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1h0017 論孟精義-宋-朱熹 (master)


[002-1a]
  欽定四庫全書


  論語精義卷一下


  宋 朱子 撰


  為政第二


  子曰為政以徳譬如北辰居其所而衆星共之


  伊川解曰為政以徳然後無為


  横渠曰為政不以徳人不附且勞


  范曰人君欲天下之歸已則莫若務徳而已為政以
[002-1b]
徳則不動而化不言而信無為而成如北辰之居其
所而衆星拱之是故所守者至簡而能御煩所䖏者
至靜而能制動所務者至寡而能服衆也


  呂曰為政以徳自治之道傋則不求於民而民歸之
故大人之政正己而已


  謝曰北辰天之機也以其居中故謂之北極以其所
建周於十二辰之舎故謂之北辰於此見無為而為
矣故為政以徳者如之學以成已政以成物雖有内
[002-2a]
外之殊及其時措之宜則一也以徳為政者特推吾
所有與民由之而已故在我則不勞在人則易從苟
為不爾將弊弊然以物為事而後能使民從已者則
是居陋巷積仁義之君子一旦中天下而立未必能
為禹稷之事也親其親長其長未必能平天下也不
出家而成教於國此語未必信也


  楊曰政者正也王中心無為以守至正而天下從之
故譬如北辰辰極星也居中故謂之極中而不遷故
[002-2b]
謂之辰


  尹曰為政以徳則不動而化無為而治人之歸之如
衆星之共北辰為政苟不以徳則人不附且勞矣


  子曰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


  伊川曰思無邪誠也 又曰蔽當也詩三百篇惟思
無邪一言以當之


  范曰詩之義主於正己而已故一言可以蔽之思無
邪是也學者必務知要知要則能守約守約則足以
[002-3a]
盡博矣經禮三百曲體三千亦可以一言蔽之曰毋
不敬又曰王中心無為也以守至正


  謝曰詩者民之情性之正出於先王之澤先王之澤
既熄而詩遂亡其流出於楚漢猶有屈宋蘇李魏晉
齊梁之間猶有鮑謝曹劉孰謂當春秋之時而遽亡
邪盖求其止乎禮義則無也止乎禮義非易其心而
後語者不能則思無邪可謂一言以蔽之矣君子之
於詩非徒誦其言亦將以考其情性非特以考其情
[002-3b]
性又將以考先王之澤盖法度禮樂雖亡於此猶能
并與其深㣲之意而傳之故其為言率皆樂而不淫
憂而不困怨而不怒衰而不愁如緑衣傷已之詩也
其言不過曰我思古人俾無訧兮擊皷怨上之詩也
其言不過曰土國城漕我獨南行至軍旅數起大夫
乆役止曰自貽伊阻役行無期度思其危難以風焉
不過曰苟無饑渇而已若夫言天下之事美聖徳之
形容固不待言而可知也其與愁憂思慮之作孰能
[002-4a]
優游不廹也孔子所以有取焉作詩者如此讀詩者
可以邪心讀之乎


  楊曰詩發於人情止乎禮義固惟思無邪一言足以
蔽之 或問蘇子瞻曰有思皆邪也無思則土木也
思無邪者惟有思而無所思乎如何曰書曰思曰睿
睿作聖孔子曰君子有九思思可以作聖而君子於
貌言視聴必有思焉而謂有思皆邪可乎繫辭曰易
無思也無為也寂然不動感而遂通天下之故非天
[002-4b]
下之至神其孰能與於此夫自至神而下盖未能無
思也惟無思為足以感通天下之故而謂無思土木
可乎此非窮神知化未足與議也詩三百出於國史
固未能不思而得然而皆止於禮義也其所思無邪
而已


  尹曰詩三百篇雖美惡怨刺之不同其㫖則可一言
以蔽之曰詩無邪而已夫子既删之止乎禮義動天
地感鬼神莫近於詩非正奚可哉


[002-5a]
  子曰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道之以徳齊之
以禮有恥且格


  伊川曰格至也至於善 又曰有恥且格此謂庶民
士則行已有恥不待上之命而然


  范曰政者法度之事也以法度率人而齊之以刑則
苟免而無恥無恥則無所不至犯上作亂者有之矣刑
政之不足恃也如此若夫先之以博愛陳之以徳
義道之以禮樂示之以好惡皆道徳齊禮之事也
[002-5b]
呂曰知本末先後然後可以言治矣徳禮者所以治
内刑政者所以治外治内者先格人之非心使之可
以為君子則政足以不煩刑足以不用也乃若一切
任治外之法則民將失其本心不知有徳禮之美冐
犯不義無所不作雖有格者畏罪而已 又曰徳禮
者先王之所以治内而刑政所以治外治内之教行
則人皆可以為君子雖有政刑非先務也治外之法
行則不知為善之美雖有本心無從發也故政刑之
[002-6a]
用能使懦者畏不能使強者革此之謂失其本心
謝曰道所以勸之齊所以率之政與徳為先後刑與
禮為表裡以欲善其心故有徳禮欲以正其身故有
刑政道之以徳齊之以禮雖刑措可也雖無徳與禮
而刑政猶存焉故傷人倫之廢至於并與刑政而亡
故哀刑政之苛人倫廢則君子至於犯義刑政苛則
小人至於犯刑君子犯義是以無恥而苟免者多况
於小人乎


[002-6b]
  楊曰道之以政齊之以刑則民知逺罪而已故免而
無恥道之以徳齊之以禮則民日遷善而不自知故
有恥且格夫禮樂刑政四逹而不悖則王道成矣先
王非不用刑政也書曰德為善政則以徳為政也伯夷
降典折民為刑則以禮用刑也有徳禮則刑政在其
中矣兹其所以不悖歟


