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1h0036 四書疑節-元-袁俊翁 (master)


[001-1a]
  欽定四庫全書


  四書疑節卷一


  元 袁俊翁 撰


  論語一


  論語一書諸儒皆曰孔門弟子成此書程子乃曰
成於曾子有子之門人何者為是


  自漢以来劉向言魯論語二十篇皆孔門弟子記諸善
言也班固作漢志謂夫子既卒門人相與輯而論篹故
[001-1b]
謂之論語及趙岐序孟子亦謂七十子之儔會集夫子
所言以為論語後世相承率以孔門弟子記夫子之言
而成此書者信矣至程子乃謂成於曾子有子之門人
故書中獨於二子以子稱徐而究之此說本出於柳宗
元特宗元論曾子之後死者其說通論有子之叱避者
其說鑿故程子因其說斷而裁之以為此論程子所云
固自有理然他如閔子冉子亦或以子稱者豈亦各自
其門人稱之邪泛而觀之如閔子冉子間以子稱者姑
[001-2a]
勿論惟有子曾子每每獨以子稱者蓋曾子得聖道之
傳有子得聖人之似門人相尊敬之辭云爾未可專指
其門人成此書也成此書者初非出於一人之手一言
以蔽之曰聖人之徒斯足矣


  弟子學文及子以四教二章文行先後


  學者為學之道論先後文為先論輕重行為重二者不
可以偏廢也何也學文所以致知脩行所以力行脩行
而不先文則不足以致知學文而不重行則不足以力
[001-2b]
行致知力行要當兩輪並進可也晦翁嘗謂知與行常
相須如目無足不行足無目不見論先後知為先論輕
重行為重此數語可為學者之要知行之事備矣吾觀
子以四教止列四者之目而未始明指其先後程子論
之曰聖人以學文脩行而存忠信也忠信本也然則吾
夫子以文為先以行為重者明矣至若孝弟學文一章
其大要專指為弟為子之職而言固以孝弟為本而學
文之於孝弟實均為此章之綱領謹信愛親皆孝弟中
[001-3a]
之一事耳故曰入則孝出則弟行有餘力則以學文此
三則字皆指學者當用力處然則行固為急文亦非可
緩餘力猶言暇日非謂行此數事有餘力而後學文也
晦翁集註嘗以已意終之曰力行而不學文則無以考
聖賢之成法識事理之當然此數語亦可見學文之為
要不可徒謂此章以學文為後也嘗究夫子博文約禮
亦可弗畔之說則知博文須以約禮為重及觀顔子博
文約禮循循善誘之說則知約禮當以博文為先二章
[001-3b]
大㫖互相發明於此見文行之不可偏廢也蕃矣
餘力學文文行忠信博文約禮三章先後同異


  魯論一書初言弟子孝弟餘力學文則以文為後及言
夫子之博文約禮與夫文行忠信之目則又皆以文為
先二章之說孰為是耶吁皆是也孝弟學文乃聖人專
言弟子之職也博文約禮文行忠信皆門人専論夫子
之教也是故聖人専言弟子之職者責以成徳之事門
人専論夫子之教者示人以入德之方入徳以文為先
[001-4a]
成徳以文為後㫖意固各有在也嘗考魯論本文三章
皆未始明以先後言惟孝弟學文有行有餘力之說博
文約禮有循循善誘之說皆隠然有先後之意存其間
及觀集註釋文行忠信有曰學文脩行而存忠信亦未
始明言其先後者姑勿論至於釋孝弟學文者曰為弟
子之職力有餘則學文不脩其職而先文非為己之學
也是蓋専以弟子之職言而責以成徳之效則文在所
後者固宜釋博文約禮者曰先博我以文使我知古今
[001-4b]
達事變然後約我以禮使我尊所聞行所知是蓋専以
聖人之教言而示以入徳之方則文在所先者亦宜要
之責人以成徳之事則以文為後示人以入徳之方則
以文為先此古今不易之通論也


