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1h0017 論孟精義-宋-朱熹 (master)


[005-1a]
  欽定四庫全書


  論語精義卷三上


  宋 朱子 撰


  公冶長第五


  謝曰此一篇大槪多語當時之善士及尚論古之人
然為君子者當求諸己而已何汲汲於斯乎葢知不
足以知人言不足以命物則在我者可知矣是故識
此者為識道語此者為語道則於師弟子之間其可
[005-1b]
以己乎


  子謂公冶長可妻也雖在縲絏之中非其罪也以其子
妻之子謂南容邦有道不廢邦無道免於刑戮以其兄
之子妻之


  或問孔子以公冶長不及南容故以兄之子妻南容
而以己之子妻公冶長何也伊川曰此亦是以己之
私心看聖人也凡人避嫌者皆内不足也聖人自至
公何更避嫌凡嫁女必量其材而求配或兄之子不
[005-2a]
甚美必擇其相稱者妻之己之女美必擇其材者妻
之理自如此何更避嫌也若孔子事或是年相若或
時前後皆不可知也以孔子為避嫌則大不是如避
嫌事賢者且不為况聖人乎


  横渠曰雖在縲絏之中非其罪也縱或不幸不免困
辱必非其罪雖不若南容之慎知其不為非義也
范曰公冶長縶於縲絏時人或疑之孔子欲妻以子
故辨其非罪聖人之言無所苟也有罪無罪在我而
[005-2b]
已自外至者我何與焉若非罪而得縲絏以為辱則
是有罪而得軒冕者亦可以為榮矣


  謝曰以智帥人之謂夫公冶長南容智矣聖人非私
其子以為可托也特以其人之行可以行道於家人
矣然則公冶長在縲絏之中而可謂之智乎非其罪
而䧟於刑戮雖聖人有所不免至於不為桎梏而死
可以知長之賢矣南容其言足以興所以不廢其黙
足以容故免於刑戮與知不如葵者異矣


[005-3a]
  楊曰聖人所以求於人者薄可免於刑戮而不累其
室家皆可妻也公冶長之賢宜貶於南容矣而以其
子妻之南容以其兄之子妻之葢或以其齒或以其
時先後適當其可而已世儒謂有處人處己之異非
知聖人者也夫兄弟之子猶子也處之有異焉君子
不為也況於聖人乎 又曰孔子以其子妻公冶長
以其兄之子妻南容王元澤曰君子之處其子與處
其兄之子固不同也曰兄弟之子猶子也何擇乎誠
[005-3b]
如所言是聖人猶有私意也聖人不容有私意若二
女之少長美惡必求其對所妻先後未必同時安在
其厚於兄而薄於己耶記此者特言如是二人可託
以女子之終身且聖人為子擇配不求其他故可法


  尹曰雖縲絏而非其罪邦無道免於刑戮皆能不䧟
於不義非慎行者不能也聖人至公而已於是各有
所當視其子及兄之子何所容心哉


[005-4a]
  子謂子賤君子哉若人魯無君子者斯焉取斯


  伊川解曰斯助語詩云恩斯勤斯


  范曰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十室且不
無人況於魯國乎夫子賢子賤而知一國之有人使
魯無君子則子賤何所取而學之然則魯非無君子
也葢有之而不用也易曰天地閉賢人隱小人道長
則君子道消世豈嘗無人乎亂則隱否則消也
謝曰語君子之名雖不一然論其大體皆具體而小
[005-4b]
成者也當世衰道微之時區區小國乃有此人豈非
見聞熏陶漸積之使然也又豈天之降才獨多於此
地耶故曰魯無君子者斯焉取斯以言其多助也當
是時使天下皆如魯雖王者不作文武之道其墜乎
此夫子之力也使其得邦家者其作人才當如何哉
楊曰君子取諸人以為善魯多君子故子賤有取而
成德也


  侯曰子賤之為君子也魯人未嘗知之故孔子曰魯
[005-5a]
無君子者斯焉取斯


  尹曰因子賤之賢知魯國之多君子若魯無君子則
子賤何所取法能若是耶


  子貢問曰賜也何如子曰女器也曰何器也曰瑚璉也
伊川解曰器者尚飾之物子貢文勝故云器也復問
何器也曰瑚璉也瑚璉貴器飾之勝者字皆從玉見
其飾之美 又語録曰子貢問賜也何如自矜其長
而孔子以瑚璉之器答之者瑚璉可施於宗廟如子
[005-5b]
貢之才可使於四方可使與賔客言也 又曰子貢
之器如宗廟之中可觀之貴器故曰瑚璉也


  范曰子貢自賢其才不能知己之所至故問曰賜也
何如器者各適其用而不能通乎變者也子貢小之
又問瑚璉則貴矣未若君子之不器也


  謝曰器者成材之謂學者充實時也使其能輝光何
害其為不器何害其為形而上者子貢聖門之達者
於道體無不窺見設未能從容而安之亦可不謂之
[005-6a]
小成乎孔子以器許之猶後世以通達事體者謂之
國器未可執方論也


  楊曰子謂子賤君子哉故子貢問賜也何如曰汝器
也則與君子之不器異矣蓋抑其方人也然瑚璉者
宗廟之器也其器足為宗廟之用則進乎君子不逺
矣聖人抑揚其詞如此所以長善而救其失也
尹曰器有用者也瑚璉宗廟之器子貢雖未至於不
器然其器之貴者與


