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2k0042 江南通志-清-趙田恩 (master)


[011-1a]
 欽定四庫全書
  江南通志卷十一
   輿地志
    山川一/ 江寧一府/
   自崑崙南幹以江為限其分而趨北之攴自浙之
   仙霞嶺北為黄山為九華並江而東為鍾山中幹
   以河為限其岐分中支自河南之桐柏山東南為
   大蜀小蜀為天柱而諸山在江南北者又從分支
[011-1b]
   縷析翔伏蜿蟺大抵複嶂抱流雙渠環阜而人文
   物産之興此其脉絡也歸有光論區宇混一修書
   宜倣禹貢周官序山川必先其原委此又以山川
   之原委明然後備禦疏浚可得而詳也若夫海湧
   地肺之峰笠澤通波之水我
 朝徳教光華倍増靈秀
聖祖仁皇帝翠華臨幸
天章神翰藻采輝賁山川奠寧萬世長新矣
[011-2a]
  江寧府
  鍾山在府東北十五里朝陽門外本名金陵山据
  庾闡揚都賦云山時有紫氣故又名紫金山髙一
  百五十八丈周廻六十里東連青龍北接雉亭諸
  葛亮云秣陵地形鍾阜龍蟠是也漢秣陵尉蔣子
  文吳為立廟此山因改為蔣山又曰聖遊山又曰
  北山即南齊周顒隠處明嘉靖中詔改為神烈山
  兩峰秀起北一峰最髙其上為太子巖即昭明讀
[011-2b]
  書臺八功徳水在其下一清二泠三香四柔五/甘六浄七不饐八蠲疴
  以後取供御案南有岡曰獨龍峰曰玩珠山半有
  井曰應潮或云其水與江潮為盈縮麓有霹靂溝
  有曲水晉海西公疏以宴百僚宋時三月三日祓
  除於此通鑑胡三省注自山趾築道坡陀以登山
  名曰龍尾一名龍廣山北五里為蒼山挺秀殊衆
  唐地理志云江南道其名山衡廬茅蔣朱子亦云
  天下山皆發源於岷山蔣山實其脉之盡者自六
[011-3a]
  朝以來最稱佳麗琳宫梵宇計七十餘所功徳水
  南曰半山墩半山者王安石舊宅所謂報寧禪院
  也自城中上鍾山此為半途故曰半山夾道皆長
  松髯甲夭矯如蛟龍往往數百年物太子巖西曰
  栽松峴輿地志云蔣山本少林木東晉令刺史罷
  還栽松百株宋時令刺史栽松三千株郡守以下
  各有差至今為盛山後有洞曰朝陽上有商飇館
  九日臺附/元胡炳文鍾山遊記江以南形勝無如/昇鍾山又昇最勝
[011-3b]
  處予至昇首過上元謁明道先生祠禮畢即度關/遊山夾路松陰亘八九里清風時來寒濤吼空斯
  須寂然如故路左入半山先是謝太傅園池荆公/宅之捐為寺至今祠公與傳法沙門等出行三四
  里又入一寺𢎞麗視半山百倍龕鏤壁繪光彩奪/日詭狀萬千兩廡級石而升四五十丈始至寳公
  塔塔邊有軒名木末履舄之下天籟徐鳴浮嵐㬉/翠可俯而挹下有羲之墨池投以小石逺聞聲出
  叢葦間其徑荒蕪遊客罕至獨拜塔者累累不絶/長老云寳公巢生里人朱氏取而子之後成佛凡
  禱水旱疾疫如響語多不經由塔後循山而左過/安石讀書所山石崛壘忽敞平原脩篁老檜萬緑
  相扶風鳴交加猶作當時晤吚聲又行數里休於/觀音亭其旁八功徳泉有聲鏘然汩汩至亭下則
  囦然以涵或謂病者飲此立瘳衆相飲予以無疾/不飲遂回塔後攀松升磴六七里至山椒鉅石人
[011-4a]
  立予登石以坐鳯臺鷺洲渺不知在何許但覺繚/白縈青隠見烟霧間城中數萬家樓閣如畫其間
  曠無人處六朝故宫也北視揚子江頭一舟如葉/行移時不翅浪楫風帆想數十里遥蟠龍踞虎亘
  以長江其險也如此黄旗紫蓋有時而終令人淒/然久之下山至七佛庵白雲淒潤囂壒不來一僧
  嘘石爐灰㸃茶鬚眉如雪一僧蓬跣岸邊拾松子/以歸語客質木絶不與前寺僧類聞其下有猛公
  庵子文廟山水稍奇麗率為事神若佛者家焉欲/訪猿鶴山堂莫得其處遂朗吟小山招隠循故道
  御天風而下兩袂如飛亟入關復至明道精舍少/憇而歸因唶唶曰昇自紫髯翁以來幾興衰矣眼
  前花草無復當時光景伯子春風干年猶將見之/至若熙寜相業非不焯焯然炫人耳目迄不如主
  上元簿者復/祠於學何哉
[011-4b]
國朝李蘭鍾山賦粤稽望秋之典載考職方之書維名/山之峻極乃作鎮於雄都越江表而
  遐觀覽鍾阜兮盤紆映斗宿之靈曜跨金陵之奥/區擬崇隆於嵩霍齊名勝於匡廬洵瑰奇之所宅
  實神異之攸居爾乃觀其形勢偉麗雄秀萬壑奔/騰千巖輻輳牛首峙其前雞籠居其右温泉湧其
  左元武帶其後水淙淙以赴澗雲容容而出岫湍/流可枕礪石堪潄俯臨城郭近接田廬朝烟倐變
  暮景全殊晴雲掩映陰靄濃敷或見或隠或卷或/舒騰幻質於俄頃極異態於須臾至若&KR0988石星羅
  奇峰陣列凌跨霄漢蔽虧日月鳥道逶迤羊腸曲/折路欹側而可通逕盤旋而忽絶﨑嶇百叠宛轉
  千迴既嵯峨而嶻嶪復巃嵸而崔嵬履險途而趦/趄陟磴道而徘徊循嶽之麓傍山之隈近矚心怡
  逺眺懐間意眇八紘志狹九垓慿髙峰而極日對/天際之長江觀波濤之澎湃覩洲渚之蒼茫泛估
[011-5a]
  舟與官舫盡楚舶與吳檣當其乘風而破浪儼若/夫飛隼之翺翔迨夫風恬而浪静又似乎游鳬之
  頡頏閱層波之渺渺嘆逝水之湯湯亘終古其如/斯緬水徳之靈長此乃川瀆之壯觀而與茲山並
  著於巖疆者也乃有茂林陰翳灌木成叢丸丸翠/柏落落青松春深緑樹秋盡丹楓曲水流觴遡晉
  朝之盛事遊山射雉仰齊代之遺蹤沈僕射之郊/園但餘渌水蕭徳施之書邸祇對秋風靈谷之寺
  建於山側梁帝之所遊豫誌公之所駐錫梵宇煇煌/琳宫崒嵂街號琵琶泉名功徳入門而松逕十里
  仰瞻而塔光五色洵淨域之偉觀實香城之絶特/若夫春日載陽風融景和遊人雜遝士女駢羅逍
  遥乎林之藪放蕩乎山之阿以偃以息載嘯載歌/又有髙士携笻幽人命駕或踞乎山之巔或立乎
  雲之下悵景物之遞新感時序之代謝聊登山而/臨水庶寫心而銷暇於是移髙就下越陌度阡離
[011-5b]
  離坂隰每每原田農夫荷臿於隴畔稚子饁餉而/往旋咸含哺而煦煦盡鼔腹以便便歌詠太平之
  福優游豐稔之年耕食鑿飲以安於熙皞之化出/作入息而忘於知識之天蓋盛世之徳周而仁溥
  斯山川之祥集而瑞全故記有之天不愛其道而/降甘露地不愛其寳而出醴泉也伊斯山之奇特
  匪筆墨之能究惟仁者之是樂實廣大而博厚體/既立静效亦宜壽保不虧而永固表綱紀於宇宙
  維登髙之作賦羡古昔之名賢兹搦管以敷陳希/追踪而比肩彼夫玉樹青葱子雲貽譏於往論盧
  橘夏熟長卿見笑於前編要體宏而用大原/無事於侈言撰斯文以志勝任評隲之媸妍
  覆舟山在府東北太平門内形如覆舟故名方與
  勝覽云覆舟山東連鍾山北臨𤣥武湖一名龍山
[011-6a]
   宋元嘉中嘗改名𤣥武山陳大建中又改為龍舟
   山舊有甘露亭瑶臺閬風亭藏冰井
   雞鳴山在府東北覆舟山之西其北臨𤣥武湖寰
   宇記云西接落星澗北臨培元塘本名雞籠山宋
   元嘉十六年徵廬山隠士雷次宗至建康開館於
   雞籠山使聚徒教授南齊竟陵王子良於雞籠山
   西邸集學士抄五經百家依皇覽例為四部要略
