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1i0016 皇言定聲錄-清-毛奇齡 (master)


<經部,樂類,皇言定聲錄>
  欽定四庫全書
  皇言定聲録卷七
  翰林院檢討毛奇齡撰
  諸法第七
  黄鐘之實樂之亡亡于備數劉歆疏一曰備數而備數之害莫甚于史漢之論黄鐘之實彼以備數狡獪為欺人之伎而儒者驚怪以為神術故凡論樂者開卷璅璅無非皆八八三九諸法使觀者咋舌以為莫及遂聽其紏紛而不之顧而樂于以亡夫操觚握算本無難事而空圍面冪叅錯莫定
  聖諭所謂或不必辨或辨之而無益于用此真神聖獨闢之言可永遵之為萬世法者彼夫徑一圍三定管之術樂書開卷所聚訟而莫可釋者一經
  皇上指破則備數諸術已無可辨律管空圍舊有徑三分圍九分之説後儒疑管太隘因實算之謂徑三分四釐六毫圍十分三釐八毫然仍是三倍今以一尺之徑有圍餘三尺一寸四分强則即此推之徑三分四釐六毫當實得圍十分八釐有奇與舊時圓田開方之術俱不合
  第從黄鐘之實而略析其概彼以十二律配十二辰謂子寅辰午申戌六陽辰為黄鐘寸分釐毫絲之數丑夘己未酉亥六隂辰為黄鐘寸分釐毫絲之法此其説自漢魏至今未有易也且謂六陽辰以九乗數六隂辰以三乗數雖工律率者未有異也乃以今推之而不盡然者夫十二辰概以子丑為數法而自寅至亥順而推之為黄鐘寸分釐毫絲所得之數自亥至寅逆而推之為黄鐘寸分釐毫絲所實之數以為數則隂辰與陽辰皆數也以為法則隂辰與陽辰皆法也以為三則隂陽俱三以為九則隂陽俱九大抵比而乗之則用三隔一而乗之則用九順則分之逆則積之以寅為管數以亥為管之所實之數而一順一逆變化生焉用此為法覺從來偏窒畸而難明反不如此之廣通而易了者此真天地之定數而非有强也然且以此定聲則仍無所濟故曰備數者亡樂之具也今請舉黄鐘之實而略指其與舊互異者如左
  子一黄鐘之律 今曰黄鐘起數
  丑三為絲法 今曰以絲數起管數
  寅九為寸數 今曰以管數起絲數
  夘二十七為毫法 今曰以絲數起管數
  辰八十一為分數 今曰以管數起絲數
  已二百四十三為釐法 今曰以絲數起管數
  午七百二十九為釐數 今曰以管數起絲數
  未二千一百八十七為分法 今曰以絲數起管數
  申六千五百六十一為毫數 今曰以管數起絲數
  酉一萬九千六百八十三為寸法 今曰以絲數起管數
  戌五萬九千四十九為絲數 今曰以管數起絲數
  亥一十七萬七千一百四十七黄鐘之實 今曰黄鐘全數子一黄鐘之律 此黄鐘之起數也推黄鐘之數始于一管推一管之數始于一絲則管一絲亦一管者數之成絲者數之始管以順而分絲以逆而積也
  丑三為絲數 此以絲數起寸數也黄鐘一管數起于絲故管則祗一而絲實其中以空圍面羃計之每一絲有三絲則必合三絲以成一絲以起一管之數盖三其一則為三三其三則為九絲從三始管從九終三與九皆相乗之法故繼以寅九曰以絲數起管數
  寅九為寸數 此以寸數起毫數也管以九為數絲亦以九為數盖九絲為毫九寸為管順則為寸逆則為絲管以九寸終寸以九絲始也此寅九為管之數又以九三二十七為九絲起一毫之數曰以管數起絲數
  夘二十七為毫法 此一毫之數也比以三為法比寅九則三九二十七為九寸所起之數隔以九為法隔丑三則九三二十七為九絲所成之數盖九絲成一毫也乃因而乗夘則亦以三為法三其二十七為八十一隔而乗寅則亦以九為法九其九亦為八十一故繼之辰八十一曰以絲數起管數
  辰八十一為分數 此以分數起釐數也順則為分逆則為毫盖九分為寸分其九寸則有九九八十一分為九寸之分之數又以九其二十七為二百四十三起九毫成一釐之數曰以管數起絲數
  已二百四十三為釐法 此一釐之數也比辰八十一則三其八十一為二百四十三得辰分所起之數隔夘二十七則九其二十七亦為二百四十三得夘毫所成之數盖九毫成一釐也乃因而乗已則三其二百四十三為七百二十九乗辰則九其八十一亦為七百二十九故繼之午七百二十九曰以絲數起管數
  午七百二十九為釐數 此以釐數起分數也順為九寸中全釐之數逆為全釐中一釐之數盖九釐為分分其八十一分則九其八十一為七百二十九釐得九寸中全釐之數又以九其二百四十三為二千一百八十七起九釐成一分之數曰以管數起絲數
