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1h0045 四書因問-明-呂柟 (master)


[005-1a]
欽定四庫全書
 四書因問卷五      明 吕柟 撰
梁惠王


榖問既曰王何以利吾國以下又曰萬取千焉以下不
亦復乎曰其上以利而言也其下以義而言也惟不知
義而後之是以專言利也何以又云乎仁曰義利對稱
之常辭也然言義仁在其中矣仁在義先者也天子三
公六卿二十七大夫八十一元士如萬取千焉盡萬乗
之國不足為其采邑而天子又何有耶曰士食於大夫
[005-1b]
大夫食於公卿皆在於乗之内者也故周禮有邦甸邦
縣家削之賦
靈臺之詩不言民樂湯誓之書不見臺池烏獸者何曰
此孟子讀詩書之法也乃可謂以意逆志矣文王不能
使民遂生養之性其能使子來以成臺池而又樂其所
有乎若書既言偕亡天下且不可得而况有此臺池鳥
獸哉嗚呼惠王可以警懼矣
[005-2a]
世輔問百畝之田勿奪其時者何曰授田之時也上已
言不違農時下又言數口之家知其為授田之時矣謹
庠序之教申之以孝弟之義者何曰此不獨言教躬行
亦在其先也
思敬問作俑無後奚訓乎曰言斯人也無後嗣耳非後
必殉葬乎曰作俑已殉葬矣盖此作俑者既欲死人豈
不至於死已哉
壯者以暇日脩其孝弟忠信不暇之日則不孝弟忠信
乎且深耕易耨非孝弟忠信耶曰不然也省刑罰薄稅
[005-2b]
斂深耕易耨皆仁政之目故觀彼奪其民時使不得耕
耨以養父母可見矣故暇日對有甲兵之時而言也
濟民問無已則王乎之章有叙乎曰自徳何如以至君
子逺庖厨言王心足以致王而欲識其隱顯也自他人
有心至王請度之言王恩易於致王而欲審其輕重也
自抑王興甲兵至於何以異於鄒敵楚哉言霸道不足
以得人又有其害也自今王發政施仁至章末言王道
[005-3a]
所以得人又有其本也曰自是心以至逺庖厨其言不
亦複乎曰是盖始開其心而復逹之於其所忍因閉其
心而復通之於其所不忍也既言天下可運於掌又言
保四海者何曰老吾老以下論其理詩以下證其實故
推恩以下行其事也夫孟子之論王道其本也自吾老
㓜其政也制其恒産非有異説也然用則治不用則亂
反掌之耳為政者可以知自省矣
思敬問對莊暴則曰齊國對齊王止曰齊者何曰此孟
子對君臣之異辭也齊者王之所有也故不曰國非暴
[005-3b]
之所有也故不獨曰齊耳既曰今樂古樂何以又曰今
由古也曰鐘鼓管籥車馬羽旄豈有今古之異哉故曰
由若夫疾首蹙頞欣欣相告不啻南北矣故曰今古而
范氏以為實實今樂古樂不同則非孟子之意矣
顓問孟子告齊宣王不曰是心足以王則曰與百姓同
樂則王司馬氏疑孟李氏常語鄭氏藝圃折中譏孟子
忍心忘周而無君臣之義者信然乎哉曰不然也凡孟
[005-4a]
子之所謂王主救民而言如其救民也王自歸之耳三
氏之所謂王主篡竊而言如其篡竊也民亦叛之耳又
安有所謂王乎余隱之及朱子辨之又弗能究焉宜乎
至今而人猶議於斯也
應晹問文王之囿芻蕘雉兔之皆往何以見之曰讀兔
罝漢廣之詩可見矣又以見文王之囿不啻七十里也
蓋與民同樂雖天下可為囿矣
用問孟子論交鄰以湯文為仁宜矣夫仁智一道也若
句踐者董子所謂先詐力而後仁義越未有一仁者也
[005-4b]
未有仁則未有智矣孟子乃躋諸大王不亦過乎曰句
踐固非大王之儔也然其憤檇李之敗而棲㑹稽也葬
死問傷養生弔死送往迎来去惡補不足女子十七不
嫁丈夫二十不娶其父母有罰免者有醫疾病有救國
人三請戰而後興師可謂知耻自憤足以近智矣當孟
子時其君有能如此者乎故秦穆公五霸之亞也孔子
以其悔過可以入聖也録其言以終堯舜越句踐諸侯
[005-5a]
之末也孟子以其知耻可以近智也取其志以並湯文
聖賢樂善棄過之心如此夫孟子既以文王為仁矣又
引伐宻之詩不背于字小乎曰宻人侵阮是不字小也
故伐之耳樂天畏天有優劣乎曰仁智本無髙下之異
而大小固有樂畏之分不然何孟子嘗以大王為仁人
而此又以為智乎故我將之詩獨證畏天以見樂天也
懷仁問雪宮之樂奚指乎曰其惟仁智乎樂而不私憂
而深其惟仁智乎能此者則為諸侯度今之諸侯可知
也不能此者則為諸侯憂古之王者可知也然則又何
[005-5b]
以教齊王之王也曰其曰方命虐民則固未嘗不尊周
耳李氏鄭氏司馬氏可自觧矣民亦樂其樂憂其憂者
何曰樂君之所有憂君之所未遂也遊言休豫言助者
何曰休猶行者之得息也助猶饑者之得食渴者之得
飲也徵招角招者何曰盖徵調角調也
九霄問常語言君親無將孟子欲齊王居明堂即取王
位也如何曰孟子之意欲其行王政非欲取王位也况
[005-6a]
所引文王公劉大王之事真天地為心者也豈有私意
哉若毁明堂無王甚矣李氏何不思之甚也積倉亦務
農之常胥宇亦室家之理遂以好貨加公劉好色加大
王不亦誣乎曰此借齊王之言以導之耳夫好貨而與
民同則非狥利之私好色而與民同則非燕昵之欲可
謂人心而以道心為主矣於前賢奚汚焉
藻問孟子既曰國君進賢如不得已又曰左右皆曰以
下者何曰其皆曰賢者不啻為衆所恱恐或溺於尊親
也其皆不可者不啻為俗所憎恐或拘於卑䟽也又曰
[005-6b]
可殺以下者何曰上言命徳此言討罪耳左右國人其
言皆同則又察於何所也曰或因言以察其心或因事
以考其行或參伍以變或錯綜其數之類也
仲武問巨室璞玉之譬不亦複乎曰前欲愛賢如大木
後欲其愛國如玉也愛賢然後能愛國耳
九式問滕小國雖鑿池築城亦不能以禦齊楚孟子為
滕謀者非誣則迂矣曰孟子欲其與民效死以守城池
[005-7a]
非專以城池為險也然得民至於效死豈惟守城池也

