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1g0013 五經說-元-熊明來 (master)


[002-1a]
欽定四庫全書
 經說卷二      宋 熊朋來 撰
  易詩書
   易詩書古韻
古人用韻可以見當時字音之正書賡歌易爻辭彖象
傳及風雅頌之韻可參考而互証尚書有韻語處即與
詩易相同股肱喜哉以下喜起熙爲韻熙字用上聲颺
言無韻而賡歌有韻元首明哉以下明爲彌良切與良
[002-1b]
康爲韻又歌復有韻脞惰墮是也惰墮本皆上聲後儒
不察以惰爲隳如帝德廣運以下運字用平聲與神文
君爲韻汝惟不矜天下莫與汝爭能汝惟不伐天下莫
與汝爭功伐功與爲韻當以魯頌克成厥功爲例功字
四聲功古故刮魯頌協功之上聲爲古虞書協功之入
聲爲刮故功伐可爲韻也天之厯數在汝躬以下除危
微自爲韻君民與上文躬字爲韻而躬音肱中庸邦窮
終戎爲韻禹貢九州時出韻語五子之歌其一下婦子
[002-2a]
圖馬爲韻下音虎馬音姥予圖皆上聲其二荒音墻亡
爲韻而音協央其三唐方綱亡爲韻其四君孫有祀爲
韻而有音以其五歸悲依怩追爲韻仲虺言征葛以慶
商良亡昌爲韻伊尹告太甲以洋彰常祥殃慶宗爲韻
傅說復髙宗以正聖承命爲韻慶皆音羌宗莊而承盛
也洪範用韻處尤爲易見以易書證於詩古韻歴歴可
考下至楚辭參同太𤣥歴漢魏晉宋齊梁陳有韻之文
尚存古音韓杜之詩猶有存者自釋文行世韻略試士
[002-2b]
俗儒執唐韻爲證正音始盡廢古韻詩音舊有九家陸
徳明以已見定爲一家之學開元中修五經文字我心
慘慘書慘為懆音七到切伐鼓淵淵書淵爲鼓淵音於巾切
皆不從釋文徳明之學唐人亦未盡信也詩中慘皆作
懆乃協勞心懆兮協照紹燎爲韻我心懆懆協亦聿旣
耄爲韻歌以訊之當從歌以誶止是用不集當從是用
不就皆以韻爲證釋文猶或字具數音及孫氏直音出
而挾兔園冊者併釋文不復考矣吳棫材老作協韻補
[002-3a]
音鄭庠作古音辨鄭與項安世各立韻例吳鄭同時而
朱文公詩傳止采吳氏協音間亦改其繆誤補其遺闕
鄭韻出於詩傳旣成之後吳鄭自不相識故其說或未
歸一愚以易詩書折衷二家之說字音不勝枚舉姑記
其略
吳鄭二家不同莫如天人二字吳韻天字皆依丁度集
 韻作鐵因切鄭則謂天如字而人協然舉古詩山上
 復有山破鏡飛上天爲證協山爲羶以從天愚案天
[002-3b]
 字協音易詩可以互證爲鄭氏之學者專以貞諄臻
 文欣元魂痕寒歡刪山先僊十四韻皆協先僊之音
 則似拘矣天人二字在詩中如鄘栢舟黍離小宛巷
 伯何人斯十月之交棫樸旱麓等詩止有天人字則
 吳鄭說皆通然詩韻天字多協貞寒清蒸之韻至度
 人經尚然故丁韻天田年等字皆附入真諄之韻此
 古詩韻例也文王之卒章以天協躬鄭乃協躬爲羶
 不如姑宏鐵因爲易協證之於易尤不可限以十四
[002-4a]
 韻之例上不在天下不在田中不在人雖可以人協
 然乾之文言以御天也協精情平行成鐵因之音可
 爲鐵煙可爲鐵嬰皆丁顛反紐此程沙隨所謂反紐
 通用者也易中以真協川詩頌以躬協年項氏以青
 先貞三韻爲一例又以東蒸爲例比鄭稍通然聲音
 之道變動周流例有盡而音無窮也
鄭氏以東冬鍾江陽唐庚耕清青蒸登十二韻相通皆
 協陽唐之音東之協當同是舌音如大東小東則可
