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2k0042 江南通志-清-趙田恩 (master)


[033-1a]
欽定四庫全書
 江南通志卷三十三
  輿地志
   古蹟四揚徐二府太海通三州/
   揚州府
  廣陵城在府東北去江四十里戰國楚邑史記云
  楚懐王十年城廣陵秦置廣陵縣漢吳王濞都此
  為江都國後漢為廣陵郡隋曰揚州故城西據蜀
[033-1b]
  岡北包雷陂外有大城中為子城亦曰牙城周顯
  徳四年韓令坤以城大難守築故城東南隅為小
  城以治之既而李重進始改築於故城南二十里
  宋建炎三年郭棣知揚州以故城憑髙臨下四面
  險固即遺址建築謂之大城明初於大城西南隅
  改築而故城廢府志云北濠即今柴河其上城基
  培塿可尋南濠即運河今云蔡家山者即其南角樓
  也東門在東水關内
[033-2a]
  江都故城在江都縣西南四十六里漢置寰宇記
  云城臨江水為水所侵齧無復餘址
  䢴溝城在甘泉縣蜀岡上左傳杜預注云吳將伐
  齊自廣陵城東築䢴城城下掘深溝謂之䢴溝城
  輿縣城在甘泉縣漢置屬臨淮郡
  張公城在甘泉縣漢桓帝時廣陵張嬰所築張綱
  為郡守單騎造其壘示以恩信嬰恱服歸降因號
  張公城
[033-2b]
  新城在甘泉縣非今之新城也晉寜康十年謝安
  出鎮廣陵之步邱築城邵伯埭明歐大任詩云謝
  公鎮廣陵甘棠人勿剪君見東山雲何似邵伯堰
  今堰存城廢
  蕪城在甘泉縣宋寳祐志云即䢴溝城嵗久荒蕪
  宋鮑照作蕪城賦遂稱蕪城趙鶴郡乗又謂蕪城
  為劉宋時城附/南北朝宋鮑照蕪城賦濔迆平原/南馳蒼梧
  漲海北走紫塞鴈門拖以漕渠軸以崑岡重江複/關之隩四㑹五達之莊當昔全盛之時車挂轊人
[033-3a]
  駕肩㕓閈撲地歌吹沸天孶貨鹽田鏟利銅山才/力雄富士馬精研故能侈秦法佚周令劃崇墉刳
  濬洫圗修世以休命是以板築雉堞之殷井幹烽/櫓之勤格髙五嶽袤廣三墳崪若斷岸矗似長雲
  製磁石以禦衝糊赬壌以飛文觀基扄之固䕶將/萬祀而一君出入三代五百餘載竟𤓰剖而豆分
  澤葵依井荒葛罥途壇羅虺蜮階鬭麕鼯木魅山/鬼野䑕城狐風嘷雨嘯昏見晨趨饑鷹厲吻寒䲭
  嚇雛伏&KR1373藏虎乳血餐膚崩榛塞路崢嶸古馗白/楊早落塞草前衰稜稜霜氣蔌蔌風威孤篷自振
  驚沙坐飛灌莽杳而無際叢薄紛其相依通池既/已夷峻隅又以頽直視千里外惟見起黄埃凝思
  寂聽心傷已摧若夫藻扄黼帳歌堂舞閣之基璇/淵碧樹弋林釣渚之館吳蔡齊秦之聲魚龍爵馬
  之玩皆薫歇燼滅光沉響絶東都妙姬南國麗人/蕙心紈質玉貌綘脣莫不埋魂幽石委骨窮塵豈
[033-3b]
  憶同輦之愉樂離宫之苦辛哉天道如何吞恨者/多抽琴命操為蕪城之歌歌曰邉風起兮城上寒
  井徑滅兮丘隴殘千齡/兮萬代共盡兮何言
  寳祐城在甘泉縣舊名堡城即隋迷樓故址宋寳
  祐四年勅大使賈似道築詔謂包平山而瞰雷塘
  者此也又有夾城在西北四里亦是時築
  左安城在儀徵縣西二十里宋治平中建地多山
  谿旁有崇邱道出六合盖舊時戍守處也
  新城在髙郵州東北宋咸淳初揚州制置使畢再
[033-4a]
  遇築土城於東北二門外與舊城相埒今僅存遺址
  子城在泰州城内東北隅周二里有竒表裏皆甓
  周刺史荆罕儒築今圮
  新城在泰州北宋端平中州守許堪修州城别築
  堡城於湖蕩中去城五里謂之新城
  海安故城在泰州東一百二十里劉宋置明初常
  遇春至㤗州舊城遂東築海安城屯兵絶張士誠
  通州餉道
[033-4b]
  安宜城在寳應縣西南本漢平安縣治蕭齊改置
  安宜縣
  石鼈城在寳應縣西八十里魏鄧艾築此以營田
  晉永和中荀羡鎮淮隂屯田於東陽之石鼈即此
  通典云山陽重鎮守險有平陽石鼈
  金牛城在寳應縣東南十五里孝義鄉宋熙寜間
  築土色皆黄形狀如牛
  韓王城在寳應縣東南四十里宋紹興間韓世忠
[033-5a]
  鎮淮隂時築又髙黎王城在縣西南八十里侯村
  鄉宋治平中髙黎王築
  廣業廢郡在髙郵州梁析竹塘三歸二縣置
  齊陵廢縣在江都縣東南六十里齊永平初置建
  武五年遏艾陵湖水立裘塘屯移縣於萬嵗村
  江陽廢縣在江都縣隋志云舊曰廣陵開皇十八
  年置縣曰䢴江大業初更名江陽
  揚子廢縣在儀徵縣東南十五里漢江都縣地隋
[033-5b]
  末杜伏威置戍守於此名揚子鎮唐永淳初置揚
  子縣
  髙郵廢縣即今高郵州治秦髙郵亭也漢置縣屬
  廣陵國宋秦觀詩云吾鄉如履盂髙據揚楚脊環
  以萬頃湖粘天如四壁故亦名盂城
  臨澤廢縣在髙郵州東北九十里劉宋置今臨澤
  鎮即故縣也
  海陵廢縣即今泰州治漢置九域志云東至海一
[033-6a]
  百七里
  建陵廢縣在泰州東北七十里晉義熙中置
  寜海廢縣在泰州東南一百里晉義熙中置今為
  寜海鄉又有蒲濤廢縣在州東南今蒲津鄉疑即
  其地
  宋郊壇在江都縣南門外法雲寺建炎二年髙宗
  祀天南郊築壇在此
  柴墟在泰州南七里宋岳飛以泰州無險可恃退
[033-6b]
  保柴墟即此
  隋臨江宫在江都縣南二十里大業七年帝升釣
  䑓臨揚子津大宴百僚遂建此亦曰揚子宫宫内
  有凝輝殿宫西有懸鏡亭澄月亭春江亭又有顯
  福宫在城外東北詳見宋寳祐志趙鶴郡乗
  宋行宫在江都縣治宋建炎元年髙宗奉太后至
  揚州駐此
  楊吳故宫在江都縣舊子城内久廢
[033-7a]
  隋江都宫在甘泉縣大儀鄉大業元年敕王𢎞大
  修江都宫中有成象殿流珠堂水精殿諸處令宫
  人盛飾謂之飛仙今為上方禪智寺又有十宫在
  城北五里長阜苑内曰歸鴈曰回流曰松林曰楓
  林曰大雷曰小雷曰春草曰九華曰光汾曰九里
  南唐永寜宫在泰州城内李昪遷楊行密子孫於
  海陵號其居曰永寜宫相傳州治譙樓即其宫闕
  故址
[033-7b]
  太子院在儀徵縣横山西即禪證寺梁昭明太子
  讀書建堂於此後僧神堅改為太子院
  淮東道院在泰州舊治内大㕔之東宋左丞陸佃
  為守時以海陵地僻事簡謂之道院後嘉定間郡
  守李珙始加淮東二字
  宋章武殿在江都縣建隆寺宋祀太祖御容於此
  崇政殿在江都縣宋建炎二年髙宗䇿諸郡奏名
  進士於崇政殿
[033-8a]
  海陵監在泰州東北百二十里五代煮鹽之務也
  南唐昇元初於海陵置州以轄其監管鹽場八南
  四北四開寳七年置監於如臯縣
  海陵倉在泰州東漢吳王濞所置太倉也枚乗傳
  所謂海陵之倉即此
  甲仗樓在江都縣新城晉謝安建
  文選樓在江都縣太平橋北旌忠寺大業拾遺記
  云有梁昭明太子文選樓王觀揚州賦云帝子乆
[033-8b]
  去兮空文選之樓
  鳳凰樓在江都縣廣北鄉鳳凰池側十道志云隋
  煬帝建
  迎仙樓在江都縣唐淮南節度使髙駢建於廨邸
  羅隠詩云仙境是誰知處所人間空自造樓䑓
  籌邉樓在江都縣宋郭棣知揚州建曰籌邉又即
  府南門城建樓曰鎮淮
  明月樓在江都縣大街東元富民趙氏嘗晏客樓
[033-9a]
  上趙孟頫過之乞作楣帖題云春風閬苑三千客
  明月揚州第一樓主人大恱徹酒器為夀
  江淮勝槩樓在江都縣𤓰洲鎮明正統十三年周
  忱建王英記
  騎鶴樓在江都縣大街内以太平廣記騎鶴上揚
  州句名
  摘星樓在甘泉縣西北城角即迷樓故址宋紹聖
  三年晁補之修後為寳祐城樓府志云後有摘星
[033-9b]
  亭摘星䑓皆其地
  卷書樓在甘泉縣西北隅宋髙宗駐蹕揚州以提
  㸃廨為尚書省禮部程俱寓直詩有夜寒持被卷
  書樓之句
  揚子江樓在儀徵縣南唐時建府志云宋慶元中
  郡守呉洪再建於鑑逺亭北更名頫江樓
  烟雨竒觀樓在儀徵縣西南大江濵宋呉機詩序
  謂江山一景實儀徵勝槩因建此樓葢取葉石林
[033-10a]
  半空烟雨之句又建中和樓在朝宗門上
  淮春樓在髙郵州西北宋郡守趙不慙建
  多寳樓在髙郵州北門外太平街西賈商雲集競
  售珍竒今僅存橋名寳樓橋
  望京樓在泰州宋咸平中曾致尭建
  景范樓在泰州迎恩門内宋范仲淹舊行衙也
  清風樓在泰州舊治内又名清風閣
  彭城閣在江都縣大業雜記注云舊為彭城村隋
[033-10b]
  煬帝因地名閣
  延和閣在江都縣治内唐髙駢建髙八丈飾以珠
