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1i0022 琴旨-清-王坦 (master)


[000-1a]


御製乙夘重題朱載堉琴譜並命入四庫全書以示
闢識事
御製乙夘重題朱載堉琴譜並命入四庫全書以示闢
 識事
載堉此譜丁未曽題其以俗琴溷古樂且訾韓蘇之未
議及也詳見御製詩集兹偶翻舊稿尚有未盡之意是
以重示闢而識其事
夫琴無可闢也琴之有譜不可不闢也經之言琴者其
制曰五絃之琴樂記大琴明堂位爾雅中琴明堂位
琴 左 傳 其名

曰龍門空乗雲和並周禮大司樂其用曰鼓曰彈檀弓
 曰操縵
[000-1b]
安絃學記如是而已曷嘗有所謂指法手勢吟猱綽注之
瑣瑣哉嚮於香山聼唐侃彈琴作詩謂即古樂迨後釐
定中和韶樂始悟一字一音之為古而今琴為俗故曽
題朱載堉樂律全書再三闢其蹖駁並定全詩樂譜頒
播海㝢矣近閲四庫全書著録有明嚴澂松絃館琴譜
本朝程䧺松風閣琴譜二種紀昀等不入之經部樂類
而附之子部藝術類雖本宋陳暘樂書列今琴於俗部
之意㣲足示雅鄭之别耶然今之言琴者但知煩手滛
[000-2a]
聲日引月長習今眩古經部子部樂類藝術類其誰辨
之故不得不重闢之俾人昜曉也葢琴之有書自西漢
其指法自蔡邕著譜自唐以前譜手勢自趙耶利譜作
半字自唐以至於宋雖漢迄今二千餘年亦云古矣然
今琴所述者堯之神人暢舜之南風文王之羑里周公
之越裳孔子之龜山亦均漢後之法傳三代上之事其
然豈其然哉且其所謂神人暢諸操亦必非當時聖人
之所作也明馮惟訥編詩紀一書備載於古逸一門葢
[000-2b]
亦攟摭舊閒以見賅博其間真偽不暇考覈惟訥去古
益逺其所編集無足置論夫唐虞之書惟二典三謨實
有可信若神人暢不過就堯時任禹之事敷衍成文辭
意又多不類即南風歌雖見於家語而家語世已疑其
多偽其他羑里越裳龜山等辭想亦皆後人就當時之
事撰擬之三代以前恐無是辭也三代以上之琴曰五
舜之琴曰七絃文王之琴如是而止予惟信三代以上之

