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1h0062 大學證文-清-毛奇齡 (master)


[004-1a]
欽定四庫全書
大學證文卷四
翰林院檢討毛竒齡撰
朱氏元晦改本此即朱子章句也有序有註有分節兹俱不載獨載分章于文内以備考訂
子程子曰大學孔氏之遺書而初學入德之門也於今可見古人為學次第者獨頼此篇之存而論孟次之學者必由是而學焉則庶乎其不差矣
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知止而后有
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慮慮而后能得
[004-1b]


物有本末事有終始知所先後則近道矣古之欲明明
德於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
家者先脩其身欲脩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
誠其意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
知至知至而后意誠意誠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脩身
脩而后家齊家齊而后國治國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
以至於庶人壹是皆以脩身為本其本亂而末治者否
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
[004-2a]


右經一章蓋孔子之言而曽子述之其傳十章則曽子之意而門人記之也舊本頗有錯簡今因程子所定而更考經文别為序次如左馮氏屺章稽古篇曰禮記中孔曽問答居多故孔氏正義亦謂禮記之作孔子沒後七十二子之徒共撰所聞以為記然顯屬孔子者仲尼燕居孔子閒居哀公問坊記表記儒行禮運緇衣八篇顯屬曽子者曽子問一篇而已其他皆襍出孔子及門弟子名竝無專屬然即專屬孔子如緇衣者亦復有作者姓名見
[004-2b]
之他説如緇衣公孫尼子所作之類必非無據而可臆指為某作者從來大學在戴記中未屬誰氏作不知朱子何以確指為曽子此必有所受而言之當俟再考仲尼弟子著述傳于漢者漆雕子十三篇王史氏二十一篇芈子十八篇宓子十六篇其七十子之徒甘子十六篇子夏弟子李克七篇宓子弟子景子十三篇公孫尼子二十八篇若禮記諸目可考者自子思著中庸公孫尼子著緇衣外不必皆仲尼弟子如荀卿著三年問呂不韋著月令類經典稽疑云曽子立事本孝等十篇曽子問大戴禮記即明載之矣大學果出曽子也記者何為不言耶
[004-3a]
大學一書宋仁宗御書賜一及第而後宋之儒者從風而靡謂是孔子書然作大學者竝未嘗託之孔子如坊記儒行諸篇僅以於止節係夫子則餘非夫子可知以十目節係曽子則餘非曽子可知此如禮運郊特牲然偶及二名不必其人也假果係聖言即非孔曽奚不可此皆于理道無所闗者陳氏乾初學録大學古今四體考稱虞松表引賈逵之言孔伋作中庸此言歴代史傳未採録即他書所載有之亦傳聞
[004-3b]
偶為之言未可信若朱傳云門人記曽子之意則孔伋正曽子門人也朱子之言或取諸此何氏毅菴古小學講義姚氏立方曰舊稱大學子思所作惟朱子確信為曽子故大全于孟獻子節引盧孝孫云獻子嘗師子思為証以示師不引弟言則斷非子思所作可騐後觀陳子晦伯問辨録謂獻子立于文公十四年去子思百有餘載論語有云孟荘之孝曽子聞諸夫子則在曽子已傳聞矣盧不讀左傳亦當讀論語而乃曰獻
[004-4a]
子師子思然且大全收之時賢傳之何也若夫子思作大學則㣲盧是註吾亦以為未必然者但其舍子思而取曽子則不可解耳
康誥曰克明德太甲曰顧諟天之明命帝典曰克明峻
德皆自明也
右傳之首章釋明明德
湯之盤銘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康誥曰作新民詩
曰周雖舊邦其命維新是故君子無所不用其極
[004-4b]


右傳之二章釋新民
詩云邦畿千里惟民所止詩云緡蠻黄鳥止于丘隅子
曰於止知其所止可以人而不如鳥乎詩云穆穆文王
於緝熈敬止為人君止於仁為人臣止於敬為人子止
於孝為人父止於慈與國人交止於信詩云瞻彼淇澳
菉竹猗猗有斐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瑟兮僩兮赫
兮喧兮有斐君子終不可諠兮如切如磋者道學也如
琢如磨者自脩也瑟兮僩兮者恂慄也赫兮喧兮者威
[004-5a]


