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1h0012 論語全解-宋-陳祥道 (master)


[002-1a]
  欽定四庫全書


  論語全解卷二     宋 陳祥道 撰


  八佾第三


  孔子謂季氏八佾舞於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三家者以雍徹子曰相維辟公天子穆穆奚取於三家
之堂


  天下無道諸侯僭天子大夫僭諸侯陪臣僭大夫大
夫不僭諸侯而僭天子陪臣不僭大夫而僭諸侯大
[002-1b]
夫之僭天子季氏之八佾是也陪臣之僭諸侯陽貨
之執國命是也樂之八音所以擬八風也佾舞所以
節八音而行八風也以其節八音而行八風故自八
以下此天子所以八佾也季氏之舞八佾則是樂於
是大壊而民將無所措手足焉故曰是可忍也孰不
可忍也夫八者數也佾者名也禮樂之所嚴在名與
數而大夫且僭之是忍其所不可忍則非仁也以相
維辟公天子穆穆之辭施於三家之堂則又非智也
[002-2a]
八佾季氏之所獨雍徹三家之所同故於八佾言季氏
於雍徹言三家歌者貴聲於上舞則動容於下故於雍
徹言堂於八佾言庭禮記明堂位祭統皆言干戚舞大
武八佾舞大夏公羊則曰八佾舞大武誤矣周禮樂
師凡國之小事帥學士而歌徹蓋歌雍也雍歌於禘
又用以徹與鹿鳴歌於燕羣臣又用於鄉飲酒同意


  子曰人而不仁如禮何人而不仁如樂何


  周官掌禮樂以春官以明禮樂以仁而立也孟子言
[002-2b]
仁之實而言禮樂以仁為本也蓋禮者仁之文樂者
仁之聲有仁之實然後能興禮樂苟非其人禮樂豈
虛行哉故顔子不違仁而孔子告以復禮與韶樂季
氏之不仁罪其八佾與旅泰山也記曰惟君子為能
知樂孔子曰仁者制禮


  林放問禮之本子曰大哉問禮與其奢也寧儉喪與其
易也寧戚


  儉戚出於天之性奢易出於性之欲天之性質而不
[002-3a]
文性之欲薄而不厚二者皆非中道故聖人為禮以
節之使之歸縮於中然後無過不及矣周道之衰趨
末者衆林放問禮之本孔子告以禮與其奢也寧儉
喪與其易也寧戚正末以本而使之正矯枉以直而
使之中也孔子於禮樂則欲從先進於為邦則欲乗
殷輅服周冕亦此意歟林放問禮之本與堯之為君
孔子皆曰大哉蓋禮之本禮之大者則天為君之大
者故也


[002-3b]
  子曰夷狄之有君不如諸夏之亡也


  禮義存則雖無君而與有君同禮義亡則雖有君而
與無君等賈誼曰法立而不犯令行而不逆細民向
善大臣至順故臥赤子於天下之上而安植遺腹朝
委裘而天下不亂此所謂夷狄之有君不如諸夏之
亡也


  季氏旅於泰山子謂冉有曰女弗能救與對曰不能子
曰嗚呼曾謂泰山不如林放乎


[002-4a]
  節莫差於僭僭莫大於祭故父不祭於支庶之宅君
不祭於臣僕之家泰山之神可祭於季氏乎此於明
以瀆禮於幽以瀆神非冉有不能救神豈能說耶夫
子故曰曾謂泰山不如林放乎


  子曰君子無所爭必也射乎揖讓而升下而飲其爭也
君子


  君子無所不遜於仁則不遜君子無所争於射則争
君子之射有徳以詔之有禮以節之有罰以戒之定
[002-4b]
其位則有物課其功則有算勝者袒决張弓而揖不
勝者不勝者脫拾弛弓而飲於勝者則求勝者非求
服人而害之也將以養之也上求中者非求中而怨
之也將以辭養也養之則徳辭養則禮君子之事如
此投壺之禮當飲者跪曰賜灌勝者跪曰敬養與此
同意


  子夏問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為絢兮何謂也子
曰繪事後素曰禮後乎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與言詩
[002-5a]
已矣


