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1h0006 論語集解義疏-魏-何晏 (master)


[010-1a]
  欽定四庫全書


  論語集解義疏卷十    魏 何晏 集解


  梁 皇侃 義疏


  論語子張第十九疏子張者弟子也明其君若有難臣必致死也所以次前者既明
君惡臣宜拂衣而即去若人人皆去則誰為匡輔故此次明若未得去者必宜致身故以子張次微子也


  子張曰士見危致命註孔安國曰致命不愛其身也見
得思義祭思敬喪思哀其可已矣疏子張曰至已矣就此篇凡有二十
四章大分為五段總明弟子稟仰記言行皆可軌則第一先述子張語第二子夏語第三子游語第四曾參語第
[010-1b]
五子貢語此是第一子張語自有二章也此一篇皆是弟子語無孔子語也云士見危致命者士者知義理之
名是謂升朝之士也若見國有危難必不愛其身當以死救之是見危致命也士既如此則大夫以上可知也
云見得思義者此以下並是士行也得得禄也必不素飡義然後取是見得思義也云祭思敬者士始得立廟
守其祭祀祭神如神在是祭思敬也云喪思哀者方喪三年為君如父母必窮苴斬是喪思哀也云其可已矣
者如上四事為士如此則為可也江熙曰但言若是自可也


  子張曰執徳不𢎞信道不篤焉能為有焉能為亡註孔
安國曰言無所輕重也疏子張曰至為亡 𢎞大也篤厚也亡無也人執徳能至𢎞
大信道必便篤厚此人於世乃為可重若雖執徳而不𢎞雖信道而不厚此人於世不足可重如有如無故云
[010-2a]
焉能為有焉能為亡也江熙曰有徳不能𢎞大信道不務厚至雖有其懐道徳蔑然不能為損益也註言無所
輕重也 世無此人則不足為輕世有此人亦不足為重故云無所輕重也二章訖此是子張語是第一

子夏之門人問交於子張註孔安國曰問與人交接之
道也子張曰子夏云何對曰子夏曰可者與之其不可
者距之子張曰異乎吾所聞君子尊賢而容衆嘉善而
矜不能我之大賢與於人何所不容我之不賢與人將
距我如之何其距人也註苞氏曰友交當如子夏汛交
當如子張疏子夏至人也 此下是第二是子夏語自有十一章云子夏云云者子夏弟子問子
[010-2b]
張求交友之道也云子張曰子夏云何者子張反問子夏之門人云汝師何所道故曰云何也云對曰云云者
子夏弟子對子張述子夏言也言子夏云結交之道若彼人可者則與之交若彼人不可者則距而不交也云
子張曰異乎吾所聞者子張聞子夏之交與已異故云異乎吾所聞也云君子云云者彼既異我我故更説我
所聞也言君子取交之法若見賢者則尊重之衆來歸我我則容之容之中有善者則嘉而美之有不善不能
者則矜而不責不得可者與不可者距之云我之大賢云云者更説不宜不可者距之也設他人欲與我交我
若是大賢則他人必與我故云於人何所不容也云我之不賢云云者又云若我設不賢而他人必亦距我而
不矜也我若矜人人必矜我我若距人人必距我故云如之何其距人也 註苞氏曰至子張 云友交當如
子夏者既欲與為友故宜可者與之不可者距也云汛交當如子張者若徳悠悠汛交則嘉喜矜不能也明二
[010-3a]
子各一是也鄭𤣥曰子夏所云倫黨之交也子張所云尊卑之交也王肅曰子夏所云敵體交子張所云覆蓋
文也欒肇曰聖人體備賢者或偏以偏師備學不能同也故準其所資而立業焉猶易云仁者見其仁智者見
其智寛則得衆而遇濫偏則寡合而身孤明各出二子之偏性亦未能兼𢎞夫子度也


  子夏曰雖小道必有可觀者焉註小道謂異端也致逺
恐泥註苞氏曰泥難不通也是以君子不為也疏子夏曰至
為也 云子夏曰云云者小道謂諸子百家之書也一往看覽亦微有片理故云必冇可觀者焉云致逺恐泥
者致至也逺久也泥謂泥難也小道雖一往可觀若持行事至逺經久則恐泥難不能通也云是以君子不為
也者為猶學也既致逺必恐泥故君子之人秉持正典不學百家也江熙曰聖人所以訓世軌物者逺有體趣
[010-3b]
故又文質可改而處無反也至夫百家競説非無其理然家人之規模不及於經國慮止於為身無貽厥孫謀
是以君子舍彼取此也


