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1g0027 朱子五經語類-清-程川 (master)


[032-1a]
欽定四庫全書
 朱子五經語類卷三十二
              錢塘程川撰
 易三十二
繫辭上傳五


問理與數曰有是理便有是氣有是氣便有是數蓋數
 乃是分界限處又曰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
 天七地八天九地十是自然如此走不得如水數六
 雪花便六出不是安排做底又曰古者用龜為卜龜
[032-1b]
 背上紋中間有五箇兩邊有八箇後有二十四箇亦
 是自然如此
 林夔孫錄第九章
問理與數其本也只是一曰氣便是數有是理便有是
 氣有是氣便有是數物物皆然如水數六雪片也六
 出這又不是去做将出來他是自恁地如那龜聖人
 所以獨取他來用時也是這箇物事分外靈嘗有朋
[032-2a]
 友将龜殻来看背上中心有五條紋出去成八外面
 又成二十四皆是自然恁地這又未為巧最是七八
 九六與一二三四極巧一是太陽餘得箇九在後面
 二是少隂後面便是八三是少陽後面便是七四是
 太隂後面便是六無如此恰好這皆是造化自然如
 此都遏他不住
 黄義剛録第九章
 録中最是七八九六與一二三四極巧云云楊至錄云因一二三四便見六七八九在裏面老陽占了第
 一位便含箇九少隂占第二位便含箇八少陽占第三位便含箇七老隂占第四位便含箇六數不過十
[032-2b]
 惟此一義先儒未嘗發先儒但只説得他中間進退而已㬊淵録同
問前日承教云老陽少隂少陽老隂即除了本身一二
 三四便是九八七六之數今觀啟䝉陽退隂進之説
 似亦如此曰他進退亦是自然如此不是人去攢教
 他進退以十言之即如前説大故分曉若以十五言
 之九便對六七便對八曉得時也好則劇又問河圖
 此數控定了先生曰天地只是不㑹説倩他聖人出
[032-3a]
 来説若天地自㑹説話想更説得好在如河圖洛書
 便是天地畫出底
 林夔孫錄第九章
一二三四九八七六最妙一藏九二藏八三藏七四藏
 六徳明云一得九二得八三得七四得六皆為十也
 觀河圖可見丙丁合辛壬合之類皆自此推
 廖徳明錄第九章
或問河圖自五之外如何一便成六七八九十曰皆從
 五過則一對五而成六二對五而成七三對五而成
[032-3b]
 八四對五而成九到末稍五又撞着箇五便成十
 舒髙錄第九章
天地生數到五便住那一二三四遇着五便成六七八
 九五却只自對五成十
 㬊淵錄第九章
所謂得五成六者一纔勾牽着五便是箇六下面都恁
 地
[032-4a]
 㬊淵錄第九章
一與六共宗蓋是那一在五下便有那六底數二與七
 同位是那二在五邊便有七底數
 㬊淵錄第九章
二始者一為陽始二為隂始二中者五六二終者九十
 五便是十干所始六便是十二律所生圓者星也圓
 者河圖之數言無那四角底其形便圓
 㬊淵錄第九章
繫辭言蓍法大抵只是解其大畧想别有文字今不可
[032-4b]
 見但如天數五地數五此是舊文五位相得而各有
 合是孔子解文天數二十有五地數三十凡天地之
 數五十有五此是舊文此所以成變化而行鬼神此
 是孔子解文分而為二是本文以象兩是解掛一揲
 之以四歸奇於扐皆是本文以象三以象四時以象
 閏之類皆解文也乾之䇿二百一十有六坤之策百
 四十有四孔子則斷之以當期之日二篇之策萬有
[032-5a]
 一千五百二十孔子則斷之以當萬物之數於此可
 見
 周謨錄第九章