  四教四科文有先後


  四教者聖門設教之序也四科者聖人設科之目也四
科所以定人品之等級四教所以循教法之次第故四
教以文為先者聖門示人以入徳之方也四科以文為
[001-5a]
後者聖門取人以成徳之效也何也四教先之以文而
繼之以行忠信者蓋自入徳言之欲使學者因學文而
脩行以存忠信故以文居其先如大易所謂君子多識
前言往行以畜其徳是也四科首德行次言語政事而
後及文學者蓋自成徳言之則以徳行為本文藝為末
故以文居其後猶周禮賔興賢能先德行而後道藝是


  子罕言命而又曰不知命無以為君子也何歟


[001-5b]
  罕言云者非不言也不過言之少也按魯論有五十而
知天命之說又有道之行廢命也之說是則聖人非不
言也特言之者少而已言之雖少君子可不求所以知
之哉要之命一字有二義有命令之命有命分之命命
分之命以氣言命令之命以理言命令云者所以安天
理之常命分云者所以順人事之變先儒嘗謂命之正
者出於理命之變者出於氣正此意也罕言命者古註
謂天之命也不知命之命古註謂窮達之分伊洛諸儒
[001-6a]
率因是而申言之一則罕言一則不可不知二章本無
馳背然命令之命固罕言命分之命亦豈聖人所常言
哉命分之命固不可不知命令之命又豈君子可不知
哉罕言命云者先儒嘗謂理精微而難言天之氣數又
不可盡委之而至於廢人事故聖人罕言之也不知命
云者先儒嘗謂命為窮理盡性至命豈止窮達而已此
君子皆不可不知也要之二者之命皆聖人所罕言皆
君子所不可不知正何庸各為理氣之辨吁命令之命
[001-6b]
天命也吾不可得而䙝天命分之命亦天命也吾不可
得而違天理歟氣歟正歟變歟一言以蔽之曰天而已
子罕言命而論語有曰知天命又曰不知命何歟


  命一字有二義有以理言者有以氣言者以理言者不
可以易言以氣言者不可以屢言何則命以理言而或
易言之則不足以盡天道之精微命以氣言而或屢言
之則適以滋人事之廢置此聖人所以寜罕言也 魯
論二十篇而其所言命者不過七八則門人記其為罕
[001-7a]
言者豈不信乎向使門人記其為不言而或一二言之
是則可疑也今待謂之罕言證諸魯論為得其實論者
復何疑乎雖然罕言命之命通理氣而言可也知天命
之命似主乎理不知命之命似主乎氣要之二者之命
皆不可以不知一則正言其知天命一則反言其不知
命皆主乎知之為貴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可不戒


  夫子言仁多矣而記者謂夫子罕言何也


[001-7b]
  仁者天地生物之心而人得以生者是以仁者人之所
以為人之道故於日用常行之道最為切至然魯論自
門弟子問荅之外聖人之言仁者無㡬此門人所以記
其罕言也昔紫陽夫子之門亦嘗議及此矣謂夫子與
門人問荅不勝其多而言仁尤最切要故門人備記之
而所記止此則亦可謂之罕言矣况所言之仁亦不過
泛及為仁之事至於仁之本體則未始直指以告人此
數語可謂深得魯論言仁之本㫖矣


[001-8a]
  魯論有曰子罕言利與命與仁又曰子不語怪力亂神
參諸集注有曰荅述曰語自言曰言由此推之魯論所
記語言二字蓋自不同是以魯論言仁大率多聖人荅
述之語而見於聖人之自言者能㡬故門人記夫子之
罕言仁者罕自言也其他荅述之尚多者不在論也且
當時記子所罕言三者之序二與字尤有㣲意蓋罕言
三者之中利為最命次之仁又次之試即魯論而觀言
利比之命仁為最少言命頗多於言利言仁又多於言
[001-8b]
命然則聖人之言仁未為大罕者亦信矣


  夫子答顔淵子貢問仁何以不同


  答顔子者以仁之理言也求在我者也答子貢者以仁
之事言也求在外者也大槩顔子之學多務内動皆反
已以自克故夫子告以為仁由已而由人乎哉是葢因
顔子所學之得處而許之也子貢之學多務外每或方
人以自髙故夫子告以事大夫之賢者友其士之仁者
是盖従子貢所學之失處而警之也要之言為仁之理
[001-9a]
則未有不求諸已言為仁之事則容或亦求諸人求諸
已者體仁之本求諸人者輔仁之資學者皆不可不究
心焉


