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1g0011 六經奧論-宋-鄭樵 (master)


[001-1a]
欽定四庫全書
 六經奥論卷一      宋 鄭樵 撰
易經
   三易
 周禮筮人及太卜並掌三易之法一曰連山二曰歸
 藏三曰周易其經卦皆八其别皆六十有四並不指
 言何代之易杜子春曰連山伏羲歸藏黄帝鄭康成
 又以為夏商周之易或者又從而釋之曰夏建寅用
[001-1b]
 人正其書以重艮為首曰連山者象山出雲連連不
 絶也商建丑用地正其書以重坤為首曰歸藏者萬
 物莫不歸藏於中也周建子用天正其書以重乾為
 首曰周易者周以代名如周禮是也鄭氏釋三易既
 無所據之文故孔頴達又祖杜子春之言引世譜等
 書曰神農一曰連山氏亦曰列山氏黄帝一曰歸藏
 氏於易繫已有神農黄帝取益渙噬嗑之文是知連
 山歸藏周易並以代號無可疑者二説未知孰信據
[001-2a]
 今世所用皆祖鄭氏唐志有連山十卷司馬膺註然
 案隋儒林傳云隋求遺書河間劉光伯遂偽造連山
 易上送官取賞後人訟之坐除名唐之連山係隋世
 偽書又隋經籍志云歸藏十三卷晉薛貞註長孫無
 忌等次其書今存者有初經齊毋本蓍三篇文多闕
 亂惟載卜筮之言不似聖人之言則歸藏非古明矣
 本朝元豐七年毛漸奉使西京得三墳之書於唐氏
 舍墳書古文各有傳而傳又隸書山墳謂之連山氣
[001-2b]
 墳謂之歸藏形墳謂之坤乾其辭詼詭譎怪又非三
 易之比如此則連山傳已乆矣今之所謂司馬膺劉
 光伯之文連山與歸藏皆不足信嘗求之易矣尚有
 可傳者焉葢易之坤卦乃易之歸藏之意也所謂坤
 以藏之是也全卦皆言地道易之艮卦乃昔之連山
 之遺意也所謂兼山艮是也六爻皆列人象其書雖
 不存其意可得而推也左傳卜筮從歸藏連山辭春
 秋之世尚有用之者今亡之矣
[001-3a]
   宓羲先天之易
 有先天之易有後天之易先天之易始於復姤終於
 剥夬此宓羲之易也後天之易始於乾坤終於既濟
 未濟此文王之易也先天之易取乾坤離坎居四正
 位者取其純乎乾純乎坤純乎中虚純乎中滿也反
 對純乎一卦也後天之易以坎離震兊居四正位者
 取其金木水火之正氣生民日用一之不可無也嘗
 謂先天者易之道後天者易之書繫辭首篇便説天
[001-3b]
 尊地卑乾坤定矣至變化見矣此言天地自然之易
 次言聖人說卦觀象繋辭焉而明吉凶至剛柔者晝
 夜之象此言後天已然之易其間如説一隂一陽之
 謂道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亦先天也此言八卦之/所由生也又説八卦成列象在其中矣
 因而重之爻在其中矣亦先天也此言八卦生/六十四卦又説
 天地定位山澤通氣雷風相薄水火不相射八卦相
 錯無非先天之易也此言八卦/之方位復姤之初爻為一隂
[001-4a]
 一陽二爻而為二隂二陽三爻而為四隂四陽四爻
 而為八隂八陽五爻而為十六隂十六陽六爻而為
 三十二隂三十二陽此明道先生/加倍法也而為六十四爻盡
 矣分之以天地人躔之以二十八宿行之以元㑹運
 世嵗日月星辰聖人所以先天也先天得於伏羲歴
 數千載更文王周公孔子不以語人而其圖獨傳於
 陳希夷先生何也蓋未有此易先有此象未有此數
 先有此理昔者伏羲之作易其示諸人蓋特以象云
[001-4b]
 耳而理與數皆不傳焉非祕之也聖人以為天地之
 數後世必有因象而𤼵明之者不可以一人之見遽
 盡其藴也是以文王作卦辭以明理周公孔子作爻
 彖象大傳之辭以明理而大衍五十之數參天兩地
 之數五行生成之數亦由是而間見也而理與數之
 學興自理數之學興而伏羲六十四卦見其畫未曉
 其象於是我朝希夷陳先生始𤼵之以示斯世其曰
 乾一兊二離三震四巽五坎六艮七坤八只此一十
[001-5a]
 六字邵康節得之於希夷將啓手足之日又為圖以
 示人參之繋辭所載則六十四卦宓羲之前已具矣
 此上繫必以先天之易為之首而下繋又序十三卦
 之制作於其後者此也
  先天之易出於麻衣道人曰伏羲始畫八卦重為
  六十四卦不立文字使天下黙觀其象而已其言
  葢本於繋辭曰八卦成列象在其中矣因而重之
  爻在其中矣麻衣傳之希夷希夷傳之康節康節
[001-5b]
  為之圖以示人大扺孔子於傳已𤼵明矣曰一隂
  一陽之謂道又曰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
  生八卦所謂兩儀者是初重一隂一陽也兩儀生
  四象者是第二重二隂二陽也四象生八卦者是
  第三重四隂四陽也明道先生見邵康節等先天
  之數已悟之曰此乃加倍法也
   文王後天之易
 或問文王之易必以離坎震兊居四正而處乾位於
[001-6a]
 西北坤位於西南者何也曰以天地之象言之水火
 金木天地之正氣生民之日用不可無故以坎離震
 兊居四正位辰極居北而少西天神之所宅也崐崘
 居西而少南地祇之所舍也故西北為乾而西南為
 坤也摇蕩萬物莫如風一氣自東而南故東南為巽
 五岳之尊莫如泰嶽地形自北而東故東北為艮此
 皆象之大者若以理而論之乾居西北父道也父道
 尊嚴嚴凝之氣盛於西北西北者萬物成就肅殺之
[001-6b]
 方也坤位居西南母道也母道養育萬物萬物之生
 盛於西南西南者萬物長養茂盛之方也坎艮震方
 位次於乾者乾統三男而長男用事也巽離兊方位
 夾乎坤者坤統三女而長女代母也若以氣而論之
 西北盛隂用事而隂氣盛矣非至健莫能與争故隂
 陽相薄曰戰乎乾而乾位焉戰勝則陽氣起故坎險
 以一陽統衆隂而位乎北萬物於此時方以用藏受
 納為勞故曰勞乎坎艮者止也東北之卦也物來地
[001-7a]
 上將出而止待春之謂也此萬物之所以成終成始
 故曰成言乎艮物之始生動出乎震絜齊乎巽故曰
 出乎震齊乎巽至南方得明而相見故曰相見乎離
 坤者地也萬物致養乎地故曰致役乎坤兊正秋也
 萬物以成就為説故曰說言乎兊此文王後天之易
 次序也夫易有體有用有常有變此文王後天之易
 所以異於先天也
[001-8a]
 
