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1h0051 論語學案-明-劉宗周 (master)


[003-1a]
欽定四庫全書
 論語學案卷三
            明 劉宗周 撰
 上論
公冶長第五


子謂公冶長可妻也雖在縲絏之中非其罪也以其子
妻之子謂南容邦有道不廢邦無道免於刑戮以其
兄之子妻之妻去聲縲力追反絏息列反
 門人記二賢之見取於聖人一則謂其縲絏之可原
[003-1b]
 一則謂其刑戮之可免總之鑒人於牝牡驪黄之外者
 免於刑戮亦論其人耳使不幸而遭公冶長之詿誤
 其將以是貶賢乎二賢之品自有優劣而夫子并引
 為肺腑之戚則所謂時之先後年之長短皆有不可
 得而知者聖人未嘗容私於其間也 謝上蔡謂夫
 子擇壻後人以為非子謂公冶長可妻非擇壻而何
 聖人不擇壻是逺人以為道也此事正是孔門真學
[003-2a]
 問平實處於此増一分意思便逺天理減一分意思
 便戾人情可妻也三字何等輕妥
子謂子賤君子哉若人魯無君子者斯焉取斯焉於䖍反
 子賤之為君子也魯衆君子力也非衆君子之力能
 與之而子賤實能取之也雖然魯國有大君子焉尼
 山振鐸三千七十子之彦萃一堂而講求如江河飲
 腹聴其恣取或取徳行或取言語或取政事或取文
 學皆有聖人之一體以鳴斯道之盛而子賤亦其褎
 然者與顔閔之亞徳行之品也夫子之美子賤也葢
[003-2b]
 亦私幸及門之有人與 按宓子賤治單父冠葢迎
 之者交接於道子賤曰車驅之車驅之夫陽晝之所
 謂陽鱎者至矣於是至單父請其耆老賢者而與之共
 治父事三人兄事五人友事十二人又有賢於不齊
 者五人師事之而稟度焉皆教不齊以道夫為治如
 此則其平日力學而孜孜於師友可知大抵親師取
 友是學問第一義但須虚心善下方有益孔門若無
[003-3a]
 若虚而外僅見子賤子貢悦不若已子夏離羣索居
 其成不逮也 又按説苑孔子見子賤曰自汝之仕
 何得何亡子賤曰自來仕者無所亡其有得者三始
 誦之文今履而行之是學益明也俸禄所供被及親
 戚是骨肉益親也雖有公事而兼以弔死問疾是朋
 友益篤也孔子喟然謂子賤曰君子哉若人
子貢問曰賜也何如子曰女器也曰何器也曰瑚璉也
璉力展反
 以瑚璉之器視君子之品則霄壤矣賜達於材而子
[003-3b]
 賤成於徳也然夏商珍物較之近代澆漓之質逺矣
 賜葢聞聖人之道而未得於心不免以才華擅長僅
 囿於用者乎瑚璉非謂可貴不可賤賜多學而識就
 才氣揮霍處儘見所長言語文章卓越人羣為斯道
 中之美器耳
或曰雍也仁而不佞子曰焉用佞禦人以口給屢憎於
人不知其仁焉用佞焉於䖍反
[003-4a]
 心一耳内葆之即是仁外洩之便給之口舌是佞佞
 與仁正分道而馳者不佞勘仁最精而謂不佞之雍
 即仁而勘仁轉粗故夫子深斥佞之無所用以為善
 雍而姑曰不知其仁正欲其從事於仁而喜其不佞
 也然欲求仁者當自不佞而入近取之則幾矣他日
 語仲弓曰出門如見大賓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
 勿施於人雍雖不敏請事斯語矣使雍果有得於斯
 其於仁猶未可知也甚矣仁之難言也 屢憎於人
 正見其禦人情狀處屢憎屢不悛窮一説又轉一説
[003-4b]
 以葢之憎者之情窮而佞人之口不窮終被佞人使
 喚去也
子使漆雕開仕對曰吾斯之未能信子説説音悦
 仕學只是一理仕所行之理即學問所明之理明得
 盡者措之於行而不疑實有諸已故也有諸已之謂
 信伊尹耕於莘野而樂堯舜之道及膺三聘而幡然
 則堯舜君民之業實可見之行而鑿鑿有以自信如
[003-5a]
 握左券然學未至此地一旦當官只嘗試漫為耳子
 使漆雕開仕亦借以證其所學為開之求信於斯者
 素也而開果以未信對此非真有見於道體之無窮
 而通仕學為一原者不足以語此故夫子説之説其
 終得與於斯而幾於信也斯指此理而言即指仕之
 理而言若駕空摸索恍有一物焉以為求信之地則
 隣於佛老之見矣惟求信故知未信亦惟有真信者
 而後能有其未信總之信不離斯亦不必在斯真能
 信者合天地民物非有餘即晤言一室非不足此孔
[003-5b]
 門不怨不尤下學上達之宗也 夫子以知爾試羣
 賢而曾㸃即取之春風沂水之間言即斯是仕之理
 也仕在他日而開舉斯在目前與㸃之言若合符節
 故曰二人已見大意然㸃言所信而開言所疑何也
 㸃之見虚故眼孔易及開之見實故地步多懸㸃卒
 流於狂而開之進未可量也 程子曰古人見道分
 明故其言如此陸子靜曰古人㸔道如家常茶飯故
[003-6a]
 曰吾斯之未能信皆指斯字言愚謂此猶説得太鑿
 古人㸔道理如家常茶飯正不必如此解斯字即照
 上仕字言自有根據或以古人之學由己以及人自
 近以及逺若曰吾於目前至近者且未之能信而敢
 言仕為則斯字作示斯之斯解亦通
子曰道不行乗桴浮於海從我者其由與子路聞之喜
子曰由也好勇過我無所取材桴音孚從好並去聲與平聲材與裁同古字借

 乗桴浮海當時發言有無限酸楚何故子路便以一
[003-6b]
 喜承當癡人説夢何至於此子路之喜葢喜其見與
 於夫子謂所學之足以忘夷險一得喪耳只此便有
 進地可商故夫子復示之曰好勇過我無所取材即
 是道也何足以臧之意好勇無材自是子路平生㟁
 畧不以一喜言若曰從我之由所惜此耳意猶為浮
 海者難同伴也而所以進子路者至矣夫子本為道
 不行發歎被子路一喜轉向子路生情有成就後學
[003-7a]
 傳道來禩之意渾是天心無已絶處逢生 子路聞
 公山佛肸之召則不喜見南子則不説至許從浮海
 則喜始終只是一轍人㸔此氣象可為卓立千仞何
 故後來有孔悝之死正為見道不明失却取材一節
 倉卒間不免胡亂下手耳
孟武伯問子路仁乎子曰不知也又問子曰由也千乗
之國可使治其賦也不知其仁也求也何如子曰求也
千室之邑百乗之家可使為之宰也不知其仁也赤也
何如子曰赤也束帶立於朝可使與賓客言也不知其
[003-7b]
仁也乗去聲
 孔門以求仁為學特開千古道埸然極其分量即夫
 子猶以為歉而况諸弟子乎故若由若求若赤其才