[002-4b]
 也降字音洪鄭恐破例乃云古音江不知江諧聲於
 工漢字如曲江書爲曲紅者有之矣況易之恒以深
 協中以禽協容艮以心協躬詩之蕩以諶協終雲漢
 以臨協宗閟宫以綅協躬小戎以音協弓緑衣晨風
 諸詩以心林協風東侵二韻相通者多矣鄭皆缺其
 音項氏以東蕭尤爲一例東灰烝爲一例東侵爲一
 例烝也無戎讀戎爲汝克咸厥功讀功爲古似此戎
 功二字豈必協陽唐之韻鄭庠乃盡欲協陽唐固哉
[002-5a]
 其言詩韻矣
鄭氏又以魚虞模歌戈麻六韻相通皆協魚模之音别
 以蕭宵爻豪尤侯幽七韻相通皆協尤侯之音愚案
 虞模之與尤侯自可相通非但古韻可證今人語音
 如謀之與模侯之與胡鄒之與朱往往相近皇華羔
 裘之韻鄭所知也況歌麻脂之韻相通如儀爲等字
 是已且騶虞首章上有葭豝則虞協牙東方朔稱建
 章宫後騶牙是其音也二章以虞協蓬豵又當通虞
[002-5b]
 音於東韻易之爻辭以即鹿無虞協林中是其音也
 如熊羆是裘以裘協試周爰咨謀以謀協騏詩中此
 類甚多尤侯亦可協脂韻矣泰否二卦之彖辭以消
 協襄而從陽韻豈必盡協尤侯之音項以虞尤豪爲
 一例虞麻爲一例亦未知虞可通於東韻也
鄭氏以侵覃談鹽添嚴咸銜凡九韻相通皆協侵音項
 氏以侵覃鹽爲一例又以侵東爲一例俱有未盡鹿
 鳴以湛琴卷阿燕燕泮水以南協音諸詩固有通例
[002-6a]
 易詩以侵覃之韻協風躬諸字語見東冬韻下項氏
 有東侵一例比鄭法差密風諧聲於凡波諧聲於皮
 英諧聲於央在古人但見其同韻爾觀制字者之諧
 聲亦可見當時字音也風字在東韻爲方馮切在侵
 韻缺非敷正字遂旁協孚惜切穆如清風淒其以風
 皆協心爲韻心亦可爲鬆鬱彼晨風協林爲韻林亦
 可爲隆其爲飄風協南爲韻南亦可爲儂風有凡之
 聲亦可爲馮不但爲風諧聲於凡芃汎亦諧凡爲聲
[002-6b]
 也易中禽協強深協觴則侵韻又通於陽唐矣
鄭氏辨今韻之訛其間亦有自破其韻例者又引沙門
 神珙反紐旁聲正聲之例正聲在一紐之中旁聲出
 四聲之外如七月生民以嵗爲雪杕杜東山以至爲
 窒來之利力又之異亦世之設逝之折皆旁聲之例
 此言字音者所同然鄭氏旣知旁聲之例則有客宿
 宿可以協瀡不必改宿爲俁矣雉鳴求其牡可以恊
 美不必改牡爲牝矣況犧之音娑華之音敷羹之音
[002-7a]
 郎皆不同一紐吳鄭於旁聲之協多所遺缺觀吳鄭
 有所不通殊敬服集傳之功也
吳氏協韻補音援證甚詳且先集傳而成有功於詩敎
 比鄭爲優愚嘗熟閱之稍窺其繆誤莫如常棣文王
 有聲二詩如外禦其務當以左傳侮字爲證烝也無
 戎即如常武以修我戎皆協戎之上聲音汝崧髙之
 七章戎有良翰即汝有良翰民勞之四章戎雖小子
 即汝雖小子可見古者戎汝同音劉氏七經小傳改
[002-7b]
 戎爲戍不思字有四聲未必二詩皆訛爲戎字吳氏
 改務音蒙而不顧左傳引詩之文尤爲理短最是文
 王有聲匪棘其欲自有禮記匪革其猶可爲顯證詩
 中猶字多讀爲去聲與欲字音相近故訛作欲乃不
 改欲字作猶而改孝字音畜所引孝者畜也此在祭
 統本文初非指其字音上文福者備也何不音福爲
 備致誤集傳有許六切孝字豈可音畜此一協韻必
 須改正非文公本意也又如母字例音美不當於葛
[002-8a]