   千卷即此府志云明初於山巔建觀星臺賜名欽
[011-6b]
   天山左右列十廟繚以朱垣其東麓為雞鳴寺有
   普濟墖
 國朝康熙二十三年
聖祖南廵幸雞鳴山登北極閣
御書曠觀二字
   雉亭山在府東北二十五里石邁古跡編云齊武
   帝東遊鍾山射雉因名舊志云吳大帝時蔣山神
   執白扇乘馬見於此义呼為騎亭山
[011-7a]
  祗闍山在府東北舊有祗闍寺
  白山在府東北三十里鍾山北攝山南輿地志云
  山産白石可為碑礎南史云梁散騎常侍韋載有
  田十餘頃在江乘縣之白山築室屏居即此
  臨沂山在府東北四十里與雉亭山相接西臨大
  江其西南有臨沂舊縣因名
  衡陽山在府東北四十五里清風鄉府志云昔朗
  法師居此有衡陽神女來聽講後為此山之神因
[011-7b]
  名
  攝山在府東北四十五里山多藥草可以攝生因
  名輿地志云攝山形方四面重嶺似繖亦名繖山
  西北有水注江乘浦入攝湖即秦始皇所從渡江
  者南史云齊明僧紹居此山後捨宅為棲霞寺齊
  時隨石大小鑿佛像千餘名千佛嶺右為天開巖
  有白乳泉白鹿泉又有般若堂明月臺宴坐石髙
  下相望勝處極多東巖下有畫石山中有石穴曰
[011-8a]
  花洞相傳與句容華陽洞通
  落星山在府東北舊圖經云昔有大星落此因名
  西臨大江吳時建樓吳都賦曰數軍實於桂林之
  苑享戎旅乎落星之樓劉逵注云樓在建業東北
  十里宫苑記云桂林苑在落星之陽吳苑也
  觀音山在府北觀音門外北濱大江連亘幕府諸
  山皆峭削壁立形如錯繡有觀音閣嵌懸巖上昔
  時江流閣下今隔洲渚移去里許矣
[011-8b]
  大壯觀山在府北十八里東接鍾山南臨𤣥武湖
  陳立大壯觀於此南史云陳太建十年帝幸大壯
  觀閱武是也
  直瀆山在府北二十五里旁有直瀆吳主孫皓所
  開因以名山其流北注於江
  四望山在府西北十里定淮門外南接石頭北連
  獅子吳大帝嘗與葛元共登晉書温嶠討蘇峻築
  壘於四望磯以逼石頭按府志云山下有磯也
[011-9a]
  幕府山在府西北二十里得勝門外通鑑注即晉
  王導迎琅邪王東渡建幕之處故名北濱大江與
  直瀆諸山接為建業門户梁書齊師至鍾山龍尾
  陳覇先自率麾下出幕府山齊人大潰即此東南
  麓有武帳岡古宣武場地宋文帝曽於此閱武仙
  人臺虎跑泉皆在其上又有夾蘿峰達摩洞相傳
  達摩折葦葉由此渡江山多石居人煆以為灰又
  名石灰山
[011-9b]
  盧龍山在府西北二十五里一名獅子山山嶺緜
  延逺接石頭晉元帝謂似北地盧龍故名明太祖
  嘗伏兵大破陳友諒於山下按宋濓閱江樓記云
  京城西北有獅子山自盧龍蜿蜒而來則盧龍獅
  子似為兩山所謂本同末異者也
  馬鞍山在府西北與盧龍相接府志云山以形名
  土山在府東南二十里一名東山無巖石建康實
  録云吳景帝自㑹稽還曲阿即日進至布塞亭孫
[011-10a]
  綝迎於土山之野晉書云謝安於此山營立樓館
  往來遊集以擬㑹稽東山與姪𤣥圍棋賭墅在此
  有謝公墩即安與王右軍所登悠然遐想處附/
  顧起元金陵東山考㑹稽臨安金陵三郡皆有東/山俱𫝊以為謝安携妓之所
  按謝安本傳初安寓居會稽與王義之許詢支遁/遊處被召不至道棲遲東山唐裴冕與吕謂等鑒
  湖聨句有興發還尋戴東山更問東此會稽之東/山也本傳又云安石嘗住臨安山中坐石室臨濬
  谷悠然嘆曰此與伯夷何逺今餘抗縣有東山東/坡有遊餘杭東西岩詩注云即謝安東山所謂獨
  携縹緲人來上東西山者是也此臨安之東山也/本𫝊又謂及登台輔於土山營墅樓館林竹甚盛
[011-10b]
  毎擕中外子姓游集今土山在建康上元縣崇禮鄉/載建康事迹云安石於此擬會稽之東山亦號東
  山此金陵之東山也然南史載宋劉勔經始鍾/嶺以為棲息亦號東山金陵遂有兩東山矣
  張山在府東南三十里淳化鎮北南史云齊明敬
  皇后葬江乘縣張山即此旁有虎洞下有玉泉
  石硊山在府東南三十里山壟皆石祥符圖經云
  硊一作櫃此山横據秦淮之上以扼水勢若櫃然
  故名孫盛云自方山至此是秦所鑿斷處府志云
  一名竹山
[011-11a]
  青龍山在府東南三十五里山趾石堅而色青郡
  人多取為碑礎唐李白詩白鷺映春洲青龍見朝
  暾指此又南唐書後主獵青山戚光音釋引郡志
  曰青龍山是青龍亦名青山也
  祈澤山在府東南三十五里東連彭城北連青龍
  舊經云山有祈澤寺初法師嘗結茅於此有神女
  來聽講神泉湧出講座下後遂為水旱祈禱之所
  方山在府東南四十五里山周二十七里髙一百
[011-11b]
  一十六丈四面方如城吳葛仙翁所居上有石龍
  池下有葛公井一名洗藥池秦鑿淮水經其下山
  頂方正丹陽記云形如方印故名天印
  彭城山在府東南四十五里祈澤山東有水下注
  成渠上有橋舊有彭城館
  湯山在府東南六十里湯泉出其下大小凡六穴
  張渤吳録云丹陽江乘縣有湯山出泉即此地也
  四時常熱草木灌之愈鮮茂宋劉義恭有湯泉銘
[011-12a]
  雁門山在府東南六十里西連彭城山金陵新志
  云山勢連亘類北地雁門因名輿地志云山東北
  有温泉可浴飲之能治冷疾一名陽山按唐李白
  金陵江上詩云緑水向雁門黄雲蔽龍山雁門即
  此雁門山金陵龍山有二覆舟巖山舊皆有龍山
  之名註者失之耳
  竹堂山在府東南七十五里輿地志云白山雁門
  竹堂并連帶建康縣北綿延三四十里
[011-12b]
  武岡山在府東南二十五里石邁古迹編上有石
  佛十餘軀舊傳唐武后造按晉書武岡王導所封
  山以導得名如幕府之類疑近是
  苻堅山在府東六十里府志云謝𤣥破秦歸謝安
  問其方略𤣥指此山曰此若苻堅駐軍之山因以
  為名
  大城山在府東七十里西接雁門北連竹堂
  雲穴山在府東八十五里南有水流入石驢溪有
[011-13a]
  洞穴甚幽邃天欲雨則穴中雲出因名以上俱上/
  元縣/
  石頭山在府西二里石城門内丹陽記云石頭因
  山為城因江為池謂之石首城又名石城山後漢
  建安十七年城石頭劉逵呉都賦注云石城石頭
  隝也在建業西臨江其中有庫藏軍儲輿地志云
  即楚金陵邑地吳晉時江流山下最為險要其上
  築城以守之下有龍洞又名桃源洞山後有駐馬
[011-13b]
  坡諸葛亮嘗駐此以觀形勢謂之石頭虎踞是也
  東麓有虎踞關江乘記云石頭城山嶺嶂相重游
  歴者以為猶楚之九嶷云
  清涼山在府西六里清涼門内上舊有清涼臺俯
  瞰大江南唐翠微亭遺址在焉
  冶城山在府西石城門内本吳冶鑄處六朝時有
  東西二冶元和郡國志云王導移冶於石頭東髑
  螻山以故地多園亭太元十五年建治城寺於此
[011-14a]
  謂之冶亭陸游入蜀記云天慶觀在冶城山之麓
  觀西有忠烈廟卞壼廟也東北有忠孝亭并以壼
  二子死父難也天慶觀即今朝天宫义有東冶亭
