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1h0031 四書集義精要-元-劉因 (master)


[018-1a]
  欽定四庫全書


  四書集義精要卷十八   元 劉因 撰


  論語十四


  子罕下


  十五章出則事公卿


  此説本卑非有甚髙之行然工夫却愈精密道理却愈
無窮故曰知崇禮卑又曰崇徳廣業蓋徳知雖髙然踐
履却只是卑惟愈卑則愈廣又曰徳言盛禮言恭謙也
[018-1b]
者致恭以存其位者也必大○此聖人必有為而言
此等處須有上截話恐是或有人説夫子如何故夫子
因有此言必大


  十六章子在川上


  或問川上之歎程子所謂純亦不已者其果聖人之本
意乎曰程子之言非以為聖人之意本如是也亦曰非
其心之如是則無以見天理之如是耳其曰其要只在
慎獨者何也曰言人欲體此道者當如此也蓋道無時
[018-2a]
而不然惟慎其獨則可以無所間斷而不虧其體曰諸
説如何曰楊氏謂知逝者如斯則知有不逝者異乎此
矣其説則老佛之云非聖人之意矣曰荀子稱孔子見
大水必觀焉而孟子論仲尼亟稱於水特取有本之意
其與此意有以異乎曰此未必一時之言也然孟子之
言若推其極則亦程子意矣○逝只訓往斯字方指川
流處○川上之歎聖人有感於道體之無窮而語之
以勉人使汲汲於進學耳若遂以聖人此言専為指示
[018-2b]
道體而𤼵則誤矣文集○天理流行之妙若少有私欲以
間之便如水被些障塞不得恁滔滔地流去○此箇
道理吾身在其中萬物在其中天地亦在其中同是一
箇物事無障蔽無遮礙吾之心即天地之心聖人即川
流而見之但天命正而人心邪天命公而人心私天命
大而人心小所以與天地不相似今講學即欲去與天
地不相似者以與之相似爾又曰空虚中皆是此箇道
理聖人便随事物上切出來䕫孫○與道為體四字甚精
[018-3a]
蓋物生水流非道之體乃與道為體也學䝉○道無形體
可見却是這物事盛載那道出來故可見與道為體言
與之為體也這體字却粗只是形體之體曰如此則本
然之體微不同曰也便在裏面與道為體之體又説出
那道之親切底骨子恐人説物自物道自道所以指物
以見道其實這許多物事湊合來便都是道之體道之
體便在這許多物事上只是水上較親切易見又問與
道為體猶云性者道之形體否曰然○此四者非道
[018-3b]
之體也但因此可見道之體耳或曰如炭與火相似曰
也略是如此義剛○日往月來寒往暑來水流不息物生
不窮未是道然無這道便無這箇了有這道方始有這
箇既有這箇就上面便可見得道是與道做箇骨子故
言與道為體也若説天只如此髙地只如此厚便也無
説了須看其所以如此者如何○無天徳則是私意
是計較後人多無天徳所以做王道不成○不慎獨
便間斷若有作輟如何得與天地相似士毅○川流不息
[018-4a]
天運也純亦不已聖人之心也慎獨所以為不己學者
之事也答陳與叔○問東坡云逝者如斯而未嘗往也盈虚
者如彼而卒莫消長也此語如何曰既不往來不消長
却是箇甚底物事這箇道理其來無盡其往無窮聖人
但云維天之命於穆不已又曰逝者如斯但説不已而
已未嘗説不消長不往來渠本欲髙其説却不知説得
不活矣既是往者如斯盈虚者如彼便是此理流行不
已也東坡之説便是肇法師四不遷之説也


[018-4b]
  十七章吾未見好徳


  或問十七章之説曰胡氏詳矣胡氏曰好徳而好色是
好徳未深也不好色而不好徳焉則其不好色亦何所
就也是故色者人之所同好好而難疎徳亦人之所同
好好而難親知其病而痛藥之不使稂莠得害嘉穀則
志氣清明而獨立乎萬物之表矣○問此即大學如好
好色要得誠如此集註載衛靈公事與此意不相應如
何曰此是理會好徳如好色却又必要根究靈公事不
[018-5a]
知如何自家讀書自家且虚心去讀若如此将見與聖
人意思愈差錯看聖人書恰似與他做奴僕一般他教
住便住他教去便去而今却如與他做師友一般要與
他校如何得論語只是説過去尾重則首輕這一頭低
那一頭便昂大學是将兩句平頭説説得尤切如何要
合來做一説○招摇如翺翔


  十八章譬如為山


  或問十八章之説曰惟胡氏為盡善胡氏曰顔淵曰舜
[018-5b]
何人也予何人也有為者亦若是此吾往者也冉有曰
非不説子之道力不足也此吾止者也其進其止皆非
他人所能此君子所以自强不息也


  十九章語之而不惰者


  惟於行上見得他不惰時舉○如得一善則拳拳服膺而
不失與欲罷不能皆是不惰處義剛


  二十章惜乎吾見其進也


  或問二十章之説曰止特謂惰而不進耳諸説以此為
[018-6a]
聖人之極致以上下章攷之恐不然也


  二十二章後生可畏


  或問二十二章之説曰楊氏謂聖人與人為善又惡其
怠而止之説亦有功


  二十三章法語之言


  或問二十三章之説曰胡氏本韓文公宋貫之蘇氏之
説又别為一意然亦可觀曰法言者伊尹所謂逆於汝
心者也理不可拒故勉而從之然以其逆心也故能改
[018-6b]
革者鮮矣巽言者伊尹所謂遜於汝志者是也情無所
忤故甘而説之然以其遜志也故能尋繹者鮮矣改則
法言為有功繹則巽言為可取此身之修壞國之治亂
之所由也○法語之言巽與之言與謂巽順與他説都
是教他做好事端蒙