 皆有以自見而終不許其仁葢諸子未嘗不從事於
 仁而日月之至此心在忽操忽舍之間此理在若存
 若亡之界終不可得而知也不知語意自是渾融及
 又問所以不知之故則姑就其所長而告之又終之
[003-8a]
 曰不知其仁也所長在此所短即在此也知乎此者
 可以語仁矣 仁者渾然全體而無息就全體中露
 出個治賦為宰為擯相材具便是大海中一漚發現
 又有待而然有時豎起有時放下非不息之體故即
 三子之材言而其未仁亦自可見使由去其勇求去
 其藝赤去其禮樂而進之則渾然仁矣此夫子厲由
 求赤意也
子謂子貢曰女與回也孰愈對曰賜也何敢望回回也
聞一以知十賜也聞一以知二子曰弗如也吾與女弗
[003-8b]
如也女皆音汝
 聖門論聰明知解回不及賜逺甚疑賜所傲然於回
 者正或在此人無不自知借回鑄賜意念深矣乃賜
 則有爽然自失者曰何敢望回驚避之詞不敢程量
 之謂也及證於知二知十之間而賜之見地如此能望
 回而趨矣故夫子以弗如實之而深與之一與十此
 理始終之别名而一與二即彼此之謂皆借喻也兩
[003-9a]
 人學問無可程量即所聞以叩所知而回得全體之
 照賜得一察之明全體之照在性體一察之明在億
 見性體愈約而愈該億見愈多而愈障始知君子之
 學有在此而不在彼者就此求其造詣平日得手學
 問到此了不足恃惟有向上一機在如愚境界賜有
 廢然而返矣言弗如而得所以弗如之實言弗如而
 又得所以弗如之方故夫子與之若只就多寡程量
 姑自退託甘以地步讓人為自知而自屈之意則孤
 負夫子一問矣 按象山先生曰知二知十之對又
[003-9b]
 是白著了夫子氣力故夫子曰弗如也時呉生在坐
 遽曰為是尚嫌少在先生亟首肯又黄誠甫問此章
 於陽明子陽明子曰子貢多學而識在聞見上用工
 夫顔子在心地上用工夫故夫子問以啟之而子貢
 所對又只在知見上故夫子歎息之非許之也此皆
 以二先生之學過疑聖賢如此其實子貢當時已悟
 及聞見不如心性多不如寡故云云若以多寡較則
[003-10a]
 多莫多於子貢寡莫寡於顔子而今也寡者反多多
 者反寡當必自有説聞以所聞於夫子之教言知從
 聞得亦不専就知見言子貢畧開眼孔恍惚間似疑
 似信雖不離自已窠臼已能超然進一解矣
宰予晝寢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牆不可杇也於
予與何誅子曰始吾於人也聴其言而信其行今吾於
人也聴其言而觀其行於予與改是朽許久反杇音汚與平聲皆同行皆
去聲
 宰予晝寢便是行不逮言本色予之學平日都以言
[003-10b]
 語抵當過就其説得分曉處一似猛作進步人而徐
 按之有索然不可繼正如朽木而施雕鏤糞土之牆
 而繪畫然朽木可雕也吾病易雕而易朽也糞圡之
 牆可杇也吾病易杇而易剥也二語正寫出病道照
 影非果以為不可雕不可杇也故下文有聴言觀行
 之説而於予與改是者所以儆予者至矣宰我能
 言猶不至朽木之雕若後世専謀名理一似刻脂鏤
[003-11a]
 氷無有是處
子曰吾未見剛者或對曰申棖子曰棖也慾焉得剛焉於
䖍反
 天體純陽而至健大易首以剛字贊之人得之為天
 徳見所性之純一貞信性中只有仁義禮智無所為
 剛剛即性體之超然物表而落在氣質常為學問之
 用神夫子所謂剛者是也子嘗曰吾未見好仁者惡
 不仁者又曰我未見能見其過而内自訟者即未見
 剛之説無尚之好不使加身之惡自訟之改何等剛
[003-11b]
 決夫子未見剛即是未見此等人耳非另有一項强
 忍不屈者尊之為純徳而寄思不置也剛不可見離
 慾而見剛之體又試之於慾而見剛之用棖也慾心
 為慾膩何故不借此一割這是不剛處故曰棖也慾
 焉得剛外貌許多强忍矯矯自好只一㸃私意放不
 下須知本體全受障一似鉛刀手段矣舊解棖是慾
 不是剛又説棖有慾則不能剛皆非剛無物可指不
[003-12a]
 是慾之反若不剛在有慾之後便認剛字作勇字顔
 子深潛純粹是無血性男子然其克己處直恁剛剛
 字不在氣魄上論或人不舉仲由而舉一申棖非病
 不識剛病不識棖甚矣慾之難勘也剛如利刃遇
 物便砍無堅不破若不能割物直是鉛刀或曰剛喻
 金慾喻鉛有慾者不剛直如金之和鉛而必軟也依
 舊是認勇為剛見解曰今試問聖人思剛要何用與
 棖之有慾而不克何故則此章之㫖燎然矣棖因慾
 故知他不剛這不剛之病又從何來剛體本在只無學
[003-12b]
 問以淬厲之便成頑鈍於有慾之後益增頑鈍可知
子貢曰我不欲人之加諸我也吾亦欲無加諸人子曰
賜也非爾所及也
 人情愛䕶自已無所不至纔用到人分上便一步推不
 去豈知人已可以互觀欲惡可以合㸔試將不可加一
 事提衡而論我之不欲於人亦猶人之不欲於我奈何
 彼此相加竟不能視人猶已日用之間往往而是所以
[003-13a]
 然者非明於己而暗於人也正為人情愛䕶自已無
 所不至其欲惡之加往往用全副精神纔用到人分
 上即與自已有礙勢不得不拒人以成己故耳此非
 平日克己功深認得我字血脈最親切者不能作一
 體觀則不欲無加之説談何容易故夫子以為非爾
 所及葢欲其切已返觀破除坐下病痛為第一義非
 可漫説强恕平情之學也若只虚儗一平等之觀以
 已心度人心有甚難事俄而當境便成憒憒此其中
 必有一吃緊闗鍵子打不過在賜正好於此加功故
[003-13b]
 夫子抑而進之非謂恕可及仁不可及也 子貢嘗
 以博施濟衆為仁夫子告以欲立立人欲達達人而
 要之於强恕他日又告以一言可行曰恕故子貢遂
 於此置力子曰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子貢一日即勦
 襲其説漫然承當所謂依様葫蘆全未有發明夫子
 之藴處亦可謂不善學矣非爾所及正使其一理舊
 案
[003-14a]
子貢曰夫子之文章可得而聞也夫子之言性與天道
不可得而聞也
 天命流行物與無妄天之道也人得之以為性天不
 離人性不離形色推之日用動靜以至綱常倫理之
 大溲勃瓦礫之小無往而非性無往而非天道性者
 道之本然而天道即其自然者也夫子設教洙泗無
 非闡明性天之蘊葢無言非性無言非天道歴歴在
 人耳邊而學者終不可得而聞滯於言而不得其所
