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1h0023 蒙齋中庸講義-宋-袁甫 (master)


[003-1a]
  欽定四庫全書


  䝉齋中庸講義卷三    宋 袁甫 撰


  哀公問政子曰文武之政布在方策其人存則其政舉
其人亡則其政息人道敏政地道敏樹夫政也者蒲盧
也故爲政在人取人以身脩身以道脩道以仁仁者人
也親親爲大義者宜也尊賢爲大親親之殺尊賢之等
禮所生也故君子不可以不脩身思脩身不可以不事
親思事親不可以不知人思知人不可以不知天天下
[003-1b]
之逹道五所以行之者三曰君臣也父子也夫婦也昆
弟也朋友之交也五者天下之逹道也知仁勇三者天
下之逹徳也所以行之者一也或生而知之或學而知
之或困而知之及其知之一也或安而行之或利而行
之或勉強而行之及其成功一也子曰好學近乎知力
行近乎仁知恥近乎勇知斯三者則知所以脩身知所
以脩身則知所以治人知所以治人則知所以治天下
國家矣凡爲天下國家有九經曰脩身也尊賢也親親
[003-2a]
也敬大臣也體羣臣也子庻民也來百工也柔遠人也
懷諸侯也脩身則道立尊賢則不惑親親則諸父昆弟
不怨敬大臣則不眩體羣臣則士之報禮重子庻民則
百姓勸來百工則財用足柔逺人則四方歸之懷諸侯
則天下畏之齊明盛服非禮不動所以脩身也去讒逺
色賤貨而貴徳所以勸賢也尊其位重其禄同其好惡
所以勸親親也官盛任使所以勸大臣也忠信重禄所
以勸士也時使薄斂所以勸百姓也日省月試既禀稱
[003-2b]
事所以勸百工也送往迎來嘉善而矜不能所以柔逺
人也繼絶世舉廢國治亂持危朝聘以時厚往而薄來
所以懷諸侯也凡爲天下國家有九經所以行之者一
也凡事豫則立不豫則廢言前定則不跲事前定則不
困行前定則不疚道前定則不窮在下位不獲乎上民
不可得而治矣獲乎上有道不信乎朋友不獲乎上矣
信乎朋友有道不順乎親不信乎朋友矣順乎親有道
反諸身不誠不順乎親矣誠身有道不明乎善不誠乎
[003-3a]
身矣誠者天之道也誠之者人之道也誠者不勉而中
不思而得從容中道聖人也誠之者擇善而固執之者
也博學之審問之愼思之明辨之篤行之有弗學學之
弗能弗措也有弗問問之弗知弗措也有弗思思之弗
得弗措也有弗辨辨之弗明弗措也有弗行行之弗篤
弗措也人一能之已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
矣雖愚必明雖柔必强


  文武之孝與文武之政一而已矣政在方策可覆視
[003-3b]
也人存者盡人之道如文武是已文武雖亡復有盡
人之道者繼之亡猶存也君子以人治人人皆有君
臣父子兄弟夫婦朋友則順其君臣父子兄弟夫婦
朋友以治之不疾而速不行而至敏莫甚焉以地道
敏樹譬人道敏政可謂妙于形容矣蒲盧蘆葦也蘆
葦易生之物孰生之地之神氣也神氣可聞乎可見
乎以爲可聞可見則神氣果何物耶以爲不可聞見
則蒲盧在目前耳噫逹乎此則知性命矣知中庸矣
[003-4a]
知敏政矣爲政在人盡人道者始可謂之人身與人
非二物取人安得不以身道與身非二物脩身安得
不以道仁與道非二物脩道安得不以仁仁者人也
論語言仁之方未嘗直指仁體言之直指仁體者其
惟此一句乎凡草木五榖芽甲未生已具一隂一陽
矣人之生也負隂抱陽仁即人也申之曰親親爲大
因仁以及義義者宜此者也又申之曰尊賢爲大兩
大字不可輕看至大之中有至㣲者存大包天地㣲
[003-4b]
入無倫故親親非無等差也有隆殺焉尊賢非無區
别也有等級焉品級劑量至纎至悉禮也仁義禮一
原也故曰生生非由外至也在下位不獲乎上民不
可得而治矣註以爲脫簡今從之故君子不可不脩
身接上修身字今試以身體之吾欲脩吾身盍反思
吾之親親果仁乎未乎此所以不可不事親也吾欲
事吾親盍反思吾之尊賢果義乎未乎此所以不可
不知人也人藏其心不可測度若之何而知之曰親
[003-5a]
親之殺尊賢之等皆天命之性也不患不知人患不
知天耳知天當何所用力曰其惟格物致知乎天地
之道其爲物不貳則其生物不測不貳者何物也太
極之妙隂陽具焉兮隂分陽萬物生焉故格物乃可
言致知知隂陽乃可言格物人亦萬物中一物耳明
乎天之隂陽則通之于人凡剛柔緩急輕重雜然不
齊者一隂陽也而知人特餘事耳非特知人也人倫
之中曲折萬變皆不能逃乎隂陽二字孝子之事親
[003-5b]
所以至于天地明察者亦惟通乎此而已大舜之聖
明庻物察人倫亦是物也孔子所謂仁人不過乎物
孝子不過乎物者亦是物也此即所以修身也然則
致知格物之學極而至于知天則知人事親修身無
不該貫嗚呼天命之謂性一語其可不深玩而精講
之哉


