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1h0012 論語全解-宋-陳祥道 (master)


[008-1a]
  欽定四庫全書


  論語全解卷八     宋 陳祥道 撰


  衞靈公第十五


  衞靈公問陳于孔子孔子對曰俎豆之事則嘗聞之矣
軍旅之事未之學也


  天根問為天下于无名人无名人曰汝鄙人也何問
之不豫也靈公問陳于孔子亦若是而已此孔子對
以俎豆之事則嘗聞之軍旅之事未之學也古者文
[008-1b]
事必有武偹武偹必有文事故射御之事寓于禮干
戚之事寓于樂則君子之學禮樂也軍旅之事未嘗
不在其中矣孔子于夾谷之㑹則以兵加萊人而齊
人恐于費人之亂則命將士伐之而費人北嘗曰我
戰則克而冉有亦曰聖人文武並用則孔子于軍旅
之事曷嘗未學之蓋有所不言爾孔子于孔文子亦
曰簠簋之事則嘗學之甲兵之事未之聞也其所對
與靈公同其所以責之之意與靈公異


[008-2a]
  明日遂行在陳絶糧從者病莫能興子路愠見曰君子
亦有窮乎子曰君子固窮小人窮斯濫矣


  子曰賜也女以予為多學而識之者與對曰然非與曰
非也予一以貫之


  子曰由知徳者鮮矣


  君子无常産而有常心則固于窮小人无常産因無
常心故窮斯濫君子窮則樂小人窮斯濫多學而識
則博于文而不知約故所知者事以一貫之則通于
[008-2b]
一而萬事畢故所知者徳知徳則自得而已故窮亦
樂通亦樂知事則徇外而已故醜窮而色作子貢在
陳則色作子路則愠見于此時言由知徳者鮮則愠
見與色作矣孔子于子貢曾子皆言以一貫之所以
語之也子貢不知徳則多學而已曰予一以貫之者
曾子之學可以語道曰吾道一以貫之所以誘之也
曾子唯而不辨子貢聞而不問于聖人之體不能具


[008-3a]
  子曰無為而治者其舜也與夫何為哉恭已正南面而
已矣


  繼治世而不用衆不能無為用衆而不繼治世亦不
能無為舜之無為以其襲堯于其上而用衆于其下
故也孔子曰舜有臣五人而天下治揚子曰襲堯之
爵行堯之道無為矣或言有臣或言襲堯蓋皆有為
言之也然則舜之所以無為非夫二者之偹則未之
暇矣禮曰君子南鄉天道拱于北而與物辨降于南
[008-3b]
而與物交南面而聽者道取諸此也先王制禮冕則
元表而朱裏服則元衣而纁裳位則背北而南面其
義一也


  子張問行子曰言忠信行篤敬雖蠻貊之邦行矣言不
忠信行不篤敬雖州里行乎哉立則見其參于前也在
輿則見其倚于衡也夫然後行子張書諸紳


  欲實莫如忠欲當莫如信致敬盡力莫如敦篤言忠
信則言滿天下無口過行篤敬則行滿天下無怨惡
[008-4a]
故曰雖蠻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篤敬則反此
故曰雖州里行乎哉昔河梁丈人以忠信入水而不
溺商丘開以至信入火而不爇詩以欽恭明神宜無
恫怨夫以水火鬼神猶可以忠信篤敬親之而况于
人乎此所以近之于州里逺之于蠻貊莫適而不行
也蓋子張持嘐嘐之志而其行不掩飾堂堂之容而
難于與為仁則于忠信篤敬有所不盡故孔子告之
如此立則見其參于前在輿則見其倚于衡與見堯
[008-4b]
于墻同意子張書諸紳與季路抱五慎之誡趙孟佩
九言之箴西門豹之佩韋董安于之佩弦同意觀
古人之佩玉有瑜瑕不掩之忠孚尹旁逹之信垂之
墜之之禮則子張以忠信篤敬之言書之于紳宜矣周
官州里之名别而言之在鄉則有州在遂則有里合
而言之凡所居者皆謂之里所聚者皆謂之州論語
之言里則與鄉大夫司常所謂里同言州則與鄉師
鄉大夫司常所謂州異


