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2k0008 明一統志-明-李賢 (master)


[087-1a]
欽定四庫全書
 明一統志卷八十七
            明 李賢等 撰
  景東府東至楚雄府楚雄縣界三百二十里西至/大侯州界三百六十里南至威逺州界四
   百里北至楚雄府定邉縣界二百里自府治至里/南京八千一百八十里至京師一萬一千六百
建置沿革古柘南也漢時未有其地唐時南詔蒙氏為
 銀生府之地舊為濮落雜蠻所居後金齒白蠻侵奪
 其地宋時大理段氏莫能復元中統初討平之以其
[087-1b]
 所部𨽻威楚萬户至元中置開南州𨽻威楚路本朝
 洪武中改為景東府親領編户八里
郡名開南元/名
形勝荒僻之地元史開南州徼外荒僻之地莊蹻王滇/池漢武開西南夷諸葛孔明定益州皆
 未嘗涉/其境控扼之所郡志東有邦泰山之秀南有孟沼/山之䧺景董山峙其西䝉樂山聳
 其北地接極邉/是亦控扼之所水城繞郡雲南/志
風俗民多百夷田皆種秫郡/志不通漢書惟用緬字同/上
山川量董山在府治西昔為酋/寨今立衛地其上邦泰山在府治東髙聳/延長土官世居
[087-2a]
 其/麓鶴籠山在府北三十里一/峰突兀其頂盤圎䝉樂山在府北九十里/一名無量山髙
 不可躋連亘三百餘里中有石洞深不可測一峯特/出狀若崆峒䝉氏封為南嶽其南有泉為通華河其
 北有泉為清水河/俱東入于大河瀾滄江俗名浪滄源出金齒流經/府西南二百餘里南注車
 里/大河源出定邉縣阿茊村合三岔/河經府治東南入馬龍江龍潭在府北九/十里嵗旱
 禱南/有應筧泉源出䝉樂山以竹筧引入/衛城鑿池瀦之上覆以亭
公署景東衛在府北衛城中洪/武二十三年建
學校景東衛學在衛城泰安門/外正統七年建
關梁母𤓰關在府南/一百里安定關在府北一/百五十里景闌關在府東/南一百
[087-2b]
 二十/里通華橋在府治北/跨通華河
寺觀開化寺在府/治南龍泉寺在府/治東真武觀在府/治西
  廣南府東至廣西泗城州界一百二十里西至廣/西府維摩州界一百五十里南至古器野
   界六十里北至泗城州界二百四十里自府治/至南京七千九百九十里至京師一萬一千四
   百三十里零/糧一千石
建置沿革宋時名特磨道儂智髙之裔居之元至元間
 立廣南西道宣撫司領路城等五州後來安路奪其
 路城上林羅佐三州惟領安寧及富二州本朝洪武
[087-3a]
 中置廣南府親領編户六里領州一
 富州在府城東二百里元至元中置冨州及安寧州/本朝初因之後以安寧州省入焉編户四里
郡名廣南元/名
形勝山崖髙峻郡志山崖險峻道途﨑嶇一夫當隘/百夫莫入其地險固若金城湯池
風俗習俗儉約郡志其地多儂人沙人習俗儉約男女/皆事犁鋤服短衣長𥚑構樓而居好食
 百蟲大䑕病不服/藥惟務祭鬼而已嚚訟好鬬安寧州舊志州有鹽井/之利嚚訟好鬬蠻俗之
 常/
山川牌頭山在府城西北五里峰巒起伏其右/小山連峙如盾土民築寨其上蓮花山
[087-3b]
 在府城東北二十里五峯連聳/諸小峯參差傍峙形如蓮花祛丕山在冨州治西/形如石獅昔
 土人結屋以避/兵名獅頭寨玉泉山在冨州西北七十里山頂有/泉飛流如素練下有石池清
 碧囬旋溢流/于西洋江者鷂山在冨州東南九十里髙/可一百仞怪石槎枒西寧山
 在冨州東北一百一十里下/有巖洞深邃土人隠遁其中西洋江在府城南八十/里源出本府板
 郎山速部山木玉山三流相/合東南入于田州府右江南水溪在冨州東三十/里源出花梁山
 其水/尚温南汪溪在富州治西源出麻卯山暨僻令山流/至州南合南水溪東行至石洞伏流十
 五里復出/入于右江
  廣西府東至廣南府界四百五十里南至臨安府/阿彌州界一百六十里西至臨安府寧州
[087-4a]
   界一百八十里北至曲靖府羅雄州界五十里/自府治至南京七千五百二十里至京師一萬
   九百六十五里石糧/二千一百七十 零
建置沿革禹貢梁州之界古滇國東南境漢為益州牂
 牁郡地蜀漢屬興古郡晉郡屬寧州隋屬牂州唐時
 東㸑烏蠻等部所居為覊縻州𨽻黔州都督府大和
 間南詔䝉氏并其地宋時析為師宗彌勒二部大理
 段氏莫能制元憲宗時内附𨽻落蒙萬户府至元中
 置廣西路屬臨安廣西元江等處宣慰司本朝改為
[087-4b]
 廣西府領州三
 師宗州在府城北八十里宋時㸑蠻居宕浪甸其後/師宗者據匿弄甸號師宗部元初𨽻落蒙萬
 户府至元中以本部為千户總把領阿寧豆勿阿盧/豆吴四十户屬廣西路後改置師宗州本朝因之編
 户一十/六里彌勒州在府城西九十里宋時些麽徒蠻之/裔據其地號彌勒部元初𨽻落䝉萬
 户府至元中以本部為千户總把領吉輸裒惡歩籠/阿欲四千户屬廣西路後改置彌勒州本朝因之編
 户一十/六里維摩州在府城東南三百六十里元立維摩/千户𨽻阿迷萬户至元中以本部為
 千户總把領維摩屈中二千户𨽻廣西/路後改維摩州本朝因之編户五里
形勝山谷幽阻雲南/志東瞰廣西南距交趾舊/志
[087-5a]
風俗質野富強雲南志生蠻四種曰黒㸑曰𤏡曰/土獠曰白子其俗質野民强家富
山川發果山在府治北培塿/相接環于府治阿盧山在府城西三里延/亘四十餘里南接
 彌勒州北跨師宗/州舊有阿盧部吉輸山在府城東/南五里恩容山在師宗/州之五
 里三峯/峭㧞鍞北門山在師宗州北一十二里二/峯髙聳經行其間如門英武山
 在師宗州東八十里/峯巒峭㧞髙可千仞禄徳山在師宗州東一百/二十里一峯尖秀髙來
 山在師宗州東三百里髙三百仞其/西南三十里有馬者籠山髙如之卜龍山在彌勒/州南五
 里峯巒重疊/環于州治阿欲部山在彌勒州西一十里岡巒森/列下有温泉盤亘七十餘里
 東接北/傾山盤江山在彌勒州東南一百二里東西兩山/相峙盤江流其中東抵師宗州南界
[087-5b]
 阿迷州其東有石竅深廣/丈餘濁水湧出入盤江曲部山在維摩州治西中/峯髙聳下有泉為
 溪流經州南/數里入石竅萬年龍山在維摩州東北一百里下/有泉成溪流入廣南府界
 維摩山在維摩州東北八/十里髙可千仞阿母山在維摩州東南九/十里髙餘千仞
 寳寧山在維摩州東北一百/里下有泉為寳寧溪接角山在維摩州東南/一百五十里下
 有溪亦/名接角大維摩山在維摩州東南二百里髙/出衆山土官世居其上龍定山
 在維摩州東南二百一/十里五峯屹然髙聳巴盤江一名潘江自澂江府/入境東南流經師宗
 州及府之西境西南至/彌勒州東注普安州界巴甸江源出彌勒州治西北/南流數里而東入盤
 江/矣邦池在府治南周三十餘里半跨彌勒州界水/源有二一出阿盧山麓石竅一出彌勒州
[087-6a]
 吉雙鄉南流入盤江/中有小山建廣福寺八甸溪在彌勒州治北其源有/三一出阿欲山一出舊
 村一出北傾山至州/治東合流南入盤江山湖在彌勒州境/内産大魚
土産氊 茶 鷄腿竹每節上大下/小如鷄腿狀蠟 白面猿 麻
 布
學校廣西府學在府治東/本朝建
關梁玉津橋在彌勒州治/南跨八甸溪
寺觀廣福寺在彌勒州/東九十里觀音菴在師宗/州治東
  鎮沅府東至者樂甸長官司界二百里西至景東/府界三十里南至威逺州界三十里北至
[087-6b]
   楚雄府南安州界二百里自府治至南京八千/六百里至京師一萬二千四百五十里 糧一
   百石/零
建置沿革古西南極邉地濮落雜蠻所居唐時南詔蒙
 氏為銀生府之地其後金齒白夷侵奪其地宋時大
 理段氏莫能復元初内附屬威逺州後置案板寨屬
 元江路本朝洪武末改置鎮沅州永樂初陞為親領
 編户五里領長官司一
 禄谷寨長官司在府城東北二百五十/里本朝永樂十年建
[087-7a]
形勝依山為郡郡/志
風俗婦勤耕蠶郡志婦人勤蠶績務耕作而畧無/少暇産子即浴于江歸付其夫信巫
 祀鬼郡志土人有病不事醫/藥惟信巫祀鬼而已
山川案板山在府治北形如几/案舊寨以此名石山在府/治東波弄山在府/治西
 鳥連山在府治東北/鳥常集焉馬容山在禄谷寨長官司北八/十里髙千餘丈根盤數
 百里石路狹/隘僅容一馬小不舊山在禄谷寨/東一百里石羅山在禄谷寨/南一百里
 納羅山在禄谷寨西二百里山多虎/豹土人呼蔵為納虎為羅杉木江源出者/樂甸流
 經府治南下流入威逺/州界江岸多産杉木馬湧江源自納樓茶甸經禄/谷寨東下流合南浪
[087-7b]
 江/南浪江源出納羅山經禄谷寨/南下流入寧逺州界
土産鹽有井六俱/在波弄出孔雀 小雞形矮小鳴無晝夜/與中國鷄聲異
  永寧府東至四川行都司鹽井衛界一十五里西/至麗江軍民府寳山州界一百里南至瀾
   滄衛浪蕖州界一百五十里北至西番界三百/三十里自府治至南京八千六百六十里至京
   師一萬二/千一百里
建置沿革昔名樓頭賧地接吐蕃又名荅藍唐時屬南
 詔蒙氏後為麽些蠻所據宋時屬大理段氏元憲宗
 時内附至元間置荅藍管民官尋改置永寧州屬北
[087-8a]
 勝府本朝洪武中屬鶴慶府二十九年改屬瀾滄衛