冰曰創業垂統者奈何曰業基也猶土地也統緒也猶
基業也創之者或増益於前或不失其舊皆自為善中
得之耳然其意但使子孫可繼耳而行善以光先人非
有志於取天下也
劉銑問孟子謂滕君擇斯二者夫遷矣而齊楚又侵如
之何曰孟子之意非欲滕君之遷也盖言能如大王去
邠遷岐從之者如歸市則遷耳不能則效死勿去也若
[005-7b]
雖遷而無從之者遍天下不可以立身况大王所避者
狄也滕如得民如歸市彼齊楚者亦國中人耳又何懼
以遷哉
世輔問既曰行或使之止或尼之又曰行止非人所能
不亦背乎曰言人之行止雖有使尼而其所以行止非
人之所能使尼也盖有使之不能行尼之不能止者矣
雖曰使尼之而行止其究亦非人也嗚呼此見孟子以
[005-8a]
天自處矣固以見臧倉不能止亦以沮樂正子不能使


公孫丑


官問孟子尊曽西子路而卑管仲晏子至復以當時比
紂文王比齊王而曰功必倍之真忘周室矣彼管晏者
又何嘗廢周也温公之疑然矣曰非然也當管晏之時
楚獨稱王天下諸侯未然也故管晏之時君伯孟子之
時韓趙魏大夫也亦已為王而諸侯有稱東西帝者矣
故孟子以其君王管晏時可尊王而不尊孟子時當行
[005-8b]
王道而不能行故孟子卑管晏而稱文王㣲子㣲仲王
子比干箕子膠鬲幾人乎曰五人耳子皆爵也
達問不動心之章亦有叙乎曰自北宮黝養勇至曽子
守約皆言不動心之道而以曽子為是也自不得於言
至反動其心則論告子不動心之失而以己為是也難言
以下則言養氣之事宰我子貢以下則又兼言之而究
其學於孔子也既曰難言何以又曰至大至剛塞於天
[005-9a]
地也曰此其所難言也配義與道即塞天地之事也集
義所生原其生氣之由也必有事焉以下斯為養之之方
耳宋人之事何以獨譬助長乎曰有事於此未免興助
長之心也詖淫邪遁者何曰心開明者則見四方上下
故為一偏之言者乃其心之蔽也心無所沉溺者能酌
言也有所陷矣如淪於淵如投於井盖不復知天地之
大道將肆其所見而猖狂自恣放蕩不檢矣斯淫辭也
邪正不兩立心離乎道言必邪其心自求於理而不通
是窮也則必不認所學之非而隂附理以為言猶夷之
[005-9b]
推墨附儒之意者遁辭也伯夷伊尹之不同道者何曰
孟子言與己不同道也故願學孔子耳夫孔子雖堯舜
之賢百世之王及出類拔萃之聖且不能及而况伯夷
伊尹乎此孟子之見獨髙而願學之也夫子優於百世
之王者何曰求夏時殷輅周冕之禮則知綏來動和之
政如天不可升非一王所能舉也求用韶舞之樂則知
温良恭儉讓之徳無人不可感非一世所能成也
[005-10a]
顒問七十子之服孔子者何曰此形容中心恱而誠服
之狀耳其詩則證之也夫東西南北無不服則盡乎天
下矣如夫子而有位則天下皆七十子也是故湯以七
十里文王以百里
鼐問仁不仁之榮辱者何曰其下是也是故大國必畏
榮莫甚焉是自求禍辱莫甚焉
士華問尊賢使能俊傑在位奚訓乎曰賢以徳言能以
才言皆所謂人之俊傑也㕓無夫里之布者何曰既㕓
矣與民之有職業宅之有毛者均矣又令之出布非仁也
[005-10b]
故止賦市地之㕓耳
啇經問乍見孺子而有怵惕惻隱之心何以言内交孺
子父母要譽鄉黨朋友及惡其聲而然也曰父母孺子
