至蓋不能無不說者而今則驩然無
  與為異吾常困於事之不勝其繁而今則廓然無/事之可為也吾將更葺㕔事之東參采賔佐屬詠
  之什而榜之以新安道院子能為我記之則後之/君子益知所以為治而無吾始者之慮矣予惟汝
[034-23b]
  玉之為此可以見其政之成民之服而官曹之無/事矣然道之得名正以人所共由之路而非無事
  之謂也夫以汝玉之始至坐於堂皇之上則左簿/書右法律日夜苦心勞力而不得休其或少暇則
  又不免衝寒風冐烈日以出入乎阡陌之中而不/敢怠凡所以勸民之善而懲其惡興民之利而除
  其害者非有道以行之則何以致今日之無事哉/顧其名此乃若專取乎今日之無事而返病前日
  之勤事為非道耶抑常計之天下之事雖有動靜/勞逸之殊而所謂道者則無彼此精粗之間汝玉
  之學固有以知此矣彼其所以喜於政成之無事/而不避異學之淫名豈非朝夕之間猶欲從容於
  此以深思前日之已行而益求其所未至卒以究/夫無彼此精粗之間者而大發於功名事業之間
  乎予故邦人且汝玉予舊也樂其意為書本末/以示來者使於此邦之俗賢宰之志尚有考云
[034-24a]
  新城園唐咸通六年於歙州城西北為堤以禦水
  光化中増築為新城其後堤漸圮每為溪水泛溢
  因棄為桑野名曰新城園
  朱家巷在府西南黃墩朱子自叙茶院譜後云先
  世居歙之黄墩附/朱熹婺源茶院朱氏世譜序熹/聞
  之先君子太史吏部府君曰吾家先世居歙州歙/縣之黃墩相傳望出呉郡秋祭率用魚鼈唐天祐
  中陶雅為歙州刺史初克婺源乃命吾祖領兵三/千戍之是為制置茶院府君卒葬連同子孫因家
  焉生三子事南唐補常侍丞其後亦有散居他郡/者熹按今連同别有朱氏舊不通譜近年乃有自
[034-24b]
  言為茶院昆弟之後者猶有南唐補牒亦當時鎭/戍將校也蓋其是非不可考矣先吏部於茶院為
  八世孫宣和中始官建之政和而葬承事府君於/其邑遂為建人於今六十年而熹抱孫焉則居閩
  四世矣淳熙丙申熹還故里將展連同之墓則與/方夫人十五公馮夫人之墓皆已失之因亟詢訪
  得連同兆域所在乃率族人言於有司而後得之/其文據藏於家副在族弟然而三墓者則遂不可
  復見癸卯五月辛卯因閲舊譜感世次之易遠骨/肉之易疎而墳墓之不易保也乃更為序次定為
  婺源茶院朱氏世譜而并書其後如此仍錄一通/以示族人十一世以下來者未艾徽建二族自今
  每歲當以新收名數更相告語而附益之庶千里/之外兩書如一傳之永遠有以不忘宗族之誼至
  於蘆村府君其墓益遠居故里者尤當以時相率/展省更力求訪三墓所在而表識之以塞子孫之
[034-25a]
  責而熹之曾大父王橋府君無他子其墓在故里/者恃有薄田於其下得以奉守不廢當質諸有司
  以為祭田使後之子/孫雖貧無得鬻云
  五城務在休寧縣南五城水上舊為大鎭有五城
  斜隅相對旁有大墳有人發之其墳上鐵厚二尺
  鐵纔破雷雨晦𡨕人懼而止元置五城務明初廢
  吳山里在婺源縣東七十五里勾踐滅吳流夫差
  二子其長子鴻死此因葬焉遂名吳山里又名婺
  女里
[034-25b]
  朱文公闕里在婺源縣南朱子先世故居元時知
  州于文傳建朱子家廟中有韋齋井相傳文公生
  時井中紫氣現亦曰虹井明宣德中建亭其上附/
  明汪敬虹井亭記虹井亭者記闕里虹井亭也記/井甃自開邑而有虹則自朱晦
  菴父子始自井有虹而婺之文明闢豈惟婺之文/明闢宇宙之文明實闢今之宇宙揭聖經於中天
  而雲漢為昭者誰之功與語有之天降時雨山川/出雲夫雨也而雲先則文明也而虹兆理又奚疑
  載考之古尼父制孝經既成而告備於北斗有赤/虹自天而下化為黄玉尼父拜而受之夫孝經何
  與於北斗而天之降精若是其與春秋成而麟出/同一徵應乃或者謂麟出為非時故仲尼春秋因
[034-26a]
  之以作又謂尼父以為吾道不行之兆因之絶二/百四十二年之筆獨胡氏以河出圖洛出書及簫
  韶作而鳳凰儀當之謂其先後天弗違其說始章/明而有據正大而非誇彼欲逃之乎徵應之說者
