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1g0008 九經三傳沿革例-宋-岳珂 (master)


[001-1a]
欽定四庫全書
 九經三傳沿革例     宋 岳珂 撰
 世所傳九經自監蜀京杭而下有建安余氏興國于氏
 二本皆分句讀稱為善本廖氏又以余氏不免誤舛
 于氏未為的當合諸本參訂為最精板行之初天下
 寳之流布未乆元板散落不復存嘗博求諸藏書之
 家凡聚數帙僅成全書懼其乆而無傳也爰倣成例
 乃命良工刻梓家塾如字畫如註文如音釋如句讀
[001-1b]
 悉循其舊且與明經老儒分卷校勘而又證以許慎
 説文毛晃韻略非敢有所増損於前偏旁必辨圈點
 必校不使有毫釐訛錯視廖氏世綵堂本加詳焉舊
 有總例存以為證
書本
 九經本行於世多矣率以見行監本為宗而不能無
 譌謬脱略之患監中大小本凡三嵗乆磨/滅散落未有能修補之者蓋京師胄
 監經史多仍五季之舊今故家往往有之實與俗本
[001-2a]
 無大相逺晁公武云公武守三榮嘗對國子監所模/長興板本讀之其差誤蓋多昔議者謂太
 和石本授冩非真時人弗之許而以長興板本為便/宋朝初遂頒布天下收向日民間冩本不用然有訛
 舛無由參校判知其謬獨以為官既刋定難於/獨改由是而觀石經固脱錯而監本亦難盡從紹興
 初僅取刻板於江南諸州視京師承平監本又相逺
 甚與潭撫閩蜀諸本互為異同柯山毛居正誼父以
 其父晃所増註禮部韻乾淳間進之朝後又校訂
 増益申明於嘉定之初其於經傳亦既博覽精擇辛
 巳春朝廷命胃監刋正經籍司成謂無以易誼父遂
[001-2b]
 取六經三傳諸本參以子史字書選粹文集研究異
 同凡字義音切毫釐必校儒官稱嘆莫有異詞刋修
 僅及四經猶以工人憚煩詭竄墨本以紿有司而誤
 字實未嘗改者什二三繼欲修禮記春秋三傳誼父
 以病目移告事遂中輟自時厥後無復以為意矣余
 每惜之誓欲修刋有所未暇且以世所傳本互有得
 失難於取正前輩謂興國于氏本及建安余氏本為最
 善逮詳考之亦彼善於此爾又于本音義不列於本
[001-3a]
 文下率隔數頁始一聚見不便尋索且經之與註遺
 脱滋多余本間不免誤舛要皆不足以言善也今以
 家塾所藏 唐石刻本 晉天福銅版本 京師大
 字舊本 紹興初監本 監中見行本 蜀大字舊
 本 蜀學重刋大字本 中字本 又中字有句讀
 附音本 潭州舊本 撫州舊本 建大字本俗謂/無比
 九/經 俞韶卿家本 又中字凡四本 婺州舊本
 併興國于氏建安余仁仲凡二十本 又以越中舊本
[001-3b]
 註疏 建本有音釋註疏 蜀註疏 合二十三本
 専屬本經名士反覆參訂始命良工入梓固自信以
 為盡善正恐掃塵隨生亦或有之惟望通經先達不
 吝惠教
字畫
 字學不講乆矣經文非古訛以傳訛魏晉以來則又
 厭樸拙嗜姿媚隨意遷改義訓混淆漫不可考重以
 避就名諱如操之為摻昭之為佋此類不可勝舉唐
[001-4a]
 人統承西魏尤為謬亂至開元所書五經往往以俗
 字易舊文如以頗為陂以平為便之類更多五季而
 後鏤版傳印經籍之傳雖廣而點畫義訓訛舛自若
 今所校本之以 許慎説文 張參五經文字 唐
 𤣥度九經字様 顔魯公干禄書 郭忠恕佩觿集
  吕忱字林 秦昌朝韻略分毫補註字譜 參以
 毛晃増韻 及其子居正所著六經正誤其有甚駭
 俗者則通之以可識者謂如冝之為宜㬜之為晉/之類皆取之石經遺文
[001-4b]
 若近世眉山李肩吾從周所書古韻及文公孝經刋
 誤等書純用古體也凡此者實與同志之精於字學
 者逐一探討折衷不使分毫差誤雖註字偏旁點畫
 必校庶幾聖經賢傳不隳於俗學之陋當為世所善
 矣
註文
 諸本於經正文尚多脱誤如易説卦物不可以終動/動必止之諸本無動必二
 字惟蜀本興國本有之巳/添入此類亦多見之考異而况於註間有難曉解者
[001-5a]
 以疏中字㣲足其義
 如易比卦彖註云不寧方來矣或者誤認不寧為不
  安方來為方至及依疏添一之字一皆字云不寧
  之方皆來矣意始明
