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1g0011 六經奧論-宋-鄭樵 (master)


[004-1a]
欽定四庫全書
 六經奥論卷四     宋 鄭樵 撰
春秋經
   春秋總辨有已經未經夫子筆削之春秋/
 春秋者魯史記之名也有未經夫子筆削之春秋西/周
 四百/年事有已經夫子筆削之春秋東遷後二百/四十二年事孔穎達
 曰春秋之名無所經見惟昭二年韓起來聘見魯春
 秋晉語司馬侯對悼公云羊舌肸習於春秋以其善/行以其
[004-1b]
 惡/戒悼公使之傅其太子此一句/出瑣語楚語申叔時論傅太
 子之法亦云教之以春秋由此觀之是周之典禮不
 存惟魯春秋為列國所重皆在夫子未脩之前舊有
 春秋之目則韓起之所見與叔向叔時之所學者乃
 周公伯禽以來上自天子下至列國禮樂征伐等事
 無不備載皆周之盛時為王之典章此杜預所謂周
 之舊典禮經是也今汲冢瑣語亦有魯春秋記魯獻
 公十七年事諸如此類皆夫子未生之前未經筆削
[004-2a]
 之春秋也西東周六/百年事孟子云王者之迹熄而詩亡詩
 亡然後春秋作晉之乘楚之檮杌魯之春秋一也其
 事則齊桓晉文其文則史孔子曰其義則丘竊取之
 矣又曰知我者其惟春秋乎罪我者其惟春秋乎諸
 如此類皆魯史記東遷已後事已經夫子筆削之春
 秋也自平王四/十九年始或謂春秋之名取賞以春夏刑以秋
 冬或謂一襃一貶若春若秋或謂春獲麟秋成書公/羊
 正義解/獲麟云謂之春秋皆非也惟杜預所謂年有四時故
[004-2b]
 錯舉以為所記之名此説得之汲冢瑣語記夫子時
 事自為夏殷春秋見史/通墨子曰吾見百國春秋以至
 晏子虞卿吕不韋陸賈著書皆曰春秋蓋當時述作
 之流於正史外各記其書皆取春秋以名之然觀其
 篇第本無年月與錯舉春秋以為所記之名則異矣
 或曰春秋之名如此而聖人作經之意則何如曰聖
 人之意其有憂乎古者諸侯之國各自有史書成而
 獻於王王命内史掌之以别其同異考其虚實而知
[004-3a]
 其美惡周自東遷以來威令不振諸侯無所禀畏而
 史官有虚美隱惡者百世之下衆史並作予奪不同
 如董狐書趙盾之罪出於史臣之私鄭史書薫隧之
 盟屈於權臣之勢善善惡惡不足以懲勸聖人因魯
 史記以閒見其事筆而為經二百四十二年之事約
 於一萬八千言之間使後世因列國之史斷以聖人
 之經則史之不實者即經以傳其實經之所不載者
 即史以知其詳此則聖人之意而左氏取之以為傳
[004-3b]
 也吁春秋一經造端乎魯及其至也為周造端乎一
 國及其至也為天下造端乎一時及其至也為萬世
 吾於此見之
   始隱辨始隱實為東周四百始年/
 案平王在位五十一年東遷之初乃為魯孝公末年
 越明年而惠公立立四十七年而隱公立歳在/已未時平
 王在位已四十九年矣是平王東遷王道絶者四十
 九年春秋何不始孝惠而始隠公此夫子不忍遽絶
[004-4a]
 之意也不忍遽絶之則有所待也東遷之初流風善
 政猶有存者鄭武公入為司徒善於其職則猶用賢
 也晉侯扞王於艱錫之秬鬯則猶有誥命也王曰其
 歸視爾師則諸侯猶來朝也義和諡為文侯則列國
 猶有請也及平王在位日久不能自强於政治棄其
 九族葛藟有終逺兄弟之刺不撫其民周人有束薪
 蒲楚之譏至其末年失道滋甚乃以天子之尊下賵
 諸侯之妾於是三綱淪九法斁人望絶矣春秋於此
[004-4b]
 有不得已而始於隱也或曰始於平王者以平王之
 不君始於隱公者以隱公之不臣隱公以庶篡桓桓
 又以弟弑兄天子不能誅方伯不能討天下豈復有
 君臣之道乎或曰春秋始隱賢其遜國果如是説則
 隱不當稱公矣且隱公生不復辟死不成攝况賢其
 遜國乎然則春秋始隱之意果何如哉嘗即春秋之
 始年而觀之夫子名雖始隱而意在周昔揚子雲作
 太𤣥張平子曰漢其後得二百歲乎作者見之矣其
[004-5a]
 後果二百歲而魏興春秋始隱亦猶是也文武都豐
 鎬為西周平王都洛為東周西周之政書有誥命存
 詩有雅頌作盛德大業炳如也惟東周以來賞罰紀
 綱蕩不可考聖人欲為之書則東遷周事也夫子陪
 臣有不當為乃托魯以名其書耳案武王克商歲在
 己夘隱公即位歲在己未其相去蓋四百一年也周
 家之興歴年八百夫子以西周以前四百年事託之
 詩書東周以後四百年事託之春秋而隱公元年實
[004-5b]
 為後四百年始事此春秋所以不得不始隱也名雖
 始隱而意在周故雖未嘗盡録平王之事而實承平
 王末年雖未嘗起東遷之始而實具東遷之本末則
 亦聖人以此示其期耳然則春秋始隠之意在周而
 不在魯明矣史記以隱善遜故始隱其作史記以太