  侯曰道治也以政治之以刑齊之覇者之事非有以
教之也道之以徳齊之以禮則教之也教之則民日
[002-7a]
遷善而化矣王者之政也故有恥且格


  尹曰道之以政齊之以刑則無教化矣民雖苟免而
無恥道之以徳齊之以禮則教化存焉所以有恥且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
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踰矩


  伊川解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聖人言已亦由學而
至所以勉進後人也立能自立於斯道也不惑則無
[002-7b]
所疑矣知天命窮理盡性也耳順所聞皆通也從心
則不勉而中矣 又語録曰孔子生而知之者也自
十五以徃事皆學而知之者所以教人也三十有所
立四十能不惑五十知天命而未至命六十聞一知
百耳順心通也凡人聞一言則滯於一言一事則滯
於一事不能貫通耳順者聞言而喻無所不通七十
從心然後至於命 又曰孔子之學自十五至七十
進徳直有許多節次者聖人未必然亦直且為學者
[002-8a]
立下一法盈科而後進不可差次須是成章乃逹
又曰十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明善之
徹矣聖人不言誠之一節者言不惑則自誠矣五十
而知天命思而知之也六十而耳順耳者在人之最末
者也至耳而順則是不思而得也然猶滯於迹焉至
於七十從心所欲不踰矩則聖人之道終矣此教之
序也


  横渠曰三十器於禮非強立之謂也四十精義致用
[002-8b]
時措而不疑五十窮理盡性至天之命然不可自謂
之至故曰知六十盡人物之性聲入心通七十與天
同徳不思不勉從容中道 又曰常人之學日益而
莫自知也仲尼行著習察異於它人故自十五至七
十化而知裁其進徳之盛者歟 又曰窮理盡性然
後至於命盡人物之性然後耳順與天地参無意我
固必然後範圍天地之化從心而不踰矩老而安死
然後不夢周公 又曰從心莫如夢夢見周公志也
[002-9a]
不夢欲不踰矩也不願乎外也順之至也老而安死
故曰吾衰也乆矣


  范曰聖人生而知之不勉而中不思而得此所異於
人也自十五始志於學至七十而從心所欲此與人
同者也三十而立者既壯矣非禮無以立立於禮者
三十之事也四十而天下之理得矣不惑者孟子所
謂不動心者也五十而學易窮理盡性故知天命六
十而耳順者耳之所聴無非道也七十而從心所欲
[002-9b]
惟不踰距也是以能從之夫血氣有衰而志氣無衰
舜耄期倦於勤者其血氣衰也志氣塞於天地者也
無時而衰七十而從心所欲所以養血氣也君子困
以致命遂志而老則從心所欲皆所以一其徳也舜
曰俾予從欲以治又曰予欲左右有民汝翼予欲宣
力四方汝為此舜之所欲也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
者懐之孔子之所欲也及夫時不用道不行則定禮
樂修春秋此從心所欲之大者也盖自七十以下未
[002-10a]
與於此若其踰矩則何以為法乎


  呂曰信有諸已故志於學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
威武不能屈故立酬酢萬變用無不利故不惑六十
心知之虚通貫乎全體至七十然後化


  謝曰此一節論道之精粗無二時熟與不熟有差别
耳雖始於學亦可以見聖人生而知之也生而知之
特聖人之不居也譬如飲食焉始則知其可嗜已而
加烹餁焉已而設匕箸焉已而可於口已而飽飫厭
[002-10b]
足己而知嗜好與滋味两相忘矣雖始終不同何嘗
有二物哉志於學志於是也不踰矩不踰於是也亦
豈有二理哉於其間有所謂立則物莫能摇奪而正
固矣有所謂不惑則規盡物理而無疑矣有所謂知
天命則知理之所自來性之所自出與之無間矣有
所謂耳順則内外两忘矣至於此則酬酢事物之變
雖欲加意焉不可得而益雖欲不加意焉不可得而
損心雖未嘗放而非出於收心雖未嘗思然亦未嘗
[002-11a]
無思也未嘗無思故有所欲未嘗放故不踰矩聖人
於成童時己知有此理有志焉者知其學而後可以
安且樂也若見道不明决無志學之理未知以學為
事决無可立之理未能立决無不惑之理心且不盡
性且不知豈有知天命者乎不知天命則與道為二
决無耳順之理然則不至於學者舉廢之矣或乃以
謂聖人從心之妙不學而能益見其狂且妄也今去
聖人既逺所以知道入徳為尤難盖非知髙明之難
[002-11b]
而志乎學為難也今天下之士視聖人志學之事特以
為淺近又豈知何害其為生知乎何害其為安行乎
聖人之於生知豈物物而知之聖人之於安行豈物
物而安之有所未知亦當學而知之有所未安亦當
學而安知下學而上達正如是爾學者儻能離經辨
志親師擇友決知中道而不反決知不為外物摇奪
决知不為異端誘怵始可以當志學之名始可以知
聖人為童子時也是可不謂難矣乎未能如此雖曰
[002-12a]
志乎學吾必謂之未也


  楊曰學始乎為士終乎為聖人自十五志學積至於
七十則終乎為聖人矣從心而所欲不踰矩則從容
中道無事乎操也楊子曰能常操而存者其惟聖人
乎非知聖人者也夫以孔子之聖其學不待十年而
一進而其言若此者所謂以身教也不以聖哲自居
庻乎學者知此則可勉而漸進也 又曰孔子固天
縱之將聖也其學宜不俟十年乃一進盖聖人以其
[002-12b]
身為天下法故言之序如此顔淵未至乎從心故未
逹一間者也 又曰世之學者皆言窮逹有命特信
之未篤某竊謂其知之未至也知之斯信之矣今告
人曰水火不可蹈人必信之以其知之也告人曰冨
貴在天不可求人亦必曰然而未有信而不求者以
其知之不若蹈水火之著明也孟子曰莫之為而為者天
也莫之致而至者命也又曰得之不得曰有命世之
後生晚學讀孟子者皆知之矣孔子曰五十而知天
[002-13a]
命豈今之後學皆能知孔子必至五十而後知邪盖
孔子之所知殆不止此也