[005-6b]
  或曰雍也仁而不佞子曰焉用佞禦人以口給屢憎於
人不知其仁焉用佞


  伊川解曰佞辯才也人有則多入於不善故夫子言
焉用佞 又語録曰苟仁矣則口無擇言言滿天下
無口過佞何害哉若不知其仁焉用佞也


  范曰佞口才也時人以為賢故謂雍也仁而不佞夫
子亦惟好仁而惡佞佞者不必能行也仁者不必能
言也故佞則不仁仁則不佞多言而尚口者取憎之
[005-7a]
道也


  吕曰口給無其實而取足於口也仁而不佞則可不
仁而佞不若仁而不佞


  謝曰夫子嘗謂仲弓可使南面想見其為人宜簡重
矣簡重則多黙故或人以為仁而不佞疑其不足也
然不知黙而識之不言而信存乎德行則焉用佞
楊曰不有祝鮀之佞難免於世則世方以佞為悦矣
故或人以雍也仁而不佞為問然佞足以悦流俗而
[005-7b]
已君子而求諸非道則為佞者乃所以取憎也
尹曰佞口才也雍也仁矣或疑其不佞故問焉子謂
旣仁矣惡所用佞因言佞者禦人以口給屢為人所
憎仁者安所用之乎


  子使漆雕開仕對曰吾斯之未能信子説


  明道曰即目所學便持吾斯之未能信道著信便是
止也 又曰子説者漆雕開己見大意故説 又曰
未能自信不可以治人孔子所以説漆雕開之對
[005-8a]
又曰只是這箇理已上却難言也如言吾斯之未能
信皆是古人此理已明故也


  伊川解曰子使漆雕開仕使求禄也對以己學且未
能信信謂自得故夫子説其篤志 又語録曰或問
漆雕開未可仕而孔子使之仕何也以其言觀之其
仕有餘矣兼孔子道可以仕必有實也如子路志為
千乘之國孔子止曰可使治其賦冉有志欲為邦孔
子止曰可使為宰由求之徒豈止如此孔子如此言
[005-8b]
之便是優為之也


  范曰漆雕開學可以仕故夫子使之仕而開自以道
未能信則其於學也有進而無止於仕也有難而無
易求諸内而不願乎其外此夫子所以説之也
謝曰漆雕開之學他無可考然聖人許其可以仕必
其材之已成者也材或出於天資聖人不敢以未信
疑也至於心術之微則一毫不自得不害其為未信
此聖人之所不能知而漆雕開其自知之矣其曰此
[005-9a]
之未信其用心豈博而無統乎其材可以仕其器不
安於小成則它日所就雖聖人其可量乎不得不説也
楊曰漆雕開未能信而不自欺葢進乎信矣亦可以
仕也故孔子使之仕然彼方自謂未能則其充之必
有未至者學之為己如是其孰能禦之子之所以説


  尹曰以己學且未能信奚可以仕夫子説其篤志也


  子曰道不行乘桴浮於海從我者其由與子路聞之喜
[005-9b]
子曰由也好勇過我無所取材


  伊川解曰浮海居夷譏天下無賢君也子路勇於義
故謂其能從已子路以為實欲浮海也故喜夫子與
己夫子喜其勇而謂其不能度量事理取材裁度也
材裁通用 又語録曰材與裁同言由但好勇過孔
子而不能裁度適於義也 又曰孔子欲乘桴浮海
居九夷皆以天下無一賢君道不行故言及此爾子
路不知便謂聖人行矣故曰無所取裁言其不能斟
[005-10a]
酌也


  范曰道無乎不在無往而不可也故曰雖蠻貊之邦
行矣又曰欲居九夷然而孔子未必行未必居焉
有可行可居之理則必明之公山弗擾佛肸之召欲
往而卒不往者明其可往而已仲由好勇故可以受
此言他人則不能不惑無勇必多疑故也由知夫子
之可從知海之可往而不知不必往焉此知進而不
知退能勇而不能怯也故勇則誠過於夫子而無所
[005-10b]
取材材之言裁也無所取裁故不能折中此所以受
教而不去也


  吕曰浮海居夷歎道不行而有是言然卒不行者不
忍絶中國也道不行而去子路之所知不忍絶中國
子路之所不知孔子以子路勇於進退故許同其行
然子路往而不返不及知變故不許其喜無所取材
者不適用也


  謝曰子路在聖門最為可與共患難者故孔子稱之
[005-11a]
謂我若為憤世過中之行若人猶將從我而行也然
聖人豈終乘桴浮於海者子路不知其意直以為然
此其好勇寧不過也


  楊曰乘桴浮於海非果者不能從子路聞之喜與率
爾而對一也故退之夫聖人之勇不可過過則無所
取裁矣


  尹曰浮海居夷譏天下無賢君以行其道子路勇於
從命無所裁度也臣聞師程頤曰古者材與裁通用


[005-11b]
  孟武伯問子路仁乎子曰不知也又問子曰由也千乘
之國可使治其賦也不知其仁也求也何如子曰求也
千室之邑百乘之家可使為之宰也不知其仁也赤也
何如子曰赤也束帶立於朝可使與賔客言也不知其
仁也


  范曰三子學於孔子而其材止於如此是習衰世仕
於諸侯大夫之事而不能有以自樂者也故不知其
仁夫仁唯克己復禮無欲者能之苟有願乎其外則
[005-12a]
不足以為仁故非三子所及


