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1h0012 論語全解-宋-陳祥道 (master)


[001-1a]
  欽定四庫全書


  論語全解卷一     宋 陳祥道 撰學而第一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學所以窮理教所以通物學而時習之則於理有所
見故恱有朋自遠方來則於物有所通故樂於理有
所見於物有所通宜為人知而不知宜愠而不愠然
[001-1b]
後謂之君子悅樂智之事也不愠仁之事也子夏出
見紛華而恱入聞夫子之道而樂則恱者有所得於
外樂者有所適於内朋友之講習易以為恱得天下
英才而教育之孟子以為樂是講習亦此意也然人
之情莫不喜其所同惡其所異榮其所達醜其所窮
則其喜惡榮醜在物而不在我庸能安於命哉此孔
子所以謂不知命無以為君子人不知而不愠然後
為君子易曰不見是而无悶子曰不見知而不悔孟
[001-2a]
子曰人不知亦囂囂故孔子在陳弦歌不衰孟子去
齊未嘗不豫凡以此也傳曰蘭不為莫服而不芳舟
不為莫乗而不浮君子不為莫知而愠彼子路之愠
見子貢之色作豈知是哉


  有子曰其爲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鮮矣不好犯上而
好作亂者未之有也


  犯上者常始於不順作亂者常始於犯上孝弟則順
矣故好犯上者鮮不好犯上則順之至故好作亂者
[001-2b]
未之有也有子不曰不犯上而曰不好犯上者不犯
上在迹不好犯上在心心之所不好則迹之所不為
可知詩序以無犯非禮不及無思犯禮之深則不犯
上不及不好犯上之為至也


  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爲仁之本與
孝弟出於性而道又出於孝弟人莫不有孝弟之良
心而道常不存者以其務末不務本也言本立而道
生又言孝弟仁之本蓋仁者人也合而言之道也禮
[001-3a]
記言中者天下之大本繼之以和者天下之達道詩
序言葛覃后妃之本繼之以化天下以婦道其所謂
本者雖殊其本立而道生則一也孟子以事親為仁
之實有子則以孝弟為仁之本者孟子執同以為異
有子合異以為同故也古之立言者類多如此孟子
言堯舜之道孝弟而已禮記則言孝近王弟近霸孔
子言人而不仁如禮樂何禮記則義近禮仁近樂


  子曰巧言令色鮮矣仁


[001-3b]
  訥者無巧言木者無令色木與訥務本者也故近仁
巧言令色務末者也故鮮矣仁禮稱辭欲巧詩美令
儀巧令者何也子曰有其本而輔以末則庶乎其可
若事其末而忘其本則不可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爲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
不信乎傳不習乎


  謀貴忠言貴信傳貴習謀交傳者施諸人忠信習者
存諸已先忠信而後習與易言忠信進徳繼之以修
[001-4a]
辭立其誠禮言尊徳性而繼之以道問學同意季文
子三思則思其所未然者也曽子之三省則省其所
已然者也傳曰君子三省乎身則智明而行無過此
之謂歟孟子曰事孰為大事親為大守孰為大守身
為大曾子三省其身可謂善守身矣


  子曰道千乗之國敬事而信節用而愛人使民以時
敬則無所茍信則無所誕節用則不傷財愛人則不
害民使民以時則不奪其力蓋不能敬事則不能立
[001-4b]
信不能節用則無以愛人故言敬事而繼之以信言
節用而繼之以愛人成王誥康叔以汝亦罔不克敬
典乃由裕民則敬事而信所謂敬典也節用而愛人
使民以時所謂裕民也示之以敬則民不慢示之以
信則民不疑示之以愛則民不離然後從而使之且
使之也又以時人孰以為厲已哉言人又言民者人
有十等民則特其賤者而已愛則兼乎貴賤故言人
使之則特其賤者故言民詩曰宜民宜人傳曰和其
[001-5a]
民人與此同意周官縣師質人朝士所謂人民則異
於是矣千乗之國百里之國也禮記曰封周公于曲
阜地方七百里革車千乗者革車千乗自百里言之
地方七百里兼附庸言之