 覃蝃蝀南山思齊别出莫後莫補二切致誤集傳用
 其協音葛覃否協鄙蝃蝀雨協唯南山畝協美思齊
 婦協菲屨之菲即扉之上聲左傳作屝曲禮鞮屨注
 作菲如此則母皆音美畝字在詩中亦無不音美者
 常欲改正集傳此數處協音而未能姑記於此以俟
 知音者
吳鄭之說學者各就其所長而就正於集傳可也大抵
 來之爲釐慶之爲羌儀之爲義華之爲敷馬之爲姥
[002-8b]
 下之爲虎有之爲以若此之類在古人以爲常特今
 儒以爲怪爾君子顧言而行書顧作寡古音相近也
 皇皇者華協征夫爲韻即易中枯楊生華協士夫令
 聞令望萬夫之望即易中月幾望易中多以上字音
 常應字協央疑字協牛協乂周頌多難協愚竊疑清
 廟與顯相爲韻故嘗定横渠西銘五換韻宗子之家
 相其相字協肖爲韻對越在天不顯不承無射於人
 斯天人承亦未必非韻也
[002-9a]
   古文今文尚書
書有今文古文晁錯所受伏生以漢𨽻寫之故曰今文
魯共王得孔壁所藏科斗文字故曰古文然孔壁真古
文之書不傳後有張霸之徒僞作二十四篇亦名古文
尚書漢儒所治不過伏生二十八篇及武帝時得僞泰
誓一篇故藝文志稱二十九篇伏生二十八篇者虞書
則舜典合於堯典益稷合於臯陶謨凡二篇夏書則禹
貢甘誓凡二篇商書則湯誓盤庚髙宗肜日西伯戡黎
[002-9b]
微子凡五篇周書則牧誓洪範康誥酒誥金縢大誥君
奭多方多士梓材召誥洛誥立政無逸康王之誥合於
顧命吕刑文侯之命費誓秦誓凡十九篇通爲二十八
篇晉豫章内史梅賾别得古文尚書二十五篇凡漢儒
注經指爲逸書者遂皆有其書又并有孔安國傳序世
傳以爲真然所謂古文者不如今文之古矣案梅賾西
晉時奏上古文尚書已亡失舜典至蕭齊建武四年姚
方興於大航頭得而獻之以爲即孔安國所注㑹方興
[002-10a]
縁事書寢不行至隋開皇二年購求古書乃得之又案
隋開皇求書時有劉光伯者僞作古書及連山易等悉
上送官後因有人告首其僞遂敗竊意劉光伯輩實繁
有徒不被告首者其書遂傳古文尚書至隋開皇始備
至唐天寳始變漢𨽻爲俗楷其間安能無僞今小序定
非孔安國所作大序亦不類西漢文字古書尚有僞況
孔序乎鄭康成本有尚書注以不合注僞泰誓故儒家
不傳康成不見武成則禮記注不知商容爲人名宜也
[002-10b]
若無逸則伏生口授己有其書乃不知言乃讙當爲言
乃雍嘗見漢𨽻石經無逸書文與今楷本略不同康成
所見無逸或無言乃雍之文且因髙宗二字遂妄疑言
乃讙爲說命逸書竟以讙恱爲注使康成尚書行世則
其謬必不止如詩箋禮注而已
   書百篇中有正攝
典謨訓誥誓命凡百篇注者有正與攝之分正者有其
義而正有其名攝者無其名而附其義此雖注家淺陋
[002-11a]
之説無關於大指姑記正攝之目典謨訓誥誓命之文
百篇正三十四見存三十/亡書四
攝六十六見存二十八/亡書三十八
典十五篇正者二堯典/舜典攝者十三禹貢洪範汨作/九共九篇槀飫
謨三篇正者二大禹謨/臯陶謨攝者一益/稷
訓十六篇正者二伊訓髙/宗之訓攝者十四五子之歌太甲三/篇咸有一德髙宗
肜日旅獒無逸周官呂/刑典寳明居徂后沃丁
誥三十八篇正者八仲虺之誥湯誥大誥康誥/酒誥召誥洛誥康王之誥攝者三
[002-11b]
盤庚三篇西伯戡黎微子武成金縢梓材多士多方/君奭立政帝告釐沃汝鳩汝方夏社疑至臣扈咸又
四篇伊陟原命仲丁河/亶甲祖乙分器將蒲姑
