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1h0017 論孟精義-宋-朱熹 (master)


[007-1a]
  欽定四庫全書


  論語精義卷四上


  宋 朱子 撰


  述而第七


  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竊比於我老彭


  伊川解曰傳述而不作信古而好之自比於老彭也
又語録曰述而不作聖人不得位止能述而已
范曰夫子之於六經未嘗有作焉皆述也信聖人不
[007-1b]
欺後世故能好古不信則不能好也堯舜稽古亦述
而已矣亦信而已矣竊比於我老彭所以尊古人言
不自我始也人君豈可不以先王為法哉


  吕曰老𣆀彭祖殷周之老成人二者皆老彭之事故
孔子取之


  謝曰事有述有作至於道則無述作之殊時有古有
今至於道則無古今之變夫子謂二三子之意以為
我旣聖矣恐其矜己而造異也其義若曰我何以異
[007-2a]
於人哉亦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竊自比於老彭耳彭
之為人不可考其誰何要之必其則古昔稱先王以
名世者


  楊曰孔子於我老彭不同道而竊自比之者述而不
作信而好古而已然孟子曰王者之迹熄而詩亡詩
亡然後春秋作然則孔子亦有作與曰春秋之時詩
非盡亡也黍離降而為國風則雅之詩亡矣雅亡則
無政春秋所為作也故曰春秋天子之事前此未之
[007-2b]
有謂之作者以是然而其事則齊桓晉文其文則史
其義則竊取之於是三者加損焉葢亦述之而已矣
尹曰老彭不可考也葢信古而傳述者也孔子亦然
信古而傳述之不敢當作者云耳


  子曰黙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於我哉
伊川解曰黙識而無厭倦者有諸己者也何有於我
哉勉人學當如是也子貢曰學不厭智也教不倦仁
也仁且智夫子旣聖矣以仁智而言也 又語録曰
[007-3a]
黙而識之乃所謂學也惟顔子能之故孔子曰吾與
回言終日不違如愚退而省其私言顔子退而省其
在己者亦足以發此故仲尼知其不愚可謂善學者


  范曰聖人之於言皆不得已黙而識之者不言而喻
也學不厭智也教不倦仁也三者皆進德而不已故
夫子自以為有之


  吕曰黙識所以存諸心學不厭所以成諸己誨不倦
[007-3b]
所以成諸人合内外物我之道也我之道舍是三者
復何所有


  謝曰識非知識之識乃誌識之識黙而識之猶曰黙
而不忘也葢人之於道有所見所聞或終身誦之者
可謂好矣非黙而識之有書諸紳者矣非黙而識之
葢已與道未免為二物也至於黙而識之神與道契
譬猶以水投水方且滿意自得何暇發於言語之間
哉此道聽塗說聖人不罪其掠美攘善特哀其德之
[007-4a]
棄也學不厭誨不倦子貢常論之矣


  楊曰黙而識之葢有言意之所不能及者學而不厭
智也誨人不倦仁也仁且智則旣聖矣是乃所以為
夫子也


  尹曰黙識而心通力學而日新勤以教人孰能若孔
子者哉則而效之入德之序也充而至之則聖人矣
曰何有於我是以勉學者云耳


  子曰德之不修學之不講聞義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
[007-4b]
吾憂也


  伊川解曰憂如是則德日新矣


  范曰德必修而後進學必講而後明徙義以崇德改
過以修慝憂此四者所以為人法也


  謝曰見道易惟修德然後可以得道言道易惟講學
然後可以明道聞義不能徙與不聞同不善不能改
則安於自棄矣此四者自衆人觀之亦豈為顯過哉
聖人則以為終於此而已此非聖人之憂也與孟子
[007-5a]
所謂飽食煖衣佚居而無教聖人有憂之其意同
楊曰德之不修則無以誠身學之不講則無以明善
明乎善矣而勇不足以行之則難於進德矣是宜憂


  尹曰德必修而後成學必講而後明見善能徙改過
不吝此四者日新之要也苟未能至之聖人猶憂之
况學者乎


  子之燕居申申如也夭夭如也


[007-5b]
  伊川解曰申申和適之貎夭夭温裕之貎 又語録
曰申申是和樂中有中正氣象夭夭是舒泰氣象此
皆弟子善形容聖人處也為申申字説不盡故更著
夭夭字今人不怠惰放肆必太嚴厲嚴厲時著此四
字不得怠惰放肆時亦著此四字不得除非聖人便
自有中和之氣或問人之燕居形氣怠惰而心不慢
可否曰安有箕踞而心不慢者昔吕與叔來緱氏問
居中某嘗窺之必見其儼然危坐可謂敦篤矣學者
[007-6a]
須恭敬不可令拘迫拘迫則難久矣


  尹和靖言親見先生稱道劉質夫如此非吕與叔也
范曰申申舒遲也夭夭和樂也申以言其體夭以言
其心君子之行惟敬與和而已在外則敬在内則和
此以進德而不已也


  吕曰申申舒而不至於倨夭夭屈而不失其和皆温
舒之貎


  謝曰善觀聖人者可以得之於儀形葢周旋中禮者
[007-6b]
必其盛德之至是以二三子無時不觀省於斯焉燕
居非鞠躬如不容之時是以其容申申非踧踖屏氣
之時是以其色夭夭此之謂中節


  楊曰申申其容舒也夭夭其色愉也燕居不為容色
故如是葢其心廣體胖而形諸外者自爾也


  尹曰申申和適之貎夭夭温裕之貎


  子曰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復夢見周公


  伊川解曰夫子盛時寤寐常存行周公之道及其老
[007-7a]
也志慮衰矣存道者心無老少之異行道者身老則
衰矣故孔子曰吾衰也久矣 又語録曰孔子初欲
行周公之道至夢寐不忘及晚年不遇哲人將萎之
時故自謂不復夢見周公因此説夢便可致思思聖
人與衆人夢如何夢是何物高宗夢傅説如何曰此
誠意所感故形於夢 或曰人心所繋著之事則夜
見於夢所著事善夜夢見之無害乎曰雖是善事心
亦動也凡事有兆朕入夢者無害捨此皆妄動曰孔
[007-7b]
子夢見周公如何曰此聖人存誠處也聖人欲行周
公之道故雖一夢寐不忘周公及旣衰知周道之不
可行不復夢見也 或問聖人固嘗夢見周公乎曰
否孔子昔嘗夢寐間思周公後不復思耳若謂夢見
周公大段害事即非聖人曰聖人無夢乎曰有夫衆
人日有所思夜則成夢或不思而夢亦是舊習氣類
相應聖人夢異於此高宗夢傅説真有傅説在傅巖


