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1h0042 中庸說殘-宋-張九成 (master)


[001-1a]
中庸說卷第一
       無垢先生范陽張 九成
 中庸說
喜怒哀樂未發謂之中發而皆中節謂之和
和即庸也變和爲庸以言天下之定理不可
易也此一篇子思所聞於曽子聖道之尤粹
者也學者不可以不思
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脩道之謂教
 性道教三者之難名也乆矣子思傳曽子之
道以其所踐履而自得者爲天下後丗別白
[001-1b]
 而言之使學者知所適從焉其有功於名教
 也大矣天命之謂性此指性之本體而言也
 率性之謂道此指人之求道而言也脩道之
 謂教此指道之運用而言也天命之謂性第
 賛性之可貴耳未見人収之爲己物也率性
 之謂道則人體之爲己物而入於仁義禮智
 中矣然而未見其設施運用也脩道之謂教
 則仁行於父子義行於君臣禮行於賔主智
 行於賢者而道之等降隆殺於是而見焉中
 庸之名立於此三者矣天命之謂性喜怒哀
[001-2a]
樂未發以前者也所以謂之中率性之謂道
此戒愼恐懼於不睹不聞以養喜怒哀樂未
發以前之理此所以求中也至於脩道之謂
教則以天命之性率性之道而見於用發而
皆中節矣所以謂之庸也子思立此三句非
見入深微學臻聖地其能爲此言乎盛矣哉
道也者不可須臾離也可離非道也
 此言道之所以爲道也夫率性之謂道則舎
 性而求道皆非所謂道也是則君子之求道
豈可須臾舎性而求哉戒愼不睹恐懼不聞
[001-2b]
 可也使其不睹不聞處微有私意間之則非
 性之本位而墮於人欲矣人欲豈道也哉故
 曰可離非道也蓋當其離處即是非道此率
 性所以謂之道
是故君子戒愼乎其所不睹恐懼乎其所不聞
莫見乎隱莫顯乎微故君子愼其獨也
 此指以率性之路不可須臾離之義也惟性
 不可須臾離故於不睹不聞處每致意焉夫
戒愼乎其所不睹恐懼乎其所不聞况於稠
 人廣衆合堂同席之間其有不戒愼恐懼者
[001-3a]
乎此正合内外之道不可須臾離之本也夫
不睹不聞少致其忽冝若無害矣然而怠忽
之心巳顯見于心目之間昭昭乎不可掩也
其精神所發道理所形亦必有非心邪氣雜
於其間不足以感人動物而招非意之辱求
莫爲之禍焉此君子所以愼其獨也誠諸中
形諸外不可掩如此嗚呼其可忽哉惟一意
戒愼恐懼以養喜怒哀樂未發以前之理此
善求中之道也
喜怒哀樂之未發謂之中發而皆中節謂之和
[001-3b]
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逹道也
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
中衍天命之義和衍脩道之義喜怒哀樂之
未發此指言性也故謂之中發而皆中節此
所謂發也故謂之和中指性言故爲大本和
指教言故爲逹道未發以前戒愼恐懼無一
毫私欲巳發之後人倫之序無一毫差失此
天地萬物之宗也所以言天地位於此萬物
育於此嗚呼天地萬物皆在吾中和中則中
 和之用亦大矣學者不可不勉
[001-4a]
仲尼曰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君子之中庸也
君子而時中小人之中庸也小人而無忌憚也
 天命之謂性此所謂中也率性之謂道此所
 以養中也脩道之謂教此所謂庸也當喜怒
哀樂未發以前君子戒愼恐懼此率性也及
喜怒哀樂巳發之後君子行人倫之序此脩
道也夫方當率性時戒愼恐懼於不睹不聞
 處此學者之事也及其深入性之本原直造
所謂天命者在我然後爲君臣父子兄弟夫
 婦之教以幸於天下至於此時聖人之功用
[001-4b]
 興矣此所以謂之中庸也然而君子小人名
 雖不同豈無喜怒哀樂乎喜怒哀樂未發時
 君子則恐懼戒愼以率之小人則何所不至
 哉豈知所謂率也喜怒哀樂巳發時君子則
 出爲君臣父子兄弟之教小人則入於放辟
 邪侈矣豈知所謂脩也謂小人無中庸之本
 則不可謂小人能行中庸又不可此不可不
 辨也然而喜怒哀樂巳發之後則謂之和和
 何自而來哉自中而巳矣中旣爲和則不得
 謂之中矣不謂之中而謂之和似於潜養之
[001-5a]