  玉綺窓繡户每旦焚名香列異寳以祈王母之降
  羅隠詩云延和髙閣上干雲小語猶疑天上聞焼
  盡降真無一事開門迎得畢將軍
  觀音閣在甘泉縣即迷樓故址舊傳為呉絳仙梳
  粧䑓
  雲山閣在甘泉縣西北隅即環碧亭舊址寳祐志
[033-11a]
  云陳升之建名勝志云吕公著守揚時建落成值
  中秋燕客其上秦觀即席賦詩一坐歡服
  玉鈎亭在江都縣唐李夷簡鎮淮南於城西南見
  新月如鈎遂建此亭
  賞心亭在江都縣唐李蔚鎮淮海於戯馬䑓西建
  此亭適薛陽陶至奏蘆管一曲其聲自然如來天
  上蔚大佳賞贈以詩云虚心纎質鴈銜餘鳳吹龍
  吟定不如亭未有名因名賞心春明退朝録云唐
[033-11b]
  成都有散花樓河中有薫風樓綠莎㕔揚州有賞
  心亭潤州有千嵓亭皆勝蹟
  竹西亭在江都縣大儀鄉寳祐志云官河北岸禪
  智寺前唐杜牧詩誰知竹西路歌吹古揚州因名
  風亭在江都縣治内宋徐湛之為南兗州刺史以
  廣陵城北多陂澤水物豐盛乃建風亭月觀吹䑓
  琴室並在宫城東北角池側招集文士極一時逰
  玩之盛
[033-12a]
  無雙亭在江都縣后土殿西宋王禹偁移瓊花詩
  序云后土殿瓊花天下獨一株耳永叔為揚州作
  無雙亭以賞之彼土人别號八仙花或曰李衛公
  所賦玉蘂即此非也詳見辯訛又有瓊花䑓則元
  人以八仙花補植者
  羙泉亭在江都縣治内宋歐陽修建鄭興裔重修
  斗野亭在江都縣邵伯埭宋煕寜二年建輿地志
  云揚州於天文屬斗野故名紹興元年鄭興裔更
[033-12b]
  造於州城迎恩橋南嘉定間崔與之改題曰江淮
  要津
  四柏亭在江都縣宋元豐中教授崔浩著四柏賦
  以見志淳熙中重建學宫教授彭方復植四柏於
  㕔事之南因以名亭
  借山亭在江都縣九曲池北宋馬仲甫買池築亭
  名曰借山
  勸耕亭舊在江都縣淮海堂後每嵗仲春郡守出
[033-13a]
  郊勸農寓於上方寺宋慶元五年郭杲改建亭於
  寺前遂移舊亭題額於此
  江山風月亭在江都縣𤓰洲鎮東南元熊漢卿别
  墅鎮南王嘗避暑於此
  春貢亭在甘泉縣蜀岡宋時揚州貢茶皆出蜀岡
  因名
  水亭在甘泉縣北隅唐獨孤及建南唐徐知誥引
  宋齊邱畫灰秘謀於此
[033-13b]
  延賔亭在甘泉縣南唐李昇建
  白沙亭舊在儀徵縣白沙洲唐韋應物有白沙亭
  逢吳叟歌宋嘉定間方信儒移於注目亭故址
  青鸞亭白鶴亭在儀徵縣西小山宋祥符間詔即
  其地鑄聖像有青鸞白鶴飛繞爐冶之上因立二
  亭
  谿隂亭在儀徴縣東范氏園宋蘇軾詩云白水滿
  時雙鷺下綠槐髙處一蟬吟酒醒門外三竿日臥
[033-14a]
  看谿南十畝隂
  壯觀亭在儀徵縣北三里北山之巔宋政和中郡
  守詹度建米芾題額芾詩邀賔壯觀不辭寒玉立
  風神氣上干又東有扄岫亭宋發運便張嗣昌創
  附/宋楊萬里重建壯觀亭記儀徵逰觀登臨之勝/處有二發運司之東
  園北山之壯觀亭是也亭立北山之椒居髙俯下/江准表裏皆在目中自城中以望亭中如髙人勝
  士登山臨水而送歸人也如仰中天之䑓縹緲於/烟雲之外也自亭中以望江南之羣山如驪黄騄
  耳競奔爭馳而不可縶也如安期羡門御風騎氣/隔水相招而不得親也米元章嘗官發運司暇則
[033-14b]
  徘徊其上為之城且大書其扁至建炎庚戍火於/兵再至紹興辛巳又火於兵淮人過者㒺不慨歎
  今太守左昌時屬工徒為屋三楹為墻百堵前敞/以軒後邃以檻種萬松以繚其西北又藝桃李梅
  杏楊栁千本以牣其南谷儀徵之士民登而樂之/相與謁予記且曰吾侯秩滿將歸於朝留之不可
  惟侯奉法循理節用愛人至於葺府庾繕溝壘訓/兵戎虞疆塲夙夜殚力以整以備江海盗寇悉縳
  至麾下姦愚跡熄不敢竊發年穀洊登倍蓰他境/因治之餘復此壯觀州人耄倪再見承平氣像俾
  過之者得以挹江南之形勝而起騷人之思北望/神州而動撃楫枕戈之想則斯亭豈特逰觀登臨
  之勝而已哉願為特書惠爾淮士以詔/於無止余曰諾哉紹熈二年四月記
  鑑逺亭舊在儀徵縣潮牐西宋米芾書額後建於
[033-15a]
  城西南曰注目亭慶元中又建於頫江樓前仍名
  鑑逺
  天開圗畫亭舊在儀徵縣西城上取山谷天開圗
  畫即江山之句以名宋淳熙中郡守姚恪建後因
  甃城而廢以其名掲於頫江樓嘉定間吳機别建
  於朝宗門外江濵又於其後創水竹喜凉漣漪聞
  凱傳幽五亭
  翫珠亭在高郵州北一十里樊良鎮宋嘉祐間天
[033-15b]
  長澤陂有一大珠天晦多見後轉入甓社湖或在
  新開湖鎮當珠往還之處因建此亭
  濯纓亭滄浪亭在興化縣舊稅務前宋天聖間范
  仲淹建范詩笑解塵纓處滄浪無限情
  浮香亭在泰州舊治藕花洲之後有古梅秦太虚
  諸人唱和黄法曹梅花是也宋紹興初陳垓守泰
  州鐫茂陵御書額及秦觀蘇軾蘇轍詩於上垓又
  建須友亭與浮香亭對種竹為屋曰須友以竹必
[033-16a]
  友梅也又建歸鶴亭在州東七里響林昇真觀内
  每嵗二月勸耕坐亭中勞父老以酒果或與客觴
  詠竟日
  海嶼亭在泰州西南宋建炎前將迎所也米芾書
  額
  溪光亭在泰州西溪鎮迎賔亭避湖亭奉先亭距
  此不逺俱宋范仲淹建
  迎止亭在泰州西溪鎮北中洲山有宋范仲淹遺
[033-16b]
  跡
  南風亭在泰州西溪鎮西南宋晏殊建
  思賢亭在泰州西溪鎮東寺塔院宋吕夷簡手植
  牡丹於此後人思之因建亭曰思賢
  孔融䑓在江都縣寳鏡巷内李文饒賦云廣陵東
  南有顔太師猶子宅即孔北海故䑓
  鬬雞臺今失所在按拾遺記煬帝於呉公宅鬭雞
  䑓下恍惚與陳後主相遇杜牧揚州詩云秋風放
[033-17a]
  螢苑春草鬬雞䑓
  崑邱䑓在江都縣禪智寺側宋歐陽修築府志云
  䑓名取鮑照軸以崑岡之句明歐大任詩云地軸
  横崑岡上有百尺䑓
  戱馬䑓在江都縣桂苑叢談作戲馬亭後山詩話
  云其下路即玉鈎斜
  吳王濞釣䑓大觀圗經云在揚州城北十二里髙
  二丈
[033-17b]
  吳公䑓在甘泉縣劉宋大明三年沈慶之攻竟陵
  王誕時所築
  弩䑓髙十丈周二百步陳大建中吳明徹圍東廣
  州增築之以射城内故名府志云一名雞䑓唐武
  徳中𦵏煬帝於吳公䑓下即此其下有路號玉鈎
  斜為隋宫女𦵏處
  樂逰䑓在儀徵縣北六里城子山一名東廵䑓
  文游䑓在髙郵州東宋蘇軾孫覺秦觀王鞏同游
[033-18a]
  載酒論文於此因名李公麟為圗刻於石
國朝王士禎重修文游臺記古来風流文采魁梧竒傑/之士其在當時或不遇或
  遇矣而以名髙而取忌守道而叢謗至不得一日/安其身於廟堂之上甚者播遷江湖嶺嶠之間而
  坎壈以老死然數千百年後學士大夫讀其書思/慕其為人至於其所嘗㳺眺憇息之地必且披榛
  棘訪碑誌往往為之流連感激太息慿弔於荒烟/斷靄之中豈其遇有幸不幸歟抑豐於此則歉於
  彼天道之乗除同然歟昔蘇長公生宋盛時以文/章名動天下試館閣為侍從之臣洊歴大藩天子
  至以宰相器之不可謂不遇矣然終以直道見尤/謝景温李定舒亶之屬繼肆其弹射卒至流離惠
  州儋耳窮海絶嶠之濵不究其用為天下惜至并/所為文章亦禁錮之何其不幸也考公平生踪跡
[033-18b]
  多在江淮又嘗與孫莘老秦少㳺王定國軰游處/最善而孫秦二君子者皆髙郵人故郵樂得公而
  顯而文㳺䑓在城東北里許即公與三君子所嘗㳺/眺者也宋淳熙中王詗葺之嘉泰中吳鑄重新之其
  興廢之蹟大畧見於應公武王元凱二記自明正/徳迄今康熙又二百餘年矣余以順治十七年四
  月來李廣陵文書之暇多泛小舠往来三十六湖/之上因登是䑓而弔之嗟其頽廢荒落謀諸州守
  吳君及州之士大夫思所以修葺而振起之者㑹/吳君秩滿擢蜀之龍安守以去繼之者閩海曾君
  余復告之而曾君又以憂歸繼之者鐡嶺李君余/告之如初盖始辛丑迄甲辰閲四嵗三守而䑓之
  工以成余因是慨然有感也方公洎三君子以直/道不見容於世放跡湖海登是臺以嘯詠發舒其
  無聊不平之氣亦偶然耳豈嘗計及數百年之後/斯䑓存歿與後之人為之太息憑弔感激而流連
[033-19a]
  者耶余生後公且五六百載猶得登斯䑓拜公祠/宇恨不及四公當日同其㳺眺登臨之樂而親聆
  其音㫖詩曰髙山仰止景行行止斯䑓也亦後之/髙山景行也自宋迄今閲五六百載所謂僉壬者
  其人與骨皆已朽而斯䑓巋然公之風流照映於/無窮然則公不可謂不幸也公嘗作太息一篇送
