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1g0029 經咫-清-陳祖范 (master)


[001-1a]
欽定四庫全書
 經咫
         國子監司業銜陳祖范撰
 易
孔子賛易文言元者善之長數句魯穆姜已引之雜卦
傳句法類春秋傳筮辭屯固比入皆昔有之語歐陽氏
遂謂繫辭非孔子作不知聖人善與人同樂取諸人豈
若後代文章家以蹈襲為戒必言自已出乃為能事乎
經分上下謂以簡册多大之故非必有意者非也穿鑿
[001-1b]
附會其居上居下之故者尤非聖人序卦言之已明何
必更煩曲解乾坤坎離四正卦綱絡上經乾坤為易之
門坎離為陰陽之精互藏其宅啓下咸恒二卦男女少
相感而長相恒也水火之既濟未濟猶天地交為泰不
交為否也否泰為世運樞關損益為人事樞關皆居上
下之第十一第十二乾坤下六卦連有坎先歴險後平
夷也此大端之可指者
[001-2a]
兩卦倒換而相連者十有二水天需天水訟也地水師
水地比也地天泰天地否也天火同人火天大有也火
地晉地火明夷也水火既濟火水未濟也爻畫變換而
相連者十有二純陽為乾純陰為坤也二五兩陽為坎
兩陰為離也初上兩陽為頥兩陰為大過也三四兩陰
為中孚兩陽為小過也初四五三陽為隨三陰為蠱也
初二四三陰為漸三陽為歸妹也其餘止以全卦倒轉
而為一連
河出圖洛出書聖人則之大傳明文亦謂聖人神智啓
[001-2b]
自造物而已非必真按圖畫卦龍馬是伏羲本師也仰
則觀象於天俯則觀法於地觀鳥獸之文與地之宜近
取諸身逺取諸物於是始作八卦亦大傳明文也曷嘗
專視龍馬背文乎邵氏始著伏羲先天之圖朱子遵之
解數徃者順為起震歴離兊以至於乾數已生之卦知
來者逆為自巽歴坎艮以至於坤推未生之卦易之生
卦則以乾兊離震巽坎艮坤為次故皆逆數牽聖言以
[001-3a]
為圖之註脚其果然歟帝出乎震云云邵氏所謂文王
後天之卦卦位顯然朱子反云未詳經之所無則信之
經所明言則疑之何也
兩儀四象而八卦易已全矣重之為六十四随手搓來
一齊撒出不假位置自然停停當當烏有此自彼來若
朱子卦變之説乎程傳解隨剛來而下柔賁柔來而文
剛等處只用乾坤二卦直截了當而朱義不勝其煩擾
易為君子謀不為小人謀朱子於否之初六云初之患
未形也故戒其貞則吉而亨於師之上六云小人遇之
[001-3b]
亦不得用此爻於遯亨小利貞云小謂陰柔小人也小
人則利於守正如此則不幾為小人謀乎
漢人以象數言易星厯灾祥兵陣修養丹火無不託焉
魏王輔嗣一空諸膠葛泥滯之説專言義理并互體亦
不論唐修正義宗之而荀虞鄭諸家俱廢至宋突興康
節先天之學卦圖布置方圓横縱學易者不求諸文字
而先觀圖象以為秘妙黄東發有羲畫以上晚添祖父
[001-4a]
之譏歸熈甫有車書既造更求轉蓬鳥迹之比可為解
頥然世儒方從事焉朱子以易本為卜筮而作故釋占
專以筮得為言此義從前所未明指或亦疑之曾聞一
老生云讀易且先理會大象傳六十四個以字要言不
煩極合聖人學易寡過之㫖易本隠以之顯學易者務
舍顯而求隠得毋勞而寡效乎
 書
舜典亡篇首二十八字合於堯典為一篇此今文家説
也然孟子引二十有八載放勲乃殂落不曰舜典而曰
[001-4b]
堯典可見本無别出舜典並非遭秦火而亡失首章大學
引書亦通謂帝典而已虞夏之書不若後世史家立有
定體二帝必釐為兩紀若不著舜典嫌於抹摋舜代也
禹謨以下皆夏之史臣所記故左傳所引謂之夏書而
無虞書之目
古文之取信於人以他書所引具見其中也然參考而
其偽轉著黄黎洲摘凡我造邦五句國語稱文武之教
[001-5a]
古文則在湯誥左傳引夏書辰不集於房為日食正陽
之月之證古文乃在季秋月朔明是誤襲予觀禹謨泰
誓罅漏尤多請疏之析論語堯曰一節作三處揷入以
符合於舜亦以命禹舜往于田七句孟子兩處分引今
總見於征苗益賛苗民逆命忽言及帝之家庭已覺不
倫謂父頑難於感格有若神明神明尚可以誠感何有
於苗頑是苗頑猶不至如瞽瞍而父之難化甚於苗民
也語病豈不大哉成允成功云云詞排義複幾似九錫
文譽臣語官占云云一兩言可竟乃如此稠疉誓師云
[001-5b]
云通套常談爾泰誓受有臣億萬云云與受有億兆夷
人云云一義而再見既曰戎商必克又曰受克予曰寧
執非敵臨敵誓師豈宜口持兩端尤可怪者孟子引無
畏寧爾也非敵百姓也若崩厥角稽首文從而義順請
以古文較其句讀豈成文義耶今朕必往一摹湯誥之
語乃汝世讎罔顧六七作之賢聖君此皆可疑者口相
傳以熟不加詳察爾前儒之議古文在文詞之難易格
[001-6a]
制之平弱未及於義理苟義理無疵如虺誥説命旅獒
周官等篇何必以不類伏鼂口傳而疑之哉
古文有熟用句法衆非元后何戴后非衆罔與守邦后
非民罔使民非后罔事民非后罔克胥匡以生后非民
罔以辟四方惟后非賢不乂惟賢非后不食詞調一律
譬喻疉出説命最多若金若濟巨川若嵗大旱若藥若
跣若作酒醴若作和羮凡七見用惟字文法惟天聰明
以下凡八見此皆文詞之可疑者自此以外至其精微
之義危微精一禹謨之言心也上帝降衷湯誥之言性
[001-6b]
也遜志時敏説命之言學也協於克一伊訓之言理也
皆純粹以精非秦漢以下人能道但覺有經生氣味耳
湯誓數桀之惡無多語其曰夏罪其如台曰我后不恤
我衆舍我穡事而割正夏是時亳衆尚有不願往者意
者紂罪浮於桀而桀無道未若紂之甚然則湯有慚徳
而武之於湯信有光矣乎予曰固也然湯以自歉慚徳
之心數桀之惡必有難出諸口者故湯誥一篇其聲光
[001-7a]
逺不逮武王之壯盛更六百餘年而風會不同聖王之
氣象亦謹與肆不同讀者所當於言外領之
事之傳乎異説義皆可從而莫適誰主者以其人其地
揆而度之而已矣管蔡流言之事謂周公避位居東者
譛言則退待罪私室敬俟明主之察大臣事君之常法
也謂致辟東征者主㓜國疑剏業日淺安危存亡變係
呼吸身受新陟王之託則宗社重而一已之名義猶輕
利害更不足計矣是貴戚臣公忠體國之極致非聖人
不能盡也異姓大臣而行貴戚臣與國為體之事則悍
[001-7b]
且犯以叔父託孤而僅僅守異姓大臣事君之常法急
全一已之名義奉身而退不顧孺子孤立於上不計身
去而後來事何所底止是豈聖人之行乎且所貴乎聖
人者能行人所不能行之事也如聖人而僅異於不知
利害不顧名義貪冒戀位者之所為則亦無所見聖人
矣此吾以其人其地揆之而斷弗辟即致辟居東即東
征為得其實也
[001-8a]
成王謂君陳曰爾有嘉謀嘉猷則入告爾后於内爾乃
順之於外曰斯謀斯猷唯我后之徳韓退之以為此大
臣宰相之事予曰成王於是失言矣人臣讓善於君誼
固當然特不宜出自君之口也君而明以詔臣下是導
諛也是與下争名也美既攘之失必諉之臣下窺上意
㫖皆將蓋失數美凡刑賞予奪之先付廷議者將曲留
餘地故為出入重輕以待恩威一歸於上此勢所必至
也聖王以蕩平正直之道御天下何用啓此周旋瞻顧
之風哉雖然君臣之際難言非一日矣不密有失身之