之至親者也及鄉黨朋友惡其聲名己之所好者也當
是時也事出倉卒興乃偶爾雖孺子父母不能啓其愛
無求於彼也雖鄉黨朋友不能歆其念令名羙譽不能
感其中無意於我也皆天真之自然耳故曰人皆有不
[005-11a]
忍人之心也若是又何以四端四體言之曰四端言其
本於性也四體言其見於身也夫本於性猶隱然見於
身則顯矣而人猶不知存是心耶既曰火然泉逹又曰
保四海者何曰擴而充之求充也苟能充之果充也故
有淺深耳此章非言人臣其曰謂其君不能者何曰凡
言人盖皆有志於四方者也有志於四方則有志於正
君矣故下曰保四海夫一人也且如此况於為君者乎
得輿問孟子論擇術而言里仁為羙以下何曰術莫大
于仁也故惟仁至貴而人之至賤者乃自取惟仁本直
[005-11b]
而人之或枉者則自求
濟民問舜之與人為善亦有是心乎曰與人為惡則無
是心也與人為善之心豈止有之耶盖加于衆人之心
萬倍矣故曰欲並生哉故自耕稼以下言其實自取諸
人以下言其所以大也
弘學問伯夷柳下惠隘不恭推其弊乎曰一清一和而
不即隘與不恭也又奚推故孟子學孔子
[005-12a]
景章問天時謂時日支干孤虚王相者何曰王相以其
相生相助而言如甲子乙丑遇壬癸之類也孤虚以相
克相害而言如庚申辛酉遇丙午丁未之類也既有天
時地利然則人可以勝天地乎曰人得天地之氣獨全
與在天之時日在地之城池不同故一得其和天地從
之矣盖天地人一道也故曰得道者多助多助之至天
下順之也
雲霄問孟子于景丑論朝齊王其言亦有叙乎曰自内
則父子以下因論敬而言用敬莫如我也自父召無諾
[005-12b]
以下因論禮而言失禮莫如王也敬在心以言言禮在
貌以行言孟子既言朝廷莫如爵又言惡得有其一以
慢其二哉則齊王者何與孟子論齒于鄉黨耶曰不然
言朝廷之上亦有論齒徳之處而論爵則多鄉黨之中
亦有論爵徳之處而論齒則多是故燕毛序齒建官惟
賢左右惟人此啇周之朝廷也一命不齒于鄉黨鄉里
以為儀表此周漢之鄉黨也故莫如云者非必止在其
[005-13a]
一尊也
士問孟子受餽于諸侯何至兼金百鎰七十五十之多
也曰君子辭受論義不論多寡故舜受堯之天下不以為泰
世用問孟子處孔距心及蚔鼃皆非鼃距先有所問
也孟子乃先言之如此可謂不在其位而謀其政矣
又况于未問而言乎曰聖賢之心苟可以救民而正君
不暇計其他也于距心則救民之事于蚳鼃則正君之
事二子之所行即孟子之所行也又距心蚳鼃在交逰
之間亦不可知
[005-13b]
滋問孟子反齊滕之路不與王驩言君子之處小人不
亦太過乎曰賓師之體亦自如是耳故曰既或治之予
何言哉然其所不言之意固已深矣
士問禮天子槨四重諸侯大夫以下降殺以一今孟子
言自天子逹於庻人棺槨皆七寸不亦無等威乎曰所
用之木不同如天子之木則固題輳者也
増問今之君子豈徒順之順君之過乎曰順己之過即
[005-14a]
順君之過文君之過即文己之過也
増問繆公之待子思泄柳申詳異乎曰泄柳申詳之賢
不及子思故繆公待子思特優也故曰吾於子思則師
之若泄柳申詳其顔般之徒乎
達問孟子言以其時考之以上言不豫者何曰言天必
欲平治天下又何必不豫哉