  少游之弟少章有感於孔北海之論盛孝章也其/言曰英偉竒逸之士不容於世俗乆矣雖然自今
  觀之孔北海盛孝章猶在世而向之譏評者與草/木同腐嗟乎昔之視古不猶今之視昔乎䑓在泰
  山廟後有樓有亭皆可以望逺登其上則長湖淼/漫風㠶杳靄稲塍柳陌繡錯而碁布於秋髙宻雪
  之時尤宜樓與亭皆不/自名而從䑓者存占也
  拱極䑓在興化縣北城即元武䑓故址元縣令詹
[033-19b]
  士龍讀書處府志云昭陽十二景之一
  讀書䑓在寳應縣西八十里齊興寺内舊傳梁武
  帝讀書處
  四并堂宋韓琦於郡圃建堂取四難并之義府志
  云後慶元中趙鞏復建於杏花村
  康山草堂在江都縣新城東南隅築土為山構堂
  其上明正徳中康海去官客揚州與名流常讌此
  董其昌題額曰康山草堂
[033-20a]
   時㑹堂在甘泉縣蜀岡宋造貢茶之所梅尭臣詩
   云雨發雷塘不起塵蜀崑岡上暖先春烟牙才吐
   朱輪出向此親封御餅新
   平山堂在甘泉縣蜀岡上宋郡守歐陽修建江南
   諸山拱列簷下因名咸淳五年李庭芝鎮揚州築
   城包之城廢堂亦為栖靈寺僧所據康熙二十年
   郡守金鎮建堂寺右堂後増樓五楹額曰真賞祀
   歴代賢郡守於其上二十三年
[033-20b]
聖祖南巡臨幸
御書怡情二字四十四年又
御書平山堂及賢守清風四字懸額堂内
聖祖御製平山堂詩恭紀首卷附/宋沈括平山堂記揚州/常節
   制淮南十一郡之地自淮南之西大江之東南至/五嶺蜀漢十一路百州之遷徙貿易之人往還皆
   出其下舟車南北日夜灌輸京師者居天下之七/雖選帥常用重人而四方賔客之至者語言而目
   不相誰何終日環坐滿堂而太守應决一府之事/往往亦不暇盡舉其職故凢州之宴賞享勞太守
   之所游處起居率皆有常處不能以意有所揀擇/以為賔客之歡前守今參政歐陽公為揚州始為
[033-21a]
  平山堂於北岡之上時引客過之由是平山之名/盛聞天下嘉祐八年直史館丹陽刁公自工部郎
  中領府事去歐陽公之時纔七十年而平山僅若/有存者皆朽爛剝漫不可支撑公至踰年之後悉
  撤而新之又封其庭中以為行春之䑓昔之樂聞/平山之名而來者今又將登此以博望遐觀其清
  凉髙爽有不可以語傳者也揚為天下四方之衝/朝至乎此者夕不知其往民視其上若通道大途
  相值偶語一不快其意則逺近搔摇謗喧紛不可/解公於此時能使威令徳澤洽於人心政事大小
  無一物之失而寄樂於山川草木虚問曠快之問/人之得此足以為樂而不知其致此之為難也後
  之人登是堂思公之所以/樂將有指碑以告者也
國朝金鎮平山堂記余莅揚值軍興伊始征調旁午數/月始得整理廢墜稍稍就緒偕郡
[033-21b]
  之賢士大夫觴咏蜀岡之上感平山堂之毁為僧文/寺與汪舎人蛟門暨同游諸君將謀復之也既為
  述宋歐陽公治郡政績以其餘力創為是堂及今/之既廢而宜復之意以語共莅茲土者視舊址迤
  西又闢前後隙地二畝許益之度材量費上自廵/鹺侍御既僚屬大夫其心同其言樂以九月經始
  嵗終迄成事木石堅緻黝堊鮮彩軒檐既啟江山/欲来五百年之壯觀一朝頓復適余奉
視郵政於江寧喜其將去而落成也復偕諸君子登山/ 置酒而樂之郡之父老既歡既愉士女奔凑攀崖
  捫級來觀者不絶是時適檇李曹司農至首為五/十韻長句紀其事凢郡之縉紳學士及四方名流
  無不揳宫徴敲金石效竒呈羙於兹堂之上論者/謂與蘇王秦劉諸賢之唱和不相上下而惜乎余
  非歐陽公其人也夫一堂之興復微耳然人情欣/欣若以為事之必不可少何也方今東南多事揚
[033-22a]
  以四逹之衢吾得與二三子保境休息於此里門/宴開守望不事四方之結轂而至者指為樂土此
  非大幸耶當此之時而使前賢之名跡缺焉湮沒/至廢為梵鐘燈火之塲而不恤既非所以稱為民
  父母之意揆之人情亦必有鬱然不樂者也以余/之徳薄所以能使一時之爭勸其事而歡樂其成
  功者凡以順人情之所欲為而已然為此於萬難/倥偬之際比之前人創建之日其勢尤有不易者
  非諸君子之協力交賛即予何能藉/手以告成哉是皆不可以無記也朱彞尊真賞
  樓記平山之堂既成越明年中書舍人汪君季甪/拓堂後地為樓五楹設栗主以祀歐陽永叔
  劉仲原父蘇子瞻諸君子名曰真賞之樓盖取諸永/叔寄仲原父詩中語也君既為文勒堂隅識落成
  之嵗月請予作斯樓記於是樓成又逾年矣方山/隂金公將知揚州府事實期予適館既而予不果
[033-22b]
  往及聞堂成之日四方知名士㑹者百人多予舊/好咸賦詩紀其事顧予獨客二千里外不獲與私
  心竊悔且憾回憶曩時客揚州登堂之故址草深/數尺欲求頽垣斷砌所在不能辨識愾然長謡謂
  兹堂之勝殆不可復覩曽幾何時而晴闌畫檻忽/涌三城之表且有飛樓峙其後既感廢興之相尋
  復歎賢者之必有其助也當永叔築堂時特出一/時興㑹所寄然春風楊栁盖别乆而不㤀子瞻三
  過其下悵仙翁之不見至題詞快哉亭尚吟思此/堂未已即永叔亦感仲原父能留其游賞之地賦
  詩逺寄是當時諸君子未嘗一日忘茲堂可知已/肇祀焉庻其馮依而不去者與堂之廢自世人視
  為㳺觀之所可以有無守是邦者或不為葺治至/於日圯理固然也試登是樓見永叔以下凢官此
  土有澤於民者皆得置主以祀後之君子必能師/金公之遺意克修前賢之蹟則是斯樓成而平山
[033-23a]
  之堂始可歴乆不廢足以見汪君之用意深且逺/也予雖不穫觀堂落成與諸名士賦詩之末猶幸
  勒名樓下附汪君之文並/傳於後亦可以勿憾矣夫
  谷林堂在甘泉縣宋元祐中建蘇轍詩深谷下窈
  窕髙林合扶疎
  景范堂在興化縣㕔後范仲淹嘗宰是邑後人思
  之作是堂
  三至堂在泰州治内宋曽肇建肇祖致尭咸平中
  知泰州父易占知如臯肇復典是郡因立三至堂
[033-23b]
  堂後有六詠亭積翠亭
  文㑹堂在泰州舊治内宋天聖間滕宗諒為郡從
  事建與范仲淹富弼胡瑗唱和其中
  讀書堂在泰州東北八十里景徳寺東廊宋天聖
  中富弼随父任與胡瑗周孟陽同讀書於此時范
  仲淹滕宗諒俱官海陵謂三人皆公輔器厚遇之
  後果然
  瞻衮堂在泰州北城上宋紹興間韓世忠移軍楚
[033-24a]
  州命提舉董畋築城於髙沙都督張浚嘗次於此
  因築䑓曰瞻衮
  芍藥㕔在江都縣治内輿地紀勝云州宅舊有此
  㕔在都㕔之後聚一州芍藥絶品於其中今鎮淮
  堂是也
  董仲舒宅在江都縣大東門之外今兩淮運司署
  即其地内有董井府志云井上有亭有碑
  謝安宅在江都縣運司前法雲寺内晉寜康問安
[033-24b]
  鎮廣陵居此手植雙檜至唐猶存
  楊行密宅即江都縣之光孝院行密於光化間以
  宅施為僧院
  李昪宅在江都縣春亭寺
  朱夀昌宅在髙郵州城西小街内夀昌事母至孝
  建有彰孝坊
  髙麗館在江都縣南門外宋元豐七年詔京東淮
  南築髙麗館以待朝貢之使紹興三十一年向子
[033-25a]
  固重建榜其門曰南浦亭曰曕雲
  四達齋在髙郵州舊治内宋郡守趙晦之建蘇軾
  為之銘
  螢苑在甘泉縣隋大業末帝幸江都大索螢火數
  斛夜出逰山放之光遍岩谷故名唐杜牧之詩有
  秋風放螢苑之句
  隋苑在甘泉縣大儀鄉一名上林苑唐杜牧詩紅
  霞一抹廣陵春指此
[033-25b]
  皂角林在江都縣𤓰洲鎮北原有皂角樹三株相
  距數里南幾志云今為逓鋪宋楊萬里詩有河邉
  落葉知何樹今古相傳皂角林之句
  萬花園在江都縣堡城内宋端平十三年制使趙
  葵即統制署為之
  壺春園在江都縣大市東宋寳祐志云東酒庫内
  有佳麗樓稱郡康處即此
  影園在江都縣明鄭元勲别業崇禎庚辰夏園中
[033-26a]
  黄牡丹盛開廣集名流讌賦南海黎遂球作稱第
  一元勲貽以二觥一時稱盛
  東園在儀徵縣東翼城内宋皇祐間侍御許元建
  中有澄虚閣清讌堂共樂堂拂雲亭諸舊蹟附/
  歐陽修真州東園記真為州當東南之水㑹故為/江淮兩浙荆湖發運使之治
  所龍圖閣直學士施君正臣侍御史許君子春之/為使也得監察御史裏行馬君仲塗為其判官三
  人者樂其相得之歡而因其暇日得州之監軍廢/營以作東園而日往逰焉嵗秋八月子春以其職
  事走京師圗其所謂東園者来以示予曰圉之廣/百畝而流水横其前清池浸其右髙䑓起其北䑓
[033-26b]
  吾望以拂雲之亭池吾俯以澄虚之閣水吾泛以/畵舫之舟敞其中以為清讌之堂闢其後以為射
  賔之圃芙蕖芰荷之的歴幽蘭白芷之芬芳與夫棘/佳花羙木列植而交隂此前日之蒼烟白露而荆