五位相得而各有合是兩箇意一與二三與四五與六
 七與八九與十是奇耦以類相得一與六合二與七
 合三與八合四與九合五與十合是各有合在十干
 甲乙木丙丁火戊己土庚辛金壬癸水便是相得甲
 與已合乙與庚合丙與辛合丁與壬合戊與癸合是
 各有合
[032-5b]
 林學履錄第九章
天下道理只是一箇包兩箇易便只説到八箇處住洪
 範説到十數住五行五箇便有十箇甲乙便是兩箇
 木丙丁便是兩箇火戊己便是兩箇土金水亦然所
 謂兼三才而兩之便都是如此大學中明徳便包得
 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五箇新民便包得齊家治
 國平天下三箇自暗室屋漏處做得去到得無所不
[032-6a]
 周無所不徧都是這道理自一心之微以至於四方
 之逺天下之大也都只是這箇
 黄義剛錄第九章
所以成變化而行鬼神也先生舉程子云變化言功鬼
 神言用張子曰成行鬼神之氣而已數只是氣變化
 鬼神亦只是氣天地之數五十有五變化鬼神皆不
 越於其間
 黄㽦錄第九章
成數雖陽固亦本之隂也如子者父之隂臣者君之隂
[032-6b]
 㬊淵錄第九章本義
 錄中本字一錄作生字
石子餘問易數曰都不要説聖人之畫數何以如此譬
 之草木皆是自然恁地生不待安排數亦是天地間
 自然底物事才説道聖人要如何便不是了
 潘植錄第九章
蓍卦當初聖人用之亦須有箇現成圖算後失其傳所
[032-7a]
 僅存者只有這㡬句大衍之數五十其用四十有九
 分而為二掛一揲之以四歸奇於扐只有這㡬句如
 以象兩以象三以象四時以象閏已是添入許多字
 説他了又曰元亨利貞仁義禮智金木水火春夏秋
 冬将這四箇只管涵泳玩味儘好
 葉賀孫錄第九章
大衍之數五十以天地之數五十有五除出金木水火
 土五數并天一便用四十九此一説也數家之説雖
 多不同某自謂此説却分曉三天兩地則是已虛了
[032-7b]
 天一之數便只用天三對地二又五是生數之極十
 是成數之極以五乘十亦是五十以十乘五亦是五
 十此一説也又數始於一成於五小衍之而成十大
 衍之而成五十此又是一説
 黄㽦錄第九章
大衍之數五十蓍之數五十蓍之籌乃其策也策中乘
 除之數則直謂之數耳
[032-8a]
 㬊淵錄第九章
河圖五十五是天地自然之數大衍五十是聖人去這
 河圖裏面取那天五地十衍出這箇數不知他是如
 何大㮣河圖是自然底大衍是用以揲蓍求卦者
 㬊淵錄第九章
中數五衍之而各極其數以至於十者一箇衍成十箇
 五箇便是五十聖人説這數不是只説得一路他説
 出這箇物事自然有許多様通透去如五奇五耦成
 五十五又一説六七八九十因五得數是也
[032-8b]
 㬊淵錄第九章
河圖中宫天五乘地十而得七八九六因五得數積五
 奇五耦而為五十有五
 㬊淵錄第九章
揲蓍法不得見古人全文如今底一半是解一半是説
 如分而為二是説以象兩便是解想得古人無這許
 多解須别有箇全文説
[032-9a]
 㬊淵錄第九章
掛一嵗右揲二嵗扐三嵗一閏也左揲四嵗扐五嵗再
 閏也
 萬人傑錄第九章
以四約之者揲之以四之義也
 㬊淵錄第九章
揲蓍雖是一小事自孔子来千五百年人都理㑹不得
 唐時人説得雖有病痛大體理㑹得是近来説得太
 乖自郭子和始奇者揲之餘為奇扐者歸其餘扐於
[032-9b]
 二指之中今子和反以掛一為奇而以揲之餘為扐
 又不用老少只用三十六三十二二十八二十四為
 策數以為聖人從来只説隂陽不曾説老少不知他
 既無老少則七八九六皆無用又何以為卦又曰龜
 為卜策為筮策是餘數謂之策他只胡亂説策字或
