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1h0032 四書辨疑-元-陳天祥 (master)


[004-1a]
  欽定四庫全書


  四書辨疑卷四     元 陳天祥 撰


  論語


  公冶長第五


  子謂南容邦有道不廢邦無道免於刑戮以其兄之子
妻之○註不廢言必見用也以其謹於言行故能見用
於治朝免禍於亂世也


  此蓋言夫子之於南容為其有此二事以其兄之子
[004-1b]
妻之先進篇却說南容三復白圭孔子以其兄之子
妻之二者不知果孰為是註言謹於言行此是就三
復白圭之意為說三復白圭章註云有意於慎言
此邦有道所以不廢邦無道所以免禍却是就此章
之意為說蓋亦見兩章之言不同故互為遷就而
欲通為一意也然此章本無該說謹於言行之意三
復白圭章亦無不廢免禍之文況其方纔有意於慎
言亦未能必使有道之邦不廢於己而已必能見用
[004-2a]
也夫子亦無止為有意愼言便以兄子妻之之理王
滹南曰凡為女擇配取其相當非止一端未可以此
等斷聖人之意也弟子徒謂聖人妻人必不茍然故
於諸處認之而附㑹耳此論推見事理之源足以破
古今之疑且夫子言容邦有道不廢邦無道免於刑
戮實無可指之迹止是大槩忖度謂南容遇有如此
之時必能如此之事此乃議親之際意已允從因而
稱道許可之辭非為真有如此事迹而妻之也上章
[004-2b]
稱公冶長之言亦然


  女器也○註子貢雖未至於不器其亦器之貴者歟
註文蓋反君子不器為說謂子貢止堪一器之用也
聖人之意恐不如此子貢問賜也何如夫子荅以女
器也本是稱美子貢為成才之人非謂子貢未至於
不器也


  或曰雍也仁而不佞子曰焉用佞禦人以口給屢憎於
人不知其仁焉用佞○註佞口才也我雖未知仲弓之
[004-3a]
仁然其不佞乃所以為賢不足以為病也


  小人之利口為佞利口即口才也惡利口之覆邦家
者惡其佞也不佞者僅能不以利口禦人纔免人所
憎惡而已驟稱為賢斯亦過矣況仲弓德行與顔閔
相亞夫子嘗稱騂且角可使南面其所許者蓋不淺
矣荅或人之言縱不全許為仁人亦不至於絶言不
知有仁也不知其仁乃是不知佞者有仁非謂不知
仲弓也蓋或人但知口才便利為美不知其為仁人
[004-3b]
君子之所惡仁而不佞之問其問甚騃夫子聞其言
而鄙之荅之之辭首言焉用佞鄙之之意深矣蓋言
佞是何物仁者焉用有此佞乎彼佞者之所為專以
口才捷給禦敵於人以求勝屢以取憎於人如此之
人我不知其有仁也蓋仁則不容有佞佞則不容有
仁再言焉用佞深警或人之非也


  無所取材○註材與裁同程子曰浮海之歎傷天下之
無賢君也子路勇於義故謂其能從己皆假設之言耳
[004-4a]
子路以為實然而喜夫子之與己故夫子美其勇而譏
其不能裁度事理以適於義也


  乗桴浮于海固為假設之言從我者其由與却是實
稱子路之意非戲弄也子路之喜喜為夫子所知非
為不能裁度也浮海之歎雖我輩聞之亦能知其意
在傷時必無實往之理豈有聖門髙第弟子於此反
無裁度懵然不知者哉無所取材之一句義本難解
古註解材為桴材又解為哉與註文意皆牽强姑置
[004-4b]
之可也


  賜也何敢望囘囘也聞一以知十賜也聞一以知二○
註胡氏曰子貢平日以已方囘見其不可企及故喻之
如此


  經中雖嘗有子貢方人之語當時果曽比方何人不
可得知今言平日方囘豈有據邪縱或有據猶當慎
取夫顔子亞聖也人不自量以己方之雖至愚之人
亦必不為而謂子貢為之乎向者以己方囘直與之
[004-5a]
均齊今乃以知十知二為比何其陞降陡驟如此邪
方囘之說蓋未敢信