  在半山寺後王安石詩云遥望鍾山岑應知冶城
  路謂東冶亭也
  陰山在府西南十二里臨大江府志云晉王導至
  此山神見夢於導以其事聞為立廟故名陰山舊
  時江水自三山東入㳂陰山石子岡北流以達於
[011-14b]
  石頭故元時有陰山運道
  湖山在府西南三十里上有湖久旱不涸
  龍口山在府西南三十五里戚氏志云山有季琮
  墓前有三城湖
  車府山在府西南四十里府志云六朝嘗於此山
  藏車乘器甲因名
  三山在府西南五十七里吳志晉王濬伐吳順流
  而下直指三山是也大江從西來勢如建瓴此山
[011-15a]
  突出當其衝有三峰吳時津戍處輿地志云其山
  積石森鬱濱於大江三峰行列南北相連唐李白
  詩三山半落青天外即此
  雲臺山在府西南六十里府志云山南有古松夭
  矯百尺儼若圖畫下有泉澄泓可愛西迤十里曰
  虎肱洞有巨石若囷葢復有石丈人春社報賽為
  勝蹟云
  白蕩山在府西南七十里北接髙墟山
[011-15b]
  烈山在府西南七十里乾道志云山近烈洲居大
  江中四面峭絶風濤洶湧商旅嘗泊舟依山以避
  之山頂舊有侯將軍廟祀陳將侯瑱金陵志云瑱
  嘗破王琳於此功烈甚大故名烈山宋寶祐初有
  僧建庵其上自名為江心䕶國寺晁無咎以比潤
  州之金山
  白都山在府西南八十里西臨大江輿地志云昔
  有白仲都於此學道昇仙故名下有白都湖上有
[011-16a]
  仲都祠
  慈姥山在府西南一百十里與當塗縣界輿地志
  云山臨大江巖壁峭絶山南有慈姥神廟陸游入
  蜀記云慈姥磯磯之尤巉絶峭立者徐師門有慈
  姥磯詩序云磯與望夫石相望正可為的對
  天竺山在府西南一百二十里東有水下注慈姥
  浦府志云本名多墅山唐上元間有天竺福興寺
  僧道融駐此因名
[011-16b]
  鳯臺山在府西南聚寶門内宋元嘉中王顗見異
  鳥集於山時謂鳯凰遂起臺焉陸游入蜀記云保
  寧寺有鳯凰臺攬輝亭有李太白詩
  聚寶山在府南聚寶門外山産細石如瑪瑙因名
  其東巔為雨花臺輿地紀勝云梁武帝時雲光法
  師講經其上天為雨花山麓為梅岡晉豫章内史
  梅頤家於此上或謂之梅陵相傳為梅鋗屯兵處
  舊多亭榭自六朝迄今為郡人遊覽勝地
[011-17a]
  戚家山在府南聚寶門外景定志云在天禧寺東
  南唐遺事云韓熙載居此按天禧即今報恩寺
  梓桐山在府南十五里山下有謝氏詩樓及繙經
  臺基尚存府志云本名梓樹山山北為石子岡
  紫巖山在府南與梓桐山相近陳軒金陵集南唐
  李建勲有春日紫巖山期客不至詩
  翠屏山在府南十五里山色碧如翠羽因名古新
  亭在焉相近有韓府山韓憲王葬此舊名鳯凰山
[011-17b]
  夏侯山在府南二十里府志云梁儀同夏侯亶嘗
  愛其風景卜居山下因名
  牛首山在府南三十里舊名牛頭山兩峰峙如雙
  角即佛書所稱江表牛頭者也晉王導以其逺對
  宣陽門指為天闕故又名天闕山梁武帝建寺於
  石窟下更名仙窟山有兠率巖芙蓉嶺文殊辟支
  二洞白龜池虎跑泉昭明太子飲馬池由山麓石
  磴數百級杉檜森夾而上有𢎞覺寺寺有浮圖二
[011-18a]
  殿宇依山而構望之如畫屏又有含虚閣前對三
  山大江旁繞尤為勝處通鑑晉人築南郊壇於已
  位宋大明二年詔徙於牛頭山直宫城之午位宋
  建炎中岳飛設伏兵於此以拒烏珠明武宗南幸
  嘗駐蹕山中附/明都穆遊牛首山記金陵多佳山/牛首為最山
  據城之南初名牛頭以雙峰並峙若牛角然佛書/所謂江表牛頭是也晉王丞相導嘗指曰此天闕
  也後又名天闕山云丁卯七月二十有三日吏部/主事顧華玉與予約客戸部員外郎王子和朱升
  之國學士陳魯南而予兒元翁侍焉遂共出鳯臺/門南行十五里至塘灣又南行十里度嶺又三里
[011-18b]
  抵山舍西上二里達𢎞覺寺門内二井其左曰白/龜池右曰虎跑泉後僧以其險更甃為井而虎泉
  尤清冽寺衆汲於此躋石級庭中銀杏一株圍可/二丈午食畢登浮圖至其巔有聨句詩經修廊東
  行緑石魚貫上登觀音閣憑欄俯視第見浮圖之/尖再上聞有捨身臺及辟支佛足跡以峻險不及
  觀下至兠率巖空洞上突出如屋久之至文殊洞/前有屋一楹衆復聨詩書壁上既而登山之脊觀
  蕭昭明飲馬池徑可丈餘冬夏不涸下而西至辟/支洞廣差勝文殊石浮圖立其前辟支舍利所藏
  處也老僧言少嘗見舍利放光今數十年矣浮圖/有石刻二其一宋皇祐二年記不著撰人中載誌
  公答宋明帝語云昔辟支佛冬居於此其一乃如/愚居士詞字絶類黄太史居士殆隠逸之儔其西
  下經禪堂旁室闗其門有竅如錢日光射浮圖影/倒掛佛案紙上不可曉也夜燕方丈予以倦睡去
[011-19a]
  衆作詩韻險至雞號乃罷二十四日早出寺而南/山路極峻馬屢前却時雲霧四興遥視山足則日
  光在田禾黍映之繚黄縈碧如僧伽黎予笑語三/君不知身之在人間世也五里至獻華巖石益奇
  麗中虚深可十步儼若堂宇相傳唐髙僧法融嘗/居其中有白鳥獻華之異巖因以名山故有幽棲
  寺今廢成化間山東僧道興至堅坐不動有財者/樂為之施寺由是復興今名華巖巖之南曰屯雲
  亭又南曰芙蓉閣閣嵌巖石登其上羣峰攢簇在/目睫山之最佳處也衆共飲焉北下僧廬其扁曰
  無邊風月可坐眺逺又下有軒曰無/塵仍飲賦詩又二里出山是為記
  花巖山在牛首山南五里即祖堂山金陵志云牛
  首之南為祖堂周四十里髙百二十七丈本名幽
[011-19b]
  棲唐貞觀中改名沿山一石橋入山徑至花巖寺
  右有石窟甚深廣佛書云唐貞觀中法融師居之
  大雪時忽有奇花二莖生於巖側又有白鳥獻花
  之異因名獻花巖府志云山有芙蓉峰拱北峰天
  盤嶺西風嶺中峰伏虎洞神蛇洞象鼻洞息泉太
  白泉長庚池諸勝明成化中葺興幽棲寺賜額華
  巖因法融得道於此為南宗第一改為祖堂山舊
  志分為二山非是
[011-20a]
  巖山在牛首山東北建康實録云吳天璽初嘗立
  石刻於巖山紀功徳丹陽記巖山東有石碣長二
  丈折為三段乃吳大帝天發神䜟碑或云皇象所
  書段石岡名以此宋孝武改曰龍山景寧陵在焉
  青山在牛首山南十里建康實録云梁置幽巖寺
  大毘曇師𫝊云承聖二年法師入秣陵青山始創
  舍名曰幽巖與佛窟寺相近南唐書後主嘗獵於
  此山還如大理寺親録繫囚多所原釋郡志云山
[011-20b]
  在城東三十五里然城南四十里亦有青山
  觀山在府南三十里東有水下注新林浦一名觀
  子山
  吉山在府南四十五里西臨大江宋將軍建城侯
  吉翰葬此因名
  朱門山在府南七十里又有男山女山姑山與此
  山並相聨絡森秀聳拔
  銅山在府南七十里府志云昔人採銅於此因名
[011-21a]
  慶元志云山南名金牛坑
  鼔吹山在府南八十里縣志云宋孝武大明七年
  自江寧南登此山奏鼔吹因名
  横山在府南一百二十里西接太平南連溧水四