  夫子答顔淵子張問仁皆以天下言之氣象同否


  聖門之問仁多矣而聖人荅之者甚不一言仁而及於
天下惟荅顔淵子張二子之問為然其荅顔淵也謂一
日克已復禮天下歸仁焉此二語盖盡其在我而有天下
為公氣象其荅子張也謂能行五者於天下為仁矣此
[001-9b]
一語葢達之於天下而有兼善天下規模竊詳聖人之
荅問往往因其材而篤焉顔淵之為人學力樸實務内
而不務外言無不恱終日不違得一善則拳拳服膺見
其進而未見其止故聖人所以告之者不過說學者切
已下工夫處而自有守約施博之道此蓋因其問而長
其善也子張之為人天資髙邁務外而不務内或問行
或問達或問從政或學干祿無往非以干禄求進為心
故聖人警之以能行五者於天下斯可以為仁五者有
[001-10a]
一之未能行之未遍於天下皆不足以為仁此葢因其
問而救其失也長善救失均為善荅然而顔淵隨有請
事之辭子張迄無半語此顔子之所以不違仁也此子
張之所以難為仁也後之有志於求仁者當為顔子之
務實毋為子張之好高顔何人哉希之則是


  樊遲兩問仁智所答不同


  樊遲兼問仁智之外又嘗専以仁為問胡氏謂専以仁
為問者最先先知後仁者次之先仁後智者又次之究
[001-10b]
其功用一莭深一莭即此可見其嵗月有少壯學力有
淺深故聖人荅之者不能以無異蔡氏有云樊遲問仁
而所荅各異者因其所學之至而發也要之聖人荅樊
遲問知之有異者亦然切嘗論之愛人知人之說極言
仁智之功用此必遲晚年學力有進處而後告之及此
若曰務民義敬鬼神先難後獲数語先儒固嘗謂此必
因樊遲之失而告之耳他日聖人嘗以先事後得告樊
遲正與先難後獲同一㫖先儒嘗論遲粗鄙近利故告
[001-11a]
之以此而救其失即此亦可見遲之為人矣論至此極
則先智後仁之問此是遲初年時事聖人因所見之失
處而警之先仁後智之問此是遲晚年時事聖人因所
學之得處而進之故不同耳


  樊遲問仁子曰愛人又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惡人
何歟


  仁者之心公而已矣好其所當好惡其所當惡好惡一
出於正則好之者固所以愛之也惡之者尤所以愛之
[001-11b]
也論者或曰夫子嘗以愛人為仁又謂唯仁者能好人
能惡人何歟嗟夫好人者愛人也惡人者容非所以愛
人邪特患好惡不得其正耳苟得其正則好人者所以
成人之美惡不仁者所以不成人之惡均之為愛人也
嘗觀樊遲問仁一章下文雖兼知而言然舉直云者即
好人也錯枉云者即惡人也卒於能使枉者直則舉直
固愛人也錯枉尤所以愛人也愛人云者所包者廣豈
可專以好人者為愛人惡人者非愛乎善者好之而不
[001-12a]
善者惡之仁者之心一以公而處之耳公則正正則好
惡當於理此所謂唯仁者能好惡人也


  孟武伯問子路冉有之仁夫子皆曰不知而各言
其所可使曾謂不知其仁而可使之任國家之
事乎


  甚矣仁道之難言也方謂之仁則仁道至大夫豈易盡
稍有一莭之未純一息之或間皆不得以謂之仁矣方
謂之不仁則人心天理誰獨無此仁者特不過有純未
[001-12b]
純之間耳故孔門論及門弟子之仁否聖人往往托之
以不知不知二字婉矣哉不知云者未始許其仁而亦
未始斥其不仁孟武伯問子路冉有之仁夫子皆曰不
知而乃明許由可治賦求可為宰曾謂不知其仁而可
使之任國家之事乎吁夫子所謂不知其仁者豈果其
其人之不仁耶特日月至焉或在或亡不能必其有無
耳論者可因是而疑其不足以任國家之事哉且武伯
之問仁者以徳言也夫子各稱其可者以材言也由也
[001-13a]
果求也藝於從政乎何有夫子嘗明指其材以荅季康
子可使從政之問矣由也為之可使有勇求也為之可
使足民二子且嘗自言其志矣正與夫子所謂可使者
適相脗合信乎夫子初非泛然過許之也由求二子他
日獨得以列政事之科者良有以夫