  蓋皆求其故而不得者也若然則一聖一賢其生/關乎天地其立言也關乎禨祥毋惑乎集大成者
  先後若同堂也井在故宅之右氣潛與龍井相通/可供千家之汲寒冽冰齒人多啜不噎又能已疾
  龍井之間龍嘗噓氣盤結如雲其深不可測此則/垂綆不踰二仞往來井井其坎常盈自虹出而泉
  日減蓋精騰於天而氣竭於地理無足怪然人不/敢以為舊為泥棄之必曰此瑞井也宣德九年錢
  塘陳侯以太學高等選為婺源縣令晉謁闕里拜/瞻遺像以為仲尼之後一人因用其學為政政成
  而百廢具舉修學宫葺書閣文公之祠因以次及/圮者修之欹者搘之朽者新之徘徊於虹井之上
[034-26b]
  懼其久而汚也為亭以覆䕶以甃垣平以丈石垣/為四户限其流之旁入者俾汚渫屏而寒泉注顔
  其楣曰虹井亭人之過而瞻者於以知晦翁之上/應天精下稟地靈而侯且命敬曰子盍為記之使
  後人葺俾勿壞敬因復曰睢渙之水錯繡若麗壺/頭之泉淑蘭成氣潄英噴華呈祥表異聖道汪洋
  如水行地前有河洛後有洙泗淵淵虹泉同源共/清我侯濬之澤存萬世侯曰其然庶無甕敝乃礱
  貞石而/刻之
  僕城里在黟縣西十八里林歴山下漢末陳僕等
  屯此故名
  孔靈村在府南三十里晉永嘉之世孔愉避地居
[034-27a]
  此信著鄉里後忽捨去人皆以為神人
  任公村在府北四十里梁太守任昉行春至富資
  溪上樂之徘徊累日人號其溪曰昉溪溪傍村曰
  昉村唐大中初刺史盧潘易曰任公村
  舒村在府西四十里中鵠鄉村旁有讀書墩南唐
  進士舒雅所居府志云隔溪山石望之峩然若纓
  其冠者曰幞頭石
  斷石村在休寧縣西南三里懸厓絶壁巨石墜下
[034-27b]
  如臺狀宋治平中知縣事呂大防書斷石二字於
  上今稱落星臺祥符經云昔有兩舟泊嵓下一祭
  一否石隕不祭者舟
  張村在祁門縣西十里唐左金吾大將軍金華張
  志和隱此自號烟波釣徒因名
  大徽村在績溪縣改州為徽取此
  漢洞在府仁愛鄉外狹中寛有㸑臼遺跡相傳漢
  末郡人避兵於此
[034-28a]
  仙巖在婺源縣壁月門外相傳宋時有人掛竹連
  環於杖頭至巖倐不見始悟竹環為呂字且其貎
  與洞賔類遂塑像建觀祀之
  譙貴谷在黟縣輿地紀勝云在縣南方輿勝覽謂
  在縣北昔土人入山行七日至一穴豁然周三十
  里中有十餘家又云按縣圖有潛村至今數十家
  同一村或謂之小桃源三說不同
  放生池在府城西宋紹興十三年詔天下郡各為
[034-28b]
  池放生於是鑿城西壖地以應詔後郡守童僅增
  廣之作恩波堂及好生魚樂之亭
  萬貫洲在婺源縣鵲溪宋岳飛征楊么屯兵於此
  朱塘在婺源縣東朱子還婺源與門人滕璘遊見
  其山水幽靜俱如疇昔夢中所見問其地對曰朱
  緋塘璘世業也朱子曰故與子有神交者在因命
  作亭為書草堂二字貽之
  五畬驛在休寧縣南二十五里又縣南二十九里
[034-29a]
  有皇華驛原名憇賢驛俱元置明初廢
  魚亭驛在黟縣東三十五里宋置呂本中詩云竹
  密如雲不見天好山無數簇溪田只應黟縣溪山
  勝盡在魚亭驛舍前
  衝山營在婺源縣治西北五代時吳將劉津所置
  今有壁壘餘址
  胡僕射營在祁門縣義城都福洲及歸仁都等處
  皆唐末胡瞳屯軍之所
[034-29b]
  管界寨在府西百八十里又深渡寨在府南四十
  五里俱宋置明初嘗置巡司
  程澐寨在休寧縣南東密嶺唐乾符五年黃巢寇
  郡郡人程澐率義兵立寨於此以拒之今塹壘猶
  在相傳上有元帥府基下有落箭丘皆以澐得名
  舉嶺寨在休寧縣東北十五里天寳岩又縣東南
  方山有白際嶺寨縣西婺源界有塔嶺寨又縣西
  吳田嶺上有馬金寨縣西南溪口有松陽寨皆宋
[034-30a]
  置元廢
  中平寨在婺源縣東九十里宋置明初廢今為往
  來孔道
  西坑寨在績溪縣東六十里元置又置鎭守軍營
  於此明初改置巡司戍守正統初廢