[008-5a]
  子曰直哉史魚邦有道如矢邦無道如矢君子哉蘧伯
玉邦有道則仕邦無道則可巻而懐之


  史魚能直而已故邦有道如矢邦無道如矢伯玉則
能曲直以趨時故邦有道則仕邦無道則可巻而懐
之傳曰正直為正正曲為直參和為仁史魚可謂正
曲者也伯玉可為參和者也觀史魚之死猶以屍諫
則其直可知矣然書九徳之直則濟之以温詩頌之
直則齊之以不倨仲山甫直而柔衞武公直而和如
[008-5b]
此然後無崖異之行而全中和之徳史魚之直則異
于是故孔子謂之直而不謂之君子也季札於史魚
伯玉皆稱君子者以其有君子之行謂之君子可也
孔子以志士同仁人而稱仁孟子以勾踐同文王而
稱知揚子以黔婁同顔淵而稱賢與此同意君子之
于人其言之也與其失真寧過其實故季札以之為
君子則可荀卿以之為姦人則不可


  子曰可與言而不與之言失人不可與言而與之
[008-6a]
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知人則不失人知言則不失言孔子于程子則不失
人于孺子則不失言孟子于章子則不失人于王驩
則不失言然此中道也鄙夫問我則不必中道矣


  子曰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


  生我所欲所欲有甚于庄者舍生而取義此無求生以
害仁也死我所惡所惡有甚于死者患有所不辟此殺
身以成仁也無求生以害仁伯夷是也殺身成仁比
[008-6b]
干是也非特仁人為然志士亦能之故孟子曰志士
不忘在溝壑子張曰見危致命志士則利仁仁人則
安仁或安而行之或利而行之其成功一也列子稱
伯曰仁義使我愛身而後名仲曰仁義使我身名並
全然則為仁之道豈待殺身而已哉孔子言之姑以
救弊云


  子貢問為仁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也
事其大夫之賢者友其事之仁者


[008-7a]
  工之于事待器然後善君子之於仁待器而後成大
夫之賢者則敎我者也故事之士之仁者則輔我者
也故友之孟子言仁賢則由仁而後賢春秋傳言仁
賢則以佐賢而已是賢者必仁仁者不必賢大夫以
智帥人者也故言賢士則以才者也故言仁于賢者
事之所以尊之也于仁者友之所以親之也周公誥
康叔于大史内史言友于服休服采言事宓子賤于
五賢則事之于十一人則友之恵公于子思則事之
[008-7b]
于顔般則友之皆此意也對而言之則事賢而友仁
通而言之賢可言友仁可言事詩曰友賢不棄易曰
休復下仁是也子貢好與不如己者處故告之


  顔淵問為邦子曰行夏之時乘殷之輅服周之冕樂則
韶舞放鄭聲逺佞人鄭聲淫佞人殆


  商周推天地之氣而為正故文夏據人所見者為正
故質春秋傳言大輅越席昭其檢也孔子言麻冕禮
也今也純儉則乗殷之輅大輅也服周之冕麻冕也
[008-8a]
禮貴質儉故以夏時商輅周冕樂貴美善故以韶舞
蓋禮莫盛于三王樂莫盛于五帝故言禮則夏商周
樂則韶舞禮記于五帝稱不相襲禮于三王稱不相
沿樂放逺之則舜命九官終于䕫之典樂龍之納言
蓋有典樂則鄭聲放有納言則佞人逺為治至于鄭
聲放佞人逺則治之至也孔子之門人惟囘之賢可
以為王者之佐故其問為邦而告之以此孔子嘗曰
詩云媚兹一人應侯順徳以其可以為王者之佐故
[008-8b]
也蓋言之入人不如聲之深故于鄭聲言淫于佞人
言殆而已堯舜于巧言令色壬人猶病其難則其戒
顔淵宜矣于淵猶然况餘人乎夫鄭聲之害不及佞
人佞人之害不及利口故孔子于鄭聲言淫于佞人
言殆于利口則言覆邦家也孟子于佞人言亂義于
利口言亂信是利口之所亂者過于佞人不多言而
明矣


