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1h0038 四書纂箋-元-詹道傳 (master)


[008-1a]
  欽定四庫全書


  論語纂箋卷四


  元 詹道傳 撰


  述而第七


  此篇多記聖人謙己誨人之辭及其容貌行事
之實凡三十七章


  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竊比於我老彭好去聲


  述傳舊而已作則創始也故作非聖人不能而述則
[008-1b]
賢者可及竊比尊之之辭我親之之辭老彭商賢大
夫見大戴禮史記儒林傳戴徳事漢宣帝為信都大傅戴聖為九江太守趙宋韓元吉叙小
戴云盖自漢興得先儒禮書凡二百四篇戴徳删之為八十五篇謂之大戴禮戴聖又删徳之書為四十
九篇謂之小戴禮今立之學官者小戴書也戴禮虞徳篇夫子有昔商老彭之語包氏註云商賢大夫

盖信古而𫝊述者也孔子删詩書定禮樂賛周易修
春秋皆𫝊先王之舊而未嘗有所作也故其自言如
此盖不惟不敢當作者之聖而亦不敢顯然自附於
古之賢人盖其徳愈盛而心愈下不自知其辭之謙
[008-2a]
也然當是時作者略備夫子盖集羣聖之大成而折
衷之其事雖述而功則倍於作矣此又不可不知也


  ○子曰黙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於我哉識音
志又如字


  識記也黙識謂不言而存諸心也一說識知也不言
而心解也前說近是何有於我言何者能有於我也
三者已非聖人之極至而猶不敢當則謙而又謙之
辭也


[008-2b]
  ○子曰徳之不修學之不講聞義不能徙不善不能改
是吾憂也


  尹氏曰徳必修而後成學必講而後明見善能徙改
過不吝此四者日新之要也苟未能之聖人猶憂况
學者乎


  ○子之燕居申申如也夭夭如也


  燕居閒音閑暇無事之時楊氏曰申申其容舒也夭夭
其色愉也 程子曰此弟子善形容聖人處也為去聲
[008-3a]
申申字說不盡故更著陟略反作着非夭夭字今人燕居之
時不怠惰放肆必太嚴厲嚴厲時著此四字不得怠
惰放肆時亦著此四字不得惟聖人便自有中和之


  ○子曰甚失吾衰也乆矣吾不復夢見周公復扶又反
孔子盛時志欲行周公之道故夢寐之閒如或見之
至其老而不能行也則無復扶又反不同是心而亦無復
是夢矣故因此而自數其衰之甚也 程子曰孔子
[008-3b]
盛時寤寐常存行周公之道及其老也則志慮衰而
不可以有為矣盖存道者心無老少去聲之異而行道
者身老則衰也


  ○子曰志於道


  志者心之所之之謂道則人倫日用之間所當行者
是也知此而心必之焉則所適者正而無他岐之惑


  據於徳


[008-4a]
  據者執守之意徳則行道而有得於心者也得之於
心而守之不失則終始惟一而有日新之功矣


  依於仁


  依者不違之謂仁則私欲盡去而心徳之全也工夫
至此而無終食之違則存養之熟無適而非天理之
流行矣


  游於藝


  游者玩物適情之謂藝則禮樂之文射御書數之法
[008-4b]
皆至理所寓而日用之不可闕者也朝夕游焉以博
其義理之趣去聲則應務有餘而心亦無所放矣 此
章言人之為學當如是也盖學莫先於立志志道則
心存於正而不他據徳則道得於心而不失依仁則
徳性常用而物欲不行游藝則小物不遺而動息有
養學者於此有以不失其先後之序輕重之倫焉則
本末兼該内外交養日用之間無少閒去聲乞逆反
涵泳從七容反容忽不自知其入於聖賢之域矣


[008-5a]
  ○子曰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嘗無誨焉


  脩脯也十脡他鼎反為束儀禮脯一脡長尺有二寸禮記少儀壷酒束脩疏云束脩
十脡脯也又周禮膳夫肉脩注疏加薑桂調治者謂之脩不加薑桂以鹽乾之謂之脯古者相

見必執贄以為禮束脩至其薄者禮曲禮下凡摯與贄同天子鬯諸候
圭卿羔大夫鴈士雉庶人之摯匹鄭音木匹即鶩也童子委摯而退不與成人為禮也野外軍中無摯以
纓拾矢可也纓馬繁纓也拾射韝也婦人之摯椇榛脯脩棗栗胡氏曰在禮無以束脩為贄惟記檀弓曰
束脩之問不出境少儀曰其以乘壺酒束脩一犬穀梁傳曰束脩之間不行境中則是亦有以此為禮不
但婦人用脯脩為贄也然比羔鴈為薄故云至薄盖人之有生同具此理故

[008-5b]
聖人之於人無不欲其入於善但不知來學則無往
教之禮故苟以禮來則無不有以教之也


  ○子曰不憤不啓不悱不發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
復也憤房粉反悱芳匪反復扶又反


  憤者心求通而未得之意悱者口欲言而未能之貌
啓謂開其意發謂逹其辭物之有四隅者舉一可知
其三反者還以相證之義復再告也上章已言聖人
誨人不倦之意因并去聲記此欲學者勉於用力以為
[008-6a]
受教之地也 程子曰憤悱誠意之見賢徧反於色辭
者也待其誠至而後告之既告之又必待其自得乃
復告爾又曰不待憤悱而發則知之不能堅固待其
憤悱而後發則沛然矣


