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1h0017 論孟精義-宋-朱熹 (master)


[001-1a]
  欽定四庫全書


  論語精義卷一上


  宋 朱子 撰


  學而第一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説乎有朋自逺方來不亦樂乎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伊川解曰習重習也時復思繹浹洽於中則説也以
善及人而信從者衆故可樂雖樂於及人不見是而
[001-1b]
無悶乃所謂君子 又語録曰所以學者將以行之
也時習之則所學者在我故說習如禽之習飛 又
曰鷹力學習之義子路有聞未之能行唯恐有聞説
在心樂主發散在外 又曰説先於樂者樂由説而
後得然非樂不足以語君子


  范曰學先王之道將以行之也學而習之知所以修
身知所以治人則説矣習之言試也易重險之卦曰
習坎水之於險也必洊至而不已然後能乗險而流
[001-2a]
焉君子於難事也亦然故其象曰常徳行習教事夫
必有常也而後能立孔子習周公者也顔淵習孔子
者也人君習尭舜是亦尭舜而已矣子曰性相近也
習相逺也伊尹曰習與性成學者之習將以反其性
也習之而串則與性一矣易曰兑説也而兑之象以
朋友講習朋友講習所以求道故可説之善莫善於
講習不亦説者比於説矣猶未正夫説也學而知之
者次也所以求為聖人及其成功則無習無習則亦
[001-2b]
無説矣孟子曰一鄉之善士斯友一鄉之善士一國
之善士斯友一國之善士天下之善士斯友天下之
善士才小者所友近才大者所友逺君子之學有同
道者自逺而來則亦可以樂矣夫説自外至樂由中
出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習在已而有得於外朋友
在人而有得於内君子之道求為可充也能如此者
其惟好學者乎在孔子則弟子自逺而至是也君子
不病人之不已知小人唯恐人之不知也潜龍之徳
[001-3a]
不見是而無悶君子依乎中庸不見知而不悔惟聖
者能之此皆藏其徳而修身者也人莫得而知之是
以道不行時不遇獨立乎世未嘗有悶斃而後已亦
無悔焉下焉者為善而必蘄乎人知有諸内必形諸
外未有不知者也不知而愠則不知於命無以為君
子故人不知而不愠斯可以為君子矣


  呂曰信於始而不疑故時習而不舎信於中而有孚
故朋來乎逺方信於終而不悔故人不知而不愠
[001-3b]
謝曰學而時習者無時而不習坐如尸則坐時習也
立如齊則立時習也造次必於是則造次時習也顛
沛必於是則顛沛時習也如此則德聚矣能無説乎
有朋自逺方來非必同堂合席専門同師然後謂之
朋也考諸古人先得我心之所同然求之今人信其
與已之不異皆朋也能無樂乎夫道同則相知不同
則不相知師弟子之間猶有不相知者况他人乎是
以一鄉之善士斯得一鄉之善士一國之善士斯得
[001-4a]
一國之善士天下之善士斯得天下之善士知我者
希則我貴矣人不知而不愠則其自待者厚斯不亦
君子乎學而時習之所以自處也有朋自逺方來同
乎己者也人不知異乎己者也而不愠焉則幾於樂矣
論語一經大抵不出此三者飯䟽食飲水曲肱而枕
之樂亦在其中矣顔子一簞食一瓢飲不改其樂皆
不愠之謂也


  游曰理也義也人心之所同然也學問之道無他求
[001-4b]
其心所同然者而已學而時習之則心之所同然者
得矣此其所以説也故曰理義之説我心猶芻豢之
説我口今試以吾平居之學驗之若時習於禮則外
貎無斯須不莊不敬時習於樂則中心無斯須不和
不樂無斯須不莊不敬則慢易之心無自而入而本
心之敬得矣無斯須不和不樂則鄙詐之心無自而
入而本心之和得矣時習之則時有得矣時有得矣
其為樂可勝計哉流水之為物也不盈科不行君子
[001-5a]
之志於道也不成章不達故積於中者厚然後發於外者
廣得於己者全然後信於人者周有朋自逺方來則發於
外者既已廣信於人者既已周矣非夫積厚於中得全於
己者曷至是哉此其所以樂也孟子曰令聞廣譽施於身
所以不願人之文繡也夫聞譽施諸身則美在其中而暢
於四支夫豈借美於外哉惟不借美於外則志願在我而
世之所可願者屏焉其為樂也烏可已耶盖君子非樂於
朋來也樂其聞譽有以致之也非樂其聞譽也樂其美在
[001-5b]
其中而暢於四支有以致聞譽也然求為可樂者亦反
諸身而已矣不知命無以為君子也盖不知命則行險
以徼倖將無所不至其趨於小人也孰禦焉尚何以為
君子乎若夫尊德樂義之士囂囂自得不怨天不尤人
遯世無悶不見是而無悶非君子成德孰能至於是哉
故曰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語成德也不然不念
舊惡怨是用希與夫遺佚而不怨阨窮而不憫者何以
稱夷惠說也樂也君子也言其義則然若夫所以說樂
[001-6a]
所以為君子則在於學者之心得譬之飲食之美也
借使易牙日譽於前而已不預饗焉終不足以知味
 又曰時習於禮則外貎無斯須不莊不敬時習於


  樂則中心無斯須不和不樂且將日進於理義之地
矣故説内足以成已外足以成物君子所謂三樂者
内外兩得矣故樂學而至於樂則在我者無憾矣宜
其令聞廣譽四馳也而人有不知焉是有命也不知
命無以為君子也今也人不知而不愠則非成徳之
[001-6b]
士安於義命者不能爾也謂之君子


  楊曰顔淵請問其目學也請事斯語則習矣學而不
習徒學也譬之學射而志於彀則知所學矣若夫承
挺而目不瞬貫蝨而懸不絶由是而求盡其妙非習
不能也習而察故説久而性成之則説不足道也有
朋自逺方來學者以其𩔖至也合志同方相與講學
故樂夫孔子以學不講為憂則講學之樂可知矣朋
來人知之也以人知而樂不知而或愠亦非君子矣
[001-7a]
尹曰學而時習之無時而不習也能有所自得故説
有朋自逺方來其道同而信之也故樂學在己不知
在人何愠之有故曰君子


  有子曰其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鮮矣不好犯上而
好作亂者未之有也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
其為仁之本與


  明道曰孝弟本其所以生乃為人之本孝弟有不中
理或至於犯上然亦鮮矣孟子曰孰不為事事親事
[001-7b]
之本也孰不為守守身守之本也不失其身而能事
其親乃誠孝也推此可以知為仁之本