  子夏曰日知其所亡註孔安國曰日知其所未聞也月
無忘其所能可謂好學也已矣疏子夏曰至已矣 此勸人學也云日知其
所亡者亡無也無謂從來未經所識者也令人日新其徳日日知所未識者令識録之也云月無忘其所能者
所能謂已識在心者也既自日日識所未知又月月無忘其所能故言識之也云可謂好學也已矣者能如上
事故可謂好學者也然此即是温故而知新也日知其所亡是知新也月無忘所能是温故也可謂好學是謂
為師也


[010-4a]
  子夏曰博學而篤志註孔安國曰廣學而厚識之也切
問而近思註切問者切問於已所學而未悟之事也近
思者近思於已所能及之事也若汛問所未學逺思所
未逹則於所學者不精於所思者不解也仁在其中矣
疏子夏曰至中矣 亦勸學也云博學而篤忠者博廣也篤厚也志識也言人當廣學經典而深厚識録之不
忘也云切問而近思者切猶急也若有所未逹之事宜急諮問取解故云切問也近思者若有所思則宜思己
所已學者故曰近思也云仁在其中矣者能如上事雖未是仁而方可能為仁故云仁在其中矣

子夏曰百工居肆以成其事君子學以致其道註苞氏
[010-4b]
曰言百工處其肆則事成猶君子學以立其道也疏子夏
曰至其道 亦勸學也云子夏曰云云者先為設譬百工者巧師也言百者舉全數也居肆者其居常所作物
器之處也言百工日日居其常業之處則其業乃成也云君子學以致其道者致至也君子由學以至於道如
工居肆以成事也江熙曰亦非生巧也居肆則是見廣見廣而巧成君子未能體足也學以廣其思思廣而道
成也


  子夏曰小人之過也必則文註孔安國曰文飾其過不
言其情實也疏子夏曰小人之過也必則文 君子有過是已誤行非故為也故知之則改而
小人有過是知而故為故愈文飾之不肯言已非也故繆播曰君子過由不及不及而失非心之病務在改行
[010-5a]
故無吝也其失之理明然後得之理著得失既辨故遇可復改也小人之過生於情偽故不能不飾飾則彌張
乃是謂過也


  子夏曰君子有三變望之嚴然即之也温聴其言也厲
註鄭𤣥曰厲嚴正也疏子夏曰至也厲 云君子有三變者變者有三其事但在一時
也云望之嚴然者一也君子正其衣冠嚴然人望而畏之也云即之也温者二也即就也就近而視則其體温
温潤也而人不憎之也袁氏注曰温和潤也云聴其言也厲者三也厲嚴正也雖見其和潤而出言其嚴正也
所以前卷云君子温而厲是也李充曰厲清正之謂也君子敬以直内義以方外辭正體直而徳容自然發人
謂之變耳君子無變也


[010-5b]
  子夏曰君子信而後勞其民未信則以為厲已也註王
肅曰厲病也信而後諫未信則以為謗已也疏子夏曰至已也
 云君子信而後勞其民者君子謂國君也國君若能行信素著則民知其非私故勞役不憚故云信而後勞
其民也云未信則以為厲已也者厲病也君若信未素著而動役使民民則怨君行私而横見病役於己也江
熙曰君子克厲徳也故民素信之服勞役故知非私信不素立民動以為病已而奉其私也云信而後諌者此
謂臣下也臣下信若素著則可諌君君乃知其惜我非虚故從之也云未信則以為謗已也者臣若信未素立
而忽諌君君則不信其言以為其所諌之事是謗於已也江熙云人非忠誠相與未能諌也然投人夜光鮮不
按劍易曰貴孚在道明無素信不可輕致諌也


[010-6a]
  子夏曰大徳不踰閑註孔安國曰閑猶法也小徳出入
可也註孔安國曰小徳不能不踰法故曰出入可也疏
子夏曰至可也 云大徳不踰閑者大徳上賢以上也閑猶法也上徳之人常不踰越於法則也云小徳出入
可也者小徳中賢以下也其立徳不能恒全有時蹔至有時不及故曰出入也不責其備故曰可也

