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1h0020 論語意原-宋-鄭汝諧 (master)


[001-1a]
  欽定四庫全書


  論語意原巻一


  宋 鄭汝諧 撰


  學而第一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説乎有朋自逺方來不亦樂乎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此數語盖孔門入道之要故以為首章古人之學必
有入處於所入處而用力焉是之謂習顔子之克己
[001-1b]
曽子之三省皆習也習曰時習非曰無時不習也當
其可之謂時也譬之嬰孩其始無一能焉已而學言
則能言也已而學歩則能步也已而學揖遜學數與
方名又皆能也每進一等則一時也其進之之時豈
不大可説乎學者日知其所亡月無忘其所能其知
也其能也果何物哉皆習之而有得也所説在我非
外慕也在遠之朋何自而來耶一氣生春萬物潛動
水必流濕火必就燥志氣之合相與涵泳於太和之
[001-2a]
中其樂顧可量哉至此則舉天下之物不足昜吾之
樂人之知不知於我無分毫損益也猶之八珍之美
雖食焉而後知味彼不我知者盖未嘗食也以其未
嘗食而愠其不知味豈理也哉三千之子所以依依
於洙泗之上雖患難窮困不肯舍去者蓋深造此境
熟知此味也


  有子曰其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鮮矣不好犯上而
好作亂者未之有也


[001-2b]
  周衰之時天理絶滅視犯上作亂之事如蹈袵席然
此其禍何自而生哉生於本心之亡也有子推本而
言之曰使其孝弟烏能犯上苟不犯上烏能作亂傷
之之辭也


  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
道難名也仁可見也故先之以道又申之以仁也仁
道至大孝弟乃仁中之一事爾然聖賢之教人必自
近者始教之以道與仁彼不知何者為道何者為仁
[001-3a]
惟告之以孝弟皆知所自入矣孟子又慮為孝弟者
無所入乃指疾徐之行以誘之其言愈近其理愈切
聖賢立教之意其至矣乎


  子曰巧言令色鮮矣仁


  仁者人心之天也不仁者以偽滅天下剛毅木訥何
以近仁其本心存也巧言令色何以鮮仁去本心逺
矣聖人察其外之所以異而知其中之所存曰鮮曰
近有是理也不敢必以其外而㫁其内也


[001-3b]
  曽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
不信乎傳不習乎


  為人而謀忠乃在我交乎朋友信乃在我傳業於人
習乃在我凡與物接者皆以省諸身合彼已之道也
執柯伐柯睨而視之猶以為逺者二之也以其成已
者而成物一之也三省至矣故以一貫語之三省者
用力之地一貫者悟入之時古人之學其始卒皆可
攷也


[001-4a]
  子曰道千乗之國敬事而信節用而愛人使民以時
道猶大路也謂其必出於此也


  子曰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汎愛衆而親仁行有
餘力則以學文


  學有本有文世之為子弟與父兄之教子弟者皆文
也非本也能言則學應對之文少長則學進趨之文
成童舞勺文也數與方名亦文也進而至於誦詩讀
書習禮閲樂無非文也文固不可不學其本則固有
[001-4b]
在矣孝弟謹信博愛親仁所以為賢君子者者皆自
此出必學乎此以其餘閒之力而學文是之謂務本


  子學曰賢賢昜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與
朋友交言而有信雖曰未學吾必謂之學矣


  味此數語乃誠慤篤實者之為也凡天資之美者學
以進之其不美者學以化之以誠慤篤實之資而行
於君臣父子朋友之間不學固不害其美學焉則可
進於光明盛大之域子夏之言非教人以不必學也
[001-5a]
言為學之本在是


  子曰君子不重則不威學則不固主忠信無友不如已
者過則勿憚改


  主忠信尊徳性也擇友以輔之改過以成之内外交
相養之道


  曽子曰慎終追逺民徳歸厚矣


  子禽問於子貢曰夫子至於是邦也必聞其政求之與
抑與之與子貢曰夫子温良恭儉譲以得之夫子之求
[001-5b]
之也其諸異乎人之求之與


  天理之在人心未始亡也利欲惑之則忘其初矣列
國之諸侯非必人人為嵬瑣為檮杌也乍見聖人盛
徳之容其誰不欲與之謀其政乎惟其道大莫能容
是以始雖謀之終必棄之當夫子皇皇於七十二國
豈可謂無所求也哉然夫子之求非衆人之求也求
行吾道以澤天下爾