 問他既如此説則再扐而後掛之説何如曰他以第
 一揲扐為扐第二第三揲不掛為扐第四揲又掛然
[032-10a]
 如此則無五年再閏如某已前排真箇是五年再閏
 聖人下字皆有義掛者挂也扐者勒於二指之中也
 葉賀孫錄第九章
 錄中策是餘數劉礪錄云筴是條數錄中他只胡亂説策字礪錄云只鶻突説了錄中則無五年再閏礪
 錄云則是六年再閏也
大凢人不曾着實理㑹則説道理皆是懸空如讀易不
 曾理㑹揲法則説易亦是懸空如周禮所載蒐田事
 云如其陣之法便是古人自識了陣法所以更不載
 今人不曾理㑹陣法則談兵亦皆是脱空
[032-10b]
 楊道夫錄第九章
問今之揲蓍但見周公作爻辭以後之揲法不知當初
 只有文王彖辭又如何揲曰他又須别有法只是今
 不可攷耳且如周禮所載則當時煞有文字如今所
 見占法亦只是大㮣如此其間亦自有無所據底只
 是約度如此大抵古人法度今皆無復存者只是這
 些道理人尚胡亂説得去嘗愛陸機文賦有曰意翻
[032-11a]
 空而易奇文質實而難工道理人却説得去法度却
 杜撰不得且如樂今皆不可復考今人只㑹説得凢
 音之生由人心也人心之不動物使之然也到得制
 度便都説不去問通書注云而其制作之妙真有以
 得乎聲氣之元不知而今尚可尋究否曰今所爭祗
 是黄鍾一宫耳這裏髙則都髙這裏低則都低蓋難
 得其中耳問胡安定樂如何曰他亦是一家
 黄榦錄第九章
數三百六十六三百六十天地之正數也此更不可易
[032-11b]
 自餘進退不過六故陽進不過六分人之善亦只進
 得許多惡亦只退得許多大體畢竟不可易
 程端蒙錄第九章
五四為奇各是一箇四也九八為耦各是両箇四也
 㬊淵錄第九章
隂少於陽氣理數皆如此用全用半所以不同
 㬊淵錄第九章
[032-12a]
大凢易數皆六十三十六對二十四三十二對二十八
 皆六十也以十甲十二辰亦凑到六十也鍾律以五
 聲十二律亦積為六十也以此知天地之數皆至六
 十為節
 余大雅錄第九章
老隂老陽所以變者無他到極處了無去處便只得變
 九上更去不得了只得變囘来做八六下来便是五
 生數了也去不得所以却去做七
 㬊淵錄第九章
[032-12b]
二篇之策當萬物之數不是萬物盡於此數只是取象
 自一而萬以萬數来當萬物之數耳
 黄㽦錄第九章
策數云者凢手中之數皆是如散策於君前有誅龜策
 弊則理之不可以既揲餘數不為策數也
 黄㽦錄第九章
四營而成易易字只是箇變字四度經營方成一變若
[032-13a]
 説易之一變却不可這處未下得卦字亦未下得爻
 字只下得易字
 㬊淵錄第九章
顯道神徳行是故可與酬酢可與佑神矣此是説蓍卦
 之用道理因此顯著徳行是人事却由取决於蓍既
 知吉㓙便可以酬酢事變神又豈能自説吉㓙與人
 因有易後方著見便是易来佑助神也
 黄㽦錄第九章
引而伸之觸類而長之是占得一卦則就上面推看如
[032-13b]
 乾則推其為圜為君為父之類是也
 林學履錄第九章
易惟其顯道神徳行故能與人酬酢而佑助夫神化之
 功也
 林學履錄第九章
問顯道神徳行曰道較微妙無形影因卦詞説出来道
 這是吉這是㓙這可為這不可為徳行是人做底事
[032-14a]
 因數推出来方知得這不是人硬恁地做都是神之
 所為也又曰須知得是天理合如此
 林學䝉錄第九章
神徳行是説人事那粗做底只是人爲若决之於鬼神
 徳行便神
 㬊淵錄第九章
 朱子五經語類卷三十二
[032-14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