誓十篇正者八甘誓湯誓泰誓三/篇牧誓費誓秦誓攝者二𦙍征/湯征
命十八篇正者十二說命三篇微子之命蔡仲之命顧/命畢命冏命文侯之命肆命旅巢
命賄肅/慎之命攝者六君陳君牙歸禾嘉/禾成王政亳姑
   閏月定四時
月有閏天無閏欲知月之有閏以閏月定四時成嵗是
也欲知天之無閏朞三百六旬有六日是也朞者如上
[002-12a]
年冬至起至下年冬至上年立春起至下年立春其間
相去皆是三百六十五日四分日之一與周天度數相
應曰六旬有六日舉成數也天雖無閏而月則有閏合
氣盈朔虛而閏生焉三嵗一閏五嵗再閏約三十二月
一閏十九年七閏爲一章三年不置閏則春一月入夏
上年一月入下年三失閏則春皆作夏十二失閏則上
年皆作下年所以定時成嵗不可無閏月在其間天雖
無閏月之三五而盈三五而缺則可見也月之有閏天
[002-12b]
之無閏並行而不相悖只堯典二句盡之三百六旬有
六日上下年節氣相直不以閏年而加多不以無閏而
減少天未嘗知有閏也故公羊於文六年閏月不告月
之傳曰天無是月也
   書注百姓異同
尚書言百姓者堯典禹謨湯誥盤庚泰誓酒誥君奭吕
刑注者或以爲百官或以爲民孔傳多言百官獨於泰
誓百姓有過百姓懍懍専指爲民吕刑士制百姓於刑
[002-13a]
之中注云百官下文在今爾安百姓爲上經有兆民賴
之之語總言百姓兆民然上注旣作百官此非謂百姓
爲兆民蓋兼官與民而言蔡傳首改堯典平章百姓百
姓昭明不用百官之說直以爲民然下經别言黎民於
變時雍故蔡傳以百姓爲畿内之民禹謨㒺違道以干
百姓之譽㒺咈百姓以從己之欲下經亦别言民湯誥
萬方百姓孔傳作百官蔡傳作民盤庚歴告爾百姓于
朕志孔傳百官蔡傳則以畿内民庶百官族姓兼言之
[002-13b]
泰誓則孔蔡皆作民君奭則商實百姓蔡氏以則商實
爲句百姓王人爲句郤以百姓爲官著姓王人爲王臣
之微者蔡傳於尚書百姓獨於此専指爲百官吕刑州
有十二師只當是每州一人即十二牧不然則如周禮
九兩中師以賢得民注諸侯有師氏也蔡傳以爲每州
立十二師亦未必然兩言百姓蔡傳皆作民然吕刑篇
末經文明言百官族姓矣要知尚書有言百姓多是百
官古者徳位尊顯始有姓未可盡改言民也
[002-14a]
   六府即洪範五行
禹謨六府即洪範五行而加榖爲六者土爰稼穡也釋
經者當以榖屬於土葛氏屬木之說非
   臯陶明畏明威
古字畏威通用天明畏民明威畏威合同音俗儒拘訓
詁直以明畏之畏爲於胃切明威之威爲於非切不知
古人威畏同字本非兩音注云明畏本一作威即當讀
爲一音吕刑徳威惟畏亦然故表記引甫刑曰徳威惟
[002-14b]
威漢志引洪範畏用六極將仲子東山詩韻皆以畏字
作威
   禹貢
禹貢在尚書家爲典之攝何以曰夏書而不列於虞書
不稱舜而稱禹也作司空平水土堯老舜攝之時也𤣥
圭告功舜即位之時也宅揆陳謨皆言平水土之功則
禹貢宜在宅揆陳謨以前其不見收於虞史謂之夏書
蓋救民於洪水之中者舜之心也取民於平水之後者
[002-15a]
非舜之心也故禹之對舜僅言利用厚生以相民不敢
以貢賦利國爲功如厎慎財賦成賦中邦亦惟禹貢言
之典謨初無是言況禹貢九州九山而舜分十二州十
二山注謂禹治水之後舜分冀爲幽并分青爲營禹所
畫州地舜猶改定則所定貢賦在舜之時亦未必盡行