[001-8b]
戒造辟言而詭辭出露章易為封事諫草避人而焚之
畏謹之甚温室樹且不言雖復明良相遇亦有出於不
得不然者不可以太上之事望於後代也
武王伐殷有紂之惡迹可數至於武庚之叛國亡父僇
情理皆可原憫實無罪之可聲况有骨肉至親啓釁乎
骨肉之釁不便明誥於有衆周公於此措辭甚難大誥
篇中言卜不可違前後七見假於鬼神以拒衆論而堅
[001-9a]
士卒心師直為壯不直則氣不揚其思苦而其言艱且
費雖聖人不能免也
召誥起二月既望洛誥訖十有二月盖一歳事也著月
與日未著其年於篇終倒㸃此史筆詳密處蔡傳乃以
為留洛七年而薨按竹書七年周公復政於王八年遷
庶殷於魯左傳分魯公以殷民六族是也十一年命周平公君陳周公
子治東都至二十一年周公薨於豐蔡云治洛七年而
薨不知何據命公後之後註疏以為命立公後於魯然
伯禽封魯前乎此矣蔡傳以為留後之後微可疑者小
[001-9b]
子其退即辟於周之下接命公後句當面曰命詞氣欠
遜順若作記詞則下文即成王語又似命立公後為得

黄東發云史記載太康失國太康崩弟仲康立若果廢
太康而立其弟豈待太康之崩耶近世孫季和主薛士
龍之説謂考以地理羿距太康據其都太康不知所終
仲康乃之洛地自立今洪州太康縣是也仲康既在五
[001-10a]
弟之數徯於洛汭不在舊邦不為羿所立明矣是以太
康失國自在河北仲康别立自在河南相遷於帝丘後
竟滅之相后方身逃歸有仍生少康夏乃中興此説與
經文距於河五子御其母以從合
武王伐紂在十有三年以為上蒙文王受命之九年者
二孔相沿之成説也歐陽氏辭而闢之廓如矣成説之
由來泥於大戴記文王十五而生武王則武王少文王
止十四嵗文王世子云文王九十七乃終武王九十三
而終則文王崩時武王已八十三嵗至九十三而崩適
[001-10b]
滿十年不得以十三年伐紂也合之史記伯夷傳父死
不葬爰及干戈顯是初䘮不容嗣立十有三年父尚未
葬又適有九年大統未集之語凑合相符故其説承用
難破至宋儒概置大戴禮記史記之文而一斷以理元
金仁山綱目前編舉要文王六十二嵗生武王武王三
十五嵗文王薨嗣立十三年而伐商十九年而崩年五
十五嵗成王年纔十嵗若武王九十三而終不應八十
[001-11a]
嵗外始舉元子尚有邗晉應韓為武之穆也至於九年
大統未集之年數蔡傳從紂命文王為西伯數起蓋本
沈約竹書紀年註竹書云武王立十一年始伐殷可據
以息紛紛之説矣
受終於文祖歸格於藝祖月正元日格於文祖正月朔
旦受命於神宗皆不知其何帝祖宗廟號於古有之祖
一而宗無定數殷三宗漢四宗光武之稱世祖以中興
也明成祖以子繼父而稱祖適彰其革除之逆迹非所
以尊之也且有功徳者則宗之宗亦何遜於祖哉漢宣
[001-11b]
元二帝先亦稱宗臣下得引義削去之古道猶存自後
世無代不宗於是覺宗非極隆之號必祖之而後安實
不必也又古之人君間有别號殷未有諡而湯稱武王
周武王又稱寧王厲王亦稱汾王觀此等則周頌之成
康召南之平王齊侯或當時原有是活用名目不必定
屬諡與國未可知
周書顧命篇成王崩未葬君臣皆冕服以受顧命見諸
[001-12a]
侯蘇氏力詆其失引冠禮及叔向辭諸侯之大夫以幣
見新君為斷議則正矣然未達乎時宜也夫冠子者一
身一家之事不及他人故有喪即可喪服而冠若夫受
顧命臨羣臣義關乎天下而非一身一家之私事聖人
何敢以已之喪掩天下之公而纍然衰絰以與天下正
始乎他國之大夫來會葬不見嗣君無害也君亡世子
立而不急正其君臣之禮不可也正君臣之禮而以凶
服見尤不可也位異則勢異勢異則禮異雖周公在亦
必易吉而從事矣寧人顧氏彌縫其闕以為狄設黼扆
[001-12b]
以下記明年正月上日即位之事前有脱簡説書者即
以繫之越七日癸酉之下致生後儒之論記曰未没喪
不稱君今書王麻冕黼裳是踰年之君也又曰周卒哭
而祔今曰諸侯出廟門俟是已祔之後也天子七月而
葬同軌畢至今太保率西方諸侯畢公率東方諸侯是
七月之餘也不言殯禮豈有新君已朝諸侯而成王尚
未殯史官略無一言記及者明有闕文可知也余又以
[001-13a]
為不然其所以不及殯禮者篇名顧命此篇專紀遺命
之傳受非統記遭喪之事則殯禮可略也其所以稱王
者未入翼室之前稱子釗是全乎子也恤宅宗之後則
稱王正其為君也前後異稱大義已昭然矣其云廟門
者鄭玄云凡宫有鬼神曰廟士喪禮巫止於廟門外君
出門廟中哭皆謂殯宫非祔廟之廟也其云東方諸侯
西方諸侯者周召分陜判為東西一二臣衛茍有在者
皆可稱東方西方何必同軌畢至哉成王崩在四月若即
位於明年正月上日中隔八月有餘稽延末命秘而不
[001-13b]
宣上無以慰新陟王靈爽於在天下無以副臣庶旦夕
懸懸之望義不安勢不可也脫簡之説其不然矣或曰
舜格於文祖以正月上日嗣王祗見厥祖以元祀十有
二月春秋書公即位皆以正月有以知康王即位必於
明年正月矣答曰舜攝位已久太甲有伊尹為之相春
秋所書侯國異勢其即位皆可遲遲以待嵗首今君臨
萬國旁無阿衡之佐素非與天下相習也新故之際乘
[001-14a]
間抵隙一日二日有不可知者又可遲遲以待嵗首乎
是故聖人刪書錄顧命篇為家天下者傳代之則柩前
即位萬世不易儒者不達時變從而議之又從而彌縫
穿鑿之言似可聴終不可施之實事者也要之君天下
者之制不與國家同即如父子至親當啓手足之際豈
有子不在側者而子釗至王崩之後始迎於南門之外
而延入翼室料非本在正寢潜出而顯然以入令人共
覩也亦將以不侍疾不奉君終議之乎至於三代以下
之變禮則又有説矣漢文帝遺詔云以下大紅十五日
[001-14b]
小紅十四日纎七日釋服應劭謂之以日易月顔師古
謂此文帝自以意非有取於周禮三年之喪其實二十
七月豈有三十六月之文禫又無七月也今世動云以
日易月始於漢文蓋習而不察耳且此從以下後計日
以下者下棺也未葬以前殿中當臨者旦夕各十五舉
音漢文七日而葬通前後持服凡四十三日豈以日易
月乎又按詔文出臨三日即釋服者天下吏民也下棺
[001-15a]
後二十六日而釋者殿中當臨之人也不言嗣君蓋未
嘗禁嗣君終喪也杜預以為古者天子諸侯三年之喪
始同齊斬既葬除服諒闇以居心喪終制借諒闇之古
禮為不服喪之口實荒經叛道巧言亂徳莫甚於此矣
 詩
韓詩外傳載子夏讀詩已畢見夫子曰詩之於事也昭
乎若日月之光明燎乎如星辰之錯行雖居蓬戸之中
彈琴以詠先王之風有人亦樂之無人亦樂之亦可以
發憤忘食矣夫子造然變容曰嘻吾子始可以言詩已
[001-15b]
矣然子見其表未見其裏顔淵曰其表已見其裏又何
有哉夫子曰窺其門未入其中安知其奥藏之所在乎
然藏又非難也丘嘗悉心盡志已入其中前有髙㟁後
有深谷泠泠然如此既立而已矣不能見其裏蓋謂精
微者也聖人之不易視詩也如此退而觀朱子詩傳則
又與韓氏所稱迥異謂詩之善者可以感發人之善心
惡者可以懲創人之逸志是詩言善惡雜見在讀者知
[001-16a]