  謝曰仁之為道自其一體論之三子不容無也由全
體觀之三子不能當也夫子旣稱其材而又曰不知
其仁非以三子為不仁特於此未可以觀仁也使孟
武伯能如子貢問管仲伯諸侯之事則於仁不仁可
易以斷矣然千乘之國百乘之家可使治賦與為宰
與束帶立於朝與賔客言非仁者不能也然而不以
仁許之者聖人之語道非若諸子之漫無統約也
[005-12b]
楊曰道二仁與不仁而已此君子小人之分也然君
子而不仁者有矣未有小人而仁者也由求赤之賢
雖曰未仁未害為君子故對孟武伯之問曰不知而
己不正言其不仁也正言其不仁是則小人而已矣
然觀三子自言其志其力分亦止於是故夫子所以
處之者如此


  侯曰武伯問三子之仁而孔子答以治賦與為宰固
非仁者不能然而束帶立於朝與賔客言若能觀其
[005-13a]
進退周旋則其仁亦可知矣而夫子言不知其仁者
以孟武伯問子路仁乎若夫子答以仁則不唯使武
伯不識仁又以子路盡仁而仁止於是也使武伯知
仁者通上下而言則知三子之仁而可以知為仁之
方也已


  尹曰三子之才則可知也必也盡仁之道斯可謂之
仁是以對曰不知其仁也


  子謂子貢曰女與回也孰愈對曰賜也何敢望回回也
[005-13b]
聞一以知十賜也聞一以知二子曰弗如也吾與女弗
如也


  伊川解曰子貢喜方人故問其與回孰愈子貢旣能
自謂何敢望回故云吾與女弗如也所以勉其進也
 又語録曰子貢常方人故孔子答以不暇而又問


  與回也孰愈所以抑其方人也 又曰聞一知十聞
一知二舉多少而言也曰吾與女弗如也使子貢喻
其言知其勉己不喻亦可使慕之皆有教也 或問
[005-14a]
吾與女弗如也與吾與㸃也之與如何曰與字則一
用處不同孔子以為吾與女弗如也勉進學者之言
使子貢喻聖人之言則知勉進已也不喻其言則以
為雖聖人尚不可及不能勉進則謬矣 又曰顔子
亦只能聞一知十若到後來達理了雖億萬亦可通
 又曰子貢之知亞於顔子知至而未至之也


  范曰夫子之教人亦多術矣使子貢知已之不如顔
子是亦教誨之也夫顔子聞一以知十子貢之知足
[005-14b]
以知之而仁不能及也顔子之於道也進而不已學
而唯恐不及是以幾於聖人自子貢以下則畫焉故
其才有限也


  吕曰知類通達至極其數者顔子也凡物有對舉其
偏而知其對者子貢也


  謝曰聞一以知十知明而好篤者能之此顔子之才
也非語其造道成德之謂在夫子之門惟賜於此為
近然如柴之愚參之魯葢不害於入德如賜之達未
[005-15a]
為優於入德回雖聞一知十而亦未肯以此自多於
其間也然則聖人於此以謂不如回何疑之有若以
此較有餘不足則悞矣


  楊曰回賜之賢孰愈孔子宜知之審矣反以問子貢
葢子貢之達其徒鮮儷而好方人故以顔子為問葢
將以抑之使望洋向若而知自勵也至其自謂不敢
望回則曰吾與女弗如也以悦之皆聖人抑揚其詞
而磨切之也


[005-15b]
  尹曰臣聞師程頤曰子貢喜方人故問其與回也孰
愈旣曰何敢望回而云吾與女弗如者豈聖人真所
不及哉所以勉子貢進學也


  宰予晝寢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牆不可杇也於
予與何誅子曰始吾於人也聽其言而信其行今吾於
人也聽其言而觀其行於予與改是


  伊川解曰人旣耽惑難以語學矣因責其不踐平日
之言 又語録曰宰予晝寢孔子以其質惡因是而
[005-16a]
言又史記載宰予被殺孔子羞之常疑田常不敗何
縁被殺若為齊君而死是乃忠義孔子何羞之有及
觀左氏乃闞止為陳常所殺亦字子我謬誤如此
又曰彊者易抑子路是也弱者難彊宰我是也
范曰君子之於學惟日孳孳斃而後已惟恐其不及
也宰予晝寢自棄孰甚焉故夫子深責之朽木糞牆
言其質不美不足以有成也宰予以言見取於聖人
自其晝寢而夫子始不信其言以其華而無實不足
[005-16b]
以有行也雖聖人不以一人而待天下以不勤葢因
宰我以誨也


  謝曰剛為近仁養心莫善於寡欲予也聖門之高弟
則聰明過人者語其淫溺葢以志昏而氣䘮尚可與
入道乎與成湯不邇聲色異矣聖人始信之終疑之
葢聖人之道雖得於生知至材全而知益明猶有待
於更事之多也而况於學者


  楊曰朽木糞牆謂無質也學者非自彊不息不足與
[005-17a]
語道故責宰予以是然謂於予與何誅者豈以予為
真不足誅邪是亦不屑之教誨也於予與何誅是乃
深誅之也 又曰有言不必有德則聽言而信行容
有未盡者然必待於予而後改是葢聖人於人之情
偽有因是而後見者豈特是而已哉其應之也能不
憚改而已


  尹曰宰予以言語稱於聖門孟子亦曰善言德行於
其對哀公問社及問三年之䘮復於此皆深責之葢
[005-17b]
能言而行不逮者矣傳曰晝居於内問其疾可也故
以朽木糞牆譬其質惡難以語學也