滕文公


増問孟子之論性善既稱堯舜何以又言道一而述三
言也曰前證以二聖之行後證以三賢之言也引一言
[005-14b]
足矣何至於三言曰成覸時人也其言猶可疑顔淵大
賢也其言不可疑周公大聖也其言益不可疑也既言
性又言道者何曰性隱而道顯道即性也曉人當如是

衢問三年之䘮斬衰而孟子言齊䟽者何曰齊䟽非齊
衰也言齊之粗䟽齊之䟽則斬矣滕父兄百官言䘮祭
從先祖而世子以為不我足者何哉曰世子言己平日
[005-15a]
馳馬試劍父兄百官不欲顯言其不能行大事特假志
言以沮之耳嗚呼即世子斯言可知其終必能盡大事
也世子亦賢乎哉
雲霄問孟子既言賢君恭儉又言禮下取於民有制者
何曰恭儉徳之體也禮下取民有制徳之用也其實皆
什一者何曰夏取一於什之内殷取一於什之外周之
用徹亦取一於什之外故曰皆什一也徹法奚訓乎曰
同力合作計畝均分之訓的矣但所謂鄉遂用貢都鄙
用助者孟子尚未之言耳雖周亦助始度周亦用助而
[005-15b]
請野以下斯孟子斟酌三代之法而欲滕行之也未必
皆周之徹耳曰如龍子孟子之言則禹之制貢亦不仁
之甚矣禹何以為聖人曰此後世守法者之過也觀禹
貢兖州之賦曰作十有三載乃同而冀梁等州皆言錯
者可以見禹之心矣助法之善何曰豈惟見天時私田
凶者公亦凶亦以見地利私田肥者公亦肥也若貢法
上不論天時之旱澇下不論地利之肥瘠亦如後世計
[005-16a]
畝徵税之弊矣故孟子既以數嵗為常言貢之弊而復
以雨我公田私田言助之善矣夫貢固有不雨而徴者
矣孟子既言請野九一國中什一又言鄉田同井以下
者何曰盖不以助之善為可廢也國中什一權處焉耳
要其常惟助法也盖既不失治下之理又不失事上之
忠如之何其勿行之既用助法則有公田厚君子私田
厚小人矣又用圭田及餘夫之田者何曰公田所入之
粟意必計官尊卑為降殺若圭田則仕者皆同也餘夫
一區則傷義不田則傷仁故二十五畝者曲成之道也
[005-16b]
餘夫田奚在乎曰雖在井之内亦可也雖在井之外亦
可也在井之内或數夫而共一區在井之外或數人而
共一溝圭田亦若是處耳不然或在官之餘田也
世用問孟子闢許行之並耕既自種粟以下又自有大
人之事以下者何曰上以人有定業語之而不悟則必
以人有定分者曉之也夫人有定分實天下之通義觀
堯舜命禹稷契之事可見矣故其下申言所憂之大不
[005-17a]
同農夫也是何也盖其徳與小善不同而其心與志末
者異耳此堯舜之憂所以為大也陳良既北學於中國
乃至使北方學者未能或先而良獨為豪傑者何且其
所從受學者亦不及良耶曰豪傑以資質言孟子固曰
雖無文王猶興也然則良之所從學則亦無常師乎且
以孟子言陳良為豪傑則孟子亦可知矣子夏子張子
㳺曽子尊聖人何以不同曰三子者得聖道一支故其
所尊者小曽子得聖道全體故其所尊者大也物之不
齊而謂之情者何曰情實也猶性之者也而許子欲齊
[005-17b]
之真乃為偽耳而曰國中無偽何耶
勲問孟子彼有取爾以下既即經意以明夷之所援之
非矣其言天之生物以下者何曰此即天理以明其所
學之非也夫父母保赤子推之匍匐入井其恩至矣此
亦可見一本也而夷子以為愛無差等非二本而何哉
啇經問孟子論不見諸侯既言齊景公田以下又言枉
尋直尺至雖若丘陵弗為者何曰上即其義言不可徃
[005-18a]
下就其利言亦不可徃耳如枉道以下則又言其所以
不可往之故也
文舉問孟子言衍儀乃妾婦之道彼妾婦者豈一怒而
諸侯懼哉曰求富貴於此邦而不得也則必怒而隂行
諂謀於他國以賊乎此邦非妾婦而何哉彼居廣居立
正位行大道窮達無二者果如是乎
増問三月無君則弔之謂何曰弔如弔䘮之弔不獲祭
其先人與亡其先人者等也故人皆弔之願有室家不
言男女而言父母之心者何曰父母之心可説也男女
[005-18b]
之心不可説也故不待父母之命以下則賤男女之心
也君子而易仕與賤男女奚異哉
思敬問孟子既言傳食諸侯之泰以為輕仁義者矣其
自其志將以求食以下則謂之何曰上因彭更言食功
責其反慢乎大功也下因彭更論食志詰其實貴乎無
功也盖自何以其志為哉以下借以有功發其食志之
言難以無功得其食功之心故耳孟子辨侫之巧如此
[005-19a]