所勸懲故於近似情慾之語一切指為邪淫而無害也
然又云其言温厚和平長於諷諭則惟言之善者可以
當之若其惡者又當作何解乎興於詩註云其為言易
知其感人易入夫詩有易有難亦難中有易易中有難
茍専以為易而無難凡言在彼而意形此辭相類而義
各别者概不深求可也詳見後條夫子何以有見表見裏之
分髙岸深谷之比乎重可疑也
穿鑿附會康成箋詩之病也淺俗粗直紫陽註詩之病
也紫陽易義寧略無繁謂添一解譬如燈籠添一骨子
[001-16b]
障一分光其於註詩也亦然自謂學孔子説蒸民之詩
只下二故字一也字一必字義便極明而不自知其變
風雅為村腔口號穿鑿附會之病雖去而藴藉深厚之
美全失一切託言反言逺言若有意無意而言者靡不
抹摋辭近閨思即以為淫邪辭近宴樂即以為讌享通
用辭近稱美即以為盛世之作篇章相次即以為後答
前篇難於作解即以為不取義之興或興而直以為賦
[001-17a]
則樂長楚之無室家憂有狐之無裳帶黄鳥亦思教誨
將車便是行役不覺令人笑來執着詩無美刺之成見
人言皆以為自道桑中溱洧若自供罪狀者桑中三姓
女期送一處溱洧男女合辭歌唱非情理所有也小序
所列世次指為某時某事之作其間即有附會時代差
近師傳猶當十得七八朱子除詩有明文者概置不用
固是其謹慎處亦是其師心自用處
詩之體格古今不同作詩之故亦古今不同後代之詩
如畫家寫意多是空設吟弄景物感懐境遇而已古之
[001-17b]
詩如圖畫古事人物多有實迹可按又古時君民朝野
不若後代之濶絶指陳時事譏切宫闈不若後代之忌
諱朱子以後代詩人之習上觀三百篇故於小序覺其
迂濶牽强而難信也自朱傳出而詩道為之中變矣
衞詩分屬弼鄘若以為采詩所得之地民俗歌謡則可
宫壼之作如緑衣燕燕日月終風柏舟曷為而或繫弼
或繫鄘乎衞女嫁於諸侯之作曷為而泉水在弼載馳
[001-18a]
在鄘竹竿河廣在衞乎又何為莊姜諸詩在弼碩人閔
莊姜又在衞而宣姜淫亂諸詩専在衞乎求之不得其
解不若依季札觀樂工歌總謂之弼鄘衞也同是詠宣
王功伐六月采芑在小雅江漢常武在大雅也毛序云
政有大小故有小雅焉有大雅焉此何分於大小乎賔
筵抑皆衞武公刺時之詩序以為賔筵屬幽王抑屬厲
王此亦何分政之大小而一在小雅一在大雅乎惟周
頌之體與風雅全别但有賦無比興且間有無韻者
刪詩之説自漢儒我以為逸則有之刪則否也夫子述
[001-18b]
而不作信而好古豈有據其一手自定之書而一則曰
詩三百再則曰誦詩三百若出於現成公共行世已久
者然鄭漁仲専以聲論詩謂得詩而不得聲者則置之
深斥以義理説詩之非如其説則詩即是樂聖人何以
云興於詩成於樂作兩段説而教小子學詩全屬義理
乎可見其持論之偏矣
二雅詠宣王中興事蹟甚偉國語偏載敗績姜戎喪師
[001-19a]
南國子晉述先王貪天禍者厲宣幽平同稱何也意者
宣王勤始而怠終庭燎三章美而箴之其進鋭者其退
速詩人先見其微故以下至我行其野皆屬刺詩
情實不足益張大於文辭故文辭壯盛正功烈之卑末
也魯僖公從齊桓伐戎伐徐伐楚皆因人為牛後耳齊
桓甫没即南向奉楚懲荆之義安在又魯之僣禮至僖
公始著禘太廟致夫人四卜郊不從猶三望詩所謂令
妻即會齊侯於陽榖於卞之姜氏也所謂夀母即僣號
小君之成風也皆極其頌美鏗鋐炳耀盪人耳目回視
[001-19b]
周頌之簡肅其氣體懸絶何如哉文章夸飾昉於魯頌閟
宫上從姜嫄説起開&KR0724頭帽子之格
 春秋
董仲舒云春秋文成數萬其㫖數千夫掲其綱要大義
幾條足以持世立教而已其餘則杜元凱云皆即用舊
史史有文質辭有詳略不必改也豈必言言有褒貶予
奪游夏不能賛一詞乎傳家自起凡例而援經以合吾
[001-20a]
之例例有不合則又謂之變例故㫖不勝其多韓文公
稱盧仝春秋三傳束髙閣獨抱遺經究終始實是曠代
卓識但公羊穀梁可束置左氏傳不可事備於左傳非
左傳則後之視經文也茫如經藉左而明者十之七八
經因左而惑者十亦二三如經書許世子弑君而左氏
以為不嘗藥經不書楚子麇鄭伯髠頑齊侯陽生之被
弑而左氏以為實弑若信傳而疑經則聖人書法其不
厭於人心也實甚不嘗藥而書弑雖酷吏舞文不至此
以疾赴即不書弑是黨庇亂賊而何足以懼亂賊如此
[001-20b]
類惟有信經不信傳差為可通耳
左氏於隠公初年特標不書之義或以不告不書或以
不為灾不書或以公弗臨改葬故不書他邦會葬者以
不見公故不書如此類不知是左氏曾見魯史舊文皆書
而孔子削而不書耶抑舊史本不書左氏别有所據以
知之耶不告不書之例後儒多援以説春秋大事如天
王崩莊僖頃皆不書魯史所無而夫子仍之以著慢也
[001-21a]
王室三遭母弟之難首缺子頽晉重耳勤王殺太叔大
事也不見於經不告不書之説似信矣然所書又有不
似從告者如鄭棄其師豈鄭之告文乎梁既亡矣誰告
梁亡者乎陳既亡矣誰告陳灾者乎謂書法皆從告文
日則日月則月名則名字則字侯伯則侯伯子男則子
男人則人一從舊史之文聖人無黜陟去取焉持此見
以省支離破碎之煩則得矣但不免乎直抄魯史之疑
元吳淵頴祖朱子之論謂詩無美刺春秋無褒貶是説
也盡脱從前臼窠詩無美刺朱子既用以作詩傳矣至
[001-21b]
於春秋無褒貶據實直書而善惡自見大義自明此則固
然然亦有不可一概而論者如晉文實召王而經以自
狩為文襄二十七年會於宋昭元年會於虢楚實先晉
而經書晉先楚魯之夫人成風敬嬴定姒齊歸其實妾
也而書法止據當時稱崇之實為内諱而君不書弑致
眀堂位篇有君臣未嘗相弑之訛所謂婉而成章曲而
有直體者也若一概據實直書良史氏亦能之蔑以見
[001-22a]
聖作之權衡矣
史家記事體止書春正月而已增一王字而大一統改
正朔之義昭然此必特筆也天子稱王因吳楚徐僣王
故加天字以臨之此必特筆也薨魯君而遍卒他邦之
君或云諸侯謙降以卒赴魯史從其赴未必然也如楚
之汰侈寧肯謙退者若來赴以薨魯史必不敢降而書
卒此必特筆也魯不會其葬則不書葬公雖在楚而不
書葬楚某蓋書公則楚無公稱書王則名義不順其辭
窮聖人内斷於心而削之也謂聖人隨處有筆削則不
[001-22b]
勝其擾謂聖人全無筆削亦貪安静而懶用心之計於
經義不免當面錯過但不宜求之太過耳
魯女之見於經者十二人莫賢於宋伯姬莫可憫於紀
叔姬女繫號於所適之國無所繫者未嫁女也未嫁而
錄其卒已許嫁也妾繫於夫惠公仲子是也或繫於子
僖公成風是也
桓三四五六七八九年正月不書王十年一書王正月
[001-23a]
十一年至十七年又無王十八年公薨又一書王胡傳
主討篡弑而曲為之説聖人既繫正於王以定一尊忽
以一諸侯之故而旋黜之旋復之旋又黜之有同兒戲
必無是理不若周不頒厯之説為平允
治春秋者尊聖人太過索聖人之意太深至於苛密煩
擾彼此義例自相乖刺而經㫖愈益茫昧粗舉一二如
開卷元年春王正月魯史奉周正朔紀事之常規有何
深義而謂春秋謹五始之要董子治公羊以正次王王
次春為對䇿論端假使冠王於春上雖初學亦知其不
[001-23b]