  ○子食於有喪者之側未嘗飽也


  臨喪哀不能甘也


  子於是日哭則不歌


  哭謂弔哭一日之内餘哀未忘自不能歌也 謝氏
[008-6b]
曰學者於此二者可見聖人情性之正也能識聖人
之情性然後可以學道


  ○子謂顔淵曰用之則行舎之則藏惟我與爾有是夫
舎上聲夫音扶


  尹氏曰用舎無與音預於已行藏安於所遇命不足道
也顔子幾平聲於聖人故亦能之


  子路曰子行三軍則誰與


  萬二千五百人為軍大國三軍周禮夏官司馬凡制軍萬有二千五百人
[008-7a]
為軍王六軍大國三軍次國二軍小國一軍將皆命卿尚書牧誓疏天子六軍出自六鄉大司徒凡起徒
役母過家一人故一鄉有萬二千五百家出一軍子路見孔子獨美顔淵自

負其勇意夫子若行三軍必與己同


  子曰暴虎馮河死而無悔者吾不與也必也臨事而懼
好謀而成者也馮皮氷反好去聲


  暴虎徒搏馮河徒渉此八字爾雅訓釋文又小旻之詩曰不敢暴虎不敢馮河盖古
有是語懼謂敬其事成謂成其謀言此皆以抑其勇而

教之然行師之要實不外此子路盖不知也 謝氏
[008-7b]
曰聖人於行藏之間無意無必其行非貪位其藏非
獨善也若有欲心則不用而求行舎之而不藏矣是
以惟顔子為可以與音預於此子路雖非有欲心者然
未能無固必也至以行三軍為問則其論益卑矣夫
子之言盖因其失而救之夫音扶不謀無成不懼必敗
小事尚然而况於行三軍乎


  ○子曰富而可求也雖執鞭之士吾亦為之如不可求
從吾所好好去聲


[008-8a]
  執鞭賤者之事設言富若可求則雖身為賤役以求
之亦所不辭然有命焉非求之可得也則安於義理
而已矣何必徒取辱哉 蘇氏曰聖人未嘗有意於
求富也豈問其可不可哉為此語者特以明其决不
可求爾楊氏曰君子非惡富貴而不求以其在天無
可求之道也


  ○子之所慎齊戰疾齊側皆反


  齊之為言齊如字下同也将祭而齊其思慮之不齊者以
[008-8b]
交於神明也禮祭統及時将祭君子乃齊齊之為言齊也齊不齊以致齊者也誠之
至與不至神之享與不享皆决於此戰則衆之死生
國之存亡繫焉疾又吾身之所以死生存亡者皆不
可以不謹也 尹氏曰夫子無所不謹弟子記其大
者耳


  ○子在齊聞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圖為樂之至於斯


  史記三月上有學之二字史云三家共攻昭公公居乾侯魯亂孔子適齊為高
[008-9a]
昭子家臣以通乎景公與齊大師語樂聞韶音學之三月不知肉味不知肉味盖心一

於是而不及乎他也曰不意舜之作樂至於如此之
美則其有以極其情文之備而不覺其歎息之深也
盖非聖人不足以及此 范氏曰韶盡美又盡善樂
之無以加此也故學之三月不知肉味而歎美之如
此誠之至感之深也


  ○冉有曰夫子為衛君乎子貢曰諾吾将問之為去聲
為猶助也衛君出公輒也靈公逐其世子蒯苦怪反
[008-9b]
五怪反公薨而國人立蒯聵之子輒於是晉納蒯聵而
輒拒之箋見十三篇衛君下時孔子居衛衛人以蒯聵得罪於
父而輒嫡孫當立故冉有疑而問之諾應辭也


  入曰伯夷叔齊何人也曰古之賢人也曰怨乎曰求仁
而得仁又何怨出曰夫子不為也


  伯夷叔齊孤竹君之二子其父将死遺命立叔齊父
卒叔齊遜伯夷伯夷曰父命也遂逃去叔齊亦不立
而逃之國人立其中子其後武王伐紂夷齊扣馬而
[008-10a]
諫武王滅商夷齊恥食周粟去隐于首陽山遂餓而
史記武王載木主號為文王東伐紂伯夷叔齊扣馬而諫曰父死不葬爰及干戈可謂孝乎以臣弑
君可謂仁乎左右欲兵之太公曰此義人也扶而去之武王已平殷亂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齊恥之義不
食周粟隐于首陽山即雷首山之陽在河中府河東縣采薇而食之遂餓而死怨猶悔也君

子居是邦不非其大夫况其君乎荀子子道篇子路問曰魯大夫練而
狀禮邪練小祥也孔子曰吾不知也子路出謂子貢曰吾以夫子為無所不知夫子徒有所不知由問魯
大夫練而牀禮邪夫子曰吾不知也子貢曰吾将為汝問之問曰練而牀禮邪孔子曰非禮也子貢出謂子
路曰夫子無所不知汝問非也禮居是邑不非其大夫故子貢不斥衛君而以

[008-10b]
夷齊為問夫子告之如此則其不為衛君可知矣盖
伯夷以父命為尊叔齊以天倫為重其遜國也皆求
所以合乎天理之正而即乎人心之安既而各得其
志焉則視棄其國猶敝蹝所爾反爾何怨之有若衛輒
之據國拒父而唯恐失之其不可同年而語明矣
程子曰伯夷叔齊遜國而逃諫伐而餓終無怨悔夫
子以為賢故知其不與輒也