  方䇿載文武之政而人則政之精神也人道涵育羣
生猶地道之發育萬物蒲盧易生之物也可謂敏矣
[003-6a]
孰生之地之神氣也敏政者不疾而速不行而至非
神氣爲之乎政之係于人也尚矣取人以身身即人
也脩身以道道即身也修道以仁仁即道也以人訓
仁非兩物也義者宜此亦非兩也謂爲非兩親親尊
賢兩不悖也奚止于兩三千三百各有等殺禮所生
也禮本太一此所以爲一也思脩身不可以不事親
䝉上親親也身者父母之遺體也思事親不可以不
知人䝉上尊賢也天地之性人爲貴也思知人不可
[003-6b]
以不知天知天何也知性也孟子曰知其性則知天
矣知天之隂陽則知人之剛柔知隂陽剛柔則能諭
父母于道而孝可以立身如此則四海之内同一愛
敬綏來動和敏孰加此


  天叙五典通行萬世而人鮮行何也有逹德而後可
以行逹道也知仁勇人人同得故亦謂之逹有德則
道行矣而復繼之曰行之者一豈三德之外别有所
謂一耶噫知者知此者也仁者行此者也勇者强此
[003-7a]
者也知此者誰歟行此者誰歟强此者誰歟非性歟
非天命歟㐲羲之未畫易也未有隂陽之名而健順
之理已函未有剛柔之名而動靜之理已具自伏羲
書之曰一有一則有二有三以至十百千萬皆一也
堯舜禹又名之曰中有中則有上下有四方以至無
窮皆中也子思得吾夫子之的傳曰喜怒哀樂之未
發謂之中曰至誠之道誠即中也即一也即天命之
性也誠可以實言乎曰實固誠也而未足以盡誠誠
[003-7b]
無對也而實則有虛爲對矣離之中虛坎之中實皆
誠也實對虛而誠則包虛實而無與爲對也是故太
極無對性無對道無對中無對誠無對無對即一也
一乃萬之宗也無對乃有對之宗也知有三聖人一
性湛然與太虛同故曰生知彼學而知困而知者一
日通徹無間則猶聖心之湛然太虛也故曰及其知
之一也行亦有三聖人純純皜皜從容中道故曰安
行彼利而行勉而行者一日如至其家則猶聖人之
[003-8a]
從容中道也故曰及其成功一也此論知行而知仁
勇三德益明猶以為未也又以好學力行知耻指示
學者入德之門學而知味于知最近行而不倦于仁
最近耻不若人于勇最近知斯三者則得所以用力
之方故脩身治人治天下國家舉不出此嗚呼反覆
此章吾夫子直以聖人之事望學者慮學者以聖人
爲終不可及故指示之曰患不學爾患不勉爾果能
奮發磨勵其歸則一又教之曰用力之要當自近始
[003-8b]
學者一聞此訓醉而醒夢而覺踴躍直前擔荷兹事
蚤夜黽勉弗得弗措使吾身與是書為一即知也即仁
也即勇也不然良醫畀以起死之藥疑而不肯服奈
之何哉