儀也有斐君子終不可諠兮者道盛德至善民之不能
忘也詩云於戲前王不忘君子賢其賢而親其親小人
樂其樂而利其利此以沒世不忘也
右傳之三章釋止於至善
子曰聽訟吾猶人也必也使無訟乎無情者不得盡其
辭大畏民志此謂知本
右傳之四章釋本末汝南陳晦伯云夲末終始原非條件只因有本字遂
[004-5b]
謂之釋本末然則又以何者釋終始耶見經典稽疑
此謂知本衍文也此謂知之至也
右傳之五章蓋釋格物致知之義而今亡矣間嘗竊取程子之意以補之曰所謂致知在格物者言欲致吾之知在即物而窮其理也盖人心之靈莫不有知而天下之物莫不有理惟於理有未窮故其知有不盡也是以大學始敎必使學者即凡天下之物莫不因其已知之理而益窮之以求至乎其極至於用力之乆而一旦豁然貫通焉則衆物之表裏精粗無不到而吾心之全體大用無不明矣此謂物格此謂知之至也從來聖學要功只在知行先知後行其次第本是如
[004-6a]
是故虞書惟精惟一中庸明善誠身大學致知誠意先後次第原無有二祇致知之義只在量本末度理欲其在量本末者要定趨向故致知之前有本末先後之文其在度理欲者要端擇取故致知之後有如惡如好之文前之所知知後之所行後之所行行前之所知知行二義在本文未嘗闕也即謂有闕而其補之者或如程子云格物莫若察之于身如朱子平日云格物者以反身窮理為主而必求其本末是非
[004-6b]
之極至則反身即脩身為本求本末即知本知先求是非即明理别欲有何一非聖學要功而尚需正事去欲一啟後儒之紛紛也哉乃其所補者曰天下之物曰即凡天下之物則未免稍汎矣世無講事物以明心性者且遍証經書從無其説此惟論語博文中庸博學孟子博學詳説庶或近之不知諸言博學皆非首功學記五年博習親師則博在㓜穉内則二十而冠博學不敎三十有室博學無方則博又在終身
[004-7a]
故顔淵鑽仰仍加博文子貢一貫尚詢多學粗之為書數方名精之為窮理盡性皆是物也况博學雖知邊事然必合博與約而知始全中庸學問思辨綂謂之知孟子博學反約皆名為説論語合博文約禮纔得知道之趨向而曰可以勿畔内則學禮與博文一時之事所謂隨博即約既博又約合之為知而單單以博學二字為致知首功未敢信也乃宋儒言學則又以立志為始而繼之涵養用敬于以協于仲尼志
[004-7b]
學孟子存養之義此濂洛諸儒所歴相授受以為為學次第者而朱子補傳似與涵養用敬功夫全不相合然既已補之無可如何乃復自為説于語錄之中以為古人直自小學中涵養成就所以大學之道只始格物今人無小學之功而但見大學以格物為先便欲只于思慮知識求之則未審其以何為主而使之格且致也其説見後于是朱子自序預引八嵗入小學十五入大學之文而又創為小學一書遍引曲禮少
[004-8a]
儀内則學記弟子職諸書及史事之合㓜學者裒然成集以補補傳之所未備夫明明大學初以為格物只在窮理而補窮理一節于大學之首繼則又疑窮理不可為大學首功必須先涵養而後窮理又補涵養一節于小學之末則東補西補未免太煩况其曰古人直自小學中涵養成就又曰古人由小學而進大學其于洒掃應對間持守堅定涵養純熟夫小學何事小子何年洒埽應對何功乃欲督之以涵養敎
[004-8b]