 
 
 
 
 
 
 
[001-8b]
  未成之卦自上畫下
[001-9a]
  已成之卦自下畫上
 
 
 
 
 
 
 
[001-9b]
  未成之卦自上畫下法
 
 
 
  已成之卦自下畫上法即加倍法詳見河圖/七八九六之數下
[001-10a]
 
 
 
 
 
 
 
 
[001-10b]
 
 以陽道主變其數以進為極隂道主化其數以退為
 極陽以進為極故乾為父而得九震長男而得八坎
 中男而得七艮少男而得六凡成數皆陽主之隂以
 退為極故坤為母而得一巽長女而得二離中女而
 得三兊少女而得四凡生數皆隂主之所以五數十
 數不同也
[001-11a]
 
 
 
 
 
 
 
 
[001-11b]
 
 乾坤縱而六子横震兊横而八卦縱
 陽五數三男皆竒合父十八數
 隂四數三女皆耦合母十八數
[001-12a]
 
 
 
 
 
 
 
 
[001-12b]
 
 天一生水地六成之地二生火天七成之天三生木
 地八成之地四生金天九成之天五生土地十成之
[001-13a]
 
 
 
 
 
 
 
 
[001-13b]
 
 若以九數為河圖中間含多少義理若以十數為河圖
 但見天地生成五十五數於今予是理一為陽六為隂
 一隂一陽之理存乎其間一與六合二與七合四與九
 合三與八合而七八九六之蓍存乎其間戴九履一陽
 主進隂主退故乾數九震數八坎數七艮數六坤數一
 巽數二離數三兊數四而八卦之位存乎其中無十數
 而縱横九一三七四六二八皆十數七八少陽少隂皆
 十五數九六為老陽老隂皆十五數縱横皆十五數也
[001-14a]
 
 
 
 
 
 
 
 
[001-14b]
 