  五典天下所通行知仁勇天下所同得故皆曰逹至
哉逹乎天地之元隂陽之交鬼神之會洋洋如也淵
淵浩浩如也吾于是觀逹焉于是觀中庸焉于是觀
性命焉故曰所以行之者一一萬之宗而無與爲對
[003-9a]
者也是故太極無對性無對道無對中無對誠無對
無對即一也一而二非對乎曰一而二二而三以至
十百千萬皆一也無對則有對在其中矣知有三生
知者性之也湛然太虛也學焉困焉者一日通徹無
間則亦可與生知者等故曰及其知之一也行亦有
三安行者性之也坦然大路也利焉勉焉者一日如
至其家則亦可與安行者等故曰及其成功一也學
者欲造此一乎當自近始學而知味近知行而不倦
[003-9b]
近仁恥不若人近勇&KR0704近則非二物矣豈獨脩身哉
治人治天下國家可也何也一人之性千萬人之性
也雖有清濁厚薄之不齊而炯然不可亂者則一也
經常也萬世常行也九經論修身尊賢親親與上文
相貫上文先親親而後尊賢上恩也此先尊賢而後
親親上德也各有攸當也大臣以敬言體貌貴隆也
羣臣以體言情意貴親也各有義也庻民視之如子
百工則來之而已末不勝本也諸侯近于遠人今先
[003-10a]
遠人而後諸侯柔逺能邇也九經必始于身身也者
其親親尊賢之標準大臣羣臣之表儀庻民百工之
宗主而諸侯逺人之所觀瞻乎道立云者以人治人
人道于是乎立也又得賢人爲輔則所立愈不惑矣
然後施諸家則親愛洽而諸父昆弟之怨消矣用諸
朝廷則君臣不疑而明良之歌作矣羣下歸美而天
保之雅興矣推諸天下則仁化流行而勸相之俗成
矣農末相資而貨財之源裕矣逹諸遠方則四夷慕
[003-10b]
義而中國尊矣庻邦丕享而德威昭矣子思既言明
效大驗如此又從而敷繹之使夫人知九者之經無
一而非中庸也禮本于太一而獨以齊明盛服爲言
衣服非粗淺太一非㣲妙也上衣下裳精義入神也
非禮勿動寂然感通也此中庸之見于修身者也是
非不兩立邪正不兩大聽讒者必不聽忠好色者必
不好德重利者必不重義故必去讒必逺色必賤貨
則純于天理而邪不干正矣此中庸之見于勸賢者
[003-11a]
也人情不甚相逺也貴為天子富有四海而我之昆弟
諸父不豐其禄位其謂我何哉然祿位可豐也而好惡
不可私遵道循義衆所好也亦昆弟諸父之所同好也
怙勢作威衆所惡也亦昆弟諸父之所同惡也不徇其
私情之好惡而一順其公心之好惡是之謂同夫然後
恩不掩義義不廢恩而親愛可長乆矣此中庸之見扵
勸親親者也官盛任使則為屬者各分其職而為長者
不必親細務之勞忠信重禄則不但君臣相與以誠而
[003-11b]
又為士大夫養亷之地此中庸所以為大臣羣臣勸也
時使薄斂既使之有餘力又使之有餘財施於農民者
寜過扵優也日省月試固不可屯其膏亦不必濫其賞
施於末技者亦惟其稱也此中庸之所以為百姓百工
勸也來不拒去不追其善也可嘉故不殞厥問其不善
也可矜故不殄厥愠一以撫柔之道待之未甞以中國之
禮繩之也廢絶者存之危亂者扶之朝聘之禮四時行
焉厚往者萬福攸同薄來者不寳逺物所以曲盡夫時
[003-12a]
義之宜者蓋不敢以遠人例視之也此又中庸之見
于柔遠人懷諸侯者也自修身以下止有逺人諸侯
不用勸字餘六條皆曰勸味此一字而聖人之心可
見焉又發明之曰所以行之者一一者何性是也率
性則經正而庻民興矣不然則拂其天而人欲肆行
曰吾有術以駕馭斯世經可無用也幾何而不率天
下之人爲禽獸耶吁儒者學爲世用經之一字其可
不精講乎