 伯為世家之首伯夷為列傳之首取其善遜則失矣
   終獲麟辨春秋不害為感麟而作/
 終獲麟者服虔曰麟中央土之獸土為信信乃孔子
[004-6a]
 之史脩其母致其子何休又本之公羊曰孔子案圖
 録知康聖劉季當代周薪薪乃庶人燃火之象火為
 赤帝故麟為薪者所獲左氏無心於劉氏/為堯後引之却是西狩者從
 東至西東卯西金為漢姓其言詭譎如此固不足信
 或謂春秋成而麟至魯胡安國以為文成而麟至不
 可謂妖妄而進評金縢之書啓而天反風罪已之言
 發而星退舍簫韶九成鳳儀于庭魯史成經麟出於
 野此理之常不可謂無然其言亦未盡或者又謂春
[004-6b]
 秋感麟而作以問於伊川伊川以為夫子之意蓋亦
 有素因此一事而作故亦因此一事而終其書春秋
 不害為獲麟而作然麟不世出春秋豈不作因圖書
 而畫卦使圖書不出八卦亦須作惟此言得之或者
 又曰春秋絶筆於獲麟謂仲尼傷已之不遇而絶筆
 也不知鳳鳥不至河不出圖夫子之歎久矣豈至是
 而後知之邪左氏謂聖人之意初不在此故續經至
 夫子卒使夫子果因獲麟而絶筆為一經之主意左
[004-7a]
 氏於三家聞見最優豈不知此况敢續經乎大抵終
 於獲麟此史家之常事聖人初無意也麟獲於哀公
 十四年春秋成於是年之九月越二年而孔子卒凡
 史家紀録時事必闕其近數年俟他日裒集所未聞
 而載之非如後世日厯之所記也不幸夫子遽卒而
 以麟為春秋之祥以獲麟為夫子之衰可乎大抵漢
 世經師推尋聖人太過適以啓天下之疑不知聖人
 初無意於此也或者又强為之説曰不書地不使麟
[004-7b]
 以地得也不書公不使麟以公得也嗚呼以是而論
 春秋豈真知春秋也哉如史記謂終於獲麟則非矣
   正朔總論
 或問三代之建子丑寅何也曰古今之厯皆建寅其
 朔建子丑者商周二代耳然則湯武何以獨異之也
 曰殷周之所以異其建者上以明厯數之歸已下以
 示諸侯之從違也湯武革命而有天下三千國之多
 八百國之衆其從我也吾不得而知之其違我也吾
[004-8a]
 不得而知之獨以正朔之異尚以承天命之歸己以
 示人心之從違是故服則纉禹政則反商獨於正朔
 微有更易爾初非各出其術以求異也然則何以謂
 古之厯皆建寅也曰三皇之事吾不得而詳五帝以
 來豈無可傳之政孟春正月朔旦立春㑹於天厯之
 營室是顓帝之厯已建寅矣析因夷隩始以仲春終
 以仲冬是堯帝之厯又建寅矣舜之正月元日禹之
 正月朔旦則無非建寅矣嘗觀豳風七月之詩述公
[004-8b]
 劉后稷之事實當虞夏之際其勸相農事亦準七月
 流火之候此古厯建寅之明騐也至湯建丑以首事
 復建子以起數而厯元亦不以立春為節更以十一
 月朔旦冬至為元周人因之而正朔與厯若與夏異
 矣然商書曰元祀十有二月周禮曰正歲十有一月
 雖建子丑以命月而占星定厯修祠舉事仍案夏時
 皆不自用其制秦漢之建亥亦猶是也朝賀典禮皆
 首十月至於太初首用夏正迄於今而不能易也新
[004-9a]
 莽嘗建丑矣曹魏明帝亦嘗建丑矣未幾而復建寅
 唐肅宗亦嘗建子矣未幾而復建寅豈湯武能易之
 後人獨不可得而易之邪以湯武易之為是邪胡為
 不能以傳逺以湯武易之為非邪胡為亦可行之一
 代而遂止也蓋嘗論之編年始於春秋改元始於秦
 惠文君紀年始於漢之武帝自武帝立年號以紀元
 改秦正而用夏吾知千萬世而下湯武復興不能易
 也何者漢非用夏也蓋用古厯也殷周未有改元之
[004-9b]
 法此子丑之所由建武帝易之而為年號有年號以
 明厯數之歸己以示天下之從違雖易代之法不過
 如此又何必復建子建丑以為贅乎此新莽曹魏唐
 肅宗所以隨改而隨廢也吁孰謂武帝之智猶有殷
 周之所不逮者哉此正武帝改年號之意湯武/用之不甚明白却創造子丑
   六經正朔圖
 夏正 寅正月堯舜禹皆以/建寅為正
  周易 兊正秋也 臨二/陽至於八月有凶七日來
[004-10a]
     復一/陽
  書  以殷仲春以正仲夏堯/正月上日舜/正月
     朔旦禹/
  詩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十月滌場七月/詩四月
     維夏六月徂暑大東/詩六月北伐六月/詩十月
     之交正月繁霜註以夏四月八月非也二/詩同出小雅何以獨用周
     正/
  春秋 以夏正紀月廵守烝享用夏正傳曰其九
[004-10b]
     月十月之交乎秋大熟未穫
  禮記 月令季秋九/月待來歲之宜
  周禮 凌人正歲十有二月斬氷 正歲簡稼器
     修稼政上春獻種中春始蠶 仲春以木