  或曰雍也仁而不佞子曰不知其仁曾謂不知其
仁而可使南面且在徳行之科乎


  聖門諸子以仁為問非無其人然一聞聖人之言其能
[001-13b]
請事斯語者僅見顔淵仲弓二子而已愚想仲弓之為
仁固未及於顔子三月不違之域然視其餘日月至焉
者亦有間矣門人會集論語以顔冉問仁兩章相次亦
可見仲弓亞於顔子者也當時或人固美其仁而特病
其不佞夫子乃曰不知其仁竊原夫子之意蓋以仁道
至大非全體而不息者不足以當之若仲弓者謂之未
仁固不可直許其仁亦不可故不若托之以不知至於
佞則焉用哉或人謂其不佞而夫子則曰焉用是則仲
[001-14a]
弓誠不佞矣巧言者鮮仁木訥者近仁不佞正可見其
仁矣先儒釋可使南靣者曰仲弓寛𢎞簡重有人君之
度也釋仁而不佞者曰仲弓為人重厚簡黙然則即仁
而不佞一句而觀則其可使南靣斷可識已安得反因
不知其仁之語而遂致疑哉不知云者夫子蓋亦以是
而論由求赤三子之仁矣彼三子者平日未嘗以仁為
言其存否未易窺測仲弓請事與顔子同其去顔子必
不逺矣夫子於仲弓之仁而曰不知議者未可以諸子
[001-14b]
例論也


  夫子言仁多不輕許至論管仲則稱其仁何歟


  仁之為仁一也而聖賢所以為仁則不一也何也有以
心言者有以事言者以事言者言仁之功以心言者言
仁之徳此言仁有難易之殊也魯論言仁如論子文文
子皆曰未知焉得仁姑置勿論聖門諸高弟自囘也三
月不違之外其餘則日月至焉而已矣如雍也與由求
赤三子皆曰不知其仁及荅原憲之問又曰仁則吾不
[001-15a]
知也此數章蓋皆以心言之言仁之理者耳若夫管仲
之事子路有未仁之疑子貢有非仁之疑夫子乃極稱
其九合諸侯一匡天下之力其荅子路也如其仁如其
仁凡再言以深許之蓋管仲雖未得為仁人而其利澤
及人則有仁之功矣然則此章正以事言之言仁之功
也合而論之前論諸子以心言者言仁之理也非全徳
不足以盡夫仁後論管仲以事言者言仁之功也雖一
事亦足以許其仁故言仁不無難易之殊者以此先儒
[001-15b]
嘗論仁有粗細說細處孔門諸子多有未能說粗處伯
者之臣却能之蓋管仲乃仁者之功斯言為得之矣雖
然孔門諸子豈果不及管仲邪特未得君以行其道耳
使孔門諸子果得君以行其道則其功必不在管仲下
也當時聖門論仁要不可作一律論稱管仲者據已試
之效言也論諸子者尚不免為方来之望也指言已試
之效者隨其事而許之可也欲為方来之望者其望之
也不淺則其許之也不輕聖人之言豈苟云乎哉
[001-16a]
比干之仁以其忠伯夷之仁以其清子文文子之
忠清乃不許其仁何歟