  未二千一百八十七為分法 此一分之數也比午七百二十九則三其七百二十九為二千一百八十七得午釐所起之數隔已二百四十三則九其二百四十三亦為二千一百八十七得已釐所成之數盖九釐成一分也乃因而乗未則三其二千一百八十七為六千五百六十一乗午則九其七百二十九亦為六千五百六十一故繼之申六千五百六十一曰以絲數起管數
  申六千五百六十一為毫數 此以毫數起寸數也順則為毫逆則為分盖九毫為釐分其七百二十九釐則九其七百二十九當有六千五百六十一毫為九寸中全毫之數又以九其二千一百八十七得一萬九千六百八十三為九分成一寸之數曰以管數起絲數
  酉一萬九千六百八十三為寸法 此一寸之數也比申則三其六千五百六十一為一萬九千六百八十三得申毫所起之數隔未則九其二千一百八十七亦為一萬九千六百八十三得未分所成之數盖九分成一寸也乃因而乗酉則三其一萬九千六百八十三為五萬九千四十九隔申則九其六千五百六十一亦為五萬九千四十九故繼之戍五萬九千四十九曰以絲數起管數
  戍五萬九千四十九為絲數 此以管數起絲管全數也順以絲終逆以寸始盖九絲為毫分其六千五百六十一毫則九其六千五百六十一當有五萬九千四十九為九寸中全絲之數又以九其一萬九千六百八十三得十七萬七千一百四十七曰以管數起絲管全數
  亥一十七萬七千一百四十七黄鐘之實 此全管全絲之數也比戍則三其五萬九千四十九絲當有一十七萬七千一百四十七絲為九寸中空圍面羃毎分加三之全數比酉則九其一厲九千六百八十三絲之一寸得一十七萬七千一百四十七絲之九寸而為一管之全數此黄鐘之數始于子而訖于亥隂陽順逆從此其全也
  子一黄鐘之律今曰數始
  丑三為絲法今曰絲分
  寅九為寸數今曰寸積
  卯二十七為毫法今曰毫分
  辰八十一為分數今曰分積
  已二百四十三為釐法今曰釐分
  午九百二十九為釐數今曰釐積
  未二千一百八十七為分法今曰分分
  申六十五百六十一為毫數今曰毫積
  酉一萬九千六百八十三為寸法今曰寸分
  戌五萬九千四十九為絲數今曰絲積
  亥一十七萬七千一百四十七黄鐘之實今曰數終
  此隂陽對待分積相峙之數也律成于積而起于分故陽以積而順行隂以分而逆轉順以積漸多隂以分就寡若其三九之數則隂陽均之連則用三隔則用九陽之禪隂隂之禪陽皆用三陽之禪陽隂之禪隂皆用九此數之一定者也然而無與于聲也所謂雖辨明而亦無用者
  聖人之言也
  子一黄鐘之數始于此
  亥一十七萬七千一百四十七黄鐘之數終于此
  丑三此絲分也三為一絲三分其亥之一十七萬七千一百四十七為戌五萬九千四十九之絲數
  戍五萬九千四十九此絲積也三為一絲則積五萬九千四十九個三而合乎亥一十七萬七千百四十七之全數
  寅九此寸分也一管九寸則九分其亥之一十七萬七千一百四十七為酉一萬九千六百八十三之寸數
  酉一萬九千六百八十三此寸積也一管九寸則積一萬九千六百八十三個九而合乎亥一十七萬七千一百四十七之全數
  卯二十七此毫分也三九二十七絲為一毫則二十七分其亥之一十七萬七千一百四十七為申六千五百六十一之毫數
  申六千五百六十一此毫積也二十七為一毫則積六千五百六十一個二十七而合乎亥一十七萬七千一百四十七之全數
  辰八十一此分分也毎寸九分則九寸當八十一分乃八十一分其亥之一十七萬七千一百四十七為未二千一百八十七之分數
  未二千一百八十七此分積也九寸當八十一分則積二千一百八十七個八十一而合乎亥一十七萬七千一百四十七之全數
  已二百四十三此釐分也九毫合二百四十三絲為一釐則二百四十三分其亥之一十七萬七千一百四十三為午七百二十九之釐數
  午七百二十九此釐積也二百四十三絲為一釐則積七百二十九個二百四十三而合乎亥一十七萬七千一百四十七之全數
  此新註律數捷法也時有以黄鐘之實相質者因指示之而并别推諸簡捷兩法以明易曉而無所用尚
[007-1a]
 有黄鐘生十一律法不襲舊註屈指可得者今不載
十二管配數十二律配五聲毋論周禮漢書位置不同即史
 記五聲配數與十二律相準次第便與十二律隔八
 相生之次多少不合則何足據矣故六經無律吕之
 文祗周禮國語稍稍及之而仍不足據况周禮晚出
 後人原有疑非周初書者其為參錯固無論也惟以
 歌聲曲調與器色字譜自相印證庶幾無誤乃舊時
 十二管與五聲相配之法其見竟山樂録者約有數
[007-1b]
 條今舉其韻數分列于後後之知音者可考鑒焉
國語六間大吕夾鐘中吕林鐘南吕應鐘周禮六同大吕應鐘林鐘中吕南吕