  子曰人無逺慮必有近憂


[008-9a]
  先事而慮之逺慮也事至而憂之近憂也人無逺慮
必有近憂則有逺慮必無近憂矣春秋傳曰君子有
逺慮小人從邇蓋聖人無思則無慮小人從邇則不
能逺慮夫善于逺慮則長慮顧後者也不善于逺慮
則私憂過計者也易曰君子思患而預防之荀卿曰
先事慮患善于逺慮者也墨翟憂天下之不足杞子
憂天地之壊不善于逺慮者也孔子曰處身而常佚
者志不廣居下而無憂者思不逺然則君子之有終
[008-9b]
身之憂是以有逺慮也惟其有終身之憂故無近憂
孔子告冉有曰逺人不服不能來也吾恐季孫之憂
在蕭牆之内也此謂人無逺慮則必有近憂


  子曰已矣乎吾未見好徳如好色者也


  詩言己焉哉接輿言己而已而孔子言已矣乎皆决
辭也孔子于鳳鳥不至河不出圖吾未見能見其過
而内自訟吾未見好徳如好色皆言已矣乎則鳯鳥
不至河不出圖傷其無時也未見自訟與好徳傷其
[008-10a]
無人也好徳出于性好色本乎情以性勝情為君子
以情易性為小人


  子曰臧文仲其竊位者與知栁下恵之賢而不與立也
文子曰知人之謂智愛賢之謂仁文仲知栁下之賢
而不與立非不智也不仁而已不仁者抑人以自髙
棄人以自利此偷天工以私己者也故謂之竊位曾
子曰無益而受厚禄者竊也夫管仲非不賢于鮑叔
子産非不賢于子皮孔子以鮑叔子皮為賢以管仲
[008-10b]
子産為不賢者以鮑皮能進管産而仲僑不能進賢
也公孫𢎞不舉董仲舒汲黯不以為忠虞&KR0588不舉孫
叔敖樊姬不以為賢凡此皆竊位者也古者薦賢受
上賞蔽賢蒙顯戮然竊位而不蒙戮也幸矣荀子曰
蔽公者謂之昧隐良者謂之妬妬昧之臣國之孽也


  子曰躬自厚而薄責于人則逺怨矣


  君子為己不重而責已重以周為人不輕而待人輕
以約重以周故自厚輕以約故薄責君子之交盡已
[008-11a]
之歡而不盡人之歡竭己之忠而不竭人之忠鄉飲
酒之酬賓主人卒觶而賓不舉亦是意也湯之檢身
若不及與人不求備孔子于聖仁不敢居于管仲則
稱仁蓋以此歟然此非中道也有已然後求人無已
然後非人此為中道


  子曰不曰如之何如之何者吾末如之何也已矣
老子曰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亂書曰制治于未亂
保邦于未危詩曰迨天之未隂雨徹彼桑土綢繆牖
[008-11b]
户易曰其亡其亡係于苞桑禮曰言前定則不跲荀
卿曰先事慮謂之健先患慮謂之豫揚子曰用智于
未奔此皆思患豫防而不曰如之何吾末如之何也
已矣此之謂魚去沙而思于木轂碎破而大其輻渴
而鑿井鬭而鑄錐則將噬臍無及矣古之善用兵者
以虞待不虞善醫者不治已病治未病况君子之于
事乎


  子曰羣居終日言不及義好行小慧難矣哉


[008-12a]
  言不及義則利而已非所謂正言好行小慧則鑿而
已非所謂正行揚子曰頻頻之黨賊夫糧食


  子曰君子義以為質禮以行之孫以出之信以成之君
子哉


  義以為質則禮以行之孫以出之信以成之者文也義
以禮行之則中以孫出之則和有中有和而又以信終
始之此所以為君子也傳曰禮以行義荀卿曰行義以
禮然後大太元曰成之者信此禮以行之信以成之之
[008-12b]
謂也然禮與義常相為依用方其以禮為體則義為用
故易言敬以直内義以方外禮有之禮者義之本也


  子曰君子病無能焉不病人之不已知也


  子曰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稱焉


  子曰君子求諸己小人求諸人


  君子病己之無能而不病人之不己知則雖愚必明
雖柔必强疾没世而名不稱則名不浮行行必浮名
病為重疾為輕病己之無能則務本者也是以言病
[008-13a]
没世而名不稱抑末而已故言疾