   武成月日
武成錯簡先儒辨正者不一今姑以蔡本讀之其閒月
[002-15b]
日愚猶疑焉一月壬辰旁死魄孔氏謂一月周之正月
旁死魄正月初二日也越翼日癸巳王朝步自周則謂
武王以初三日起程若癸巳則是正月初三日則尚書
自有通例只合曰哉生明正不必書癸巳若書癸巳則
合曰癸巳朏不合但言越翼日癸巳此可疑一也二月
閏二月三月四月淹久在商此可疑二也以癸巳起程
至戊午二十六日又五日癸亥又一日甲子師行日三
十里於理可通丁未之後又三日庚戌自癸巳至庚戌
[002-16a]
本只七十八日然正月初三癸巳起程則二月初四甲
子只有三月中旬有丁未庚戌與四月哉生明之後不
合故釋經者疑二月有閏則四月中旬再遇丁未庚戌
自正月初三癸巳至第二次庚戌爲一百三十八日克
商之後逗畱日久乃歸沛公欲畱秦樊噲輩猶能勸以
還軍豈武王反出其下或云死魄晦也非朔也朔則魄
蘇矣故上饒謝氏疑壬辰爲正月二十九日癸巳爲二
月朔戊午師逾孟津舊作正月二十八日者爲二月二
[002-16b]
十六日甲子誓於牧野舊作二月初四日爲三月初三
日舊說二月辛酉朔二月庚寅朔三月庚申朔四月己
丑朔哉生明在辛卯日旣生魄在乙巳日四月十九日
丁未二十二日庚戌不當生魄在丁未庚戌之後如謝
說無閏則二月癸巳朔三月癸亥朔初二日甲子四月
壬辰朔哉生明在甲午日旣生魄在十七日戊申前一
日爲丁未後二日爲庚戌所以吳氏謂厥四月哉生明
當次萬姓恱服之下旣生魄至其承厥志當次示天下
[002-17a]
弗服之下蔡傳亦以丁未次受命於周皆欲改旣生魄
在丁未庚戌之前如謝說則丁未在旣生魄之前只有
庚戌在旣生魄之後但取癸巳起程至癸亥陳於商郊
甲子㑹於牧野至甲午哉生明王來自商至於豐往迴
皆三十一日無在商淹久之疑二月癸巳朔起程無破
例書日不書哉生明之疑然亦未敢盡信者以泰誓一
月戊午證之如謝說則戊午不在一月此猶可曰序文
不信是又以國語二月癸亥證之如謝說則癸亥不在
[002-17b]
二月國語注出於虞翻韋昭之徒所言月日多附㑹書
注然所謂二月癸亥夜陳未畢而雨乃左氏正文又似
未可輕改終無以釋癸巳不書哉生明及在商淹久之
疑也
   天錫禹洪範九疇
天乃錫禹洪範九疇即如天乃錫王勇智之錫湯武征
伐皆稱天𦙍征吕刑亦託辭於天尚書言必稱天此其
常也癡愚之人遂謂禹治水至洛得龜書爲天以此錫
[002-18a]
之如龜書畀姒詞人言之則可而不可用於解經孔子
於河圖洛書但言聖人則之非天以此分送羲禹也或
謂九疇中龜書該幾字皆惑於天錫禹之語不思易中
兼有河圖洛書參伍錯綜即是洛書若専謂易爲河圖
範爲洛書真俗儒之言也
   五紀以後錯簡須别録出方可讀
四五紀一曰嵗二曰月三曰日四曰星辰五曰厯數曰
王省惟嵗卿士惟月師尹惟日嵗月日時無易百榖用
[002-18b]
成乂用明俊民用章家用平康嵗月日時旣易百榖用
不成乂用昬不明俊民用微家用不寧庶民惟星星有
好風星有好雨日月之行則有冬有夏協/虎月之從星則
以風雨五皇極皇建其有極惟時厥庶民于汝極錫汝
保極凡厥庶民無有淫朋人無有比徳惟皇作極凡厥
庶民有猷有爲有守汝則念之不協于極不罹于咎皇
則受之人之有能有爲使羞其行協/杭而邦其昌無虐㷀
獨而畏髙明時人斯其惟皇之極曰皇極之敷言是彞
[002-19a]
是訓是行以近天子之光曰天子作民父母以爲天下
以下稱賛/天下王無偏無陂遵王之義無有作好遵王之道
無有作惡遵王之路無偏無黨王道蕩蕩無黨無偏王
道平平無反無側王道正直㑹其有極歸其有極
   皇極疇文爲五福疇文亂入於内今除外本疇
   首以極徳爲韻次以守咎受爲韻次行昌明至
   光王爲韻明協芒是訓/是行亦協杭末因以爲天下王之語
   引無偏無陂以下古語結之凡六換韻至歸其
[002-19b]
   有極
六三徳一曰正直二曰剛克三曰柔克平康正直彊弗
友剛克燮友柔克沈潛剛克髙明柔克八庶徵曰雨曰
暘曰燠曰寒曰風曰時五者來備各以其叙庶草蕃蕪
一極備凶一極無凶曰休徵曰肅時雨若曰乂時暘若
曰哲時燠若曰謀時寒若曰聖時風若曰咎徵曰狂恒
雨若曰僭恒暘若曰豫恒燠若曰急恒寒若曰蒙恒風