  子曰吾未見剛者或對曰申棖子曰棖也慾焉得剛
伊川解曰人有慾則無剛剛則不屈於慾也 又語
録曰甚矣慾之害人也人之為不善慾誘之也誘之
而弗知則至於滅天理而不反故目欲色耳欲聲以
至鼻之於香口之於味四肢之於安佚皆然此皆有
以使之也然則何以窒其欲曰思而已矣學者莫貴
[005-18a]
於思惟思為能窒慾一本此下云曾子之三省窒慾之道也又曰凡人
慾則不剛至大至剛之氣在養之可以至焉


  范曰剛者天德惟無慾乃能之神龍惟有欲是以人
得求其欲而制之亦得而食之聖人無慾故天下萬
物不能易也無欲則能無心無心則能至公至公然
後剛孟子謂浩然之氣至大至剛以直養而無害亦
以慾之害氣也


  謝曰剛與慾正相反也能勝物之謂剛故常伸於萬
[005-18b]
物之上為物掩之謂慾故常屈於萬物之下自古有
志者少無志者多不屈於名勢則屈於貨色不屈於
威武則屈於物我要之有意則有慾有慾則不剛宜
乎夫子之未見也棖也其所慾不可知其為人得非
倖倖自好者乎故或以剛疑之然不知兹所以為慾乎
楊曰有慾必有狥於物焉得剛


  尹曰人有慾則無剛剛則不屈於慾


  子貢曰我不欲人之加諸我也吾亦欲無加諸人子曰
[005-19a]
賜也非爾所及也


  伊川解曰我不欲人之加諸我吾亦欲無加諸人仁
也施諸己而不願亦勿施於人恕也恕或能勉之仁
則非子貢所及 又語録曰中庸所謂施諸己而不
願亦勿施於人正解此兩句然此兩句甚難行故子
曰賜也非爾所及也 又曰不欲人之加諸我者施
諸己而不願者也無加諸人者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者也此無伐善無施勞者能之故非子貢所及 又
[005-19b]
曰我不欲人之加諸我也吾亦欲無加諸人恕也近
於仁矣故曰非爾所及然未至於仁也以其有欲字


  范曰君子修其在己者其在人者不能必也己欲無
加於人易使人無加於己難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則
無加於人者矣而欲人之無加於我雖聖人不能也
顔子之行犯而不校則已矣豈能使人無犯乎故非
子貢所及也


[005-20a]
  謝曰孔氏注言不能止人使不加非義於己也
楊曰惟仁者能之非子貢所及也


  尹曰無加諸人在己欲人不加諸我在人在己可必
也在人不可必也


  子貢曰夫子之文章可得而聞也夫子之言性與天道
不可得而聞也


  明道曰子貢曰夫子之文章可得而聞也夫子之言
性與天道不可得而聞也子貢葢於是始有所得而
[005-20b]
歎之以子貢之才從夫子如此之久方歎不可得而
聞亦可謂之鈍矣觀其孔子没築室於場六年然後
歸則子貢之志亦可見矣他人如子貢之才六年中
待作多少事豈肯如此


  伊川解曰此子貢聞夫子至論而歎美之言也 又
語録曰性與天道非自得之則不知故曰不可得而
聞 又曰性與天道不可得而聞要在黙而識之也
 又曰性與天道子貢初未達此後能達之故發此


[005-21a]
  歎辭非謂孔子不言其意又淵奥如此人豈能易到
 又曰唯子貢親達是理故能為此歎美之辭言衆
人不得聞


  横渠曰子貢謂夫子所言性與天道不可得而聞旣
云夫子之言則是固常語之矣聖門學者以仁為己
任不以苟知為得必以了悟為聞因有是說


  范曰孔子稱堯曰煥乎其有文章文章者德之見乎
外者也子貢之智足以知聖人故其文章可得而聞
[005-21b]
也夫子之於門人各因其材之大小高下而教之性
與天道則未嘗以語子貢自子貢以上則庶乎可得
而聞也然知其不可得聞是其智足以及之而仁未
足以與此也


  吕曰吾無隱乎爾與人為善也學不躐等非隱也未
可也竭兩端於鄙夫非躐等也言近而指逺也以微
罪去非隱情也衆人自有所不識性與天道非不言
也弟子亦自有所不聞


[005-22a]
  謝曰夫子之文章異乎人之所謂文章夫子之言性
與天道異乎人之言性與天道子貢之聽言異乎人
之聽言也他人聞夫子之文章止於文章而已子貢
聞夫子之文章於其間知所謂性與天道性與天道
夫子雖欲言之又安得而言之所以不可得而聞也
性與天道使子貢智不足以知之則安能語此則夫
子可不謂善言乎子貢可不謂善聽乎後世諸子言
性與天道多矣其言紛紛使人彌不識者亦異乎夫
[005-22b]
子之言矣後世學者觀書於章句之外毫髪無所得
也亦異乎子貢之聞矣


  游曰孟子曰仁之於父子義之於君臣至聖之於天
道命也有性焉君子不謂命也論性之妙而與於天
道雖聖人有所不能知焉況子貢乎聞即是知不得
而聞者可以與知之謂也不可得而聞者亦有所不
能知之謂也


  楊曰夫子之文章與言性與天道無二致焉學者非
[005-23a]
黙而識之則不可得而聞也子貢至是始與知焉則
將進乎此矣 又曰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性命
道三者一體而異名初無二致也故在天曰命在人
曰性率性而行曰道特所從言之異耳所謂天道者
率性是也豈逺乎哉夫子之文章乃所以言性與天
道非有二也聞者自異耳子貢至是始與知焉則將
進乎此矣