[003-12b]
  齊明盛服非禮不動所以修身也又曰君子動而世
爲天下道孟子曰動容周旋中禮者盛德之至也夫
論君子之德必觀其動者何哉人心之動最于動容
而見也易曰幾者動之㣲㣲之一字厥㫖深矣一起
居出入動之㣲也一歩趨坐立動之㣲也一俛伏拜
興動之㣲也一交際酧酢動之㣲也人心本寂然不
動而感物則不能不動其動也常于幾㣲而驗之凡
顯設于宗廟朝廷之上者即其積習于居處燕閒之
[003-13a]
時者也發見于大賓大客之前者即其伏藏于屋漏
闇室之内者也故詩之美刺每于容貌之間覘人之
得失而左氏所載凡禍福休咎亦每于是占焉豈非
一動之頃皆其中心之所形見而吉凶悔吝之生乎
動者有非偶然之故耶動非一端而皆歸于禮以禮
而動則威儀容止無徃而不合于道不以禮而動則
進退周旋無適不違乎理禮者天理之自然毫釐不
可加損者也顔子問仁之目夫子告之以非禮勿動
[003-13b]
而大壯之象亦曰君子以非禮勿履履必以禮而後
爲壯動必以禮而後爲仁禮之&KR0704于修身盖若此雖
然中庸論修身以禮而必先之曰齊明盛服何也服
身之章也而所以稱是服者則以其有齊明之德也
齊明二字義則一爾齊者必明明者必齊記曰齊者
精明之至也然後可以交于神明也齊戒精明之德
寓見于身章服飾之間然豈獨服而已哉紘綖冕弁
以爲首容佩玉衡牙以爲行容鍚鸞和鈐以爲升車
[003-14a]
之容璧琮圭璋以爲祭祀之容登降揖遜折旋俯仰
莫不各有其容衰絰則有哀戚之容甲胃則有不可
犯之容若是者豈徒外貌云乎哉皆齊戒精明之德
所發見也齊戒精明即吾之本心也故方其未動也
吾亦不知其所以然及其既動也吾亦烏可得而已
吾惟周旋乎禮之内而不敢少越乎禮之外至于和
順積而英華發仁義充而生色盎黄中通而四支暢
何徃而非禮哉每觀檀弓載將軍文子之䘮既除䘮
[003-14b]
而越人來弔主人深衣練冠待于廟垂涕洟夫服除
而受弔其爲禮亦難矣哀甚則太過不哀則不及今
深衣練冠服有禮也待于廟位有禮也垂涕洟容有
禮也故子游嘆息曰將軍文氏之子其合矣乎亡于
禮者之禮也其動也中合何所合中何所中于此可
以觀禮矣禮雖亡而義可起以義起禮故動無不中
其中也固未可以語動容周旋中禮之盛德然其爲
中則一也一動之中中也無一動之不中亦中也兹
[003-15a]
所以見禮之無不在也如以一動之中不足以言中
則禮之周流于事物間者亦狹矣是故聖人之禮即
常人之禮也由一動之中而至于無一動之不中斯
所以爲聖人也已而豈他有髙妙奥深竒特之事哉
乃若曾子子貢修容之事則吾有疑焉何疑爾疑記
禮者指爲盡飾之道似未足以究曾子之心也夫容
非可修也尤非可飾也記者徒見入廐之後閽人辟
焉渉内霤卿大夫辟焉以國君之尊猶降一等而揖
[003-15b]
焉則以爲曾子何以感人悟物其速如此意者修飾
容貌而然耶嗚呼使容而可修可飾也則子貢固已
修之飾之矣何爲閽人卒辭子貢而辟曽子也然則
曾子所以能感動人物者何歟曰曾子三省之功盖
于是騐焉容之發也是動也心之省也是不動也入
廐之時謂之省則可而謂之修飾則差矣曾子平生
工夫專在省察故其將死也曰動容貌斯逺暴慢矣
正顔色斯近信矣出辭氣斯逺鄙倍矣此與易簀戰
[003-16a]
兢之語同一原也而或者乃謂容貌顔色辭氣爲末
