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1i0002 樂書-宋-陳暘 (master)


[011-1a]
  欽定四庫全書


  樂書卷十一


  宋 陳𤾉 撰


  禮訖訓義


  樂記


  樂者為同禮者為異同則相親異則相敬樂勝則流禮
勝則離合情飾貌者禮樂之事也


  雷出地奮豫之所以作樂也先王以之道天地之和
[011-1b]
上天下澤履之所以為禮也先王以之明天地之别
故樂主和而為同凡天下所謂同者麗焉禮主别而
為異凡天下所謂異者麗焉周官大司徒以樂禮教
和以儀辨等記曰仁近於樂義近於禮敎和則其仁
足以相親而不乖辨等則其義足以相敬而不越二
者不可偏勝也樂勝禮無以節之則流而忘本禮勝
樂無以和之則離而乖義詩曰好樂無荒戒其流也
易曰履和而至戒其離也樂者為同而有異焉故樂
[011-2a]
雖合愛未甞不異文禮者為異而有同焉故禮雖殊
事未甞不合敬要之樂同禮異者特其所主爾以樂
防情而教之和故足以合相親之情以禮防偽而教
之中故足以飾相敬之貌是禮樂之事非禮樂之道
也及其至也極乎天蟠乎地行乎隂陽通乎鬼神窮
髙極遠而測深厚斯所以為禮樂之道歟然立於禮
成於樂學道之序也樂者為同禮者為異先樂而後
禮者樂記以樂為主故也言樂由中出禮自外作大
[011-2b]
樂必易大禮必簡之類亦此意歟


  禮義立則貴賤等矣樂文同則上下和矣好惡著則賢
不肖别矣刑禁暴爵舉賢則政均矣仁以愛之義以正
之如此則民治行矣


  禮自外作有數存焉而其本在義樂由中出有情存
焉而其末在文禮粗而顯而以義微之樂妙而幽而
以文闡之故禮非義立則貴賤之位不等樂非文同
則上下之情不和天尊地卑而君臣定卑高已陳而
[011-3a]
貴賤位禮義立則貴賤等之謂也節奏合而成文父
子以之和親君臣以之和敬樂文同則上下和之謂
也好賢如緇衣好之至也惡惡如巷伯惡之至也因
禮樂以好惡則好惡著而賢不肖别矣刑以禁暴與
衆棄之也爵以舉賢與士共之也因好惡以施刑爵
則人人勸賞畏刑而政均矣爵以舉賢仁不可勝用
也刑以禁暴義不可勝用也仁以立人而有以愛之
義以立我而有以正之則禮樂刑政四達而不悖固
[011-3b]
足以同民心出治道而民治不行未之有也莊周謂
愚智處宜貴賤履位仁賢不肖襲情終之以太平治
之至者此歟前言政以一其行刑以防其姦别而言
之此兼刑以為政何哉曰孔子將為政於衛甞謂禮
樂不興則刑罰不中子張問政於孔子則對之明於
禮樂而已是禮樂者政之本刑罰者政之助以刑為
政古人有之而非所以先之也故孔子論為政齊之
以禮為先而刑次之


[011-4a]
  樂由中出禮自外作樂由中出故静禮自外作故文


  瑩天功明萬物陽之道也樂由之來焉則域乎動矣
幽無形深不測隂之道也禮由之作焉則域乎静矣
方陽之復也雖動而静此樂由中出所以為静也方
隂之出也雖静而動此禮自外作所以為文也易言
乾之静專坤之為文如此而已言静則知文為動言
文則知静為質人之心也静而與物辨則在性而質
動而與物雜則在貌而文原樂之始則静而已及要
[011-4b]
終焉未始不動乎外也要禮之終則文而已及原始
焉未始不中正以為質也以易求之樂生於天一之
水而其聲為可聽禮生於地二之火而其形為可視
坎水也於卦為陽而至隂藏焉故静離火也於卦為
隂而至陽出焉故文豈非坎者物之所以歸根而復
静離者物之所以嘉會而文明故耶


  大樂必易大禮必簡


  夫乾天下之至健其徳行常易以知險所以示人者
[011-5a]
一於易而已夫坤天下之至順其徳行常簡以知阻
所以示人者一於簡而已易則於性有所因簡則於
理有所循樂也者性之不可變者也其作自乎天其
來自乎陽其所以著者在於太始未甞不與乾同德
焉此大樂所以必易也禮也者理之不可易者也其
制自乎地其作自乎隂其所以居者在於成物未嘗
不與坤同德焉此大禮所以必簡也清廟之瑟朱弦
而疏越壹倡而三嘆有遺音者矣非易而何大饗之
[011-5b]
禮尚𤣥酒而爼腥魚大羮不和有遺味者矣非簡而
何然樂失則奢非樂之大也禮失則煩非禮之大也
禮樂之所以大者未離於域中其聲可得而聞也其
形可得而見也若夫聲泯於不可聞之希形藏於不
可見之夷言所不能論意所不能致豈所以為禮樂
之妙歟大樂之易大禮之簡言必者不易之理也易
曰易簡之善配至徳然則禮樂皆得豈不謂之有徳