  尹曰子貢於此始有所得知性與天道非如文章可
[005-23b]
得而易聞


  子路有聞未之能行唯恐有聞


  伊川解曰子路果於行者故有聞而未能行唯恐復
有所聞也 又語録曰人之所可畏者便做要在燭理
子路有聞未之能行唯恐有聞聞見如登九層之臺
范曰子路聞善勇於必行門人自以為弗及也故著
之若子路可謂能用其勇矣


  謝曰未能行而恐有聞葢以聞為餘事矣夫勇於有
[005-24a]
行豈必以遷善改過為美歟葢道不如是不足以有
知也葢唯力行然後可以知道譬如目之於色必待
見而後知口之於味必待食而後知未之能行而曰
吾知之矣此聞也非知也


  楊曰尊其所聞恥躬之不逮也非勇於為善其孰能


  尹曰子路勇於行者故有聞而未能行唯恐復有聞也


  子貢問曰孔文子何以謂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學不恥
[005-24b]
下問是以謂之文也


  范曰敏則有功而能好學則有進而無已不恥下問
者取於人以為善也雖舜亦由此以為大夫所謂文
也者必内有其質外有其行而後可以名之也
吕曰物相雜故曰文凡事之交錯不守一偏乃所以
成文敏者多不好學居上者多恥下問今孔文子不
守一偏而交錯乃謂之文


  謝曰諡法固非一端知孔文子之得名豈非勤學好
[005-25a]
問者乎故與經天緯地之文異矣


  楊曰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故亦可謂之文與文王之
所以為文則異矣


  侯曰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是以謂之文矣


  尹曰勤學好問為文


  子謂子産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已也恭其事上也敬
其養民也惠其使民也義


  横渠曰使民義不害不能教愛猶衆人之母不害使
[005-25b]
之義禮樂不興僑之病歟


  范曰夫子稱人之美取其可以為後世法也恭則不
侮敬所以陳善閉邪也惠則足以使人而又使之以
義民其有不從者乎子産有此四者合於君子之道
為政則未也


  謝曰子産古之成人也其端己接物故有本末行已
恭事上敬養民惠使民義難以一事語之要之至理
當如此以文王之至聖不過於不敢侮鰥寡有事君
[005-26a]
之小心惠鮮鰥寡不替義德有是四者葢可以為君
子矣


  楊曰以惠養民而使之以義雖不知為政不害其為
君子之道也


  尹曰四者人有一焉得以為君子子産兼之故曰有
君子之道四焉


  子曰晏平仲善與人交久而敬之


  伊川解曰人之交久則敬衰久而能敬所以為善與
[005-26b]
人交


  范曰久而能敬所以有常而不厭也上交不謟下交
不瀆君臣之相與亦當如是有謟有瀆則非敬也若
平仲足以為法矣


  謝曰晏平仲當周衰時亦可謂賢大夫其善固多矣
聖人於此特論其與人交一節而已所謂久而敬之
必德盛而有常者能之葢非有意於久交也而德盛
有常者自不狎侮矣


[005-27a]
  楊曰交之道久而益親則翫習而敬弛焉人之常情
也故以久而敬之為善


  尹曰交久則敬衰久而能敬所以為善也


  子曰臧文仲居蔡山節藻梲何如其知也


  伊川解曰世謂臧文仲知僭上失禮安得為知 又
語録曰蔡與采同大夫有采地而為山節藻梲之事
不知也山節藻梲諸侯之事也


  横渠曰山節藻梲為藏龜之室祀爰居之義同歸於
[005-27b]
不知宜矣


  范曰子曰智者不惑以其明於是非而取舍無疑也
蔡非其所居山節藻棁非其所宜胡為不明於是而
處於非不可以言知矣夫僭禮者非不知侈之為惡
儉之為美也不能以義制欲而犯義以從欲焉故私
心勝而明有所蔽也


  謝曰臧文仲當時必以智稱然不知為僭上害禮之
事於我何益焉葢夫子開當時之惑以為智者不如
[005-28a]
是也


  楊曰以山節藻棁居蔡是猶以己養養鳥也焉得知
尹曰罪莫大於僭智者為之乎左傳稱仲尼謂臧文
仲不智者三有曰作虛器是也


  子張問曰令尹子文三仕為令尹無喜色三巳之無慍
色舊令尹之政必以告新令尹何如子曰忠矣曰仁矣
乎曰未知焉得仁崔子弑齊君陳文子有馬十乘棄而
違之至於他邦則曰猶吾大夫崔子也違之之一邦則
[005-28b]
又曰猶吾大夫崔子也違之何如子曰清矣曰仁矣乎
曰未知焉得仁


  伊川解曰令尹子文三仕為令尹無喜色三巳之無
慍色其然豈其然乎人不能見其色則可矣謂其無
喜慍則非也苟無喜慍何以知其未仁也夫子獨稱
其舊政告新為忠斯可見矣或問令尹子文之忠
陳文子之清使聖人為之是仁否先生曰不然聖人
為之亦只是清忠也 或問令尹子文忠矣孔子不
[005-29a]
許其仁何也曰此只是忠不可謂之仁若比干之忠
見得時便是仁也


  范曰令尹子文之忠陳文子之清皆未足為仁仁者
必有及於天下非自足於一己而已也若比干之忠
伯夷之清乃可謂之仁矣


  吕曰子文至於三仕三巳不知進退之義者也陳文
子至於崔子弑齊君而後去是不知去就之義者也
不知進退去就之義不免於有懷行至於有懐雖曰
[005-29b]
清忠而仁不足道也