戰兢臨深履薄為本此何足以語道哉曾子唯一貫
之妙其得力正在此此可與心通黙識者言膠紙上
之語者不能進此也甚矣人心之動至可畏也彼懷
姦以惑人飾詐以欺世若所謂象恭滔天足恭可耻
令色鮮仁色厲内荏者此固不止于動心而已至于
驕者易溢華者易落怒者易悻狂者易躁欝者易慘
悔者易沮慙者易泚一念之動已不能揜于容顔之
[003-16b]
間人之視已如見肺肝吁可畏哉子路孔門髙弟也
聞乘桴則喜圍陳蔡則愠外境一移内心即動自子
路尚爾况其他乎然亦有資禀寛容深而莫測者子
文三仕爲令尹無喜色三已之無愠色喜愠不形於
顔面此非學力之不動也天資之不動也乃若聖人
之不動又豈子文軰所能窺其門墻哉喜怒哀樂之
未發謂之中發而皆中節謂之和未發者何也禮也
中節者何也亦禮也動即不動不動即動慟哭於顔
[003-17a]
淵之死出涕於館人之䘮若動而實不動也莞爾於
武城之弦歌喟然於曾㸃之舍瑟若動而實不動也
迅雷風烈必變恐懼修省之義也而有盛饌亦變色
而作則雖一飲食之㣲亦惕然如天變之臨若動而
實不動也式負版者致敬民數之義也而凶服者亦
式之則雖一遇哀之項亦凛然如大祭之承若動而
實不動也鞠躬於執圭而愉愉於私覿屛氣於升堂
而怡怡於降堦斯須之暫變化不居若動而實不動
[003-17b]
也色斯舉矣翔而後集寄興於山梁之雉負手曳杖
消揺於門感傷於兩楹之夢或語或歌隨時而變若
動而實不動也故門弟子記夫子動容周旋中禮而
曰温而厲威而不猛恭而安人見其爲夫子之動容
而不知其爲夫子之禮也諾陽貨見南子行乎季孫
三月不違人見其爲夫子之動容而不知其爲夫子
之禮也吾又嘗觀夫子之誨學者以禮矣曰知及曰
仁守曰莊以涖之言之次序有深意焉盖世有聪逹
[003-18a]
之人而秉德或未粹是知及而未能仁守也亦有秉
德己粹而臨民或太簡是仁守而未能莊涖也知而
守以仁仁而加以莊可謂盡美矣又申之曰動之不
以禮未善也嗚呼禮豈可以易言哉動豈易以合禮
哉禮次于知仁莊之後固教學者以禮也乃敎學者
以動也莅民非動乎曰涖民動之一端也而動非止
于涖民也大傳曰天下之動貞夫一者也几動于吾
身者孰非動哉天下之動與吾身之動又豈有二哉
[003-18b]
天不言而四時行百物生皆天之動也地載神氣風
霆流形庻物露生皆地之動也人之一身頭圜象天
足方象地外之四肢内之五臟皆與隂陽相爲流通
故易之八卦爲首爲腹爲足爲股爲耳爲目爲手爲
口於以見隂陽竒耦之畫未嘗不與吾身相應六爻
之動即吾身之動吾身之動即天下之動天下之動
即天地隂陽之動而非有二也兹其所謂貞夫一者
乎大傳又曰聖人有以見天下之動而觀其會通以
[003-19a]
行其典禮夫行典禮而先之曰見天下之動斯動也
即禮也非禮之外别有所謂動也書曰天秩有禮自
我五禮有庸哉庸用也中庸曰優優大哉禮儀三百
威儀三千待其人而後行禮若何而用禮若何而行
逹于見天下之動則可以用禮可以行禮矣逹於天
地隂陽之動即吾身之動吾身之動即天下之動則
可以用禮可以行禮矣逹於貞夫一之㫖則可以用
禮可以行禮矣嗚呼不至於此則雖知及仁守雖莊
[003-19b]
以涖之聖人猶有不滿之意故曰未善也禮豈可以
易言哉動豈易於合禮哉嗚呼知易則知禮矣
凡事者所該廣矣精粗細大皆是也豫則立前定則