  尹曰立能自立於斯道也不惑則無所疑也知命窮
理盡性也耳順所聞皆通也從心則不勉而中也孔
子生而知之者而言十五至於七十成徳之序如此
其亦勉進學者不躐等之孟子曰盈科而後進不
成章不逹亦此意也


  孟懿子問孝子曰無違樊遲御子告之曰孟孫問孝於
[002-13b]
我我對曰無違樊遲曰何謂也子曰生事之以禮死塟
之以禮祭之以禮


  范曰學記曰力不能問然後語之孔子告以無違而
孟懿子不能復問則將以不違君父之命為孝此不
可不告也故因樊遲御以告之孟氏魯之世臣其事
君不以禮多矣其孝宜盡此三者而已故告之如此
吕曰孝者仁之出也不以仁之道事親謂之孝可乎
孟懿子於魯列於三家而與逐昭公其不仁甚矣親
[002-14a]
之生也以卿之禄不足養而竊君之禄其沒也以卿
之禮不足以奉喪祭而僣君之禮雖曰厚其親而非
孝也故孔子因其問孝而對以無違夫能無違於禮
豈特孝而已哉所謂我欲仁斯仁至矣


  尹曰孟懿子問孝答以無違懿子不能復問故因樊
遲御而告之孟氏之於魯事君不以禮者多矣則其
於事親可知矣故戒之以禮苟能盡此三者以事其
親足以為孝矣


[002-14b]
  孟武伯問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憂


  范曰孟武伯弱公室而強私家所以得免其身而保
其族者幸也故告之如此父母唯其疾之憂不憂其
為不義也不孝則災及其親子能不為父母之憂則
可謂孝矣


  尹曰父母唯其疾之憂者疾病人所不免其遺父母
憂者不得已也如此非義而遺其父母之憂則不
孝之大者也


[002-15a]
  子游問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謂能養至於犬馬皆能有
養不敬何以别乎


  范曰此教弟子以孝也故其言明而切犬馬皆能有
飬於人若不敬無以異於犬馬故養親以敬為大孝
經曰居則致其敬則孝以敬為先也


  尹曰犬馬能飬而不能敬人之飬親苟不能敬無以
異乎犬馬


  子夏問孝子曰色難有事弟子服其勞有酒食先生饌
[002-15b]
曾是以為孝乎


  伊川曰對孟懿子告衆人者也對孟武伯者以武伯
多可憂之事子游能飬而或失於敬子夏能直義而
或少温潤之色各因其人材髙下與其所失而教之
也 又曰色難形下面有事服其勞而言服勞更淺
若謂諭父母於道能飬志使父母説却與此辭不相
合然推其極時養志如曾子大舜可也曾元是曾子
之子尚未能况餘人乎


[002-16a]
  范曰色難者養親之志為難也能養其志則能承其
色矣勞事則代長者酒食則先長者此所謂養口體
也不足以為孝


  呂曰色難養志者也有事弟子服其勞有酒食先生
饌養口體者也 又曰色難先意承志之謂


  謝曰四人問孝不同聖人語之各異要之非不同也
盖親天也不以事天之道事其親者不足以為孝子
聖人之言天也一言不足以該徧天理不足以為聖
[002-16b]
言既謂之天理矣何淺深之有哉樊遲游夏雖不在
三桓子孫非志於聖學者然其言有及於孝亦
不可不謂之切問也聖人對之舎性與天道又烏得
而言哉何謂性與天道則愛敬是也生事之以禮舎
愛敬則不能也父母唯其疾之憂有事弟子服其勞
有酒食先生饌愛也不如犬馬皆能有養而不敬敬
也然則愛敬非生事之以禮乎生事之以禮聖賢語
之詳矣今不復道死塟之以禮非謂棺槨衣衾之美
[002-17a]
也必誠信可矣祭之以禮非謂傋九州之美味也知
不以仁者之粟祀其親必不享也則以仁者之粟祀
其親豈非以禮乎何謂禮順理之謂也順理則無違
矣樊遲非茫然不知此有問於聖人者特欲質其目
而已父母唯其疾之憂父母之愛其子無所不至惟
其愛之是以憂之也以苟訾取危是所憂也以苟笑
取辱是所憂也而况於好勇鬭狠乎苟不念此則親
之不忘我者有矣我之所以不忘親者未之有也豈非不
[002-17b]
孝豈非不順理不順理豈非違也違則豈知生事之以禮
哉今之孝者是謂能養至於犬馬皆能有養不敬何
以别乎此言愛而不敬也禽荒者愛犬乘肥者愛馬
與好好色同亦愛之之至也故特以犬馬語之愛其
親而不敬猶不足以為孝信乎事親之猶事天也色
難此非苟於從父之令悦其顔色而已至於有過則
下氣怡色以諫之諫而不聴則號泣以隨之至於先
意承志喻父母於道皆恐傷其色有事弟子服其勞
[002-18a]
必欲躬致其勞也有酒食先生饌欲將徹必請所與


  楊曰不得不可以為悦無財不可以為悦得之為有
財孟懿子盖得之而有財者故告之如此夫無財不可
以為恱則人子之於其親生事塟祭盖有不得盡其
禮者然以其所以養養之至也雖啜菽飲水足以盡
歡矣以其所以塟塟之至也雖斂手足形為不薄矣
以其所以祭祭之至也雖澗溪沼沚之毛足以盡誠
[002-18b]
敬矣反是皆違也仲孫謚武非有柔嘉之徳也故以
父母唯其疾之憂告之使無陵犯取禍以貽親憂也
子游子夏皆在文學之科盖多文之士也至親無文
故以敬養色難告之欲其知本之為貴也故孝子之
有深愛者必有和氣有和氣者必有愉色有愉色者
必有婉容嚴威儼恪非所以事親也所謂色難者如