  伊川解曰孝弟順徳也故不犯上豈復有逆理亂常
之事徳有本本立則其道充大孝弟行於家而後仁
愛及於物所謂親親而仁民也故為仁以孝弟為本
論性則以仁為孝弟之本 或問孝弟為仁之本此
是由孝弟可以至仁否曰非也謂行仁自孝弟始孝
弟者是仁之一事謂之行仁之本則可謂是仁之本
[001-8a]
則不可盖仁是性也孝弟是用也性中只有箇仁義
禮智四者而已曷嘗有孝弟來然仁主於愛愛莫大
於愛親故曰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 又曰敬親
者不敢慢於人愛親者不敢惡於人便是孝弟盡得
仁斯盡得孝弟盡得孝弟便是仁又問為仁先從愛物推
如何曰不愛其親而愛他人者謂之悖德不敬其親而敬他
人者謂之悖禮故君子親親而仁民仁民而愛物能親親豈
不能仁民能仁民豈不能愛物仁民而推親親墨子也
[001-8b]
范曰孝弟則宜無犯上然而曰鮮者有至焉有不至
焉者也至於好作亂則未之有决矣子曰教民親愛
莫善於孝教民禮順莫善於弟民知親愛禮順則犯
上宜鮮矣道之有本如木之有根水之有源也無本
則無自而生焉故君子為仁有道在修其身修身有
道在正其心正心有道在誠其意誠意莫如孝弟未
有事父孝事兄弟而不忠於君不順於長不愛於人
者也


[001-9a]
  謝曰上章論為學之大體此一節論求仁之方也夫
仁之為道非惟舉之莫能勝而行之莫能至而語之
亦難其語愈博其去仁愈逺古人語此者多矣然而
終非仁也如恭寛信敏惠為仁若不知仁則止知恭
寛信敏惠而已克己復禮為仁若不知仁則止知克
已復禮而已出門如見大賔使民如承大祭此特飭
身而已何以見其為仁仁者其言也訒此特慎言而
已何以見其為仁有子之論仁盖亦如此爾為孝弟
[001-9b]
者近仁然而孝弟非仁也可以論仁者莫如人心人
心之不偽者莫如事親從兄莊子曰子之事親命也
不可解於心此可見其良心矣至於從兄則自有生
以來良心之所未逺者以事親從兄而充之則何徃
而非仁也夫事親從兄之心行之而不著習矣而不
察終身由之而不知者尚能不好犯上作亂况於真
積力久擴而充之者乎今夫出必告反必面冬温夏
凊昏定晨省亦可以為孝矣閭巷之人亦能之長幼
[001-10a]
有序徐行後長亦可以為弟矣閭巷之人亦能之然
而以閭巷之人為有道不可也以為終不可以入道
亦不可也但孝弟可以為仁可以入道在念不念之
閒盖仁之道古人猶難言之其可言者止此而已若
實欲知仁則在力行自省察吾事親從兄時此心如
之何知此心則知仁矣


  游曰事親孝故忠可移於君事兄弟故順可移於長
孝弟者忠順之資也其不足於忠順者寡矣故孝弟
[001-10b]
之人鮮好犯上至於不好犯上則忠順足於己而悖
逆之氣不萌於中矣若是者其事君必如其親憂國
必如其家愛民必如其子固足以禦亂矣曾何作亂
之有故曰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木漸於
上水漸於下有本者如是故君子之道亦務本而已
矣孝弟也者置之而塞乎天地溥之而擴乎四海入
此者為仁履此者為禮宜此者為義信此者為信順
此者為樂兹非仁之本與知孝弟為仁之本則本立
[001-11a]
而道生之説見矣


  楊曰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長上舉斯心加諸彼
而已無二道也事親有隠而無犯則孝弟之人宜無
犯上者移之事君有犯而無隠則犯上盖有不得已而然
者謂之好則鮮矣孝弟非仁之本盖為仁之本也欲
為仁當務孝弟此務本之一事耳若師氏至徳以為
道本之類皆是論語之書竊意有子曾子之門人共
成之也孔子沒子夏以有若似聖人欲以所事孔子
[001-11b]
事之羣弟子惟曾子為最少而是書記其死又惟二
子獨稱子餘無稱子者則其尊之與夫子等故首述
二子之言繼夫子之後為是故也


  尹曰孝弟順徳也順則宜無犯上不好犯上矣其好
作亂者未之有也仁性也為仁之道由孝弟而生故
為仁者必本乎孝弟


  子曰巧言令色鮮矣仁


  伊川解曰巧言令色鮮矣仁謂非仁也知巧言令色
[001-12a]
之非仁則知仁矣


  范曰巧言令色孔壬尭舜畏之以比驩兠有苖則冝
曰不仁而已然而曰鮮者則有時而仁也夫巧言令
色之人亦為利而已其心未必不仁也人君邇之必
敗亂天下其無以鮮而易之也


  吕曰君子言非不欲巧色非不欲令盖修於外者本
有所不立修於内者末足以兼之


  謝曰仁雖難言知其所以為仁者亦可以知仁矣若
[001-12b]
孝弟為仁之本是也知其逺於仁者亦可以知仁矣
若巧言令色鮮矣仁是也然巧言令色知之亦難禮
曰情欲信辭欲巧詩稱仲山甫之徳曰令儀令色然
禮所謂辭欲巧亦鮮仁乎仲山甫之徳亦鮮仁乎至
於聖人所謂孫以出之辭亦巧矣逞顔色怡怡如也
色亦令矣豈以好其言語善其顔色直以為鮮仁也
哉至於小人盖嘗訐以為直矣言何嘗巧雖内荏而
色厲色何嘗令然則何者為巧言何者為令色若能
[001-13a]
知出辭氣可逺鄙倍則知之矣此宜學深思而力索
不可以言語道也


  游曰仁者誠而已矣無偽也何有於巧言仁者敬而
已矣無謟也何有於令色巧言入於偽令色歸於謟
其資與木訥反矣宜其鮮於仁也使斯人之志在於
巧言令色而已則孔子所謂朽木糞墻孟子所謂鄉
原終不可以入徳使其人之志在於善而失其所習
則猶可以自反此聖人所以不絶其為仁而止言其
[001-13b]
鮮也然則仲尼之惡令色也如此而詩人以美仲山
甫何也盖詩人之所謂令色者與仲尼之意異善觀
詩者以意逆志可也


