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1i0002 樂書-宋-陳暘 (master)


[095-1a]
  欽定四庫全書


  樂書卷九十五


  宋 陳𤾉 撰


  孟子訓義


  告子


  至於聲天下期於師曠是天下之耳相似也


  天五與地十合而生土於中其聲為宫地四與天九
合而生金於右其聲為商天三與地八合而生木於
[095-1b]
左其聲為角地二與天七合而生火於上其聲為徵
天一與地六合而生水於下其聲為羽天數五奇地
數五偶奇偶相資而五聲成焉蓋五聲之變不可勝
窮也而師曠能精之故天下之語樂者其聲必期於
師曠是天下之耳相似也然耳之於聲天下有同聽
焉必期於師曠者豈以其聰聽出乎其類故邪


  昔者王豹處於淇而河西善謳緜駒處於高唐而齊右
善歌華周把梁之妻善哭其夫而變國俗有諸内必形
[095-2a]
諸外為其事而無其功者髠未嘗覩之也是故無賢者
有則髠必識之矣


  外以内為本功以事為始故有諸内未嘗不形諸外
猶之苟有車必見其軾茍有衣必見其敝也有其事
者未嘗不無其功猶之苟或言之必聞其聲茍或行之
必見其成也今夫善謳如王豹處於淇水而河西以謳
相高善歌如緜駒處於高唐而齊右以歌相軋其樂心
感之然也與韓娥為曼聲長歌而雍門善歌同意齊莊
[095-2b]
公伐莒大夫華旋把殖勇於死敵而三軍披靡卒没於
戎事焉其妻聞而哭之城隅為之傾國俗為之變其哀
心感之然也與韓娥為曼聲哀哭而雍門善哭同意凡
此皆誠之形於内而物應於外為其事而有其功者也
若夫賢者之於國異於是其君用之則言聽計從道洽
政治天下雖廣可使風俗同而如一家中國雖大可使
心德同而如一人其攄諸内而形外為其事而有功豈
特變國俗而已哉淳于髠徒知魯用公儀休子柳子思
[095-3a]
之賢而不知繆公不師用其道疑之以為不賢以明孟
子名實未加於上下而去亦如此而已豈智者之言邪


  盡心上


  孟子曰仁言不如仁聲之入人深也善政不如善教之
得民也


  仁以善為主善以仁為用均是仁也有言聲之殊均
是善也有政教之異蓋號令之辭無非仁言也絃歌
之音無非仁聲也仁言則諭之以心而於感人為外
[095-3b]
仁聲則達之以實而於感人為内此仁言不如仁聲
之入人深也政之所發而可欲者無非善政也教之
所敷而可欲者無非善教也善政以正之而於教為
粗善教以化之而於政為妙此善政不如善教之得
民也詩仁言也於風俗則移之而未至於易樂仁聲
也於風俗非特移之又至於易之也豈非仁言不如
仁聲入人深之意歟善政則以善服人未有能服人
善教則以善養人有致於服天下豈非善政不如善
[095-4a]
教得民之意歟言之仁者猶若此况不仁者乎教之
善者猶若此况不善者乎然仁言仁聲之所施有及
於貴賤故言人善政善教之所施止於賤者而已故
言民與孔子言節用而愛人又言使民以時同意


  盡心下


  高子曰禹之聲尚文王之聲孟子曰何以言之曰以追
蠡曰是奚足哉城門之軌兩馬之力與


  舜樂謂之九㲈禹樂謂之九夏之樂其奏必以鐘鼓
[095-4b]
蓋鐘鼔者樂之器而樂非器也鏗鏘者樂之聲而樂
非聲也樂雖非器未始離乎器雖非聲未始離乎聲
高子以禹有追蠡已弊之鐘謂禹好聲樂為勝於文
王是不知追蠡乆而弊節奏乆而絶非謂禹之聲尚
文王之聲也今夫城門之軌至於弊者非兩馬之力
所能致鐘之追蠡至於絶者非一世之用所能致高
子以追蠡論禹之聲是猶以城門之軌責兩馬之力
其為不智甚矣由是觀之高子非特固於為詩亦固
[095-5a]
於為樂矣


  孔子曰惡似而非者惡莠恐其亂苗也惡佞恐其亂義
也惡利口恐其亂信也惡鄭聲恐其亂樂也惡紫恐其
亂朱也惡鄉原恐其亂德也


  莠非苖也類於苗而亂苗佞非義也假於義而亂義
利口非信也託於信而亂信鄭聲非正樂也雜於樂
而亂樂紫非朱也間於朱而亂朱鄉原非德也似於
德而亂德凡此皆似是而非孔子之所惡也莠之亂
[095-5b]
苗其實為昜辨故佞與利口似之鄭聲與紫則亂雅
聲正色為難辨故鄉原似之揚雄曰太山之與螘垤
江河之與行潦非難也大聖之與大佞難也亦此意
歟孔子曰惡紫之奪朱惡鄭聲之亂雅樂惡利口之
覆邦家者其序與孟子不同何也論語以紫之為害
不及鄭聲鄭聲之為害不及利口故舜命九官先之
以夔之典樂繼之以龍之納言孔子語顔淵先之以
放鄭聲繼之以遠佞人其意亦由是也孟子以亂義
[095-6a]
不及亂信亂信不及亂德其所主三者而已而苖莠
朱紫聲樂特觸類而取譬者也其異如此







[095-6b]








  樂書卷九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