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1h0054 四書近指-清-孫奇逢 (master)


[018-1a]
  欽定四庫全書


  四書近指卷十八


  容城孫竒逢撰


  萬章章句上


  舜往於田章


  大舜一生心事孟子以怨慕二字括之怨慕二字不宜
分析㸔慕即含蓄在怨内如窮人無所歸人悦之好
色富貴無足以解憂是孟子設論以推極其心摹寫徘
[018-1b]
徊自問負罪引慝一段篤摯情况正所謂怨慕也怨非
正情之發然怨而慕則大舜之獨見精微處聖孝所以
淋漓千古耳 存疑曰怨慕二字相因方未得乎親時
則怨慕兩字俱當用及既得乎親時只當用慕字故孟
子告萬章始曰怨慕終只曰慕


  娶妻如何章


  孟子只欲發明聖人處變之心故就事論事如此真西
山云使有是事處之不過如此真善讀書按四岳薦舜
[018-2a]
曰烝烝乂不格姦益之稱舜曰䕫䕫齋栗瞽瞍亦允若
則舜之為庶人已能順其親使不至於姦矣况堯既舉
而用之使百官事舜於畎畝之中豈容象得以殺兄而
使二嫂治其棲乎孟子當日不辯萬章之失者盖不能
一一辯世俗傳訛之迹直有以發明聖人處變之心務
使學者得聖人之心以維天理人情之至則其事之前
後有無皆不必辯矣故程子云學孟子者以意逆志可


[018-2b]
  象以殺舜章


  封之以示愛弟之意又著他不得有為使與民相安正
所以全其親愛真是仁至義盡 姚江王子曰象祠獨
延於世象之不仁蓋其始焉耳又烏知其終之不見化
於舜也孟子曰天子使吏治其國象不得以有為盖舜
愛象深而慮之詳所以扶持輔導者周也


  盛徳之士章


  臣父臣君之論是即無父無君之流也戰國時人心不
[018-3a]
正其邪説如此雖云野人之語不得不據事據理而明
辯之以為天下後世立防 或曰舜之慕親是至情欲
盡至情而以尊養將之則生平思以報親者於此獨至
所以為孝子之至引詩以永言孝思為證指其思也正
言其慕也下引䕫䕫之敬是也


  堯以天下章


  何以見為天之所與第觀之民之所歸而已天民一理
天實以民為視聴從來得天下者未有以刼制百姓攘
[018-3b]
奪神器而可稱為天與者此章虚翻實證却是確然不
易之理 顧涇陽曰此章問答甚竒善讀書者當㑹其
意堯以天下與舜典謨記載經孔子删定何須要問萬
章亦見得做此事非薄其子而厚他人或以為可得而
與則亦將以為可得而取以為可得而取則亦將以為可
得而奪與而取順也猶可言奪而與逼也不可言故特
尋這箇話柄做箇疑端孟子答得却又大竒只説天子
不能以天下與人恰著萬章心事於是萬章就不能二
[018-4a]
字反覆分剖一節痛快一節直發出天地間至當不易
的道理闡出古今來未經人道的議論然後知聖人心
事真如青天白日揖讓征誅都是一箇道理流出即好
事者何得執禪繼征誅妄肆雌黄


  至禹徳衰章


  古初之世天地之功未成萬物之用不備有為君之艱
無為君之樂但得其人焉以付之直釋負耳夏商以後
勢已大定而故迹可循中庸之主可以托舊業取成功
[018-4b]
使天下之人藉先恩以奉後主亦與以所安也孔子謂
禪繼之義一孟子謂天與賢則與賢天與子則與子總
皆以為天下耳啓賢能敬承繼禹之道正是堯舜以來
相傳心法便是得天處是與子即與賢也凡不是人為
處便是天天與命總一様在天為天著落於人為命與
賢與子分明堯舜禹為之實莫之為而為舜禹啓之受
天下分明舜禹啓致之實莫之致而至自然之謂天一
定之謂命孔孟識透此道理故平生每以天自信省了
[018-5a]
多少怨尤彼逆天而衡命者徒自行險恐終難徼幸耳
 少原余氏曰義字雖就天命言却要見古帝王窮理
達天有天下而不與的氣象又須知繼之與禪事殊道
同註聖人豈有私意一句暗照傳子非徳衰意