  楊曰君子服其服則文之以君子之容有其容則文
之以君子之辭容辭以文之而實之以君子之徳雖
或巧令未為過也故記曰辭欲巧詩美仲山甫而以
令儀令色稱之則巧令非盡不仁也然是之人務為
容辭之文而不實之以其徳者多矣故鮮矣仁 又
[001-14a]
曰便儇皎厲其去道逺矣焉得仁


  尹曰巧言令色而仁者鮮矣知巧言令色之非仁則
知仁矣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
不信乎𫝊不習乎


  明道曰發己自盡謂忠循物無違謂信表裡之謂也
又曰𫝊不習乎言不習而傳與人


  伊川解曰曾子之三省忠信而已 又語録曰盡已
[001-14b]
之謂忠以實之謂信忠信内外也


  范曰曾子守約動必反諸身為人謀而不忠者有我
與人故也與朋友交而不信者誠意不至也𫝊不習
者講學不明也夫治己者未至則教人者不足故曾
子懼夫傳不習也


  謝曰九流皆出於聖人其後愈𫝊而愈失其真如子
夏之後流為莊周則去聖人逺矣獨曾子之學用心
於内故𫝊之無弊其親炙而得之者有子思子思之
[001-15a]
學中庸可見也考中庸則知曽子矣聞而得之者有
孟子考孟子之書亦可以見子思矣盖其所學至真
至正如此惜乎其嘉言善行不盡𫝊於世如孟子所
稱曾子之事不載於論語者甚多則其冺滅者有矣
今其幸存者可不盡心乎如此三者未可以淺近論
也為人謀而忠與人交而信𫝊而習非真知道無二
致人與己為一其能如此乎為人謀而忠非特臨事
而謀至於平居静慮思所以處人者一有不盡則非
[001-15b]
忠矣與朋友交而信非特踐言而後信也驩然有恩
以相愛粲然有文以相接一有不盡則非信矣𫝊者
得之於人習者得之於我𫝊而不習則道自道我自
我終不能相合而一矣執柯伐柯睨而視之猶以為
逺者以其二物故也傳而不習他人之道我何與焉
何以異於執柯伐柯也惟習而熟則道與我為一矣
凡此三者幾於無我則能之是學之至也


  游曰考曾子之學主於誠身則其操心宜無不忠其
[001-16a]
立行冝無不信而處己者無憾矣慮其所以接人者
或入於不忠不信而不自悟也故日三省其身焉省
之如此其固則有不善未嘗不知知之未嘗復行者
庻乎可以跂及矣然此特曾子之省身者而已若夫
學者之所省又不止此事親有不足於孝事長有不
足於敬歟行或愧於心而言或浮於行歟慾有所未
窒而忿有所未懲歟推是類而日省之則曽子之誠
身庻乎可以跂及矣古之人所謂夜以計過無憾而
[001-16b]
後即安者亦曾子之意曽子於正心誠意之道冝無
須臾忘也惟於應物之際恐或失念而違仁故曰所
省者三事而已


  楊曰仁之於人無彼己之異謀之在人猶在已也謀
之不忠違仁逺矣朋友之交與君臣父子同謂之逹
道盖人之大倫也交而不信違道逺矣傳而不習口
耳之學也君子之修身其患孰大於是故曾子之日
省者如此


[001-17a]
  尹曰曽子之三省誠而已為人謀而不忠與人交而不信不
習而傳於人皆誠所未至也曽子守約故動必求諸身


  子曰道千乗之國敬事而信節用而愛人使民以時
伊川解曰今之諸侯能如是足以保其國矣 又語
録曰有愛民之心然而使民亦有不時處此則至淺
言當時治千乗之國果能此道則亦可治矣聖人之
言雖至近上下皆通此三句若推其極堯舜之治亦
不過此若常人之言近時便只是淺近去 又曰敬
[001-17b]
事而信以下事論其所存未及治具故不及禮樂刑


  横渠曰道千乘之國不及禮樂刑政而言節用而愛
人使民以時言能如是則法行不能如是則法不徒
行禮樂刑政亦制數而已耳


  范曰子曰齊一變至於魯魯一變至於道道千乗之
國變而至道也敬事所以修已敬則事無不立信則
民可使節用則不乏愛人則本固使民以時則榖不
[001-18a]
可勝食材不可勝用五者治國之常法也故曰道此
足以富之而已教之則未也禮記曰國家未道然則
魯變至道亦未至夫教也


  謝曰學之為王者事乆矣子路曰有民人焉有社稷
焉何必讀書然後為學此言是也然夫子不與之者
特非所以待子羔也子貢謂夫子之得邦家者所謂
立之斯立道之斯行綏之斯來動之斯和夫子未嘗
得邦家也知其為邦家之道則可以為天下國家矣
[001-18b]
得志行乎中國不得志行乎家人其為道一也况千乗
乎古人得百里之地而君之皆可以一天下朝諸侯
則千乗之國亦可以用心矣敬事而信節用而愛人
使民以時雖為天下亦何獨不然敬事而信敬而信
也節用則能愛人使民以時民事不可緩也


  游曰道之為言未及治也猶書所謂引養引恬而已
馬融謂為之政教者近之矣敬事而信徳教以道之
也節用而愛人使民以時政事以道之也有徳教以
[001-19a]
道之則尊君親上之心篤有政事以道之則勸功樂
事之意純有國之道何以加此盖敬朝覲之事則君
臣嚴敬冠昏之事則男女别敬喪紀之事則民知哀
死而慎終敬祭祀之事則民知報本而追逺事之所
在無所不用其敬焉則民孰有不敬者哉一號令之
出也一期㑹之時也一賞罰之用也一嚬笑之形也
無所不用其信焉則民其有不信者哉由是道而誠
於心則有虞氏未施信於民而民信之夏后氏未施
[001-19b]
敬於民而民敬之者亦乆於斯道而已雖然知敬事
而已未及乎信則游移而無主非所以服民知信而
已未及乎節用則侈費而傷財非所以裕國知節用
而已未及乎愛人則將吝細而少恩非所以厚下知
愛人而已不知使民以時則將輕用其力輕奪其務
非所以養民知是五者而法度加焉則治人之道足
矣當孔子時斯道也將亡矣故亟言之使道之以道
則於法度乎何有


[001-20a]
  楊曰滕文公問為國孟子曰民事不可緩也盖有土
有民無非事者然而事不敬則下慢敬而不信則下
疑下慢而疑則事不立矣敬而信以身先之也易曰
節以制度不傷財不害民盖侈用則傷財傷財必至
於害民故愛人必先於節用然使之不以其時則力
本者不獲自盡雖有愛人之心而人不被其澤矣若
春析夏因既蜡而不興功之類所謂時也然此特道
之而已未及為政也苟無是心雖有政不行焉與孟
[001-20b]
子論王道之始同