[002-20a]
   三徳疇文爲六極威用之說亂入庶徵疇文爲
   五紀歳月日時亂入去其錯簡而義足
九五福一曰壽二曰富三曰康寧四曰攸好徳五曰考
終命斂時五福用敷錫厥庶民凡厥正人旣富方榖協/國
而康而色色如字若榖如字其色/協速言旣富而康寧汝弗能使有好於而
協孤言/不康寧時人斯其辜曰予攸好徳汝則錫之福協/偪
其無好徳汝雖錫之福其作汝用咎協/姞六極一曰凶短
折二曰疾三曰憂四曰貧五曰惡六曰弱惟辟作福惟
[002-20b]
辟作威惟辟玉食臣無有作福作威玊食臣之有作福
作威玉食其害于而家凶于而國人用側頗僻民用僭

   五福疇文以經補經並案古韻榖色爲韻家辜
   又爲韻徳福又爲韻六極下入惟辟九句本自
   有韻威古畏字亦可協/域與福食爲韻時人斯其辜與時人斯
   其惟皇之極對說下文各有曰字皆時人之言
   也
[002-21a]
   九疇無十用無一
五福六極共一疇是九疇本有十而藏其十敬用農用
協用建用乂用明用念用嚮用威用獨五行不言用故
天數無十地數無一嚮依漢志/讀作饗
   康誥
書中曰文考曰朕其弟又自稱曰寡兄先儒皆知序說
之妄當爲武王之書若果是成王周公時作不當無一
語及武王乃洪大誥治以上别簡錯入先儒疑洛誥或
[002-21b]
大誥首篇之言也作書序之人必出於史記之後故用
史記衛世家之說作此序文不知史記多失實不可信