  我不欲人之加諸我也吾亦欲無加諸人○註此仁者
之事不待勉强故夫子以為非子貢所及程子曰我不
欲人之加諸我吾亦欲無加諸人仁也施諸己而不願
亦勿施於人恕也恕則子貢或能勉之仁則非所及矣
註又云無者自然而然勿者禁止之謂此所以為仁恕
之别


[004-5b]
  我不欲人之加諸我吾亦欲無加諸人正與施諸己
而不願亦勿施於人之義同而程子分之為二一以為
仁一以為恕初不見有可分之理亦不見其所分之
由繼言恕則子貢或能勉之仁則非所及矣意謂己
所不欲勿施於人夫子嘗許子貢能行此則以為難
及而不許彼既為恕此必謂仁分之之由實在於此
蓋不察彼時之言因其問也子貢問有一言而可以
終身行之者乎夫子荅以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蓋以
[004-6a]
此言為一言終身可行之言非謂恕為子貢能行也
夫子之於門人非惟不輕許仁恕亦未嘗輕試也試
以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就其人心與物交處觀之遇
其物之輕處安而行之亦有能者至於有闗萬鍾之多
一國天下之重雖勉而行之千萬人中未必能有一
二也諸葛孔明可謂閒世之大賢先主亦三國之賢
君也居常共事皆能推己所惡不以及人及為取蜀
以復漢業之大計所牽孔明運籌先主致力加兵劉
[004-6b]
璋攻奪益州不復能有推己勿施之念蓋事勢使然
非得己也為恕之難於此可見由是言之夫子之不
許子貢豈止於仁雖恕亦冝然也註亦祖襲程子之
說不審真是真非直言此仁者之事過矣又言無者
自然而然勿者禁止之謂此所以為仁恕之别此更
迂逺之甚仁自仁恕自恕無與勿之兩字豈能有所
變易哉果若言無者為仁言勿者為恕夫子荅顔淵
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此亦禁止
[004-7a]
之謂然皆為仁此何說也程子又嘗言以己及物仁
也推己及物恕也及其解孟子於物愛之而弗仁章
却說推己及人仁也註文解以德行仁者王亦說自
吾之得於心者推之無適而非仁也此皆以推己及
物為仁所論本出於無心却能合於自然之理以己
推己本無分别恕雖推己及物仁則亦有推己及物
之道但所推之事物不同此其為仁恕之别也推己
不欲勿施於人謂之恕如所惡於上毋以使下所惡
[004-7b]
於下毋以事上者是也推己良欲務施於人謂之仁
如老吾老以及人之老㓜吾㓜以及人之㓜者是也
恕者止能不以不善及人未至以善及人也以善及
人然後為仁吾亦欲無加諸人止是不加不善於人
而已未能至於以善及人但可為恕不可為仁也


  子路有聞未之能行唯恐有聞○註范氏曰子路聞善
勇於必行門人自以為弗及故著之若子路可謂能用
其勇矣


[004-8a]
  論語一書無非善言善行皆其門人所記何必更論
及與弗及哉況經中亦無門人自謂弗及之文范氏
之說當刪此一節但言子路聞善勇於必行可謂
能用其勇矣如此則意圓無病


  季文子三思而後行子聞之曰再斯可矣○註三去聲
若使晉求遭喪之禮以行亦其一事也程子曰至於再
則已審三則私意起而反惑矣故夫子譏之


  王滹南駁喪禮之說曰文子至晉果遭之則正得思
[004-8b]
之力也何過之有又駮程子之說曰思至于三何
遽為私意邪又曰事有不必再思者亦有不止於
三思者初無定論也其說大意皆當然三字之音義
未有明辨三作平聲乃是數目定名若作去聲只是
再三再四頻繁之意世俗語話中常有之如云一日
三場如此一日三衙如此者是也三思之三旣為去
聲則文子之三思不止三次而已也夫子之言止是
言文子過思之蔽非謂天下之事皆當止於再思不
[004-9a]
可至於三次也