立也言未出而前定事未形而前定行未著而前定
未出未形未著是喜怒哀樂未發也是不睹不聞也
可以觀中焉觀誠焉觀性焉道前定何也正謂中也
誠也性也亘古常定無終窮也言行事亦道也學者
用力之要何先曰謹獨何謂豫非安排較計之謂也
[003-20a]
誠立自然前定也安排軟計者臨事未必不顛錯則
不可以言定矣誠立而前定者精當而不差從容而
不亂如是而言矢口而言可也擬之而後言亦可也
如是而行直已而行可也議之而後動亦可也事也
道也亦莫不然此所以不跲不困不疚不窮也此之
謂豫此之謂前定先覺而非逆詐也中節而非臆中
也鏡中萬象非將迎也大明當空非私照也或曰道
與三者並列爲四何歟曰言行事固皆道也而道不
[003-20b]
止於言行事也天地之間有形無形有聲無聲何可
究詰何可限量故包之曰道則無不該矣三才皆道
也鬼神亦道也萬物亦道也皆中庸也即性命也
諌行言聽而後膏澤下於民苟不得乎君則民何以
被其澤所謂獲者非謂以非道悦其上也有道之獲
無求於上也朋友信之則上自信之矣朋友亦非以
私情相信也信道也以道相信者淡以成以私相信
者甘以壞二者固相反也何以取信於朋友實行素
[003-21a]
修也何謂實行孝是也何謂孝誠是也何謂誠天命
之性也洞洞屬屬如執玉奉盈聽于無聲視于無形
孝子之誠天性也夫至於誠極矣而又曰明善何歟
本無誠之名也但有純質而已但無偽妄而已於是
强名之曰誠尚慮人之未逹也又强名之曰善言誠
則渾渾如也言善則渾渾者愈昭昭矣而又强名之
曰明故誠身必自明善始善何待明有似善而實非
善者楊墨之仁義鄉原之忠信不可不明也既論明
[003-21b]
善誠身之道遂究極天人而言之誠者天之道其不
勉不思之聖人乎何謂不勉勉以不勉也何謂不思
思以不思也是謂從容中道是謂誠誠之者必明善
然後能誠身一性本明有意斯昏意泯欲消炯炯自
若惟明乃能擇善惟明乃能固執明者所以造乎誠
者也此章亦慮學者以天道爲髙逺以聖人爲不可
幾及遂敎之曰患不擇善爾忠不固執爾果使精明
剛健曰聖曰天其則不逺噫奈之何而不自勉乎自
[003-22a]
勉當如何下文所叙是也學何所學問何所問思何
所思辨何所辨行何所行曰盈宇宙之間皆性命也
皆中庸也皆誠也而皆偹於我學者學此也博非不
約惟博斯守約矣問亦問此懼其猶有未精故問不
可不審思亦思此懼其猶或易差故思不可不謹辨
亦辨此懼其猶或疑似故辨之不可不明行亦行此
懼其猶或偷惰故行之不可不篤五者最&KR0704於學者
之身皆當精擇而固執之學問思辨既知所擇而其
[003-22b]
行也㣲差則亦不足以言擇矣篤行雖已堅固而學
問思辨一或少息則亦不足以言固矣故所貴乎誠之
者無時而可已也已則措不措是不已也今之學者
未識性命是以未識中庸學問思辨行一有未善則
措之而不復加勉是所謂畫也是所謂棄暴也是所
謂弗可雕弗可杇也至於此則他人何所用力乎有
能豁然而省憤然而作奮大勇立大志學不得則弗
措問不知則弗措思不得則弗措辨不明則弗措行
[003-23a]
不至則勿措弗措在我不屬他人弗措即舉舉則不
難進雖有序不退即進成雖有漸不虧即成好如好
色信如金石志正如射期于必中心競如敵務在必
克果能是始可謂百倍其力矣始可以明其愚强其
柔矣始可以言誠之者矣