  謝曰文武之澤入人也深養人也久故小子有造人
有士君子之行則其遺風未熄之時葢有不待學問
而入德者矣況於令尹子文陳文子一時之善士也
三仕無喜色三巳無慍色舊政告新令尹與棄馬十
乘違而之他邦其立心高矣故子張以仁疑之然容
有質厚者亦能之是以夫子於仁不仁未可斷也其
曰未知焉得仁非以二子為不仁特恐子張識清忠
[005-30a]
而不識仁也使子張知清忠之非仁其於知仁也何


  楊曰三仕三巳而無喜慍舊令尹之政必以告新令
尹是事君人不為容悦而私於己者也故可以為忠
矣不立於惡人之朝棄十乘而違之可以為清矣忠
清疑若可以為仁故子張以是為問然仁若比干伯
夷可也降是寧足與此乎葢仁不可以迹論之故也
侯曰子張問令尹子文陳文子仁矣乎孔子對以清
[005-30b]
與忠而曰未知焉得仁葢仁者理之得也得於義得
於禮得於智者也其色有歉於心則不可謂之仁矣
以全體言之唯踐形者可以謂之仁其餘或以一事
而名仁者亦有之或言仁之功或言近乎仁或為仁
之方或為仁之術皆非所謂盡仁者也令尹子文相
其僭號之君而不知正其名陳文子有馬十乘亦齊
之富大夫也崔子弑齊君而不能上告天子下請方
伯而討其賊令尹徒以區區之忠而告其新文子以
[005-31a]
孑孑之義而避其地是皆不知為臣為仁之道也雖
使聖人為之只可謂之清與忠而已故夫子皆曰未
知焉得仁謂未知仁道也無喜慍之色與棄馬而逃
皆末事也何足為仁之道哉


  尹曰觀二子之事謂之忠清則可矣仁則未知也


  季文子三思而後行子聞之曰再斯可矣


  伊川解曰使晉時也其再慮當矣至於求遭䘮之禮
則過矣 又語録曰為惡之人未嘗知有思有思則
[005-31b]
為善矣至於再則已審三則惑矣 又曰再則定三
則私意起矣


  范曰思所以求通也多則惑故再思可矣不必於至
三中庸曰有弗思思之弗得弗措也聖人有不思而
得者有深思而得之者不執一也若周公仰而思之
夜以繼日則不止於三也季文子事事必三思而後
行故孔子以為過矣


  謝曰天下之事有是非利害君子不能無擇也是以
[005-32a]
再思以為可也徐思之有未可焉則止以為不可也
徐思之有可為則行此之謂再思再思之外猶有思
焉恐不免於妄也必無中倫之理有人聞季子之風
能不恱乎夫子所以解其惑而曰再斯可矣


  楊曰事有可不可兩者而已故思止於再可也三則
惑矣


  尹曰思至於再可也至於三則惑若文子使晉而求
遭䘮之禮以行思之過者也


[005-32b]
  子曰寗武子邦有道則知邦無道則愚其知可及也其
愚不可及也


  伊川曰邦無道則能沉晦以免患故曰不可及也亦
有不當愚者比干是也


  范曰治則見亂則隱出處之迹也知與愚本於其心
而有道則明之無道則晦之道隱乎心而迹著乎外
以見於亂邦之害此所以為不可及也


  吕曰以聖人之行為不可及則過於知過也


[005-33a]
  謝曰邦有道則知知也邦無道則愚大知也邦無道
而不愚以隕身失族者不絶於春秋之時優游卒歳
惟叔向而已至於此然後知武子之愚不可及也原
其初心豈欲先公後私歟葢才有所長知有所短也
如武子者莊子所謂才全而德不形者乎觀其無道
而愚則有道而知亦不得已矣


  楊曰有知愚之名則非行其所無事者言不可及則
過中道矣


[005-33b]
  尹曰邦無道而愚葢人之難能者也


  子在陳曰歸與歸與吾黨之小子狂簡斐然成章不知
所以裁之


  伊川解曰夫子之刪詩書使羣弟子編緝之也 又
語録曰此言弟子狂簡志大而行不揜故率然能成
章不知所以裁之是時孔子將反魯之時也仲尼刪
詩書作春秋定禮樂已前簡䇿甚多如詩書皆千餘
篇豈是仲尼一人獨力能為之葢當時皆付諸弟子
[005-34a]
編集然後刪定故仲尼周流四方諸弟子編集已成
章但未知所以裁擇故仲尼在陳思歸魯而裁正成
書也故曰吾自衛反魯然後樂正雅頌各得其所
范曰狂者進取簡則未能居敬也若琴張曾晳牧皮
者是狂而已不知所以裁之則不得其中傳之於書
或誤天下後世此夫子所以欲歸也


  吕曰狂簡當為狂狷狂者進取進取則過狷者有所
不為不為則不及自非聖人立言舉不能悉合乎中
[005-34b]
雖未合乎中固已雜然成章矣成章則達矣其中者
尚矣其不中者尚在裁以就中爾道之不行也旣不
得中行而取狂狷又不得其行而卒歸乎立言則聖
人之不遇可知矣


  謝曰夫子嘗曰如有用我者吾其為東周乎則其傳
於門人非夫子初心也當是時雖得天下英才而教
育之所樂不存焉而況狂狷乎及其鳯鳥不至知其
卒不用也不復夢見周公也將以其道傳之門人豈
[005-35a]
不曰吾舍此其如來世何此欲反魯時心也當是時
雖不得中行猶欲成就之而况英才乎此孟子所謂
狂者又不可得又思其次也