  子曰君子矜而不争羣而不黨


  矜惜其行則與人異與人異則疑于有争矜而不争
禮也羣居則與人同與人同則疑于有黨羣而不黨
義也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和則矜而不争不同則羣
而不黨矜故不失己不争故不失人羣故不失人不
黨故不失己處己而思所以處人則禮處人而思所
以處己則義君子之道也今夫水之于物不争老子
[008-13b]
以為幾道羔羊于羣不黨詩人以為有徳君子之不
争不黨本于道徳故也不争也有所謂争聞義争為
不義争改射與投壺争勝君子之争也不黨也有所
謂黨于交則有顯黨于居則有鄉黨君子之黨也


  子曰君子不以言舉人不以人廢言


  言有誠偽人有賢不肖言善而人不肖舉之則不智
人不肖而言善廢之則不仁宰予之言孔子不取嗇
夫之辨釋之排之不以言舉人也陽貨之言孟子不
[008-14a]
棄愚者之言智者擇焉不以人廢言也君子不以所
長信所短不以所短掩所長


  子貢問曰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孔子曰一言有益于智莫如豫一言有益于仁莫如
恕君子之于仁造次必于是顛沛必于是而恕則近
仁故可終身行之也桓王以食菜之田與鄭白圭以
鄰國為壑豈知此哉春秋傳曰恕而行之徳之則也
[008-14b]
禮之經也蓋則與經立本者也立本則與趨時者異
矣故可終身行之


  子曰吾之于人也誰毁誰譽如有所譽者其有所試矣
斯民也三代之所以直道而行也


  譽起于所好毁起于所惡能好人則所譽無溢美能
惡人則所毁無怨惡君子之于人豈容心于好惡毁
譽哉凡因彼而已故曰如有所譽必有所試有所試
則名實當故民不至枉道以求譽故曰斯民也三代
[008-15a]
之所以直道而行也譽則有所勸毁則有所沮有所
勸則仁有所沮則義聖人在下見于言故有毁譽聖
人在上見于行故有賞罰其致一也孟子言不虞之
譽求全之毁揚子言妄譽仁之賊妄毁義之賊皆非
直道故也


  子曰吾猶及史之闕文也有馬者借人乗之今亡已夫
史喻馬闕喻借人于文不能知則俟知者知之可也
于馬不能乗則借能者乗之可也孔子之時子張子
[008-15b]
游之徒猶不能闕其所不知况餘人乎此孔子所以
謂吾猶及史之闕文今也則亡孔子曰聽逺音者聞
其聲不聞其舒望逺者察其貌不察其形立乎定哀
以指隠桓隠桓之日逺矣夏五傳疑也蓋君子之所
慎而不苟也如此


  子曰巧言亂徳小不忍則亂大謀


  巧言似忠信故亂徳小不忍則優柔不斷故亂大謀
巧言必察之以智小不忍必齊之以義蓋持狐疑之
[008-16a]
慮者無過人之畧懐隠忍之心者無必成之功蝮之
螫手則斬手螫足則斬足非惡手足而樂去之也以
為愛其一肢則害于四體也鄭伯之于叔叚齊桓之
于竪刁易牙葉公之于公勝唐之于全忠禄山之徒
皆養虎自遺患者也


  子曰衆惡之必察焉衆好之必察焉


  衆惡之中有君子衆好之中有小人如之何而勿察


  子曰人能𢎞道非道𢎞人


[008-16b]
  人有志于道故能𢎞道道無情于人故非𢎞人我欲
仁斯仁至矣人能𢎞道也小以成小大以成大非道
𢎞人也易曰茍非其人道不虚行神而明之存乎其
人禮曰禮儀三百威儀三千待其人而後行又曰制
度在禮文為在禮行之其在人乎


  子曰過而不改是謂過矣


  過而能改則自無過矣故物之所責悔而後致吉


  子曰吾嘗終日不食終夜不寢以思無益不如學也
[008-17a]
思而不學則殆思而無益不如學也老子曰為學日


  子曰君子謀道不謀食耕也餒在其中矣學也禄在其
中矣君子憂道不憂貧


  耕者志于利而害在其中學者志于道而利在其中
君子所以謀道不謀食憂道不憂貧也詩權輿則謀
食北門則憂貧何耶權輿之謀食也實非謀食也責
其禮之不至也北門之憂貧也實非憂貧也傷其志
[008-17b]
之不得也與徒餔啜羞貧賤者異