子游曰子夏之門人小子當洒掃應對進退則可矣抑
末也本之則無如之何註苞氏曰言子夏弟子但於當
對賓客修威儀禮節之事則可然此但是人之末事耳
不可無其本也故云本之則無如之何也子夏聞之曰
[010-6b]
噫註孔安國曰噫心不平之聲也言游過矣君子之道
孰先傳焉孰後倦焉註苞氏曰言先傳大業者必先厭
倦故我門人先教以小事後將教以大道也譬諸草木
區以别矣註馬融曰言大道興小道殊異譬如草木異
類區别言學當以次也君子之道焉可誣也註馬融曰
君子之道焉可使誣言我門人但能洒掃而已也有始
有卒者其唯聖人乎註孔安國曰終始如一唯聖人耳
子游曰至人乎 云子游曰云云者門人小子謂子夏之弟子也子游言子夏諸弟子不能廣學先王之
[010-7a]
道唯可洒掃堂宇當對賓客進退威儀之小禮於此乃為則可也云抑末云云者抑助語也洒掃以下之事抑
但是末事耳若本事則無如之何也本謂先王之道也云子夏聞之曰噫者噫不平之聲也子夏聞子游鄙已
門人故為不平之聲也云言游過矣者既不平之而又云言游之說實為過失也云君子云云者既云子游之
説是過故更説我所以先教以小事之由也君子之道謂先王之道也孰誰也言先王大道即既深且逺而我
知誰先能傳而後能倦懈者邪故云孰先傳焉孰後倦焉既不知誰故先歴試小事然後乃教以大道也張憑
曰人性不同也先習者或早懈晚學者或後倦當要功於嵗終不可以一限也熊埋曰凡童䝉初學固宜聞漸
日進階麤入抄故先且啟之以小事後將教之以大道也云譬諸云云者言大道與小道殊異譬如草木異類
區别學者當以次不可一往學致生厭倦也云君子云云者君子大道既深故傳學有次豈可發初使誣罔其
[010-7b]
儀而并學之乎云冇始云云者唯聖人有始有終學能不倦故可先學大道耳自非聖人則不可不先從小起
也張憑曰譬諸草木或春花而夙落或秋榮而早實君子之道亦有遲速焉可誣也唯聖人始終如一可謂永
無先後之異也


  子夏曰仕而優則學註馬融曰行有餘力則可以學文
也學而優則仕疏子夏曰至則仕 亦勸學也云仕而優則學者優謂行有餘力也若仕官
治官官法而已力有優餘則更可研學先王典訓也云學而優則仕者學既無當於立官立官不得不治故學
業優足則必進仕也子夏語十一章訖此也


  子游曰喪致乎哀而止註孔安國曰毁不滅性也疏子游
[010-8a]
曰喪致乎哀而止 此下第三子游語自有二章致猶至也雖喪禮主哀然孝子不得過哀以滅性故使各至
極哀而止也


  子游曰吾友張也為難能也註苞氏曰言子張之容儀
之難及者也然而未仁疏子游曰至未仁 云子游曰云云者張子張也子游言吾
同志之友子張容貌堂偉難為人所能及故云為難能也云然而未仁者袁氏曰子張容貌難及但未能體仁


  曽子曰堂堂乎張也難與並為仁矣註鄭𤣥曰言子張
容儀盛而於仁道薄也疏曾子曰至仁矣 云堂堂乎張也者此以下自第四曾參
[010-8b]
語自有四章堂堂儀容可憐也云難與並為仁矣者言子張雖容貌堂堂而仁行淺薄故云難並為仁並竝也
江熙曰堂堂徳宇廣也仁行之極也難與並仁䕃人上也然江熙之意是子張仁勝於人故難與並也

曾子曰吾聞諸夫子人未有自致者也必也親喪乎註
馬融曰言人雖未能自致盡於他事至於親喪必自致
盡也疏曾子曰至喪乎 云吾聞諸夫子者據有所聞於孔子也其事在下云人未云云者此所聞於
孔子之事也致極也言人於他行方可有時不得自極然及若親喪則必宜自極其哀故云必也親喪乎

曾子曰吾聞諸夫子孟莊子之孝也其他可能也其不
改父之臣與父之政是難也註馬融曰孟莊子魯大夫
[010-9a]
仲孫速也謂在諒闇之中父臣及父政雖不善者不忍
改之也疏曾子曰至難也 云曾子曰云云者人子為孝皆以愛敬而為體而孟莊子為孝非唯愛
敬愛敬之外别又有事故云其他可能也云其不云云者此是其他可能之事也時人有喪三年之内皆改易
其父平生時臣及政事而莊子居喪父臣父政雖有不善者而莊子猶不忍改之能如此者所以是難也