至於三代以下之言皆如孟子所謂不可盡信也其指
[000-3a]
法若勾挑剔抹者十二律無是音其膺字如&KR2692讀作七
讀作三之類篆㨨以來無是字所譜之詩毛鄭以來無是
解故朱子以為尤謬鄭樵以為異端陳暘以為詭説曽
是大樂與天地同和而可為所奪哉即以事理論之禮
云士無故不徹琴瑟葢人人能之今之琴譜人自為師
家自為學彼之所譜此不能通其法甲之所彈乙不能
喻其辭琴工學之數年至血指或不成聲古之教者春
誦夏弦一時之課而已人生年十三即學樂誦詩使如
[000-3b]
所云其必三代之為士者皆胼手重繭溺音廢業而後
可儀禮鄉飲酒禮工歌三終笙入三終間歌三終合樂
三終凡詩十有八篇雅之文王大明皆以祀先王頌之
長發奏之大禘章句最多使如所譜用之燕饗必卜其
書又卜其夜用之祭祀其不跛倚以臨者㡬希矣審是
則今譜之不可行必非古樂昭昭矣然則琴無譜乎曰
有虞書曰詩言志歌永言聲依永律和聲樂記曰比音
而樂之謂之樂此古樂之精言也今詩經樂譜諸器皆
[000-4a]
臚正聲此樂之合於古者中和韶樂大典尊嚴行用此
樂之宜於今者皆一字一音庻㡬得趙彦肅所傳之遺
不至於楊傑所譏之失矣尚何琴譜之足云總之古今
之界不可不明定樂非自予定實乃自予而顯制作之
事戒泥古更戒徇俗即井田封建之必不可行而辟雍
之必宜復均是道也識成以冠兩譜經部樂類子部藝術類之首
並命補書入朱載堉琴譜
識闢成因命内廷翰臣為簡語以申琴之古今經俗之
[000-4b]
概而諸臣搜維所以舉約者㡬於目迷五色然既費苦
心亦足撮要究勝古今議琴充棟之緐言並命附録
内廷翰林等攷據琴譜指法按語
 琴操曰伏羲作琴桓譚新論曰神農氏王天下始削
 桐為琴通禮纂曰堯使無句作琴五絃揚雄琴清英
 曰舜彈五絃之琴堯加二絃呉儀琴堂序曰武王増
 變宫變徴而為七 按樂記曰舜作五絃之琴其言
 要為可據又廣雅云文王増二絃曰少宫少商隋志
[000-5a]
 云周文王加二絃帝王世紀云文王復増二絃是七
 絃之琴實始於文王也至各家謂文王武王各加 一
 絃其説雖多殊不足信若文王武王先後各加一絃
 則文王當有六絃之琴而古來從未有此説至呉儀
 謂武王所加尤為無據㣲論儀一人之説不足慿且
 二説自來相傳為少宫少商不聞為變宫變徴也自
 當以五絃為舜之琴七絃為文王之琴
 漢書藝文志雅琴趙氏七篇師氏八篇龍氏九十九
[000-5b]
 篇 按此琴有専書之始趙定師中龍徳皆漢宣帝
 時人至光武帝命桓譚鼓琴愛其繁聲宋宏即以為
 耽悦鄭衛矣
 玉海唐以前有劉氏周氏琴譜四卷陳懐琴譜二十
 一卷 按此琴有譜之始其譜已不可考
 崇文總目唐趙耶利琴手勢譜一卷載調絃用指之
 法又彈琴右手法一卷論指法四百餘言 按趙耶
 利唐太宗時人以手法為譜始此其後趙惟則注明
[000-6a]
 蔡邕指法趙希廣作指法宋王大方述琴調操名琴
 樣指法後代琴譜多因之
 蔡邕琴賦左手抑揚右手徘徊指掌反覆抑按藏摧
按此所賦乃用指法鄭樵云古者手勢所象本蔡
 氏五弄趙耶利所修也朱長文云蔡氏五曲所謂㳺
 春渌水生愁秋思幽居者也今人以為竒聲異弄難
 工之操而叔夜時特謂之謡俗之曲嵇康琴賦云下逮謡俗蔡氏五
 