  子曰父在觀其志父沒觀其行三年無改於父之道可
[001-6a]
謂孝矣


  觀字微㫖也宜深味之若曰從其志述其行則不可
為通訓矣禹不遵治水之績蔡仲不免於率徳改行
父有争子然後不䧟于不義曰觀其志觀其行人子
當以心體之雖有可改者三年居䘮之時未可遽改
所以立萬世之法


  有子曰禮之用和為貴先王之道斯為美小大由之有
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禮節之亦不可行也


[001-6b]
  禮之體至敬而其用貴和先王之道以斯為美事無
小大皆由此道也其有所不行者以其一於和而不
以禮節之是以不可行也下言亦不可行乃申言上
文有所不行也


  有子曰信近於義言可復也恭近於禮逺恥辱也因不
失其親亦可宗也


  此一節明近似者昜以差也言貴於信行貴於恭學
貴於有所因三者皆正理然不可不謹其差也信者
[001-7a]
守其必然義則權其可否信不近義則其信差矣其
言不可復也恭者一於卑遜禮則稱物平施恭不近
禮則其恭差矣必至於自取辱也因者因於人親者
親切也孟子之學因於子思子思之學因於曽子因
而不失其親也莊周之學因於田子方子方之學因
於子夏因而失其親也莊周之學傳之而弊孟子之
學萬世可宗差與不差之間也


  子曰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於事而慎於言就有
[001-7b]
道而正焉可謂好學也已


  子貢曰貧而無謟富而無驕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貧而
樂富而好禮者也子貢曰詩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
斯之謂與子曰賜也始可與言詩已矣告諸往而知來


  切磋琢磨學問之事也苟非學問則所樂者何事所
好者何禮此子貢能知其所自來也


  子曰不患人之不已知患不知人也


[001-8a]
  為政第二


  子曰為政以徳譬如北辰居其所而衆星共之


  居中不動而衆星共之然後見北辰之尊在上無為
而天下歸之然後見聖人之徳以心感心坐制羣動
徳之為用大矣哉


  子曰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


  刪詩㫁之以此案小爾雅蔽㫁也書經所用蔽字多作㫁觧如惟先蔽志丕蔽要囚之蔽
皆㫁義也


[001-8b]
  子曰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道之以徳齊之
以禮有恥且格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
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踰矩


  論聖人者皆曰不思而得不勉而中從容中道此成
聖之事所以成聖者未有不由學以進也然人之質
有上下昏明之異故其進有遲速分量之殊所以必
資於學者則一也彼愚而不學者失其本心其少也
[001-9a]
昧而無知其壯也剛而多欲其老也耄而貪得終身
行於血氣之中泯焉而後已其有志於學者則以天
理而勝人欲或有所未能勝於是有作輟焉有間㫁
焉其上好學若顔子者人欲雖消天理雖復猶未至
於從容而中也惟聖人心地明白自志學至於從心
皆能次第言之至於不踰矩則與天為一無適而非
天也是謂自誠而明是謂至誠無息是謂誠亦不已
舍是而論生知非知聖人者也


[001-9b]
  孟懿子問孝子曰無違樊遲御子告之曰孟孫問孝於
我我對曰無違樊遲曰何謂也子曰生事之以禮死𦵏
之以禮祭之以禮孟武伯問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憂
子游問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謂能養至於犬馬皆能有
養不敬何以别乎子夏問孝子曰色難有事弟子服其
勞有酒食先生饌曽是以為孝乎