  子曰知及之仁不能守之雖得之必失之知及之仁能
守之不莊以涖之則民不敬知及之仁能守之莊以涖之動
之不以禮未善也


  知與仁徳也君子以之處已莊與禮行也君子以之
接人知所以盡性知窮理而不知盡性則所學不固
故曰雖得之必失之莊者仁知之容禮者仁智之文
以荘涖事則民敬以禮而動然後善故曰動之不以
[008-18a]
禮未善也仲弓知及之故孔子告之以承大祭見
大賔顔子仁能守莊能涖未能動之以禮者也故
孔子告之以復禮動以禮聖人之事孟子曰動容周
旋中禮盛徳之至也


  子曰君子不可小知而可大受也小人不可大受而可
小知也


  大知小知存乎義大受小受存乎器君子之器識則
大故老農老圃在所不知而受天下不以為泰此不
[008-18b]
可小知而可大受也小人之器識則小故乗君子之
器致冦而童觀則无咎此不可大受而可小知也揚
子曰師之所知貴大知也小知之師亦賤矣子皮曰
君子務知大者逺者小人務知小者近者所謂大知
小知詩曰受大國是逹揚子曰痺虛無因不能大受
所謂大受小受


  子曰民之于仁也甚于水火水火吾見蹈而死者矣未
見蹈仁而死者也


[008-19a]
  水火所以養己仁所以成己養己者其利小成己者
其利大此仁所以甚于水火也蹈水火而死匹夫匹
婦之諒蹈仁而死則為志士仁人矣孔子之世為匹
夫匹婦者恒多為志士仁人者恒少故曰水火吾見
蹈而死者未見蹈仁而死者也


  子曰當仁不讓于師


  君子之于父兄無所不告聞斯行之則不必告也于
師無所不遜當仁則不必遜也崔駰曰當其有事則
[008-19b]
褰裳濡足掛冠不顧人命則非仁也當其無事則躐
歩整襟規矩其歩徳遜不修則非忠也是以險則救
俗平則守禮由此觀之無事則師有事則當仁不遜
與言不稱師謂之畔行不稱師謂之倍者異矣


  子曰君子貞而不諒


  君子求諸己不求諸人小人求諸人不求諸己求諸
已故内正不求諸人故不諒乎外泰之九三艱貞無
咎以言在已為有義在人為有命茍内不能自正而
[008-20a]
外以求信于人則是不恤已之孚而恤人之不已孚
豈為知命哉故曰不知命無以為君子荀卿曰君子
能為可信不能使人必信已蓋能為可信故貞不能
使人必信已故不諒


  子曰事君敬其事而後其食


  君子之于仕為道不為食人君之授禄食功不食志
詩稱不素餐易稱不素飽坊記稱先事而後禄儒行
稱先勞而後禄皆敬事後食者也古者男子生必先
[008-20b]
有志于事然後敢用榖况事君乎


  子曰有敎無類


  教在己類在人在己者不可以有倦在人者不可以
有擇此所謂有教無類也蓋人受天地之中以生而
其性未嘗不善不幸而處于不善之類君子其可求
類而教之哉一應之以無我而已故難言者莊子之
所與廀履者孟子所不拒書言不協于極不罹于咎
皇則受之詩言不顯亦臨無射亦保皆無類故也然
[008-21a]
孔子于孺悲則不見孟子于滕更則不答非不教之
也不屑教也


  子曰道不同不相為謀


  道之同雖異曲而相合道之異雖同時而不相謀故
賢人所以誡世聖人未嘗過而問焉君子所以誡國
賢人未嘗過而問焉何則市井不可與語先生之言
方内不可與語方外之道也孔子之於陽貨瞷之而
拜孟子之于王驩未嘗與言齊王好竽而鼔瑟者不
[008-21b]
用漢武尚武而好文者不遇此傳所謂薫蕕不同器
而藏堯桀不同國而治也太史公員枘方鑿之説若
是而已


  子曰辭達而已矣


  意者辭之主辭者意之需君子之亂達其意而已夫
豈多騁旁枝為哉故曰辭達而已矣儀禮曰辭多則
史少則不達彼鄒衍之談天公孫龍之詭辭其言雖
多皆辨者之囿而已豈知所謂辭達者哉王通曰吾
[008-22a]
師也辭達而已蓋倣此者矣