[007-8a]
  横渠曰無意我固必然後範圍天地之化從心而不
踰矩老而安死然後不夢周公從心莫如夢見周公
志也不夢欲不踰矩也不願乎外也順之至也老而
安死也故曰吾衰也久矣


  范曰吾衰者老將至而道不行也 又曰孔子習周
公葢常欲天下如周公之盛復夢見猶不可得而况
於目覩之乎閔時之不復興也


  謝曰聖人開物成務誠不厭健不息不以愛身而自
[007-8b]
佚也故孔子於東周之事夢寐以之及鳯鳥不至河
不出圖然後無意於經世則其不復夢見周公不亦
宜乎然非聖人之私意葢天之無意於斯文也何以
知天之無意於斯文觀聖人可也豈惟以此知天心
聖人亦自考也故於吾道之衰不必言明王不興特
曰吾不復夢見周公


  楊曰方其盛時思欲為周公之事或形於夢寐道不
行天下無可為者夢見不可復况欲以其身親為之
[007-9a]
乎故曰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復夢見周公則與盛
時異矣


  尹曰夫子有意於當世常欲興周公之治及其志不
能就以至於衰老故歎曰不復夢見周公也


  子曰志於道據於德依於仁游於藝


  伊川解曰學者當如是游泳於其中 又語録曰志
於道凡物皆有理精微要妙無窮當志之耳德者得
也在已者可以據依於仁者凡所行必依著於仁兼
[007-9b]
内外而言之也


  横渠曰志道則進據者不止矣依仁則小者可游而
不失和矣 又曰藝者日為之分義也涉而不有過
而不存故曰游


  范曰道不可須臾離也故志之德者得於身也故據
之仁者無不愛也故依之藝者可以廣業也故游之
明於此四者則可謂善學者矣


  吕曰志所存據所執依所行游所養


[007-10a]
  謝曰志於道志猶言趨向非道志道譬則戴天舉
目無不在據德譬履地有方所矣依於仁猶魚之依
水顛沛造次不離也藝無之不害為君子有之不害
為小人故時出而習之游如羈遊之遊


  游曰志於道者念念不忘於道也念念不忘則將有
以宅心矣宅心於道者無思也惟精也無為也惟一
也惟精則無偏此道之大中惟一則無變此道之大
常堯授舜舜授禹至於允執厥中則志於道之效也
[007-10b]
據於德者止其所而自得也自得於己無待於外則
有以勝物而其固萬物莫足以傾之獨立不懼而其
守舉世莫得以易之則所據之地可謂之且久矣
孟子所謂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則
據於德之效也據於德所以體道也依於仁出入起
居視聽食息無時而違仁也仁者人也人之成位乎
天地之間以其仁而已不然則皇皇然無所依矣猶
之父者子之天也而子依之夫者妻之天也而妻依
[007-11a]
之不得而違也君子依乎中庸亦若是而已為中庸
之不可須臾離也依者違之反也顔子三月不違仁
則依於仁之效也依於仁所以成德也義宜此者也
禮體此者也智知此者也故曰人而不仁如禮何人
而不仁如樂何是故君子依於仁而足矣非謂倚一
偏也孰謂三月不違仁而又不足於義乎道者天也
故言志德者地也故言據仁者人也故言依至於遊
於藝則所以閑邪也葢士志於道苟未至於從心則
[007-11b]
必有息遊之學焉傳曰張而不弛文武不能也不有
博奕者乎為之猶賢乎已夫博奕固惡矣而其惡止
於博奕若飽食終日無所用心則心之放逸熱焦火
而寒凝氷何所不至哉是以聖人寧取於博奕也况
六藝之正乎故游於禮所以防其躁也游於樂所以
遵其和也游於射所以正内志而直外體也御也書
也數也亦若是而已是皆操心之術也先王之時自
幼子常示無誑六歳學方名十年學幼儀十三舞勺
[007-12a]
成童舞象以至於灑掃應對進退無非學者庸詎知
大人不失赤子之心不縁是而得乎故游於藝所以
守仁也本末内外交進而不遺則於宅心而執厥中
亦何患於弗克哉


  楊曰志於道則心之所之無非道也據於德則所居
而安者無非德也依者對違之稱依於仁則無違仁
也人之於游則縱而至於放者有矣故君子之游必於
藝焉所以閑其内也夫道之不可須臾離也葢如是
[007-12b]
尹曰志道以致之據德以行之依仁以居之若夫藝
則游之而已游者涉而不有過而不存


  子曰自行束修以上吾未嘗無誨焉


  范曰夫子誨人不倦苟能以禮見者未嘗無誨焉老
子曰聖人不積旣以與人已愈有旣以分人已愈多
成人所以成已也


  謝曰束修不必用於見師古人相見之禮皆然言及
我門者苟以是心至未嘗不教之


[007-13a]
  楊曰苟以是心至斯受之而已故不倦也


  尹曰苟以禮來者無不教也


  子曰不憤不啓不悱不發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


  明道曰孔子教人不憤不啓不悱不發葢不待憤悱
而發則知之不能堅固待憤悱而後發則沛然矣學
者深思之思而不得然後為他説便好若初學却須
且為他説不然非獨他不曉恐止人好問之心 又
[007-13b]
曰學要自得古人教人惟指其非故曰舉一隅不以
三隅反則不復也言三隅舉其近若夫告諸往而知
來者則其知己深逺矣 又曰語學者以所見未到
之理不惟所得不深徹久將理來低看了


  伊川解曰不憤不啓不悱不發待其誠至而後告也
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旣告之必待其自得
也憤悱誠意見於辭色也


  范曰夫子之學猶發憤忘食則進也勇悱則其慮也
[007-14a]
深因而啓發之則其人必自得矣孟子曰君子之所
以教者五有如時雨化之者顔子是也有成德者有
達材者有答問者憤悱之類是也有私淑艾者舉一
隅之類是也


