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1g0022 經問-清-毛奇齡 (master)


[014-1a]
欽定四庫全書
 經問卷十四
          翰林院檢討毛奇齡撰
 文輝先生仲兄與三先生之子康熙癸酉舉人京師寓書問
 德清胡渭生字胐明著易圖明辨一書中有引及我家
 之書以置辨者
 原舛編云數不得為圖衍不得為畫二句真千古格
 言顧其説有不盡然者余不可以無辨謹按大衍者
 揲蓍求卦之法也大衍之數出于天地之數而非即
[014-1b]
 天地之數蓋天地之數易與範共之凡天下之言數
 者未有外於此者也大衍之數則惟易有之範不得
 而有之也康成註大衍與四象皆本漢書五行志志
 據劉向父子洪範五行傳以推災異其所引左氏陳
 災傳説蓋劉歆取大傳之六七八九十以續洪範之
 一二三四五而為生成妃牡之數意主洪範初不為
 易而設即其末舉坎離二卦亦以證水為火牡火為
[014-2a]
 水妃云爾終于大衍無涉也惟律歴志言備數則引
 易大衍之數五十言鍾律則引參天兩地而倚數言
 歴法則引大衍之數四營之象而以天地之數終焉
 大抵五行主洪範則附以春秋而不及大衍歴律主
 大衍則附以春秋而不及洪範攷厥源流區以别矣
 故劉説雖未嘗有圖而圖實在其中藉令繪以為圖
 亦但可名天地生成圖或五行生成圖而斷斷不得
 名之曰大衍圖何也蓍無五行無方位無生成無配
 耦也今試就筮法而按之自四營成易以至十八變
[014-2b]
 而成卦格中之所陳版上之所畫孰為天生而地成
 地生而天成耶孰居北而為水居南而為火耶方者
 圓者單者複者皆安在耶而原舛云其形其象原自
 如此吾所不解若乃竊之為河圖則固有其形其象
 矣生成南北方圓單複一一不爽如宋人之所説矣
 幸彼不見鄭註茍見之則援以相證更増一重金湯
 之固矣然而天地之數終不得為河圖者則以大傳
[014-3a]
 無明文而五十有五但可以生蓍而不可以畫卦也
 毛公惟知數不得為圖而不知大衍之數與天地之
 數不可混而為一惟知衍不可為畫而不知鄭註乃
 劉氏洪範五行之數非伏羲大衍四營之數也長夜
 始旦明尚未融此予之所不能無辨也總之康成以
 九篇為河圖久已認賊作子而復據生成配偶之數
 以註易遂為偽龍圖之嚆矢此所謂藉冦兵而齎盜
 糧者也於摶乎何尤毛公惡宋太過故其立言往往
 刻於宋而寛于漢夫豈平心之論與
[014-3b]
予説經之書行世頗久從無有起而相駮難者初以為
幸繼而疑之又既而惴惴不能已天下無日説諸經日
進退儒説而其中無一非者此可疑也特予痛六藝晦
蝕不憚取儒説之禍經者力為考辨其間開罪諸儒不
知何等雖此時是非未定萬一予死之後同異頓起異
者執無何之説乘間以入而同者急不能决則經禍烈
矣此可懼也所望世之有學者責我未備一趂予尚在
[014-4a]
可以改過一則徐理其説令彼我各鬯或不致寃誣出
入庶得冺他日同異之見而引領無有今朏明吾故交
當日在益都師相宅曽為主客乃以辨易圖是非謬及
予著予忻慰實甚謂從此可以覘吾所學庶幾改悔而
披讀再三似乎不能無誤者謹就其所辨而條答如左
原舛編者予所著河圖洛書原舛編也數不得為圖二
句予原舛編文也予以為河圖不傳今所傳圖實鄭康
成所註大衍之數而陳摶竊其説而為之圖者
                     
[014-4b]
鄭康成天一生水于北地二生火于南天三生木于東大衍註地四生金于西天五生土于中陽無耦隂無配
未相成也地六成水于北與天一并天七成火于南與地二并地八成木于東與天三并天九成金于西與地
四并地十成土于中與天五并故曰大衍之數不可為圖即欲為圖亦
當名大衍之圖而不名河圖此其説未有害也向使朏