  師冕見及階子曰階也及席子曰席也皆坐子告之曰
某在斯某在斯師冕出子張問曰與師言之道與子曰
然固相師之道也


  老者在所養喪者在所恤貴者在所敬古之人待瞽
者如老者喪者貴者所以盡禮也禮曰八十拜君命
一坐再至瞽亦如之又曰八十者一子不從政九十
者其家不從政瞽亦如之是待瞽者如老者也論語
[008-22b]
曰見齊衰者冕衣裳者與瞽者見之雖少必作過之
必趨又曰見齊衰者雖狎必變見冕者與瞽者雖䙝
必以貌是待瞽者如長者貴者也然則于其所不知
者其可以不告乎故及階席則曰階也席也皆坐則
曰某在斯禮曰未有燭而有後至者則以在者告導
瞽亦然


  季氏第十六


  季氏將伐顓㬰冉有季路見于孔子曰季氏將有事于
[008-23a]
顓㬰孔子曰求無乃爾是過與夫顓㬰昔者先王以為
東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為冉
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孔子曰求周任有
言曰陳力就列不能者止危而不持顛而不扶則將焉
用彼相矣


  袁絲曰周勃忠臣也非社稷之臣揚子曰若張子之
智陳平之無悞絳侯勃之果霍將軍之勇終之以禮
樂則可謂社稷之臣社稷之臣其難也如此而顓臾
[008-23b]
之附庸可以為之乎蓋社稷之臣有存乎人有存乎
地者存乎人者才也存乎地者勢也顓㬰之為社稷
臣者非稱其才勢而已也


  且爾言過矣虎兕出于柙龜玉毁于櫝中是誰之過與
君子以義事君故能閑其惡以仁處人故能保其善
季氏之惡以譬則虎兕顓㬰之善以譬則龜玉季氏
將伐顓㬰而不能閑之是虎兕出于柙也顓㬰在邦
域之中而不能保之是龜玉毁于櫝中也故曰求無
[008-24a]
乃爾是過與顛甚于危扶難于持危而持之然後安
顛而扶之然後興故先言危而不持後言顛而不扶
孟子曰君不鄉道不志于仁而為之强戰是輔桀也
求由均是輔桀孔子特責求者以求嘗聚歛勢必欲
廣土地也


  冉有曰今夫顓㬰固而近于費今不取後世必為子孫
憂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為之辭丘也聞
有國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貧而患不安蓋均
[008-24b]
無貧和無寡安無傾夫如是故逺人不服則修文徳以
來之既來之則安之今由與求也相夫子逺人不服而
不能來也邦分崩離析而不能守也而謀動干戈于邦
内吾恐季孫之憂不在顓㬰而在蕭墻之内也


  政之不均而患民寡民之不安而患國貧非知本也
書言罔曰民寡惟慎厥事詩言尹氏秉國之鈞不宜
空我師是在患所政之不均而不在民寡也孟子言
地利不如人和又言貨財不聚非國害上無禮下無
[008-25a]
學賊民興喪無日矣是故患在民之不安而不在國
貧也然均則得民財故無貧和則得民心故無寡
安則其本固故無傾周官政典以均方政職以聚
百物此均無貧也孟子言得道者多助此和無寡
也書曰民惟邦本本固邦寕此安無傾也蓋均故
和和故安貧則無以聚人安能無寡寡則無與守邦
安能無傾然不患貧而患不安者為國家以安之為
終始也不安而欲均之不亦難乎由均至于安則在
[008-25b]
内者無患矣然逺人猶不服則修文徳以來之此舜
敷文徳以格有苗太王施文徳以治四國者也冉求
之相季氏不如此而謀動干戈以伐顓㬰是患寡而
不患不均患貧而不患不安也冉求曰顓㬰必為子
孫憂孔子謂吾恐季孫之憂不在顓臾而在蕭墻之
内其後陽貨果囚桓子非其騐歟夫蕭之言肅也朝
欲肅故其墻謂之蕭墻軍欲和故其門謂之和門古
人之為門墻者豈特為蔽居處之具哉凡皆有所寓
[008-26a]