  吕曰憤者不得於心悱者不得於言


  謝曰非不欲啓也要之不憤則不能啓非不欲發也
要之不悱則不能發以其心不在焉故也識一隅必
無不識三隅之理不以三隅反豈惟不能推類葢雖
[007-14b]
一隅亦不識矣語之無益復如有復於王之復
楊曰善教人者使人繼其志欲其自得之故如是
尹曰憤悱誠意見於辭色者待其誠至而後告之告
之必待其自得乃復告耳以三隅反者通類之謂也


  子食於有䘮者之側未嘗飽也子於是日哭則不歌
伊川解曰食甘美則飫飽有䘮者在側豈能甘也
范曰此所依於仁也故聖人推其心以教人所以使
民相愛也子於是日哭則不歌哀樂不可以無常無
[007-15a]
常非所以養心也哭與歌不同不惟恤人亦所以自
養也


  謝曰於此可以見聖人情性之正也能識聖人之情
性然後可以學道未嘗飽臨䘮哀也是日哭則不歌
哭非謂生者故也聖人哀樂中節未有終日之間其
哀不變者若其終日之間其哀不變亦過而不化矣
葢其他感物而樂亦有之特不歌耳


  楊曰方匍匐救之而飽食於其側仁人不忍也哭則
[007-15b]
不歌哀樂不相襲也


  尹曰臨䘮哀也故食未嘗飽異哀樂也故哭則不歌
於此見聖人忠厚之心也


  子謂顔淵曰用之則行舍之則藏唯我與爾有是夫
明道曰中庸之言放之則彌六合卷之則退藏於宻
孔子謂顔淵曰用之則行舍之則藏君子所性雖大
行不加焉雖窮居不損焉不為堯存不為桀亡者也
行藏何累於己


[007-16a]
  伊川解曰用舍無所預於己安於所遇者也或曰然
則知命矣夫曰安於遇者命不足道也君子知有命
故言必曰命然而安之不以命知求無益於得而不
求者非能不求者也


  横渠曰用則行舍則藏惟我與爾有是夫顔子龍德
而隱遯世不見知而不悔與聖者同能 又曰天下
有道則見無道則隱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稱葢士而
懷居不可以為士必也去無道就有道遇有道而貧
[007-16b]
且賤君子恥之舉天下無道然後窮居獨善不見知
而不悔中庸所謂惟聖者能之仲尼所以獨許顔淵
惟我與爾有是夫


  楊曰樂則行之憂則違之孔顔之所同天下文明則
孔子而已矣


  子路曰子行三軍則誰與子曰暴虎馮河死而無悔者
吾不與也必也臨事而懼好謀而成者也


  伊川解曰子路自負其勇謂夫子必與已故夫子抑
[007-17a]
而教之


  范曰仲由好勇故以行三軍為問意其必與已也由
之勇雖不至於暴虎馮河然君子有勇而無義為亂
故其害上也又甚於匹夫矣故毎言必抑之凡勇者
皆不與也臨事而懼好謀而成此勇而能怯者也
吕曰用之則行舍之則藏孔顔所同也可以仕則仕
可以止則止孔子所獨也臨事而懼則備必豫好謀
而成則動不妄


[007-17b]
  謝曰聖人於行藏之間無意無必其行非貪位其藏
非獨善始可謂真知物我之分者也至有欲心者不
用而求行舍之而不藏是以惟回可與於此子路雖
非貪夫位慕夫禄而有利心也然勇也能無固必乎
至謂子行三軍則誰與其論益卑矣夫子言臨事而
懼好謀而成特因其失而救之不謀不成不懼必敗
雖小事尚然况於行三軍乎心有所恐懼則不得其
正在聖人豈有不正乎葢懼特慎而不忽之謂
[007-18a]
楊曰子路以孔子行藏與顔氏同故問子行三軍則
誰與意其與己也然勇而無禮非所以行三軍也故
孔子以是退之


  尹曰用舍無與於己行藏因其所遇命不足道也惟
顔子幾於聖人故亦能之子路負其勇謂子行三軍
則誰與意孔子必以與己也故抑之曰搏虎而涉河
死而不悔如是之勇吾不與也


  子曰富而可求也雖執鞭之士吾亦為之如不可求從
[007-18b]
吾所好


  伊川解曰富貴人之所欲也苟於義可求雖屈已可
也如義不可求寧貧賤以守其志也非樂於貧賤義
不可去也


  横渠曰富而可求雖執鞭之士吾亦為之不憚執卑
以求富求之有道也然得乃有命是求無益於得也
范曰富人所欲也聖人其欲貧而惡富哉苟以道得
之雖執鞭之士可為也而况其上者乎如不以其道
[007-19a]
則從志而已矣可違道以求富也哉


  吕曰居卑居貧君子有時而願為惟得之有命故無
心於求


  謝曰天下之人徒能言富不可求惟夫子真知其不
可求也是以從吾所好


  楊曰君子非惡富貴而不求也以其在天無可為之
道也


  尹曰可求者義在我故也非義則在外者也故從吾
[007-19b]
所好


  子之所慎齊戰疾


  伊川解曰三者夫子所重慎人之事為多矣能察知
所慎善觀聖人矣


  范曰慎齊所以交神也慎戰所以正人也慎疾所以
保身也於齊也不致其精誠則無以交鬼神於戰也
不能臨事而懼則無以正人以疢疾為小而不慎則
危身之道也


[007-20a]
  吕曰三者神人己而己事神之至莫先於齊用人之
先無慎於戰養己之功無過於疾


  謝曰以誠敬維持之謂慎齊所以交鬼神誠則有不
誠則無戰與疾如臨深履薄如何不慎


  楊曰齊所以交鬼神戰所以用民命疾所以傷吾生
君子之所宜慎者孰大於是是故孔子齊必變食必
也臨事而懼好謀而成康子饋藥未達不敢嘗葢其
慎之如此


[007-20b]
  尹曰齊交乎鬼神戰決乎存亡疾繫乎死生夫子無
所不慎弟子識其大者記之耳


  子在齊聞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圖為樂之至於斯也
伊川解曰子在齊聞韶三月不知肉味當食而聞忘
味之美也三月乃音字誤分為二也不圖為樂之至
於斯也歎其美也作三月則於義為不可聖人不當固滯如此
 又語録曰三月本是音字謂在齊聞韶音音字分
為三月傳冩之誤也聖人所過者化不應忘味之久
[007-21a]
也 又曰聖人不凝滯於物安有聞韶雖美直至三
月不知肉味者乎三月字誤當作音字此聖人聞韶
音之美當食不知肉味乃歎曰不圖為樂之至於斯
也門人因此記之