 九數與位皆合河圖位九而數五十有五戴九履一
 左三右七之類
[001-15a]
   河圖洛書辨
 易大傳曰河出圖洛出書聖人則之鳳鳥不至河不
 出圖書曰天球河圖在東序詳此詩文則河圖洛書
 皆天地瑞物不可謂之無明文矣先儒肆為怪誕之
 說以為丹書緑圖者淮南/子以為九篇六篇者春秋/緯
 為洛書本文者班/固惟孔安國曰河圖者伏羲王天下
 龍馬出河遂以其文畫八卦洛書者禹治水時神龜
 負文而列於背有數至九禹遂因而第之以成九類
[001-15b]
 劉歆曰宓犧繼天而王受河圖而畫八卦是也至本
 朝邵康節又曰宓犧之世文字未作故但有圖載其
 位與數又大禹之世既有文字所以至五福六極凡
 六十五字皆洛書所載以其文字故謂之書至劉牧
 之又為圖以示人但有四十五數五十五數而已戴
 九履一左三右七二四為肩六八為足以五為主此
 河圖四十五數也一與六共宗二與七為朋三與八
 成友四與九同道五與十相等此洛書五十五數也
[001-16a]
 其圖以為得之陳希夷不立文字後世言河圖與洛
 書者皆祖於此其說無以加矣或者好異又曰劉氏
 圖書置之曰數十而方者為河圖故大傳有五十五
 數之文加九而圓者為洛書故洪範有天錫九疇之
 目余謂以圖各有文字者非也聖人因河圖而畫八
 卦因洛書而叙九疇豈擬規而畫圓模矩而作方之
 謂也彼有是理此有是事即事以存理而已河圖洛
 書皆以五行為主皆以五數居中方伏羲據河圖畫
[001-16b]
 卦之時不必豫見洛書而其數自與之合大禹據洛
 書叙九疇之時亦不必追改河圖之數而求與之合
 河圖之位合乎先天乾一兊二離三震四/巽五坎六艮七坤八洛書之位
 合乎後天離南坎北震東兊西/乾坤艮巽歸於四維河圖之數本於五行
 而以五居中一六為水二七為火三八/為术四九為金五十為土洛書之數亦
 本於五行而以五居中自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至天九地十五位相得
 而各/有合圖書之位雖有先天後天之不同而其數皆本
 於天地五十有五之數天一生水地六成之地二生
[001-17a]
 火天七成之天三生木地八成之地四生金天九成
 之天五生土地十成之此天地生成之數寓於河圖
 也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此天地生
 成之數寓於洛書也但河圖異於洛書不用地十之
 數而十數未嘗離於河圖縱横之中也六經之中言
 五行者皆非天地生成之數惟易與洪範言之月令
 之記四時曰木火土金水者此言五行相生之數而
 非生成之數如曰其數七八九六亦生成之/數但四時所主者五行之數虞書之
[001-17b]
 記六府曰水火金木土榖此言五行相尅之數而非
 生成之數生成之數惟河圖洛書備之此所以河圖
 洛書相為經緯八卦九章相為表裏者此也如大傳
 曰河出圖洛出書聖人則之者此以數言之也葢謂
 河圖四十五數洛書五十五數聖人參酌二者之間
 而為大衍之數五十耳不然夫子何不曰河出圖聖
 人則之必與洛書並言者何哉
   又辨
[001-18a]
 或曰天不授宓羲以河圖則八卦不可畫乎不錫禹
 以洛書則九疇不可叙乎曰要之河圖洛書當如劉
 牧之引大傳曰以為二者皆出於宓羲之世不必言
 授羲畀姒使後世不見繫辭十三卦之文必以六十
 四卦重於文王使不見洪範天錫之文必以九疇叙
 於箕子豈知取豫取夬已具於文王未作卦辭之前
 而司徒司馬司空亦已見於舜命九官之際是知圖
 書皆上世所有但使羲則而畫之禹法而陳之耳
[001-18b]
   河圖七八九六之數此即已成之卦自/下畫上即加倍法
[001-19a]
   河圖八卦大衍之數
 天地之數五十有五而河圖四十有五虚十而不用
 何也葢十數雖不用然一與九為十二與八為十三
 與七為十合居中之五數縱横皆十五是知十數不
 用之中有至用者存焉河圖之數四十五而八卦之
 數三十六虚九數而不用何也葢九數雖不用然乾
 之與坤其數則九乾三/坤六震之與巽其數則九震五/巽四
 之與離其數則九坎五/離四艮之與兊其數則九艮五/兊四
[001-19b]
 知九數不用之中有至用者存焉天地之數五十有
 五而大衍之數五十虚五數而不用何也葢五數雖
 不用然天一生水加五數為六故曰地六成之地二
 生火加五數為七故曰天七成之天三生木加五數
 為八故曰地八成之地四生金加五數為九故曰天
 九成之天五生土加五數為十故曰地十成之是知
 五數不用之中有至用者存焉易之為數無徃而不
 合何疑九數之不可為河圖十數之不可為洛書哉
[001-20a]
   蓍用七八九六之辨
 河圖以五為主戴九履一左三右七二四為肩六八
 為足縱横皆十五數也總四十五數其數已見於繫
 辭三五十五參伍以變錯綜其數此其河圖之註釋
 也七八者少隂少陽也九六者老隂老陽也河圖縱
 横皆七八十五/九六十五/已有隂陽老少之别矣故
 著用七八九六者此也或問乾坤必用九六何也註
 曰一二三四五天地之生數六七八九十天地之成
[001-20b]
 數也繋辭又分明曰參天兩地而倚數用九用六/此說盡之
 參天也天一天三/天五為九六兩地也地二地/四為六七八九六雖出
 天地之成數而乾坤又兼備天地之生數參其天兩
 其地不與七八同爻亦用九何也曰老陽數九老隂
 數六是老隂老陽皆變周易以變為占故爻亦稱九
 六也蓍不用十數而用七八九六何也曰一得五而
 生六二得五而生七三得五而生八四得五而生九
 五得五而生十五居中而不用以十數亦不用也九
[001-21a]
 與一二與八三與七四與六皆十數縱横之間無非
 十數故虚十數而不用此所以蓍用七八九六也朱
 子曰蓍用九卦用八其言不經甚矣東坡曰七八九
 六姑以為識耳非其義之所在無乃亦未當焉
 