  其愚不可及也○註成公無道至於失國而武子周旋
其閒盡心竭力不避艱險凡其所處皆智巧之士所深
避而不肯為者而卒能保其身以濟其君此其愚之不
可及也


  衞成公之過惡不多見也惟有信讒殺元咺子角一
事而已既而以叔武尸枕其股而哭之立使追殺歂
犬則是知己之過能自改悔未可直以為昏虐無道
[004-9b]
之君也至於失國出居於外由其不假道與晉也晉
以私忿必欲致之於死至使醫衍酖之無道在晉不
在成公武子當此之際自無棄而去之之理周旋其
間盡心竭力不避艱險以濟其君此正武子所當為
者今反謂其為愚推窮此說令人昏悶果謂其為佯
愚也却有盡心竭力之勤若謂其為眞愚也復有保
身濟君之美此誠不可曉也邦無道則愚本與邦無
道言孫邦無道卷而懷之之意同於武子行事中必
[004-10a]
有所指能自韜晦之事故歎其人所不能及也魯文
公賦湛露彤弓武子佯為不知此亦自晦之一事杜
預以為愚不可及亦有取也程子曰邦無道能沈晦
免患此說為是


  吾黨之小子狂簡斐然成章不知所以裁之○註夫子
至是而知其終不用也於是始欲成就後學以傳道於
來世不得中行之士而思其次以為狂士志意髙逺猶
或可與進於道但恐其過中失正而或陷於異端耳故
[004-10b]
欲歸而裁之也


  狂士志意嘐嘐然遼逺髙大顧雖不得其中若聖人
與居亦可以近於道矣然其言不顧行行不掩言欲
與成章傳道法則後世則不可也夫子欲成就後學
以傳道於來世何用思其狂士乎不得中行之士而
思其次此本孟子荅萬章之語註文變其文而用之
也萬章問曰孔子在陳曰盍歸乎來吾黨之士狂簡
進取不忘其初孔子在陳何思魯之狂士孟子荅曰
[004-11a]
孔子不得中道而與之必也狂獧乎狂者進取獧者
有所不為也孔子豈不欲中道哉不可必得故思其
次蓋萬章所問本無斐然成章不知所以裁之之語
止以孔子思狂士為問孟子乃是就其所問以荅之
也萬章之問與此經文旣已不同孟子之荅萬章者
亦不可施之於此也不得中行而與之必也狂狷乎
此乃思其狂狷也吾黨之小子狂簡斐然成章不知
所以裁之却是抑制狂者不令妄有述作之意非思
[004-11b]
之也說者冝云夫子知其終不用也於是特欲成就
後學以傳道於來世慮其門人狂而志大簡而踈略
徒以斐然之文而成章篇違理害道不知裁正恐有
誤於後人故欲歸而裁正之也思狂士一節不必取


  願無伐善無施勞○註伐誇也善謂有能施亦張大之
意勞謂有功易曰勞而不伐是也或曰勞勞事也勞事
非己所欲故亦不欲施之於人亦通


  伐善之善乃其凡己所長之緫稱伐忠伐直伐力伐
[004-12a]
功伐才伐藝通謂之伐善今乃單指善為能又解施
勞為伐功恐皆未當既言無伐善又言無伐功止是
不伐之一事分之為二顔子之志亦豈别無可道邪
或曰之說於義為順但說得勞字事輕亦不見其志
之逺大也蓋無施勞者不以勞苦之事加於民也夫
勞民不䘏乃古今之通患桀紂幽厲之事且置勿論
請以近代易知者言之秦始皇隋焬帝之世勞民之
事無所不至四民廢業人不聊生死者相枕藉於道
[004-12b]
路於是盜賊羣起天下大亂生民荼毒何可勝言由
其施勞於民之所致也顏子之言於世厚矣願無施
勞安人之志也旣無伐善又無施勞内以修己外以
安人成己成物之道不偏廢也若兩句之意皆為不
伐其志止於成己而無及物之道旣偏且隘不足以
為顏子之志只從或曰之說深造以觀其義則亞聖
之資於此可見