 如書之泰誓註言紂至親雖多不如周家之多仁人
  及考疏仁人之下有一也字則仁人也自為一句
  意始明
 如召誥註今天其命哲末曰雖説之其實在人雖説
[001-5b]
  之三字亦不可曉考石經則曰雖説之於天添於
  天二字意始明
 如洛誥曰明禋註成王留之本説之本説之三字亦
  不可曉依疏云故本而説之意始明
 如詩角弓教猱升木註云若使之必也依疏増一能
  字為必能也意始明
 如思齊神㒺時怨神㒺時恫箋云無是怨恚其所行
  者無是痛傷其所為者諸本皆無其所為者四字
[001-6a]
  惟建大字本有之及考疏則曰神明無是怨恚文
  王其所行者神明無是痛傷文王其所為者以此
  明箋文舊有其所為者四字而諸本傳寫逸之也
  今從建大字本意始明此類甚多不悉舉
  高宗肜日㒺非天𦙍典祀無豐于昵註云無非天/ 所嗣常也嗣之下合有一典字常也實訓典字
   也此實傳寫之脱而疏/義乃因之此不敢添
  又洪範凡厥庶民有猷有為有守註民戢有道戢/ 字止是一或字傳寫誤作戢爾疏義彊釋作斂
   戢之戢此/不敢改
[001-6b]
  顧命一人冕執鋭鋭實鈗字也按説文以為兵器/ 今註中釋為矛属而陸徳明又音以税反且諸
   本皆作鋭獨越中註疏於正文作鈗/爾疏中又皆作鋭今只從衆作鋭
  中庸天命之謂性註云木金火水土之神水神宜/ 曰知土神宜曰信乃誤以信為水神知為土神
   而疏義又從而附㑹之亦不敢改今/按乾鑿度云水土二行兼信與知
  射義好禮不變旄期稱道不亂者不在此位也者/ 不係上聲建興余本註云稱猶言也行也者不
   言有此行不可以在此賔位也越本建大字本/註云稱猶言也道猶行也言行也者不言有此
   行不可以在此賔位也以越建本比監興余本/上多道猶二字下多言行也三字參而訂之互
   有得失監興余三本所謂稱猶言也行也只提/得經文稱字而遺道字則越建本所謂道猶行
[001-7a]
   也為是越建二本所謂言行也者不者不二字/是提經文以起註義而言行也三字於上下文
   意不相屬則監本興本余本無此三字為是與/其逸道猶二字寧若衍言行也三字今姑依越
   建/本
  周禮秋官司寤氏掌夜時註夜時謂夜晚早若今/ 甲乙至戍疏又以甲乙則早時戌亥則晩時實
   其説獨蜀本作戊字竊謂戊字為是而疏則因/傳寫之誤而曲為之説爾註意正指甲夜乙夜
   至戊夜也既疏義/如此今不敢改
  壺涿氏掌除水蟲以炮土之鼓敺之註故書炮作/ 泡杜子春讀炮為苞有苦葉之苞𤣥謂燔之炮
   之炮以文義觀之當云炮之之炮炮之/之下逸一之字既諸本皆然今不敢添
[001-7b]
  左傳昭二十年衞侯賜析朱鉏諡曰成子註霄從/ 公故詳考傳文本末時齊豹殺衞侯之兄縶衞
   侯出如死鳥析朱鉏宵從竇出徒行從公公入/而賜之諡註云宵從公故蓋以其宵自竇出徒
   行從公而賜諡宵夜也其字當作宵則註與傳/上文合今諸本於註皆作霄誤也亦不敢改此
   類甚/多
音釋
 唐石本晉銅版本舊新監本蜀諸本與他善本並刋
 古註若音釋則自為一書難檢尋而易差誤建本蜀
 中本則附音於註文之下甚便繙閲然龎雜重贅適
[001-8a]
 増眩瞀今欲求其便之尤便則亦附音釋如建蜀本
 然亦粗有審訂音有平上去入之殊則隨音圈發或
 者不亮其意而以為病則但望如監本及他善本視
 之捨此而自觀釋文可也若大學中庸論孟四書則
 併附文公音於各章之末如雍也篇樂水樂山知者/樂釋文皆音岳之類自與
 註意背馳㣲文公音則義愈晦矣雖/此為古註釋設亦不害其為相正兹以其凡疏所
 見於后
 有字本易識初不假音者音釋為難字設也今凡正
[001-8b]
  文之音皆存之其有音切雖多而只同前音者與
  别無他音而衆所共識者未免擇其甚贅者間削
  去惟註亦然釋文每有後可以意求及更不重出
  及後放此之説則不必贅出亦明矣
 有音重複而徒亂人意者如堯典光被四表被皮寄
  反而徐又音扶義反以扶字切之則為音吠蓋徐
  以吳音為字母遂以蒲為扶以蒲切之無異於皮
  寄反法應刪又如曲禮負劍辟咡詔之辟匹亦反
[001-9a]