夾鐘漢書六吕林鐘南吕應鐘大吕夾鐘仲吕


 一十二律隂陽相間配五聲之數
 一十二律隂陽分位配五聲之數
 一十二律隔八相生之數
 一十二律五聲相生相配之數
 一陽律左旋隂律右轉之數
[007-2a]
 一隂陽相生逆推之數
 十二律隂陽相間配十二辰十二月次第之數
                    
[007-2b]
大吕夾鐘照下生之數則角强于商羽强于徵全然不合若照上生之數則自九寸至七寸以三寸



之間周遍五聲無是理矣其餘以次環推無一是處他不備舉即以夷則為宫按之未有羽數増于



徵并増于宫商角而可以定五聲者即環相為宫原有以低作髙之法然羽之九寸與徴之四寸六



分相去恰半與法不合


 十二律隂陽分位自為次第之數
                    
[007-3a]
           


陽律數以次遞殺似乎相協然以姑洗起宫按之便羽倍于徵况姑洗以後耶至隂律則下生之數



徵羽皆多于宫商角上生之數自仲吕以後益顛倒乖舛不可道矣且人聲十六調聲十二未有大



吕八寸强至南吕五寸强以三寸之間定五聲者其為繆戾可知也


 十二律隔八相生之數
                     
[007-3b]
角數强于商羽數强于徵以次環推無一合處


 十二律五聲相生相配之數
                     
[007-4a]


林鐘宫 南吕商 應鐘角 太簇徵 姑洗羽 



六寸   五寸三分强 四寸六分强 八寸  七寸一分强 俱不合 


 十二律陽律左旋隂律右轉之數


陽律其左旋與隂陽分位之  數同已見前陽律下 


                   
[007-4b]
下生商數小强于宫角徵數以漸相加羽忽大殺世無是理若上生則宫與商相去一倍餘如下生



仍是不合


 十二律隂陽相生逆推之數
                     


此以隂陽相間列上下層而上層以中吕起下以㽔賔起作逆推之法然無一是處凡上生下生俱


[007-5a]