  蝦蟆坑在府鎭安門外俗訛為麻坑
  階坑在府東北二十里方輿志云吳廢太子和所
  居階迹猶存
[034-30b]
  浣沙埠在府龍井山北相傳李白訪許宣平至埠
  上一翁對曰門前一竿竹便是許公家白悵望翁
  已失所在蓋翁即宣平也
  石羊阡在休寧縣東鄉吳王楊行密疑塚也南畿
  志云世傳吳太子葬東山今不知所在惟兩石羊
  夾道有翁仲石趺存
  獨母柴在黟縣南十五里俗傳昔有寡婦死無以
  葬行人覆之以薪至今人經行其處皆以一枝草
[034-31a]
  投之
  殷公井在府南羅城内井底有斜穴一通銅井潭
  一通釜井潭每井有遺物多於二潭得之
  少保井在府城内唐少保薛稷所鑿明一通志云
  一名九井
  唐均勝井在黟縣東二十五里天井山麓歲旱禱
  雨俄而滿井霖雨隨注
  聖泉在休寧縣蓀田葉巖下相傳明高帝訪汪巽
[034-31b]
  元馬蹏所觸遂成泉
  兌卦石在休寧縣古城山麓宋淳熙間縣令鄒補
  之摩崖𨽻書兌卦於其上
  產龍石在黟縣東山石燕洞之下其石劃然兩開
  各有首尾鱗爪相傳龍孕石中石破而龍出
  白玉大士在黟縣石門山洞石如玉肖觀音大士
  像
  慈孝松在府龍山元至元丙子鮑宗巖遇盗縛大
[034-32a]
  松下其子壽孫願身代不聽倐烈風震變盗恐軼
  去得免明永樂中旌其村為慈孝里松曰慈孝松
  楠樹在休寧縣西白嶽山大數十圍諸石如㐲犀
  馴象山志云江左楠木惟此一株今枯雕為神像
   寧國府
  楚王城府志云在城北百里黃池鎭南相傳吳楚
  相距時築又有故楚城在南湖北岸
  逡遒城府志云在城北四十里南畿志云在府東
[034-32b]
  北六十里本漢縣屬九江郡晉末僑立於蕪湖縣
  界屬淮南郡
  温城在府東二十里唐刺史溫章築
  宣城故城在南陵縣東四十里青弋江上漢縣屬
  丹陽郡建安二十年孫權使蔣欽屯宣城即故城
  也
  甘公城在南陵縣北七里或曰吳將甘寧嘗屯此
  或曰晉内史甘卓治郡時築俗訛為甘羅城
[034-33a]
  南陵故城在南陵縣西北梁置南陵縣治赭圻城
  赭圻城互/見太平府
  吳故城在涇縣西南五十里落星潭東俗稱沙城
  宋志云三國吳置水經注云晉太康元年分宛陵
  置今有安吳市及安吳渡
  桓公城舊通志云在涇縣東四十里烏溪嶺南畿
  志云在桓公嶺下晉桓彝討蘇峻築此
  走馬城在涇縣南四十里晉桓彝將兪縱屯兵處
[034-33b]
  又有蘭石在縣東六十里桓公嶺西桓彝使俞縱
  守蘭石即此
  白龜城在涇縣東北柏山下隋末左難當欲築城
  拒輔公祏會溽暑大雪有白龜印雪周行隨跡築
  城故名又有幙山軍壘在縣東北三里亦難當拒
  公祏所築
  猷州城在涇縣西三十里大寧山前唐武德間置
  明一統志載入石埭以晉時兩縣俱𨽻宣城郡也
[034-34a]
  寧國故城在今寧國縣南十三里三國吳置
  懷安城在寧國縣東南百里明一統志謂縣南四
  十里誤吳大帝分宛陵置
  烏石城在寧國縣南九十里盤山北相傳南唐時
  置以備吳越
  丹陽郡治漢宛陵縣即今宣城縣其城晉内史桓
  彝所築今府治東北有鐵牛門即彝所築子城故
  址也
[034-34b]
  南陽廢縣在旌德縣西北梁置屬宣城郡
  仙壇在宣城縣麻姑山最高峯舊有丹竈劍池石
  棊枰釣魚磯天游亭諸勝跡世傳麻姑煉丹處
  雙鯉塔在太平縣西九十里弦歌鄉高可丈許摇
  之輒動終不仆下臨大溪溪有二石狀如鯉與水
  浮沉雖漲不没故名
  北樓在府治北南齊宣城守謝朓建唐李白詩誰
  念北樓上臨風懷謝公亦名謝公樓明郡守方逢
[034-35a]
  時記云自唐獨孤霖改建疊嶂樓而北樓之名廢
  矣附/宋田錫疊嶂樓賦宛陵之丘𤣥暉舊遊城連/延兮百雉世綿歴兮千秋
  流水白雲慨依然而在覽遺風往事信赫若兮長/留余以丹陛策名皇華奉使適莅於此乘春以至
  驛梅江柳動遊宦之芳懷風觀露臺起高明之逸/意疊嶂居先登之悅焉憑落絮之危檻向飛花之