明非吾言明指其果為河圖有證有辨亦何不可乃枉
蒙見許稱為格言而又云説不盡然則入室而操其刃
[014-5a]

乃其開首云大衍之數出于天地之數而非即天地之
數似乎有誤夫天地之數五十有五以天數之一三五
七九與地數之二四六八十合計之為五十五也大衍
以五行氣并氣并見後減去其五且又以天地生成之數生
止于五成止于十故曰大衍之數五十是五十有五固
天地之數即五十亦天地之數未可分也此言似無誤
而實有誤也至云天地之數易與範共之則誤之甚夫
所謂五十有五者謂以一二三四五合之六七八九十
[014-5b]
而有此數也洪範五行止有一二三四五而無六七八
九十則止有十五數而並無五十五數此惟易闡大衍
取五行生數加之五行之成數而然後有此今試以相
詢洪範有成數乎洪範五行有六七八九十乎然則天
地之數大衍有之洪範不得共之也若云大衍之數洪
範無有則第知洪範無五十而不知洪範無五十五猶
見晚矣
[014-6a]
乃又云康成註大衍與四象皆本漢書五行志則誤不
可言據漢書五行志惟有志天以一生水地以二生火文天以三生木地以四生金
天以五生土五句此即洪範本文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
曰金五曰土五句而合以孔傳皆其生數一句與康成大衍
見前有于北于南于東于西于中及成水成火成木成
金成土及一并二并三并四并五并者截然不同志文
與註文見在也乃以兩書見在可以明証者而開口數
語便寃誣至此則凡註經者人人自危矣經學從此不
可問矣然且曰康成註大衍與四象皆本漢書五行志
[014-6b]
夫康成註四象未嘗與大衍同註此可不必辨然其文
則猶在也鄭康成布六于北方以象水布八于東方以四象註象木布九于西方以象金布七于南
方以象火請諦觀之此四句可是本五行志五句而為之者
乎漢志無方位鄭註有方位漢志以殺為成鄭註以生
為成一枘一鑿見後且鄭説皆本夫子本文而敷演之見後
康成雖後于班固劉歆而夫子實先于漢若以一水二
火數目相同謂註襲志則洪範本文早有數目何志之
[014-7a]

乃又云志據劉向父子洪範五行傳以推災異其所引
諸説蓋劉歆取大傳之六七八九十以續洪範之一二
三四五而為生成妃牡之數則是辨者亦知劉氏父子
取易傳以續洪範一如予前所辨者則予説可信明矣
且亦明知洪範之説原本易傳是五行志本大衍註非
大衍註本五行志又明矣辨者之説于是乎稍不伸矣
乃又云生成妃牡意主洪範初不為易而設夫大學引
康誥自意主大學必不為康誥而設此何待言然而猶
[014-7b]
言之者吾揣其意謂班氏漢志本之劉氏五行傳劉氏
五行傳本之易傳而康成大衍註則又本之班氏五行
志志以生成妃牡闡發洪範非闡發大衍康成不得竊
作大衍之註故反復言之而不知此又誤者劉説本易
傳班志襲劉説而康成大衍則與劉傳班志了不相涉
前亦既言之矣彼徒知易與範二而不知易與大衍不
可二徒知五行志取易傳而不知大衍之註正本易傳
[014-8a]
易傳曰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
地十即大衍數也天地以五生五成合為此數而大衍
取之是天地以生成之數為大衍數也夫子之言大衍
者本如是也非康成註也又曰天數五地數五五位相
得而各有合亦大衍數也天地以五數之位各令相得
使一六二七三八四九五十兩兩并合而大衍取之是
天地以并合為大衍數也夫子之言大衍者本如是也
非康成註也然則康成是註實本夫子而誣之曰本五
行志不惟誣康成并誣夫子矣
[014-8b]
且其所云生成妃牡意主洪範其言似無誤而仍有誤
者蓋此註春秋非註洪範也漢志引春秋陳災而及裨
竈之言曰陳水屬也火水妃也妃以五成必至五十年