  尹曰敬其事信於民節用愛人不奪其時以是五者
道其國可謂言近而易行矣然推其極雖堯舜之道
亦不過如是而已後世不能先此徒欲以刑政而為
治者其亦不知本矣有志於南面者其可以言近易
行而忽諸


  子曰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汎愛衆而親仁行有
餘力則以學文


[001-21a]
  明道曰行有餘力者當先立其本也有所本而後學
文然則有本則文自至矣


  伊川解曰為弟子之職力有餘則學文不修其職而
先文非為己之學也 又語録曰學文便是讀書人
生便知有父子兄弟須先盡得孝弟然後讀書非謂
以前不可讀書


  范曰此修身之大略也入孝出弟立身之本也庸行
之謹庸言之信以其所愛及其所不愛衆則汎愛之
[001-21b]
仁者則親之以善為主也夫子之教人以徳行為先
文學為後學文者行之餘事也


  呂曰行謹而言信


  謝曰此言學者當知所先後也天下之人愛親為易
盡孝為難事長為易盡弟為難能盡孝弟則能明人
之大倫又能庸言之信庸行之謹充其無欲害人之
心而親仁以成己則在我者立矣至於行有餘力則
以學文者其游於藝之謂乎


[001-22a]
  游曰入孝而出弟身謹而言信處衆而汎愛則友而
親仁君子之務此其本也有所未能則勉為之有所
未至則力致之待其有餘也然後從事於文則其文
足以增美質矣猶木之有本根也然後枝葉為之芘
覆苟其無本則枝葉安所附哉夫文者詩書禮樂之
謂也詩者言此情而已書者述此事而已禮者體此
而已樂者樂此而已使其孝不稱於宗族其弟不稱
於鄉黨交遊不稱其信醜夷不稱其和仁賢不稱其
[001-22b]
智則其文適足以滅質其博適足以溺心以為禽犢
者有之以資發塜者有之託真以酬偽飾姦言以濟
利心者徃徃而是也然則無本而學文蓋不若無文
之愈也是以聖人必待行有餘力然後許之以學文
不然固有所未暇也後之君子稍渉文義則沾沾自
喜謂天下之美盡在於是或訾其無行則驁然不顧
或詆其不足則忿疾如深讐亦可謂失羞惡之心矣
烏知聖人之本末哉


[001-23a]
  楊曰自孝弟而逹之於汎愛親仁盖推其所為也君
子之所務者本而已學文乃其餘事


  尹曰為弟為子之職孝於親弟於長謹於行信於言
汎愛乎衆而親仁人此徳行也行之有餘力則以學
文徳行本也文藝末也故窮其本末知所先後可以
入徳矣


  子夏曰賢賢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與
朋友交言而有信雖曰未學吾必謂之學矣


[001-23b]
  明道曰致身猶言致力乃委質也


  伊川解曰見賢改色有敬賢之誠也事君事親與朋
友皆盡其誠學求如是而已 又語録曰言見賢即
變易顔色愈加恭敬好善有誠也


  范曰惡惡臭而好好色者人之誠也以好賢而易其
好色之心則善無以加矣然而好賢者未必誠好之
也賢賢者誠心以為賢此好之篤者也事父母竭其
力之所至事君不敢有其身故危難不避而終之以
[001-24a]
信此可學之資也雖曰未學必謂之學也本立而質
美故也


  呂曰質具矣而文有不足非所謂患也所謂質者誠
而已矣賢賢至於改色好善有誠矣事親不愛其力
孝有誠矣事君不有其身忠有誠矣待朋友而不欺
交際有誠矣四者先立乎誠所未學者文耳


  謝曰賢賢易色如惡惡臭如好好色天下之誠意無
易於此此好德如好色亦可謂好徳之至也事父
[001-24b]
母能竭其力共為子職而已事君能致其身不敢有
己而已與朋友交言而有信在我者不欺矣父子有
親君臣有義朋友有信能如此則其長幼必能有序
夫婦必能有别矣則舜所以為舜其法可𫝊於天下
者其能外是乎聖人人倫之至也此而曰未學不得
謂之不學也其亦幾於生而知之者乎


  游曰天下之逹道五君臣也父子也夫婦也昆弟也
朋友乏交也先王之時在上者舎是無以教在下者
[001-25a]
舎是無以學故孟子曰學則三代共之皆所以明人
倫也今能賢賢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
身與朋友交言而有信則其於人倫厚矣學之為道
何以加此雖曰未學吾必謂之學矣仲尼之門子夏
以文學名而其言如此則知古之所謂學者在本而
不在末故學而篇大抵皆在於務本


  楊曰事君親交朋友人倫之大者學者明此而已苟
能是雖曰未學斯謂之學可也然先之以賢賢易色
[001-25b]
者盖學本於致知親賢所以致知也故為天下有九
經而尊賢在親親之先亦此意也


  尹曰賢其賢則敬賢之誠見於色故曰易色於其事
君事親與朋友交皆盡其誠無所不用其極也學者
學此者也故雖未學必謂之學矣


  子曰君子不重則不威學則不固主忠信無友不如己
者過則勿憚改


  明道曰聖人言忠信多矣人道唯在忠信不誠則無
[001-26a]
物且出入無時莫知其鄉者人心也若無忠信豈復
有物乎


  伊川解曰不厚重則無威儀所學不能安固所主在
於忠信所親者必忠信遷善不可不速君子自修之
道當如是也 又語録曰君子不重則不威嚴而學
則亦不能堅固也


  横渠曰將修已必先厚重以自持厚重知學徳乃進
而不固矣忠信進徳惟尚友而急賢欲勝己者親無
[001-26b]
如改過之不吝


  范曰言重則有法行重則有徳貌重則有威 重則
有觀動容周旋中禮者盛徳之至君子所貴乎道者
正己而已故不重則不威輕乎外者必不能堅乎内
故學則不固為人而不重未有不易其守也忠者誠
也信者不欺也君子之守誠為大其與人也不欺為
大故心必以忠信為主言必以忠信為主行必以忠
信為主忠信所以立本也無友不如己者所以進徳
[001-27a]
也夫與賢於已者處則自以為不足與不如己者處
則自以為有餘自以為不足則日益自以為有餘則
日損過而憚改者不能強為善也湯改過不吝則又
賢於勿憚改者矣此三者修身之要也自天子至於
士皆不可不務也