  晚天複嶺連岡峙昭亭兮作鎭平蕪遠樹引句水/兮為川因而覽古興懷臨高凝睇自春秋戰國之
  後至吳魏鼎分之際干戈僭王乘輿擬帝斯為形/勝之地恃以控臨之勢襟帶三江咽喉五湖歸勾
  踐兮稱越𨽻夫差兮曰吳比奕棋之靡定惟霸畧/兮能圖方今禹迹重新堯封復古銜王命於北闕
  詠皇風於南浦升高而賦憐宋玉之才多覽景自/怡非仲宣之思苦江渺渺兮涵春草萋萋兮感人
[034-35b]
  指吳越之遠道介池歙兮為鄰兩槳何歸引迴眸/於天際微雲似畫帶斜陽於水濵既而閱謝守之
  詩蒼苔滿石覽獨孤之文芳塵在壁杏花含露念/昔我之來時菊蕋迎霜乃今余之暇日歲云豐稔
  民之悅逸思命儔兮/嘯侶聊登樓兮自適
  忠勤樓在府南門宕吳氏村口宋景定間吳淵置
  樓於丞相第中御書忠勤樓三字額賜之今祀吳
  柔勝吳淵吳潛三公於其上府志云明萬厯初改
  建
  雲齊閣在府敬亭山翠雲庵前取唐李白詩合㳫
[034-36a]
  與雲齊為名府志云
國朝郡守龔鯤重建
  雙溪閣在府治後與疊嶂樓並宋治平中刁約建
  即唐初北望迎春閣故址文天祥有登雙溪閣詩
  讖松閣在府城東舊府學中初相地者云百年後
  松梢過閣當有魁天下者至嘉定間吳潛果大魁
  因以名閣
  風光閣在涇縣西賞溪上舊有亭宋紹興中縣令
[034-36b]
  魏把改建閣取風光水西之句名之後為水嚙移
  縣治左
  敬亭在府北十里敬亭山
  謝公亭在府北郭外即謝朓送范雲之零陵處唐
  李白謝公亭詩謝公離别處風景每生愁
  擁翠亭在府城北敬亭山即李白獨坐題詩處遺
  碣尚存
  西候亭府志云未詳何地南畿志謂在府西郭外
[034-37a]
  宣城事函云唐天寳中宣州刺史趙悅建附/唐李
  白西候亭序惟十有四載皇帝以歲之驕陽秋五/不稔乃愼擇明牧恤南方凋枯伊四
  月孟夏自淮隂遷我天水趙公作藩於宛陵祗明/命也惟公代秉天憲作程南臺洪柯大本聿生懿
  碩宜乎哉横風霜之秀氣鬱王霸之奇畧初以鐵/冠白筆佐我燕京威雄振肅敵不敢視而後鳴琴
  二邦天下取則起草三省朝端有聲天子識而宰/衡動聽殷南山之雷剖赤縣之劇强項不屈三州
  所居大化咸列碑頌至於是邦也酌古以訓俗宣/風以布和平心理人兵鎭惟靜畫一千里時無莠
  言退公之暇清眺原隰以此郡東塹巨海西襟長/江咽三吳扼五嶺輶軒錯出無旬時而息焉出自
  西郭蒼然古道道寛列樹行無清隂至有疾雷破/山狂飈震壑炎則爍野秋霖灌途馬虺隤於谷口
[034-37b]
  人周章於山頂亭候靡設逢迎闕如自唐有天下/作牧百數因循齷齪罔恢永圖及公來思大革前
  弊實相此土陟降觀之壯其廻岡龍盤㳫嶺波起/聲勢交至可以有作方農之隙廓如是營遂鏟崖
  堙卑驅石剪棘削汚壤堦高隅以門以墉乃棟乃/宇儉則不陋麗而不奢森沉閈閎燥濕有庇若鼇
  之湧如鵬斯鶱縈流鏡轉涵映池底納遠海之餘/清瀉蓮峯之積翠信一方雄勝之郊五馬踟蹰之
  地也長史齊公光乂人倫之師表司馬武公幼成/衣冠之髦彥錄事參軍吳鎭宣城令崔欽令德之
  後良材間生縱風教之樂地出人倫之高格卓絶/映古清明在躬僉謀僝功不日而就然是役也伊
  二公之力歟遇客沈吟以稱嘆邦人聚舞以相賀/僉曰我趙公之亭也羣寮獻議請因謡頌以名之
  則必與謝公北亭同不朽矣白以為謝公德不及/後世亭不留要衝無勿拜之言鮮登高之賦方之
[034-38a]
  今日我則過矣敢詢耆老而作頌曰耽耽高亭趙/公所營如鼇背宇兀於太清如鵬翼開張而欲行
  趙公來翔有禮有章煌煌鏘鏘如/文翁之堂清風洋洋永世不忘
  響山亭在府城東南二里唐刺史路應跨潭為梁
  建兩亭於東西崖權德輿為記鑴崖石附/權德輿
  記元和二年冬十月宣城長帥中執法襄陽郡王/潞公作新亭新營凡周月而厥功成先是郡城
  之南扼陿磽确山木不剪樵門不開公因暇日觀/視原野直南一里所得響山焉兩崖聳峙蒼翠對