 功爲弗著也故謂之時中以言和自中來也
 時中即和也盖中不可執一也以時而巳矣
 如時可以仕則仕爲中時可以止則止爲中
 可以速可以乆皆以時而爲中中不可執一
 也如此且合天下而論之則洛爲中自燕而
 望洛則燕自有中也而洛爲偏矣自越而望
 洛則越自有中也而洛亦爲偏矣故處天下
 時則當以洛爲中至於處燕越之地各中其
 所謂中可也豈可以執一哉此所以謂之時
 中也小人樂聞時中之說乃同乎荒俗合乎
[001-5b]
 汚丗時尚縱横吾爲蘇張時尚虚無吾爲衍
 晏此竊時中之名而略無忌憚者也此所以
 爲小人也然則君子之學其可不愼乎夫率
 性之謂道旣謂之率則是已發矣安得謂之
 中也曰率之爲言以見無須臾離也旣未離
 本位惡得謂之發乎誠如是說脩道豈巳離
 性而爲之哉曰吾甞言之矣率性之謂道此
 學者之事也至於聖人則自率性直造天命
 之本於是有乾坤造化制爲人倫之序以幸
 天下此所謂和也所謂天下之大本逹道所
[001-6a]
謂天地位萬物育所以成中庸之名也此不
可以離不離名之也其理微矣不可不致思

子曰中庸其至矣乎民鮮能乆矣
戒愼恐懼以養其中人倫之序以宣其和惟
聖人能終始之至於尋常之人一息之暫且
 不能安而况乆乎夫天地位於此萬物育於
 此中庸之爲至徳可不言而喻也
子曰道之不行也我知之矣知者過之愚者不
及也道之不明也我知之矣賢者過之不肖者
[001-6b]
不及也人莫不飲食也鮮能知味也
戒愼不睹恐懼不聞以飬其中則發而中節
 必爲人倫之序以宣其和此中庸之本也然
知者知之太過而愚者又不及知焉旣巳知
 之太過與夫不及知其能行乎此道之所以
 不行也賢者行之太過而不肖者又不及行
焉旣行之太過與夫不及行此道之所以卒
 不明也夫戒愼不睹恐懼不聞此養中之法
也太過於此則失養中之法不及乎此安知
養中之法君子欲求中庸要當於戒愼不睹
[001-7a]
恐懼不聞中得味則識中之本矣若夫不能
守此法而用意過當與夫一出一入而欲求
中是猶終日飲食而不知味也味乎味乎當
優㳺涵泳於不睹不聞時可也
子曰道其不行矣夫子曰舜其大知也與舜好
問而好察邇言隱惡而揚善執其兩端用其中
於民其斯以爲舜乎
 知者過之愚者不及賢者過之不肖者又不
 及審如是道其不行矣夫豈有是理哉自有
 行之者矣行之者其誰耶大舜而巳矣舜所
[001-7b]
 以爲大知者以知戒愼不睹恐懼不聞以養
 其中而無過不及也夫戒謹不睹恐懼不聞
 其所以爲養中者乃在心術之内也至於形
 之於外則變爲好問好察邇言隠惡揚善矣
 甞試遡好問好察邇言隠惡揚善之心而上
 之即戒愼不睹恐懼不聞之心也戒愼恐懼
 以養此中則無過不及之端好問而好察邇
 言隠悪而揚善此中則亦無過不及矣執過
 不及之端而用其中於民則民皆知戒愼不
 睹恐懼不聞其形之於外則亦盡人之情也
[001-8a]
 好問好察邇言隠惡揚善而不敢忽矣舜之
所以爲知者以能用戒愼恐懼之心變而爲
好問好察邇言隠惡揚善之實也夫好問好
察邇言則盡人之情不敢斷以己意隠惡揚
善則惡念消亡善端融洩其戒愼恐懼可知
矣此所以能盡中庸之道也學者欲識中庸
當於舜觀之
子曰人皆曰予知驅而納諸罟擭䧟阱之中而
莫之知辟也人皆曰予知擇乎中庸而不能期
月守也
[001-8b]
 人皆用知於詮品是非而不知用知於戒愼恐
 懼人皆用知於機巧術數而不知用知於喜
 怒哀樂未發巳發之間惟不留意於戒愼恐
 懼故曰自驅而入於罟獲䧟阱嗜慾貪鄙之
 中而不自知惟不留意於喜怒哀樂未發巳
 發之間故雖中庸之理潜見而不能期月守
 也使移詮品是非之心於戒愼恐懼其知孰
 大焉使移機巧術數之心於喜怒哀樂未發
 已發之間其知又孰大焉此篇直指學者用
 知處故舉舜所以爲大知之事在前而又立
[001-9a]
 此說於後其左右表裏發明中庸之學也切
矣學者當審之
子曰回之爲人也擇乎中庸得一善則拳拳服
膺而弗失之矣
 人皆知機巧術數之爲知而不知擇乎中庸
 守以期月之爲知惟顔子則進乎此矣此孔
 子所以稱之於守以期月之後也夫喜怒哀
樂巳發未發之間所謂中庸也差之毫釐繆
 以千里其可不精擇之哉顔子戒愼恐懼超
 然悟未發已發之機或於喜處或於怒處至
[001-9b]
於哀處樂處一得天命之性所謂善者則深
 入其中人欲都亡我心皆䘮人第見其拳拳
服膺而弗失耳而不知顔子與天理爲一無