  是音僻矣而徐氏又音芳益反沈氏又音扶赤反
  以芳與扶切之實不成字蓋吳音以芳為滂以扶
  為蒲二切皆音僻又何必再三音此一字為哉如
  此者甚多
 有的然之音不待釋者在上之上時亮/反在下之下户/雅
  反/此指高卑定體而言若自下而上時掌/反自上而
  下遐嫁/反此指升降而言此本不必言復有間見而
  不盡音者滋惑也如曲禮居不主奥註命士以上/上時掌反復自云凡言以上者
[001-9b]
  皆放此是不必盡/音而可以意求也今所校者於疑似處亦音之間
  有註字不附音亦一一圈發矣又如先後二字指
  在先在後之定體則先平聲後上聲若當後而先之當
  先而後之則皆去聲又如左右二字指定體而言
  則左右皆上聲指其用者而言則皆去聲亦已随音圈
  發
 有誤音而不容盡改者如易繫六爻之義易以貢易
  當音肄而作如字書盤庚汝分猷念以相從分當
[001-10a]
  如字而作去聲此類不/敢盡改記内則註釋鞶革鞶絲曰
  則是鞶裂與考疏與者疑而未定之辭釋文乃音
  預於義不通已依疏/改音餘禮秋官司儀賔拜送幣每事
  如初賔亦如之註以賔亦如之之賔讀為儐釋文
  乃誤以賓拜送幣之賓音擯今疏其誤於下經文/云賓
  三揖三讓登再拜授幣賓拜送幣每事如初賓亦/如之註云賓三揖三讓讓升也登再拜授幣授當
  為受主人拜至且受玉也每事如初謂享及有言/也賓當為儐謂以鬱鬯禮賓也上于下曰禮敵者
  曰儐禮器曰諸侯相朝灌用鬱鬯謂此朝禮畢儐/賓也疏云賓主俱升主人在阼階上北面拜乃就
[001-10b]
  兩楹間南面賔亦就主君賓授玉主君受之故云/再拜受幣也云賓拜送幣者賓既授乃退向西階
  上北面拜送幣乃降也以註疏求經指則拜受幣/者主也拜送幣者賓也賓拜之賓乃主賓之賓非
  儐禮之儐也註所謂賓當為儐者乃指言賓亦如/之之賔蓋謂受幣送幣之禮既畢享及有言之事
  又畢主乃以鬱鬯禮賓其禮亦如享及有言之禮/也故註既解賓亦如之之義又繫之曰謂此朝禮
  畢儐賓也况註之上文先解經文每事如初之義/而後曰賔當為儐以次序先後求之則賓之當音
  儐者在此而不在彼也釋文乃提起賓拜送三/字下註云依註賓音儐其不深考註義如此
 有因字畫相近而疑傳寫之誤失其本音者禮春官
  龜人西龜曰靁屬北龜曰若屬註左倪靁右倪若
[001-11a]
  釋文靁力胃反又如字考疏則云左倪靁者爾雅
  云左倪不類不類即類一也右倪若者不若即若
  也同稱若故為一物如以疏義下文不若即若證
  上文不類即類一語疑靁當讀為類從力胃反豈
  胄字即胃字之誤耶左傳文十五年宋華耦來盟
  其官皆從之註卿行旅從春秋時率多不能備禮
  釋文率所類反又音律以義求之率當讀為類從
  所類反則讀如將帥之帥豈所類反三字乃音類
[001-11b]
  二字之誤耶諸本皆然/今不輕改
 有點畫㣲不同而音義甚易辨者如母字牡后反中
  從兩點與從一直者不同毋字音無中從一直下
  與從兩點者不同釋文於曲禮毋不敬之毋詳言
  之矣如毋追淳毋春秋/甯毋之類則音之如錫予之錫星厯反旁從
  易鏤鍚之鍚余章反旁從昜又如戍之與戌音恤
  者係作一小畫音舂遇反者從人謂人荷戈曰戍
  神祇之祇從示而無畫祗敬之祗從示而有畫底
[001-12a]
  音抵者上有點厎音止者無點又如已之與己與
  已皆可考識如此類甚多初不假借本不必音而
  間亦音矣
 有當音而不音合増入者如書舜典重華協于帝重
  字無音尚以人所共知不假増入至於讓于殳斨
  殳字無音記曲禮則左右屏而待屏字無音禮冬
  官廬人&KR0795兵同强&KR0795無音凡此類増音亦多然亦
  有不敢増音者記玉藻山立揚休休無音註曰其
[001-12b]
  息若陽之休物疏則曰揚陽也休養也若盛陽之
  氣生養萬物如此則從吁句反不敢増諸經中樂/之當音洛
  者如記大傳禮俗刑而後樂及樂記中數處皆無/音乃間有音岳者與註疏之義不合其必有説不
  敢輕改又如喪字凡喪亂喪亡死喪之喪去聲凡/有喪遭喪之喪平聲詩釋文全不曽分别谷風之