聘問孟子論王政言湯則言為童子復讐言武王則言
士女為綏者何曰此可見湯武父母斯民之心矣斯謂
之王政
世寧問孟子論宋王之為善而欲長㓜卑尊皆薛居州
則何以能之曰此謂戴不勝也戴氏其宋國執政之臣
薛居州其戴氏所喜之人乎相國之體用人之法俱盡
之於斯言矣戴氏而知此宋雖以王天下不難也
雲霄問君子之所養可知者止言曾子子路乎曰雖段
[005-19b]
干木泄柳者處之已甚亦豈諂笑之徒哉則夫子見陽
貨之事可知矣然則不見諸侯豈無義乎集註謂此章
言聖人禮義之中正者何曰此章非謂評品聖賢乃論
見諸侯之事也
九儀問戴盈之言待來年者何曰此必有牽滯不斷之
欲故云爾故曰改過不速者遷善必不勇
孟子叙治亂言堯舜既沒及紂天下又大亂啟少康太
[005-20a]
甲武丁且勿言禹湯亦在亂數乎曰上既堯使禹治洪
水故言堯舜正以言禹也其曰暴君代作則湯太甲武
丁之賢自不沒矣但不如唐虞之際聖賢之接迹為盛
耳故曰及紂之身天下又大亂周室之治始於文王成
於武王而乃叙周公為首以天下大悦係之而以文謨
武烈之書證之於後者何曰雖則文謨武烈亦周公之
所相也然則文武不及周公乎曰此章叙治亂多自臣
下而言蓋寓自任之意是故堯舜之時不言堯舜言禹
周公之初不言文武言周公春秋之時言孔子也孔子
[005-20b]
之後則孟子自繼之矣故曰禹抑洪水周公兼夷狄孔
子成春秋我亦欲正人心云故此章治亂各凡三節也
孔子之言春秋若曰知我則無罪若曰罪我則不知兼
之者何也曰知我者其天乎罪我者其天乎孟子叙當
時之亂無父無君之禽獸至於率獸相食者何曰此即
孔子亂臣賊子之世傳所謂甚於禹之洪水毒於周公
之夷狄猛獸者也其曰聖人之徒者何曰言世無有獨
[005-21a]
能為距楊墨之説者也有則亦聖人之徒人亦何故而
從楊墨乎嗚呼孟子於此雖欲辭斯道之傳不可得矣
弘學問孟子前既言充仲子之操則蚓而後可者也末
又言若仲子者蚓而後充其操者奚不同曰上言若仲
子之亷蚓優乎仲子下言若仲子之亷仲子必學蚓然
後至也是豈人所為哉且母兄與妻孰重棄其大而小
是為雖此於世之卑汚苟賤者不同然語其亂倫則一

 續因問鷲峯東所語
[005-21b]