  楊曰道不行則私淑諸人而已


  尹曰孔子在陳不得中道而與之故思其次也狂簡
小子於詩書禮樂能成文章而不能裁者也是以自
衛反魯然後樂正雅頌各得其所


  子曰伯夷叔齊不念舊惡怨是用希


[005-35b]
  伊川解曰伯夷叔齊之節至高峻也然其居之以寛
故怨希不然則不可以處世矣 又語録曰伯夷之
清若推其所為須不容於世必負石赴河乃已然却
為它不念舊惡氣象甚宏 又曰不念舊惡此清者
之量 或問伯夷叔齊叩馬而諌武王義不食周粟
有之乎曰叩馬則不可知非武王誠有之也孟子曰
伯夷隘只此便見隘處君臣尊卑天下之常理也伯
夷知常禮而不知聖人之變故隘不食周粟只是不
[005-36a]
食他禄非餓而不食也至如史記所載諫辭皆非也
武王伐商即位已十一年矣安得父死不葬之語韓
退之頌伯夷甚好然只説得伯夷介處要知伯夷之
心須是聖人語不念舊惡怨是用希説得伯夷心也
 或曰伯夷叔齊不念舊惡如何曰觀其清處其冠
不正便望望去之則可謂隘矣疑若有惡矣然却能
不念舊惡故孔子特發明其情武王伐紂伯夷叔齊
知君臣之分不知武王順天命誅獨夫石曼卿有詩
[005-36b]
言伯夷恥居湯武干戈地來死唐虞揖遜墟亦有是
理首陽乃在河中府虞鄉


  范曰伯夷叔齊之美多矣夫子稱此者為其樂天順
理可以為法也夫與人有惡而不忘則志未平也平
之在己己不念則人亦不怨矣是以怨之者希也
吕曰夷齊聖之清者清則能逺乎怨不念舊惡乃逺
怨之義


  謝曰君子於所親當怨也然猶不宿怨焉而况於疎
[005-37a]
者乎越人彎弓而射我則談笑而道之其待我以横
逆曰此亦妄人也已矣葢於攻人之惡有所不暇而
況於念舊惡乎能不念舊惡則怨何自而生


  楊曰公天下之善惡而不為私焉則好惡不在我矣
何念舊惡之有若夷齊葢亦所過者化也


  尹曰伯夷叔齊之節可謂高峻觀其清而至於衣冠
不正則望望然去之則隘矣宜若無所容者惟其不
念舊惡其中宏裕怨是用希也


[005-37b]
  子曰孰謂微生高直或乞醯焉乞諸其鄰而與之
伊川解曰君子敬以直内所枉雖小而害則大
范曰是曰是非曰非有謂有無謂無曰直微生以直
聞而夫子因乞醯知其不直夫害其所以養心者豈
在大哉聖人於人觀其取予一介而千駟之馬萬锺
之禄從可知也故以微事斷之所以教人不可不慎


  謝曰或乞醯焉乞諸其鄰而與之不害其與人交也
[005-38a]
若以周濟急難亦何害其為直然在當時之事其設
心恐不如是也答問之間親見其事故語止於如此
而意已傳矣今未可以乞醯認為不直也


  楊曰循理而行無矯揉之私則直矣


  尹曰君子敬以直内若微生高其枉雖小害直為大


  子曰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恥之丘亦恥之匿怨而友
其人左丘明恥之丘亦恥之


  伊川解曰足恭過恭也左丘明古之聞人


[005-38b]
  范曰巧言令色足恭者外為謟也匿怨而友其人者
内為詐也言已與丘明同所以顯丘明而率其不能
者也夫惟外不為謟内不為詐則不愧於天不怍於
人矣


  吕曰二恥者誠心之所不至世不以為恥惟左丘明
者與聖人同心此孔子所以取之巧言令色足恭謂
外事於言色貎者也


  謝曰巧言令色足恭匿怨而友其人推其類其可恥
[005-39a]
有甚於穿窬也左丘明恥則其所養可知矣知恥在
夫子何足言欲使學者知立心以直而已


  楊曰恥是四者於孔子為不足道而曰丘亦恥之者
葢示人以行使學者知是四者之不可為又以進丘
明之善也


  尹曰足恭過恭也巧言令色外謟者也匿怨而反其
人内詐者也左丘明古之聞人


  顔淵季路侍子曰盍各言爾志子路曰願車馬衣輕裘
[005-39b]
與朋友共敝之而無憾顔淵曰願無伐善無施勞子路
曰願聞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懷之


  伊川解曰顔淵季路與夫子之言志夫子安仁也顔
淵不違仁也季路求仁也 又語録曰凡看論語非
只是要理會語言要識得聖賢氣象如夫子曰盍各
言爾志子路曰願車馬衣輕裘與朋友共敝之而無
憾顔淵曰願無伐善無施勞孔子曰老者安之朋友
信之少者懷之觀此數句便見得聖賢氣象大段不
[005-40a]
同若讀此不見聖賢氣象他處也難見學者須要理
會得聖賢氣象 又曰願無伐善則不私矣無施勞
則仁矣顔子之志亦可謂大而無以加矣然以孔子
之言觀之則顔子之言出於有心也至於老者安之
朋友信之少者懷之猶天地之化工付與萬物而已
不勞焉此聖人之所為也今夫羈靮以御馬而不以
制牛人皆知羈靮之作在乎人而不知羈靮之生由
於馬聖人之化亦猶是也 又曰顔子所言不及孔
[005-40b]
子無伐善無施勞是它顔子性分上事孔子言老者
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懷之是天理上事 又曰老者
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懷之乃天地之道也一作老者則安之朋
友則與他信少者則當懷之乃天道也 又曰子路顔淵孔子皆一意