  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懐之○註老者養之以安朋
[004-13a]
友與之以信少者懷之以恩一說安之安我也信之信
我也懷之懷我也亦通


  養之以安恩已在其中矣不可再言懷之以恩也況
恩冝普徧非可專施於少者老者亦當及之也前說
全言夫子作為後說全言人從夫子之化後一說既
無前說數者之病又其道理自然氣象廣大與近者
恱逺者來綏之斯來動之斯和義同後說為是


  雍也第六


[004-13b]
  囘也其心三月不違仁其餘則日月至焉而已矣○註
程子曰三月天道小變之節言其久也過此則聖人矣
三月之下旣有日月至焉之餘人三月之上又有過
此之聖人顏子於仁必須九十日一次違之也過此
至九十一二日便為聖人恐無此理王滹南曰豈有
恰限三月輙一次違之之理若三月之後不復可保
何足為顏子乎東坡云夫子黙而察之閱三月之久
而造次顚沛無一不出於仁知其終身弗畔也王滹
[004-14a]
南謂此說為是今從之


  伯牛有疾子問之自牖執其手○註疾先儒以為癩疾
也牖南牖也禮病者居北牖下君視之則遷於南牖下
使君得以南靣視已時伯牛家以此禮尊孔子孔子不
敢當故不入其室而自牖執其手蓋與之永訣也
註文既言當時伯牛家曽以此禮尊孔子必有所據
今不可考然以人情推之伯牛純正之士必不如此
輕率妄使家人僭以人君之禮過尊孔子也縱使有
[004-14b]
之孔子必正其失使之更改其位亦不難為心知其
非隱而不言但不入其室師弟之閒豈冝如此子路
使門人為臣夫子固已明其為詐切責之矣況夫子
未嘗為君而伯牛輙以人君之禮尊之其詐不又甚
歟然夫子於子路則諄諄然以正其非於伯牛則略
無一言以正之何也伯牛見夫子不敢當而不入亦
竟不改其位儘從夫子在外但自牖中出其手與之
永訣又無此理舊說牛有惡疾不欲見人故孔子從
[004-15a]
牖執其手也註言先儒以為癩疾者蓋謂此也向亦
屢嘗見有此疾者往往不欲與人相近於其所當尊
敬者尤欲避之蓋自慚其醜惡腥穢恐為其所惡之
也由此推之只舊註牛以惡疾不欲見人之說為是


  不有祝鮀之佞而有宋朝之美難乎免於今之世矣○
註鮀衞大夫有口才朝宋公子有美色言衰世好諛恱
色非此難免蓋傷之也


  衰世恱色乃是恱婦人之色宋朝美色意不相闗又
[004-15b]
非此難免一句意亦不明不知免為免甚也若言免
己之患而為佞為淫適所以致患未聞可以免患也
蓋夫子疾衰世之風習口舌之佞而為諂諛飾容貌
之美以為淫亂不為祝鮀之佞必為宋朝之美不為
宋朝之美必為祝鮀之佞二者為世之患不能免除
故曰難乎免於今之世矣也


  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註程子曰生理本直
罔不直也而亦生者幸而免耳


[004-16a]
  程子之說語意不明不知生為如何生幸而免耳亦
不知幸免何事也蓋生者全其生理善終之謂也人
之不遭横殀得全生理壽盡天年而善終者由其不
為非道之事所行者直而無罔曲故也罔曲之人亦
得全其生理不遭橫殀以終其身此特幸而免耳幸
免者免其横殀之死也夫子所言乃其天理之常人
事大槩不出於此至於君子不幸偶值迍命者閒亦
有之然不可以常理論也