  凡民有喪釋文無音猶可曰此從平聲係是正音/無假於音也板之喪亂蔑資蕩之小大近喪桑柔
  雲漢之天降喪亂召旻之天篤降喪釋文亦皆無/音猶可曰喪有二音以義求之居然可見亦無假
  於音也然頍弁之死喪無日釋文息浪反抑之曰/喪厥國亦音息浪反死喪喪國之喪與喪亂喪亡
  之喪同義此有音而彼無音假曰前面出一音後/不復出而二音乃間出於諸詩之間又禮天官膳
[001-13a]
  夫王之稍事設薦脯醢鄭司農云非日中大舉而/間食謂之稍事𤣥謂稍事有小事而飲酒漿人共
  賔客之稍禮注謂王稍所給賔客者釋文皆無音/疑當從上聲至於内宰均其稍食註謂吏禄廪此
  正廩稍之稍釋文無音但于大宰家削下云本亦/作稍所教反若地官稍人及甸稍之稍與家削之
  義略同可以類推若稍食之稍則與家削之義異/亦無音何也今各隨文義合加圈發者加圈發以
  别之此類亦/多不可悉舉
 有一音而前後自差雜者如書舜典朕堲讒説殄行
  殄訓絶凡書中殄字皆徒典反係上聲惟益稷用
  殄厥世乃徒現反則去聲矣及考監韻只收上聲
[001-13b]
  不收去聲烏有義同而音異哉合改為徒典反如
  記王制屏之四方必政反係去聲至屏之遠方則
  必郢反係上聲同一義而有上去之殊及以監韻
  參之去聲訓除上聲為屏蔽之屏若是則去聲為
  是又如檀弓註叔向之向香亮反案左傳宣十五
  年釋文香丈反係上聲與響同音是一為上聲一
  為去聲也又如遇於一哀而出涕涕音體矣反本
  篇垂涕洟涕音他計反亦同義而二音又如左傳
[001-14a]
  莊二十八年其娣生卓子卓勅角反至僖四年卓
  子之卓又音吐濁反昭二十六年王子朝釋文朝
  如字凡人名字皆張遥反至論語衞公子朝則又
  音直遥反又如禮天官之屬庖人賈八人釋文賈
  音古又音嫁下放此至夏官之屬馬質賈四人止
  云賈音嫁註及下同則棄初音而從次音矣秋官
  之屬庶氏釋文庶音煮又章預反至後庶氏掌除
  毒蠱止云庶章預反則亦棄初音而從次音矣其
[001-14b]
  最差雜者則記文王世子凡學世子及學士必時
  釋文凡學世子户孝反教也下小樂正學干籥師
  學戈學舞干戚同若以義推之學世子之學既為
  户孝反學士之學當同音又以經文所謂學世子
  學士必時推之則春夏學干戈秋冬學羽籥正承
  上文必時之意故疏有秋冬羽籥同教春夏亦同
  教干戈之説疏義以學為教則皆從户孝反釋文
  何獨於小樂正學干籥師學戈同為户孝反而他
[001-15a]
  皆不音耶又註有所謂陽用事則學之以聲隂用
  事則學之以事亦皆當從户孝反而釋文亦無音
  使讀者拘於音例而失其指趣此大弊也今姑識
  之以俟觀者擇焉
 有當音當切而比附聲近者如所謂附近之近間厠
  之間閒隙之閒平/聲伺候之伺平/聲爭鬭之爭應對之
  應是也今亦皆從其舊不欲更為音切
 有一字數切而自為龎雜者一長上/聲字也則丁丈張
[001-15b]
  丈知丈展兩反一中去/聲字也則丁仲張仲貞仲反
  後來監韻所收則長為展兩反中為陟仲反豈不
  明白歸一哉初欲更而為一以他音亦有類是者
  姑悉存其舊
 有用吳音為字母而反切難者沈氏徐氏陸氏皆吳
  人故多用吳音如以丁丈切長字丁仲切中字是
  切作吳音也以至蒲之為扶補之為甫邦之為方
  旁之為房征之為丁鋪之為孚步之為布惕之為
[001-16a]
  飭領之為冷茫之為亡姥之為武敵之為直是以
  吳音為切也此類不可勝紀但欲知此只以吳音
  切之可也
 有反切難而韻亦不收者如周禮掌固夜三鼜以號
  戒註趣與造音相近而趣竟為莊乆反天子圭中
  必必府結反論語其庶乎屢空空力縱反是已
 有不必音而音當音而不音者如治字本不必音乃
  音為直吏反平聲則不音以為正字固也而周禮
[001-16b]
  小宰註平治也則云如字下治其施舍同案治字
  從水從台台本音怡諧聲故為平聲於此獨音如
  字者恐人疑為去聲故特音之不可以此有音而
  他無音為非平聲也毛居正云音持者攻理也凡
  未治而攻之者則平聲經史中治天下左傳治絲
  大禹治水治玉曰琢治兵治獄之類是也為理與