     鐸修火禁司烜氏以為周/正則不合時仲冬斬陽木
     仲夏斬隂木山/虞夏頒秋刷凌/人春蒐秋獮大/司
     馬皆/夏正龜人筮人經文曰上春鄭司農註亦/曰夏正何他職皆用夏正
     而此職用/周正乎
[004-11a]
     漢武帝太初元年始用夏正
 殷正 丑十二月
  書  元祀十有二月乙丑 三祀十有二月朔
      新莽初始元年十一月改漢正以其年
     十二月朔為始建國元年正月之朔以鷄
     鳴為候則改寅用丑矣至光武復建寅
     三國魏明帝以黄龍見為得地統正當建
     丑遂以青龍五年三月為景初元年四月
[004-11b]
     是又改寅用丑矣至正始復改建寅 魏
     文帝亦欲改正朔以辛毗諫而止
 周正 子十一月
  孟子 七八月之間旱註為/周正十一月 十二月亦
     可為夏正
  書  一月子/戊午泰/誓一月壬辰武/成四月哉生明
     武/成惟十有三年春建子/為春
  春秋 春無水 秋無麥 十月隕霜殺菽皆周
[004-12a]
     正也以周正紀事以夏時冠周月先書春/後書王
     正/月秋大熟未穫夏/正廵守烝享用夏正傳云/十月
     之/交
  詩  一之日子/二之日丑/陽生於日故曰日此
     取七日來復之義也曰為改歲入此室處
     用周/正無衣無褐何以卒歲乃夏/正
  周禮 周禮孟春季春中夏中秋中冬如山虞仲
     冬斬陽木皆周正也一作夏正有辨以為
[004-12b]
     春夏秋冬皆一夏正而四時未嘗改豈有
     周禮不改四時夫子作春秋從而改之乎
      正月之吉始和太/宰歲終十月/亥正歲小宰/内宰
     歲終十/二月丑 唐肅宗上元二年十一月以建
     子月為歲首不以數紀月至明年建正月
     復稱四月
 秦正 亥冬十月月令季秋為來歲受朔日/
  漢書 秦自始皇二十六年迄漢髙文景武之元
[004-13a]
     年朝賀典禮皆首十月漢仍秦建亥至太
     初元年始用夏正首書正月凡史書冬十
     月為歲首後九月為歸餘者皆秦法也
  月令 有二來歲之文 季秋九/月為來歲亥十/月
     朔日則舉秦建亥為歲首 季冬待來歲
     之宜則明夏歲得四時之正
  七月詩 有改歲卒歲之語七月於一之日二之
     日之下曰無衣無褐何以卒歲則用夏正
[004-13b]
     也矣又於九月十月蟋蟀之下曰曰為改
     歲入此室處又用周正也周禮既記子以/為正月復杓寅
     為正/歲七月作於周雖述夏正終不忘周月
     令作於秦雖言夏正終不忘秦亦文人著
     述之大意也
  左氏 左氏記春秋猶班固之記漢 周本建子
     廵守烝享皆用夏與前代無異但首事以
     建子之月左氏以春秋書春王正月以為
[004-14a]
     周正建子之月則非也漢用秦正朔朝賀
     典禮皆首冬十月班固誤記秦七月五星
     聚東井以為夏十月則非矣
  晦菴取孟子尚書之文以為據又疑詩中月數不
     改曰某向者疑其並行若尚有疑則不若
     闕之為愈不必强為之説可知胷中亦無
     的論矣觀當時必有兩等語一等以夏月
     記之一等從當時便稱如七月周人之詩
[004-14b]
     純用夏正又十月下云曰為改歲入此室
     處亥月/也乃周正秦人月令之書純用夏正
     又云季秋為來歲受朔日乃秦正
   春秋用夏正辨春秋書時日月皆用夏正/
 春秋書元年春王正月用夏正也左氏以為周正建
 子非也使周法果以十一月為春與夏正異則書法
 當曰元年春正月其言豈不甚順不應以王之一字
 間於周時周月之中一不可也使聖人因周之建子
[004-15a]
 以紀時月則書法當曰元年冬十有一月十一月既
 書冬歲終云十月又當書冬一年而書兩冬今既不
 然書冬盡十二月則用夏明矣二不可也使聖人書
 春而實冬書秋而實夏夫子平時志在春秋而又告
 顔子以行夏之時不應作經名曰春秋而實冬夏可
 乎三不可也使周變子丑寅以為春又變其月數以
 為春正二三月夫子删詩之時邠風小雅之詩皆當
 代辭人所作如曰七月流火九月授衣四月維夏六
[004-15b]
 月徂暑皆夏月也如曰春日載陽春日遲遲秋日淒
 淒冬日烈烈皆夏時也周人尚不以周月而變夏時
 夫子獨變之於春秋可乎夫子删詩用夏正不應作
 春秋又用周正四不可也古今議者皆曰日南至秋
 無麥冬無氷十月隕霜殺菽此皆周正之明騐若以