  懿子僖子之子也昭公反自楚僖子以不能相禮為
病乃講學之其將死也召其大夫屬懿子於孔子使
[001-10a]
事之而學禮焉懿子以孝為問答之以無違懿子不
復致疑者謂夫子教之以無違其父之命而學禮也
然聖人之意不止於是故以無違之㫖吿於樊遲使
之終其身不忘其親也亦使學者知無違之旨非謂
惟父令之從也孟武伯懿子之子也彼以其父學於
聖人亦從而問孝焉武伯欲圉馬於成成宰公孫宿
曰孟孫為成之病不圉馬焉武伯怒襲成成有司使
武伯鞭之懿子之卒成人奔䘮弗内即此觀之武伯
[001-10b]
貽憂於其親可知矣推此二事則知吿子㳺子夏者
無非中其事親之失也


  子曰吾與回言終日不違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發
回也不愚


  顔子見其堅髙見其前後見其所立卓爾不言之際
猶有所覺問言而觧尚何俟於辨問乎


  子曰視其所以觀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


[001-11a]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至理藏於人心猶淵泉也濬之而益深導之而必逹
汨之以塵土則洿溷而已故者昔之所得也新者今
之所見也以昔之所得者紬繹之温習之而今之所
見者又日新焉在我者有所覺斯可以覺他人也


  子曰君子不器


  子貢問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後從之


  不徒言焉而踐其實則君子之名從之


[001-11b]
  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疑似之際必深辨之驕㤗和同皆此意也


  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子曰攻乎異端斯害也已


  聖人之所辨者疑似而已若異端之於吾道如黒白
如東西夫人皆知之何必攻也後世好與釋老辨者
葢未識聖人之心也


  子曰由誨女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001-12a]
或聞而知之或見而知之聞見未為得也知之而後
有得也道猶嘉肴也食焉則知其味得之聞見者皆
未食也子路失之過取故告之


  子張學干祿子曰多聞闕疑慎言其餘則寡尤多見闕
殆慎行其餘則寡悔言寡尤行寡悔祿在其中矣


  耕也餒在其中耕豈期於餒哉學也祿在其中學豈
期於祿哉曰在其中所以平其心也子張堂堂色莊
志在務外不致詳於言行之際則多聞多見秪以為
[001-12b]
累爾飲食陳於吾前必擇其可食而食焉不擇而食
病之階也言行非必得禄也因其問祿以是救其失
焉爾


  哀公問曰何為則民服孔子對曰舉直錯諸枉則民服
舉枉錯諸直則民不服


  季康子問使民敬忠以勸如之何子曰臨之以莊則敬
孝慈則忠舉善而教不能則勸


  澄源正本聖賢之事季康子何足以知此聖人之言
[001-13a]
不為人貶也


  或謂孔子曰子奚不為政子曰書云孝乎惟孝友於兄
弟施於有政是亦為政奚其為為政


  子曰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大車無輗小車無軏其何
以行之哉


  信存於吾心至隠微也而交於天下者在是信非惟
信其言也有一不誠於吾心則非信矣


  子張問十世可知也子曰殷因於夏禮所損益可知也
[001-13b]
周因於殷禮所損益可知也其或繼周者雖百世可知


  以十世為問問其事也百世可知者言其理也使子
張能悟此理則知所問之失矣


  子曰非其鬼而祭之謟也見義不為無勇也


  二者之心所屈則一


  八佾第三


  春秋之辭有微有顯有婉有直觸於心者有輕重故
[001-14a]
見於辭者有淺深天之為怒也有疾風有驟雨有雷
霆其為物不同其為怒則一八佾一篇無非傷權臣
之僭竊痛名分之紊亂其言與春秋相表裏有疾之
之辭有鄙之之辭有斥之之辭有痛之之辭百世之
下誦其言遡其心猶見其凛凛乎不可犯當時之亂
臣賊子聞之而不知懼可見天理之絶滅也


  孔子謂季氏八佾舞於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天子之禮樂作於前偃然不以動其心不忍之心滅
[001-14b]
矣疾之也