  尹曰色難謂承順顔色為難若曾子養志是也先生
[002-19a]
父兄也服勞具食若曾元飬口體是也曾是以為孝
乎言飬口體未得為孝也故孟子曰事親若曾子可


  子曰吾與回言終日不違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發
回也不愚


  伊川曰囘於孔子之道無所不悦故如愚退而省其
私所自得亦足以開發矣故曰不愚或問退而省
其私亦足以發如何曰孔子退省其中心亦足以開
[002-19b]
發也盖顔子見聖人之道無疑也如参乎吾道一以
貫之便理會得曰唯若其他門人便須辯問也 又
曰孔子門人少有會問者只有顔子能問又却終日
如愚


  范曰顔子之性幾於聖人於夫子之言無所不悦黙
識而心通不疑故不問不問故無辨終日不違如愚
而己及其退而與門人言則門人之於回不能如回
之於夫子也故有問而回之所應亦足以發此所以
[002-20a]
知其不愚於夫子則如愚於其私則不愚此顔子所
以為不可及也


  謝曰聖人之教雖多術然莫善於答問孟子嘗曰而
况於親炙之者乎盖言入心通最為親且切也然苟
不至於不違之地則與亡則書無以異此顔子所
以獨為好學所謂不違者盖聲聞相通雖以耳聴而
實以神受也顔子於聖學之外無一毫私意留於視
聴言動之間拳拳焉孜孜焉其好篤其心虚想起觀
[002-20b]
聖人之形容猶將有得况於聞聖人之言乎則其不
違也必矣所謂退而省其私然後知回也不愚聖人
之意盖不如此聖人於眉睫之間察顔子之形容己
知其不愚矣為此言者特以是證聖人察顔子之詳
非真實之言也


  楊曰黙而識之故如愚然孔子謂吾與回言終日則
非止一二也是書所載顔淵之言無幾則孔子所與
回言羣弟子有不得而聞者矣非聖人之教人凌節
[002-21a]
而施也盖如此


  侯曰顔子具體而微去聖人特未化耳故聞聖人之
言黙識而心通無所不悦所以終日不違如愚頽然
其順也夫子退而省其私亦足以發回也不愚聖人
固己知其不愚矣云爾者有以發門人之進也
尹曰回之學黙識心通何事於問辨其於孔子之言
無所不悦故曰不違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發明
其道所以為不愚也


[002-21b]
  子曰視其所以觀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


  明道曰所以所為也所由所從也所安所處也察其
所處則見其心之所存在已者能知言窮理則能以
此察人如聖人也


  伊川曰以用也所為也由所從之道也所安志意之
所安所存也 又曰視其所以觀人之大㮣察其所
安心之所安也


[002-22a]
  范曰視其所以者知其用心之邪正也觀其所由者
考其所行之歸趣也察其所安者究其所處之是非
也以此三者取人無所匿其情矣夫逹視之謂觀詳
視之謂察夫在巳者未至則在人者亦難知君子知
已然後知人三者知人之常道也若夫大佞之似大
賢大姦之似大忠則雖帝堯亦以知之為難苟以為
難則易將至矣豈可不以堯難之為法乎


  呂曰所以今所自始所由昔所經由所安卒所歸宿
[002-22b]
謝曰視其所以視其行事也觀其所由觀其動作也
察其所安察其情性也君子小人雖行事不同然豈
有無因而然者必有以也視其所以則可以觀其識
君子小人動作雖不同然誰能出不由戸何莫由斯
斯道也故道有君子小人其所由則一也於此則可
以見人之徳君子而不仁者有矣然而所安者仁小
人何嘗一日不在於善然而所安者利要其久則可
以知其所安矣於此可以察人之誠視其所以以視
[002-23a]
其變事也觀其所由觀其常事也察其所安要之以
久也所以在小人猶可以思慮為亦可以勉強至至
於所由則動作態度之間難乎勉強也至其所安則
顔色之間必有發見者尤所難勉強也曾子曰十目
所視十手所指其嚴乎言必見於外也然非有徳者
不能以此道觀人故惟君子視小人如見其肺肝也
後世為九證十二流之别其源亦出於此然豈如聖
人為簡且易也


[002-23b]
  楊曰春秋傳曰師能左右之曰以苟無濟用之才則
不能以也人之所由有邪正所至有逺近視其所以
則知其才觀其所由則知其行察其所安則知其至
夫如是尚能廋乎哉


  尹曰視其所以者知其用心之邪正觀其所由者考
其所由之嚮背察其所安者究其所處之是非則人
之情何所匿哉重言之者深明其不可匿也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002-24a]
  伊川解曰温故則不廢知新則日益斯言可師也所
謂曰知其所亡月無忘其所能也 又語録曰溫故
而知新可以為師只此一事可師矣如此等處學者
極要理會若只指認温故知新便可為人師則窄狹
却氣象也


  横渠曰温故知新多識前言徃行以蓄其徳繹舊業
而知新益思昔未至而今至之縁舊所聞見而察來
皆其義也


[002-24b]
  范曰温故而知新者進徳修業而不已也師者人之
所取以為益也未有不自益而能益人者也温故者
月無忘其所能知新者日知其所亡也揚雄曰其動也
日造其所無而好其所新若此則可以為師矣
呂曰師尚多聞故温故知新可以為師矣