  范曰韶盡美又盡善樂之無以加此也故學之三月
不知肉味誠之至感之深也夫子不意學樂至如是
之美故不圖為樂之至於斯也史記世家有學之二字


  謝曰三月不知肉味以意逆志讀之方其感時不知
[007-21b]
肉味也則宜然三月之間無一日之忘則以幾於固
矣葢志於累月之久尚時有感於心者不忘至於踰
時則泊然矣程侍講以三月為音字


  楊曰書曰蕭韶九成鳯凰來儀葢前古所無而後無
繼者則韶之盡善盡美可謂至矣此夫子所以不圖
樂之至於斯也故聞之不知肉味伊川謂在齊聞韶
音音字分而為三月傳寫之誤也聖人所過者化不
應忘味如是之久也


[007-22a]
  尹曰子聞韶音當食而忘肉之味曰不圖為樂之至
於斯歎其美也臣聞師程頤曰三月當作音字傳寫
之誤


  冉有曰夫子為衛君乎子貢曰諾吾將問之入曰伯夷
叔齊何人也曰古之賢人也曰怨乎曰求仁而得仁又
何怨出曰夫子不為也


  伊川解曰夫子為衛君乎問與輒否乎仁人讓國而
逃諌伐而餓終無怨悔夫子以為賢故知其不與輒
[007-22b]


  謝曰介甫曰塗之人小者知有財利大者知有權勢
其上乃知有名而已知有財利也奪之則怨知有權
勢也黜之則怨知有名也毁之則怨伯夷不知有此
三者知求仁而已求仁在我其得之無所德其不得
之無所怨故孔子曰求仁而得仁又何怨乎夫財利
權勢聲名固民之欲也先王因民之欲而節文之以
禮樂欲民之仁也然後世知財利之可以為侈知權
[007-23a]
勢之可以為驕知聲名之可以為夸而莫知仁之可
以安且樂也自子貢之徒於天下之理晰矣尚疑伯
夷之用心則瞢瞢者豈足悲乎大意知察言而觀色
則當如此非機巧也與趙廣漢欲問馬先問牛意異
辭欲巧亦學者窮理一事也


  楊曰衛太子蒯聵得罪於靈公而奔宋已而之晉趙
氏靈公怨其出奔也謂少子郢曰吾將立若為後靈
公卒夫人立郢為太子曰此靈公命也郢曰有亡人
[007-23b]
之子輒在不敢當於是衛人立輒為君昔者公儀仲
子之䘮舍其孫而立其子子游問諸孔子孔子曰否
立孫則世子亡而立嫡孫禮也然則郢之讓輒之立
正也趙簡子欲立蒯聵而衛人以兵拒之不得入夫
蒯聵得罪於靈公出奔不宜有衛也衛人以輒為君
矣則其拒之宜若可然故冉求以為問夫君子居是
邦不非其大夫况其國君乎居衛而問衛君宜夫子
之不告也故子貢以夷齊問之夫伯夷叔齊孤竹君
[007-24a]
二子也伯夷兄也叔齊弟也父欲立叔齊而叔齊以
伯夷為兄而讓之伯夷以為父命也不受而逃去故
國人立其中子而夫子賢之子貢以是知其不為衛
君也何以言之葢為臣而不命於其君為子而不授
於其父而有其國義之所不與也伯夷為兄叔齊讓
之猶弗受也况得罪於其父乎則蒯聵不宜有衛明
矣夫人以靈公之命而立郢受之可也而以輒在為
辭其庶幾叔齊之義乎然輒之立以蒯聵嘗為世子
[007-24b]
故也蒯聵未嘗為世子則郢何辭焉而輒亦何自而
立耶故春秋書趙鞅帥師納衛世子蒯瞶于戚書世
子所以罪輒也然則蒯聵之入為輒者宜奈何去位
從之可也拒之不可也國人拒之而立郢則其義兩
得矣説者以為善兄弟之讓則惡父子之爭可知夫
惡父子之爭雖庸夫愚婦知之矣而謂求賜之賢必
待問而後知耶失其㫖矣 或問夫子為衛君子貢
自以意對可也何必更以夷齊為問曰向嘗解此一
[007-25a]
段亦未盡聵得罪先君而輒乃先君之命此其可疑
又與夷齊事頗相類故以問也當是時聵以父爭輒
便合避位國人擇宗室之賢者立之乃善又問伯夷
當初若還立時如何曰伯夷不得罪於先君又問子
路事孔悝死得是否曰亦是若使孔子為之則如之
何曰它當自有處也又問方聵爭之時勸輒避位不
從則去之如何曰可子路先以勸孔悝不可與其事
只是失之太遲若使子貢問衛君孔子必不答居是
[007-25b]
邦不非其大夫况其君乎瞶輒事史記兩處出當以
衛世家為正


  尹曰衛君父子爭國夷齊兄弟讓位孔子賢夷齊則
其不為衛君也可知矣


  子曰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
富且貴於我如浮雲


  明道曰樂亦在其中須知所樂者何事 又曰百官
萬務金革百萬之衆飲水曲肱樂在其中萬變皆在
[007-26a]
人其實無一事


  伊川解曰雖疏食飲水不能改其樂故曰樂亦在其
中非樂疏食飲水也不義而富貴視之輕如浮雲也
范曰夫子所樂非疏食與水也雖貧而未嘗不樂夫
道其有貧賤哉以義而得之行乎富貴不義而得則
若浮雲然無有也


  謝曰非樂疏食飲水也葢疏食飲水不足以害其樂
然則夫子葢無所樂也無所樂天下之至樂也如此
[007-26b]
則視義富義貴亦如浮雲而况不義乎


  楊曰天爵之貴備萬之富皆具於吾身天下孰加焉
故雖飯疏食飲水人所不堪者樂亦在其中矣趙孟
之所貴趙孟能賤之則視其去來之輕真如浮雲耳
學者能究其所樂則不義之富貴於我乎何有
尹曰君子所樂者非疏食飲水所能奪故云樂在其
中矣不義富貴非所欲也故曰如浮雲