  倩盼質也有倩盼然後可文之以禮素質也有素質
然後可文之以繪詩人近取諸身以明義孔子逺取
諸物以明詩此所以始可與言詩也始可與言詩則
前此未可與言也蓋朽木不可雕糞土之牆不可杇
故音者宫立而五音行矣味者甘立而五味和矣色
者白立而五色成矣安有無其質而有文哉昔人有
反裘而負芻者將以愛其毛而已然不知裏弊而毛
[002-5b]
無所傅是知其文而不知其質者也有以南山之竹
不操自直斬而用之達於犀角然不知括而羽之鏃
而厲之然後為能深入是知其質而不知其文者也
知夫文質兼尚而不失先後之施者其惟忠信學禮
之人而已然子貢因禮以明詩子夏因詩而悟禮孔
子皆曰始可與言於賜不言起予於商言之者起予
之言生於不足故也孔子以回為非助我而以商為
起予則其賢可知矣


[002-6a]
  子曰夏禮吾能言之杞不足徴也殷禮吾能言之宋不
足徴也文獻不足故也足則吾能徴之矣


  先王之於二代欲其人足證故修其禮物孔子之時
不修賢徳以傳之孔子所以傷之也中庸於杞言不
足徴於宋言有宋存焉蓋亦彼善於此而已觀春秋
瓦屋之會尊宋公於齊侯之上杞之来朝則卑之以
子爵則禮物之存不存可知矣


  子曰禘自既灌而往者吾不欲觀之矣


[002-6b]
  或問禘之說子曰不知也知其說者之於天下也其如
示諸斯乎指其掌


  祭如在祭神如神在子曰吾不與祭如不祭


  禘之為祭其文煩而難行其義多而難知難行也故
自灌而往者多失於不敬難知也故知其說者之於
天下如指掌此孔子所以於禘既灌不欲觀之於禘
之說則曰不知也夫郊社之禮禘嘗之義其粗雖寓
於形名度數其精則在於性命道徳明其義者君也
[002-7a]
能其事者臣也不明其義君人不全不能其事為臣
不全然則魯之君臣其不能全也可知矣所謂祭如
在祭神如神在吾不與祭如不祭祭如在事死如事
生也祭神如神在事亡如事存也吾不與祭如不祭
此所以禘自既灌不欲觀之也孔子於祭則受福祭
如在祭神如神在故也


  王孫賈問曰與其媚於奥寧媚於竈何謂也子曰不然
獲罪於天無所禱也


[002-7b]
  易曰匪其彭无咎則不媚奥而媚竈者非孔子之與
為也其見所不見敬所不敬姑以逺害而已在昔漢
馮野王之於石顯蕭望之之於霍光汲黯之於田蚡
猶且不媚而况不為三子者乎彼商鞅附景監朱博
附丁傅谷永附王鳳其趨炎附勢凡若是者不可勝
數則其所存者可知矣春秋傳獲器用曰得得人曰
獲則得者獲之易獲者得之難


  子曰周監於二代郁郁乎文哉吾從周


[002-8a]
  天寒積而成暑非一日制作積小而備大非一代也
周禮率為之制曲為之防上有格於皇天下有極於
狸蟲則文之郁郁可知矣孔子所以欲從之也中庸
亦曰吾學周禮今用之吾從周然弊不可以不救變
不可以不通故有從先進之說則吾從周者為後世
言也從先進者為當世言也孔子筮得賁卦其色愀
然與從先進同意


  子入大廟每事問或曰孰謂鄹人之子知禮乎入大廟
[002-8b]
每事問子聞之曰是禮也


  傳曰周公稱太廟魯公稱世室羣公稱宫則太廟其
周公之廟歟每事問此所謂在宗廟便便言唯謹爾
者也而或者因以孔子為不知禮夫又安知孔子所
謂知禮者何以易此哉傳曰禮之數可陳也其義難
知也孔子之於禮非不知也然而於每事問者葢所
謂信言慎也


