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1h0031 四書集義精要-元-劉因 (master)


[004-1a]
  欽定四庫全書


  四書集義精要卷四    元 劉因 撰


  大學四


  傳一章或問


  問克能也或問中却作能致其克之之功如何曰克字
雖訓能然比能字有力凡字有文義雖同而聲響頓異
即見其有力無力之分如克之與能是也○問常目
在之真若見其參於前倚於衡也則成性存存而道義
[004-1b]
出矣曰凡人不知省察常行日用每與是徳相忘亦不
自知其有是也今所謂顧諟者只是心裏常常存著此
理在成性存存也一出言則言必有當然之則一行事
則事必有當然之則即道義出矣初豈實有一物之可
以見其形象耶壯祖○問天未始不為人而人未始不為
天曰天即人人即天人之始生得於天也既生此人則
天又在人矣○人之明徳即天之明命雖是形骸間
隔然人之所以能視聴言動非天而何賀孫


[004-2a]
  五章或問


  學而無覺則亦何以學為也哉此程子曉人至切處道夫
○人知烏喙之殺人不可食斷然終不食是真知之也
知不善而猶或為之是特未能真知也所以未能真知
者縁於道理上只就外面理會裏面却未理會得十分
瑩浄所以有此一㸃墨這不是外面理會不得只是裏
面骨子有些見未破所以大學之教使人即事即物就
外面看教周匝又須裏面理會體驗教十分精切也賀孫
[004-2b]
○見道理分曉便處事不錯此與偶合者天淵不同如
私欲氣稟之累若這邊分明了那邊自然容著他不得
蓋觀理分明便勝得他明作○大學之道必以格物致知
為先而於天下之理天下之書無不博學審問慎思明
辨以求造其義理之極然後因吾日用之間常行之道
省察踐履篤志力行而所謂孝弟之至通乎神明忠恕
之道一以貫之乃可言耳蓋其所謂孝弟忠恕雖只是
此一事然須見得天下義理表裏通透則此孝弟忠恕
[004-3a]
方是活物如其不然便只是死底孝弟忠恕雖能持守
終身不致失墜亦不免但為鄉曲之常人婦女之檢押
而已何足道哉答曽無疑○某常説天下事無他只是箇熟
與不熟若只一時恁地約摸得都不與自家相干久後
皆忘却如借得人家事一般少間被人取将去又濟自
家甚事賀孫○問人之思慮有邪有正若大段邪僻之思
却易制惟其許多無頭面不𦂳要之思慮不知何以制
之曰此亦無他但覺其不當思者即不思之久而純熟
[004-3b]
自無此等思慮矣前輩有欲澄治思慮者於坐處置兩
器每起一善念則投白豆一粒於器中毎起一惡念則
投黑豆一粒於器中初時黑豆多白豆少久後白豆多
黑豆少後來遂不復有黑豆最後則雖白豆亦無之矣
然只是箇死法若更加以讀書窮理工夫則去不正之
思慮何難之有又如人喜作不要𦂳事如寫字作詩之
屬初時念念要做更遏捺不得若能将聖賢言語來玩
味見得義理分曉則漸漸覺得此重彼輕久久不知不
[004-4a]
覺自然剥落消殞去何必横生一念要别尋一捷徑盡
去了意見然後能如此嘗有為去意見之説者此皆是
不奈煩去修治他一箇身心了學者但當就意見上分
真妄存其真者去其妄者而已若不問真妄盡欲除之
所以游游蕩蕩虚度光隂都無下工夫處○理之所
存既非一物所能専則所格亦非一端而盡道夫○講論
文字應接事物各各體驗漸漸推廣自然寛濶徳明○今
日格一物明日格一物積習既多自當脱然有貫通處
[004-4b]
乃是零零碎碎湊合将來不知不覺自然醒悟人傑○一
物不理會這裏便闕此一物之理○一身之中是仁
義禮智惻隠羞惡辭讓是非與夫耳目手足視聴言動
皆所當理會至若萬物之榮悴與夫動植小大此可以
如何使此可以如何用車之可以行陸舟之可以行水
皆當理會道夫○随所遇之事便當理會萬事只是一理
不應只求大者要者理會其他都不管譬如海水一灣
一曲一洲一渚無非海水不應道大底是海水小底不
[004-5a]
是程子曰窮理非謂必盡窮天下之理又非謂止窮得
一理便到但積累多後自當脱然有悟處程子語言氣