不合


旋宫舊十二調八十四聲旋圖見律吕新書
 黄鐘宫
 林鐘宫黄鐘徴
 太簇宫林鐘徵黄鐘商
 南吕宫太簇徵林鐘商黄鐘羽
 姑洗宫南吕徵太簇商林鐘羽黄鐘角
 應鐘宫姑洗徵南吕商太簇羽林鐘角黄鐘變宫
 㽔賔宫應鐘徵姑洗商南吕羽太簇角林鐘黄鐘變宫變徵
[007-5b]
 大吕宫㽔賔徵應鐘商姑洗羽南吕角太簇林鐘變宫變徵
 夷則宫大吕徵㽔賔商應鐘羽姑洗角南吕太簇變宫變徵
 夾鐘宫夷則徵大吕商㽔賔羽應鐘角姑洗南吕變宫變徵
 無射宫夾鐘徵夷則商大吕羽㽔賔角應鐘姑洗變宫變徵
 中吕宫無射徵夾鐘商夷則羽大吕角㽔賔應鐘變宫變徵
 黄鐘變中吕徵無射商夾鐘羽夷則角大吕㽔賔變宫變徵
 林鐘變   中吕商無射羽夾鐘角夷則大吕變宫變徵
[007-6a]
 太簇變     中吕羽無射角夾鐘夷則變宫變徵
 南吕變        中吕角無射夾鐘變宫變徵
 姑洗變           中吕無射變宫變徴
 應鐘變             中吕變徵
 此舊旋宫圖也當時不曉旋宫之法其所講探者皆
 以相生截竹次第移作旋宫誤不可言據其云十二
 律八十四聲以毎調七聲十二調八十四聲則人無此聲數曲無此
 調數器無此字數固已謬矣若其旋法則其上横者
 調也如黄鐘宫林鐘宫類下斜者聲也如黄鐘以林鐘為徵聲則于林鐘宫下註黄鐘
[007-6b]
 徵以太簇為商聲則于太簇宫下註黄鐘商類且以斜聲論之彼相生之以
 宫生徵以黄鐘生林鐘也謂生法前後如是耳非謂
 聲之前後相接有如是也若以聲相接前後言之則
 宫自然繼以商黄鐘自然繼以大吕此如四序然以
 所生言則天先生水地次生火天三生木地四生金
 而以時序言之則自然春木之後繼以夏火秋金之
 後繼以冬水必以所生為之序則春秋亂矣是何也
[007-7a]
 則以氣之相遞與聲之相接正同秋不可繼春徵不
 可繼宫也若以調言之黄鐘調畢其背接者應鐘面
 禪者大吕也近髙一調宜用大吕以髙作低宜用應
 鐘而忽以林鐘繼之是以調中之所轉者為轉調之
 用于調于器未有一合者也若變宫變徵原在宫徵
 之後即如舊説亦當列宫徵之前與宫徵近今並置
 調末不知能與上五聲相接否能變接變否且何以
 不曰變羽角也總與宫徵不近則隨聲可屬夫既用旋法當有實
 驗非紙上圖畫盤曲便可當旋轉之用或横或斜徒
[007-7b]
 美觀看何益之有
十二律分寸司馬遷律書黄鐘八寸七分一為宫索隠註七字是十字
 之誤八寸十分一即八十一分也下七字誤同林鐘五寸七分四為角太簇
 七寸七分二為商南吕四寸七分八為徵姑洗六寸
 七分四為羽此十二律相生數也第其記五聲相生
 之數則其數雖同而宫位不同如林鐘六寸每寸九
 分六九五十四正五寸十分四也乃五聲相生曰五
[007-8a]
 十四以為徵而此曰為角南吕五寸三分五九四十
 五又加三分為四十八正四寸十分八也五聲曰四
 十八以為羽而此曰為徵姑洗七寸一分七九六十
 三又加一分為六十四正六寸十分四也五聲曰六
 十四以為角而此曰為羽五聲十二律自矛自盾此
 是何故又其所記應鐘大吕二律凡三分一皆三分
 二之訛即所記宫商徴羽皆不甚確而後之為説者
 祗從此探討不能出脱焉得不誤乎
 黄鐘九寸或八寸一分相去不逺而吕覽又有三寸
[007-8b]
 三分為黄鐘曰含少之説隋志長孫無忌謂傳稱黄
 帝命伶倫㫁竹長三寸九分而吹之以為黄鐘之宫
 則其説從來已久故通鑑外紀亦載劉恕稱黄帝造
 律吕取竹嶰溪之谷㫁兩節間長 寸九分至李文
 利造律吕元聲竟謂黄鐘三寸九分辨舊説九寸之
 誤於是另作三分損益之説横分左右以隔八相生
 為隔八正徵増十二月律為十二協月之筩其説甚
[007-9a]
 辨然則黄鐘九寸之説已不能定矣且即九寸中而
 遷固二人既已牴牾或以九為法或以十為法而鄭
 康成析絲破忽專用十分至隋劉焯則又毎律減三
 分㫁以七寸為法天下有明明尺寸而或三或倍或
 七或八或九或十謂可以定絲黍分毫末者乎又其
 相生之次皆定隔八而劉向又謂隔七隂陽相生諸
 史書志皆謂陽下生隂隂上生陽而吕覽淮南子京
 房蔡邕又謂㽔賔上生大吕夷則上生夾鐘至相生
 分數鄭氏以大吕夾鐘仲吕三律倍所生分而何承
[007-9b]
 天沈約必以新舊法分度參録之使中吕生黄鐘適
 足當黄鐘九寸之數則九寸十寸上生下生隔七隔
 八或増或損隨地更易原無定準乃欲取漢斛銘羊
 頭山黍錙銖較量亦已惑矣
隔七相生漢志謂隂陽相生自黄鐘始而左旋八八為伍從黄
 鐘生林鐘為八位從林鐘生太簇為八位此相生之所以定隔八也惟劉
 向謂隔七相生以為隔七律而生似乎不合今細繹
[007-10a]
皇言旋聲之法隔八聲而還其始聲則正從七律轉旋
 之覺實有所謂隔七者凡歌聲曲調皆以八旋惟笛
 色字譜小有不同寧府樂錄字譜有云以正生清隔
 七得八以清生正隔八得八如宫生宫清以四生伵
 宫調四為宫乙為變宫上為商尺為角工為徵凡為變徵六為羽此七聲也七聲若再周則仍以四起四