  起其南得響潭焉清泚可鑒瀠廻澄淡又其南則/博敞平夷澶漫逶迤從古之隙地是邦之休利目
  與心㑹闇然自得述以條陳實䝉報可乃量日力/計徒庸闢於弇中成是夷道揭東西二亭於雙峯
[034-38b]
  之上相距百歩華軒峻宇皆據勝勢廣厦疏寮可/棲灝氣碧山亘目清流在下跨以虹梁抵兹近郊
  因其爽塏乃列營署度野以歩度堂以筵上棟下/宇各有區處規地之廣袤分左右營部焉牙門新
  軍而下左至八右至七既而左次莽平采石之師/與宴設堂又在廣場開館&KR0772窱縈帶可以閲軍實
  可以容晏豆度羡材則不費因悅使則不勞巽之/申命師之畜衆楚莊之匏居衞文之楚邱得其時
  制而不煩也官業盡在於是爰初師所處在郡之/北偏地泐墊下水泉沮洳積弊不遷介大病焉至
  是則修武備建長利興寢得安其室處坐起以觀/其習變而公又饗士於斯娛賔於斯公之心大則
  神王神王則中和旁達士體寧則氣全氣全則餘/勇可賈夫然則不出楹堦俎豆之間而威儀交修
  上下浹洽在此物也以公之平粹淑均天資吏師/昔嘗四部符一司武皆有利澤施於州壤及是則
[034-39a]
  貴為元侯疏以大封推心術而行千里所繇屬城/而流於支郡程功底績觀發知智亭與營之制宜
  乎哉前賢之以循政聞者有矣而遺於是豈徯公/之為而裕斯人也凡由此塗出者東南扺於歙西
  北抵於涇肩摩轂擊往復自便絶東谿有浮橋過/西亭得蓮池觸類滋長皆為絶境公以鄙夫春秋
  之徒也繪而傳/焉使實錄於石
  沃洲亭在府城東十里玉山寺後宋時建取唐李
  白五松何清幽勝景美沃洲之句
  環波亭在府城北濠上宋郡守邵飭命名梅堯臣
  有詩
[034-39b]
  景梅亭在府城南宋梅堯臣祠墓之左府志云知
  府范吉建
  東峯亭在涇縣西劉遺民釣臺之側唐永泰中季
  廣琛討洞寇方清宴客於亭上適告捷御史中丞
  袁修賦詩刻石紀其事後裴丹於荆棘中得斷碑
  有袁修二字因名其石為袁石
  烟雨亭在涇縣西寳勝寺前枕山面溪烟雲如畫
  六勸亭在太平縣南五里宋令周景賢以六事勸
[034-40a]
  民
  嚴公臺在府西南四里相傳漢嚴光嘗垂釣於此
  宋梅堯臣詩有卜經嚴子臺句
  劉遺民釣臺在涇縣水西寺左白雲潭上遺民嘗
  為柴桑令後棄官釣魚於此有石巋然下臨潭水
  琴高臺在涇縣北二十里琴溪高山之巓按列仙
  傳琴高在涿水此蘇躭也以其好鼓琴故以琴高
  名之
[034-40b]
  望霞臺在寧國縣西溪唐貞觀初建
  歃血臺在旌德縣石柱山梁時程靈洗起兵討侯
  景築壇誓師於其上
  海榴堂在府治唐時建許渾有陪崔尚書宴海榴
  堂詩
  萬卷堂在寧國縣南屏山琴山間宋乾道中楊秉
  讀書處秉故人湯鵬舉入叅大政為印國子監書
  籍藏其中府志云又有玉書案石硯閣今廢
[034-41a]
  洪永章宅在涇縣舉山下相傳父老嘗得誥勅碑
  石上有銀青大夫兵部尚書兼上柱國賜紫金魚
  袋洪永章勒
  虞璠宅在寧國縣南五里璠宋侍郎虞儔父也隱
  居於此
  滕慶和宅即旌德縣㑹勝寺梁丞相滕慶和居此
  後捨宅為寺
  黃顏石室在寧國縣黃顏山頂可容數百人相傳
[034-41b]
  晉永嘉中黃顏修煉於此
  瞿硎石室在寧國縣文脊山中晉瞿硎先生隱居
  於此府志云山有門一名山門洞
  宛溪館在府城東宛溪上後為宛陵公署唐李白
  詩吾憐宛溪好百尺照心明
  高齋在府治内齊謝朓守宣城時建因麗陵陽山
  麓故名明郡守方逢時有重葺高齋記萬歴志謂
  以廉惠亭改建誤
[034-42a]
  韓昌黎别業舊址不可考朱子韓文考異云愈有
  别業在宣城集内示姪爽自京師之宣城詩有宣
  城去京國閭里故依然之句
  南湖書墅在府城西四十里南碕湖上貢士萃美
  集云元廣陵侯濬置張養浩諸人題詠
  羅隱墅在涇縣小溪唐羅隱居此旁有羅公祠
  勇里在涇縣西北後漢建安中太史慈據涇縣孫
  策擊擒之勇里即此
[034-42b]
  薔薇塢在旌德縣東宋狀元劉暉讀書於此