象自活與衆人不同今人務博者却要盡窮天下之理
務約者又謂反身而誠則天下之物無不在我此皆不
是且如一百件事理會五六十件了這三四十件雖未
理會也大槩可曉了某在漳州有訟田者契數十本自
崇寧起來事甚難考其人将正契藏了更不可理會某
但索四畔衆契比驗四至昭然及驗前後所斷情偽更
[004-5b]
不能逃又説嘗有一官人斷争田事被其掇了案其官
人却來那穿欵處考出窮理亦只是如此同上○問程子
説一事窮不得别窮一事與延平先生説不同曰程子
是説一項難窮底事延平先生説是窮理之要若平常
遇事此一事不透又理會别一事則終身不長進賀孫
問以類而推曰是從己理會得處推将去如此便不隔
越若逺去尋討則不切於己必大○既是教類推不是窮
盡一事便了履孫○問萬物各具一理而萬理同出一原
[004-6a]
曰釋氏有一月普現一切水一切水月一月攝之語亦
窺見這些道理周子通書只是説這一事道夫○問天地
之所以髙深鬼神之所以幽顯曰天只是氣非獨是髙
只今人在地上便只見如此髙要之他連那地下亦是
天只管轉來旋去天大了故旋得許多渣滓在中間世
間無一箇物事如此大故地如此大地只是氣之渣滓
故厚而深鬼幽神顯鬼隂也神陽也氣之屈者謂之鬼
氣之來者謂之神洋洋然如在其上焄蒿悽愴此百物
[004-6b]
之精也神之著也此即是那𤼵生之精神神者是生底
以至長大故見其顯便是氣之伸者今人謂人之死為
鬼是死後收斂無形無跡不可理會即是那氣之屈者
同上○問觀物察已因見物反求諸己此説亦是程子非
之何也曰此理是天下公共之理人人都一般初無物
我之分如赤子入井皆有怵惕知人如此即知我亦然
不消比並自知○問合内外曰内外未嘗不合自家
知得物之理如此則因其理之自然而應之便見合内
[004-7a]
外之理至草木禽獸亦皆有理草木春生秋殺禽獸好
生惡死仲夏斬陽木仲冬斬隂木皆自順隂陽道理自
家知得萬物均氣同體見生不忍見死聞聲不忍食肉
非其時不伐一木不殺一獸不殺胎不殀夭不覆巢此
便是合内外之道同上○天地之所以髙厚一物之所以
然蓋極大小而言之以明是理之無不在而學問之功
不可一物而有遺爾若其所以用力之地則亦不過讀
書史應事物如前之云爾豈茫然放其心於汗漫紛綸
[004-7b]
不可知之域哉答吳伯豐○一草一木固皆有理然其格之
也亦須有緩急先後之序豈遽以為存心於一草木器
用之間而忽然懸悟也哉答陳齊仲○問理則一而分不同
所謂分莫只是用不同如君之仁臣之敬子之孝父之
慈與國人交之信之類是否曰其體已略不同君臣父
子國人是體仁敬慈孝與信是用問體用皆異曰如此
一片板只是一片板只是一箇道理這一路子恁地去
那一路子恁地去如一所屋只是一箇道理有㕔有堂
[004-8a]
如草木只是一箇道理有桃有李分得愈見不同愈見
理大○問大學中載程子所言致知格物不同曰當
時答問各就其人而言之而今須是合許多不同處來
看作一意為佳人傑○程子謂一草一木皆所當窮又謂
恐如大軍游騎出太逺而無所歸便是此等話説得好
平正不向一邊去○前既説當察物理不可専在性
情至此又言莫若得之於身為尤切皆是互相發處道夫
○立誠意只是實用力所以下立字與經文誠意之説
[004-8b]
不同同上○敬字是徹上徹下之意格物致知乃其間節
次進步處耳答林擇之○須居敬以窮理若不敬則講學又
無安頓處居敬窮理譬如兩足左足行則右足止右足
行則左足止又如物懸空中左抑則右昂右抑則左昂
其實只一事○涵養中自有窮理工夫窮其所養之
理窮理中自有涵養工夫養其所窮之理賀孫○涵養於
未𤼵見之先窮理於已𤼵見之後徳明○方其未𤼵必有
事焉是乃所謂静中之知覺復之所以見天地之心也
[004-9a]
及其已𤼵随事觀省是乃所謂動上求静艮之所以止
其所也然則静中之動非敬其孰能形之動中之静非
敬其孰能察之故曰學者莫若先理會敬敬則自知此
文集○某如今雖便静坐道理自見得未能識得涵養
箇甚徳明○今人将持敬致知來做兩事持敬時只塊然
獨坐更不去思量却是今日持敬明日去格物豈可如
