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2k0035 欽定熱河志-清-和珅 (master)


[063-1a]
欽定四庫全書
欽定熱河志卷六十三
 建置沿革九
  眀
[063-2a]


[063-3a]
 明
  眀初屬北平府尋改屬北平行都司為大寧衛新
  城衛富峪衛㑹州衛全寧衛營州衛興州衛地今
  承徳府本地灤平縣豐寧縣為興州左右中前後
  五衛及宜興守禦千户所地豐寧縣西北境兼得
  開平衛地平泉州為大寧新城富峪㑹州四衛及
  寛河守禦千户所地赤峯縣為全寜衛地南境為
  大寧衛地建昌縣朝陽縣為營州左右中前後五
[063-3b]
  衛地朝陽縣東兼得大寧衛地後俱廢
   按眀實録洪武三年七月辛夘以古北口山外
   興州雲州𨽻北平府四年罷山後諸州徒其民
   於山南眀史未詳乃史家之漏以實録為據知
   眀初尚仍元時州縣之制也但不乆旋罷其併
   省之跡遂不可考耳
  明史地理志北平行都指揮使司本大寧都指揮
  使司洪武二十年九月置治大/寜衛二十一年七月更
[063-4a]
  名永樂元年三月復故名僑治保定府而其地遂
  虚西南距北平布政司八百里
  大寧衛元大寧路治大定/縣屬遼陽行省洪武十三年為府屬北
  平布政司尋廢二十年八月置衛九月分置左右
  中三衛尋又置前後二衛二十八年四月改左右
  後三衛為營州左右中三䕶衛永樂元年二月省
  又徙中前二衛於京師直𨽻後軍都督府洪武二/十四年
  四月寧王府建於此永樂元年遷於江西南昌南/有土河東南有大鹻塲東北有惠和縣又有武平
[063-4b]
  縣東有和衆縣元俱屬/大寧路洪武中俱廢
   按大寧衛治即元大寧路大定縣治復兼有元
   時惠和縣武平縣及和衆縣境當為今平泉州
   屬喀喇沁扎薩克公旗喀喇沁右翼旗及赤峯
   縣南境地又迤東北至建昌朝陽縣屬敖漢奈
   曼旗迤東至朝陽縣屬喀喇沁左翼旗地方輿
   紀要謂大寧衛東至泰寧夷衛七百里南至永
   平府邊四百五十里西南至喜峯口邊四百八
[063-5a]
   十里西至開平衛四百三十里自衛至京師八
   百里葢營州興州諸衛皆統於大寧都司也
  新城衛洪武二十年九月置永樂元年廢距行都
  司六十里
   按新城即今之黒城在大寧城之西南為今平
   泉州屬喀喇沁扎薩克公旗地
  富峪衛本富峪守禦千户所洪武二十二年二月
  置二十四年五月改為衛永樂元年二月徙置京
[063-5b]
  師直𨽻後軍都督府距行都司一百二十里
   按富峪衛在新城之西南為今平泉州屬喀喇
   沁扎薩克公旗南境地
  㑹州衛洪武二十年九月置永樂元年廢南有冷/嶺西北
  有馬盂山廣袤千里土河之源出/焉下流合於潢河又南入於遼水
   按㑹州衛在富峪城之西南為今平泉州境在/州
   治南二/十里馬盂山廣袤千里乃史志之誤詳見/山門
  全寧衛元全寧路直/𨽻中書省洪武中廢二十二年四月置
[063-6a]
  衛永樂元年廢有潢河又/有黒龍江西南距行都司二百原/本
  缺/
   按全寧衛在大寧衛之北即元之全寧路在魯
   王分地中者在今赤峯縣北巴林旗境志稱衛
   西南距行都司二百里以外地有潢河潢河經
   流赤峯縣翁牛特旗境方位相合所云黒龍江
   當即巴林旗境之黒河耳
  營州左屯衛洪武二十六年二月置永樂元年三
[063-6b]
  月徙治順義縣屬大寧都司南有/塔山
   按塔山今在土黙特左翼旗之東南是營州左
   衛為今朝陽縣屬土黙特左翼旗地
  營州右屯衛元建州屬/大寧路洪武中州廢二十六年二
  月置此衛永樂元年三月徙治薊州屬大寧都司
  西北距行都司四百里
   按營州右衛即元建州為今朝陽縣屬土黙特
   右翼旗西南境地
[063-7a]
  營州中屯衛元龍山縣/屬大寜路洪武中縣廢二十六年二
  月置此衛永樂元年三月徙治平谷縣西屬大寧
  都司南有/榆河
   按營州中衛即元龍山縣為今建昌縣屬喀喇
   沁左翼旗南境地
  營州前屯衛元興州屬/上都路洪武三年七月屬北平府
  五年七月廢二十六年置此衛永樂元年三月徙
  治香河縣屬大寧都司西有新開嶺南有老河源/出馬盂山流經此又經行
[063-7b]
  都司城東東北入於潢河西南有興安/縣元屬興州順帝後至元五年四月廢
   按眀營州諸衛於元時為興中州地屬大寧路
   其興州五衛則為元興州地屬上都路是興中
   州之與興州一在今朝陽縣一在今灤平縣相
   距甚逺眀地理志於營州前衛下注元興州都
   路者誤也至老河經流之地自當在大寧衛新
   城衛境與營州無渉而去興州亦甚逺並誤又
   志於大寧衛㑹州衛下俱注有土河而於營州
[063-8a]
   前衛下别注有老河亦未知土河與老河本為
   一水耳
  營州後屯衛洪武二十五年八月置永樂元年三月
  徙治三河縣屬大寧都司
   按明志於營州五衛俱未詳距行都司之道里