  三家者以雍徹子曰相維辟公天子穆穆奚取於三家
之堂


  是詩指天子辟公而言夫人知其不當用而三家者
用之其愚甚矣直曰奚取於三家之堂斥之也


  子曰仁而不仁如禮何人而不仁如樂何


  仁人心也禮樂之𧺫本於人心也不仁則陵犯乖爭
無所不有尚何取於禮樂乎鄙之也


[001-15a]
  林放問禮之本子曰大哉問禮與其奢也寜儉喪與其
昜也寜戚


  禮之有本末猶之形影源流也後世忘禮之本猶遺
形而求影舍源而沿流也禮之始惟儉而已聖人以
其太陋也故為之宫室以文其檜巢之居為之俎豆
以文其汙尊之飲喪之始惟戚而已聖人慮其傷生
也故節之以三日之食使之不滅性節之以三年之
制示之以有終禮之文喪之節所以納之於中也後
[001-15b]
世乃因文以為質因節而為儉以奢視儉以易視戚
雖均為失中然戚與儉不失其本而奢與易則末流
之弊也


  子曰夷狄之有君不如諸夏之亡也


  諸夏雖有君僭竊陵犯與無同也夷狄不爾而諸夏
乃爾傷之也


  季氏旅於㤗山子謂冉有曰女弗能救與對曰不能子
曰嗚呼曽謂㤗山不如林放乎


[001-16a]
  以知禮之事歸之鬼神言在人者見聞習熟皆無足
責矣所以深罪冉有也


  子曰君子無所爭必也射乎揖譲而升下而飲其爭也
君子


  子夏問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為絢兮何謂也子
曰繪事後素曰禮後乎子曰𧺫予者啇也始可與言詩
已矣


  絢飾也素質也夫有容者皆可為絢飾何以笑之倩
[001-16b]
目之盼有此素質者而後可為之此子夏之所疑也
葢繪畫之事以素為先有質而後有文文未有能勝
其質者有事君之誠斯可言朝見㑹同之禮有事親
之誠斯可言温凊定省之禮禮非為可後也所以為
禮者固有其本也忠信之人可以學禮之言葢𧺫於


  子曰夏禮吾能言之把不足徴也殷禮吾能言之宋不
足徴也文獻不足故也足則吾能徴之矣子曰禘自既
[001-17a]
灌而往者吾不欲觀之矣或問禘之説子曰不知也知
其説者之於天下也其如示諸斯乎指其掌祭如在祭
神如神在


  把夏之後宋啇之後魯周之後把宋亡夏啇之禮以
無文獻可證也若魯則不然以文則有典籍以獻則
有夫子魯之君臣莫之攷證何也夫子意不在把宋
託把宋以見其意特於魯則微其辭爾禘大祭也灌
祭之始也自灌以往不欲觀始末皆失也或人聞之
[001-17b]
乃以禘為問聖人言之則未免於非魯故曰不知也
終於不言則其義不明故又曰知其説者之於天下
也其如示諸斯乎祭如在祭神如神在即灌而不薦
之義此深告以禘之説也


  子曰吾不與祭如不祭


  再加以子曰與上文意不相屬因論祭而類於此


  王孫賈問曰與其媚於奥寜媚於竈何謂也子曰不然
獲罪於天無所禱也


[001-18a]
  奥者室之西南隅竈者五祀之一祭五祀者必先祭
於其所而後迎尸而祭於奥奥有常尊不若竈為親
近故托祭以為諷聖人亦因祭而對以無所禱也觀
其辭則正而不迫玩其意則凛然而不可犯雖雜於
他書之中亦識其為聖人之言也


  子曰周監於二代郁郁乎文哉吾從周


  從周者從文武周公之法度也從先進者不以文滅
質也


[001-18b]
  子入太廟每事問或曰孰謂鄹人之子知禮乎入太廟
每事問子聞之曰是禮也


  子曰射不主皮為力不同科古之道也


  射不主皮鄉射禮之言也夫子釋之曰所以不主皮
者為其力之不同科科等也主皮貫革也不以力强
人此古者忠厚之道故思之


  子貢欲去告朔之餼羊子曰賜也爾愛其羊我愛其禮
説者謂自魯文公不視朔惟用餼羊故子貢欲去之
[001-19a]
此未之深考也春秋書文公四不視朔皆以疾也使
視朔之禮因文公而廢則當書𥘉不視朔如書𥘉獻
六羽𥘉税𤱔之類特書四不視朔是餘月猶視朔也
古者天子以季冬頒來嵗十二月之朔於諸侯藏於
祖廟每朔則以特羊告廟請而行之子貢之意謂四
時各有祭廟之禮請朔於廟告焉可也不必用餼羊
也夫子之意若曰夫禮有其舉之莫敢廢也告朔用
羊其來已久魯之君臣方其日怠於禮去一餼羊未
[001-19b]
害也彼謂先王之禮皆可隨時而廢廢之不已將至
於泯滅矣是所愛者一羊而於禮則無所愛也識慮
之逺近於此可見矣