  也髙甍巨桷水光日景動摇而下上其寛閒深靚/可以答逺響而生清風此前日之頽垣斷塹而荒
  墟也嘉時令節州人士女嘯歌而管絃此前日之/晦晏風雨鼪鼯鳥獸之嘷音也吾於是信有力焉
  凢圖之所載盖其一二之畧也若乃升於髙以望/江山之逺近嬉於水而逐魚烏之浮沉其物象意
  趣登臨之樂覧者各自得焉凢工之所不能畵者/吾亦不能言也其為我書其大槩焉又曰真天下
  之衝也四方之賔客往来者吾與之共樂於此豈/獨私吾三人者哉然而池䑓日益以新草樹日益
  以茂四方之士無日而不来而吾三人者有時而/皆去也豈不眷眷於是哉不為之記則後孰知其
[033-27a]
  自吾三人者始也予以為三君子之材賢足以相/濟而又協於其職知所後先使上下給足而東南
  六路之人無辛苦愁怨之聲然後休其餘閑又與/四方之賢士大夫共樂於此是皆可嘉也乃為之
  書/
  梅園在儀徵縣西十五里中有古意亭宋嘉定間
  郡守吳機建
  衆樂園在髙郵州郡圃宋郡守楊蟠所作堂曰時
  燕豐瑞閣曰摇輝玉水䑓曰華胥亭曰明珠四香
  序賢庵曰塵外迷春
[033-27b]
  唐郡圃在江都縣唐開元間有杏數十株花時如
  錦太守張晏立館其下曰争春後人號圃曰杏村
  芍藥圃在江都縣禪智寺前宋韓琦守郡圃中發
  金帶圍四朶非常種也讌時王珪為監郡王安石
  為幕官陳升之初授衙尉丞過此亦與焉各簮其
  一後四公相繼登宰輔
  白沙鎮今儀徴縣治南唐徐温自金陵來朝因改
  白沙為迎鑾鎮
[033-28a]
  二十四橋在甘泉縣隋置皆以城門坊市為名後
  周顯徳四年韓令坤築州城分布阡陌别立橋梁
  所謂二十四橋者或存或廢不可得而考矣唐杜
  牧之寄韓判官詩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
  吹簫宋歐陽修詩都將二十四橋月換却西湖十
  頃秋
  桑里在江都縣西南二十里宋大明三年沈慶之
  攻竟陵王誕於廣陵宋主命於桑里置烽火即此
[033-28b]
  嵇家莊在髙郵州東南十五里宋末嵇聳迎文天
  祥於家事之甚謹復使其子與客伴送至泰州天
  祥得由通州航海達閩天祥再至嵇家莊詩云小
  泊嵇莊月正絃莊官驚問又何船今朝哨馬灣頭
  出又在青山大路邉
  三阿在髙郵州西八十里即北河鎮在晉為三阿
  謝安破苻堅將彭超之地唐為下阿徐敬業屯兵
  於此
[033-29a]
  公路浦在甘泉縣伏滔北征記云袁術自九江來
  奔袁譚於下邳經此因名
  胥浦在儀徵縣西十里源自小銅山東南流至城
  西入於江舊有伍子胥廟浦因名俗傳子胥解劍
  渡江處見吳越春秋
  鬬鴨池在江都縣漢江都易王故姬李陽華嘗畜
  鬭鴨於池上
  磨劍池宋寳祐志云隋鑄錢監在磨劍池之西
[033-29b]
  九曲池在甘泉縣隋煬帝欲幸江都命樂人撰水
  調九曲建木蘭亭於池上按節歌之因名九曲池
  雷塘在甘泉縣亦曰雷陂漢江都王建逰雷陂即
  此唐武徳中改𦵏隋煬帝於雷陂南平岡上元蘇
  大年詩云雷塘春雨綠波濃古塚寒烟蔓草空斜
  日欲沉山色近行人無處問隋宫
  郭欒潭在泰州東北十八里港口市相傳唐時有
  郭欒二氏居此相為婚姻欒於積薪下得卵殻大
[033-30a]
  如斗以貯米錢皆不竭郭假之不還一日欒氏釜
  中躍生魚卜之家當陷晨具舟逃去而風雷大作
  惟遺一織女與郭氏俱陷其地遂成潭每聞潭下
  有織機聲後為立龍魚廟
  隋堤在江都縣隋大業初開䢴溝入江渠廣四十
  步㫄築御道樹以楊栁時謂之隋堤唐劉禹錫詩
  揚子江樓烟景迷隋家宫樹拂金堤
  龍舟堰在江都縣南二十里揚子橋西魏主丕臨
[033-30b]
  江試龍舟於此因名
  蓮花垜在興化縣安仁鄉舊傳有嫂姑刈稻姑堕
  水嫂援之俱溺瘞道傍塚忽生蓮數朶里人驚異
  啟視之乃從口出遂稱蓮花垜
  歐陽戍在儀徵縣東北十里水經注云邗溝水上
  承歐陽引江入埭六十里至廣陵城即此梁陳間
  陳霸先與侯景戰屯之地
  𤓰步井在江都縣𤓰步山相傳魏主燾所鑿又煉
[033-31a]
  丹井在古儀徵觀後
  玉勾井在江都縣蕃釐觀後名勝志云昔有黄冠
  持畵軸見守帥畫中字皆雲章鳥篆不可識既去
  使人尾其後至后土祠井而沒乃使獄囚縋下視
  之見一洞署曰玉勾洞天
  蜀井在甘泉縣蜀岡上禪智寺側其泉脉通蜀江
  相傳有僧洗鉢蜀江失之從此井浮出僧遊揚識
  之水味甘冽蘇軾曽取大明泉較之以為不如也
[033-31b]
  題為第一泉
  玉女井在髙郵州西南樂徐道人郟道光與一女
  居井旁煉丹同日上升
  澡絲井在泰州東䑓場西谿鎮相傳漢董永偕天
  女往傭時汲此井以澡絲水源廣不竭每蠶熟時
  井有白草根長丈餘如絲然
   徐州府
  彭城在府東南尭封彭祖於彭城號大彭氏國於
[033-32a]
  此水經注云大城内有金城東北又有小城小城
  西又有一城大司馬琅琊王所修元和志云州内
  城貞觀五年築其外城即古大彭氏國也
  舞陽城在府西北五十里漢封樊噲為舞陽侯城
  此或曰即濮陽之訛
  垞城在府北三十里北面臨泗水元和志云故垞
  城在彭城北二十六里或曰古崇侯國州志云今
  謂之榮城明嘉靖末黄河北徙城遂為漕黄交㑹
[033-32b]
  之衝後河口東移榮城乃為内險
  吕梁故城在府東元和志云吕梁故城在彭城縣
  東五十七里即故吕縣也城臨泗水其東二里有
  三城一在水南一在水中東上一在水北並髙齊
  所築立鎮以防陳冦又吕城東十里吕梁洪上有
  二城一曰雲夢一曰梁王土人謂雲夢為韓信梁
  王即彭越又洪西岸有尉遲城唐尉遲敬徳督徐
  州嘗鑿吕梁洪因築此城
[033-33a]
  曹公故城在府東南六十五里吕梁東岸或言曹
  公築此以圗吕布西岸又有城臨水是布之所固
  也號曰吕布固魏書地形志云吕布自下邳與曹
  公相持築城於此城上有戰䑓亦布所築
  彌黎城水經注云彭城西南有彌黎城新志云縣
  南太山傍有迷劉城盖彌黎之訛也
  曹馬城在蕭縣舊城西北中有古塔相傳曹操曽
  駐馬於此
[033-33b]
  郭城在蕭縣西南二十五里相傳後周太祖所築
  南畿志云方二千三百步
  扶陽城在蕭縣西南五十里漢丞相韋賢封邑於
  此又見亳州
  蕭子國城在蕭縣治西北城臨古汴城邑攷云古
  蕭國城一名黄楊城亦謂北城在舊城北二十里
  古縣皆治此宋時河決徙治南城明萬歴五年沒
  於水乃遷今治去舊城十里
[033-34a]
  杼秋城在蕭縣西七十里漢置後漢書云杼秋縣
  名屬梁國光武封劉般為侯於此
  狐父城在碭山縣西南三十里史記云曹參撃秦
  將司馬尼於碭東破之取碭狐父即此亦名狐父
  聚
  梁城在碭山縣城内漢以秦碭郡為梁國梁孝王
  增築之今縣治居其東北隅
  碭縣故城在今碭山縣南秦置即今永城界之保安鎮
[033-34b]
  下邑故城在今碭山縣東三里秦置
  安陽故城在碭山縣東北二十五里春秋時麻城
  也後魏置安陽縣魏收志云安陽縣治麻城是也
  今為麻城集
  香城在碭山縣南水經注云碭陂中有香城
  司馬城在豐縣西北三十五里漢浮陽侯司馬耀
  所封邑有鐡碑
  邀帝城在豐縣西南二十里漢髙帝征黥布過沛
[033-35a]
  沛父老送至豐西力請復豐帝從之因名其城曰
  邀帝亦曰邀駕城
  偃王城在豐縣北五十里相傳徐偃王所築
  仲虺城在沛縣南四十里半屬府境相傳仲虺居
  此晉地道記云仲虺城在薛城西三十里俗名斗
  城
  廣戚故城在沛縣東五里泗河之東漢為廣戚侯
  國莽居攝元年奉孺子嬰為漢嗣改縣曰力聚明
[033-35b]
  嘉靖中又於此築城曰沽頭城舊有沽頭牐三今
  皆圮
  泗水舊城在沛縣治東秦以沛為泗水郡治
  湖陵城在沛縣西北五十里與山東魚䑓縣接界
  故宋邑秦置縣今為湖陵牐去廟道口十八里運
  河所經也又有灌城在縣西北二十里相傳漢將
  灌嬰所築又泗河東岸有舊城相傳張士誠所築
  留縣故城在沛縣東南五十里春秋曰㐮公元年
[033-36a]
  楚子辛侵宋吕留杜預注云彭城郡之吕城留城
  也秦置縣漢封張良為留侯國於此
  下邳城在邳州東三里春秋時邳國應劭曰邳在
  薛後徙於此故曰下邳秦置下邳縣漢封韓信為
  楚王都此寰宇記云下邳有三城大城中城吕布
  築小城石崇築