  ○子曰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
[008-11a]
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飯扶晩反食音嗣枕去聲樂音洛


  飯食之也疏食麤飯也聖人之心渾然天理雖處困
極而樂亦無不在焉其視不義之富貴如浮雲之無
有漠然無所動於其中也 程子曰非樂疏食飲水
也雖疏食飲水不能改其樂也不義之富貴視之輕
如浮雲然又曰須知所樂者何事


  ○子曰加我數年五十以樂易可以無大過矣


  劉聘君見元城劉忠定公名安世字器之大名府元城人自言嘗讀
[008-11b]
他論金氏曰舊來經書無印本太學博士兼立諸家之本學者所在傳寫自五代唐明宗長興以來
國子監始有版本然與開元本已微有不同開元本明皇所定有司所寫已與古文不同自來民間傳寫
本猶有存者故劉 忠定公尚得見他論加作假五十作卒盖加假聲相近

而誤讀卒與五十字相似而誤分也愚按此章之言
史記作假我數年若見我於易則彬彬矣加正作假
而無五十字盖是時孔子年已幾七十矣五十字誤
無疑也史記世家孔子自楚反衛年六十三乃魯哀公之六年也自衛反魯則哀公十一年孔子
年已六十八矣註云學易時年已幾七十者此也又案世家云夫子晚而喜易作十翼謂上下彖上下象
[008-12a]
上下繫文言序卦說卦雜卦也讀易而韋編三絶曰假我數年若是則我於易彬彬矣 金氏曰五十字
當是吾字之誤學易則明乎吉凶消長之理進退存亡之道

故可以無大過盖聖人深見易道之無窮而言此以
教人使知其不可不學而又不可以易而學也


  ○子所雅言詩書執禮皆雅言也


  雅常也執守也詩以理情性書以道政事禮以謹節
文皆切於日用之實故常言之禮獨言執者以人所
執守而言非徒誦說而已也 程子曰孔子雅素之
[008-12b]
言止於如此若性與天道則有不可得而聞者要在
黙而識音式之也謝氏曰此因學易之語而類記之


  ○葉公問孔子於子路子路子路不對葉舒渉反


  葉公楚葉縣尹沈諸梁字子高僭稱公也葉公不知
孔子必有非所問而問者故子路不對抑亦以聖人
之徳實有未易去聲名言者與音余


  子曰女奚不曰其為人也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
之将至云爾


[008-13a]
  未得則發憤而忘食已得則樂之而忘憂以是二者
俛焉日有孳孳音兹而不知年數之不足但自言其好
學之篤耳禮表記小雅曰髙山仰止景行行止子曰詩之好仁如此鄉道而行中道而廢忘身
之老也不知年數之不足也俛焉日有孳孳斃而後己然深味之則見其全體

至極純亦不己之妙有非聖人不能及者盖凡夫子
之自言類如此學者宜致思焉


  ○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好去聲
生而知之者氣質清明義理昭著不待學而知也敏
[008-13b]
速也謂汲汲也 尹氏曰孔子以生知之聖每云好
學者非惟勉人也盖生而可知者義理爾若夫音扶
樂名物古今事變亦必待學而後有以驗其實也


  ○子不語怪力亂神


  怪異勇力悖音佩亂之事非理之正固聖人所不語鬼
神造化之迹雖非不正然非窮理之至有未易去聲
者故亦不輕以語人也 謝氏曰聖人語常而不語
怪語徳而不語力語治去聲而不語亂語人而不語神


[008-14a]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
者而改之


  三人同行其一我也彼二人者一善一惡則我從其
善而改其惡焉是二人者皆我師也 尹氏曰見賢
思齊見不賢而内自省則善惡皆我之師進善其有
窮乎


  ○子曰天生徳於予桓魋其如予何魋徒雷反


  桓魋宋司馬向式亮反魋也出於桓公故又稱桓氏宋世
[008-14b]
譜桓公子向氏□向羅上距□五世向羅子曰巢曰魋曰頎曰子車曰牛即司馬牛也魋欲害

孔子孔子言天既賦我以如是之徳則桓魋其奈我
何言必不能違天害已朱子或問史記孔子適宋與弟子習禮大樹之下魋伐其
樹孔子去之弟子曰可以速矣子曰天生徳於予桓魋其如予何遂之鄭疑遭伐樹遂微服去之弟子欲
其速行而以此語之也聖人雖知其不能害己然避患未嘗不深避患雖深而處之未嘗不閒睱所謂並
行而不悖也


  ○子曰二三子以我為隠乎吾無隠乎爾吾無行而不
與二三子者是丘也


[008-15a]
  諸弟子以夫子之通高深不可幾平聲及故疑其有隐
而不知聖人作止語黙無非教也故夫子以此言曉
之與猶示也 程子曰聖人之道猶天然門弟子親
灸而冀及之然後知其高且逺也使誠以為不可及
則趨向之心不幾於怠乎故聖人之教常俯而就之
如此非獨使資質庸下者勉思企及而才氣高邁者
亦不敢躐易去聲而進也吕氏曰聖人體道無隐與天
象昭然莫非至教常以示人而人自不察