  謝曰新故之相因特事變之不同然自一徳者觀之
莫知其異也温故而知新猶言極髙明而道中庸致
廣大而盡精微則故與新非二致也在温故不害其
[002-25a]
為知新則知新非進取之謂在知新不害其為温故
則温故非不忘其𥘉之謂能温故知新豈徇物踐迹
者之所為乎故可以為師矣與記問之學豈可同日
而語哉


  楊曰温故則月無忘其所能知新則日知其所亡子
夏以為好學而夫子以為可以為師矣此書所謂惟
斆學半也


  尹曰温故則不廢知新則日益斯言可師也


[002-25b]
  子曰君子不器


  伊川曰君子不器無所不施也若一才一藝則器也
范曰形而上者道也形而下者器也君子以道為本
故不入於形器者各適其用而不能通其變者也故
舟不可以行陸車不可以行水大徳則工小徳則噐
工者所以制噐也夫子之門人唯顔淵冉伯牛仲弓
不可以噐名之自子貢以下皆噐也夫子之教人志
其大者逺者而忘其小者近者故曰君子不噐
[002-26a]
游曰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噐君子體夫
道者也故不器不噐則能圓能方能柔能剛非執方
者所與也


  楊曰君子其猶規矩凖繩乎方圓平直之所自出非
一器可名也


  侯曰君子不可小知而可大受故不器


  尹曰車不可以行水舟不可以行陸器之於用也如
此君子無施而不可安得而器之


[002-26b]
  子貢問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後從之


  伊川解曰踐言則可信 又語録曰子貢問君子孔
子告以先行其言而後從之而後可以為君子因子
貢多言而發之 又曰先行其言而後從之謂觀人
者彼能先行其言吾然後信之


  范曰君子言之必可行行之必可言故必先行之而
後從之以言則言不浮行而皆有實矣子路有聞未
之能行惟恐有聞此君子之事也子貢之患非言之
[002-27a]
艱而行之艱故夫子以此告之


  楊曰言將行其言也則從之不行其言則去之兹其
為君子與子貢在言語之科故告之以此


  尹曰先行其言而後從之言顧行者也


  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伊川解曰周為徧及之義君子道𢎞周及於物而不
偏比小人偏比故不能周 又語録曰周謂周旋不
比謂不相私比也


[002-27b]
  范曰忠信為周言其道之可以周徧也阿黨為比言
相比附而已君子唯忠信是與周焉者皆忠信也不
患無黨於天下故周而不比小人唯已之私唯利之
從故比而不周然君子於義亦比子曰無適也無莫
也義之與比也小人於不善亦周傳曰頑嚚不友是
與比周君子與小人晝夜隂陽相反而已


  呂曰周者以至公交物比者以私意交物故周訓為
徧又為忠信至公之交以忠信也


[002-28a]
  謝曰天下之善如仁智聖賢皆有主名特君子不可
以一端論也君子之道四夫子所不居則謂之聖人
亦可又曰君子而不仁者有矣則謂之賢人亦可要
其所存所養盖喻於義而不懐惠上逹而非小知者
也其所存養者如此試一想其為人將何以目之乎其
必謂之君子可也此等豈可以器名之乎其所有雖
不言而可喻其所行固無係吝之私以其不可以噐
名故曰不器顔閔於聖人之一體未必優於子夏子
[002-28b]
游子張然而具體也孟子於清任和未必過於伯夷伊
尹栁下惠然而不學三子也知此者可以識不噐之
理矣以其不言而可喻故曰先行其言而後從之先
行其言行其所言也而後從之言其所行也能至於
徳諧頑嚚雖不言而人皆知其為孝能讓千乘之國
雖不言而人皆知其為亷則行至而言不至何害其
為君子如不言而四時行亦何害其為天乎以其無
係吝之私也故曰周而不比君子無私好也無私惡
[002-29a]
也無私惡則何所親無私好則無所不親如日月之
光豈擇地而後照乎故為周而後可以不比也彼係
情於濡沫之間謂惟予與汝者乃兒女之事壯士且不
可為也而謂君子為之乎知此者可以知君子不比
而周也


  楊曰忠信則無徃而不周故不比比則暱於私矣故
不周


  尹曰君子道大周及於物而不偏比小人偏比故不
[002-29b]
能周


  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伊川解曰學而不思則無得力索而不問學則勞殆
 又語録曰學而不思則無得故罔思而不學則無


  進故殆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五者
廢其一非學也 又曰學原於思


  范曰學以治之思以精之學而不思則無得於内故
罔罔之言亡也思而不學則無得於外故殆殆之言
[002-30a]
危也博學而多識非不美也然不能思以索之則無
以致其精故罔而無得也殫思研精以求微妙非不善
也然不能學以聚之則殆而不安或過乎中無以致
其道故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學而思則有得於
内也學則有治思則有得則無罔殆之過也


  呂曰學而不思如罔之無綱思而不學則不得其所
安罔罔羅也殆危也不安也


  謝曰知崇則徳益崇下學則業益廣崇徳而廣業雖
[002-30b]
非二體然自其内外不合者觀之不可以不兩進也
思知之事也欲其崇學習之事也欲其卑能習矣而
不能思以精之則有習矣而不察之病民不可使知
之正謂是也知及之而不能學以聚之則有窮大而
失其所居之蔽夫子語季路以六言六蔽正謂此矣
游曰多識前言徃行而考古以驗今者學也耳目不
交於物而悉心以自求者思也思則知敬以直内而
中有主學則知義以方外而外有正學而不思則所
[002-31a]
學者不能以為已故罔罔者反求諸已而無實也思
而不學則所思者不足以渉事故殆殆者應於事而
不安也