 為僖五年春正月日南至為周建子之證則昭二十
 年春二月日南至亦當以為周建丑十二月可乎况
 此皆傳文非經文也春秋之失閏可知矣若以莊七
[004-16a]
 年秋無麥為周時之證秋大水/無麥則莊二十八年冬大
 無禾麥亦可指之以為麥熟於冬乎况此皆經文非
 傳文也聖人傷時之意可知矣又謂襄二十八年春
 書無氷定元年十月隕霜殺菽若斗建寅卯辰冰不
 堅凝月次在亥霜能殺菽何足為異蓋春無氷者謂
 開氷之時無氷非蔵氷之時無氷月令仲春開氷先
 薦寢廟於凌人騐之十月降霜不為異以其殺菽則
 為異反復數處春秋用夏正無疑矣胡安國曰春秋
[004-16b]
 以周正紀事以夏時冠周月如廵守烝享皆用夏正
 舉商秦二事以明之曰前乎周者以丑為正其書始
 即位曰惟元祀十有二月則知月不易也後乎周者
 以亥為正其書始建國曰元年冬十月則知時不易
 也以二事觀之則知周之建子非春亦明矣如此則
 經春秋大熟未穫傳曰其九月十月之交乎皆夏正
 無疑古書皆/用夏正不韋月令書紀年皆用夏正
   六經皆用夏正辨
[004-17a]
 正月之吉始和此夏之正月也何必謂周建子之月
 惟十有三年春此夏之春也何必謂周時之春隱元
 年春王正月則亦夏時夏月矣何必謂周建子之月
 六經之書皆案文讀則可不必强為之説禮曰周禮
 易曰周易詩曰周詩皆用夏正何獨於春秋而疑之
 乎
   周易用夏正辨
 易兑言正秋也臨卦曰至於八月有凶蓋臨十二月
[004-17b]
 卦二陽方長觀卦曰八月乃二陽漸消之時故曰有
 凶復卦曰七日來復日者陽也六陽盡於乾亥/至于
 一月則七陽復生矣故曰來復則易周易也用夏正
 亦無疑矣
   周禮用夏正辨
 周禮正月正歲説者皆以正月為周正月正歲為夏
 正月而不知周禮無改正之文太宰云正月之吉始
 和布治於邦國都鄙乃縣治象之法於象魏使萬民
[004-18a]
 觀治象挾日而斂之小宰云正歲率治官之屬以觀
 治象之法謂之正月之吉者正月朔日也謂之正歲
 者正歲之中非必朔日也太宰既埀治象使民觀之
 十日而斂之小宰於未斂之前帥官屬而觀故云正
 歲不云正月吉日其實正歲正月皆夏正也鄭氏謂
 正月之吉懸治象正歲又埀治象魏據周禮無正歲
 埀治象之文况既挾日而斂之又何所觀乎鄭氏委
 曲其辭以合周改正之説正如班固書漢元年十月
[004-18b]
 五星聚東井不知實秦十月非夏十月也凡此則周
 禮中所謂上春中春中夏中秋者皆夏正也鄭氏不
 知强為之説以此知周禮亦用夏正無疑矣
   詩用夏正辨已見於春秋用夏正辨中了/
   因舊史以修春秋
 春秋之作本魯史之舊也編年之法日月詳略皆魯
 史之舊體聖人特因事約文加之以筆削而已襃貶
 自著或者求春秋之㫖過髙則謂夫子以匹夫專天
[004-19a]
 子之事其言為不徴故當時髙弟以文學稱如子游
 子夏不能措一辭經書閏月不告朔猶朝於廟此聖
 人愛禮之意也如子貢欲去告朔之餼羊是子貢之
 智未可以言春秋也經書趙鞅帥師納衛世子蒯聵
 于戚此聖人正名之意也如子路曰子之迂也奚其
 正是子路之智未可以言春秋也或以為聖人之言
 晦而難知婉而莫測殊不知述而不作乃聖人之本
 心事魯史也文亦魯史也夫子特因事約文加之筆
[004-19b]
 削而已夫子曰多聞闕疑又曰吾猶及史之闕文也
 夫疑曰闕疑文曰闕文則不敢以私意增損明矣經
 有書年而不書事若元年王正月之類有書時而不
 書月若秋衛人入邢之類有書月而不書日如五月
 莒人入向之類以至致夫人而不書其姓僖八年夫/人姜氏
 晉魏曼多仲何忌之不書其名哀七/年一因舊史之文
 而已如史䇿闕文時月失次皆存而不正大抵聖人
 於前世事非能體知而心達也亦質諸舊史而已舊
[004-20a]
 史之文可則修之疑則闕之如斯而已其他以有赴
 告則書無赴告則不書即其舊文而因之則如獲君
 曰止誅臣曰刺殺其大夫昭十/二曰執我行人趙盾弑
 其君出於董狐鄭棄其師出於汲冢出史通古/史全文一之類
 是也易其舊而修之則如公羊所論星隕如雨莊七/年
 榖梁所謂五石六鷁之類是也疑則闕之則如甲戌
 己丑之繼書桓五/年丙戌丙戌之累書桓十/二年夏五之闕
 其月郭公之闕其人莊二/十四之類是也故曰聖人因魯
[004-20b]
 史記以修春秋未敢言作也述而不作此聖人之本
 心豈虚言哉
   例例非春秋之法/
 春秋之法重事而輕人詳内而略外無有所謂例也
 朝覲㑹盟禮樂之本也侵襲圍入征伐之舉也魯與
 鄰國有相交之義則悉書之外此則弗書也君在則
 書君而臣不列焉卿在則書卿而大夫不列焉卿不
 在而大夫将事然後大夫得書焉盟所以紀信裂繻
[004-21a]