  子曰事君盡禮人以為謟也


  夫子盡禮於其君孟子乃謂用上敬下謂之尊賢孔
孟非固為異也孔子尊君孟子尊道孔子之道固尊
也不自尊而尊君所以勵犯分之臣然不失其為尊
道也孟子之道人未之尊也藐其君而自尊所以勵
[001-20a]
枉已之臣亦無害於尊君也


  定公問君使臣臣事君如之何孔子對曰君使臣以禮
臣事君以忠


  夫子言君使臣臣事君各欲盡其道而已至孟子乃
有土芥犬馬國人宼讎之喻夫子之時君臣之失道
猶未淪胥也至孟子之時君臣直以利合遂相與為
施報矣雖然父雖不父子不可以不子君雖不君臣
不可以不臣孟子之言固有所激然聖賢之分可見
[001-20b]
於此


  子曰關雎樂而不滛哀而不傷


  未得窈窕則哀之其哀有所止故不傷既得淑女則
樂之其樂有所止故不滛出於閨門者其情若此形
於家邦者宜其有騶虞之化


  哀分問社於宰我宰我對曰夏后氏以松殷人以栢周
人以栗曰使民戰栗子聞之曰成事不説遂事不諌既
徃不咎


[001-21a]
  喪國之社則屋之故國存則社存國亡則社亡凡言
國之存亡者必曰社稷云夏之社以松啇之社以栢
周之社以栗是三木者至堅且久三代以是示社稷
久存之義且使後世知所持循保守也哀公心存殘
忍以栗為使民戰栗宰我聞之而不復辨是以責之
曰汝欲成遂其殘忍之事故不説不諌乎汝以失之
於既往而不復咎之乎不能隨事正救之宰我之失


[001-21b]
  子曰管仲之器小哉或曰管仲儉乎曰管氏有三歸官
事不攝焉得儉然則管仲知禮乎曰邦君樹塞門管仲
亦樹塞門邦君為兩君之好有反坫管氏亦有反坫管
氏而知禮孰不知禮


  諸侯僭天子大夫僭諸侯必有無君之心而後動於
惡管仲方以禮與信正桓公其肯為是乎此必齊桓
公以仲有大功而賜以邦君之禮舉國之人皆以為
仲所當得仲亦偃然受之不以為過所以特明其器
[001-22a]
之小也


  子語魯太師樂曰樂其可知也始作翕如也從之純如
也皦如也繹如也以成


  儀封人請見曰君子之至於斯也吾未嘗不得見也從
者見之出曰二三子何患於喪乎天下之無道也久矣
天将以夫子為木鐸


  子謂韶盡美矣又盡善也謂武盡美矣未盡善也


  稱夷齊以為賢歎武樂而未盡善所以深明武王不
[001-22b]
得已之心而存君臣之大義


  子曰居上不寛為禮不敬臨喪不哀吾何以觀之哉
刑政法度修矣不寛非所以涖下威儀文物備矣不
敬非所以為禮棺槨衣衾美矣不哀非所以居喪寛
也敬也哀也皆内心之發也凡不出於内心其末不
足觀也


  里仁第四


  子曰里仁為美擇不處仁焉得知


[001-23a]
  聖人於仁智常析而言之至論不能處仁者則以為
不智然則以多知為智而未嘗知仁非聖人所謂智
也里居也


  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處約不可以長處樂仁者安仁
知者利仁


  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惡人子曰苟志於仁矣無惡也
既曰能好能惡又曰無惡盖以是反覆明仁人之心
也志於仁者無一念不存乎仁其視萬物同為一體
[001-23b]
體有貴賤皆天理也世豈有好耳目而惡足髀者哉
無名之指屈則求信非以其屈而忽之也民之秉彜
與我無間不仁而䘮其良心矜之而已雖謂之無惡
可也曰能好惡人所以明性情之正曰無惡也所以
明體物之心言雖不同其歸則一