順也後來夏時冠周月改正不改時之辨益紛紛矣莊
元年夫人孫於齊上甫書公與夫人姜氏如齊故不復
著姜氏省文也閔二年夫人姜氏孫於邾去莊二十四
年夫人姜氏入已曠隔矣不得不著姜氏説者謂殺夫
罪重故去姓殺子罪輕故不去姓此何理也僖二年書
冬十月不雨三年書春正月不雨夏四月不雨六月雨
逐月分書此必不雨者竟月踰月非全無雨也文二年
[001-24a]
書自十有二月不雨至於秋七月必中間絶不曾雨故
總書之也此亦措辭之常説者遂有僖公勤雨而文不
憂雨之别矣僖十六年正月戊申朔隕石於宋五是日
六鷁退飛過宋都假使倒易其文為隕五石於宋或云
宋隕五石鷁退飛過宋都六便不稳順聖人之筆亦明
簡而已矣非有意參差其辭以寓義也説者巧為先數
後數目治耳治之别賛歎為聖人性命之文果其然乎
孔頴達譏劉焯釋尚書非險而更為險無義而更生義
蓋是治經之通病而春秋家尤甚凡若此類但可資為
[001-24b]
談助以為得聖人之意則未也
弟為兄後異姓亂宗二者皆見於春秋傳其説皆未必
然也成十五年三月仲嬰齊卒左無傳公羊謂嬰齊為
兄歸父後為人後者為之子是以不稱公孫曰仲者孫
以王父字為氏嬰齊既後兄而為之子則仲遂是其王
父故氏仲也據此則嬰齊禰其兄而祖其父亂昭穆之
倫甚矣不如穀梁之義為長曰此公孫也其曰仲何子
[001-25a]
由父疎之也蓋嬰齊自後仲遂而稱仲耳又按同時有
叔肸之子聲伯亦名嬰齊經既書為公孫嬰齊則此仲
遂之子烏得不異其文公羊援孫以王父字為氏之例
啓後來以弟為子之失非事實也襄六年莒人滅鄫左
傳云鄫恃賂也謂恃有貢賦之賂在魯而慢莒故莒滅
之按鄫近魯境襄四年公請於晉而屬鄫是年邾莒伐
鄫魯救之敗於狐駘既而以屬鄫為不利仍使鄫大夫
聴命於㑹及鄫滅而晉人來討曰何故亡鄫事之本末
章章如是公穀兩家忽為新説公曰莒女為鄫夫人立
[001-25b]
舅出以後鄫也穀曰非滅也立異姓以蒞宗祀滅亡之
道也與前後事跡全不相蒙此可知其臆説也或曰夫
有所受之矣如鄫是真滅曷為昭四年魯又取鄫答曰
魯莒之故多矣莒滅之為邑魯又取之於莒春秋不與
莒之有鄫也故但書曰取鄫而不曰取之於莒取亦何
礙於滅哉
髙赤皆受春秋於子夏髙逓傳至五世孫壽當漢景帝
[001-26a]
時與弟子胡母子都始著其義於竹帛為公羊傳先尚
未有書也公羊先立學官穀梁後興公為齊學穀為魯
學互有同異宣帝會諸儒平決之鄭氏六藝論謂左氏
善於理公羊善於䜟緯之書䜟乃何休注所附會康成
信緯書真是先聖之作故云爾也論者云左氏艶而富
其失也誣穀梁清而婉其失也短公羊辨而裁其失也
俗公羊傳如母以子貴其弟為同母弟子同生為病公
姜氏入為與公有約季姬使鄫子來朝請已單伯淫於
子叔姬之類皆狃於時俗隣於委巷之傳聞而大失經
[001-26b]
義者也母以子貴與庶子為父後厭降其母服之禮正
相違反范甯注穀梁已糾正之然而公羊説古今遵用
焉以其弟為同母弟明當親厚異於羣公子一父之子
而輙分厚薄稍識大義者皆謂不可聖人顧以此教人
乎文姜歸魯四年矣中間未嘗適齊何病公之有其餘
不足深辨即位之一年稱元年亦史文之常公羊以為
重事唯天子乃得稱於是有黜周王魯之説蘓老泉遂
[001-27a]
謂夫子以天子之權予魯董仲舒治公羊學者也故其
對䇿云即位之一年必稱元年示大始而欲正本也漢
以下改元為大事皆自公羊啓之矣天王出居於鄭按
左傳是時惠后已亡而公羊以為不能乎母注云明母
得而廢之此倒據吕雉廢少帝霍光奏太后廢昌邑王
事以解經也季世母后顓朝外戚擅廢立之柄豈非此
等議論階之厲乎穀梁傳義長於公羊范注亦多所匡救
不若何注專附益傳失然其中有紕繆者襄八年鄭伯
髠頑如會未見諸侯而卒左氏云實弑而以疾赴據赴
[001-27b]
書卒已屬可議穀乃謂鄭君會中國諸侯而其臣欲從
楚故弑之春秋不欲使夷狄之臣得弑中國之君故去
弑而書卒何其迂謬而難通也漢雋不疑斷偽衞太子
事曰諸君何患於衞太子昔蒯瞶違命出奔輙拒而不
納春秋是之此用穀梁説也豈合春秋之㫖歟漢代重
經學然多舍經而從傳傳各異説則視時主所尚為取
舍而説經者亦不免迎合之病如此者非一端矣讀者
[001-28a]
詳之
吾於春秋得列女二人焉紀叔姬身為姪娣待年而往
國遭齊禍莊元年齊師遷紀三年紀季以酅入齊四年
伯姬卒紀侯大去叔姬於十二年方歸於酅中間安所
託乎若來歸魯春秋宜書不書是未嘗歸也意者從君
於寓公迨君殁而去依其叔耳居酅十七年而卒魯人
往會其葬視伯姬葬於仇讐之齊差得所焉春秋曰是
吾女之最不幸者也故備書之其一為宋伯姬伯姬素
有賢聲故衞晉齊三國來媵他女所無也成公九年歸
[001-28b]
至襄三十卒於灾以二十而嫁計之伯姬當六十餘嵗
矣其共公前殁已三十四年以三十四年稱未亡人尚
云保傅不在宵不下堂遂逮乎火而死左氏少之曰女
而不婦穀梁韙之曰婦道盡矣其葬也稱共姬未知為
從夫之諡歟抑特諡歟春秋曰是真共矣故異於他女
而以諡易字也
春秋丁巳葬定公雨不克葬戊午日下昃乃克葬左氏
[001-29a]
云禮也杜註云雨而成事若汲汲乎欲葬也禮卜葬先
逺日避不懐也故以汲汲欲葬為嫌待次日雨霽而葬
乃得必誠必信之道穀梁之義反是云葬既有日不為
雨止禮也雨不克葬喪不以制也後世拘忌陰陽豈唯
日不可移時刻亦不可誤穀梁之説通行杜義無人道
之然其義終勝
禘本前代夏祭之名周改為五年一舉之大祭謂之追
享據大傳以考春秋之書禘其故難通大傳云王者禘
其祖之所自出而以始祖配之周人禘嚳以后稷配後
[001-29b]
代無祖所自出可當帝嚳者故禘禮猝難舉行若魯以
文王為所自出而周公配之非諸侯不敢祖天子之義
是固然矣及觀春秋所書之禘又不類此一吉禘於莊
公一禘於太廟用致夫人一禘於僖公於莊於僖又當
誰配若無配位而但祭於其廟則與時祭何别而名追
享之禘乎以意推索必禘祭儀文特異他祭不在於有
配位即成王賜魯但云祀以天子之禮樂未嘗追配文
[001-30a]
王也唯儀文之盛不同時享故移而用之他廟俱可必
泥所自出之配以求之則閡矣一説謂三年喪畢致新
主於廟而祭之以審諦昭穆故名曰禘此與春秋所書
之禘為近而與不王不禘之制全别豈禘有二如冬至
迎長日之郊與夏正孟春祈穀之郊名同而實異者乎
家語載孔子適季孫正其宰謁魯君假馬之稱謂君於
臣言取不言假春秋書天王來求金求賻求車假且不
可為訓求更卑矣何以不為之諱蓋對季孫言見人臣
不當私擅所有可以正四分公室之罪史文紀實見王
[001-30b]
者不當額外徵求書在諸侯之䇿不可掩也至於晉實
召王而以王自狩為文則又所以立天下之大防義不
一概游夏之所不能賛者殆此類歟
書城十有八僖十四年諸侯城縁陵襄二年會於戚城
虎牢昭三十二年列國之大夫城成周此外城書法也
莊三十一年城小穀左氏以為管仲城即齊桓公城穀
而置管仲之穀僖二年城楚丘舊説皆云將以遷衞胡
[001-31a]
氏又鑿生不書齊桓不與諸侯専封之解外城而同於