 因盟莒而得書聘所以講禮公子札因聘魯而得書
 乞師大事也故欒黶得書城杞大役也故髙止得書
 以至荀林父之敗狄士鞅之㑹吳又以赴告而與魯
 共事得書焉則春秋之書因事以見人而非因人以
 見事書於魯國則詳季子叔肸之卒延廏郎囿之役
 是也於他國則略晏平仲之善交叔向之遺直封洫
 刑書之在鄭反坫塞門之在齊是也春秋重事而輕
 人詳内而略外豈不然哉烏有所謂例邪若以麟經
[004-21b]
 在於片辭名字官爵各有榮辱則皆如邾儀父書字
 以襃之通大國/以息民衛侯燬書名以貶之僖二十五年滅/同姓而傷恩
 可也今則祭一也有曰公曰叔曰伯之不同隨其功/過而筆
 削/之杞一也有書侯書伯書子之不同隨其善惡/襃貶之滕稱
 侯矣而復稱子滕自隱公為侯桓公以來/為子蓋王黜不以侯書之薛稱侯矣
 而復稱伯薛自隱公為侯而襄公降/為伯蓋爵降不以位稱之此一人也一國
 也而前後稱號迭軒迭輊賢否於此夫奚據若以官
 為貴而宰咺躬歸賵之役有何貴而稱宰以爵為榮
[004-22a]
 而祭公負私交之惡有何榮而稱公以名為貶辭則
 息兵如趙武何罪可貶以字為襃辭則不臣如祭仲
 何功可襃使其襃貶出於聖人不應如是之無定也
 若以麟經編次貴在正名書爵先後各序尊卑則皆
 如書公㑹衛子莒慶盟于洮僖二/十五所以先諸侯而後
 大夫書公㑹齊侯宋公陳世子款盟于寗母所以先
 列國而後世子可也今則齊宋㑹鄄侯居公上齊以/伯主
 盟/也鄭邢㑹淮僖十/六伯在侯先盟于蟲牢邾以子而先
[004-22b]
 杞伯盟于幽許以男而先滕子密之盟紀大夫子帛
 反居莒子之上隠二年以杞昬/于魯故進之蕭魚之㑹齊世子光
 反居邾莒滕薛之先邾男爵也侵蔡之師則先曹伯
 晉侯邦也黒壤之㑹則先宋公使其編序出於聖人
 不應如是之不倫也意者或先或後或大或小無非
 因舊史之所以然者而録之耳及杜預則盡書於例
 書時書月書日書名書爵書人書氏書字無非春秋
 之例也且如以事係日以日係月以月係時以時係
[004-23a]
 年例也有書年而不書事元年王正/月是也有書時而不書
 月秋衛人/入邢有書月而不書日則謂此聖人襃貶之深意
 名以命之字以諱名爵以序位氏以别族例也有諱
 名而稱字邾儀/父有舍爵而稱人齊人鄭/人之類有貶族而稱
 名無駭/帥師則謂此聖人陟黜之微權吁天下之事固有
 迹同而心異者文同而意異者不可槩舉也同為侵
 伐而侵伐有曲直同為城築而城築有當否同為盟
 㑹而盟㑹有誠詐同為朝聘而朝聘有恭傲是豈日
[004-23b]
 月人爵名氏所能盡邪就使日月名爵大抵可以盡
 矣例所當日而舊無其日經可以不書月乎例所當
 月而舊無其月經可以不書時乎例所當字而舊無
 其字經可以不書名乎例所當名而舊無其名經可
 以不書人乎以日月名字人爵之不全遂棄而不録
 非聖人所以為經也當日而月當字而名以疑後世
 非聖人所以立例也自夫子去公榖未逺而夏五郭
 公甲戌己丑有日無月不書首時之類不可勝數可
[004-24a]
 以隱桓而至夫子獨無闕文乎善乎栁宗元之言曰
 杜預謂例為周公之常法曾不知侵伐入滅之例用
 之盛時不應豫立其法真知言乎
   襃貶善善惡惡謂之襃貶/
 或謂春秋其為襃貶之書歟曰諸儒之説春秋有以
 一字為襃貶者有以為有貶無襃者有以為襃貶俱
 無者謂春秋以一字為襃貶者意在於推尊聖人其
 説出於太史公曰夫子修春秋游夏之徒不能賛一
[004-24b]
 辭故學者因而得是説也謂春秋有貶無襃者意在
 於列國之君臣也其説出於孟子曰春秋無義戰彼
 善於此則有之矣故學者因而得是説也謂春秋無
 襃貶者意在於矯漢儒其説出於竹書紀年所書載
 鄭棄其師齊人殱于遂之類皆孔子未修之前故學
 者因而得是説也雖其意各有所主然亦不可以泥
 泥一字襃貶之説則是春秋二字皆挾劍㦸風霜聖
 人之意不如是之勞頓也泥於有貶無襃之説則是
[004-25a]
 春秋乃司空城旦之書聖人不如是之慘刻也泥於
 無襃貶之説則是春秋為瑣語小説聖人又未嘗無
 故而作經也大抵春秋一經書其善則萬世之下指
 為善人書其惡則萬世之下指為惡人兹所以為襃
 貶之書歟故書事也亦然書始作兩觀始者貶之也
 言其舊無也書初獻六羽初者襃之也以其舊八佾
 也聖人雖未嘗云是為可襃云是為可貶然而實録
 其事微婉其辭而使二百四十二年君臣之善惡不
[004-25b]
 逃乎萬八千言之間兹又所以為一字之襃貶者歟
 如是而已
   春秋之文詳略
 所見異辭所聞異辭所傳聞異辭此公羊氏釋經法
 也何休紬繹其説且謂自昭迄哀夫子即所見而書
 自文迄襄夫子即所聞而書自閔迄僖而上則又採