  方望之皆横又名横望山有十五峰正峰頂有陶
  𢎞景丹井春秋傳楚子重伐吳之所至也以上俱/
  江寧縣/
  附/明陳沂金陵諸山圖考唐志稱東南名山衡廬/茅蔣金陵有二焉蔣山
[011-21b]
  故名鍾山實都邑之鎮武侯所謂鍾山龍蟠是也/宋周應合山川序云鍾山之左自攝山臨沂雉亭
  衡陽以達於東又東為白山大城雲穴武岡以達/於東南又南為上山張山青龍石硊天印彭城雁
  門竹堂以達於南又南為聚寶戚家梓桐紫崖夏/侯天闕以達於西南綿亘至三山而止於大江所
  謂龍蟠之勢也鍾山之右近之為覆舟雞籠在宫/城之後又北為直凟大壯觀四望以達於西北又
  西北為幕府盧龍焉鞍以達於西是為石頭城亦/止於江所謂虎踞之形也然考其山之逺近城之
  連脤亦少有不合者蓋東南之山關城重抱山勢/連屬不可一一次序言之且古之江水自三山東
  入沿陰山石子岡北流以至於石頭又自石頭沿/馬鞍四望盧龍幕府東折至於觀音又由臨沂攝
  山直扺京口二百餘里山勢不絶浮江而觀之三/山據於西南石頭據於西北秦淮中出乃天限之
[011-22a]
  門户也今江水西流沙洲曠邈馬鞍鳯臺為民居/日削而陰山則陶冶為澤漸不可尋矣此則圖其
  形勢之/大者焉
  茅山在句容縣東南髙三十里周百五十里真誥
  稽神樞云句曲山古人謂為金壇之虚臺天后之
  便闕山形似已故以句曲為名又名已山相傳漢
  時茅氏兄弟三人得道於此因名唐明皇勅稱為
  嶽吳越春秋云禹廵天下登茅山以朝羣臣曰會
  稽其山逶迤磅礴同出而異名者良常秦望海江
[011-22b]
  仙韭之屬凡二十有六實一山也其最髙者曰大
  茅峰又中茅小茅其他為洞為巖為泉為澗為岡
  為峪不可勝紀道書所謂第八洞天第一福地金
  陵地肺是也漢光武建武元年遣使以黄金五十
  斤獻三茅君山頂有埋金處又有丹砂鎮此山山
  泉皆赤色飲之延年幽奇瑰偉絶異羣山許邁以
  為潛通五嶽允為江南之鎮梁陶𢎞景隠居於此
國朝康熙四十四年
[011-23a]
聖祖南廵
御書第八洞天四字中峰之北有桃花崦春時華卉紛敷
   不減武陵源
   彭山在句容縣南七里峰巒秀聳泉水環流上有
   白巖寺
   秦山在句容縣南三十里有明月灣通秦淮張鉉
   新志云謝安月夜乘舟釣於此
   石屋山在句容縣南六十里乾道志云吳王使歐
[011-23b]
   冶鑄劍於此西有鑄劍坑
   青龍山在句容縣南七十里一名洞山上有石窟
   真誥云與華陽洞通其中堂臺簾竈及仙人掌俱
   因石狀以名傍有峴曰牧門洞前怪石森列而流
   泉貫其中歴旱不竭
   絳巖山唐書地理志在句容西南三十里有絳巖
   湖絳巖故赤山天寶中更今名按舊志謂山一名
   赭山漢丹陽郡有赭山漢丹陽郡縣取名本此今
[011-24a]
  考漢丹陽縣治在今府西南五十里俗謂之小丹
  陽非今句容縣境晉書志丹楊縣丹楊山有赤柳
  在西也項安世家説云丹楊以多赤柳在丹楊山
  晉書南史並用楊字與句容之絳巖懸隔矣
  甲山在句容縣西南五十里宋景定間僧行昱愛
  其山奇勝甲於左右諸山因名
  姜石山在句容縣西北二十五里有梁南康簡王
  墓
[011-24b]
  射烏山在句容縣西北五十里湯水二泉其源皆
  出此又有巖山近琅琊城
  胄山在句容縣北三十五里其山髙聳如介胄因
  名俗訛紂山
  華山在句容縣北六十里與上元縣界亦名花山
  戚氏志云秦淮之水源於此方輿記云梁武帝登
  此山問何如蔣山髙薛對曰華山髙九里似與蔣
  山等泉水倍多府志云明萬厯中李太后夢登一
[011-25a]
  山皆蓮遍訪得此山建銅殿一與武當金殿同賜
  額聖化隆昌寺今藏經尚存
  竹里山在句容縣北六十里元和郡國志云山間
  有長澗髙下深阻方輿記云山途欹險號曰翻車
  峴晉劉牢之至竹里擒王恭帳下督顔延宋武帝
  軍於竹里破桓元將吳甫之是也六朝時京口至
  建康皆取道於此
  戍山在句容縣北六十里北臨大江府志云相傳
[011-25b]
  劉宋沈慶之曾此防戍
  崙山在句容縣東北五十里府志云東連駒驪山
  四十二福地也金陵志云唐肅宗時謁者伍達靈
  在此山得道去後記於絶頂石壁今尚存髣髴可
  辨下有伍達靈壇又十里為駒驪山
  虎耳山在句容縣東三十里一名苦耳山
  中山在溧水縣東十里元和郡國志云山出兔毫
  為筆精妙唐宋皆充貢宋周邦彦插竹亭記謂中
[011-26a]
  山為溧水之勝圖經云一名獨山謂孤聳不與羣
  山接也或轉訛為濁山
  東廬山在溧水縣東二十五里山形似廬唐十道
  志寰宇記皆云嚴光曽結廬於此因以為名有水
  源三一入秦淮一入馬沉港一入丹陽湖丹陽記
  云縣東有廬山故謂之東廬山非以東廬欲别匡
  廬也
  鸞山在溧水縣東南二十五里縣志云巔有育徳
[011-26b]
  泉渟渟一窟味甚甘冽中有蜥蜴嵗旱取水禱雨
  輒應相近有石城山舊有石城院冷水亭遺址
  回峰山在溧水縣東南四十里金陵新志云上有
  龍池下有龍泉有水注平陸
  仙杏山在溧水縣東南四十里舊志云絶頂有杏
  林及仙人足跡因名又有三仙壇三所及丹井清
  泉流入丹陽湖一名仙壇山
  觀山在溧水縣東南五十里山形陡峻有石屋可
[011-27a]
  容多人上有泉注池四時不竭
  芝山在溧水縣東南七十里並界髙淳溧陽景定
  志云山産芝草故名有洞數十梅仙洞者漢梅福
  居之又有李洞泉出沸湧有燕洞産石燕金陵志
  云宣州田頵舉兵邑人避難於此
國朝蕭秉晉有芝山記芝山在邑治東南七十里跨溧/陽境逺視之嶐然數阜也山多
  &KR0988石皆黝色鱗次疊疊成波紋大者如獅象如馬牛/小者如猿狖如禽鳥嶔㟢變態起㐲横側疑神工
  鬼斧刓刻以成每巨石聚處即隠洞穴舊謂有三/十六洞云今可尋者僅六七耳非土人導之不克
[011-27b]
  入入必令一人執松火而前初入之如墮深井闇/若長夜先後踵頂相接而下暗中有石級可尋忽
  至坦處可容數十百人石色紺赤光絢駭目即震/澤石不過也所稱古燕洞亦名堆霞入穴數十武
  忽排空矗起丈餘轉數武又變一狀每一折旁引/一門下坦可數十武中有石臺平起如席如儿云
  是仙子棋枰遊者至此得以憩焉仰視之螺旋而/上火光漸弱憾不能窺其頂也石燕見人輒驚飛
  鳴聲殷雷久之潛入竇穴昔黄山人所謂仍落為/石者妄也旁列三門亦漸狹委蛇陡峻其盡處一
  水如帶闊可五六尺深淺莫測遥望若有岸相對/人莫敢踰所謂仙凡隔處端在此矣黄龍洞僅如
  竇數折而下有巨石懸覆如板廣三四丈其色白/作龍蟠形皆石液所凝宛如刻畫者又一竇直上
  有大士像懸石壁間名觀音洞梅仙洞初入險陡/如鋸鋒客横行其上作蠏狀手攀東則足抵西下
[011-28a]
  視深闇如無底而坦處又堪坐卧天井洞景獨外/露不類他洞峰石叠甃如崩如墮忽一坦處方幾
  畝仰視髙三四丈如天井故名旁有穴兩折而下/不甚深平如屋風雨不及可陳几榻凡此數洞皆