 且曰乗間簉乏亦有可觀葢言其非古也漢儒所
[000-6b]
 製尚且非古况於魏晋之曲乎宋世有琴工嵇元榮
 羊葢之儔率造新聲去古益逺栁呉興嘗以嘆恨
 著清調論並上樂議唐世琴工復各以聲名家曰馬
 氏沈氏祝氏又有裴宋翟栁諸家師既異門學亦隨
 判至今曲同而聲異者多矣長文所著琴史源流甚
 詳所謂曲同聲異葢人自為之益徴非古矣
 琴史謝安石弟諧頗有文學善鼓琴以新聲手勢京
 師士子翕然從學 按指法始於漢至晋時尚以為
[000-7a]
 新聲明非古樂
 樂書雅琴之制自漢始也韶樂部中有正聲翻繹字
 譜又令鈞容班部頭任守忠注入唐來讌樂半字譜
按今所傳琴譜即半字譜之遺以聲緐字多不可
 勝書故取其字之半或至一兩筆如卄即散聲之起
 筆也乙即挑之一筆也勹即勾之一筆也丁則打之
 半字巾則帶之半字弗則拂之半字至撮為早反撮
 為全扶為半扶為則合兩半字又少息為
[000-7b]
 省連為車則有全本字其大指為大中指為中則本
 字有義食指為人無名指為夕則半字無義近世指
 法闡㣲一書列右手指法七十有二左手指法九十
 亦云多矣及别以一譜較之又復不同非有定也竊
 以譜本非字乃號記耳如曲家之工四上尺算家之
 甲乙丙丁皆非有義然各有本字也至以聲緐之故
 而曼衍攅簇殊形詭狀不特字書無此字抑且律書
 無此音雖自唐有之而不可以入古審矣
[000-8a]
 樂書古人論琴聲有經有緯有從宫商角徴羽文武
 以上為經聲黄鍾及大吕潤徽以上十三聲為緯聲
 鳯雅聲等二十四聲為從聲 按經聲主絃為七音
 緯聲主徽為十二律及閏毎絃十三徽積九十一聲
 樂之道備矣二十四從聲中有笳聲豈古樂所有今
 之指法又在二十四聲之外轉益友離陳暘所謂世
 罕知音反以筝勢入琴譜録雖多其無益乎
 古樂書琴主散聲左手不按絃惟以右手彈之實音次之泛音鄭
[000-8b]
 聲君子勿貴是以左手綽注吟猱右手疾徐輕重雅
 樂禁焉琴理雖淵雅音尚簡指法大略可得而論右
 中指向内為勾向外為剔食指向内為抹向外為挑
 大指向内為托向外為擘勾挑同聲為撮抹擘同聲
 亦為撮上生下生遞互鼓之散實相應 按此雖亦
 有勾挑諸法而較之琴家為簡其琴主散聲之説細
 按從來琴譜雖至數十音而發手多作卄字葢散聲
 為字之本音也今中和韶樂皆用散聲至云雅音尚簡足徴繁
[000-9a]
 聲之非而一字一音之為古矣
 宋史樂志楊傑言大樂七失今歌者或詠一言而濫
 及數律或章句已闋而樂音未終所謂歌不永言也
 請節其繁聲以一聲歌一言且詩言人志詠以為歌
 五聲隨歌是謂依永律吕協奏是謂和聲先儒以為
 依人音而制樂託樂器以寫音樂本效人非人效樂
 者此也 按此於尚書依永和聲之義為得解所云
 以一聲歌一言即一字一音也今松絃館琴譜以關
[000-9b]
 雎一詩八十字演為十叚緐至数百聲未免蹈楊傑
 所譏矣
 吴儀琴堂序今之為琴一切異古或一操而變用数
 律或一引而渉厯数徽其度曲之無制流聲之不依
 永徒煩手摇音播美聼而已 按此切指今琴異古
 之弊
 律吕精義俗譜惟禁小指太古雅琴連無名指亦禁
 若夫左手吟猱綽注右手輕重疾徐古所謂滛聲雅
[000-10a]
 樂不用也 按吟猱綽注乃琴家俗譜所最尚者譜
 中亍即吟犭即猱卜即綽氵即注也朱載堉亦知其
 非但不免以鄭亂雅耳
 律吕闡㣲鄭世子樂譜一字例引十餘聲平時操縵
 拈弄可也若用之燕享祭祀古人禮文甚繁如歌文
 王大明緜詩句又甚多若字字如此引長窮日之力
 不足以給矣 按闡㣲頗遵朱載堉之説而此條獨
 加駁難殊為近理
[000-10b]
 通志樂畧琴操所言者何嘗有是事 按鄭樵極貶
 琴曲之十二操並韓愈所擬十操非之以為為邪説
 異端所襲愚師瞽史所移考琴操晋孔衍所編吳兢
 謂其紀事好與本傳相違朱子謂琴操一書載堯舜
 文武孔子之詞尤謬智者可一覧而悟也陳暘謂古
 琴曲有歌詩五篇曰鹿鳴周大臣傷時在位而作曰
 伐檀魏國女悲傷怨曠而作曰騶虞召國女傷失嘉
 㑹而作曰鵲巢召國男悦貞女而作曰白駒衰世失
[000-11a]
 朋友而作以詩推之說皆不類豈好事者妄取其名
 而詭為之說歟今琴家所譜皆自為一種音聲借古
 立名耳如松絃館琴譜内塗山乃禹事渭濵乃太公
 未遇事安得有七絃琴而工人以為論音不論事且
 如闗雎十叚㣲特與趙彦肅所傳一字一音者不同
 並與朱載堉所譜一字十六彈者不同然則載堉一
 闗雎嚴澂一闗雎豈得為古樂乎
 儀禮經傳通解唐開元鄉飲酒禮所奏樂有鹿鳴四
[000-11b]
 牡皇皇者華魚麗南有嘉魚南山有臺闗雎葛覃卷
 耳鵲巢采蘩采蘋十二篇之目而其聲亦莫得聞矣
 此譜乃趙彦肅所傳云即開兀遺聲也 按彦肅所
 傳十二篇譜皆一字一音諸譜中僅見此耳朱子疑
 以為直以一聲叶一字則古詩篇篇皆可歌矣夫樂
 與詩相比篇篇可歌何所致疑即朱載堉亦有周召
 二南一字一音譜而其他仍循俗樂何哉
 琴史孔子之刪詩也皆絃歌之三百篇皆可以為琴
[000-12a]
 曲也至漢世遺音尚存者惟鹿鳴騶虞鵲巢伐檀白
 駒而已其餘則亡近世琴家所謂操弄者皆無歌辭
 而繁聲以為羙其細調瑣曲雖有辭多近鄙俚適足
 以助歡欣耳 按鄭樵通志謂琴之九操十二引皆
 以音相授並不著辭琴之有辭自梁始至今琴家諸
 譜皆以無辭者為勝松絃館譜無辭皆古操名松風閣譜有辭且襍
入同時人所作 