   營州本以興州故城得名而左右中諸衛無即
   治營州故城者明太祖實録洪武二十五年八
   月庚申置營州後屯衛二十六年二月壬辰置
[063-8b]
   營州中前左右四屯衛後衛獨最先置者疑其
   即治興中州城也
  興州左屯衛洪武中置永樂元年二月徙治玉田
  縣直𨽻後軍都督府
  興州右屯衛洪武中置永樂元年二月徙治遷安
  縣直𨽻後軍都督府
  興州中屯衛洪武中置永樂元年二月徙治良鄉
  縣直𨽻後軍都督府
[063-9a]
  興州前屯衛洪武中置永樂元年二月徙治豐潤
  縣直𨽻後軍都督府
  興州後屯衛洪武中置永樂元年二月徙治三河
  縣直𨽻後軍都督府
  寛河守禦千户所洪武二十二年二月置永樂元
  年二月徙治遵化縣仍屬大寧都司又僑置寛河
  衛於京師直𨽻後軍都督府東南有寛河一名豹/河下流經遷安縣西
  北又東合/於灤河
[063-9b]
   按寛河即今之寛城在㑹州城之南今平泉州
   南境地
  宜興守禦千户所元宜興縣屬興州致和/元年八月升為宜興州洪武二
  年兼置衛屬永平府三年三月屬北平府六月改
  衛為守禦千户所五年七月州廢存所永樂元年
  所廢
   按宜興所即宜興州在今灤平縣境其興州五
   衛道里未詳大約兼有今承徳府本境及灤平
[063-10a]
   縣豐寧縣地其西北為開平衛即元之上都路
   洪武二年為府屬北平行省尋廢州置衛屬北
   平都司永樂元年二月徙衛治京師直𨽻後軍
   都督府四年二月還舊治宣徳五年遷治獨石
   堡改屬萬全都司而令兵分班哨備於此後廢
   又有開平左右中前後五衛於洪武二十九年
   置永樂元年廢並在今多倫諾爾㕔界今豐寧
   縣之西北境亦開平衛地也
[063-10b]
  後為諾音舊作朶顔/今改正衛及泰寧衛地
  今承徳府本境灤平縣豐寧縣平泉州建昌縣為
  諾音衛地朝陽縣為泰寧衛地
  明史地理志景泰四年明實録/作元年泰寧等三衛乞居
  大寧廢城不許令去塞外二百里居住天順後遂
  入於三衛外國諾音𫝊諾音福餘泰寧髙皇帝所
  置三衛地也自大寧前抵喜峯口近宣府曰諾音
  自錦義厯廣寧至遼河曰泰寧自黄泥窪逾□陽
[063-11a]
  鐵嶺至開原曰福餘獨諾音地險而强乆之皆叛
  去成祖從燕起靖難厚賂三衛説之來遂擁寧王
  西入闗成祖復選其三千人為竒兵從戰天下既
  定徙寧王南昌徙行都司於保定遂盡割大寧地
  畀三衛以償前勞
  昌平山水記大寧初設未有民人但立一十六衛
  自燕府拔之而南遂為空城及轉戰三年始下南
  京而大寧已棄之後不能復置因徙衛於山南而
[063-11b]
  以其地畀烏梁海
   按三衛分界惟諾音泰寧二衛屬今承徳府全
   境地王世貞三衛志以為分界定於太祖二十
   二年鄭曉吾學編以為定於永樂元年眀史諾
   音傳從世貞説然當太祖二十二年正分置大
   寧諸衛之時諾音三衛安得襍出其地即以為
   定於永樂元年者亦有未的考眀實録永樂元
   年十一月命新昌伯唐雲領軍自小興州大興
[063-12a]
   州東接牛嶺㑹州塔山龍山諸處屯種北勿出
   㑹州西勿過千户寨又永樂十九年十一月命
   邊將置邏騎營於古北口北神樹之地是其時
   開平以東興州以北二三百里猶為内地三衛
   之界安得西近宣府宣徳三年邊將奏烏梁海
   舊作兀良/哈今改正入大寧經㑹州將及寛河景泰元年
   三衛乞居大寧廢城不許今近邊二百里外住
   牧曰入曰乞是其時故大寧城猶為邊外隙地
[063-12b]
   三衛之界安得南抵喜峯今以諸書參考之據
   吾學編方輿紀要載洪武二十二年分烏梁海
   為三衛於潢河之北曰福餘曰諾音曰泰寧是
   三衛之治其地皆在潢河北也終洪武之世未
   嘗内徙洪武時大寧衛北尚有全寧衛自全寧
   衛北始為諾音三衛其時邊外諸衛總𨽻北平
   行都司大寧特行都司所治之地耳永樂元年
   三月始割大寧衛地以畀三衛大約即其近三
[063-13a]
   衛之地割以與之曰割大寧衛地者其故城尚
   未割特徙衛之後棄為空城故景泰時三衛乞
   此城而未許也至大寧城南更非其地其建庭
   處仍在潢河北英宗實録稱正統九年討三衛
   經大小興州過神樹破之於全寧及虎頭山可
   証也景泰後令去塞外二百里居住始更徙而
   南考故大寧城距邊四百五十里新城距邊三
   百九十里其時已令近邊二百里猶不能居大
[063-13b]
   寧廢城是邊外甌脱地尚逺自中葉以後形勢
   日蹙邊墻以外視如敵國大寧諸衛始盡為三
   衛所有吾學編載嘉靖十一年巡撫王大用欲
   通諾音與厚賂城其霧靈山不果霧靈山在馬
   蘭闗外遵化州界上是其城南抵長城矣明史
   據世貞之説以後來之疆域為最初之版圖未
   為核實因詳辯之如此
欽定熱河志卷六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