 
 
 
[001-21b]
   揲蓍法
 三揲皆少 乾之象也 九少少少/五四四 是為老陽
  老陽之數三十六三少凡十三數以四十九䇿中/除十三餘三十六即四九之數
   四九三十六/是為老陽
 三揲皆多 坤之象也 六多多多/九八八 是為老隂
  老隂之數二十四三多凡二十五數以四十九䇿/除二十五餘二十四即四六之
   數四六二十/四是為老隂
 三揲一少/二多 震之象也 七少多多/五八八 是為少陽
[001-22a]
  少陽之數二十八二多一少凡二十一以四十九/䇿除二十一餘二十八即四七
   之數四七二十/八是為少陽
 三揲一多一/少一多坎之象也 七多少多/九四八 是為少陽
  少陽之數二十八註震象同/
 三揲二多/一少 艮之象也 七多多少/九八四 是為少陽
  少陽之數二十八註震象同/
 三揲一多/二少 巽之象也 八多少少/九四四 是為少隂
  少隂之數三十二一多二少凡十有七以四十九/䇿中除十七數餘三十二即四
[001-22b]
   八之數四八三/十二是為少隂
 三揲一少一/多一少離之象也 八少多少/五八四 是為少隂
  少隂之數三十二註同巽象/
 三揲二少/一多 兊之象也 八少少多/五四八 是為少隂
  少隂之數三十二註同巽象/
    凡揲蓍之法三揲為爻一揲不五則九二揲
    三揲不四則八八九為多五四為少如此三
    揲而成一爻十有八變而成卦矣
[001-23a]
   舊約卦法此三錢擲分隂陽一擲繼/三揲而為一爻全無是理
  兩背由來拆&KR0306 □ 雙眉本自單&KR0320□ □
  渾眉交定位□□□□總背是重安□
   今約法本之先天/
 其法以八錢書一二三四五/六七八字合於兩掌之間摇動而
 混雜之即以一錢上布於牀上為内體既定又以八
 錢摇動而混雜之即以一錢布於牀上為外體如第
 一錢得三第二錢得六即為離下坎上為既濟如第
[001-23b]
 一錢得六第二錢得三即為坎下離上為未濟準此
 為法只用二錢卜成一卦然未有變既畫為卦體☷
 ☳如得復卦仍以八錢分隂陽而為二一四六七四
 陽卦也文王後/天易二三五八四隂卦也初爻遇陽則以
 四陽卦卜之初爻遇隂則以四隂卦卜之如此六次
 則六爻之變盡矣一為老陽八為老隂看四錢之中
 一八錢在甚爻上則為變一八俱出則有六變俱不
 出則無變六爻之中有一二出者即有一二變矣其
[001-24a]
 法尤簡且妙其數且合先天
   内外體
 口占六三與紙上六三不同口占先六而後三先者
 為下後者為上即坎下離上為未濟揲蓍之法亦然
 如紙所書六三六在上而三在下上六之體已定即
 六在上三在下為既濟與口占約法不同此亦出於
 易法未成之卦自上畫下已成之卦自下畫上可子
 細辨認
[001-24b]
   易經總論
 易之為道何道也一隂一陽之謂道隂陽之大者莫
 如日月故聖人取日月二字而為易而其義則取變
 易之易也孔頴達曰易一名而含三義易者變易也
 不易也簡易也孔取易緯之言以為䟽胡安定辨其
 非曰易者專變易之義葢變易之道天人之理也程
 伊川曰易變易也隨時變易以從道也二公有取於
 變易之義吾夫子已於大傳而發明之矣既曰剛柔
[001-25a]
 相推而生變化又曰一闔一闢謂之變又曰剛柔相
 推變在其中矣又曰變動不居周流六虚上下無常
 惟變所適易不可以形拘不可以跡求與隂陽相為
 變化消息無有終窮故取日月之名變易之義謂之
 易
   上下經辨正卦/ 反卦/
 孟喜易本分上下經是孟喜以前已題經字或謂文