  治民自獲上始獲乃有道之獲非諂事也獲上自信
友始信乃有道之信非利合也信友自順親始順乃
有道之順非苟從也順親自誠身始誠即道也誠身
[003-23b]
自明善始明則誠矣誠者天之道也不勉不思從容
中道是也生知安行者也誠之者人之道也擇善固
執是也學知困知利行勉行者也何謂誠性是也釋
者以實訓誠然有實則有虛坎中實離中虛中實誠
也中虛亦誠也孟子言充實之謂美未大且化也誠
則化矣故實之一字未足以盡誠善論誠者其惟求
諸性乎性即中也太極也人人所固有也博學審問
慎思明辨以精擇之篤行以固執之此皆率性而求
[003-24a]
盡乎誠者也學勿能勿措問弗知弗措思弗得弗措
辨弗明弗措行弗篤弗措誠也不誠則措矣百倍其
力弗措也措則非誠矣果能此道愚必可明柔必可
强盖氣禀雖有清濁厚薄之不齊而一性之靈大抵
相近而無有不善患不力于誠耳既能弗措則變化
氣質以復性命之正乃必然之理也


  自誠明謂之性自明誠謂之敎誠則明矣明則誠矣


  誠者天命之性也誠不可傳可傳者明明即性也不
[003-24b]
在誠外也卓彼先覺自誠自明不勉不思何其從容
中非爾力得非可能此性之之事也至於設敎以敎
人則又當自明而誠如上文博學審問慎思明辨篤
行皆所以明此性也此敎之之事也敎將以明性性
明則誠至誠至則與性之者一也故下文申言之曰
誠則明矣明則誠矣正以見敎者之誠與性者之誠
無以異也


  自誠明謂之性太極分隂陽渾渾者自昭昭也性之
[003-25a]
者也自明誠謂之敎隂陽一太極昭昭者亦渾渾也
由敎而入也敎亦性也故曰誠則明矣明則誠矣


  唯天下至誠爲能盡其性能盡其性則能盡人之性能
盡人之性則能盡物之性能盡物之性則可以贊天地
之化育可以贊天地之化育則可以與天地參矣其次
致曲曲能有誠誠則形形則著著則明明則動動則變
變則化唯天下至誠爲能化


  誠之上加一至字猶言至德至神所以極形容之妙
[003-25b]
也唯天下至誠爲能盡其性非曰以誠盡性之謂也
本有此性則本有此誠非自外來也不雜人僞順乎
天則斯其爲盡性而己矣有毫髪之未純不足以言
盡有毫髪之未明不足以言盡所貴乎聖人者全之
盡之而無少虧欠者也是性也非獨已有之人皆有
之物皆有之同此一誠也顙泚於親之不葬非爲人
泚也揜不善於見君子之時誠諸中者也非性然耶
故凡具此性者皆有此誠特爲妄所蔽耳妄去則誠
[003-26a]
存一反手之間耳聖人察乎此故必收養之而勿使
失性必保合之而各正性命是所謂盡人之性也雖
然謂人同此誠可也謂物亦同此誠不已過乎吁盈
宇宙之間皆物也大莫大於天地誠也所謂爲物不
貳是也㣲莫㣲於一毫誠也所謂德輶如毛是也然
則一毫之㣲尚有誠而况合萬有乎萬有非多一毫
非寡也皆誠也皆性也聖人輔萬物之自然山者不
使居川渚者不使居中原與凡山澤虞衡皆有厲禁
[003-26b]
正所以盡其性也皆誠也贊化育參天地説者以爲
盡性之功用殊不知盡天命之性則化育己行乎其
中非别有所謂贊化育之事也天地不出吾性分之
内非别有所謂參天地之妙也一誠而已矣其次致
曲曲能有誠人之生也直安有所謂曲哉曰有直必
有曲無曲是無誠也惟曲乃能有誠也然而謂之其
次何也曰此誠之者也所以次于誠也致云者精求
宻察無所不極其至也世人不逹此誠之妙以渾然
[003-27a]
質直爲誠而不知燦然明備之爲誠也以至一不變
爲誠而不知惟變所適之爲誠也以寂然靜止爲誠
而不知洋洋發生之爲誠也故申言之曰誠則形形
則著著則明明則動動則變變則化嗚呼以形著明
動變化而論誠非洞逹天人性命之奥深造中庸誠
一之境豈能至是哉又繼之曰唯天下至誠爲能化
然則曲能有誠及其變化則與至誠能化者無以異
也一中庸也一性命也學者讀此章當涵泳致曲之
[003-27b]
㫖而體之於身則得其所謂自明而誠者庻乎謹獨
擇善而知所用力之地矣