[004-16b]
  觚不觚觚哉觚哉○註觚稜也或曰酒器或曰木簡皆
器之有稜者也不觚者蓋當時失其制而不為稜也觚
哉觚哉言不得為觚也


  有制之世器皆朴素無制之世器多纎巧器有常制
適用而已惟其失於常制故雕鐫刻鏤無所不至而
於有稜之器豈有捨其稜而不為者哉且如木簡失
其制而不為稜果何物也又以語法律之觚字若作
一器為說文猶可讀單讀為稜則鄙陋之甚不成語
[004-17a]
矣舊說觚酒器容二升然其說曰若用之失禮則不
成觚以諭為政不得其道則不成此亦不通用之失
理罪在用者非觚之罪也何云不成觚哉王滹南謂
此章不可解冝從此論闕之可也


  可謂仁之方也已○註方術也近取諸身以已所欲譬
之他人知其所欲亦猶是也然後推其所欲以及於人
則恕之事而仁之術也


  世閒事物皆有定名無無名之事無無名之物今以
[004-17b]
恕之事仁之術合而為一果何事邪果何物邪果當
名之為恕乎果當名之為仁乎聖人之言本所以明
道悟迷事事物物各有分判誠無一言中該羅兩意
三意之理恕與仁自有分明界畔已所不欲勿施於
人謂之恕已之良欲務施於人謂之仁恕止於不以
不善及人未至於以善及人也以善及人斯為仁矣
已欲立而立人已欲達而達人其心正在推已良欲
務施於人與其止於不以不善及人者境界不同方
[004-18a]
謂方分境界也說者冝曰近取諸身以已良欲譬之
他人知其所欲亦猶是也然後推其已之良欲以及
於人已旣欲立而亦欲立人已既欲達而亦欲達人
此為以善及人之心可謂仁之方分也已仁之方與
孟子言仁之端意正相類


  述而第七


  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竊比於我老彭○註述傳舊而已
作則創始也故作非聖人不能而述則賢者可及老彭
[004-18b]
商賢大夫孔子刪詩書定禮樂賛周易脩春秋皆傳先
王之舊而未嘗有所作也然當時作者略備夫子蓋集
羣聖之大成而折衷之其事雖述而功則倍於作者矣
註言述傳舊而已作則創始也作非聖人不能述則
賢者可及此數語視作為重而已二字視述甚輕繼
言孔子傳舊未嘗有所作則是孔子止能述而不能
作但可為賢人不可為聖人也豈不悖哉若註解經
傳循其本文為之訓說謂此為傳舊而已可也至於
[004-19a]
刪詩書定禮樂賛周易脩春秋豈但傳舊而已哉此
正可謂非聖人不能未聞賢者可及也上古聖人立
法垂世皆是述天理之所固有未嘗違理自作也先
世聖人創述於前異世聖人繼述於後不可以先者
為聖人之作後者為賢人之述也只如易之一書伏
羲則為創述之聖人文王孔子則為繼述之聖人亦
無聖作賢述之分繼述與創述所循之理一也若不
循此理自生枝派别為創始是乃異端之作聖人固
[004-19b]
不為也夫子自謂述而不作繼之以信而好古此作
字正為異端妄作非謂聖人之創作也蓋述謂明其
理之所有作謂創其理之所無循天人之際自然之
理以明夫三綱五常固有之道若六經之言者通謂
之述出天理所有人倫綱常之外若楊墨之言者通
謂之作蓋有不知而作之者我無是也與此章義同


  黙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於我哉○註何有
於我言何者能有於我也三者已非聖人極至而猶不
[004-20a]
敢當則謙而又謙之辭也