 永樂四年陞為府親領編户四里領長官司四
 刺次和長官司在府東北二/百四十里革甸長官司在府西北/一百二十
 里/香羅長官司在府北一/百五十里瓦魯之長官司在府北三/百八十里
 已上四司俱/永樂四年置
形勝山川險阻雲南志襟麗江帶三湖/地廣人稀山川險阻
風俗人物勇厲雲南志人物勇厲氣習/朴野衣重氊以偹戰闘
山川干木山在府東南一十/五里一名孤山六揑山在刺次和長/官司治西北幹如
[087-8b]
 山在革甸長/官司治北卜兀山在香羅長/官司治西刺不山在瓦魯之長/官司東北三
 十/里勒汲河源出西畨流經府治/北東入鹽井衛界瀘沽湖在府東三十/里周三百里
 中有/三島魯窟海子在干木山下周逥一百/里中有小山名水寨羅易江源自/浪蕖
 州北流/過府境
土産氂牛刺次和香羅瓦魯之三長/官司出毛可為㡌為纓金 銅 鹽府境/出
寺觀永寜寺在府治/北三里
  順寧府東至蒙化府界一百八十里西至灣甸州/界二百八十里南至孟定府界四百七十
   里北至永昌永平縣界四百二十里自府治至/南京八千一百八十里至京師一萬一千六百
[087-9a]
   二十/里
建置沿革本蒲蠻之地名慶甸宋以前不通中國雖蒙
 氏段氏亦不能制元泰定間始内附天厯初置順寧
 府并置慶甸縣本朝洪武十五年仍置府後省縣入
 府編户二里
形勝險隘之區雲南志府之南有山並立如門中/有一路﨑嶇扼塞實險隘之區
風俗屈膝為禮雲南志男子椎髻跣足婦人綰髻/於腦後見人無拜禮但屈膝而已服食
 惡陋同上男以布二幅為衣中開一孔套之婦用紅/白綿織一幅為衣如袈裟狀服亦如之以布一
[087-9b]
 幅纒其腰食不用筯惟嗜大䑕土蜂蛇虺/蝦蟇蜻蜓之類無不食之陋惡甚於諸夷
山川偰山在府城北一十五里/重岡疊巇蒼翠如畫樂平山在府城西北/一十五里
 邉山在府城南四十三/里中有把邉關瀾滄江在府城東北七十里/源自金齒東南流經
 本府入景東府界石齒嶙/峋波濤洶湧實為險阻漾備江在府城東北一百/八十里源自蒙化
 府流經府界東南混/流百里合于瀾滄江順寧河在府城東源出甸頭村/山箐流入大侯州孟祐
 河/西添河在府城西北五十里/源出喻甸都甕村温泉有二一在阿柱/村一在西添村
 水皆如/湯沸
寺觀福恩寺在府東/南四里
[087-10a]
  曲靖軍民府東至普安州界一百七十里西至尋/甸軍民府界一百四十里南至廣西
   府界一百六十里北至四川烏撒軍民府界二/百九十里自府治至南京六千八百六十里至
   京師一萬三百五里/糧三千三百石零
建置沿革禹貢梁州之界天文井鬼分野漢為益州郡
 味縣地蜀漢改置建寧郡治味後分置興古郡治律
 髙晉二郡俱屬寧州梁時有㸑瓉者據其地後分東
 西二㸑而曲靖為西㸑地隋置恭協等州唐置南寧
 州治味縣及改恭州為曲州分協州置靖州貞觀中
[087-10b]
 俱屬戎州都督府天寳末沒於蠻南詔蒙氏置石城
 郡宋時大理段氏因之後為磨彌部所據元初置磨
 彌部萬户至元間改中路後改為曲靖路陞宣慰司
 本朝洪武中改為曲靖軍民府領州四縣二
 南寧縣附郭本漢益州郡味縣地唐初於此置南寧/州後沒於蠻元初置千户所𨽻磨彌部萬户
 至元中陞南寧州後改為南寧縣本朝因之洪武/末省越州分其州石堡山之地入焉編户三里
 佐縣在府城東二百五十里漢為牂牁郡宛温縣地/蜀漢及晉皆屬興古郡唐為盤州地後沒於蠻
 號夜苴部後訛為亦佐元至元間并入羅雄州後置/亦佐縣本朝屬羅雄州洪武末分越州之屈即村入
[087-11a]
 焉編户/二里霑益州在府城東北二百一十三里漢為牂/牁郡宛温縣地蜀漢屬興古郡唐初
 於此置西平州貞觀中改為盤州屬戎州都督府天/寳末沒于蠻後為磨彌部所據元初屬磨彌部萬户
 至元中改置霑益州領交水石梁羅山三縣夲/朝併三縣及越州之玉鄉入焉編户十四里陸涼
 州在府城南一百二十里本漢牂牁郡平夷縣地蜀/漢屬興古郡晉分置平夷郡唐屬盤州天寳末沒
 于蠻南詔時號落温部元初内附置落温千户所屬/落蒙萬户至元中改置陸梁州領河納芳華二縣本
 朝併二縣入/焉編户六里馬龍州在府城西北七十里漢為益州/郡地蜀漢及晉皆為興古郡地
 唐時沒于蠻名撒匡後為盤匏裔納垢部所居元初/内附置納垢千户所至元中改馬龍州領通泉縣本
 朝初因之後併縣/入焉編户四里羅雄州在府城東南二百七十里/漢為牂牁郡宛温縣地三
[087-11b]
 國蜀為興古郡境晉因之唐時沒于蠻為塔敝納夷/甸後名其部曰羅雄元初内附屬普摩千户至元中
 置羅雄州𨽻曲靖路/本朝因之編户三里
郡名興古蜀漢/名南寧唐/名石城蒙氏/名
形勝四逹要衝雲南志東通兩廣西接四川/北連貴竹南上滇籓要衝地盤水之固
 郡/志
風俗椎髻皮服唐/志力耕好訟元志野無荒閑人皆力耕/地冨饒好嚚訟懐戰争少
 亷/恥
山川青龍山在府/城東妙峰山在府/城西負金山在府城西南一/十五里山皆青
[087-12a]
 黒石有石生一穴狀若馬蹄水深尺餘郡中童子初/學書必投&KR1684其中然後汲以研墨因號為王羲之硯
 池其東北有山髙百/餘仞上有望夫石真峰山在府城西南二十里/峰巒秀麗多産花木
 堡山在府城東南二十餘里相傳蜀漢諸葛亮/征蠻時與諸酋會盟之所其下溫泉出焉石龍
 山在霑益州東七里其西/麓有一石蜿蜒如龍龍華山在霑益州/南五十里羅山在/霑
 益州東北/九十里伯蒙山在霑益州東南二百/里髙在諸山之上堆湧山在霑/益州
 東南二百里延袤二百十/里峯巒堆突如湧出然曲靖東山在霑益州南二/百里山色蒼翠
 宛然/如畫丘雄山在陸梁州東七里上有方池水無盈縮/下有泉十八一曰黒龍泉嵗旱禱雨輒
 應/木容山在陸凉州西北二十五/里峰巒林木蒼翠可觀滿戍山在陸梁州/北二十里
[087-12b]
 髙出羣山/林木鬰茂部封山在陸涼州西四十里故芳/華縣近此山髙聳多花木伯刻山
 在馬龍州南六十里其東北有/多羅山皆峰巒峻峭怪石巉岩木容箐山在馬龍州/東南六十
 里下有木/容箐溪楊磨山在馬龍州西七十五里/一名關索嶺上有關白蠟山在/羅
 雄州西南/一十三里羅莊山在羅雄州東南六/十里山多材木八部山在羅雄/州西南
 一十/三里禄布山在羅雄州/北八十里旱改山在亦佐縣治東/嵗旱禱之即雨矣層
 山在亦佐縣治西山有清泉居人/皆汲飲之夷語水為矣因名瀟湘江在府城南/源出馬龍
 州木容/箐溪白石江在府城北八里本朝洪武十四年西/平侯沭英征雲南聞元司徒平章逹
 里麻擁兵十餘萬屯曲靖遂進師至白石/江與之大戰擒達里麻俘甲士二萬于此盤江在霑/益州
[087-13a]
 有二源北流曰北盤江南流曰南盤江環繞諸郡/各流千餘里至平伐横山寨合焉州據二江之間
 河在霑益州南一百八十里/合盤江蠟溪二水故名東河在馬龍/州治東西河在馬/龍州
 治西東流合東河/入尋甸軍民府界中涎澤在丘雄山下源自南盤江/經府東南合瀟湘江至是
 匯焉十八泉與/南澗皆注其中喜舊溪在羅雄州源出龍甸村流環/州境西至普安州入盤江
 靈泉在馬龍州西南三里水/色清碧民賴灌溉之利
土産 氊 鐵陸涼霑益/二州出石燕馬龍州出狀類燕有文大/曰雄小曰雌能愈眼疾
公署曲靖衛在府治西洪/武二十年建平夷衛在霑益州南一百二/十里洪武二十三年
 建/越州衛在霑益州東南六十/里洪武二十七年建陸涼衛在陸涼州西/南二十五里
[087-13b]
 洪武三十/一年建馬龍守禦千户所在州治北永/樂二年建烏撒衛後
 千户所在霑益州治西北/𨽻貴州烏撒衛
學校曲靖府學在府治東南/永樂二年建霑益州學在州治南/𢎞治間建平夷
 衛學在衛治東北/嘉靖中建陸涼衛學在衛治南/嘉靖中建
關梁白水關在府城東/八十里豫順關在平夷衛/城北二里宣威關在平/夷衛
 城北一/十五里木容關在陸涼州/西一十里石觜關在陸涼州/北二十里天生關
 在陸凉州/南九十里分水嶺關在馬龍州西/南二十里三义口關在馬龍/州東三
 十五/里白石江橋在府城/北八里石堡山橋在府城南/二十里阿幢橋
[087-14a]
 在霑益州南/一百八十里城南橋在陸涼/衛城南鎮夷橋在越州/衛南
寺觀報恩寺在青/龍山龍華寺在龍/華山龍鳯寺在陸涼州/東七里玉泉
 寺在馬龍州東/南三十五里
古蹟石城在府城北二十餘里隋牂牁郡地唐為莊州/石城縣屬黔州都督昔有一碑乃段氏與三
 十七部諸蠻/立誓盟之碑鹵昌城在陸涼州西南中埏澤尾/水繞城郭南中之固城也木柵
 羲成在中埏澤中洲上/其南有騎思籠城耶城 尚濽城俱在馬龍/州東南境
 廢越州在府城南一十五里本唐恱州領甘泉等六/縣後為㸑蠻所據號普麽部元置千户所改
 越州本朝洪/武末州省廢河納縣在陸涼州南八十里蔡村蒙/氏時置陸郎縣後併於落温
[087-14b]
 部元初置百户/後改芳華縣廢石梁縣在霑益州東北五十里石/梁山本磨彌部又名五勒
 部元至元/中立為縣廢交水縣在霑益州南二百三十里交水/村其先磨彌部酋蒙提居此名
 易陬籠城後為大理國髙䕶/軍所奪元初内附立為縣廢羅山縣在霑益州東/南一百二十