  在邑界跨溧陽境者不悉志大約此山洞皆通連/或為榛莽所封或為亂石壅塞安得遊人如謝康
  樂之好事柳子厚之於馬退諸山則靈跡異境必/標而出之不致隠晦為幽壤耳又洞中最異者山
  泉洳濕泥水滴瀝欵汚人衣履然入者茍不言則/不稍染乂絶無蚊豸虺蜴之屬誠一邑之奇觀惜
  地界僻左名流罕至莫紀其/勝晉故從所覩而率記之
  㔶船山在溧水縣南十二里一名感泉山建康志
  云山陰有青絲洞泉脈澄泓四時不竭南有張沈
[011-28b]
  二士書堂井臼遺址不知何時人
  杜城山在溧水縣南十二里縣志云隋大業末杜
  伏威嘗屯兵於此因名明末有僧結廬其巔曰巢
  雲庵泉木幽勝
  無想山在溧水縣南十五里上有唐建禪寂寺南
  唐韓熙載讀書臺址古檜銀杏皆唐宋間植有招
  雲亭元謝瑛為記山頂有泉下注巖石間成瀑布
  清洪山在溧水縣南三十里上有石龍潭土人嘗
[011-29a]
  采石於此
  方山在溧水縣南六十里與芒山青龍洞相接
  石羊山在溧水縣西南三十七里府志云舊名金
  華山即黄初平叱石成羊處有牧羊仙洞
  臘山在溧水縣西南六十里府志云跨石臼湖東
  接鳯棲西迎雀壘山翠湖光極雲水烟嵐之勝鳯
  棲山近石臼湖雀壘在湖中
  乳山在溧水縣西三十里巖石巉削山下有玉乳
[011-29b]
  泉渟注澄澈味極佳明末閩人林茂之隠此
  烏山在溧水縣西北二十五里
  赤虎山在溧水縣北三十三里金陵志作赤龍
  大人山在溧水縣北三十五里瀬渚筆乘云一峰
  崛起聳抜特立淮水遶其前遥望蔚然深秀
  鎮山在髙淳縣東北一里縣志云髙淳古鎮也山
  因以名自石臼湖迤邐而來濱於固城縣治在焉
  學山在髙淳縣東一里先為朝元觀後建儒學因
[011-30a]
  名
  大遊山在髙淳縣東三十五里欲雨上出雲氣頂
  建北極廟南有石牛古蹟
  遊子山在髙淳縣東四十里金陵志云山周十里
  上有石壇舊傳孔子適楚經此
  遮軍山金陵志云髙五十五丈周二十二里在髙
  淳縣東五十里山北有水入固城湖湖濱有畫睂
  山與此山並峙
[011-30b]
  城門山在髙淳縣東五十里又荆山在縣東六十
  里
  木城山在髙淳縣東六十里縣志云突起平地甚
  奇峻昔紅巾之亂民樹柵其上守之因名相近有
  饒山有泉水旱不涸
  秀山在髙淳縣東南三十里金陵新志云西南有
  水下注平陸舊傳有仙過此以鞭畫路形如之字
  四面皆應今四之字見存山上松柏旋伐旋生亦
[011-31a]
  異驗云
  花山在髙淳縣東南四十里上産白牡丹名曰仙
  花舊傳有看花臺
  大山在高淳縣南六十里其水北流入固城湖
  鳯凰山在江浦縣治後相傳有鳯凰集此因名又
  名曠口山岡嶺迴環與定山西華龍洞諸峰綿亘
  數十里為一邑屏障南望長江右有泉名清惠
  平山在江浦縣浦子口東門外二里大江奔注此
[011-31b]
  山適當其衝壁立千尺其上有平山閣
  陰陵山在江浦縣南五十里舊志云相傳項羽迷
  失道處
  四潰山在江浦縣西南七十里舊志云項羽從二
  十八騎走東城至此為漢兵所圍羽依山為陣潰
  圍奔烏江因名石上有馬迹一名四馬山以上二/
  山亦見和州/
  馬鞍山在江浦縣西十里列嶂若屏其巔有飲馬
[011-32a]
  池冬夏不竭山後有觀音洞
  西華山在江浦縣西十五里縣志云峰巒巍峙特
  冠羣山有蓮華峰丈人石藏雲塢北澗南澗玉井
  泉諸勝為邑之最
  龍洞山在江浦縣西二十五里西接天井東連西
  華馬鞍定山綿亘甚逺怪石巉巖中有石洞相連
  洞中產龍禱雨多應
  天井山在江浦縣西三十里龍洞山之西上有石
[011-32b]
  罅深不可測
  東龍山在江浦縣西四十五里縣志云上有祈澤
  壇清泉白石林壑幽美唐張籍讀書處尚有遺址
  對峙者有西龍山又縣西六十里有翠雲山
  福龍山在江浦縣東北十二里一峰陡聳俯瞷大
  江南北如出牖下怪石巉巖中饒巖洞上有龍池
  冬夏不竭陳廷策記云上徑仄陡忽轉平衍為玉
  虚觀納光激景神居福地於斯為勝
[011-33a]
  定山在江浦縣東北二十五里以北屬六合有獅
  子峰達摩宴坐石珠泉諸勝明莊文節㫤居此其
  右有玉屏山平衍可坐千人眺矚甚逺
  六合山在六合縣南六十里即江浦定山也有寒
  山獅子石人雙鷄芙蓉妙髙六峰對峙環合縣以
  此名按江浦縣明洪武九年析六合縣滁和二州
  置今五峰在縣境唯獅子峰入江浦境中山多泉
  石巖壑之勝
[011-33b]
  宣化山在六合縣南六十里有宣化鎮按六合縣
  志載嘉定志云晉安帝置秦令於六合宣化鎮舊
  志據之而改秦令為秦郡以六合故棠邑安帝改
  為秦郡也然宋書志有秦令元嘉六年以臨涂併
  秦即六合之地況鎮名宣化冠以六合則六合何
  名若是縣名則名從隋始詳考通鑑隋紀晉王廣
  帥大軍屯六合鎮桃葉山張舜民曰桃葉山即今
  𤓰步鎮之境唐季又有六合鎮將張約則是𤓰步
[011-34a]
  鎮又名六合鎮宋史云張浚議築宣化城即宣化
  鎮地理通釋吳氏曰大江之南十郡之間其要不
  過此渡下流最𦂳者建康之宣化本六朝鎮戍之
  要地當是嘉定志云六合宣化二鎮傳寫脱二字
  也
  桃葉山在六合縣南六十里舊志云隋伐陳詣冶
  山祗垣寺問解脱禪師何以克陳對云乘桃必克
  乃造桃葉舟渡江息此山傍故名
[011-34b]
  晉王山在六合縣南六十里府志云舊有晉王城
  相傳即隋伐陳時晉王廣所築山之西為宣化山
  瓜步山在六合縣東南二十里陸游入蜀記云瓜
  步山蜿蜒蟠伏臨江起小峰頗巉峻絶頂有元魏
  太武廟廟前大木可三百年一井已眢傳以為太
  武所鑿不可知也太武以宋文帝元嘉二十七年
  南侵至瓜步鑿瓜步山為蟠道於其上設氊廬大
  會羣臣疑即此地周世宗伐南唐齊王景達自瓜
[011-35a]
  步渡江距六合二十里設柵亦此地也
  小帆山在六合縣東南四十里寰宇記云即小石
  山也大江中流矗起石峰參天若張帆然又以白
  石如礬俗呼礬山上有落帆將軍廟又名石帆舊
  志云山北有出佛洞山之東即黄天蕩江流至此
  甚險今則洲生江狹稍為安瀾矣
  赤岸山在六合縣東南四十里寰宇記云山髙十
  二丈土色皆赤臨大江故名晉郭璞江賦鼓洪濤
[011-35b]
  於赤岸羅含詩赤岸若朝霞杜甫山水圖歌赤岸
  水與銀河通王維詩帆映丹陽郭楓攢赤岸村皆
  指此
  靈巖山在六合縣東十五里嘉定志云山無鋭峰
  巖巒層聳四面如一郟滂以為巖峻常有靈瑞故
  名有偃月巖蔡老人洞龍王泉鹿跑泉瑪瑙澗
  方山在六合縣東四十里四面平正故曰方山宇
  文周置方州梁建寺其上曰興雲古樂府云聞歡
[011-36a]
  逺行去相送方山亭即此地也
  横山在六合縣東北三十里山形平望若横與江
  寧縣南横山頗相類故亦名横山府志云元魏於
  此置横山縣山陽有禪證寺即梁昭明讀書堂也