[008-15b]
  ○子以四教文行忠信行去聲


  程子曰教人以學文修行而存忠信也忠信本也


  ○子曰聖人吾不得而見之矣得見君子者斯可矣
聖人神明不測之號君子才徳出衆之名


  子曰善人吾不得而見之矣得見有恒者斯可矣恒胡登反
子曰字疑衍文恒常久之意張子曰有恒者不二其
心善人者志於仁而無惡


  亡而為有虚而為盈約而為泰難乎有恒矣亡讀為無
[008-16a]
三者皆虚夸之事凡若此者必不能守其常也 張
敬夫曰聖人君子以學言善人有恒者以質言愚謂
有恒者之與聖人高下固懸絶矣然未有不自有恒
而能至於聖者也故章末申言有恒之義其示人入
徳之門可謂深切而著明矣


  ○子釣而不綱弋不射宿射食亦反


  綱以大繩屬音燭網絶流而漁者也弋以生絲繫矢而
射也韻書繳射曰弋故孟子繳而射之集註亦云以繩繫矢繳韻弋箭著之以罥禽足謂之矰繳也
[008-16b]
宿宿鳥 洪氏曰孔子少去聲貧賤為養並去聲與祭或
不得已而釣弋如獵較音角是也見孟子然盡物取之出
其不意亦不為也此可見仁人之本心矣待物如此
待人可知小者如此大者可知


  ○子曰盖有不知而作之者我無是也多聞擇其善者
而從之多見而識之知之次也識音志


  不知而作不知其理而妄作也孔子自言未嘗妄作
盖亦謙辭然亦可見其無所不知也識記也所從不
[008-17a]
可不擇記則善惡皆當存之以備參考如此者雖未
能實知其理亦可以次於知之者也


  ○互鄉難與言童子見門人惑見賢徧反


  互鄉鄉名其人習於不善難與言善惑者疑夫子不
當見之也


  子曰與其進也不與其退也唯何甚人潔已以進與其
潔也不保其往也


  疑此章有錯簡人潔至往也十四字當在與其進也
[008-17b]
之前潔修治也與許也往前日也言人潔已而來但
許其能自潔耳固不能保其前日所為之善惡也但
許其進而來見耳非許其既退而為不善也盖不追
其既往不逆其將來以是心至斯受之耳唯字上下
疑又有闕文大抵亦不為己甚之意 程子曰聖人
待物之洪如此


  ○子曰仁逺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仁者心之徳非在外也放而不求故有以為逺者反
[008-18a]
而求之則即此而在矣夫音扶豈逺哉 程子曰為仁
由已欲之則至何逺之有


  ○陳司敗問昭公知禮乎孔子曰知禮


  陳國名司敗官名即司宼也左傳註陳楚名司寇為司敗 程氏職書未見
陳之司敗若楚之司敗見於文十年宣四年昭公魯君名稠音疇習於威儀

之節當時以為知禮左昭五年公如晉自郊勞至於贈賄無失禮晉候謂女叔齊曰
魯侯不亦善於禮乎對曰云云是儀也不可謂禮屑屑焉習儀以亟言善於禮不亦逺乎故司敗

以為問而孔子答之如此


[008-18b]
  孔子退揖巫馬期而進之曰吾聞君子不黨君子亦黨
乎君取於呉為同姓謂之呉孟子君而知禮孰不知禮
取七住反


  巫馬姓期字孔子弟子名施魯人司敗揖而進之也相
助匿非曰黨禮不取同姓而魯與呉皆姫姓謂之呉
孟子者諱之使若宋女子姓者然禮坊記取妻不取同姓以厚别也故
買妾不知其姓則卜之以此防民魯春秋猶去夫人之姓曰呉其死曰孟子卒叢說古者婦人皆以其姓
在下而以孟仲之次加之如春秋所書仲子伯姬孟姜之類是也春秋之時同姓之國雖多昬姻之道皆不
[008-19a]
通呉之祖太伯為太王長子魯之祖周公為太王之孫昭公娶同姓與禽獸何異却諱而字之曰孟子


  巫馬期以告子曰丘也幸苟有過人必知之


  孔子不可自謂諱君之惡又不可以取同姓為知禮
故受以為過而不辭 呉氏曰魯盖夫子父母之國
昭公魯之先君也司敗又未嘗顯言其事而遽以知
禮為問其對之宜如此也及司敗以為有黨而夫子
受以為過盖夫子之盛徳無所不可也然其受以為
過也亦不正言其所以過初若不知孟子之事者可
[008-19b]
以為萬世之法矣


  ○子與人歌而善必使反之而後和之和去聲


  反復音覆也必使復歌者欲得其詳而取其善也而後
和之者喜得其詳而與其善也此見聖人氣象從七容
容誠意懇至而其謙遜審宻不掩人善又如此盖

一事之微而衆善之集有不可勝既者焉讀者冝詳
味之


  ○子曰文莫吾猶人也躬行君子則吾未之有得
[008-20a]
莫疑辭猶人言不能過人而尚可以及人未之有得
則全未有得皆自謙之辭而足以見言行去聲之難易
去聲緩急欲人之勉其實也 謝氏曰文雖聖人無不
與人同故不遜能躬行君子斯可以入聖故不居猶
言君子道者三我無能焉


