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1h0031 四書集義精要-元-劉因 (master)


[006-1a]
  欽定四庫全書


  四書集義精要卷六    元 劉因 撰


  論語二


  學而下


  五章道千乘之國


  或問包氏謂八十家出車一乘馬氏謂八百家出車一
乘孰為得耶曰車一乘甲士步卒合七十五人而車馬
兵甲糧糗芻茭具焉恐非八十家之力所能給也然與
[006-1b]
孟子王制之説不同疑孟子未見班爵分土之籍特以
傳聞言之故不能無小誤若王制則固非三代古書其
亦無足據矣又云疏云千乘方三百一十六里有畸此等只要理㑹得古人制度大意道治
也作開導字則無義理道之以政方可訓開導也人傑
遇事不敢輕不敢慢乃是主一無適伯羽○楊氏説好若
治國不本此五者君臣上下漠然無干涉何以為國南升
○此篇皆是就本領上説如治國禮樂刑政尚有多少
事而夫子却只説此五者蓋本領所在也義剛○敬事而
[006-2a]
信是節用愛人使民之本敬又是信之本閎祖○問五
者相承各有次第曰此等處須看有能如此後方能如
此之意又看有能如此後又不可不如此之意反復推
之乃見曲折答李堯卿


  六章弟子入則孝


  仁者自當親其佗自當汎愛蓋人是箇生底物事既是
生底物使具生之理發出便是愛纔是交接之際便須
自有箇恭敬自有箇恩意如何漠然無情不相親属得
[006-2b]
聖人説出話兩頭都平若不親仁又流於兼愛矣
而親仁亦是學文之本領蓋不親仁則本末是非何從
而知之○胡氏解則以學文謂古者有業文之家今
觀微子之命蔡仲之命左傳中數處誥命大抵文意相
類及以閟宫殷武末章觀之誠恐古人作文亦須有箇
格樣逓相師法必大


  七章賢賢易色


  或問賢賢而言易色何也曰孔子兩言未見好徳如好
[006-3a]
色而中庸亦以逺色為勸賢之事則古人之言其以徳
色相為消長也舊矣曰子夏以為必謂之學者何也曰
子夏蓋疾時人之不務本實而徒事空言且以為是非
學者不能爾然其言抑揚之間若有過中之弊故呉氏
病之蓋得之矣○致身如送此身與他從其將來如何
使時舉


  八章君子不重則不威


  或問有以為人不如己而不與之友則自謂人不如己
[006-3b]
而生自滿之心矣若必勝己者而後友之則勝己者又
將視我為不勝己而不吾友矣曰此其意則善矣然攷
之不詳而慮之或過則亦不得而不論也蓋人之賢否
優劣衡之於心自有凖則非彼我好惡之私所能蔽也
故學者之心雖不敢輕謂人不如己然至於接人待物
之際或親或踈或髙或下則亦有不容以分别為嫌者
故於齒徳之殊絶者則尊而師之於賢於己者則尚而
友之其不若己者雖不當就而求之以為吾友無友之友蓋友
[006-4a]
之也即求之以為吾友之意然亦必有以矜而容之勉而進之是皆

理勢之自然非我之敢為自滿而亦未甞輕以絶人也
彼賢於我者其視我亦若是耳又何自棄我為哉且世
之陋者之所以樂與不若己者為友者其故亦可知己
蓋樂於縱恣故憚直諒者之正己而不敢親安於淺陋
故忌多聞者之少己而不肯問至於凡庸嵬𤨏之流則
喜其臨己而足以為髙便辟佞柔之徒則恱於下己而
足以自肆也夫其所以定取舎者如是是以賢智曰逺
[006-4b]
而所與居者無非厮役徒𨽻之人雖有美材良質亦且
忽不自知而墮於小人之歸矣是則聖人安得不一言
以警之然亦曷甞使之輕為自滿而謂人莫己若也哉
○主忠信一句主字最重凡事靠他做主明作○人若
不忠信如木之無本水之無源更有甚底一身都空了
南升○程子所謂知其不善則速改以從善曲折專在速
改字上著力若今日不改是壞了兩日事明日不改是
壞了四日事今人只是憚難過了日子