之以持守固己異矣然且持守之不足而曰持守堅定涵養之不已而曰涵養成就涵養純熟朱子語錄詳見後信然則是大學聖功緝熙慎獨定静切琢所難幾者而于以責之小子將見孩提神聖其説反過于直尋本體專求心學者神竒百倍而欲以過高之學歸咎他人非平情也且夫小學者寫字之學非小子之所為學也古小子之學則記原有之其在曲禮則有洒埽應對隨行侍坐之事其在内則則有書數方名學
[004-9a]
樂誦詩之事其在學記則有離經辨志博習親師之事然或稱小成或稱少儀或稱㓜學而竝不謂之小學惟漢文博士作王制漢儒伏生作尚書大傳戴德作大戴禮賈誼作新書班固作漢志始有小學之名見于諸書然皆係天子太子諸侯卿大夫適子之學而士庶子弟不得與焉故大戴保傅篇云太子少長知妃色則入小學小者所學之宫也註小學在師氏虎門外大學在王宫之東而白虎通謂八嵗毁齒始入小學而學書計此
[004-9b]
太子之禮若尚書大傳云使公卿之世子大夫元士之適子十有三年而入小學二十入大學而王制云小學在公宫南之左大學在郊則又諸侯之學而卿大夫之適子得與其間天子諸侯小學俱在内且上庠下庠東序西序皆大小學之名不分内外有謂天子小學在外諸侯小學在内非也蓋學分大小經無明文衹王制二句亦漢文博士之書而漢儒疏義但以養老有差等而學由以分如所謂養國老于上庠養庶老于下庠者上庠為大即下庠為小而天子諸侯之子又别無鄉州
[004-10a]
黨族遂縣鄙酇諸學因不得已而限年以入之故其在小學則祗如賈誼新書班氏食貨志所云蹍小節觀齒讓識父子長㓜與大學業大道知君臣之禮上下之位者稍有不同則是小學之名亦祗如下庠少學之為稱竝非小子之學朱子以小學為小子之學則少學當為少子之學矣且朱子集傳云大學者大人之學以年長稱大人亦載籍未見少學見食貨志而且天子諸侯不及士庶則并非凡為小子之學又天子諸侯之子不必皆習洒埽應對諸節而八歳十三參錯不一
[004-10b]
則更不得限之為洒埽應對并八歳所入之學故西漢以後東京明帝為郭樊陰馬建四姓小侯學則正倣諸侯之學而唐高祖武德元年詔皇族子姓及功臣子弟于祕書外省别立小學此正與舊時天子諸侯小學無異若宋寧宗置諸王宫小學敎南宫北宅子姓則祇及同姓而外姓不與然亦天子諸侯小學之意至若民間小子之學則三代之制原有塾門外舍里社酇遂諸名非小學也尚書大傳致仕之臣朝夕坐塾門而敎出入之子弟
[004-11a]
大戴保傅篇古者八嵗出就外舍一曰外舍里塾通稱夫小學小藝大學大藝戴德班固皆言之則學之大小由于養老而藝之大小由於分學然而藝之小者䆒無定指惟班氏白虎通云始入小學而學書計而食貨志亦云八歳入小學學六甲五方書計之事則鑿指書數方名諸學而劉歆西京雜記有云小學者爾雅之屬至宋置書學使習篆隷草三體文字及説文字説爾雅博雅方言五書則又以書數方名諸學併為書學葢三倉爾雅
[004-11b]
方言算數枝榦甲乙皆字詁中事故漢設小學飭以尉律凡學僮學字能諷籀書九千字以上乃得為吏通六體課最者舉以為史書令史故漢書藝文志云凡小學十家四十五篇無非字書而北魏孝文遷都建四門小學于洛陽即舊時平城所稱中書學者則是三代以前原無小學明文而漢後建置㳂革不一且不必盡屬天子諸侯之學然而言小學者皆指習字兼及五書無他義也間嘗入史館作通韻一書呈之
[004-12a]