  誠之至者性無不盡性者何也天命之謂性氣理具
焉孟子曰形色天性蓋天命人以形色而性未嘗離
也記曰大凡生於天地之間者皆曰命人物之生隨
所禀賦有純於清且厚者焉有純於濁且薄者焉有
混清濁厚薄者焉宜若甚不同也精而言之則得其
清矣然清反鄰於薄得其濁矣然濁反鄰於厚又何
[003-28a]
其不甚相逺也故孔子曰性相近孟子曰性善大惟
其近且善也故好惡趨舍人所同也而物亦同君臣
父子人所同也而物亦或同孝養祭享人所同也而
物亦或同夫其所以有是靈明不昧者皆天命之性
也天生聖哲出爲人物之宗主則窮理盡性至命非
天下之至誠者不能經傳所載曰成性節性彌性養
性云者是所以盡已之性也至於克綏之而若有常
性牧養之而勿使失性保合之而各正性命則又所
[003-28b]
以盡人物之性也是性也本無已與人物之别也人
人有太極物物具大極人物之太極即我之太極太
極在我則化育已行乎其中非别有所謂贊化育之
事也天地不出吾性分之内非别有所謂參天地之
妙也一言以蔽之曰至誠而已其次致曲曲能有誠
謂誠之者次於至誠也致者推而極之也人之生也
直安有所謂曲哉曲猶曲禮之曲也曲乃所以爲誠
也誠者充滿周徧無乎不在質誠也文亦誠也顯誠
[003-29a]
也㣲亦誠也止誠也行亦誠也常誠也變亦誠也故
申言形著明動變化而斷之曰唯天下至誠爲能化
然則曲能有誠及其變也則與至誠能化者無以異
也何也一性命也


  至誠之道可以前知國家將興必有禎祥國家將亡必
有妖孽見乎蓍龜動乎四體禍福將至善必先知之不
善必先知之故至誠如神


  上章之前定此章之前知一也誠之所至自神自明
[003-29b]
何幽不格何㣲不燭書所謂一日二日萬幾易所謂
幾者動之㣲幾有善有惡善惡之幾即興亡之幾也
故不待升平隆盛而後謂之興不待極敝大壞而後
謂之亡味將之一字㣲有兆眹故謂之將人未覺其
興亡而至誠者則知其將興將亡彼未覺者只縁此
心昏昏所以不識善否之幾誠者清明在躬志氣如
神嗜欲將至有開必先真如天之將雨騐於山川之
雲所謂見乎蓍龜動乎四體精神氣象自有感觸禍
[003-30a]
福將至善必先知之不善必先知之所以考其善不
善者誠與不誠耳合於誠者謂之善善即祥也即其
所由興之萌也悖於誠者謂之不善不善即妖也即
其所由亡之兆也至誠如神誠即神也非誠之外别
有所謂神也然則將亡者可轉爲興乎曰患不誠耳
夫苟至誠則幾之將然者皆在吾神明變化之中矣
此之謂自作元命誠之所至自神自明㣲有兆眹謂
之將國之興亡人未之覺也惟至誠者於妖祥幾㣲
[003-30b]
之間已知其將焉見蓍龜動四體精神氣象孰得而
揜之禍福天也善不善人也將而先知者一性之靈
炯然於天命流行之中者不可誣也然則將亡者可
轉爲興乎曰患不誠耳誠則皆在吾闔闢變化中矣
故曰如神誠外無神神外無誠


  天道之神所以能體物者誠一之至未始離於物
也至誠與天道相似故神神而明之所謂格物也
物格而無不明則善不善之將然者無所潜於隱
[003-31a]
伏矣








[003-31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