  ○子曰若聖與仁則吾豈敢抑為之不厭誨人不倦則
可謂云爾已矣公西華曰正惟弟子不能學也


  此亦夫子之謙辭也聖者大而化之仁則心徳之全
[008-20b]
而人道之備也為之謂為仁聖之道誨人亦謂此以
教人也然不厭不倦非己有之則不能所以弟子不
能學也晁音潮氏曰名說之字以道清豊人當時有稱夫子聖且
仁者以故夫子辭之苟辭之而已焉則無以進天下
之材率天下之善将使聖與仁為虚器而人終莫能
至矣故孔子雖不居仁聖而必以為之不厭誨人不
倦自處去聲也可謂云爾已矣者無他之辭也公西華
仰而歎之其亦深知夫子之意矣


[008-21a]
  ○子疾病子路請禱子曰有諸子路對曰有之誅曰禱
爾于上下神祗子曰丘之禱久矣誄力軓反


  禱謂禱於鬼神有諸問有此理否誄者哀死而述其
去聲下素行同之辭也毛晃韻讄字註與誄同古者卿大夫殁則君命有司累其功徳有文
以哀之曰讄周禮小史掌讀誄是也此引古人誄辭以明疾病有祈禱之事非以誄為禱也上下謂天

地天曰神地曰祗禱者誨過遷善以祈神之佑也無
其理則不必禱既曰有之則聖人未嘗有過無善可
遷其素行固已合於神明故曰丘之禱久矣又士喪
[008-21b]
禮疾病行禱五祀出儀禮第十三篇註云謂門戸竈行中霤盡孝子之情五祀博言之
士二祀曰門曰行盖臣子廹切之至情有不能自已者初不

請於病者而後禱也故孔子之於子路不直拒之而
但告以無所事禱之意


  ○子曰奢則不孫儉則固與其不孫也寜固孫去聲
孫順也固陋也奢儉俱失中而奢之害大 晁氏曰
不得已而救時之弊也


  ○子曰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


[008-22a]
  坦平也蕩蕩寛廣貌程子曰君子循理故常舒泰小
人役於物故多憂戚 程子曰君子坦蕩蕩心廣體


  ○子温而厲威而不猛㳟而安


  厲嚴肅也人之徳性本無不備而氣質所賦鮮上聲
不偏惟聖人全體渾然隂陽合徳故其中和之氣見
賢徧反於容貌之間者如此門人熟察而詳記之亦可
見其用心之宻矣抑非知去聲足以知聖人而善言徳
[008-22b]
去聲者不能記故程子以為曽子之言學者所冝反
方服反而玩心也


  泰伯第八


  凡二十一章


  子曰泰伯其可謂至徳也已矣三以天下讓民無得而
稱焉


  泰伯周大音泰王之長上聲下同子至徳謂徳之至極無以
扶又反加者也三讓謂固遜也或問古人辭讓以三為節一辭為禮辭再
[008-23a]
辭為固辭三辭為終辭記鄉飲酒云月者三日則成魄三月則成時是以禮有三讓無得而稱

其遜隐微無迹可見也盖大王三子長泰伯次仲雍
次季厯大王之時商道寖衰而周日彊大季厯又生
子昌有聖徳大王因有翦商之志而泰伯不從大王遂欲𫝊位季
厯以及昌泰伯知之即與仲雍逃之荆蠻於是大王
乃立季厯𫝊國至昌而三分天下有其二是為文王
文王崩子發立遂克商而有天下是為武王呉越春秋古公
三子長曰太伯次曰仲雍一名虞仲少曰季厯季厯娶大任生子昌古公知昌聖欲傳國以及昌曰興王
[008-23b]
業者其在昌乎太伯仲雍望風知指古公病二人託名採藥於衡山遂之荆蠻斷髪文身為夷狄之服示
不可用古公卒太伯仲雍歸赴喪畢還荆蠻國民君事之自號為勾吳吳言勾者夷之發聲史記呉世家太
伯之奔荆蠻自號句呉荆蠻歸之千餘家立為呉太伯卒無子弟仲雍立至四世孫周章立武王克商求
太伯仲雍之後時章已君呉因而封之音扶以泰伯之徳當商周之際

固足以朝諸侯有天下矣乃棄不取而又泯其迹焉
則其徳之至極為如何哉盖其心即夷齊扣馬之心
而事之難處上聲有甚焉者宜夫子之歎息而賛美之
也泰伯不從事見春秋傳左傳僖公五年宫之竒曰泰伯虞仲大王之昭也泰
[008-24a]
伯不從是以不嗣


  ○子曰㳟而無禮則勞慎而無禮則葸勇而無禮則亂
直而無禮則絞葸絲里反絞古卯反


  葸畏懼貌絞急切也無禮則無節文故有四者之弊


  君子篤於親則民興於仁故舊不遺則民不偷


  君子謂在上之人也興起也偷薄也 張子曰人道
知所先後則㳟不勞慎不葸勇不亂直不絞民化而
徳厚矣 呉氏曰君子以下當自為一章乃曽子之
[008-24b]
言也愚按比一節與上文不相蒙而與首篇謹終追
逺之意相類呉說近是