  子曰射不主皮爲力不同科古之道也


[002-9a]
  水有科以容其本斗有科以受其所酌凡物自為科
彼此異焉蓋射之中在巧其至在力然一於力則所
觀在力不在徳矣故曰射不主皮為力不同科古之
道也周官以主皮在和與容之後射義以志正體直
在持弓矢之先見射不尚力可知矣周道之衰射者
皆争於主皮若魯莊之不出正養由基之穿楊葉叔
段之善射者蓋亦多矣故孔子以不主皮為古之道
以救其弊


[002-9b]
  子貢欲去告朔之餼羊子曰賜也爾愛其羊我愛其禮
禮不在玉帛然非玉帛無以存其文樂不在鐘鼓然
非鐘鼓無以存其聲告朔不在餼羊然非餼羊無以
見其禮故愛羊非所以存其禮而愛禮不可以不存
羊故曰爾愛其羊我愛其禮孔子吉月必朝服而朝
孟子告齊王以勿毁明堂亦此意也春秋文公六年
閏月不告朔猶朝於廟十六年公不視朔蓋告朔告
於廟視朔視其事則玉藻所謂聴朔是也玉藻以天
[002-10a]
子𤣥端聴朔於南門之外諸侯皮弁聴朔於太廟蓋
南門路門之外即治朝而曰南門之外者因閏月闔
門言之也天子告朔於太廟聴朔於南門之外諸侯
告朔聴朔一於太廟而已告朔必祭而祭必特牲祭
則祭法所謂月祭是也特牲餼羊是也春秋言朝於
廟禮記曰聴朔於太廟則兼於祖矣


  子曰事君盡禮人以爲諂也


  希意導言謂之諂莫之顧而進之謂之佞孔子事君
[002-10b]
盡禮而人以為諂疾固而人以為佞入太廟每事問
而人以為不知禮擊磬於衞而人以為有心豈非所
謂聖賢逆曳方正倒植者哉夫諂則過簡則不及孔
子行禮於君人以為諂孟子行禮於朝人以為簡則
方是之時無道者不可行禮有道者不得行禮此所
以進退出入無所逃於過與不及之責也然觀世俗
之說以堯舜為不徳以周公為不仁智以章子為不
孝其不見是也非特孔子已


[002-11a]
  定公問君使臣臣事君如之何孔子對曰君使臣以禮
臣事君以忠


  君之於臣不敢慢故使之以禮臣之於君不敢欺故
事之以忠皇皇者華遣之以禮樂所謂禮也四牡不
遑將母所謂忠也尚書曰狎侮君子罔以盡人心狎
侮小人罔以盡其力孟子曰君之視臣如手足則臣
視君如腹心君之視臣如犬馬則臣視君如國人昔
豫氏曰范中行以衆人畜我我故以衆人視之智伯
[002-11b]
以國士遇我我故以國士報之賈誼曰遇之有禮故
羣臣自喜嬰以㢘恥故人矜節行君臣之道施報而
已故先言君使臣以禮後言臣事君以忠


  子曰關雎樂而不淫哀而不傷


  后妃之求賢也既得則致其樂未得則致其哀關雎
友之以琴瑟樂之以鐘鼓樂而不淫也求之以寤寐
思之以反側哀而不傷也樂者樂也不淫色禮也哀
者仁也不傷性義也樂而節之以禮仁而成之以義
[002-12a]
此所以為后妃之徳也詩先哀思而後樂論語與詩
序先樂而後哀思先哀思者事之序先樂者得后妃
之心作詩者叙其事說詩者逆其心其理然也關雎
樂而不淫豳勤而不怨季札以二南為勤而不怨以
豳為樂而不淫何也關雎樂而不淫后妃之徳而已
勤而不怨則二南之事也豳勤而不怨則豳民之事
而已樂而不淫則豳國之風也