[006-5a]
  九章愼終追逺


  或謂九章之説曰蘇氏洪氏之説亦可觀蘇氏曰略於
喪祭則背死忘生者衆而俗薄矣洪氏曰曾子之學以
忠信孝弟為本故其言如此○問追逺只是親逺祖時
人不解更有追念之意曰今湖北上墳雖逺祖亦哭此
亦好人之一身推其所自則必有本雖是逺祖畢竟我
是其血脉若念及此則自不能無追感之情使老人得
見子孫雖十世孫也惜畢竟是自家骨肉人只是不思
[006-5b]
量至此所以追感之誠不至也義剛○愼終追逺伊川云
不止於喪祭推之固是如此但本意只是為喪祭同上
問註云以此自為則己之徳厚恐此章止為化民不見
有自為之意曰愼終追逺自是人所當然不為化民而
後為之也故己徳厚而民徳亦歸趨之雖不明言然味
其間隱然有此意也答汪長孺


  十章夫子至於是邦必聞其政


  或問夫子未甞求聞諸侯之政而子貢有夫子求之之
[006-6a]
説何也曰此就子禽之言借其求字而反言之以明夫
子之未甞求如孟子之言伊尹以堯舜之道要湯也若
謂夫子欲聞其政而為是卑巽以求之則失之矣○易
直易平易也和易也直無屈曲如世人所謂白直蓋其
心不傾險不麄戾即是良善樂記易直子諒之心昔人
改子諒作子良看來良字却是人之初心子愛良善便
是元者善之長孟子説惻隱之心人皆有不忍人之心
皆是此心聖賢教人先要求此心正為萬善之總處
[006-6b]
○儉謂節制非儉約之謂只是不放肆常收歛之意明作
○最要看得此五字温是如何氣象良是如何氣象恭
儉讓又是如何體之於我則見得聖人有不求人而人
自來就問之意今人却無非是求自請舉以往並是求
雖做到宰相地位也是恁地縱不肯明求也須暗地結
託蓋以求人為常而不知其非也此篇多是先以此教
人如人不知而不愠如巧言令色如不患人之不己知
皆是此意中庸也只是如此衣錦尚絅亦是此意今學
[006-7a]
者且去理㑹那不求底道理乃好時舉黄幹曰集註特𤼵過化存神之
意於註釋之末曰過化存神則不待見於容貌而人服之又曰徳盛禮恭則禮之所以恭者又未嘗無其本也
觀其言則引而不𤼵味其意則若有所不足于子貢之云者其㫖深矣


  十一章父在觀其志


  或問此章之㫖猶有可取者乎曰晁氏洪氏之説亦善
晁氏曰三年無改於父之道此觀行之一節也洪氏曰
父沒雖可以行其志然改父之道於三年之中則無愛
親之心而其行亦不足觀矣曰所取於尹游氏之説何
[006-7b]
也曰尹氏得其用心之本而游氏得其制事之宜二説
相須為不可易矣曰必若尹游之説則夫子之言得無
有所不盡者乎曰為人子者本以守父之道不忍有改
為之心至有所遇之不同則隨其輕重而以義制之耳
三年而改者意其有為而言也其不可改則終身不改
固不待言其不可以待三年者則又非常之變亦不可
以預言矣善讀者推類而求之或終身不改或三年而
改甚不得已則不待三年而改顧其所遇之如何但不
[006-8a]
忍之心則不可無耳或曰昔謝方明承前代人不易其
政其必宜改則以漸變之使無跡可尋為人子者不幸
而父之道有當必改者以是為法而隱忍遷就於義理
之中不亦可乎曰吾嘗聞之師矣以為此其意則固善
矣然用心每毎如此即駸駸然所失多矣若不得已但
當至誠哀痛以改之而已何必隱忍遷就之云乎至哉
此言足以儆學者用心之㣲矣○父在觀其志已有處
變意思必有為而言○道猶事也言道者尊父之辭
[006-8b]
人傑○聖人之言未有若此曲折者疑當時亦有事在所
當改而可以未改者故聖人言此○纔説三年無改
便是這事有未是處了