孟氏使陽膚為士師註苞氏曰陽膚曾子弟子也士師
典獄官也問於曾子曾子曰上失其道民散久矣如得
其情則哀矜而勿喜註馬融曰民之離散為輕漂犯法
乃上之所為也非民之過也當哀矜之勿自喜能得其
[010-9b]
情也疏孟氏至勿喜 云孟氏使陽膚為士師者孟氏魯下卿也陽膚曾子之弟子也士師獄官也孟
氏使陽膚為己家獄官也云問於曾子者曾子曾參也陽膚將為獄官而還問師求其法術也云曽子曰云云
者曾子答之使為法也言君上若善則民下不犯罪故堯舜之民比屋可封君上若惡則民下多犯罪故桀紂
之民比屋可誅當于爾時君上失道既久故民下犯罪離散者衆故云久也云如得云云者如猶若也若得其
情謂責徼得其罪狀也言汝為獄官職之所司不得不辨徼雖然若得罪狀則當哀矜愍念之慎勿自喜言汝
能得人之罪也所以必須哀矜者民之犯罪非其本懐政是由從君上故耳罪既非本所以宜哀矜也

子貢曰紂之不善也不如是之甚也是以君子惡居下
流天下之惡皆歸焉註孔安國曰紂為不善以喪天下
[010-10a]
後世憎甚之皆以天下之惡歸之於紂也疏子貢曰至歸焉 此
以下是第五子貢語自有五章云子貢曰云云者紂者殷家無道君也無道失國而後世經是惡事皆云是紂
昔所為然紂昔者為惡實不應頓如此之甚故云不如是之甚也云是以云云者下流謂為惡行而處人下者
也言紂不徧為衆惡而天下之惡事皆云是紂所為故君子立身惡為居人下流若一居下流則天下之罪并
歸之也蔡謨曰聖人之化由羣賢之輔閽主之亂由衆惡之黨是以有君無臣宋襄以敗衛靈無道夫奚其喪
言一紂之不善其亂不得如是之甚身居下流天下惡人皆歸之是故亡也若如蔡謨意是天下惡人皆助紂
為惡故失天下耳若直置一紂則不能如此甚也


  子貢曰君子之過也如日月之蝕也過也人皆見之更
[010-10b]
也人皆仰之註孔安國曰更改也疏子貢曰至仰之云子貢曰云云者
日月之蝕非日月故為君子之過非君子故為故云如日月之蝕也云過也人皆見之者日月之蝕人並見之
如君子有過不隠人亦見之也云更也人皆仰之者更改也日月蝕罷改闇更明則天下皆並瞻仰君子之徳
亦不以先過為累也


  衛公孫朝註馬融曰朝衛大夫也問於子貢曰仲尼焉
學子貢曰文武之道未墜於地在人賢者識其大者不
賢者識其小者莫不有文武之道焉夫子焉不學註孔
安國曰文武之道未墜落於地賢與不賢各有所識夫
[010-11a]
子無所不從其學也而亦何常師之有註孔安國曰無
所不從學故無常師也疏衛公孫朝至之有 云衛公孫朝問云云者公孫問意政
嫌孔子無師故問云仲尼焉學也云子貢曰云云者子貢荅稱仲尼必學也將荅道學故先廣引道理也文武
之道謂先王之道也未墜於地謂未廢落在於地也云在人者既猶未廢落於地而在於人所行也云賢者云
云者既猶在人所行人有賢否若大賢者則學識文武之道大若不賢者則學識文武之道小也云莫不有文
武之道馬者雖大小有異而人皆有之故曰莫不有文武之道也云夫子焉不學者大人學識大者孔子是人
之大者豈得獨不學識之乎云而亦何常師之有者言孔子識大所學者多端多端故無常師也

叔孫武叔語大夫於朝註馬融曰魯大夫叔孫州仇也
[010-11b]
武謚也曰子貢賢於仲尼子服景伯以告子貢子貢曰
譬諸宫牆賜之牆也及肩闚見室家之好夫夫子之牆
數仞不得其門而入者不見宗廟之美百官之富得其
門者或寡矣註苞氏曰七尺曰仞也夫子云不亦宜乎
註苞氏曰夫子謂武叔也疏叔孫武叔至宜乎 云叔孫云云者武叔身是大夫
又語他大夫於朝廷以譏孔子也云曰子貢賢仲尼者此所語之事也言子貢人才識量賢於孔子也云子服
云云者景伯亦魯大夫當是于時在朝聞叔孫之語故來告子貢道之也云子貢曰譬諸宫牆者子貢聞景伯
之告亦不驚距仍為之設譬也言人之器量各有深淺深者難見淺者易覩譬如居家之有宫牆牆高則非闚
[010-12a]
闞所測牆下闚闞易了故云譬諸宫牆也云賜之牆也及肩者賜子貢名也子貢自言賜之識量短淺如及肩
之牆也云闕見室家之好者牆既及肩故他人從牆外行得闚見牆内室家之好也云夫子之牆數仞者七尺
曰仞言孔子聖量之深如數仞之高牆也云不得云云者牆既高峻不可闚闞唯從門入者乃得見内若不入
門則不見其所内之美也然牆短下者其内止有室家牆高深者故廣有容宗廟百官也云得其門者或寡矣
者富貴之門非賤者輕入入者唯富貴人耳孔子聖人器量之門非凡鄙可至至者唯顔子耳故云得門或寡
寡少也云夫子云不亦宜乎者子貢呼武叔為夫子也賤者不得入富貴之門愚人不得入聖人之奥室武叔
凡愚云賜賢於孔子是其不入聖門而有此言故是其宜也袁氏曰武叔凡人應不逹聖也