  哀公問社於宰我宰我對曰夏后氏以松殷人以柏周
[002-12b]
人以栗曰使民戰栗子聞之曰成事不說遂事不諫既
往不咎


  民之所祈以遂其生者社之神也所治以致其利者
野之性也觀野之所宜木則糞土所宜畿疆所定林
木所出出於族類所從易見為難亂教民稼穡人事
不戾乎神土性不病乎物觀其名社與野而符之是
耳故夏后氏以松殷人以柏周人以栗其意如此非
若詩之柏舟喬松禮之贄栗所以託其意也而宰予
[002-13a]
對哀公以戰栗解之宰我之對失之逺矣成事不說
遂事不諫此孔子罪宰我之言也既往不咎此孔子
恕宰我之言也成事不說言成哀公之事而不為之
說遂事不諫言遂哀公之事而不為之諫使之闕疑
而有問焉是勿成之也使之悟非而有改焉是非遂
之也且宰我之言社猶仲憲之言明器也曾子則非
仲憲孔子不咎宰我何也仲憲言於曾子非既往者
也宰我言於哀公則既往者也后以言繼體者也氏
[002-13b]
以言人歸之也夏之所以有天下得之於君商周之
所以有天下得之於人得之於君而嗣帝之位則幾
於天道故曰后得之於人而天下歸仁故曰人詩皇
皇后帝書上天神后是天道之繼體者謂之后禮記
孟子皆曰仁者人也是人道之全者謂之人稱氏以
明其嗣於上不稱氏以明其興於下此夏商周之别
也春秋或書氏或書人以其凡繼世者皆氏凡微者
皆人其稱氏與夏后同其稱人與商周異


[002-14a]
  子曰管仲之器小哉或曰管仲儉乎曰管氏有三歸官
事不攝焉得儉然則管仲知禮乎曰邦君樹塞門管氏
亦樹塞門邦君爲兩君之好有反坫管氏亦有反坫管
氏而知禮孰不知禮


  管仲於内則三歸於外則具官盈禮也非所謂儉塞
門以自蔽反坫以禮賓僭禮也非所謂知禮此所以
為小器也蓋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老
子言大方無隅而繼之以大器晚成則方者道徳之
[002-14b]
所在器者功業之所寓也大人之功業則大賢人之
功業則小焉而已仲尼託迹於諸侯以規矩準繩自
用此自治以治人正已而物正者也故謂之大器范
氏曰器博者無近用道長者其功逺是也管仲不自
治而治人不自正而正物烏得為大器哉孟子曰功
烈如彼其卑是也魯之施伯以管仲為天下之大器
管仲之器對魯臣而言則大對大人而言則小也禮
記家語以大夫具官為僭豈讀論語而誤為之說乎
[002-15a]
子曰中庸之為徳民鮮能久矣禮記則以為不能期
月守子曰人而無恒不可以作巫醫禮記則以為龜
筮猶不能知也其誤亦若此歟


  子語魯大師樂曰樂其可知也始作翕如也從之純如
也皦如也繹如也以成


  凡樂之作始於一而成於三至於繹如也謂之一成
反翕如也謂之一變凡樂之用始於一而止於九以
致鬼神以和邦國以諧萬民以安賓客以恱逺人以
[002-15b]
作動物不能翕如也以作繹如也以成則夫逺近幽
深其孰能感之哉學者不至於從則不足以語道作
樂不至於從則不足以語樂繹如也以成不至於從
作樂而至於從者也所欲不踰矩不至於從學道而
至於從者也樂之作也其患在於不相通協值不相
通值不相協應而翕如也相協而不睽相值而不失
樂之從也其患在於雜而不純混而不明而純皦如
也則不亂顧不美哉及夫世衰樂壊工師之徒或去
[002-16a]
而不存於朝或存而不知乎樂摯適齊干適楚去而
不存於朝者也孔子之所語者存而不知乎樂者也
始言翕如而終言繹如者若此亦樂之粗而已若夫
奏之以人合之以天其卒無尾其始無首則始作翕
如不足言也奏之以隂陽之和燭之以日月之明鬼
神守其幽星辰行其紀則從之純如皦如不足言也
奏之以無忌之聲調之以自然之命動於無方居於
窈㝠則繹如不足言也孔子之語太師不及是者以
[002-16b]
車馬不可以載鼷鐘鼓不可以樂鷃故也