  子曰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貧
與賤是人之所惡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説者謂有得富貴之道有得貧賤之道非也聖人嘗
[001-24a]
言得矣曰見得思義曰戒之在得曰先事後得得之
為言謂於利有𫉬也兩言不以其道得之𥘉無一意
唯曰富貴固人之所欲不以其道而有得焉得則可
富貴矣然君子不處此富貴也貧賤固人之所惡不
以其道而有得焉則不貧賤矣然君子不去此貧賤
也以富貴貧賤反覆見意欲人人知此理是以互言
之也


  君子去仁惡乎成名君子無終日之間違仁造次必於
[001-24b]
是顛沛必於是


  子曰我未見好仁者惡不仁者好仁者無以尚之惡不
仁者其為仁矣不使不仁者加乎其身有能一日用其
力於仁矣乎我未見力不足者盖有之矣我未之見也


  仁則公不仁則私公者天理私者人欲夫子言仁每
每以好惡為言盖人欲之私莫甚於好惡也同乎已
者好之異乎已者惡之事適於吾心則好之拂於吾
心者則惡之好惡百出無非行於人欲之中人欲之
[001-25a]
勝天理之滅也人皆曰好仁私情亂之故所好者未
必仁人皆曰惡不仁私情亂之故所惡者未必不仁
如使所好者誠仁不可以有加矣所惡者誠不仁則
不善者不能親其身矣惟其所好非所好所惡非所
惡是以終其身不至於仁宜聖人歎其未之見也


  子曰人之過也各於其黨觀過斯知仁矣


  仁人心也不見此心者偏黨蔽之也


  子曰朝聞道夕死可矣


[001-25b]
  道無古今無存亡覺此則死生之變猶夜旦也


  子曰士志於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


  子曰君子之於天下也無適也無莫也義之與比
子曰君子懐徳小人懐土君子懐刑小人懐惠


  上有徳則禮義明教化行固君子之所安也上有刑
則善有所怙惡有所懼亦君子之所安也小人則不
然有土以居之則苟安重遷徳則非其所知也有恵
以私之則樂其所養刑則非其所利也君子小人識
[001-26a]
慮之逺近用心之公私於此分矣當時之君既無徳
政又無刑章何以懐君子爭城爭地民不得一日安
其居重征厚歛未嘗有以恵其下又無以懐小人矣
君子小人皆失其所是以微示傷歎之意


  子曰放於利而行多怨


  子曰能以禮譲為國乎何有不能以禮譲為國如禮何
子曰不患無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已知求為可知也
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貫之曽子曰唯子出門人問曰何
[001-26b]
謂也曽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一貫之道物我同歸自本根而為枝葉為華實人見
其異未嘗不一也聖人之道自盡已之性至於盡人
之性盡人之性至於盡物之性盡物之性至於贊天
地之化育烏有二致哉曽子之於三省用力既到所
造亦深矣夫子知其可以語此故呼以告之告而無
疑辭聞之而不復致詰以水投水泯然無間此孔門
之心學也程氏曰忠者體恕者用謝氏曰忠譬則流
[001-27a]
而不息恕譬則萬物散殊或謂曽子姑以忠恕語門
人者此不識忠恕也


  子曰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


  子曰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内自省也


  子曰事父母幾諌見志不從又敬不違勞而不怨
子曰父母在不逺逰逰必有方


  子曰三年無改於父之道可謂孝矣


  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則以喜一則以懼
[001-27b]
子曰古者言之不出恥躬之不逮也