  馬頭山在六合縣東北三十五里山峰雄秀絶頂
  一石髙丈餘中一穴水清而不竭莫測深淺世傳
  有龍居焉
  苻融山在六合縣東北三十五里嘉定志云苻融
[011-36b]
  嘗城此因名俗作芙蓉城距五里有墖山
  冶山在六合縣東北五十里府志云巑岏九十九
  峰跨六合天長二縣相傳吳王濞冶鑄處今上有
  漢鑪韝將軍廟蜀岡自此始
  白土岡在上元縣東北十五里北連鍾山南接秦
  淮其土色白故名隋書云賀若弼於此擒蕭摩訶
國朝順治十六年總督郎廷佐大破海冦於岡下
  金陵岡在上元縣西北龍灣路上金陵新志云秦
[011-37a]
  厭東南王氣鑄金人埋於此後莫知所在
  落星岡在江寧縣西南三十里一名落星墩南齊
  書云陳顯達平旦以數千人登落星岡新亭諸軍
  遁還又唐李白金陵江上遇蓬池隠者詩自注云
  時於落星石以紫綺裘換酒為歡按落星石在此
  岡之下明焦竑落星岡懐古詩樓堞新亭戍山川
  自昔多曾聞沽酒客一著綺裘過可兩證也
  土門岡在江寧縣聚寶門外長千里即宋楊邦乂
[011-37b]
  殉節處今有褒忠祠及剖心處三字石碣墓在岡
  上
  石子岡一名石子墩在江寧縣南十五里呉志云
  建業南有長陵在石子岡孫峻害諸葛恪投於此
  輿地志云宋大明中起觀風亭於上云即新亭岡
  古送行處按石子岡有三西岡在安徳門外與白
  楊路近東岡雨花臺下梅岡是也中岡乃諸葛恪
  所投處即城南之鳯臺岡
[011-38a]
   大鳯岡在溧水縣西五里舊志云春秋時有鳯凰
   飛至此岡故名或傳大為待
   桃花岡在髙淳縣東南十五里上有九十九墩
   蜀岡在六合縣東北三十里南接儀徵東連江都
   綿亘數十里一名崑崙岡鮑照蕪城賦云軸以崑
   岡即此蓋六合為蜀岡之首而蕪城其尾也
   黄悦嶺在江浦縣北十五里縣志云兩峯髙聳石
   脊連亘地號險阻明初始鑿山開路遂成南北孔
[011-38b]
   道
   駱駝嶺在江浦縣東北二十五里定山之北重山
   複道石磴崎嶇東葛城達浦子口必經此地為大
   江以北門戸
   燕子磯在上元界觀音門外磴道盤曲而上丹崖
   翠壁淩江欲飛絶頂有亭能攬江天之勝
聖祖仁皇帝南廵屢幸此附/明吕柟遊燕子磯記己丑二/月王子
   崇邀陸伯載及予同遊燕子磯登𢎞濟寺寺西則/觀音巖也怪石礌埀蒼黛參差上接雲霄而大江
[011-39a]
  自龍江關西來直過其下觀音閣亦傍巖下就江/漘築基上又竪九柱皆丹柱上棚棧構閣閣三面
  皆欄杆憑之瞰江若在樓船頂立也是時晴見萬/里日映碧流江豚吹浪上下西望定山如蛾睂東
  指瓜歩如丘垤他山皆閃閃㝠㝠如落鴈蹲鴻不/可辨矣昔予在解州嘗遊龍門眺砥柱登流丹亭
  汲河烹茶以弔禹墳至此乃勃然興懐將天下奇/觀尚有過斯二者乎閣東厓有白巖喬公篆書刻
  石上而子崇伯載至乃復同升閣上流覽歎賞列/席懸巖上對江而酌酒肴既行卒爵欲往遊燕子
  磯乃招二篙師泛舟行至觀音港登漢壽亭侯廟/先至水雲亭其扁為予友景前溪書精采如神乃
  面江小坐遂上謁漢壽亭侯祠左有大觀亭亦前/溪書至此看江日隠斷雲烟霞霏微蒼茫無際矣
  遂攀松捫蘿以上燕子磯磯皆巉石壘起水圍三/面其石罅猶見江轉磯底可以髙覽八極也乃坐
[011-39b]
  中磯道士曰五七年前江衝磯前深不可測自立/關廟後水頗逺磯而去今南徙磯東數百家矣二
  君皆補和前詩子崇又命行酌興酣北望泰山東/瞰滄海灝氣縈迴靈光掩映不知此身之在天地
  間/也
  赤石磯在江寧縣東南城外長河東來有赤石
  枕中流居人競種石榴花每盛夏時縁堤岸燦若霞
  錦為畫舫歡遊之所
  華陽洞在句容縣茅山泉洞記云洞内東西四十
  五里南北三十五里四郭上下皆石空懸百七十
[011-40a]
  丈陰路所適七塗九原四方交通五門闔闢小徑
  阡陌不計也飛鳥交横風雲蓊鬱原阜壠堰草木
  水澤與外無異所謂第八洞天以此
  青龍洞在句容縣茅山洞前多怪石奇秀森列流
  泉厯旱不竭乾道志云洞口纔二尺餘僅可容人
  傴僂而入其中平廣深不可測與諸洞暗通洞外
  大石有窪處狀如人跡俗呼仙人跡
  大江金陵志云府城在大江東南自府西南一百
[011-40b]
  十里之慈姥山至府東北之下蜀岡凡二百餘里
  一名揚子江江乘記云大江自縣西一百二十里
  承當塗分觜浦上田為界紆迴二百九十三里與
  和州烏江及揚州六合並分中流為界西引蜀流
  南下交廣東㑹滄溟北達淮泗自大禹所鑿之迹
  無不通焉呉録云魏文帝至廣陵臨江觀兵權嚴
  設固守帝見波濤洶湧嘆曰固天所以限南北也
  遂歸胡三省通鑑注云江水東流自武昌漸漸向
[011-41a]
  北蓋南紀諸山所迫陂池之勢漸使之然也至於
  江寧江流愈北建康當其下望歴陽壽陽皆直西
  故建康謂歴陽皖城以西皆曰江西而江西亦謂
  建康為江東建康謂采石為西州京口為北府皆
  地勢然也府志云今府境之江南岸上自慈姥浦
  下至下蜀港二百里而遥北岸上自浮沙口下至
  采溝不及二百里江之支流旁出者大曰河小曰
  港曰溝曰渡石激水曰磯水中可居者曰洲兩山
[011-41b]
  間曰夾縈迴曰套水所注曰浦江流南北遷徙今
  昔逈殊異時江泊石頭後徙而北今又漸南然尚
  去石頭十餘里兹志其可知者自慈姥浦而東下
  為䥥刀灣為烈山港有磯突出湍間名亂石磯又
  東北即白鷺洲其南岸曰犢兒磯上接江寧浦口
  下為大勝河自大勝河以東有水數曲曰響水溝
  燈盞溝上新河中新河下新河皆瀕江要地其北
  岸則芝麻河穴子河王家套八字溝皆列墩瞭望
[011-42a]
  處也又有洲曰長洲白沙梅子句容秀才火藥等
  洲皆在江浦境南岸自下新河而東為草鞋夾其
  外為道士洲上有屯駐處曰江心營近南曰䕶國
  洲中口洲自道士洲直抵北岸為浦子口又東以
  達於瓜步其濱江諸洲曰攔江曰工部官洲老洲
  柳洲趙家洲曰匾擔洲洲東為匾擔河其北即滁
  口河也江流至此亦曰宣化漾有洲亦名新河其
  下為&KR0552山山屹立中流石色白類&KR0552故名又數里
[011-42b]
  為西溝近黄天蕩為東溝二水自江出皆折而西
  與儀徵縣接六合江盡此矣南岸中洲口而下有
  山踞江而出者曰焦家觜又東曰觀音山水曰觀
  音港港口聳石下瞰江水曰燕子磯歴濤山唐家
  渡袁家河東陽港遂接黄天蕩中有洲屬上元縣
  其上為草場自龍潭而東洲渚限隔有斜臈洲太
  子洲洲外為老鴉夾又東為天寧洲皆句容界其
  支水分流曰白家溝楊家港雙溝港羅泗港而邪
[011-43a]
  溝尤為津要自此而東遂與鎮江接此近時江道
  之可紀者也
  珍珠河在府北宋行宫後金陵志云陳後主泛舟
  遇雨水生浮漚宫人指為珍珠因名通䕶龍河南
  唐築城後惟西北僅存
  䕶龍河在府東北宋鑿即舊子城外三面濠也府
  志云在上元縣治東北引而南合於青溪今堙廢