 里平夷鄉乃磨彌部東境/夷名落蒙山元置此縣廢通泉縣在馬龍州西南/四十里通泉鄉
 本盤瓠裔納垢之孫易陬分居其地元初為易籠百/户改通泉縣已上六縣俱本朝永樂初省入各州
名宦三國馬忠蜀漢將駐味縣處民夷之間遇/事能斷威恩並立蠻夷畏服李恢仕/蜀
 漢為都督使總攝/南中威名大振晉王遜永嘉中為南/夷校尉有聲董覇永嘉中/以平樂
 大守破牂牁/平夷等處唐韋仁夀髙宗時檢校南寧州都督蠻/夷豪帥望風歸附將還豪帥
[087-15a]
 皆曰天子遣公都督南寧何為遽去仁夀以城池未/立辭豪帥即相率為築城立廨舎旬日而就及還朝
 蠻夷號泣送之/各遣子弟入貢趙孝祖永徽中郎州總管討白水蠻/平之因奏勃弄以西與葉揄
 洱河相接無大酋長好結讎怨明年移/兵大破西南夷撫而安之其境遂定
人物晉㸑深興古郡人仕為本郡太守今南寧縣/南十餘里有興古太守㸑府君碑傅寳
 牂牁郡平夷人仁為尚書/郎長安令時號南州人傑南北朝㸑龍顔南寧州同/樂縣人仕
 宋累官龍驤將軍鎮蠻校尉寧州刺史封/邛都縣侯有碑在故納河縣西三十里㸑雲建寧/郡人
 仕魏累官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南寧州/刺史封同樂郡侯有碑在陸涼州南三十里唐㸑
 歸王南寧州西㸑白蠻也貞/觀中以為南寧都督閉珊居集霑益州□蠻/也精卜筮之
[087-15b]
 學其法用細竹四十九枝或以鷄/骨代之占筭輙應夷中稱為筮師阿町馬龍州人納/垢酋之後隠
 巖谷撰㸑字字如科斗三年始成字母一/千八百四十號曰韙書㸑人至今習之
  姚安軍民府東至武定軍民府元謀縣界三百二/十里南至楚雄府鎮南州界一百二
   十里西至大理府雲南縣界一百八十里北至/北勝州界四百五十里自府治至南京七千七
   百六十五里至京師一萬一千二/百一十里 糧三千八百石零
建置沿革本滇國地漢為㺯棟縣屬益州郡東漢改梇
 棟縣蜀漢屬雲南郡唐麟徳初置姚州都督府以其
 民多姓姚故名天寳間南詔蒙氏改為㺯棟府宋時
[087-16a]
 叚氏改姚州元立統矢千户所至元間改置姚州屬
 大理路天厯間陞為姚安路本朝改路為府後又改
 姚安軍民府領州一縣一
 姚州附郭建置見本/府編户四里半大姚縣在府城北三十里漢為/越嶲郡青蛉縣地蜀漢
 及晉屬雲南郡唐屬西濮州後屬髳州大理段氏時/屬姚州夷名大姚堡元初置大姚堡千户所至元間
 改大姚縣屬姚州本朝/改今屬編戸四里半
郡名㺯棟漢/名
形勝崇山脩谷平疇廣川元歐陽𤣥陞/州為路記要㑹之所雲南/志東
[087-16b]
 有金沙江之利西接雲南州之勝/南距楚雄北瞰大理為要㑹之所
風俗習俗愚野勇悍好鬬元/志樂善事陞州為/路記勤耕作郡/志
山川龜祥山在府治西一名赤石山山石皆赤/其形如龜其頂有泉亦名龜祥金秀山
 在龜祥山西五里下有泉為陽𣲖/河東流匯為楊片湖入西汹溪東山在府城東一/十里一名飽
 煙蘿山其西有武侯塔相傳漢諸葛亮征南駐兵/之所後人建塔于上其南有唐張虔陀所築古城
 景山在府城西北一十五里一名西山一/名石雲山其麓有赤甲西嶺二泉九鼎鐘山
 在府城東北二十里峯巒有九狀若/懸鐘毎仲春花木極盛又名華山緑羅山在府治/北一百
 二十里中有/□羅蘭若四竒山在大姚縣南七/里四峯髙聳馬家山在大姚/縣北一
[087-17a]
 十里髙出羣/山林木深鬱書案山在大姚縣東北一百/五十里形如几案青蛉河舊/名
 三窠戍江源出三窠山流至府南四十里瀦為石地/湖周廣二百餘畆分為東汹溪西汹溪灌溉田畆至
 府城北復合流至大姚/縣南復東入金沙江大姚河源出書案山西流至/大姚縣西北合鐵索
 箐之水又南流至縣西南合姚州小橋村/之水又東流繞縣南復東北入于青蛉河龍蛟江在/大
 姚縣北一百二十里今名苴泡江源出鐵/索箐合姚州之連塲香水二河入金沙江七淜在府/城西
 南土人稱陂堰為淜凡七皆前/代所築瀦水以灌田民甚賴之金龜井在府城洒一/十里其水清
 冽土人/皆汲之
土産金龍蛟/江出麝香府境/出莎羅布大姚/縣出府城北一百二/十里有白鹽井
[087-17b]
 相傳本白羊井蒙氏時有女牧羊於此有一羝/䑛土驅之不去掘之得鹵泉傍有神女廟在焉木槵
 子俗云菩提子圎/浄勝他處産者大青 椒 人參 肉桂州縣/皆出
公署白鹽井鹽課提舉司在府城北一/百二十里守禦姚安千户
 所在府/城北姚安中屯千户所在大姚縣城東二所俱/洪武中建屬楚䧺衛
學校姚安軍民府學在府城南/永樂初建大姚縣學在縣治東/嘉靖初建
關梁青蛉橋在姚州/治西北迎春橋在府城北一/百二十里承恩橋在大/姚縣
 治/南
寺觀徳豐寺在府城南其東有慈應聖化二寺南/有雲峰西有觀音北有禮拜諸寺妙光
[087-18a]
 寺在府城北五十里元至元中有慶禪師住此卓錫/得泉名妙光泉歐陽𤣥為撰建寺記其寺近有圎
 鏡師禾清涼大達吉祥光嚴/興寳諸寺而妙光為最盛佑聖觀在大姚縣/治西北
祠廟小卜靈嶽祠在府城西北昔楚莊蹻之將小卜戰/死于此蒙氏時立廟祀之土人有禱
 輒/應
古蹟舊城在姚州治北唐御/史李知古所築白塔在姚州北二十里晉/天福間建髙十五丈
 西南數里有池清潔可鑒毛/髪塔影常映其中因名塔鏡
名宦唐梁積夀姚州道得軍總管髙宗時州/境有永昌蠻叛承命討平之元髙明姚/安
 路總管天厯中入朝賜衣馬楮幣明年盜起明招流/離撫携貳闢汚萊還侵軼既乃繕官舎葺郵傳定民
[087-18b]
 賦峙軍儲父老咸自慶幸子/夀官至雲南中書省左丞本朝髙宗夀永樂中知/姚州在任
 剛果英銳練達老成修祀典興學校建橋梁撫/百姓後陞陜西鳯翔知府郡人思之至今稱頌
  鶴慶軍民府東至北勝州界五十里西至麗江軍/民府界二百里南至大理府鄧川州
   界一百三十里北至麗江軍民府界七十里自/府治至南京八千二百四十里至京師一萬一
   千六百九十里/ 糧四千石零
建置沿革東漢為永昌郡西北之境唐時為越析詔之
 地名鶴川及様共川南詔於様共置謀統郡元初内
 附置鶴州尋置二千户仍稱謀統屬大理上萬户至
[087-19a]
 元中復為鶴州後陞鶴慶府尋改為鶴慶路本朝洪
 武中改為府後改鶴慶軍民府親領編户一十三里
 領州二
 劎川州在府城西九十里唐時為義督羅魯城一名/劎川昔浪穹詔與南詔戰敗走保劎川改稱
 劎浪詔後為南詔所併置劎川節度大理段氏改為/義督&KR1714元初置義督千户至元中改劎川縣屬鶴慶
 路本朝洪武十七年陞/為州編户一十八里順州在府城東一百二十里/唐時地名牛睒南詔徙
 諸浪人居之與羅落麽㱔變雜處後羅落蠻酋成斗/族漸盛遷居牛睒至十三世孫自膛猶屬大理元初
 内附至元間置順川屬北勝府本/朝洪武十三年改今屬編户三里
[087-19b]
郡名鶴川唐時/名
形勝左麗江右劎湖元/志巒嶂明秀郡/志山川險阨順州/志
風俗其民蠢朴而好嚚訟元/志人性稍剛好帶弓矢郡/志
山川峯頂山在府城東七里峯巒起伏南接龍珠/山北抵麗江界下有五泉可以溉田龍珠
 山在府城南二十里前聳後平下有石穴漾/共江過焉毎嵗四月郡人祀之以禳水災方丈山
 在府城南一百里巍然峻㧞山半有洞中有池深不/可測水滴岩下如方響音昔蒙氏羅閣鳯琢觀音像
 于壁故又名觀音山南詔/名山凡十七此其一也金華山在劎川州治西山/脉自西畨界羅均
 山盤曲而來延亘二十/餘里山頂常紫色如金劎和山在劎川州西四/里形狀如劎石寳
[087-20a]
 山在劎川州西南五十里層崖峭壁上有石坪/方數十畆昔為髙僧飬道之所中有羅漢跡公山
 在順州治北州/人有病則禱焉烏鋪山在順州西/南一十里漾共江源出麗江/經州東南
 至龍珠山入石穴/復出注金沙江劎川湖在劎川州西北七十里山東/頂有泉廣可半畆流注州
 為此湖周數十里繞/流羅魯城出趙州境牛甸湖在順州/東二里溫泉在府城東/南三十里
 每嵗三月郡人有/痞疾者浴其中
土産 馬蹄鹽 榧子俱劎川/州出 氊 麝 松子各州/出
學校鶴慶軍民府學在府/城南劎川州學在州治西俱/洪武中建
關梁𤣥化橋在府治西南/𤣥化寺前濟川橋在劎川州南一/十里跨劎川湖烏鋪
[087-20b]
 橋跨烏鋪/山溪澗
寺觀𤣥化寺在府城西南昔䝉氏因梵僧賛陀崛多卓/錫通水遂建此寺元世祖南征時賜僧以
 袈裟火/珠珊瑚龍華寺在府城東南/一十八里崇真寺在劎川州治/西段氏時建
 明寺在劎川州南一/十里䝉氏時建石寳寺在石/寳山
古蹟望徳城在劎川州治南周五百/丈段氏時築今為民居羅魯城在劎川州/治南唐時
 有此/城廢副州 廢水按州二州皆元置屬/鶴慶府本朝省
  武定軍民府東至雲南府富民縣界一百五十里/西至楚雄府定逺縣界三百里南至
   雲南府羅吹縣界六十里北至麗江軍民府通/安州界二百五十里自府治至南京七千三百
[087-21a]
   九十里至京師一萬八百三/十里 糧二千五百石零
建置沿革禹貢梁州之界天文井鬼分野古滇國地漢