  子曰加我數年五十以學易可以無大過矣


[007-27a]
  伊川解曰此未贊易時言也更加我數年至五十以
學易易道無大過矣古之傳易如八索之類皆過也
所以易道未明聖人有作則易道明矣云學云大過
皆謙辭 又語録曰加我數年五十以學易則年未
五十也孔子未發明易道之時如八索之類不能無
謬亂旣贊易道以黜八索則易之道可以無大過謬
言學與大過皆謙辭也 問加我數年五十以學易
可以無大過不知聖人何因學易始能無過曰先儒
[007-27b]
謂孔子學易後可以無大過矣此大過失却文意聖
人何嘗有過如待學易後無大過却是未學易前嘗
有大過也又聖人如未嘗學易何以知其可以無過
此葢孔子時學易者支離易道不明仲尼旣修他經
唯易未嘗發明故謂弟子曰加我數年五十以學易
期之五十然後贊易道而黜八索是也又曰前此學
易者甚衆其説多過矣聖人使弟子俟其贊易而後
學之其過鮮矣 又曰當孔子時傳易者支離故言
[007-28a]
五十則學易言學者謙辭學易以無大過差易之道
惟孔子無大過


  范曰夫子之為是言葢未五十也五十而知天命故
可以學易窮理盡性以至於命故可以無大過至於
小過則聖人不自必其無也然則聖人有過乎曰聖
人與人同類奚而無過也堯舜舍己從人舜曰予違
汝弼庸非過乎夫惟過而能改不遂其非此所以為
聖也是故夫子以不善不能改為憂其未學易不敢
[007-28b]
自以為無大過也


  謝曰因是知正六藝非夫子初心刪詩定書贊易道
以黜八索皆其自衛反魯之後乎然昔之説易其殽
亂如八索者葢多待夫子贊而黜之然後其道可以
大明可以大無過指易書之害正者言也


  楊曰知性知天然後可以言易知易然後可以無大
過葢與天地不同相似則斯為過矣與易為一然後
無過孔子之學易宜不待五十言此者欲學者當其
[007-29a]
可而不躐等也


  尹曰臣聞之師程頤曰古之傳易如八索之類皆有
過也所以易道未明聖人有作易道明矣曰大過曰
加我數年皆謙之辭也


  子所雅言詩書執禮皆雅言也


  明道曰雅言雅素所言也至於性與天道則子貢亦
不可得而聞葢要在黙而識之也 又曰詩書統言執
禮人所執别别一作行


[007-29b]
  伊川解曰世俗之言失正者多矣如吳楚失於輕趙
魏失於重旣通於衆君子正其甚者不能盡違也惟
於詩書執禮則必正其言也 又語録曰雅雅素所
常言也


  范曰雅正也惟正可以為常故雅亦常也子所雅言
者常言也毎言必以詩書明之不然則執以禮其所
常言不出乎此故曰皆雅言也


  謝曰詩書執禮乃聖人之常言也因記夫子談易之
[007-30a]
語而以類記之


  楊曰孔子自謂加我數年五十以學易又曰春秋天
子之事故所雅言詩書執禮而已


  尹曰雅者正也惟正可以為常故雅亦素也雅言者
所常言也孔子常言必明以詩書或執以禮弟子因
其語學易而類記


  葉公問孔子於子路子路不對子曰女奚不曰其為人
也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云爾


[007-30b]
  伊川解曰葉公不知仲尼故問於子路子路以其不
知聖人也故不對發憤至於忘食自樂能忘其憂老
將至而不知好學之篤耳聖人未嘗自居於聖人也
惟自謂其好學耳


  范曰發憤忘食者好學也樂以忘憂者好道也不知
老之將至者日不足也此夫子終身之所行故欲以
語人也


  謝曰發憤忘食非濟欲者樂以忘憂非累物者不知
[007-31a]
老之將至云爾不知年數之不足也要其極亦無我
之事


  楊曰葉公不足以知孔子必有非所問而問故子路
不對而孔子語之如此必有因其所問而告之者亦
以發子路之知也


  尹曰子路不對葉公以形容之難也孔子所以語之
葢不自居其聖者而已


  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007-31b]
  韓持國謂明道曰若有人明得了者先生信乎先生
曰若有則豈不信葢必有生知者然未之見也凡云
為學者皆為此以下論孟子曰盡心知性存心養性
便是至言也


  伊川解曰非自謂好學也所以勸人學也敏速也謂
汲汲也 又語録曰生知只是他生自知理義者不
待學而知縱使孔子是生知亦何害於學如問禮老
聃訪官名於郯子何害為孔子禮文官名旣欲知舊
[007-32a]
物又不可望空撰得出須是問他先知者始得 又
曰生而知之學而知之才也 或問生而知之要學
否曰生而知之固不待學然聖人必須學


  范曰中庸曰或生而知之或學而知之或困而知之
及其知之一也或安而行之或利而行之或勉強而
行之及其成功一也此所謂中庸無賢者之過不肖
者之不及也夫子不自以為生知而曰好古敏以求
之所以道中庸也夫生而知之者天也學而知之者
[007-32b]
人也聖人所以帥人者學而已其在天者非所以教


  吕曰好古敏求及其知之一也孔子誠以致學之功
而齊生知之德


  謝曰至於入聖域則不論生知與學知之異言我非
生而知之云爾其言則不居聖其意則不讓矣
楊曰孔子之聖猶天之不可階而升也門人如顔淵
猶曰雖欲從之末由也已故夫子自謂我非生而知
[007-33a]
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葢不以生知自居而示人
以學使知所謂不可階而升皆可學而至也其循循
善誘葢如是


  尹曰孔子以生知之聖毎云好學者非為勉人也葢
生而可知者義理耳若夫禮樂名物必待學而後能


  子不語怪力亂神


  伊川解曰怪異勇力悖亂鬼神之事皆不以語人也
[007-33b]
范曰君子非正不言其所言者常道也明庶物察人
倫而已是四者不可以訓也學者之言及此則心術
不得其正未有不入於邪説者也