   詩序引樂記
詩大序多引樂記語其小異處亦樂記爲得其當作詩
序之人必出於禮記已傳之後
   麟趾
麟西方獸以興西伯非公子言也文王時爲西伯其子
[002-22a]
稱公子于嗟之歎詩人歎西伯有子知武王周公之將
有爲矣
   貍首
貍首之詩古人以爲射節在騶虞之下采蘋采蘩之上
想見孔子刪詩之時其詩已逸不然則此詩未必見刪
於聖人也或其他詩家自有而毛公逸之亦未可知也
小戴射義所記詩曰曽孫侯氏四正具舉大夫君子凡
以庶士小大莫處御於君所以燕以射則燕則譽此貍
[002-22b]
首之詩也大戴投壺篇所記上章本同而前一句曽孫
侯氏爲數句隔斷恐泰射張侯等語本以解說侯氏因
亂入正文爾下文又換韻曰弓旣平張四侯具良決拾
有常旣順乃讓音平/聲乃揖乃讓乃隮其堂乃節其行旣
順乃張此亦貍首之詩也首章必有貍首二字故以名
其詩此必第二第三章也貍首之詩不幸逸於詩家幸
而略傳於禮家小戴得其一章而大戴尤詳騶虞貍首
皆言射用之天子諸侯皆有間若一重韻疊歌之也
[002-23a]
   關雎之亂
治亂曰亂猶言輯也言關雎之末章也至於關雎爲風
始則舉全詩而言史記於孔子世家言詩有四始旣知
鹿鳴爲小雅始文王爲大雅始清廟爲頌始矣徃往口
熟論語之文竟謂關雎之亂爲風始不覺衍之亂二字
何其謬也
   新宫
儀禮大射燕禮皆升歌鹿鳴下管新宫注云小雅逸篇
[002-23b]
或曰即小雅中斯干之詩也春秋傳昭二十五年叔孫
昭子聘宋宋元公享之賦新宫昭子賦車轄則新宫必
有詩下管所吹非有譜無辭者矣
   君子于役
詩中不曰牛羊而兩言羊牛日夕則畜之小者先歸而
大者次之有大於羊牛者亦宜歸矣
   兔爰
君子遇亂世不樂其生情見乎辭語簡而悲未有如兔
[002-24a]
爰章末之四字也一章曰尚寐無吪二章曰尚寐無覺
三章曰尚寐無聦庶幾合眼而不復吪動有所知聞惟
恐寐而起則復苦若後之詩人幾句方能道得此四字