内城之直言城書法疑不應爾或云曲阜城西北自有
小穀魯自有楚丘在曹州東南五十里皆内城也地名
之相同者多矣難於泥斷
 禮
世俗有非禮之禮三焉承重也繼嗣也葬服也古者人
子有為父後不為父後之分非必為人後者謂之為後
也西漢詔令尚有賜為父後者爵一級之文為後者承
爵祿奉宗祀而傳之以重者也應為後之子亡則適孫
[001-31b]
承之而謂之承重今宗法廢士大夫不世爵諸子無為
後不為後之分既已無重可傳而漫於喪訃立長孫承
重之條遂駕名諸父之前曰是禮也禮果然乎哉古之
為人後者亦後其繼别之宗耳宗不可絶是以後之若
餘人無子者不皆立後其貲財入宗子之家所以入宗
子家者宗子祭無後者故也今宗法廢而收族之道亡
資財無所入勢必立其近屬以奉祭不得泥古禮専後
[001-32a]
大宗然風俗澆薄無貲財者委而去之稍有絲粟之貽
即攘臂而爭摩肩而入曰繼絶之禮然也不念與為人
後與賁軍之將亡國之大夫同其可恥可辱者也古之
葬貴賤各有常期或過期而不能葬則主喪者不除自
期以至於緦之親除服而收藏以俟送葬改葬者緦不
可以無服送至親也今葬無常期逺者至一二十年為
子者不能守未葬不除之禮除服已久忽焉返其初喪
之服而葬是以偽事其親也喪事即逺有進無退而如
此不亦舛乎必不得已假用改葬之緦事畢而除之亦
[001-32b]
亡於禮者之禮也
曲禮云知生者弔知死者傷鄭注弔傷皆謂致命辭也
孔䟽謂弔辭乃使口致命若傷辭當書之於板使者讀
之而奠致殯前此後世祭文之濫觴也雜記云相趨也
出宫而退相揖也哀次而退相問也既封而退相見也
反哭而退朋友也虞祔而退視恩之厚薄為去之遲速
有此五等至於朋友已屬四累之上相趨謂本不相識
[001-33a]
但聞姓名而來會趨喪者相揖謂曾會他處而相揖者
二者最為疎外亦在來弔會葬之中則人數自當衆多
矣兩漢親喪致客亦務誇多項梁主辦吳中喪事至與
大徭役同則吳中喪事之靡文由來久矣今之人素無
交與而妄弔其喪者豈亦猶行古者相趨相揖之禮歟
曾子問篇云婚禮既納幣有吉日壻之父母死則停婚
既葬致命女氏曰有喪不得嗣為兄弟女氏許諾而勿
敢嫁也既免喪女之父母使人請之而後嫁之若女之
父母死亦然内則云女子二十而嫁有故二十三年而
[001-33b]
嫁有故謂有父母之喪也有喪緩嫁止得三年則専據
本人自有父母喪而言也參考雜記云父大功之末始
可以嫁子父大功之末始可以娶婦是男女之不得嫁
娶又礙於其父之有喪服且大功小功皆從禁止不特
父母之喪矣夫子答曽子問所以既葬致命者不可曠
年廢人婚禮也若雜記之説則妨廢實多即不論期功
假使兩家迭罹父母及祖父母之喪便可有二十四年
[001-34a]
不得婚嫁者豈止於内則之有故僅緩三年乎禮文乖
異不可枚舉此尤其當致詳者矣
喪服緦麻三月章庶子為父後者為其母傳曰與尊者
為一體不敢服其私親也至比於死於宫中者三月不
舉祭服問云君之母非夫人則羣臣無服按國君之庶
子君既殁得服其母大功大夫之庶子父既殁為其母
三年士雖在庶子為母如衆人亦三年也是不承後者義得
伸也一承父後則子貴矣子貴而其母之服益輕非輕
其母所以尊先君也而公羊傳云母以子貴何其違反
[001-34b]
乃爾蓋春秋時厭降之制已不行矣至明初定制生母
一體斬衰三年適與庶亦不復辨矣
曾子問三年之喪弔乎子曰君子以禮飾情三年之喪
而弔哭不亦虚乎康成云為彼哀則不専於親為親哀
則是妄弔也雜記云三年之喪雖功衰不弔如有服而
將往哭之則服其服而往功衰既練之服也服其服者
不著已功衰而依彼親之所當服也今三年喪不能不
[001-35a]
出弔所弔者若於我無服推服其服之義則當暫釋已
服服弔服以致奠送庶合於明微别嫌之意耳
歴考禮文父母之喪三年不從政庶人喪不貳事王制
文也三年之喪祥而從政祥謂大祥雜記文也夏后氏
既殯而致事殷人既葬而致事致事者致還君國之事
曾子問也古者臣有大喪君三年不呼其門公羊傳也
曾子問又云三年之喪卒哭金革之事無避唯金革之
事無避明他事皆不與也以上數條其義悉合惟喪大
記云君既葬王政入於國既卒哭而服王事大夫士既葬
[001-35b]
公政入於家既卒哭弁絰帶唯金革之事無避禮運云三
年之喪與新有婚者期不使檀弓云父母之喪使必知
其反然則喪中未嘗不從政君未嘗不使之注家因禮
文互異謂王制三年不從政指庶人明非庶人不免從
政以曲合於大記又謂大記之服王事為兵革之事見
與三年不從政原不相謬然金革之事不恒有豈得據
以為常彼此遷就終難彌縫禮文之異由前數條必三
[001-36a]
年予寧乃合不奪人喪之誼由後之説則大臣丁憂或
期月而起復亦似禮之所許後之君子不必攘袂變色
而争起復之失但有説焉王政入於國公政入於家身
不離乎已之國與家也侯服王事越月踰時則反大夫
士弁絰帶而從公事不出乎父母之國朞而奉使亦不
若後世繫官於朝出典州郡一去無還期曾不得更盡
其心於丘墓蒸嘗也然則雖有禮文可以藉口奪人之
喪與見奪於上者其能兩安而無歉乎哉
 答服問
[001-36b]
或問曰甲為庶出身貴封其母母後甲而亡甲之子議
所服或曰宜如父在為祖父母期或曰宜如父没適長
孫為祖父母服重二者安從答曰是不可以一説拘也
夫禮時為大稱次之宜次之古嚴厭降之義生母服最
輕禮失而母以子貴遂僣而並嫡後來因僣成禮至明
祖之制極矣 國朝未加更定此時也今子之問問禮
之大常乎抑問現有喪者之所以自處乎問禮之大常
[001-37a]
雖服朞已失厭降之義又安可以更重若問現有喪
者之自處則有因時為宜稱者矣何則已之父在家則
為支子在生母視之固其嫡長子也父而存為其母斬
衰三年明以來時制也父没而用適長孫為祖父母服
重之制國家雖無明文亦無明禁既無明禁則為人後
者體死父之隠而為之服重於心亦所甚安觀過知仁
君子常憐而與之若必格以適庶之分斥為不韙不知
身為庶子不可以庶卑其母身為庶子之子不可以庶
卑其父之母王制尚且融通生膺錫典後人反援古道
[001-37b]
死吝重服豈非不稱且不宜乎古人以弟妹兄喪解職
為師與舉主持服過厚之行見書史䇿子路以寡兄弟
而弗忍除姊之喪聞夫子之言而後除今世無夫子誰
能奪人弗忍之心者哉
 妾服議
古今服制不同大都後加隆於前如父在為母期禮也
唐父在亦三年明又升為斬衰嫂叔無服禮也唐加小
[001-38a]
功從母小功而舅緦麻唐改舅為小功庶子為父後者
為其母緦明制則斬衰三年士為庶母緦明制則杖期
其古禮有服而後直去之者儀禮云貴妾緦喪服小記
云士妾有子而為之緦無子則已後代不問有子無子
皆無服竊以理與勢權之有難安者四焉明以來妾母
之服一如正適子於其母既全不厭降而抗卑於尊夫
於子之母又自尊而厭卑已甚彼此何不相顧也此一
不安也正妻若無子妾有子方藉妾子以承宗祀而恝
然於其母之喪二不安也或女君亡而妾攝職生用其勞
[001-38b]
殁曾不得比於同㸑之緦三不安也服有報妾為君斬