  良成故城在邳州北六十里春秋云昭公十三年
  晉侯將㑹吳子於良是也漢封魯安王子文徳為
[033-36b]
  良成侯國於此後為縣北齊省隋志云有良城縣
  乃故武原縣非良成也
  武原故城在邳州西北百里勝陽山西泇口社漢
  置縣
  柤口城在邳州東北春秋云諸侯㑹吳於柤是也
  水經注云沐水東南經柤口城東合祖水
  余行城在邳州北八十里受賢鄉元季平章王信
  築俗稱為余行省城
[033-37a]
  下相城在宿遷縣西界輿地廣記云宿遷秦下相
  地應劭曰相水出沛國相縣於水下流置縣故曰
  下也今縣西七里有下相社又有項王故城在運
  河西三里
  凌縣故城在宿遷縣東南五十里秦置凌縣漢為
  泗水國水經注云泗水東經凌柵南即舊凌縣治
  也
  宿預故城在宿遷縣東南漢置厹猶縣晉改置宿
[033-37b]
  預
  司吾故城在宿遷縣北春秋時鍾吾國漢置司吾
  縣應劭曰鍾吾國即司吾也魏時訛曰峒峿水經
  注云司吾城在司吾山東寰宇記云峒峿鎮在今
  縣西北七十里司吾故鄉
  樊階城在宿遷縣西北亦作樊諧通鑑云宋秦始
  元年沈攸之退保樊階城是也
  古城在睢寜縣西北七十里俗名瞻王城南畿志
[033-38a]
  云在宿遷治西五里相傳項羽所築又有新城在
  縣東北五十里南畿志云韓平章守禦邳州所築
  九城在睢寧縣東北二十五里有東西二城
  取慮城在睢寜縣西南秦置縣漢志云汝南步游
  張為取慮令即此
  小市門即府城通汴門北史云世祖至彭城登亞
  父塚以望城内遣宋隊主蒯應至小市門宣詔勞
  問江夏王義恭即此
[033-38b]
  白門即邳州大城之門元和志云下邳縣即古邳
  國城城有三重大城周廽十二里半魏武擒吕布
  於白門即大城之門也中城周四里吕布所守小
  城累磚堅峻周二里許晉北中郎將荀羡郄曇所
  治西南又有一城石崇所築也輿地志謂白門在
  徐州南門詳見辨訛
  沛縣舊治在今沛縣北秦置縣為泗水郡治漢為
  髙祖湯沐邑後以屬沛郡謂之小沛水經注云泗
[033-39a]
  水經沛東合黄水又南經小沛縣東寰宇記謂徵
  山下有故沛城即小沛也
  陽平故郡在府北魏收志云南陽平郡治沛南界
  後寄治沛城隋志云周併南陽平郡入彭城
  晉寧故郡在宿遷縣東南晉置
  永固舊縣在蕭縣東南四十里永固山下元至大
  間置縣於此今為永固鎮
  睢陵故縣即今睢寜治漢為侯國後為縣
[033-39b]
  西楚故宫在府治内宋時猶存俗呼為霸王殿
  沛宫在沛縣東南二十里漢髙帝宴父老於沛宫
  即此史記云孝惠五年以為髙祖原廟附/唐栁宗
  元沛上原廟碑銘昔在帝尭光有四海元首萬邦/時則舜禹稷卨佐命垂統股肱
  天下聖徳未衰而内禅元臣繼天而受命四姓承/休迭有中邦五神還運炎徳復起周道削㓕秦徳
  暴戾皇天疇庸審厥保承乃命唐帝之後振而興/之又俾元臣之後翊而登之所以紹復丕績不墜
  厥祀故曲逆起為策士輔成帝圗吐謀洞靈奮竒/如神舜之胄也汝隂脫帝網推陷暴氣扶乗天休
  運行嘉謀禹之苗也鄼侯保綏三秦控引漢中宏/器廓度以大帝業卨之裔也淮隂整齊天兵𨗳揚
[033-40a]
  靈威覆趙平魏拔齊殄楚平陽破三秦收魏王絳/侯定楚地固劉氏皆稷之裔也克復尭緒昭哉甚
  明天意若曰建大徳者必唐帝之胄故漢氏興焉/翼炎運者必唐臣之孫故羣雄登焉是以高帝誕
  膺聖祚以垂徳厚探昊穹之粤㫖載幽明之休祐/殺白帝於大澤以承其靈建赤旂於沛邑以昭其
  神假手於嬴以混諸侯馮力於項以離闗東奉纉/尭之元命而四代之後咸獻其用徳乗木之大統
  而秦楚之盛不保其位既建皇極設都咸陽撫正/四方訓齊天下乃樂沛宫以追造邦之夲乃歌大
  風以昭武成之徳乃奠舊都以壯王業之基生為/湯沐邑沒為思樂之地且曰萬嵗之下魂游於此
  惟兹原廟沛宫之舊也祭蚩尤於是庭而赤精降/𨗳靈命於是邦而羣雄至登布衣於萬乗而子孫
  得以纉其緒化環堵為四海而黎元得以安其業/基岱岳之髙源洪河之長蓄靈擁休此焉發跡盖
[033-40b]
  以道備於是而後行之天下制成於是而後廣之/宇内天下備其道而神復乎本宇内成其制而心
  懐其舊宜其正名以表功用成其始俾生靈盡其/敬焉陳本以宅神用成其終俾生靈盡其慕焉故
  髙帝定位建兹閟宫惠皇嗣服爰立清廟綿越千/祀至今血食此所以成終而成始也且夫以斷蛇
  之威安知不運其宻用佐嵗功以流澤歟以約法/之仁安知不流其神睠相舊邦之遺黎歟以紹唐
  之餘慶統天之遺烈安知不奮其神化大祐於下命/土歟然則展敬乞靈烏可已也銘於舊邑以廸天
  其辭曰既蕩蕩明徳時維放勛登翼炎運唐臣之/孫秦綱 離鹿駭東夏長蛇封豕蹈躍中野天復
  尭緒鍾祐於劉赫矣漢祖播兹皇猷揚旂沛庭約/從諸侯豪暴震疊威聲布流總制虎臣委成良疇
  勦殄霸楚遂荒神州區宇懐濡黔黎輯柔表正萬/國炎靈用休定宅咸陽以都上游留觀本邦在鎬
[033-41a]
  如周穆穆惠皇宗禋克承崇崇沛宫清廟是憑原/念大業肇經兹地方專元命亦舉嚴祀建旂釁鼓
  遂據天位魂遊故都永介丕祚煥列/唐典嚴恭罔墜勒此休銘以昭本始
  利國監在府東北盤馬山下接沛縣界漢元封初
  從桑𢎞羊請於沛縣立鐵官唐置秋邱冶宋初升
  為監以董其事舊志謂蘇軾所建誤
  寳豐監在府治東宋元豐六年置鑄錢局於此八
  年廢
  燕子樓明一統志云在城西北隅南畿志云在州
[033-41b]
  廨中唐貞元中徐州節度使張愔妾闗盼盼所居
  黄樓在府城東門上宋熙寜中蘇軾建附/宋蘇轍
  黄樓賦熙寜十年七月乙丑河決於澶淵東流鉅/野北溢於濟南溢於泗八月戊戌水及彭
  城余兄子曕適為彭城守水未至使民具畚鍤蓄/土石積蒭茭完窒隙穴以為水備故水至而民不
  恐自戊戌至九月戊辰水及城下者一丈八尺塞/東西北門水皆自城際出雨晝夜不止子瞻衣䙝
  履屨廬於城上調急走發禁卒以從事令民無得/竊出避水以身率之與城存亡故水大至而民不
  潰方水之滛也汗漫千餘里漂廬舍敗塜墓老弱/蔽川而下壯者狂走無所得食槁死於丘陵林木
  之上子瞻使習水者浮舟楫載&KR2047餌以濟之得脫/者無數水既涸消朝廷塞澶淵未暇及徐子瞻曰
[033-42a]
  澶淵誠塞徐則無害塞不塞天也不可使徐人重/被其患乃請増築徐城相水之衝以堤防之水雖
  復至不能以病徐也故水既去而民益親於是即/城之東門為大樓焉堊以黄土曰土能勝水徐人
  相勸成之轍方從事於宋登黄樓覧觀山川弔水/之遺迹乃作黄樓之賦其辭曰子瞻與客逰黄樓
  之上客仰而望俯而嘆曰噫嘻殆哉在漢元光河/決瓠子騰蹙鉅野衍溢淮泗梁楚受害二十餘嵗
  下者為汙澤上者為沮洳民為魚鼈郡縣無所天/子封祀泰山徜徉東方哀民之無辜流死不藏使
  公卿負薪以塞宣房瓠子之歌至今傷之嗟維此/邦俯仰千載河東傾而南洩蹈漢世之遺害&KR0694
  隰而為一窺吾墉之摧敗吕梁齟齬横絶乎其前/四山連屬合圍乎其外水廻洑而不進環孤城而
  為海舞魚龍於隍壑閲㠶檣於睥睨方飄風之迅/發震鞞鼓之驚駭誠蟻穴之不救分閭閻之横潰
[033-42b]
  幸冬日之既廹水泉縮以自退棲流枿於喬木遺/枯蚌於水裔聼澶淵之奏功非天意吾誰賴今我
  與公冠冕裳衣設几布筵斗酒相屬飲酣樂作開/口而笑夫豈偶然也哉子瞻曰今夫安於樂者不
  知樂之為樂也必渉於害者而後知之吾嘗與子/慿兹樓而四顧覧天宇之𢎞大繚青山以為城引
  長河而為帶平臯衍其如席桑麻蔚乎斾斾畫阡/陌之縱横分園廬之向背放田漁於江浦散牛羊
  於烟際清風時起微雲霮䨴山川開闔蒼莽千里/東望則連山参差與水皆馳羣石傾奔絶流而西
  百歩涌波舟楫分披魚鼈顛沛沒人所嬉聲崩震/雷城堞為危南望則戲馬之䑓巨佛之峯巋乎特
  起下窺城中樓觀翺翔巍峩相重激水既平渺莽/浮空駢洲接浦下與淮通西望則山斷為玦傷心
  極目麥熟禾秀離離滿隰飛鴻羣往白鳥孤沒横/烟澹澹俯見落日北望則泗水湠漫古汴入焉滙
[033-43a]
  為濤淵蛟龍所蟠古木蔽空烏鳥號呼賈客連檣/聨絡城隅送夕陽之西盡𨗳明月之東出金鉦湧
  於青嶂隂氛為之辟易窺人寰而直上委餘彩於/沙磧激飛楹而入户使人體寒而戰慄息洶洶於
  羣動聼川流之蕩潏可以起舞相命歡飲千石遺/棄憂患超然自得且子獨不見夫昔之居此者乎
  前則項籍劉備後則光弼建封戰馬成羣猛士如/林振臂長嘯風動雲興朱閣青樓舞女歌童勢窮