  楊曰不思則無以自得故罔不學則居之不安故殆
尹曰學而不思則罔然無所得力索而不學則勞而
無所安


  子曰攻乎異端斯害也已


  伊川解曰攻乎異端則害於正


[002-31b]
  范曰攻者専治之也故木石金玉之工皆曰攻揚雄
曰事雖曲而通諸聖則由之異端則曲而不通諸聖
者也若楊朱墨翟是已其率天下至於無父無君豈
不害哉人君之學苟不由堯舜文武周孔之道皆異
端也


  呂曰君子反經而已矣經正斯無邪慝今惡乎異端
而以力攻之適足以自敝而已


  謝曰隠於小成暗於大理皆所謂異瑞然當定哀之
[002-32a]
時去先王猶近故其失亦未逺姑存之則未甚害也
欲攻之則無徴無徴則弗信弗信則民弗從其為害
也莫大焉恐其不免推波助瀾縱風止燎也故夫子
於怪力亂神特不語而已無事於攻也彼有一識吾
之門墻能以善意從我則其於異端豈待吾言而判
哉若孟子之於楊墨不得不辨則異乎此


  楊曰異端之學歸斯受之可也如追放豚則害矣
尹曰適堯舜文王為正道非堯舜文王為他道君子
[002-32b]
正而不它苟攻乎異端則害於政


  子曰由誨女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伊川解曰人苟恥其不知而不求問是終不知也以
為不知而求之則當知矣故云是知也


  范曰仲由好勇勇於學則將強其所不知以為知小
其所知以為不知故莫若必由其誠則是知也若禹
之行水行其所無事而已凡人莫不有此患有諸已
而必信者鮮矣豈獨由也哉


[002-33a]
  謝曰子路勇於學者也彼其閑於死生之際盖有大
過人者然舎故態而遊夫子之門其為功不過數年
之間若是其速則於道豈無強探力取之蔽乎故特
語之以此知之為知之可以知不可以不知者也不
知為不知不可知不必知者也如死生之説鬼神之
情狀在衆人則以為不可知者矣然而在學者苟不
知此豈非闕歟千歲之逺六合之外則衆人有以不
知為愧者矣在學者儻不知此則亦何害於道如此
[002-33b]
者盖非可以一言盡也儻能别識於此亦可謂知所
存心矣亦可謂能充是非之心矣故曰是知也
楊曰以不知為知豈知也哉子路以正名為迂是以
不知為知也故語之如此


  尹曰仲由好勇盖有強其所不知以為知者故孔子
誨之以此


  子張學干禄子曰多聞闕疑慎言其餘則寡尤多見闕
殆慎行其餘則寡悔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
[002-34a]
伊川解曰多見而闕其不安者寡悔之道也君子行
已能慎得禄之道也 又語録曰尤罪自外至者也
悔理自内出者也修天爵則人爵至禄在其中矣子
張學干禄故告之以此使定其心而不為利禄動若
顔淵則不然矣君子謀道不謀食學也禄在其中矣
然學不必得禄猶耕之不必得食亦有餒在其中矣
君子知其如此故憂道不憂貧此所以告干禄者也
 又曰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此所以告子張
[002-34b]
也若顔閔則無此問孔子告之亦不然或疑如此亦
有不得禄者孔子盖曰耕也餒在其中矣唯理可為
者為之而已矣


  横渠曰歸罪為尤罪已為悔言寡尤者不以言得罪
於人也行寡悔者行有不慊於心則餒矣 又曰聞
而不疑則傳言之見而不殆則學行之中人之徳也
聞斯行好學之徒也見而識其善而未果於行愈於
不知者耳


[002-35a]
  范曰夫子之門人顔淵閔子騫皆不仕於大夫漆雕
開亦不欲仕也子張以仕為急故學干禄而夫子告
以慎其言行修天爵而人爵從之矣夫子循循然善
誘人故曰禄在其中矣苟能修身亦不廢其干禄也
呂曰疑者所未逹殆者所未安


  謝曰此子張以干禄之學問於夫子而夫子語之以
干禄之道也或得之於徃訓或得之於益友皆所謂
聞也彼豈欺我哉然未能安於吾心皆所謂疑疑則
[002-35b]
勿言可也見非目見之見乃識見之見見之不疑然
後行之不疑於見有所未安者不行可也聞疑而言
見殆而行人雖不我罪我獨於心無慊乎尤非人尤
之乃自尤也多聞闕疑可以無慎又曰慎言其餘多
見闕殆可以無慎又曰慎行其餘此皆有深意其惟
近思者可以得之乎能至於此非特言滿天下無口
過行滿天下無怨惡也若汝如此天下不用善則己
用善則人其舎汝乎無天理則己有天理則神之聴
[002-36a]
之其舎汝乎此所以有必得禄之道也


  游曰行於己而為行故慎行則寡悔悔在心也應於
物而有言故慎言則寡尤尤在事也易之言無悔者
本諸心也故於行已者言寡悔言無尤者渉於事也
故於應物者言寡尤咸同人復大壯無悔賁鼎蹇旅
大畜無尤非謂言可以有悔已


  楊曰聞見之多則知之未必盡也不能無疑殆疑而
言之殆而行之不知闕其疑殆而慎其餘則不無尤
[002-36b]
悔矣積尤悔之多則身之不能保何禄之干乎然學
於聖人之門而問干禄宜非所學也故孔子以言行
寡尤悔告之所以長善而救其失使知其求焉耳詩
曰干禄豈弟盖是義也然子張孔子以為狂士則多
聞見而不能闕其疑殆盖有之矣故其告之如此
尹曰臣聞歸罪為尤罪已為悔多聞而闕其所疑者
寡尤之道也多見而闕其不安者寡悔之道也子張
以仕為急故夫子告以慎乎言行修天爵而人爵從
[002-37a]
之故也能慎言行則禄在其中矣