御前爾時益都師相與東海學士皆在館也其為之序
曰昔沈休文作切韻類譜謂靈均以來此祕未睹而當時卒不用其書今檢討遭遇
天子右文超越前古不遺小學俾廣其傳豈非重有幸
也時學人淺薄見其文者皆以為小學二字近乎輕菲而不知儒臣學殖之閎考經之博正在於此葢保氏諧聲皆屬六書韻書門部收在小學此自宋以後歴四五百年悉瞶瞶者而司冦特為指出則小學之
[004-12b]
為字學今猶有博雅君子能言之矣吾不知朱子之所謂八歳入小學十五入大學者出自何書而大全釋序謂大戴所記時地未明尚書大傳又年齒不合朱子所據者白虎通耳則夫白虎通所云明云太子之禮而其曰使學方甲學書計皆書學中事也嘗考北魏延昌三年江式上字書表曰周禮八歳入小學保氏敎以六書今周禮傳本竝無其文然漢人稱周禮即周制也江式為江強之孫雖説本漢志然此時
[004-13a]
去古未遠必當時周制原有專教六書之文著之小學在白虎通尚書大傳之前而惜其文不全見耳故漢孝宣時召通蒼頡文者杜業張敞轉受小學而平帝元始中徴天下通小學者以百數皆令寫字于未央廷中當是時以沛人爰禮為小學元士即寫字官也是以東漢劉祐為郡主簿時郡將之子使買菓而以筆應之曰郎君不當入小學耶許慎作説文其自為序曰今尉律不課小學不修久矣而盧植以書法
[004-13b]
敎示後進因上書曰臣從通儒馬融專受古經乃不幸降為小學以為敎字者小學師耳其後晉王内史作小學篇則羲之字書也北魏崔浩寫急就章以百數而劉蘭入小學轉書之唐顔師古云急就篇者其源出於小學柳紕訓序言其在蜀時嘗鬻字書小學于市悉是雕本即五代荒略古學難據然南唐徐鉉進説文表猶云至于六籍舊文相承傳寫多求便俗小學之徒莫能較正即至宋人羅願與朱子同時其
[004-14a]
在淳熈年作急就章䟦亦云濫觴于小學之源而涵泳于大學之流未嘗曰小學者弟子之學也陳子襄云小學與少儀本是一類亦本可通稱然小學二字有專屬矣所謂羅敷目有夫也如王制小學已比虞庠在公宫東南則不得又稱外舍稱鄉塾可騐自朱子認為童學且急著為書而嗣是以後昧昧相承東宫失習書之例黨庠多㓜學之名雖以王應麟馬端臨焦竑之博而應麟作小學紺珠姚立方云王伯厚作困學記聞有云徐楚金説文繫傳吕太史謂原本斷爛使精小學者以許氏説文叅釋則猶可補也是應麟亦專以小學屬寫字矣惟紺珠所收類則稍附朱子耳端臨
[004-14b]
作通考竑作經籍志遂收朱子書雖襍以爾雅算數五方六甲之舊然縂與經典分門一易二書三詩四禮以至八孝經九小學四部分類一經類二禮類三學類四小學類之專屬字學者一旦歇絶嗚呼已矣夫古學難復必欲復天子諸侯世子之學固屬非分然三古文字為方冊記載所需自令甲板籍以至質劑劵契所繋頗鉅則不妨專學而儒者以觧經之故而至於改經以改經之故而至於改學則是一補傳
[004-15a]
而大學本亡大學本亡而小學且與之俱亡著書者不可不愼也朱子曰古人直自小學中涵養成就所以大學之道只從格物做起今人從無此工夫但見大學以格物為先便欲只以思慮知識求之更不于操存處用力縱使窺測得十分亦無實地可據朱子答胡廣仲書曰敬之一字眞聖學始終之要向來之論謂必先致知然後用敬疑若未安葢古人由小學而進大學其于洒埽應對之間持守堅定涵養純熟固已久矣是以大學之序特因小學已成之功而以格物致知為始今人未嘗一日從事于小學而曰必先致其知然後敬有所施則未知其以何為主而格物以致其知也故程子曰入道莫如敬未有能致知而不在敬者又論敬云但存此久之則天理明
[004-15b]
推而上之凡古昔聖賢之言亦莫不如此者
所謂誠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惡惡臭如好好色此之謂
自謙故君子必愼其獨也小人閒居為不善無所不至
見君子而后厭然揜其不善而著其善人之視己如見
其肺肝然則何益矣此謂誠於中形於外故君子必愼
其獨也曾子曰十目所視十手所指其嚴乎富潤屋德
潤身心廣體胖故君子必誠其意
右傳之六章釋誠意
[004-16a]