  曲池在府城北三里唐裴休為宣州刺史時種蓮
  於此
  甄塘在涇縣南二里世傳魏甄后所生處
  裴公井在府敬亭山南唐裴休鑿色白味甘獨異
  他井
  金鷄井在府城北廣教寺右唐黃蘖禪師建寺時
  有二金鷄相鬭入井輒泉湧莫測其源其材皆從
[034-43a]
  井湧出
  孔子井在寧國縣南一百一十里即今孔夫關之
  地相傳孔子入吳時鑿又有孔子堂堂下有馬跑
  泉宋吳晦之詩試向荒祠尋舊蹟一泓堂下馬跑
  泉
  磨崖碑在涇縣石豅洪頭山有石碑字多磨滅其
  可見者曰巍巍法宇聖德靈奇天仙作樂神人䕶
  持猗與居士博大能洽跡晦岩泉情存佛法挾黃
[034-43b]
  鶴仙帶白龍水清淨妙義靈寳至理唐天寳十四
  載癸巳四月壬申朔二十八日己亥刻石
  巨人跡在旌德縣東鳬山又有馬蹄石搗藥臼龍
  潭石相傳竇子明女化青鳬飛去在此
  靈根石在府一峯山之巓唐李白題雲根二字至
  今塌摹者多
  紫陽題石在太平縣長壽鄉獅山有平石丈餘朱
  子過訪孫覿題秀隂二字勒其上
[034-44a]
  奇石仙桃在旌德縣境去資福寺二十歩許石澗
  有桃樹不花而實兵備使郝壁設亭於此
   池州府
  石城在府西七十里地名鐵店亦曰倉埠潭以東
  西兩石山夾河如城故名漢置縣
  虎林城在府西六十五里孫吳時為戍守處大帝
  封其子休為琅琊王鎭虎林即此
  胡城在銅陵縣東四十里凡八所相去二里許不
[034-44b]
  相連屬相傳古胡王神所築其地澗港皆以胡王
  為名一曰宋泰始中晉安王子勛舉兵江州其將
  劉胡引軍東下築此屯兵因名
  石埭故城在石埭縣西一百四十里吳置石埭塲
  梁大同中置縣以貴池源有兩小石埭堰溪水為
  名今名七里街
  堯城舜城堯城在建德縣南四里舜城在建德縣
  北二十里舊傳兩帝南巡至此故名
[034-45a]
  臨城發縣在青陽縣南五里吳赤烏中析陵陽石
  城二縣地置今為臨城鎭
  定陵廢縣在青陽縣東北即今定陵鄉晉南渡後
  僑置
  義安廢縣在銅陵縣東三十里唐高祖時分南陵
  縣置今為順安鎭
  陵陽廢縣在石埭縣東北二里即猷州城漢置今
  為陵陽鎭
[034-45b]
  晉陽廢縣在東流縣東北即今晉陽鄉隋置
  桑柘門在府城秀山門外虎山之東北通□口唐
  時城門名也又有雙江門未詳何所
  仙壇在石埭縣陵陽山中峯之半竇子明仙所唐
  天寳末建仙壇宮至今祀之
  醮壇在石埭縣碧玉泉上其石方平陛級如壇竇
  子明嘗醮其上俗呼為仙人石
  梅根監在府東五十里亦曰梅根冶六朝皆鼓鑄
[034-46a]
  於此劉宋泰始中陳慶攻張興世於錢溪不敢越
  乃於梅根立砦唐志云南陵縣有梅根鎭蓋其地
  舊屬南陵也宋至道三年以池州錢監為永豐監
  或曰即故梅根監
  利國監在銅陵縣銅官山唐置銅官塲宋置利國
  監後以銅乏廢
  九華樓在府治九華門上唐刺史李元方建明一
  統志云即九峯樓也
[034-46b]
  蕭相樓在府城東南隅唐大歴中刺史蕭復建後
  杜牧重建名之曰蕭相樓宋蘇轍有詩
  秋浦樓在府城東宋紹定戊子郡守趙葵因舊址
  增築有石刻蘇軾詞黃魯直字於壁南畿志云明
  正德戊寅知府何紹正重建
  景蕭樓在府城内萬歴中柳林巷居人李春達掘
  得斷碑有景蕭樓上梁文宋狀元陳舜兪撰
  順安樓在銅陵縣東三十里臨津舊驛中
[034-47a]
  賣花樓在建德縣南里許自唐至五代時有花樓
  二十四間土人善剪繡作花以市四方置酒會多
  至此市花諺云江南茶飯建德先知近樓名胭脂
  港亦舊管絃地今悉荒廢
  文選閣在府西貯梁昭明文選處今僅存其址
  芙蓉閣在李白書堂前
  翠微亭在齊山之巓九華清溪秋浦皆隱隱屬望
  中唐時建宋岳飛詩經年塵土滿征衣得得尋芳
[034-47b]
  上翠微好水好山觀未足馬蹄催送月明歸又有