  子曰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汎愛衆而親仁行有
餘力則以學文


  入則孝於父兄出則弟於長上庸行之謹庸言之信
汎愛衆而有容親仁而有擇凡此尊徳性者也尊徳
[001-5b]
性而後可以道問學故曰行有餘力則以學文蓋弓
調然後可以求中馬服然後可以求良士信慤然後
可以求智能若夫不知出此而以學文為先此古人
所以譏其聖讀庸行鳳鳴鷙翰也禮曰忠信之人可
以學禮


  子夏曰賢賢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與
朋友交言而有信雖曰未學吾必謂之學矣


  彼善而我善之謂之善善彼賢而我賢之謂之賢賢
[001-6a]
易色智也事父母能竭其力孝也事君能致其身忠
也與朋友交言而有信信也有是四者則其質美矣
故雖曰未學吾必謂之學矣由是觀之朽木糞土之
質雖博學多聞君子謂之未學可也


  子曰君子不重則不威學則不固主忠信無友不如已
者過則勿憚改


  言重則有法行重則有徳貌重則有威蓋重足以畏
人而不詘於人足以役物而不役於物不詘於人故
[001-6b]
有威不役於物故學固昔顔氏子視聽言動無非禮
則重矣得一善則拳拳服膺而不失之則固矣莊子
云中無主則不正外無正則不行主忠信則有主於
内無友不如已則有正於外也重以固其學友以輔
其徳可謂善學矣然過而憚改則不足以成君子之
道故終之以過則勿憚改也易之要終於補過之无
咎孔子之憂終於不善不能改與此意同


  曾子曰慎終追逺民徳歸厚矣


[001-7a]
  孝經曰擗踊哭泣哀以送之卜其宅兆而安厝之慎
終者也為之宗廟以鬼享之春秋祭祀以時思之追
逺者也於終慎之則生可知於逺追之則近可知此
民徳所以歸厚矣詩序有云民徳歸厚一者一者民
之行厚者民之性則民性即民徳歸厚一者以行齊
行也民徳歸厚者以性化性也慎終追逺民徳歸厚
豈非以性化性哉


  子禽問於子貢曰夫子至於是邦也必聞其政求之與
[001-7b]
抑與之與子貢曰夫子温良恭儉讓以得之夫子之求
之也其諸異乎人之求之與


  禮曰温良者仁之本又曰恭儉以求役仁信讓以求
役禮則温良恭儉讓者仁與禮而已仁者愛人愛人
則人常愛之有禮者敬人敬人則人常敬之此夫子
之至於是邦必聞其政也然夫子之道其體無方其
用無體豈特温良恭儉讓而已哉蓋釋其所有而致
人之所以来者如斯而已若夫哀公季康子問之於
[001-8a]
魯景公問之於齊葉公問之於楚凡此皆未嘗求之
而彼自以其政来問則夫子之所求求諸已而已


  子曰父在觀其志父沒觀其行三年無改於父之道可
謂孝矣


  父在觀其志將以承之也父沒觀其行將以行之也
三年無改過乎此而改之可也莊子不改父之臣與
父之政孔子以為難能謂其過三年而不改故也禮
曰孝子之身終終身也者非終父母之身終其身也
[001-8b]
是故父母之所愛愛之父母之所敬敬之至於犬馬
盡然况於人乎此孝子所以改父之道不忍為也然
父之道為可行也雖終身無改可也以為不可行也
三年無改可乎曰古之人君有三年之喪皆以其國
聽於冢宰雖父之道為不可行吾猶不與改也彼魯
隠公於其可改而不改以至成先公之邪志秦襄公
於其不可改而改之以至忘先君之舉皆不足以語


[001-9a]
  有子曰禮之用和爲貴先王之道斯爲美小大由之有
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禮節之亦不可行也