而陳始亡于是引大衍之文以解春秋妃五之數一襲
夫子五位相得語志五位皆以五而合而陰陽易文位故曰妃以五成妃配也 一襲
夫子天一地二語志然則水之大數六火文七木八金九土十謂夫一配五
而成六二配五而成七三配五而成八四配五而成九
[014-9a]
易傳曰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
地十即大衍數也天地以五生五成合為此數而大衍
取之是天地以生成之數為大衍數也夫子之言大衍
者本如是也非康成註也又曰天數五地數五五位相
得而各有合亦大衍數也天地以五數之位各令相得
使一六二七三八四九五十兩兩并合而大衍取之是
天地以并合為大衍數也夫子之言大衍者本如是也
非康成註也然則康成是註實本夫子而誣之曰本五
行志不惟誣康成并誣夫子矣
[014-9b]
且其所云生成妃牡意主洪範其言似無誤而仍有誤
者蓋此註春秋非註洪範也漢志引春秋陳災而及裨
竈之言曰陳水屬也火水妃也妃以五成必至五十年
而陳始亡于是引大衍之文以解春秋妃五之數一襲
夫子五位相得語志五位皆以五而合而陰陽易文位故曰妃以五成妃配也 一襲
夫子天一地二語志然則水之大數六火文七木八金九土十謂夫一配五
而成六二配五而成七三配五而成八四配五而成九
[014-10a]
而志則震與土合土與乾合㢲與金合是志之與註實
悖且反而以為註本于志是猶逐飛者而責之走誤之
誤矣然且曰坎離二卦妃牡之証夫八卦正維固屬怨
偶然而大衍豈如是乎
乃又云惟律歴志引大衍之數則律歴志之引大衍一
以蓍數驗黄鍾之實一以天地之數起置閏之法不惟
非洪範并非大衍此固不必援舉以相較者乃又云五
行主洪範則附以春秋而不及大衍律歴主大衍則附
以春秋而不及洪範則五行志不及大衍亦何待言若
[014-10b]
云律歴主大衍則又誤矣夫歴法自有機軸何曽以大
衍為運轂之宰大學引康誥非以康誥為大學主也且
律歴所引羣經雜出亦未嘗専附春秋與五行等也况
源流二字所繫極重康成註不本漢志不得謂漢志是
源劉氏五行傳無大衍註不得謂大衍註是流若謂五
行志是洪範源流律歴志是大衍源流則未免又誤夫
洪範五行自為本末理固有之苟曰大衍宗律歴大衍
[014-11a]
不受律歴宗大衍則雖伶倫大撓其能向文王孔子而
受此數乎
乃又云劉説雖未嘗有圖而圖實在其中藉令為圖亦
當名天地生成圖或五行生成圖而斷不得名之為大
衍圖則誤極矣夫大衍之註之可為圖者以為天一在
北可繪一于北地二在南可繪二于南也今劉氏但云
一生水二生火則不知其一其二其水其火繪何處也
以為六與一并則可繪地六于北一之傍七與二并則
可繪天七于南二之際劉氏取大衍之數以續洪範而
[014-11b]
曰以天一為火二牡則水火並峙繪何後先以天三為
土十牡則土木雜出繪何分合夫善讀書者必使聖人
之言耳可得聞目可得睹而後口可得而言况明明為
圖不惟目睹必將指畫而乃目不經睹指不經畫徒口
言之曰圖在其中且又曰當為某圖不當為某圖則以
大衍註為大衍圖而有形有像尚為可解何則圖即其
形像也以劉氏説為生成圖而欲以形之欲以像之則
[014-12a]
吾所不解何則圖不得也故摶所為圖吾初曰大衍不
當為圖縱欲為圖亦當名大衍圖或天地生成五行生
成圖而不當名為河圖今吾反其言曰縱欲為圖必當
名大衍圖而不得名河圖與天地生成五行生成圖蓋
生成并合已在大衍之數中而不得専以名也是以大
衍之數定則大衍之名亦定數定于五十多亦此數少
亦此數夫減五十之數為四十有九而仍名大衍則多
此可知也大衍之數定則大衍之圖亦定數定于五十
多亦大衍圖少亦大衍圖夫八卦環列直去十五數于
[014-12b]
中央而畫八卦者不以為闕則多亦可畫少亦可畫也