 屬益州郡蜀漢屬建寧郡隋為昆州地唐屬戎州都
 督府後為蒙氏所據宋時大理段氏使烏蠻阿&KR1902
 此其後裔孫法瓦浸盛併納洟胒共籠等地以其逺
 祖羅婺為部名元初内附置羅婺萬户府至元中併
 仁徳于矢二部入羅婺更置北路總管府尋改武定
 路治南甸縣本朝改為武定軍民府領州二縣一
[087-21b]
 和曲州在府城西南三十里蠻名叵□甸𤏡&KR2225諸種/蠻所居䝉氏時白蠻據其地至段氏時以烏
 蠻阿&KR1902治之統於羅婺部元初改叵簉甸曰和曲至/元中陞為和曲州領南甸元謀二縣本朝初因之尋
 以南甸縣省入州/編户七里領縣一元謀縣在州西北一百七十里舊/名華竹又名環州元至元
 中置元謀縣屬和曲州/本朝因之編户五里禄勸州在府城東北二十里/舊名洪農碌劵甸易
 籠蠻所居元至元中置禄勸州領易籠石舊二/縣屬武定路本朝以二縣省入州焉編户八里
形勝四維削壁元志四維千里削壁懸/巖水甘草茂最宜畜牧東頳綎西姚裒
 郡/志
風俗男女混雜郡志男女好浴/混雜不為耻號為難治元志叛服不/常號難治
[087-22a]
山川獅子山在府城西八里髙千餘/仞頂有石巖狀如獅子三臺山在府城西/北八里髙
 可十仞疊/起如臺雄軸龍山在府城西北八十里/形勢峭峻林麓茂宻猗朶山在/和
 曲州治西北有泉/下流為南甸河佐丘山在和曲州北一十里山之/中平坦花木長春有澤廣
 五畆水清無盈涸名洗馬池一/流為勒洟溪一流為東波洟餔哇山在和曲州西/南二十五里
 山勢險隘有懸瀑千餘丈下注成池夷/名餔哇洟每嵗暮春夷民沐浴于此住雄山在元/謀縣
 西一十里一名法靈山俗呼環州山頂摩蒼空/壁立萬仞西枕𤏡陋甸東連諸山環于州境竹沙
 雄山在元謀西北二百髙出羣山四/面壁立上冨竹木人跡罕到烏䝉山在禄勸/州東北
 三百里一名綘雲露山北臨金沙江山有十二峯聳/秀為一州諸山之冠八九月間常有雪其頂有烏龍
[087-22b]
 泉下流為烏龍河蒙/氏封此山為東嶽幸丘山在禄勸州故易籠縣之/東北四面徒絶頂有三
 峰可容數萬家昔為羅婺/寨天生之城牢不可破法塊山在故石舊縣西北/三十里四面峭立
 東南有一徑可容單/騎其傍有裒阿龍山哇匿歪山在法塊山西山顛/凹而平可居萬家
 沙江源出吐蕃共龍川犂牛石下流經麗江鶴慶二/府至本府北界又東入黎溪州䝉氏封為四瀆
 之/一西溪河源出鎮南州經楚雄至元/謀縣之西境下入金沙江恵嫋湖在府城/西北八
 十里湖方五里茂林佳木掩映其傍水色清碧深/不可測葉落其中有青鳥輒&KR1335去土人以為有神
 水泉在府城南二里其泉春時則香土人/於二三月具酒肴祭之然後汲焉掌鳩水在/故
 石舊縣其水繞縣/三面凡數十渡勒夷水自故南甸縣境/北流入金沙江
[087-23a]
土産鹽故南甸及元/謀二縣出故石舊/縣出麝 當歸 梭羅木府/境
 出/
寺觀法明寺在府/城東正續寺在府城/西八里報恩寺在元謀/縣治東
古蹟廢南甸縣在府城内舊名洟陬籠又名瀼甸訛曰/甸元至元間置南甸縣為武定路附郭
 本朝改屬和/曲州尋廢廢昜籠縣在禄勸州北一百八十里地/名倍場有二水相合繞城而
 東蠻語謂洟為水籠為城因此為名昔羅婺大/酋居之為羣酋㑹集之所元置昜籠縣本朝省廢石
 舊縣在禄勸州東五里舊有四甸曰掌鳩曰法塊曰/抺捻曰曲蔽後訛掌鳩為石舊元置石舊縣本
 朝/省
[087-23b]
  尋甸軍民府東至曲靖軍民府霑益州界九十里/南至曲靖軍民府馬龍州界六十里
   西至武定軍民府界一百五十里北至四川東/川軍民府界一百一十里自府治至南京七千
   八十里至京師一萬五百二十/里 糧三千七百九十石零
建置沿革古滇國地昔𤏡刺蠻居此别仲劄溢源部後
 烏蠻名新丁者奪之其後遂號新丁部後語訛又為
 仁地部或云䝉氏為尋甸段氏改仁徳部元至元初
 置仁地萬户府後改仁徳府領為羙歸厚二縣本朝
 洪武中改尋甸軍民府省二縣入焉親領編户七里
[087-24a]
郡名仁徳元/名
形勝川原平衍元志府境西接中慶東連/曲靖川原平衍皆可耕稼山顧水縈雲/南
 志月狐北顧果馬西隨交合諸/水縈於前隠毒諸山列於後
風俗露頂為禮雲南志民類有四曰黒㸑曰白㸑曰𤏡/曰色目皆束髻於頂戴黒氊笠見尊長
 以笠掛背露頂為禮多居山/林力耕火種以畜牧為生婦襲夫職同上凡土官/應襲者夫死
 妻襲其職民/事一聴其理俗狠而鄙變詐無忌仁徳府/舊志
山川月狐山在府城東北八里環亘五/十餘里山頂有雲氣必雨勇克山在府城/西峰巒
 峭峻林壑髙深積雪至春/不消下有泉為倘奉溪隠毒山在府城西相傳此/山獨無葻瘴土人
[087-24b]
 毎嵗夏月避居其上/其麓有泉亦名隠毒果馬山在府治西南六十里下/有泉為溪亦名果馬
 落隴雄山在故歸厚縣治西南綿亘五十餘里其東/有哇山聳秀如劔鋒土人築寨其上險不
 可攻名曰/安樂城阿交合溪舊名㱔丘溢𣲖江其源有二一南/出嵩盟州一出馬龍州至府東
 十五里合流/入霑益州界車湖在府城西三十里一名清水海子/周廣四里四圍皆山有灌溉之利
 温泉在府城南五十/里俗呼熱水塘磨浪水在廢為美縣/西三十里龍吸水在/廢
 歸厚縣東/一百里
公署大羅衛在府城内/嘉靖中建木宻關守禦千户所在府城東/南七十里
 洪武二十/三年建
[087-25a]
學校尋甸軍民府學在府治南/本朝建
關梁迎恩橋在府/城南通靖橋在府城東二十/里跨阿交合溪温泉橋跨温/泉下
 流/
寺觀報恩寺在府/城北聖嚴寺在府城/東五里
古蹟廢為美縣在府城北三里地名溢浦適吕睒甸方/百里即仁地之故部元置為羙縣本朝
 省/廢歸厚縣在府城西一百三十里地名昜浪湳籠/舊屬仁地部元置倘俸縣後改曰歸厚
 本朝/省
  麗江軍民府東至瀾滄衛浪蕖州界一百八十里/西至西畨浪滄江二百里南至鶴慶
[087-25b]
   軍民府界七十里北至永寧府革甸長官司界/三百二十里自府治至南京八千三百里至京
   師一萬一千七百六十/里 糧二千一百石零
建置沿革禹貢梁州之界天文井鬼分野漢為越嶲益
 州二郡地東漢兼屬永昌隋屬嶲州唐因之太和以
 後沒於蠻為越析詔後地屬南詔於此置麗水節度
 宋時為麽些蠻酋蒙醋醋所據大理莫能有元初討
 平之置茶罕章宣慰司至元中改置麗江路軍民總
 管府後罷府置宣撫司本朝洪武十五年改麗江府
[087-26a]
 後改軍民府領州四
 通安州附郭古筰國地名三賧蠻云様渠頭漢置定/筰縣屬越嶲郡唐改定筰曰昆明屬嶲州又
 陞為昆明軍太和後為越析麽㱔詔地後併於南詔/宋時濮繲蠻居之其後麽些蠻又據之世屬大理元
 初置三賧管民官至元中置通/安州本朝因之編户一十三里寳山州在府城東二/百四十五里
 漢為益州郡邪龍縣境東漢屬永昌郡唐時為麽些/蠻所㨿元初内附名其寨曰察罕忽魯罕至元間置
 寳山縣尋陞為州屬麗江/路本朝因之編户六里蘭州在府西三百六十里/東漢永平中置摶南
 縣屬永昌郡唐時地屬南詔為獹蠻所居名羅眉川/䝉氏閣羅鳯嘗徙善闡陽城堡宋時大理叚氏始置
 蘭滄郡以董慶者治之後周姓彊盛遂與董分為二/部以江為限元初内附至元間置蘭州屬麗江路本
[087-26b]
 朝洪武十五年改屬鶴慶/府後仍舊屬編戸四里巨津州在府西北三百里/唐為羅婆九賧濮
 獹二蠻所居後麽些蠻奪其地南詔又併之屬麗水/節度元初内附至元間於九睒置巨津州屬麗江路
 本朝因之/編户六里
郡名麗江元/名
形勝東有麗水西有瀾滄南接大理北距吐蕃元/志麗江
 環帶三面元史寳山州在雪山之/東麗江西來環帶三面大理要害地同上/巨津
 州北接三川鐵橋西隣吐/蕃實大理西北陬要害地横連千里雄據九賧舊/志
風俗衣同漢制元志漢裳蠻本漢人部種在鐵/橋惟以朝霞纒頭餘同漢服俗不頮
[087-27a]
 澤同上麽些蠻與施蠻皆烏蠻/種俗不頮澤好飲酒歌舞善騎射最勇厲舊/志
山川東山在府東二十里一名吴烈/山峰巒起伏環拱府城雪山在府西北二/十餘里一名
 玉龍山條岡百里巋巍千峰上挿霄漢下臨麗水山/顛積雪經春不消巖崖澗谷清泉飛流䝉氏異年尋
 封為北岳元李景山歌麗江雪山天下絶積玉堆瓊/㡬千疊足盤厚地背摩天衡華真成兩丘垤平生愛
 作子長逰覽勝探竒不少休安得/乗風淩絶頂倒騎箕尾㸔神州珊碧外龍山在府/西南
 二十里孤峰崷/崒多産箭竹阿那山在寳山州西南一十/五里上有阿那和寨珊蘭閣
 山在寳山州/北八十里雪盤山在蘭州南二十/里四時常積雪福源山在蘭州/治北延
 亘東南五/十餘里金馬山在巨津州東北二十/里有石五色状如馬華馬山在巨/津州
[087-27b]
 東南一百五十里石壁有石色斑斕類/花馬麽些詔名其國曰花馬國者本此漢藪山在巨/津州
 西北二百八十里髙可萬仭上/有三湖各寛五畆深不可測果鋪山在故臨西/縣治西
 沙江古名麗水源出吐蕃界犂石下名犂水訛犂為/麗流經巨津寳山二州江出沙金故名元憲宗
 三年征大理從/金沙濟江即此瀾滄江源出吐蕃嵯和歌甸流經蘭/州西北三十里東漢永平中