  吕曰怪不中也如素隱行怪之怪力也亂不治神
妙理也語怪則道不中語力則德不立語亂則術不
修語神則聞者惑


  謝曰介甫云怪非常也葢聖人語常而不語怪語德
而不語力語治而不語亂語人而不語神


[007-34a]
  游曰夫子語治而不語亂何也君子樂道人之善惡
言人之惡則語治而不語亂者聖人之仁也且語治
而已則是非美惡較然明矣何必語亂而後可以為


  楊曰怪力亂神敗常亂俗故不語也


  尹曰怪異勇力悖亂鬼神之事皆不語恐惑人也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
而改之


[007-34b]
  范曰見善從之者以善為師也見不善改之者以不
善為師也三人行必有善有不善在彼而我皆得師
焉是以君子顛沛造次不離於道也豈獨三人哉君
之於臣今人之於古人雖之夷狄觀於鳥獸入乎患
難皆可為師


  謝曰善吾師也不善亦吾師也


  楊曰學者何嘗師之有苟可以長為而救失皆吾師
也故三人行必有善可擇而從不善者可省而改是
[007-35a]
乃得師也


  侯曰雖聖人未嘗無師也從之固吾師也改之亦吾
師故也


  尹曰見賢思齊見不賢而内自省則善不善者皆我
之師進義其有窮乎


  子曰天生德於予桓魋其如予何


  伊川解曰人莫不知有命也臨事而不懼者鮮矣惟
聖人為能安命 又語録曰天生德於予便是命聖
[007-35b]
人極斷置以理


  范曰人事備而後可言天性道盡而後可以言至命
生德於已者天也假手於人者命也桓魋豈能違天


  謝曰天生德於予是夫子與天合德矣與天合德則
天且不違况桓魋乎然聖人不敢必其不我能害也
使其能為我害亦天也故曰其如予何


  楊曰使孔子不免於桓魋之難是亦天也桓魋其如
[007-36a]
予何哉


  尹曰天其或者生德於予則宋司馬其如我何聖人安命故也


  子曰二三子以我為隱乎吾無隱乎爾吾無行而不與
二三子者是丘也


  伊川解曰孔子之道一也其教人則異孔子常俯而
就之孟子則推而高之孔子不俯而就則人不親孟
子不推高則人不尊聖賢之分也二三子不能窺見
[007-36b]
聖人故告之以無隱也 又語録曰聖人之道猶天
然門弟子親炙而冀及之然後知其高且逺也使誠
若不可及則趨向之心不幾於怠乎故聖人之教常
俯而就之曰吾無隱乎爾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
以求之者也非獨使資質庸下者勉思企及而才氣
高邁者亦不敢躐易而進也


  范曰夫子之於人無所不用其極惟恐人以已為不
可及而不學故告二三子無隱欲其皆如已也
[007-37a]
吕曰聖人體道無隱與天象昭然莫非至教常以示
人而人自不察


  謝曰道在八荒之外近在父子夫婦之間視聽食息
之際雖聖人何得而隱哉仰觀俯察無往而不與二
三子共之也二三子特習矣而不察耳故曰吾無隱
乎爾若不與二三子共之豈所謂天下之達道乎
游曰聖人語黙動靜無非教者其所以與二三子者
甚易知而易見也惟其聽之者自不能見則以為有
[007-37b]
隱耳其曰是丘也者質諸己以實其言也故曰天何
言哉四時行焉百物生焉聖人亦天而已矣子貢曰
夫子之言性與天道不可得而聞也是性與天道仲
尼固嘗言之曷嘗有甚高不可測之論大而無當不
近人情乎葢亦不離於文章也而學者自不能以心
契則或疑其未嘗言耳子貢旣聞道矣故知夫子之
未嘗不言也子路問事鬼神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
鬼敢問死曰未知生焉知死盖能盡人道則於事
[007-38a]
鬼神之道可以不學而能也能知生之説則於死之
説可不問而知也告人之道於是乎盡孰謂夫子有
隱於由乎


  楊曰君子之道不出乎百姓日用之間夫何隱之有
而由之者自不知也疑若有隱焉故曰吾無行而不
與二三者者是丘也


  尹曰聖人作止語黙無非教也恐弟子不能窺識故
曰無隱爾


[007-38b]
  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伊川解曰教人以學文修行而存忠信也忠信本也
一心之謂誠盡心之謂忠存於中之謂孚見於事之
謂信


  范曰學者之序必主於忠信而後為能行行有餘力
則以學文文行外也忠信内也教者必自外入而文
未嘗不先焉文所以成始亦所以成終也故舉其成
則曰文行忠信


[007-39a]
  謝曰教止於此四事其實三事耳文也行也忠信也
楊曰博之以文約之以禮立之以忠信使知所以進
德教者之事孰大於是


  尹曰四者皆可以入德


  子曰聖人吾不得而見之矣得見君子者斯可矣子曰
善人吾不得而見之矣得見有恒者斯可矣亡而為有
虛而為盈約而為泰難乎有恒矣


  伊川解曰才德出衆謂之君子善人良善之人也有
[007-39b]
常雖無善而守其常分者也若實無而為有以虛而
為盈處約而為泰則妄人也難謂之有常矣


  横渠曰有常者不貳其心善人者志於仁而無惡
范曰君子者聖人之次也有常者善人之次也善人
不踐迹亦不入於室然則君子之次也世衰亂則無
恒者多亡而為有故不學虛而為盈故不受約而為
泰故無度此所以不能有恒也


  謝曰聖人大而且化君子得聖人之體而未化所以
[007-40a]
不見聖人思見君子善人不踐迹可以制行有恒者
不越循法度而不敢以亡而為有虛而為盈約而為
泰耳所以不見善人思見有恒者


  楊曰禮運自禹湯文武成王周公通謂之六君子則
君子者聖賢之通稱也對聖人之言則君子其次也
故聖人不得而見之得見君子斯可矣然君子非仁
無成名仁聖皆孔子所不居也有恒心然後可與為
善苟無恒心放僻邪侈無不為己故善人不可得而
[007-40b]
見思見有恒者易曰恒久也以亡為有終亦必亡而
已矣何可久也虛也約也亦然故曰難乎有恒矣
尹曰猶言不得中行而與之思其次也