  三奇亭亭以石鼓洞仙人橋妙空嵓為三奇故名
  又有青霄亭舊為觀郡樓宋王哲易今名
  神交亭在府城小丘山明李呈祥講學地以遇湛
  若水構亭曰神交附/明湛若水神交亭記池陽有/高士古
  源李子者謝太學隱居小丘山十餘年不出志聖/賢之道聞甘泉子而慕焉然而未嘗識面甘泉亦
  未嘗識其面而知之賢而敬之曰神交矣或曰面/不相識何謂神交甘泉子曰夫人皆識面淺者也
  而謂上下萬年識堯舜禹湯文武周孔是何面目/而若相知之深焉神交也故孔子夢周公高宗夢
[034-48a]
  傳說舜夢拜平丞黃帝夢遊華胥見堯羮牆皆心/也神也神也者心之所為也故心之神也交通也
  通天而天通地而地通萬物而萬物通堯舜禹湯/文武周孔而堯舜禹湯文武周孔感而通之一氣
  也氣也者通宇宙而一者也是故一體也一體故/氤氲相通痛癢相關不交而交矣嘉靖丙午八月
  甘泉子過池陽登九華之山古源子出迓焉或曰/子十年不為彼鄉士夫出矣不為郡大夫出矣而
  為甘泉子出何耶曰吾為道出也非為甘泉公也/相見而懽若平生交焉若魚水不足也執弟子禮
  而學焉䖍心以相孚神以相授不待口之相語也/深矣何則神交至焉傾蓋次焉故知神之所為者
  可以盡心矣知心之所爲者可以知性矣知心神/之所為者可以語道矣盡心知性而存養之可與
  語學矣盡之矣古源子退而作神交亭甘泉子為/次第其語作亭記甘泉子喟然嘆曰於平時知子
[034-48b]
  而知神交之道則斯/亭斯記可兩忘矣
  弄水亭在府治通遠門外舊橋之西杜牧建取李
  白欲弄水中月句為名
  貴池亭在府城北五里磯上俗呼為望江亭唐杜
  牧詩勢比凌敲宋武臺
  翠光亭在池口瀕江宋岳飛詩愛此倚欄干誰同
  寓目閒輕隂弄晴日秀色隱空山島嶼蕭騷外征
  帆杳靄間予雖江上老心羡白雲關
[034-49a]
  清溪亭在府清溪鎭又有清溪館
  望華亭在九華山西圮橋之右舊名玩華亭馮叔
  吉重建易今名領九華衆峯之妙
  梅公亭在建德縣治後宋梅堯臣為令有惠政民
  思之作此亭附/元吳師道記士君子宦遊之方去/之數百年人猶想其
  風烈而不忘至於崇表而章顯之是雖好德之心/然其所以使人至此而為末俗之勸者豈小哉池
  之建徳故宋尚書都官員外郎國子監直講梅公/聖兪景祐間為知縣事集中詩幾百篇皆在是邑
  作而當時風物宦况之大畧可考見也後人嘗規/於官舍西偏為梅公堂以祀之既廢而令柴夢
[034-49b]
  重建於縣圃之北世易事更復改縣後之半山亭/為梅公亭以識其舊未幾亦化為荒墟師道之來
  也按行遺址見大礎在茅草中蕘兒牧豎躑躅其/上老木三數株錯立蒼然為之躊蹰太息自是營
  構之念往來於懷越明年始克就緖為屋三間限/以周垣鍵以外扄飛簷虚檻高亢疎明既與邑人
  慰其景仰之思而溪山屋室環繞映帶又得登臨/之美以相樂也當宋之初文體卑陋公倡古淡之
  作一變其習歐陽子以一世巨人而盛推尊之若/已弗及又以仁厚樂易温恭謹質稱其人一時諸
  公交口論薦雖仕不大顯而文學行義足以儀當/時而表後世矧建德肇邑自唐令長凡幾何人而
  公之名獨稱之至今是豈可以勢力致哉使凡吏/於此者登公之亭誦公之詩思公之所樹立以自
  勵則斯邑之民將被其賜於無窮也師道於公無/能為役然不可謂無志於自勵者斯亭之作既自
[034-50a]
  為之經營而衆來致助乃命邑人陶起東董其事/不以煩民庶幾可久尚告來者嗣有葺焉其或迂
  吾之為漫不顧省任其圮壞泯滅亦獨何心哉亭/成當至元三年丁丑之歲十二月乙亥明年某月
  日/記
  菊江亭在東流縣西菊江門外舊有菊臺瀕大江
  後建樓其上名望江樓再易今名向於此祀陶潛
  故江曰菊江亭之名亦因此
  繡春臺在齊山東岩之巓危檐傑棟巋然屹立宋
  魏了翁書繡春臺三字又有紫薇臺在竇雲岩後
[034-50b]
  因杜牧得名今存石刻數字
  昭明釣臺有二一在鎭山下一在和龍山下有玉
  龍潭
  白鶴臺在青陽縣東南保寧觀相傳白鶴眞人煉