  儀封人請見曰君子之至於斯也吾未嘗不得見也從
者見之出曰二三子何患於喪乎天下之無道也久矣
天將以夫子爲木鐸


  世無以興乎道道無以興乎世故道之衰也斯足患
今也世雖無以興乎道而夫子之道足以興乎世故
其衰也不足患木鐸金口而木舌金口則義木舌則
仁天將以夫子為木鐸使之狥仁義之教於天下而
[002-17a]
已蓋五百年必有王者興其間必有名世者由文王
至孔子五百餘歳以其數則合矣考其時則可矣此
封人所以言二三子無患於喪也彼不知孔子而謂
知其不可為而為之者其可以語此哉然封人之知
孔子者外也黨人之知孔子者内也外也故可以為
木鐸内也故無所成名


  子謂韶盡美矣又盡善也謂武盡美矣未盡善也
天下無異道有異時聖人無異心有異迹故禮以堯
[002-17b]
舜授受湯武征伐為時春秋傳以揖遜征誅其義一
也然則韶盡美而武獨未盡善豈非美者在心與道
未盡善者在時與迹歟蓋充實之為美可欲之謂善
武王之於紂欲遂其為臣而不得逃其為君而不能
則其順民心行天罰者豈所欲哉觀賓牟賈以聲淫
及商為非武者則武之非欲從此可知矣然樂者道
之聲則有美與善道之至則無美與善故莊子有曰
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矣皆知善之為美斯不善
[002-18a]


  子曰居上不寛爲禮不敬臨喪不哀吾何以觀之哉


  里仁第四


  子曰里仁爲美擇不處仁焉得知


  仁人之於里猶玉之於山珠之於淵玉在山則木潤
珠生淵則厓不枯則里之有仁猶當知以為美里之
有仁以為美則自擇而不知處仁者焉得為智乎此
孟子所以言術不可不慎繼之以莫之禦而不仁是
[002-18b]
不智也是是非非之謂智非是是非之謂愚不知仁
之美而不能利仁其何以安哉不曰為仁而曰處仁
者以仁者人之安宅也天下之廣居故也然則孔子
言里仁為美以外况内也孟子言矢人以小况大也


  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處約不可以長處樂


  仁者不充詘於富貴故處樂如處約不隕穫於貧賤
故處約如處樂不仁者非不可以處約不可以久處
約非不可以處樂不可以長處樂孔子曰君子而不
[002-19a]
仁者有矣夫未有小人而仁者也則不仁雖不足為
君子亦未至於小人禮曰小人窮斯濫富斯驕則窮
斯濫非特不可以久處約也富斯驕非特不可以長處樂也老子言天長地久言長生久視是長者必久久不必長也蓋處樂人之所易故言長處約人之所難故言久易言何可長何可久亦以長甚於久也


  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仁者盡性而静故安仁知者窮理而動故利仁然窮
[002-19b]
理而不已則至於盡性利仁而不已則至於安仁此
中庸所以言或安而行之或利而行之或勉强而行
之及其成功一也坤卦始於利貞終於安貞利仁與
利貞同意莫非安仁也有聖人之安仁有君子之安
仁堯之安仁聖人之安仁也仲山甫之安仁君子之
安仁也孔子曰生而知之者上也學而知之者次也
困而學之又其次也蓋上者安仁次者利仁又其次
者强仁於此不及强仁者其言主於仁知故也


[002-20a]
  子曰惟仁者能好人能惡人


  道無喜怒而喜怒者道之過徳無好惡而好惡者徳
之失失徳而後仁則仁者不離好惡而能好惡者也
蓋仁者誠足以盡性明足以盡理不牽於憎愛之私
不惑於是非之似故所好非作好而天下之所同是
所惡非作惡而天下之所同非此所謂無欲而好仁
無畏而惡不仁也黄帝之伐蚩尤任力牧舜之命九
官去四凶不過如此彼愛之欲其生惡之欲其死以
[002-20b]
至好人所惡惡人所好不仁可知也