 改為伵是髙四字名宫清上改為仩是髙上字名商清推而至于角清徵清皆然則從四而
 起剛歴此七聲之盡而即生髙伵字為宫清此隔七
 得八也宫清生變宫以伵生乙旋調則宫調旋上一字為變宫調四為宫
 乙為變宫若以宫調生變宫調則以伵生乙則從伵而起必除此七聲之
[007-10b]
 盡而後生乙字以為變宫此隔八得八也至于變宫
 生變清以乙生亿亦隔七得八變清生商以亿生上
 亦隔八得八推至七調則皆與隔七之説合伶人草
 昧預啓其機雖其説不傳然亦正天使閟之以俟
神聖之獨㫁所謂天輪一明而爝爟俱熄此之謂也
三分損二三分得一史記五聲生數與漢志十二律生數皆以三
 分去一三分益一為法如黄鐘九寸下生三分其九寸而去一分得林鐘六寸林
[007-11a]
 鐘上生三分其六寸而益一分為太簇八寸類若律書生術又有下生倍實
 上生四實而三其法者如黄鐘九寸下生則倍九寸為一十八寸三分之則為六
 寸而得林鐘林鐘六寸上生則四其六寸為二十四寸三分之為八寸而得太簇類即以黄鐘
 言之既倍九寸為十八而又分十八而得其六三六十八
 是三分十八而損其二也即以太簇言之既四六寸
 為廿四而又分廿四而得其八三八廿四是三分廿四而
 損其二也及觀後漢志又曰陽生隂倍之隂生陽四
 之皆三而一其曰倍與四與律書同而曰三而一是
 以三為法而得其一也以損言則二以得言則一朝
[007-11b]
 三暮四展轉巧値總與樂律無與耳
黄鐘尺書曰律度量衡劉歆五事二曰和聲三曰審度律
 與度雖同出一原然究是兩事故五官分掌則太史
 掌數漢名羲和即太史令也太樂掌樂一名太常至于權量衡則各
 有專司廷尉掌度司農掌量鴻臚掌權未聞闌入樂官也今造樂書
 者動言算數夸論鐘尺如律吕新書其于度量衡卷
 詳校歴代之尺分長别短此不過通考一類載耳何
[007-12a]
 濟于事幸蒙
皇上指示謂歴代尺度不齊以之定管不足為據此真
 體驗精切洞析利病而後發為此言者因恭承
聖訓細為推繹毋論周尺漢尺銅龠銅斛自魏晉以還
 降及趙宋中間若梁之表景隋之水尺汲冢之玉律
 後魏之元延明尺五代之王朴律凖尺凡史志所載
 代有不同而即以累代所尚晉前尺校之當時荀勗
 奉詔考定律尺依周禮製法其法與劉歆祖沖之銅
 尺相表裏曽以古物七品勘其分數若所云一姑洗
[007-12b]
 玉律二小吕玉律三西京銅望臬四金錯望臬五銅
 斛六古錢七建武銅尺其于考索之詳絜量之細可
 謂極至及其製成而名之為晉前尺又名公曽尺公曽
 朂字以朂所造也乃較之者謂朂尺過短梁尺加七釐
 漢官尺加三分三釐杜夔尺加四分蔡邕銅龠尺且
 加至一寸五分八釐則在勗尺固不合而其餘諸尺
 何以悉參差若是即在趙宋初亦嘗詔詞臣詳定律
[007-13a]
 尺謂王朴律尺比漢錢尺較長而和峴景表尺胡瑗
 鄧保信及李照所用太府等布帛尺則長之又長夫
 自五代至宋其妄稱能定樂者祗此數人此數人操
 觚握算其能事亦應不相逺乃何以祗此尺度間争
 毫競末動致尤訕然則究何依據馬端臨嘗曰樂自
 有神解專求累黍與周鬴漢斛魏尺之屬毋異刻舟
 而求劍也况黄鐘之尺尤屬無理夫黄鐘中聲也中
 聲無定稍髙即有髙宫髙黄鐘聲稍低即有低宫低
 黄鐘聲皆中聲也原無執一聲以為此黄鐘此宫聲
[007-13b]
 此中聲者今人于宫聲于中聲茫然不解而乃欲為
 中聲造一尺亦何必然
 竟山樂錄曰論樂不及尺製樂當有尺必欲製樂將
 安取準曰祗以今尺度之毋論官尺民尺長則均長
 短則均短而準在是焉盖鐘石大小原無限度方響
 雲鉦祗取齊一試觀製琴笛者其穴刌暉節排列均
 等任其自然之度數一如
[007-14a]
聖諭所云天地之定數者初未嘗範之古尺按之官度
 也材長則暉穴俱長材短則暉穴俱短然而短簫長
 笛椅桐漆梓皆可倚曲由是觀之其尺度不拘公然
 可知故曰尺度非樂中事也
縱黍横黍實黍累黍之法言人人殊即宋有三變焉按漢志黄
 鐘之長以子榖秬黍中者一黍之廣度之九十分為
 九寸盖一為一分一黍之長一分十分為寸十黍之長十分是九十黍之長
 為九寸矣九其十分為九寸然未審其黍之廣所為縱横
 者若何也乃其法則管外之長累九十黍管中之實
[007-14b]
 可容一千二百黍而宋李照以縱黍累管寸并空徑
 三分毎管空徑三分圍九分説見前則一管可容一千七百黍為有
 餘胡瑗以横黍累管寸并空徑三分則一管祗可容
 千黍為不足于是調停其間増徑三分為三分四釐
 六毫則圍空與中郛俱増分數而黍可實焉及宋祁
 薦益州進士房庶詣闕上書改漢志舊文謂今本漢
 書一黍之廣其之字下廣字上脱起積一千二百黍
[007-15a]
 之八字故致誤解古以黍累尺未聞以黍累管製管
 之法第實一千二百黍于管中以容滿為度而截之
 以為寸法且為空圍之法其云一為一分者盖九十
 之一非一黍也于是盡棄縱黍横黍之説而改為實
 黍當時范鎮司馬光輩皆各有左右各為是非而以
 之定樂則主客無一是者
候氣候氣之説與樂無涉且其能候與否亦未可知若其