  孔子曰天下有道則禮樂征伐自天子出天下無道則
禮樂征伐自諸侯出自諸侯出蓋十世希不失矣自大
夫出五世希不失矣陪臣執國命三世希不失矣
先王之盛時五禮六樂掌之于宗伯九伐之法掌之
于司馬諸侯賜功矢然後征賜鈇鉞然後殺賜圭瓚
然後為鬯命之教然後為學此所謂非天子不議禮
不制度不考文者也如此在上者無失政在下者無
[008-26b]
覬覦周衰之時天子失政始于東遷諸侯始于溴梁
之㑹不過十世五世三世也以逆理彌甚者則國勢
彌蹙故也書曰臣無有作福作威臣之有作福作威
其害于而家凶于而國易有之曰過旬災也意其此
之謂乎


  天下有道則政不在大夫天下有道則庶人不議
天下有道政出于君大夫議之而無所遂庶人聽之
而無所議以權有所在分有所限也聖人王天下先
[008-27a]
之以道徳而民知修為而議有所不及次之以仁義
則民知親愛而議有所不能五變而舉刑名九變而
言賞罰則下知敬畏而議有所不敢雖然聖人猶為
之慮也造言亂衆者有刑析言破律者有殺如此則
横議息矣後世失道而民入則腹誹岀則巷議于是
乎有弭謗之禁燔書之令豈非猶夫壅川之流而致
其潰哉


  孔子曰禄之去公室五世矣政逮於大夫四世矣故夫
[008-27b]
三桓之子孫微矣


  政者威福之所在禄則福而已禄去公室則政未必
逮大夫政逮大夫禄去公室可知矣故四世而三桓
之子孫微矣此所謂五世希不失者也


  孔子曰益者三友損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友
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損矣


  直者所以正己之惡諒者所以輔己之信多聞者所
以博己之知便者便人之所欲辟者避人之所惡此
[008-28a]
反于直者也善柔則能從人而已便佞則能悦人而
已損友以此為最故益友先直次諒而後多聞損友
先便辟次善柔而後便佞蓋直者能忠諒者能信為
學之道先忠信以尊徳性然後博學以道問學則取
友之術亦若是而已


  孔子曰益者三樂損者三樂樂節禮樂樂道人之善樂
多賢友益矣樂驕樂樂佚遊樂宴樂損矣


  禮得其節則中樂得其節則和禮節則行正樂節則心
[008-28b]
和在己者備矣在己者備然後繼之以樂人之善樂
多賢友益者三樂則先節禮樂損者三樂則先樂驕
樂驕非所以節禮樂非所以節樂也


  孔子曰侍於君子有三愆言未及之而言謂之躁言及
之而不言謂之隠未見顔色而言謂之瞽


  躁瞽則失言隠則失人荀卿曰未可與言而言謂之
傲可與言而不言謂之隠不觀氣色而言謂之瞽君
子不傲不隠不瞽謹慎其身與此同意孟子曰未可
[008-29a]
與言而言以言餂之可與言而不言以不言餂之以
言餂非特躁而已以不言餂非特隠而已故孔子以
為愆孟子以為穿窬之盗蓋非可言之時而不言故
無躁瞽之愆於可言之時而言故無隠之愆此易所
謂言有序公明賈所謂時然後言也言有序故悔亡
時然後言故人不厭其言非無愆者歟禮曰長者不
及毋儳言


  孔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時血氣未定戒之在色及其
[008-29b]
壯也血氣方剛戒之在鬭及其老也血氣既衰戒之在


  血為榮而行於脉中氣為衞而行於脉外行於脉中
隂也行於脉外陽也㓂莫大於隂陽為隂陽所冦而
無以勝之則窮人欲而天理滅豈善養生哉此君子
所以有三戒也然湯之不邇聲色則無事於戒色顔
淵不遷怒犯而不校則無事於戒鬭孔子七十而從
心所欲不踰距則無事於戒得三戒蓋以中心為制
[008-30a]
而已黄帝書曰血氣衰則内虛内虛則貪心生揚雄
亦曰老則戒之在得莊周曰人之取畏者祍席飲食
之間而不知為之戒者過也由是觀之得之所戒常
在於老而色之所戒非特少之時而已蓋少時尤宜
戒也