  叔孫武叔毁仲尼子貢曰無以為也仲尼不可毁也他
[010-12b]
人之賢者丘陵也猶可踰也仲尼如日月也無得而踰
焉人雖欲自絶也其何傷於日月乎多見其不知量也
註言人雖欲自絶棄於日月其何能傷乎適足自見其
不知量也疏叔孫武叔至量也 云叔孫武叔毀仲尼者猶是前之武叔又訾毁孔子也云子貢
曰無以為也者子貢聞武叔之言故抑止之使無以為訾毁云仲尼不可毁也者又明言語之云仲尼聖人不
可輕毁也云他人云云者更喻之説仲尼不可毁之譬也言他人賢者雖有才智才智之高止如丘陵丘陵雖
高而人猶得踰越其上既猶可踰故可毁也云仲尼云云者言仲尼聖智高如日月日月麗天豈有人得踰踐
者乎既不可踰故亦不可毁也云人雖云云者世人踰丘陵而望下便謂丘陵為高未嘗踰踐日月不覺日月
[010-13a]
之高既不覺髙故訾毁日月便謂不勝丘陵是自絶日月也日月雖得人之見絶而未曾傷滅其明故言何傷
於日月也譬凡人見小才智便謂之高而不識聖人之奥故毁絶之雖復毀絶亦何傷聖人徳乎云多見其不
知量也者不測聖人徳之深而毁絶之如不知日月之明而棄絶之若有識之士視覩於汝則多見汝愚閽不
知聖人之度量也


  陳子禽謂子貢曰子為恭也仲尼豈賢於子乎子貢曰
君子一言以為智一言以為不智言不可不慎也夫子
之不可及也猶天之不可階而升也夫子之得邦家者
註孔安國曰謂為諸侯若卿大夫也所謂立之斯立導
[010-13b]
之斯行綏之斯來動之斯和其生也榮其死也哀如之
何其可及也註孔安國曰綏安也言孔子為政其立教
則無不立導之則莫不興行安之則逺者來至動之則
莫不和穆故能生則見榮顯死則見哀痛也疏陳子禽至及也
 云陳子禽云云者此子禽必非陳亢當是同姓名之子禽也其見子貢毎事稱師故謂子貢云汝何為事事
崇述仲尼乎政當是汝為人性多恭敬故爾耳而仲尼才徳豈賢勝於汝乎呼子貢以為子也云子貢云云者
子貢聞子禽之言故方便荅距之也言智與不智由於一言耳今汝出此言是不智也云言不可不慎者智否
既寄由一言故宜慎之耳云夫子云云者此出子禽不智之事也夫物之高者莫峻嵩岳嵩岳雖峻而人猶得
[010-14a]
為階梯以升上之也今孔子聖德其高如天天之懸絶既非人可得階升而孔子聖徳豈可謂我之賢勝之乎
汝謂不勝為勝即是一言為不智故不可不慎也云夫子之得邦家者者子禽當是見孔子栖遑不被時用故
發此不智之言子貢抑之既竟故此更廣為陳孔子聖徳不與世人同也邦謂作諸侯也家謂作卿大夫也言
孔子若為時所用得為諸侯及卿大夫之日則其風化與堯舜無殊故先張本云夫子之得邦家者也云所謂
立之斯立者言夫子若得為政則立教無不立故云所謂立之斯立也云導之斯行者又若導民以徳則民莫
不興行也故云導之斯行也云綏之斯來者綏安也逺人不服修文徳安之逺者莫不繈負而來也云動之斯
和者動謂勞役之也悦以使民民忘其勞故役使之莫不和穆也云其生也榮者孔子生時則物皆頼之得性
尊崇於孔子是其生也榮也云其死云云者孔子之死則四海遏密如喪考妣是其死也哀也袁氏曰生則時
[010-14b]
物皆榮死則時物咸哀也