 王易卦本分上下經前漢藝文志只曰作上下篇經
[001-25b]
 字為後人所加非因孟喜而然也上經首於乾坤葢
 天道也父母之道也下經始於咸恒葢人道也夫婦
 之義也天道莫大於日月故以坎離終焉人道莫貴
 於水火相濟而終以既濟未濟上經以乾坤坎離包
 始末下經以震艮巽兊間於其中非他也以所受而
 推之也見於序卦上經三十而下經三十四者非他
 也以反對推之也上經三十卦之正者有六如乾☰
 ☰如坤䷁如大過䷛如頤䷚如坎䷜如離
[001-26a]
 ䷝皆一定而不易也卦之反者二十有四如屯反
 而蒙需反而訟實以十二卦反而為二十有四也正
 者六反者十二共十八卦下經三十四卦之正者有
 二如中孚䷼如小過䷽二卦皆一定不易卦之
 反者三十有二如咸反而恒遯反大壯實十六卦反
 而為三十二卦也正者二而反者十六亦十八卦以
 十八卦之反正而論則上下經實無多少之别矣上
 下經各十八卦共三十六卦正合八卦之數也
[001-26b]
  大扺六十四卦之中一隂一陽者其卦十有二二
  隂二陽者其卦二十有四三隂三陽者其卦二十
  是為反對變卦五十有六乾陽坤隂離二隂坎二
  陽頤二陽中孚二隂小過二陽大過二隂是為反
  對不變者凡八卦耳
   卦辭作於文王
 陸徳明曰宓羲因河圖而畫八卦因而重之為六十
 四卦文王作卦辭周公作爻辭孔子作十翼三聖不
[001-27a]
 數周公以父統子業也横渠曰父統/子業故也宓羲初畫八卦
 之時一卦雖有隂陽之象未必三畫以象三才寫天
 地雷風水火山澤之象乃謂之卦初有三畫猶以為
 未足以盡萬物變通之理必重為六畫而後天下之
 能事畢矣故曰六爻成卦易緯曰卦者掛也言垂掛
 物象以示人故謂之卦卦辭亦謂之繋辭言文王繫
 屬其文辭於逐卦之下亦謂之繇辭繇者抽也言抽
 出易中吉凶悔吝之事謂之繇易繫曰易之興也其
[001-27b]
 於中古乎作易者其有憂患乎又曰易之興也其當
 殷之未世周之盛徳邪當文王與紂之事邪葢謂文
 王遭□里之拘而作卦耳此卦辭文王之明驗也
   爻辭作於周公
 周公被流言之變而作爻辭故於三百八十四爻各
 有辭傚天地隂陽君臣人事萬物變化之理盡矣爻
 辭之中如入于穴不速之客來如或繫之牛行人之
 得邑人之災如見豕負塗載鬼一車如鳥焚其巢旅
[001-28a]
 人先笑後號咷搜隱其辭使世人觀之其言若出於
 無心者實皆至理之所寓特聖人不能遽以告人耳
 此非周公不能作也爻辭亦謂之繫辭大傳言繫辭
 者五皆指爻辭為繫辭謂周公繫屬其辭於逐爻之
 下故亦謂之繋辭惟爻辭為周公作故多文王已後
 事升之六四王用亨于岐山明夷之六五箕子之明
 夷彖文曰以蒙大難文王以之既濟之九五東鄰殺
 牛不如西鄰之禴祭小過之六五密雲不雨自我西
[001-28b]
 郊詳此諸文爻辭作於周公無疑矣
   十翼出於夫子
 先儒以上彖下彖上下二篇彖/上象下象大小/二象上繫
 下繫文多分/為二文言說卦序卦雜卦為十翼先後之序
 後人反先儒之言以上繫下繫不繋十翼之數而取
 繇象大小象說卦序卦雜卦分乾坤文言為二加每
 卦无咎悔吝之辭為十翼亦非也余謂古易繫辭為
 一簡彖辭大小象文言繫辭說卦序卦雜卦各為一
[001-29a]
 簡未可知每卦无咎悔吝之辭又為一簡漢易祖於
 田何田氏之易有上下二篇又有彖象繫辭文言說
 卦等十三篇前漢人易傳無章句徒以彖象繫辭十
 篇文言解說上下經不言/說卦至劉向校書又以田何施
 孟梁丘諸易亦脱去无咎悔亡惟費氏經與古文同
 則知无咎悔亡等語别為一簡若以為脫誤惟一二
 卦而已不應六十四卦皆誤當是别為一簡失其簡