 以言則有當面錯過者矣其云文章可得而聞者何
[003-14b]
 也以夫子無言非性無言非天道則夫子之言皆性
 天發見流形之妙如四時之行如百物之生秩然燦
 然文而且章故曰文章云爾子貢葢曰夫子之言可
 得而聞夫子之所以言不可得而聞也云爾一夫子
 言耳聞之中有不可得而聞不聞之中未始不可聞
 始知夫子之以言教也而乃其以無言教也 子罕
 言利與命與仁而子貢則曰夫子之言性與天道不
[003-15a]
 可得聞正可互相發明 子曰天何言哉四時行焉
 百物生焉天何言哉是黙而不能藏處夫子之言性
 與天道不可得而聞是語而不能顯處合之見聖道
 之妙 夫子言性與天道惟子貢得聞之惟顔子得
 聞之而且發揮之其餘諸人皆死言下矣
子路有聞未之能行唯恐有聞
 子路所聞不必定是何等道理只如吾輩日用應酬
 紛紜汗漫纔猶豫且擔誤過許多斯知古人力行不
 可及然力行自有力行病痛故夫子曰有父兄在如
[003-15b]
 之何其聞斯行之 真西山曰子路之學在事故唯
 恐有聞顔子之學在心故語之不惰子路在萬上見
 顔子在一上見
子貢問曰孔文子何以謂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學不恥
下問是以謂之文也
 孔文子不得為文而有勤於學問一節可取猶然逺
 於俗吏之不學無術者故可以為文要之文子亦學
[003-16a]
 其所學問其所問而未嘗知所謂學問之道者也按
 諡法經天緯地曰文道徳博厚曰文慈惠愛人曰文
 愍民惠禮曰文錫民爵位曰文並無以勤學好問為
 文者有之自文子始夫子亦就其所長而稱之非謂
 其拘拘有合於諡典也
子謂子産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已也恭其事上也敬
其養民也惠其使民也義
 君子之道即聖賢大學之道道無所不該自行已以
 往事上使民其大端也曰有君子之道四若千百中
[003-16b]
 僅舉其一二然何也子産之行已有君子之恭而實
 未盡君子之恭其事上也有君子之敬而實未盡君
 子之敬其養民也有君子之惠而實未盡君子之惠
 其使民也有君子之義而實未盡君子之義模倣似
 是之間概有當於四者云耳聖人不沒人善於春秋
 賢大夫必以子産為巨擘故備舉而稱之行已恭謂
 動有法度較之三歸反坫侈然自放者異矣事上敬
[003-17a]
 即其歴事定公獻公申公三朝皆庸主動能彌縫闕
 失外戢四鄰内捍强宗貽鄭國之休有許多小心處
 養民惠子産為政如取我田疇而伍之取我衣冠而
 褚之所以防民之侈節民之欲者皆有章程條教是
 使民之義也夫子他日又曰惠人也節以一惠葢舉
 其重者而言之
子曰晏平仲善與人交久而敬之
 交友親則易狎狎則侮而攜貳之隙從之生矣平仲
 久而能敬信為交道之善故夫子稱之
[003-17b]
子曰臧文仲居蔡山節藻棁何如其知也棁章悦反知去聲
 智者不惑於鬼神謂其見理明而趨避決不假以鬼
 謀之事也文仲以智稱不過挾數任術私智揣摩正
 所謂大智之賊耳即居蔡一事可知也
子張問曰令尹子文三仕為令尹無喜色三已之無愠
色舊令尹之政必以告新令尹何如子曰忠矣曰仁矣
乎曰未知焉得仁崔子弑齊君陳文子有馬十乗棄而
[003-18a]
違之至於他邦則曰猶吾大夫崔子也違之之一邦則
又曰猶吾大夫崔子也違之何如子曰清矣曰仁矣乎
曰未知焉得仁知如字焉於䖍反乗去聲
 甚矣仁之難言也夫子自由求諸子而下概曰不知其仁
 尚未直説他不仁處至子文之忠文子之清亦曰未知而
 又繼之曰焉得仁若深不滿於二子者何也微箕之忠也
 而曰殷有三仁焉夷齊之清也而曰求仁而得仁何居乎
 二子之忠清獨不得為仁朱子外註云子文相楚無非僭
 王猾夏之事文子之於齊既失正君討賊之義又不數
[003-18b]
 嵗而反於齊數語實二子鐵案凡論人論事須提起大
 綱領二子皆不明於君臣之義者則其於天理人心
 已隠隠受虧迹其所為未嘗不忠於所事潔於謀身而
 所由終與三仁夷齊異矣故夫子一言斷以為不仁也
 然則仁與忠清畢竟何别曰仁心徳而忠與清則事之
 見於外者以仁者之心而事君則為忠以仁者之心而
 淑身則為清苟無愧於本心則一言之忠仁也九族
[003-19a]
 之忠亦仁也辭一簞之清仁也辭千駟之清亦仁也
 即鉏麑之逆命呉祐之受汚亦仁也若極言心徳之
 全則舉天下之道徳事功皆不足為有無而况忠清
 一節乎故三仁二子之為仁亦就其仁仁之而子文
 文子之不得為仁亦就其不仁不仁之也此可以識
 仁矣
季文子三思而後行子聞之曰再斯可矣三去聲
 人心先横著私意則遇事茫然愈思愈亂勢必輾轉
 計較終以遂其自私一念而已此文子之三思也曰再
[003-19b]
 斯可矣婉其詞而正之非實是一番再番之謂
子曰寗武子邦有道則知邦無道則愚其知可及也其愚
不可及也知去聲
 人臣謀國之知不論有道無道皆所不廢但無道之
 日數窮時亟知有時而不可用惟一味樸忠抱王臣
 蹇蹇之節者庶幾能之死而生之危而安則天下事
 有以愚濟者矣有道之知知以材顯無道之愚知以
[003-20a]
 節晦故有道之知一中材能辦而無道之愚非才識
 兩全有天下之純知者不足以當之此寗武子所以
 不可及也或曰沈晦免患似非武子本色處無道之
 日雖不廢沈晦然仍不失為知巧與愚字無當今考
 武子在當時晉文公以公子出亡過衞衞文公不禮
 焉既得國伐衞而文公薨子成公鄭出奔楚使元咺
 奉公子叔武以受盟或訴元咺於衞侯曰立叔武矣
 其子角從公公使殺之咺不廢命奉叔武以守己晉
 人復衞侯寗武子與衞人盟於宛濮曰天禍衞國君
[003-20b]
 臣不協以及此憂也今天誘其衷使皆降心相從也不有
 居者誰守社稷不有行者誰捍牧圉不協之故用昭乞盟
 於爾大神以答天心既盟之後行者無保其力居者
 無懼其罪有渝此盟以相及也明神先君是糾是殛
 國人聞此盟也而後不貳衞侯入叔武方沐聞君至
 喜捉髮走出前驅射而殺之公知其無罪也枕其股
 而哭之元咺奔晉衞侯與元咺訟寗武子為輔鍼莊
[003-21a]
 子為坐訟不勝刖鍼莊子謂寗子忠而免之執衞侯
 歸於京師置諸深室寗俞職納槖饘焉晉人使醫衍