梁惠王


象先問聖賢之心直是與天地萬物為一體欲使天下
萬物各得其所却有個要處只在君上轉移故孟子因
惠王招賢説以仁義其心便可想見此意未知是否先
生曰豈惟招而後徃見哉昔者孔子轍環天下其之荆
也先之以子夏申之以冉有是何等様心
問未有仁而遺其親未有義而後其君註云此言仁義
[005-22a]
未嘗不利象先以為仁義者吾心之天理人之居仁由
義是天理合當如此的而民之興起自無不愛親急君
之理是仁義本無一毫求利之心若説仁義有愛親急
君之利恐渉於有所利而為適所以開惠王求利之端
殊非拔本塞源之意如何先生曰註亦不妨小人不見
利不勸孟子對個惠王只得如此説昔其師子思亦曰
仁義固所以利之也一友問孟軻氏於齊王好勇好貨
好色之類莫不委曲順導未嘗遽忤其説而於惠王利
國之問遂斷然遏絶之曰不可者何故象先曰好勇好
[005-22b]
貨好色此一人之私情也而宣王天資樸實自説己短
無所隱䕶孟子以為猶可引歸於善故其意婉若利國
之問干係治體故遏絶之辭不得不嚴未知是否先生
曰此亦然但聖賢之言圓轉流通應口而出無非至理
其説到仁義未嘗不利處與論好勇好貨之致王者亦
未嘗不同也
柳本泰問引靈臺之詩與本詩文辭不同者何先生曰
[005-23a]
如今引詩書皆是就字意上㸔矣若孟子引詩書因其
曰臺沼有一靈字即知道民歡樂之也因其麀鹿攸伏
等語即知民樂其有麋鹿魚鼈也因其有時日曷䘮之
語即知其雖有臺池鳥獸不能樂也盖他得其大意不
在尋行數墨耳
象先問民樂臺沼麋鹿魚鼈不惟可見文王先憂後樂
之情亦可見能盡己性則能盡人物之性先生曰然故
予嘗説靈臺之篇一章言能仁民也二章言能愛物也
三章言能養士作人也惟文王能修身以養士而作人
[005-23b]
斯能盡民物之性耳然則惠王不能與民同樂者將所
謂修身作人者初未有乎
或問使聖人當釁鐘之時亦以羊易牛如齊宣王乎象
先曰不然宣王之見牛所謂乍見孺子將入井者而羊
又未見故以易牛可也若聖人既知得釁鐘是用之以
禮雖見牛之觳觫亦不必易也故易牛之事只可在無
心中偶一行之耳是否先生曰然有仁術者雖牲殺必
[005-24a]
備養仁術者於庖厨亦逺孟子姑即齊王之㣲仁而開
廣之非所以論於仁之全也
象先問一友云輕重長短不在物亦不在心在心之應
物上不知是否先生曰輕重長短雖在物而所以能輕
重長短實在心不然則老老幼幼猶恩加百姓也恩加
百姓猶不忍牛之觳觫也
宋儒范氏云必欲以禮樂治天下當如孔子之言必用
韶舞必放鄭聲為邦之正道孟子謂今樂猶古樂乃救
時之急務所以不同象先謂孟軻氏述與民同樂一段
[005-24b]
非用韶舞之意乎述不與民同樂一段非放鄭聲之意
乎而謂孟子之言不出於正道孔子之心不切於救民
可乎不識以何者而謂其有不同也先生曰此辯亦是
范氏盖就其立言之體而斷之也
張南軒云文王之囿或蒐田所及而民遂指為文王之
囿耳象先意以為此論良是夫囿者蕃育鳥獸之所果
以閒曠七十里之地為蕃育鳥獸恐亦非制節謹度者
[005-25a]
矣先生曰自不妨既與民同樂雖數百里亦可也或問
孟軻氏於滕只説苟為善後世子孫必王又謂文王以
百里起何耶一友云王者必世而後仁文王自后稷太
王積徳深矣故文王可以百里起滕欲為善纔自文公
始故王須待其子孫象先意謂此固是一説大抵王天
下徳為上勢亦次之當時滕止五十里國勢煞弱且列
國漫無統紀欲朝行仁而暮及於天下却難文王時方
百里起且天下只有個商舍商之暴便歸於周之仁矣
其勢較易若説必待數世而後王君人者便得以委諸
[005-25b]
人而生今之民固不得蒙王者之澤矣且孟軻氏謂以
齊王猶反手者又何也先生曰此論亦是
逹問句踐之專呉也用大夫種之謀以己女女呉王大夫
女女呉大夫士女女呉士復納美女於大宰嚭撫越十
四年而遂滅呉董子所謂先詐力而後仁義者也孟子
比諸太王不亦過乎先生曰句踐固非太王之儔矣然
其憤檇李之敗而棲㑹稽也葬死問傷養生弔憂送徃
[005-26a]
迎來去惡補不足免者醫病者救怨曠者有罰國人三
請戰而後興師可謂知辱自憤近於知矣當是時也有
如此君者乎故秦穆公五伯之亞也孔子以其悔過可
以入聖也録其書以終堯舜越句踐諸侯之末也孟子
以其知恥可以入智也取其志以並湯文聖賢樂善棄
過之心如此夫
何堅問樂正子曰君為來見也如何先生曰樂正子自
以為己能使魯君見孟子但臧倉沮之故不行故孟子
説行雖或有使之者止或有尼之者然其實非人所能
[005-26b]
為以此觀之則魯君今日之止臧倉固不能沮樂克亦
焉能使之行哉蓋亦沮樂正子耳觀孟子滕文問他守
國之法便告以鑿池築城效死之説梁惠問利國齊宣
好色好貨好樂皆隨事區處應答不失其正鑿乎可以
見之實用可謂深逹一貫之道矣