  敬者禮之體和者禮之用一之於敬則離故用和為
貴一之於和則流故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
非小大由之者也然不以禮節之亦不可行也禮曰
夫敬以和何事不行傳曰敬與和相反而相成


  有子曰信近於義言可復也恭近於禮遠恥辱也
言必信則逺義行太巽則逺禮君子無逺義之信然
[001-9b]
後言可復無逺禮之恭然後逺恥辱晉文公伐原退
舎則言可復尾生之信非可復也孔子敬所不敬則
逺恥辱陳質之恭非逺恥辱也恥由中出辱自外至
論語有言恥而不及辱此兼言之者以其恭近禮而
待已侍人之道備故也


  因不失其親亦可宗也


  不因人而人因之其徳崇徳崇則人之所宗也莫之
因而因人者其徳卑徳卑非人之所宗也雖然因人
[001-10a]
而不失其所親則所聞者正言所見者正行亦可宗
也易比之初六擇有孚者比之所謂因不失其親也
終来有它吉所謂亦可宗也


  子曰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於事而慎於言就有
道而正焉可謂好學也巳


  食無求飽居無求安不以小體害大體敏於事而慎
於言不以所言勝所為此資諸已者也就有道而正
焉資諸人者也古之有道者所飽在徳不在食所安
[001-10b]
在仁不在居進其茙菽有稻粱之味庇其蓬屋若廣
厦之䕃終身自適不知榮辱之在我也在彼也君子
以飽食安居為戒此學者所宜知也易曰君子將有
為也將有行也行則所行者也事則所為者也言君
子敏於事又言君子欲敏於行則敏於行成徳之君
子也敏於事務學之君子也傳曰行成而先事成而


  子貢曰貧而無諂富而無驕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貧而
[001-11a]
樂富而好禮者也子貢曰詩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
斯之謂與子曰賜也始可與言詩巳矣告諸往而知來


  諂失之卑驕失之亢二者非本於自然而常出於或
使故貧而諂不若無諂富而驕不若無驕然無諂則
能守而已未若樂無驕則能恭而已未若好禮此所
以有其質者不可不成之以學也治骨與角謂之切
磋治玉與石謂之琢磨切磋則以彼利器修此而成
[001-11b]
器故譬之道學琢磨則以謂見不善改此而成善故
譬之自修道學所謂見賢思齊者也自修所謂見不
賢而内自省也自切磋至於琢磨然後器可用自道
學至於自修然後道可成故先切磋後琢磨先道學
後自修也禮曰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道荀卿
曰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謂學問也蓋别而言之切磋
非自修琢磨非道學合而言之皆學問而已此以富
而無驕未若好禮以好禮然後不驕何也無驕者質
[001-12a]
也好禮者文也美質者待文而後成故無驕未若好
禮非美質者待文而後治故好禮而後不驕


  子曰不患人之不已知患不知人也


  人之於已知不為益不知不為損故不患不知以在
外故也已之於人知則為智不知則為不智故患不
知人以在我故也子曰不患無位患所以立亦此意


  爲政第二


[001-12b]
  子曰爲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衆星共之


  天運無窮三光迭耀其中正而不移者北辰而已故
天之樞則北辰為政者取譬焉北者道之復於無無
者無為者也辰者居中而正乎四時者也無為而正
乎四時則無為而無不為矣為政以徳亦若此也蓋
政以徳然後善以正然後行書曰徳惟善政政以徳
然後善也孔子曰子帥以正孰敢不正以正而後行
也孔子之時為政者不然故譬稱以明之家語曰徳
[001-13a]
者政之始


  子曰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


  無邪者天之道思無邪者人之道詩言性情而束之
於法度其言雖多一言可以蔽之者思無邪而已觀
變風變雅作於王道陵夷之後猶止乎禮義則詩之
思無邪者於此可見矣孟子曰博學而詳說之將以
反說約也揚子曰多聞守之以約詩三百一言以蔽
之者說約故也然說約者猶事乎善言為詩者不說
[001-13b]
則忘言矣蓋言者君子所以教人忘言者君子所以
自處