  呂曰學則知類通逹故不至於蔽固主讀如於衞主
顔讎由之主主所託也友所輔也改過所以自治所
託失人則勢窮所輔不如己則徳不進所以自治不
[001-27b]
勇則惡日長


  謝曰此一段當分為四事自重忠信友如已改過學
者闕一不可也人孰有生而知之者乎能學而知之
困而知之亦善矣孰有安而行之者乎能利而行之
勉強而行之亦善矣此非論生知安行者也自重忠信
友如己者學之事也過而改困之事也君子不重則
不威學則不固中庸曰齊明盛服非禮不動所以修
身也齊明盛服特威儀耳何以見其修身乎盖為冠
[001-28a]
所以莊其首為履所以重其足所以防其躁也古之
君子必佩玉進則揖退則揚周旋中規折旋中矩所
以使非僻之心無自入也夫容貎衣服之間尚能移
養如此而况視聴言動能自重哉學如之何而不固
也則其儼然人望而畏之亦餘事耳忠信進徳之本
也所謂黙而成之不言而信存乎徳行者也儻不知
此而欲進徳何異絺兮綌兮而欲温吸風飲露而欲
飽無是理矣夫人自非上智下愚皆可以為善可以
[001-28b]
為不善則其薫蒸陶冶能無待於朋習乎以子貢之
賢孔子猶戒以事其大夫之賢者友其士之仁者盖
事衰世之大夫友薄俗之士難與並為仁矣自非聖
人孰能無過惟其改之為貴師也過過也蘧伯玉行
年五十而知四十九之非亦過也但小人過於行事
君子過於性情耳夫仁義何常之有蹈之則為君子
捨之則為小人不仁不義亦何常之有循之則為小
人捨之則為君子君子所以勿憚改者盖知其無常
[001-29a]
也小人所以憚改者盖安於故常也顔回百世師也
而曰不貮過季路亦百世師也人告之以有過則喜
荀卿嘗謂之鄙人盖亦有過矣豈以嘗有過而害其
為百世之師乎知此則知君子之過如日月之食焉
無損於明也今人以嘗有過而自棄自暴以為終不
可以為善遂至於文且飾者亦愚矣 又曰申顔自
謂不可一日無侯無可或問其故曰無可能攻人之
過一日不見則不得聞吾過矣人不可與不勝己者
[001-29b]
處鈍滯了人


  游曰正其衣冠尊其瞻視儼然人望而畏之此君子
之重而威也重而威則徳性尊矣故君子日就小人
日逺由是而學其思之必精其行之必篤其問之必切
其聴之必専入乎耳著乎心此徳全而學固矣反是
則言招憂行招辱貎招淫好招辜何威之有道聴而
途説者有之一心以為有鴻鵠將至者有之何固之
有忠信所以進徳也如甘之受和白之受采故善學
[001-30a]
者其心以忠信為主不言則已言而必忠信矣故其
言為德言不行則已行而必忠信也故其行為徳行止
而思動而為無時而不在是焉則安徃而非進徳哉
故為仁不主於忠信則仁必出於姑息為義不主於忠
信則義必出於矯抗操是心以徃則禮必出於足恭
智必出于行險安往而非敗徳哉而何進徳之有焉譬
之欲立數仞之墻而浮埃聚沫以為基亦沒世不能
立矣故主忠信者學者之要言也孟子之論尚友也
[001-30b]
以一鄉之善士為未足而求之一國以一國之善士
為未足而求之天下以天下之善士為未足而求之
古人無友不如己者尚友之道也求得賢者尚而友
之則聞其所不聞見其所不見而徳日起矣此仲尼
所以期子夏之日進也孔子曰過而能改善莫大焉
盖能改一言之過則一言善矣能改一行之過則一
行善矣若過而每不憚改者其為善可勝計哉然則
君子之道以威重為質而以學成之學之道必以忠
[001-31a]
信為主而以勝己者輔之雖然使其或吝於改過則
賢者未必樂告以善道故以過則勿憚改為終焉
楊曰正其衣冠尊其瞻視自重之道也儼然人望而
畏之則有威矣學然後可以與權故不固主忠信所
以進徳也無友不如己者資以輔仁也然過而憚改
雖有輔仁之友無益矣 或問無友不如己者商也
日進以其好與勝己者處也然我之不賢人將拒我
如之何其拒人也曰所謂如己者合志同方而已不
[001-31b]
必勝已也


  尹曰不厚重則無威儀無威儀則志不篤志不篤則
所學不能堅固主於忠信其忠信不如己者則勿友
也遷善貴速故過則勿憚改君子自修當如是也


  曾子曰慎終追逺民德歸厚矣


  伊川解曰居喪盡禮祭祀致誠慎終追逺之大者也
凡事能慎於終不忘於逺足以化民歸於厚徳也
又語録曰慎終追逺不止為喪祭


[001-32a]
  范曰慎者誠也於終者誠之如始使民勿倍也於逺
者追之如近使民勿忘也先王重喪祭所以厚民徳
也曾子之行一於孝慎終追逺者孝之終


  呂曰喪祭者慎終追逺之一端耳


  謝曰養生不足以當大事惟送死可以當大事盖人
情之至極而不可以偽也為之棺槨衣衾為之春秋
祭祀聖人豈以強民哉彼有感於狐狸之食霜露之
降非為人而然也以此處已則已德歸厚矣以此教
[001-32b]
民則民徳歸厚矣


  游曰終者人所易忽也而慎之逺者人所易忘也而
追之厚之道也


  楊曰人少則慕父母其生厚矣有妻子則慕妻子知
好色則慕少艾仕則慕君因物有遷也至於終逺猶
且慎之而不忘則民徳歸厚矣歸者反其生之謂也
尹曰居喪盡禮祭祀盡誠慎終追逺之事也推而至
於天下之事皆能慎其終不忘於逺非惟已之徳厚
[001-33a]
化民亦歸於厚徳


  子禽問於子貢曰夫子至於是邦也必聞其政求之與
抑與之與子貢曰夫子温良恭儉讓以得之夫子之求
之也其諸異乎人之求之與


  伊川解曰温良恭儉讓盛徳之光輝接於人者也温
和厚也良易直也恭莊敬也儉節制也讓謙遜也徳
容如是是以諸侯敬而信之 又語録曰子貢善形
容孔子徳美温以接物良乃善心恭則不侮儉則無
[001-33b]
欲讓則不好勝至於是邦必聞其政