 始通博南山道/渡瀾滄水即此清溪其源有二一出東山一出雪山/至東圓里合流繞府城前灌溉
 之利/甚溥白石溪在蘭州治南/中多白石
土産氈 鹽雪盤山/有井金沙/江出琥珀府境/出滑石 松子巨/澤
 州/出
[087-28a]
關梁雪山門在巨津州東北舊名越滅根闗/當吐蕃麽些之界極為險峻鐵橋在巨/津州
 北橋之建或云吐蕃或云隋史萬嵗及蘇榮或云南/詔閣羅鳳後異牟尋置歸唐時斷之以絶吐蕃其處
 有鐵橋城吐蕃甞/置鐵橋節度于此大匱寨在寳山州唐時麽些蠻兄/弟七人分據七處曰大匱
 曰羅邦曰羅寺曰礙場曰卞頭場曰當波羅場曰當/将郎元世祖征大理自卞頭濟江由羅邦至羅寺圍
 大匱等寨其酋内附名/其寨曰察罕忽魯罕白馬寨在巨津州南二里唐/書云有姐羗白馬氐
 之裔/居此
古蹟廢臨西縣在府西北四百六十里唐時為麼些詔/之地夷曰羅裒間元至元中以其地西
 臨吐蕃境置臨/西縣本朝省
[087-28b]
人物元麥宗通安州麽些人生七嵗不學而識文/字及長旁通吐蕃白蠻諸家之書麥良
 通安州人唐麽些葉古乍二十三世孫憲宗南征麥/良内附中統初以為察罕章管民官至元中其子穆
 呼襲/職
  元江軍民府東至臨安府石屏州界一百一十里/西至思倫發者癸寨界三百里南至
   臨安府思陀甸長官司界二百一十里北至新/化州界二百里自府治至南京七千八百四十
   里至京師一萬一千二百八十/五里 糧一千九百三十石零
建置沿革古西南夷極邉之境唐氏南詔䝉氏以屬銀
 生節度徙白蠻蘇張周叚等十姓戍之又開威逺等
[087-29a]
 處置威逺睒後和泥侵據其地宋時儂智髙之黨竄
 于此和泥開羅槃甸居之後為些麽徒蠻阿僰諸部
 所有元憲宗時内附至元中置元江萬戸府後於威
 逺更置元江路領步日馬籠等部屬臨安廣西元江
 等處宣慰司本朝洪武中改元江府永樂初改元江
 軍民府領長官司一
 因逺羅必甸長官司附郭舊名羅槃甸元屬元江/路本朝置長官司編戸八里
形勝東有禮社江西瞰瀾滄水北㨿目樂山南距交趾
[087-29b]
 界元/志
風俗男女溷淆 㯽榔致禮 家藏積貝俱郡/志
山川玉臺山在府城東舊名羅槃山凡二十五峰懸/崖絶壁險阨難登蒼翠如玉望之若臺
 通山在府城東二十五里舊名馬籠山/北瞰禮社江髙聳千仭蔽虧日月目樂山在府/城東
 北一十里狀若中原之崆峒/䝉氏封為南嶽今名棲霞山嵯峨山在府城西南二/十里中峰嵯峨
 状如卓旗/飛舞翔動因逺山在府城西四十里下有泉為仲/夷溪分溉田畆東流入禮社江
 社江一名元江源自白厓江合瀾滄/江流繞府城東南入南安州温玉泉在府城/西北一
 十五里石間/迸出如湯
[087-30a]
土産鹽山間/有井㯽榔土人呼為/馬金嚢蛤蚧生枯樹中有/雌雄能鳴土錦
 鱗蟾詳見臨/安府孔雀 烏木 蘇木 紫檀 黄薑俱/府
 境/出
學校元江軍民府學在府治東北洪武二十/六年開設永樂七年建
關梁混龍橋在府城西四十/里跨崀峩河
寺觀興福寺在府城/西南萬徳寺在府/城北妙蓮寺在府城西南/一百三十里
古蹟龍馬跡在府城西大石上相傳昔有/異人乗龍馬過此留跡焉風伯雨師壇
 在府城西有五小石土人皆貼以金/遇旱禱雨於此松栢茂欎若仙境然
[087-30b]
  永昌軍民府東至䝉化府界三百六十里南至灣/甸州界二百七十里西至騰衝衛界
   二百三十里北至大理府雲龍州界一百二十/里自府治至南京八千三百六十五里至京師
   一萬一千八百一十里/ 糧八千三百石零
建置沿革禹貢梁州西南徼外之地古哀牢國漢武帝
 於此置不韋縣屬益州郡東漢永平初置瀾滄郡尋
 改永昌郡治不韋統不韋哀牢博南等八縣蜀漢及
 晉仍為永昌郡唐屬姚州都督府後為南詔䝉氏所
 㨿厯叚氏髙氏皆為永昌府元初於永昌立三千户
[087-31a]
 所𨽻大理萬户府至元間置永昌州尋陞為府𨽻大
 理路及置金齒等處宣撫司治於此本朝洪武十五
 年仍置府又立金齒衛至二十三年省府以金齒衛
 為軍民指揮使司嘉靖中改為永昌軍民府編户九
 里領州二縣二安撫司一長官司二
 保山縣附郭漢屬益州郡之不韋縣地東漢屬永昌/郡蜀漢晉皆因之唐時為䝉氏所㨿宋大理
 屬永昌府元初立永昌千户所本朝嘉/靖中置保山縣及今屬編戸一十八里永平縣在府/城東
 北一百七十里本東漢永昌郡之博南縣晉因之後/改永平縣唐時南詔置勝鄉郡宋時大理因之元初
[087-31b]
 廢郡立永平千户所後復為永平縣/屬永昌府本朝改今屬編户八里騰越州在府城/西南三
 百一十里漢為永昌郡地唐時䝉氏屬軟化府宋時/大理叚氏因之元置騰越州尋省本朝嘉靖中復置
 及今屬編/户八里騰衝州在府城東一百二十里漢越賧地/唐時䝉氏置騰衝府宋時叚氏因
 之元改騰衝州尋復為/府本朝改為州及今屬潞江安撫司在府城西一百/三十五里舊名
 怒江甸訛為潞江元至元間始置柔逺路軍民總管/府治怒江甸𨽻金齒等處宣撫司後為麓川宣慰司
 所㨿本朝洪武十五年改為柔逺府後/置潞江長官司永樂九年陞安撫司鳳溪長官司
 在府城東二十五里本元永昌/府地洪武二十三年置今司施甸長官司在府城/南一百
 里元至元間置石甸長官/司後訛為施甸本朝因之
[087-32a]
郡名哀牢古/名永昌漢/名
形勝北接大理東界瀾滄元/志近郭諸山環拱左右雲南/志
風俗金齒綉面雲南志百夷之俗以金褁兩齒曰金齒/蠻漆其齒曰漆齒蠻文其面曰綉面蠻
 刺其足曰花脚蠻以/綵䋲撮髻曰花角蠻衣冠禮儀悉效中土同上居諸/葛營者皆
 舊漢人衣冠禮/儀悉效中土兵不離身採獵為務同上蒲蠻兵不/離身騎不用鞍
 以採獵/為務
山川大保山在府城内竹木/隂森四時不改棲賢山在府城北四里/舊有棲賢寺
 鷲山在府城北五里舊/有光宗蘭若寺九隆山在府城南七里山有/九嶺又名九坡嶺沙
[087-32b]
 河源出於此相傳昔有一婦名沙壼浣絮水中觸沉/木有感因姙産九男後沉木化為龍衆子驚走惟季
 子背龍而坐龍因䑛其背蠻語謂背為九謂坐為隆/故名九隆長而黠遂推為酋長山下又有一夫婦生
 九女九隆兄弟娶之種類遂蕃皆刻畵其身象龍文/於衣背着尾世居此山之下諸葛亮南征時鑿斷山
 脉以洩其氣/有跡存馬卧獅山在府城南一十/五里以形似名官市山在府城/南二十
 里下有芭蕉洞洞内石色如/綵盖之状其北有官市堰哀牢山在府城東二十/里本名安樂夷
 語訛為哀牢絶頂有一石如人坐懐中有二穴名天/井土人於春首視水之盈涸以卜嵗之豐凶至者見
 水溢以為吉兆穴下相通取左穴水則右穴水涸取/右亦然又山下有一石状如鼻二泉出焉一温一涼
 號為王泉故/又名王泉山虎障山在府城西二十/里下出温泉卧佛山在府城/西北二
[087-33a]
 十里昔人因巖石鑿為卧/佛其洞與池皆號卧佛石澗山在府城東北三十/里林巒層疊状如
 屏/列峽口山在府城東南四十里下一洞廣二丈金/齒川流俱入此洞行地中逹瀾滄江
 岷山在府城東北八十里瀾滄江西岸髙千餘仭/延袤四十餘里頂常有石飛下過者必趨
 髏山在永平縣西南五里相傳昔有妖食人止存髑/髏有僧於此山上立神祠下建佛刹以鎮之妖
 害遂/息羅木山在永平縣/北八里花橋山在永平縣西/南二十五里和丘山
 在永平縣西三十里髙可千餘仭雲合即雨東麓一/潭四時澄澈流為木里流河西麓有泉流為曲洞河
 慱南山在永平縣西南四十里一名金浪顛山一名/丁當丁山極為險隘乃蒲蠻出沒之所昔南
 詔遣将軍征緬囘師多齎金寳經此山遇盗将軍死/之後立祠曰金浪顛山神祠北麓有泉流為花橋河
[087-33b]
 羊街山在永平縣北四十里山半湧泉周圍五/尺名曰一椀水行者或掬飲之亦穪便地寳
 藏山在永平縣/東七十里羅武山在永平縣東北一百一十里/山半有泉勝備江發源於此
 横嶺山在永平縣東北一百三十五里山極陡峻/驛路經其上其西有泉下流為九渡河
 場山在潞江安撫司/東三十餘里掌亢山在安撫司/南六十里雷㺯山在安/撫司
 東八/十里鳳溪山在鳳溪長官司治東東/西有二泉合流為鳳溪秀巗山在施甸/長官司
 東南二里小羅/窑河源出于此摩蒼山在施甸長官司東三里/一名施甸山孤峰聳翠石栅
 山在施甸長官/司西一十里當歸山在施甸長官司西北/二十五里上産當歸甸頭山
 在施甸長官司西南三/十里其南有碧霞山新栅山在施甸長官司/西北四十里龍王
[087-34a]
 巗在府城西一十五里一山中/斷兩崖壁立如斧劈之状瀾滄江經府城東北/八十五里羅
 岷山下漢明帝兵開博南行者愁怨作歌曰漢徳廣/開不賔度愽南越瀾津渡瀾滄為他人渡處舊以竹
 索為橋後廢本朝洪武末鎮撫/華岳鑄二鐵柱於兩岸以維舟銀龍江在永平縣東/守禦城跨其
 上源自上甸里合木里場河又南合曲洞河/又東南過薩佑河花橋河又東南入瀾滄江勝備江
 源出羅武山南流經永平縣東南境合/九渡雙橋二河至䝉化府合溪備江潞江舊名怒/江源出
 雍望經安撫司之北兩岸陡絶瘴癘甚/毒夏秋不可行䝉氏封為四瀆之一清水河一出/本府
 阿隡村一出甘松坡下合流至安撫司城東北合鳳/溪郎義河又至府城東南合沙河諸水入于峽口洞