 故也自鄭𤣥傳易始以易象彖辭分繫諸卦至王弼
[001-29b]
 註經復以文言𨽻乾坤今觀諸卦繇而後彖彖而後
 象象而後爻爻而後小象此漢儒以彖象繫其繇以
 小象繫其爻之序惟於乾之一卦存古之意繇而後
 爻爻而彖象文言此夫子十翼之序也如是則古易
 十二篇繇辭爻辭合為上下經謂之周易其餘十一
 篇如彖如大小象文言上下繋說卦序卦雜卦與无
 咎悔亡之辭謂之十翼明矣其間文言非孔子自作
 繋辭乃七十二子傳易之大傳皆出於夫子說卦與
[001-30a]
 序卦雜卦初為一篇漢儒分别之以足十翼之數者
 如此秦焚書易以卜筮得存惟失說卦一篇河内/女子獻之韓康伯註乃别為序卦雜卦三篇
 儒分彖上下為十翼可見無義理所以啓後人之論
 不可不辨
   彖辭
 彖者統也統論一卦之義或陳卦之徳或論卦之象
 或說卦之名褚氏云彖者斷也莊子曰斷一卦之義
 左氏又以彖辭謂之繫辭則夫子彖辭亦謂之繋辭
[001-30b]
   象辭
 宓羲之始畫八卦也特示人以象而已而理與數皆
 不繫焉故繫辭十三卦之制作無非觀象於易而為
 之即離之象而為網罟即渙之象而為舟楫即乾坤
 之象而為衣裳即大壯之象而為宫室可也至夫子
 又以天地山澤風雷水火八者盡六十四卦之象夫
 子取名不一有以氣言者泰否也有以理言者損益
 也有以物者井鼎有以形者噬嗑有取名於畫者剛
[001-31a]
 浸長為二陽之臨柔浸長為二隂之遯有取名於字
 者咸感也無心以感天下謂之咸兊悦也說民之道
 不以言故謂之兊有取爻之動者柔進而履剛故謂
 之履剛反動於下故謂之復有取二卦之象者如水
 上火下為既濟水上山下為蹇卦之名不一夫子必
 欲以八者之象而盡之使皆明出地上晉地中生木
 升山下出泉蒙火在天上大有可也而震坎為屯為
 解則曰雲雷屯雷雨作解震離為雷電豐亦為雷電
[001-31b]
 噬嗑蓋為雲為雨者屯解也欲明屯者難之未解故
 謂之雲雷欲明解者難之已解故易為雷雨豐取象
 於明以動噬嗑取義在於頤中有物皆不在於雷電
 故均謂之雷電不以上下别也以至坎下兊上而為
 困分明取於澤中有水今曰澤无水困葢非旡水不
 足見困之義雖以有為无亦可也聖人之言象如斯
 而已矣何嘗泥於一象而不知變哉故頤中有物謂
 之噬嗑而日中為市亦取之噬嗑飛鳥之象謂之小
[001-32a]
 過而杵臼之制亦取諸小過乾為龍而震亦謂之龍
 坤為馬而乾亦為馬是知不可以一端求一節取也
 大抵易具萬象不特如繋辭所述十三卦制作而已
 如井田之法取於師封建之法取於比禘祫之禮取
 於觀作樂取於豫宗廟取於渙觸而長之易具萬象
 則一卦不止於一象如此可以類推矣
   文言非孔子自作/
 歐陽永叔曰文言果夫子自作不應自稱子曰其文
[001-32b]
 作於一時又有次第何假子曰以發之則文言非夫
 子全篇也明矣葢漢之易師擇取其文以解卦體至
 其有所不取又斷而不屬故以子曰起矣其先言何
 謂而後言子曰乃易師自問答之言幸而所引得載
 之於篇其不及引者豈不多邪文言曰元者善之長
 亨者嘉之㑹數句左傳成公十六年穆姜之筮已有
 之夫子於是時猶未生文言奚自而作乃知文言非
 夫子自作明矣
[001-33a]
  左傳載易之辭不足信且如崇徳辨惑此必古語
  故子張問之本仁祖義此亦古語東方朔及武帝
  皆以三王五帝言之元者善之長此夫子未生之
  前有此語也故文言亦引之
   繋辭孔門傳易之大傳/
 繫者有所繫之謂也言其為辭各聯屬於卦爻之下
 也易大傳言繫辭者五皆指爻辭曰繫辭如上繫曰
 繫辭焉而明吉凶繫辭以斷其吉凶有二曰繫辭焉