  功效則去聲經史釋音自可識或無明音亦凖此
  推之雖然曷不以文公為凖乎其釋大學先治其
[001-17a]
  國欲治其國皆音平聲家齊而後國治國治而後
  天下平皆音去聲仍於二音之下俱云後放此是
  使人可以意求也文公於孟子梁惠王上奚暇治/禮義亦音平聲凡為理物之義
  者放/此蓋平聲係使然去聲係自然初不難辨又如
  數目之數三數之數每音上聲數筭之數數責之
  數每音去聲至左傳釋文則數責之數兼有上聲
  去聲二音至史記釋音及宋景文國語補音則以
  數責之數為上聲矣今四方之音却與國語史記
[001-17b]
  音合惟吳音不爾
 有當音或不音而可以例推者詩載芟春藉田而祈
  社稷註藉之言借也藉字釋文無音孟子滕文公
  助者藉也孫奭釋文亦無音參以記王制古者公
  田藉而不税註亦云藉之言借也釋文藉在亦反
  借子亦反則知春藉田之藉與助者藉也之藉皆
  當從在亦反又考之説文帝耤千畆其上無卄亦
  從入聲又漢書名聲藉甚註云狼藉甚盛也其字
[001-18a]
  上亦從卄以此知古藉字有入聲不但藉田之藉
  助藉之藉為然也今監韻亦收藉田之藉在二十
  二昔韻則藉之當從入聲為愈明矣近世學者因
  藉借之義多有讀孟子藉字為去聲殊不知借字
  古亦是入聲也
 有當音當切遺於前而見於後者如易乾卦九二註
  徳施周普上則過亢施亢二字釋文初皆無音至
  上九亢龍有悔始音亢苦浪反彖雲行雨施始音
[001-18b]
  施始豉反書序康王之誥合於顧命顧字釋文初
  無音至顧命篇始音工户反禮地官均人註主平
  土地之力政者政字釋文初無音至後均人之職
  地政力政始音征冬官輪人註蓋髙一丈髙字釋
  文初無音至匠人營國雉長三丈髙一丈始音古
  報反春秋左傳隠元年費伯帥師城郎註髙平方
  與縣東南有郁郎亭方與二字釋文初無音至二
  年公及戎盟于唐註髙平方與縣北有武唐亭始
[001-19a]
  音方為房與為預此類甚多蓋陸徳明作釋文時
  不甚檢點故後先倒置爾今各隨其義而加圈發
 有經文兩字同而音義有異者周禮之施舍與左傳
  之施舍音義有不同地官大司徒之舍禁弛力又
  與小宰小司徒鄉師之施舍音義不同大司徒之
  弛力註息繇役也舍禁註公無禁利也舍讀為捨
  小宰小司徒鄉師之施舍註謂應復免不給繇役
  者釋文施式氏反舍字無音左傳之施舍註以施
[001-19b]
  為施恩恵舍為舍勞役施舍二字釋文皆無音蓋
  周禮之施字從上聲左傳之施字則從平聲以註/義施
  恩恵推之亦可從去聲以釋文無明音只從平聲/蓋施之為義加也設也從平聲及也延也從去聲
  以義考之/則音可見至舍字則二經皆去聲也左傳本不可/以言經今從
  俗所謂汴本十三經/建本十一經稱之近世傳讀多以周禮施舍之
  舍為捨蓋以註文復免不給繇役有捨之義殊不
  知舍之為義置也所謂復免繇役及舍勞役皆以
  置而不役為義則讀為如字音義俱通左傳釋文
[001-20a]
  多有此比如僖十五年吕甥對秦伯曰服而舍之
  二十八年晉侯欲殺魏犫曲踊三百乃舍之又晉
  侯曰宋人告急舍之則絶凡此等舍字釋文初音
  皆從如字此又舍從去聲之明證也
 有字同音異隨註義以為别者如詩大序註謂好逑
  也好呼報反關雎君子好逑則以如字為初音呼
  報反為次音蓋大序鄭註也故註文好逑之好從
  呼報反圈發為去聲若詩則先有毛傳而後有鄭
[001-20b]
  箋當以毛音為正故詩文好逑從毛音只為如字
  此類惟詩與禮最多然詩則以毛傳為正音禮則
  多以康成之説折衷此又在觀者尋其指趣而為
  之區别也
 有釋文起音之字與經文註文異者如記曲禮註膺
  擖此引少儀經文也釋文則以擖為葉音如字禮
  地官大司徒其植物宜皁物諸本經文只是皁字
  釋文則曰早音皁又如均人旬用之旬註旬均也
[001-21a]
  讀如㽦㽦原隰之㽦釋文不以經文旬字起音而
  以㽦字起音釋文云㽦音均又/舒均反又音旬春官巾車薻車薻