 摭於所傳聞而書夫春秋敘書之法詳於所見略於
 所聞至於傳聞之事則又因其彷彿形似而得之姑
[004-26a]
 存其大略不敢有一毫之損益至於夏五之闕其月
 郭公之闕其人文獻不足而於夏商之禮不敢妄於
 考證太史公曰孔子著春秋隱桓之間則彰至定哀
 之際則微公羊曰定哀多微辭
   看春秋須立三節
 五霸未興以前是一節五霸迭興之際是一節五霸
 既衰之後是一節五霸桓公為盛孔子稱微管仲吾
 其被髮左衽矣則桓公之有大功於天下可知然亦
[004-26b]
 有可憾者夫自王綱解紐强陵弱衆暴寡當時之人
 思大國之正己也如褰裳之詩此時桓公出來統集
 天下之勢整頓天下之事豈非有大功於當時乎然
 五伯未出先王之遺風餘澤猶有存者故伯主一興
 則天下之人見伯者之功而無復見先王之澤豈不
 大可憾乎大抵王道霸業相為消長春秋之始齊僖
 謂之小伯見於春秋經傳與諸侯㑹盟征伐稍多此
 便是伯之始方周未東遷之前未嘗無方伯連率之
[004-27a]
 職然當時尚禀王命故不謂之伯東遷以來王者自
 無緫合係屬人心道理諸侯稍有才智必自出來盟
 㑹此伯之名所以立然當僖公之始當時之勢亦不
 易做得所以凡書盟不過三四國而止到桓公時大
 國言齊宋逺國言江黄其餘莫不盡從伯業盛處便
 見王道消亡 東遷之初去三代未逺故春秋左氏
 所載隱桓間事言多典法如祭仲之諫鄭莊公封叔
 段於京所謂先王之制大都不過三國之一小九之
[004-27b]
 一今京不度非制也見得成周築城之遺制猶在如
 石碏之諫衛莊公所謂臣聞愛子教之義方弗納於
 邪驕奢淫佚所自邪也見得先王教子家傳之法猶
 在如師服之諫晉桓二/年傳曰臣聞國家之立也本大而
 末小是以能固故天子建國諸侯立家卿置側室大
 夫有貳宗士有𨽻子弟庶人工商各有分親皆有等
 衰猶見得三代制度各分等衰纎悉委曲如此之不
 可亂此春秋初老師宿儒之所傳先王之典法未泯
[004-28a]
 學者須當深考到後來春秋中與末能如此言者甚
 少間若左史倚相之於楚叔向之於晉子産之於鄭
 纔能言當時便謂之聖賢博物君子
   三傳三傳各有得失/
 或問三子傳經各有得失孰優孰劣曰公榖曰傳而
 左氏則筆録也公榖解經而左氏則記事也體製不
 同詳略亦異未可以優劣判也或謂左氏得之親見
 公榖得之傳聞非也或謂左氏有三長史/通公榖有五
[004-28b]
 短亦非也大抵黨左氏者以左氏為大官以公羊為
 賣餅家尊公羊者以公羊為墨守以左氏榖梁為膏
 肓廢疾善公羊者以左氏解義背經屬綴不倫非一
 人所為右榖梁者以為文清義約多所發明二子所
 不及或有均取其善者則曰左氏善於禮范/寗公羊善
 於䜟榖梁善於經均取其失者則曰左氏失之誣榖
 梁失之短公羊失之俗或欲盡廢三傳者春秋三傳
 束髙閣盧/仝三傳作而春秋散文中/子或又不得已合三
[004-29a]
 家同異而通之作為春秋調人七萬餘言以平其得
 失晉劉兆云如周官/有調人私怨之官是數説者皆不足以盡三家之
 學也大抵三家之傳各有所長亦各有所短如論其
 短以王正月為王魯是公羊之害教以獲麟為成文
 所致是榖梁之附㑹以尹氏為君氏是左氏之誤文
 也所短者若此之類是也若論其長則三子之長非
 一端經日蝕不書朔者八左氏曰官失之也公羊曰
 二日也榖梁曰晦也唐人以厯追之俱得朔日則日
[004-29b]
 蝕之義左氏為長公如齊觀社左氏曰非禮也公羊
 曰蓋以觀齊女也榖梁曰非常曰觀觀無事之辭也
 案墨子曰燕之社齊之社稷宋之桑林男女之所聚
 而觀之也則觀社之義公羊為長經書盟于葵丘左
 氏曰齊侯不務德而勤逺略公羊曰震而矜之叛者
 九國榖梁曰陳牲而不殺壹明天子之禁案孟子曰
 束牲載書而不歃血初命曰無易樹子則葵丘之義
 榖梁為長三子之長如此者衆也至於三家背經以
[004-30a]
 作傳尤三子之失也不可不知經於魯隱公之事書
 曰公及邾儀父盟于蔑其卒也書公薨孔子始終謂
 之公三子者曰非公也是攝也於晉靈公之事書趙
 盾弑其君夷臯三子者曰非趙盾也是趙穿也於悼
 公之事孔子書許世子止弑其君買三子者曰非弑
 也買病死而止不嘗藥也其所以異乎經者蓋經之
 意各有所主孔子魯人也因魯史以成經固不必論
 也然官為正卿返不討賊位居冢子藥不親嘗非二
[004-30b]
 子之罪而誰歟三家之傳各有所長亦各有所短取
 其長而舍其短學者之事也大抵有公榖然後知筆
 削之嚴有左氏然後知本末之詳學者不可不兼也
 使聖人之經傳之至今三子之力也漢時公榖既作
 凡董仲舒公孫𢎞之徒皆引以斷大獄飭吏事其有
 功於世非特傳聖人之經而已左氏既作凡太史公