 一毫私欲横乎其間而不識不知我真無有
矣而况人欲乎此中庸之妙也舜發於好問
 好察邇言隠惡揚善之間而顔子深居乎服
&KR0574拳拳之内盖所以表裏之也非深造自得
 誰能識之
子曰天下國家可均也爵禄可辭也白刃可蹈
也中庸不可能也
[001-10a]
 均天下國家辭爵禄蹈白刃感慨或能爲之
 此血氣也用以求中庸難矣中庸不在血氣
 中惟戒愼不睹恐懼不聞者能得之故曰可
 均可辭可蹈而不用此以能中庸也有此則
 是血氣非中庸也嗚呼余觀於易乃知中庸
 之難守也且均天下國家辭爵禄壯哉其勇
 也而非所謂大壯易曰雷在天上大壯夫雷
 在天上其壯爲如何哉然而君子體此壯以
 在心止於非禮勿履而巳是知均天下國家
 辭爵禄蹈白刃未爲壯而守中庸者之爲壯
[001-10b]
 也且戒愼不睹恐懼不聞即雷在天上大壯
也即非禮勿履也即中庸也即天理也其可
 以血氣爲之乎惟血氣消盡中庸見矣君子
 不可不察也
子路問強子曰南方之強與北方之強與抑而
強與寛柔以教不報無道南方之強也君子居
之祍金革死而不厭北方之強也而強者居之
故君子和而不流強哉矯中立而不倚強哉矯
國有道不變塞焉強哉矯國無道至死不變強
哉矯
[001-11a]
 子路聞可均可辭可蹈中庸不可能之語以
 謂中庸之強當如何夫子知子路之所謂強
 者不過血氣耳中庸之中非血氣所得停留
 者也故設爲三問以斥血氣之強南方之強
 北方之強與夫子路之強皆血氣也非中庸
 也然而衽金革死而不厭謂之血氣之強可
 也寛柔以教不報無道君子居之是亦足矣
 乃謂之血氣之強何哉蓋強當從戒愼不睹
 恐懼不聞中來則此強爲中庸之強若乃山
 川風氣使之如此而中無所得焉豈非血氣
[001-11b]
 云乎子路天資好勇其鼓琴也流入北鄙其
 言志也則曰師旅此北方之強也故曰而強
 者居之然則何以爲中庸之強也曰和而不
 流此喜怒哀樂之中節也故其強矯然不撓
 中立而不倚此喜怒哀樂未發時也故其強
 亦矯然不撓惟戒愼不睹恐懼不聞潜養中
 和以至如此之強故其見於用也遇有道之
 丗則此中和不變於厄塞之節故其強矯然
 不撓遇無道之丗則此中和脅之以死而亦
 不變其節故其強矯然不撓夫不變者乃不
[001-12a]
流不倚之發也矯之爲言剛毅之貌非矯揉
之矯也此一字係重輕學者不可造次夫中
庸一以理爲主非從戒愼恐懼中來安得如
此之妙乎其與血氣之強相逺矣子路聞之
得不悼其平時之無益而潜養之不可巳乎
學者不欲遇天下之變則巳如欲遇天下之
變其於中庸豈可不留意乎
子曰素隠行怪後丗有述焉吾弗爲之矣君子
遵道而行半塗而廢吾弗能巳矣君子依乎中
庸遯丗不見知而不悔惟聖者能之
[001-12b]
 中庸之爲徳不可作也亦不可止也戒愼不
 睹恐懼不聞謂之作而非作謂之止而非止
 所以能養中庸也素隱謂終身行乎隱晦中
 庸在隠晦則隱晦而巳矣安可作也儻微有
 作意至行怪以釣名則非中庸也此聖人所
 以不爲焉遵道而行謂率性也中庸在率性
 則率性而巳矣安可止焉儻有止意至半塗
 而不進則非中庸也此聖人所以不巳焉欲
 識中庸要處請於弗爲弗巳而味之弗爲弗
 己即戒愼恐懼也彼其半塗而廢君子則依
[001-13a]
乎中庸依則弗巳之謂彼其素隱而行怪君
子則遯丗不見知而不悔不悔則弗爲之謂
夫所以能不悔者中庸之力也故曰惟聖者
能之余甞求聖人而不可得今乃知止在喜
怒哀樂未發處耳豈不近乎子思明示天下
人以入路且曰戒愼不睹恐懼不聞聖人門
庭蕩蕩明白如此吾儕何爲而不舉鞭乎學
者冝愼思之
君子之道費而隱夫婦之愚可以與知焉及其
至也雖聖人亦有所不知焉夫婦之不肖可以
[001-13b]
能行焉及其至也雖聖人亦有所不能焉
君子之道即中庸也中庸不離喜怒哀樂未
發巳發之間此日用所不免者也豈非費乎
費當爲費用之費雖夫婦之愚不肖豈有無
喜怒哀樂者乎此所謂可以與知可以能行
者也然而由戒愼不睹恐懼不聞以養喜怒
哀樂使爲中爲和以位天地育萬物雖聖人
猶皇皇汲汲自謂有所不知有所不能焉豈
非隱乎蓋自以爲知自以爲能則止矣止非
中庸也惟若有所不知有所不能則戒愼恐
[001-14a]
懼其敢一日而巳乎此理微矣力行者能識
之非口舌所能辨也
中庸說卷第一
[001-14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