公孫丑


官問孟子尊曽西子路而卑管仲晏嬰至復以當時比
[005-27a]
紂文王比齊王而曰功必倍之真忘周室矣彼管宴者
又何嘗廢周也溫公之疑然矣先生曰非然也當管宴
之時楚獨稱王天下諸侯未然也故管晏以其君伯孟
子之時韓趙魏大夫也亦已為王而諸侯有稱東西帝
者矣故孟子以其君王管晏時可尊王而不尊孟子時
當行王道而不能行故孟子卑管晏而稱文王
問孟子時雖列國相雄長以今觀之不過一諸侯况周
室尚存名分固在孟子為大賢遨逰其間初未嘗仕何
故於齊梁皆稱臣何故以王稱諸侯先生曰周制雖士
[005-27b]
於大夫亦稱臣故有輿臣皂之説况是時周室雖存實
亡韓趙魏大夫也且稱王况諸侯乎是故孔子時猶可
尊周至孟子時則難矣
象先問持志養氣是一時工夫非判然二事如手容恭
足容重一般手容足容是氣而其所以恭且重者孰主
之皆志為之也故觀孟子前面並説持志養氣後面只
説養氣更不説持志可知矣然則志至氣次之説如何
[005-28a]
此次字正如春秋傳所謂其師次於某處之次一般非
有先後之可言也先生曰志雖至極而氣即次於志非
可緩之物可見雖飬氣亦用志也不然蹷者趨者雖是
氣而所以蹷趨者亦是志之未持也故孟子説善養浩
然之氣為不動心
象先問孟子所謂直養即子思所謂致曲工夫一般集
義只是事事皆直仰不愧俯不怍浩然之氣自生而今
只將自家心體上驗到那無私曲處自然有此氣象故
謝良佐有云浩然之氣須於心得其正時識取此等説
[005-28b]
集義似亦盡了先生曰不知當三五人看又如何不知
當百數十人㸔又如何如有未然焉得謂之盡乎象先
愕然曰安能必百數十人之皆然哉先生曰只如此亦
可以觀集義
象先問塞於天地之間此是對後人欠缺時説不然雖
不説充塞亦得故程子曰天人一也更不分别謝上蔡
曰浩然是無虧欠時下面配義與道便是塞於天地的
[005-29a]
事有説此段是氣之體下段是氣之用恐不可如是支
離也先生曰以予觀之上段雖謂之用可也下段雖謂
之體可也盖不有配義與道之體則無充塞天地之用
矣然則所謂難言者豈惟在剛大充塞也且據剛大充
塞而言固謂之難言若配義與道豈可以易而説乎故
有配義與道則不患無剛大充塞矣剛大充塞不是做
功處所説配義與道便是塞天地事良是
問塞乎天地之間六合是恁的大吾人以眇然之軀何
以塞之先生曰吾與天地本同一氣吾之言即是天言
[005-29b]
吾之行即是天行與天原無二理故與天地一般大塞
猶是小言之也
象先問其為氣也配義與道李延平説氣與道義元是
一滚出來的此論極是却又將襯貼字觧配字恐未稳
夫天之生人道義與氣便一齊具足無有個無理之氣
惟直養無害便與道義渾合無間故云配耳孟子下一
配字對失養時言之故也註云若無此氣一時所為未
[005-30a]
必不出於道義然其體有不充亦不免於疑懼而不足
以有為恐亦未安盖無浩然之氣便無道義了便欿然
餒矣安有道義於一時而後日纔餒耶是否先生曰這
配字如廣大配天地變通配四時之配盖天地就是個
廣大不是廣大又是一個物與天地相對合也故配義
與道方是浩然之氣耳苟無道義雖謂之血肉之軀可
也又安得以言浩然哉觀諸乞墦之人紾臂之子又何
嘗一時所為出於道義哉
年問配義與道者何先生曰言此氣是搭合着道義説
[005-30b]
不然則見冨貴也動見貧賤也動而餒矣又問孟子不
及孔子者在何處先生曰只這説浩然之氣便是不及
孔子處孔子何嘗無浩然之氣却不如此説與天地合
徳矣又何須説充塞
或問孟軻氏上説配義與道下只云是集義所生者何
象先曰朱子不觧云道者天理之自然義者人心之裁
制故如慈孝之理是道也如撫養教訓温凊定省之類
[005-31a]
是義也盖道其全體義其條件也道上却無做工夫處
故下面只説集義是否先生曰此看亦可謂善屬辭比
事矣然集義處即是道不以道言者道統乎義也易云
殊途而同歸亦此意
王材問必有事焉而勿正心勿忘勿助長也見朋友記
先生語勿忘云若坐馳了却是忽心不可竊意既謂之
必有事如何又有坐馳曰此記者誤也必有事以集義
為事矣若為他念牽扯此便是忘勿忘即是不息不息
最難曰必有事即是有為者辟若掘井勿忘即是掘井
[005-31b]
九仭而不及泉猶為棄井也先生曰然
先生曰陳白沙謂舞雩三三兩兩只在勿忘勿助之間
想當時曽㸃只是知足以及之恐勿忘勿助工夫却欠
缺些不然則不止於狂矣
問孟子所謂勿忘勿助只是説自然而已盖忘則渉於
無情助則出於有意也先生曰勿忘亦非自然盖自强
也功夫全在此
[005-32a]
濟民問舜之與人為善亦出於有心乎先生曰與人為
惡則無是心也與人為善之心豈止有之耶盖加於中
人之心萬倍矣故曰欲並生哉故自耕稼以下言其實
自取諸人以下言其所以大
王材問孟子曰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只此二
言省了多少兵家説話孔子所謂我戰則克其道想亦
是如此先生曰然㸔來只是要得人心就如程子云今
將數千人能使他依時及節得飯喫亦是難事左氏所
謂三軍之士皆如挾纊此是人和至於昔日之羊子為
[005-32b]
政今日之事我為政雖有天時地利何所用之曰就是
呉起所以成功亦是能與士卒同甘苦但此恐還是第
二着先生曰是教之孝弟忠信之行務農講武之法是
第一着若夫凶年饑嵗君之民使老稚轉乎溝壑壯者
散而之四方則所謂夫民今而後得反之矣
先生曰曾子曰彼以其富我以吾仁等以今學者觀之
似不當説不知還不欲如此抑是氣歉不敢説欽䕫曰
[005-33a]
還是氣歉先生曰然連此語不道方是孔子