  力竭化為虚空山髙水深草生故墟盖将問其遺/老既已灰滅而無餘矣故吾將與子弔古人之既
  逝憫河決於疇昔以變化之無在付杯酒於終日/於是衆客釋然而笑頽然而醉酒傾月墜扶携而
  出/陳師道黄樓銘熙寜十年京東路安撫使臣某/轉運使臣某判官臣某稽首言
  河決澶州南傾淮泗彭城當其衝夾以連山扼以/吕梁流泄不時盈溢千里平地水深丈餘下顧城
[033-43b]
  中井出脉發東薄兩隅西入通洫南壊水垣土惡/不支百有餘口而後已守臣蘇軾念惟流亡為天
  子憂夙夜不怠以勞其人興發戍兵固敝應卒外/為長橋乗髙如虹以殺其怒内為大堤附城如環
  以持其潰築二坊於南門之外以適南山以安危/疑發倉庾明勸禁以恵困窮以督盜賊宣布㤙澤
  廵行内外吏民嚮化興於事功法施四邑誠格百/神可謂有功矣宜有褒嘉以揚郡縣十月二日甲
  子奏京師明年元豐正月甲子制誥諭意臣軾惟/念祗承謨訓人神力同敢自為功以速大戾而明
  揚褒奨無以報稱乃作黄樓於東門具刻明詔以/承天休而明徳意使其客陳師道為之銘臣師道
  伏惟吕尚南仲内撫百姓外平諸侯詩羙文武伊/甫召虎南征北伐功歌宣王君能使人以盡其才
  君之明也臣能有功以報其上臣之義也君臣各/盡其道以惠斯民國之福也世之幸也臣師道又
[033-44a]
  惟感而通之者道也行而化之者徳也制法明教/之者政也治人成功者事也昔之詩人歌其政事
  則并其道徳而傳之聲名而播之後王有則可舉/而行之顧臣之愚何與於此誠樂其君臣之盡道
  云爾臣不佞昧死上黄樓銘其詞曰時皇治惟戒/修明法度協和隂陽十有一年天災 行河失其
  防齊魯梁楚千里四達潰亂散亡皇仁隐憂臨遣/信臣以惠東方嬴老不窮安慰撫飬發散積倉流
  人如歸居人㤀危完聚靡傷天叙地平明聖成能/人神效&KR1444靈平告戒百穀豐盈萬邦樂康郡縣祗
  畏允廸聖謨終事無荒皇功不居歸休臣民邇昭/逺揚守臣拜手夸大休嘉使民不忘改作黄樓以
  臨泗上述修故常庻民無佞原始要終銘/之石章以告成功以揚徳聲永永無疆
  快哉亭在府城東南即唐薛能陽春亭故址宋熙
[033-44b]
  寜中李邦直持節徐州建此郡守蘇軾易名曰快
  哉
  放鶴亭在雲龍山西麓宋張天驥築右有古井名
  飲鶴泉蘇軾有放鶴亭記
  蘇墨亭在府東南百步洪洲上明成化中主政尹
  珍於洪東崖亂石間得石刻一上書郡守蘇軾山
  人張天驥詩僧道潜月中遊十六字盖軾守徐時
  筆也因建亭百洪之洲名曰蘇墨嘉靖間李汝蘭
[033-45a]
  葺之
  黍丘亭在碭山縣南左傳云宋圍曹曹伯陽築五
  邑於其郊有黍邱杜預注曰下邑縣西南有黍邱
  亭
  齧桑亭在沛縣西南戰國策云張儀及齊楚之相
  㑹於齧桑即此徐廣曰齧桑在梁與彭城間
  泗水亭在沛縣東南里許漢髙祖為亭長即其地
  附/漢班固沛水亭碑銘皇皇聖漢兆自沛豐乾降/著符精感赤龍承鬿流裔
[033-45b]
  襲唐木風寸天尺土無竢斯亭建號宣基維以沛/公揚威斬蛇金精摧傷渉闗陵郊係獲秦王應門
  造勢斗璧納忠天期乗祚受爵漢中勒陳東征剟/擒三秦靈威神祐鴻溝是乗漢軍改歌楚衆易心
  誅項討羽諸夏以康陳張畫策蕭勃翼終出爵褒/賢裂土封功炎火之徳彌光以明源清流潔本盛
  木榮叙将十八賛述股肱休顯運祚永永無疆國/寜家安我君是升根生葉茂舊邑是仍於皇舊亭
  苖嗣是承天之/福祜萬年是興
  髙遷亭在邳州界後漢封尚書令周承為髙遷亭
  侯十三州志云下邳縣有髙遷鄉
  昇仙亭在邳州治南相傳州人劉綱於此仙去後
[033-46a]
  人築亭立嗣
  戯馬䑓在府城南一里項羽因山築䑓以觀戲馬
  晉義熙中劉裕在彭城九日大㑹賔僚賦詩於此
  今為䑓頭寺有故塔在焉
  平䑓在碭山舊縣東漢梁孝王大治宫室為複道
  自宫連屬於平䑓三十里唐為燕喜䑓南畿志云
  城東五十歩䑓上有石刻三大字相傳唐李白筆
  按李白有秋夜與劉碭山泛燕喜亭池詩
[033-46b]
  厭氣䑓在豐縣城内縣治東始皇東逰築以厭王
  氣者附/宋王禹偁厭氣䑓銘古之王者築靈䑓視/雲物察氣候之吉㓙
  知政教之善惡茍理合天道垂休降貞則必日新/其徳以奉之化失民心為妖作沴則必夕惕其躬
  以懼之如是則變禍福而反災祥不為難矣烏有/築髙䑓厭王氣行巫覡之事禦天地之災者乎嬴
  政之有天下也始以利嘴長距雞鬬六國而擅塲/復以鉤爪鋸牙虎噬萬方而食肉終以多蔵厚歛
  蠶食兆民而富國然後成五嶺築阿房驅周孔之/書盡付回祿惑神仙之術但崇方士收大半之賦
  則黔首崩分用慘刻之刑則赭衣櫛比鯨鯢國政/螻蟻人命原膏野血風腥雨羶六國嗷嗷上訴求
  主天將使民息肩於炎漢故望氣者云東南有天/子氣於是祖龍廵狩築䑓以厭之殊不知民厭秦
[033-47a]
  也訴之於天天厭秦也授之於漢秦獨厭天厭民/而自王乎向使築是䑓告天引咎遷善樹徳封六
  國之嗣復萬民之業薄賦歛省徭役銷戈鎔兵最/稼穡除髙斯之暴政修唐虞之墜典下從人望上
  答天意則王氣不厭而自銷矣劉項之族何由而/興哉某逰豐之沛間覩䑓之舊址思古覧今悵然
  有懐灑翰濡毫遂為之銘曰䑓之築兮救秦之衷/厭之不得為漢之基氣之厭兮慮漢之昌厭之不
  得速秦之亡秦之厭漢其惟一身漢之厭秦乃有/萬民髙䑓巍峩王氣氤氲秦政已矣漢徳為新泱
  泱前古茫茫後塵故國蕪沒荒/䑓草蓁行人環竦惻愴斯文
  歌風䑓在沛縣治東南舊有亭在泗水西岸碑刻
  漢髙祖大風歌亭久傾圯明成化間移於縣東南
[033-47b]
  射㦸䑓在沛縣南門西後漢袁術攻劉備於沛吕
  布馳往救之曰諸君觀布射㦸中小枝便當解去
  一發果中䑓以此名䑓上有蜀先主廟
  逍遥堂在府治後蘇軾為守時與弟轍㑹宿於此
  各有詩
  楚山堂在府城北元錢光弼為平江路總管時建
  拱翠堂在蕭縣聖泉山中宋竇敦禮建
  彭祖宅在府治西北隅宅舊有井唐皇甫冉詩舊
[033-48a]
  井□苔近寢堂是也又城東為彭祖樓方輿勝覽
  云汴泗二水經彭城縣彭祖樓之側
  漢髙祖舊宅在豐縣中陽坊漢髙紀云沛豐邑中
  陽里人述征記謂在豐水東九十里當作九里
  蕭何宅在豐縣東門城下
  盧綰宅在豐縣城西北隅綰與髙祖同里封燕王
  宋建炎中改為永寜寺
  大彭館在府西南唐時驛傳所經亦為迎餞之地
[033-48b]
  以古大彭國為名咸通間龎勛陷彭城執觀察使
  崔彦曾於大彭館即此
  梁園相傳在碭山縣平䑓下梁王育飬禽獸之所
  李白詩作梁苑枚乗賦作菟園謝惠連賦髙適詩
  作兔園
  樊巷在沛縣歌風䑓北即樊噲所居斷碑猶存又
  有樊井在南門外相傳屠狗處
  紅亭鄉在蕭縣西北左傳云昭八年大蒐於紅杜
[033-49a]
  預注曰蕭縣西有紅亭水經注謂之鴻溝亭因鴻
  溝水爲名寰宇記謂之洪亭皆聲相通也
  亷里在府西北有龔勝宅漢書云龔勝居彭城之
  亷里
  彭城三里彭城劉氏同出楚元王後宋武帝時劉
  氏分為三里以别帝族左將軍劉懐肅居安上里
  豫州刺史劉懐武居叢亭里宋氏帝族居綏輿里
  蕭縣有綏輿山即其地
[033-49b]
  孟徙里在彭城一名瀆上漢韋孟所居
  午溝里在碭山縣東北接豐縣界後梁太祖始生
  之地嘗改為衣錦鄉
  伍貟里在宿遷縣北七十里桃溝崖
  項羽里在宿遷縣舊治北一里梧桐巷
  懸水村在府吕梁洪莊子云吕梁懸水三十仞故名
  雍門村在府東南五十里戰國時雍門周彈琴見
  孟嘗君此其故居
[033-50a]
  閔子村在蕭縣城南
  朱陳村在豐縣東南百里宋蘇軾有題朱陳村嫁
  娶圖詩
  枌榆社在豐縣東北十五里漢髙祖初起禱枌榆
  社後四年天下悉定詔令豐治枌榆社以時祀之
  顔師古注云以樹為社神也
  伏道在豐縣東北城下秦始皇東逰以厭王氣至
  豐漢髙祖即自疑乗夜潜出遁芒碭山至今道中
[033-50b]
  荆棘皆順生
  圯橋在邳州治東南隅年乆水沒元和郡志云下
  邳有沂水號長利池池上有橋即黄石公授書之
  地東楚謂橋為圯漢書云張良歩下邳圯上俗呼
  圯橋疉文之誤也
  焦墟在邳州東宋泰始三年沈攸之援下邳屯軍
  焦墟即此
  寒山堰在府東南十八里梁蕭淵明伐魏嘗於此
[033-51a]
  壅泗水以灌彭城
  蘇堤在府城東南宋蘇軾守郡時河決匯城下築
  長堤障之
  石崇牐在宿遷縣東南三十里故址尚存
  楚王井在府西楚王山之南漢楚元王時鑿其井
  九十有九