  蔽註故書作&KR2072釋文不以經文薻字起音而以&KR2072
  字起音釋文云&KR2072音總又/音藻又倉㑹反夏官圉師夏庌馬釋文
  不以經文庌字起音而以註文訝字起音釋文云/為訝五
  嫁/反此皆陸氏因其時所祖之本隨各字而起音也
  觀者知其故則可以知其音矣
 有照註義當為初音而釋文以為次音者詩不弔昊
[001-21b]
  天毛鄭註皆以弔為至左傳昭十六年帥羣不弔
  之人哀十六年旻天不弔杜註亦皆以弔為至凡
  此弔字夷考註義當以丁厯反為初音釋文則以
  如字為初音禮夏官挈壺氏註讀為絜髪之絜疏
  云絜即結也當以結為初音釋文以苦結反為初
  音冬官韗人註讀韗為運釋文以况萬反為初音
  樸屬註讀樸為僕釋文以普剥反為初音春秋哀
  四年盗殺蔡侯申註不言弑賊盗也釋文殺申志
[001-22a]
  反之類
句讀
 監蜀諸本皆無句讀惟建本始倣館閣校書式從旁
 加圈點開卷瞭然於學者為便然亦但句讀經文而
 已惟蜀中字本興國本併點註文益為周盡而其間
 亦有於大義未為的當者今就其是者而去其未安
 者大指皆依註疏雖儒先章句行於世者亦不敢雜
 於其間若疏義及釋文揆之所見而有未安者則亦
[001-22b]
 不敢盡從也姑疏一二於下如書牧誓庸蜀羌髳㣲/盧彭濮人註羌在西蜀
 叟疏誤以西蜀叟為句案西羌居析支渠搜之地禹/貢所謂西戎即叙者也孔傳以西戎即叙之下明言
 羌髳之屬漢時先零䍐开正居析支渠搜之地所謂/賜支河首即禹貢之析支也以此證之羌在西當為
 一句蜀叟者孔傳以叟字解蜀字也後漢之季吕布/既誅董卓卓將李傕等攻布布有叟兵内反傕等遂
 破長安及馬騰劉範之攻傕也益州牧劉焉遣叟兵/五千助之章懐太子賢註曰叟蜀兵以此證之蜀叟
 當自為一句今已改定句讀又如禮地官委人掌斂/野之賦斂薪芻考之註疏當以掌斂野之賦為一句
 以斂薪芻屬之下句釋文賦斂力艶反則是以掌野/之賦斂薪芻為一句今姑依釋文為句又案釋文惟
 税斂賦斂之斂力艶反至斂弛斂市斂布斂其皮角/斂總布斂市之不售春頒秋斂與此斂野之斂皆無
[001-23a]
 音謂當如字讀從上聲也若照註疏則此斂野之賦/與斂薪芻之斂皆當從上聲既照釋文以賦斂薪芻
 連文讀之則斂薪之斂從去聲此當/入音釋例因句讀之例而附見於此
脱簡
 諸經惟記禮獨多見之玉藻樂記雜記喪大記註疏
 可考興國本依註疏更定亦覺辭意聨屬今則不敢
 倣之第以所更定者繫於各篇之後庶幾備盡大學/一篇
 文公所更定天下家傳而人誦之書之武成先儒/亦嘗更定但今本止以註疏為據所以不敢増入
考異石經亦别有考/異一卷今倣之
[001-23b]
 書禹貢滎波既豬及道沇水東流為濟入於河溢為
 滎凡滎字皆從水禮夏官職方氏豫州其川熒雒經
 文熒字從火註滎字多從水左傳衞懿公及狄人戰
 于熒澤及杜預註自隠元年以來所引熒陽者不一
 熒字率多從火釋文云作滎者非若合書禮左傳而
 言之則同此滎耳以水溢言之則曰滎波熒澤以秦
 漢置縣及魏晉之後置郡言之其地在滎水之陽則
 曰滎陽故孔註禹貢則曰泉源為沇流去為濟濟水
[001-24a]
 入河並流十數里而南截河又並流數里溢為滎澤
 在敖倉東南鄭註職方氏則曰滎兖水也出東垣入
 于河泆為滎滎在滎陽波讀為播禹貢曰滎播既都
 杜預註滎澤之戰則以熒澤當在河北孔穎逹疏曰
 禹貢豫州滎波既豬導沇水入于河溢為滎在河南
 此時衞都河北為狄所敗乃東徙渡河故知此熒澤
 當在河北但沇水入河乃溢被河南多故專得滎名
 其北雖小亦稱滎也參考諸家之説則滎波之滎熒
[001-24b]
 雒之熒熒澤之熒滎陽之滎同以濟水溢為波為澤
 而得名釋文於左傳决然以為作滎者非似未深考
 也只如禹貢之滎波既豬鄭引以註職方氏則曰滎
 播既都禹貢之沇水鄭註則曰兖水蓋播即波也都
 即豬也兖即沇也而其字則異焉各因其時所傳之
 本之舊也滎字之或從水或從火要亦如此今各從
 其本之舊而實則一也
 唐太宗諱世民若單言民則闕斜鈎而作□若從偏
[001-25a]
  旁則闕上畫而作氏如書盤庚之不昏作勞吕刑
  之汦汦棼棼左傳昭公二十九年若汦棄之之類