但有小大之差皆與物共者也顔子不自私已故無
伐善知同於人故無施勞若聖人則如天地 或問
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懷之如何曰此數句最好
觀子路顔淵之言後觀聖人之言分明是天地氣象
[005-41a]
 又曰聖人即天地也天地中何物不有天地何嘗
著心揀擇善惡一切涵養覆載但處之有道爾若善
者親之不善者逺之則物不與者多矣安得為天地
故聖人之志止欲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懷之
又曰子路曰願車馬衣輕裘與朋友共敝之而無憾
此勇於義者觀其志豈可以勢利拘之哉葢亞於浴
沂者也顔淵願無伐善無施勞此仁矣然尚未免於
有為葢滯迹於此不得不爾也子曰老者安之朋友
[005-41b]
信之少者懷之此聖人之事顔子大賢之事也子路
有志之事


  横渠曰仲由樂善故車馬衣裘喜與賢者共敝顔子
樂道故願無伐善施勞聖人樂天故分内外而成其


  范曰子路所願志末也顔子則幾矣無伐善無施勞
仁者之事也雖欲無之而有我存焉若夫子之言則
天地之功也老者當安之朋友當信之少者當懷之
[005-42a]
如萬物各正其性命吾豈有心於其間哉堯舜之治
天下禹之行水行其所無事而已程子曰羈靮以御
馬不以制牛人皆知羈靮之生乎人而不知羈靮之
生乎馬聖人之教亦若是而已


  吕曰子路喜功與人共利顔子為已不倍於人孔子
體天不言而信


  謝曰門弟子所存夫子葢得於眉睫之間不待問而
可知今於由與回而問之非問之也葢教之也欲省
[005-42b]
其切問近思者如何又從而振德之也志可以為善
亦不害其未化故在學者則為切論至道則為病由
與回中人以上者也夫子姑使之篤志乎不可也使
之捐志乎不可也其曰盍各言爾志則二人者於此
可以省發矣又安知兩人者不由是大有以啓廸其
心與願車馬衣輕裘與朋友共敝之而無憾此篤志
者也願無伐善無施勞篤志不足以言之也老者安
之朋友信之少者懷之此非志也聊以答季路之問
[005-43a]
而已使季路聞此言也則願車馬衣輕裘與朋友共
敝之而無憾之語能無自小乎使顔子聞此言也則
願無伐善無施勞之語能無樂其庶幾乎 又曰子
路願車馬衣輕裘與朋友共敝之無憾亦是要做
好事底心顔子早是參彼己孔子便不然老者合當
養的便安之少者不能立者便懷之君君臣臣父父
子子自然合做的道理便是天之所為更不作用
游曰孔子之道修於家行於鄉施於國達於天下亦
[005-43b]
不過使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懷之而已葢使天
下之為子者皆致其孝然後老者莫不安之矣使天
下之為父者皆致其慈然後少者莫不懷之矣使天
下之為朋友者皆先施之然後朋友莫不信之矣此
所以為孔子之志其辭雖若自抑而非盛德之善治
於人心者亦不足以與此


  楊曰季路之志推之及於朋友而已顔淵願無伐善
無施勞則裕乎此矣皆志於仁者之事也善推其所
[005-44a]
為而已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懷之是則仁
矣無事乎推也


  尹曰夫子安仁顔淵不違仁季路求仁臣聞師程頤
曰欲見聖賢氣象當於此致意焉


  子曰已矣乎吾未見能見其過而内自訟者也


  伊川解曰夫人能自知其過者鮮矣然知過非難也
能自訟之為難自訟不置能無改乎


  范曰見其過而内自訟則庶乎可以寡過矣非好學
[005-44b]
者不能也故曰已矣乎恐終不得見之所以警夫不
能補過者也


  謝曰推惡惡之心以自攻其惡則過不可勝改也其
惟能推好已之心好人者能之乎


  楊曰小人之過也必文則能見其過而内自訟者鮮矣
已矣乎者葢甚言其未見也


  尹曰知過非難自訟為難苟自訟不置能無改乎


  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學也
[005-45a]
伊川解曰忠信質也語生質則不異於人人不若已
之好學耳所以勉人學也


  范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者不誣人也不如丘之好
學者不自誣也忠信則己與人同所以與人異者唯
好學也聖人必學先王之道然後能成故稱己以勉
人苟能好學則亦己而已矣是以自名好學而不為
矜也


  吕曰所貴乎士學而已矣學之功可使愚者明柔者
[005-45b]
剛苟不志於學雖聖人之質不免為鄉人而已自盡
不欺苟質厚者皆能之故十室之邑必有


  謝曰父父子子兄兄弟弟夏葛而冬裘渇飲而飢食
皆所謂忠信也其敢厚誣十室乎然不明乎善不誠
其身矣欲誠其身者其惟好學乎


  楊曰人之於聖人非天之降材爾殊也未有無其質
也雖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聖人好學
以成之耳葢夫子不以聖賢自居而勉人以學若此
[005-46a]
類皆以身教之也


  尹曰忠信質也人誰無質乎於學則不如己之好焉
所以勉人云爾






[005-46b]





















  論語精義卷三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