  ○曽子有疾召門弟子曰啓予足啓予手詩云戰戰兢
兢如臨深淵如履薄氷而今而後吾知免夫小子夫音扶
啓開也曽子平日以為身體受於父母不敢毁傷故
於此使弟子開其衾而視之詩小旻之篇戰戰恐懼
兢兢戒謹臨淵恐墜履氷恐䧟也曽子以其所保之
全示門人而言其所以保之之難如此至於将死而
[008-25a]
後知其得免於毁傷也小子門人也語畢而又呼之
以知反覆方服反丁寧之意其警之也深矣 程子曰
君子曰終小人曰死見記檀弓乃子張将死之言君子保其身以
沒為去聲下聲是同終其事也故曽子以全歸為免矣尹氏
曰父母全而生之子全而歸之曽子臨終而啓手足
為是故也非有得於道能如是乎記祭義樂正子春曰吾聞諸曽子曽
子聞諸夫子曰父母全而生之子全而歸之可謂孝矣不虧其體不辱其親可謂全矣范氏曰

身體猶不可虧也况虧其行去聲以辱其親乎


[008-25b]
  ○曽子有疾孟敬子問之


  孟敬子魯大夫仲孫氏名捷問之者問其疾也


  曽子言曰鳥之将死其鳴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然
言自言也鳥畏死故鳴哀人窮反本故言善此曽子
之謙辭欲敬子知其所言之善而識音志之也


  君子所貴乎道者三動容貌斯逺暴慢矣正顔色斯近
信矣出辭氣斯逺鄙倍矣籩豆之事則有司存逺近皆去聲
貴猶重也容貌舉一身而言暴粗厲也慢放肆也信
[008-26a]
實也正顔色而近信則非色莊也辭言語氣聲氣也
鄙凡陋也倍與背同倍背並音佩謂背理也籩竹豆豆木
三禮圖説籩盛棗栗脩脯糗餌之屬豆盛菹醢之屬言道雖無所不在然君
子所重者在此三事而已是皆修身之要為政之本
學者所當操平聲存省悉井反察而不可有造七到反次顛
沛之違者也若夫音扶籩豆之事器數之未道之全體
固無不該然其分扶問反則有司之守而非君子之所
重矣程子曰動容貌舉一身而言也周旋中去聲禮暴
[008-26b]
慢斯逺矣正顔色則不妄斯近信矣出辭氣正由中
出斯逺鄙倍三者正身而不外求故曰籩豆之事則
有司存尹氏曰養於中則見賢徧反於外曽子盖以脩
已為為政之本若乃器用事物之細則有司存焉


  ○曽子曰以能問於不能以多問於寡有若無實若虚
犯而不校昔者吾友嘗從事於斯矣


  校音教計校也友馬氏以為顔淵是也顔子之心惟知
義理之無窮不見物我之有間去聲故能如此 謝氏
[008-27a]
曰不知有餘在已不足在人不必得為在己失為在
人非幾平聲於無我者不能也


  ○曽子曰可以託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臨大節
而不可奪也君子人與君子人也與平聲


  其才可以輔幼君鄭𤣥注年十五已下何晏曰鄭知六尺為十五者以周禮卿大夫職
云國中自七尺以及六十野自六尺以及六十有五以其國中七尺為二十對六十野之六尺對六十五
相校差五年差一尺而知也又韓氏外傳國中二十行役則七尺者二十也其升降皆五年則六尺者十
五也攝國政其節至於死生之際而不可奪可謂君子

[008-27b]
矣與疑辭也决辭設為問答所以深著其必然也
程子曰節操如是可謂君子矣


  ○曽子曰士不可以不𢎞毅任重而道逺


  𢎞寛廣也毅魚既反強忍也非𢎞不能勝平聲下同其重非
毅無以致其逺


  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後己不亦逺乎


  仁者人心之全徳而必欲以身體而力行之可謂重
矣一息尚存此志不容少懈居隘反可謂逺矣 程子
[008-28a]
曰𢎞而不毅則無規矩而難立毅而不𢎞則隘陋而
無以居之又曰𢎞大剛毅然後能勝重任而逺到