  子曰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道之以徳齊之
以禮有恥且格


  道之以政則非以徳道之以徳非無政也齊之以刑
則非有禮齊之以禮非無刑也民免而無恥禮所謂
民有遯心也有恥且格禮所謂民有格心也民可使
覿徳不可使覿刑覿徳則純覿刑則亂則道之以政
[001-14a]
以至於民免而無恥者覿刑則亂也道之以徳以至
於有恥且格者覿徳則純也書云帝徳罔愆繼之以
不犯于有司此道之以徳而有恥且格者也傳曰法
出而奸生令下而詐起此道之以政民免而無恥者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
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踰矩
志學至立為學日益而窮理者也不惑至耳順為道
[001-14b]
日損而盡性者也然心不踰矩損之又捐而至於命
者也孔子曰興於詩立於禮成於樂又曰可與共學
未可與適道可與適道未可與立可與立未可與權
則十五志于學興於詩而可與共學者也三十而立
立於禮而可與立者也成於樂而可與權者也惟七
十從心然後能之耳然耳順則用耳而已非所謂視
聴不用耳目從心則有心而已非所謂廢心而用形
孔子之言不及是者姑以與人同也孔子嘗曰吾六
[001-15a]
十有九未聞大道則七十從心者聞大道故也莊子
曰莊猖狂妄行自蹈乎大方則不踰者也蹈大方故


  孟懿子問孝子曰無違樊遲御子告之曰孟孫問孝於
我我對曰無違樊遲曰何謂也子曰生事之以禮死葬
之以禮祭之以禮


  孟武伯問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憂


  子游問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謂能養至於犬馬皆能有
[001-15b]
養不敬何以别乎


  子夏問孝子曰色難有事弟子服其勞有酒食先生饌
曾是以為孝乎


  四子問孝夫子告懿子以無違教之以不失禮也告
武伯以父母唯其疾之憂教之以不辱親也告子游
以不敬何别教之以敬親也告子夏以色難教之以
愛親也其問則同而告之不同凡各救其失而已諡
法曰温柔賢善曰懿剛强直理曰武温柔賢善則於
[001-16a]
禮有所不立故教之以不失禮剛强直理則於行有
所不慎故教之以不辱親子游之性近於偷懦則或
失於不敬故教之以敬子夏之性近於恱外則或失
於不愛故教之以愛不失禮則易而不辱親難不辱
親則易而敬親難敬親則易而愛親難故於色然後
言難也禮曰養可能也敬為難敬可能也安為難亦
此意歟


  子曰吾與回言終日不違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發
[001-16b]
回也不愚


  道無問問無應故無始以無窮謂之不知為深黄帝
以無為謂之不知為真此孔子以顔回之如愚為不
愚皆所以貴其不知之知不言之言也回於孔子則
如愚於其私則不愚者道相邇者可以意會而道相
逺者必以言傳也老子曰我若愚人兮又曰盛徳容
貌若愚顔子其近之矣


  子曰視其所以觀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
[001-17a]


  所以其所行為者也所由其所趨向者也所安其所
安止者也見之之謂視達視之謂觀詳視之謂察其
所由難知於所以而非視所能盡故觀所安難知於
所由而非觀所能悉故察顔淵用之則行舎之則藏
其所以也願無伐善無施勞其所由也三月不違陋
巷不改其所安也古之觀人者其精或致於九徳其
粗或止於九驗或觀之眸子或得之眉睫其所觀雖
[001-17b]
殊要不過是三者而已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温故則月無忘其所能知新則日知其所亡如此則
學不厭矣學不厭然後誨不倦故曰可以為師蓋師
者人之模範而學者之賢不肖係焉故記問之學不
足為而小知之師不足貴惟温故而知新者然後可
也記曰既知教之所由興又知教之所由廢然後可
以為人師又曰能博喻然後能為師非夫温故而知
[001-18a]
新者孰與此哉然温故而知新可以為師與温故知
新敦厚崇禮者有間矣