  聖賢論人之法有指一事言者有指全徳言者初不可
以槩論是以比干之忠全徳之忠也子文之忠一事之
忠耳伯夷之清全徳之清也文子之清一事之清耳此
所以不能無仁未仁之間也朱子嘗論當理而無私心
則仁矣夫當理以事言無私以心言事既當理而心無
或私則體用一源内外無間夫是之謂仁自今觀之子
[001-16b]
文喜怒不形物我無間忠固忠矣然其所以三仕三已
而所以告新令尹安知其果出於天理而無人欲之私
否耶文子潔身去亂清固清矣然安知其心果見義理
之當然而能脫然無所累耶抑不得已於利害之私而
猶未免於怨悔耶此朱子論二子制行之高若不可及
然皆未有以見果當於理而真無私心也斯言為得之
矣程氏范氏朱氏諸儒皆常合三仁夷齊之事與二子
並論而其大要不過如此信矣子文文子之忠清者一
[001-17a]
事之忠清也比干伯夷之忠清者全徳之忠清此其為
仁未仁之間也夫仁豈易言哉


  子曰君子去仁惡乎成名君子無終食之間違仁
又曰君子而不仁者有以夫何歟


  聖人立言有正言以誘人者有設言以警人者正言以
誘人者其辭確設言以警人者其辭疑是以君子去仁
惡乎成名之論申以君子無終食之間違仁造次必於
是顛沛必於是此蓋正言以誘人故其辭也確至於君
[001-17b]
子不仁之論既君子矣則無不仁既不仁矣則非君子
其曰君子而不仁者有以夫蓋甚言之以起下文未有
小人而仁者之語君子而不仁初非實有是事此乃設
言以警人故其辭也疑論者固未可因其一時設言之
辭而致疑於平日正言之辭也


  子曰君子而不仁者有以夫既曰君子矣何為而
有不仁乎


  此章大㫖重在未有小人而仁者一語上姑借君子而
[001-18a]
不仁者有以夫以開端耳其言君子而不仁者有以夫
乃所以甚言未有小人而仁者也是以有矣夫者其辭
疑初非可視以為確然之論議者安得偏摭此一語而
為之疑邪愚於此章深有見小人之不仁而不敢信以
為君子之不仁也君子去仁惡乎成名聖人垂訓固自
昭然如不仁則不足以謂之君子矣


  義以為質知及之兩章互言五常之目不全


  論語一書於四端且未始並言而况五常乎四端自孟
[001-18b]
子而始言五常至楊子而後見君子言理之益詳可以
觀世道之益薄吾何暇計魯論二章之議論於五常之
目其有所未盡乎當春秋時人心天理猶有存者其餘
天理之名目僅舉其一二足矣初何待其枚舉而條列
哉且魯論二章意各有主義以為質一章蓋以義為之
本禮以行之信以成之皆所以因此義而行之成之耳
然自非其仁之公知之明則惡足以盡此義雖未嘗言
仁知而仁知在其中矣知及之一章蓋以知為之先仁
[001-19a]
能守之而動以禮皆所以因此知而守之動之耳然自
非其義之㫁信之實則烏足以全此知雖未嘗言義信
而義信在其中矣向使義以為質止言義而不及禮信
知及之止言知而不及於仁禮吾見五常之理亦未始
不備其間而况間舉其一二而言之愚㫁㫁謂五常之
理一而初何拘五者之並言哉况當時門人會集論語
此二章雖不聨屬而同在衛靈公一篇安知其非欲後
之學者舉此互相補而兼相偹歟雖然兩章於義信知
[001-19b]
仁互相有無獨於禮則兩章皆有之且前章曰禮又曰
孫後章曰禮又曰莊何其皆於禮過詳耶要之禮者天
理之莭文人事之儀則故於天理人事為最要而不可
闕者善窮理者試詳之


  君子義以為質一章禮與孫何辨行與出何分五
常何以不及仁知


  記曰君子恭敬撙莭退讓以明禮是以世之所為禮者
不出此三者而已向使專以禮言則三者皆具其中矣
[001-20a]
今既以禮對孫言則孫者為退讓之禮禮者為恭敬之
禮撙莭則兼存乎二者之間也當時夫子先言禮而次
言孫蓋孫本於禮明矣至於行與出之分者無他焉行
之者動之於容貌出之者出之於辭氣至此益足見禮
以行之者為恭敬之禮孫以出之者為退讓之禮又何
疑哉雖然人有五性闕一不可今乃曰義曰禮曰信而
獨不及仁知又何歟吁知所以知此也仁所以體此也
凡知所以義以為質而行之出之成之者當何如是即
[001-20b]
知也至於義禮孫信之兼盡會到私欲浄盡天理流行
是即所以為仁也初何必言仁而後謂之仁言知而後
謂之知哉