  以此章為夫子之謙義無可取謙其學而不厭以為
已所不能則是自謂厭於學矣謙其誨人不倦以為
已所不能則是自謂倦於誨矣旣言厭學又言倦誨
則是聖人不以勉進後學為心而無憂世之念也下
章却便說學之不講是吾憂也語意翻覆何其如此
之速邪夫子屢曽自言好古敏以求之者不如丘之
好學也我叩其兩端而竭焉吾無隱乎爾若此類者
[004-20b]
皆以學與誨為己任未嘗謙而不居也况又有若聖
與仁章抑為之不厭誨人不倦則可謂云爾已矣之
一段足為明證彼以學誨為己之所有此以學誨為
己之所無聖人之言必不自相乖戾以至於此於猶
如也蓋言能此三事何有如我者哉此與不如丘之
好學也意最相類皆所以勉人進學也伊川曰何有
於我哉勉學者當如是也此說意是


  富而可求也雖執鞭之士吾亦為之如不可求從吾所
[004-21a]
好○註設言富若可求則身雖為賤役亦所不辭然有
命焉非求之可得則安於義理而已矣何必徒取辱哉
此說却是本有不顧義理求富之心但為命運所制
不得遂其所求然後安於義理也聖人之心恐不如
此蘇氏曰聖人未嘗有意於求富也豈問其可不可
哉此亦過髙之論不近人情富與貴人皆欲之聖人
但無固求之意正在論其可與不可擇而處之也不
義而富且貴君子惡之非惡富貴也惡其取之不以
[004-21b]
其道也古之所謂富貴者禄與位而已貴以位言富
以禄言富而可求以禄言也執鞭諭下位也蓋言君
子出處當審度事宜穀禄之富於已合義雖其職位
卑下亦必為之故夫子之於乗田委吏亦所不鄙茍
不合義雖其爵位髙大亦必不為故夫子之於季孟
之閒亦所不顧也伊川曰富貴人之所欲也茍於義
可求雖屈已可也如義不可求寧貧賤以守其志也


  子在齊聞韶三月不知肉味○註史記三月上有學之
[004-22a]
二字不知肉味蓋一心於是而不及於他也


  雖曰學之一心于是至於食肉三月而不知其味此
甚不近人情南軒曰三月之久猶忘味焉則幾於不
化矣故程子以三月為音字謂聖人之心不如是其
固也此說正三月之誤是也然以三月二字併一音
字却為牽强聞韶下亦不須更有音字王滹南曰或
言月字為日字之誤皆不可必當姑闕之予謂日字
比諸說最為有理學者冝從之


[004-22b]
  加我數年五十以學易可以無大過矣○註劉聘君見
元城劉忠定公自言嘗見他本加作假五十作卒蓋加
假聲相近而誤讀卒與五十字相似而誤分也愚案此
章之言史記作假我數年若是我於易則彬彬矣加正
作假而無五十字蓋是時孔子年已幾七十矣五十字
誤無疑也學易則明乎消長吉凶之理進退存亡之道
故可以無大過


  以五十為卒卒以學易不成文理註文準史記為斷
[004-23a]
謂無五十字是時孔子年幾七十語録言孔子欲賛
易故發此語王滹南曰經無賛易之文何為而知為
是時語乎此言甚當註又言學易則明乎消長吉凶
之理進退存亡之道故可以無大過予謂若以此章
為孔子七十時所言假我數年以學易則又期在七
十以後然孔子七十三而卒直有大過一世矣只從
五十字說亦有五十年大過小過則又不論也何足
為聖人乎孔子天縱生知不應晚年方始學易也五
[004-23b]
十七十義皆不通又有說學易為脩易過為易書殽
亂者復有說學易而失之無所不至孔子憂之故託
以戒人者皆為曲說此章之義本不易知姑當置之
以待後之君子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
之○註三人同行其一我也彼二人者一善一惡則我
從其善而改其惡焉是二人者皆我師也