 鴆衞侯寗俞貨醫使薄其鴆得不死魯僖公為之請
 乃釋衞侯衞侯再出而終有衞國武子之力也觀此
 大都以樸愚濟事未見所為沈晦處
子在陳曰歸與歸與吾黨之小子狂簡斐然成章不知
所以裁之與平聲斐音匪
 斯道之任斷非庸庸瑣細一流人所可幾及故中行
 之下首推狂簡他志意髙逺畧於事為處想其居心
[003-21b]
 之正制行之髙向道之篤服善之勤真能髙視人家
 一等故斐然成章絶非羊質虎皮絲枲兼奏者比第
 不免有過中失正之病不知所裁此箇病痛亦非小
 可始於毫釐終於千里使一任其狂簡之質而不納
 於中正之規則將來異端曲學之害有不可勝言者
 此又夫子所深慮也望之也殷故慮之也轉切慮之
 也切故裁成之也亦不敢自後聖人曲為吾道計如
[003-22a]
 此歸與一歎萬古餘情狂簡病痛只坐不知不知
 則本心受蔽寶藏不顯千聖之印合無門一生之立
 脚何地此説堯説舜總無是處然不知由於不學學
 所以求知也使先知覺後知使先覺覺後覺者夫子
 也
子曰伯夷叔齊不念舊惡怨是用希
 好善而惡惡本天下同然之情然其中苟一私未化
 不能如鑒之照物妍媸隨形則我以私感人情亦以
 私應未有不為怨之府者如夷齊之不念舊惡俄而
[003-22b]
 好之俄而復惡之好惡不係於我新舊惟其所值雖
 鑒别之嚴總屬無心之陶鑄何多怨之有夫子恐人
 以了了之義為樹怨之媒故借夷齊以示訓云他日
 又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惡人後世如東漢顧厨俊
 及諸君疾仇常侍譏訕朝政卒成鈎黨之禍怨毒之
 於人甚矣哉而范滂之言曰吾欲使善善同其清惡
 惡同其濁不悟更以為黨身死之後願埋滂於首陽
[003-23a]
 山側上不愧皇天下不愧夷齊誦其言欽其行亦可
 哀已雖然君子終不敢以一身之私愠而廢天下之
 公義如滂等者亦不愧夷齊者也程子曰此清者
 之量清中未嘗有量只是清到十分是盡得分量處
 盡得清之量便有餘量出來如許之大此自然之理
 也
子曰孰謂微生髙直或乞醯焉乞諸其鄰而與之醯呼西反
 乞醯一事假令移之君父身上如此委曲便成箇忠
 臣孝子今不免在情面上用了勘其隠衷有多少私
[003-23b]
 意在故夫子指而正之其事甚微而害心術甚大便
 是下文巧言令色足恭匿怨友人張本
子曰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恥之丘亦恥之匿怨而友
其人左丘明恥之丘亦恥之足將樹反
 人心惟一㸃真心不壞則人品豎立多有其基機械
 變詐之事如鬼如蜮無所不可而其端往往起於甚
 微故巧言令色足恭未必便是脇肩諂笑病於夏畦
[003-24a]
 只增一分表暴之意稍不如其所有而真心壞矣如
 匿怨之友未必便是包藏禍心待時而發只其中毫
 有不化不能明白其端而真心又壞矣兩項事只是
 一項人其能為巧言令色也者必其能為匿怨之友
 者巧令胸中都是恩怨念頭匿友情面正用巧令伎
 倆第一則就持已上言一則就處人上言此等習氣
 非學人立誠之至隨事省察盡化其隠庇回䕶之見
 者不能破除淨盡故丘明以為恥而丘亦恥之恥之
 者言恥其事而不敢為非恥其人之謂也聖人葢自
[003-24b]
 勉以警世云爾或曰聖賢猶恥及此乎談何容易儘
 有守己一生纔啟口動容尋常儕俗之與便是打不
 過儘儘礙明眼人故子輿氏覷破曰士未可以言而
 言是以言餂之也可以言而不言是以不言餂之也
 是皆穿窬之類也此正夫子之所恥也 足恭乃足
 容盤辟為恭者大戴禮曾子以手容與足恭並言則
 足字不當從去聲可知
[003-25a]
顔淵季路侍子曰盍各言爾志子路曰願車馬衣輕裘
與朋友共敝之而無憾顔淵曰願無伐善無施勞子路
曰願聞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懷之
 知爾之問是商他日事言志之問是商今日事今日
 所志便是他日所事聖賢只就眼前道理即身證學
 問而萬物一體之意隨大小廣狹即以自見如人一
 身或得一體或具體而微而斟酌於元氣之周流上
 天下地往古來今盡在此間此是洙泗家風 子路
 何故在朋友上起見子路勇於義然諾不渝精神多
[003-25b]
 映切在朋友身上於民胞物與未嘗不知此理尚煩
 推致耳車馬輕裘共敝無憾舉人情極難割處不作
 繫吝想便將此身放在天地間了不見有彼我之殊
 第不免沾沾自喜有挾之以施伐之心故顔子進一
 解就此朋友共敝之念推之見得宇宙事皆吾分内
 事何善可伐何勞可施無伐無施則善勞在一世雖
 堯舜事業真是一㸃浮雲然猶知有善勞之可言也
[003-26a]
 故夫子又進一解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懷之
 因人情所同然而予天下以各得之分則我不言善
 合天下所同然而動吾不容已之願力則我不言勞
 此天地之道也聖賢言志各不相謀而實有互相印
 證之意只此便是學不厭只此便是誨不倦後儒云
 舞雩三三兩兩正在勿忘勿助之間吾亦云老安少
 懷即是時行物生之教云 老者安之數語志與事


一齊俱到事有待而心無待吾有安之之心世即有


 安之之象不必問所為安而安在吾有信之之心世
[003-26b]
 即有信之之象不必問所為信而信在吾有懐之之
 心世即有懷之之象不必問所為懷而懷在安信懷
 願欲在天下聖人以天下之願欲為願欲而自得不
 見有功能之迹推致之煩方見聖人之心與天地萬
 物畧無絲毫間隔
子曰已矣乎吾未見能見其過而内自訟者也
 昔人云見過非難訟過為難予謂反是譬如訟者必
[003-27a]
 兩造分明具狀方能聴理各各舉隠匿本情亦何以
 為受訟之地今人有過多是含糊過去昏昏藏頭躱
 尾不肯自見所以終無改圖掩目捕䑕掩耳盜鈴只
 塗得自己耳目而人已昭乎揭日月而行亦何益之
 有君子之過也如日月之食過也人皆見之故更也
 人皆仰之小人之過未嘗不可見而實無自見之心
 故其見與君子異而改亦與君子異見過者有過即
 知一些子便㸔作天來大若與天下共見然既見後
 勢不得不改第恐改圖不力故又須内自訟試問此