   衡門
衡門之詩朱子以爲隱居自樂而無求者之詩也人須
是世味淡則能隱亦須世味淡則能樂衡門可棲遲居
不求安也泌可樂飢食不求飽也然飲食男女人之大
[002-24b]
欲故下二章特以食魚娶妻言之此二者能共寂淡則
可以隱居自樂而無求矣
   豳詩
一之日二之日三之日四之日以周正言之四月五月
六月七月八月九月十月以夏正言之獨缺三月蠶月
是也豳詩備一年之月日矣
   鹿鳴鼓瑟吹笙
鹿鳴首章鼓瑟吹笙吹笙鼓簧正如車鄰以鼓瑟簧對
[002-25a]
言之古者堂上樂受笙均瑟與笙有相關者郷飲未合
樂之前有升歌三終笙入三終間歌三終其初以瑟歌
鹿鳴之三然後笙南陔之三間歌魚麗之三笙由庚之
三此時所用樂器惟瑟與笙而已至合樂歌周南召南
始衆聲俱作故鹿鳴惟言瑟與笙歌鹿鳴時未有他樂

   白駒伊人其人
一章二章言伊人於焉逍遥於焉嘉客賢者欲去而未
[002-25b]
去故白駒猶縶之維之卒章改伊人曰其人則其人不
可留矣雖美之曰如玉已勇於辭去故白駒脫縶維而
在空谷矣
   何人斯舍字音舒
爾之安行亦不遑舍非但與車盱協音作舒便合讀作
舒以經證經春秋定六年齊人弑其君荼音/舒公羊作舍
字音舒自古有之
   大東啓明長庚
[002-26a]
詩詁但云日未出時明星爲啓明日旣入後明星爲長
庚毛氏以爲一星李氏以啓明爲太白或又謂李太白
母夢長庚爲太白夾漈鄭氏又謂啓明金星長庚水星
金在日西故日將出則東見水在日東故日旣没則西
見愚謂啓明長庚難以金水分指定二星行度有遲疾
伏退或速而先日則晨見東方或遲而後日則昏見西
方諸家之說拘礙當從詩詁不問金水星但日未出而
東見者啓明日旣入而西見者即長庚非金則水隨其
[002-26b]
行度所至
   皷鐘笙磬同音
皷鐘之卒章皷瑟皷琴之下特言笙磬同音何也此詩
人妙達音樂而後能爲此詩古者堂上樂皆受笙均堂
下樂皆受磬均琴瑟堂上樂也小雅言皷瑟則曰吹笙
即瑟受均於笙之證也鞉皷管笛堂下樂也商頌言鞉
皷淵淵嘒嘒管聲則曰依磬聲即皷笛受均於磬之證
也不然則皷鐘欽欽雅南合奏豈無他樂器同音而特
[002-27a]
舉笙磬二器而言之正以見堂上下之樂皆和詩語之
妙如此皷鐘未必刺詩也
   菀栁
上帝甚神古篆申字回轉故訛爲舀字況有戰國䇿可
證此刺時君之詩猶比之上帝末章比之天不忘敬上

   苕之華
先儒歎此詩知我如此不如無生詞簡而哀此與兔爰
[002-27b]
皆不樂其生而作
   文王
文王之詩専言周之興可也乃以周與商並言如曰周
雖舊邦其命維新則又曰命之不易有虞殷自天曰文
王陟降在帝左右則又曰殷之未喪師克配上帝言周
有天命而商亦嘗有天命也曰文王孫子本支百世又
曰商之孫子其麗不億言周有孫子商亦非無孫子也
曰濟濟多士文王以寧又曰殷士膚敏王之藎臣言周
[002-28a]
有多士商亦非無人也常情於勝國必抑彼揚己欲人
知彼所以亡已所以興周家忠厚之至於其子孫士大
夫待之亦不薄宜其卜世卜年之永歌此詩以祀文王
足以得文王之心矣吕氏春秋謂周公作此詩非周公
不能及此
   抑
衛武公年九十有五使人日誦抑詩自言亦聿旣耄知
爲耄年所作旣耄而猶再三曰小子其謙抑至矣淇澳
[002-28b]
賔筵抑皆武公之詩淇澳作於盛年言學問賔筵抑皆
戒飲而抑乃旣耄之作其言慎獨論語中庸取焉
   抑之六章
太𤣥云童牛角馬言馬童而牛角以無角爲有角所謂
彼童而角也
   崧髙烝民
吉甫作此二詩於崧髙用申伯字凡十四於烝民用仲
山甫字凡十二韓退之栁子厚銘用子厚字凡十九北/山詩十二或字所以南山詩五十二或
[002-29a]
字皆以/經爲例
   江漢
周之二相世世稱周公召公宣王自幼長於召公之家
故江漢歸功於召公而已
   商頌
賡歌虞詩也每句有韻五子之歌夏詩也隔句有韻其
四兩韻一換商頌商人之詩也詩韻之例盡在是矣那
之首章隔句用韻兩韻一換至綏我思成以下又每句
[002-29b]
用韻篇末别出嘗將二韻結之烈祖以祖祐所酤四韻
起中間申錫無疆開下文連句之韻似以三無疆爲之
節後之人交互用韻始此商頌多每句用韻𤣥鳥長發
殷武皆然禹敷下土方朱子引楚詞改正方字絶句可
謂至當𤣥鳥五換韻邦畿千里之上疑有逸句/來假祁祁之祁當協伽長發前
六章皆每句有韻惟卒章兩韻一換殷武每句有韻惟
第四章交互用韻其末别出國福二韻結之五章以翼
極二韻起而下文連句有韻卒章又全章連句用韻自
[002-30a]
後作詩者用韻皆以商頌爲格例皇華之首章即交互/用韻之例楚詞九章
皆兩韻一換以至漢之栢梁即每句用韻之例唐詩猶/有别出二韻起結如杜今夕行石犀行七歌等詩皆别
出二韻/作結末
 
 
 
 
 
[002-30b]
 
 
 
 
 
 
 
 經說卷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