 劉向之徒著書立言首尾倒錯皆不待招摭而自見
 其有功於世又非特傳聖人之經而已學者於聖人
[004-31a]
 之經苟能合三傳而觀之亦足矣未可以是而議其
 失也
   公榖二傳師承/
 或問公榖二家師承所始曰吾何以論其始乎劉歆
 漢人尚不能知况後人乎公羊本齊學後世有以為
 名髙者有以為子夏弟子者有以為漢初經識者榖
 梁本魯學後世有以為名赤者有以為名俶者有以
 為秦孝公時人者皆無所稽莫得而定然公羊載樂
[004-31b]
 正子之視疾昭十/九則公羊必出於樂正子之後榖梁
 雖載師尸子之語或出於漢初未可知然吾求二家
 之傳矣二家初皆口傳非如左氏之筆録然左氏之傳
 又不如榖梁之質也公羊之書有所謂昉於此乎有所
 謂登來之者有所謂代者為主代者為客皆弟子記其
 師之言㑹其語音以録之也有所謂公羊子曰則其書
 非公羊所自為可知矣榖梁之書有所謂或曰有所謂
 傳曰有所謂尸子曰沈子曰公子啓曰有所謂榖梁子
[004-32a]
 曰皆弟子記其師之説而雜以先儒之言則其書又
 非榖梁之所自為可知矣此榖梁必出於沈子尸子
 之後或者疑其以為漢初人也嘗合三傳而考之左
 氏之筆録必出於焚書之前公榖之口傳實出於焚
 書之後何也左氏兼載晉楚行師用兵大夫世族無
 所不備其載卜筮雜書與汲冢師春正同則作於焚
 書之前明矣公榖設同左氏之時二百四十年事猶
 當十得四五不應盡推其説於例也此公榖作於焚
[004-32b]
 書之後明矣或曰左氏之傳既作於焚書之前何故
 隱而不宣曰春秋所貶當世君臣其事實具於左氏
 之傳隱而不宣所以免時難也孔氏之壁北平之家
 猶有存者非盡隱也公榖鄒夾之學不與左氏合非
 盡宣也惟其隱而不宣此末世口説流行故有公榖
 鄒夾之學鄒氏無師夾氏有録無書故不顯於世惟
 公榖獨盛自左氏興而公榖之學又微矣然亦終不
 可得而廢也漢興之初胡毋生以公羊學於景帝時
[004-33a]
 先立學官而申公亦傳榖梁學受之瑕丘江公故公
 榖之學獨盛於漢善乎范甯之言三家之學曰廢興
 由於好惡盛衰繼於辨訥武帝好公羊公孫𢎞又好
 之而公羊之學遂興衛太子好榖梁宣帝又好之而
 榖梁之學遂興此廢興由於好惡也瑕丘江公訥於
 口上使與仲舒議不如仲舒而丞相公孫𢎞本為公
 羊學比輯其義卒用董生由是公羊大興此盛衰繼
 於辨訥也嗚呼自胡毋生用而公羊盛石渠論罷而
[004-33b]
 榖梁興嚴氏之學泯而左氏彰杜預之傳晦而趙啖
 起信矣夫
   榖梁傳二傳解經不如榖梁之宻/
 漢興於景帝時公羊之學先置博士至宣帝聞戾太
 子好榖梁論於石渠其説獨勝遂立學官然建武中
 興去石渠之論未逺當時立博士四十九家而公榖
 春秋獨不獲與何邪雖肅宗亦嘗詔髙才生受榖梁
 學擢其髙第以為講師則其學未甚抑絶考之儒林
[004-34a]
 傳學公羊者凡九家而以榖梁名家獨無其人又何
 邪於斯時也左氏之學未甚行而榖梁之説獨不能
 勝公羊何也蓋公羊之學取重於世亦有由也公羊
 謂齊襄公復九世之讎春秋大之武帝取以報平城
 之恥公羊謂蒯聵得罪出奔太子輒拒而不納春秋
 大之雋不疑取之以斥成方遂之詐縁此二事公羊
 之學大重於武昭之世者以此而又大儒如仲舒丞
 相如公孫𢎞之徒取以決大獄飭吏事皆公羊之學
[004-34b]
 以此不得不重及觀襄公復讎之事與夫子為衛君
 之意雖公羊之説實未為當然其學亦以此大重於
 時嘗論三家之學各有短長言其序事莫若左氏之
 工言其解經莫若榖梁之宻而左氏之説類多牴牾
 試舉隱公數年事觀之如天王元年之賵仲子公羊
 以仲子為桓公之母則非榖梁以為惠公之母則是
 矣左氏以為惠公之妃且譏其豫凶事豈有仲子猶
 存而豫為之賵者乎如君氏卒公榖以為尹氏大夫
[004-35a]
 也是矣程明道蘇東坡又以為惠/公繼室聲子故曰君民而左氏則以為隱
 公之母且不書姓為公故曰君氏是變男為女矣如
 初獻六羽左氏以為始用公榖以為始僭於斯時也
 諸侯僭天子大夫僭諸侯六羽之舞豈仲子婦人所
 當用榖梁安得不以為僭歟如祭伯來公羊謂來奔
 榖梁謂來朝於斯時也諸侯爭衡陵蔑王室必魯有
 尊周之心然後有使魯之命榖梁安得不喜其來乎
 公㑹戎于潛則有㑹戎危公之辭紀子帛盟于宻則
[004-35b]
 有以帛為伯之訛大抵榖梁解經在於尊王室抑外
 夷明賞罰而已一傳之作類皆若此不特此也王人
 救衛卑者之事也子突之善稱其名以貴之王所與
 朝臣子所當朝也言曰公朝取其尊夫天子而嘉之
 首戴之盟舉諸侯而不及王世子尊之而不敢與盟
 也洮之盟先王人而朝諸侯朝服雖弊必加於上也
 凡此豈非尊王室為重乎追戎於濟西以為有不使