  ○子曰興於詩


  興起也詩本性情有邪有正其為言既易去聲下同知而
吟詠之間抑揚反覆其感人又易入故學者之初所
以興起其好去聲善惡惡之心而不能自已者必於此
而得之


  立於禮


[008-28b]
  禮以㳟敬辭遜為本而有節文度數之詳可以固人
肌膚之㑹筋骸音斤諧之束出記禮運故學者之中所以能
卓然自立而不為事物之所摇奪者必於此而得之


  成於樂


  樂有五聲十二律更平聲唱迭和去聲以為歌舞八音之
前漢志聲宫商角徵羽也晉志土音宫其數八十一為聲之始屬土者以其最濁君之象也火音徵
三分宫去一以生其數五十四屬火者以其徵清事之象也金音商三分徵益一以生其數七十二屬金
者以其濁次宫臣之象也水音羽三分商去一以生其數四十八屬水者以其最清物之象也木音角三
[008-29a]
分羽益一以生其數六十四屬木者以其清濁中民之象也凡聲尊卑取象五行數多者濁數少者清大
不過宫細不過羽 漢志律有十二陽律為律隂律為吕律以統氣類物曰黄鍾太蔟姑洗蕤賔夷則無
射吕以旅陽宣氣曰林鍾南吕應鍾大吕夾鍾中吕皆曰律陽統隂也 叢說詳註意即禮運五聲六律
十二管還相為宫是也語録云謂如黄鍾為宫大蔟為商姑洗為角林鍾為徴南吕為羽還至無射為宫
便是黄鍾為商大蔟為角仲吕為徵林鍾為羽盖五音十二律皆上下相生聲始於宫律始於黄鍾宫即
黄鍾也其法皆三分去一益一上下隔八相生宫之數八十一三分去一下生徴為五十四徵三分益一
上生商為七十二商三分去一下生羽為四十八羽三分益一上生角為六十四而五聲備矣黄鍾之管
九寸三分去一下生林鍾林鍾三分益一上生太蔟太蔟下生南吕南吕上生姑洗姑洗下生應鍾應鍾上生
[008-29b]
㽔賔㽔賔下生大吕大吕上生夷則夷則下生夾鍾夾鍾上生無射無射下生中吕而終焉前所謂黄鍾
為宫至南吕為羽五節是從宫商角徵羽順數其實於黄鍾生林鍾太蔟南吕姑洗依前五聲次第生去
也第二無射為宫至林鍾為羽亦然所謂更唱是十二律皆可為宫所謂迭和十二律皆可為徵商羽角
相繼和去 金氏曰黄鍾為律元三分損一下生吕吕三分益一上生律是為十二律語錄云毎聲分為
十二等此即禮運疏十二宫各有五聲共六十律也又國語有七聲者乃益以變宫變徵乃樂之和而聲
相連接處兼前共八十四調歌者樂章之音調作樂則以人聲為貴也舞者以樂音之輕重疾徐為舞節
以象其形容也八音白虎通曰金石絲竹匏土革木也金大鍾編鍾石玉磬特磬編磬也絲琴瑟也竹簫管也
匏笙也土塤也革鼔鼗鼙也木柷敔也謂以十二律叶五聲而押詩歌以入八音之器為樂也可以

[008-30a]
養人之性情而蕩滌其邪穢消融其查滓壯里反故學
者之終所以至於義精仁熟而自和順於道徳者必
於此而得之是學之成也 按内則十歳學幼儀十
三學樂誦詩二十而後學禮則此三者非小學𫝊授
之次乃大學終身所得之難易去斚下同先後淺深也程
子曰天下之英才不為少矣特以道學不明故不得
有所成就夫音扶古人之詩如今之歌曲雖閭里童稚
皆習聞之而知其說故能興起今雖老師宿儒尚不
[008-30b]
能曉其義况學者乎是不得興於詩也古人自洒掃
並去聲應對以至冠去聲昬喪祭莫不有禮今皆廢壞是
以人倫不明治家無法是不得立於禮也古人之樂
聲音所以養其耳采色所以養其目歌詠所以養其
性情舞蹈所以養其血脈今皆無之是不得成於學
也是以古之成材也易今之成材也難


  ○子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民可使之由於是理之當然而不能使之知其所以
[008-31a]
然也 程子曰聖人設教非不欲人家喻而户曉也
然不能使之知但能使之由之爾若曰聖人不使民
知則是後世朝四暮三之術也豈聖人之心乎列子云宋
有狙公者愛狙養之成羣将限其食先誑之曰與若芧朝三而暮四足乎衆狙皆起而怒俄而曰與若芧
朝四而暮三足乎衆狙皆伏而喜物之以能鄙相籠皆猶此也釋文狙獼猴狙公養狙官芧橡子三四三
升四升也又見荘子齊物篇


  ○子曰好勇疾貧亂也人而不仁疾之已甚亂也好去聲
好勇而不安分去聲則必作亂惡不仁之人而使之無
[008-31b]
所容則必致亂二者之心善惡雖殊然其生亂則一


  ○子曰如有周公之才之美使驕且吝其餘不足觀也


  才美謂智能技藝之美驕矜夸吝鄙嗇也 程子曰
此甚言驕吝之不可也盖有周公之徳則自無驕吝
若但有周公之才而驕吝焉亦不足觀矣又曰驕氣
盈吝氣歉苦忝反愚謂驕吝雖有盈歉之殊然其勢常
[008-32a]
相因盖驕者吝之枝葉吝者驕之本根故嘗騐之天
下之人未有驕而不吝吝而不驕者也


  ○子曰三年學不至於榖不易得也易去聲


  榖禄也至疑當作志為學之久而不求禄如此之人
不易得也 楊氏曰雖子張之賢猶以干禄為問况
其下者乎然則三年學而不至於榖冝不易得也


  ○子曰篤信好學守死善道好去聲


  篤厚而力也不篤信則不能好學然篤信而不好學
[008-32b]
則所信或非其正不守死則不能以善其道然守死
而不足以善其道則亦徒死而已盖守死者篤信之
效善道者好學之功


  危邦不入亂邦不居天下有道則見無道則隐見賢徧反
君子見危授命則仕危邦者無可去之義在外則不
入可也亂邦未危而刑政紀剛紊音問矣故潔其身而
去之天下舉一世而言無道則隐其身而不見賢徧反
也此惟篤信好學守死善道者能之