[003-27b]
 過從何來歴從何造端從何成就從何結果一一打
 勘直窮到底如死者之求生如斷者之求續而遷改
 之圖自有無所不至者矣如此一畨兩畨真能脱胎
 換骨一日千里此等力量只得孔顔獨步寥寥千古
 後幾人聖人眼見一輩學人悠悠忽忽無長進只是
 未曾打破此闗故大聲疾呼曰已矣乎吾未見云云
 如疾雷一下使人猛省而其如終不足以語之也吾
[003-28a]
 儕省之
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學也
好去聲
 聖人一身無他嗜好只有好學一事如饑食渴飲依
 以為命自少至老孜孜不息拾級而前進一步又有
 一步馴至於上達天徳而其心未敢以為足沒身乃
 已此一副精神真是前無千古後無萬古至問其何
 以能此亦從忠信之質來忠信之質人人有之惟聖
 人能保之而不失故發心既真自有欲罷不能之味
[003-28b]
 久之而不厭不倦即為至誠之無息矣其究竟以完
 此忠信之質而已 人皆以聖賢為生知而不必於
 學故夫子借己以勉人見得生質之美不甚相逺亦
 學與不學異耳


雍也第六


子曰雍也可使南面仲弓問子桑伯子子曰可也簡仲
弓曰居敬而行簡以臨其民不亦可乎居簡而行簡無
[003-29a]
乃大簡乎子曰雍之言然大音泰
 子嘗曰吾黨之小子狂簡斐然成章不知所以裁之
 裁之何如亦曰學以居敬而已矣人心纔肆便踈濶
 敬則嚴宻仲弓德性簡質具有狂者之概他日見賓
 承祭之教正裁以居敬法也雍雖不敏請事斯語矣
 故因夫子南面之許而恍然於子桑伯子之大簡也
 同一簡也而居之以敬方是可行之簡若有心以行
 之則居與行皆簡矣不特其所居非并其行而非矣
 自狂者流失遂有伯子一種學術以老氏為宗至欲
[003-29b]
 土苴仁義滅絶禮樂以治天下生心害政莫此為甚
 故聖賢嚴辨之至夫子他日曰莊以涖之動之以禮
 并行處是敬更不道一簡字尤為萬世無弊之語學
 者詳之 易從乾道來是心法簡從坤道來是事法
 然則居易而行簡可乎此乾坤之學也伯子地位立
 得髙故從簡只不居易而行簡是妻乘夫隂干陽是
 滅人道學問然夫子終不以易簡示教蓋難言之矣
[003-30a]
 必也顔氏子乎
哀公問弟子孰為好學孔子對曰有顔回者好學不遷
怒不貳過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則亡未聞好學者也好去
聲亡與無同
 學莫要於治心心之體發而為喜怒哀樂各中其節
 心有不存而七情先受其蔽矣七情之蔽惟怒易乘
 故顔子之學於懲忿得其大者凡怒緣感生而隨感
 以觀理若有一定之域然試就天理分數查檢出入
 之倪即動些子亦是遷此際更無强制法可施惟顔
[003-30b]
 子學以克己直能克去此血氣之私而毫不妄溢其
 發也適還其可怒之理而已何遷之有只此是心體
 渾然元復時幾於無過矣苟有過未嘗不知知之未
 嘗復行也何貳之有以怒徵其常心以過徵其暫時
 時時保任時時剝換一日而超凡證聖無難此其好
 學之力誠有非他人所敢望者尋常說懲忿說改過
 人人理㑹得只不遷不貳是顔子獨歩精神故夫子
[003-31a]
 歎之夫子告顔淵為仁只就視聽言動上說至顔
 子好學直蔽以不遷怒不貳過兩言一則就性情上
 理㑹是先一著工夫一則就四勿中提出轉闗法是
 後一著工夫合之是善發聖人之藴 薛文清公二
 十年治一怒字不盡以是知克己最難學者且就當
 境痛加懲創去乆乆自有得力處正不必妄希髙逺
 而以絶學窺聖賢也 問貳過曰過而不改是謂過
 矣分明是貳了 鄧定宇曰此非閔憲以下學問顔
 子心常止故不遷心常一故不貳愚謂心本常止而
[003-31b]
 不能不動以怒故就怒時求止法曰不遷心本常一
 而不能不貳於過故就過時求一法曰不貳此正復
 性之功最真切處若謂顔子必先有復性之功先得
 此心之止與一者以立本而後遇怒能不遷遇過能
 不貳則是止者一心而不遷者又一心也一者一心
 而不貳者又一心也將孔門一切懲忿窒慾遷善改
 過之學都無用處而所謂復性之功者不幾求之虚
[003-32a]
 無寂滅之歸乎恐非孔顔好學之本㫖也
子華使於齊冉子為其母請粟子曰與之釡請益曰與
之庾冉子與之粟五秉子曰赤之適齊也乘肥馬衣輕
裘吾聞之也君子周急不繼富原思為之宰與之粟九
百辭子曰毋以與爾鄰里鄉黨乎使為衣竝去聲
 二子之取與不必聖人裁定只就二子互勘一則侈與
 於常禄之外一則矯辭於常禄之内其不可同年而
 語明矣自思而觀方見赤之過於取如飲盗泉一般
 自求而觀方見思之過於辭必蚓而後可一般兩者
[003-32b]
 比長絜短而中道見矣只此是天然道義之衡可以
 互證便可以獨證二子都只為私見遮住所以憒憒


就請者通情則有與釡庾之義就辭者全操則有


 與鄰里鄉黨之義於此見聖人因物付物而又曲致
 陶鑄之權分明天地氣象也 質言將毋字連下句
 讀語意更婉從之 門人陳敬伯質予曰九百之粟
 疑亦羡於常禄之外故原憲辭之不然只合云宰禄
[003-33a]
 不必定数九百矣九百與釡庾數應且以憲之賢而
 矯情一至此乎愚按如此看則通章意㫖更長表之
 以俟知者
子謂仲弓曰犂牛之子騂且角雖欲勿用山川其舍諸
犂利之反騂息營反舍上聲
 朱子曰聖人必不肯對人子說人父不善此章還作
 用人不以世類看愚謂此疑夫子策勵仲弓之意言
 人當自奮於流俗而不可安於自棄也聖賢豪傑只
 在人當身分内為之則是雖天亦不得而限之犂牛
[003-33b]
 之子生而賤者也騂而且角山川用之矣人其可以
 生禀自棄哉困勉可一也下愚可移也亦曰學焉而
 已矣學之至則氣稟之駁者幡然一變而近道雖曰
 不希聖希賢吾不信也騂且角盖取喻於變化氣質
 者如此非以質美言也疑仲弓初見夫子而夫子䇿
 之以此 按玉篇犂字雜文又耕具今作耕具觧與
 下文山川用之之意更相應
[003-34a]
子曰回也其心三月不違仁其餘則日月至焉而已矣
 顔子不遷怒不貳過分明逗出其心三月不違仁消
 息顔子時時學便時時是仁學固所以求仁也或作
 焉輟焉而學學荒矣雖有能存焉者寡矣然何言乎