  論語堯曰第二十疏堯曰者古聖天子所言也其言天下太平禪位與舜之事也所
以前者事君之道若宜去者拂衣宜留者致命去留當理事迹無虧則太平可覩揖讓如堯故堯曰最後
次子張也


  堯曰咨爾舜天之厯數在爾躬註厯數謂列次也允執
其中四海困窮天禄永終註苞氏曰允信也困極也永
長也言為政信執其中則能窮極四海天禄所以長終
也舜亦以命禹註孔安國曰舜亦以堯命已之辭命禹
[010-15a]
也曰予小子履敢用𤣥牡敢昭告于皇皇后帝註孔安
國曰履殷湯名也此伐桀告天文也殷家尚白未變夏
禮故用𤣥牡也皇大也后君也大大君帝謂天帝也墨
子引湯誓其辭若此也有罪不敢赦註苞氏曰從天奉
法有罪者不敢擅赦也帝臣不蔽簡在帝心註言桀居
帝臣之位也有罪過不可隱蔽以其簡在天心故也朕
躬有罪無以萬方萬方有罪在朕躬註孔安國曰無以
萬方萬方不預也萬方有罪我身過也周有大賚善人
[010-15b]
是富註周周家也賚賜也言周家受天大賜富於善人
也有亂臣十人是也雖有周親不如仁人註孔安國曰
親而不賢不忠則誅之管蔡是也仁人謂箕子微子來
則用之也百姓有過在予一人謹權量審法度修廢官
四方之政行矣註苞氏曰權秤也量斗斛也興滅國繼
絶世舉逸民天下之民歸心焉所重民食喪祭註孔安
國曰重民國之本也重食民之命也重喪所以盡其哀
重祭所以致敬也寛則得衆敏則有功公則民悦註孔
[010-16a]
安國曰言政教公平則民悦矣凡此二帝三王所以治
也故傳以示後世也疏堯曰至民悦 云堯曰者稱堯之言教也此篇凡有三章雖初
稱堯曰而寛通衆聖故其章内并陳二帝三王之道也就此一章中凡有五重自篇首至天禄永終為第一是
堯命授舜之辭又下云舜亦以命禹為第二是記者序舜之命禹亦同堯命舜之辭也又自予小子履至萬方
有罪在朕躬為第三是湯伐桀告天之辭又自周有大賚至在予一人為第四是明周武伐紂之文也又自謹
權量至章末為弟五明二帝三王雖有揖讓與干戈之異而安民取治之法則同也又下次子張問孔子章明
孔子之徳同於堯舜諸聖也上章諸聖所以能安民者不出尊五美屏四惡而孔子非不能為之而時不值耳
故師資殷勤往反論之也下又一章不知命無以為君子也此章以明孔子非不能為而不為者知天命故也
[010-16b]
云咨爾舜者自此以下堯命舜以天位之辭也咨咨嗟也爾汝也汝汝於舜也舜者謚也堯名放勲謚曰堯也
舜名重華謚曰舜也謚法云翼善傳聖曰堯仁盛聖明曰舜也堯將命舜故先咨嗟歎而命之故云咨汝舜也
所以歎而命之者言舜之徳美兼合用我命也云天之厯數在爾躬者天天位也厯數謂天位列次也爾汝也
躬身也堯命舜曰天位列次次在汝身故我今命授與汝也云允執其中者允信也執持也中謂中正之道也
言天位運次既在汝身則汝宜信執持中正之道也云四海困窮者四海謂四方蠻夷戎狄之國也困極也窮
盡也若内執中正之道則德教外被四海一切服化莫不極盡也云天禄永終者永長也終猶卒竟也若内正
中國外被四海則天祚禄位長卒竟汝身也執其中則能窮拯四海天禄所以長終也云舜亦以命禹者此弟
二重明舜讓禹也舜受堯禪在位年老而讓與禹亦用堯命已之辭以命於禹也故云舜亦以命禹也所以不
[010-17a]
别為辭者明同是揖讓而授也當云舜曰咨爾禹天之厯數以下之言也云曰予小子履者此第三重明湯伐