若云蓍無五行無方位無生成配耦則蓍無五行而蓍
之數有五行一為水二為火也蓍無方位而蓍之數有
方位天一在北地二在南也蓍無配耦而蓍之數有配
耦天配耦而為二十地配耦而為三十也則是水火五
行北南方位生成配耦無一不備其為形為像彰彰如
是而尚云格中之所陳版中之所畫孰生孰成孰南孰
[014-13a]
北孰方孰圓並無形像則不知衍蓍之式其所為格與
版者出自何經揣其意不過謂此蓍草中必無是形像
耳夫大衍二字雖解揲蓍然而有揲之者則不必泥定
此數莖之草况曰大衍之數則即此草中有數存焉蓍
是草五十蓍即是數今乃認揲為草正猶認刺人而殺
之者而指之為兵此孟子所不許也乃又曰竊為河圖
則有形有像南北方圓一一不爽則何暗于見大衍而
明于見摶圖有如是也又曰幸不見鄭註苟見之則援
以相証更増一重金湯之固則謂摶不見鄭註而為此
[014-13b]
圖吾何能爭謂見之而援以相証則竊人之物而能首
贓乎未必然也
乃又云大衍之數不得混天地之數則大衍自大衍天
地自天地五十之數並不曽混之為五十有五康成無
此註予無此言也又云洪範五行之數不得雜伏羲大
衍四營之數則洪範自洪範大衍自大衍大衍五行並
未雜之為洪範五行康成無此註予無此言也但予就
[014-14a]
其説而徐理之則又似有不盡然者夫所謂大衍非天
地者必謂天地多五數大衍少五數也夫以大衍少五
數而即不得為天地則大衍之用又少一數將大衍亦
不得為大衍矣所謂洪範五行非大衍四營者必謂易
卦無五行易位無生成也夫以夫子自言乾為金㢲為
木坎為水離為火則卦有五行以夫子自言五位相得
而各有合則并有生成矣然且以夫子所言大衍之數
所言四營成易而忽題之為伏羲誠不知出自何經傳
自何師吾恐軒黄至今依然長夜漫漫矣何明融之有
[014-14b]
至結末云總之康成以九篇為河圖久己認賊作子而
復據生成配耦之數以註易此所謂藉冦兵而齎盜糧
者于摶乎何尤則河圖九篇即康成河出圖之註也雖
其説不可考然張衡傳云其河洛六藝篇數已定則在
當時原有知其篇數者且衡他日上封事亦有河洛五
九六藝四九合之為九九之文而揚雄前此擬易則直
以一三九為太玄標凖則九雖非子或亦不必是賊也
[014-15a]
其説而徐理之則又似有不盡然者夫所謂大衍非天
地者必謂天地多五數大衍少五數也夫以大衍少五
數而即不得為天地則大衍之用又少一數將大衍亦
不得為大衍矣所謂洪範五行非大衍四營者必謂易
卦無五行易位無生成也夫以夫子自言乾為金㢲為
木坎為水離為火則卦有五行以夫子自言五位相得
而各有合則并有生成矣然且以夫子所言大衍之數
所言四營成易而忽題之為伏羲誠不知出自何經傳
自何師吾恐軒黄至今依然長夜漫漫矣何明融之有
[014-15b]
至結末云總之康成以九篇為河圖久己認賊作子而
復據生成配耦之數以註易此所謂藉冦兵而齎盜糧
者于摶乎何尤則河圖九篇即康成河出圖之註也雖
其説不可考然張衡傳云其河洛六藝篇數已定則在
當時原有知其篇數者且衡他日上封事亦有河洛五
九六藝四九合之為九九之文而揚雄前此擬易則直
以一三九為太玄標凖則九雖非子或亦不必是賊也
[014-16a]
 又辨云易有太極一章仲氏易謂申言揲筮之意良
 是但以分而為二為兩儀揲之以四為四象則其義
 猶未愜當蓋分而為二不過分四十九䇿為左右即
 不舎一為太極其將不可分乎安見此兩為一之所
 生乎揲之以四不過以左右手四四而數其䇿即不
 分為二其將不可數乎安見此四為兩之所生乎且
 太極形而上者也兩儀四象八卦皆形而下者也八
 卦燦然成列則兩儀四象亦必燦然成列當分二揲
 四時正在手中搬運其所謂天地三才四時再閏者
[014-16b]
 特取譬之假象耳若夫兩儀四象則參伍錯綜之餘