所謂脩身在正其心者身有所忿懥則不得其正有所
恐懼則不得其正有所好樂則不得其正有所憂患則
不得其正心不在焉視而不見聽而不聞食而不知其
味此謂脩身在正其心
右傳之七章釋正心脩身
所謂齊其家在脩其身者人之其所親愛而辟焉之其
所賤惡而辟焉之其所畏敬而辟焉之其所哀矜而辟
焉之其所敖惰而辟焉故好而知其惡惡而知其美者
[004-16b]


天下鮮矣故諺有之曰人莫知其子之惡莫知其苖之
碩此謂身不脩不可以齊其家
右傳之八章釋脩身齊家
所謂治國必先齊其家者其家不可敎而能敎人者無
之故君子不出家而成敎於國孝者所以事君也弟者
所以事長也慈者所以使衆也康誥曰如保赤子心誠
求之雖不中不逺矣未有學養子而后嫁者也一家仁
一國興仁一家讓一國興讓一人貪戾一國作亂其機
[004-17a]


如此此謂一言僨事一人定國堯舜帥天下以仁而民
從之桀紂帥天下以暴而民從之其所令反其所好而
民不從是故君子有諸己而后求諸人無諸己而后非
諸人所藏乎身不恕而能喻諸人者未之有也故治國
在齊其家詩云桃之夭夭其葉蓁蓁之子于歸宜其家
人宜其家人而后可以敎國人詩云宜兄宜弟宜兄宜
弟而后可以敎國人詩云其儀不忒正是四國其為父
子兄弟足法而后民法之也此謂治國在齊其家
[004-17b]


右傳之九章釋齊家治國
所謂平天下在治其國者上老老而民興孝上長長而
民興弟上恤孤而民不倍是以君子有絜矩之道也所
惡於上毋以使下所惡於下毋以事上所惡於前毋以
先後所惡於後毋以從前所惡於右毋以交於左所惡
於左毋以交於右此之謂絜矩之道詩云樂只君子民
之父母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惡惡之此之謂民之父
母詩云節彼南山維石巖巖赫赫師尹民具爾瞻有國
[004-18a]


者不可以不愼辟則為天下僇矣詩云殷之未喪師克
配上帝儀監於殷峻命不易道得衆則得國失衆則失
國是故君子先愼乎德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
此有財有財此有用德者本也財者末也外本内末争
民施奪是故財聚則民散財散則民聚是故言悖而出
者亦悖而入貨悖而入者亦悖而出康誥曰惟命不于
常道善則得之不善則失之矣楚書曰楚國無以為寳
惟善以為寳舅犯曰亡人無以為寳仁親以為寳秦誓
[004-18b]


曰若有一个臣斷斷兮無他技其心休休焉其如有容
焉人之有技若已有之人之彦聖其心好之不啻若自
其口出寔能容之以能保我子孫黎民尚亦有利哉人
之有技媢疾以惡之人之彦聖而違之俾不通寔不能
容以不能保我子孫黎民亦曰殆哉唯仁人放流之迸
諸四夷不與同中國此謂唯仁人為能愛人能惡人見
賢而不能舉舉而不能先命也見不善而不能退退而
不能逺過也好人之所惡惡人之所好是謂拂人之性
[004-19a]