  子釣而不綱弋不射宿


  伊川解曰聖人之仁不盡物不驚衆也


  范曰夫子之於釣弋亦有仁心焉此所謂造次必於
是也若以小善為無益而弗為是以小惡為無傷而
無去也故一物而不遺焉


[007-41a]
  謝曰袁思正説不綱者惡其取物之多不射宿者不
欲陰中物


  楊曰魯人獵較孔子亦獵較則釣弋有時而為之然
盡物取之出其不意亦聖人不為也記此餘固可知


  尹曰釣而不綱不欲盡物也弋不射宿不欲暴物也
推是心以往其大者可知


  子曰蓋有不知而作之者我無是也多聞擇其善者而
[007-41b]
從之多見而識之知之次也


  伊川解曰不知而作妄作也聖人固無所不知也在
衆人雖未能知之若能多聞擇善而從多見而記識
之亦可以次於知之者也 又語録曰凡人作事皆
不知惟聖人無不知者


  横渠曰世有不知而作之者葢鑿也妄也夫子所不
取也故曰我無是也 又曰見而識其善而未果於
行愈於不知者耳


[007-42a]
  范曰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聖人亦若是而已矣
故不知而妄作者無有也多聞而擇之多見而識之
指學者以致知之道也


  吕曰不知而作不免乎狂聞見之學雖曰未達而所
行所知未悖於道見者目之所及聞者知所不見從
者敏於行識者識之心而將行知者明之而已亦不
失於心聞廣於見從愈於識識愈於知此其序也
謝曰知者心有所覺也非聞見之所及只於聞見能
[007-42b]
擇而從之識之與心知殊異故曰知之次也


  楊曰孔子述而不作况有不知而作之者與故曰我
無是也夫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多聞多見未
足以與此故為知之次夫不知而後有妄作多聞能
擇其善者而從之多見能識之雖未足以為知之至
然與夫不知而作者葢亦有間矣


  尹曰事必知其道而後可作葢不知其道而作之者
妄也故孔子曰我無是也雖未知其道若能擇善者
[007-43a]
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次欲知其道者也


  互鄉難與言童子見門人惑子曰與其進也不與其退
也唯何甚人潔已以進與其潔也不保其往也


  伊川解曰互鄉之人習於不善難與言善者也今四
方之俗有頑惡難治者皆習使之然也互鄉之童子
來而門人怪之子曰與其進也之志善不與退而不
善也拒絶之則太甚矣人潔已而來當與其潔也豈
保其往而不善乎聖人待物之𢎞也


[007-43b]
  范曰聖人嘉善而矜不能互鄉之人夫子猶欲與之
而不拒也孟子曰雖有惡人齋戒沐浴則可以事上
帝上帝猶不絶也而况於聖人乎是以能改而新其
德者必與之進雖惡人不絶也而况於童子能以禮
見者乎


  謝曰童子委贄而退葢本無與先生長者抗禮之意
此門人所以惑也然先生與之進則進不與之進則
退庸何傷葢人苟有潔已之心以進亦可與也豈保
[007-44a]
其異日弗畔哉


  楊曰可者與之其不可者拒之葢始學之事也子張
曰我之大賢與於人何所不容則裕乎此矣况孔子
乎互鄉難與言童子見在始學者不能不惑也然人
潔已以進則與其潔苟以是心至斯受之矣於互鄉
又何擇焉


  尹曰互鄉之人習於不善難與言善者也童子見門
人惑故夫子曰與其進之志善不與其退而不善也
[007-44b]
若絶拒之則已甚矣人潔已以來當與其潔也安可
保其往也


  子曰仁遠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伊川解曰為仁由己欲之則至未有力不足者也
范曰仁者性之所有也為仁由已故不逺欲之則至
矣行之則是也不求之已而求之外則逺矣


  謝曰我未見力不足者我欲仁仁自至矣


  楊曰為仁由己則我欲仁斯仁至矣


[007-45a]
  尹曰為仁由已欲之則至何逺之有


  陳司敗問昭公知禮乎孔子曰知禮孔子退揖巫馬期
而進之曰吾聞君子不黨君子亦黨乎君取於吳為同
姓謂之吳孟子君而知禮孰不知禮巫馬期以告子曰
丘也幸苟有過人必知之


  伊川解曰陳司敗問昭公知禮乎夫子以知禮答之
而司敗以為黨在所不答也而復自云有過者巫馬
期約以復告也 又語録曰彼國人來問君知禮否
[007-45b]
不成説不知禮也如陳司敗數昭公失禮之事而問
之則有所不答顧左右而言他及巫馬期來告正合
不答然孔子答之者以陳司敗必候其反命故須至
答曰丘也幸苟有過人必知之 或問注言諱君之
惡是否曰是何以歸過於己曰非是歸過於已此事
却是陳司敗欲使巫馬期以取同姓之事去問是知
禮不知禮却要回報言語也聖人只有箇不言而已
若説道我諱君之惡不可也又不成却以取同姓為
[007-46a]
禮亦不可只可道丘也幸苟有過人必知之


  范曰天地定位而有君臣紀綱人倫故聖人謹之以
為民之防也昭公之行不可揜也在夫子則當諱於
陳司敗何有焉夫子引為已過所以存君臣也
吕曰此與以微罪行同義黨君之過小彰君之惡其
過大乃所以為義


  謝曰陳司敗泛問昭公知禮與不知禮與沈同問燕
可伐與不可伐於孟子同也孔子豈敢對以不知禮
[007-46b]
若復問取同姓為知禮與不知禮則孔子當别有論
陳司敗不復問直以為黨聖人豈復辨以我為無過


  楊曰陳司敗問昭公知禮乎子曰知禮葢居是邦而
問其君其對之宜如此也司敗揖巫馬期而進之謂
孔子為黨巫馬期以告者司敗之意也欲得孔子之
言以反命故孔子曰丘也幸苟有過人必知之受其
過而不辭不爾則無答可也然夫子旣自以為過則
[007-47a]
昭公之不知禮亦從可知矣


  尹曰人問國君知禮否乎對曰知禮者宜也司敗以
孔子為黨而陳其事在所不答也而云丘也幸苟有
過人必知之者以巫馬期請復命故也


  子與人歌而善必使反之而後和之


  伊川解曰歌必全章也與割不正不食席不正不坐
同也


  范曰歌之善者猶樂之而况於德之善其有不勉而
[007-47b]
進之者乎君子成人之美凡皆如此也


  吕曰使反之而後和之亦與人為善之義


  謝曰記聖人與人盡歡非貎親也


  楊曰反之而後和所以繼其聲也君子樂取諸人以
為善者如此


  尹曰此記孔子樂善與人同也


  子曰文莫吾猶人也躬行君子則吾未之有得


  伊川解曰常人於文飾則皆欲勝人實行則未之見
[007-48a]
也 又語録曰人於文采皆不曰吾猶人也皆曰勝
於人爾至於躬行君子則吾未見其人也 又曰文
皆欲勝人至躬行則未嘗得也