  子曰以約失之者鮮矣


  約非止於不㤗侈也凡為學修身處事應物之理裁
之使近於本而不至於放蕩雖未合於中其失亦鮮


  子曰君子欲訥於言而敏於行


  子曰徳不孤必有鄰


  謂之獨行無徒者必非可傳可繼之行徳者人心所
同然安有徳立而無親近之者乎敬以直内義以方
[001-28a]
外必以其類應也


  子游曰事君數斯辱矣朋友數斯疎矣


  公冶長第五


  子謂公冶長可妻也雖在縲絏之中非其罪也以其子
妻之子謂南容邦有道不廢邦無道免於刑戮以其兄
之子妻之


  在縲絏之中而非其罪寡過之人也邦無道免於形
戮保身之人也以女妻人所取者如此而已亦足以
[001-28b]
見聖人不求備之心


  子謂子賤君子哉若人魯無君子者斯焉取斯


  釋者謂子賤之賢非得魯之君子薫染漸漬安取其
為君子夫舍其人之善而不稱乃歸於他人之漸染
非聖人忠厚之言葢子賤之為人必沈厚簡黙不祈
人之知者自非魯之君子孰能取其為君子也觀子
賤之為宰不下堂彈琴而化則其氣象可知使其生
於他邦與謀臣説士混然而竝處則子賤之賢亦無
[001-29a]
以自見於世矣


  子貢問曰賜也何如子曰女器也曰何器也曰瑚璉也
顔閔以下惟子貢晚年為有所得識夫子性與天道
於文章之中知夫子之得邦家立之斯立此非嘗試
之言有所覺也一旦自以何如為問必其心境昭明
以其所以日改月化者就聖人求質之爾許之以器
器者成材之稱也器有大小有貴賤瑚璉乃清廟可
貴之器也


[001-29b]
  或曰雍也仁而不佞子曰焉用佞禦人以口給屢憎於
人不知其仁焉用佞


  子使漆雕開仕對曰吾斯之未能信子説


  子曰道不行乘桴浮於海從我者其由與子路聞之喜
子曰由也好勇過我無所取材


  聖人於羣弟子所得之處時發其機而叩擊之警䇿
之彼確然自信者必不惑於聖人之言若漆雕開未
之能信是也子路聞乗桴浮海之言躍然而喜是墮
[001-30a]
於轉徙之中矣曰無所取村所以深中其病


  孟武伯問子路仁乎子曰不知也又問子曰由也千乘
之國可使治其賦也不知其仁也求也何如子曰求也
千室之邑百乘之家可使為之宰也不知其仁也赤也
何如子曰赤也束帶立於朝可使與賓客言也不知其
仁也


  子謂子貢曰女與囘也孰愈對曰賜也何敢望回回也
聞一以知十賜也聞一以知二子曰弗如也吾與女弗
[001-30b]
如也


  聖人擬人必以其倫以囘也孰愈為問可見賜之所
得已奔軼於顔子之後矣二子之優劣聖人豈不知
之必使賜自言者欲見賜之覺與未覺也聞一知十
因始而知終也聞一知二因此而知彼也賜非特自
知亦深知顔子之藴故曰吾與女弗如也使為臆度
之説必有以警之而亦弗與之矣


  宰予晝寢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牆不可杇也於
[001-31a]
予與何誅子曰始吾於人也聽其言而信其行今吾於
人也聽其言而觀其行於予與改是


  裂眥之怒異乎嘻笑責之嚴所以誨之切不可謂誅
絶之也


  子曰吾未見剛者或對曰申棖子曰棖也慾焉得剛
子貢曰吾不欲人之加諸我也吾亦欲無加諸人子曰
賜也非爾所及也


  其言則是其用力則未到故激而進之


[001-31b]
  子貢曰夫子之文章可得而聞也夫子之言性與天道
不可得而聞也


  性與天道至難言也夫子寓之於文章之中惟子貢
能聞之至孟子則諄諄然言性善言天道夫子示人
以其端欲學者至於自得孟子闡其祕以示人欲天
下皆可知夫子之設教元氣也雨露所滋萬物自遂
孟子之設教生物也既栽培之又灌溉之孔孟之心
則一所以為聖賢者固有分量也