桀也伐興授異故不因前揖讓之辭也澆淳既異揖讓之道不行禹受人禪而不禪人乃傳位與其子孫至末
孫桀無道為天下苦患湯有聖徳應天從民告天而伐之此以下是其辭也予我也小子湯自稱謙也履湯名
也將告天故自稱我小子而又稱名也云敢用𤣥牡者敢果也𤣥黑也牡雄也夏尚黑爾時湯猶未改夏色故
猶用黑牡以告天故云果敢用於𤣥牡也云敢昭云云者昭明也皇大也后君也帝天帝也用𤣥牡告天而云
敢明告于大大君天帝也云有罪不敢赦者湯既應天天不赦罪故凡有罪者則湯亦不敢擅赦也云帝臣云
云者此明有罪之人也帝臣謂桀也桀是天子天子事天猶臣事君故謂桀為帝臣也不蔽者言桀罪顯著天
地共知不可隱蔽也云朕躬有罪無以萬方者朕我也萬方猶天下也湯言我身若自有罪則我自有當之不
[010-17b]
敢闗預於天下萬方也云萬方有罪在朕躬者若萬方百姓有罪則由我身也我為民主我欲善而民善故有
罪則歸責於我也云周有云云者此第四重明周家法也此以下是周伐紂誓民之辭也舜與堯同是揖讓謙
共用一辭武與湯同是干戈故不為别告天之文而即用湯之告天文也而此述周誓民之文而不述湯誓民
文者尚書亦有湯誓也今記者欲互以相明故下舉周誓則湯其可知也周周家也賚賜也言周家受天大賜
故富足於善人也或云周家大賜財帛於天下之善人善人故是富也云雖有云云者已上尚書第六泰誓中
文言雖與周有親而不為善則被罪黜不如雖無親而仁者必有禄爵也云百姓云云者此武王引咎自責辭
也江熙曰自此以上至大賚周告天之文也自此以下所修之政也禪者有命無告舜之命禹一準於堯周告
天文少其異於殷所異者如此存其體不録修也侃按湯伐桀辭皆云天故知是告天也周伐紂文句句稱人
[010-18a]
故知是誓人也云謹權量者此以下第五重明二帝三王所修之政同也不為國則已既為便當然也謹猶慎
也權稱也量斗斛也當謹慎於稱尺斗斛也云審法度者審猶諦也法度謂可治國之制典也宜審諦分明之
也云修廢官者治故曰修若舊官有廢者則更修立之也云四方之政行矣者自謹權以下若皆得法則四方
風政並服行也云興滅國者若有國為前人非理而滅之者新王當更為興起之也云繼絶世者若賢人之世
被絶不祀者當為立後係之使得仍享祀也云舉逸民者若民中有才行超逸不仕者則躬舉之於朝廷為官
爵也云天下之民歸心焉者既能興繼舉故為天下之民皆歸心繦負而至也云所重民食喪祭者此四事並
又治天下所宜重者也國以民為本故重民為先也民以食為活故次重食也有生必有死故次重於喪也喪
畢為之宗廟以鬼享之故次重祭也云寛則得衆者為君上若能寛則衆所共歸故云得衆也云敏則有功者
[010-18b]
君行事若儀用敏疾則功大易成故云有功也云公則民悦者君若為事公平則百姓皆歡悦也 註厯數謂
列次也 列次者謂五行金木水火土更王之次也註孔安國曰至若此也 此伐桀告天辭是墨子之書
所言也然易説云湯名乙而此言名履者白虎通云本湯名履克夏以後欲從殷家生子以日為名故改履名
乙以為殷家法也 註周周家至是也 此如前通也註孔安國曰至用之也 管蔡謂周公之弟管叔蔡
叔也流言作亂周公誅之是有親而不仁所以被誅也箕子是紂叔父為紂囚奴武王誅紂而釋箕子囚用為
官爵使之行商容微子是紂庶凡也見紂惡而先投周武王用之為殷後於宋並是仁人於周無親而周用之