  范曰温良仁也恭儉讓禮也仁者愛人有禮者敬人
愛人者人恒愛之敬人者人恒敬之是以所居之國
必聞其政也詩曰干禄豈弟又曰求福不回豈弟非
以干禄不回非以求福然豈弟則干禄之道也不回
則求福之道也夫子之求之也其亦此之類也與
子貢之徒各以其識知之淺深而觀夫子之徳其所
以得政則由五者雖尭舜之聖見於外者亦不過乎
[001-34a]
此若子貢則可謂善觀夫子矣


  呂曰温良恭儉讓皆謙徳也人道惡盈而好謙况聖
人之謙乎此所以求而人與之也


  謝曰此一節論學之既成徳性内充必有光輝著見
乎外者盖誠之不可揜也故以聖人儀形明之盖粗
厲感慨則必髪上衝冠剛暴狠愎則其容悻悻然將
有求者必以喜隨人如此者不可勝計也然則徳至
於聖人之地者其必有聖人之容如天子穆穆諸侯
[001-34b]
皇皇是也聖人之容非誾誾非侃侃非提提非總總
柔不為物侮剛不為物懼其惟温良恭儉讓足以名之
乎盖清可為也而難於温温者清和之發也和可為
也而難於良良者易直之發也本無侮人之心貌如
之何而不恭本無侈泰之心用如之何而不儉本無
競強之心行如之何而不讓至於此則泰然矣儼然
矣其泰然也豈不如春其儼然也豈不如秋豈不容
止可觀豈不威儀可象豈不和樂豈不莊敬逺暴慢
[001-35a]
不足道也逺鄙倍不足道也夫容貌如此諸弟子豈
不能學以致之乎盖有忿懥之心者必不温有忮剋
之心者必不良有欲上之心者必不恭有驕人之意
者必不儉有物我之心者必不讓則温良恭儉讓其
惟聖人能之乎今去聖人乆矣以此五者想其形容
猶能使人興起而况於親炙之者乎借令魯衛之君
雖甚庸且鄙觀如此人也獨能不驚且疑乎獨能不
親且敬乎欲有為於一國者其能不就而謀之乎雖
[001-35b]
不為當時所用猶為當時所敬雖不吾以吾其與聞
之也學者儻有心於聖人威儀之間亦知所以進徳
矣然則為子貢者亦可謂善觀聖人矣亦可謂善言
德行矣於此豈獨知聖人哉又將以知子貢矣
楊曰夫子以是五者得之則求之在我耳所以異乎
人之求之者也若夫暴慢侈泰則人所忌嫉雖欲求
之其可得乎


  尹曰温良恭儉讓聖徳之光輝接於人者也温和厚
[001-36a]
也良易直也恭則不侮也儉則無欲也讓謙順也徳
容如是是以諸侯欽而信之至於是邦必聞其政也


  子曰父在觀其志父沒觀其行三年無改於父之道可
謂孝矣


  伊川解曰孝子居喪志存守父在之道不必主事而
言也


  范曰父在觀其志則能先意承志諭之以道父沒觀
其行則能繼志述事顯揚其美三年無改於父之道
[001-36b]
事死如事生事亡如事存也若其有過父在則當爭父
死則當改不可以待三年也


  謝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聞斯行之觀其志可也立
身行道揚名於後世孝之終也觀其行可也三年無
改於父之道豈以為父之道不忍改與盖三年之間
賢者處之則如白駒之過隙當是時皇皇然如有求
而弗得望望然如有從而弗及坐則見親於墻食則
見親於羮於父之道可改也不可改也亦遑恤乎
[001-37a]
游曰三年無改於父之道若尭舜文武之道雖行萬
世不可改也何止三年若武帝榷利之政徳宗宫市
之事昭帝順宗不踰年而改之天下後世不以為非
者何待三年今言無改於父之道則在所當改而可
以未改也人君士大夫皆當如此居喪之制有不言
而事行者有言而後事行者有身自執事而後行者
此尊卑之等也如以為聴於冢宰為嫌於改父之道
則孔子所謂古之人皆然者豈為其父皆有可改之
[001-37b]
道乎盖哀恤之道當然


  楊曰父在人子有不得行其志者故父沒然後可以
觀其行出必告反必面不逺遊遊必有方若此類皆
於父之道也君子不忍死其親故三年猶不改是焉
可謂孝矣


  尹曰父在觀其所志父沒觀其所行三年無改於父
之道説者謂如其道雖終身無改可也如其非道何
待三年然則三年無改於父之道孝子之心所不忍
[001-38a]
故也


  有子曰禮之用和為貴先王之道斯為美小大由之有
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禮節之亦不可行也


  伊川解曰禮之用和為貴恭而安别而和為可貴也
 又語録曰禮勝則離故禮之用和為貴先王之道


  斯為美小大由之樂勝則流故有所不行知和而和
不以禮節之亦不可行也禮以和為貴故先王之道以
此為美而小大由之然却有所不行者以知和而和不
[001-38b]
以禮節之故亦不可行也 又曰禮之用和為貴
有不可行者偏也 又曰知和而和執辭不完
范曰凡禮之體主於敬及其用則以和為貴先王為
禮非以強世盖欲天下皆可行人情莫不安此所以
為美也敬者禮之所以立也和者樂之所由生也有
敬而無和則禮勝有和而無禮則樂勝樂勝則流禮
勝則離矣知和之為美而不以禮節之則至於流此
其所以不可行也故君子禮樂不可斯須去身動而
[001-39a]
有節則禮也行而有和則樂也有子可謂逹禮樂之


  謝曰禮樂之道異用而同體相反以相成隂陽也剛
柔也動靜也仁義也文武也莫不如是何獨禮樂不
然乎有子知以和為貴盖有見於此也知此則知酒
清而不敢飲肉乾而不敢食豈強勉以害飲食之性
哉一獻而百拜几設不倚豈強勉以害安逸之性哉
天下宜之後世安之自唐至周數千載間無苦心刻
[001-39b]
意不與民共由離所不安之患父子益親君臣益序
情性益厚風俗益敦得非以和為貴而致然也先王
之澤既衰禮文不出於誠意而出於勉強不出於循
理而止於飾貎從事於斯也徃徃如季氏之祭雖有
強力之容肅欽之心跛倚以臨祭者多矣禮家使人
如此之難從殆不若夷俟倨肆之愈也至此則和之禮
䘮矣真儒既不得位無制作之時曲士又牽於世俗
之習而莫能察其源也或以為偽者有矣或以為難
[001-40a]
以強世者有矣或以為忠信之薄者有矣要之語末
流而不及先王也豈非過我門而不入我室者歟小
大由之有所不行恐其無辨也聖人於一拜一揖升
降之間猶有隆殺焉又况小大乎則其用和於下大
夫者必有異於上大夫矣知和而和不以禮節之盖
惡其凟也事君之辱朋友之䟽豈不以數乎家人之
失節豈不以婦子嘻嘻乎知此則知所節矣聖人之
和所以異於人之和者知其有反而已小大由之不
[001-40b]
以禮節之故均於不可行也