 法則詳于後漢志中凡立説者皆祖之兩漢無候氣
 者魏代杜夔始造管候氣而灰皆不飛至後齊神武
[007-15b]
 霸府田曹叅軍信都芳云候氣有驗相傳能以輪扇
 二十四埋地中測二十四氣每一氣至則一扇自動
 此輪扇不知是何律尺所造且製管專為候氣若輪扇可用何必製管至隋開皇年遣
 毛爽及于普明等候氣依古法築三重密室造木案
 十二以安管卑内髙外毎管實葭灰覆緹隨十二辰
 嚮而埋于土中與地相平及候至有應不應即應有
 多寡早晚或初入月或遲至下旬帝疑其為説遂罷
[007-16a]
 時文帝以問牛弘弘曰灰半出為和氣其政平全出為猛氣其臣縱不出為衰氣其君暴文帝曰臣縱君
 暴豈日别而月異也弘不能對其後元泰定間太史院使齊履謙請
 立候氣之法是時得古黒石管長一尺八寸外方而
 内為圜空空中有隔隔中作小竅以通之隔上九寸
 其空均直約徑三分以應黄鐘之數隔下九寸其空
 自小竅迤邐殺至管底約徑二寸餘下廣上細其管之中郛面羃與
 累黍實黍之法又屬何等盖以聚其氣而上之古所謂玉律是也
 然其製則從來論律家所未有者時亦不能用而寢
三等歌圖書編分三等律歌法有云天下之聲音變化何
[007-16b]
 限乃其要祗九聲耳又樂儗云古有九夏九歌周大司徒有九徳之歌九㲈之舞以
 九為數者即九聲之始也故楚詞又有九歌九章九辨九嘆諸名今以九三分之釐
 為三等自黄鐘至姑洗為一等以樂記歌法下如隊
 統之自南吕至清黄鐘為一等以上如抗統之若仲
 吕若林鐘則統之以已漸二字所云已漸者為抗已
 則漸隊隊已則漸抗也夫十二律而以九聲當之此
 開天之識惜其説不甚著耳若其配律三等不無太
[007-17a]
 鑿且驟髙驟下謂之抗隊若以已漸聮之則髙不見
 抗下不見隊矣此説非是
歌曲七法舊謂樂記上如抗如手舉物為一法下如隊如物
 之墜下隨其淺深而無所留滯為一法曲如折謂轉
 之宛浹而分明也為一法止如槁木聲所止處如槁
 木之不揺也為一法倨中矩歌之轉折者欲其方也
 為一法勾中鈎又欲其圜也為一法纍纍乎端如貫
 珠纍然不㫁絶以依其永也為一法夫以舉世不識
 聲之時尋求歌法可謂獨得但尚有未盡者先臣嘗
[007-17b]
 曰上下易明獨曲折與中鈎似乎複出不知曲折者
 合勾矩而言也若勾矩之分則笛色譜中四六四上
 為勾四六上為矩六工六四為勾六工四為矩以轉
 圓為勾見㢘為矩也至于止音則竝非歌絶之謂凡
 上字入字俱須字聲絶而歌聲起如四六一絶起上
 字為上四字一絶起上字為入類至若貫珠則不解
 自明惟宋沈存中闡貫珠之義謂古之歌法有云聲
[007-18a]
 中無字字中有聲所謂聲中無字者謂凡歌須使字
 字融入聲内令字轉換處無磊塊扢抐古人謂之如
 貫珠今人謂之善過度是也所謂字中有聲者如宫
 聲字而歌曲之調合用商聲則能轉宫為商歌之善
 歌者謂之内裏聲俗謂之吞吐恬静不善歌者謂之
 唸聲俗謂之呌曲謂之不含韞是也殊不知貫珠但
 擬其聲之興伏挫折絡索不間㫁耳徒以含韞融洽
 當之固已非是至古歌法所傳原謂聲中有字非聲
 中無字也惟曼聲之中皆有字音存乎其間如胡音
[007-18b]
 為烏尤音為甌遥音為㘭微音為衣類字中有聲謂
 出字與繹字又有字聲如隂字從上下陽字從下上
 平去字連字得聲上入字㫁字得聲類若云聲中無
 字則餬混甚矣况貫珠之義原非辨宫商之訛即辨
 宫商亦從無以字聲與歌聲兩相轇牽作五聲者雖
 宫字而入商調即為商聲雖商字而入宫調即為宫
 聲且宫商清濁何從分别不過以層次分之豈有歌
[007-19a]
 是宫次而依違攙挽入商次者乃云合用商聲則轉
 宫為商此仍是依樣葫蘆之説非歌法也
一字分四時歌法宋有一字分四時歌法啓口如春謂甲坼也
 縱口如夏謂恢台也收口如秋謂揫歛也合口如冬
 謂閟藏也南渡後儒者言歌法必本此第其言不知
 所始且一聲四變太無統紀從來一字有三刌謂字
 首字面字尾也歌有本字字有本音字音起訖此是
 本等本等未周何暇他及况一字一合則于闔脣羽
 部俱紊亂矣五聲宫商角徵羽即喉齶舌齒脣也凡
[007-19b]
 字反喉入鼻者為宫音如今韻東冬江陽庚青蒸七部字每讀字訖皆反喉而入
 于鼻謂之宫音若他部則皆不能反喉鼻者故歌者于七部字尾亦必以鼻音收之以舌抵齶
 者為商音毎讀字訖必以舌抵齶曰商音此惟真文元寒刪先六部字有之他皆不然故歌者
 于此六部字亦必以齶音收之懸舌而嚮齶為角音謂以舌居中懸之向齶而不一
 扺及為角音此在韻中為魚虞蕭肴豪歌麻尤八部中字他部無有故歌者于八部字尾亦必以舌音收
 衝脣接齒為徵音讀字訖舌離齒而近則去齶矣為徵音此在韻中為支㣲齊佳
 灰五部中字故歌者于此部字尾亦必以齒音敗之闔脣為羽音謂讀字訖一合脣也為羽
[007-20a]
 音此為侵覃鹽咸四部中字故歌者于此部字尾亦必以闔脣收之
五聲訣寧府樂録有五聲圖訣今其圖已亡第記其訣于
 此以備參考
 六工尺上四乙凡不用 要識宫曲一清三濁