[011-6a]
  樂至則無怨禮至則不争揖譲而治天下者禮樂之謂


  樂不至不可以言極和禮不至不可以言極順内極
和則不乖於心何怨之有外極順則不逆於行何争
之有樂以治内為同禮以修外為異同則相親而無
怨異則相敬而不争蓋怨乖道也無怨則人道盡矣
爭逆徳也無争則人徳極矣揖讓而治天下動無我
非者禮樂而已此傳所謂陳禮樂盛揖遜之容而天
[011-6b]
下治也堯舜至治之極不過法度彰禮樂著拱俟天
民之阜而已豈非古人所謂揖讓而治天下者其
惟禮樂乎荀卿曰樂者出以征誅則莫不聽從文以
揖讓則莫不從服記言治天下及揖讓而不及征誅
者禮樂以文徳為備故也對而言之樂主於無怨禮
主於不争通而言之禮亦可以無怨樂亦可以不争
故經言樂則曰瞻其顔色而民不與争禮器言禮則
曰内諧而外無怨也言無怨則容或有焉與詩稱無
[011-7a]
妬忌同意言不争則直不為爾與詩稱不妬忌同意
周道之衰民之無良相怨一方則樂不至可知受爵
不讓至于己斯亡則禮不至可知傳謂禮樂徧行則
天下亂矣其亦矯枉之過論歟言禮樂之至先樂而
後禮言治天下先禮而後樂者樂出於虚載道而與
之俱形而上者也禮成於實與器而大備形而下者
也自形而上言則樂先乎禮與易繫言易簡先乾後
坤同自形而下言則禮先乎樂與易言闔闢先坤後
[011-7b]
乾同然治天下在禮樂而不在道徳在宥天下在道
徳而不在禮樂茍自禮樂而進於道徳則無為而在
宥天下尚何事揖讓之勞以治之乎莊周曰聞在宥
天下不聞治天下


  暴民不作諸侯賔服兵革不試五刑不用百姓無患天
子不怒如此則樂達矣合父子之親明長幼之序以敬
四海之内天子如此則禮行矣


  先王之於天下達禮樂之原舉而措之而已舉樂而
[011-8a]
措之則暴民不作於下諸侯賔服於上大則兵革不
試小則五刑不用百姓無患而有所謂和天子不怒
而有所謂威如此則樂無不達矣舉禮而措之則父
子天性也有以合其親而不離長幼天倫也有以明
其序而不亂以敬四海之内則立愛自親始而足以
教民睦立敬自長始而足以教民順天子如此則徳
教加於百姓刑于四海而禮無不行矣蓋達者必行
行者未必達禮為樂之始故言行樂為禮之成故言
[011-8b]
達樂雖達矣有所謂行禮雖行矣有所謂達樂行而
倫清則中國如出乎一人故言諸侯百姓而以天子
不怒終焉禮達而分定則天下如出乎一家故言父
子長幼而以敬四海之内終焉然則兵革言試五刑
言用者兵革必試而後用與詩言師干之試同義五
刑用而不必試與書言五刑五用同義


  大樂與天地同和大禮與天地同節和故百物不失節
故祀天祭地


[011-9a]
  天地之氣春夏與物交而為和秋冬與物辨而為節
和則有聲而大樂出焉節則有形而大禮出焉樂之
本出於天地自然之和禮之本出於天地自然之節
而其用實同之故同於和者和亦得之同於節者節
亦得之非成天地之能而官之者也故可名於大矣
乃若樂者天地之和禮者天地之序則直與之為一
非特同之而已同之與易所謂與天地相似同意與
易所謂與天地準同意中庸言溥博如天淵泉如淵
[011-9b]
繼之淵淵其淵浩浩其天豈不終始一致歟樂以統
同其和則百物不失禮以辨異其節則祀天祭地易
曰乾道變化各正性命保合大和乃利貞和故百物
不失之謂也孔子曰非禮無以節祀天地之神節故
祀天祭地之謂也天神遠人而尊致禮以祀之是以
道寧之也地示近人而親致禮以祭之是以物接之
也或致道以寧之或備物以接之非特報其生成百
物之功而已亦所以寓節莫重於祭之意也均是和
[011-10a]
也或謂百物不失或謂百物皆化者蓋樂也者道天
地冲氣之和所以合天地之化百物之産者也故其
大與天地同和其妙為天地之和與天地同和其功
淺故止於百物不失為天地之和其功深故至於百
物皆化自天地訢合隂陽相得至胎生者不殰卵生
者不殈所謂百物皆化也百物不失則不能與此特
不失其道理而已故詩序曰崇丘廢則萬物失其道
理矣大樂必易大禮必簡禮樂之徳也大樂與天地
[011-10b]
同和大禮與天地同節禮樂之功也


  明則有禮樂幽則有鬼神如此則四海之内合敬同愛


  大樂與天地同和而主乎施大禮與天地同節而主
乎報主乎施則生成百物而無所失主乎報則祀天
祭地以報其生成之功而已用是以觀明則有禮樂
幽則有鬼神得非傳所謂動天地感鬼神莫近於禮
樂經所謂極乎天蟠乎地通乎鬼神者歟萬物莫不
[011-11a]
尊天而親地樂由天作而其道尊禮以地制而其道
親神則聖人之精氣屬乎陽而尊鬼則賢智之精氣
屬乎隂而親彼尊而我尊之敬之所由生也彼親而
我親之愛之所由生也經曰樂者敦和率神而從天
禮者别宜居鬼而從地是禮樂則合敬同愛於其明
鬼神則合敬同愛於其幽明寓愛敬於禮樂幽寓愛
敬於鬼神如此則推而放諸四海之内未有不合敬
同愛者也然仁近於樂而同愛者仁之情也義近於
[011-11b]
禮而合敬者義之情也仁於愛親有以同四海之愛
義於敬長有以合四海之敬則是人人親其親長其
長而天下平矣孔子曰愛敬盡於事親徳教加於百
姓刑于四海如此而已兩謂之合一謂之同禮主敬
而為異故言合樂主愛而為同故言同與儒有合志
同方同意若夫自禮樂之情同言之則禮之敬也樂
之愛也以異而同而已均謂之合不亦可乎雖然合
敬同愛禮樂之情非禮樂之文也合情飾貌禮樂之
[011-12a]
事非禮樂之道也








[011-12b]








  樂書卷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