  楊曰禮以敬為本進為文進而不已則離故以用和為
貴易曰履和而至至則不可以有加矣故先王之道
斯為美也然小大皆由之則有所不行焉孔子與上
大夫言誾誾如也與下大夫言侃侃如也上下異施
則非小大由之也此之謂知和而和然和而不以禮
節之則流矣亦不可行也


  尹曰禮之弊則至於離和之弊則至於流禮之用以
[001-41a]
和為貴先王之道以斯為美小大由之然復有所不
行者盖知和而和不以禮節之則失於流故也


  有子曰信近於義言可復也恭近於禮逺恥辱也因不
失其親亦可宗也


  明道曰信本不及義恭本不及禮然信近於義恭近
於禮也信近於義以言可復也恭近於禮以逺耻辱
也因恭信而不失其所以親近於禮義故亦可宗也
如言禮義雖不可得見得見恭信者斯可矣


[001-41b]
  伊川解曰信能守約恭能逺恥近於禮義也因不失
於相近亦可尚也 又語録曰信非義近於義者以
其言可復爾恭非禮近於禮者以其逺恥辱爾信恭
因不失近於禮義亦可宗敬也親亦訓近 又曰因
其近禮義而不失其親亦可宗也况於盡禮義者乎
横渠曰君子寧言之不顧不規規於非義之信寧身
被困辱不徇人以失禮之恭寧孤立無助不失親於
可賤之人三者知和而能以禮節之也上有子之言
[001-42a]
文相屬而不蒙者凡論語孟子發明前文義有未盡
者皆挈之它皆放此


  范曰信而無義則賊故復言非信也恭而無禮則勞
故不能逺恥辱也信必近於義故能成其信故言不
必信皆可復也恭必近禮則能成其恭故其恭不入
於謟而恥辱可逺也君子所因者本而立愛必自親
始親親必及人故曰因不失其親聖人本末先後有
序君子必自修如此而後能至焉徳有本道有源其
[001-42b]
學出於聖人故可宗也


  呂曰信主復言然非義之信有不必復其言恭主逺
恥然非禮之恭有不足逺其恥親親主於有宗然親
失其等有不足正其宗義理之差必至於此不可不
察尾生復言非義之信也夷王下堂非禮之恭也墨
子兼愛不可宗之義也


  謝曰復當如復白圭之復言至於使人可復亦可謂
善言矣言而信固己善也而况於近義乎信則言之
[001-43a]
必可行者是也義則言之中倫者是也信且近義則
可以世為天下道矣使後世多識者亦可以畜德矣
言至於如此其有不可復者乎不侮之謂恭中節之
謂禮畏人而不敢侮人者有矣未必中節自愛而不
敢侮人者有矣未必中節也何謂中節擎跪曲拳過
位必趨禮也臣道也何恥辱之有見父之執猶事父
年長以倍猶事父禮也子道也何恥辱之有勞則爭
先行則必後禮也弟道也何恥辱之有何謂不中節
[001-43b]
非所當致恭而致恭也非所當致恭而致恭施於在
我之上者猶妾婦之道也施於在我之下者是啟寵
納侮之道也其招恥辱必矣因親也故姻睦之姻婚
姻之姻皆從因推吾一視同仁之心雖四海之内皆
兄弟也此特可以謂之泛愛不可以謂之親何謂親
繫之以姓綴之以食内親也甥舅姻媾之聯外親也
若是者生當有燕食之歡死當有功衰之戚所謂親
者豈它人可以擬倫也推此而逹之亦有可親者乎
[001-44a]
有之其惟君乎治我也其惟師乎教我也其惟友乎
成我也三者雖非天屬亦可以親矣捨此三者之外
亦有可親者乎吾恐不免於謟賤也既謟賤矣豈謂
所尊身之道惟親不失其所親然後為可宗也信不
食其言恭以飭其身親以與人同自衆人觀之亦可
謂美行矣然一入於非禮非義之地適足以招恥辱
取不敬也信乎求道非難欲免斯者其惟學乎盖惟
學可以明善


[001-44b]
  楊曰信不近義而復其言是小人而已以其近義故
可復恭不近禮則有恥辱之道焉以其近禮故能逺
恥辱若夫惟義所在則言有不必復也恭而安則逺
恥辱不足道也信不失義恭不悖禮則交物之道至
矣又因不失其親焉是亦可宗也


  尹曰信非義也以其言可復則近於義恭非禮也以
其逺恥辱則近於禮然則恭信於禮義為近者也因
其近雖未足以盡禮義之本亦不失其所宗尚也


[001-45a]
  子曰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於事而慎於言就有
道而正焉可謂好學也已


  伊川解曰敏於事勇於行也


  范曰君子志於道而不願乎其外故食不求飽居不
求安敏於事行之如恐不及也慎於言者恥躬之不
逮也苟有道者則就而正焉故無常師若此可以為
好學矣學者所以學為聖人也論語記夫子之言好
學如此又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
[001-45b]
之好學此其自言也其於門人獨稱顔子好學而孔
文子不恥下問亦謂之好學則知學者鮮矣