  孔子曰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聖人之言小人
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大人侮聖人之言


  天命命我者也大人臨我者也聖言教我者也畏天
[008-30b]
命畏天也畏大人畏人也畏聖言則天人之道存焉
髙宗夤畏自度畏天命也孔子見所不見畏大人也
臧榮拜六經畏聖言也帝乙之慢神齊人之不敬王
伊尹曰侮聖言皆小人之事也春秋之時弑君殺大
夫者無國無之則不特狎大人而已秦燔詩書則不
特侮聖言而已古人有言曰慎以畏為本故士無畏
則簡仁義農無畏則惰稼穡工無畏則壊規矩商無
畏則貨不殖子無畏則忘孝父無畏則廢慈臣無畏
[008-31a]
則勲不立君無畏則亂不治是以太上畏道其次畏
天其次畏物其次畏人其次畏身憂於身不拘於人
畏於己不制於彼君子之畏小人之無畏豈特三者
而已哉孔子之言舉其大者言也


  孔子曰生而知之者上也學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學之
又其次也困而不學民斯為下矣


  生而知之仁者安仁也學而知之知者利仁也困而
學之畏罪者强仁也困而不學則困蒙吝矣


[008-31b]
  孔子曰君子有九思視思明聽思聰色思温貌思恭言
思忠事思敬疑思問忿思難見得思義


  思於五行主土百物非土不生百事非思不成君子
於視能思則有視逺之明於聽能思則有聽徳之聰
此其内達者也於色能思則即之也温於貌能思則
恭而有禮此其外見者也如此則在我者脩矣然後
忠以接物而不欺敬以臨事而不慢有疑則又問以
辨之則可為成徳矣然忿而不思難見得而不思義
[008-32a]
則害于徳故終之戒焉洪範五事先貌言而後視聽
此先視聽而後貌言者洪範言用事之序此言修徳
之序也


  孔子曰見善如不及見不善如探湯吾見其人矣吾聞
其語矣隠居以求其志行義以逹其道吾聞其語矣未
見其人也


  齊景公有馬千駟死之日民無徳而稱焉伯夷叔齊餓
于首陽之下民到于今稱之其斯之謂與


[008-32b]
  見善如不及見不善如探湯好學者能之故曰吾見
其人隠居求志行義逹道非聖人不能故曰未見其
人夷齊餓于首陽之下隠居以求終身之仁行義以
激百世之清故曰民到于今稱之


  陳亢問于伯魚曰子亦有異聞乎對曰未也嘗獨立鯉
趨而過庭曰學詩乎對曰未也不學詩無以言鯉退而
學詩他日又獨立鯉趨而過庭曰學禮乎對曰未也不
學禮無以立鯉退而學禮聞斯二者陳亢退而喜曰問
[008-33a]
一得三聞詩聞禮又聞君子之逺其子也


  志之所至詩亦至焉故不學詩無以言詩之所至禮
亦至焉故不學禮無以立鯉之才不足以語樂故特
教之以詩禮而已教之者仁也逺之者義也古者父
子之間不責善命士以上則異宫以為責善則夷同
宫則褻此君子所以逺子也荀卿曰君子于子愛之
而勿面使之而勿貌道之以道而勿强其是之謂乎
孔子于鯉教之以無以言又教之以正墻面而立教
[008-33b]
之以無以言者告之以詳教之以正墻面而立者告
之以約詳説而繼以約者善教之道也


  邦君之妻君稱之曰夫人夫人自稱曰小童邦人稱之
曰君夫人稱諸異邦曰寡小君異邦人稱之亦曰君夫


  國君理陽道而岀命正人于其外故曰君夫人理隂
徳而出論正人于其内故亦曰君易其君之袂詩我
以為君詩序曰人君之徳禮稱女君春秋書曰小君
[008-34a]
夫人寡小君皆以其出命正人故也易之家人于父
母皆謂之嚴君則夫人謂之君宜矣蓋君于異邦
曰寡君故夫人曰寡小君衰周之時自陽侯之後大
饗廢夫人之禮于此猶云者蓋夫人之禮于大饗則
發于聘問不廢也夫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
不成時之嫡庶不明而名之不正者多矣故夫子因
而正之


[008-34b]

















  論語全解卷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