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1i0002 樂書-宋-陳暘 (master)


[103-1a]
  欽定四庫全書


  樂書卷一百三


  宋 陳𤾉 撰


  樂圖論


  十二律


  律吕數度   律吕齊量  律呂圍徑


  律吕清濁


  律吕數度


[103-1b]
  凡物以三成聲以五立以三參五而八數成矣人以八尺為
尋物以八竅卵生故凡十有二律之音皆隔八而生焉道生
一一生二二生三故日三而成朏月三而成時歲三而成閏
祭以三飯為禮喪以三踊為節兵重三軍之制國重三卿之
治以三參物而九數成矣故十有二律之寸而黄鍾稱是焉
蓋天之中數五地之中數六五六相合而生黄鍾黄鍾子之
氣也十一月建焉而辰在星紀大吕丑之氣也十二月建焉
而辰在𤣥枵太蔟寅之氣也正月建焉而辰在陬訾夾鍾卯
[103-2a]
之氣也二月建焉而辰在降婁姑洗辰之氣也三月建焉而
辰在大梁中吕已之氣也四月建焉而辰在實沈㽔賓午
之氣也五月建焉而辰在鶉首林鍾未之氣也六月建焉
而辰在鶉火夷則申之氣也七月建焉而辰在鶉尾南吕
酉之氣也八月建焉而辰在壽星無射戌之氣也九月
建焉而辰在大火應鍾亥之氣也十月建焉而辰在析
木是先王因天地隂陽之氣而辨十有二辰即十有二
辰而生十有二律其長短有度其多寡有數而天下之
[103-2b]
度數出焉要之皆黃鍾以本之也傳曰律所以立均出
度掦雄曰泠竹為管室灰為候以揆百度百度既設濟
民不誤然則先王作樂稽之度數至於百度得數而有
常者豈不原於十二律耶説者以百刻為百度何其誤
也大司樂以六律六同五聲八音六舞大合樂凡六樂
皆文之以五聲播之以八音大師掌六律六同以合隂
陽之聲皆文之以五聲宫商角徴羽皆播之以八音金
石土革絲木匏竹以是求之五色成文而不亂文之以
[103-3a]
五聲之和也八風從律而不姦播之以八音之諧也百
度得數而有常節之以十二律之度也吳季扎觀樂於
魯而曰五聲和八風平節有度守有序盛德之所同也
五色成文而不亂五聲和之謂也八風從律而不姦八
風平之謂也百度得數而有常節有度守有序之謂也
昔人常謂顓帝始作樂風承雲之樂以効八風之音舜
以夔為樂正正六律和五聲以通八風而天下服此之
謂歟然古人之制聲律蓋皆有循而體自然不可得而
[103-3b]
損益者也何則五聲在天為五星在地為五行在人為
五常五聲可益為七音然則五星五行五常亦可得而
益之乎十二律所以應十二月中氣者也如可益而為
六十然則十二月亦可得而益之乎劉焯以京房為妄
田琦以何妥為當可謂知理矣


  律吕齊量


  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先王作樂以形而
上者之道寓形而下者之器雖非數度不離於數度其
[103-4a]
為數度也即十有二律而已雖非齊量不離於齊量其
為齊量也即十有二聲而已盖數本起於黄鍾始於一
而三之歴十二辰而五聲備其長則度之所起而其餘
律皆自是生焉故凡為樂器以十有二律為之數度䃂
聲生於髙肆聲生於下甄聲生於薄石聲生於厚髙下
薄厚之屬所制則有齊矣嬴聲生於達衍聲生於回筰
聲生於侈鬱聲生於弇達回侈弇之屬所容則有量矣
故凡為樂器以十有二聲為之齊量一要宿中聲而已
[103-4b]
由是觀之即十有二律數度十有二聲齊量雜比而和
之取中聲焉以為樂器豈不信哉國語曰古者神瞽考
中聲而量之以制度律均鍾盖以此歟周景王將鑄無
射而為之大林單穆公非之為是故也然言十有二律
則知聲之為鍾言十有二聲則知律之為管不言十有
二鍾而言聲者盖鍾於八音為金金於五行為言秋言
之時聲所自出此所以言聲以見之歟雖然非特為樂
器如此凡以鍾律和樂亦如之書所謂律和聲是也


[103-5a]
  律吕圍徑


  古者採嶰谷之竹斷兩節間而吹之雄鳴者為黃鍾之
律雌鳴者為林鍾之吕而圓徑圍分之數固已素具乎
其中矣盖黄鍾之律長九寸累黍積之徑三分圍九分
盖本於天物生出自然非絲輕重之數也班固以黃鍾
三九之法起十二律周徑三分參天之數也圍九分終
天之數也司馬彪鄭康成並用徑三圍九之説孟康推
而衍之謂林鍾長六寸圍六分太蔟長八寸圍八分後
[103-5b]
魏安豐王宗康成之説作林鍾太蔟二律而吹之不合
黄鍾商徴之聲後更圍皆九分始與均鍾器合是知孟
康之説謬於諸儒矣十二律之寸既因損益而有長短
則其容受黍數亦稱之而已不嫌乎同於徑三圍九也
周公之制九數圓周率三圓徑率一指凡天下之數言
之非專論十二律周徑也今之論律者區區以是説為
言不亦迃乎


  律吕清濁


[103-6a]
  樂莫不有音音莫不有適而𠂻也者適而已矣然太清
則志危以危聽清則耳谿極谿極則不鑒不鑒則竭矣
太濁則志下以下聽濁則耳不收不收則不摶不摶則
怒矣皆非所以為適也一清一濁所常無窮一要宿清
濁之𠂻而已安往而不適哉記曰五色成文而不亂八
風從律而不姦百度得數而有常小大相成終始相生
倡和清濁迭相為經傳曰黄帝察發歛定清濁莊周述
黄帝張咸池之樂於洞庭之野而曰一清一濁文武經
[103-6b]
綸由此觀之先王作樂主之以十二律文之以五聲播
之以八音其體則小大相成其用則終始相生一倡一
和一清一濁流行散徙不主常聲迭相為經而已孰謂
蕤賔至應鍾為清黃鍾至中吕為濁哉今夫樂聲之於
衆音輕髙為清重大為濁然律之増損長短不常聲之
抑掦清濁不一增則轉濁减則愈清清濁雖殊而本音
不失安有定長定短配屬髙下者耶至如黄鍾九寸聲
之最濁者也中减則聲清應鍾四寸有竒聲之最清者
[103-7a]
也倍増則聲濁一律如此餘管可知鄭康成之説吾無
取焉耳漢武帝採五經諸子吕覽張蒼之説以正清濁
置恊律都尉以司之可謂有志於古矣






[103-7b]









  樂書卷一百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