  子曰君子不器


  大道不器故君子亦不器君子之道能柔能剛能圓
能方流之斯為川塞之斯為淵升則雲行潛則雨施
豈滯於一隅適於一用而為人之所器者若夫子貢
之瑚璉管仲之器小則於君子有所不足此聖人所
以不欲碌碌如玉落落如石顔子之言孔子瞻前忽
[001-18b]
後則孔子之道固不器矣子貢譬之以宫牆豈為知
孔子者哉揚子曰君子不械


  子貢問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後從之


  至言去言至為去為則凡言者風波也為者實喪也
又况言浮於行者哉此孔子所以告子貢以先行而
後言也禮曰君子約言小人先言


  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忠信者善周復故周阿黨者多缺露故比君子忠信
[001-19a]
而已故周而不比小人阿黨而已故比而不周大凡
言君子道全小人道缺者此也書言自周有終詩云
行歸于周周爰咨諏皆君子之道也詩曰洽比其鄰
皆小人之道也然周亦有小人之周比亦有君子之
比左傳曰是為比周原思曰比周而友小人之周也
易之顯比周官比閭君子之比也


  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思由中出學自外入學而不思則内無自得之明故
[001-19b]
不信而罔思而不學則外無多識之益故不安而殆
子曰博學之慎思之荀子曰誦數以貫之思索以通
之揚雄曰學以聚之思以精之是思以學而後得學
以思而後精二者謂其可偏廢乎哉蓋罔者不信之
器相沿失誤而詩有羅罝之喻此不思所以謂之罔


  子曰攻乎異端斯害也已


  天下之物有本有末本出於一端立於兩出於一則
[001-20a]
為同立於兩則為異故凡非先王之教者皆曰異端
也子夏曰雖小道必有可觀者焉致逺恐泥以有可
觀故有攻之者以其致逺恐泥故斯害也已董仲舒
曰諸不在六藝之科孔子之術者皆絶其道勿使進
此之謂知本者也


  子曰由誨女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爲不知是知也
由於徳則鮮知於正名則不知於人未能事而欲事
鬼於生未能知而欲知死則其以不知為知蓋不少
[001-20b]
矣孔子所以誨之也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外不
自以誣内不自以欺則以不知為知者非誣且欺乎
老子之言至於知不知孔子之言止於知之為知之
老子所言者道孔子所言者教也


  子張學干祿子曰多聞闕疑慎言其餘則寡尤多見闕
殆慎行其餘則寡悔言寡尤行寡悔祿在其中矣
言出於所聞行出於所見言以宣道故極髙明行以
行已故道中庸言極髙明則寡口過故於人則寡尤
[001-21a]
行道中庸則寡怨惡故於已則寡悔如此則有得祿
之理故曰祿在其中詩人以履為祿與此意同蓋君
子求已小人求人修天爵以要人爵求諸人者也子
張學干祿則學求諸人孔子語之以言行求諸已而
已孔子於回則賢之於開則恱之於㸃則與之皆以
其有志於學而無志於仕也子張之學干祿豈孔子
之所許哉於富多言求於祿多言干蓋求富則有通
於上下祿者僅千於上而已合而言之皆干者也


[001-21b]
  哀公問曰何爲則民服孔子對曰舉直錯諸枉則民服
舉枉錯諸直則民不服


  自道言之賢者非在所尚自事言之賢者不得不舉
老子曰不尚賢使民不争莊子曰舉賢則民相軋自
道言之也莊子曰行事尚賢貴賤履位仁賢不肖襲
情自事言之也孔子之答哀公則事而已故曰舉直
錯諸枉則民服蓋民情好直而醜枉舉枉錯諸直則
拂民之欲而民莫不怨舉直錯諸枉則適民之願而
[001-22a]
民莫不服詩云樂彼之園園有樹檀其下維榖以言
上賢而下不肖則人莫不服而樂焉此舉直錯枉民
服之意也孔子謂樊遲曰舉直錯諸枉能使枉者直
不特民服而已告哀公不及此者即其所問而答之