 沙木河源自順寧府經府城東北/百餘里西北入瀾滄江坪市河一出甸頭/山一出石
[087-34b]
 甸寨合流經施甸西又南合蒲縹寨澗水/經新柵山口從陡崖飛下下流入于潞江光明井在/府
 城東五里唐大厯□井傍見三角牛四角/羊鼎足雞井中有火燭天南詔遂塞之龍泉有二/一在
 府城北郎義村析為三𣲖一/在上叢村皆有灌溉之利昜羅池在府城南周三/百餘步源自池
 底湧出相傳昔有婦沙壼觸沉/木而感孕生九子即此池也大諸葛堰在府城南/一十五里
 其東有東嶽堰及小諸/葛堰皆有灌溉之利甸尾堰在府城南三十/里周廣二里
土産金瀾滄江濵出有金/沙洗取融為金琥珀生地中其上及旁不生/草深者八九尺大者如
 斛削去外皮/中成琥珀土碼瑙哀牢山/支嶺出縹□即白□布堅厚/縝宻頗類絲紬
 㯽榔馬金囊状類白荳蔻嚼塗惡瘡甚效/或食一枚飲泠水即無所傷蔞葉藤葉/似
[087-35a]
 葛蔓附于樹可為醤即漢書所謂蒟醤也實/似桑椹皮黒肉白味辛合㯽榔食之禦瘴癘波羅蜜
 實大如𤓰/味甘酸猩猩獸如人/能言鐵 銅 茶 漆 細布桐/花
 績為布潔/白不受垢
公署永昌衛在府城内/嘉靖中建
學校永昌軍民府學即金齒司學舊在府城中正坊西/正統九年移置䇿勲坊東嘉靖中
 陞府/學騰越州學在州/治東保山縣學在縣/治南永平縣學在縣/治南
 已上三學俱/嘉靖中建
宫室安邉定逺樓在府城南洪/武十七年建觀騎樓在府城南七里/永樂二十年建
[087-35b]
關梁永平禦在永平縣治東北城周五百九十丈有奇/洪武十九年建内有金齒前前右右二千
 戸/所清水關在卧佛/山西山逹關在府城東北七/十五里阿章寨蒲關在施/甸長
 官司莾/由寨丁當丁山關在博/南山上甸關在永平縣/北二十里花橋關
 在永平縣西/南四十里潞江關在潞江/東岸衆安橋在府城南七/里跨沙河
 津橋在府城北二十里為屋其上又/東十里有東津橋皆跨清水河鳳鳴橋跨沙/木河
 平橋跨銀龍江其東北又/有安定通市二橋關索寨在永平縣東北四/里周廻二里俗傳
 蜀漢将關/索所築
寺觀法明寺在大保山内有井水清冽/烹茶甚香其東有觀音寺龍泉寺在府城/南門外
[087-36a]
 卧佛寺在卧佛/山東麓天王寺在府城北二十五里/其南五里有光尊寺卧獅寺
 在卧獅/山下普濟寺在永平/縣治西
祠廟武侯廟在府城南一十里蜀漢諸葛亮擒孟獲屯/營于此民懐其徳立祠祀之至今土人自
 稱為諸葛之遣民因名諸葛村元掲徯斯詩炎精厭/東都卧龍起南陽漢業入三顧蜀日宣重光豈伊山
 川阻况在兵力强八陣通神明二表貫穹蒼天運有/隆替吾君自虞唐煌煌十萬師聲威搖八荒大星隕
 渭南萬古一悲傷但使漢賊分安有終不亡桓桓/蕭将軍雙旌出永昌下馬城南祠為我酹一觴
 毅祠在大保山下本朝正統三年征麓川都督方政/率衆渡潞江力戰死之贈威逺伯謚忠毅士人
 哀慕立/祠祀之
[087-36b]
古蹟廢不韋縣在府境漢武帝置徙南越相吕嘉子孫/宗族居之以嘉為不韋後因名不韋以
 章其先人之惡東/漢永昌郡治此廢哀牢縣在府境故牢王國東漢/永平中置哀牢縣屬永
 昌郡晉因/之後廢廢慱南縣在永平縣境東漢永平中/置晉因之後改曰永平諸葛
 營在府城南一十里其東東嶽堰内一土墩周廻三/十餘丈髙六尺随水髙下雖盛潦不沒俗謂武侯
 旗/臺萬箭樹在瀾滄江南三十里叚氏時蒲蠻出沒經/此過者射其樹以厭勝之至今猶然樹髙
 五尺而簇/如蝟刺
名宦漢鄭純永昌太守為政/清潔夷人安之三國王伉蜀漢永昌郡丞/時雍闓叛伉與
 吕凱率吏民閉境拒闓十餘年/諸葛亮表封亭侯陞永昌太守唐張羅疋南詔清平/官永昌郡
[087-37a]
 都督以破蠻功陞大監軍故有/碑在城南稱其義勇有度量本朝戴希灝嘉靖中/同知永
 昌府豈弟亷明八年/如一郡人至今祀之
人物三國呂凱永昌人蜀漢時為本部功曹雍闓聞先/主崩叛降吳凱與府丞王伉率屬吏民
 拒闓能全其節諸葛亮表之曰呂凱執忠絶域不意/永昌風俗敦直乃爾以為雲南太守封陽遷亭侯後
 為叛夷/所害晉呂祥凱子仕為南夷校尉子孫世為永昌/太守李雄破寧刑諸吕獨不附舉國
 固/守本朝張志淳其先江寧人洪武中遷金齒司志淳/登成化甲辰進士由吏部文選司主
 事起家仕至南京户部右侍郎學行兩/全名實並懋卒賜葬祭鄉賢祠祀之張合志淳子/年十六
 舉雲貴鄉解第一嘉靖壬辰第進士授户部主事歴/官兵部吏部累陞湖廣按察司副使居家孝友蒞官
[087-37b]
 亷正士林重之稱為賁所先生没而祀于鄉賢祠所/著有賁所文集詩集及稻虀漫筆八語編游宦雜抄
 賁所日記諸藁藏于/家有宙載行于世石雷其先丹陽人宋學士石曼/卿十六世孫洪武中遷金
 齒司舉嘉靖丙午亞元性直諒尚氣節官四川叙州/府道判以憂歸遂不仕讀書保秀山中絶跡公門灌
 蔬課子所著有保秀堂詩稿文稿學稿/外稿行于世子元麟登萬歴甲戍進士
  北勝州東至馬刺長官司界三百五十里西至鶴/慶軍民府順州界二十里南至大理府雲
   南縣界一百六十里北至瀾滄衛蒗蕖州界五/十里自州治至南京八千三百里至京師一萬
   一千七百/五十里
建置沿革唐貞元中南詔異牟尋始開其地名北方賧
[087-38a]
 徙瀰河白蠻及羅落麽㱔諸蠻以實其地號成偈賧
 又改名善巨郡宋時大理叚氏以髙大惠治此郡改
 為成紀鎮元憲宗時内附至元中置施州尋改北勝
 州後陞為府屬麗江路軍民宣撫司本朝洪武十五
 年改為州屬鶴慶軍民府後屬瀾滄衛正統間改直
 𨽻雲南布政司編戸一十五里
郡名善巨䝉氏/名
形勝一江外繞三關内固雲南/志山川險阨郡志地廣人/稀山川險阨
[087-38b]
風俗氣習朴野郡志七種雜處氣習朴野七種盖瀰河/曰蠻羅落麼㱔冬門尋丁俄昌諸蠻也
 勤於耕織雲南志境内白蠻與麽㱔蠻/稍異而婦人尤勤於耕織巢處山林同/上
 有蠻栗些亦羅羅别種巢/處山林獵取禽獸以給食人物勇厲舊志人物勇厲/大㮣與麗江府
 同/
山川拜佛臺山在州/治西烏洞山在州西二里上列五峯下/一洞廣丈餘深不可測
 東山在州東三里石壁間刻釋迦/觀音二像題曰唐吴道子筆甸頭山在州北一/十五里羣
 峰聳列林木森蔚土人/於此牧羊又名牧羊坪陳海在州南四十里周八十/里相傳本陸地有姓陳
 者居此一夕/沉為海故名金沙江源自麗江府由西而東環州/治一名麗江即古麗水也
[087-39a]
 園河源自雲南縣經州西南百五/十里桑園村下流入金沙江龍潭在州西十五/里泉有九眼
 溉田萬餘畆下/流入金沙江春水泉在州西北五里水清白毎嵗/三月居民携酒饌赴泉畔為
 宴樂汲泉和鹽梅諸/物飲之謂之喫春水温泉有二一在州南枯木/村一在州南沙田村呈湖
 在州南五十里灌田百/餘畆下流入金沙江
土産白魚陳海出状如/鯉而色白攀枝花状如綿花可鋪/褥亦可為布烏木色/黒
 性堅可/為器用桑木生於石上者為/上等可為弓材山鷄 荏苒 松子俱/府
 境/出
關梁桑園橋跨桑/園河延夀橋在州治西跨四/城鄉之小溪
[087-39b]
寺觀大徳寺在州/治西
古蹟磨崖碑在州之東山澗中澗壁/上有磨崖碑字訛莫辨
人物髙策北勝州人本酋長之裔洪武十四年平雲南/䇿甫七嵗率所部先附後二年入覲送國子
 監讀書及長遣使送囬為土官令所歴土官視效之/涖事之日即禁通把事□置田宅以漁于民邉境賴
 之以/寧
  新化州東至臨安府嶍峨縣界二百二十里南至/元江軍民府界二百七十里西至者樂甸
   長官司界三百四十里北至楚雄府南安州界/四百三十里自州治至南京七千八百里至京
   師一萬一千二/百四十五里
[087-40a]
建置沿革本馬龍他郎二甸阿僰諸部蠻自昔據之元
 憲宗時内附立為二千戸所屬寧州萬户府至元間
 以馬龍等甸管民官併於他郎甸置司屬元江路本
 朝初改名馬龍他郎甸長官司直𨽻雲南布政司後
 陞為新化州仍直𨽻焉
形勝羣山夾江雲南志馬龍諸山在江之右迤阻諸/山在江之左羣山夾江其隘如峽
風俗婦事耕桑雲南志大百夷種男子少治産/業婦人耕種尤以時事蠶桑懇山為
 田同上車蘇種墾山為田/然以地磽嵗一移其居
[087-40b]
山川迤陑山在州治東山勢來/自昆陽連屬不絶迤阻山在州治西與/迤陑山對峙
 崇山在州北五十里林木蓊欝巖石峻險延/長一百五十里下有温泉其熱如湯磯閣山
 在州北一百里五峯/聳秀峯北一泉下注馬籠山在州西一百里舊名馬/籠蠻酋嘗結寨其上號
 馬籠/部摩沙勒江源自大理白崖城流經本州東/南八十里東注元江入交趾界
土産莎羅布以綿花為之濶僅/八寸嵗輸於官孔雀
  者樂甸長官司東至新化州界三百四十里西至/鎮沅府界八十里南至鈕兀長官
   司界三百二十里北至景東府界一百里自司/治至南京八千二百一十五里至京師一萬一
   千六百四/十五里
[087-41a]
建置沿革本馬龍他郎甸猛摩之地夷名者島本朝洪
 武末分置長官司𨽻雲南布政司
形勝㨿山附水雲南志民皆㨿山/附水亦險僻之處
風俗更代為市雲南志境内百蠻交易用金銀或五日/十日一集旦則婦日中則男更代為市