  今皆更定
 書泰誓註吉人渇日以為善凶人亦渴日以為惡疏
  以渴作竭釋文渴苦曷反汎而觀之疏則以其義
  為竭盡之竭釋文則音為饑渴之渴然考之周禮
  渴澤用鹿渴其列反則渴字亦有竭音説文渴丘
  葛反盡也則音饑渴之渴其字亦有竭義註所謂
[001-25b]
  渴日蓋猶言盡日也今只作渴
 詩定之方中註馬七尺以上為騋諸本皆是馬七尺
  為騋惟余仁仲本有以上二字以釋文考之則疑
  舊有以上二字而傳寫逸之也釋文於騋牝二音
  之下便有上時掌反一音考註文别無上字而釋
  文有上音此明舊有以上二字也疏曰七尺為騋
  庾人文也又考禮庾人馬七尺以上為騋六尺以
  上為馬則周禮亦有以上二字余本為是今從之
[001-26a]
 䲭鴞予尾修修監本蜀本越本皆作修修興國本及
  建寧諸本作修修及考疏則曰舊本作消消定本
  作脩脩又考釋文則修修素彫反蓋監蜀越本以
  疏為據興建諸本以釋文為據也今從釋文又巧
  言昊天大膴蜀本越本興國本皆作泰余仁仲本
  及建大字本作大釋文大音泰徐勅佐反此亦以
  釋文為據也今亦從釋文
 雨無正首章云浩浩昊天不駿其徳章内昊天疾威
[001-26b]
  弗慮弗圖俗本皆作昊天以釋文有宻巾反遂併
  經與註並改作旻直謂有作昊天者非及考疏則
  曰上有昊天明此亦為昊天定本皆作昊天俗本
  作旻天誤也今從疏及諸善本
 生民實覃實訏箋云訏謂張口嗚呼也諸善本皆作
  嗚余仁仲本作鳴蓋以嗚字駭俗而從鳴字也及
  考疏則曰訏音呼字又從言故為張口嗚呼是其
  聲音已大於呱呱之時因言張口嗚呼即説聲音
[001-27a]
  之大今從疏及諸善本作嗚
 記曲禮二名不偏諱偏合作徧疏曰不徧諱者謂兩
  字作名不一一諱之也案舊杭本栁文載子厚除
  監察御史以祖名察躬辭奉勅二名不遍諱不合
  辭據此作遍字是舊禮作徧字明矣若謂二字不
  獨諱一字亦通但與鄭康成所註舊文意不合可
  見傳寫之誤然仍習日乆不敢如蜀大字本興國
  本輕於改也
[001-27b]
 檀弓孔子過泰山側問婦人之哭於墓者實使子貢
  而興國及建諸本皆作子路考之疏亦不明言何
  人及考石本舊監本蜀大字本越本註疏本皆作
  子貢未知孰是以家語證之則子貢也
 月令孟夏丘蚓出仲冬蚯蚓結同此蚯蚓也而有丘
  蚯之異既諸本皆然不欲輕改
 曾子問夏后氏三年之喪既殯而致事殷人既葬而
  致事而註中周卒哭而致事一句獨興國本大書
[001-28a]
  而為經文曰周人卒哭而致事視註復添一人字
  以三代之禮並言之未為非也及考舊監本註周
  字乃作則字如此則是第言夏殷而不及周人今
  皆從舊不敢改也
 喪服小記除殤之喪其祭也必𤣥註殤無變文不縟
  諸本多作縞惟興國本及釋文作縟及考之疏則
  曰除殤之喪即從禫服是文不繁縟也今從疏及
  釋文
[001-28b]
 少儀笏書脩苞苴弓茵席枕几熲杖琴瑟註熲警枕
  也疏本作穎釋文及建諸本作熲監本及興本作
  穎玉篇廣韻亦有穎字釋篋也雖與註所謂警枕
  不同亦足以明穎為一物也但疏謂鄭註以穎為
  警枕者所以别下文經文卻刃授穎之穎則以為
  兩穎字字同而義異釋文以警枕之熲其旁下從
  火音京領反以授穎之穎其旁下從禾音役頂反
  則字異而音亦異又未知監本興國本穎字其旁
[001-29a]
  下從禾者以何本為據今熲穎二字皆依釋文而
  並識之以見異同
 祭義濟濟者容也容以逺諸本間以王肅音為口白
  反遂以容字作客字及考石經舊監本蜀大字本
  及越本註疏並作容疏云容以逺謂事容貌非所
  以接親親也一字為容一字為客未之有也今依
  疏義及石經等本並改作容
 儒行慎靜而尚寛强毅以與人監本及諸本有無尚
[001-29b]
  字者建大字興國本余仁仲本則有尚字及考疏
  則曰既慎而靜所尚寛緩也今從之
 禮天官大宰百工飭化八材鄭司農註云珠曰切象
  曰瑳諸本有作骨曰切者及考疏則云珠曰切之
  下並爾雅文皆治器用之名也然今爾雅云骨曰