  范曰文莫吾猶人也文不能勝人也躬行君子則吾
未之有得者行未得為君子也文不能勝人行未得
為君子此所以盡而不已也中庸曰君子之道四丘
未能一焉責已所以勉人也


  吕曰莫之為言猶曰得不也孔子自謂我之文章得
[007-48b]
不與人同乎但躬行君子自謂未得耳此非謙辭亦
庸言庸行之至聖人有所不能


  謝曰文雖聖人無不與人同故不讓能躬行君子斯
可以入聖故不居猶言君子道者三我無能焉
楊曰學者旣其文而不孚其實故躬行君子未之有


  尹曰子言文則吾莫能過人也至於躬行君子則未
之見也


[007-49a]
  子曰若聖與仁則吾豈敢抑為之不厭誨人不倦則可
謂云爾已矣公西華曰正唯弟子不能學也


  伊川解曰夫子謙自謂不敢當仁聖然行之而不厭
以誨人而不倦不厭不倦非己有不能也公西華見
聖人之道逺而誨人不倦故歎曰正唯弟子不能學


  横渠曰君子於仁聖學不厭誨不倦且自謂不能葢
所以為能也


[007-49b]
  范曰仁聖之次也聖人惟不自聖故能聖不敢當仁
故能仁為之不厭所以學於聖也誨人不倦所以志
於仁也夫子自言能此而已葢謙也公西華以為二
者乃所以為聖仁故弟子不能學也


  謝曰學不厭教不倦則聖且仁矣故曰正唯弟子不
能學也


  楊曰子曰何事於仁必也聖乎則仁與聖宜若相逺
矣又曰若聖與仁則吾豈敢則仁與聖皆孔子不敢
[007-50a]
居也葢仁者通上下言之也苟有功施於仁皆可謂
之仁故雖管仲亦曰如其仁語仁之至非大人其能
當之若夫聖人則人倫之至無以尚之也然孔子所
不敢居者名而已為之不厭誨人不倦則仁且智夫
子旣聖矣有其實而不居其名正唯弟子之不能學


  尹曰盡仁道即聖也唯聖人為能盡仁道夫子自謙
而不敢當然行之而不厭誨人而不倦則知仁備矣
[007-50b]
故公西華曰弟子所不能者正以此耳


  子疾病子路請禱子曰有諸子路對曰有之誄曰禱爾
於上下神祗子曰丘之禱久矣


  伊川解曰夫子病子路請禱子曰有是理乎子路以
古人之誄對夫禱者悔過遷善以祈神之祐也聖人
未嘗有過無善可遷故曰丘之禱久矣


  范曰子之於父臣之於君有疾而禱禮之常也夫子
仕於魯恐其禮未得也故問曰有諸子路以誄對夫
[007-51a]
子因教以素行合於神明不欺其誠則是為禱故曰
丘之禱久矣


  謝曰此非夫子不禱語子路以禱於鬼神之理也鬼
神可以誠意交則禱之理有也不可以誠意交則禱
之理無也使其無不禱可也使其有則夫子之誠意
亦足矣故曰丘之禱久矣


  楊曰聖人與鬼神合其吉凶則其禱也久矣


  尹曰禱者悔過遷善祈祐於神也聖人未始有過無
[007-51b]
所不善自求多福而已何事於禱


  子曰奢則不孫儉則固與其不孫也寜固


  伊川解曰奢儉皆失禮也而奢之害大


  范曰奢儉皆非禮之中也與其失之奢不若失之儉
儉猶得禮之本不孫則爭爭則亂之所由生也故聖
人戒之


  謝曰儉特不可謂之中道犯禁陵上之過則亡也至
於奢則豈特過中而已故曰不孫


[007-52a]
  楊曰奢則僭上故不孫不孫亂之道也儉不由禮則
固而已矣然猶近本也故與其不孫也寜固


  尹曰奢儉皆失中也而奢之失為大


  子曰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


  明道曰君子坦蕩蕩心廣體胖


  伊川解曰君子循理故常舒泰小人役於物故多憂


  范曰君子居易故常泰小人行險故多懼有諸内必
[007-52b]
形諸外二者皆其心自取之也夫子言君子小人必
相反所以使人辨之也


  謝曰不憂不懼所以坦蕩蕩懷得失之心所以長戚


  楊曰居易俟命故坦蕩蕩放利而行則旣得之又患
失焉故長戚戚也


  尹曰君子循理故常舒泰小人役於物故常憂戚


  子温而厲威而不猛恭而安


[007-53a]
  伊川解曰子温而厲威而不猛恭而安德容之盛也
善哉門人之能觀聖人也 又語録曰衆人安則不
恭恭則不安


  范曰温而厲故不柔威而不猛故不暴恭而安故不
勞温也威也恭也三者性之德厲也不猛也安也三
者德之修故能中和也


  吕曰言温而厲故孫出而可法色威而不猛故望之
儼然即之也温貎恭而安故動容周旋中禮


[007-53b]
  謝曰三事皆聖人之仁義禮智充溢於中而睟面盎
背而然在他人温則不厲厲則不温威則猛不猛則
不威恭則不安安則不恭如伯夷柳下惠之氣象猶
在兩偏若下惠則温勝厲若伯夷則厲勝温其唯聖
人之時然後温而厲乎威非作威葢德威也心慢而
貎恭則雖恭而不安 又語録曰横渠嘗言吾十五
年學箇恭而安不成明道曰可知是學不成有多少
病在謝子曰凡恭謹必勉強不安肆安肆必放縱不
[007-54a]
恭恭如勿忘安如勿助長正當勿忘勿助長之間須
子細體認取


  楊曰以直而温故厲以德而威故不猛由禮而恭故
安如是然後為盛德


  尹曰聖人和順積中英華發外故温而厲威而不猛
恭而安非善觀聖人者不能形容至此



[007-54b]


















  論語精義卷四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