[008-33a]
  邦有道貧且賤焉恥也邦無道富且貴焉恥也


  世治去聲而無可行之道世亂而無能守之節碌碌音禄
庸人不足以為士矣可恥之甚也 晁氏曰有學有
守而去就之義潔出處之分明然後為君子之全徳


  ○子曰不在其位不謀其政


  程子曰不在其位則不任其事也若君大夫問而告
者則有矣


[008-33b]
  ○子曰師摯之始關雎之亂洋洋乎盈耳哉摯音至雎七余反
師摯魯樂師名摯也亂樂之卒章也史記曰闗雎之
亂以為風始詩之正風正雅周公所定樂歌之辭也按儀禮鄉飲酒禮工鼔瑟而歌鹿鳴四
牡皇皇者華然後笙入堂下磬南北靣立樂南陔白華華黍又閒歌魚麗笙由庚歌南有嘉魚笙崇丘歌
南山有臺笙由儀乃合樂周南闗雎葛覃卷耳召南鵲巢采蘋采蘩合樂者謂堂上有歌瑟堂下有笙磬
合奏此詩也邦國燕禮則不歌笙閒之後即合鄉樂周南召南闗雎鵲巢以下六詩鄉射禮則不歌不笙
不閒惟合此六詩而已盖以二南者夫婦之道生民之本王化之端此六篇者其教化之原也故用之鄉
人用之邦國必以此而合樂焉此所謂亂也兹非樂之卒章乎而所謂闗雎之亂以為風始者闗雎為國
[008-34a]
風之始也洋洋美盛意孔子自衛反魯而正樂適師摯在

官之初故學之美盛如此


  ○子曰狂而不直侗而不愿悾悾而不信吾不知之矣
侗音通悾音空


  侗無知貌愿謹厚也悾悾無能貌吾不知之者甚絶
之之辭亦不屑之教誨也 蘇氏曰天之生物氣質
不齊其中材以下有是徳則有是病有是病必有是
徳故馬之蹄齧二字出周禮校人註蹄大計反齧倪結反者必善走其不
[008-34b]
善者必馴有是病而無是徳則天下之棄才也


  ○子曰學如不及猶恐失之


  言人之為學既如有所不及矣而其心猶竦然惟恐
其或失之警學者當如是也 程子曰學如不及猶
恐失之不得放過才說姑待明日便不可也


  ○子曰巍巍乎舜禹之有天下也而不與焉與去聲
巍巍高大之貌不與猶言不相闗言其不以位為樂


[008-35a]
  ○子曰大哉堯之為君也巍巍乎唯天為大唯堯則之
蕩蕩乎民無能名焉


  唯猶獨也則猶準也蕩蕩廣逺之稱也言物之高大
莫有過於天者而獨堯之徳能與之準故其徳之廣
逺亦如天之不可以言語形容也


  巍巍乎其有成功也煥乎其有文章


  成功事業也煥光明之貌文章禮樂法度也堯之徳
不可名其可見者此爾 尹氏曰天道之大無為而
[008-35b]
成唯堯則之以治天下故民無得而名焉所可名者
其功業文章巍然煥然而已


  ○舜有臣五人而天下治治去聲


  五人禹稷契私列反臯陶音遥伯益邢昺疏稷契皆帝嚳子臯陶字廷堅顓頊
之子伯益皐陶子


  武王曰予有亂臣十人


  書泰誓之辭馬氏曰亂治也十人謂周公旦召實照反
公奭施隻反太公望畢公榮公太顛閎夭於沼反上聲
[008-36a]
生南宫适其一人謂文母此馬融說文徳之母文王妃太姒也從文王諡
侍讀以為子無臣母之義盖邑姜也左昭元年當武王邑姜方震太
叔註邑姜武王后太公女姜姓又見昭十年註九人治外邑姜治内或曰亂

本作乿古治字也


  孔子曰才難不其然乎唐虞之際於斯為盛有婦人焉
九人而已


  稱孔子者上係武王君臣之際記者謹之才難盖古
語而孔子然之也才者徳之用也唐虞堯舜有天下
[008-36b]
之號際交㑹之閒言周室人才之多惟唐虞之際乃
盛於此降自夏商皆不能及然猶但有此數人爾是
才之難得也


  三分天下有其二以服事殷周之徳其可謂至徳也已


  春秋傳曰文王率商之畔國以事紂見襄四年盖天下歸
文王者六洲荆梁雍去聲豫徐揚也惟青兖冀尚屬紂
耳范氏曰文王之徳足以代商天與之人歸之乃不
[008-37a]
取而服事焉叢說禹貢五服服内地所封諸侯朝貢皆有時各依服數以事天子所以
為至徳也孔子因武王之言而及文王之徳且與泰
伯皆以至徳稱之其指微矣或曰冝斷音短三分以下
别以孔子曰起之而自為一章


  子曰禹吾無閒然矣菲飲食而致孝乎鬼神惡衣服


  而致美乎黻冕卑宫室而盡力乎溝洫禹吾無閒然矣
閒去聲菲音匪黻音弗洫呼域反


  閒罅虚訝反隙也謂指其罅隙而非議之也菲薄也致
[008-37b]
孝鬼神謂享祀豐潔衣服常服黻蔽膝也以韋為之語録
韋熟皮也祭服謂之黻朝服謂之鞸何晏註曰黻其色皆赤尊卑以深淺為異天子純朱諸侯黄朱大夫
冕冠也冕冠上板前低後高因俛以得名周禮司服云王之吉服祀旻天上帝則服大裘而
冕祀五帝亦如之亨先王則衮冕亨先公饗射則鷩冕祀四望山川則毳冕祭社稷五祀則希冕祭羣小
祀則𤣥冕禹之黻冕則五冕皆是也皆祭服也溝洫田間水道以正疆

界備旱療音老者也箋見孟子滕文公上或豐或儉各適其冝所
以無罅隙之可議也故再言以深美之 楊氏曰薄
於自奉而所勤者民之事所致飾者宗廟朝音潮廷之
[008-38a]
禮所謂有天下而不與音預也夫音扶何閒然之有








[008-38b]























  論語纂箋卷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