 心不違仁仁人心也心存而仁存此心常存即常仁
 也學之所以純也若諸子之心已不可得而見矣仁
 更何處討歸宿乎故學非以求仁也以求心也聖人
 視諸子之仁不是影響摸索實實就心上查檢得是
 離是合並時節因緣不差些子是何處印證來吾儕
[003-34b]
 莫作文字看過 先儒嘗言心是鏡仁是鏡之明私
 欲是塵埃塵去則鏡明故克己復禮以為仁 其心
 三月不違仁有執玉捧盈氣象恰是融然冰釋時
 涂鏡源曰學者須知時至仁知得時至方知得日至
 知得日至方知得月至知得日月至方知得三月不
 違 諸子得日法日一中而昃進焉得月法月漸盈
 而食回得時法寒暑之氣以積而禪夫子得嵗法其
[003-35a]
 一元之常運乎
季康子問仲由可使從政也與子曰由也果於從政乎
何有曰賜也可使從政也與曰賜也達於從政乎何有
曰求也可使從政也與曰求也藝於從政乎何有
 三子常服聖人之教各就其質之所近而學焉以達其
 材斐然成章矣曰果曰達曰藝居然經世之具故皆
 可使之從政方之九官其夔龍之彥也與 子路勇
 者也遇事輙斷亦斷於理也子貢頴敏尤能燭理之
 變於無窮冉子周詳機警事事安頓得有理如曲技之
[003-35b]
 迭奏然故曰藝子路才氣極大視求則已踈視賜則
 已戅賜見事早求見事審要之各有長處
季氏使閔子騫為費宰閔子騫曰善為我辭焉如有復
我者則吾必在汶上矣費音秘為去聲復扶又反汶音問
 聖賢見道分明出處之際斬然自斷不作一毫遲回
 前却之想觀閔子辭費宰可見當時纔却顧便費許
 多商量不覺入季氏彀中帖帖聽命矣汶上之託直
[003-36a]
 是不再計聞者能不心折而又先之以善辭則處人
 有禮不至拂人以取禍所以得行其志也子曰篤信
 好學守死善道閔子有焉夫閔子亦幸而處季氏耳
 使其不幸而為蔡邕當董卓之召其肯以死刼哉噫
 邕亦可哀也若龜山之於京也是亦不可以已乎
 閔子至性過人聞道甚早其剛毅似曽子而丰度凝
 逺過之意其造道精詣則未逮也 問孔門不仕大
 夫之家者僅閔子曽子數人而竟以此分優劣何也
 曰此學不學之分也諸子於學荒矣賜願息求畫張
[003-36b]
 學干禄由以人民社稷為學矣平日信道不篤未免
 雜一㸃慕外之心及感遇一加此心熾然而動而又
 挾以翹然自試之心苟有用我者亦遘㑹而往矣奚
 暇擇出處之正哉如子路不善不入之說向人分上
 最分明及到仕衛輙之時便茫然無用處可見平日
 只是將道理講貫過更不曽用得踐履之功所以當
 境輙憒憒曽閔之徒其得聞聖人之教而被服之也
[003-37a]
 日有孜孜必要於至道而後已合下見得此道大行
 不加窮居不損將富貴功名之念一齊斬斷到臨境
 時只隨縁分付可仕可止不受人覊勒中是甚次第
 且也當仕而仕猶不免懐未信之歉而況於權門之
 奔走乎故吾於費宰之辭而知閔子之進於道也豈
 區區沮溺丈人之流可同日道哉 孔子陶世者也
 顔子用世者也閔子持世者也曽㸃超世者也由求
 之徒隨世者也
伯牛有疾子問之自牖執其手曰亡之命矣夫斯人也
[003-37b]
而有斯疾也斯人也而有斯疾也夫音扶
 孔之䘮也顔之貧也牛之疾也莫非命也春秋之際
 斯道之阨而聖賢共命矣命也有道焉夭壽不貳修
 身以俟之所以立命也疾革而遷寢事師必以禮焉其
 有易簀之風乎此聖人所以重歎斯人也與 陳白
 沙曰古之人處貧有道處病有道處死有道其顔冉
 之謂與
[003-38a]
子曰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
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食音嗣樂音洛
 茂叔教人毎令尋孔顔樂處所樂何事此箇疑案後
 人觧開消得一似指空花蹈幻影無有是處程子說
 不是貧又不是道朱子又說未嘗不是道若有極口
 道不出者畢竟是何事此事不從言說得不從妙悟
 得學者須實學孔顔之學始得孔顔樂處即是孔顔
 學處子曰不怨天不尤人下學而上達知我者其天
 乎何不樂之有善乎王心齋氏之言曰學然後樂樂
[003-38b]
 然後學學即樂樂即學天下之樂無如此學天下之
 學無如此樂然則孔顔之樂也乃其所以合於憤也
 與 樂字原從貧字勘出故曰貧而樂不改其樂亦
 言貧而有以自樂也只此便是道不必樂道
冉求曰非不説子之道力不足也子曰力不足者中道
而廢今女畫説音悦女音汝
 學問須自識病痛方有鞭策處吾軰明明坐自畫一
[003-39a]
 病終無長進却要卸罪於力若以為天限者然以此
 誑己誑人如諱疾忌醫更無瘳法聖人直為人指破
 膏肓處令人毛骨俱竦 冉求曰非不説子之道啟
 口便錯了所謂遺却自家寳終日數他珠也冉求不
 反求諸已而說道於夫子是說他人之道言他人之
 言行他人之行曾何闗渉自己一毫如人原無志上
 長安只見人上長安便生讃歎此身仍在門裏坐未
 曽試足一歩安問力足不足故曰力不足者中道而
 廢今女畫曰女畫者只是喚醒女使之反女而求女
[003-39b]
 說女道便是道上人不患不到長安也顔淵曰博我
 以文約我以禮顔子只認得我親切所以欲罷不能
 此冉求對症公案 中道而廢是力不足今女畫是
 志不足
子謂子夏曰女為君子儒無為小人儒女音汝
 學以持世教之謂儒蓋素王之業也倡於春秋孔子
 其宗與而七十子之徒為之䟽附後先以共鳴學之
[003-40a]
 盛萬古斯文之統遂禀於一矣然儒一也而有君子
 小人之不同君子儒者真儒也小人儒者偽儒也儒
 無不君子而不能不盜於小人以小人之心而盗君
 子之學并其儒而小人矣此學術誠偽之辨也夫君
 子小人易辨也同冒之以儒則難辨然則儒門便可
 作小人一藏身窟此個釀禍胎不淺故聖人嚴之曰
 女為君子儒無為小人儒卜子夏入聞夫子之道而
 悦出見紛華靡麗而恱其神岐矣落根不清即一切
 規模嚴謹亦只守得一偽字他日既老而曽子哭之
[003-40b]
 曰與汝事夫子於洙泗之間退而老於西河之上使
 西河之民疑汝於夫子爾罪一也無乃實不至而有
 侈心與夫子豫窺其微也故以是警之 陸象山曰
 子夏之學傳之後世尤有害此語最刻蓋譏朱子也
 其譏朱子曰揣量摸冩之工依倣假借之似其條畫
 足以自信其節目足以自安謂朱子實傳子夏之學