  師者人之尊稱惟其善堪為人軌範者可以此名歸
[004-24a]
之惡如惡臭之可惡者亦謂之師善亦吾師惡亦吾
師此黄冠衲子之言聖人談話中豈容有此唐明皇
問韓幹畫馬以誰為師對曰廐中之馬皆臣師也林
氏引之以證此說其所諭者甚似究其實則不然馬
之壯健老弱肥瘦黑白畫之者皆從本眞依倣摹寫
無論美惡期皆似之故言廐中之馬皆師也經所言
者擇其善者從其不善者改而不從與其依様畫馬
豈可同論也哉果言善惡皆我師則天下之人皆為
[004-24b]
師矣何必專指三人亦不須更言必有也三人取其
數少而言必有二字於三人中又有所擇也三人行
必有我師焉者言其只三人行其間亦必有可為師
法者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者非謂擇
其一人全善者從之一人全惡者改之也但就各人
行事中擇其事之善處從之其不善處改之不求備
於一人也全德之人世不常有若直須擇定事事全
善之人然後從之於普天下終身求之未必可得三
[004-25a]
人中豈能必有也止當随其各有之善從而師之甲
有一善則從甲之一善乙有一善則從乙之一善舜
取諸人以為善亦此道也由是言之三人行必有我
師信不誣矣


  子以四教文行忠信○註程子曰教人以學文修行而
存忠信也


  行為所行諸善之緫稱忠與信特行中之兩事存忠
信便是修行修行則存忠信在其中矣旣言修行又
[004-25b]
言而存忠信義不可解古今諸儒解之者多矣皆未
免為牽强王滹南曰夫文之與行固為二物至於忠
信特行中之兩端耳又何别為二教乎讀論語者聖
人本意固須詳味疑則闕之若夫弟子之所誌雖指
稱聖人亦當愼取不必盡信也此蓋謂弟子不善記
也所論極當可以決千古之疑或曰若作行言政文
對四科而言似為有理恐傳寫有差今不可考


  蓋有不知而作之者我無是也○註不知而作不知其
[004-26a]
理而妄作也孔子自言未嘗妄作蓋亦謙辭


  不知其理而妄作此說誠是楊墨之徒皆其妄作者
也已於述而不作章講論之矣兩章可以互相發明
但註文以孔子自言未嘗妄作為謙辭未曉其說躬
行君子則吾未之有得若聖與仁則吾豈敢此誠孔
子之謙辭謙其美而不居也妄作非美事也孔子自
言我無是也正是鄙其妄作而以不妄作自居何謙
之有若以此為謙辭則凢其自言我不為姦我不為
[004-26b]
盜皆為謙矣抑亦不思之甚也註中刪去蓋亦謙辭
四字便無節病


  與其進也不與其退也○註與許也但許其進而來見
耳非許其退而為不善也


  進退二字無闗於志行專以身言身來見之為進旣
見而去為退殊無義理蓋進謂有進善之志退謂有
退惰之心與猶待也蓋言人旣清潔其心來見必是
有所企慕將欲進而為善我惟待其欲進而為善不
[004-27a]
待其惰退而為不善也


  若聖與仁則吾豈敢抑為之不厭誨人不倦則可謂云
爾已矣○註為之謂為仁聖之道誨人亦謂以此教人
也晁氏曰當時有稱夫子聖且仁者以故夫子辭之
此以為字作行字說也為仁聖之道蓋謂行仁聖之
道也行小人之道便是小人行君子之道便是君子
行其道而非其人無是理也既言若聖與仁則吾豈
敢却說我行仁聖之道不厭誨人仁聖之道不倦豈
[004-27b]
有躬行仁聖教人仁聖而非仁聖之人者哉果如此
說則為之不厭誨人不倦正是以聖與仁自居與上
文之謙辭意不倫矣又況君子之所行與其所以教
人者亦不可專以仁聖兩事為名也為與女為周南
召南矣乎之為同為猶學也蓋言聖與仁則吾豈敢
當之但於未知者學之不厭以所知者誨人不倦則
可謂我如此而已蓋於聖與仁不敢自居學與誨以
為己任與前黙而識之章學而不厭誨人不倦語意
[004-28a]
正同章首疑有闕文晁氏謂當時有稱夫子聖且仁
者此說誠是







[004-28b]






















  四書辨疑卷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