  哀公問曰何為則民服孔子對曰舉直錯諸枉則民服
舉枉錯諸直則民不服


  伊川解曰舉錯得義則民心服


  范曰為國之道唯患乎枉直之不察是非之不辨也
舉君子而錯小人則民服矣舉小人而錯君子則民
不服矣


  謝曰天下之道二枉直而已天下之情二好惡而已
[002-37b]
好直而惡枉天下之至情順其所好人之所以服也
逆其所好人之所以去也然則為天下國家之道特
在於舉錯之間而已故舉錯則同治亂則異然自古
治日少而亂日多彼其心豈固欲舉枉錯直以拂天
下之心哉盖無道以照之則自以為直自以為枉者
亦多矣


  楊曰舉錯當人心則服矣


  尹曰舉錯得義則民心服也必矣


[002-38a]
  季康子問使民敬忠以勸如之何子曰臨之以莊則敬
孝慈則忠舉善而教不能則勸


  范曰季康子不能正身而欲民敬不能孝慈而欲民
忠不舉善而教不能而欲民勸不可得也夫子於君
大夫之問未嘗不以正對者急於民也


  呂曰既孝且慈上下交盡此所以使民忠也 又曰
孝以盡乎内慈以盡乎外内外交盡忠之本也故可
使民忠


[002-38b]
  謝曰敬忠以勸雖三代之民何以加此如季氏者亦
豈知此道真可以為天下國家也彼其所問盖故家
遺俗之所傳耳三者皆情性所有豈可以強為乎敬
無體也惟莊可以聚之忠固有也惟孝慈可以居之
勸非強勉也使知善之為善盖有不待詔而從之輕
矣此三者皆不可以偽為善學者雖以此自養可也
民雖不可使知之其能使不出於此道乎然則所謂
成已成物有二致不可矣後世徒以法度繩墨紏持
[002-39a]
人心者亦多見其術之踈矣


  楊曰有戲慢之色則人易之故臨之以莊則敬孝以
身先之慈以子畜之則人知親上矣善者舉之不能
者教之則人樂於為善矣故勸


  侯曰莊非敬也臨之以莊孰不敬哉孝慈非忠也孝
於親而慈於下孰不為忠哉善者舉而用之不能
者矜而教之孰不勸哉雖堯舜之政不出於斯而已
尹曰欲使民敬當臨之以莊欲使民忠當先孝慈欲
[002-39b]
使民勸當舉善而教不能未有不自己出而能化人
者也


  或謂孔子曰子奚不為政子曰書云孝乎惟孝友于兄
弟施於有政是亦為政奚其為為政


  伊川解曰書之言孝則曰惟孝友于兄弟則能施於
有政


  范曰政者正也正身而已未有不正身而可以正家
不正家而可以正國者也故孝於父母友於兄弟施
[002-40a]
之於家而有政是亦為政矣豈必在位乃為政哉
謝曰孝乎惟孝友于兄弟猶言父父子子兄兄弟弟
此一家之政也一國能如此一國之政也天下能如
此天下之政也豈有二道哉同是道也一人用之不
見其聚而多天下皆用之不見其分而少天下皆亂
而已獨治在獨善者處之不害為太平天下皆治而
已未治在任重者處之猶以為不足然則論政者果
有物我之限哉謂孝乎惟友于兄弟為政豈知道者
[002-40b]
之言乎


  楊曰為政者自家推之國而已此為政之本也夫子
之於是邦也必聞其政至於為政則有不得而與焉
以行示之而已是亦為政也故其言如此


  侯曰為仁自孝弟始推孝弟之順施於有政則天下
可以平何必民人社稷而後為政哉聖人言而世為
天下法動而世為天下則行而世為天下道其為政
孰禦焉


[002-41a]
  尹曰政者正也正身而已所以施於天下國家者其
為道一也故孝友之施於家是亦為政奚必在位乃
為政哉


  子曰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大車無輗小車無軏其何
以行之哉


  范曰車無輗軏則跬歩不能進也無信則不可行於
州閭鄉黨而况其逺乎故兵食可去信不可去匹夫
不信猶不知其可而况於為天下國家無信其可行
[002-41b]


  謝曰有諸已之謂信人而無信則無諸己矣孔孟論
信如此然自不學者觀之亦莫知所謂有者有何物
也亦莫知所謂無者無何物也今且以形性之近論
之聖人人倫之至雖不可以信言然自其因性言之亦
可謂有是性自其踐形言之自可謂有是形聖人固
如此然衆亦豈能舎是性亦何嘗離是形何以謂之
無也曰視之不見與無目同聴之不聞與無耳同則
[002-42a]
雖謂之無是形何不可之有當其操欲害人之心則
幾於無惻隠當其懐穿窬之心則幾於無羞惡則雖
謂之無是性亦何不可之有天與之而已不能有之
以至於此求其有以異於遊魂為變者已希尚可以
謂之人乎世盖有魍魎之論惟斯人者可以當之以
言其非有非無也大車無輗小車無軏取譬實不逺


  游曰人而無信以輗軏為喻何也曰忠信所以進徳
[002-42b]
而義也禮也以信成之人而無信則中無所主矣以
之為仁則蹩躠而己以之為義則踶跂而已為智則
誣為禮則偽無所施而可也輗軏大車小車所恃以
行者也而有信則大徳小徳所資以進也故輪輿雖
備而無輗軏則有車之名而無運行之實人而無信
則雖居之似忠信行之似亷潔終不可入堯舜之道
故其喻如此