滕文公


先生曰孔子繋易言一隂一陽之謂道繼之者善成之
者性是性則善便在前孟子道性善便在後却源流於
孔子世儒謂孟子性善專是言理孔子性相近是兼言
氣質却不知理無了氣再那裏有理有理便有氣何須
言兼都失却孔孟論性之㫖了
孟子引書多就己意説如言若藥不瞑眩盖言滕雖可
以為善國然而非勇不能也
[005-33b]
柳本泰問助貢之法先生曰莫善於助莫不善於貢此
是就後面行之者説若在夏禹之時貢法自是善或上
上錯或中上錯或下上錯至兖州則十有三年其賦貢
豈為不善
老泉論井田終行不得也迂矣横渠欲買田一區自行
井田恐亦難只是當時他心上有不平處故欲為之也
欲行井田如古之制必是創業之君乃可易曰雲雷屯
[005-34a]
君子以經綸必是時而後可以有為也然又須思量整
置設法備盡使後世無所改易方為無弊若繼世之君
此法如何行得必也其均田乎均田即仲舒限田此法
甚好其次唐口分世業法亦善亷吏奉行者少此朝廷
之法所以難行
光祖問曰禹貢所載九州田賦上上者今反為下下下
下者今反為上上如雍冀豫不如荆揚是也豈風氣有
遷轉耶先生曰風氣遷轉雖亦有之但堯之時禹治洪
水既平西北最髙故水初落時田壤方藉漸漬灌溉是
[005-34b]
以田賦為上而荆揚一帶地勢卑淤水盡渰沒故其土
為塗泥財賦尚未甚美也及至後來水既歸壑流行日
下地之髙者無所潤澤故西北之土多乾枯甚至深掘
猶未見泉而東南田壤猶禹時之西北是以其産勝也
此皆土地因時之水勢髙下而有肥磽不専委之風氣
之遷轉人事之勤惰也田下而賦上田上而賦下據一
時言之賦不止田中所出如山林川澤之財皆是故總
[005-35a]
計之為上為下也孔氏言田下賦上人功修田上賦下
人力廢亦未為得
滋問禹之治水不顧妻子矣其後戒舜猶識之不忘聖
人亦常情乎先生曰聖人之心固人情耳但視事有輕
重則非人所及耳當其水之方割也視萬姓重視妻子
輕猶堯為天下得人捐二女棄九男不恤也豈人所可
及哉及其戒舜猶述之者職於懲丹朱耳盖以人所易
戀者言之也嗚呼此聖人行髙而言卑
王標問舉齊景公言不可往見之義枉尺以下何也曰
[005-35b]
就以利言亦不可盖枉己者未有能直人是以理斷其
無枉尺直尋之事也
王標問居天下之廣居其意何在先生曰廣居正位大
道而以天下言者見天下莫能尚也所居所立所行者
皆天下莫能尚的大境界彼冨貴貧賤威武或以順從
乎人者何足道哉
王獻藎問孔子三月無君胡為乎皇皇如也先生曰聖
[005-36a]
人見天下陷溺荼毒性未復生未遂故皇皇然要出去
救他盖其民胞物與之心視天下疾痛疴癢與己一般
故如此學者須要有這様心腸方好若後之汲汲於仕
者盖為冨貴利禄計耳故曰同行異情
光祖問孔子之心常以尊周為本其至齊衛之邦皆見
其君何獨至周之都而不見其王耶果周王衰甚難於
扶持抑周無賢人之引歟先生曰無賢人之引或然盖
夫子亦嘗至周問禮樂矣知禮樂者未嘗薦夫子况其
他乎故曰古之君子未嘗不欲仕又惡不由其道
[005-36b]
標問戴不勝何如人先生曰必是宋之相臣故孟子以
以人事君之道告之
戴盈之章王政行農則什一而税商賈則闗市無征天
下多少快活
 四書因問卷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