  季康子問使民敬忠以勸如之何子曰臨之以莊則敬
孝慈則忠舉善而教不能則勸


  敬則不茍忠則不欺勸則不戒敬忠由中出勸自外
[001-22b]
入故康子之問先敬忠而後勸孝子道也慈父道也
孝以率之則民觀而化慈以懐之則民感而化故忠
舉善而列之以爵祿教不能而引之以道藝故勸禮
曰孝以事君慈以使衆此孝慈所以使民致忠之道
也書曰人之有猷有為有守汝則念之不協于極不
罹于咎皇則受之而繼之以是彛是訓此舉善而教
不能所以致勸之道也臨之以莊禮也孝慈仁也舉
善而教不能則勸有是三者則民不待使而化康子
[001-23a]
不知出此而欲使之化焉豈知務哉


  或謂孔子曰子奚不爲政子曰書云孝乎惟孝友于兄
弟施於有政是亦為政奚其爲爲政


  或人知為政而不知所以為政是知有用之用而不
知無用之用故夫子告以惟孝友于兄弟是亦為政
也孝之施於政也愛敬而已愛敬盡於事親而徳教
刑于四海則孝之施于政也豈不難哉蓋愛敬立則
雖不為政而與孝同愛敬不立則雖為政而與不為
[001-23b]
政同揚子曰身立則敬立此之謂也然廣土衆民雖
非君子之所樂而亦其所欲中天下而立定四海之
民雖非君子之所性而亦其所樂孔子之不為政豈
得已哉以其難為或人言故告不及此


  子曰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大車無輗小車無軏其何
以行之哉


  信之在人猶輗軏之在車人而無信雖仁義禮智而
不可行車而無輗軏雖輪轅輻輳而不可運此太𤣥
[001-24a]
所以言車無輗軏以貴信也行以立為體立以行為
用民無信不立者體也人無信其何以行之哉用也
易曰乾坤成列而易立乎其中矣又曰天地設位而
易行乎其中矣體用之辨也


  子張問十世可知也子曰殷因於夏禮所損益可知也
周因於殷禮所損益可知也其或繼周者雖百世可知


  道之生也以三而成其變也以三而復故在天有隂
[001-24b]
有陽有隂陽之中在人有文有質有文質之中天之
消息盈虚雖不同不過三者之相代而已人之因革
損益雖不一不過三者之相救而已此所以由周至於
十世由十世至於百世可知也今夫一人之身布指足
以知寸布手足以知尺舒肘足以知尋天下之變若此
而已則百世之因革損益其難知哉或問秦以繼周
不待夏禮而治揚子對以繼周者如欲太平舎之而
用他道亦無由至矣此之謂也董仲舒以忠質文為
[001-25a]
三代之道是離忠質以為二而不知忠者乃所以為
質也


  子曰非其鬼而祭之諂也


  祀不貴淫神不享諂周官太宰八則祭祀以馭其神
太祝命官則淫祀之禁尚矣世衰法弛淫祀滋盛其
大至於五畤其小及於爰居以至正祀廢則天昏傷
命者不為不多凡此皆謂之罪也漢谷永譏無福之
祀魏文帝禁非禮之祭可謂知禮矣


[001-25b]
  見義不爲無勇也


  不見義而不為君子恕之以不知見義不為君子責
之以無勇曾子曰自反而不縮雖褐寛博吾不惴焉
自反而縮雖千萬人吾往矣是見不義不可以必為
而見義不可不為也春秋之時叔段有不弟之惡鄭
伯可制而不制黎侯有狄人之患衞侯可救而不救
田常有弑君之罪魯侯可討而不討凡此見義不為
無勇也
[001-26a]









[001-26b]
























  論語全解卷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