 小詞朱長文謂三百篇皆可為琴曲誠為卓見然則以
 三百篇為琴曲㫁不可以琴家操弄及細調瑣曲譜
[000-12b]
 之明甚
 琴㫖派别流傳有曰中州曰吴曰浙曰閩吴又分為
 金陵虞山皆各立門户互相詆諆 按撰松絃館琴
 譜之嚴澂乃明大學士訥之子即虞山派之祖故其
 譜琴家以為師法琴㫖謂其刻意復古者仍属彼法
 非古樂也至松風閣琴譜乃襍抄前人叚數凡十一
 而以曹溶等贈彼小詞附入真鬻技之人所為耳
 王杰董誥彭元瑞敬識
[000-13a]
欽定四庫全書     經部九
 琴㫖         樂類
提要
    等謹案琴㫖二卷
國朝王坦撰坦字吉途南通州人自來言琴律
    者其誤有五一在不明管子三因九開之法
    而以管音律呂定絃音一在不知以五聲二
    變明絃音之度分而以律呂分徽位一在不
    知管子一百八為徵及白虎通離音尚徵之
[000-13b]
    意泥於大不踰宮之説而以大絃為宮一在
    不知三絃為宮而以一絃十徽為仲呂一在
    據正宮一調論律呂謂隋廢旋宮止存黄鍾
    一均而不知五聲旋宮轉調之全惟
 御製律呂正義一書考定詳明發古人之所未發坦
    作是書一一本正義之㫖而反復推闡其五
    聲數論琴説謂絲樂絃音其體本實當以五
[000-14a]
    聲之數定其絲綸多寡之數為之體徽分疎
    宻之數為之用不可以黄鍾九寸太蔟八寸
    為準盖管音全半不相應絃音全半相應以
    管律與徽分較之欲取其聲之同則其分不
    同欲取其分之同則其聲不同即正義以五
    聲二變定絃音之度及管音絃音全半應聲
    不同二篇之㫖也其釋黄鍾均以仲呂為角
    之疑説謂一絃全度散聲為林鍾徵則十徽
    乃黄鍾宮位故應三絃散聲如以一絃全度
[000-14b]
    散聲為黄鍾則十徽乃仲呂之位不能應三
    絃之姑洗角即正義絲音尚徵一絃非宮之
    義也其三絃獨下一徽説謂十徽之分為全
    度四分之三宮聲三絃之全度八十一分三
    因之則為二百四十三以二百四十三而四
    分之則六十零七五為十徽之分而五行之
    全度則為角聲六十四之分必按三絃六十
[000-15a]
    四之分始與之應故在十一徽其五絃獨上
    半徽説謂五聲以倍半取應凡九徽之分為
    全度三分之二其聲為本絃相生之聲五絃
    角聲角生變宮其三絃為宮聲故不能與九
    徽變宮聲應而必在上半徽即正義宮聲三
    絃之角位在十一徽與角絃之宮位在八徽
    九徽正中之義也其泛音四準説謂全絃以
    七徽為界自七徽上至岳山得聲之清所出
    五聲二變度分之聲與實音相應八徽至十
[000-15b]
    三徽得聲之濁泛音不與實音相應乃從焦
    尾至各徽而出其旋宮轉調説謂角調之角
    絃緊一聲而為宮聲即為旋宮角既為宮則
    宮轉徵徵轉商商轉羽羽轉角皆以次而移
    於正義諸圗説尤能精思闡發在近時言琴
    諸家可謂不失其宗者矣乾隆四十六年十
    一月恭校上
[000-16a]
           總纂官紀昀陸錫熊
 孫士毅

             總 校 官 陸 費 墀
[000-16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