 耳然謂朱子傳子夏規模則可謂朱子傳子夏血脉
[003-41a]
 則不可朱子是孔子的血脉孟子的眼孔
子游為武城宰子曰女得人焉爾乎曰有澹臺滅明者
行不由徑非公事未嘗至於偃之室也女音汝澹徒甘反
 澹臺滅明狷士也即二事而觀則知其一言一動皆
 有成法而其大節凜然有所不為又如此得若人以
 端士習表民風可矣將斯道之傳亦尚有頼乎 洪
 武末蘓州知府姚善躬下士隠者王賔獨居陋巷善
 躬往候見舍車歩入叩門賔問為誰對曰姚善乃開
 門延語及賔報謁望門再拜而返善自邀還辭非公
[003-41b]
 事不敢入又將候韓奕奕避入太湖善歎曰韓先生
 所謂名可聞而面不可見者耶有錢芹自守甚髙善
 初願見不可得㑹俞貞木以明經見重於善月朔望
 必延致學宫講經書訓士一日餽菜於貞木誤致芹
 所芹受之吏覺其誤詣貞木以告貞木曰錢先生不
 苟取子今受不辭必仰府公之賢耳善喜訝欲往候
 使人先道意芹對使者曰芹誠幸見公然芹民也禮
[003-42a]
 不可往見於庭若明公宏下士之風請俟月朔胥㑹
 於學宫善如期至迎芹坐上坐延質經義芹曰此士
 子之業今事有急於此者善益竦然請問之芹但出一
 簡授善竟不交言而去視之則皆戰守制勝之策也
 善心嘉之時靖難兵已南渡矣後善竟以勤王死節
 愚按三代而後尊賢下士若姚公者真空谷之足音
 也
子曰孟之反不伐奔而殿將入門䇿其馬曰非敢後也
馬不進也殿去聲
[003-42b]
 左傳齊師伐我孟孺子洩帥右師冉求帥左師及齊
 師戰於郊右師奔齊人從之孟之側後入以為殿抽
 矢策其馬曰馬不進也夫子特表其心之不伐以為
 居功者勸云 士君子苟無禮義以養其心於功名
 之際鮮不攘臂起者晉滅吴王濬功多而見枉於王
 渾不勝忿憤或說以居功未善濬曰吾始懲鄧艾之
 事懼禍及身不得無言其終不能遣諸胸中是吾褊
[003-43a]
 也蓋褊之心難化如此故君子不可以不學也 謝
 上蔡舉孟之反事或曰今人亦能有此又須要人知
 其不伐程先生笑曰直如此巧此所謂巧於伐者可
 見人心輾轉閃換只是一團矜氣
子曰不有祝鮀之佞而有宋朝之美難乎免於今之世
鮀徒何反
 此人心之變也人人習為二人之熊而恬不知怪非
 徒好諛悅色而已有世教之責者曷思所以挽之
 問祝鮀之佞宋朝之美於世何當曰只為爭名奪利
[003-43b]
 非此一副乖口角熱面孔不能濟所以人人習之由
 其道便做到弑父與君 余嘗問朱文懿公何如人
 劉靜之曰亦甘美正是此美字
子曰誰能出不由户何莫由斯道也
 言人不能不由道而卒莫之由是重可怪也曷不醒
 於由户之能乎 人原在道中生活只是一物無以
 已合彼之勞故曰由要其至如舜之由仁義行者是
[003-44a]
 若依門傍户猶之乎背而馳也由道之歎非徒激發
 下愚亦以指㸃上士
子曰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後君子
 文與質華實之稱也纔有華實分數可言便是勝便
 落小成徳噐若彬彬直是渾然無迹適得乎禮樂之
 中矣故曰君子盖就其學之所至而言也 質勝文
 勝氣質之病也文質彬彬學問之功也
子曰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
 此夫子道性善也言性善而證之情善才善猶在枝
[003-44b]
 葉上論今直舉人生而歸之直只竪一毫喘一息亦
 是此純粹至善之理更無有罔而生者曰幸免亦危
 矣哉判到生死闗更不必說聖狂人禽之辨令人愴
 然 學問是救命靈符 只初念是直處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好去聲樂音洛
 君子之學知啟其端知之至斯好之矣好之至斯樂
 之矣知道之在我也而學之而求必得之得之斯樂
[003-45a]
 矣此進學之序也學不進只是自足纔一試於道而
 自謂已至豈知進一格復有一格乎指㸃不如處正
 催人進歩也 終身難滿知量當下亦有樂機只好
 之一闗是徹始徹終精神
子曰中人以上可以語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語上也
以上之上上聲語去聲
 形而上者謂之道道不可言其可言者皆形下者也
 雖形下者而形上者即在其中故聖人之教莫非下
 亦莫非上也顧學者所聞何如耳上焉者悟其上者
[003-45b]
 機雖居處恭執事敬亦上也故可以語上下焉者無
 往而不滯於下即一貫之傳實以啓門人之惑矣故
 不可以語上也是以君子之設教也不執方而治不
 凌節而施時達其所已能而不强其所未至 子曰
 下學而上達直是語下不語上曰可以語上亦非執
 上以語上也如神化性命之語亦只是註脚
樊遲問知子曰務民之義敬鬼神而逺之可謂知矣問
[003-46a]
仁曰仁者先難而後獲可謂仁矣知逺皆去聲
 人只是一心只無二無雜便是道第一是禍福心害
 道進之是欲速助長心害道惟知者知當務之急而
 不媚神以邀福惟仁者勇於力行而不累於正助之
 私知以及之仁以守之由粗以及精而漸復其心體
 之純其於道也幾矣夫子告樊遲亦徹上徹下法也
子曰知者樂水仁者樂山知者動仁者靜知者樂仁者
知去聲樂上二字並五教反下樂字音洛
 此知仁合一之學學至於成徳而其交養互發之機
[003-46b]
 有如此者樂水樂山其機正在勿忘勿助間盖證學
 於造化也君子之學合一從造化取則蓋嘗仰觀俯
 察見得盈天地間只此隂陽之理即是吾心之撰偏
 觸偏靈全觸全靈有亹亹訢合無間者況山水之大
 乎知者證道於動故樂水仁者證道於靜故樂山證
 道於動適還吾心之動矣證道於靜適還吾心之靜
 矣於動而得其樂者徵動暢天地之化也於靜而得
[003-47a]
 其壽者徵靜存天地之神也學至於此方與造化合
 而為一故曰大人者與天地合其徳與日月合其明
 與四時合其序與鬼神合其吉㓙先天而天弗違後
 天而奉天時嗚呼至矣非知道者孰能知之 樂山
 樂水是窮理事動靜是盡性樂壽是至命窮理盡性
 以至於命 此聖人上達微言當是學易後方得此
 機軸 樂水樂山樂即是樂動亦樂靜亦樂壽則常