  逾半
[011-43b]
  靖安河在府東北靖安鎮宋吳聿記自金陵抵白
  沙江流曠數百里波濤洶湧其尤者為樂官山李
  家漾宣和六年發運使盧公得古漕河於靖安鎮
  之下缺口取徑道於青沙夾取北岸穿丹月港由
  港尾越北小江入儀徵新河以易大江百有五十
  里之險以上俱上元縣/
  新開河在府治西南韓世忠碑記云宋建炎四年
  開自三山橋厯石城定淮諸門由草鞋夾以達於
[011-44a]
  江即下新河也
  新河在府西江東門外五里通大江曰中新河又
  名直江口設關防禦稍南出大江曰上新河以通
  市舶以上俱江寧縣/
  胭脂河在溧水縣西十里府志云其地有胭脂岡
  因名明初命崇山侯李新鑿石穿流通蘇浙糧運
  於此
  胥河在髙淳縣東南四十里縣志云春秋時伍員
[011-44b]
  伐楚鑿河由鄧埠抵廣通鎮因名
  澄溝河在髙淳縣西三十五里宣水由此入蕪湖
  太平近宣岸水濁此水獨清
  浦子口河在江浦縣東二十里源出定山由浦子
  口西入江
  沙河在江浦縣東三十里府志云宋天禧中范仲
  淹領漕事以大江風濤之險開此河引江水支流
  下至瓜步入江即六合縣之長蘆河也按宋會要
[011-45a]
  天聖三年發運使張綸請開真州長蘆口河屬之
  江與志異
  後河在江浦縣西北三十五里源出廬州舊梁縣
  至縣境茅塘橋出瓜步府志云即滁河之下流也
  冶浦河在六合縣東三里自冶山流入與滁水合
  滁河在六合縣西南源出廬州舊梁縣經滁和界
  流入東南三十餘里至瓜步入江滁古作涂通鑑
  辨誤吳作堂邑涂中堨令涂中之水以為塘也今
[011-45b]
  滁州之全椒六合古堂邑地三國時謂之涂中又
  北齊太建五年於秦郡置秦州州前江浦通涂中
  唐滁州六合縣即其地
  後湖在府北二里即𤣥武湖南史元嘉二十三年
  築北堤立𤣥武湖於樂遊苑北宋史河渠志云知
  昇州丁謂言城北有後湖往時給為民田凡七十
  六頃出租錢數百萬蔭溉之利遂廢今欲迹舊制
  復治岸畔疏為塘陂以蓄水使負郭無旱嵗詔從
[011-46a]
  之六朝事蹟吳寶鼎元年開城北渠引後湖水流
  入新宫今城北十三里有古池俗呼為後湖是也
  丹陽記云後湖一名練湖晉元帝時為北湖肄舟
  師於此宋元嘉中有黑龍見改為𤣥武湖又名蔣
  陵湖秣陵湖習武湖及昆明池飲馬塘放生池諸
  名吳宋皆嘗引其水以入宫牆苑囿南唐近事云
  周迴四十里山川掩映如畫六朝舊迹多出其間
  明初貯天下圖籍於湖中洲上附/明計宗道過後
[011-46b]
  湖記天下版籍盡載貯後湖南京户部官率嵗一/往磨勘正德壬申秋予叨職寄斯役自八月
  至十月始訖事凡過湖必出太平門命舟行可七/八里許一望渺漫光映上下微風播揚文漪聿興
  蕩漾烟波之上莫不情暢神爽若遊仙焉予間立/顧其嵯峨霄漢之表王氣鬱蔥而峙乎東南者鍾
  山也疊連如屏如幃在西北者幕府山也巒嶺偃/蹇盤伏於地而松森其上者覆舟山也挺抜而凸
  出城頭殿角參差浮圖聳空者雞鳴山也山東西/一帶列如懸榜者世傳臺城也崚嶒冒水而出者
  島嶼也傍視三法司隠隠錯落雲水之&KR1008重岡疊/阜遥連於其外巋然而鸞鳯峙騰然而蛟龍走矣
  其中逺近芳洲相聚如五星紅紫烟花畢絢如匹/錦鷗鷺鳬鴻載飛載鳴鰷鱨鰋鯉以潛以泳則已
  目飫而心怡矣忽驚風暴作洪濤舂撞篙人惶懼/挐舟艤岸而行經敗荷聞香氣猶襲人浮藻亂荇
[011-47a]
  牽舟綴楫乃引入曲渚兩岸薈蔚須臾抵小陂遂/捨舟以陟焉命𨽻翦荆分莽排霧穿雲逡巡而進
  見數處頺垣廢址意前朝遺跡令人慨歎而叢林/䝉翳追探前路尚空衆共憊焉或藉草坐茵箕踞
  少憩復乃望一髙丘隷指曰此相傳郭仙墩也衆/狙猱以上四圍樹林蔽日復下故道向新建册庫
  過石橋延佇其上騁望雲水茫茫清颷颯颯遂相/與擕手入舊庫之洲攝齊而升𤣥武㕔則黄門趙
  君惟賢已先渡見予軰殊訝既而聞述所遇則又/曰是何奇也予往反數矣而未有若諸君所遇者
  衆亦相與慰喜以為非因風之故則誰使之一探/此奇哉凡以事晨至及暮而歸則見日光射水晚
  霞相蕩回視湖上諸宇在蒼烟杳靄間不啻蓬萊/閬苑然豈不信為勝地哉昔歐文忠公以金陵錢
  塘山川人物之盛各為一都㑹錢塘莫美於西湖/金陵莫美於後湖固遊冶之所趨也我皇祖奮出
[011-47b]
  江表收天下版籍建庫而儲之於此特設科部官/司之禁非公遣不得至則凡好遊者雖慕幽遐瑰
  瑋之觀無因可及而吾儕今獲因公而/至而又探奇於無心之㑹豈非至幸哉
國朝余賓碩𤣥武湖詩序建康實録云呉寶鼎二年開/城北渠引後湖水流入新宫
  丹陽記云後湖一名練湖一名蔣陵湖徐爰釋問/云本桑泊晉太興三年始築長堤以壅北山之水
  又名北湖宋元嘉中黒龍見立三神山於湖上更/名𤣥武湖孝武大明中肄舟師於此亦謂之昆明
  池復於河側作竇通水入華林園天淵池南唐邇/事云金陵城北有湖周迴數十里一日馮謐舉𤣥
  宗賜賀監三百里鑑湖曰余非敢望此但得賜後/湖亦暢平生也徐鉉曰主上尊賢下士常若不逮
  豈惜一後湖所乏者知章耳熙寧八年王安石奏/廢為田開十字河立四斗門以洩湖水跨湖為橋
[011-48a]
  以通往來嵗久湮塞今所存者十分之二耳明初/置庫於湖中以貯宇内版籍今廢洲傍有小丘名
  郭公墩或云/郭璞葬此
  太子湖一名西池又名樂遊池在府北六里吳宣
  明太子所創晉明帝為太子修西池養武士於内
  張陣湖在府治西北石頭城後府志云相傳晉軍
  與蘇峻戰處
  穏船湖在府治西北金川門外府志云明初引江
  水瀦以泊舟
[011-48b]
  半陽湖在府東北四十里一名半湯泉南徐州記
  云水同一壑而泠熱相半民引熱水溉稻一嵗再
  熟以上俱上元縣/
  莫愁湖在府西三山門外相傳盧莫愁居此因名
  附/明顧起元莫愁湖考江左今有莫愁湖在西城/南按古樂府有莫愁樂石
  城樂唐書樂志曰石城有女子名莫愁善歌謡石/城樂第二歌云陽春百花生摘插環髻前捥指蹋
  忘愁相與及盛年莫愁樂云莫愁在何處莫愁石/城西艇子打兩漿催送莫愁來尚未詳也莫愁盧
  家女子善歌唱嘗入楚宫李商隠詩如何四紀為/天子不及盧家有莫愁是也莫愁村今在承天府
[011-49a]
  漢江西石城在州西北晉羊祜所建鄭谷詩石城/昔為莫愁鄉莫愁魂散石城荒江人依舊棹舴艋
  江岸還飛雙鴛鴦王横詩村近莫愁連竹塢人歌/楚些下蘋洲又沈佺期詩盧家少婦鬱金堂即此
  也按通考載梁武帝詩洛陽女兒名莫愁云/莫愁盧家女洛陽人則莫愁又有兩人矣
  三城湖在府西南七十三里龍口山下湖中舊有
  三小城因名
  婁湖在府東南十五里輿地志云呉張昭所鑿昭
  封婁侯因名宋時築為苑南史云沈慶之有園舍
  在婁湖一夜攜子孫徙居之以宅還官陳書紀云
[011-49b]
  太建十年立方明壇於婁湖以上俱江寧縣/
  絳巖湖在句容縣西南三十里一名赤山湖府志
  云吳赤烏中築赤山塘引水為湖厯代修築唐天