  丹處
  釣魚臺在青陽縣九華山嘉魚池上相傳竇子明
  李昭象垂釣處
  李白書堂有五一在府南四十里桃陂一在府南
[034-51a]
  苦行嶺一在銅陵縣五松山一在石埭縣杉山又
  一在青陽縣九華山中宋吳夢祈記云翰林訪道
  江漢會故友韋仲堪宰是邑乃卜居焉其居介乎
  龍女泉之側嘉熈初蔡元龍訪其遺蹟於化城寺
  東偏復構斯堂
  李昭象書堂在九華山翠羽池
  杜荀鶴書堂在九華山東去小龍山三里許舊為
  臨城地
[034-51b]
  范仲淹書堂在青陽縣東二十里讀山之陽
  華岳宅在府南山川壇後岳為殿前司謀誅史彌
  遠遇害有手植松十餘株宅前石狻猊尚存
  費冠鄉宅在九華山少微峯
  吳用之宅在九華山西坂吳氏自唐以前居之號
  松陽宅
  新城宅在蓮花峯西亦吳氏宅也唐刺史吳器高
  築新城精舍
[034-52a]
  楊梅館在府西九十里石嶺多楊梅唐白居易有
  楊梅館詩宋改為驛今呼為楊梅坦
  龍堂精舍在銅陵縣五松山李白與南陵常贊府
  遊五松山詩有龍堂若可憇吾欲歸精修之句注
  云銅井西五里有古精舍
  陳公園在銅陵縣東鼇首山園内有二池宋蘇軾
  黃庭堅曾遊此
  葉公園在銅陵縣東五十里葉山下宋王安石遊
[034-52b]
  其園戲葉云週廻莫有千秋葉葉隨答云裨補能
  堪百節蠶
  鐵船在銅陵縣五松山前湖田之下首尾船形如
  積鐵舊傳晉潯陽太守張寛殁為神於此一夕乘
  船至為人所見其船遂溺而露首尾焉
  杏花村在府秀山門外里許因唐杜牧詩有牧童
  遥指杏花村得名南畿志云有古石井圏刻黃公
  廣潤玉泉六字
[034-53a]
國朝郎遂有杏花村志
  杜塢在府城西四里因杜牧得名其下有杜湖
  閔源在九華山東巖由神光嶺南遶東巖外上中
  下凡三處皆產茗此閔茶所由名
  桃源在建德縣南四十里歩頭村水源深邃人跡
  罕至唐乾符中黃巢之亂邑人多避於此
  石印池在建德縣石印山下宋周必大錄云縣北
  六里斷崖石壁之上有印文圓如馬蹄兩兩相對
[034-53b]
  舊傳許旌陽逐蛟至此所留也
  流觴瀨在九華山百丈潭上有石渠唐李昭象與
  客泛觴於此
  黃花驛在東流縣北以陶潛種菊之地故名又有
  菊所
  鵲頭戌在銅陵縣鵲頭山六朝皆置戍
  黃屯在府東南六十里唐乾符中黃巢常屯此因
  名有黄屯堰南畿志云東二百里有石岡名鐵劵
[034-54a]
  相傳唐賜巢鐵劵處
  三墩九曲在石埭縣後南畿志云墩有三以應三
  台水九曲以應九曜郭璞以厭火災
  峽山寨在府西宋開寳七年曹彬伐江南拔峽山
  寨進克泗州是也
  劉公寨在青陽縣南宋建炎中劉光世因險立寨
  禦張遇於此
  丹井在青陽縣九華山北葛洪煉丹井也
[034-54b]
  金釵井在石埭縣西峨山之麓唐桂盛女盡節處
  白龜泉在青陽縣化城寺西龜山下蔣之奇題名
  石上
  龍女泉在青陽縣東巖相傳金地藏卜居方苦遠
  汲俄有少女云石下有泉因以手撥石泉果湧出
  又有甘泉在東巖中峯下明嘉靖初湛若水講學
  於此後建書院旁有一泉公自署曰甘泉
  舒姑泉在石埭縣南三十里蓋山下百歩梁劉峻
[034-55a]
  書蓋山之泉聞弦歌而赴節相傳昔有舒氏女與
  其父析薪至此牽挽不動俄化為泉其母曰吾女
  性好音樂乃作弦歌泉涌廻流有朱鯉一雙云
  金鷄石在府城西五十里埤雅云江南富姓者莊
  前一石月下忽作鷄聲遂名金鷄石
  天柱石在石埭縣陵陽山唐李白所築
  定城石在石埭縣前街中長一丈二尺廣五之一
  相傳郭璞遷縣立此石
[034-55b]
  石鏡在石埭縣櫟山其石縱横二丈光明可鑑人
  物
  鹿跡石在東流縣東六十里相傳葛洪跨白鹿仙
  去處
 
 
 
 江南通志卷三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