 戎邇於我之言河曲之戰所以不言及者略之而不
[004-36a]
 書也斷道之同盟所以書同者謂其同外楚也交剛
 敗狄之役所以不言戰者謂中國與夷狄不當言戰
 也凡此豈非抑外夷為先務乎以至城邢之師合宋
 曹以共之既美齊侯之功矣而縁陵之城散於諸侯
 復有以譏齊侯之衰圍宋之舉敢陵中國亦既黜楚
 子而人矣而使椒來聘嘉其來也復有以為楚子之
 襃凡此又以明賞罰為念矣此則榖梁之得也若夫
 衛輒拒父謂為尊祖不納子糾謂為内惡號從中國
[004-36b]
 當如善稻之書以蚡泉為賁泉以從狄人之號此其
 失無可疑者公次于滑而以為次于郎公反齊人狩
 于禚而以為狩于鄭其地豈無因而變幽之盟經無
 曹伯而以曹伯書沙隨之㑹經無滕子而以滕子書
 其人豈無因而預此則榖梁之失也榖梁解經實於
 二子為長愛而知其惡吾聞諸聖人者如此
   左氏非丘明辨左氏乃六國人/
 劉歆曰左氏丘明好惡與聖人同親見夫子而公羊
[004-37a]
 在七十子之後司馬遷曰孔子作春秋丘明為之傳
 班固藝文志曰丘明與孔子觀魯史而作春秋杜預
 序左傳亦云左丘明受經於仲尼詳諸所説皆以左
 氏為丘明無疑矣至唐啖助趙氏獨立説以破之啖
 助曰論語所引丘明乃史佚遲任之類左氏集諸國
 史以釋春秋後人謂左氏為丘明非也趙氏曰公榖
 皆孔氏之後人不知師資幾世左丘明乃孔子以前
 賢人而左氏不知出於何代惟啖趙立説以破之未
[004-37b]
 有的論然使後世終不以丘明為左氏者則自啖趙
 始矣况孔氏所稱左丘明姓左名丘明斷非左氏明
 矣今以左氏傳質之則知其非丘明也左氏終紀韓
 魏智伯之事又舉趙襄子之諡則是書之作必在趙
 襄子既卒之後若以為丘明自獲麟至襄子卒已八
 十年矣使丘明與孔子同時不應孔子既没七十有
 八年之後丘明猶能著書今左氏引之此左氏為六
 國人在於趙襄子既卒之後明騐一也左氏戰于麻
[004-38a]
 隧秦師敗績獲不更女父又云秦庶長鮑庶長武帥
 師及晉師戰于櫟秦至孝公時立賞級之爵乃有不
 更庶長之號或有作左傳已/見不始孝公今左氏引之是左氏為
 六國人在於秦孝公之後明騐二也左氏云虞不臘
 矣秦至惠王一作/公十二年初臘鄭氏蔡邕皆謂臘於
 周即蜡祭諸經並無明文惟吕氏月令有臘先祖之
 言今左氏引之則左氏為六國人在於秦惠王之後
 明騐三也要簡則曰有曰庶長不更者秦孝公之官/名也有曰虞不臘者秦惠王之蜡名也
[004-38b]
 左氏師承鄒衍之誕而稱帝王子孫案齊威王時鄒
 衍推五德終始之運其語不經今左氏引之則左氏
 為六國人在齊威王之後明騐四也左氏言分星皆
 準堪輿案韓魏分晉之後而堪輿十二次始於趙分
 曰大梁之語今左氏引之則左氏為六國人在三家
 分晉之後明騐五也左氏云左師辰将以公乘馬而
 歸案三代時有車戰無騎兵惟蘇秦合從六國始有
 車千乘騎萬匹之語今左氏引之是左氏為六國人
[004-39a]
 在蘓秦之後明騐六也左氏序吕相絶秦聲子説齊
 其為雄辨徂詐真游説之士捭闔之辭此左氏為六
 國人明騐七也左氏之書序晉楚事最詳如楚師熸
 猶拾瀋等語則左氏為楚人明騐八也據此八節亦
 可以知左氏非丘明是為六國時人無可疑者或問
 伊川曰左氏是丘明否曰傳無丘明字故不可考又
 問左氏可信否曰不可全信信其可信者爾真知言
 歟
[004-39b]
   左氏喜言詩書易
 予愛左氏所載春秋賦詩者三十一自僖二十三年
 趙衰賦河水始詩所以言志賦詩所以見志然有一
 言不酧一拜不中而兩國為之暴骨者有賦詩不知
 又不答終有必亡之禍者則學者烏可不知詩之為
 寓意乎又有愛左氏春秋列國之事其引書據義者
 三十九援虞書者一援夏書者十三援商書者十援
 周書者十有五真得古聖賢之用心不膠不泥不立
[004-40a]
 新説而事之大者悉取斷焉予又愛左氏所載言易
 者二十莊一閔一僖四宣二成一襄三昭五哀二用
 周易者十有五餘則連山歸蔵與占筮者之繫辭爾
 予非取其占筮之竒中也取其通變而不滯也吾於
 敬仲之筮得互體之説焉莊二十二/觀之否又於畢萬之筮
 得變卦之説焉閔元屯/之比有卦無辭於穆姜之筮得動
 以靜為主之説焉襄九艮/之隨於南蒯之筮得不占險之
 説焉昭十二/坤之比於秦伯之筮得繫辭之異於今文者之
[004-40b]
 説焉僖二十五/大有之睽大抵言易而不拘於易也疑穆姜秦/伯二筮相
 反/左氏非惟解經優於公榖而又善言詩書易又非
 二家所能及也左氏言孔子/古文六經
 
 
 
 
 六經奥論卷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