  子曰茍志於仁矣無惡也


  茍志於仁則未足乎仁無惡則可以為善苟志於仁
者其善可知也蓋可欲之謂善可惡之謂惡所謂無
惡者以其雖有過失不在所可惡也衞宣公之二子
相争而死不足以為孝而詩以為不瑕秦之三臣殉葬於君不足以為忠而詩以為良人以其茍志於仁無惡也故曰雖歸於惡志善則有


[002-21a]
  子曰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貧
與賤是人之所惡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富與貴人之所欲不以君子之道得之則不處以其
有義也貧與賤人之所惡不以小人之道得之則不
去以其有命也君子有可以得富貴之道以非得富
貴之道而得之君子不以為榮小人有可以得貧賤
之道以非得貧賤之道而得之君子不以為辱故非
其義祿之以天下而伊尹不顧非其功位之以三旌
[002-21b]
而屠羊不受簞瓢陋巷不足以病顔回桑樞甕牖不
足以病原思凡此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者也彼
以隋珠而彈雀舎靈龜而觀朶頥者豈足以知此哉


  君子去仁惡乎成名


  莊子曰不義則不生不仁則不成不成者實不成於
内名不成於外也蓋名之非實君子之所恥没世不
稱君子之所疾此所以處仁而不去也成名則君子
之事無所成名則是小人之事


[002-22a]
  君子無終食之間違仁造次必於是顛沛必於是
人之情於行事之迹終食造次或忽於為仁後顛前
沛或不暇於為仁君子則不然無終食之間違仁造
次必於是顛沛必於是以其有終身之由而無須臾
之離也孔子之語顔回以非禮勿視非禮勿聴非禮
勿言非禮勿動為仁則造次顛沛必是者言視聴動
無非禮故也然則終食不違食之有祭是也顛沛必
於是林回棄璧負赤子而趨是也


[002-22b]
  子曰我未見好仁者惡不仁者好仁者無以尚之惡不
仁者其為仁矣不使不仁者加乎其身有能一日用其
力於仁矣乎我未見力不足者蓋有之矣我未之見也
見善如不及好仁者也見不善如探湯惡不仁者也
好仁者不求尚人而人無以尚之惡不仁者不使加
我以横逆而巳時人未能如此子故曰我未之見所
以傷之也又曰有能一日用其力所以勉之也孟子
曰五穀者種之美者也茍為不熟不如荑稗然則一
[002-23a]
日為仁其能熟乎善誘之而已


  子曰人之過也各於其黨觀過斯知仁矣


  君子之黨顯黨也小人之黨幽黨也君子之過過於
厚小人之過過於薄過於厚則易辭過於薄則難辭
觀過各於其黨則不以君子之過責小人不以小人
之過待君子然後仁不仁可知也然必觀過然後知
仁者與人同功其仁未可知與人同過然後其仁可
知也言知仁不言知不仁者君子樂道人之善惡言
[002-23b]
人之惡患不知不仁故也其言毁譽而終之以如有
所譽言君子小人而終之以温而厲詩之瞻彼洛矣
言賞善罰惡而終之以福祿其立言之意似與此同


  子曰朝聞道夕死可矣


  不原始不足以知生之說不反終不足以知死之說
學者期於知生死之說而已故曰朝聞道夕死可矣
蓋道非獨以善吾生亦將以善吾死君子得道於已
則知古今為一時生死為一貫又安往而不適哉古
[002-24a]
人有言徳人無累知命不憂又曰學不羨久生者此
也孔子之門人若子貢之願有所息子路之問死皆
不知生者也不知生則不可以知死豈所問者哉老
子曰聴之不聞名曰希莊子曰道不可聞聞而非也
此言聞道者以其非彼聞也自聞而已矣莊子嘗曰
道不可致徳不可致又曰致道忘有心足者至各有
所當也


  子曰士志於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


[002-24b]
  衣之所飾者外也食之所養者小也君子所飾在内
不在外所養在大不在小食飲簞瓢不足以憂舜回
鶉衣緼袍不足以恥由夏食無求飽孔子之謂好學
服美于人康王期之以惡終夫豈溺於口腹之末而
易吾之志哉蓋君子仁義飽於内不願人之膏粱令
聞廣譽施諸身不願人之文繡以惡衣食為恥者豈
足與議此哉葢命厚而徳薄衣食雖美不足以自矜
徳厚而命薄衣食雖惡不足以自愧也周官以本俗
[002-25a]
安萬民而曰媺宫室同衣服蓋周官所言者民而此
所論者士也