  楊曰車無輗軏則無以引重而致逺人之於信猶是
[002-43a]
也故立則見其參於前也在輿則見其倚於衡也夫
然後行舎是則不行於州里况天下乎


  侯曰信者有諸已也信於仁則為仁信於義則為義
信於禮則為禮信於智則不鑿不信則無此四者罔
人而已猶大車之無輗小車之無軏可行之哉輗軏
車待以行者也


  尹曰大車謂平地任載之車輗者轅端横木縛軛以
駕牛者也小車謂田車兵車乗車軏者謂轅端上曲
[002-43b]
鈎衡以駕馬者也人而無信如大車無輗小車無軏
言不可行也如是


  子張問十世可知也子曰殷因於夏禮所損益可知也
周因於殷禮所損益可知也其或繼周者雖百世可知


  伊川曰殷因於夏禮周因於殷禮損益可知黙觀得
者須知三王之禮與物不必同自畫卦垂衣裳至周
文方備只為時也若不是隨時則一聖人出百事皆
[002-44a]
做了後來者沒事又非聖人知慮所不及只有時不
可也 又曰禮時為大湏當有損益夏商所因損益
可知則能繼周者亦必有所損益如云行夏之時之
類可從則從之 又曰秦以暴虐焚詩書而亡漢興
鑒其弊必尚寛徳崇經術之士故儒者多儒者多雖
未知聖人之學然宗經師古識義理者衆故王莽之
亂多守節之士世祖繼起不得不褒尚名節故東漢
之士多名節知名節而不知節之以禮遂至於苦節
[002-44b]
故當時苦節之士有視死如歸者苦節既極故魏晉
之士變為曠蕩尚浮虚而無禮法禮法既亡與夷狄
無異故五胡亂華夷狄之亂已甚必有英雄出而平
之故隋唐混一天下隋不可謂一天下第能驅除爾
唐有天下如貞觀開元雖號治平然亦有夷狄之風
三綱不正無父子君臣夫婦其原始於太宗也故其
後世子弟皆不可使𤣥宗纔使肅宗便簒肅宗纔使
永王璘便反君不君臣不臣故藩鎮不賓權臣跋扈
[002-45a]
陵夷有五代之亂漢之治過於唐漢大綱正唐萬目
舉本朝大綱甚正萬目亦未甚舉因問十世可知遂推此數端
范曰夏商之禮皆聖人之所作也然而商周繼之必
有所損益焉所以適時之冝也其或繼周者亦必有
所損益可知也三代之禮至周而備後世雖有作者
亦無以加矣故孔子曰吾從周雖有損益亦不出乎
三代而已


  揚雄曰繼周者未欲太平如欲太平舎之而用他道
[002-45b]
亦無由至矣


  呂曰按殷周已見之迹知理勢之必然故可以推知
百世


  謝曰子張之意以謂逺必有以驗乎近亦可謂窮理
之言也然意則有盡故聖人不以為然亦不以為不
然直暢之以己意而已聖人之意如何以謂在我之
前者既以考諸三王而不謬在我之後者又當百世
以俟聖人而不惑也因革損益之理出於窮則變而
[002-46a]
與民宜之不謂纂紂之餘一無可因革紹堯之後一
無可損益視其理之所在何如耳於此可見三王之
用心矣此聖人於因革損益之理可知也繼周者或
有以聖繼聖者乎不可得而知也或有以暴易暴者
乎不可得而知也其知所以損益乎不可得而知也
不知所以損益乎不可得而知也其唯可以徴諸庶
民可以驗諸鬼神者雖百世之逺有聖人作其必同
乎此其可知也


[002-46b]
  楊曰三代之禮相因而已非盡革也因時損益救其
偏弊而已後之繼周者無以易此故雖百世可知也
觀孔子對顔淵為邦之問其損益之理可知也
侯曰損過益不及雖百世可知也奚止十世哉三代
之損益不越斯而已


  尹曰臣問三王之禮不同自畫卦垂衣裳至周方備
皆因時損益而然也推之則商因於夏周因於商從
可知矣後世若能知損益之道雖百世亦由是也


[002-47a]
  子曰非其鬼而祭之謟也見義不為無勇也


  伊川解曰不當祭而祭之謟乎鬼神也時多非禮之
祀人情狃於習俗知義之不可而不能止盖無勇耳
范曰非其鬼而祭之則是非所事而事之也見義不
為者所當為而不為也夫可為而不為與不可為而
為其失則均故祭非其鬼者為謟見義而不為是無
勇也


  呂曰謟生於過無勇生於不及也推是二端以明過
[002-47b]
與不及之害


  謝曰此一段立義雖異而意則相循隂陽交而有神
形氣離而有鬼知此者為智事此者為仁惟仁智之
合者可以制祀典祀典之意可者使人格之不使人
致死之不可者使人逺之不使人致生之致生之故
其鬼神致死之故其鬼不神則鬼神之情狀豈不昭
昭乎若夫不知不仁者不足以與此亦豈知鬼有不
神者乎而又當政教失禮義廢之時則非所祭而祭
[002-48a]
之者宜其紛如也聖人於此時欲驟而語之則無證
欲秩之以禮則無位其憂深思逺之所為以謂儻能
知所祭而祭之則鬼神之禮未為不明於天下也祀
典猶不喪也盖鬼神之理不明於天下原於非所祭
而祭之此其所以祈於不諂焉知謟為可恥而又能
勇於不為庻乎經正矣故繼之以見義不為無勇也
仁且不武盖有如公子家者則知及之而勇不能行
者盖有矣然此之所謂見亦豈真所謂見哉使其如
[002-48b]
見所好則豈不能如父母之愛赤子使其如見所讐
則豈不能如鷹鸇之逐鳥雀謂不能為吾不信也恂
恂仁者有如吴祐而能抗跋扈之威此可見矣又况
於自反而縮者乎


  楊曰非享親報本皆祭非其鬼也徼福於非其鬼非
謟而何夫氣集義所生也見義不為其氣餒矣焉得


  尹曰臣聞師程頤曰不當祭而祭之謟於鬼神也時
[002-49a]
多非禮之祀人情狃於習俗知義之不可而不能止
盖無勇耳







[002-49b]






















  論語精義卷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