道夫○静中私意横生當以敬為主而深察私意之萌
多為何事就其重處痛加懲窒久之純熟自當見效不
[004-9b]
可計功於旦暮答任伯起○敬則此心不放事事皆從此出
此心至靈細入毫芒纎芥之萌便知便覺六合之外莫
不在此又如古初去今是幾千萬年若此念才𤼵便到
那裏下而方來又不知幾千萬年若此念才𤼵便也到
那裏這箇神明不測至虚至靈是甚次第却不去養他
自旦至暮只管展轉於利欲中都不知覺賀孫○窮理工
夫須銖積寸累工夫到後自然貫通若操存工夫亦豈
能常操其始也操得一霎時旋旋到一食時或有走作
[004-10a]
亦無如之何能常常警覺久後自能常存則自然光明
人傑○性者道之形體道者性之𤼵用處性是那道底
骨子見於行謂之道性是體道是用率性之謂道亦此
○問或問引降衷以下八言亦有序否曰當時只
以古今為次第未有他意也答陳安卿○問或問云天地鬼
神之變鳥獸草木之宜莫不有以知其所當然而不容
已下不容已字如何曰春生秋殺陽開隂閉趲來趲去
自住不得陽極了隂便生隂極了陽便生後面只管來
[004-10b]
相趲如何住得○問飲食之間孰為天理孰為人欲
曰飢而食者天理也要求美味人欲也○五峯胡氏
説極精然却有病者只説得向裏來不曽説得外面所
以語意頗傷急迫蓋致知本是廣大須用説得表裏内
外周徧兼該方得其曰志立乎事物之表敬行乎事物
之内此語極好而曰而知乃可精便有局定氣象他便
要就這裏便精其知殊不知致知之道不如此急迫須
是寛其程限大其度量久久自然通貫他言語只説得
[004-11a]
裏面一邊極精遺了外面一邊所以其規模之大不如
程子且看程子所説今日格一物明日格一物積久自
然貫通此言該内外寛緩不迫有涵泳從容之意所謂
語小天下莫能破語大天下莫能載也○志立乎事
物之表立志便要卓然在這事物之上不論甚麽都不
能奪得他又不恁地細細碎碎這便是志立乎事物之
道夫○李先生涵養得自是别真所謂不為事物所勝
者古人云無疾言遽色他真箇是如此如尋常人出去
[004-11b]
近處必徐行出逺處行必稍急先生出近處也如此出
逺處也如此尋常人呼僮僕呼之一二聲不至則聲必
厲先生呼之不至聲不加於前也又如坐壁間有字某
每常亦須起頭一看若先生則不然方其坐時固不看
也若是欲看則必起就壁下視之其不為事物所勝大
率若此道夫○當時諸公所聞於程子者語意不全或只
聞一時之語或只聞得一邊所以其説多差後來却是
集諸家語録湊起衆説此段工夫方始渾全然則當時
[004-12a]
門人親炙者未為全幸生於先生之後者未為不幸蓋
得見諸家記録全書得以詳考所以其法畢備○或
問中近世大儒温公也推其説者李周翰也必窮物之
理同出於一為格物者吕與叔説也窮理只是尋箇是
處者謝氏説也天下之物不可勝窮然皆備於我非從
外得者楊氏説也今日格一物明日格一物為非程子
之言者尹氏説也物物致察而宛轉歸己者胡文定公
説也即事即物不厭不棄而身親格之者五峯胡氏復
[004-12b]
齋記中語也


  九章或問


  問所引書下一句正合本文而上一句不幾反乎曰爾
惟徳罔小正言其不可小也與此正合壯祖○問先吏部
説有諸己而後求諸人無諸己而後非諸人曰此是説
平常人若自家有諸己又何必求諸人無諸己又何必
非諸人如孔子説躬自厚而薄責於人攻其惡毋攻人
之惡至於大學之説是有天下國家者勢不可以不責
[004-13a]
他然又須自家有諸己然後可以求人之善無諸己然
後可以非人之惡賀孫


  十章或問


  程子曰義之所安即利之所在蓋萬物各得其分便是
利君得其為君臣得其為臣父得其為父子得其為子
何利如之此利字即易所謂利者義之和利便是義之
和處程子當初解得亦未親切不似此語却親切正好
去解利者義之和義初似不和分别後萬物各止其所
[004-13b]
却是和不和生於不義義則無不和和則無不利矣














  四書集義精要卷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