[001-33b]
 而命之孔子專指爻辭以為繋辭而今孔子贊易之
 文為上下繫辭也明矣案晉宋以來方有繋辭二卷
 别為註解義䟽者甚多劉藥叔李荀之伯/蕭子 韓康今行於世
 者惟韓康伯一家之學耳則繋辭之名舊矣漢世諸
 儒不應何從而失之余謂今稱繋辭者葢乾坤之文
 言六十四卦之彖象三百八十四爻之小象與今繫
 辭說卦是也在易十二篇費直始以文言/彖象繫辭卦上下經見干翼不專指文
 辭而言要之周公未作爻辭之前以卦辭為繫辭夫
[001-34a]
 子未作十翼之前以爻辭為繫辭費直鄭𤣥王弼未
 傳易之前皆以彖象文言為繫辭故夫子所謂繫辭
 者指周公之爻辭而言後人所謂繫辭者指夫子十
 翼而言也漢儒釋經以彖象繫其辭文言繫四徳小
 象繫逐爻之下空遺夫子贊易之辭别為上下繫二
 篇實非以爻辭為繫辭也何以知之王弼註六十四
 卦不及康伯之繫辭而知之也天禧中范諤昌傳希
 夷學作周易證墜簡亦如此說但以文言彖象為周
[001-34b]
 公作則非也今之繫辭乃孔門七十二子傳易於夫
 子之言為大傳之文則繫辭者其古傳易之大傳歟
   說卦
 說卦者陳說八卦之由及變化所為之象也故曰說
 卦案隋經籍志秦焚書易以卜筮得存惟失說卦一
 篇後河内女子得之今韓康伯說卦乃上一篇别為
 序卦雜卦然杜預之註左傳乃以震為東韋昭之註
 國語又以坎為泉為順荀爽之集解乾有為圓為衣
[001-35a]
 之象坤有為方為裳之象荀爽九家集解又以乾之/後有四坤之後有八震之
 後有二巽之後有二離之後有一艮之後有三兊/之後有二震為龍與乾同又干寳虞翻作驪音龍
 之說卦皆無其文則知簡編遺者多矣可勝歎哉今
 之言象者例取必於說卦至說卦之所無則求之變
 飛伏世應升降反對互體約束之象附㑹牽合靡所
 不至不知爻之所言有說卦之所無者泥沙之類是
 也至於爻之所不言說卦之所不列聖人有取其象
 而制器者凡十三卦之制作是也大抵卦無非象象
[001-35b]
 無非卦使一卦專一象則皆如井鼎可也六十四象
 果可以盡天下之變乎故說卦以乾為馬而卦稱龍
 以坤為牛而卦稱馬或者求其說而不可得不知易
 有小成之象有大成之象說卦以乾為馬以坤為牛
 小成之象也因以重之稚者壯弱者强乾安得而不
 稱龍坤安得而不稱馬乎此大成之象也知此則可
 以論說卦之㫖矣
   序卦
[001-36a]
 序卦之文葢不協矣有義之苟合者有義之不苟合
 者是豈聖人之言邪自韓康伯已明其非易之藴而
 未明其所以非也不可强為之說
   无咎悔亡
 易畫而後有卦重而後有爻動而後有變變者得失
 之機吉凶之先見者也是以君子貴乎善用六經皆
 載聖人之道而易著聖人之用何謂用處治處亂宜
 進宜退處晦處明宜剛宜柔處上處下宜為宜否夫
[001-36b]
 是之謂用自易之始作而觀之有吉有凶有悔有吝
 有可為而不可為自易之既作而觀之則六十四卦
 未有一卦不可為也三百八十四爻未有一爻之不
 吉也易之爻辭有所謂无咎者夕惕若厲无咎之類
 是也所以有咎為不惕也夕惕則无咎矣所謂悔者
 亢龍有悔之類是也所以有悔為其亢也不亢則无
 悔无悔則吉也有所謂吝者即鹿无虞徃吝之類是
 也所以有吝為其徃也不徃則无吝矣有所謂凶者
[001-37a]
 師出以律否臧凶之類是也所以有凶為其不律也
 以律則无凶旡凶則吉矣是謂事雖非吉能從聖人
 之訓則反為吉矣故曰六十四卦未嘗一卦不可為
 也三百八十四爻未有一爻用之不吉也是故君子
 於易貴乎善用將欲養身則頤不可不知將欲正家
 則家人不可不知將欲用兵則師不可不知將欲決
 獄則噬嗑不可不知每事常取法於易則無徃不吉