 樂欲尋孔顔之樂者知之
子曰齊一變至於魯魯一變至於道
[003-47b]
 昔太公治齊曰尊賢而尚功周公曰後世必有篡弑
 之禍周公治魯曰尊賢而親親太公曰後世必弱二
 公開國規模各異而逆料後世衰亂因之太公之齊
 已湏一變方至道況後世乎積强而霸積霸而亂矣
 變齊者一變今日之齊以至魯再變而後至於道蓋
 至道之難也魯之弱也滋甚積衰而壊亦非一變不
 能至道但視齊差易耳夫子借二國志更化之思實
[003-48a]
 自證經濟下手次第如此 所變者政耳而俗因之


魯之壊也其始於隠桓之際乎桓公弑兄自立春


 秋第一大變也後公子遂擅弑立迄於三家專政廹
 昭公於乾侯君臣滅矣桓公見弑莊公即位而不討
 賊昭公見逐定公即位而不討賊父子滅矣桓夫人
 姜氏如齊昭公取吴孟夫婦滅矣於是三綱之道盡
 矣其君設兩觀乗大路其臣八佾舞於庭旅太山歌
 雍徹其宰據大都執國政盗寳弓名分僣亂極矣他
 如躋僖公而昭穆紊初税畆而助法廢作丘甲城中
[003-48b]
 城而武備弛蒐獮之不時而軍政壊烝嘗之不經而
 杞典瀆觀魚築鹿而政事荒納郜鼎逐歸父而刑賞
 忒紀綱法度蕩然盡矣區區周禮在官末矣國之䘮
 也何日之有此聖人所以志變魯與
子曰觚不觚觚哉觚哉觚音孤
 大約指禮教言知和而不知禮是破觚而為圓也故聖
 人歎之 楊升菴云古者獻以爵而酬以觚説文所
[003-49a]
 謂鄉飲酒之爵也博古圖載其制云觚口容一爵足
 容二爵韓詩外傳所謂三升曰觚是也後世以木簡
 謂之觚削木為之或六面或八面可書以為簡牘陸
 士衡文賦云操觚而率爾是也孔子所歎之觚則酒
 器非木簡也何以知其然以觚為簡起於秦漢以後
 孔子未嘗見之也然則孔子何以歎也曰古人制器
 必尚象以一觚言之上圎象天下方象地且又取其
 置頓之安穏焉春秋之世蓋已有破觚為圓者矣徒
 取其利於工之易鑄而不知失其象便於人之易持
[003-49b]
 而不計其頓之危也孔子於獻酬之際見而歎之歎
 其事雖微而輕變古制不師先王也有秦人開阡陌
 廢井田焚詩書尚律法之漸矣與春秋大復古而譏
 變法同一㫖與
宰我問曰仁者雖告之曰井有仁焉其從之也子曰何
為其然也君子可逝也不可陷也可欺也不可罔也
 不失其身而為天下者有之矣未聞失身以為人者
[003-50a]
 也失身以為人是從井救人之說也其事陷也而其
 理則罔也懸之以井有人焉之境雖若是足以動仁
 人之心往而救之宜亦有是理然若可受欺者而不
 知終無可陷之理也何也為非徒無益而又害之也
 故君子必尊其身為天地萬物之身而後可以位天
 地育萬物以成其仁好仁不好學其蔽也愚即日用
 之間往往而是況推之天下之大乎故聖賢借證之
 如此 仲由之醢也龜山之出也皆從井救人之類
 也聞公山佛肸之召而欲往而卒不往分明是可逝
[003-50b]
 不可陷宰我發問恐是商夫子出處事
子曰君子博學於文約之以禮亦可以弗畔矣夫夫音扶
 此孔門教人定本也君子之學將以求道也始焉借
 途於耳目之廣而履其事者頥故曰文繼焉歸宿於
 身心之近而造其禮者精故曰禮禮即文之體博約
 無先後即所博而約之也博約合一即事即理即理
 即心道在是矣學者一切聰明意見皆足畔道只格
[003-51a]
 此二闗有始有卒有倫有要是入道之正路 博而
 不約俗學也約而不博異端也 陽明先生曰博文
 是約禮工夫約禮是博文主意愚按博約固是一事
 但學者初入門只可就文上着力未便是禮逮循習
 之久方有天則可歸方是約逮即博即約則一貫矣


多聞擇其善者而從之多見而識之便是博約的


 様子
子見南子子路不說夫子矢之曰予所否者天厭之天
厭之説音悦否方九反
[003-51b]
 旁行而不流是聖道妙處南子之見莫論子路憒憒
 恐天下後世亦無有知之者聖道猶天然若囿於耳
 目之近執一説傍一理而求聖人者皆非也如謂仕
 而見小君禮也子未嘗仕衛亦是寃枉畢竟無一說
 可傍而卒不自晦其道分明是天道故聖人直舉天
 相示而已然且不要天之知而姑自疑其行若深見
 絶於天者何也為不悅解嘲合如此若説我是道便
[003-52a]
 不是道予所否者天厭之天厭之此肺腑語也聖人
 見子路不說若疾雷驚耳將平日罪過懴悔一畨不
 止為此事起念者嗚呼此聖人後天之學合於先天者
 也 問子見南子畢竟是何意曰恐只是與其潔也
 教法
子曰中庸之為徳也其至矣乎民鮮能乆矣鮮上聲
 中始於唐虞以中合庸自夫子發之以中合庸而後
 知中不淪於幻虚不離民生日用之經而上達天徳
 者也故曰至至徳即庸徳也而人正以庸也而忽之
[003-52b]
 故民鮮乆矣非徒責此蚩蚩之民也自堯舜禹湯文
 武而後斯道之不傳者已非一日矣非吾夫子其孰
 與於斯哉
子貢曰如有博施於民而能濟衆何如可謂仁乎子曰
何事於仁必也聖乎堯舜其猶病諸夫仁者已欲立而
立人已欲達而達人能近取譬可謂仁之方也已施去聲夫
音扶
[003-53a]
 子貢求仁於事而不本之心亦立匱之術也博施濟
 衆未嘗非仁者之事而堯舜猶病之者勢也聖人之
 所病正仁人之所病也若仁者之心則反之已而裕
 如矣此已盎然與人同體即與人同欲就自己發心
 時是何願欲而此欲已通之人且有必通之人而後
 快者願欲如是功行即如是如一元初運萬象皆春
 故曰仁此仁體也能近取譬者近取此心而自喻之
 非以已譬人也自喻之者良心以一提而醒隨醒隨
 徹己心人心一齊勘破果能已欲立而立人矣已欲
[003-53b]
 達而達人矣故曰可謂仁之方也已仁道至大學者
 苦無下手法今乃不越此取譬者是果是至易至簡
 至神至妙之術故曰方即醫家寸金匕也得仁之方
 則造化在手宇宙在宥匹夫可以擬皇王日用足以
 掩勲華區區博施藐乎小矣此吾夫子之仁也 能
 近取譬未嘗不是恕但即心言仁便是恕故是仁之
 方而仁其體也初非安勉之别 問此與乍見入井
[003-54a]
 時何别曰乍見時因在已原覺得痛故覺得人亦痛
 此心仍不從人生正立達論仁之意若自己身上先
 害麻木即有人告以各各痛癢彼必不信
 論語學案卷三
[003-54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