[001-32a]
  子路有聞未之能行唯恐有聞


  聞而必行猶飢而必食既食矣惟恐美味至於吾前
而食之不逮不幾於貪乎


  子貢問曰孔文子何以謂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學不恥
下問是以謂之文也


  子謂子産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已也恭其事上也敬
其養民也恵其使民也義


  子曰晏平仲善與人交久而敬之


[001-32b]
  子曰臧文仲居蔡山節藻稅何如其知也


  横渠曰山節藻梲為藏龜之室與祀爰居之義同歸
於不智矣


  子張問曰令尹子文三仕為令尹無喜色三已之無愠
色舊令尹之政必以告新令尹何如子曰忠矣曰仁矣
乎曰未知焉得仁


  崔子弑齊君陳文子有馬十乘棄而違之至於他邦則
曰猶吾大夫崔子也違之之一邦則又曰猶吾大夫崔
[001-33a]
子也違之何如子曰清矣曰仁矣乎曰未知焉得仁
季文子三思而後行子聞之曰再斯可矣


  觀文子言備預不虞古之善教想其臨事之際必慮
而後行故人以三思稱之然天下之理不出於善惡
利害是非得失之兩途思此而復思彼其去取從違
可坐判矣再思而加以三思則兩者紛亂私情或復
生也文子以臧文仲事君之禮奉以周旋終不納莒
僕之姦必思而後行也宣公之立實篡也文子為之
[001-33b]
納賂於齊以請㑹豈未之思與大抵聖人無思感而
遂通賢人謹思之力行之如其中無所見且無所守
雖多思也奚益曰再斯可矣有不盡之深意


  子曰寗武子邦有道則知邦無道則愚其知可及也其
愚不可及也


  智而用智智者能之智而用愚非智也幾於道也寗
武子事衞成公公出奔武子盟國人而復之既而為
衛侯爭訟於晉晉以武子為忠而免之卒囚衛侯武
[001-34a]
子職納槖饘焉成公無道之君也武子事之而不去
而又與之周旋於患難之中武子之愚固非尸位避
事而竊君之禄也亦非忘君徇身而輕去其國也想
其深見逺識行之以無事處之以沈晦雖仕無道之
邦亦可以自免後世竊此説而為身謀者非寗武子
之愚也


  子在陳曰歸與歸與吾黨之小子狂簡斐然成章不知
所以裁之


[001-34b]
  匡人之難則曰文不在兹乎在陳之厄則念斐然成
章繫辭曰作昜者其有憂患乎不獨昜也聖人明憂
患與故且知道之不可復行於世也是以述作之心
生焉


  子曰伯夷叔齊不念舊惡怨是用希


  子貢問夷齊曰怨乎又曰怨是用希每以怨而疑夷
齊何也夷齊之父舍長而立少遂使少長俱不立不
足於父子之間也二人俱出奔而舍其宗祊不足於
[001-35a]
兄弟之間也紂為無道辟於北海之濵武王之興未
免叩馬而諌不足於君臣之間也不容於國不容於
斯世餓於首陽采薇而食凡世之所謂不堪處者夷
齊皆甘心矣疑其必有怨也惟夫子洞見其心稱之
以求仁而得仁夫仁者之念無非天理惡事經於吾
心惡人見於吾前如晛消雪未嘗凝留夫何怨之有


  子曰孰謂微生髙直或乞醯焉乞諸其鄰而與之
[001-35b]
或謂微生髙委曲以遂其直非失之於徑情直行以
是取之非也直者真情也直情之中不應有偽所謂
委曲者猶水之避礙也苟非有礙何避之有使當時
有以急難告微生髙者髙不委曲以應之則為固而
不通矣乞醯細故也有無可以情告而乃乞諸鄰以
與之是為偽以悦人也推此心以徃凡可委曲為偽
者皆為之矣聖人於其微者察之知微生髙之非直


[001-36a]
  子曰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恥之丘亦恥之匿怨而友
其人左丘明恥之丘亦恥之


  顔淵季路侍子曰盍各言爾志子路曰願車馬衣輕裘
與朋友共敝之而無憾顔淵曰願無伐善無施勞子路
曰願聞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懐之
子曰已矣乎吾未見能見其過而内自訟者也


  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學也


[001-36b]

















  論語意原卷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