  寶時改為絳巖唐書地理志云麟徳中令楊延嘉
  因梁故隄置後廢大厯十二年令王昕復置周百
  里為塘立二門以節旱潦
  江城湖在句容縣西北六十里
  丹陽湖在溧水縣西七十里髙淳縣西南三十里
[011-50a]
  府志云湖周一百九十五里東連石臼固城二湖
  其源有三出徽州府黟縣者為舒泉出廣徳州白
  石山者為桐水出溧水東廬山者為吳漕水俱匯
  合於丹陽湖分二流一西出蕪湖一北出當塗姑
  孰溪俱入江
  石臼湖在溧水縣西南四十里髙淳縣西二十里
  西連丹陽湖府志云一望渟泓中有軍山塔子山
  馬頭山雀壘山
[011-50b]
  固城湖在髙淳縣西南五里西通石臼丹陽二湖
  與當塗宣城分界湖水舊由宜興入太湖後築五
  壩遂與太湖隔
  秦淮在府治東南相傳秦時所鑿丹陽記云秦鑿
  金陵方山斷處為瀆即今淮水經城中入大江是
  曰秦淮建康實録云秦淮水舊名龍藏浦有二源
  一出句容華山南流一出溧水東廬山北流合流
  於方山埭貫城中西注大江其水經流三百里地
[011-51a]
  勢髙下屈曲自然不類人功疑非始皇所鑿也孫
  吳至六朝都城皆去秦淮五里吳時夾淮立栅十
  餘里史所稱栅塘是也梁天監九年新作縁淮塘
  以防漲溢又作兩重栅皆施行馬自石頭至方山
  運瀆總二十四渡皆浮航往來亦曰二十四航楊
  吳時改築金陵城乃貫秦淮於城中
  横塘在府治東南金陵覽古云吳大帝自江口縁
  淮築堤謂之横塘左思吳都賦所云横塘查下樓
[011-51b]
  臺之勝天下莫比者也自横塘而北接於栅塘即
  今秦淮逕口矣以上俱江寧縣/
  青溪在府治東七里南史作清溪建康志云青溪
  水發源於鍾山接於秦淮逶迤九曲有七橋跨其
  上建業實録云吳赤烏四年鑿東渠通北塹以洩
  𤣥武湖水逶迤十五里名曰青溪自楊吳城金陵
  青溪遂分為二今自竹橋西入舊城城濠者乃從
  潮溝西南流之故道自舊内旁南流經淮清橋入
[011-52a]
  秦淮者城中所存之一曲也
  長溪在府東南六十里丹陽記云湖熟前有長溪
  受句容赤山湖水入秦淮
  梅花水在府治北觀音門内興善寺源自石罅中
  出
  烏龍潭在府治西北石城門側潭畔園林環列亭
  榭參差為遊覽勝處府志云相傳有烏龍見故名
  下蜀港在府東北百里一名官港以上俱上元縣/
[011-52b]
  大城港在府治西南府志云合板橋新林等浦水
  由大勝關入江為江流險阨處旁有隴阜亦曰大
  城關
  蔡洲在府西南十二里府志云蔡洲周迴五十三
  里一名蔡家涇其别渚為張公洲通鑑晉咸和五
  年陶侃舟行直抵石頭至蔡洲胡三省注云蔡洲
  在石頭西岸又梁承聖元年王僧辨督諸軍至張
  公洲注云張公洲即蔡洲
[011-53a]
  白鷺洲在府西三里與新林浦相對宋曹彬破南
  唐兵駐於此建康志云秦淮源出句容溧水兩山
  間合流至建康之左分為二支一支入城一支繞
  城外共夾一洲曰白鷺太白所謂二水中分白鷺
  洲者也府志近以三山門外西關中街水環繞處
  當為白鷺洲蓋沿襲舊名非其地矣
  烈洲在府西南七十里以在烈山下名内有小河
  避風泊舟以上俱江寧縣/
[011-53b]
  蟹浦在府西北十六里輿地志云白下城西南有
  蟹浦源出鍾山北流九里入江齊崔慧景軍敗單
  騎走蟹浦是也
  江乘浦在府西北十七里史記云秦始皇東遊還
  過呉從江乘渡即此其浦發源石城山東入江舊
  因為縣名
  白社浦在府東北二十五里金陵故事云發源鍾
  山西注秦淮一名鍾浦以上俱上元縣/
[011-54a]
  新林浦在府西南二十里宋開寶中曹彬破南唐
  兵於新林浦即此水經注云江水經三山又湘浦
  出焉水上南北結浮橋渡水故曰版橋浦江又北
  經新林浦輿地志云梁武帝從新亭鑿渠通新林
  浦胡三省通鑑注建康府城西南江寧鎮北有版
  橋市其地與新林相近謝眺所云新林向版橋張
  舜民曰出秦淮西南行循東岸行小夾中十里至
  版橋店建康實録云新林南上十里至孫林又南
[011-54b]
  上十里至版橋
  查浦在府西石頭城南十里大江南岸建康實録
  云晉陶侃屯查浦李陽與蘇逸戰於查浦盧循犯
  建業宋武帝栅石頭斷查浦以拒之皆此浦南上
  十里即新亭
  秣陵浦在府南五十里輿地志云浦以縣名源出
  竹堂山北流八里入葛家湖又十里入長溪合於
  秦淮
[011-55a]
  江寧浦在府南七十五里府志云源出當塗縣界
  長三十里經故江寧縣入大江南史云侯安都襲
  破齊兵於江寧浦口是也
  蘼蕪澗在府治東南青龍山南唐故事云齊處士
  劉瓛居此為儒林之宗年四十未婚其友為娶王
  氏乃就澗折蘼蕪而去
  躍馬澗在府南五里一名南澗宋有南澗樓以上/
  俱江寧縣/
[011-55b]
  芳草澗在六合縣東水入冶浦河
  瑪瑙澗在六合縣靈巖山下石有五色瑩秀可愛
  桐樹灣在府東秦淮上鎮淮橋東舊植桐樹甚繁
  因名宋人稱為桐林
  汝南灣在府東八里當秦淮曲折處晉汝南王渡
  江家於此
  運瀆在府治西運瀆志云呉赤烏三年使左臺御
  史郄儉引秦淮抵倉城以通運道今斗門橋南乃
[011-56a]
  秦淮入運瀆處經太平橋與青溪合
  湖溝在府治西客座贅語云吳赤烏中鑿湖溝以
  引江水連青溪南抵秦淮西通運瀆北接後湖今
  舊内城下流入竹橋者其故迹也以上俱江寧縣/
  河子溝在六合縣東南二十五里舊名急流江宋
  淳熙初所開新河之下流入於江
  珍珠泉在江浦縣東北二十里定山西南山麓其
  地有泉噴出若散珠遂以為名東流入於江
[011-56b]
  湯溝泉在江浦縣北三十里駱駝峯北流入三叉
  河達於江附/明陳沂金陵諸水圖考金陵在大江/東南自慈姥
  山下至蜀渡古稱天塹臣浸之境也秦鑿淮吳鑿/青溪運瀆楊吳鑿城濠宋鑿獲龍河宋元開新河
  國朝開御河城濠今諸水交錯互流文脈靡辨據/經考之自方山之岡壟兩涯北流西入通濟水門
  南經武定鎮淮飲虹三橋又西出三山水門沿石/城以達於江者秦淮之故道也自太平城下由湖
  溝南流入大内又西出竹橋入濠而絶又自舊内/旁繞出清橋與秦淮合者青溪所存之一曲也自
  陡門橋西北經乾道大平諸橋東連内橋西連武/衛通濟城内旁納秦淮又自通濟城外與秦淮分
  流繞南經長干橋至於三山水門外與秦淮復合/者楊吳之城濠也自昇平橋達於上元縣後至虹
[011-57a]
  橋南接大市橋者䕶龍河之遺跡也自三山門外/達於草鞋夾經江東橋出大城港與隂山運道合
  者皆新開河也東出青龍橋西出白虎橋至柏川/橋入濠者今大内之御河也若城外落馬澗諸水
  不能悉/載焉
 
 
 
 
 
[011-57b]
 
 
 
 
 
 
 
 江南通志卷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