  栁公井在豐縣西門外公名毅舊立廟有碑
  琉璃井在沛縣里許深不可測其味甘冽世傳漢
[033-51b]
  髙帝所鑿
  葛洪井在邳州葛嶧山頂世傳葛洪煉丹於此又
  舊州治西南有項羽井州北有漆井相傳石崇所鑿
  孝感泉在蕭縣舊城中唐主簿宋思禮事繼母孝
  大旱母羸疾禱此得泉飲之即愈尉栁晃為刻石
  頌其孝感
  古墓銘在府治髙流之為刺史河決城壞得一墓
  銘曰死後三百年背後生流泉頼有髙流之遷吾
[033-52a]
  上髙原流之為造棺槨改塟焉
  古鼎明萬歴二十八年秋沛縣北朱氏掘地得鼎
  中注五銖錢甚多因舁置學宫
  石刻竹宋蘇軾筆刻竹二枝於二小石上今嵌沛
  縣學宫大門東西壁上
  太尉陳球碑在邳州有二附/宋洪适䟦漢故太尉/陳公之碑
  篆額陳公名球下邳淮浦人三剖郡符五入卿寺/再為三公靈帝光和二年卒本傳載球令繁陽郡
  守求賄不獲趣督郵令逐之督郵不可曰魏郡十/五城獨繁陽有異政乃止桂陽賊李研陸梁荆部
[033-52b]
  州郡懦弱不能禁太尉楊秉表為零陵守期而賊/散州兵朱盖反與桂陽胡蘭轉攻零陵編木為城
  不可守備掾史白遣家避難球怒曰復言者斬乃/悉内吏人老弱與共城守私揉木為弓相距十餘
  日㑹救至賊破詔拜一子為郎熹平元年為廷尉/曹節欲别塟竇太后詔公卿大㑹朝堂球忠憤奮
  發抗議不撓奸佞為之退聼史載其事六百餘言/光和二年為永樂少府與司徒劉郃謀誅宦官事
  洩下獄死史載其事又三百餘言大凢碑碣率與/史傳牴牾球之二碑獨繁陽事迹不同所書零陵
  平賊事雖破石文缺其存者皆與傳合至廷尉永/樂時則一辭不措故熹平之議光和之謀咸無焉
  殆有所畏而然也嗚呼東漢閽寺之盛人主拱手/君子䘮氣然剛毅之士寜接踵以赴死不詘身以
  媚竈故漢道雖曰陵遲無法度紀綱可以慿藉而/能立國又百餘年者皆忠臣義士之力也漢志雒
[033-53a]
  陽城有中東門上東門後碑亦作中東城門此碑/云換東城門後殆省文也左傳虞閼父為周陶正
  而此作遏父陳敬仲至齊為工正掌百工之官/也而此作公正太尉橋公而此作喬皆借用也
  後碑䟦漢故太尉陳公之碑篆額公既不得其死/門人或畏憚凶熖必不敢立石雙表也兩
  碑之前幾二百字可讀其未則文字凋落如晨星/相望豈其間蓋有憤懟哀切之語後來亦有所懼
  而剔之乎漢人𨽻法有所謂省文者如爵之為□/鶴之為寉是也經傳多書蟻作蛾似亦是省文左
  傳蛾析戴記蛾子時術列子未聚禽獸蟲蛾黄帝/紀淳化鳥獸蟲蛾元帝紀白蛾羣飛蔽日長楊賦
  扶服蛾伏皆讀蛾為蟻𨽻釋中秋下旬碑/有蛾附之句此云蜂聚蛾動亦蟻省也
  試劒石在豐縣漢髙祖廟内有石髙三尺餘中裂
[033-53b]
  如破竹不盡者寸許
   太倉州
  塗松城在州東北三十五里七浦南舊為塗松鎮
  宋元豐間去鎮為市張士誠築城設營於此今廢
  崇明舊城在崇明縣治東北本通州海濵地唐武
  徳間海中湧出二洲謂之東西二沙所積髙廣魚
  樵者依之遂成田廬楊吳因置崇明鎮於西沙宋
  天聖三年續漲一沙與東沙接建炎間姚劉二姓
[033-54a]
  避居之因名姚劉沙建中靖國初又湧一洲於西
  北即今之三沙也嘉定中於姚劉沙置天賜鹽塲
  元至元十二年升姚劉沙為崇明縣改崇明鎮為
  西沙以屬之後縣治凢五遷其前三治城郭里居
  半歸烟海惟平洋沙城遺址猶彷彿云
  塢城在嘉定縣南越絶書云婁門外有鴻城者故
  越王城也去吳縣一百五十里姑蘇志謂在嘉定
  縣南五十里吳淞江南相傳吳王所築鴻塢字相
[033-54b]
  類道里亦相近葢即一城也
  疁城在嘉定縣南門外即唐之疁城鄉也元設教
  場於此一名疁塘又避吳越王諱遂易名曰婁塘
  滬瀆城在嘉定縣西南四十里晉隆安二年袁山
  松為吳郡太守時築以備孫恩今半毁江中
  太倉即今州治相傳孫吳置倉於此舊名東倉元
  至元十九年建海運倉於此是時海外諸畨交通
  市易謂之六國馬頭舊無城張士誠始築城守禦
[033-55a]
  明洪武中置太倉衛𢎞治十年始割崑山常熟嘉
  定三縣地置州即故酒庫司為州治按太倉緣始
  舊説各異詳見城池
  後軍厰在嘉定縣東南三十五里宋韓世忠曽駐
  軍於此
  滄江風月樓在州城北巷口
  墨妙亭在州淮雲寺元顧信得趙孟頫書即摹石
  構亭覆之名曰墨妙趙書又有歸去來辭送李愿
[033-55b]
  歸盤谷序石刻在儒學内
  畏壘亭在嘉定縣安亭鎮歸有光讀書其中名曰
  畏壘自為記
  婁曲草堂在鎮洋縣武陵橋下殷奎所居又有春
  水船最勝為奎讀書處
  農隠堂在嘉定縣黄姑塘龔昱與陸游劉過吟咏
  唱和處
  嘉樹堂在嘉定縣北三十里練祈塘宋強氏所居
[033-56a]
  强先世贇自汴居吳手植嘉木如皂莢二百餘年
  物也
  致美堂在嘉定縣歸有光所居也堂前有二石歸
  有二石歌
  芝秀軒在州元馬廷玉所居虞集書額李光孝撰
  記楊維貞撰歌辭時稱三絶
  江雨軒在鎮洋縣東北五十里茜涇元偶桓所居
  瑞竹軒在嘉定縣集仙宫元大徳中道士孫應元
[033-56b]
  以枯竹架薔薇竹忽叢茂成林因名其軒曰瑞竹
  團溪魚樂亦名樂隠園在州沙頭鎮元瞿逢祥隠
  居處楊維貞記
  李重發隠居在崇明縣姚劉沙
  周氏園在州普福寺後周棠創又築七岡在雙鳳
  菽園在州城西南隅明徳坊明參政陸容所構相
  近又有錦溪别墅明參政陸□築
  東園在州東門外王錫爵家園水石亭榭皆一時
[033-57a]
  名流所布置其孫時敏加葺焉
  弇山園在鎮洋縣隆福寺西明王世貞家園廣七
  十餘畝中疉三峰曰上弇中弇下弇極亭榭卉木
  之勝又有澹圃世貞弟世懋所築
  譚氏園在嘉定縣月浦上亭館卉木俱勝
  秬園在嘉定縣晏海門内侯峒曽之東園也
  梅村在州太倉衛西王士騏舊業夲名賁園
國朝吳偉業拓而新之易今名
[033-57b]
  歸村在州西十二里王時敏别業附/吳偉業歸村
  躬耕記吾友王烟客奉常治西田於歸涇之上歸/涇者去城西十有二里或曰先有歸姓者
  居焉或曰以其沿吳塘而北可歸也故名之烟客/自號歸村老農築農慶堂以居而以告其友人曰
  吾年六十盖已老矣將躬耕乎此聞者疑之曰古/之為耕者以其有耕者之樂也土膏陸海畝乃一
  鍾芍陂白渠灌及萬頃故有築堤作塘開田引瀆/役使數千家此羙田上腴者之樂也若夫陸渾山
  中褒斜谷口平疇廣野出於孤峰疉嶂之巔屏棄/世事隔絶人代架幽壑以立屋焚深林而糞田此
  髙山窮谷者之樂也烟客自奉常謝政幅巾里門/有城中賜第以安起居有近郊别墅以娛杖履圗
  書足以供朝夕之翫賔客足以接談笑之樂又何/必去城市謝朋舊以樂此躬耕為也烟客曰不然
[033-58a]
  此田是先朝禄賜之所遺也是先相國文肅所以/貽子孫也往者神廟之世海内乂安生民不見兵
  火江以南大臣之致政家居者羙田宅盛其舍厚/自奉飬而吾祖惟得海濵寢邱之地以供饘粥蕭
  閑杜門不知家人生計性愛田野嗜花藥開種竹/之圃於東郊築藝菊之亭於北郭而猶患過客之
  跡我也晚嵗璽書存問郡邑大夫執板而賀謁者/車塡馬咽而吾祖命小舟檇短策逍遥於南陌北
  阡遇者不知為三公也即今三十餘年而韋相之/莊籬落猶存陸生之田桑麻如故舊老遺民尚有
  過而歎息者吾為人子孫忍使茀而不治乎且吾/受前人餘澤奉車省闥陪祀陵園以及親郊視學
  大閲耤田無不具簮笏以從已而持節啣命渡錢/塘入豫章渉沅湘踰閩嶠足跡幾丰天下世故流
  離衰遲頽暮猶得守先疇之畎畝以送餘齒退而/與田夫野叟談昇平之遺事叙生平之舊㳺不亦
[033-58b]
  幸歟若夫歌舞陸博通飲食侈逰觀下至逐什一/之利競錐刀之末者非吾之所樂也吳偉業聞之
  曰追述祖徳禮也保素節而出流俗義也/其為躬耕也大且備矣是不可以不記
  黄姑村在州張涇闗渡東南三里相傳牽牛織女
  二星降其地織女以金箆畫河水湧牽牛不得渡
  土人因立祠俗呼織女廟廟西有水名百沸河
  周公村在嘉定縣西南鄉巡撫周忱常歩村舍有
  老嫗預知將至治饌餉之今遂名其村
  新豐鄉在嘉定縣南三十六里宋咸淳中里民築
[033-59a]
  土得石刻曰唐新豐鄉今之黄渡即其地
  練祁市今嘉定縣治本崑山縣之春申鄉地宋嘉
  定間割崑山西鄉之安亭并東鄉之春申臨江平
  樂醋塘凢五鄉就練祁要㑹之地置縣以年號為
  名
  水格分濤在崇明縣大洋中水分鹽淡淡水色白
  鹽水色黒淡水自西來鹽水自東至每潮轉濤分