羽徵角商宫清清清清    卑不踰尺髙不越腹


 商乙六凡工上尺四不用 商之所記兩濁兩清


羽徵角商宫清清清清    下從火立上用金成


 上四六凡尺工乙不用 何以為角三清一濁
[007-20b]
羽徵角商宫清清清清    物作下止民乃上觸


 尺乙四六工凡上不用 徵聲最激全有四清


羽徵角商宫清清清清    宫懸甫接徵招可聽


 五調以宫調為主宫調之中聲則四字也宫四而下
 有羽徵角三聲即六工尺宫四而上有商角徵羽四聲即上
 尺工六合此九聲以為宫調合本四二聲為九聲則凡聽其歌其
 聲之最卑者不踰尺字其最髙者不越伵字即為宫
 調盖下尺者工尺之尺即角尺也上腹者腹為中聲
[007-21a]
 宫四中聲也繼此而商調則為下徵上商之九聲徵
 為火故火立商為金故金成也又繼此而為角調則
 為下羽上角之九聲羽為物角為民則為物止而民
 觸羽者止也角者觸也又繼此而為徵調則為下宫
 上徵之九聲宫懸即宫徵招即徵也
唐五調笛字譜此明寧王臞仙所纂唐樂笛字譜也今祗存宫
 調曲一首商調曲半首樂苑曰嘆疆場宫調曲也又
 曰大酺樂商調曲故所譜者即此二詩字
[007-21b]
宫調曲間上尺道工六工尺上行工四人六工四至工四六工尺粧工六梳工尺對六四鏡四工工