  子曰君子之於天下也無適也無莫也義之與比
人之交也以勢則易絶以利則易散以故則或失其
為故以親則或失其為親故君子之於人原以探其
所為於卜筮以占其所為於元永貞是則比之非則
違之無可也無不可也唯義所在而已易比之初六
以隂比陽而有不自失之吉六三以隂比隂而有匪
[002-25b]
人之傷商好與勝己者處孔子期之以日進賜好與
不勝己者處孔子期之以日損以其所比義與不義
故也傳曰善雖不吾與吾將强而納不善雖不吾惡
吾將强而去


  子曰君子懐徳小人懐土君子懐刑小人懐惠


  有徳以善俗有刑以逐惡君子樂得其道故懐之土
則利我者也惠則施我者也小人樂得其欲故懐之
治莫尚於徳而刑次之利莫大於土而惠次之故先
[002-26a]
懐徳後懐刑先懐土後懐惠


  子曰放於利而行多怨


  利者外物也求在我所以寡欲也求在外所以多怨
也所謂多怨者不怨已多怨乎人人亦怨乎已


  子曰能以禮讓爲國乎何有不能以禮讓爲國如禮何
遜以禮為本禮以遜為用孝經曰先之以敬勝而民
不争道之以禮讓而民和睦此禮遜為國之先務也
禮曰禮之正國猶繩墨規矩又曰為國不以禮猶無
[002-26b]
耜而耕春秋以禮為幹荀卿以為國之命以禮之所
興衆之所治禮之所廢衆之所亂故也方周之興賤
者猶遜路季女猶循禮及其衰也貴者則鞠𨄌而孟
姜則犯禮由是觀之為國以禮遜其可已乎傳曰世
之治也君子尚能而遜其下小人農力以事其上是
以上下有禮而讒慝黜逺由不争也謂之懿徳及其
亂也君子稱其功以加小人小人伐其技以憑君子
是以上下無禮亂患並生由争善也謂之昬徳孔子
[002-27a]
之言惟其救昬徳之弊而已矣


  子曰不患無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已知求為可知也
求之有道得之有命求在外者也求則得之舎則失
之求在我者也在外者不可必在我者可必此所以
不患無位患所以立也夫聲無逺而不聞行無隠而
不形有車者必見其軾有衣者必見其敝則有可知
之道而人有不知者乎此所以不患莫已知求為可
知也莊子曰行修於内者無位而不怍不患無位之
[002-27b]
謂也孟子曰人知之亦囂囂人不知亦囂囂不患莫
已知也彼未得而患得既得而患失與内不足而急
於人知蓋反是矣然無位則莫已知也莫已用則不
必莫已知莫已知者必莫已用故先言不患無位而
繼之以不患莫已知也莊子有言曰徳成之謂士所
以立者徳成之謂歟


  子曰參乎吾道一以貫之曾子曰唯子出門人問曰何
謂也曽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002-28a]
  盡己之謂忠盡物之謂恕忠所以進徳而徳不止於
忠恕所以求仁而仁不止於恕則忠恕者以之為道
則違道不逺以之為非道則非違道不逺語之以聖
人之妙則未也孔子之道無不該也無不徧也仁者
見之謂之仁智者見之謂之智曽子謂夫子之道忠
恕而已其所見者然也由此推之則子貢言夫子温
良恭儉讓亦若是矣


  子曰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


[002-28b]
  君子從其大體而樂得其道其見聞服習無非義也
故曰喻於義小人從其小體而樂得其欲其見聞服
習無非利也故曰喻於利揚子曰衆人曰富貴夫子
曰義此之謂也喻於義者利存於中喻於利者害在
於中此君子所以兩得而小人所以兩失也雖然先
王之時以義為利能使小人為君子故詩曰肅肅兔
罝施于中林世俗日衰則以利勝義使君子為小人
故詩曰如賈三倍君子是識