菑必逮夫身是故君子有大道必忠信以得之驕泰以失
之生財有大道生之者衆食之者寡為之者疾用之者
舒則財恒足矣仁者以財發身不仁者以身發財未有
上好仁而下不好義者也未有好義其事不終者也未
有府庫財非其財者也孟獻子曰畜馬乘不察於雞豚
伐冰之家不畜牛羊百乗之家不畜聚歛之臣與其有
聚歛之臣寧有盗臣此謂國不以利為利以義為利也
長國家而務財用者必自小人矣彼為善之小人之使
[004-19b]


為國家菑害竝至雖有善者亦無如之何矣此謂國不
以利為利以義為利也
右傳之十章釋治國平天下凡傳十章前四章綂論綱領指趣後六章細論條目工夫其第五章乃明善之要第六章乃誠身之本在初學尤為當務之急讀者不可以其近而忽之也
王氏魯齋改本其分章節并前後次第與朱氏改本同
王魯齋柏謂大學錯簡或有之然未嘗闕也安事補矣遂就本文略作移易而其義已備因有王氏改本
[004-20a]
相傳董氏槐葉氏夢鼎吳氏澄皆説與之同而王氏本獨著其後車氏清臣嘗為書以昌明其説吳江徐師曾作禮記集註則并收其文入禮記中蕺山劉子又復依其説作大學考義一巻此皆從朱子改本而僅去其補傳以自為説者至蔡氏清則又從而小變其文别有改本竝見于後
知止而后有定則近道矣子曰聽訟此謂知本此
謂知本四字衍此謂知之至也右傳之四章釋格物致知
[004-20b]


明蔡氏虚齋改本與朱氏改本竝同增所謂致知在格物者七字刪此謂知本四字
所謂致知在格物者物有本末則近道矣知止而后
有定慮而后能得子曰聽訟此謂知本此謂知之
至也右傳之四章釋格物致知
季氏彭山改本不分章節刪故治國在齊其家七字
季彭山本曾有改本未刻張宫諭陽和講學龍山出其書以示學者因刻之行世僅大文六葉無疏義今尚存
[004-21a]


大學之道必誠其意所謂脩身慈者所以使衆也
一家仁而能喻諸人者未之有也此謂治國在齊其
此之謂絜矩之道子曰聽訟此謂知本是故君
子先慎乎德亦悖而出是故君子有大道非其財
者也康誥曰克明德止於信康誥曰惟命不于常
不善則失之矣詩云瞻彼淇澳此以沒世不忘也楚
書曰仁親以為寳康誥曰如保赤子而后嫁者也
詩云桃之夭夭而后民法之也詩云殷之未喪師
[004-21b]


則失國秦誓曰菑必逮夫身詩云樂只君子辟則
為天下僇矣孟獻子曰以義為利也
高氏景逸改本不分章節
高氏景逸攀龍講學東林即以古本大學授人山陰劉氏蕺山曾受古本大學于東林書院是也是時所授者即陽明先生刻本故稱古本後見崔後渠名銑者更有改本而高氏信之遂重闡其説於書院以為凖則然人不知有崔氏本苐稱曰高氏改本今其文
[004-22a]
列高忠憲集巻首
大學之道此謂知之至也詩云瞻彼淇澳此謂知
本所謂誠其意者故君子必誠其意所謂脩身
義為利也
葛氏屺瞻改本有分章分節又與朱氏改本不同
錢唐葛屺瞻寅亮曾作四書湖南講又作大學詁雖自稱古本而又分章節且以故君子必誠其意後所引詩書俱列在巻末謂之末章此從古本偽古本朱
[004-22b]
氏本而雜組以成文者故於引古本曰康成本引偽古本曰賈逵本且曰漢志謂禮記為孔氏祖孫家語則明指子思作以証賈逵子思作大學之説餘詳見大學詁中
大學之道此謂知之至也右第首章所謂誠其意者
君子必誠其意右第二章所謂脩身在正其心右第三章所謂
齊其家不可以齊其家右第四章所謂治國在齊其家
右第五章所謂平天下以義為利也右第六章詩云瞻彼淇澳
[004-23a]


此謂知本右第末章


[004-23b]


大學證文卷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