  夫子荅顔淵問仁何止曰復禮而不及義知


  此禮字本與已字對言已者人欲之私禮者天理之公
二者相對而立出乎此則入乎彼出乎彼則入乎此故
已私一克天理即復此其所以為仁是則禮之一字所
包者廣豈可專以節文言之哉借使專以節文言之則
[001-21a]
於克己復禮之中葢亦有義知之功用存焉何則此心
知己之當克知禮之當復必有辨别之知而後能也卒
而已之當克者克之禮之當復者復之非有㫁制之義
而能之乎顔淵請問其目夫子復以四非四勿告之夫
知其四非之為非是即有辨别之知主四勿之當勿是
即有㫁制之義可徒謂所復者禮而於義與智無與哉
可徒謂惟禮可以為仁而義與知不可以為仁哉此愚
謂仁義禮知之理一而已矣論者不必求其顯然之名
[001-21b]
義而但即其隠然之功用求之可也


  克己由己復禮非禮二己字二禮字同異


  此章章旨若専以二己字二禮字論之則二己字有不
同二禮字無以異若以克己由己之工夫而論則二己
字不免為異中之同以復禮非禮之氣象而論則二禮
字不免有同中之異何以言之上己字與禮字對言則
此己字屬乎私下己字與人字對言則此己字出於正
上下二禮字則皆指天理言之而無異旨此夫人之所
[001-22a]
共知也然究其立言之㫖二己字皆是就學力上說来
試即學力究之克己者自治之謂由己者自任之謂蓋
皆求其在我而已也二禮字皆是向天理中提出試即
天理推之復禮者統言天理本然之體非禮者特言天
理當然之則葢不免有顯微精粗之間也要之由己之
己善也克己之己本非善以克己言之則亦善矣復禮
之禮正也非禮之禮本亦正以非禮言之則不正矣學
者惟能以非禮為戒則自足致復禮之效惟能以由己
[001-22b]
為心則自足成克己之功互而觀之克己乃所以制其
非禮由己乃所以求其復禮反復玩味會異為同究其
功用一而已矣他日顔淵仰鑽瞻忽之嘆嘗謂夫子博
我以文約我以禮合而言之此二我字葢能以由己為
心而成克己之功矣此一禮字蓋能以非禮為戒而致
復禮之效矣宜乎夫子贊易之復獨稱其庶㡬論心之
仁獨稱其不違良有以夫嗟乎顔淵問仁一章曰已曰
禮固可觀顔子入道之門顔淵喟嘆一章曰我曰禮又
[001-23a]
可見顔子造道之域顔何人哉希之則是


  子曰君子貞而不諒又以諒為益友何歟


  貞而不諒此諒字與貞字對稱貞與諒正相反何則貞
者固而正也諒者不擇是非而必於信正魯論所謂匹
夫匹婦之為諒是己匹夫匹婦之諒雖管仲且不為而
謂君子為之乎孟子當曰大人者言不必信行不必果
惟義所在要之此所謂貞即孟子之所謂義此所謂不
諒即孟子所謂言不必信是己貞之所在不諒可也義
[001-23b]
之所在不信可也知孟子所謂大人者言不必信則可
與論君子貞而不諒之㫖矣至如交友之道朋友有信
乃其大倫與朋友交而不信乎乃曾子之所深省與朋
友交言而有信乃子夏之所深子與國人交止於信又
大學之所明訓故夫子論益者三友舉直諒多聞三者
而並言則此諒字專主乎信友道之不容闕也合而論
之以貞諒對言者此諒字不足以為美以直諒多聞並
言者此諒字純乎其為美一臧一否聖人立言各有攸
[001-24a]
當也


  士君子立身行己之道有經有權經者衆人之所同權
者君子之所獨是以諒為益友者經也衆人之所同也
貞而不諒者權也君子之所獨也


  貞而不諒者君子應變之大權諒為益友者君子擇交
之常法


  貞而不諒者逹體道之大權友諒為益者盡守身之常

[001-24b]
















  四書疑節卷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