 焉有凶咎悔吝也哉
[001-37b]
   占筮
 蘇子曰挾䇿布卦以分隂陽而明吉凶此日者之事
 非聖人之道也吁周禮有筮人太卜掌三易之法而
 洪範亦有稽疑是占筮之學其來尚矣特用之者有
 善未善者耳夫卦之與爻有體本吉者有反而後吉
 者其相為倚伏而占驗不可不知卦之本吉豐泰既
 濟之類是也反之而後吉者否屯未濟之類是也爻
 之本吉者乾之飛龍坤之黄裳之類是也反之而後
[001-38a]
 吉者上九亢龍上六龍戰于野之類是也知此而後
 可以言卜筮矣葢嘗論之世人顛倒於利慾之場終
 日戴天履地行不祥之事而無所憚至丘社則斂衽
 而過之終日言動擬議不出於易而不知畏至露蓍
 而得繇辭則敬而信之吁以此用心宜乎蓍龜之不
 驗也至哉横渠之言曰易為君子謀不為小人謀此
 言盡之矣然則將如之何曰今之占驗者當察其所
 占之人當究其所主之事昔者穆姜之得比之隨自
[001-38b]
 知其必死於辱卦非不吉也元亨利貞穆姜不足以
 稱之也南蒯得坤之比君子知其不免於咎爻非不
 吉也黄裳元吉南蒯不足以當之也此其所謂觀其
 所占之人泰之為卦天地氣交之卦也而占父者憂
 之父入土也歸妹之卦男女室家之别也而占母者
 憂之女之終也此所謂當究其所主之事如吉者遽
 謂之吉凶者便謂之凶此其挾䇿布卦為日者之事
 非善明理之君子也
[001-39a]
   易舉正
 唐蘇州司馬郭京曰有周易舉正三卷曽得王輔嗣
 韓康伯手寫註定傳授真本比校今世流行本顛倒
 錯謬者凡一百有三節今舉其要云坤初六象曰履
 霜隂始凝也無堅氷二字屯六三象曰即鹿旡虞何
 以從禽也増一何字師六五曰田有禽利執之旡咎
 今本之作言字比九五象曰失前禽舍逆取順也今
 本誤倒其句賁亨不利有攸徃今本添一小字剛柔
[001-39b]
 交錯天文也今本無剛柔交錯一句坎習坎今本習
 坎上脫一坎字姤九四包失魚今本作旡魚蹇九三
 徃蹇來正今本正作反字困初六象曰入于幽谷不
 明也今本谷字下多幽字鼎象曰聖人烹以享上帝
 以養聖賢今本多而大烹三字震彖曰不喪匕鬯可
 以守宗廟社稷以為祭主也今本脫匕鬯一句漸象
 曰君子以居賢徳善風俗今本無風字豐九四象曰
 遇其夷主吉志行也今本脫志字中孚彖曰豚魚吉
[001-40a]
 信及也今本及字下多豚魚二字小過彖曰柔得中
 是以可小事也今本脫可字而事下誤増吉字六五
 象曰密雲不雨已止也今本止作上字既濟彖曰既
 濟亨小小者亨也今本脫一小字繋辭二多譽四多
 懼註懼近也今本誤以近字為正文而註中文脫懼
 字雜卦曰蒙稚而著今本稚作雜字福州道藏中有
 此本後見晁公武所進易解多引用之世罕見其書
 也
[001-40b]
   易之遺書
 差若毫釐繆以千里經解以為易司馬東方/朔並云而易則
 無之同復於父敬如君所左氏以為易而易則無之
 正其本萬事理杜欽以為易東方朔/亦云而易則無之九
 變復貫知言之選武帝以為易而易則無之案顔師
 古註司馬遷傳差若毫釐之言引裴駰曰今易經及
 彖象繫辭並無此語所謂易緯者有之然則諸儒所
 言無乃亦猶是也漢儒明經即易緯以為經豈不謬
[001-41a]
 哉嘗觀左氏所載占筮之辭此類甚多竊意其謂易
 者曰特卜筮之流決其所占者否則連山歸藏與今
 不同故槩以為經漢焦延夀作易林如乾之九三則
 曰道陟多阪胡言連蹇亦猶是也
 
 
 
 
[001-41b]
 
 
 
 
 
 
 
 六經奥論卷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