衰三年君為妾乃吝三月之報四不安也豈以人情多
溺於私愛以妾為妻故矯枉不嫌於過正與要不若古
禮之為當矣
 斂用喪服議
甲親喪未及期年而殁遺命以喪服殮時人疑焉陳子
曰於禮無明文可許其深合禮意也禮襲殮之服有常
[001-39a]
稱矣祭服不倒親戚之襚不陳非列采不入絺綌紵不
入無寒暑一也然而達識之士殮以時服史書載之為
美談今在喪而以喪服殮比於時服不亦可乎匪特此
也人子事親之心靡有窮已如生未終喪死即易之是
生為人子殁而非復人子也死者有知懼不可見先人
於地下或曰服制由近而逺漸有變除以至即吉奈何
以小祥已前之服長附於往而不返之骸骨乎答曰先
王之為終制凡皆以人道治之也曾子反席而殁子路
結纓而死就此須臾之頃如是為宜則一瞑而萬世不
[001-39b]
可視矣又焉計其他或又曰如生人之心有不安何答
曰死者之心安即生者之心安也此與屈到命薦芰魏
武子命殉葬異成先人之志而不以殮服奪喪服固孝
子不死其親之道也
 適孫葬祖父母承重辨
或問曰甲之長子乙乙之長子丙甲夫婦前死乙既喪
之矣未葬也而乙没及其葬長孫丙為承重否乎答曰
[001-40a]
古者國無二統家無二適别子為祖繼别為宗繼禰者
為小宗宗其繼别子者百世不遷宗其繼髙祖者五世
則遷支子不祭祭必告於宗子宗子殁族人為服齊衰
三月是以父是適子則為長子三年以其正體於上將
以傳重也而庶子不得為長子三年不繼祖也祖之於
孫也有適子者無適孫皆服大功而已適子没乃服其
適孫期為其傳重也祖既以傳重故加於大功一等而
為之期則孫亦以承重故加於庶孫之期一等而為祖
服三年此承重之義也父没祖尚在而喪其祖母如子
[001-40b]
之於母父在則屈而期也若祖既没則為祖母齊衰三
年與父不在而為母也同此小記所云祖父卒而後為
祖母後者三年之義也假令祖殁時父尚存已未嘗承
重及父亡而後祖母没宜何如晉劉智曰已雖不得受
重於祖然祖母今當服已期已固不得不為祖母三年
也亦小記云祖父卒而後為祖母後者三年之義也凡
此皆適孫為其祖父母承重之説也雖然此喪服之制而
[001-41a]
非所論於葬古無除喪而後葬者是以有改葬服而無
葬服無葬服又安得有為葬而承重之服後世既除喪
而後葬者十居八九將竟以無服送至親乎不仁而不
可為也如其即吉已久一旦斬焉衰絰若新喪者然亦
非喪事即逺與稱情以立文之道進退俱不可總失之
乎慢葬而已且所謂承重云者承先祖之重而為之重
服也假使前已承重而居祖父母之喪今也沿承重之
名以葬無疑也若並未承重於居喪之日忽承重於除
喪後之葬於實既不符且與夫祖父母不得没於子之
[001-41b]
手而以適孫承統系者同稱是直没其父之曾居父母
喪也尤不可也噫古禮之不行於今者不可勝舉矣或
名實兩亡或有其名而亡其實如所謂承重云者必也
先復宗法宗法立故宗廟嚴宗廟嚴故族不渙上治祖
禰下治子孫旁治昆弟使天下衆著於重之實而後承
重之服庶幾名副其實矣
 晏平仲蘧伯玉不死君難論
[001-42a]
晏子處崔杼之亂曰人有君而弑之吾焉得死之而焉
得亡之又曰非其私暱誰敢任之蘧伯玉於孫寗之出
君納君皆不與聞而兩從近闗出此與懼禍貪生置君
國之變於度外者曷以異而孔子稱伯玉為卷懐之君
子何也吾讀禮雜記篇而得其義矣曰内亂不與焉外
患弗避也注云同僚將為亂已力不能討不與而已春
秋魯公子友如陳葬原仲傳曰君子避内難而不避外
難此晏蘧之所以自處也晉摯虞論張華曰議者責華
以愍懐太子之事不抗節廷爭當此之時諫者必得違
[001-42b]
命之死先聖之教死而無益者不以責人故晏嬰齊之
正卿不死崔杼之難季札吳之宗臣不爭逆順之理理
盡而無所施者固聖教之所不責也此種議論不免為
庸夫藉口宋以來儒者之所斥然夫子實未嘗教人徒
死蒯瞶之事柴來而由死以不來者為非子糾之爭忽
死而仲相不即許死者為仁也唐之王魏當從内亂不
與之例以為斷明之死於建文諸公固合於外難弗避
[001-43a]
之義者也子曰殺身以成仁惟實用以成仁其生乃不
足惜豈曰殺身即仁而輕一死以為快者哉
 讀昏禮述
古禮廢久矣惟昏禮十仍八九按儀禮納采問名一使
而兼行二事采謂采擇也既行納采之禮即進而問名
曰某既受命將加諸卜敢請女為誰氏謙不敢必其是
主人親女也卜於廟得吉兆乃納吉繼而納徵徴者成
也玄纁束帛儷皮為禮至是昏禮始成女子許嫁笄而
稱字矣卜得昏期使使請曰惟是三族之不虞使某也
[001-43b]
請吉日不虞謂恐猝有死喪齊衰期服踰年廢禮欲及
今之吉也至期初昏父醮子命迎壻往婦家再拜奠鴈
婦從之出主人拜迎而不送壻御婦車姆辭之自乘其
車歸俟於門外婦至揖入寢門及室即席壻東面婦西
面共牢而食合卺而酳禮畢徹室中之饌設於房中媵
御餕之婦從者為媵壻從者為御讀迓壻脱服媵受婦脱
服御受媵布壻席御布婦席媵餕壻之餘御餕婦之餘
[001-44a]
事事交錯以致相親之意壻入親脱婦纓非㓜時之纓是許嫁所著
纓以明有繫屬五采為之其制注云未聞燭出媵侍於户外厥明賛見於舅
姑見舅用棗栗取其早自敬謹見姑用腵修取其斷斷
自脩舅姑醴婦以脯醢舅姑入室婦盥饋餕姑之餘不
餕舅之餘同日舅姑共饗婦以一獻之禮舅姑降自西
階婦降自阼階授之室也歸婦爼於婦氏人饗送者酬
以束錦婦入三月始助祭於廟若舅姑既殁三月乃廟
見奠菜拜扱地猶男子稽首家老醴婦壻饗婦之送者如舅
姑禮若不親迎則壻亦三月往見婦之父母而奠贄焉
[001-44b]
醴以一獻猶舅姑之於婦也此其大略也納采問名納
吉請期皆用鴈惟納徵不用者有幣帛可執也鴈取順
陰陽往來之義謂取從一不再更者俗説也女家受禮
及醴女授女皆於廟以先祖遺體與人故重之壻父命
迎反無告廟之文白虎通曰示不必安也豫慮其不必
安而姑勿為一成而不可變之局與所謂幣必誠辭無
不腆者何其㫖之相岐歟左傳楚子圍迎婦告於莊共
[001-45a]
之廟而來鄭忽先配而後祖鍼子譏為誣其祖可見此
制不槩於人心古亦未嘗遵用又未廟見而殁者歸葬
於女氏之黨示未成婦也見止覯止已三月矣尚未成
婦必廟見始成婦而往迎時不告廟以為萬一不克成
婦之地待其配不太薄乎適於人者不亦難乎宜此禮
之不行於後也男女有别在平時纎悉嚴明獨初昏男
御女媵交錯供事不以逺嫌為禮所謂禮時為大惟其
宜稱而已士乘墨車以迎鄭注以為攝盛俗下假用先
世儀章以為觀美濫觴於此吳俗家貧省費壻往婦家
[001-45b]
成昏即歸謂之捲帳轉有似於親迎之意居近者三日
即往婦家不待三月其三月前後夫婦偕往俗謂之展
母疑是左傳反馬之訛宣五年經髙固及子叔姬來公
羊以為雙雙而至譏乗行匹至也左氏無譏焉質明賛
見三月廟見獨新來婦壻不與今則夫婦必偕今似合
宜矣餘大抵從同抑予讀昏禮而益明易卦之漸也漸
之彖曰女歸吉自納采至親迎不著中間相去時日要
[001-46a]
之極其從容而不廹若歸妹以兊少女從震長男恱而