尺臺四上尺上四六泪四尺上四痕六工六四猶上尺尺未尺工尺上四滅工四四六工尺尺笑工



六工臉六工六四自四尺上上四然尺工六工工工開尺



商調曲泪上六滴尺上珠四六工難工六四盡上尺上四容尺工六工殘尺工六玉工四六易四仩



四六四銷六四六工


 此皆宫調笛字也以宫調合宫調曲謂之宫之宫黄
 鐘之宫以宫調合商調曲謂之宫之商黄鐘之商葢
 宫調以四字為宫聲上字為商聲上首次句最髙字
[007-22a]
 是鏡字不過及伵字而止即是宫調次首首句泪滴
 用低上字次句易字用髙仩字至髙至低無非以上
 字掣調即為商調此雖遍易七調而其為宫為商總
 如是者調有變而宫與商不變也先臣嘗謂樂録有
 思歸樂亦商調曲註曰後一曲犯角則以後曲次句
 有三江雁亦稀五字連用三江二髙隂字而以雁之
 陽字接之則其字已入髙尺字内非商調矣以此比
 較則思過半耳
唐桂華曲笛字先臣曰㓜時聽先司馬臣唱桂華曲笛字譜云
[007-22b]
 王新建籍寧府時得之所俘老樂工者其二三四句
 譜字尚存但無首一句耳按白樂天集有聽都子歌
 是聽歌桂花曲者其詩云都子新歌有性靈一聲格
 轉已堪聽更聽唱到嫦娥字猶有樊家舊典型此即
 唱法其云一聲格轉者以其唱試問二字是髙字已
 及領調字矣故轉到嫦娥字當如矩然折方而下所
 謂格轉也此即樂記所云倨中矩者也又有聽唱桂
[007-23a]
 華曲詩桂花詞意慢丁寧唱到嫦娥醉復醒所云詞
 意丁寧者以歌時多頓折如丁寧然然感人處仍在
 唱到嫦娥字故又云唱到嫦娥醉復醒此亦最善道
 唱法者但一三四曲譜字又以口授不復存今祗存
 第二句矣其譜字與宫商二調曲譜字尚有可疑處
 已經訂正因附載于此


桂花曲正宫調譜字遙知天上桂花孤譜字亡試工尺問六工工尺尺四六工嫦四上尺四



四四六娥六四工工肻上四要上上上四四上四六四工工工尺無尺工工工月中亦


[007-23b]
有閒田地何不中央種兩株譜字亡按譜字傍才是拍字 


古樂府節解譜漢魏樂府毎為晉宋間宴饗所奏則略改原文
 分章别節如豔歌何嘗行東西門行諸曲分註節解
 曰一解曰二解且曰右一曲某樂所奏至今可考也
 先司馬臣曰幼嘗聽寧府樂工歌孤兒行是以唐人
 歌法歌漢魏樂府者然亦分節解更註散拍一如金
 元曲子其悽惻宛轉聽之逌然起倫常之感始知金
 元曲子凡一切歌法皆仿隋唐惜其笙笛色譜皆未
[007-24a]
 傳也但舊本尚有節解散拍明註詞下今特録存其
 概以俟後之審聲者取鑒焉


孤兒行曲節解序譜孤兒生孤兒遇生命獨當苦散序按此三句如今



引曲然散序者散行無板曲也孤兒命當若父母在時乗堅車駕駟馬父母已去



兄嫂使我行估南行九江東到齊與魯臘月來歸又誰敢自言苦拍序一拍按此十句即今之過曲



以有板謂之拍序一拍者拍序之一猶胡笳十八拍以一拍始也後倣此



孤兒苦頭多蟣虱面目多塵土大兄教辦飯大嫂教你且好飼馬上髙堂隨取鞭篍下堂教孤兒泪



下一如雨二拍按此八句與今前腔同嘆我朝行汲暮來歸首無韜髪足無屝愴愴履霜


[007-24b]
多蒺藜拔㫁此蒺藜腸肉中悢悢自悲泪渫渫涕纍纍冬無複襦夏又無單衣三拍按此十句另變



一韻與今換頭前腔同居生不樂不如早下去從地下黄泉掣拍拍止按



此二句又去拍為掣拍拍止者謂前慢板從此㫁也



春氣動草萌芽三月蠶桑六月收瓜將是瓜車來到家瓜車反覆助我者少㗖瓜者多促拍按此九



句又起板漸入急調謂之促拍㗖瓜者多願還我蒂兄嫂威嚴當持蒂歸與兄嫂



校計長拍按此五句又轉入慢調然後作結以板慢曰長拍今曲名有長拍催拍摧拍即促拍也



里中一何譊譊但願寄尺書將與地下父母兄嫂難與久居散然按此四句與煞尾同以無板曰散





[007-25a]
皇言定聲録卷七
[007-25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