 通變而成文者也四營未畢格中無奇偶之數三變
 未終版上無老少之文又安見為兩儀四象哉輾轉
 尋繹終未豁然竊意所謂太極者一而已矣命筮之
 初奇偶未形即是太極迨夫四營而成易合掛扐之
 䇿置之於格或五或四則為奇或九或八則為偶是
 謂太極生兩儀至於三變而成爻畫之于版三奇為
[014-17a]
 為老陽三偶為乂為老陰一奇二偶為一為少陽
 一偶二奇為&KR0306為少陰是謂兩儀生四象至於九變
 而為三畫之小成十八變而得二體之貞悔是謂四
 象生八卦由是各占其所值之卦爻是謂八卦定吉
 凶由是吉者趨而凶者避是謂吉凶生大業故下文
 結言之曰定天下之吉凶成天下之亹亹者莫大乎
 蓍龜脈絡分明辭旨融徹其為揲蓍之序也何疑總
 之四象二字苦無定説今既主一行之剛柔太少而
 更推得其所以然始知四象與單稱象者不同單稱
[014-17b]
 象者即易書已然之畫八卦成列象在其中是也四
 象則蓍䇿過揲之數爻所用之九六及不用之七八
 是也故下文又曰易有四象所以示謂示人以所值
 之卦爻也章中兩言四象朱子以前四象為聖人畫
 卦自然之次第以後四象為揲蓍陰陽老少之爻夫
 均此四象且同在一章之中豈容有二解哉太極兩
 儀四象之遞生其為揲蓍之序益洞然矣
[014-18a]
予向作仲氏易時于易有太極章己為之説曰是故有
至理焉極者至也所謂易其至矣者也天地以不二之
物而生陰生陽生四時以生萬物此天地之至理也乃
易亦有之以羲卦言太極一畫也一畫者理之至也即
陽也乾也乃以一生兩則生坤也坤象乾故曰儀儀者
則也生坤而陰陽具矣乃取乾坤各二之以成四象如
二乾為㢲離兌二坤為震坎艮則兩陽兩陰合之為四
而于是八卦成焉乃以之推易則乾坤成列為太極陰
陽對聚為兩儀易止于四為四象移易以一卦始以四卦止而以之
[014-18b]
揲蓍則象兩象四前文可驗也故自八卦成而剛柔相
推以之屬辭即以之揲筮通民志而定大業皆在于此
此予初解也其後書成兒子從南昌舟中寓書謂是解
恐終狃習見通讀前後傳似申明揲蓍之意即象兩象
四諸語而重提之以起吉凶大業之能事反覆論辨其
言似可聽因改換前説而易所鋟版已有年矣其後蠡
吾李生越三千里問樂于予并受諸經去而易係舊本
[014-19a]
此一版尚未換也李生亦寓書謂此章似申言大衍専
指揲蓍不汎指畫卦全易惟此章稍具異義予見而驚
曰天下有神明相通如此書者乎先聖之精意散在人
心丹輪將顯而有目燦然無不共睹易義于此為不昧
矣今仲氏易中所載換義雖不能盡舉前人所陳合為
較辨而其剖習説之惑約有六條假使觀予書者謂其
説未是此概舉易理不必作揲筮解則真是真非此時
未定吾安能强他人之見必令從已而乃是予説而復
為變之則似乎刻求矣予仍就其説而答之如左
[014-19b]
據云分而為二為兩儀揲之以四為四象義不愜當夫
分而為二為兩儀即分而為二以象兩也揲之以四為
四象即揲之以四以象四時也蓋猶是揲筮而前言之
今又言之故曰申言使此而非申言則已此而申言則
此言即前言前言有當此言獨無當不可解也
乃據其所辨則云分而為二不過分四十九䇿為左右
即不捨一亦可分二不必兩為一所生揲之以四不過
[014-20a]
以左右手四四而數其䇿即不分兩亦可數四安見四
為兩所生則其認生字恐太鑿矣夫生不必如婦之生
子剖其腹而出之也又不必如土之生草木埋根于其
下而見苗于其上也蓋借詞如是矣故易之一生兩兩
生四與老子所言一生三三生九其説正同一不能分
三安見三為一所生三不能分九安見九為三所生然
而古之言樂律者與漢初之言歴法者其為數皆本諸
此而揚雄擬易且復用其數以作太圜以為生數實然
是以宮生徵徵生商聲安能生聲而五數所及則生之
[014-20b]
黄鍾生林鐘林鐘生太蔟律安能生律而八數所及則