  十二章禮之用和為貴


  或問禮之有和何也曰禮之所以有是品節之詳者皆
出於人心自然之節聖人制禮特使人由是以中其節
而非以人之所不欲者強之也故行之雖或甚苦而自
有不失其和若不本於此而徒勉強於儀貌之間則是
[006-9a]
徒禮而無和矣○禮是嚴敬之意但不做作而順於自
然便是和和非外面物事只就嚴敬之中順理而安泰
者便是也祖道○人須是窮理見得這道理合當用如此
我自不得不如此如入公門鞠躬如也如不容可謂至
嚴矣然而自肯甘心為之而無厭倦之意者乃所以為
和也至嚴之中便是至和處如今人被些子燈花落手
便説痛到灼艾時因甚不以為痛只縁知道自家病合
當灼艾出於情愿自不為痛也○和是禮中之樂未
[006-9b]
便是樂如天子八佾諸侯六大夫四士二此又是樂中
之禮這便是禮樂不相離時舉○知和而和是一向去求
和便是離了禮且如端坐不如箕踞徐行後長者不如
疾行先長者如這裏更有甚禮所以不可行也同上○天
下之事嚴而不和者却少和而不節之以禮者却多同上
○有禮而不和則尚存其禮之體若一於和則併其本
而忘之就此二者言又自有輕重義剛


  十三章信近於義


[006-10a]
  或問所謂約信而合宜則言必可踐何也曰人之約信
固欲其言之必可踐也然其始也或不度其宜焉則所
言將有不可踐者矣以為義有不可而遂不踐則失其
信以為信之所在而必踐焉則害於義二者無一可也
若約信之始而必求其近於義焉則其言無不可踐而
無二者之失矣或曰然則葉公所謂復言非信者何耶
曰此特為人之不顧義理輕言而必復者發以開其自
新之路耳若信之名則正以其復言而得之也今不警
[006-10b]
其言不近義之差於前而責其必復其言之失於後顧
與信之所以得名者而亂之則亦矯枉過其正矣或者
乃引之以釋此句以為信不近義則言有不必復者是
乃使人不度於義而輕發其言以開誕謾欺偽之習其
弊且將無所不至非聖賢所以垂世立教之㫖也曰為
恭而中節則逺恥辱何也曰致敬於人固欲其逺恥辱
然不合於節文則或過或不及皆所以自取恥辱惟致
恭而必求其近於禮焉則其可逺恥辱也必矣或曰先
[006-11a]
儒又有以為恭而近於禮然後君子行之以逺恥辱若
非禮之恭則寧身被困辱而不為也其説如何曰此其
意善矣然亦非有子之意也有子之意本為謹其言行
以防後患於未然之前所謂言必慮其所終行必稽其
所敝者也豈使人不戒於初而徐計之於己然之後﨑
嶇反側如或者之言哉○近猶云合也古人下字寛如
巧言令色鮮矣仁之意○恭近於禮如不當拜而拜
被人非笑固是辱若當拜而不拜被人責怒亦是辱明作
[006-11b]
○因如因徐辟之因親又較厚宗則宗主之又較重主
猶於衞主顔讎由之主蓋當時羈旅之臣所至必有主
○今初間與好人相親後來受他薦舉辟差便是為
吾之宗主此是前不失其親後亦可宗也賀孫○信近義
恭近禮因不失其親此三句是今日下事言可復逺恥
辱亦可宗是將來底事又曰上三句是接物與人之初
下三句是久而無弊之效但當初合下便須着思量到
無弊處也○先儒舊説多為也字所惑如某解也字
[006-12a]
便只是箇矣字伯羽○古人文字皆叶韻宗韻音族


  十四章君子食無求飽


  敏於事是當做底事須與做了明作○事難行故要敏言
易出故要謹就有道而正其言行之是非蓋求飽求安
是其存心處敏事愼言是其用功處同上○此章須是反
復看若但不求安飽而不知慎言敏行有甚意思但慎
言敏行而不就正於有道則未免有差若工夫不到則
就有道亦無可正者聖人之言周徧無欠闕類如此中
[006-12b]
庸尊徳性道問學數語亦此意○平時須是自去講
學得七八分了一旦就有道求正只一二言便可剖判
臨時旋學也難


  十五章貧而無諂


  貧而無諂富而無驕與貧而樂富而好禮此無次序只
看資質與學之所至如何資質美者便自能貧而樂富
而好禮如未及此却須能無諂而後能樂無驕而後能
好禮也○聖人此語正似説兩人猶言這人貧而無
[006-13a]
諂富而無驕固是好然不似那一人貧而樂富而好禮
更勝得佗○子貢引詩之意不是專以此為貧而樂
富而好禮底功蓋見得一切事皆合如此不可安於小
成不自勉也時舉○集註中所謂義理無窮者不是説樂
與好禮自是説切磋琢磨處精而益精爾蓋義理無窮
學不可以遽止子貢曉此故曰告往知來○告其所
已言者謂處貧富之道而知其所未言者謂學問之功
南升
[006-13b]
















  四書集義精要卷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