  子張問政於孔子曰何如斯可以從政矣子曰尊五美
[010-19a]
屏四惡斯可以從政矣註孔安國曰屏除也子張曰何
謂五美子曰君子惠而不費勞而不怨欲而不貪泰而
不驕威而不猛子張曰何謂惠而不費子曰因民之所
利而利之斯不亦惠而不費乎註王肅曰利民在政無
費於財也擇其可勞而勞之又誰怨欲仁而得仁又焉
貪君子無衆寡無小大無敢慢註孔安國曰言君子不
以寡小而慢之也斯不亦泰而不驕乎君子正其衣冠
尊其瞻視儼然人望而畏之斯不亦威而不猛乎子張
[010-19b]
曰何謂四惡子曰不教而殺謂之虐不戒視成謂之暴
註馬融曰不宿戒而責目前成為視成也慢令致期謂
之賊註孔安國曰與民無信而虚剋期也猶之與人也
出内之吝謂之有司註孔安國曰謂財物也俱當與人
而吝嗇於出内惜難之此有司之任耳非人君之道也
子張問至有司 此章第二明孔子同於堯舜諸聖之義也云子張問云云者子張問於孔子求為政之
法也云子曰尊五美者尊崇重也孔子荅曰若欲從政當尊崇於五事之美者也云屏四惡者屏除也又除於
四事之惡者也云斯可以從政矣者若尊五除四則此可以從政也云子張曰何謂五美者子張并不曉五美
[010-20a]
四惡未敢并問今且分諮五美故云何謂五美也云子曰君子惠而不費者歴荅於五此其一也言為政之道
能令民下荷於潤惠而我無所費損故云惠而不費也云勞而不怨者二也君使民勞苦而民其心無怨故云
勞而不怨也云欲而不貪者三也君能遂已所欲而非貪吝也云泰而不驕者四也君能恒寛泰而不驕傲也
云威而不猛者五也君能有威嚴而不猛厲傷物也云子張云云者子張亦并未曉五事故且先從第一而更
諮也云子曰云云者荅之也因民所利而利之謂民水居者利在魚鹽蜃蛤山居者利於菓實材木明君為政
即而安之不使水者居山渚者居中原是因民所利而利之而於君無所損費也云擇其云云者孔子知子張
並疑故并歴荅也言凡使民之法各有等差擇其可應勞役者而勞役之則民各服其勞而不敢怨也云欲仁
云云者欲有多塗有欲財色之欲有欲仁義之欲欲仁義者為亷欲財色者為貪言人君當欲於仁義使仁義
[010-20b]
事顯不為欲財色之貪故云欲仁而得仁又焉貪也江熙曰我欲仁則仁至非貪也云君子無衆寡者言不以
我富財之衆而陵彼之寡少也云無小大者又不得以我貴勢之大加彼之小也云無敢慢者我雖衆大而愈
敬寡小故無所敢慢也云斯不云云者能衆能大是我之泰不敢慢於寡小是不驕也故云泰而不驕也殷仲
堪曰君子處心以虚接物以為敬不以衆寡異情大小改意無所敢慢斯不驕也云君子正其衣冠者衣無撥
冠無免也云尊其瞻視者瞻視無回邪也云儼然者若思以為容也云人望而畏之者望之儼然即之也温聴
其言也厲故服而畏之也云斯不云云者望而畏之是其威也即之也温是不猛也云子張曰何謂四惡者已
聞五美故次更諮四惡也云子曰云云者一惡也為政之道必先施教教若不從然後乃殺若不先行教而即
用殺則是酷虐之君也云不戒云云者二惡也為君上見民不善常宿戒語之戒若不從然後可責若不先戒
[010-21a]
勖而急卒就責目前視之取成此是風化無漸故為暴卒之君也暴淺於虐也云慢令云云者三惡也與民無
信而虚期期不申勅丁寧是慢令致期也期若不至而行誅罰此是賊害之君也袁氏曰令之不明而急期之
也云猶之云云者四惡也猶之與人謂以物獻與彼人必不得止者也吝難惜之也猶㑹應與人而其吝惜於
出入之屬故云出内之吝也云謂之有司者有司謂主典物者也猶庫吏之屬也庫史雖有官物而不得自由
故物應出入者必有所諮問不敢擅易人君若物與人而吝即與庫吏無異故云謂之有司也


  孔子曰不知命無以為君子也註孔安國曰命謂窮逹
之分也不知禮無以立也不知言無以知人也註馬融
曰聴言則别其是非也疏孔子曰至人也 此章第三明若不知命無以為君子所
[010-21b]
 更明孔子知命故不為政也云孔子曰云云者命謂窮通夭夀也人生而有命受之由天故不可不知也若
不知而强求則不成為君子之徳故云無以為君子也云不知禮無以立者禮主恭儉莊敬為立身之本人若
不知禮者無以得立其身於世也故禮運云得之者生失之者死讀云人而無禮不死何俟是也云不知言無
以知人者江熙曰不知言則不能賞言不能賞言則不能墨彼猶短綆不可測於深井故無以知人也 註孔
安國曰命謂窮逹之分也 窮謂貧賤逹謂富貴並禀之於天如天之見命為之者也






  論語集解義疏卷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