  二十六章衣敝緼袍


  或問二十六章之説曰曽氏以為子路尚志而忘物惟
其不恥敝衣故能車馬輕裘與朋友共敝之而無憾此
[018-7a]
意亦善○袍是夾衣有綿作胎者義剛○終身只是久
○問吕氏强弱之語曰世人見富貴者不妬嫉便羨慕
○李閎祖嘗云忮是嫉人之有求是恥已之無此説
比吕氏又分曉○問如何是執徳不𢎞底様子曰子
路若只執緼袍不恥之徳而不聞夫子何足以臧之説
則其志未免止於此義理無窮心體無限賀孫


  二十七章嵗寒然後


  或問二十七章之説曰謝説欲學者必周於徳一句最
[018-7b]
能𤼵明此章之意


  二十八章知者不惑


  仁者通體是理無一毫私心事之來者雖無窮而此之
應者各得其度所謂建諸天地而不悖質諸鬼神而無
疑百世以俟聖人而不惑何憂之有○仁者理即是
心心即是理有一事來便有一理以應之所以無憂今
人有這事却無這理便處置不去所以憂方子○仁者天
下之公私欲不萌而天下之公在我何憂之有勇者氣
[018-8a]
足以助道義今有見得道理分曉而反懾怯者氣不足
○有仁智而後有勇然而仁智又少勇不得
成徳以仁為先進學以知為先此誠而明明而誠也


  二十九章可與共學


  或問程子范氏諸説似皆以為稱二物而舍輕取重之
意謝意則為稱一物而進退以權平者也何如曰諸家
之説固疑於權二物而舍輕取重矣而范氏之説為詳
今請以其所引堯舜之説論之蓋天下者物也與賢與
[018-8b]
子者其兩之所在也當堯舜之時以權加諸與子則天
下重與子輕而其權仰矣然加諸與賢而屬之四岳臯
陶則未足以勝天下之重而未免於仰也故必歸之舜
禹而后適得其平焉此范氏不盡之意而諸家之所同
也其於謝氏之説亦何異哉○稱得不可増加些子是
經到得物重衡昂移退是權依舊得平便是合道故反
經亦須合道也○當事之常而守其經雖聖賢不外
乎此而衆人亦可能焉至於遭事之變而處之以權則
[018-9a]
惟大聖大賢為能不失其正而非衆人之所及也故孔
子曰可與立未可與權蓋言其難如此奏劄○可與立者
能處置常事可與權者能處置變事賀孫○立便是經能
守經而有所立矣却説未可與權以此觀之權乃經之
要妙微密處非見道理之精密透徹純熟者不足以語
權也○反經合道一句細思之亦通縁權字與經字
對説才説權便是變却那箇須謂之反可也然雖是反
那經却不悖於道雖與經不同而其道一也伊川之説
[018-9b]
不可不知此説亦不可不知又曰文中子云權義舉而
皇極立若云經權舉則無害今云權義舉則義字下不
得經是義權亦是義義字兼經權而用之又曰經是經
權是權但雖反經而能合道却無背於經如人兩脚左
脚自是左脚右脚自是右脚須相待而行方始行得不
可将左脚便喚做右脚右脚便喚做左脚賀孫○公羊以
反經合道為權亦未為不是如君臣兄弟是天地之常
經而不可易者湯武之征伐周公之誅管蔡豈不是反
[018-10a]
經然到這裏道理當如此做雖是反經却是合道理
○伊川謂權是經所不及者權與經固是兩義然論權
而全離乎經則不是蓋權是不常用底物事如人熱病
服凉藥冷病服熱藥此常理然有時熱病而用熱藥𤼵
之冷病而用冷藥𤼵之者此不可常用者然須下得是
方可若毫釐之差即至殺人若用得是便是合如此既
是合用兹權也乃所以為經也如周公誅管蔡與唐太
宗殺建成元吉其推刃於同氣雖同而所以殺之者則
[018-10b]
異蓋管蔡與商之遺民謀危王室此得罪於天下得罪
於宗廟蓋不得不誅之也若太宗則分明是争天下也
故周公可謂之權而太宗不可謂之權孟子曰有伊尹
之志則可無伊尹之志則篡也故在伊尹則可謂之權
在他人則不可也時舉○經是常行底道理權乃常理行
不得處而有箇通變底道理權得其中固是與經不異
畢竟權則可暫而不可常如堯舜揖讓湯武征伐此是
權也豈可常行乎○權自是權經自是經但漢儒權
[018-11a]
變權術之説非聖人之所謂權也時舉


  三十章唐棣之華


  或問或以小雅常棣之一章而夫子所删而不取者也
信乎曰不然也按爾雅棠棣棣常棣栘則小雅之常棣
與此章之唐棣非一物也且彼詩文義屬連無刋削之
迹必為所删則未知以此為彼之第幾章乎攷之無證
驗之不合且非大義之所存也又何必曲為之説而强
通之耶曰子何以知偏為翩也曰非獨晉史為然也角
[018-11b]
弓之詩固有翩其反矣之句矣而漢武之賦所謂偏何
姍姍其來遲説者以姍姍為行貌則亦以偏為翩字也












  四書集義精要卷十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