  呂曰不志於私養學所以専不事於徒言必見於行
事學所以實所趨不謬於道學所以正學至於此可
謂好矣


  謝曰此一節不可以事求當以情性推之盖上世嘗
有茹毛食腥者矣及至聖人易之以烹餁則食正欲
其飽者也嘗有陶復陶穴者矣及至聖人易之以宫
[001-46a]
室則居正欲其安也此豈人之私智為哉盖聖人神
而化之使民宜之者也何獨好學者無求飽無求安
口之於味四肢之於安逸獨與人異乎是不然孔孟
曾顔學者之師也其事有可考者如疏食飲水曲肱
而枕之與瓢飲簞食在陋巷可謂不求飽且安乎是
不然此無財不可以為悦者也有財則為之矣前以
三鼎死且易簀可謂不求飽且安乎此不得不可以
為悦者也使其從大夫之後斯為之矣然則聖賢所
[001-46b]
以過人者安在謂聖賢有求安求飽之心則不可也
敏非欲速之謂聖人非欲速者也敏非進取之謂進
取乃狂者之所為夫欲速與進取聖人既不為及至
衆人無欲速則有遲鈍不及事之累不入於狂則有
不忘其初之患於斯两者之間其惟敏乎慎非簡黙
之謂言及之而言豈可簡邪豈可黙邪慎非囁嚅之
謂與上大夫言而誾誾在朝廷而便便正欲其厲也
言及之而言言而且厲可謂慎乎既一出於口何慎
[001-47a]
之有捨是數者之外可以求慎言之理矣然而難言
也就有道而正焉非篤意於美身為切問近思之學
者不能如此也盖倚聖人之門墻説巽言從法言者
豈少哉此未可謂就有道而正焉者未得之欲罷不
能及聞之語而不惰既得之拳拳服&KR0574而勿失其惟
顔氏之子乎有能從事於兹數者盖亦考其用心考
其行事果何求哉非好學而何當之捨顔氏之子不
可以語此矣當知自孟子以後無復髣髴於此矣
[001-47b]
又曰敏是得理之速明理而行不期而速非是手忙
脚亂


  楊曰君子無終食之間違仁造次必於是顛沛必於
是則是心不可須臾離也夫食而求飽居而求安亦
常人之情也雖賢者盖有不敢不飽者如亥唐是也
君子何容心哉隨所遇而已而志在於求飽與安則
違是逺矣孟子曰仁人心也學問之道無他求其放
心而已矣則學者學此者也又能敏事而慎言則内
[001-48a]
外進矣然不知就有道而正焉則敏慎或失於狂簡
不知所裁亦未足為好學也


  侯曰食欲飽也求飽則志於飽居欲安也求安則志
於安志於飽志於安非學者也學如不及猶恐失之
事不可不敏也禦人以口給屢憎於人不知其仁焉
用侫言不可不慎也學欲詣理就有道而正焉求所
以詣理而自信也苟如是非好學而何無字非禁止
之辭與不字不同


[001-48b]
  尹曰君子之學如此可謂篤志力行者矣然不取正
於有道者未免有差如楊墨者學仁義而差者也其
流至於無父無君謂之好學可乎


  子貢曰貧而無謟冨而無驕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貧而
樂富而好禮者也子貢曰詩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
斯之謂與子曰賜也始可與言詩已矣告諸徃而知來


  明道曰貧而能樂冨而能好禮隨貧富所治當如此
[001-49a]
子貢引切磋琢磨盖治之之謂也若貧而言好禮則
至於卑冨而言樂則至於驕然貧而樂非好禮不能
富而好禮非樂不能 又曰貧不怨則謟謟尤甚於
怨盖守不固而有所為也


  伊川解曰貧而無謟富而無驕能處其分也樂與好
禮能自修也切磋琢磨自修各以其道也告之以樂
與好禮而知自修之道知來者也


  范曰切磋者道學也琢磨者自修也貧而樂非志學
[001-49b]
者不能也冨而好禮者非自修者不能也子貢外有
餘而内不足故以貧無謟冨無驕為問盖心所謂善
矣夫子進之而其知又足以知來者所謂聞一以知
二其自知亦明矣


  呂曰孟子曰無恒産而有恒心者惟士為能夫士苟
能守其恒心雖死生之際可以無變况貧富之間哉
有玉於斯使之成器必切磋琢磨之工不同而玉質
未嘗變也士之處於貧冨亦猶是也貧則以道自樂
[001-50a]
富則以禮自好皆欲吾身之入於善雖貧富之異而
吾心未嘗動也若夫無謟無驕則其心亦有動矣此
孔子所以謂未若貧而樂冨而好禮之為美也
謝曰此一節論質美者當學以成之也貪而無謟者
無謟於人也富而無驕者無驕於人也此物我相對
之稱也貧而樂貧而自樂也冨而好禮冨而自好禮
者也人亦何與於我哉盖一簞食一豆羮得之則生
弗得則死至於蹴爾而與之乞人不屑及其嗟來雖
[001-50b]
謝也有所弗食若斯人也何嘗謟於人哉觀其狷介
之志何時而能樂邪此貧而無謟直異於貧而樂也
富者怨之府儻知所以損怨之術亦何敢驕於人滿
而不溢所以長守富也能知所以守富之術亦何敢
驕於人然其自愛之心未免乎吝也若斯人者亦何
時而中禮邪此富而無驕與冨而好禮直不同也子
貢聞一以知二者也舉一隅而能以三隅反者也故
知有如切如磋如琢如磨之義如切如磋問學也如
[001-51a]
琢如磨成徳也語以貧而樂富而好禮而知問學成
徳之事善乎子貢之逹也嗚呼其亦異髙叟之為詩


  楊曰貧而樂非有道學不能也冨而好禮非知自修
不能也故子貢以切磋琢磨言之其知來矣所謂聞
一知二者有見於斯歟


  尹曰貧能無謟冨能無驕安分而已至於貧而樂冨
而好禮非自修者不能也切磋琢磨自修之謂也告
[001-51b]
以樂與好禮而能知自修之道告徃知來者也賜也
能以意逆志而得之故曰可與言詩也


  子曰不患人之不已知患不知人也


  范曰學以為己非求人知也故不患人不已知然道
積於中則徳見乎外未有不知者也若己不知人則
賢者不得以為師善者不得以為友何以進其徳矣
故人有能而已不知君子之所患也


  呂曰不患人之不已知知人知也君子之學自充其
[001-52a]
知爾若人之不知則亦有命而已矣孟子曰修身以
俟之所以立命也


  謝曰天下之理自下視髙則難自髙視下則易如七
十子知夫子則難夫子知七十子則易人之所以相
知何有不然者大人之視小人如見肺肝小人而窺
君子莫見畛域以是觀之知人者為大乎人知者為
大乎盍亦急於知人乎急於人知乎此學者之患也
楊曰君子求為可知而已人知不知無以加損焉何
[001-52b]
患之有不知人則詖邪滛遁之辭足以妨道而亂徳
其為患也孰甚


  侯曰知人明哲之事非學造精㣲者不能故君子所
患者患學不造理識不明逹爾人之不已知非所患
也雖然已既明哲而知人矣豈有人不知哉


  尹曰君子求在我者也故不患人之不已知其不知
人者則是非邪正或不能辦故以為患也


  論語精義卷一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