  切蓋司農讀爾雅本作珠也如此則舊本自是珠
  字由今觀之則骨曰切為通俗珠曰切為駭俗今
  存古只從珠字
[001-30a]
 小宰凡祭祀賛王幣爵之事諸本王皆作玉惟越註
  疏及建大字本作王以義考之良是諸本作玉幣
  爵者因大宰職有賛玉幣爵之文遂以此王幣爵
  亦為玉幣爵小宰所賛之幣爵固大宰所賛之玉
  幣爵也但於此則决非玉字何以明之大宰賛玉
  幣爵上文先有賛王牲事明賛玉幣爵賛王之玉
  幣爵也小宰職卑不獲賛王牲事而與賛幣爵之
  事上文未有王字故以王幣爵言之亦明其賛王
[001-30b]
  也註所謂從大宰助王其義甚明由此言之則王
  字是而玉字之為非也昭昭矣
 地官總列職名有饎人稾人及經分職掌則饎作&KR1066
  稾作稿同此一職而字不同考舊監本蜀大本則
  並改而為饎與稾而監本又於稾字上添從卄既
  重思之&KR1066與稿字註中有之音義復釋之則不必
  改作&KR1066與稾亦可而監本又於稾字上添卄者蓋
  夏官亦有稾人恐惡夫同也
[001-31a]
 鄉大夫正嵗令羣吏攷法于司徒以退各憲之於所
  治國大詢於衆庶則各帥其鄉之衆寡余本云各
  憲之於所治之國既妄添一之字又以國字屬上
  句俗本多與此同及考諸善本並無之字而國字
  自屬下句越本註疏於所治之下且入註一段如
  此則愈足證矣
 左傳僖二十三年懐與安實敗名建本及諸俗本多
  作懐其安今從監本蜀本及諸善本作與字
[001-31b]
 僖三十年若不闕秦將焉取之諸本多無若字與將
  字建上諸本則有之真西山文章正宗亦依建上
  諸本竊謂上句有若字下句有將字文意尤為明
  暢今從之
 哀十六年石乞曰此事也克則為卿不克則烹諸本
  多無也字蜀大本興國本建大字本有也字今從
  之
 孟子滕文公草尚之風必偃註云尚加也草而加以
[001-32a]
  風則偃諸俗本多因論語草上之風必偃遂以尚
  為上今已改定
 離婁政不足閒也俗本乃添一與字與人不足與適
  也句同又烏可已也俗本無也字今一削一増
 公羊穀梁傳
  春秋三傳於經互有發明世所傳十一經蓋合三
  傳並稱乾淳間毛居正嘗參校六經三傳當時皆
  稱其精確刋修未竟中輟廖氏刋九經未暇及公
[001-32b]
  羊穀梁二傳或者惜其闕焉因取建余氏本合諸
  本再加考訂與九經並刋句讀字畫悉用廖氏例
  惟是余仁仲本於陸氏釋音字或與正文字不同
  如釀嘲作讓曰蒐作廋之類並兩存之參他本皆
  然今亦不敢輒有更定
 春秋年表
  三朝藝文志不載作者名今諸本或闕號名或紊
  年月參之經傳多有舛錯不無刋寫之誤如諸國
[001-33a]
  君繼立有簒奪者表止書某立今増入諸國君有
  弑殺表例書某卒今改定諸國君卒或年與月誤
  或稱某公子若弟與兄誤今考註疏刋正諸國君
  卒與立皆書惟魯闕今依經傳添補如鄭莊公卒
  表書厲公突立突出奔按經傳昭公立宋人執祭
  仲以厲公歸而立之昭公奔衞如莒著丘公去疾
  表書又名郊公按傳著丘公卒郊公不慼註郊公
  著丘公子如楚莊王旅誤為旋晉景公獳誤為孺
[001-33b]
  若此類不可枚舉皆以經傳正之史記年表書事
  今表止書繼立循舊不敢増按館閣書目元豐中/楊彦齡撰二卷紹興
  中環中撰一卷今本一卷與/紹興本及藝文志所載者同
 春秋名號歸一圖
  按史藝文志春秋名號歸一圖二卷馮繼先撰刋
  本多訛錯嘗合京杭建蜀本參校有氏名略同實
  非一人而合為一者有名字若殊本非二人而析
  為二者有自某國適他國而前後互見者有稱某
[001-34a]
  公與某年而經傳不合者或以傳為經或以註為
  傳或偏旁疑似而有亥豕之差或行數牽連而無
  甲乙之别若此類非一今皆訂之經傳刋其譌謬
  且為分行以見别書若雜出於經傳與註而止稱
  經或傳註散見於前後數年間而止稱某公某年
  蓋據始見而書之廖本無年表歸一圖今既刋公
  穀併補二書以附經傳之後
 
[001-34b]
 
 
 
 
 
 
 
 九經三傳沿革例