動進不以漸為六禮未備奔則為妾之象漸六爻皆取
象於鴻昏禮用鴈安知不取義於斯乎請為解經者備
一説焉
 學仕解
人生不出學仕兩途古之學仕循年躡級無可㨗速無
可僥倖何則中人多上智少顔淵子竒不可以為例也
按禮記年二十外博學不教内而不出謂専自勤學不
敢教人存畜所學於内而不表見於外如是者有年過
[001-46b]
三十博學無方前之博學也有方恐年少志未堅定或
雜而不醇故必示之向方至此則志氣堅定矣無方可
也學記云七年視論學取友謂之小成九年視知類通
達强立而不反謂之大成其在斯時歟此為學之節候
也四十曰强而仕五十命為大夫服官政未四十無望
仕也未五十無望為大夫也古者仕於私家仕於庶人
在官仕為閭胥黨正之屬皆謂之仕漢三老嗇夫掾屬
[001-47a]
之職亦然不遽服政也然雖小官亦得自行其志而無
所牽制方物出謀發慮道合則服從不可則去其不可
而去想亦不俟五十而慨然自廢矣若五十命為大夫
則必道合者也服政二十年已之底藴無所不展國家
既已盡其才竭其力曰吾不忍更勞子大夫子大夫其
少安於是去位以讓後來者此古從官之節候也嗚呼
人壽幾何二十而冠始成人三十有室始理男事四十
以前皆為學之日四十以後或躍自試之時至五十乃
致身矣至七十復乞身焉天假之年從容漸次何其樂
[001-47b]
也後代則不然自六年就傅父兄即望以仕十餘嵗子
弟之聰俊者亦唯曰予仕從事科目者學其所學而實
非學不以科目出身者益不識所謂學間有自命博學
者無不好為人師而自炫自鬻寧有不教不出者乎凡
學官先事士先志故入學一年視離經辨志二十以外
猶遜友視志今學士之志其可問乎仕則人人期於躐
躋顯要惟智盡能索中路差跌斯已耳安所謂道合不
[001-48a]
合乎又官無大小一入任即去留皆不由已官卑不肯
言去官髙又不敢言去而引年予告之義難言矣統計
一生其未仕也若渇若飢若驟若馳其既仕也若沈若
浮若寐若迷前瞻後顧而無所泊棲一朝溘盡身與名
同翳如悲夫
 祭物論
禮之近人情者非其至不敢用常䙝味而貴多品所以
交於神明非食味之道此一義也然禮又云時為大稱
次之宜次之祭之日思其所嗜周官庖人共祭祀之好
[001-48b]
羞可見鼎爼豆籩之實雖有常物未必一倣禮文無稍
更移也善乎唐崔沔宗廟加籩豆議曰鉶爼籩豆簠簋
尊罍之實皆周之時饌也其用通於讌饗賔客而周公
制禮咸與血毛玄酒同薦於先晉郎中盧諶近古之知
禮者著家祭禮所薦皆晉時常物不復盡用禮之舊文
然則當時飲食不可缺於祠祭明矣此論甚得隨時宜
稱之道若必一一泥古則祭先立尸坐必席地牲必親
[001-49a]
殺骨必辨貴賤一切古器物古食味皆祖考生時所不
曉靈魂當怪駭而吐之豈所謂事亡如事存者乎
 國語屈到嗜芰命祭必以芰屈建去之君子曰違而
 道柳子厚非之柳義終長
 論語
賢賢易色 竊謂此主夫婦一倫言賢賢如關雎之窈
 窕淑女君子好逑車牽之辰彼碩女令徳來教易色
 如所謂情欲之惑無介乎容儀宴私之意不形乎動
 静在婦為嫁徳不嫁容在夫為好徳非好色造端夫
[001-49b]
 婦道理甚大若賢人之賢交友一倫已包之矣且與
 色頗不相涉好徳如好色可曰如不可曰易易者就
 情施於一人見一邊不見一邊之謂也
射不主皮 其文在儀禮鄉射篇其制則通指禮射禮
 射者大射賔射燕射鄉射也大射用虎豹熊之皮飾
 侯側又各以其皮綴於中央曰鵠賔射之侯中側皆
 畫五采不用皮燕射獸侯畫獸頭於正鵠之處亦以
[001-50a]
 布為質而不用皮鄉射同於賔射畫布然則唯大射
 之侯是革餘則皆無革可貫而通曰不主皮者盖當
 時别有主皮之射周官鄉大夫獻賢能之書退而以
 鄉射之禮五物詢衆庶其三曰主皮註云庶人無射
 禮因田獵分禽則張皮主之所謂勇力之取非揖讓
 之取也鄭注不主皮句謂貴其容體比於禮其節比
 於樂不待中為雋正義云中者雖不中也取不中者
 雖中也不取中不中又有在乎中的不中的之外者
 行韋之詩既曰序賔以賢又曰序賔以不侮蓋分於
[001-50b]
 此今日校射重所謂架子而中猶次之髣髴相似但
 不是比禮比樂耳朱註云但主於中而不主於貫革
 就文通義不事尋求固便於經生家也
無所取材 古註云無所取於桴材以子路不解微言
 故戯之耳不改字而其義藴藉可思聖人言語當亦
 不逺人情師弟之間何必自作無聊空語旋又切責
 其輕信耶
[001-51a]
甯武子章 衞文公以魯僖二十五年卒二十六年公
 會莒子衞甯速盟於向速是武子之父可見文公時
 武子尚未嗣位也晉文公報怨伐衞成公失國皆由
 晉文出亡過衞衞文公不禮所致成公立二年而請
 盟晉弗許遂有襄牛之出非别有無道之行致失國
 也註以有道無道分屬文成兩世實為未確邦有道
 邦無道不過太平與多事之分不在其君之昏明仁
 暴也觀夫子稱史魚蘧伯玉及南容可見
子見南子 孔叢子云昔先君在衞衞君問軍旅拒而
[001-51b]
 不告攝駕而去衞君請見猶不能終何夫人之能覿
 乎古者大饗夫人與焉於時禮儀雖廢猶有行之者
 意衞君夫人饗夫子則夫子亦弗獲已矣此説可參
自行束脩以上 束脩有三訓一訓檢束自脩一訓束
 帛脩脯一訓十脡為束曲禮童子委贄而退疏云童
 子之贄悉用束脩檀弓古之大夫束脩之問不越境
 疏云十段脯為束脩此朱註所據也大夫以之行禮
[001-52a]
 何嘗有薄意朱註緣以上二字認為至薄者頗覺杜
 撰
泰伯章 太王遷岐或云在商王廪辛時或云武乙時
 或云小乙時大抵去克商時近猶百有餘年商道未
 衰古公方避狄遷居遽萌異志揆之時勢良為乖刺
 詩云實始翦商猶書云肇基王迹從既有天下後推
 本言之耳朱子著一志字便覺太王與曹瞞司馬懿
 相似左傳云泰伯不從是以不嗣未嘗言所不順從
 者何事大約謂太王歿時泰伯出亡不在側故不得
[001-52b]
 立耳朱註以為不從翦商之志是泰伯如新莽之子
 宇也何以為太王地乎因文王以服事稱至徳遂謂
 泰伯亦必以讓商稱至徳影借詩與左傳之文為左
 證以成其誣金仁山歸震川皆詳辨之斷不必墨守
 朱註代為䕶前矣
執圭 周禮典瑞職云公執桓圭侯執信圭伯執躬圭
 繅皆三采三就子執穀璧男執蒲璧繅皆二采二就
[001-53a]
 以朝覲宗遇會同於王諸侯相見亦如之此君所親
 執之命圭也又云瑑圭璋璧琮繅皆二采一就以頫
 聘疏云遣臣聘不得執君之圭璧無桓信躬穀蒲之
 文直瑑之而已其長皆降於君一等如上公圭九寸
 則聘圭八寸也古註甚明朱子混云諸侯命圭命圭
 如後世官之有印一而已豈得令使臣持出耶
勃如戰色 邢疏云戰栗其顔色敬也如此自明上文
 兩云色勃如也俱勃如二字成文此句依朱註戰而
 色懼之解則勃字當斷如戰色當連矣文義不協他
[001-53b]
 如戰戰兢兢使民戰栗豈亦作戰陳解耶
雖疏食菜羮瓜祭 古註云三物雖薄祭之必敬疏引
 玉藻瓜祭上環惟水漿不祭知此三者雖薄亦祭也
 其訓甚明何必改字
羿善射奡盪舟俱不得其死然 然字應連下為句然