  兩水相激聲若雷霆
[033-59b]
  蝦港在崇明縣東三沙俗傳宋髙宗南渡至此有
  大蝦二湧水挟船出海因名
  仙人踪在嘉定縣南馬陸村有池如人跡水旱無
  盈縮
  楊涇在寳山縣西四十里土人楊九娘性至孝父
  命夜守桔橰為蚊嚙不易其處竟以羸死里人傷
  而祀之其地廣九里今絶無蚊
  鶴跡石在嘉定縣南翔講寺相傳里人掘地得石
[033-60a]
  徑丈常有二鶴飛集其上寺以是興人謂為來鶴
  之祥
  佛耳泉在寳山縣月浦鎮浮信講寺内宋寳慶間
  建寺有僧道嵩鑿井得髹木佛耳甚異之因名佛
  耳泉今存
  菊花泉在寳山縣楊涇涇下有泉湧出飲之令人
  夀
  婁塘古松在嘉定縣婁塘鎮北野田中大可十圍
[033-60b]
  横旦數畝相傳是宋時物
  西隐雙松在嘉定縣西隠寺大殿前有羅漢松二
  株大可合抱今殿燬松榮茂如舊
  古梧桐在嘉定縣七都浦陳氏墓大可兩合抱髙
  十丈數百年物也海舶在洋中百里外即見此樹
  古桂在寳山縣候氏宅髙數丈大數圍可䕃四五
  畝花時香聞十里外
  拗栲雙鍾元至正中二鍾随潮至崇明東沙岸旁
[033-61a]
  相擊作聲土人取之一置夀安寺一置慈濟寺晨
  昏扣之皆作拗拷音
   海州
  朐縣故城在州東孔望山之西秦置漢書志注云
  秦始皇立石海上以為東門闗寰宇記云古盧王
  城在縣西九里即漢舊朐縣梁天監中魏將盧昶
  屯據此城故以為名
  艾不城在州東北田横避難漢使艾不追横所築
[033-61b]
  後晉移贛榆縣於此北齊天保初省
  鍾離昧城在州南史記云項王亡將鍾離昧家在
  伊盧後漢志云朐縣有伊盧鄉元和志云在朐縣
  一百里其城即昧所築寰宇記云伊盧鄉亦名中
  盧盧石在東句盧在西故曰中盧
  古州城在州城東前接髙山後枕積水其山半壘
  石為城東南面海地理新書以為即古海州其山
  之巔為孔望山明御史黄國用建亭於上曰孔望
[033-62a]
  亭南畿志云下有龍洞東有浴龍池古今題咏石
  刻甚多
  紀鄣城在贛榆縣東北七十五里左傳云齊伐莒
  莒子奔紀鄣杜預注曰贛榆縣東北有紀城即紀
  鄣也南北朝為戍守處水經注云游水自贛榆又
  東北經紀鄣故城南又東北入海
  祝其城在贛榆縣西南四十二里水經注云游水
  自羽山又北經祝其縣故城西縣東有夾谷浦
[033-62b]
  莒城在贛榆縣西十五里水經注云㳺水自祝其
  又左經即丘故城莒子始起此後徙莒世謂此為
  南莒
  贛榆故城有二一在贛榆縣東北三十里者漢縣
  也元和志云亦名鹽倉城一在故東海縣北四十
  九里青山之隂者唐縣也元和志云隋末土人臧
  君相築
  利成故城在贛榆縣西六十里漢置水經注云游
[033-63a]
  水自朐縣又北經利成故城東故利鄉也又曰武
  陽溝水東出倉山山有鹽官城即古利成也
  虎坑城在贛榆縣西南北朝置戍處
  抗金城在贛榆縣西南五十里宋時築
  界牆城在贛榆縣北六十里東際海西連山
  中城在沭陽縣西左傳云成九年城中城杜注曰
  厚丘縣西南有中城或曰即建陵縣
  厚丘故城在沭陽縣北六十里漢置
[033-63b]
  建陵故城在沭陽縣建陵山下漢為侯國後魏置
  建陵縣
  隂平故城在沭陽縣西北六十里漢置
  懐文故城即今沭陽縣治本漢厚邱縣地東魏為
  沭陽郡兼置下城臨渣懐文服武等縣後周改懐
  文為沐陽
  舊縣城在沭陽縣南二里宋元嘉四年築土為城
  即下城廢縣
[033-64a]
  浮營城在沭陽縣西二十五里又南營城在縣東
  南十五里黄軍營城在縣西南五里黒軍營城在
  縣西十五里東營城在縣南十里西北營二城在
  縣西北十里新興營城在縣西北三十里皆元至
  正間築
  武陵故郡在贛榆縣南五十九里魏置縣南有洛
  安鎮即故洛安縣也
  義塘故郡在贛榆縣西北近莒州界東魏武定七
[033-64b]
  年置義塘郡治黄郭城領義塘歸義懐仁三縣寰
  宇記云歸義在縣北二十五里懐仁在縣西二十
  三里古辟陽城
  海西故縣在州南漢置
  曲陽故縣在州南漢置今為曲陽村
  東安故縣在州治西八十三里漢置
  東海故縣在州治東北古鬱洲也水經注云朐縣
  東北海中有大洲謂之郁洲後漢書志注云山海
[033-65a]
  經曰鬱洲在海中一曰郁洲郭璞云在縣界世傳
  此山自蒼梧徙來上皆有南方樹木博物記云縣
  東北海邉植石秦時立之東門宋泰始六年置西
  海郡魏武定七年改曰東海舊有大小二城宋賈
  似道築今為東海營
  望梅樓在州治北宋王珪詩云城外滄溟日夜流
  城南山色近城樓
  景疏樓在州治東北石延年通判海州以州西北
[033-65b]
  二古墓為二疏墓刻碑其旁後遂收入圗經建有
  景疏樓皆仍延年之誤也詳見辨訛
  聖化亭在州治西五十里夾谷山
  曬書䑓在贛榆縣西三十里子貢山俗傳端木子
  讀書於此
  龍且故壘在州治東北有大小二壘韓信下齊項
  羽遣龍且築壘於此
  海口故壘在州之黒土灣海口有古營壘
[033-66a]
  大營在州治西五里元阿魯尚書攻圍海州時築
  昇仙墩在沭陽縣治東南二里紫陽真人昇仙處
  秦始皇碑在贛榆縣東地道記云海中去岸百九
  十歩有始皇碑長一丈八尺廣五尺厚八尺三寸
  一行十三字潮水至加其上三丈去則三尺見也
  落星石在贛榆縣北四十里隕星化石髙一丈白
  如玉
  東海大松在州東大海中相傳三代時物秀異竒
[033-66b]
  古宋徐積有詩
   通州
  泰興舊城在泰興縣西北南唐昇元初析海陵置
  縣距今縣治四十里
  静海故縣今州治本漢海陵縣地後周顯徳中置
  通州以静海縣屬焉
  海門故縣在州東續文獻通攷云海陵縣東境其
  地為東㳍洲楊吳為東布鎮南唐置縣元明間歴
[033-67a]
  經江海侵逼三徙治所
國朝康熙十一年縣城圮於海遂廢入通州
  臨江故縣在如臯縣南本海陵縣地晉安帝置後
  周并入寜海縣
  古鄖邑在如臯縣北春秋云哀十二年衛侯㑹吳
  於鄖公及衛侯宋皇瑗盟杜預註曰鄖發陽也海
  陵東南有發繇口今縣北立發口盖其地又縣東
  十里有㑹盟原相傳吳楚㑹盟處攷春秋之世吳
[033-67b]
  楚始終不聞㑹盟惟有衛侯㑹吳一事㑹盟原當
  指此
  海山樓在州治南城上宋大觀中州守朱彦建前
  有綠漪亭陳博古詩云門外海濤奔鐡騎檻前山
  背擁金鰲
  望江樓明正徳中州守夏邦謨建後郡人尚書馬
  坤重建於州南二里許名曰望江以備倭也
  萃景樓在州南狼山明嘉靖中同知舒纓建
[033-68a]
  勅書樓在泰興縣治㕔前宋元豐中建宣和中重
  修
  棲雲閣在州狼山西宋咸寜中建輿地志云閣後
  即望仙橋宋王覿記謂仙人吕洞賔臥於雲中騰
  空去州人翹望之閣名因此
  三㑹堂在州狼山東北顧巨海南瞰長江吳楚勝
  槩一覽可盡宋提刑薛球太守臧師顔通判吳天
  常三人皆舊好㑹此因名
[033-68b]
  胡瑗宅在如臯縣南十里俗名胡家莊
  芙蓉園在如臯縣南一里宋史聲奉其父逸叟居
  此
  萬花園在如臯縣治東三里元鎮南王世子建堂
  植萬花於此
  水繪園在如臯縣冐氏别業饒水竹之勝
  利豐監在州南三里古煎鹽之所宋太平興國中
  升為監管西亭豐利永興吕四石港利和金沙餘
[033-69a]
  慶八塲
  雉臯如臯縣馬塘河岸也岸在水中名雉臯南畿
  志云即春秋賈大夫射雉之所
  集賢里在如臯縣儒學東宋王惟熙王觀王覿王
  俊乂相繼登第鄉人榮之因名其里
  狀元坡在如臯縣西北十里宋狀元王俊乂讀書
  院前地也
  放鶴田在州吕四塲境相傳吕洞賓四逰於此故
[033-69b]
  以名塲放鶴田即其遊處
  海門島在州東南海中
  布洲峽在州南三十里輿地記云通州有東南二
  布洲相傳舊為海沙所漲而成嘗有布機流出因
  名
  賣魚灣在通州石港塲宋文丞相過此有詩
  連珠池在如臯縣西北二十里數池相接如連珠
  度軍井在如臯縣西十里許宋岳飛鎮通泰引軍
[033-70a]
  數千人過此飲之不竭因名
 
 
 
 
 
 
 
[033-70b]
 
 
 
 
 
 
 
 江南通志卷三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