山川者島山在司/治北䝉樂山在司東二百里巍然髙峻行/一日方至其頂中有毒泉人
 畜飲之即死/詳見景東府景來河源自景東府流經/本甸下入馬龍江
土産藤果狀如荔/枝味酸羊桃夷稱抹猛而/長其味酸甜
  瀾滄衛軍民指揮使司東至姚安軍民府大姚縣/界四百里西至鶴慶府順
[087-41b]
   州界二十里南至大理府雲南縣界一百六十/里北至永寕府界二百一十里自衛治至南京
   八千三百里至京師一萬/一千七百五十一里半
建置沿革元為北勝州地本朝洪武中屬鶴慶府二十
 九年於州南築城置今衛司領北勝蒗蕖永寧三州
 永樂四年以永寧州陞為府正統六年以北勝州直
 𨽻布政司今本衛領州一𨽻雲南都指揮使司
 蒗蕖州在衛城北一百八十里唐時地名羅共賧羅/落麽㱔三種蠻世居之元憲宗時内附至元
 中以羅共睒置蒗蕖州屬麗江路後改屬北勝府本/朝洪武十五年屬鶴慶軍民府二十九年改屬本衛
[087-42a]
 編戸/三里
形勝山勢峻峭雲南志境臨極邉與西戎相接山勢/峻峭一夫當要則百夫莫有越者㨿
 麗江之東元志蒗蕖㨿麗江之東/在北勝永寧南北之間
風俗俗尚爭競善戰喜獵雲南/志習俗勇厲舊/志
山川白角山在蒗蕖州西/北白角鄉綿綿山在蒗蕖州西/南綿綿鄉羅易江
 源出蒗蕖州東合數/溪北流入永寧府白角河源出綿綿鄉經白/角鄉入西蕃界
土産麝香 鹿茸 氊 松子 山鷄俱蒗蕖/州出
關梁白角橋跨白/角河
[087-42b]
寺觀開化寺在衛城/東門外真慶觀在衛/城内三真觀在衛城/南門外
  騰衝軍民指揮使司東至永昌府潞江安撫司界/一百二十里西至麻里長官
   司界三百里南至南□州界二十里北至茶山/長官司界二百四十里自司治至南京八千六
   百四十里至京師一/萬二千八十五里
建置沿革漢為永昌郡西境即越賧地僰□峨昌三種
 蠻居之唐置覊縻州南詔䝉氏九世孫異牟尋取越
 賧置軟化府其後白蠻徙居之改騰衝府宋時地屬
 大理叚氏元憲宗時蠻酋髙救内附至元中改騰越
[087-43a]
 州及置騰越縣尋復騰衝府仍治騰越縣後以順江
 州及騰越越甸古湧三縣省入𨽻大理路
形勝諸夷接境誠要害之地雲南志孟養緬甸諸夷皆/接境誠要害之地今築城
 置司以控/扼諸夷南有鳳山西有寳峰舊騰衝/府志
風俗蠻性懦弱善孳畜田種 構木巢居刀耕火耨俱/雲
 南/志
山川来鳳山在司城南四里一名/龍鳳山上有神祠球□山在司城東五/頂頂平可居
 以避寇上有水池傍二穴距十餘丈上穴周三尺/下穴周一尺水從下穴流經下穴池為伽和池
[087-43b]
 峯山在司城南一十里一名長洞山上有/有王寳寺乃高僧摩伽陀修道之所水尾山在/司
 城南一十五里/上有水尾寺下干峩山在司城北一十五里/下有池亦名下干峨土山
 在司城北一十五里上有龍池周五十餘丈下亦有/龍池池傍金輪寺有圎石一尺餘相傳昔髙僧摩伽
 陀所遺天旱祈雨以石浸此池則雷雨/他池則無驗名濟旱池一境賴之無旱顛峻山在司/城南
 南一十/八里羅生山在司城東南二十里峰巒千丈條/岡百里林木森茂騰衝之名山也
 干峩山在司城西北二十五里下有池名清河亦名/上干峨周五百餘丈花木圍繞池落池内則
 烏鵲䘖去山北有金塔坡相傳昔有/異人修道于此至今無蚊蚋霜雪嵸巃山在司城/北三十
 里山極高峻/雲合則雨羅左衝山在司城南/三十里赤土山在司城東/三十里
[087-44a]
 箐山在司城西/三十五里髙黎共山在司城東北一百二十里/一名崑崙岡夷語訛為髙
 良公山極髙峻介騰衝潞江之間冬月潞江無霜其/山頂霜雪極為嚴沍蒙氏封為西嶽其頂有分水泉
 極清冽行者/或掬飲之大盈江有三源一出赤土山流為馬邑/河一出嵸巃山滀為小湖流為
 高河一出羅生山流為羅生塲河遶司城自東而北/而西三水合為大盈江又名大車江南入南匋州為
 小梁河至十厓為安/樂河西流為梹榔江龍川江源出峨昌蠻地七蔵甸/經越甸傍高黎共山北
 渡口古有藤索橋下流/至太公城合大盈江温泉有四一在城北馬邑村/一在城東南大洞村一
 在城南城左衝村一在城西/緬箐村水沸如湯人多浴之半月池在司城北七/里周五十丈
 車湖在司南湖甚廣濶中有山逺/觀之真瓊浪中一㸃青也
[087-44b]
土產黄藤 濮竹黎共山出/節甚長硫黄羅左衝/山出漆 椶俱司/境出
關梁龍川江關在司城東七十/五里江之西岸古勇關在司西一百/里里古勇甸
 盈橋跨城西/大盈江藤橋有二一在龍川一在尾甸一在回/石俱跨龍川江盖江水湍急難以
 木石為之編藤為橋/繋于岸樹以通人馬
寺觀西盟寺在司/城中佑聖寺在司城/西北隅華嚴寺在司城/南五里龍門
 寺在司城/東七里寳蓮寺 水月寺俱在司城/南舊城村護珠寺在司/城北
 一十/五里
古蹟越甸廢縣元至元中置此縣/於越甸尋省入府龍馬槽在司北一百/五十里江中
[087-45a]
 有石如槽南詔時/嘗有龍馬食於此鎮兵石在司城中俗傳諸葛/亮置于此以禳兵戈
  車里軍民宣慰使司東至落恐蠻界南至波勒蠻/界西至八百大□宣慰使司
   界北至元江軍民府界自司治西北/至布政司一十八程轉達于京師
建置沿革蠻名車里倭泥貉□蒲刺黑角諸蠻雜居自
 古不通中國元世祖命将烏蘭濟達伐交阯經其所
 部悉降之至元中置薩里路軍民總官府領六甸後
 又請置耿凍路耿當孟弄二州本朝洪武十七年改
 置車里軍民府十九年改宣慰使司
[087-45b]
形勝在浪滄江南接南海交阯清類/分野
風俗民性頗淳郡志民皆百夷性頗淳額上刺一旗為/號作樂以手拍羊皮長鼓而間以銅鐃
 銅鼓拍板其鄉村飲宴則/擊大鼓吹蘆笙舞牌為樂
山川猛永山 沙木江
土產鍮石銅 木香 沉香
  木邦軍民宣慰使司東至八百大甸宣慰使司界/南至未克刺蠻界西至緬甸
   宣慰使司界北至芒市長官界自司治/東北至布政司三十五程轉逹于京師
建置沿革舊名孟都一名孟邦元至元二十六年立木
[087-46a]
 邦路軍民總管府領三甸本朝洪武十五年改木邦
 府後改木邦軍民宣慰使司
風俗男貴女賤郡志其夷類數種男子皆衣白衣文身/髠髪摘髭鬚修眉睫婦人則上衣白衣
 下圉桶裙耳帯大金圈手貫象牙鐲男貴女賤雖/小民視其妻如奴僕耕織貿易差徭之類皆係之
土産響錫 胡椒
  孟養軍民宣慰使司東至金沙江南至緬甸宣慰/使司界西至古刺界北至干
   厓宣撫司界自司治北至布/政司三十七程轉達于京師
建置沿革地名香柏城元至元二十六年置雲逺路軍
[087-46b]
 民總管府本朝洪武十五年改為雲逺府十七年改
 孟養軍民宣慰使司
風俗民性生野多為樓居郡志其民皆百夷性生野小/有釁隙即搆兵相殺其土下
 濕夜寒晝熱多瀕江為竹樓以/居一日數浴餘俗與木邦同
山川鬼窟山在司境極為險隘/夷人據為硬寨
土産琥珀 碧瑱 馬倭小者/如騾巨蟒也有四足/膽可解諸藥毒
  緬甸軍民宣慰使司東至木邦宣慰使司界南至/南海西至戞里界北至隴川
   宣撫界自司治東北至於布/政司三十八程轉逹于京師
[087-47a]
建置沿革古西南夷不知何種其地舊有江頭太公馬
 来安正國蒲甘緬王五城元至元中屢討之後於蒲
 甘緬王城置邦牙等處宣慰使司本朝洪武二十九
 年始歸附立緬甸軍民宣慰使司
風俗有屋廬以居舟筏以濟元史其人有城郭屋廬以/居有象馬以乘舟筏以濟
 其文字進上者用金葉寫/之次用紙又次用檳榔葉性柔而詐郡志緬人形陋/體黒性柔而詐
 其酋號曰上刺浪男子善浮水夏熱穿洗白窄䄂單/衣冬寒穿白兠羅錦衣仍用莎羅布二幅合之纒于
 上以為飾其富者出入著大袖大布衫男子綰髻於/頂前用青白二色布纒之婦人綰髻於後不施脂粉
[087-47b]
 男女皆和白檀麝香當歸姜黄末塗于身及頭面以/為竒其酋長出入乘平轎或騎象坐則在前從者圍
 後皆/席地事佛敬僧同上緬人專事佛敬僧立阿瓦刹城/邦啞直根等寺荘嚴甚整有大事則
 抱佛説誓質/之僧然後決
山川金沙江郡志地勢廣衍有金沙大江濶五/里餘水勢甚盛緬人恃以為險
土産象 馬 樹頭酒樹類椶髙五六丈結實大如掌/土人以麯納罐中而以索懸其
 罐於實下劃其實取汁流于罐以為酒名曰樹頭酒/或不用麯惟取其汁熬為白糖其葉即貝葉寫緬書
 用/之椰子 石油自石縫流出臭惡/而色黒可搽毒瘡白㲲布 兠羅錦
  八百大甸軍民宣慰使司東至老□宣慰使司界/南至波勒蠻界西至木
[087-48a]
   邦宣慰使司界北至孟艮府界自司治/北至布政使三十八程轉達于京師
建置沿革世傳其土酋有妻八百各領一寨因名八百
 媳婦元初征之道路不通而還後遣使招附元統初
 置八百等處宣慰司本朝洪武二十四年其酋来貢
 乃立八百大甸軍民宣慰使司
風俗相見把手為禮郡志民皆百夷性頗緩刺花様于/眉目間其男女服食皆與木邦同
 但與客相見則把手/為禮亦事佛如緬人
山川南格刺山在車里八百之界山上有河/其南屬八百其北屬車里
[087-48b]
土産象土酋畜之騎坐凡/戰闕用為前陣白檀香 安息香