[002-29a]
  子曰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内自省也


  思所以求諸身省所以察諸已見賢思齊則能勉其
所不能見不賢而内自省則能免其所不善孔子曰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
改之禮曰之其所畏敬而辟焉之其所哀矜而辟焉
荀卿曰見善修然必以自存見不善愀然必以自省
皆此意也孟子曰舜為法於天下可傳於後世我猶
未免為鄉人是則可憂此見賢思齊者也子貢曰紂
[002-29b]
之不善不如是之甚是以君子惡居下流是見不賢
而内自省者也


  子曰事父母幾諫見志不從又敬不違勞而不怨
幾諫無犯也又敬不違勿逆也勞而不怨勿怠也記
曰從命不忿微諫不倦勞而不怨可謂孝矣與此同義
蓋諫者義也幾諫者仁也臣之於君猶貴於諷諫則子
之於親其可以不㡬諫乎然幾諫不從則至於熟諫
熟諫不從則至於號泣而隨之幾諫者人子之心熟
[002-30a]
諫者人子之所不得已此孔子所以特言幾諫也舜
之怨君子所以為大孝小弁之怨君子以為親親葢
孝子非怨也非不怨也不失其為孝而已孔子則曰
勞而不怨者以勞而怨非若舜與小弁之怨可比故


  子曰父母在不逺遊遊必有方


  傳曰孝子曾參不一宿於外此所謂不逺遊也禮曰
所遊必有常親老出不易方此所謂遊必有方也然
[002-30b]
肇車牛逺賈用孝但遊必有方雖逺無害也


  子曰三年無改於父之道可謂孝矣


  所謂道者非謂無道也猶可遵行也蓋父時事雖可
遵行而時有當改者今父喪尚在三年之内於時雖
當改而於心有不忍改亦孝也


  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則以喜一則以懼
人子之於親也生而事之之日喜與懼半死而祭之
之日哀與樂半李謹曰願為人兄而不願為人弟為
[002-31a]
人兄者事親之日長為人弟者事親之日短孝子之
心大抵然也此孝子之所以愛日也


  子曰古者言之不出恥躬之不逮也


  子曰以約失之者鮮矣


  聖人縱口之所言横意之所行則無事於約賢者必
思而後言必擇而後動不可以不約故多聞闕疑慎言
其餘則寡尤多見闕殆慎行其餘則寡悔此所謂
以約失之者鮮矣禮曰君子約言孟子曰孟施舎不
[002-31b]
如曾子之守約孔子曰言不務多必審其所謂行不
務多必審其所為周廟銘曰無多言多言多敗無多
事多事多患皆約之謂也言寡尤行寡悔又言失之
者鮮蓋寡者必無之辭鮮者未必無也


  子曰君子欲訥於言而敏於行


  雍也仁而不佞此所謂訥於言而敏於行者若石奮
石建周仁張叔則幾之而已班固之言過矣


  子曰徳不孤必有鄰


[002-32a]
  古人有言曰罷士無伍又曰善則有鄰則無徳者孤
有徳者不孤也易曰敬義立而徳不孤蓋敬以禮人
義以宜人禮人者人必禮之宜人者人必宜之此徳
所以不孤也比卦言有孚盈缶終来有它吉中孚言
鳴鶴在隂其子和之荀卿曰木䕃則鳥息醯酸則蚋
聚此徳不孤必有鄰之謂也古之有徳其上足以格
皇天而皇天輔之其幽足以通神明而神明享之而
况於人乎此舜所以三徙成都大王之去邠民歸之
[002-32b]
如市也雖然此特徳而已若夫道則不可得而親亦
不可得而疎則使人無保矣


  子游曰事君數斯辱矣朋友數斯疏矣


  疏失人辱失已故事君不欲數數則諂朋友不欲數
數則瀆疑於諂者將以致忠而招辱疑於瀆者將以
致親而適踈此孔子所以言以道事君不可則止忠
告善道無自辱焉禮曰事君量而後入則不數可知

[002-33a]









[002-33b]
























  論語全解卷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