  割烹要湯章


  伊尹聖之任者也在畎畝則道在畎畝在君民則道在
君民樂道行道不作殊觀然非樂道不能行道必親見
堯舜者方是真能樂堯舜者也從古聖人通已於天下
[018-5b]
而公計之我貴也曰天以我司治理也我賢也曰天以
我任教化也在彼者皆吾事在我者皆物所待也身無
獨身事為通事常合天地以為心此為伊尹而已矣
或曰撻市之耻納溝之痛正是伊尹覺處况伐夏救民
前此未有舉世夢夢獨尹見到無毫髮疑慮故謂之先
覺此却在人微渺處識得透所以擔荷天下綽有餘裕
若泛就解悟上説孔孟皆是先知先覺皆可謂之以斯
道覺斯民與伊尹時地不相切


[018-6a]
  孔子於衛章


  戰國遊士往往失身匪人以干進故多以醜語汚及聖
賢孟子謂好事者故為此説徒亂人聴聞以行已私耳
凡事有闗於名行者不得不辯於衛不主彌子於宋當
倉卒時必主貞子不主癰疽瘠環自明 南軒曰聖人
非擇禮義為進退聖人之進退無非禮義禮義之所在
固命之所在也此所謂義命合一者也


  自鬻於秦章


[018-6b]
  為百里辯悞只就其知幾之智而推其相秦之功以見
其賢必無干主自汚之事此論世之道也


  此篇書九章多口傳無據孟子却都按事考時究情
搜理一一有徴㸔辯堯舜禹處便消天下後世簒弑
之禍辯伊孔奚處便遏天下後世汚辱之風其於世
道人心維係最大


  萬章章句下


  不視惡色章


[018-7a]
  天下事以力成以智起開局時見的小了收局如何得
大故孔子之聖全在智智是見得徹聖是行得到智聖
非有先後孟子恐人以始終為先後故又以巧力譬之
蓋力之所至巧之所中一時並用者也此証智之所以
妙於聖處孔子獨為聖之時其以智定宗乎易曰乾以
易知坤以簡能知以虚而每大能以實而每小地利之
所作者用天固不盡也三子力用者矣坤道也孔子備
於智用乾道也 幾亭曰時中貫徹人倫仕止久速不
[018-7b]
過事君一途説事君不過進退一端耳孟子特指其最
顯者明聖之時非偏就仕止久速言 或曰孟子論孔
子仕止久速各有可以二字孔子則曰無可無不可


  周室爵祿章


  惡其害己皆去其籍便見今之諸侯天子之罪人也王
者制爵從天制祿從地度量起於庶人而自吏之至下
者始下士代耕之義明然後卿大夫之義皆明雖天子
諸侯亦皆代耕而已易曰君子以施祿及下享大奉者
[018-8a]
有大責茍為無功於民則是不耕而食於義無處也
或曰周制封建井田相為表裏封建上制下者也爵祿
之籍廢而百里七十五十之制不遵有諸侯而擬王畿
者矣井田下奉上者也經界之籍廢而上中下農之田
不給有履畝而税什一者矣上則僣乎君下則剝乎民
以强榦弱枝之法卒成小加大衆暴寡之勢周制雖畧
有可言而列國分爭王室不振孟子盖感慨繫之矣