生之如必求其如何生則昔有聞律娶妻而責其逆婦
聞呂生子而欲驗其産兒者此千古笑話而今復蹈之
恐不便矣
乃又云太極形上者也兩儀四象八卦皆形下者也八
卦成列則兩儀四象亦必成列當分二揲四時正在手
中搬運其所謂天地三才四時再閏者特取譬之假象
[014-21a]
耳若夫兩儀四象則參伍錯綜之餘通變而成者也四
營未畢格中無奇偶之數三變未終版上無老少之文
又安見為兩儀四象哉則全不明乎主客之説而自為
言者夫太極形上兩儀形下則仍是概闡易理之言非
申言也八卦成列四象亦成列則仍是習俗説易之言
非予所改為申言之言也非客説也夫主客相難則必
先明客説而後以主説應之今客説未明矣且辨者亦
知分二揲四之時有何天地有何三才有何四時再閏
而歴歴言之此取譬之假詞矣乃申言假詞申言取譬
[014-21b]
而前譬天地今譬兩儀前譬四時今譬四象有何不可
既知前譬為假詞而今譬則必求其真是申言二字亦
且未明何况主客且夫申言者予實倡之門生兒子實
啟之然非無據者也律歴志云元始者易太極之首也
春秋者易兩儀之中也四時者易四象之節也是志先
以兩儀申陰陽四象申四時矣故予解易有太極則曰
未揲之先合五十之數聚而不分有大中之道焉極者
[014-22a]
中也未嘗以一為太極也以一為太極者崔憬之言也
若夫分之為二以象兩則是太極生兩儀也儀者象也
兩儀即象兩也夫子自述其言也于是揲之以四以象
四時則是兩儀生四象也四象者即象四時也夫子自
述其言也此客説也若如主之所説則必四營成易之
後蓍分陰陽而後謂之太極生兩儀則四營不得為太
極且分而為二夫子之言也夫子言四十九䇿分而為
二而此乃以四營之後分陰分陽而然後謂之分二則
其所云四十九䇿分一象兩者其説安在且四營不可
[014-22b]
為一也揲四不可為兩也四營而成易不可謂太極生
兩儀十有八變而成卦不可謂兩儀生四象也何則數
固不相當也且其以老少陰陽解四象者此非夫子之
言并非予言也老少陰陽之説起于崔憬不始于一行
其説固未嘗不善然而斷不可以為四象蓋四象二字
起于象兩象三象閏諸象字而以四時實之謂以歴法
譬衍法也故又云法象莫大乎天地變通莫大乎四時
[014-23a]
又云易有四象所以示也皆以四時四象為揲四之解
而陰陽老少諸説並無與焉故九家易云四時通變為
八卦之所由始不過以揲四之法比之四時之通變而
乾鑿度云天地有春秋冬夏之節故生四時四時各有
陰陽剛柔之分故生八卦則即其比類之言亦且有實
理存乎其間以極生儀以儀生象其相生之理未嘗虚
也是以虞翻説易即以乾坤為兩儀以乾二五之坤成
坎為冬時坤二五之乾成離為夏時坎之二四同功成
互震為春時離之二四同功成互兌為秋時此四象也
[014-23b]
而于是合坎之三五同功成互艮與離之三五同功成
互㢲而八卦備矣謂之生八卦則二儀實生四時四時
實生八卦此雖非夫子本意且亦非予所云申言之意
然其解四象為四時則自夫子至于今猶一轍矣辨者
知夫子四象不可有二故又云章中兩言四象朱子以
前四象為聖人畫卦次第以後四象為陰陽老少之爻
則均此四象且同在一章之中豈容異解其説甚善乃
[014-24a]
兩言四象同本于揲之以四以象四時一語而前後互
見反有異解恐未可否若其備舉揲蓍之法自捨一分
二以至一十八變其為格為版為為乂吾不知其與
聖經有合與否顧此第自為其説而予何答焉予與朏
明未嘗以經論往復憶初主客時曽聞其有古文真偽
之辨故予向作古文寃詞成謹寄一本于胐明而未䝉
裁答或亦不然其説乎顧予則何敢不答坐隠忍以滋
諐悔祇恐譊譊無當徒費筆札為聖學羞則終望乎良
友之訓正也已
[014-24b]
 經問卷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