  老撾軍民宣慰使司東至水尾界南至交阯界西/至寧逺界北至車里宣慰使
   司界自司治西北至布政/司六十八程轉□于京師
建置沿革俗呼曰撾家自古不通中國本朝永樂三年
 其酋備方物入貢始置老撾軍民宣慰使司
風俗民性獷悍郡志民皆百夷衣服飲食類木邦性獷/悍身及眉目皆刺花其酋長有三等大
 曰招木弄次曰招木牛又次曰招化而為宣慰者即/招木弄居髙樓其上寛廣見人不下樓部屬見之則
 所至之地各為等限使客亦然而/設通事引之以至其地不差尺寸
[087-49a]
土產犀 乳香 西木香 鮮子 訶子
  大古刺軍民宣慰使司
建置沿革古南宋本朝正徳中始置大古刺軍民宣慰
 使司
風俗與木邦同官制俗同木邦結□用榖茶雞/夘客至亦用穀茶手拈而食
  麓川平緬軍民宣慰使司
建置沿革元置麓川路本朝洪武中置麓川平緬宣慰
 司尋革今復置軍民𨽻焉
[087-49b]
   底馬撒軍民宣慰使司
建置沿革本朝闕/   年置
  孟定府東至威逺州界南至木邦宣慰□司界西至/隴川宣撫司界北至鎮康州界自府治東
   北至布政司二十/八程轉達于京師
建置沿革舊名景麻不通中國元至元二十六年
 歸附立孟定路軍民總管府領二甸𨽻大理金
 齒等處宣慰使司本朝洪武十五年改置孟定
 府編户五里
[087-50a]
風俗男戴竹㡌女衣文繡郡志民皆百夷男子光頭赤/脚黒齒着白布衣戴細竹絲
 㡌以金玉等寳飾其頂遍挿翠花翎毛之類後垂紅/纓婦人出外戴漆藤大笠狀類團牌頂尖身衣文繡
 飾以/珂貝
土產香櫞比之南安府/者為尤大
  孟艮府東至車里宣慰使司界南至八百大甸宣/慰使司界西至木邦宣慰使司界北至孟
   漣界自府治北至布政司/三十八程轉達于京師
建置沿革蠻名孟掯自古不通中國本朝永樂四年始
 歸附置孟艮府
[087-50b]
風俗與木邦八百同
  南甸宣撫司東至永昌潞江安撫司界南至隴川/宣撫司界西至千崖宣撫司界北至
   騰衝軍民指揮使界自司治東北/至布政司二十二程轉達于京師
建置沿革舊名南宋元至元二十六年置南甸路軍民
 總管府領三甸本朝洪武十五年改南甸府永樂十
 二年改南甸州正統八年陞宣撫司
風俗結親用穀茶為禮郡志民皆百夷俗與木邦同其/結親則用榖茶二長筒雞卯五
 七籠為聘禮客至則以/榖茶供奉手拈而食之
[087-51a]
山川丙弄山在司東一十里相傳昔有僧自大理來坐/化於此變為石人後經兵燬止存其頭土
 人咸奉/祀之蠻千山在司東一十五里土酋/恃其險阻世居其上温泉山在司/東二
 十五里層峯疊嶂連亘二十/餘里林木陰森下有温泉沙木籠山在司南一百/里上有關立
 木為柵週/圍一里南牙山在司西一百八十里山甚髙延袤/一百餘里樹木陰翳官道經之上
 有石梯夷人以此據險又/有清泉下流入南牙江小梁河在司東北三十里/源有二一出騰衝
 赤土山麓一出騰衝緬箐山麓至此合為一西南流/至千崖為安樂河而合於大盈江其在司境流經南
 牙山西南又/謂之南牙江孟乃河在司東南一百七十里/即騰衝龍川江之源大盈江
 源自騰衝流至司/境過鎮西入緬甸
[087-51b]
土産孔雀 呌鷄晝夜依/時而鳴紅藤篾夷婦用/為腰飾
關梁黄連坡關在司南三/十五里小龍川關在司東北/八十里
  干崖宣撫司東至南甸宣撫司界南至隴川宣撫/司界西北俱至南甸宣撫司界自司
   治東北至布政司二/十三程轉達于京師
建置沿革其地舊名干頼賧曰渠瀾賧白夷居之元中
 統初内附至元中置鎮西路軍民總管府領二甸本
 朝洪武十五年改為鎮西府後為干崖長官司正統
 間陞宣撫司
[087-52a]
風俗四時皆蠶郡志境内甚熱四時皆蠶以/其絲染五色織土錦充貢
山川雲晃山在司南一十五里上有瀑/布泉即雲晃河之源也雲籠山在司東/二十五
 里/白蓮山在司北六十里中有一峰林巒/聳㧞土官居其麓下有白蓮池刺朋山在/司
 西一百餘里林木/陰森四時蒼翠雲晃河在司治南源出雲晃山下/流與雲籠河合灌田千餘
 畆/安樂河源出騰衝經南甸迤邐至雲籠山之麓亦/名雲籠河沿至司治北折流而西一百五
 十里為㯽榔江至北蘇蠻/界注金沙江入于緬中止西河在司東北三十里/源出雲籠山流十
 五里與雲/籠河合
土産土錦 白㲲布 白蓮花 竹䶉大如兎至/肥可食
[087-52b]
  隴川宣撫司東至芒市長官司界南至木邦宣慰/使司界西至千崖宣撫司界北至南
   甸宣撫司界自司治東北至布/政司二十六程轉逹于京師
建置沿革舊為麓川地皆白夷所居元至元中置麓川
 路本朝洪武十七年歸附置麓川平緬宣慰司正統
 三年其土酋思任發叛大軍平之遂革其司十一年
 置隴川宣撫司於龍把
風俗與南甸同
山川馬鞍山 摩梨山 羅木山俱在境内極髙大/夷人恃以為險
[087-53a]
 泉從石罅流出為/河熱如沸湯
土産芋大者長一/尺二三寸孔雀 豪猪 紫膠 大藥 鮮子
  威逺州東至新化州界南至□璉長官司界西至/□定府界北至景東府界自州東東北至
   布政司一十九/程轉達于京師
建置沿革唐南詔銀生府之地舊為濮落雜蠻所居大理
 時為白夷所有元至元中置威逺州本朝因之編户四里
風俗男女勇捷走險如飛 白蠻習俗朴野俱舊/志
山川䝉樂山 南堆江 谷寳江自遮遇甸流至州/境下流合瀾滄江
[087-53b]
土産鹽境内莫蒙寨有河水汲而澆於炭火上煉之則成/細鹽凡交易無秤斗止以小篾籮計多寡而量之
  灣甸州東至大候州界南至鎮康州界西至永昌/施甸長官司界北至順寧府界自州治東
   北至布政司二十/程轉達于京師
建置沿革蠻名細賧元中統初内附屬鎮康路本朝洪
 武十七年置灣州編户五里
風俗與鎮康同郡志其民亦百夷婦人貴者以象牙作/筒長三寸許貫于髻挿金鳳蛾其頂絡
 以金索手帶牙鐲以紅氊帶東臂纒頭衣白布窄袖/短衫黑布桶裙不穿耳不施脂粉餘俗與鎮康同
土産茶境内有孟通山所產細茶名/灣甸茶穀雨前採者為佳芭蕉開花結實/味甘可食
[087-54a]
  鎮康州東至孟璉長官司界南至孟定府界西至/永昌潞江安撫司界北至大侯州界自州
   治東北至布政司二/十三程轉達于京師
建置沿革蠻名石賧本黒僰所居元中統初内附至元
 十年立鎮康路軍民總管府領三甸本朝洪武十五
 年改為鎮康府十七年改為州編户六里
風俗卜用雞骨病專祭鬼僰蠻形惡體黑以青白布為/衣跣足荆棘中走如飛男子
 出婦人閉户静坐以待夫至遇有事籖雞骨卜吉凶/病不服藥專務祭鬼死則刳木為棺殯之墳上植一
 樹為/識
[087-54b]
土産大藥有大如斗者/味極甘美鮮子大如棗/味酸䗲膽可解諸/毒藥水乳香
  大候州東至景東府界南至鎮康州界西至灣甸/州北北至順寧府界自州治東北至布政
   司二十三程/轉逹于京師
建置沿革蠻名孟祐白夷所居元中統初内附屬麓川路
 本朝洪武二十四年置大候長官司後改為州編户四里
風俗民有百夷蒲蠻百夷俗與灣甸同/蒲蠻俗與順蠻同
山川昔彌山在州東/六十里蠻賴山在州西六十/里其山多竹八刺山在州/北八
 十/里蠻彌山在州南二百五十里/林木隂森崖石壁立阿輪山在州西南三/百里連峰叠
[087-55a]
 巘四時/蒼翠瀾滄江在蠻彌山/東南之麓孟祐河在州/治東孟賴河在州南/八十里
土産垂絲竹其枝葉軟/弱皆下垂金剛纂其色青状如/刺桐性最毒訶子秋熟味/苦又甘
  鈕兀長官司東至元江軍民府界南至車里宣慰/使司界西至威逺州界北至臨安府
   思陀甸長官司界自司治北至/布政司一十六程轉達于京師
建置沿革蠻名也兀自古不通中國本朝宣徳七年始
 歸附置鈕兀長官司
風俗見人無拜禮郡志其民皆倭泥類蒲蠻男子綰髻/于頂白布纒頭婦人盤頭露頂以花
 布為套頭見/人無拜禮
[087-55b]
   孟璉長官司
建置沿革本朝闕/    年置
   茶山長官司
建置沿革本朝闕/    年置
   麻里長官司
建置沿革本朝闕/    年置
  芒山長官司東至鎮康州界西南俱至隴川宣撫/司界北至永昌潞江安撫司界自司
   治東北至布政司二/十三程轉達于京師
[087-56a]
建置沿革其地舊曰怒謀曰大枯賧曰小枯賧即唐史
 所謂茫施蠻也元中統初内附至元十三年立茫施
 路軍民總管府領二甸本朝洪武十五年置茫施府
 正統九年改置芒市長官司
風俗男衣繒布婦女衣皮唐書茫施蠻男子衣繒布女/分髪直額為一髻垂後跣而
 衣/皮
山川青石山在司西南峭㧞千仞竒怪萬端又司境有/永貢榦孟契二山皆髙大夷酋立寨居之
 以為險要下/有芒市河麓川江在司西源出昌峨蠻境流至/司境又至緬地合大盈江
[087-56b]
 沙江源出青石山/流入大盈江大車江源自騰衝流經青石山下/流至江頭城名大盈江入
 緬地蒲/甘城界
土産金金沙/江出香橙 橄欖 芋 蔗 藤
 
 
 
 
 明一統志卷八十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