  友其徳也章


[018-8b]
  友也者友其徳也友徳自然不挾惟不挾乃稱友徳孟
獻子費惠公儘可矣至晉平公亦可止矣然終於此而
已矣必如堯以天子而友匹夫方是友徳之極致處易
曰上下交而其志同也堯舜是也尊賢之義同於貴貴
儀注自此始或又有説焉賢不可以親貴枉己求合反
失其為賢貴正可以親賢當務為急正成其所貴此固
各有攸宜也 或曰天為民立君非賢誰與相助為理
友徳正是上承天意下撫百姓處天位天職天祿皆當
[018-9a]
與有徳者共之不則四海困窮天祿永終矣孟子將尊
賢頡頏貴貴皆天也非創見臆論也如此方見友徳關


  敢問交際章


  孔孟同一事道也但就中有苦心處章疑多不辭之餽
故以交際為問不知交際中亦有行道機緣留此一路
與世相接若槩以其取諸民之不義也而絶之勢必為
於陵仲子而已矣豈聖賢不忍忘天下之意哉孟子之
[018-9b]
交際與孔子行可不已際可際可不已公養其義一也
 或曰行可之仕是為道際可公養之仕亦是為道蓋
際可公養都是緣此而冀其道之行耳若專為禮為祿
何以為孔子


  仕非為貧章


  仕非為貧也五字乃古今仕宦律令非為貧便是要行
道乃有居髙享厚而道不行何如辭尊居卑辭富居貧
隨在盡職以免尸素曠官不能行道之耻嘗試論之官
[018-10a]
無崇卑各有道在㑹計當茁壯長是亦道之行也若立
人本朝不能堯舜其君民是亦道之不行也欲免此耻
誠非易事 或曰朝廷之上無不屑為之官亦無有一
等官可以茍且而不必盡職者士大夫於孔子委吏乗
田處最當三思祿位尊卑厚薄最要安分


  不托諸侯章


  寄公之祿可食也常職之禄可食也士既不敢上同於
君又不可混同於臣自當引分相機豈可虛拘如君而
[018-10b]
氓我也周則受之君而賔師我也亟餽則摽之故客卿
可為而祿不可受餽遺可受而無處必却此最孟子析
義之精與交際章相發明


  不見諸侯章


  士不敢見諸侯所以全君也亦全已也為庶人皆得與
君揖讓則君無以為君矣故曰所以全君也既名曰賢
而為君所役則賢無以為重矣故曰所以全已也此章
廻環發不可召之意以明不往見之義不獨為士開地
[018-11a]
步正以見大有為之君必有所不召之臣亢身隆道古
人之善成君矣 或曰不敢見於諸侯自卑之甚也自
尊之甚也 問此章綱領只在義路禮門朱子曰固
是然義禮裏面各有節目如云往役義也往見不義也
周之則受賜之則不受之類都是義之節目如云廪人
繼粟庖人繼肉不以君命將之之類都是禮之節目又
如齊餽金不受宋薛餽而受此等辭受都是箇義君子
於細微曲折一一都要合義所以易中説精義入神以
[018-11b]
致用也孟子平日受用便是得這箇氣力今觀其所言
所行無不是這箇物事


  一鄉善士章


  以友天下為未足則其取善之心真有不可限量處尚
論古人是信而好古生活其事如新其人如見明得此
義方好讀廿一史 張氏曰古人從何處友他尚論處即
是友尚論非評隲往跡徒煩口説有講求參考設身
處地成就徳業意雖論古人却事事歸到身心上總是
[018-12a]
友善精神無一處滲漏無一刻放過


  宣王問卿章


  反覆之而不聴則易位孟子意為言耳於古無文然同
姓分祖宗之身固得以祖宗臨之所以尊先王貴社稷
皆宗臣之行權而不失其正者也反覆之三字積誠以
感竭力以匡懇惻委曲直到無可如何處可想見其質
鬼神告先王之苦心


  此卷都是斟酌事理的案宗剖析極微處置極妥所
[018-12b]
稱精義入神也吾輩要於其論人論事處莫當做原
有此書只似今日初聞細心理㑹纔覺於身心上有
著落有禆益





  四書近指卷十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