 者虚擬之辭若由也不得其死然先事而豫揣故有
 此語氣羿奡已不得其死則無用此矣不如連下讀
[001-54a]
 覺尚徳之心分外明決
子路宿於石門 春秋齊侯鄭伯盟於石門齊地也齊
 地近魯故語晨門以孔氏彼即知之不知朱子何以
 不註所在
政逮於大夫四世矣 左傳昭公薨於乾侯晉史墨對
 趙孟曰魯文公薨東門遂殺適立庶魯君於是失國
 政在季氏於此君也四公矣前此昭公二十五年宋
 樂祁曰政在季氏三世矣杜註文子武子平子也魯
 君喪政四公矣註云宣成襄昭也孔子立乎定公之
[001-54b]
 時而言各增一世昭然可據論語集解孔云四世文
 子武子悼子平子也按武子卒於昭七年十一月九
 年冬築郎囿左傳云季平子欲其速成十年平子伐
 莒取郠悼子之立事不見經杜元凱不數之為是朱
 子以季文子賢舍文而添桓以合四世之數不考宣
 公失政去季武子立尚隔三十餘年中間政安歸乎
 仲遂之子歸父欲去三桓以張公室與公謀聘於晉
[001-55a]
 以晉人去之時正文子在位也安得舍久専政之文
 子而數未執政之悼子乎文武平桓為四世無疑矣
 中庸
三年之喪達乎天子 中庸疏三年父母及適子并妻
 也天子為后服朞以三年包之者后卒必待三年然
 後娶所以達子之志故通在三年中是以昭十五年
 左傳穆后崩太子卒叔向云王一歳而有三年之喪
 二焉三年之喪若専主父母下不必更云父母矣達
 者自下而通乎上然貴賤不畫一期喪達大夫而大
[001-55b]
 夫降三年喪達天子而天子降惟父母之三年喪則
 不降故曰一也朱註未及詳悉
屋漏 爾雅西南隅謂之奥西北隅謂之屋漏東北隅
 謂之宧東南隅謂之窔古者室户不當中而近東西
 南隅最為隠奥之處祭祀及尊者所居也屋漏者當
 室之白日光所漏入處祭成人始設奠於奥謂之陰
 厭尸謖後改饌於西北隅謂之陽厭孔子云當室之
[001-56a]
 白尊於東房是謂陽厭屋漏之非暗室明矣詩所以
 云不愧屋漏者以陽厭是祭末事助祭者至此易倦
 故以不愧戒之若取暗室之義宜云不愧於奥不當
 云不愧屋漏也下文毋曰不顯莫予云覯箋謂改饌
 於西北隅厞隠之處者以改饌之後佐食闔户降則
 室内無人鄭注所云或者神欲幽暗是也因當時屋
 漏有神故勉其不愧非謂助祭之人在屋漏之處也
 在爾室者在宗廟中也朱子註詩謂獨居一室不主
 祭言猶曰不欺暗室云爾不但暗室非屋漏解亦與
[001-56b]
 下文神之格思義不相貫矣馮嗣宗詩經名物疏辨
 之如此引詩斷章不必拘本義朱子以解詩解中庸
 尤無足怪習其讀者若聞本義必反駭而譁之然不
 可不知也
 孟子
不日成之 詩傳云不與之相期限日自來成之其解
 為有味朱子以為不終日不終日而成臺得毋形容
[001-57a]
 太過且既已成矣何必又戒以勿亟
為長者折枝 古註以折枝為按摩枝同肢體之肢今
 朱註以為樹枝之枝雖虚言取譬不難之意尤為淺
 顯但於為長者三字全無意義似宜從古
㕓無夫里之布 周禮載師職凡宅不毛者有里布凡
 田不耕者出屋粟凡民無職事者出夫家之征閭師
 職又云凡無職者出夫布注謂即九賦中閒民無常
 職轉移執事者朱子謂載師所云以待士大夫之有
 土者不毛不耕謂臺池苑囿之屬民無職事又是其
[001-57b]
 家所養浮泛之人閭師民無職者方是庶民故其出
 前重而後輕是皆曲説以彌縫周禮稠疉不可施行
 之制周禮之疑偽正在此等至於孟子㕓無夫里之
 布必欲根據周禮則引夫布里布兩條足矣乃舍閭
 師之文専據載師以夫家之征抵當夫字解用康成
 一夫百畆之稅之説不刪去一家力役之征句是又
 添一稅也懵懂甚矣張横渠曰夫家之征疑小司徒
[001-58a]
 所謂無過家一人者謂之夫其餘夫竭作或一家五
 人或三人或二人謂之家夫家當作是解鄭注謂出
 一夫百畆之税是無田而與受田者等也其説有理
 大約夫布即後世之口率出錢里布即後世門攤之
 稅泉布之布即錢也二項所取獨輕以懲惰游尚堪
 應給耳㕓是民㕓所謂願受一㕓而為氓者在國都
 内左祖右社之間與前朝後市之市㕓不同上文市
 㕓而不征之㕓㕓是税名此㕓是居宅朱注混而為
 一戰國雖横暴何至㕓征夫里并集一門而孟子又
[001-58b]
 作兩條言之耶
使虞敦匠事嚴虞不敢請 古註云敦匠厚作棺也事
 嚴喪事急句讀文義似俱勝今註
夏后氏五十而貢二句 周禮王畿百里内為六鄉六
 鄉之地去國五十里為近郊去國百里為逺郊所謂
 國中郊門之内鄉是也百里以外至二百里為六遂
 遂人掌野造縣鄙形體之法五鄙為縣五縣為遂是
[001-59a]
 鄙在遂中而其地屬野也二百里外至三百里為稍
 地三百里至四百里為小都四百里至五百里為大
 都鄙近都逺中隔稍地焉太宰以八則治都鄙盖自
 縣鄙至都家通六鄉以外之地言也都鄙固是野而
 遂非國中鄙又不當别出遂外今云鄉遂用貢法都
 鄙用助法盖沿鄭康成相沿之誤
丈夫之冠也四句 此是孟子約略分言之耳按冠禮
 無父命之文賔則有三加祝辭又有醴辭字辭冠後
 以贄見於鄉大夫鄉先生如晉趙文子冠見欒武子
[001-59b]
 范文子韓獻子智武子皆有言以勸勉之盖父之命
 辭不言可知父不自命而以其命之意出於賔亦不
 親教子之義也至於女子之嫁士昏禮云父醴女而俟
 迎者西面戒之母戒諸西階上父命女之辭曰戒之
 敬之夙夜無違命母施衿結帨曰勉之敬之夙夜無
 違宫事庶母施鞶申之以父母之命命之曰敬恭聴
 宗爾父母之言夙夜無愆視諸衿鞶據此則時文家
[001-60a]
 妄云女子嫁父不命而母命之者瞽説也
陳仲子 於陵屬濟南郡見國䇿鮑注國䇿趙威后問
 齊使於陵子仲尚存乎鮑注謂此自一人若孟子所
 稱已是七八十年矣陳仲子宣王時趙威后在王建時但云其為人
 率其民而出於無用者又絶似孟子所稱恐不應更
 有一仲子如是者也
曹交 曹亡於魯哀公八年孟子時久已無曹矣注曹
 交為曹君之弟非也蓋以國為氏者
王子有其母死者 儀禮喪服公子為其母練冠麻衣
[001-60b]
 縓縁既葬除之鄭氏注云諸侯之妾子厭於父為母
 不得伸權為制此服不奪其恩也父卒始得服大功
 蓋諸侯尊絶旁期之服不服妾公子為所厭降亦不
 敢服其母也又庶子為父後者為其母緦盖與尊者
 為一體不敢服其私親雖父已歿亦不得服其母大
 功而惟服緦也此諸侯庶子之禮若大夫之庶子父
 在為其母大功父卒得伸至三年士之庶子雖父在
[001-61a]
 為母皆如衆人士卑無厭也厭之義屬於父不屬於
 適母若厭於適母則以上差等之制俱無所施矣朱
 子從趙岐註為厭於適母殆不然也
是為馮婦節 則之野則字接上欠妥不如士則之為
 句野有衆逐虎為句先則之後笑之正相照應
 經咫
[001-61b]
[001-62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